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草魚養殖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草魚養殖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關鍵詞]草魚 養殖 網箱 技術 要點

        [中圖分類號]S9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3)07-0146-02

        對于草魚的生活習性而言,其一般喜愛棲息在水域的中層和下層,在水域的上層的棲息時間較短。因草魚在幼魚時期喜食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蟲,那么養殖草魚的水質一般要清爽、有浮游生物和昆蟲的存在。當草魚生長至50毫米以上時,草魚的食性逐漸轉變為草食性,在經過人工馴化以后,草魚也以人工飼料為主食。因此針對草魚的生活習性,以湖泊、水庫等各個區域進行網箱養殖為宜,這樣的水域選擇可以充分實現成本低、見效快的目的。

        一、草魚網箱養殖的水域選擇

        在草魚網箱養殖的水域選擇上,要注意兩點,一是水域中的水質要無污染,水流中應富有生物或水生昆蟲等。二是水域的地理情況,一般運用草魚網箱養殖的水面要寬闊,水位要穩定,背風向陽,而且水深一般不能低于3m,周圍的交通要方便。通過選擇適合草魚生長的環境,來保證草魚的高產,以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

        二、網箱的物理配置

        1.網箱的結構

        在網箱的選擇上,一般選用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網箱來進行養殖,而長方體的網箱更方便養殖。網箱的結構一般由箱體、框架和浮力裝置等構件組成,網片則一般選用聚乙烯網片。草魚養殖的網箱大小分四種類型,小型網箱的面積一般在15平方米左右,中型網箱在30平方米左右,大型的網箱有60-100平方米左右,規格更大網箱面積可以達到500-600平方米左右。在通常情況下,大型網箱雖然成本更低,但是草魚的產量并不佳,而小型網箱所耗費的網片比較多,因此造價比較高,所以在規模不大的草魚養殖中,多采用中型網箱來養殖。此外,在養殖的過程中,要根據草魚的生長情況來更換網目,保證草魚的水體交換通暢。

        2.網箱運用措施

        網箱的運用措施包括兩個方面,分別為網箱的固定和網箱的下水時間安排,在網箱的固定中,要把網箱上綱進行拉直,并在漁排松木板上把這個四個角的角繩進行固定,然后用0.25/7×3聚乙烯綱繩將網箱上綱周邊繞扎固定,其主要是固定在漁排松木板的框架邊;最后在網箱的底腳掛設負重物,負重物一般為石塊或者是沙袋,每一個負重物的重量保持在3-5公斤左右。在網箱的下水時間安排中,應該在沒有魚種進箱前進行下水,這樣的時間安排是為了讓網箱網片上附有藻類植物,使其被藻類植物覆蓋后的表面變得光滑,可以保證魚種的表皮受到保護,避免鱗片擦傷的現象發生。

        三、養殖中魚種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安排

        在魚種品種選擇上,優質魚種則是保證養殖高產量的前提,魚種的的選擇上盡量選擇體制健壯。鱗鰭完整的魚種,并且魚種要滿足該品種的特性,如果是在外地購置回的魚種,那么要對魚種采取檢驗檢疫措施,通過這些措施來驗證魚種是否為優質魚種。在運用網箱進行養殖時,如果自繁自養的模式來進行養殖,則一般運用在大水域的養殖中,其可以提高草魚的成活率,也可以節約不少的成本。

        在草魚的放養密度安排中,其要不僅要考慮魚種情況、餌料供應,也要對水域的條件和養殖技術的水平進行考慮,根據切合實際的考慮來制定符合個體的養殖方案,對于魚種生長到不同規格要運用不同的網目,每平方米的魚種密度要根據魚種生長情況來安排,魚種為50-100g時,其魚種的每平方米總重量要低于15公斤,魚種生長到200-250g左右時,每平方米的總重量要低于30公斤,其放養密度如下所示:

        四、分箱應注意的事項

        由于草魚生長到不同規格時,要進行換箱工作,而換箱時魚死亡的現象不少,主要是因為驚嚇或者缺氧而造成魚的死亡,因此要注意分箱時的事項。

        在換箱工作時,應在換箱之前進行停喂工作,停喂兩天以后再使用添料喂養,添料主要使用維生素C粉添加到魚飼料內,并且運用添料喂養三天。第二要進行網箱提升工作,工作時間安排在早晨和下午,兩次工作之間的時間間隔以9小時為宜,在網箱提升工作中,要把草魚提升到1m深左右的淺水層,并且保持提升1個小時左右,網箱提升工作持續兩天以后即可進行換箱工作。在換箱時,要對魚體進行消毒,并且對其生長規格進行再次的分類,把不同規格的草魚放入到不同的網箱之中。

        五、草魚飼料投喂注意事項

        對于草魚飼料的選擇,應以膨化顆粒飼料為宜,飼料選擇上要嚴格注重“兩證”,即生產許可證、質量安全證,對于飼料的粒徑要求則要按照草魚的生長規格來進行改變,如200g以上的草魚,那么投喂飼料的粒徑應在3.0-3.5mm,而草魚生長到750g以上,則要投喂粒徑為4.5mm左右的飼料。在飼料投喂的數量上,應根據飼養的具體情況來考慮,要對水溫、魚類的健康程度、水質等因素進行周全的考慮,考慮的標準應以70%以上的草魚不再搶食為準,投喂飼料的時間安排上,以早晚各一次為宜。

        六、養殖管理應注意的事項

        在日常的養殖管理中,首先要每天對網箱進行檢查,同時對草魚的活動情況進行仔細觀察,特別是對網箱的穩固程度要重點檢查,做好防盜、防敵害工作。其次,應該對網箱進行定期刷洗工作,以15天刷洗一次為宜。再者,由于水位在季節的變換中會有一定的變化,那么網箱深度的調整工作應按照季節變化來執行。最后,要進行日常的養殖記錄工作,對魚情、水情、用藥情況、網箱維護都要有詳細的記錄,從而通過記錄制定良好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保證草魚的產量。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提高草魚的產量,保證草魚的質量,那么在運用網箱技術養殖時,要注意水域的選擇和網箱配置的選擇,并且對魚種的選擇和放養密度要有合理的安排,在分箱時,要對魚采取保護措施,讓魚適應分箱工作而降低死亡率,此外,在草魚的飼料投放中要注意飼料的選擇和投放量的安排,并且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從最大程度上保證草魚養殖產量。

        參考文獻

        [1]吳建坤江河網箱草魚規模化健康養殖技術初探[J].中國水產,2012,436(3):59-61.

        [2]房啟珍,轉龍可草魚網箱快速養殖技術及配套措施[J],江西飼料,2001,(6):33-34.

