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言文教學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的感受是:即使講千遍,不如做實驗。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最起碼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準備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明確實驗的目的,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切莫使演示實驗成了“魔術表演”。演示實驗即使最簡單的實驗,教師在課前都要試做兩次,對于反應溫度、溶液濃度、藥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課堂演示要保證萬無一失。演示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小東小西缺一樣都會影響實驗的進程,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
二、要操作規范。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有條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的取用要適當,多了浪費,少了現象不明顯或造成實驗失敗。
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要明顯,必須使全班每個學生,特別是最后一排學生都看得清楚。現象不明顯,學生看不到,必然影響課堂紀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何使現象明顯,每個學生都能看得見,教師確實需要事先動一番腦筋,如教師可根據產物的顏色選擇放在實驗儀器后面的襯托物,以幫助學生觀察。
一、比較觀察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在這幅圖中,燕子是主體景物,群山、湖面、稻田等是背景,這一點學生容易看出。但是,在對主體景物——燕子進行觀察時,是按由近及遠的順序好,還是由遠及近的順序好?學生就難以把握了。這時,教師可先要求學生分別用上述兩種順序進行觀察,并說說分別觀察到了什么?接著要求學生比較一下,哪種觀察方法比較好?(暫不要求作出結論)然后放課文錄音,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聽罷錄音,再讓學生作出結論。通過觀察比較,再結合課文,學生都能體會到,觀察燕子,用由近及遠的順序好,它符合人們的一般觀察習慣。
二、比較字詞本文中有許多精妙傳神的用詞,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但小學生是難以體會到的。如:“嫩藍的天空,幾痕細線連于電桿之間,線上停著幾個小黑點,那就是燕子。”一句中的“痕”字就是一例。怎樣使學生體會到“痕”字好在哪里呢?教學時,教者可先啟發學生思考:電線一般用什么量詞?(根)然后讓學生比較:在這里是用“根”好,還是用“痕”好呢?如學生還不能比較得出,教師再啟發學生說說:我們在看一樣東西的時候,近看時覺得它怎樣?(大)遠看時又覺得它怎樣?(小)提示學生把電線在高處、遠處這一因素帶進去考慮。通過這樣的比較之后,學生一下子就會發現,這里用“痕”作量詞好,一個“痕”字把處于高遠處的電線只能隱約可見的特點極準確地表達出來,與后面寫“燕子”成了“小黑點”珠聯璧合,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而用“根”則沒有這種效果。
三、比較句子對小學生來說,具體與羅唆還不容易區分,把句子寫具體有什么好處也不一定說得清楚,這就需要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經常性的訓練。如:“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帶著它剪刀似的尾巴,斜著身子在天空里掠過,唧的一聲,已經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了那邊的高柳之下。”這一句具體描寫了在風和日麗的春光里,燕子快捷飛行的情景。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體會,教者可先出示一個根據原句濃縮成的“概括句”,即:“燕子在天空里掠過,由這邊飛到那邊。”讓學生將“概括句”與原文“具體句”進行比較,看看“具體句”比“概括句”多了哪些詞語或詞組?接著引導學生逐個分析多出來的詞語或詞組與描寫燕子飛行有什么聯系?可不可以刪去?為什么?“具體句”與“概括句”相比,哪句寫得好?好在哪里?通過比較分析,學生明白了,還是“具體句”即原句寫得好!與“概括句”比起來,原句交代了燕子飛行的環境,表現出了燕子飛行時快捷靈巧的特點。同時學生也懂得了,把句子寫具體,不是面面俱到地寫,而是要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
1.1橋梁和紐帶
研究生教務員的工作瑣碎復雜,如果用言語進行描述,無疑要花費大量的篇幅。研究生教務員至少被教學管理機構中兩個層次進行領導,并且直接和學生以及教師接觸。研究生教務員需要經常性的和研究生、教學人員以及其他部門聯系。很多時候起到橋梁紐帶的作用。
1.2最基層執行者
研究生教務員全程參與有關研究生的教學培養以及管理活動,也就是說每個研究生從錄取開始所有的活動中,研究生教務員都會參與其中。
1.3參謀與助手
分管院長需要了解確切的情況和數據在接到學校文件或者通知后,這時候研究生教務員就需要將自己掌握的情況如實的進行告知,并對這些情況進行剖析做出有可能出現情況的預測。研究生教務員告知的信息是分管院長做出決定的重要參考與依據,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說,研究生教務員就是分管院長的助手和參謀。在實際工作中,比如進行研究生招生計劃分配時,研究生教務員就需要提供前一年的招生情況以及今年的保送生接受情況等。招生指標分配細則的制定就需要參考這些因素,如果研究生教務員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不實的話,會造成招生工作的混亂以及分管院長的決策失誤。
2.做好研究生教務員工作的措施
研究生教務員的工作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現將如何做好研究生教務員工作的方法歸納總結如下:
2.1良好的專業素養
學校教務工作一般都會很瑣碎,有很多細節上的工作,比學生選擇培養計劃的時候,會因為大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錯誤,這時候研究生教務員就需要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提醒學生進行修改,同時詳細解說其中的原因,不然會對學生的獎學金申請以及學位申請造成影響;當出臺新的政策時,需要對學生進行詳細解說,并和舊的政策進行對比,說明其中不同之處,避免后期出現一些過激的投訴行為。教務員在工作的時候,盡量不要摻雜個人情感在里面,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在校研究生院給學院爭取資源分配時,要盡心盡責等等。
2.2整理好工作資料
研究生教務員會經常性的接到各種關于政策或者統計的問題,為了避免忙于應付導致自己手忙腳亂,應該在平時就做好相關數據的整理工作。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同樣可以很好的彰顯自己的專業度,處理問題時也可以應對自如。比如在實際工作中,研究生報考階段會經常接到詢問招生比例的電話,這時候如果一問三不知或者手忙腳亂的尋找相關文件,會對學校聲譽產生無形的影響。
2.3具備組織協調能力
