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七年級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記及應用.難點是對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對公式中積的一次項系數的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是進行代數運算與變形的重要的知識基礎。
1.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它們的積的2倍.即:
這兩個公式是根據乘方的意義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得到的.
這兩個公式的結構特征是:左邊是兩個相同的二項式相乘,右邊是三項式,是左邊二中兩項的平方和,加上(這兩項相加時)或減去(這兩項相減時)這兩項乘積的2倍;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體的數(正數或負數),也可以表示單項式或多項式等代數式.
2.只要符合這一公式的結構特征,就可以運用這一公式.
在運用公式時,有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變形,例如可先變形為或或者,再進行計算.
在運用公式時,防止發生這樣錯誤.
3.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時,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與公式混淆,而隨意寫成.
(2)切勿把“乘積項”中的2丟掉.
(3)計算時,要先觀察題目特點是否符合公式的條件,若不符合,應先變形為符合公式的條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若不能變為符合公式條件的形式,則應運用乘法法則進行計算.
4.與都叫做完全平方公式.為了區別,我們把前者叫做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教法建議
1.在公式的運用上,與平方差公式的運用一樣,應著重讓學生掌握公式的結構特征和字母表示數的廣泛意義,教科書把公式中的字母同具體題目中的數或式子,用“”連結起來,逐項比較、對照,步驟寫得完整,便于學生理解如何正確地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計算.
2.正確地使用公式的關鍵是確定是否符合使用公式的條件.重要的是確定兩數,然后再看是否兩數的和(或差),最后按照公式寫出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的結果.
3.如何使學生記牢公式呢?我們注意了以下兩點.
(1)既講“法”,又講“理”
在教學中要講法則、公式的應用,也要講公式的推導,使學生在理解公式、法則道理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我們引導學生借助面積圖形對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觀說明,也是對說理的重視.在“明白道理”這個前提下的記憶,即使學生將來發生錯誤也易于糾正.
(2)講聯系、講對比、講特點
對于類似的內容學生容易混淆,比如在本節出現的(ab)2=a2b2的錯誤,其原因是把完全平方公式和“舊”知識(ab)2=a2b2及分配律弄混,排除新舊知識間相互干擾的一種作法是向學生指明新知識的特點.所以講“理”是要講聯系、講對比、講特點.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義,準確掌握兩個公式的結構特征.
2.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3.通過推導公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能力.
4.培養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5.滲透數學公式的結構美、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講練結合法.
2.學生學法:本節學習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一個是兩數和的平方,另一個是兩數差的平方,兩者僅一個“符號”不同.相乘的結果是兩數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兩數的積的2倍,兩者也僅差一個“符號”不同,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時,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與公式混淆,而隨意寫成.
(2)切勿把“乘積項”2ab中的2丟掉.
(3)計算時,要先觀察題目是否符合公式的條件.若不符合,應先變形為符合公式的條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若不能變為符合條件的形式,則應運用乘法法則進行計算.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掌握公式的結構特征和字母表示的廣泛含義,正確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二)難點
綜合運用平方差公式與完全平方公式進行計算.
(三)解決辦法
加強對公式結構特征的深入理解,在反復練習中掌握公式的應用.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讓學生自編幾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結構的計算題,目的是辨認題目的結構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讓學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內容,培養抽象的數字思維能力.
3.舉例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師生共練完成本課時重點內容.
4.適時練習并總結,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以指導今后的解題.,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節課重點學習完全平方公式及其應用.
(二)整體感知
掌握好完全平方公式的關鍵在于能正確識別符合公式特征的結構,同時還要注意公式中2ab中2的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多揣摩規律.
(三)教學過程
1.計算導入;求得公式
(1)敘述平方差公式的內容并用字母表示;
〖互聯網上最全面、最強大的搜索引擎服務〗搜索首頁網頁企業新聞軟件地圖音樂mp3影視圖片Flash游戲常用生活查詢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廣告聯系
|
教案首頁
|
高中語文
|
高中數學
|
高中英語
|
高中物理
|
高中化學
|
高中生物
|
高中政治
|
高中歷史
|
高中地理
|
初中語文
|
|
初中數學
|
初中英語
|
初中物理
|
初中化學
|
初中生物
|
初中政治
|
初中歷史
|
初中地理
|
小學語文
|
小學數學
|
小學英語
|
|
思想品德
|
科學課程
|
信息技術
|
體育教案
|
音樂教案
|
美術教案
|
幼兒教案
|
您現在的位置:上網第一站|免費教案網>>教案>>初中數學>>教案正文
七年級數學教案完全平方公式
上網第一站|免費教案網在互聯網上搜索此文
>教學建議
一、知識結構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完全平方公式的熟記及應用.難點是對公式特征的理解(如對公式中積的一次項系數的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是進行代數運算與變形的重要的知識基礎。
1.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它們的積的2倍.即:
這兩個公式是根據乘方的意義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得到的.
這兩個公式的結構特征是:左邊是兩個相同的二項式相乘,右邊是三項式,是左邊二中兩項的平方和,加上(這兩項相加時)或減去(這兩項相減時)這兩項乘積的2倍;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具體的數(正數或負數),也可以表示單項式或多項式等代數式.
2.只要符合這一公式的結構特征,就可以運用這一公式.
在運用公式時,有時需要進行適當的變形,例如可先變形為或或者,再進行計算.
在運用公式時,防止發生這樣錯誤.
3.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時,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與公式混淆,而隨意寫成.
(2)切勿把“乘積項”中的2丟掉.
(3)計算時,要先觀察題目特點是否符合公式的條件,若不符合,應先變形為符合公式的條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若不能變為符合公式條件的形式,則應運用乘法法則進行計算.
