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統計研究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文章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統計2007年~2011年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醫藥衛生研究論文1,072篇,從發表的年度分布、作者合作及核心作者情況、論文被引頻次、登載期刊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得出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的規律和特點,并提出相關的建議。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88(2013)04-0065-03
收稿日期:2013-03-25
作者簡介:劉瀾(1976-),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秦立國(1980-),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圖書館館員。1 前言
任何國家衛生事業的最終目的都是要使其人民的健康水平達到能主動參與社會和經濟生活[1],并以此來構建和諧社會。隨著國家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全國的衛生事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對于經濟欠發達的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占據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主導地位,其發展形態是衡量區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在發展中既面臨著機遇又面臨著挑戰。多年來,各部門積極從基礎建設投入、服務體系升級、科研軟實力加強等方面入手,大力發展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醫療平臺,而這一平臺的打造,也為人才的科研發展提供了自由的拓展空間。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工作者借助這一軟環境,努力致力于探索符合自身發展的服務與管理模式,發表了大量的科研、學術、研究論文,對區域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指導和促進作用。為了了解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發展歷程,筆者對2007年~2011年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發表的研究論文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統計,對統計結果匯總、分析和研究,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2 統計方法
2.1 統計時間、發文數
從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共5年,1,072篇論文。
2.2 統計單位
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單位包括鐵嶺市中心醫院、鐵嶺市中醫院、鐵嶺市結核病醫院、鐵嶺市婦嬰醫院、鐵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鐵嶺市中心血站、鐵嶺市衛生監督所、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鐵嶺市健康教育所、鐵嶺市中醫研究所、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其中鐵嶺衛生職業學院于2010年3月升格為高職學院,其前身是鐵嶺市衛生學校),總計11家市直衛生系統單位。
2.3 統計數據庫
選用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期刊論文數據庫。
2.4 期刊劃分標準
期刊等級劃分以北京大學圖書館主辦并出版發行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8版》為標準。
2.5 核心作者劃分
筆者以近5年累計發文量≥5篇的作者為核心作者。
3 統計數據及分析
3.1 各單位情況及年度分布
從表1可以看出,2007年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133篇,占近5年論文總量的12.41%。但隨著時間推移,論文數量呈加速遞增趨勢,這和我市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投入相吻合,尤其是2010、2011兩年論文數量約占總數的50%,說明現階段醫學工作者的科研氛圍高度活躍,醫務工作者利用科研軟環境積極地深入科研領域,促進了科研數量和水平的提升,從而積極地推動了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同時筆者也發現,在11家市直單位中,鐵嶺市中心醫院和鐵嶺衛生職業學院兩家量就占到了77.52%,而其他9家的總和僅占22.48%,可見二級單位在資源分配、利用及成果產出等方面出現了嚴重不均衡態勢,這一趨勢的過度集中,必將在未來制約相關單位的科研發展。
年份
單位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發文量 比重(%)
鐵嶺市中心醫院 79 90 95 110 71 445 41.51
鐵嶺市結核病醫院 1 1 4 2 2 10 0.93
鐵嶺市中醫院 9 9 15 12 16 61 5.69
鐵嶺市婦嬰醫院 4 22 35 20 11 92 8.58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8 10 10 5 3 36 3.36
鐵嶺市中心血站 2 2 5 3 5 17 1.59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24 59 64 85 154 386 36.01
鐵嶺市衛生監督所 6 1 5 3 4 19 1.77
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0 0 0.00
鐵嶺市健康教育所 0 0 0 2 0 2 0.19
鐵嶺市中醫研究所 0 2 2 0 0 4 0.37
發文量 133 194 235 241 265 1,072
比重(%) 12.41 18.28 21.92 22.57 24.81
表1 各單位情況及年度分布
劉瀾,秦立國: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劉瀾,秦立國: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研究論文統計分析
3.2 論文作者合作及核心作者情況
從統計的1,072篇論文中看,一人獨撰者839篇,占發文量75.75%;二人合撰者180篇,占發文量16.79%;三人及以上合撰者80篇,占發文量7.46%(見表2)。說明該地區學術合作氛圍低,合作率僅為27.25%。
在2007年~2011年的1,072篇論文中,5~10篇的作者22人,10篇以上的作者3人,25名核心作者分別隸屬于鐵嶺市中心醫院3人、鐵嶺市中醫院1人、鐵嶺市婦嬰醫院1人、鐵嶺衛生職業學院20人(見表3)。經電話調研,核心作者以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及學科帶頭人居多,說明高層次人才是該地區科研的主導力量,但從側面也反映出人才發展的局限性和失衡狀態,年輕人才的發掘及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約。
合作情況
單位 一人獨撰 兩人合作 三人
及以上 合計
鐵嶺市中心醫院 360 61 24 445
鐵嶺市結核病醫院 10 0 0 10
鐵嶺市中醫院 42 14 5 61
鐵嶺市婦嬰醫院 74 11 7 92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1 5 10 36
鐵嶺市中心血站 11 5 1 17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285 76 25 386
鐵嶺市衛生監督所 5 7 7 19
鐵嶺市慢性病防治所 0 0 0 0
鐵嶺市健康教育所 0 1 1 2
鐵嶺市中醫研究所 4 0 0 4
發文量 812 180 80 1,072
比重(%) 75.75 16.79 7.46
表2 各單位論文合作情況統計表
發文數量
單位 5~10篇 10~15篇 15篇以上
鐵嶺市中心醫院 康 凱、孫國民
朱曉菲、趙繼偉
鐵嶺市中醫院 孫立廣
鐵嶺市婦嬰醫院 李東濤
鐵嶺衛生職業學院 華桂春、姜淑琴
肖 輝、趙 欣
彭玉英、秦立國
陸慶麗、馬永貴
楊麗清、田 艷
李迎春、馬世新
張柏梁、隋亞榮
劉文閣、叢 波
馬曉霞、隋玲娟 趙曉杰
關玲敏
表3 各單位核心作者統計表
3.3 論文下載及被引頻次
在1,072篇論文中,下載頻次從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期刊論文數據庫無法考證;標注被引論文有388篇,占發文量36.19%;其中被引3次以上者34篇。
3.4 登載期刊情況
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2007年~2011年在150多種刊物上發表了1,072篇論文, 其中35篇在19種中文核心期刊上,所占比重為3.26%。在150多種刊物中登載50篇以上的期刊前五名依次為《中國醫藥指南》、《中國醫療前沿》、《中國現代藥物應用》、《中外健康文摘》以及《中國當代醫藥》。以上統計表明,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醫療、科技人員主要的投稿對象為醫藥衛生總論類的綜合性刊物,且以上刊物2007年~2011年的影響因子均低于醫藥衛生總論刊,因此可以看出,科研氛圍濃郁的同時成果產出的認證手段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4 討論及建議
4.1 論文數量明顯提高
近5年發文1,072篇,較前5年發文148篇,增加了924篇。期刊的種類也由原來的30多種增加到150多種,而且一部分文章發表于核心期刊。從發文數量、期刊種類以及發文質量上看,均比前5年有明顯的提高。這主要緣于鐵嶺地區注重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醫療、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帶動了成果的產出。而大量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的臨床應用,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激發科研熱情,并形成科研促進發展、發展提高科研的良性循環。