教務員每年都會有組織學生入學、制定培養計劃以及畢業復試的工作。這些工作需要每一步都宣傳到位并組織得力,不然學校的工作就會陷入困境之中。那從上面不難看出,研究生教務員必須具有相應的組織協調能力,不然工作時會出現顧頭不顧尾或者是遺漏的問題;同樣處于基層的教務員,需要處理教師以及學生的投訴,必須具備協調能力;隨著經濟發展,各國間的交流也多了起來,教務員必須掌握國際語言--英語,不然在處理出國留學或者是交換生時,會有很大的麻煩。
3結束語
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如:①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②陳勝佐之,并殺兩尉。(《陳涉世家》)③肉食者謀之。(《曹劌論戰》)
有時也作第一人稱,譯為“我”。如:太尉茍以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樞密韓太尉書》)
(二)助詞
1.結構助詞,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①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岳陽樓記》)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2.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如:①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②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公輸》)
3.音節助詞。用來調整音節,無義,一般不翻譯。如:①公將鼓之(《曹劌論戰》)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③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4.結構助詞,是賓語提前的標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銘》)②宋何罪之有?(《公輸》)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滿井游記》)
5.結構助詞,是定語后置的標志。如: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②北顧黃河之奔流。(《上樞密韓太尉書》)
(三)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為學》)
者
(一)結構助詞,譯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況”“……的原因”等,相當于名詞性短語。如:①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②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③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為學》)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起判斷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諸葛孔明者,臥龍也。(《隆中對》)
而
主要作連詞用,可以表示以下關系:
l.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如:①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②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2.承接關系,可譯作“就”“接著”,或不譯。如:①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②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③環而攻之而不勝。前一個“而”就表示承接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轉折關系,譯作“但是”“可是”“卻”。如: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記》)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愛蓮說》)③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隆中對》)④環而攻之而不勝。后一個“而”字表示轉折關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遞進關系,譯作“而且”“并且”或不譯。如:①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②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
5.修飾關系,可譯為“地”“著”,或不譯。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其
(一)代詞
1.作第三人稱代詞,可譯作“他(她)”“他(她)的”“他們”“他們的”“它”“它們”“它們的”。如:①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十則》)②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③屠大署,恐前后受其敵(《狼》)
有時也譯作第一人稱代詞“我”。如:偶然得之,非其所樂。(《上樞密韓太尉書》)
2.指示代詞,可譯為“那”、“那個”、“那些”、“那里”。如:①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②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③以勉其學者也(《墨池記》)
也可譯作“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如: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
(二)副詞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問、猜度、反詰、愿望等語氣,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氣詞配合,可譯為“大概”“或許”“恐怕”“可要”“怎么”“難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前一個“其”可譯作“難道”,后一個“其”可譯為“恐怕”。③安陵君其許寡人!其:可譯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三)連詞,表示假設,可譯為“如果”。如: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
以
(一)介詞
1.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②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③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
2.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按照”“依靠”等。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②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可譯作“把”、“拿”、“用”等。如:①屠懼,投以骨(《狼》)②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勞(《峽江寺飛泉亭記》)