4.與都叫做完全平方公式.為了區別,我們把前者叫做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公式,后者叫做兩數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三、教法建議
1.在公式的運用上,與平方差公式的運用一樣,應著重讓學生掌握公式的結構特征和字母表示數的廣泛意義,教科書把公式中的字母同具體題目中的數或式子,用“”連結起來,逐項比較、對照,步驟寫得完整,便于學生理解如何正確地使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計算.
2.正確地使用公式的關鍵是確定是否符合使用公式的條件.重要的是確定兩數,然后再看是否兩數的和(或差),最后按照公式寫出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的結果.
3.如何使學生記牢公式呢?我們注意了以下兩點.
(1)既講“法”,又講“理”
在教學中要講法則、公式的應用,也要講公式的推導,使學生在理解公式、法則道理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我們引導學生借助面積圖形對完全平方公式做直觀說明,也是對說理的重視.在“明白道理”這個前提下的記憶,即使學生將來發生錯誤也易于糾正.
(2)講聯系、講對比、講特點
對于類似的內容學生容易混淆,比如在本節出現的(ab)2=a2b2的錯誤,其原因是把完全平方公式和“舊”知識(ab)2=a2b2及分配律弄混,排除新舊知識間相互干擾的一種作法是向學生指明新知識的特點.所以講“理”是要講聯系、講對比、講特點.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意義,準確掌握兩個公式的結構特征.
2.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3.通過推導公式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探索規律的能力.
4.培養學生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5.滲透數學公式的結構美、和諧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嘗試指導法、講練結合法.
2.學生學法:本節學習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一個是兩數和的平方,另一個是兩數差的平方,兩者僅一個“符號”不同.相乘的結果是兩數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兩數的積的2倍,兩者也僅差一個“符號”不同,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時,要注意:
(1)切勿把此公式與公式混淆,而隨意寫成.
(2)切勿把“乘積項”2ab中的2丟掉.
(3)計算時,要先觀察題目是否符合公式的條件.若不符合,應先變形為符合公式的條件的形式,再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若不能變為符合條件的形式,則應運用乘法法則進行計算.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掌握公式的結構特征和字母表示的廣泛含義,正確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二)難點
綜合運用平方差公式與完全平方公式進行計算.
(三)解決辦法
加強對公式結構特征的深入理解,在反復練習中掌握公式的應用.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讓學生自編幾道符合平方差公式結構的計算題,目的是辨認題目的結構特征.
2.引入完全平方公式,讓學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內容,培養抽象的數字思維能力.
3.舉例分析如何正確使用完全平方公式,師生共練完成本課時重點內容.
4.適時練習并總結,從實踐到理論再回到實踐,以指導今后的解題.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本節課重點學習完全平方公式及其應用.
(二)整體感知
掌握好完全平方公式的關鍵在于能正確識別符合公式特征的結構,同時還要注意公式中2ab中2的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應多觀察、多思考、多揣摩規律.
(三)教學過程
1.計算導入;求得公式
(1)敘述平方差公式的內容并用字母表示;
[當前第1頁/共2頁]<<>>
(2)用簡便方法計算
①103×97
②103×103
(3)請同學們自編一個符合平方差公式結構的計算題,并算出結果.
學生活動:編題、解題,然后兩至三個學生說出題目和結果.
要想用好公式,關鍵在于辨認題目的結構特征,正確使用公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
法公式”.
引例:計算,
學生活動:計算,,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說出答案,得出公式.
或合并為:
教師引導學生用文字概括公式.
方法:由學生概括,教師給予肯定、否定或更正,同時板書.
兩數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們的平方和,加上(或減去)它們的積的2倍.
【教法說明】
①復習平方差公式,主要是引起回憶,鞏固公式;編題在于提高興趣.
②有了平方差公式的推導過程,學生基本建立起了一些特殊多項式乘法的認識方法,因此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由計算直接得出.
2.結合圖形,理解公式
根據圖形完成下列問題:
如圖:A、B兩圖均為正方形,
(1)圖A中正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__,(用代數式表示)
圖Ⅰ、Ⅱ、Ⅲ、Ⅳ的面積分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B中,正方形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_,
Ⅰ、Ⅱ、Ⅳ的面積和為____________,
用B、Ⅰ、Ⅱ、Ⅳ的面積表示Ⅲ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
分別得出結論:
學生活動:在教師引導下回答問題.
【教法說明】利用圖形講解,增強學生對公式的直觀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公式,同時也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引例:計算
教師講解:在中,把x看成a,把2y看成b,在中把2x看成a,把3y看成b,則、,就可用完全平方公式來計算,即
【教法說明】引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公式的結構,為運用公式打好基礎.
(2)例1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①②③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嘗試解題,3個學生板演.
【教法說明】讓學生先模仿公式解題,學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也正是學生對公式理解、應用和熟練程度上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反饋后要緊扣公式,重點講解,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關于例呈中(3)的計算,可對照公式直接計算,也可變形成,然后再進行計算,同時也可訓練學生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的能力.
4.嘗試反饋,鞏固知識
練習一
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1)(2)(3)
(4)(5)(6)
(7)(8)(9)
(l0)
學生活動: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同學互評,教師抽看結果,練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要集中解決.
5.變式訓練,培養能力
練
運用完全平方公式計算:
(l)(2)(3)(4)
學生活動:學生分組討論,選代表解答.
練習三
(1)有甲、乙、丙、丁四名同學,共同計算,以下是他們的計算過程,請判斷他們的計算是否正確,不正確的請指出錯在哪里.
甲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乙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丙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丁的計算過程是:原式
(2)想一想,與相等嗎?為什么?
與相等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觀察、思考后,回答問題.
【教法說明】練是一組數字計算題,使學生體會到公式的用途,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起到加深理解公式的作用.練習三第(l)題實際是課本例4,此題是與平方差公式的綜合運用,難度較大.通過給出解題步驟,讓學生進行判斷,使難度降低,學生易于理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類題的結構特征,掌握解題方法.通過完成第(2)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與之間的相等關系,同時加深理解代數中“a”具有的廣泛意義.
