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教學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問題設計;語文教學;創新
一、語文教學提問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獨立性不強
初中的語文學習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堂提問以及課后復習三個階段的學習,同時老師也應當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很多學校的學生仍然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仍然需要依靠老師的鞭策去思考問題,脫離了老師的引導,自己則無法獨立思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也會對學生提出各種問題,但是多數情況下學生必須依賴書本上的提示,或老師給予的暗示來回答這些問題,能夠憑借自己的獨立思考回答問題的學生少之又少。
2.忽略評價環節
在提完問題之后,老師應當對學生的答案進行評價和總結,但是許多老師忽略了這個流程,這種情況下學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同時也挫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還需要關注其他學生有沒有注意在聽,有的學生分神的時候老師會及時提出來,這樣就打斷了回答問題學生的思維,學生不知道怎么繼續回答,更不用說讓老師及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出評價。因此,在提出問題之后,老師應當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對于回答好的學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語文的信心。
3.問題解析過于死板
目前,初中語文課堂內容多是按照書本結構展開的,許多老師存在著照本宣科的問題。同時,針對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老師提出的問題過于單一化,學生只要翻一翻書本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無法有效地調動起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不但提問過于單一,而且老師所采用的答案也比較死板,完全以教材上的答案作為標準答案,當學生答案與標準答案有出入的時候,老師也沒有從學生角度來分析,而是直接讓學生記住書本中的正確答案,這種做法導致學生逐漸喪失了創新能力。
二、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方法
1.問題設計具有挑戰性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喜歡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提問方式的效果并不是非常顯著,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所回答出來的答案往往沒有經過大腦的深度思考,而是通過從書本當中尋找現成答案的方式作答,因此提問也就失去了啟發性的功效。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興趣,采用機械式回答的方式來應付老師的提問。因此,老師在設計每節課的問題的時候,應當由淺入深,使問題具有挑戰性,給學生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在課文《小橘燈》中,作者提到了小姑娘爸爸的時候,采用的是省略號的表達方式,給人一種欲言又止的感覺。老師可以以這個為切入點,提出問題:“為什小姑娘不說自己的父親去哪了?”學生會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此時教師讓學生說出持有這種觀點的理由,然后根據學生的理由來分析,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深入分析背后的原因。
2.提問設計具有科學性
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當將文章中的重、難點都包括在內,把握好問題的難易度,充分發揮問題的功效,這個效果的實現就要求老師課前做好充足的備課工作,認真梳理課文當中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問題的設計得緊緊圍繞課文重點展開,激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問題設計得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可以輕易回答出來,這樣學生則會失去課堂參與的興趣;如果問題設計得過難,學生經過很長時間思考仍然找不出答案,則會挫傷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課堂變得更加枯燥。比如,在課文《最后一課》中,作者描述了韓麥爾先生在黑板上吃力寫字的場景,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在黑板上正常寫字并不需要花費很大的力量,但是為什么韓麥爾先生顯得如此吃力呢?這種問題設計的難度適中,文章中沒有現成的答案,學生必須要從韓麥爾先生的心理進行分析,結合當時的處境,才可以得出答案。從人物動作細節出發設計問題,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同時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進程。
3.提問設計具有趣味性
在教學中,多設計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可以時刻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只有當學生對語文學習有足夠興趣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去探索語文課本中的知識。因此,多采用疑問的方式對學生提出問題,可以增強問題的懸念感,將學生引入思索當中。以課文《童趣》為例,老師可以在課前引導部分讓學生回憶自己童年時候有趣的事情,并與其他同學分享。然后老師進一步引導學生回憶小時候有沒有盯著螞蟻玩過,進而引入本節課的整體。通過這種問題式的教學,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逐步走入課本當中。
三、結束語
語文課堂問題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也影響著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在把握本節課教學目標、重難點的基礎之上,從多個角度設計出不同的問題,使問題更加趣味化、科學化,逐步引導學生尋找出問題的答案,活躍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語文教學 人才培養 教學改革 主導地位
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規格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就要求中等職業教育結合實際在教學思想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語文具有人文性、知識性、基礎性和工具性的特點,中職語文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能力,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中等職業在培養數量和質量上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現階段我國的中職教育課程結構設置并不合理,由于社會產業結構的迅速調整和職業崗位的不斷變化,許多課程的內容顯得相對陳舊,知識的更新與教材內容滯后的矛盾日漸顯現,課程設置和教材改革滯后于現實需求,專業課程偏重學科建設,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忽視學生綜合能力有培養。這個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與傳統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之間的矛盾仍很突出,教師仍然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一張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仍在沿用。教師大都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和簡單的模仿練習,偏重于理論型、知識型邏輯思維訓練,因而學生難以獲得事物具體表象的支撐,語法概念、人文倫理、文體表達方式、語體風格、語文結構在不少學生的頭腦里只是干巴巴的知識條文,缺乏活靈活現的具體形象,更缺乏日后工作中的實際運用能力。由于語文教學的欠缺,使學生對抽象概念出現較多的文言文和一些科技文的理解產生困難,影響了學生全面思維的發展,認知和實踐能力較差。用這種方法培養的學生顯然是“下不去,留不住,用不上”。這不僅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也嚴重制約了國民經濟的發展。語文教學是一種融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工具操作性很強的教學,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弱化了這方面的培養,就會導致學生只強調學技能的職業特點,而忽視個人發展的文化內涵,使他們在掌握從事某種崗位技能的同時卻無法達到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文化程度,在走向工作崗位時,因其專業技能低,文化素質較差,而難以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中等職業教育的質量主要是指其服務于適應職業社會需要的教育教學質量,即培養具有通專多能實用型、適用型、適需對路的中等職業技術人才,其核心是教育與經濟的結合度,是畢業生的認可程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走向市場后給社會帶來的物質與精神利益的多少,則會成為中等職教生存與發展的制約因素,因而要把全部的精力用于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上來,使其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促使人才規格質量培養與勞動市場的流向趨于一致。為此,中等職業語文教育尤其重要,作為科學文化學習的基礎學科,與有效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職業素養、自學能力、心理素質等有著密切聯系,在教學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局”的主導地位和事半功倍的效能。
