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內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習慣;積累;模仿;整飭;創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讀寫能力是學習和工作的重要條件,必須著力培養。”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核心,兩者相輔相成。為了突破這個瓶頸,教師把曾經是小學生專利、讀寫結合最有效的載體――課堂小練筆帶進了中學教室。我們不能只從字面上理解課堂小練筆,把重心僅僅放在課堂上,而應該把課堂內外融為一體,才能發揮它的最大效用。本文就如何讓小練筆真正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成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有效手段和途徑,從“課外積累、課內模仿、努力創新、評價反饋”等方面展開
闡述。
一、“厚積”在課外――鋪就基石
基石1.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要培養習慣。”我們自己有親身體會,人變得有些浮躁,很少有閑適的心情去讀書,讀書的時間少之又少。所以,在中學這個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我會經常講到名人勤奮好學的故事,如匡衡“鑿壁偷光”、經濟學家王亞南和他的三腳床、高爾基救書等,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
書籍種類繁多,良莠不齊,我們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認知水平,給學生一些建議,幫助他們有選擇性地閱讀。課本上要求的名著必須讀,而且要精讀。另外讀一些史書,了解歷史的發展,感受戰火的無情;讀《讀者》《意林》等雜志報紙,意在撫平紛亂的心緒,回歸平靜;讀詩詞歌賦,豐富我們的想象,啟迪智慧。為了方便學生閱讀,班上的圖書定期更換,學校的圖書館和閱覽室按時開放。只要有空余時間,老師也會帶學生去看書,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總之,凡是對學生有用的書籍都應該讓學生去閱讀,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享受讀書的幸福。只有堅持不懈地閱讀,才能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充足的養分,書籍才能成為學生智慧的
源泉。
基石2.養成積累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動書。”這是我對學生經常講的一句話。為了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班上設立了圖書閣,放置了足夠的書籍,內容涉及文史類、科技類、哲學類。我要求學生每人都準備一個本子,作好讀書筆記,因為學生讀書有時貪快,囫圇吞棗,讀完后根本不知道書中所云。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想提高讀書的實效性,就應該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如何積累有用的字詞句篇,積累有價值的名言警句、典型材料,為以后的作文寫作積蓄營養。為了保證充足的閱讀時間,利用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每天設定某個具體的時間段作為小組活動時間,書籍可以輪流交換,給他們定時定量。由學習小組長負責,并要做好登記。這個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剛開始不要求多、求快,可能還要依靠外力的約束,但只要持之以恒,讓學生慢慢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然。長此以往,學生就不再視閱讀為一項任務,而是一種習慣:隨時隨地拿起書和筆。這樣,老師就無需太過操心了。
基石3.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學習語文,不僅要學會閱讀,學習知識,更要學會在閱讀中思索,如何學以致用,把所學之精華內化為自己所用之物。古人云:“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句話道出了學生閱讀的終極目標,要讓學生用自己的直覺和經驗去理解書的內涵,與書的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進行靈魂的交流,成為書的真正的主人。我把摘抄分為課內摘抄和課外采擷兩部分。在課內摘抄部分,每天的作業都有選詞造句,意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課文中的名言警句也屬摘抄之列,作為寫作素材,要求融會貫通。在課外采擷的基礎上,我會要求學生在內容的后面附上自己的感悟:如對美文美言的賞析,對凄美故事的感觸,對哲理性語言的解讀,對某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另外,我還設有一個課外模仿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和借鑒課外閱讀中收集到的優美詞句,進行模仿,來幫助他們靈活運用修辭手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我們要告訴學生:好的書就像一杯茶,如果你慢慢品味,它給每個人的感覺都不同。書給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就是什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林黛玉。”教師要鼓勵學生拋開一切塵囂,融入文本中,去細細品讀,在學生的心里播下閱讀和思考的種子,讓閱讀的習慣陪伴孩子的一生,讓他們學會沉思,進而學會傾訴。
二、“薄發”在課內――整飭創新
閱讀是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只要做好這些準備工作,把以上種種習慣養成了,學生寫作的思緒將如山澗泉水一般從內心深處汩汩流出。教師想要在課堂上巧妙地引導這股“活水”,課堂小練筆就成了連接閱讀與寫作最好的紐帶。要叩開學生的心門,使之達到水到渠成,教師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足工夫。
1.適時適量――提升課堂小練筆的吸引力
耗時少、篇幅小、效率高這三大特點,使小練筆成為語文老師課堂上新的亮點。然而,有的老師不管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幾乎每節課都來這么一出,隨意性很大,純粹是“為小練筆而小練筆”“為考試而小練筆”。試想在如此情況下,如何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這不是跟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嗎?要想課堂小練筆達到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老師要抓住寫作契機,觸動學生的寫作欲望。文字是情感的流露,脫離文本的小練筆是蒼白無力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經典佳作,承載著作者深厚的感情,抒發了作者心靈的最強音,凝聚著作者無窮的智慧。只有在學生走進文本,走進角色,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之際,才是進行小練筆的最佳時機。記得在學朱自清的《背影》時,我讓學生找出作者的幾次流淚,并想想流淚時的感受。在充分討論和理解之后,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父子情。此時,學生與父母生活的片段開始映入他們的眼簾,一段小練筆從學生的筆端自然流淌而出,許多學生都寫出了真情實感。
老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善于捕捉契機,注意“火候”,讓學生進入“不吐不快”的狀態,小練筆就能成為他們情感傾訴的載體,實現了小練筆課堂效率最優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2.形式多樣――展現課堂小練筆的活力
課堂小練筆之所以能在語文課堂中脫穎而出,還得力于它的形式靈活多樣。學生身入其中,才會樂此不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根據文本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研究,找出課文中有價值的讀寫結合點。其最具活力的形式之一是模仿練筆。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學之既久,自然純熟。”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我們要緊緊扣住課文,模仿文本最動人之處。我分為課內模仿和課外模仿:①課內模仿可以模仿經典詞句:如《星星變奏曲》這首詩中“如果……如果……”“誰不愿意……誰不愿意……”的句式,結構工整,語言優美,感情豐富,在引導學生朗讀和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摹寫,很多學生能寫出優美的句子。還可以模仿精美語段,或者文章的謀篇布局。如《我的母親》一文的結尾,寫出了母親對我的深遠影響,語言樸實,意義深遠,感謝之情溢于言表。我就要求學生回憶一下母親對自己的影響,寫一個片段,與同學交流。這次大家都寫出了自己的心聲,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親情教育。形式之二是拓展練筆。整飭語言,不斷創新,如縮寫、擴寫、改寫和續寫等。像《雨說》這首詩,意象和意境動人心弦,我就讓學生任選擇一個片段改寫成一段小散文。這對學生進行小練筆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學生在掌握課文語言的基礎上,再注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想象,并使之向外延伸,在語言的遷移中求“新”、求“變”。形式之三是自由練筆。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我們要不拘一格,設計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小練筆形式,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比如對社會焦點問題的看法,對某個人物形象的評點,對某種行為的見解等。這種形式通常可以放在課外活動時進行,它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實現“教育無痕”。