練習四
運用乘法公式計算:
(l)(2)
(3)(4)
學生活動:采取比賽的方式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完成一題,看哪一組完成得快而且準確,每組各派一個學生板演本組題目.
【教法說明】這樣做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四)總結、擴展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乘法公式中的完全平方公式.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公式的結構特征,公式中字母含義和運用公式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八、布置作業
P1331,2.(3)(4).
參考答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學習三者之間位置關系變化產生的一個現象月相,同時又為后面學習日月食打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本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本節課的內容共有一個課時,主要任務包括月相的變化的形成、月相變化的規律及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的學習。
二、學情分析
對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一些空間概念,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同時對于宇宙空間的學習必然會引起學生的興趣,這些都有利于本節課的學習。但是,在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最難的是發揮想象力,建立抽象的宇宙空間概念,所以本節課將以感性認識為基礎,通過理性的引導和分析,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三、重難點分析
重點:月相的變化的形成、月相變化的規律
難點:月相的變化的形成、月相變化的規律
四、教學目標分析
1.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變化的規律;知道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2.
過程與方法目標:探究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學會畫不同時間月相的變化圖。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利用月相變化與生活的關系來改善生活
五、教學方法
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討論并結合多媒體展示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流程
1、設置情景問題,導入新課
首先向學生展示一段
,在此之后向學生提問月亮有圓缺變化的原因,從而引入新課。(首先通過一段視頻的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在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的學習
(1)
帶著前面的問題,將學生分組,通過引導讓每組同學分別進行課本108頁圖3-32的月相實驗,并做好記錄。
(2)
在此之后,通過學生記錄的結果向學生滲透月相的概念即月球的各種圓缺狀態。
(3)
接著向學生展示各種不同的月相的圖片,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他們觀察記錄的結果與展示的圖片的對應關系,通過此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月球的圓缺變化
(4)
通過上面的實驗,引導學生思考:月相變化是怎樣形成的?通過提醒實驗過程中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對關系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在做進一步的強調。
解釋:通過小組實驗,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探究的精神。通過總結月相變化的原理,培養了學生的分析概括總結的能力。
3、月相變化的規律的學習
(1)、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感知了月相的變化,此時向學生展示月相變化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觀察月相的變化完成課本109頁的活動。
(2)、通過上述活動學生已經感性的了解了月相的變化,接著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性認識來總結出月相變化的規律,在做進一步的明確。
(3)、由于視頻展示的月相變化結合了不同的時間,并標有不同月相的名稱,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月相名稱與其圖像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再次觀看視頻并總結各個月相之間的變化情況,并聯系此時對應農歷的時間。
4、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前面學生已經對月相和農歷時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的認識,此時通過進一步明確幾個特殊的農歷節日和概念,讓學生認識到月相變化和農歷的關系。
拓展:通過課本的閱讀材料,讓學生了解月相變化及月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5、形成性練習及課堂小結
形成性練習:讓學生嘗試完成不同時間月相的變化,并標出此時月相的名稱及對應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間的關系。
課堂小結:讓學生對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進一步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七、板書設計
一、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的位置關系
二、月相變化的規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滿月:十五、十六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三、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1.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國,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2.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識:秦滅六國及其意義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書同文,車同軌 統一貨幣、度量衡 焚書坑儒 修筑萬里長城 秦朝的疆域
能力:(1)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歸納秦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概括能力和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通過指導學生自己設計或制作秦朝疆域的簡便口訣或圖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2)認識到秦始皇是中國古代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對以后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秦王掃六合和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2.難點: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與作用
四、教法選擇:運用多媒體,進行問題探究討論式教學
五、學法引導:合作、討論學習法
六、課堂組織形式:面向全體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體現“先學后教”、“以生為本”。
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制作多媒體課件,增強授課效果。
八、課前準備:學生預習,查學習資料。
九、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師: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割據混戰,不斷兼并,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痛苦和災難。渴望結束割據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已成為當時各族人民的強烈愿望。由諸侯割據向統一的封建國家發展,成為歷史的必然趨勢。那么,在七國中,哪一個諸侯國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呢?(生答: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秦是怎樣統一中國的。
(教學新知)
一、秦王掃六合
1.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相關內容,分組討論秦統一的歷史條件。
生:各組推出代表回答問題。
師:綜合學生回答的要點作出點評歸納總結。
2.秦統一的經過
師:秦王嬴政親政后,開始周密部署統一六國的戰爭,一方面用賄買、離間等手段,分化瓦解六國,另一方面實行了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各個擊破。重點要求學生記住三個要點:(1)人物:嬴政;(2)時間:公元前221年;(3)都城:咸陽。)
師:公元前221年,秦盡滅六國,實現了統一,偏處西方一隅的秦國歷史結束了,統一的秦朝的歷史開始了。這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創舉,對我國歷史發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3.秦統一的意義
師:同學們請回答秦統一有什么歷史意義?
生:各組學生積極回答,相互補充,共同完善。
師:歸納總結,安排學生討論:你能否描繪一下課本上嬴政的畫像?秦統一是嬴政一個人的功勞嗎?