4.2 論文質量有待提高
從刊載論文的刊物質量上看,本地區的醫療、科技工作者5年共發文1,072篇,但僅有35篇刊載于核心期刊,總被引用為388篇。因此,這一結果與該地區經濟發展及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成正相關。但是,通過近3年的資金投入、人才引進、業務培訓、資源整合等手段,從某種程度上凸顯了效果。例如發表于核心期刊的35篇論文,均為2010年~2011年所發表。但是,隨著管理體系制度化的完善,科研能力必然會面臨“瓶頸”,那么如何向縱深發展,如何繼續加強基礎建設,提高醫療、科技人員水平和能力,提高社會影響力應是下一步重點考慮的問題。
4.3 各單位發展失衡有待改善
在11家直屬單位中,鐵嶺市中心醫院和鐵嶺衛生職業學院的量就占到了77.52%,而且無論從發文的數量、質量、核心作者數量、核心期刊刊載情況以及被引情況,這兩家單位明顯高于其他單位,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直屬單位資源分配、利用及成果產出等情況嚴重失衡,更從側面印證了這兩家單位的學術龍頭地位及社會影響力[2]。而且,這一態勢不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有所改觀。為此,衛生系統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應從國家衛生職業均衡發展的大環境出發,逐步規劃、有計劃地調整,力求在滿足各單位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扶持相關單位的發展,這樣才能有效遏制因龍頭單位過度擠壓造成其他單位生存空間受限的趨勢,應以主導帶動全局,形成全面發展的格局。
4.4 作者合作力度有待加強
在1,072篇論文中,兩人及以上合作為260篇,占總發文數的27.25%。而且,其中90%以上為本單位合作,且主要集中在各種基金、課題上,說明該地區合作研究不夠,合作力度缺乏。合作,代表了方法和資源整合,只有充分的合作才能有效地利用自身優勢,才能最大化地形成成果產出。因此,各單位、各單位人員今后應該以開放性姿態,多渠道、多途徑地加強對外交流、溝通與協作,形成以單位與外單位合作、單位與外單位部門合作、部門與外單位部門合作、部門與其他部門合作、人員自由合作等多種模式,以便使科研項目更貼近臨床實際應用,科研成果更能提高醫療水平,科研合作更能促進科研水平,最終達到提高科研水平和救死扶傷的目的。
4.5 對萬方數據庫的建議
萬方數據庫是國內具有一定規模的醫藥衛生類數據庫,收錄期刊的數量、覆蓋率以及收全率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應在以下兩個方面做適當的調整:①應增加文獻的下載頻次統計。②增加以期刊名稱為索引的導航,并區分是否為科技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等。
總的來說,鐵嶺地區市直衛生系統近幾年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學術氛圍濃厚,科研水平穩步提升,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規模,產出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但是目前仍舊缺乏一套完整的規劃和發展的科研理論體系,難以為科研單位、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加適宜的科研探索環境。同時,與國內其他地區同系統相比,我市衛生系統各單位產出的科研成果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加強硬件基礎建設的同時,也應促進軟實力的改善。這樣,科研成果、學術文獻才能在雙重力量的推動下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一、研究生論文檔案收集途徑的探討
研究生論文具有分散性,個體性的特點,比如我校,在研究生畢業離校之前,論文檔案尚分散在600多名研究生的手中。那么,我們如何來進行有效的保質保量的收集呢?在研究生畢業離校之前,我們把論文的歸檔工作作為他們離校手續中必辦的一項內容。如果他們的論文沒有歸檔,那么他們不能最后辦完離校手續,也就不能離校。
然后,具體該由準來進行收集呢?筆者最近走訪了幾所高校,一般由系里的兼職檔案員負責收集。兼職檔案員由研究生秘書或學科秘書,科研秘書,圖書資料員等來擔任,筆者認為由研究生秘書擔任的最佳。因為研究生秘書能和研究生取得直接聯系,有關論文歸檔的內容和要求可以提早通知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研究生拿了材料來歸檔,這時,如果論文不符合要求,他們會說事先不知如何要求,而現在他們馬上要畢業離校了,這不僅給收集工作帶來困難,也給即將離校的研究生造成不便。如果由研究生秘書擔任兼職檔案員來收集論文,一些歸檔需要的表格和具體要求說明提早交給研究生秘書,由各系研究生秘書發到研究生手里,也就可以對歸檔中的一些不合格品打一劑預防針。而由其它人員擔任,沒有研究生秘書所具有的優勢。
研究生論文檔案的歸檔工作,也是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部份。復旦大學實行了部門立卷制度,即由研究生院統一歸口、立卷,然后移交學校檔案館,檔案館對他們作具體的業務指導和監督。這一途徑既符合部門立卷制度,又宜于做好研究生論文的歸檔工作。一方面,研究生院論文材料的內容最為熟悉,他們最了解檔案的完整與否及內容之間的相互聯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檔案人員集中精力和時間,開發檔案資源,主動提供利用,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進行監督和指導。如果不經研究生院而直接歸到檔案館,首先,這不符合部門立卷制度;其次,研究生秘書不屬于檔案人員系列,檔案館對研究生秘書工作不能施加任何影響。因此,由研究生院統一歸口,有利于保證論文的質量。
二、研究生論文整理中組卷方式的探討
縱觀幾所院校,無外乎兩種組卷方式:一是按人頭組卷,即把一個研究生的所有材料都集中在一起,包括論文和評閱材料。另一種是論文和評閱材料分開組卷,論文以人組卷,而評閱材料按系或專業集中組卷。按人頭組卷,一個人的材料比較集中和清楚,然而,筆者以為還是論文和評閱材料分開組卷為宜。首先,從利用的角度看,一般來講,很少出現論文和評閱材料同時使用的情況,而對評閱材料利用較多的是各系在搞研究生教學質量評估或單個碩士點,博士點申報、評估的時候,即大量利用時,多以系或專業的單位。因此,評閱材料以系或專業為單位集中保管,有利于迅速地査借利用。其次,按人頭組卷,由于論文材料直接來源于研究生,而評閱材料往往以系為單位集中,要把一個人的所有材料都集中在一起。這樣,組卷工作就比較麻煩,這于實際工作并無必要。
三、研究生論文如何實行計算機管理:
研究生論文經研究生院部門立卷之后,移交到檔案館,然后,我們對它進行全面的計算機管理工作。計算機管理功能如下:輸入功能:我們設了與論文有關的以下字段,如分類號、排架號、排架流水號、密級、論文題名、系別、論文作者、導師、備注等。這些字段大致反映了論文檔案所要標識的所有內容。
統計功能:根據需要可以設多種統計功能,如“按系統計”、“按導師統計”等等。
修改功能:包括修改和刪除。
查借利用功能:結合輸入的字段,運用“與、或、非”的邏輯關系,可以提供多種檢索途徑。
打印功能:分類簿冊,總簿冊及各種統計報表等均可打印出來。
論文實行了計算機管理之后,直接輸入計算機,并在計算機上迅速地進行統計,修改、查找和打印各類簿冊。這樣,不僅大大減輕了手工勞動,而且為進一步開發檔案資源打好了基礎。
四、小結
英文名稱: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語
種:雙語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2-1175
國內刊號:11-2809/N
郵發代號:82-58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關鍵詞: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論文模式
作者簡介:譚德榮(1963-),男,山東青島人,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高松(1965-),男,山東濰坊人,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山東 淄博 255049)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dyc11069)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34-0019-01
當前我國的研究生培養中,研究生培養方式已分為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兩種類型。基于工程實際的切實需要,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正在快速發展,將成為今后專業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學術性與職業性緊密結合,這對工科專業研究生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獲得專業學位的人主要不是從事學術研究,而是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工作。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論文選題、授予學位的標準和要求等方面均與學術性學位研究生有所不同。[1,2]因此對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論文選題進行研究具有實際意義。
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文件明確要求要進一步推動研究生教育類型結構的調整,進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推動碩士研究生教育從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主的模式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模式的轉變,[3]加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發展。