創新教學模式,為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提供平臺。在學生技能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各種情感、態度、意志、興趣對技能的養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職業教育中作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特點的語文教學,應在選文和教學形式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在職業方面的審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養,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讀職校當工人低人一等”的思想在語文教學中選取一些歌頌當代勞動者的詩歌、散文。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角色互換扮演等形式讓學生經歷審美和情感體驗,正確認識到勞動者的光榮和偉大,找回自信;組織學生聽取有突出貢獻的勞動模范做典型報告,寫出感想認識,語文課上進行評講,使學生了解成功者背后的付出;以語文教學為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良好的理性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經營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
語文教學由于自身的特點,其人文性在解決學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對專業技能形成影響的問題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一個人的道德和品行的體現,如對人的接納、容忍、理解、尊重關懷和愛護、為人處世的態度和行為,體現出極大的社會性和人生價值追尋。作為職業學校的語文課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專業課教師溝通,互相配合,結合學生專業學習的具體問題,積極探索語文教學的各種新途徑、新方法。通過語文教學不斷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動力,強化學生學習和練就專業技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教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獲得適應將來就業所必需的專業技能。
實行靈活模塊的教學策略,體現語文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學中把語文課編為文選預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文刊板報編輯與排版訓練四個能力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基礎語文能力訓練和職業語文能力訓練,既重視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基礎知識的提高,又適應和滿足技術專業的需要,從而強化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崗位工作需要的“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廣泛的語文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教學時效、培養學生把握語文的能力和提高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把教材變為學材,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語文教學不能做簡單的課本執行者,應該做教學方案的編輯,做教學實踐的導演,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的學生需求把學校選定的教材改變為“學材”,如針對機電類專業,增設或加強說明文、產品說明書等應用文方面的教學訓練內容;針對土木建筑專業,就增設或加強古今建筑物詩詞、散文和專業技術性文體結構的講解。教學中盡可能地把教學課程內容貼近學生的專業需要,提高以專業為本的教學程度。增強語文教學實踐的專業性和有效性,教師自身具備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語文課教學范疇內,需要不斷學習開設的所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帶著“任務”進入學習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將語文教學與學生今后崗位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一、基本情況
(一)培訓時間、內容及管理人員安排
培訓時間
培訓班級
培訓內容
管理人員
教研室
縣進校
20-24/7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數學課程標準及中小學教學銜接、中考命題與教材觀、學生數學學習心理、教改經驗介紹、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有效開展學科競賽的策略、集體備課與交流
陽炳申
闕中優
小學數學
陽雙
謝啟萍
27-31/7
初中語文
初中語文教材編排體系及務年級知識點解讀、教學目標的制訂與中考復習、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教改經驗介紹、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何進行系統的寫作教學交流課、集體備課與交流
羅新民
謝培選
小學語文
新課程標準理念下的教材觀、課堂教學設計策略、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如何寫好教科研論文、教改經驗介紹、對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何進行系統的寫作教學交流課、集體備課與交流
孫俊良
張玉春
3-7/8
初中英語
新課改理念下的備課與課堂教學有效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中考命題策略與英語教材觀、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新課程理念下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教學方式的變化、如何寫好英語教科研論文、教改經驗介紹、有效開展學科競賽的策略、教科研課題的選定申報與結題、集體備課與交流
成文輝
朱麗敏
小學英語
李春亭
幼兒園長
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淺談幼兒園(所)管理、幼兒園教材教法
李光紅
何世國張國民楊清萍
25-28/8
新教師
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課改理念下的教材觀與課堂教學設計、教育政策法規、新教師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教師專業發展、如何當好班主任、教育教學常規
何世國
張國民謝培選
(二)到訓情況一覽表
初中數學
小學數學
初中語文
小學語文
初中英語
小學英語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指標
到訓
蘆溪二中
3
3
3
3
2
3
3
蘆溪鎮中
3
4
3
3
3
3
宣風鎮中
3
3
3
3
3
3
銀河鎮中
3
3
3
3
3
3
銀河二中
3
3
3
3
3
3
上埠鎮中
3
3
3
3
3
3
上埠二中
3
3
3
3
3
3
南坑鎮中
3
3
3
3
3
3
妙泉學校
3
3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學有哪些呢?語文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該怎么寫?在語文教學改革文本的最后參考文獻注釋注明越來越嚴格,故此小編本章給大家提供閱讀教學論文參考文獻寫作的參考標準。
文獻參考:
[1]桂謙.中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7,9.