讀寫綜合小練筆沒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適的。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在認真閱讀的前提下,不斷地挖掘課文的內在資源,不斷地汲取營養,從而形成新生資源,才能在寫作中游刃有余,迸發出靈感的火花,才能把讀寫有機結合起來,讓小練筆在課堂上變得趣味盎然。同時通過這種練筆訓練,擴大了學生的語言儲備,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文庫,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減少了“無病”,成為大作文寫作的“活水”之源。
3.評價反饋――促進課堂小練筆的動力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現象:老師布置課堂小練筆,學生寫好,老師再隨便檢查一下就算完成了。如此冷處理往往忽略了學生渴望得到老師對作品的評析的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寫作熱情,造成教師被動的局面。要想保持小練筆的新鮮,保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那么老師的評價和鼓勵就是最好的保鮮劑。我們可以設計一套適合學情班情的評價體系。比如我們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來發言,然后用投影儀來展示他們的成果;根據小組發言的質和量來評分,定期小結。同時老師要用欣賞的眼光來鼓勵學生,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之辭。特別是對那些精彩的作品,我們應該收集起來,利用教室的宣傳欄展示給全班甚至全校同學來看,
增強學生的成就感,選出最活躍的學習小組進行獎勵。有了較完善的激勵機制,小練筆就像課堂上的發動機,就可以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源源不斷地輸送動力。
關鍵詞 翻轉課堂 英語教學 自主學習 教育信息化
1國外相關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學Eric Mazur教授所倡導的同伴教學(Peer Instruction)為雛形。
翻轉課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國的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提出來的。這兩位老師把自己的講課錄制成視頻來幫助缺課的學生,以便他們能跟上其他學生。同時,他們利用PowerPoint或其它軟件錄制課程視頻,然后放到YouTube上供大家觀看。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不僅缺課的學生會觀看視頻,其它沒有缺課的學生也會通過觀看視頻來鞏固所學。這個過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并根據需要采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和作業來指導學生。另一個變化是,他們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以前的重點是放在教上面,而現在,教師把學生們分成小組,并通過觀察來確定哪一組的哪些學生需要更多的幫助和指導。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教學模式,最先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是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為了指導親戚小孩數學而錄制教學影片并上傳網絡 。后來,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種學科主題的學習視頻。通過可汗學院(Khan Academy),學生可以在家看課程視頻,到學校里做家庭作業。很快,可汗學院成為教育者實施翻轉課堂的獲取相關資源的主要陣地。其它類似的還有Code Academy, Learners TV TED Talks 以及TED的一個新的分支叫做TED-Ed, YouTube, Teacher YouTube, Vimeo, itunesU, PBSmedia, Annenberg Learner和Open Education Resources(OER),這些組織機構都是翻轉課堂教育資源的熱門來源。
創辦人薩爾曼?可汗(孟加拉裔美國人)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學士與電機碩士學位,以及哈佛大學的MBA學位,曾從事金融業。為了幫助住在遠處的親人,他試著把自己的教學影片放上網絡,主要是在YouTube網站。由于受到廣泛好評,相關影片觀看次數急速成長,受到鼓勵的薩爾曼于2009年辭去工作,全職從事相關課程的錄制。目前已有自己的獨立網站。該機構曾獲得2009年微軟教育獎,2010年谷歌“十的一百次方計劃”教育項目的兩百萬美元資助。 可汗學院的相關教學視頻部分已經在中國的網易公開課中獲得翻譯。
可汗學院(Khan Academy)是薩爾曼?可汗在2006年創立的一所非營利教育機構。機構通過網絡提供一系列免費教材,現于Youtube載有超過5,600段教學影片,內容涵蓋數學、歷史、醫療衛生及醫學、金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學、經濟學、宇宙學、有機化學、美國公民教育、美術史、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及計算機科學。后來影片內容慢慢擴及各科,成為今天的“可汗學院”(Khan Academy)。至今,每月都有超過百萬名學生會上網來使用可汗學院,影片點閱次數高達四億七千萬次,影響力愈來愈大。
愛達荷州在2011年立法通過,中學畢業47學分中的2分必須為線上學習課程,而2013年可汗學院的課程會在二十多所公立學校采用。
2013年開始,可汗學院開放給世界各國,將其本站翻譯為各國自身語言,完成后并可以隨時進行多語切換,從而提供全球一致的學習體驗。“臺灣關鍵創新教育協會”為華語地區的主要推動者,目前“可汗學院中文翻譯計劃”共有超過500名志愿工作者投入,并持續招募翻譯及校對者。
克林頓戴爾高中(Clinton dale )是翻轉課堂實踐的一個典型案例。2011年,在美國的密歇根州,克林頓戴爾高中的教師們在所有的班級里實施了翻轉課堂授課。校長Greg Green努力幫助教師們推行翻轉課堂計劃。他同社會學課程的教師們一起研究翻轉課堂。用同樣的教材和作業對兩個班進行試驗,一個班用翻轉課堂的模式授課,另一個班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在翻轉課堂的班級中,有許多原先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有些學生甚至多次不及格。20周后,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班級超過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班級,并且,翻轉課堂班級的學生成績沒有低于C+的,而之前1個學期該門課程的不及格率為13%。采用傳統課堂教學的班級則沒有變化。
克林頓戴爾高中之前在美國當地是被列為全州倒數5%的學校之一,而當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的第二年,該學校的排名上升到正數第九位。英語課的不及格率由原來的52%降為19%,數學由44%降為13%,科學由41%降為19%,社會學則由原來的28%降為9%。
該校2011年以后,學生考上大學的比率由2010年的63%升到2012年的80%。
教師們發現3-6分鐘的視頻短片對學生是最有效果的。授課利用的聽力錄音,閱讀材料,以及教學視頻等資源來自于可汗學院,TED以及其它一些翻轉課堂資源網站。
如今,翻轉課堂這一概念已經被全世界各國的中學和大學實施和采用。這一想法最開始出現在中學,后來被引入大學。在很多這樣的大學里,學生們不但成績考得更好,而且他們更滿意于這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能幫助學生提高信息的讀寫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技巧,而這兩項是21世紀教學培養的兩個重要方面。
2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筆者對知網進行搜索,其中關于“翻轉課堂”的文章為7076條。關于“大學”“翻轉課堂”的文章為702條。關于“高職”“翻轉課堂”的文章為625條。關于“大學英語”和“翻轉課堂”的文章為537條。關于“高職英語”和“翻轉課堂”的文章為214條。從搜索結果來看,國內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中學,而大學相對較少,而在大學中,高職又比普通大學少。關于英語課程的翻轉課堂的研究,高職要比普通大學少很多,不到普通大學的一般。
中學方面,目前積極進行實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有山西運城新絳中學、重慶聚奎中學和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其中重慶江津的聚奎中學是最先在國內開展顛倒課程教學實驗的。
2011年,重慶江津的聚奎中學最先在國內開展顛倒課程教學實驗。該學校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其中學課程中實驗并取得了較好成績。這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學者對顛倒課堂的興趣。聚奎中學的做法是,教師先將制作好的教學視頻上傳到學校的服務器中,學生在課前通過平板電腦觀看視頻,而課堂中更多的時候則用于討論和交流。聚奎中學認為課改總是自上而下的進行,廣大一線教師和學生往往是依令行事,并無多少話語權。課改的制定者對宏觀的教育理念研究得比較多,對教與學的現實往往缺乏深入和具體的感知。他們認為應該從培養學生核心競爭力,辦學特色出發來推進新課改。他們最終借鑒翻轉課堂模式,用技術幫助學生個性化學習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通過實驗,發現的問題有:普遍問題如網速太慢,下載費時,長時間觀看對研究,耳朵產生潛在損害;教學方面有教師普通話不標準,內容死板,語言單調,沒有足夠時間看視頻和完成作業等問題;其它還有管理上的問題以及不同學科所遇到的一些特殊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說明教改還不成熟,但最終的調查顯示,教師們和學生都非常贊同這種模式。
大學方面,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課程的研究相對較少。而由于英語課程的特殊性,翻轉課堂的實施相比其他課程難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難以調動。
(2)信息技術條件還不夠完善。
(3)課堂活動設計方面可參考的經驗較少。
(4)與高職英語課程相關的視頻資源非常少。
(5)傳統的評價模式難以改變。
3國內外相關研究綜合分析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綜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翻轉課堂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推廣。無論國家,無論學科,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翻轉課堂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受到了廣大老師和學生的認可。