(二)連詞
1.表示目的,相當于現代漢語里的“來”如:①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③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④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
2.表示結果,可譯作“以至”‘“因而”。如: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②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3.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如:①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②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
(三)“以”還可作動詞(屬于實詞)用,可譯為“認為”。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②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
焉
1.疑問代詞,可譯為“哪里”。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疑問語氣助詞,可譯為“呢”。如: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
3.代詞,相當于“之”。如:忽啼求之,父異焉(《傷仲永》)
4.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于“從這里”“在那里”。如:①不復出焉(《桃花源記》)②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③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判論戰》)
雖
連詞“雖”在文言文中主要有兩種用法。
1.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如:①雖千里弗敢易也,豈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2.表示轉折,可譯為“雖然”。如: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然
(一)代詞,起指示作用,譯作“這樣”“如此”。如:①父利其然也(《傷仲永》)②謂為信然。(《隆中對》)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記》)
(二)連詞,表轉折關系,譯作“然而”“但是”等。如: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②然志猶未已。(《隆中對》)
(三)語氣助詞,分三種情況:
1.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譯作“……地”。如:雜然相許(《愚公移山》)
2.用于詞尾,譯作“……的樣子”。如:①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墨池記》)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
3.用于句尾,常與“如”“若”連用,構成“如……然”“若……然”格式,相當于“……的樣子”
“好像……似的”。如: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乃
(一)作副詞。有三種情況。
1.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才”。如:①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狼》)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說新語〉三則》)
2.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譯作“就”。如: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譯作“竟”“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4.用于判斷動中,相當于“是”“就是”。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二)作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可譯為“于是”。如:①乃入吳尋二陸。(《周處》)②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
(三)作代詞,譯為“你、你的”。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于
介詞“于”的主要用法有:
1.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譯作“在”“從”。如:①公與之乘,戰于長勺(《曹劌論戰》)②子墨子聞之,起于魯(《公輸》)
2.表示動作的對象,譯作“向”“對”“同”“給”“到”等。如:①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貧者語于富者曰(《為學》)③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墨池記》)
3.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可譯為“被”。如:“受制于人”的“于”。
4.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一般可譯作“比”。如: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
5.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為
“為”作為動詞有兩種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斷,一是表動作行為。這里只介紹“為”作為介詞的用法。
1.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可譯作“向”“對”等。如:①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②此人——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
2.表示被動,譯作“被”。如:梅花為寒氣所勒(《西湖游記二則》)
3.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可譯為“替”“給”等。如: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韓愈短文兩篇》)
1.對實驗老師的要求。