近幾年來,我國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數都在50萬人左右,其中專業學位研究生所占比例逐年增加。從碩士研究生的就業趨勢來看,大量畢業生特別是工科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是走向社會實際的工作領域。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在基礎理論、整體素質、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規劃,使學生能夠掌握本專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專業領域工程研究、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創新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
二、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論文選題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近幾年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培養模式,培養過程不能完全照搬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需要把握好諸多環節。在培養過程中,應根據各專業實際情況,設置相關課程,加強基本技能培訓,特別要加強工程領域的實踐環節。對論文選題開題報告、中期考核、課題研究、論文寫作與答辯等都要有不同于學術性研究生的培養內容。其中學位論文選題作為研究生培養過程的核心環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背景和發展方向,科學選題,尤其要定好研究方向和內容。選題的質量和方向會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就業前景。如果選題沒有新意,那么論文寫作內容也只是重復前人的工作。同樣,選題如果脫離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實際,研究內容太理論化,那么也就無法達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預期目標。[4]因此,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碩士論文的選題,要從提升實踐創造能力的觀點和視角來思考,選題既要考慮到科學性、先進性,也要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和目標要求,確定具有一定難度的實用性課題;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實踐驗證;選題應為本學科、專業或工程實際等方面具有實現該課題的基本物質條件,并經過努力能按期完成。[5]
三、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論文模式研究
1.論文選題范圍
一般情況下,研究生論文選題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根據導師已有課題確定選題。依據導師的科研項目進行選題,在研究經費、實驗條件等方面都有較好的保障,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導師的科研工作相融合,為學生順利完成論文提供較好的研究條件。二是結合工程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從工程實踐中提出研究課題是專業學位研究生選題的重要來源之一。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解決工程實踐的現實問題,學生在深入實踐、廣做調研的基礎上,能夠確定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作為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提升自己理論水平的同時,實踐能力也得到提升,為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了基礎。三是與企業聯合培養確定論文題目。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是現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一種重要模式。選擇企業亟須解決的技術難題作為論文選題,這種選題不僅可以充分地利用社會資源,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會設計、研究與實際制作,培養他們從事科研、學習的基本素質和開創性的科研能力。
2.論文選題模式
從生產實際出發,工科專業學位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研究類學位論文,如應用研究論文,也可以是設計類和產品開發類論文,如產品研發、工程設計等,還可以是針對某個工程領域的軟科學論文,如調查研究報告、工程管理論文等。根據多年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體會,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論文具體可從五個方面進行選題。
(1)產品設計研發類論文。研究內容來源于生產實際的新產品研發、關鍵部件研發以及對國內外先進產品的引進消化和再研發,包括各種軟、硬件產品的研發。要求遵循產品研發完整的工作流程,采用科學、規范、先進的技術手段和方法研發產品。產品達到行業規范要求,滿足相應的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性能先進,有一定實用價值。
(2)工程設計類論文。該類題目綜合運用專業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與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對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程項目、大型設備、裝備及其工藝等進行設計研究。要求按照工程類設計規范必備的輔技術文件,包括工程項目概況、所遵循的規范標準、技術經濟指標等。綜合運用工程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技術手段、技術經濟、人文和環保知識等對設計對象進行分析研究。
(3)工程應用類論文。該類題目直接來源于工程領域實際問題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可綜合運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開展應用性研究。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定性或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實驗方案合理,數據翔實準確,分析過程嚴謹。研究成果能解決特定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
(4)工程項目管理類論文。該類論文的主要內容是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基礎的工程任務,可以研究專業領域的各職能管理問題,也可以涉及專業領域的各方面技術管理問題等。能夠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研究的工程管理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工程項目管理問題研究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定性定量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給出明確的解決方案,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并具可執行性。
(5)調研類論文。該類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對工程和技術命題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提出命題,發現本質,找出規律,給出結論,并針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或解決方案。綜合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對所調研的命題進行分析研究,采取規范、科學、合理的方法和程序,通過資料檢索、實地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技術手段開展工作,資料和數據來源可信。給出明確的調研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成果應體現作者的新思想或新見解。
四、結束語
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培養形式和論文選題是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尤其是把好選題關有利于從根本上提高學位論文質量,從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本文分析了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需求,并根據以往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工作經歷,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進行思考,給出了工科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可采用的幾種模式。這些論文模式符合各專業領域實際需求。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于應用型、創新型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需要日益凸顯,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德龍.搞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多元化創新性精英人才培養新體系[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4).