        第2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1 調節水質

        草魚喜清新的水質,而經過較長時間的養殖到達秋季后,魚池殘餌、糞便普遍較多,池水大多污染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草魚的生長,也易引起魚病發生,因而應加強水質調節,改善養殖環境。具體做法是最好進行一次大換水,徹底改善水質,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35 cm,然后每7~ 10d加水或換水1次,每次10—30cm,以保持良好的水質。對于換水困難的魚池,則應潑灑水質、底質改良劑或生石灰等來調節水質,使池水保持新、鮮、活、清、爽為佳。并要注意及時清除殘餌、剩草,以防污染水質。

        2 科學投餌

        2.1 投餌 為節省飼料,降低養殖成本,夏末秋初仍可適當投喂部分鮮嫩的水草或旱草,一般“先青后精”,以每天傍晚前攝食完為好,杜絕吃夜草;但應注意補充精料,給魚增加營養,可每天16:00左右投喂1次配合飼料,投喂量可占池魚總重的1%~1.5%。而對于靠顆粒飼料養魚的池塘則應控制投喂量,以使魚吃八成飽為佳,嚴防草魚吃食過多。

        2.2 保膘、追膘 “秋分”后,應少投或不投草料,因為此時草的細胞壁開始增厚,纖維素增加,細胞老化,營養價值低,不易消化,草魚吃食后因消化不良,腸道的蠕動增加而感染腸炎,加上大量未消化草的排泄物污染水質,非常容易使草魚的“三病”暴發而大量死魚:此時可主要投喂顆粒飼料,一般日投2次,使魚八成飽即可:

        3 病蟲害防治

        秋季,特別是“白露”前后是草魚魚病的又一高發時期,因而應注意魚病的防治:

        3.1 多途徑提高魚抗病力 ①改良品種:用雜交、特別是用不同水系的優良草魚與代代選優等方法,培育抗病力強、生長快、成活率高、肉味美、體型好的新品種。②推廣人工免疫技術,提高魚的免疫保護力。③改進操作方法和清除寄生蟲、蛇、鼠、鳥等敵害,防止魚體擦傷、咬傷,保護魚的免疫屏障,從而提高魚的免疫力。④實行科學養魚,讓草魚在優良的水域中吃飽吃好,提高抗病力,也即采用生態防病法。其一改革培育草魚種的飼養制度和方法,改苗種中途1次分池為2次或多次分池,以使水體和魚苗種密度更合理,促進快長,提高抗病力;改密養為稀養,苗種放養密度,過去一級池20萬~30萬尾/hm2,二級池2萬~3萬尾/hm2,最好改為一級池10萬~15萬尾/hm2,二級池1萬~1.5萬尾/hm2,三級池3 000~5 000尾;改魚種大小混養為魚種分粗撤細,分類飼養,防止魚種向兩極分化;育種晚期(即三級池育種)改肥水育種為瘦水育種,因為此時魚種已達6—7cm,食性已由浮游動物為主轉化為青飼料為主,自然習性也隨之改變,所以三級池水不需培肥與追肥。其二做好飼料科學配方與堅持“四定”投飼,以防營養缺乏。投喂配合飼料的草魚,同時應投喂適量的青飼料,補充維生素,以利草魚迅速生長。

        3.2 消滅病原體及其媒介物 主要是堅持“二勤”:即勤巡池、勤除病原體及其媒介物與“七消”:水源消毒、魚池消毒、糞肥消毒、魚種消毒、飼料消毒、食場消毒、工具消毒。

        3.3 環境保護 根據草魚各個生長階段的要求,創造優良環境,以利草魚安全、健康、迅速生長。草魚種在飼養初期 (體長7cm以下),食物以浮游動物為主,要求水質肥而爽 (透明度25—35cm)。到了中后期,食性完全轉化,以青飼料為主,要求水質活而爽(透明度40cm以上)。因此要使草魚長得好,初期必須合理培肥(包括基肥與追肥)水質,適當藻水,使水質肥而爽。中、后期,不僅不培肥,而且還要合理搭配鏈、鳙等濾食性魚類減肥以及經常灌水人池或開動增氧機增氧,使水質活而爽。此外還要求水質呈微堿性(pH值7.5—8.5)。

        4 養殖密度

        4.1 魚種池 秋季應進行1—2次拉網篩選工作,一方面稀疏密度,另一方面將規格不一致的魚種分塘養殖,促使魚快速生長,使魚規格整齊,吃食一致。

        第3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關鍵詞:山區池塘;草魚;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965.11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山區小池塘水流養殖草魚充分的利用了山區自然的水源優勢,給池塘源源不斷的提供著充足的水分,促進了魚塘水體的交換,從而保證了魚塘較高的溶氧量,加快促進池塘草魚的新陳代謝和生長,是提高單位水體草魚產量的一種高效養殖方式。此種養殖方式具有投入少、產量大、效益高、管理簡單等優點,對于增加農民的收益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適合在福建等山區農村進行推廣。

        1 山區流水小池塘的建設

        1.1 小池塘建設的基本條件

        因小池塘需要源源不斷的更新水體,小池塘的建設應該建在引水比較方便的地方,水量要豐富無污染,溶氧量需要達到8mg/L以上,而且不會受到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停水,不容易發生山洪等洪澇災害的影響,同時不能夠離居住地太遠,不利于池塘的管理。

        1.2 小池塘的建造

        池塘不宜過大,根據水源的情況,池塘面積應在25m2左右,池塘的深度在1.6m左右為宜,蓄水量在1.1m左右為宜,有利于池塘中水體的交換。池塘四周的圍壁通常都是修筑成直立的或稍微有點傾斜的,池壁的修飾最好是不要采用表面粗糙的凝塊石,否則容易造成草魚表面的擦傷,通常采用的都是鵝卵石。而魚塘池底的建設通常都是修筑成漏斗形狀的,由四周稍稍的向中間傾斜,并且為了方便池塘的清理,可以適當的在魚塘池底鋪上一層卵石。

        池塘進水與排水系統的建設對于水流魚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池塘的溶氧量。進水口的設置高度最好能夠高出池塘水平面25cm左右,這樣就能對池塘形成一個重力水柱,從而能夠加速池塘水體的交換和增加池塘的溶氧量,切勿忘了在進水口設置一個攔污隔離網,避免一些雜物進入魚塘。而池塘的排水口通常都是設置在池塘的底部中央,這樣排水口不僅具有排水功能還能兼具排污的功能,從而加快池塘水體的垂直交換和水體的清潔。排水管道的大小可以依據池塘面積和水源情況而定,通常都是選用口徑在150cm的管道,同樣需要在排水口設置一個攔魚隔離網。在放養之前需要先對池塘進行消毒處理,這是很重要的一步但又是很多人容易忽視的一步。池塘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取先暴曬后灑生石灰的辦法。