師:下面我們來探討秦始皇統一中國與我們今天解決有什么聯系?(教師指導學生從統一對一個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以及今天我們解決的方式方法等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師過渡:秦王嬴政在歷史上的功績不僅僅是滅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一,而且還在于他在完成了統一之后,為鞏固統一制訂和推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措施。下面,分別請四個組的同學對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進行歸納總結。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第一組學生探究討論)
師:指導第一組學生閱讀課文,和學生探討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并向學生依次提出下列問題。
1.秦朝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包括哪些內容?生:看書歸納出皇帝制、三公制、郡縣制。
2.嬴政為何自稱皇帝?為何被稱為秦始皇?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
3.“三公”是指什么?各自的職權范圍是什么?生:根據課本“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示意圖”回答。
4.這套制度的建立屬于哪個方面的措施?生:回答政治方面。師過渡: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是從政治上鞏固了統一。但戰國以來,各國文字、貨幣、度量衡各不相同,相當混亂,這不僅對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造成極大不便,還影響到國家政治上統一的鞏固。
三、書同文,車同軌(第二組學生探究討論)
1.書同文,車同軌”這一個主題講述的內容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生:文化經濟方面。
2.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生:統一文字。
3.秦始皇是怎樣統一文字的?多媒體展示各國文字的不同及秦統一文字的過程。生歸納:秦朝把小篆作為全國通用的標準字體,還允許通用隸書。
4.中國的漢字從出現到秦朝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生答師補充: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四、焚書坑儒(第三組學生探究討論)
1.“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什么方面采取的措施?生:思想方面。
2.什么是“焚書坑儒”?誰來講一講這個故事?生:閱讀課文講述故事。
3.秦始皇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生:加強思想控制。
五、修筑萬里長城(第四組學生探究討論)
師:多媒體展示秦長城示意圖,說明秦長城與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不同,今天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1.這一主題講述的是秦始皇為鞏固統一在哪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有什么要點?生歸納:民族關系方面。“北擊匈奴修長城,南征越族鑿靈渠”。
2.識讀《秦朝疆域圖》指出秦長城的起止點在哪里?生: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3.秦朝為什么要修筑長城?生:介紹匈奴族的歷史,指出修筑長城是為了抵御匈奴。
5.桂林興安境內有一個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是什么?生:靈渠。
(小結)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全國,之后秦始皇在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族關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國家的統一,最終形成了一個疆域遼闊、強大的秦帝國。
(課堂活動)評價秦始皇
教師介紹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客觀、全面、一分為二。學生討論秦始皇的功與過,并在課后寫成小論文。
十、板書設計
第13課 六王畢四海一
一、秦王掃六合
1.秦統一的歷史條件2.秦統一的過程3.秦統一的意義
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2.在中央設“三公”3.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三、書同文,車同軌
1.統一文字2.統一貨幣3.統一度量衡4.修筑馳道,統一車軌
四、焚書坑儒
五、修筑萬里長城
1.北擊匈奴修長城2.南征越族鑿靈渠3.秦朝的疆域
動物笑談
精彩開篇詞
忘我是一種執著,是一種癡迷,更是一種瘋狂。而對于一位動物學家而言,為動物而瘋狂似乎不是什么意外之舉,因為那些可愛的小生靈們是那么可愛!
學習目標
1.感受作者專注忘我的科學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2.學習文章略帶調侃的詼諧風趣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動物的世界是一個友誼的世界,是一個甜蜜的世界,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今天,讓我們跟隨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勞倫茲的腳步,到奇妙的動物世界去感受感受吧!
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
1.朗讀課文,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嗔怪(chēn)
小鳧(fú)
麝香(shè)
鸛(guàn)
蹣跚(pán)(shān)
羞怯(qiè)
馴養(xùn)
禁錮(gù)
虐待(nüè)
咒罵(zhòu)
2.解釋文中重點詞語的意思。
嗔怪:對人表示不滿。
怪誕不經:離奇古怪,不合常理。
大相徑庭:彼此相差很遠。
需索:索取,需求。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蹣跚:腿腳不靈便,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3.作者簡介
康拉德·勞倫茲(1903-1989),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科普作家。在他的深刻觀察以及生花妙筆之下,我們身邊的鴨、鵝、狗、鳥、魚的生活全都鮮活地呈現在眼前,讀者可以從中體會到科學研究的嚴謹和趣味,同時也對動物的友情世界及相類似的人類行為本身,產生更深一層的了解,從而體會生命的真諦。代表作有《所羅門王的指環》《狗的世家》等。
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劃分文章段落結構并歸納大意。
【交流點撥】第一部分(1):總括自己時常被人當瘋子。第二部分(2-9):研究水鴨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鸚鵡。
2.課文寫了與黃冠大鸚鵡“可可”有關的哪三件趣事?
【交流點撥】喚回迷路的可可;可可咬掉父親的扣子排成排;可可把母親的毛線纏到樹上。
3.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題思想。
【交流點撥】作者通過敘寫自己與水鴨子、鸚鵡打成一片的相關趣事,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忘我的科學精神和極高的專業素養。
(二)深層探究
1.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瘋,你怎樣理解“我”的瘋?
【交流點撥】“我”專注于動物行為的研究,為了“探求真理”,不顧自己的尊嚴,與動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為視為怪誕或發瘋。其實“我”的瘋正好體現了“我”對動物研究的瘋狂、執著與忘我的精神。
2.讀完這篇文章,你認為科學研究必須具備哪些精神?