[2]林超,趙海濤.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科研選題模式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19).
[3]劉少華.關于全日制專業學位型碩士研究生培養對策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1,(4).
1.美國金融研究生的商學院培養模式及其啟示
2.強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計算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
3.多維互動式:研究生金融雙語教學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學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
5.關于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層次實行雙語教學的探討
6.校政企研聯合培養金融碩士模式創新與策略研究——以南京審計學院為例
7.關于發展我國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9.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研究生課程體系研究
11.我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分析
12.“分類協同型”金融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1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研究生就業問題探索
14.金融碩士研究生就業現狀調查與探析——以蘇州大學金融工程研究中心為例
15.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錄取1982年度碩士研究生
16.美國金融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分析
17.金融危機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報考的實證分析與引導機制構建
18.金融危機背景下女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19.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20.知識結構·素質要求·創新能力——以金融學專業研究生為例
21.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金融學研究生培養為例
22.金融危機對醫學研究生就業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23.我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分析
24.金融學研究方法論的思考
25.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探討——以金融學研究生培養為例
26.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建議
27.關于金融學專業研究生層次實行雙語教學的探討
28.金融專業研究生基礎理論課教學改革淺議
29.后金融危機時代研究生就業分析與探討
30. 財經類研究生“三個自信”現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以山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為例
31.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就業情況探析
32.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特點的分析
33.對金融學研究生教育的探討
34.在碩士研究生教學中開設金融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35.對金融學研究生教育的探討
36.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37.金融危機下研究生的就業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38.校企協同模式下金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機制研究
39.金融數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
40.西部地區研究生就業競爭力分析
41.談金融學專業研究生論文寫作
42.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學改革的建議
43.金融危機前后中國通脹慣性特征及貨幣政策研究
44.對金融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學中大數據思維的應用研究
46.試論金融學研究中大數據思維的運用
47.金融危機條件下碩士生的擇業心理與政策評價——基于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需求分析
49.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浙江工商大學為例
50.協同創新視角下金融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51.金融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52.金融危機對醫學研究生就業與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機影響下的研究生就業問題探索
54.金融危機下研究生創業的幾點思考
55.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就業情況探析
56.論金融危機背景下研究生就業機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學應用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
58.對匈牙利銀行改革的考察——劉鴻儒同志在總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報告(摘要)
59.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
60.金融危機形勢下研究生擇業狀況調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調查為例
61.金融危機條件下碩士生的擇業心理與政策評價——基于高校碩士研究生的問卷調查
62.金融與財務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63.金融危機背景下女研究生就業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64.金融危機背景下碩士研究生報考的實證分析與引導機制構建
65.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試題
66.金融危機籠罩下美國高校研究生資助的理念、策略與價值借鑒
67.金融全球化新時期法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轉型之思考
68.首屆財經院校研究生經濟理論討論會(金融組)綜述
69.我國金融業人力資源現狀及需求預測
70.我國金融從業人員學歷結構及供求狀況研究
71.金融院校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實踐探索——以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72.淺析研究生就業壓力成因及調適
73.財經院校金融數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機下碩士畢業生求職狀況調查
75.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艱難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研究
77.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
78.金融學專業《計量經濟學》雙語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探討
79.關于金融學科界定的探討
80.統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研究——《金融統計學》教材編寫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專業碩士培養“雙師”制探索
82.金融學術碩士與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比較探究
83.東南亞金融風波與港元聯匯制
84.全球金融危機對畢業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85.戰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淺談應重視金融電教教材建設
87.加拿大應對金融危機促進科技發展的新舉措
88.衍生金融市場的正面經濟效應
89.金融危機時醫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培養探討
90.黑龍江省金融人才培養的現狀調查
91.以科學發展觀構建金融學專業碩士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
92.構建適應金融人才差異化需求的課程體系
93.轉被動為主動——金融IT人才培養機制當與時俱進
94.金融專業碩士培養對接新興服務業發展研究
95.新疆與全國金融學課程內容及體系差異分析
96.數理金融研究前沿與公司理財問題探討