關鍵詞:農村中學;英語學習;興趣;培養
G633.41
一、加強目的性教育,讓學生明白學習英語的重要性。
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要有合理的方法,不能總是講一些大道理,這些大道理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英語的興趣,我們應該從近處著手、從“行動”入手,準確把握學生的心態,方能有效地加以引導。英語作為全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它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全世界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的。在全世界的廣播節目中,60%是用英語進行的。世界上絕大部分的國際會議是用英語作為第一通用語言,絕大部分科技資料是用英語發表的。英語更是因特網所使用的國際性語言,全球80%以上的網頁為英語網頁。還有在日常生活中,如: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音響等電器的說明書,全是英文;電腦出故障時,顯示全是英文,看不懂不知所措;許多廣告和單位的招牌都有英文,于是我適時給予引導,“知道為什么生活中我們要用這些英語嗎?”,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需要的,才能讓他們切身體會到英語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其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學生對英語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認識,就會有意識地自我培養或增強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英語課程標準》為廣大的英語教師帶來了許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理念。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強調課程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和穩定的學習態度。這種穩定的,積極的態度是英語學習成功的關鍵。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注意自身素質,同時,應該平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給他們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特別注意利用上課的前十分鐘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比如,唱一些英語歌曲,開展如即興演講等有趣的復習知識型的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英語課堂的趣味性,引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啟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特點和思維特點,進行激勵和啟發。我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知觀,上課時運用比賽、游戲、唱、演等多種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以求形成學生的認同感。
在教學中,首先,要創造英語學習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打電話、看病等日常交際用語時,都盡量用情景教學。這樣做不但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學會了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其次,通過開展拼寫單詞比賽,激發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開展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這些比賽其實就是創造一種學以致用的氛圍,使學生們切實感到英語的成就感,有“用武之地”,在比賽中,當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一次成功后,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于是就會更主動自覺地學習。隨著學生興趣的增強,學習效果也就不斷提高。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負擔逐漸減輕,學習速度不斷加快,學習興趣也就自然能得以長久。
初中學生有強烈的表現欲。在每一次對上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檢查溫習時,我經常問一些問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來完成。聽寫單詞、朗讀課文、口語對答都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由于引入了這種競爭機制,學生們課后互相幫助,課堂上個個不甘落后,爭當第一,學習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顯著。
四、適當給予激勵,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以增強學習英語的d趣
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取得好成績,成績好時,他們就信心十足,反之則垂頭喪氣。所以我充分利用這個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估,對成績略差的學生多采用鼓勵的手段,鞭策他們努力學習,迎頭趕上;對成績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使他們再接再厲;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盡量發現他們的長處并加以表揚。讓所有的學生覺得英語并不難學,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績。
在上課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和抓住學生的每一個優點和微小的進步,哪怕是一個好句子,一個用得合適的詞語,都要及時給予Good,Very good,Good job等語言進行表揚肯定,鼓勵繼續發揚。只要有了好的方面,就進行表揚鼓勵,這樣學生的優點就會堅持下去,缺點就會越來越少,使學生增強自信心、自尊心。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每當我用表揚、鼓勵之詞來對待學生的回答時,他們的積極性就會提高;當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們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我,聚精會神地認真聽課。從而培養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重視師生情感交流。
一、巧語過渡,應對意外
請看張老師在講述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時的片段:
師:墜地的小麻雀眼看就要葬身獵狗之口,生死關頭,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了自己的孩子,這是一種什么愛?
生:母愛。
師:是啊,母愛最偉大――
忽然,一學生舉手問:文章中并沒提到這只老麻雀是母親啊,為什么不能是父愛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頓時議論紛紛。張老師望了望同學們,微笑著說:“這位同學真是善于思考,下面咱們再讀一遍課文,看文中是否有我們想要的信息?”
重讀課文后,學生們紛紛搖頭。張老師穩定了一下情緒,微笑著問:“既然文中沒透露老麻雀是母親還是父親,那這種愛應該是什么愛呢?”
學生們紛紛發言,有一個學生答道:“老麻雀表現出的是一種親子之情。”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張老師走下講臺,握住那個回答問題的學生的手說:“是你讓我們離真理更近了一步。”
張老師用巧妙的語言把問題重新過渡給學生,讓全體學生一起思索,尋求答案。這樣做不但培養了學生學思結合的學習習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給學生口頭交際能力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真情激勵,興“風”作“浪”
課堂中,教師面對學生的發言,不假思索,無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來回應學生的精彩發言,或者只會一個個地點將,漠視學生的發言內容,不但培養不了學生的口頭交際能力,還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激情。如《和媽媽說說心里話》的習作課上一位教師的表現:
生1:媽媽,我總是惹你生氣,我們總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我知道自己沒有成為你想看到的那個人。女兒總想找機會向你道歉,卻總好像說不出口。
師:嗯。誰再來說?
生2:媽媽,每當我放學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您那關切的眼神和熱氣騰騰的飯菜;每當我最無助和灰心的時候,是您鼓勵了我,才讓我有了信心……
師:哦。誰還想說?
面對學生這樣真情的陳述,教師只有以同樣真情的激勵,才能保持這種激情,產生良好而穩定的后續效應。教師該怎樣真情激勵呢?比如第一個學生發言后,可以這樣說:“我聽到了一個女兒心跳的聲音,作為老師,我真的很高興,我想,你媽媽如果聽到了你的心聲,眼睛也一定會濕潤的。謝謝!”再如聽到第二個學生敘述后,教師可以這樣點評:“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怎么也無法報答的,但只要有感恩之心,有報答之行,就應該贊賞。從你的發言中,我看到了一顆赤誠的孝心在閃亮。”
三、批評得當,暗渡陳倉
筆者在批閱作文時,發現小明的作文有明顯的抄襲痕跡。于是把他請到了辦公室:
“小明同學,這段時間你的語文學得不錯啊,進步挺大的!這次的作文就寫得很好,老師打算把你的文章作為范文,讓全班同學學習學習。”
小明既驚慌又難為情地說:“啊?老師,不要了,我寫得不怎么好……”
我故作不解地說:“為什么呢?你看,這一段文字寫得多形象,尤其是‘桀驁不馴’一詞用得多好啊,可以說說你當時的思路嗎?”