【交流點撥】專注、忘我、執著。
(三)語言品析
本文語言最大的特點就是風趣幽默,請結合具體的例句加以分析。
【交流點撥】“我跑到‘犯罪’現場一看,果然,可可不但把這位老教授的扣子全咬下來了,而且還整整齊齊地排在地上”一句中的“犯罪現場”大詞小用,夸張地寫出了可可的惡作劇讓父親很生氣。
“只見這位老先生彎著身子,蹣跚地走過來,兩手緊緊地抓住褲腰”句中“彎、蹣跚、抓住”幾個動詞生動準確地寫出了可可的惡作劇讓父親很尷尬,讓人讀了忍俊不禁。
四、板書設計
動
研究水鴨子
學母鳧又蹲又爬又叫
物
新出世的雛鳧只認母鳧的叫聲
笑
模仿大鸚鵡的叫聲喚回大鸚鵡
談
研究大鸚鵡
大鸚鵡咬下父親的扣子
大鸚鵡把毛線纏到樹上
一、學情分析安全教育關系到學生生命的安危,是學校開展正常教育、教學工作和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七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些安全常識但有些知識缺乏科學性,也不太系統。專門開設安全教育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有關公共安全的常識健康、安全、快樂地成長。
二、教材簡析重在培養學生有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品質,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和樂觀向上的態度。七年級《安全教育》包括九課內容。本學期學習6—9課。即第6課《發生重大食物中毒怎么辦》第7課《如何預防沉迷網絡》第8課《怎樣當好自己的青春期醫生》第9課《當臺風、暴雨、暴雪襲來時》。
三、教學目標通過七年級安全教育課程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常識,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應對的習慣,以保障中小學生安全健康的成長。
1、堅持以人為本。進行公共安全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睦相處“的意識,具備自救自護能力。
2、培養學生社會安全責任感。使學生逐步增強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和知識技能,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安全事件中正確運用應對的習慣,最大限度地預防安全事故發生和減少安全事件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保障學生的健康。
3、安全教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認知特點,堅持專門課程與其他學科滲透相結合,知識教育與強化管理、培養習慣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自救自護與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相結合。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斷強化養成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以學生生活為基礎。能讓學生懂得珍愛生命、珍視安全、拒絕誘惑、遠離危險、防范傷害、促進學生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安全行為的知識和技能,養成自救自護的素養和能力。
五、教學措施
(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眼于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發展著眼于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安全行為習慣。
(二)全面實施課程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三維目標是有機統一的。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識,注重培養學生預防和應對安全事件和事故的能力,形成尊重生命、愛惜生命、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全面落實課程目標。
(三)堅持“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教學中要面向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深入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積極從生活實際和社會實際中尋找相關的教學素材,注重選取學生普遍關注和樂于交流的安全問題作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和方法技能,并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的,共20分把正確答案填寫在答題欄內)
讀“亞洲的氣候類型圖”,完成1---2題
1、關于亞洲氣候的特點描述錯誤的是
A.復雜多樣B.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C.海洋性氣候分布廣D.季風氣候顯著
2、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常發生旱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
A.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B.亞洲地形復雜多樣
C.亞洲跨緯度最廣
D.季風氣候,降水很不穩定
讀北美洲略圖,完成3---4題題。
3、結合所學知識,根據圖中信息判斷,關于該大洲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大洲地跨四個溫度帶
B.圖中①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C.該大洲東臨②印度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
D.該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4、下列關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地形分為兩大部分:西部山地,東部平原
B.密西西比河向南注入墨西哥灣
C.五大湖附近有豐富的鐵礦資源
D.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印度總理莫迪于5月14日至1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回答第以下5----6題。
5、關于印度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①是印度城市加爾各答B.②是印度首都新德里,政治文化中心
C.③是印度的麻紡織工業中心和海港
D.④是印度信息產業中心班加羅爾,有“亞洲硅谷”之稱
6、近年來,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迅速,被譽為亞洲經濟發展中的“雙子星”。兩國經濟發展共同的社會條件是()
①勞動力資源豐富②政策優惠③礦產資源豐富④雨熱同季的季風氣候⑤市場廣闊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
2014年第20屆世界杯足球賽在南美州舉行。回答7-8題。
7、圖中的M代表河流,N代表大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M:密西西比河;N:印度洋
B.M:密西西比河;N:大西洋
C.M:亞馬孫河;N:太平洋
D.M:亞馬孫河;N:大西洋
8、.巴西首都是巴西利亞,從圖中可判斷它位于:()
A.南半球、低緯度、熱帶
B.南半球、中緯度、亞熱帶
C.北半球、中緯度、熱帶D.北半球、低緯度、亞熱帶
日本人酷愛櫻花,把它稱之為“國花”,在櫻花盛開的季節,人們常在櫻花樹下野餐聚會,結合下圖,回答9---10題。
9、四大島嶼中最晚看到櫻花盛開和花期持續時間最長的島嶼分別是()
A.九州島本州島B.北海道島本州島
C.北海道島北海道島D.本州島九州島
10、導致櫻花開放時間自南向北逐漸推遲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地形C.熱量D.樹種
讀下圖,完成11---12題。
11、這四個國家中,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是()
A.巴西B.中國C.俄羅斯D.印度
12、關于這四個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A.俄羅斯擁有大片的熱帶雨林B.巴西地跨寒、溫、熱三帶
C.中國領土大部分位于北溫帶D.印度氣候寒冷,河流結冰期較長
讀美國地圖,回答13---14題。
13、圖中文字標注的地理事物名稱,正確的是
A.甲—休斯敦B.乙—阿巴拉契亞山脈
C.丙—密西西比河D.丁—蘇必利爾湖
14、下列關于美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的“硅谷”位于戊城市
B.乙山區以亞熱帶水果種植為主
C.丙地區水源充足屬于乳畜帶
D.丁戊地區有美國的工業區
讀歐洲西部地區(圖甲)和美國農業帶分布(圖乙),回答15---16題.