[2]王啟航.批注式閱讀實用功能淺析[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6.
[3]丁麗娟.新課程理念下的傳統批注式閱讀教學探微[J].教學月刊(中學上旬版),2006,8.
[4]葛炳芳.HighSchoolReadingInstruction:asimplePerspe-ctive[J].一線教師,2010(2):4-8.
[5]張淳.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9(2):66-69.
[6]張冠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評判性閱讀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9(12):20-24.
[7]貴麗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09.
[8]林玉巖.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18).
[9]王曉青.培養文體意識體會語言內涵[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1):95-98.
[10]龔朝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11]敖惠敏.通過預制語塊模式教學提高高中生英語寫作技能的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12]徐小娟.研究性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課堂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13]王喜娟.試分析文化背景知識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影響[J].新課程(下),2015,(02).
[14]楊亞軍,戴立黎.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3).
[15]高夕照,陳靜波.江蘇省2006年高考英語試卷分析及高三復習教學建議[J].考試周刊,2007,(08).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17]劉守蘭,1999,《中學英語教學基本功》,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8]郝振甫,1987,《怎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湖南大學出版社.
[19]程曉堂,鄭敏,2002,《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吳松江,2000,《英語閱讀理解方法與技巧》,上海教育出版社.
[21]董作亮.淺談品評式閱讀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8).
[22]周韞軼.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12(2).
[23]許玉梅.小學語文“體悟式閱讀”教學的探索[J].課外語文,2013(22).
[24][2]翁琿琿.高職英語報刊閱讀課程教學載體實踐研究.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6
[25]鐘家寶.英語閱讀教學改革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26]趙云麗.近十年國內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綜述.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3
[27]孟琳.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J].讀與寫雜志,2012,36(15):41-42
[28]徐蘇萍.試論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教學[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05):35-38
[29]劉洪權.中學生課外閱讀的五大關鍵.中國教育報,2001-8-2.
[30]王意如.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31]李曉秋.談談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學知報,2010.
[32]王小玲.中學生課外閱讀淺析.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8(10).
[33]陳建聯.關于語文拓展性閱讀教學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8(8).
[34]關國山.小學語文拓展性閱讀的研究與探索[J].青年文學家,2009(23).
[35]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6]陶行知.行知教育論著百篇[C].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05.
[37]胡建民.試論中國古代閱讀教學思想特征[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8]盧素俠.古代閱讀教學方法的傳承與創新[J].時代文學,2008,(15).
[39]施茂枝.閱讀教學新思維[J].福建教育,2000,(2).
[40]白金聲.談“以讀為本”的古代閱讀教學經驗對我們的借鑒意義[J].綏化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1,(3).
[41]李瑞芬.比較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5.
[42]陳曉雪.比較閱讀法在小學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
[43]辛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探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
[44]邵正斌.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模式探究.校園英語(上旬),2015(7)
[45]林妃霞.初中英語閱讀訓練及技巧點撥.考試周刊,2015(75)
[46]劉偉芳.淺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法策略.未來英才,2016(19)
[47]陳萍.語文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缺失及培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4)
[48]張雪輝.論批判性思維在語文教學中的建構[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4(08)
[49]張曉斌,閆永兵.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新模式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13(05)
[50]楊洪波,周漢添.發展學生閱讀能力的物質和人文環境的建構[J].新課程學習(上),2013(02)
[51]徐文凱,盧娟.對名著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15(26)
[52]羅清旭.“批判性思維的結構、培養模式及其存在問題”,江蘇教育研究,2014(4)
[53]李楠.構建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的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4(20)
[54]曾錦霞.小學語文閱讀合作學習模式探究.考試周刊,2016(67)
[55]龐月.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10)
[56]齊雅萍,鄧鑫.大連市初中語文學科教育教學調研報告[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6(2).
[57]嚴奇景.字詞雖小,文章卻大——也談初中語文字詞教學[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16(6).
[58]林奕峰.書聲瑯瑯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探究[J].讀書文摘,2016(14).
[59]付煜.探究性閱讀的異化及其對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60]王小珠.運用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Z1).
[61]靳玉樂.探究教學的實施:理念與策略[J].網絡科技時代,2007(13).
[62]徐學福,宋乃慶.新課程教學案例引發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7(6).
[63]錢靜.宏觀解讀和微觀解析相結合創設高效課堂—關于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的探究[J].英語教師,2015,(09):89-94.