“……”露餡了,小明無言以對。
我繼續追問:“怎么了,是不記得了,還是不好意思啊?”
看來實在瞞不下去了,小明只好老實交代:“不是,老師――我從作文書上抄了些……”
果然不出所料,我嚴肅地問小明:“哦,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呢?”
“我覺得同學們的文章都寫得很好,自己寫得太差很丟人,所以就抄了些。”小明慚愧地低下了頭。
我語重心長地說道:“原來你是怕寫得不好沒面子啊,誰一生下來就是作家呀?要相信自己,多學多練,以后一定能寫出優秀作文的。”
小明誠懇地說:“老師,我錯了,以后我一定自己寫,保證再也不抄了。”
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我沒有聲色俱厲地直接加以批評,而是欲擒故縱,先“表揚”小明的進步,繼而說要將他的文章作為范文讓全班同學學習,然后一問接著一問,步步試探,促使學生“不打自招”,主動承認了錯誤。最后再用鼓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有信心去克服困難,不斷進步。
四、春風化雨,加油鼓勁
初中學生年齡大都在12―15歲之間,他們的內心都比較敏感。教師與他們交流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害到他們敏感而脆弱的心靈。
劉海是王老師花了不少心血的學生,這次考試看到劉海的成績還是排在班內15名開外,焦急的王老師認為應該狠狠地刺激刺激他了:“這次考試人家七班進入年級前百名的就有21人,可你呢?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時間,在班內還闖不進前15名呢,更別說年級的排名了!不跟別人比,就說你同桌孔軍吧,學習多踏實,進步多快!再看看你,一個大小伙子不臉紅啊?”訓得來了興致,老師又加上了句:“我就感到奇怪了,你父母還是老師呢,怎么你就這么不開竅?”
王老師本是一片好心,可責備的話語加上嚴厲的語氣,很容易使學生意會為老師對他不滿或是不屑。一旦產生這種感覺,一張自我防護的網就會本能地撐開,師生間的關系就會剎那間阻隔起來。如果王老師比較著說事兒時,不是一味地宣泄情緒、諷刺挖苦,而是像下面這樣說呢?
“劉海,這次考試,七班進入年級前百名的就有21人,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學生,敢不敢跟他們較較勁兒?你同桌孔軍進步就不小,考到了全班第五名吧,怎么樣?咱們一起努力,先向他看齊?你爸媽都是優秀教師,我教的學生也不能太差了,我們也做出個樣兒來讓他們瞧瞧。”
[關鍵詞] 師生關系;優雅氣質;內外兼修;課堂氛圍
新《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課程應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作為用語言藝術來感化人的語文課堂,營造優雅的氛圍對學生素質提高尤為重要。
一、提升教師自身優雅文學氣質
語文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敬業精神,還必須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和教學素養,也需要優雅的文學氣質。教師的優雅源自文化的沉淀,優雅的教師會運用富有個性的文學語言,通過專業知識的厚積,使自己擁有獨特的個人魅力。
(一)加深語文教師自身的文化底蘊
優雅是從骨子里透出的一種氣質,這不是名利所能包裝出來的。教師只有在平時博覽群書,加厚自己的文化底蘊,才能實現量變到質變的轉化。教師只有努力增加文化積淀,才能在教學中秀外慧中。
(二)提升語文教師語言表達和漢字書寫能力
語文課堂是展現優美語言的主陣地,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想象空間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知識體系的系統化掌握、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探究,語文教師還應自覺追求用語言去吸引、感染和塑造學生。教師的教學語言應當力求準確清晰,有邏輯性;生動活潑,有形象感;抑揚頓挫,有節奏美。
作為中國文化的主要傳播者,語文教師在平時應當提高自己漢字書寫的水平。一手漂亮的“板書”,會讓人賞心悅目,這是一種美的展示,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師展現良好的優雅氣質也是非常有益的補充。
(三)語文教師要善于自我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教師成長的新起點。從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的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中可以看出,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及時把課堂上的反饋信息及引發的思考形成書面總結。教師及時自我反思,能防止某些失誤的再次出現,并根據課堂上反映的問題及時“對癥下藥”,從而迅速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打造優雅課堂加分。
二、調動課外因素提升學生優雅氣質
課堂教學是學生優雅氣質培養的主陣地,但不是唯一途徑,調動課外因素是必要的補充。只有實現內外兼修,這種優雅氣質才能真正養成。
(一)鼓勵學生課外博覽群書,提升修養
文學素養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只有一定量的積累,才有質的飛躍。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可以擴大知識面,提升自身素質與思想涵養,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最直接收獲可以是優美詞句與名言警句,可以是為人處事的哲理思想,也可以是寫作上的技巧等。學生將自己的心得,與同學交流,相互學習切磋,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自身修養的提升。內在的自身修養提高了,才能“發于中而形于外”,優雅的氣質才能在課堂上展現。
(二)鼓勵學生語言交流和寫作中恰當引用古典詩文,提升品位
古典詩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在與人交往中,適時恰當地引用古詩名言,能彰顯出獨到的文學內涵;寫文章時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古典詩文,可以讓詩句中的意境和文章表達的感情相互滲透,使文章富有韻律美、意蘊深遠,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妙用古詩文,可以讓學生的語言和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優雅氣質。
三、合力打造語文優雅氣質課堂
(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現優雅氣質
課堂教學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共同活動,學生在教師引導作用下積極主動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發現者、引導者、激勵者。教師的課堂優雅表現為:
1.教師的舉止要文雅得體。一個人氣質與涵養往往從這個人姿態中表露出來。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中要特別注意自己行為舉止,做到自然、大方、得體,具體表現為:
一是用眼睛與學生心靈交流。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表達思想。目光要柔和、親切、有神,顯得平易近人;不死盯一人或東張西望,不能顯得咄咄逼人或心不在焉。
二是說話時要有好的站姿。好站姿給學生特別有精氣神的感覺,是用身體語言強化教學效果,也是對學生的重視。
三是交流手勢要得體。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運用手勢,帶動學生情緒,渲染教學氣氛。切記避免以手指人、敲擊講臺或其他過分動作。
四是教師要面帶微笑。微笑會給人一種親近感。師生是合作者、朋友,教師不能以呆板表情示人,避免讓學生產生敬畏而不利于師生間開展良好的課堂交流。
2.教師的語言要文雅優美。語文教師應利用文本的語言美、節奏美和情感美特點,用語言的音樂美給學生帶來聽覺的享受,用文章的意境美、意象美給學生創造心靈的愉悅,用文章的形式美給學生視覺的沖擊,用文章的情感美感染學生的內心。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課堂展現的是語言的藝術。教師的語言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積極有深度的思考,傳遞文章的情感。只有語文教師不斷提高教學語言的藝術水平,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才會更為優雅,才能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3.教師的心態要冷靜平和。課堂是一個開放的環境,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有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傳遞,更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要用平常心去對待課堂中發生的狀況,絕不能與學生發生正面沖突,通過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來表現出語文教師儒雅風度。
(二)在課堂教學中展示學生優雅氣質
優雅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努力營造一個融洽的、輕松的、和諧的課堂。教師應充分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優雅。
1.運用多變手段展示學生的優雅。學生對新鮮的事物總有更多的熱情。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審美疲勞。文學作品體裁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方式方法,展現作品的魅力。或興趣教學法,或引導教學法,或激勵教學法,或課堂演繹法,或情景再現法,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大膽地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課堂才會思維活躍,思想火花才會燦爛。
2.提升學生能力展示學生的優雅。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是每位教師努力的方向和必須實現的目標。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各種思維不斷碰撞、不斷擦出火花的過程。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交流,真正實現“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學生從容面對問題和困難,彰顯出優雅風度。
3.營造氛圍讓學生都有成就感。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既要教會學生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多給學生以表現的機會,及時肯定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正面回應,激發他們產生學好語文的“正能量”。學生在課堂中不斷獲得成就感,就能實現知識積累和優雅氣質的遷移。這種成就感對學生的成長有百益而無害。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只有每位學生都在教師的優雅引導下,積極地投身于學習的熱潮中,在學習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修養,才能形成優雅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思云.格調女人[M].北京:中國民航出版社,2002.