        2 流水池塘的魚種放養

        2.1 魚種質量及其放養方式的選擇

        山區小池塘流水養殖通常都是以放養草魚為主,還可搭配一定數量的鯉魚,此種養殖方式當年就可以收成上市,或可以采用輪捕輪放的放養方式。魚種的選擇應該規格大小體型一致,身體健壯,并且魚種應該經過檢驗檢疫,防止發生傳染病的災害。

        2.2 放養密度的選擇

        放養密度的選擇是一個綜合的考量,不是簡單的依靠池塘面積等單一的因素估算出來的,其應該綜合的考慮到池塘的水源大小及其水質情況、放養的魚種的規格、放養池塘的面積及其所能夠達到的管理水平等,只有掌握了這些要素,才能夠對放養的密度進行靈活的掌握。如果山區的水質優良而且水源豐富則可以酌情的加大放養的密度,反之則需減小放養的密度;而對于規格較小的魚種則可以加大放養密度,反之則小些;如果漁民掌握了較為豐富的養殖技術并且有著足夠的時間,則可以適當的加大養殖密度,反之則不宜。根據筆者的實際經驗總結來看,24h之內池塘水體的換水量能夠達到4次以上的池塘,規格100g的魚種的放養密度可以達到10尾/m2左右。

        2.3 放養時間的選擇

        魚種的放養時間一般都是選擇冬末春初的時刻,最晚也不要超過清明節,否則容易影響魚種的成活率和養殖的時間,從而增加養殖的成本。另外,魚種在放入池塘之前也應該進行消毒,消毒措施一般都是采用3%的食鹽水浸泡10min左右,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魚種發病的幾率。

        3 飼料的投喂

        福建地處山區,有著很多的青綠飼料,因此漁農可以利用這一優勢,選擇一些常見的青綠飼料,比如說青草、浮萍、蘇丹草、黑麥草等。而投喂量的選擇依據池塘魚的總重量來定,同時還有根據當地的天氣、水質、水溫等做出靈活的選擇,日投喂量一般都是在池魚總重量的40%左右。如果當地天氣狀況良好,氣溫適宜,水溫適中,池魚活動頻繁,則可以適當的價位投喂量;反之,如果當地天氣陰雨綿綿,水溫過低,池魚的活動度比較低,則適當的減少投喂量,盲目的加大投喂量不僅不能夠增加池魚的產量,還有可能因為池魚的暴飲暴食導致嚴重的腸炎病,特別是在盛夏高溫時節,過多的青飼料容易腐爛,導致池塘發臭,池塘溶氧量下降,影響池魚的生存。因此,投喂時應該保持青飼料的新鮮度,同時投料時要是發現上一次投喂的青飼料還有過多的剩余則應該減少投喂量,并且需要及時的清除剩余的青飼料及其草魚糞便之后再進行投料。投喂的時間一般是在上午8:00和下午15:00左右分2次進行投喂。

        4 水流量的控制

        水環境是池魚賴以生存的要素,和水流量的大小與控制又決定了池塘水環境的好壞。因此,在流水小池塘的養殖過程中要做好水流量的控制。初春時節,水溫相對來說比較低,因此為了能夠保證池水能夠保持在一個適宜的溫度,水流量就應該小些,減小草魚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之后隨著氣溫和水溫的不斷升高,水流量就可以逐漸的加大,8月份左右水流量就可以達到最大,進入10月份之后,開始進入冬季,水溫又開始慢慢的降低,此時水流量又應該開始慢慢的減小。同時,除了排水口本身具備的一定的排水功能外,每周還應該用木棍輕輕的攪動池底,使池底的污染排得更加的徹底。

        5 流水養殖草魚魚病的預防

        山區流水小池塘養殖草魚的密度相對來說會比較的大,因此一旦發病起來也就很難控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應該及時做好魚病預防工作。

        5.1 魚病的預防

        魚病的預防主要是通過以下措施進行:保證青飼料的新鮮度、及時的清理池塘中剩余青飼料、合理控制魚塘的水流量、對池塘和魚種進行免疫消毒等。特別是在魚病的流行季節,每隔半個月就需要定期的進行漂白粉的消毒,防止流行病的發生。

        5.2 魚病的治療

        一旦發生魚病,及時的治療就顯得尤為關鍵,山區池塘草魚的主要病癥有水霉病、小瓜蟲病等。水霉病的發生主要是因為魚類因摩擦而致死表皮受傷,水霉菌寄生而導致的,此種病的治療可采用每立方米水體用菖蒲10g搗爛加食鹽3g浸泡6h之后進行全池塘的噴灑,噴灑時池塘要停水0.5~1d。小瓜蟲病的引發是由于小瓜蟲幼蟲侵入魚內導致的,俗稱“白點病”。該病的治療方法是可采用小瓜敵殺進行噴灑。

        6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的闡述了山區小池塘流水養殖草魚的一些技術要點及其魚病的預防等技術,可供廣大漁民朋友參考。山區池塘養殖草魚技術因地域條件不一樣,所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望廣大漁民能夠在結合本文經驗下再結合當地的實際條件,積極的總結出一些可貴的經驗,為我國的山區池塘養殖技術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洪云欽.草魚健康養殖技術[J].福建農業,2011(9):34-35.

        [2] 李小軍.池塘草魚種高效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10(5):10-11.

        [3] 楊明軍.山區池塘草魚魚種高效養殖試驗研究[J].陜西水利,2010(6):129-130.

        [4] 杜聰致.山區小池塘草魚高產高效養殖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11(20):32-33.

        [5] 林麗華.山區小池塘草魚流水高產養殖技術[J].廣西水產科技,2008(2): 27-30.

        [6] 林麗華,陳意明.山區小池塘流水養殖草魚高產技術初探[J].廣西農學報. 2008,23(2):63-65.