[64]劉慶瑜,李湄,黃慧.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與課堂互動[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1):190-192.
論文摘要:新時期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原有的課程標準已不能滿足當今“教”與“學”的需要。新課程標準下,應該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改革。文章以初中語文新課程為例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了新課程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而課堂教學一定程度上說就是閱讀教學。因此,要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首先要在閱讀教學上下功夫。大凡優秀的語文教師,在他們的課上,內容深一些的課文,能提弦撮要,上得深入淺出;平白一點的,能淺文深研,上得厚實而有味道,學生思維括躍,學習效率很高。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我認為,不僅需要教師有扎實的語文基本功,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和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有一定的教學理論修養和先進的教學觀念,尤其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必須要找出相應的閱讀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徑。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經歷,針對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正確把握三維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往往只考慮“知識和能力”,即只偏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誤認為誰的語文分數考得高,誰的語文素養就高,漠視學生的學習需求,忽視學生學習方法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程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在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第一,在教學的指導思想上,要認清三維目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維目標的實施,絕不是三維之間的幾何相加,它是在閱讀教學的一體化的過程中實現的。第二,在實施的策略上,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第三,在評價的方法上,要采用綜合評價的方法,不能只停留在考試分數上。第四,在教學上要注重“練什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很大程度上就是閱讀訓練課。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說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載體,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課。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時,必須要把閱讀訓練的內容(即感知能力、理解能力、評價簽賞能力和閱讀技能)放在課堂教學的重要位置,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二、以學生為主體
在閱讀教學中,誰是閱讀的主體,這是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傳統的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先是教師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后寫出教案。這個教案的內容主要包括:課堂上要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什么,?以及與問題答案相關的板書提綱。教學時,教師常常采用談話的方法,將“預設”好的問題與結論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猜測,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民滅,創造的天賦被扼殺。因此,《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那么,在新課程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呢?第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要為學生在文本言語與主體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梁”。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間接的,學生對此沒有直覺的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啟發學生,?喚醒學生記憶,借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第二,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環境。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決問題。這樣做,既可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
目前,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關注的是可以轉化分數的諸多結論,如讓學生背誦詞語解釋,重點句子的含義,課后練習的答案等等,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話”(或“受話”)式教學。在這種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的,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關懷,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使閱讀教學走向了異化。《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所謂“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加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實質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參與式教學呢?
首先,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參與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前提。
其次,師生共同走進文本。教師走進文本,就是要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吃透了,才有組織和引導的“底氣”。要做到一讀二想。讀,就是要反復朗讀教材,讀出教材中的精妙之處,讀出自己獨到的發現。想,就是要想一想,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可能會遇到哪些疑難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在學生閱讀文本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好,除了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外,還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留給學生寶貴的閱讀時間;另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架起“橋梁”。
同時,抓“生成性”教學。傳統的閱讀教學的重要特性是“預定性”,問題及問題的結論都是教師預先設定的。而參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性是“生成性”,問題及問題的結論主要靠學生參與過程中生成。因此在參與式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學會傾聽,欣賞學生的“真情告白”,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維的碰撞,引發學生進行深層的思考,提高參與式教學的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總之,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只有深刻領會和把握當今語文課程改革中所倡導的現代教學理念的內涵,并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重視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一、把握課堂生命線——情感元素