國家2009年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和2012年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對中專和高中英語提出的目標都是培養“運用能力”,中專和高中生的起點都是初中,達成教學目標有共同途徑:抓閱讀。據此,把中專和高中生的閱讀歸在一起談。
閱讀是我國中專和高中生英語學習的重要途徑。上文的《大綱》和《標準》對閱讀的要求均等于或多于聽、說、寫,閱讀也是形成其他語言能力的基礎之一。據此可見,抓閱讀是中專和高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關鍵方面。那么,如何抓?
一、教師、學生都要排除思想障礙
現在此兩類學校的師生及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大多數學生英語學不好,就是學好了,將來有多少人用得上?故別投入多了,男生尤其如此。這是障礙一。不少師生認為,閱讀有關的方面太多,一一做好其個項太難,太漫長,故應棄閱讀,該攻其他。這是障礙二。如上思想障礙,不一而足,在欠發達地區尤其明顯。而要抓好閱讀,首先非排除這些思想障礙不可。教師本人須先解決如上問題,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后可用言行解決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只要認識到位,排除思想上的障礙不難。
二、抓好課內閱讀
課內是課外的基礎,是最重要的提升學生閱讀品質的環節,必須高度關注。備課需關注的方面很多,如自身的先學習、教學內容、方法、語篇等等。如下談詞匯和策略。
詞匯是學生閱讀和一切英語學習的基礎,上課時下法可一試。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語2》,Unit 1 Cultural Relics為例。上課時,師生在讀文章前可一起以頭腦風暴的方式列出盡可能多的與單元主題有關的詞匯,如:1. the Great Wall,Big Ben; 2. ancient,Ming Dinasty; 3. emperor,castle等,后可分類:文化遺跡有關、歷史年代有關、其他等,能配上相應圖片和解說,詞匯學習效果更好。后在文章中找出或聯想出同類詞匯,如:the Summer Palace,Song Dinasty等。教師還可把此單元的有關詞列出,組織學生進行如下詞匯配對:long long ago―future,exit―entrance,think―emagine―dream,watch―clock―Big Ben等,還可讓學生專門作如下練習:artist―art + ist,wooden―wood + en等。之后組織如下只給首字母的檢測:C: castle,Czar...,E: evidence,explode...等。后再進行有關評價,總結規律,教給方法,提出要求,督促完成。
閱讀策略也應是備課、上課高度重視的一個方面,它有不僅使學生有效理清文章脈絡、分清主次等好處,還可使學生學到解決同樣問題的方法。做法1:用樹形圖、網絡圖、表格、流程圖、簡筆畫、時間軸等把文章的主要內容、事理邏輯、人物關系、主次信息分布等與學生合作呈現出來。做法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種閱讀配套表格,組織、調動學生讀文章、理信息、填表格。做法3:綜合運用1、2法,并進行拓展、延伸(布置學生課前、課中、或課后分工合作、收集資料、撰寫文章、交流匯報,創造性地完成學習)。
三、抓好課外閱讀
課外閱讀長期以來因各種原因未起到它應有的作用。原因很多,但必須認識到,它是學生閱讀機會的重要延伸,是閱讀能力由量變上升到質變的必須環節和必要保證。如何做呢?
1.教師率先垂范
教師在口頭上要大力宣傳課外閱讀的好處和重要性,更要抓緊業余時間博覽群書,以便在課堂上將各種佳句隨口道來。這樣學生就會因教師的博學仰慕、仿效。
2.日積月累堅持進行
要先幫學生算筆賬:如每天課外堅持閱讀15分鐘,每分鐘100個單詞,每年讀300天,也至少可讀45萬詞,這遠遠超出了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五級和八級目標的要求。應經常提醒學生堅持課外閱讀。可每天走進教室問“Did you read yesterday?”讀過的學生會自豪地舉手。氛圍影響人,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每天閱讀的好習慣。
3.注重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課堂上可設計一些活動,培養學生必要的閱讀技巧,如:猜詞、略讀、跳讀,理解文章結構、邏輯關系、作者意圖,分清文章的事實和觀點,評價閱讀內容等。
其次,要設計一些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的閱讀習慣,克服出聲讀、逐詞讀、轉動頸部、糾纏生詞、回視等不良習慣。長期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科學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質量。
4.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
教師要幫學生選好書,尤其是第一本書。其材料要有趣味性、真實性(原汁原味或經改寫,但語言地道),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可鼓勵學生閱讀報刊雜志等紙媒、音像制品和網絡等媒體的讀物。還可推薦給學生與教材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充實課堂內容,豐富課內知識,開闊學生視野。
5.做閱讀沖刺訓練
開始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做閱讀沖刺訓練,做法是:首先讓學生以正常速度讀5分鐘,數一數共讀了幾行,然后從停下的地方往后數同樣的行數,在空白處做記號,力爭在4分鐘讀完,然后再從停下的地方往后數同樣的行數,力爭在3分鐘讀完,然后再從停下的地方往后數同樣的行數,力爭在2分鐘讀完。這時候,學生可能只能抓住幾個單詞,不要緊,重要的是讓眼睛快速移動并獲取些內容。最后再讓他們以正常速度讀5分鐘,再數讀的行數,與第一次5分鐘比,幾乎所有學生都有提高。
6.要求寫閱讀報告,提升語言能力
報告應包含5個方面內容:標題、內容介紹、精彩語句、推薦閱讀指數(1―5顆星)、讀后感。閱讀報告可改變機械閱讀、選擇正確答案的訓練方法,學生不僅可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還可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通過分享閱讀報告,教師可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學生之間實現了資源共享,取長補短。
課外閱讀,除了內容的“課外”,更有時間的“課外”,要強調的是,后者是學生自主在課外時間進行的大量廣泛的課外讀物閱讀活動,教師不必干涉太多。