        第4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關鍵詞 冷劑型草坪;建植;養護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88.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2-0144-02

        我國北方地區自然環境差異性較大,且不同地區具備相對獨特的氣候特點,在北方地區建植優質草坪的關鍵技術中,一方面要保證北方地區草地景觀效果,另一方面又要考慮如何提升草地的抗逆性與適應性。要想建植質量好的草坪,必須掌握冷季型草坪生長特性,用科學的態度認真做好每一項工作,包括選種、播種、養護等技術管理,使草坪效益真正體現出來,為市民服務。 本文就此展開深入研究,并在草坪建植、養護以及工藝流程方面加以詳細闡述。

        1 草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由于廊坊市地處于京津兩地之間,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春季風大、干旱、少雨,夏季高溫、多雨,這種氣候條件下更適合栽植冷季節品種,且具有較強抗逆性、自然生長、綠期長且觀賞價值高等特性,諸如多年生黑麥、高羊茅、草地旱熟禾,且按照一定比例混播,比例為4∶3∶2[1]。建坪前對種子進行抽樣檢查檢疫。用石灰水200~300倍液浸種(小面積種植)20~30 min。利用福爾馬林消毒效果好,能殺死表面菌[2]。拌種可用多菌靈、百菌清等藥劑。

        2 整地深耕

        整地是為了將場地內的雜草、樹樁以及碎石等雜物清理到場地之外,并將地表修整平坦。深耕深度通常以10~20 cm為宜,對于土壤條件較差的地塊可以適當加深至30 cm。為了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并實現良好的保肥、保水目的,可在深耕時在土壤中加入草炭、鋸屑等。

        3 建坪

        建坪時施用復合肥225~300 kg/hm2。對于冷季節型草種來說,在20~25 ℃時便可進行發芽,每年廊坊地區草坪綠色期大概為200 d,通常自4月初返青,到11月中旬枯黃。播種前把地澆濕,水量不要過大。當地表溫度達到發芽溫度時進行混播,混播的目的是形成不同優良品種之間的優勢互補,做到綠化、美化于一體。種植草坪時,采用手推式播種機,注意播種量不要太大,否則后期養護非常困難。

        4 草坪養護技術

        4.1 苗期管理

        播種后1 d澆水4~6次,噴在地表,水層以2~4 cm為宜,不宜太深,原則為少量多次。隨著發芽,15 d后,逐漸加大澆水量,逐漸減少次數,可干一段時間再澆水,原則是多量少次,不要看土表一干就澆水,草坪高達5 cm時,可將覆蓋物全部取走,以免影響草坪正常生長發育。幼苗一般不需要再施肥,葉片變淺、老葉褐色說明缺肥,補充一點尿素,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3]。

        4.2 修剪

        適時進行修剪以促進分蘗,使草坪健康,達到常新常綠景觀效果。幼苗長到15 cm以上時進行修剪,時間不宜在上午進行,因為上午露水多,葉子處于膨脹狀B,容易產生病害,最好在下午進行。修建時弱土質疏松,先軋1遍再修剪。刀片一定要鋒利,刀片鈍傷口有很多絲,容易使病原菌進入,而且很難恢復。首次修剪高度以4~6 cm為宜,后期將逐步穩定在某個合適的高度,新栽草坪很難做到一次修剪到位,應循序漸進,以免影響草坪發育,降低其質量。對于修剪頻率,應當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季節而異,通常情況下生長旺盛的品種、生長旺盛的季節可以多剪,一般春季修剪4~5次、夏季修剪2~3次、秋季修剪1~2次,冬季不修剪。以修剪植株高度的1/3為修剪原則,并將修剪草葉及時清理到場外,統一進行焚燒或深埋。

        4.3 澆水

        水是綠色植物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物質,草坪澆水應澆透1次,到達表層以下6 cm,當土壤過分干旱時,土層濕潤增至10 cm。通常情況下,早晨是澆水的較佳時間,切記不要在中午光照較強時進行,當采用高壓水槍澆水時,為了避免對草坪造成損傷,應當避免直接對準草坪澆水。對于高溫季節(通常為7―8月),應當多澆水,每次澆透水,且應均勻澆水。此外,在草坪發芽前(3月中旬)以及草坪停止生長時(11月中旬)均要進行灌水1次,以便促進草坪快速生長以及安全過冬[4]。

        4.4 清除雜草

        在草坪的生長周期內,應當科學合理地適時除草。化學除草劑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劑,如2,4-D丁酯、二甲四氯、撲草凈、綠麥隆等防治闊葉雜草。使用時應進行小面積試驗,待成功后再進行大面積防治,20~30 d防治1次。

        4.5 施肥

        春季灌水可與施肥結合起來。灌溉前施肥,施N、P復合肥,可促進草坪分蘗與生長,15 d之后再施氮肥,復合肥以磷酸二銨為主,施300 kg/hm2左右,氮肥以尿素為主,用量150~225 kg/hm2,還可葉面噴施營養液,促進吸收,濃度為0.1%~0.2%。對于冷季型草坪來說,秋季是生長旺盛期,因而在秋季應當注重氮磷鉀復合肥的施用,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生長、分蘗,而且能夠延長綠色期;此外,磷鉀肥可以有效增強抗旱、抗寒、抗病能力。為了提升施肥效率,可采用機械施肥的方式,施用112.5~150.0 kg/hm2,如有條件的話,可以適當補充適量的腐熟有機肥,以便更好地提升土壤肥力,用量以 750~1 500 kg/hm2為宜。

        4.6 剪草與梳草

        修剪應遵循1/3原則,如草坪高度為10 cm,則修剪高度以4~6 cm為宜。機械修剪時應當特別注意噴灌噴頭以及模紋周圍,應先用割灌機修剪完上述地方的草坪,再用剪草機進行修剪。在草坪修剪之后,建議及時用梳草機將草屑等清理出場地。

        4.7 打孔

        打孔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土壤的透氣性,以免出現由于根系較密導致的爛根問題,打孔深度以4 cm左右較為合適。

        4.8 病蟲害防治

        銹病、白粉病、褐斑病、鐮刀菌病、草坪壞死病、炭疽病等是危害草坪的主要病害,危害草坪的蟲害則以地下蟲為主。銹病、白粉病多發于氣溫不穩地或溫差較大的情況,鐮刀銹病或鐮刀枯萎病則多發于修剪后不采取適當的防病措施。在梅雨季節則容易誘發褐斑病的出現。感染草坪壞死病的草坪,病菌會隨著露水傳播。炭疽病等病害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在發生病害時,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有效防治,最好在發病初期將病害消滅,具體可采用1%代森錳鋅加其他殺菌劑交替使用對白粉病、鐮刀銹菌病。蟲害以蠐螬為主,造成草坪變色和殘缺。可通過1%的土殺藥灌進行防治,噴施時一定要均勻全面。對于食葉害蟲,用胃毒作用的藥劑進行葉面噴施。

        5 參考文獻

        [1] 潘文明.草坪建植與養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商鴻生,王鳳葵.草坪病蟲害及其防治[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第5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眼針對于缺血性中風的療效已為眾人所承認,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擬采用動物實驗的方式,探索眼針對缺血性腦病的抗氧化作用機制。

        1實驗材料

        1.1實驗動物 SPF級SD大鼠60只,購自中國醫科大學,許可證號:SCXK(遼)2008-0005。大鼠購入后適應性飼養1w,1w后用于正式試驗。大鼠飼養于通風干燥的環境中,室溫(18±2)℃,相對濕度45%。常規顆粒飼料喂養,自由飲水,12h晝夜節律,更換1次/d墊料,以保證大鼠生存環境潔凈。