97.知難而上 創新突破 積極調整產業戰略應對全球金融風暴
98.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途徑之淺見
99.呂家進——結合郵儲實際積極做好農村金融創新
100.英語專業碩士金融翻譯課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專業學位“雙導師”制
102.一個執著金融夢想的人——記80級校友高飛
103.我親歷的中國金融教育歷程
104.在國際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試闖關終結金融職場“七年之癢”
106.總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甘培根談——當前我國的金融體制改革
107.美經濟學家認為控制資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機的良方
108.基于雙導師制培養模式的金融碩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碩士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110.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問題及對策研究
111.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機影響下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的問題與對策
113.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已婚女研究生壓力源探析
關鍵詞:民營經濟;碩士論文;研究方法
一、選題意義
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現展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國際國內學術界對此都有大量論述。在實踐中,民營經濟的發展也受到各國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突飛猛進,其中民營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對經濟騰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我國的民營經濟是在激烈的爭論中發展起來的,它的存在與發展體現了中國改革的進程和深度,民營經濟用自己的競爭力贏得了存在和發展的合法性,贏得了越來越寬松的政策環境,但其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問題。
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歷程是與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民營經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并且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加入WTO以后,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及世界市場一體化進程的加快,民營經濟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的機遇。但是,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也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其中包括民營經濟發展中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外在環境的制約。因此,在進一步統一對民營經濟的思想認識,明確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時,深入研究新時期民營經濟內在發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探討民營經濟發展的方向定位和拓展途徑,努力營造有利用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外部優良環境,對推動民營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促進民營經濟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二、論文研究方法的分析
為能全面、深刻地分析民營經濟相關論文的研究方法,共搜集四篇論文進行分析。它們分別是吉林大學徐進的《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研究》、延邊大學李英哲的《對延邊州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西北工業大學殷亭國的《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制度反思》、鄭州大學閻中洋的《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在論文研究方法分析梳理中發現,有些文章專門介紹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而有些文章只是在摘要部分提及那么一兩句有關的研究方法,有些甚至一點都沒有涉及自己論文的研究方法。例如:
延邊大學李英哲的《對延邊州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中,就有專門的小節是介紹自己的研究方法。“本論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原理,分析過程中采用了從一般到具體,即先從民營經濟的一般狀況(全國)的分析研究出發,弄清民營經濟的含義、形式及作用和阻礙因素等。然后研究延邊州的狀況,進行對比比較,從中找出來差距,發現差距很大,對于經濟發展的影響甚大。對于延邊州民營經濟的分析,運用對立統一、一分為二的原理,從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上來探討延邊州所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是從民營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三個方面分析,指出努力的方向與建議(對策)。”
西北工業大學殷亭國的《我國民營經濟的發展現狀分析及制度反思》在摘要部分提及了有關自己的研究方法:“本文以制度經濟學理論為基礎,運用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探討了我國在轉型期中國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出現的經濟現象和經濟問題,全文的線索是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制度創新安排的發生機制和形式以及由此帶來的市場化程度的加深。”
鄭州大學閻中洋的《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在摘要中也提及“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分析為主,兼顧定量分析,以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論述縣域經濟與民營經濟二者之間的關系,闡明當前我省在經濟發展中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加快壯大縣域經濟的基本觀點。”
吉林大學徐進的《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研究》中并未提及有關的研究方法。
綜合分析這四篇文章,它們大體使用了以下幾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資料分析方法、比較分析法、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三、論文研究方法存在的問題
通過分析論文的研究方法,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第一,民營經濟碩士研究生的方法意識比較薄弱,研究方法的運用呈現出結構性失衡的特征。碩士論文中定性規范的多,定量實證的少;理論歸納的多,經驗分析的少;二手資料多,第一手客觀材料少;描述統計多,推斷統計少;文字說明的多,圖表曲線模型解釋的少;比較研究中簡單羅列的多,學理性深入分析的少;直接斷言給出結論的多,假設推理證明的少;低水平簡單重復的多,較高水平的創新少;問卷調查和訪談法的應用整體上較為簡單、粗糙,甚至多有錯誤,且對所得數據不會進行科學整理。因此,總體來說,民營經濟的研究生論文在研究方法方面是極其薄弱的。
第二,學科理論缺乏自身的理論體系,學術研究缺乏原創性。就是說,目前我國民營經濟整體上尚未成為具有邏輯嚴密的數量結構知識體系。國內學者更多是注重西方理論與方法的借鑒與應用,而忽視了國內原創性的學科理論與方法的探索與構建。值得肯定的是,國內不少學者或提出了一些好的理論觀點,或其研究成果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然而,這些理論觀點和成果并未能很好地融合起來構成思路連貫、結構嚴密、假設嚴謹的完備的科學體系,因此,未能達到學科整體科學化的程度。
1.中國化學論文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化學項目地域分布的比較研究
2.化學論文中表格設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3.合成類化學論文前言的審改原則及實例分析
4.合成類化學論文摘要的基本標準及其審改實例
5.合成類化學論文題名的審改原則及實例分析
6.科技文獻檢索與化學論文撰寫
7.如何撰寫分析化學論文
8.提高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思考
9.課程論文在公安基礎化學教學中的實踐
10.化學論文中幾組易混字辨析
11.基于合著論文的學科知識流動網絡的特征分析——以“藥物化學”學科為例