15、下列經緯線中通過的地區最能體現歐洲西部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特點的是
A.40°N緯線B.0°經線C.15°E經線D.30°E經線
16、歐洲西部傳統農業與美國A農業帶發展共同的優勢條件是
A.氣候溫暖濕潤利于牧草生長B.勞動力豐富廉價
C.地形均以高原為主D.消費市場廣闊
17、下列世界四大長河名稱和圖序相符的是
A.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羅河、③長江、④亞馬孫河
B.①密西西比河、②尼羅河、③亞馬孫河、④長江
C.①亞馬孫河、②尼羅河、③密西西比河、④長江
D.①亞馬孫河、②尼羅河、③長江、④密西西比河
18、某班級進行地理知識競賽,你認為下列四位選手誰會率先晉級下一輪:
A.小剛說:“日本對外貿易發達,鐵礦、石油、煤炭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B.小明說:“埃及的氣候溫暖濕潤,農業發達,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麥出口國”
C.小薇說:“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亞洲部分是其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D.小莉說:“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天然橡膠等熱帶農產品仍需要大量進口”
讀不同尺度區域輪廓圖,完成19---20題。
19、圖示各區域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跨經度最廣的大洲B.②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C.③熱帶面積廣大D.④赤道穿過中部
20、關于上述區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A.①地勢中部高四周低B.②礦產資源豐富
C.③發達國家眾多D.④工礦業是該國的主導產業
二、綜合題(30分)
21、讀東南亞地區圖,回答問題。(9分)
(1)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群島兩大部分。中南半島氣候類型是氣候。
(2)圖中E是海峽,位于島和馬來半島之間。
(3)東南亞旅游資源豐富,屬于該地區的旅游景點的是()
A.仰光大金塔B.倫敦塔橋
C.阿爾卑斯山滑雪D.埃及金字塔
(4)圖中航線①從我國沿海出發,經過E海峽后,向西經_____________運河,可到達_______________海(F處)。
(5)圖中航線②可以從_____________地區,運輸大量的___________(礦產)到東亞。
22、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7分)
材料一目前,敘利亞的動亂對中東地區影響巨大,繼利比亞、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敘利亞問題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敘利亞軍事實力對比反對派的軍事實力是眾多網友關注的焦點。從2011年3月爆發沖突以來,敘利亞局勢持續緊張。敘國內多地武裝沖突不斷,美歐對敘進行制裁,阿盟不斷施壓,巴沙爾政權出現嚴重危機。三年多來已造成6萬人死亡。大量難民逃往鄰國,給地區穩定造成很大壓力。
材料二世界部分區域圖。
(1)敘利亞位于____________洲西部,A____________海東岸。
(2)敘利亞所在地區大多數居民信仰的宗教是____________。
(3)根據圖中信息分析,敘利亞所在地區石油資源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
(4)波斯灣地區與我國x疆在自然環境方面的相同之處有()
①石油資源豐富②位于內陸,氣候干燥③沙漠廣布,河流較少④終年高溫多雨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5)B____________海峽
(6)說說該地區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的原因(任寫兩個即可)(1分)
23、讀俄羅斯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3分)
A山脈,B河,C平原。
(2)俄羅斯的城市是,海港是。(填數碼)(2分)
(3)俄羅斯的工業主要分布在洲部分。
(4)俄羅斯是世界上地大物博的國家,請列舉它的兩個世界之最。(2分)
24、世界經濟重心正由大西洋沿岸轉向太平洋地區。加強經濟和人文合作與交流是促進太平洋地區發展的重要保證。讀圖回答下列問題。(6分)
(1)世界面積居前六位的國家依次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其中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共有__________個。
(2)根據圖12中信息可以把澳大利亞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國家(選填:“騎在羊背上”或“坐在礦車上”)。澳大利亞的鐵礦石運到我國,最適宜的運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13中的__________舞是俄羅斯在世界舞蹈苑中的一支奇葩,它將作為2013年中俄文化交流年活動節目,展現給中國人民。
(4)硅谷是美國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它促進了美國經濟發展。美國新興工業主要分布在本土的__________部和__________部。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的,每題1分,共20分)
1.C2.D3.D4.A5.C6.C7.D8.A9.B10.C
11.C12.C13.C14.D15.C16.D17.D18.B
19.C20.A
二、綜合題(30分
21、每空1分,共9分
(1)馬來熱帶季風(2)馬六甲蘇門答臘島、(3)A
(4)蘇伊士地中海(5)西亞石油、
22.每空1分,共7分
(1)亞地中海(2)伊斯蘭教(3)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4)C(5)霍爾木茲
(6)領土之爭石油之爭淡水之爭宗教(文化)差異(任寫兩個即可)1分
23.每空1分,共8分
(1)烏拉爾伏爾加西西伯利亞(2)④②
(3)歐(4)世界上的國家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
24.每空1分,共6分
本冊共有30篇課文(其中講讀15篇,自讀15篇),分為四大板塊,閱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課外古詩詞背誦等。
二、學生情況分析
所教班級七年級一班共62人,由于他們剛進入初中,還不太適應新課標教材,因此這學期的任務艱巨,希望通過我們師生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語文水平有所提高。
三、學期目標
思想目標:
在聯系生活的基礎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減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并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其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使之具有較健康的發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識目標:
懂得記敘文的基本知識,能運用基本知識來閱讀,分析簡短的記敘文。加強朗讀背誦的能力,增強語感,積累語言。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習慣積累一定的詞匯,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四、達到目標的途徑與措施
在教學中,改變教師主講,力求精講,多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給他們 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加強預習和復習,讓他們多讀,適當地輔之電教手段,努力減輕學生的負擔,注重學生的培優輔差工作,爭取能有一個新的起色。
五、教學進度表。
周 內容 課時數
1 《在山的那邊》《走一步,再走一步》 5
2 《生命 生命》《紫藤蘿瀑布》《童趣》 5
3 第一單元作文 檢測 4
4 《理想》 《短文兩篇》 4
5 《人生寓言》《我的信念》 4
6 《論語十則》第二單元作文 檢測 5
周 內容 課時數
7 《春》 《濟南的冬天》 6
8 《山中訪友》《秋天》 4
9 《古代詩歌五首》第三單元作文 檢測 6
10 復習 中考
11 《化石吟》 《看云識天氣》 5
12《綠色蟈蟈》 《月亮上的足跡》 4
13 《山市》 第四單元作文 檢測 5
14 《風箏》《羚羊木雕》 6
15 《散步》《詩兩首》 4
16 《世說新語》兩則 第五單元作文 檢測 5
17 《皇帝的新裝》 《郭沫若詩兩首》 6
18 《女媧造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4
19 《寓言四則》第六單元作文 檢測 5
20 復習檢測
第一部分選擇題(共30 分)一、選擇題:(本大題滿分30分,每小題3分)1、下列語句錯誤的是( )A、數字0也是單項式 B、單項式— 的系數與次數都是1 C、 是二次單項式 D、 與 是同類項2、如果線段AB=5cm,BC=4cm,那么A,C兩點的距離是( )A、1cm B、9cm 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對3、如圖1所示,AE//BD,∠1=120°,∠2=40°,則∠C的度數是( )A、10° B、20° C、30° D、40° 4、有兩根長度分別為4cm和9cm的木棒,若想釘一個三角形木架,現有五根長度分別為3cm、6cm、11cm、12.9cm、13cm的木棒供選擇,則選擇的方法有( ) A、1種 B、2種 C、3種 D、4種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垂直于已 知直線 B、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叫做這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C、互相垂直的兩條線段一定相交D、直線l外一點A與直線l上各點連接而成的所有線段中,最短線段的長是3cm,則點A到直線l的距離是3cm.6、在下列軸對稱圖形中,對稱軸的條數最少的圖形是( )A、圓 B、等邊三角形 C、正方形 D、正六邊形7、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只電子青蛙每次只能向上或向下或向左或向右跳動一個單位,現已知這只電子青蛙位于點(2,—3)處,則經過兩次跳動后,它不可能跳到的位置是( )A、(3,—2) B、(4,—3) C、(4,—2) D、(1,—2)8、已知方程 與 同解,則 等于( )A、3 B、—3 C、1 D、—19、如果不等式組 的解集是 ,那么 的值是( )A、3 B、1 C、—1 D、—310、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對于平面內任一點(m,n),規定以下兩種變 換:① ② 按照以上變換有: ,那么 等于( )A、(3,2) B、(3,- 2) C、(-3,2) D、(-3,-2)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90分)二、填空題(本大題滿分24分,每小題3分)11、如圖,BCAC,CB=8cm,AC=6cm,AB=10cm,那么點B到AC的距離是 ,點A到BC的距離是 ,A、B兩點間的距離是 。 12、如圖,在 ABC中,∠C=90º,AD是角平分線,DEAB于E,且DE=3cm,BD=5cm,則BC= cm13、如圖,CD是線段AB的垂直平分線,AC=2,BD=3,則四邊形ACBD的 周長是 14、如圖,OA=OB,OC=OD,∠O=60°, ∠C=25°,則∠BED等于_____________15、已知點 在第二象限,則點 在第 象限。16、某班為了獎勵在校運會上取得較 好成績的運動員,花了400 元錢購買甲,乙兩種獎品共30件,其中甲種獎品每件16元,乙種獎品每件12元,求甲、乙兩種獎品各買多少件?該問題中,若設購買甲種獎品 件,乙種獎品 件,則可根據題意可列方程組為 17、若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為外角和的3倍,則這個多邊形為 邊形。18、若關于 的二元一次方程組 的解滿足 ,則 的取值范圍為 三、解答題(本大題滿分66分)19、解下列方程組及不等式組(每題5分,共10分) (1) (2) 20、(本小題8分)某市對當年初中升高中數學考試成績進行抽樣分析,試題滿分100分,將所得成績(均為整數)整理后,繪制了如圖所示的統計圖,根據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共抽取了多少名學生的數學成績進行分析?(2)如果80分以上(包括80分)為優生,估計該年的優生率為多少?(3)該年全市共有22000人參加初中升高中數學考試,請你估計及格(60分及60分以上)人數大約為多少? 21、(本小題8分)如圖所示,一艘貨輪在A處看見巡邏艇M在其北偏東62º的方向上,此時一艘客輪在B處看見這艘巡邏艇M在其北偏東13º的方向上,此時從巡邏艇上看這兩艘輪船的視角∠AMB有多大?22、(本小題10分)已知:如圖,AB=DC,AE=DF,CE=FB,求證:AF=DE。
23、(本小題10分)已知,如圖,∠B=∠C=90 º,M是BC的中點,DM平分∠AD C。(1)若連接AM,則AM是否平分∠BAD?請你證明你的結論。(2)線段DM與AM有怎樣的位置關系?請說明理由。 24、(本小題12分)為了更好治理洋瀾湖水質,保護環境,市治污公司決定購買10臺污水處理設備,現有A、B兩種型號的設備,其中每臺的價格,月處理污水量如下表: A型 B型價格(萬元/臺) 處理污水量(噸/月) 240 200經調查:購買一臺A型設備比購買一臺B型設備多2萬元,購買2臺A型設備比購買3臺設備少6萬元。(1)求 、 的值;(2)經預算:市治污公司購買污水處理設備的資金不超過105萬元,你認為該公司有哪幾種購買方案;(3)在(2)問到條件下,若該月要求處理洋瀾湖的污水量不低于2040噸,為了節約資金,請你為治污公司設計一種最省錢的購買方案。25、(本小題8分)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三點 ,其中 滿足關系式 ;(1)求 的值,(2)如果在第二象限內有一點 ,請用含 的式子表示四邊形ABOP的面積;若四邊形ABOP的面積與 的面積相等,請求出點P的坐標;附加題:(共10分)(3)若B,A兩點分別在 軸, 軸的正半軸上運動,設 的鄰補角的平分線和 的鄰補角的平分線相交于第一象限內一點 ,那么,點 在運動的過程中, 的大小是否會發生變化?若不發生變化,請求出其值,若發生變化,請說明理由。(4)是否存在一點 ,使 距離最短?如果有,請求出該點坐標,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初一級數學科期末考試答案一、 選擇題BCBCD BCADA二、 填空題11、8cm,6cm,10cm 12、8 13、10 14、80º 15、一16、 17、八 18、 三、解答題 21、(本小題8分)依題意得:點M在點A的北偏東62 º,∠MAB=28º∠MBF=13º, ∠ABF=90º ∠ABM=103 º∠AMB=180 º—∠MAB—∠ABM=180 º—28º—103 º=49 º 23、(本小題10分)(1)AM是平分∠BAD,理由如下:過點M作MEAD于點E。DM平分∠ADC且MC CD, MEAD MC=MEM為BC的 中點 MC=MBME=MB MBAB, MEADAM平分∠BAD(2)DMAM理由如下:DM平分∠ADC ∠ADM= ∠ADCAM平分∠BAD ∠DAM= ∠BAD∠B=∠C=90 º AB//CD ∠ADC+∠BAD=180 º∠ADM+∠DAM= ∠ADC+ ∠BAD= (∠ADC+∠BAD)=90 º∠DMA=90 º DMAM 25、(本小題8分)(1)a=2,b=3,c=4(2)四邊形ABOP的面積 ; 的面積=6, 點P的坐標(-3,1); 附加題:(共10分)(3) 的大小不會發生變化其定值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計40分)