課外閱讀,是學生學以致用、學以致考的閱讀活動,它十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開闊他們的視野,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實現語言從輸入到輸出的轉變,對中學師生都大有裨益。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談及了課內外結合抓好中專和高中學生英語閱讀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話題,重點強調課外閱讀。只有二者結合,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2012.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 2009.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教學大綱[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文秋芳. 1996.英語學習策略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4.孫玉梅. 1999.現代英語教學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5.王松美. 2000.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技能訓練.[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6. Paul Davis Eric Pears. 2002.英語教學成功之道.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7.葛茹. 2010.例談閱讀材料的處理角度[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11)1―6.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關鍵詞】 勤奮與機遇 因與果 鐵的特點與人的品格 授之以漁 文學藝術與物理教學的結合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6(a)-0078-02
前言
老師是學生百年人生的一個過客。我每年約有200位學生在我的教導下學習和生活,離校后他們有些還繼續學習,更多的是在為祖國的繁華昌盛作貢獻,回想這20年的教學,所教的四千多位學生中哪一位是成功的教育案例呢?談談初中物理課堂內外的教書育人的心得體會吧。
勤奮與機遇
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的、
勤奮的、
踏實的人埋怨自己
命運不好,
一個人如果養成了
良好的的習慣,
優良的品質,
堅毅的意志,
是不會被自己假設的命運
擊倒的。
所謂的幸運不過是你
比別人多做了一道
習題,
多看了一遍
書,
多堅持了一會,
多積累了些
實踐經驗,
考試時比別人多了幾分。
多交了幾個
知心好朋友,
當機遇一到,
你就比別人幸運。
這一首小詩,寫了很多年了,也寫了無數次了,曾經是我勸導中上學生力爭上游的殺手锏,物理人生,需要的正是這種品質和意志。正是它激勵著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力爭上游,為我校培育出一屆又一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可見文學藝術與物理教學的結合是將學生推上物理學術高峰的云梯。
今天種下的因就是明天收獲的果
與初二的學生相處一學期,看到他們思想觀念日漸進步,日趨成熟,學風越來越好,心里是喜滋滋的。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不以為然,學不學一個樣,心里覺得這些學生不求上進,虛度年華,太浪費了,于是想了一個小辦法來引導:
這天上課,我帶了幾十粒不同植物的種子(其中一粒種子是一枚硬幣)進入課室。
師:同學們學習物理有一段時日了,不知同學們對學習物理學有什么祈求,首先請同學們將這個愿望寫在小紙條上,注意別讓老師和同學看到,寫好后請把它折好,然后在心里默默地祈求兩次,大家要知道我是觀音大士的化身,可以滿足各位同學的一個愿望,只要你將你的愿望默默地祈求兩次,我就全都知道。
學生都準備好后,我讓組長發給每位學生一粒種子。
師:無論你向上帝或佛祖祈求什么,你要知道他們只給你種子,從不給你果實,而且請你把這帶著你愿望的種子親自種下去,你種下懶惰,你想想你將收獲什么?你若種下金元寶種子,你又想想你將收獲什么?
師:最后請同學們交換種子并發表見解……
學生都知道種豆得豆,種下苦瓜得苦果,種下搖錢樹得銅錢的道理,學生的見解可想而知,從中領悟的道理是深刻的:就是要你知道你今天種下的因就是明天收獲的果
鐵的特點與人的品格
學習電阻率時,導電材料因電阻率不同而用途各不相同,唯獨鐵這種金屬它的電阻率是0.096Ω/(m·mm2),不宜用作導線也不適宜用作發熱絲,學生問我它有什么用途?
我說要使它成為可造之材,一是要把它練成鋼,使它永不生銹;使它的用途十分廣泛如防盜網,刀具等。
二是給它渡上一層防銹合金或套上一層防水防電橡膠,如制成膠鉗,建筑工地上的支撐架等。因它有硬度大、極易被腐蝕的特點;
三是鐵鍋,因它有極易被腐蝕的特點,所以每天使用它之前要刷一下。
有一本書叫《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是個比喻,這好比做人,就是說一個人要成為有用的人材,就要把自己的意志練成鋼鐵一樣永不生銹,在自己的崗位上意志堅定地做一個真正對社會和國家的貢獻的人。
如果鐵煉不成鋼就要給它渡上一層包裝,但這層包裝很容易剝落,一旦剝它的本質就顯露出來,極易生銹又要重新包裝。這好比做人,許多同學學習上不懂裝懂,但又怕被別人識破,因此總是為自己套上一層偽包裝,以防出丑。
如果鐵煉不成鋼也不渡上一層包裝,就制成天天要用鋼絲刷來刷的鍋;有的同學意志很堅定,立志要成為鋼材,有的同學不懂裝懂,但又怕被戳穿。還有一種就是屢屢犯忌的,天天要老師“用鋼絲刷來刷的”(天天受老師批評指正的)。同學們想做哪一類人呢?
出爐的鐵還要經歷錘打才能成材,更何況同學們要取得別的同學的認可,要取得社會的認可,就更要錘練。
我就喜歡在教科書中找哲理,與學生談物理與人生。
要贏得學生的尊重,老師就要處處為他們著想,授之以漁。
我有一個親戚,聽了朋友的介紹,在小孩讀小學時,讓他去參加一個“科學數理”的課后補習。不過,他讓孩子參加不到一個月就有點后悔了。原因是這個“科學數理”班的主持人是個“國語”都講不太好的老先生。老先生不但幾乎全程以客家語上課,而且上課也不教公式、演算、推理,整天帶著小孩做著像是火山爆發、飛機起飛、蘇打粉做菜之類的“游戲”。這些“不正經”的游戲當然不可能會讓小孩數理成績有太大的進步,不過因為充滿玩耍的樂趣,因此很受小孩的歡迎。
我的親戚本來有些后悔,一心一意想把小孩轉到另一個上課內容扎實、給講義、要求進度、嚴格考核成績的補習班去。不過他拗不過小孩的苦苦哀求以及種種抗爭,最后只好讓步,勉強讓小孩在原來的老先生那里繼續上課。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他無奈地告訴我:“就當成小孩的課后娛樂吧。”
于是,小孩就這樣在老先生那里“玩”了三年。不過這三年卻很神奇地發生了幾件想象不到的事。首先,小孩學會了說客家話。這當然拜老先生之賜,讓小孩覺得學客家話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再者,這個經驗培養了小孩對實驗的高度興趣。親戚的小孩從初中到高中,為了進數理資優班,數學、理化一直保持著很好的成績,原因無他,只因為數理資優班有較多的實驗課。不但如此,受到老先生影響,小孩也立志攻讀數理組,一心一意想考進好的大學。這一切,都只因為他在小學時,被老先生那種游戲式的教學法開啟了對實驗的好奇與興趣。
這一切,對親戚來說,完全是始料未及的。這位老先生才是真正做到了教學上的授之以漁。
文學藝術與物理教學的結合
是將學生推上物理學術高峰的云梯
有位女學生一段時間上物理課經常瞌睡,一次又睡著了。我沒有叫醒她,只隨筆記下一首小詩,放在她的臂彎:
滑輪已提不起你肆虐的倦意,
杠桿也撬不開你關閉的心扉。
馬德堡半球裂開的巨響,
也無法將你震驚。
潛水艇的上浮與下沉,多么神奇!