        大鼠體重均勻,均在(300±30)g范圍,毛色純白,富有光澤,活動度適中,晚間活動度增加,步態正常,行為學觀察未見異常大鼠。

        1.2儀器設備 恒溫水浴振蕩器,SHA-B型,常州國華儀器設備廠生產。電子天平,JY5002型,0.01g~500g,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生產。電子天平,BS223S型,0.001g~220g,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統公司生產。微量移液器,美國熱電公司生產。紫外分光光度計,T6新世紀型,北京普析通用儀器設備有限公司生產。

        1.3實驗試劑及耗材 MDA、SOD和GSH-PX測試盒購自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針灸針購自成大方圓連鎖藥店(陵東分店)。凍存管、吸頭、PCR管等耗材均購自沈陽博爾美生物有限公司。

        2實驗方法

        2.1實驗動物模型的復制

        2.1.1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復制 參考馬賢德[1]等人發表的"線栓法制備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一文復制腦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模型復制成功后,栓塞2h后,拔除栓塞線,進行再灌注,再灌注時間為72h。

        2.1.2假手術組動物模型復制 假手術組手術方式同模型組,但不做栓塞,僅暴露出右側頸總動脈(CCA)、頸外動脈(ECA)、頸內動脈(ICA),然后逐層縫合即可。

        2.2模型評價 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參考Longa及Bederson的5分制法在動物麻醉完全清醒后進行評分[2]。0分:沒有神經損傷;1分:對側前爪不能自由伸展;2分:向對側旋轉;3分:向對側翻到;4分:行走不自由,意識模糊。分值越高,說明動物所表現出的問題就越多。選取評分在1~3分的動物模型進行試驗。

        2.3實驗分組及干預因素施加

        2.3.1實驗分組 SPF級SD大白鼠60只,隨機分為四組:空白對照組(10只),假手術組(10只),MCAO模型對照組(20只),眼針治療組(20只)。

        2.3.2各組干預因素施加 空白對照組,常規飼養,不施加任何干預。假手術組,采用2.1.2中所述方法,復制假手術模型,模型復制后正常飼養,不做任何處理,模型復制后72h進行相關指標檢測。MCAO模型對照組,采用2.1.1中所述方法,復制腦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復制后,正常飼養,不做任何處理,于再灌注72h進行相關指標檢測。眼針治療組,采用2.1.1中所述方法,進行MCAO模型復制,再灌注即刻開始進行針刺治療,2次/d,連續3d。于再灌注72h進行相關指標檢測。

        2.3.3眼針取穴及刺法 取13mm毫針,眼針組選定大鼠眶周2mm處進行針刺,選擇的位置比對人體取穴措施[3,4],選取肝區、上焦區、下焦區、腎區,見圖1。采用針刺的手段:從眼眶邊緣2mm部位進行平刺,左眼從順時針方向(右側按逆時針方向),從該穴區起始定位線向終止定位線進針,進行平刺操作,刺入真皮,達到皮下組織,進針3mm,到終止定位線為止。留針20min,留針10min時用刮柄進行刮針1次,刮針5下。

        圖1 眼針定位示意圖

        2.4指標檢測

        2.4.1死亡率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觀測 各組大鼠模型復制成功后,進行再灌注前參考"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進行行為學評分,以評價模型復制成功情況。末次針灸后,清點各組大鼠數量,計算總死亡率,并對各組大鼠再次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統計分析組間差異。

        2.4.2 各組大鼠血清中MDA、SOD和GSH-PX含量測定 各組大鼠末次針灸后,以10%水合氯醛(3.5ml/kg體重)腹腔麻醉,剖開腹部,經腹主動脈采血,靜置1h后,2000轉/min,離心10min,分離血清備用。

        采用比色法對各組大鼠血清中MDA、SOD、GSH-PX的含量進行測定。

        2.5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分析,實驗數據均采用"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P

        3結果

        3.1死亡率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空白對照組大鼠10只,除隨機抽取1只,處死進行TTC染色外,無死亡大鼠,死亡率為0;假手術組大鼠10只,除隨機抽取1只,處死進行TTC染色外,無死亡大鼠,死亡率為0;MCAO模型對照組大鼠20只,除隨機抽取1只進行TTC染色,以及模型復制失敗大鼠2只,剩余18只,至實驗結束后,共計死亡7只,剩余11只,死亡率為38.9%;眼針治療組大鼠20只,除隨機抽取1只進行TTC染色,以及模型復制失敗大鼠2只,剩余17只,至實驗結束后,共計死亡4只,剩余13只,死亡率為23.5%,見表1。

        空白對照組和假手術組大鼠末次針灸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為0分,未見明顯神經功能缺損體征。MCAO模型對照組大鼠神經功能缺損體征較為顯著,其評分與其他三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

        3.2各組大鼠血清MDA、SOD和GSH-PX含量 各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檢測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和假手術組比較,其余兩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均顯著升高(P

        各組大鼠血清中SOD和GSH-PX含量檢測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和假手術組比較,其余兩組大鼠血清中SOD、GSH-PX含量顯著減少(P

        4討論

        自由基可使細胞中的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物質發生交聯反應,有損生物膜, 細胞的功能也將受到影響。抗氧化系統存在于機體內,能夠相互排除自由基,使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減少,為了自由基在人體內生成,以及人體內自由基的清除處于動態平衡。需借助于如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 等抗氧化酶,但在缺血再灌注條件下,機體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使其生成與清除平衡失控,造成組織的損傷。通過氧化反應造成細胞膜磷脂分子中的不飽和脂肪酸的過氧化是自由基, 導致磷脂結構產生變異,膜遭受一定程度的創傷,這樣導致神經細胞功能受到連鎖反應的是生成的脂質過氧化物經過氧化酶催化生成MDA。清除機體自由基的主要類是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間接反映腦組織并且消除自由基的功能是靠SOD活性高低程度;腦組織中氧自由基含量的變化,及脂質過氧化程度和腦細胞損傷程度由丙二醛(MDA)是脂質代謝產物,其含量間接反映。機體內廣泛存在的一種重要的過氧化物分解酶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GSH-Px酶系的組成成分是硒,催化GSH變為GSSG,是GSH-Px酶系的生成部分,它的作用能使有毒的過氧化物變成無毒的羥基化合物,而且還可以讓H2O2得到有效的分解,以此維護細胞膜的組織及能力免遭過氧化物的影響。硒半胱氨酸為GSH-Px的活性中心,反映機體硒水平靠其活力大小。催化GSH產生GSSG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而谷胱甘肽還原酶可以利用NADPH催化GSSG產生GSH,計算出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力水平通過檢測NADPH的減少量即可。在上述反應中,整個反應體系的限速步驟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因此NADPH的減少量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活力線性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研究結果表明MCAO模型組大鼠血清中SOD、GSH-PX含量較正常組明顯降低,同時MDA含量較正常組明顯升高,此時大鼠亦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癥狀;經眼針療法防治后腦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SOD、GSH-PX含量呈現升高,同時MDA含量比模型組降低,大鼠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也減輕。結合以往的研究結果,腦缺血再灌注后,機體內自由基的生成增加,使SOD、GSH-PX的含量降低,同時脂質代謝產物MDA的量增多;由此腦組織的受損嚴重,大鼠表現出提尾時左側前肢難以伸直的形態, 行走是出現向對側旋轉,有時身體發生傾斜、最終倒下的狀況。針對這種癥狀采取針刺療法進行防治后,可采取腦缺血再一次注射到大鼠血清中SOD、GSH-PX的含量的措施,以次讓多余的自由基得到清除,減少產生的脂質代謝產物MDA, 大鼠神經功能缺損的癥狀得到了減輕。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眼針療法"可有效抑制機體內自由基氧化作用的相關途徑,從而發揮其抗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腦保護作用。