12.2002~2012年我國化學類高被引論文分析
13.廣西高校大學生化學論文設計競賽的實踐與研究
14.醫用化學論文寫作的實踐教學
15.30種化學類核心期刊高被引論文研究
16.千名醫學家推薦最新七大生物化學論文
17.課程論文與化學專業實驗一體化教學探索與實踐
18.淺談化學專業英語論文寫作
19.化學化工本科畢業論文產學研教學模式的實踐
20.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論文的統計分析
21.PTA量表在物理化學課程論文評價中的應用
22.縮短科技期刊周期的思考及實踐——以《化學學報》為例
23.指導教師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中的指導作用
24.物理學、化學論文的特點及寫作要求
25.促進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提高的幾點思考
26.美國化學鍍鎳年會論文綜述
27.高被引論文的參考文獻特征研究——以化學領域為例的實證分析
28.物理學、化學論文的寫作特點和要求
29.廣東省舉行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
30.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畢業論文化學實驗的綠色化
31.1983年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概況
32.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在陜西臨潼召開
33.化學化工本科畢業論文存在問題和改革措施
34.電子期刊庫對于高校化學學科科研的文獻保障狀況研究——以上海師范大學化學學科用戶近五年SCI收錄論文為例
35.應用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控制的探討
36.試析化學類論文英文摘要特點
37.化學類論文圖形摘要的主要類型及設計技巧
38.諾貝爾獎與科學家論文數量、被引頻次的相關性——基于2000-2010年諾貝爾化學、物理學獲獎者的實證研究
39.化學基礎研究論文的引文統計與評價
40.我國化學論文產出的科學計量分析
41.農科院校提高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與實踐
42.2000~2004年SCI-E收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論文分析
43.中美科技期刊論文英文標題詞匯特征對比分析——以化學類為例
44.國外新發表的皮革化學論文
45.綜述論文在化學期刊中的作用及編輯組稿策略——以《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的辦刊實踐為例
46.應用化學畢業論文教學中指導教師和實驗員角色的探討
47.小論文在分析化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48.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有機化學)論文統計分析
49.地方本科院校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教學改革
50.轉型目標下如何提高化學類專業畢業論文質量
51.課程論文在食品化學理論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
52.論文式實驗報告在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53.中美高影響因子化學類科技期刊研究性論文標題用詞對比分析
54.如何提高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質量
55.化學專業科研論文的撰寫技巧探究
56.論化學類本科畢業論文的撰寫
57.高師院校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的問題及其撰寫要求
58.論文寫作在專科臨床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59.一九八年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論文報告會論文目錄
60.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論文式實驗報告
61.地方高校應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
62.化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改革與應用型科研人才培養的實踐
63.中國化學研究論文總數已名列世界第三
64.普通本科院校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設計)質量改進探索與實踐
65.第四次中日煤化學、碳——化學論文報告會介紹(Ⅱ)
66.指導化學工藝專業碩士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的一些體會
67.化學文摘(CA)對我國化學期刊論文的處理
68.提高獨立院校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69.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實施方案的探索及實踐
70.保障應用化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索
71.Elsevier收錄我國分析化學類期刊論文的特點及對題名和關鍵詞的修改
72.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過程控制及管理探索——以廣西大學化學化工類碩士學位論文為例
73.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指導策略
74.提高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實踐與思考
75.中國化學研究論文總數名列世界第三
76.化學論文關鍵詞的選定與排序
77.理工科本科畢業論文改革創新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化學類專業為例
78.化學化工常用軟件在相關科技論文中的應用
79.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創新性問題的思考
80.提高化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探討
81.淺談《科技論文寫作》在化學化工專業本科教學中的作用—以“合肥學院能源化學工程”專業為例
82.提高化學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建議
83.科技創新導向的化學化工類本科畢業論文模式思考與實踐
84.化學化工類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
85.“《化學學報》2014年度最具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6.提高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以安徽工程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為例
87.“《化學學報》2014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8.“《化學學報》2013年度最有影響力論文獎”揭曉
89.理工科本科畢業論文現狀及分析—以化學類專業為例
90.應用為導向的《化學文獻檢索及論文寫作》教改探索
91.《結構化學》教學中設置課程論文的思考與嘗試
92.有機化學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改革的探索
93.我國成為化學論文大國
94.28屆地質大會有關礦物巖石地球化學論文摘要選
95.強化化學本科畢業論文實驗教學環節的幾點探討
96.化學十年:世界與中國——基于2001-2010年WoS論文的文獻計量分析
97.校企合作指導應用化學專業畢業論文(設計)的新模式的探討
98.國內期刊近期發表的油田化學論文題錄
1建筑史論研究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應用
建筑學是一門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學科,其中的建筑史論研究也是一個需要多學科交叉研究的專業,是從建筑的角度研究人類社會,服務于人類與社會的發展。在人文社會建設過程中,建筑史論研究更應以人文關懷為前提,結合地理、環境、生態、哲學、藝術、民俗、歷史、土木、心理、社會、經濟與交通等多學科知識與研究方法,形成一個開放的研究系統。其中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不可或缺。
1.1建筑史論研究生涉及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