情感是激活課堂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師應重視以情導學,讓學生始終處在積極情緒與情感狀態中,使其主動學習,增添課堂活力。
1.以文傳情,激活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提煉文本情感因素,以文傳情,感染學生情感。首先,明確教學情感目標。在教學設計時,可依照文章思想情感、作者創作意圖,根據學生情感與認知基礎來明確語文課堂情感目標。教學古詩文時,借助意境渲染與意象描繪,引導學生把握作者高尚情感;教學記敘文時,通過分析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讓學生領悟人生,熏陶情感;學習說明類課文時,通過把握對象特點,由用途與功能等方面來發掘創造美、建筑美及自然美。其次,發掘文本情感內涵。教師研究課本過程,也就是受文本感染的過程,課堂上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揣摩與感受,升華知識。學習《我的母親》一文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感悟母親的愛子之心。
2.以情優教,激活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活用教學方法,以情優教,激活教學過程。首先,營造情感氛圍。教師可通過飽滿的教學語言,豐富的教學手段,以情激情,以情導學,激發課堂活力。其次,優化教學情境。根據教學內容,創設適宜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情緒,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使其加深知識理解,深入體會文章內涵。比如,音樂渲染烘托情感、多媒體教學調動情感。學習《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時,教師可向學生展示一組沙漠圖片,然后要求學生描述自己對沙漠的感受。在古代,人們又是如何看待沙漠的,說明原因?你們知道沙漠里有哪些奇怪現象嗎?這樣,通過圖片與問題等手段,可激發學生求知情感,奠定學習心理基礎。
二、抓住課堂精彩點——對話元素
課堂教學是師生、生生交流過程,是教學雙方與文本對話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對話這一環節,以激活課堂教學。
1.重視文本閱讀
在文本教學時,教師需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積極思索,以奠定對話交流的良好基礎。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為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閱讀與思考環境,激活學生思維,使其主動與文本、作者對話,并獲得獨特體會。然后在課堂上師生、生生交流對話,分享感受。這些體驗可以是文章某部分,如感動點、喜歡或受啟發點等,可以是學生自己認為較為重要的知識,如字詞句段等,亦或提出問題,發表看法,還可以是對文本的評價,亦或對文章的補充等。如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時,教師可先提問:文章故事情景的線索是什么?講了那幾件事?你認為哪些地方最為感人?說明理由,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或總結答案。
2.加強合作學習
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創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精神。小組合作是有效學習方式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合理分組。組員分工明確,根據教學開展合作學習,而教師則要適時提示、指導。
第一,有效討論。這是師生、生生交流對話的重要形式。通過相互討論,可碰撞思維火花,撥動情感心弦。同時,可延伸與拓展學習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如學習《錯過》一文時,教師可提出思考問題:(1)文章中,作者通過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論證了他怎樣的人生體驗?(2)說說你們人生中最難忘的錯過與自己對錯過的體驗;(3)結合相關的的詩歌以及自身感悟來續寫詩歌。然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這樣,可讓學生相互啟發與促進,也拓寬知識面,升華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與人生觀。
第二,小組辯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小組辯論或爭辯,來刺激學生興奮點,調動學生積極情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如學習《孔乙己》一文時,在文章結尾,作者寫道:孔乙己大約的確是死了。教師可以由此切入,讓學生圍繞“孔乙己最后是生還是死”進行課堂辯論,于是學生踴躍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如“凍死”、“餓死”、“病死”等。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實際上是生活在一個冷漠無情的社會中。小說一開始就刻畫了孔乙己生活的空間——魯鎮。魯鎮兩大陣營中,孔乙己猶如一只蝙蝠,只能在冷漠的社會中死去。小說刻畫孔乙己的性格,暗示了孔乙己必死無疑的悲劇命運,刻畫其他人物形象,也是暗示孔乙己必死無疑。小說結尾說“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一詞,只是指“我”未能親見,作出的猜想吧,而重點則是“的確”。這種形式不但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加深了學生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三、重視語文課堂助推器——開放元素
課內是小課堂,而社會則是大課堂,開放課堂有助于積累學生生活體驗,提高語文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身邊環境資源,創設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于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
1.引導課外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將課內課外閱讀有機結合,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豐富課余生活,開闊學生視野。首先,教師需要示范閱讀,指導學生方法,讓學生課余時間博覽群書,提升文化底蘊與修養。其次,組織與讀書相關的學習活動,滿足學生閱讀需求,讓學生在大環境影響下激發閱讀熱情。如教學完《龜雖壽》,教師可組織“三國故事會”,說說自己所喜愛的三國人物及其事跡;學習《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十萬個為什么》,而后課堂上進行“科學交流會”,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從而打造出民主、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
2.聯系社會生活
一、 課題的研究目標
1、 科研目標
通過研究,探究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發展獨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行發現和獲得知識,并在實際中去運用知識。教學模式是師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2、 育人目標
在教學中由問題引發引導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索,實踐體驗,使學生深層次理解并掌握及運用基本知識,實現從能力到人格整體發展,成為有效的問題解決者。
3、 工作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做到“以問題為中心”。教師真正改變角色,課堂教學變成雙向交流,增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課堂效率。同時,提高實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通過專題研究,推進創新教育的發展。
二、 課題的研究假設(理論假設)
如果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和斯騰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對研究對象采取以問題為中心,層層設疑等措施,研究對象就會發生主動在認知結構中搜尋可填補構成問題“空缺”,縮短起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的變化。
三、 具體研究內容及科研方法、成果
我們課題組在第一階段(XX年1月—3月)主要做的準備工作。