唉,可你毫不在意。
實在疲乏了,就好好地睡吧,
醒來了,要明確自己攀登的路徑,
有了志向,前景定會和你
睜開的眼睛一樣美麗。
后來這位同學考取了高中,在她的信中說:
“老師的詩句我會銘刻心底,
是您用杠桿撬開了我關閉的心扉,
使我明確了自己攀登的路徑,
有了志向,
我會把未來的時光好好珍惜,
努力學習。以謝師恩。”
這位當年的小女孩,是我1997年的學生,現在的成就是她當年想也不敢想的。
【關鍵詞】高中;復習備考;策略
【Abstract】This text author onesel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 of experience and way of doing, with many in the last years at tradi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ry with choice, rightness how put the position of archimandrite teacher, exaltation the teacher's cultivated manners,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tate of mind etc. carried on Jing to open up of elaborate;Also rightness how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practi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open typ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s determination quality, exaltation review for reference efficiency etc. introduction some oneself of way of doing.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Review for reference;Strategy
在高等教育還沒有成為全民教育的時代,高考永遠是選拔性的綜合考試。二十年前,人們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這句話形象地刻畫了當時高考的殘酷性。時至今日,我們已經跨過了那個年代,高考錄取率明顯提高,但要逾越這道鴻溝不是易事,需要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長時期的巧干加苦干。下面,筆者就自己多年來高中教學的實踐經驗,談談在高三復習備考中的一些看法和策略。
1.教師是學習的主導,必須樹立辯證思想,學會權衡取舍
策略一:教案和學案,取學案。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學習經驗,為提高學生的課堂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優化學習的學習效果而編寫的學習方案。簡而言之,學案是為學生開展學習活動而設計的個案。與我們熟識的教案相比,學案更具有檢測、導航、激趣、啟智、對話等功能,從而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高三的復習備考過程中,切忌把每一堂課都上成新課(時間上也不允許這么做),因而重教案不如重學案。我們要根據科學性、思想性、操作性、情感性、開放性等原則,精心設計每一個學案。研究表時,學案在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完善學生認知結構、促進教師角色的轉變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從這個層面上而言,高三復習備考,教師是功在課外而不是課堂。
策略二:課堂與考場,重課堂
高三的復習備考,是教師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搭建結構、提高認知、培養能力的過程。不容置疑,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應付高考。也正是因為如此,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被考試背后的功利所包圍,學校和教師也習慣以考試本身來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讓高三的復習備考只剩下考試,打得學生遍體鱗傷。他們沒有想到,當教育教學只剩下考試的時候,學生就已經完全變成了學習甚至是考試的工具,教育變得那么猙獰可怕,完全背離了教育以人為本的初衷。我認為適當的以考帶練是可行的,適度的以賽促訓也是可行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復習和訓練的過程。
策略三:勤奮與“懶惰”,可“懶惰”
勤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勤奮也應該成為我們教師的職業美德。但我前面說過,無論是哪一個課堂,學生都應該成為表演的主體,教師要講勤奮,只能是課外而不是課內。與其做一個忙前忙后的不亦樂乎的“填鴨式”的勤奮教師,不如做一個有如置身事外的教練、裁判式的懶惰的教師;與其整個課堂內只有一個運動員而有無數個裁判,不如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運動員,而你成為教練或裁判。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生自己的知識而提高自身的本領。告訴你們:既辛苦了自己,又傷害了學生的事千萬別去做。
策略四:控制與調控,多調控
傳統觀念認為,課堂是教師的課堂。雖然教育改革這么多年,但我們很多教師習慣于對課堂的絕對掌控,認為這是教師能力和水平的標桿。而實際情況是任何課堂都是學生的課堂,教師擁有的只是三尺講臺。課堂上的教師和課堂外的教師其實沒什么多大的差別,他們應該是學生的良師和益友,而不是權威的象征和絕對的統治者。誰讓學生成為臣民,這個課堂一定死水一譚;誰讓學生成為奴隸,這個課堂一定充滿反感!我們一定要擺正自身作為學生的良師和益友的關系,讓學生在你為他們搭建的平臺上施展自己的身手,哪怕是他們調皮,哪怕他們搗蛋,你也不應該過多的指責,而應該想辦法把意外轉變成精彩。我認為,這才是教師能力和水平的標桿。
策略五、教材與信息,多信息
教材是供學生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學習的工具和材料,它包含了基礎知識和相關的信息。復習的時候,教材上的知識和信息相對于學生而言都已經是舊的東西,如不妥善處理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切忌以課本為依據蜻蜓點水式的復習方式。我們應該對課本的基礎知識進行結構上的優化,以板塊的形式輸送給學生,同時,多采用身邊的、典型的信息來吸引學生關注基礎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復習課對知識和信息含量的要求遠遠高于授新課。為達到這一要求,可適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以提高課堂的知識和信息含量,但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堅持適度的原則,否則,“電灌”比“口灌”更可怕。
2.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提升學習興趣,培養堅強意志
策略六、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
營造課堂氣氛,說白了就是調節學生的整體情緒,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以便更快進入預設的學習軌道上來。因此,營造氣氛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絕不是做無用功,而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善于營造氣氛應成為教師的基本技能。在這個環節上,教師不但要充分展現人格和知識的魅力,也要講究相應的技巧。常用的方法有故事的情節法、提問談話法、平中見奇法、尺水興波法等。總而言之,你可以大膽設計,在不違反科學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只要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極大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達到了你的目的。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又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營造好氣氛,這個頭就開好了,孔子說“不憤不啟”,我看就是這個道理。
策略七:分層分組教學,實行因材施教
教師面前,學生人人平等,這是現代教育的一大準則,因為教育本身就要以人為本。但這種平等講的是學生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并不否認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導致認知結構和能力水平上的差別,因此現代教育更提倡個性教育。從認識水平和能力水平上而言,學生是分等級的,針對不同的學生(我們可以把相近的個體分在同一個群體),我們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謂“好學生”引著走,“中等生”帶著走,“差學生”扶著走,大致意思就是如此。我們可以在課前對不同的群體布置不同的預習或搜集任務,在課堂上予以反饋;也可以在課堂上布置不同的討論課題,然后一同匯總,大家共進“營養餐”;更可以在課后布置不同的作業,使所有的學生都有能力、有興趣完成自己的作業。分層分組教學,能使好的學生吃好,中等的學生吃飽,基礎差的學生想吃,從而達到教育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目標。
策略八:瞄準一個主體,時刻不忘創新
就現代教育而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創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題。這兩者結合起來,就演變成我的這條策略。我個人認為,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也是知識再生產和教育方法創新的過程。教育的創新,更多的時候源于學生主體的差異性。因此,我經常這樣做:一堂課瞄準一個學生,在充分民主和學生開口的前提下,圍繞著該生的知識構成和能力程度展開課堂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不但幫助該學生表現了自己,獲得了知識和能力,也由于針對性強,極大地調動了其它同學的積極性,且有立意新穎、設計別致、意外性強、方法靈活的額外收益。換一個角度,如果我們每一節課都能切切實實幫助好一個學生,則我們的教學善莫大焉。
策略九:樹立兩種典型,展現教育魅力
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學生感知和鍛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培養優秀的品質。我的課堂上從來不乏兩典型:一種是“學高百斗”型的,幾乎所有的知識無一不曉(需要我們平時多多雕琢);一種是“百折不撓”型的,無論怎樣的困難都難不倒他。我培養前者,是為了體現學習的魅力,讓孩子們嘗試科學的崇高,知識的偉大,好學的可貴;我樹立后者,是為了讓孩子氣接受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認識到挫折時刻在身邊,挫折也就那么回事,從而開闊他們的胸懷,堅韌他們的意志,幫助他們獲得對困難的正確認識。
策略十:善待每個學生,堅持快樂學習
課前的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設計者;課中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全程引導者;課后的教師,是反饋情況的掌握者和學生心靈的撫慰者。我個人認為,無論是什么時候,特別是課中,教師應該成為一個頭腦睿智而胸懷開闊的長者。我們的教育太累,高三的學生更苦,如果我們不心存憐憫和寬容,我們的學生幾乎得不到任何學習的樂趣。多年的高三執教,使我更懂得從“快樂學習”到“學習快樂”這種抉擇的艱辛和轉變的難得可貴。我們不妨讓學生多開口,讓學生多動手,讓學生展現自我并最終認識自我;也不妨讓他們調調皮,搗搗蛋換取輕松一笑;甚至有時讓他們犯點小錯,寬容他們,等待他們自己改正……人們都說教育是個嚴肅的事情,這是就其性質而言,從過程上和技巧上來講,靈活一點、輕松一點、緩解一下,從苦中找點樂子,該不會犯什么大錯吧?