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是兩個大的、相互獨立的學科群。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人文科學研究方法主要來自于人類學研究,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主要來自于社會學研究,因為這兩門學科與建筑學研究最為緊密。如前文所述,人類學與社會學在西方社會中分屬人文與社會兩個學科類型,但在我國,二者關系緊密,研究對象、研究內容與研究方式互有借鑒。一般來說,人類學以定性研究為主,社會學以定量研究為主。在建筑史論研究中,主要應用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分為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兩類。在建筑史論研究中應用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為調查問卷,研究過程包括問卷設計、方法與數據統計等。問卷調查首先要做問卷設計,針對研究對象及研究內容,對問卷的內容、用詞做合理的布置,并進行信度與效度的考證。散發問卷可以是隨機抽樣,也可以做全樣本的調查,可根據研究條件做具體調整。回收問卷后對問卷進行統計,剔除不可信的問卷結果,最后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總結研究結論。建筑史論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包括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田野筆記等,這是進行田野調查工作的一般程序。這一研究工作開始于“進入田野”,它不只是指進入所要研究的場地之中,而且需要與當地社區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系,從而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參與觀察強調與當地社區處于相同的情境下,參與到他們的活動當中,在活動之中觀察建筑與人的關系,多用于對建筑文化的研究。深度訪談是對參與觀察的補充與深化,對個別的、重要的社區人物進行訪談,挖掘研究對象(一般為歷史建筑或建筑遺產)的歷史及其與當地社區的聯系,多用于建筑遺產保護研究之中。田野筆記分為速記、日記、日志和筆記四種類型,建筑史論研究中的建筑速寫、草圖也是筆記重要的組成部分。
1.2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的應用
建筑史論研究中時常需要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對特定建筑歷史、聚落建成史、建筑文化與建筑遺產保護的研究等。總結如下:建筑與城市的歷史發展研究。對相關社區人群的走訪,更廣泛地掌握歷史信息,尤其在缺乏文獻資料的地區,如少數民族地區。這種研究方式在民居研究中應用最多,通過居民訪談了解民居的發展歷程、各部分功能用途,推測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建筑與城市的文化表達研究。通過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理解文化內部人群對建筑、城市空間的理解,對他們的文化闡釋進行二次闡釋。也可應用定量研究方法,對當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居民行為與觀念有一個定量的數據統計,支撐研究論證。建筑與城市遺產價值闡釋與保護對策研究。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通過田野考察與問卷調查,更廣泛地理解不同遺產社區對遺產價值的理解,分析遺產發展趨勢與保護策略。通過廣泛接觸,了解居民對于遺產發展的需求,制定適當的遺產保護、管理與遺產地發展策略。
2建筑史論教學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是建筑史論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在建筑史論教學中,尤其是研究生課程的教學之中,講授這些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且可行的。
2.1多學科綜合研究的要求
我國高等教育日益走向普及化,學科之間的交叉研究與專業研究并重。建筑史論研究作為人居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更需要具備多科學的知識背景與研究方法,向綜合研究的方向發展,滿足我國目前的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要求。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建筑史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學環節中需要加強對這些研究方法的傳達。
2.2建筑史論研究生的學科背景
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生大多具備建筑學本科的學歷與知識體系,具備基本的建筑設計、建筑表現與建筑技術等建筑學基本能力,研究生階段主要著重培養他們在獨立研究方面的能力,研究方法是教學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均以綜合性大學為主,但不少建筑院校仍以工學學科為主,在人文、社會、藝術、歷史等學科建設方面有所欠缺,相應的,建筑學本科畢業生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很難滿足研究生階段綜合研究的需要。因此在研究生基礎教學環節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對培養他們的研究能力十分必要。
2.3綜合性大學建設的需求
建筑學本身即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歷史、藝術、社會、技術等不同的學科專業,將建筑院校建設為綜合性大學也是順應學科發展與滿足社會需求的途徑。尤其在以理工科為主的高等院校中,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在現階段難以滿足建筑學,尤其是建筑史論研究的培養需要。那么在沒有相應的人文、社會院系的條件下,在建筑學學科內部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成為彌補這一缺憾的手段。在建筑史論課程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也是在現有教學條件下的現實需求。
3建筑史論教學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從現實條件來看,在建筑史論教學環節中講授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具備基本的教學基礎,同時研究選題多樣、學生實踐便利,因此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3.1滿足基本教學條件
建筑史論研究工作多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相關教師具備應用這些研究手段的能力,能夠很好地在教學中傳授這些研究方法,指導學生從事相關研究。同時,人文、社會科學在國內外發展較為成熟,已有很多基礎的教學參考書目與教材,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與一些涉及新技術的教學內容相比,對基礎研究方法的講授不涉及教學設備問題,現有教學條件能夠滿足講授、學習需求。
3.2研究選題多樣
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是綜合性研究,涉及內容廣泛,與人文、社會科學聯系密切。因此在課程選題與研究生論文選題中,或多或少均會涉及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內容,應用這些研究方法。在課程教學環節中學習到的研究方法能夠迅速、及時而有效地應用于科學研究與專業實踐之中,具有教研聯系密切、理論結合實際的特征。
3.3學生實踐便利
任何建筑必然存在與特定的時代與社會環境之中,因此任何建筑實踐必然與社會人文環境發生關系。學生在教學環節中習得的研究方法能夠很好地應用于專業實踐中,如城市社會調查、建筑遺產考察、建筑修復設計、舊城區改造等,有很多便利的實踐方式。
4結語
【關鍵詞】學術英語 實證研究 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5-0034-03
學術英語課程(EAP)產生于1974年,與行業英語(EOP)共成為專門用途英語(ESP)的兩大分支。EAP作為一門學科的形成與發展,與語言學尤其是英國應用語言學的發展密切相關,是側重于特定的交際需要語言教學與研究,即“基于學術目標情境認知與語言學需求而開設的專門用途英語教學而非通識教育(Beseech 2001.xv)”,以研究學生學術交流能力為目的,旨在促進學習者的學術交際能力。Flowerdew & Peacock認為EAP 是“以幫助學習者學習,進行科研,或者從事學術英語教學為特定目的英語教學”。
國內學者曾建彬等(2013)認為EAP教學是指以教授學術英語所需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為目的的語言教學模式,主要是幫助學習者提高專業課程學習需要的語言綜合能力,包括學術寫作、學術討論、文獻查閱、論文宣讀和陳述等各學科和專業通用的語言知識和技能。研究表明,在許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如羅馬尼亞的大學根據所設專業有選擇性地開設EAP,新加坡的大學中EAP也是高校英語教學的絕對重點。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的英語教學與專業掛鉤,也開設學術英語。同樣,國內高校如清華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大學等也都開設了針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術英語課程,旨在規范學生的學術行為,增強科學精神和學術素養,提高國際學術交流水平。早在1978年,楊惠中就已在國內最先介紹ESP形成與發展,但相較于西方國家ESP課程的繁榮發展,中國的ESP課程研究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同時目前國際學術領域各學科的主要著作、期刊論文、研究成果等都以英語為媒介公開發表,而中國學者在學術英語交際能力方面還存在欠缺。大連海事大學老師孫文抗以問卷形式調查了147位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學士論文寫作情況,結果發現相當數量的調查對象在領會論文要求、查找資料和英語表達方面存在明顯的問題,半數以上的人并未從寫論文中得到應有的收獲。三峽大學老師劉凌玲指出目前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論文寫作水平普遍較低。英語專業本科論文甚至研究生論文存在學生論文抄襲的情況。因此隸屬于ESP的EAP課程在國內雖然屬新領域,但是毫無疑問,其研究定會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