(1)實驗小組的作用。指導實驗的老師組成一個小組,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要求,選訂適合的實驗教材。如果沒有合適的實驗教材,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自編合適的實驗講義,學生人手一冊。每個實驗要求不同,有的實驗需要制表,有的實驗結果數據處理時需畫圖處理數據。實驗教師根據每個實驗,制定實驗報告模板,統一實驗報告的格式,均人手一冊。每個實驗指導老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教學水平。每個實驗開始教學前全體指導實驗的老師要集體進行預實驗及備課,通過預實驗,掌握實驗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合理安排實驗各環節的時間,如講解時間、實驗時間、討論時間等。集體備課時,要對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估計,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對于特殊的班級、特殊的學生,應特殊考慮,比如少年班的學生年齡較小,思想活躍,獵奇心強,個性鮮明,喜歡主動大膽地去嘗試,這樣,對于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應有全面充分的考慮,并有相應的預案。集體備課有統一的教案,規范統一每個實驗的實驗內容,講解討論的內容、示范操作內容、提問的內容。每個實驗都制訂了實驗規范,對實驗操作各個環節、實驗報告的各部分得分點統一評價。實驗后或下次實驗集體備課時在集體備課教案上加入實際實驗的時間、存在的問題、處理意見以及建議等,逐步完善實驗。實驗室人員要嚴格按照實驗大綱、實驗項目、實驗時間排課。
(2)實驗內容。結合理論課學習內容,按照本門實驗課的教學目標、實驗大綱、實驗小組擬定實驗項目,實驗項目大多數相對穩定,同時新增與學科發展前沿有關的實驗內容。實驗課中還利用了我校新建的仿真模擬實驗室,仿真實驗是化學實驗教學的一種嶄新的實驗教學方式,具有很多優點。可以讓學生涉及更廣泛、更加大規模的實驗經歷,同時在實驗中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允許失敗,可以實施在實際實驗中絕對不能有的操作,體會在實際中的不當操作的傷害性,得到震撼和警告,從而嚴格杜絕實際實驗中的危險錯誤操作。對于課前預習,采用網上答題預習,使學生對實驗的原理內容有基本的了解,有疑問帶著問題做實驗,從而有的放矢,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3)做好實驗課前后的工作。實驗指導老師實驗課前應提前到實驗室,熟悉實驗室的整體布局,水路、電路設置,通風設備、廢液回收地點,實驗試劑、器材擺放情況。實驗時每個班分成若干實驗小組,一般一人一組。實驗臺的打掃整理也是實驗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實驗后學生打掃實驗室,保證實驗室和實驗前一個樣。指導老師檢查每組學生實驗數據,在實驗原始記錄上簽字,學生實驗后寫出實驗報告,教師認真按實實驗規范批改、評定。
(4)實驗課件的制作。實驗課前的講解,除了傳統的教師學生面對面講解外,對于實驗的演示,由于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演示時由于學生較多,看不清教師操作,我們對于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部分、儀器使用部分還拍攝了視頻片,上傳至實驗中心網站,這樣學生觀察得比較清楚,而且還便于學生多次觀看。
(5)實驗考核。實驗課承擔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訓練基本實驗技能的任務。考試是檢驗實驗技能的必要手段。實驗成績由幾個部分組成:實驗操作考核成績,實驗課筆試成績,平時實驗成績。每學期實驗課結束,進行實驗操作考核,考核本門實驗的基本操作、儀器使用;進行實驗課筆試,采用開卷形式,考核學生獨立處理實驗問題的能力。操作考核、筆試成績均作為實驗成績的一部分,再加入平時實驗成績,作為實驗課總成績。
(6)開放實驗。一般高校的實驗室大多是服務本科教學需要的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室,功能單一,而且實驗教學手段落后,教學內容簡單,在當前形勢下已經不能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不能滿足學生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動手能力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開放管理體系,實驗中心設有開放實驗室,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實驗環境。增添新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允許學生自選課題,為學生實踐活動提供實驗平臺。鼓勵學生課外科技創作,激勵學生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儀器設備使用率的同時,又能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對學生的要求。
(1)學生在實驗前必須書寫實驗預習報告,熟悉實驗原理、實驗過程、儀器的使用、試劑的使用處理。如果有疑問帶著疑問聽課,在實驗過程中疑問就會解決。示教過程中要認真聽講,仔細觀察,實驗中仔細操作,如實記錄實驗數據,保持臺面地面的清潔衛生。實驗后清洗干凈本組實驗儀器,打掃臺面地面,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后寫出實驗報告。
(2)低值易消耗儀器管理。實驗中心制訂了消耗儀器管理辦法。實驗室是學生學習實驗技能的重要場地,為學生提供實驗平臺,允許每一位學生在實驗期間有正常的儀器消耗,對于過多的儀器損壞應照價賠償。
二、實驗室管理
1.實驗室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是實驗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的根本保證,只有建立嚴密、科學的規章制度,才能為實驗室各項工作規范化提供有力保證,保證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安全和有效運行,確保實驗室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實驗室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據可查,管理規范化、程序化,職責嚴明,分工明確。有了規范的規章制度辦事,抓好落實,積極督促,嚴格執行,使這些制度在實驗室管理中發揮作用。實驗中心制定了完備的實驗室制度:《實驗室基本信息統計制度及工作檔案管理制度》、《儀器設備管理制度》、《低值耐用設備及工具管理辦法》、《實驗設備及器材借用損壞丟失賠償制度》、《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安全制度》、《學生實驗制度》、《物資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衛生制度》、《化學實驗室規則》、《實驗室學生實驗管理制度》、《學生實驗制度》、《化學教學實驗中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化學教學實驗中心考核制度》、《實驗課程須知》、《化學實驗課成績評定辦法》等,制度是規范的保障,在制度的指導約束下,實驗教學有序進行。
2.實驗室安全。化學實驗室的工作,與化學試劑、儀器接觸較多,實驗室安全是第一大事。實驗室人員要非常熟悉每個實驗的原理目的、每臺儀器的操作規程和注意事項。清楚每種試劑的性質,實驗室試劑要造冊登記,專貯于試劑庫,出入均有登記,危險品專柜保存,劇毒藥品專柜雙鎖雙人管理。學生每學期第一次進入實驗室前要進行安全教育,學習實驗室安全制度,進行火災演練。實驗室配備了滅火器、沙箱、防火毯、醫療箱,防止意外事故發生。每次實驗后關好實驗室門窗,水電源。