1.下列關于地球大小的描述正確的是:()
A.平均半徑約4萬千米B.赤道周長6371千米
C.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D.表面積約5.2億平方千米
2.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是:()
A.北回歸線B.南回歸線C.本初子午線D.赤道
3.把地球分為東、西兩半球的經線圈是:()
A.20°E和160°WB.0°和180°經線圈C.160°E和20°WD.本初子午線
4.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
A.365天B.30天C.半年D.24小時
5.甲、乙兩地相距150千米,在比例尺為1:50萬的地圖上,圖上距離應為:()
A.3厘米B.6厘米C.30厘米D.60厘米
6.教室里掛有圖幅相同的下列四幅地圖,其中比例尺的是:()
A.世界地圖B.中國地圖C.黑龍江地圖D.哈爾濱地圖
7.甲山的海拔2500米,乙山的海拔1000米,兩山的相對高度是:()
A.1500來B.3500米C.1000米D.500米
8.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的地形是:()
A.高原B.丘陵C.山地D.平原
9.全球海洋和陸地的比例約是:()
A.七分海洋三分陸地B.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C.四分海洋六分陸地D.四分陸地七分海洋
10.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是一個整體,合稱為亞歐大陸,他們之間以山脈、河流和和湖泊為界。下列事物中不是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的是:()
A.烏拉爾山B.里海C.尼羅河D.土耳其海峽
11.根據測量,有人預言,幾千萬年以后紅海將成為新的大洋,其原因是:()
A.板塊碰撞B.板塊張裂C.板塊擠壓D.板塊隆起
12.下列天氣符號所代表的天氣對人類活動最為有利的組合是:()
A.B.C.D.
13.下列表示海拔每增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C。()
A.6B.0.6C.10D.0.8
14.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A.冰雹B.降雪C.降雨D.大霧
15.在下列現象的描述中,表示氣候的是:()
A.多云轉睛B.四季如春C.暴風驟雨D.風和日麗
16.一般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是受哪種因素的影響:()
A.地形因素B.海陸因素C.緯度因素D.洋流因素
17.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是:()
A.漢語B.英語C.俄語D.阿拉伯語
18.下列民居屬于城市建筑風格的是:()
A.冰屋B.窯洞C.竹樓D高樓大廈
19.國際上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于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商談叫()。
A.南南合作B.南南對話C.南北合作D.南北對話
20.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是:()
A.中國B.美國C.巴西D.印度
二、連線題(每線1分,計15分)
21.連線題:
①赤道A.66.5°N
②北回歸線B.66.5°S
③南回歸線C.23.5°N
④北極圈D.23.5°S
⑤南極圈E.0°
22.連線題:(北半球)
①一天中氣溫A.七月
②一天中最低氣溫B.一月
③一年中氣溫C.14時
④一年中最低氣溫D.日出前
23.將下列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帶來的問題連線:
a.勞動力不足
A.人口增長過快b.資源短缺
c.人口老齡化
d.交通擁擠
B.人口停止增長或負增長e.環境惡化
f.國防兵力不足
三、綜合題(每空1分,計45分)
24.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A地所在的緯度是_____,所在的經度是_____。
(2)從南北半球的劃分看,B地位于_____半球。
(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_方向。
(4)C地位于五帶中的帶。
25.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3分)
(1)地球公轉的方向是。
(2)地球公轉的周期是。
(3)當我們參加今天的考試時,地球的位置最接近(填字母)。
26.讀“等高線圖”,回答問題:(5分)
(1)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C____D____E____
(2)圖中A處位于B處的___________方向。
(3)如果要從A、B兩處爬山,則選擇從_____處爬山要容易些。
27.讀大洲大洋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①是世界面積的大洲洲,
②是世界面積最小的大洲洲,
③是有“熱帶大陸”之稱的大洲洲,
④是發達國家最多的大洲洲,
⑤是以企鵝為主人的大洲洲;
(2)⑥是世界面積的大洋洋,
⑦是世界面積最小的大洋洋;
(3)⑧是世界面積的群島群島;
(4)⑨是世界面積的半島半島;
(5)⑩是南美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運河)
28.小明想要計算北京某一天的日平均氣溫,在這天他分別
在北京時間2時、8時、14時、20時測量當地的氣溫
如右圖所示,請你幫助小明讀準每個時間的氣溫,并幫
他計算出當日的日平均氣溫。(5分)
(1)氣溫紀錄(均為整數):
時間2時8時14時20時
氣溫(0C)
(2)請你幫助小明計算出當日的日平均氣溫。
29.讀“世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7分)
(1)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A是運河。
(2)大洲:B,C。
(3)C大洲的主要人種是,
主要信仰的宗教是。
(4)大洋:D。
(5)E國主要使用的語言是。
30.讀世界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寫出各數字代表的氣候類型名稱。(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地理參考答案
三、綜合題(每空1分,計45分)
24.(1)20ºs或南緯20º,40ºw或西經40º。(2)北。(3)西南。(4)熱。
25.(1)自西向東。(2)一年(或365天)。(3)D。
26.(1)鞍部山谷陡崖。(2)西南。(3)B
27.(1)①亞,②大洋,③非,④歐,⑤南極。(2)⑥太平,⑦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