1、 選題。收集相關資料,課題申報。選題的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學理論”強調,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進行知識學習與建構,并要求教師從傳授者轉為指導者的教育理論。《學生主題理論》在制定和實施教學策略時,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會和發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學習活動,體現主體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認識學習理論》,學習是人們與四周環境相互作用時,通過同化——調節——平衡過程的多次反復,使自身認知結構產生變化的活動。因此,在設計和組織學習活動時,不但要注意同化過程的引導,還要注意如何增強刺激、有效的調節學生的認知結構,達到有效地學習。另外《系統論》、《最優化論》和余映潮的《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以及“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都是我們課題提出的理論依據。
2、 組建課題小組,確定并培訓實驗教師。我校課題小組的主持人為校長劉士蘭和語文組組長李紅梅。語文組全體教師為實驗教師。
3、 方案設計及修改。我校由主持人設計方案,全體實驗教師開會討論、修改。在會上,由校長做開題報告,實驗教師學習方案設計的理論知識,不斷討論提出修改意見,最后提出方案。本階段的成果是“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方案”及子課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問題優化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教師寫出自己的科研計劃。此外,我們實驗教師還對實驗班進行了前提測評。
前提測評
實驗教師
實驗班
成績
平均分
優秀率
及格率
李紅梅
七年一班
62.6
4.8
76.3
曹敬陽
七年四班
60.5
4.8
75.2
宮程
七年二班
61.3
4.2
75.3
劉穎
八年一班
61.1
4.7
77.6
郭曉光
九年四班
60.2
3.1
70.5
課題研究的第二階段是實施階段。從XX年3月開始至今,我校課題組成員主要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優化設計研究”、“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研究”、“教會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問題意識、訓練提問技能的研究”三個方面的實驗。具體做法是:
a) 由主持人進行專題講座,內容來自《語文教學通訊》、網上收集資料等。
b) 每學期每位教師做一節研討課。實驗教師對研討課進行討論、分析,并形成文字資料。學期末每位教師又上了一節匯報課,內容如下:七年級三位教師上的是《化石吟》、《月亮上的足跡》;八年級上的是《愛蓮說》;九年級兩位教師上的是《唐雎不辱使命》。每位教師寫了一份教學案例,分析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體現以問題為中心。設計問題是否體現出問題牽引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能不能起到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在課堂上,學生的質疑能力有沒有提高,還有那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何達到完美,寫好教學反思,有力地提高了課題研究的效果,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c) 寫好課題研究論文,實驗教師及時總結研究中的經驗教訓,整理成文。如李紅梅老師的論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等。
d) 做好“問題集”的編寫與修改工作。我校主持人參加了“問題集”的編寫工作,積極征求意見,結合實際教學,參與問題的設計工作。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都能充分利用好問題集,并做好修改工作,及時把意見反饋給教研室切實做好問題的設計工作。在教研中,針對課文的問題設計反復斟酌,爭取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e) 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每周一的七、八節是教研時間,學校教學領導參與教研,并進行指導。本學期學校先后派出語文教師到鐵嶺、沈陽等地聽課,學習優秀教師經驗,并利用教研時間組內教師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每位教師都能做到提高理論學習,閱讀有關材料,提高了實驗教師的素質。
這一階段的成果展示為每位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研討課改教案)、教學案例、論文等。 【1】
【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相關文章:
· · · · · · · ·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這一階段,我們主要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問題設計。
1、 用追蹤法設計問題以達到啟思的高度。
我們采用追蹤的方法將重點、難點、疑點設計成能激發促使學生思考的問題形式,在課堂上“設疑——點撥——釋疑”,層層推進,揣摩語中之情,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啟發學生思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用誘導法設計問題以體現一定的梯度。
我們力爭使問題中的特征信息得到強化,從而成為思維的對象,解決“有什么”的問題,從而解決“怎么辦”的問題。
3、 用激疑法設計問題以突現一定的深度。
在課堂上,通過設問引導,將知識教學與思維教學融為一體,問題設計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思考、討論或教師的點撥二得以解決。
4、 用牽筋法設計問題以找準突破的角度。
在實驗中,我們為了讓學生注重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我們注意到問題的切入點醒目而有趣。
四、 目前研究情況
現在,我們正處于課題實施階段,學生基本能做到在教師設計問題的引導下完成對問題的理解積極探索,獲得知識。實驗班的教學成績由一定的提高,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問題設計有一定的廣度、深度與梯度。但還不能達到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學生質疑的水平較低,還有待于繼續研究,從科研成果上,還沒有完全接近研究目標。課題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認為研究假設比較科學可行。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起到勾結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它至少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主問題”是教師精細閱讀課文與精心思考教學的產物,不是學生用“是”與“不是”可以回答的問題。
第二、“主問題”的提出順序具有科學性,可以結構課堂教學環節或自然地融入自主教學模式。
第三、“主問題”具有生發性,又為合作探究學習創造了條件,主問題的優化設計,其終極目標是促進自主學習,遵從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
五、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和困惑。
在又為課堂中那個,學生在教師提問之后,優生積極思考作答(少數),而中差生略作思考和不思考,課堂氣氛有時沉悶、澀滯、效率低下。這種情況依然是我們所困惑的問題。有時要求學生質
【初中語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研究階段總結】相關文章: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困境 策略
恰當的指導,是學生寫好作文的關鍵。由于學生正處于起步階段,進行作文訓練會存在許多困難,這時,通過恰當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明確寫作文的目的,即明確為什么寫,可以引導學生獲得作文的材料,即知道寫什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完篇的方法,即了解怎樣寫,可以讓學生增強寫作的信心,激發作文的熱情。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要求
初中階段,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簡單的議論文和一般應用文;根據寫作需要,確定表達的內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實,內容具體,中心明確,語言通順,注意簡潔得體;選擇恰當的表達方式,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運用聯想或想象,豐富表達內容。鼓勵有創意的表達;不寫錯別字,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格式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形成觀察分析周圍的事物、收集積累語言材料、勤動筆多修改的習慣[1]。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一些老師過分強調作文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而忽視了作文的審美性和個性,這是違背作文規律的。這些老師把花季雨季的學生的作文自覺不自覺地定位為狹義的主旋律,在這樣的誤導下,在作文里,學生根本不是寫自己的生活,而是寫成人的生活,而是說沒有真情實感的大話、空話、套話,甚至是假話。