        參考文獻:

        [1]馬賢德,孫宏偉,柴繼嚴,等.線栓法制備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6):1200-1201.

        [2]Zea Longa E, Weinsten PR, Carlson S, et al. Reversibl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t craniectomy in rats[J].Stroke,1989,20:84-91.

        第6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2018年推廣部繼續落實和完成小學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下達的各項推廣任務及我部門自立的試驗示范項目。由于領導高度重視及相關實施單位的積極配合,使項目做到了計劃早安排,生產早落實,各項保障措施早到位。在項目的推廣過程中,嚴格按照技術標準執行,做好推廣項目的落實、實施、檢查、驗收、材料整理和總結等各項工作。

        1、稻漁綜合種養技術項目

        全市共落實項目推廣面積55000畝,其中稻田養蟹42900畝,稻田養魚12100畝。畝均產河蟹19.1公斤,總產量91.94萬公斤,總產值5733.7萬元,畝均利潤746.85元,完成總利潤3771.76萬元;稻谷平均畝增產61.60公斤,平均畝增利潤369.52元,增產比例9.17%。稻田養蟹綜合總產值7213.52萬元,總利潤5058.91萬元。

        稻田養魚畝均產魚16.5公斤,總產量20.36萬公斤,總產值365.26萬元,平均畝利潤218.0元;稻谷畝增產81公斤,增產比例10.8%,畝增利潤796.25元,畝綜合增效1014.25元,稻魚綜合總產值1390.46萬元,總利潤1224.76萬元。

        2、池塘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

        計劃推廣面積5000畝,平均畝產魚400公斤,畝效益500元以上。該項目落實在德惠市3920畝,九臺區800,雙陽區200畝,新立城水庫漁場80畝,經驗收,實際完成5000畝。總產魚324.5萬公斤,平均畝產魚649公斤,是計劃的162.25%。總產值3340.93 萬元,畝產值6681.86元;總利潤722.66萬元,畝利潤1445.32元,是計劃的289.06%;公斤魚成本8.07元;投入產出比1:1.28。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超額完成了各項計劃經濟技術指標,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3、鹽堿性湖泊生態養殖技術

        經過一年的精心管理,9月末由專家驗收小組到現場實地驗收,鹽堿性湖泊生態養殖技術項目共完成1000畝,總產魚2.25萬公斤,平均畝產魚22.5公斤;總產值31.50萬元,畝產值315元;總利潤18萬元,畝利潤180元;公斤魚成本6元;投入產出比1:2.33。超額完成了各項計劃經濟、技術指標。

        4、二冬齡蟹種培育及三齡河蟹養殖技術試驗示范項目

        本項目為我部門自主承擔的示范項目。在九臺區實施面積250畝,其中二冬齡蟹種培育50畝, 三齡河蟹養殖技術示范200畝。畝產二冬齡蟹種16公斤,性腺未發育的占85%以上,三齡河蟹畝產17公斤,公蟹平均規格150克,母蟹平均規格100克,稻谷增收11%,畝增利潤1000元。

        除此之外,我部門利用自有資金自立課題進行小龍蝦的養殖試驗,6月中旬投放的小龍蝦規格為50-80只/斤,投放密度分別為30斤/畝、20斤/畝和15斤/畝,共計試驗100畝。最終小龍蝦個體規格平均達30克/只,最大個體達50克以上。部分性成熟個體已經完成,且已經發現抱卵雌蝦,為抱卵小龍蝦越冬提供了一定的試驗條件。但小龍蝦整體回捕量較低,有待在技術方面進行進一步研究和突破。

        二、地產水產品抽檢工作

        (1)自檢工作

        2018年4月和9月針對長春地區43家漁場進行了地產水產品抽樣實驗室檢測,共計抽檢152個魚樣,超出計劃12個。(鯉魚樣49個、鰱魚樣31個、鳙魚樣20個、鯽魚樣26個、草魚樣24個、青魚樣1個,紅鲌1、團頭魴1個)。

        (2)快檢工作

        全年對我地區38家企業(其中:榆樹市4家,德惠市6家,農安縣9家,九臺區6家,雙陽區3家,市直10家)和1家超市,進行了水產品藥物殘留快速抽檢,共抽101個魚樣,(其中:鯉魚樣33個,鯽魚樣22個,草魚樣14個,鳙魚樣12個,鰱魚樣15個,紅鲌1個,團頭魴1個,青魚樣1個,鱸魚樣1個,烏鱧1個)。所有樣品均檢測了孔雀石綠、氯霉素、硝基呋喃、磺胺類、沙星類,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3)國家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異地)

        2018年我省共承擔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魚樣65個,其中6月份在我地區抽檢完成23個魚樣(鯉魚樣10個,鯽魚樣5個,草魚樣8個)。

        (4)無公害水產品、產地抽檢(省總站)

        第7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口、環境、資源都與農業的發展息息相關。而水產養殖是農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國的水產資源豐富。但與此同時,我國水產面臨解決的環境、病害、種質問題也十分突出。新世紀的水產養殖業應發展關鍵理論和技術。

        一、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歷史回顧

        1. 海水養殖

        海水養殖的歷史比較簡短,但是在我國海水養殖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海水的養殖已經得到穩步的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蝦貝并存,以貝保藻、以藻養珍的良性循環。有關數據顯示,在2000年我國的海水的養殖產量已經達到了1061萬噸,其中魚類42.7萬噸,貝類860.7萬噸,蝦殼類21.8萬噸,大型藻類120萬噸,海水養殖的種類也已經高達了100余種。居世界之首。