參考文獻
[1] 《江西教育》江西教育期刊社主編2009年1-6期
[2] 《新教育之夢》作者: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然而,現實怎樣呢?或荒廢“讀本”,或隨意處理“讀本”。結果各級統考偏偏多從“讀本”中取材,學生多數因教師一般性倡導所誤而招架不住敗下陣來。那么,怎樣較好地使用好教本與讀本,使教讀兩本有機結合起來,進而落實教師指導呢?
一、跨文本強化考試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原理,“需要”就是動力。有目的地持續地滿足“需要”能夠收到強化激勵的實效。因為考試要考“讀本”,學生又有“得分”的需求,這樣便可以生成“利益驅動”效應。為此,執教者首先應當界定一個概念,考試不是考教本,考試考的是教材。教材指的是國家明文規定必修的教本與讀本,當然也包括《大綱》所列的課外閱讀篇目。特別是“讀本”應當給予高度重視,因為“教材不過是一個例子”,猶如理科的例題。概念明確了,導向就清晰,加之抓住了“考分”這條筋,運作起來就比較順暢。誠然,抓好落實,少不了各種措施的及時“跟進”。譬如,做每周讀本札記,課堂配合使用讀本中的同類文章,課堂選用讀本文章的語基及閱讀分析進行小測等。
二、跨文本比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中第一冊的第一個文言單元塑造的是一組古代說士形象:有勇赴國難的燭之武、隱忍有遠見的文仲,有善于諷諫的鄒忌、委婉機智的觸龍。教師在完成教本作品內部的形象比較分析之后,可及時將閱讀比較的觸角伸到讀本里去,如要求讀《晏子故事兩則》,尋找晏子的性格特點,從“使楚”看晏子幽默機智的外交辭令;可以教讀本上的《召公諫厲王止謗》,讓學生揣摩召公的政治遠見和直言不諱的勇氣。這種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較,可以擴大學生的文學視野,為寫作積累材料。
三、跨文本探究人物成因
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之后,不少學生認為像燭之武這樣的人在先秦很多,不足為奇,他們更欣賞那隱忍不亂、及時撤兵的晉文公。利用注釋:“即晉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讀本延伸,晉文公曾是個無賴貴公子,他后來是怎樣成為胸有全局、臨危不亂的君王的,讓學生從讀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答案。通過閱讀,學生認識到,沒有遭受衛、曹、鄭的無禮甚至侮辱性冷語,沒有19年遍嘗顛沛流離之苦,就沒有《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那位從容鎮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這就叫“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樣一來,不但擴展了對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人生觀。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從讀本里探究這個形象的原因,從人物的“心路歷程”上補充對形象認識的厚度,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
四、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維
孔子是經師也是人師。學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誘”的一面,學完本文后,要求學生以《我心中的孔子》為題練筆,不少學生談到孔子耐心地引導四位學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斷地否定學生的選擇,并客觀地評價他們不同的志趣,但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說,孔子還有哪些性格層面的東西值得關注呢?這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還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這就把話題自然延伸到讀本中了。在讀本《季氏將伐顓臾》里,我們看到了孔子“金剛怒目”的一面——他“當仁不讓”,在“主義”和信仰面前決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也具有多重性。
五、跨文本把握傾向基調
概括文章重點很重要的一點,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和基調。通過教本和讀本同類作品的對照閱讀,可以磨礪辨析和把握要點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對都市文化的解讀,也涉及對傳統文明的評價,可以和讀本中賈平凹的《西安這座城》、王安憶的《上海的弄堂》對照閱讀。三人都面對傳統都市文化,但是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表達感情:汪曾祺是在懷舊的無奈中惆悵低徊,從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點;賈平凹面對“廢都”古城墻,卻洋溢出一種有中國文化魂魄的大氣和自豪;王安憶則是從多個角度刻畫了托起上海這座城市軀體的無數個弄堂,呈現了上海的歷史滄桑。把閱讀的視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確定要點,可較好地開發出讀本的價值。
六、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種著作一般有一個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讀本同時選了里面的幾篇文章,也就意味著與這種主旨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教師在指導閱讀時有個問題需要引起注意:要立足教本,適當延伸讀本。如《莊子》一書,教本選《秋水》,讀本選《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揚事物的相對性,卻讓我們看到了視野的局限和謙虛的必要,這種作者主觀立意和作品客觀意義主旨“分裂”現象,還在《庖丁解牛》中表現出來:《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繹保身、全身、養親、盡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極處世,卻讓我們看到了敬業求精、注重實踐、把握規律的“言外”之意。教師甚至還可以引伸至《逍遙游》,莊子在《逍遙遊》中指出無論是大鵬、蜩與學鳩還是宋榮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達到所謂“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絕對自由的“逍遙遊境界”,但是,莊子這種貶抑大鵬、為自己追求絕對精神的主旨張本的做法,并不能減弱我們對大鵬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鵬程萬里”絕對是極富正面意義的形象。從教本里學會閱讀莊子的文章必須具備兩套眼光,再延伸到讀本中進行操練,很有意義。
七、跨文本建構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