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困境分析
(一)作文教學目標的含混
中學作文教學目標的含混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確定目標時有時依據“作文”的性質,有時又依“寫作”的性質,盡管二者有密切的聯系,但仍不可避免地給人以“拼合”之感,模糊得使人難以把握。二是作文教學的目標到底是培養學生寫作的技巧、寫作的能力還是僅僅就是“育人”?雖然這二者并不矛盾,但在實際教學中,仍然須弄清孰先孰后,孰“顯”孰“隱”[2]。
中學語文教學中要進行的是“作文教學”,而不是“寫作教學”,因為語文教育并不以培養作家、文學家為首要目的。作文僅是一種寫作練習,它既不同于應用寫作,也不同于文學創作,因而要培養的首先是學生的一系列的寫作技巧和寫作能力。而過分強調作文教學的“育人”功能,極力“凈化”學生思想,不僅會導致虛假文風盛行,還會使學生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最終失去創新能力,這將是作文教學的莫大悲哀。
(二)作文中“教”與“學”的顛倒
作文是一種操作活動,作文教學是以作文能力訓練為核心的,與一般知識性課程有很大的不同。學生的能力是不能僅靠教師講會的,重要的是要多實踐,因而作文教學應以學生具體操作為主,以學生個性充分發揮為主,而不應以教師講授為主,更不應完全以教師個人的喜好為尺度。目前中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話語霸權”現象就是教與學主次顛倒的集中體現。一方面,教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理性知識講解過多、過深,讓學生尤其是初學寫作的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喪失了作文的興趣,最終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時,不恰當地運用話語指令和規則,對學生話語權利進行限制、束縛和剝奪,教師常常以真理代言人的口吻發出“你該怎樣寫,不該怎樣寫”的話語指令,簡化了學生自主思維與情感體驗過程,泯滅了學生的個性自主與創新意識,養成了學生順應與盲從心態,使作文訓練成了純粹的技巧訓練,完全拋棄了“育人”的宗旨,使學生成了面目不清、思維情感雷同、毫無個性差異與創造力的“克隆人”。事實上,作文教學更應該體現“教”為“學”服務、“教”輔助“學”的思想。
事實上,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由于不良學風和文風的影響,寫作文說假話已經不是什么新聞。為了得高分,學生在寫作文時,不愿抒發自己的情感,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不愿用自己的語言,作文中充斥著偽圣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成人化的語言,唯獨喪失了學生自己的思想和個性[3]。
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針對初中生認識水平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借助于各種方法,為學生的作文內容“開源”。
1.拓寬思路
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諸多的素材。為此,應鼓勵學生積極地投入生活。在作文教學的整體設計中,要將各類活動與寫作掛起鉤來,引導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拓寬思路、感受生活,從而豐富作文的內容。
例如,圍繞學校開展的有關活動,我們設計了如下的活動主題:盡心盡職,學會管理――爭當小主持;熱情大方,禮貌待人――扮演小主人;能歌善舞,無私奉獻――甘做小演員等。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搜集材料,并引導他們充實和擴展已經獲得的材料。這樣做,既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又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了學生作文的熱情[4]。
2.定向觀察
借助于必要的途徑,讓學生對有關的對象進行觀察和體驗,這是作文教學設計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如寫作文《秋天的圖畫》前,讓學生的觀察對象從教室擴展到校園。校園里的景色很多,我們就讓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進行全面的觀察。在此基礎上,抓住幾處主要的景色,進行重點描繪,通過此,引導學生有點有面地來表現校園里的秋色。
3.創設情境
利用游戲創設情境,是一種好方法。由于是玩游戲,學生的興趣非常高。游戲結束后,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交談起來,議論活動中哪些內容最精彩,描述其他同學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身邊的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情緒等是如何的。接下來,讓學生把自己在游戲中的表現及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就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作文,而且內容具體,語言也比較生動。由于學生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真切地體驗了其中的樂趣,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就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有情可抒,這樣,學生再也不會覺得寫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游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寫作素材,又營造了寬松的氛圍,增加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學生們都樂于寫作,通過此,作文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啟發想象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新課標也明確指出:“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要完整地刻畫人物的形象,需要對人物的內心活動作出合理的推測,另外,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義,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所學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5.鼓勵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在寫作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主寫作、自由表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自主寫作、自由表達的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要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是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淡化文體意識,減少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和感受;提倡寫生活筆記、觀察筆記、隨感筆記,讓學生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要改革命題作文,減少統一性,增加選擇性,讓作文的題目更加個性化。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教師命題,應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以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每次命題,都可以多樣化,可以多命幾道題,讓學生自由選擇,也可以給出命題的范圍,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空間[5]。
結論
總之,作文是學生的精神家園,是自己人生的“史記”。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是學習做真人的一種歷練。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思想情感、價值取向方面的毛病,教師也不必大驚小怪,應以誠懇、耐心的態度,進行正面引導。
【參考文獻】
[1]董富智. 農村初中作文教學的困境與對策[J]. 學周刊,2013(35):174.