        在藻類養殖中,我國最主要的是海帶和紫菜。科學家們解決了一系列的海帶養殖方法和一些技術問題。如海帶南移養殖、夏苗培育法、遺傳育種等,并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在蝦貝類的養殖中也曾創造了輝煌的業績,我國曾在1960年首次培育出了對蝦蝦苗。隨后蝦的養殖技術得到了飛快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是蝦的養殖高峰期。產量都已經達到20多萬噸了,而貝類養殖在我國也有幾千年的歷史,已經使貝類養殖業進入一個科學理論指導的新時代,已經在養殖種類的開發,種苗育苗采苗、養殖技術和病害防治方面都有了質的進步。

        海水魚類養殖法在我國也有近400年左右的歷史,目前我國在海水魚類的親魚培育、種苗培育、養成、越冬、飼料配合等都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但是海水魚類工廠化養殖有一定的局限性。僅限于北方沿海地帶。

        2. 淡水養殖

        與海水養殖來比較,淡水養殖有著悠遠的歷史,陶朱公、范蠡編寫世界第一部養魚著作的《養魚經》。幾千年來經過不斷的積累,取得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淡水養殖技術已經到達了相當完善的地步。而我國的淡水養殖業也帶動了世界養殖業的發展,在70年代聯合國已經在我國建立了養魚培訓中心。在世界范圍內推廣了我國的養魚技術,對世界的淡水養殖技術的發展和淡水魚類的研究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我國水產養殖業的主要技術成就

        1. 水產生物遺傳育種技術:雜交選擇育種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在進入70年代以后,魚類的雜交就進行了3目、5科、18屬。25種魚的雜交,共取得了112個組合的重大研究成果。

        新品種育成 我國水產生物品種育成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像我國育成效果最好的是鯉、鯽。而像彭澤鯉、高寒鯉、建鯉魚等10多個品種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人工誘導多倍體 采用雜交、靜水壓力、溫度休克和移植獲得草魚、白鯽等的三倍體和四倍體。獲得更優經濟價值和科學價值的多倍體。

        2. 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我國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進行了主要養殖魚類的配合飼料和營養標準的研制。研究水產動物營養和飼料需要定量。通過對草魚、鯉魚、對蝦等水生物的氨基酸、脂肪、需要的礦物鹽和主要維生素的需要量及飼料適宜量進行基本的查明。廣泛開展淡、海水養殖魚蝦等飼料的研究,而且研制出了許多優質營養的標準配方。

        3. 水產動物的引種及水產動物的病害應用防治技術: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引進的魚類大概40魚種,貝類8種、蝦類8種,藻類也有十余種。如加州鱸魚、羅氏沼蝦、海灣扇貝等都是通過引進得到的物種。現在引進的物種已經形成了產業化的規模。促進了琥珀、池塘和水庫的養魚業。養魚業雖然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水生物的病害就會增加。80年代以來。我國已經開始進行海水養殖動物疾病研究。提出了淡水養殖魚類細菌性病、寄生蟲病、真菌性病和非寄生性疾病的研究。與之相對應的開展了原生物學、魚類免疫學、病毒學、寄生蟲學和藥理學等研究。基本探明了典型病癥、致病機理、傳播途徑、組織病理與機制等,對貝類、蟹類、爬行類和兩棲類養殖種類的常見疾病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水產業養殖存在的問題和戰略構想

        1. 病害問題:淡水養殖中,由于養殖的的種類或類群單一,長時間容易造成環境的惡化。鯽魚、草魚等病害嚴重加劇。我國在養殖結構不合理的現象非常普遍,比如某個海域適合某種生物的養殖,該養殖生物就會掠奪式生長,超出環境承載的負荷,生物的多樣性低,食物鏈短,生態的穩定性低,造成該海域的循環過程紊亂和生態失調。因此強調多元化養殖,不同種類群的合理搭配,不同養殖模式并舉的新型養殖技術。

        2. 種質與環境問題:目前我國的水產基本都是野生型,對環境溫度雖然有較強的適應性,但是對于養殖環境的變化卻更多的表現出不適應。海水中的水生物難以適應密度的變化、營養條件和惡化的水環境。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死亡。除了養殖本身對于水域環境惡化的內在危害之外,外在的環境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大量含有有機制、和磷、氮有機農藥也徑流入近海水域,致使養殖水的惡化。嚴重影響了養殖種類的生存和生長。

        3. 戰略構想:實施生態工程養殖戰略,促進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強化高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推出新的養殖新良種。從平衡水域需求出發,調整現有的養殖機構、規劃布局,實施陸地和潮上帶工程化養殖。大力發展淺海離岸實施漁業。

        第8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河北省海洋與水產科學研究院,河北秦皇島066200)

        基金項目:河北省公益類科技支撐項目編號:12257646D;13256705D;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淡水養殖創新團隊資助。

        作者簡介:郭金龍(1964-),女,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研究與推廣。

        通訊作者:肖國華(1963-),男,研究員,主要從事名優水產苗種繁育及健康增養殖技術研究。ywxgh@163.com

        青蝦(MacrobrachiumnipponensisdeHaan),又名河蝦、草蝦,學名日本沼蝦,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長臂蝦科,是日本和中國特有的淡水蝦類。在我國,青蝦廣泛分布在南北各地的江河、湖泊中,其中以河北省白洋淀、江蘇太湖和山東微山湖出產的青蝦最為有名。青蝦適應性強、雜食性、經濟價值高,可精養,還可套養,是很有發展潛力的一個養殖品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生態養殖環境接近野生狀態,河北省天然可控適宜青蝦生長的大水面較多。為了充分發揮現有水域資源,在改善水域環境同時,進行了青蝦大水面養殖模式研究,力圖通過養殖模式改變,在保護水域環境的同時調整河北省大水面養殖結構,促進漁民增效創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和時間

        試驗地點選在白洋淀清泉養殖有限公司所屬的鰣鯸淀,面積113.3hm2。試驗時間2011-2014年。

        1.2環境條件

        試驗區域有四個出口與白洋淀其他淀區相通,水可自由流動,出口有密眼網攔截,防止魚、蝦、蟹逃逸。養殖用水水質符合《GB11607漁業水質標準》和《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要求,其中溶解氧在5mg/L以上,pH值7.0~8.5。