本研究目的旨在找出中南大學本科生學術英語課程現狀存在的問題,結合EAP的相關理論與實踐,試圖為推動EAP教學與研究提出相關的可行性建議,為以后EAP課程教學面臨或將要面臨的問題提供指引。
一 研究設計
1.研究內容
調查采用五級量表以及開放性問題的形式設置了6個大方面的問題:學生學習動機和態度;教學目標;教材使用;教師和教學方法;課程評估和自測以及學生的課程期望。開放性問題主要涵蓋受試者認為當前中南大學非語言專業EAP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對于教學方式改革的期盼,專業英語教材及專業英語改革方向上的要求,對授課教師的期盼以及改進建議。
2.研究對象
本調查的研究對象為來自中南大學12個不同專業的不同年級,選修學術英語課程的本科生以及該課程授課教師(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教師),共發放問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問卷33份。
3.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主要通過問卷量表收集數據。量表采用Likert五級量表形式(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問卷參考了上海外國語大學谷志忠2010年博士學位論文《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教學設計研究》以及濟南大學劉紅嬋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同時考慮到學校的具體開設特點不一等實際問題,在正式施測前邀請課程指導教師提出修改意見,在此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最終確定包含25個題項的量表。為確保所得數據真實性,研究者除了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得數據外,還設計了開放式問題對學生進行無記名調查,同時在此過程中,筆者還對老師及學生進行了隨機訪談。
4.數據收集與結果分析
問卷由任課教師在課堂發放,并充分保證學生回答時間,在學生回答完畢后當場回收,以盡量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和數據的可靠性。問卷原始數據輸入SPSS20.0進行統計。調查問卷共28道題,其中1~25為客觀選擇題,26~28為主觀題。分6個聚類:(1)學生課程學習動機及目的;(2)課程教學目標;(3)課程教材使用;(4)課程教師與教學語言;(5)學生課程評估與自測;(6)學生的課程期望。另設3道主觀題,一方面為了能夠更為全面地了解中南大學EAP課程的開設情況;另一方面與部分客觀題相呼應,使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多角度的互證。
二 結果與討論
1.信度與效度
根據Likert五級量表的計分方式,每個題項的分值介于1~5分之間,以3分為檢驗值,3分以上表示符合,得分越高說明題設越符合研究對象自身情況。研究者采用單一樣本t檢驗,以3分為檢測值,綜合反映出中南大學EAP課程開設總體情況。
顯著性(p)值介于.000與.05之間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下同)。
反映出該量表單項總平均分和總分都遠遠超過檢測值,并與檢測值呈顯著差異(P<0.05)。
2.定量數據調查結果與分析
第一,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調查顯示學生“選擇EAP課程主要是為了修學分”題項均值在3分(2.6)以下,而其他幾項均值均高于3分,意為學生選擇該課程動機完全是主動而非被動。
第二,教學目標。調查結果綜合反映出學生們希望通過EAP課程學習提高聽說讀寫綜合技能,尤以提高專業的英語水平為最(mean=4.0)。學生希望通過提高專業的英語水平進而提高從事本行業內科研的能力,這與多數EAP教學目標相符。
第三,教材、授課教師與授課語言。教材考量題項設置希望使用的教材,與當前教材評估,調查結果顯示學習者更多地青睞英文原版教材(mean=3.6)。而當前使用的教材不論是是由EAP教師在課前選定的,或是沿用前任EAP教師所用教材,抑或是教師自行決定使用的改編自文獻或期刊或網絡資源,卻都符合大部分學習者要求,不論是在內容編排(mean=3.5)還是使用者需求(mean=3.5)方面。至于上課語言,學習者更希望是以英文為主(mean=4.0)。學習者不過于要求授課教師為英語專業教師還是課程專業教師(mean=3.7),他們所期望的是:教師本身英語水平要好,尤其口語要好,同時能夠加強個人素養,學識淵博,上課幽默風趣。
第四,課程評估與自測。“ESP教程各異,我們作為外來的評估者并不能為學生設計出高信度和高效度的測試模式,因此對于ESP的學習效果由學生自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他們在ESP課上的收獲。”調查結果反映: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習者普遍反映其各方面能力提高了,總體對學校EAP課程趕到滿意,同時該課程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學習者的肯定,“我對該門課教師教學方法滿意(mean=3.3)”收到了一定的實效,認為該門修課程的實際效果不好均值為2.7。
第五,學生期望。作為實用性強的科目,學習者強調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mean=4.1),同時希望語言類教師能夠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mean=4.0)。由于選課學生英語基礎不一,所使用教材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學生,因而學習者認為使用的教材難度能夠因人而異(mean=4.0),這也在開放性試題中得到了佐證,有同學提出希望能夠實行分班分級教學。
3.定性數據分析
開放式問題,12各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各自因專業、需求不同而對EAP課程期望各異。
第一個問題,“你認為我校當前開設的學術英語課程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還存在哪些問題?”33份有效問卷中,18人做了回答,都認為EAP課程開設是成功的。存在的問題則是課堂上學生罕有機會開口說英語,他們希望以后的課程能夠更多注重提高口語技能,在寫作方面,希望能夠熟習整個寫作過程及學術要求。
第二個問題,“你心目中的該課程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特點?本門課程教師是否具有這些特點?”有76%的同學認為,該課教師應該具有除流利的口語外,還應具備扎實的專業功底,另有31%的同學則認為是個人素質,比如嚴肅認真,幽默風趣。在所有這些答題者中間,有近70%的學生認為該課任課教師基本符合自己的要求。
第三個問題“你對改進學校學術英語課程有哪些建議”問題顯示,有50%的學生認為開設學術英語課程最好能夠聯系學生具體的專業類型。
三 結束語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EAP課程以及EAP授課老師持肯定態度,并且對EAP課程具有很高的熱情。可以看出中南大學EAP課程總體來說是成功的,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學術英語課程過于理論化,不論是課堂還是課下都缺乏具體實踐,對于學生來說,理論越是深入,信息量就越大,課程也就越難;其次,由于授課老師為語言類教師,本身是文科,不擅長理工科目,并且因選課學生專業不一,眾口難調,因而課程更多地傾向于通識語言教育,專業性不強;第三,開設僅有一個班級的課程,授課對象卻涉及多達12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時間安排在周末,4節連上,導致學生因基礎參差不齊而參與度不高,課堂缺乏活力,臨近期末逃課現象嚴重。因此,在之后的學術英語課堂中,擴大宣傳,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學術用途英語課程,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類型,英語層次進行分班分級教學,練習學生專業實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專業性和實踐性。學術英語教師除了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外還應加強和專業素質培養,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為本科生所開設學術英語課程僅有一個班,并且在調查開始前,已近期末,選修該門課的學生忙于備考專業課,學生時有逃課,因而所能納入的樣本數量較少;同時因時間倉促,未能就當前學術英語課程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做出深究,未來的調查研究可以再擴大樣本,更為全面地了解探討大學學術英語課程,并能針對問題提出更為廣泛的可行性建議。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學術英語”課程需求分析和教學方法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2(2):30~35
[2]韓松、王金霞.對非英語專業研究生學術英語寫作教學的多元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8)
[3]羅娜.EAP,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容忽視的領域[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6(1):85~88
[4]鞠玉梅.國外EAP教學與研究概覽[J].外語教學,2006(2):1~6
[5]孫文抗.英語專業學士論文寫作現狀分析[J].外語界,2004(3):59~64
[6]王蓓蕾.同濟大學ESP教學情況調查[J].外語界,2004(1):35~42
[7]曾建彬、廖文武、先夢涵等.研究生學術英語需求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