[2]侯俐. 讓創新之火點燃初中作文教學的課堂[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03):16-17.
[3]田彥臻.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中作文教學設計分析[J]. 科技創業家,2013(12):166.
【關鍵詞】中學語文;語文教學;有效性
近幾年,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的迷迭周期得到縮短,教育體系受到了一定的挑戰。中學語文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育類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學好語文,如何理解語文,是當前廣大學生的學習重點與學習難點[1]。如何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則成為了當前語文教師的執教難點。面對著素質教育背景的發展,語文教師需不斷研究語文教學,將語文教學方法進行整合,將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完善,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中學語文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性
從本質上而言,中學語文的學習對學生的日后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學語文是學生踏入更高學府的基礎課程,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與文學素養的關鍵課程。眾所周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在教師的教、學生的聽中,教學內容彰顯的過于乏味,這種情況會導致教學內容過于枯燥,致使學生的積極性不高,產生厭煩的情緒,降低語文教學效率。
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中,人們以及邁入了信息化社會,在該時代中,中學語文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其改革成為了當前勢在必行的發展趨勢[2]。與此同時,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提高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為中學語文帶來活力,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
二、現階段中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是將語文學科的基礎性與工具性進行展現,使教師能夠在“字詞句篇”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中學語文所呈現出的統一弊端便是教學目標不明確,甚至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無法掌握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僅僅在單純的講解課文內容中結束本節語文課程。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僅會打消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印象,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導致出現弱化與淡化現象。
(二)教學方法不恰當
自古以來,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中學語文所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以培養文學家與作家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過于死板,并且會脫離學生的學習環境,不符合學生語文學習的理念,無法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找到認同感以及歸屬感。因此,在素質教育理念中,需要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在根據學校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下設計教學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中學語文的有效發展。
(三)評價方式太單一
在中學語文中,評價同樣也是影響教學效率的而關鍵,根據筆者調查研究,在中學語文教學之中,評價方式占據比例最高的便是結果式評價,很多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過程是評價,導致評價僅僅是對考試成績的一種公布[3]。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評價方式表現的比較單一,不僅是因為教師所采用的結果式評價方式將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忽略,并且也是因為評價方式不具備科學性與合理性,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興趣,致使很多學生在努力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對語文學科失去信心。
(四)學生閱讀量過少
目前,中學生在閱讀中普遍存在閱讀量過少的現狀,這種現狀會對中學語文有效性教學帶來直接影響。其中,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包括以下兩點:其一,教師忽略對學生閱讀習慣的重視,在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并沒有給與學生閱讀課文的機會與時間,從而導致學生對文學作品缺乏興趣,長久之下便形成了不愛閱讀的不良習慣[4]。其二是由于信息社會的發展速度過快,中學生自身所具備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將過多的精力與時間放置在玩游戲上,在閱讀上更多的是傾向于網絡小說、虛幻小說,導致文學作品逐漸淡出學生的生活圈,走向邊緣化。
三、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學生學習的關鍵,也是開展語文學習的重要基礎。現如今,中學生已經邁入了青春期,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的心理與情感有所兼顧,避免中學生出現叛逆的現象。首先,在語文教學活動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積極的情感因素進行發揮,并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帶著愉快的心情參與到語文學習環境之中。其次,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團結合作,養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使其能夠在自信、互助的學習風氣中積極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最后,語文教師要多與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了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解決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困惑。
(二)積極完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提高教學有效率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時代的發展中,要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情景教學、合作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融入到中學語文教學之中,在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中學語文的學習效率。比如,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要在課堂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能夠在情景中學習語文知識,并將語文知識與情景有所關聯,增強學生的印象。多媒體教學法則是在利用多媒體手段與多媒體技術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乏味,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中學語文的有效性[5]。
(三)加強對過程評價的重視
一般而言,考試成績在很大關系到決定了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并且僅憑考試無法將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檢驗,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改善評價的方式,加強對過程評價的重視,將評價方式改變的更加豐富[6]。此外,在過程評價過程中,要進一步將考試與過程評價進行整合,將更多的學習內容、作文訓練、閱讀練習融入其中,不再將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讓學生能夠減緩對語文考試的壓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潛能,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語:
中學語文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文學素養的關鍵課程,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中學語文教學已經成為了現階段教育體系的關鍵。其中,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缺陷與不足,這些內容阻礙了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其進行解決,才能從根本上提升中學語文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倪文錦. 問題與對策: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2011,09:57-59+66.
[2]張艷慧. 對當下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當代教育科學,2011,18:59-60.
[3]夏桂云. 創新語文教學設計增強語文教學有效性[J]. 語文建設,2013,33:9-10.
[4]賈曉春. 找尋生活中的元素――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路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