        1.3水草栽培與恢復

        養殖試驗前該公司在鰣鯸淀的養殖品種以鯉魚、草魚、鰱魚、鳙魚為主,搭配養殖河蟹。由于過度養殖草魚導致鰣鯸淀水草破壞嚴重幾近絕跡。試驗期間課題組從調整養殖結構、改善水域環境入手,逐步恢復了該淀水生植被。每年春季水溫上升到10℃以上時,種植輪葉黑藻和苦草的種子;并且在春夏交替的季節從其他淀區撈取眼子菜、苦草、輪葉黑藻種植到該淀的淺水區,擴大水草的覆蓋率,為青蝦、河蟹的生長提供棲息場所以及提供優質的植物飼料。為了防止草魚對水草的破壞,每年初春,采用底拖網全淀捕撈,捕撈出草魚,以及合乎規格鰱魚、鳙魚、鯽魚和鯉魚進行出售。經過近三年的試驗,該水域的水草覆蓋率已經提高到30%左右。

        1.4苗種放養

        1.4.1河蟹苗種每年4月底投放,規格160~300只/kg,投放1500只/hm2。

        1.4.2青蝦苗種每年7月中旬投放,苗種規格1.0~1.5cm,投放75000尾/hm2。

        1.4.3鰱魚魚種每年秋末投放,規格50~100g/尾,投放3600尾/hm2。

        1.4.4鳙魚魚種每年秋末投放,規格50~100g/尾,投放2400尾/hm2。

        1.4.5鱖魚魚種每年5月初投放,規格5~10cm,投放150尾/hm2。

        1.4.6甲魚苗種每年春季投放,規格5~10g/只,投放45~75只/hm2。

        1.5螺螄移植

        4月中旬,收購螺螄投放于淀中,投放量750~1500kg/hm2,以凈化水質并作為青蝦、河蟹的動物餌料來源。

        2試驗結果

        2012-2014年鰣鯸淀產值產量統計情況見表1。

        3討論

        3.1水草的作用

        在大水面生態養殖中,水草的覆蓋率對養殖青蝦與河蟹的作用尤為重要,因為大水面養殖中,生物種群復雜,天然存在翹嘴紅鲌、黃顙、烏鱧等多種肉食性魚類,如果缺乏水草等躲避敵害的物體,將導致蝦蟹的產量減少,甚至絕收;同時,大面積種植水草還能為蝦蟹生長提供優質的青飼料,以及凈化水質。由表1發現,自2011年著手恢復鰣鯸淀水草環境以來,淀內的蝦蟹產量逐年上升,其中青蝦產量提高了2倍多,河蟹將近2倍,充分說明青蝦、河蟹養殖中水草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3.2防逃措施

        在每年回捕的過程中,發現回捕率不是很高,產量受到限制,綜合分析認為與防逃措施不到位有關。鰣鯸淀有四個出口,每天行船量很多,導致出口的攔網極易破損,且難以發現,逃魚現象比較普遍,尤其在夏季多降雨的時候,魚、蝦、蟹隨水流外逃很難控制。采用可升降的微電流網攔截的效果會更好。

        第9篇:草魚養殖技術范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水產健康養殖為主題,以促進漁業增效、從漁農民增收為目標,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創新漁業科技服務機制,大力推廣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科學用藥知識、宣傳質量安全法規標準,引導養殖者轉變觀念,提高科學養殖水平,提升漁業科技對現代漁業建設的支撐保障能力。

        二、活動目標

        通過開展一系列漁業科技服務活動,使全區漁業科技成果轉化速度明顯加快,漁業科技人員服務基層的技術水平和主動性顯著增強,養殖者安全用藥意識明顯提高,健康養殖技術得到推廣應用,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2009年,全區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0期,培訓漁民10000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0000份(本、冊)。

        三、活動內容

        以水產健康養殖為主要內容,結合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適水產業”示范基地建設、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和水產技術推廣示范工作,由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牽頭,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水產研究所以及各市、縣(區)水產技術服務中心配合,重點做好技術培訓、專題研討、專家咨詢、現場指導、編印資料、技術合作。

        (一)漁業生產科技服務活動

        圍繞黃河鯉、黃河鯰、草魚、團頭魴浦江1號、烏克蘭鱗鯉、河蟹等主推品種和池塘健康養殖、大水面生態養殖、水質綜合調控、魚類病害綜合防治等主體技術,開展水產養殖技術指導。

        1、開展春季苗種檢疫工作,入境苗種檢疫率達到90%以上,產地苗種檢疫率達到80%以上。

        2、落實《烏克蘭鱗鯉的繁育及大面積推廣》項目,生產烏克蘭鱗鯉苗種1.0億尾,推廣烏克蘭鱗鯉5萬畝。

        3、開展《稻田河蟹種養技術項目》推廣示范1000畝。

        4、開展“湖塘大水面生態養殖技術及水生植物標準化種植技術”推廣工作,總結出一套適合我區的《湖塘大水面生態養殖技術規范》和《水生植物標準化種植技術規范》。

        (二)水產健康養殖推進活動

        1、加強與上海海洋大學的合作,邀請知名專家來我區開展技術研討,舉辦水產健康養殖技術、稻田養蟹技術培訓班,全面提高廣大漁民養殖水平。

        2、重點抓好10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建立養殖檔案,完善養殖制度,實施標準化養殖技術。共落實科技入戶1000戶,建立水產養殖示范戶120戶,建立池塘養殖記錄檔案3000份以上。

        3、加強漁業環境檢測和水產品質量監測服務,在全區抽查養殖環境150個場點;無公害水產品檢測100個場點;水產品藥殘檢測150個場點;漁用飼料檢測200個樣本;苗種藥殘檢測區內苗種自繁場點15個,外調苗種15批次。

        (三)組織參加農業部池塘標準化改造現場會和西部地區鹽堿地漁業產業化開發技術研討會,借鑒先進經驗,制定“寧夏淡水池塘養殖生態修復技術手冊”,引導及推動引黃灌區舊池塘標準化改造工作。

        (四)配合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專家西部行活動,對寧夏水產養殖病害情況進行調研,并進行現場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

        (五)漁業科技服務年總結交流活動。召開全區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總結座談會,總結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交流各地漁業科技工作情況。

        四、工作進度

        3月份:自治區農牧廳制定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方案,部署各項工作;各地、各級漁業部門組織編印水產健康養殖、病害防治、安全用藥等系列實用技術培訓資料。

        4——10月份:開展漁業科技服務活動;積極對接水產健康養殖專家西部行活動,研討低洼鹽堿地“適水產業”開發技術。深入基層,開展形式多樣的漁業科技服務活動,宣傳報道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情況,檢查指導各地、各單位活動開展情況。

        11——12月份:召開全區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總結交流座談會。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漁業部門要提高對開展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重要性的認識,把其作為今年促進漁民增收、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自治區農牧廳成立以農牧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全福為組長,農牧廳漁業局、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水產研究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工作組,負責組織和協調全區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各地漁業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為漁業科技服務年活動的開展提供組織保障。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欧美性爱A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午夜不卡网站 | 偷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特级国产午夜理论不卡 | 亚洲午夜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