為了更好地發揮網絡教學平臺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的補充和輔助作用,要科學地設計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內容。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活動要求老師更改原有的教學理念,使教學內容能夠很好地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在行政管理學課程中的網絡教學平臺,以下一些模塊是必須要的:
第一,學綱。包括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教學大綱有助于學生了解該課程要學習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考試大綱,則有助于幫助學生掌握要考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復習,更有針對性,以獲得較好的成績。
第二,課程教案。包括文本教案和ppt教案。傳統課堂教學時,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主要靠聽和記,學生在課后則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遺忘,如果有了這個教案和課件,學生可以一邊看教案和課件一邊回憶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這樣,可以改變以往學生在上課時埋頭記筆記的情況,學生在課堂中能更好地聽和思考,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使網絡課件資源與課堂教學做到無縫鏈接。
第三,行政案例庫。案例教學是行政管理學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觸行政管理的實踐,更可以使本課程的課堂更加富有趣味和現實性。由于課時的限制,老師在課堂中的介紹的案例非常有限。所以為了使案例教學能獲得更好的效果,應該要建設案例庫,并把這些案例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中。行政案例庫中的行政案例可以是文本案例,也可以是視頻案例,可以是國內的的行政案例,也可以是國外的行政案例。行政案例庫中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數量,還要有較強的典型性、代表性,更要體現現在的行政管理實踐。所以,案例庫中的行政案例要及時更新。
第四,教學視頻。一方面可以把老師在課堂中的教學活動過程制成錄像,方便學生課后的學習和鞏固。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表現制成錄像。比如,我們在教學時,會布置學生閱讀經典著作,之后,做成ppt文件并利用一定的時間搞讀書會。我們就會把學生講解的情況制作成錄像,并把錄像上傳到網上。這樣一方面鼓勵學生認真去讀書,認真去準備讀書會。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通過錄像了解自己講課的情況,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自己。
第五,學習園地。為了更好地拓展和延伸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學的課程,要好好地建設這一模塊的內容。首先,通過這個模塊把課堂上不能呈現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的知識,這能很好地彌補傳統課堂課時不足的缺陷。其次,可以通過這個模塊把行政管理學的一些前沿性理論和實踐等信息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這部分的內容能夠擴充行政管理的知識面,又可以達到一定的理論深度。比如,關于大部制改革的內容,教材中幾乎沒有,老師在課堂上補充這部分知識的時間也有限。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這方面的知識,老師可以先搜集、過濾、篩選有關于“大部制改革”的理論和知識,讓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對“大部制改革”有更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再次,在這里可以設一個網絡鏈接,把中國行政管理、中國選舉與治理網、中國政府網等等的網絡鏈接呈現在這里,讓學生可以直接通過鏈接瀏覽這些網站的內容。由此,可以不斷地讓學生充實自己和豐富自己,擴充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讓學生能及時地了解和關注國家的時事,了解行政管理的現狀,了解行政管理理論的前沿問題。通過這個模塊,能很好地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行政管理的素養。
第六,復習題。要很好地掌握一門學科的知識,應適當地安排一些練習題,以掌握這門學科的答題方法和技巧。行政管理學的傳統課堂教學課時有限,練習只能利用課外的時間來完成。網絡教學平臺教學可以安排這樣一個模塊,在這個模塊里,安排一些練習題、模擬試卷等。包括章節練習題、綜合練習題,題型應該包含填空題、選擇題、名詞解析、案例分析、簡答題、論述題等。學生可以自由安排這個模塊的學習時間,也可以有選擇性地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學習。如果在做題過程中,有不懂的、不會的可以在網上或是當面請教老師。通過這個模塊的學習幫助學生復習和鞏固本課程的相關知識,加強學生對行政管理學的相關概念基本原理有更深刻的把握。這樣有效地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課時的不足,夯實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學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七,互動模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用飽滿的熱情和真摯的情感為晦澀的理論講解增色添彩,在網絡平臺教學中同樣不能只見其文不見其人,教師要融入其中,跟學生互動交流。通過這個模塊,學生可以隨時和教師進行互動。學生可以針對行政管理學課堂中的問題進行互動,也可以針對自己在平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相互探討,也可以針對行政管理實踐過程中的一些新的問題、熱點問題或現象進行探討。另外教師也可以靈活設置一些不同的討論題,讓學生根據討論的題目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互動學生可以及時和教師針對行政管理的理論和觀點進行溝通,教師也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學生理性對待行政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以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通過互動,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行政管理學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其他的學習方式不能替代的。
二、對優化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的思考
1學校要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要進行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首先要有一個較好的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平臺的內容模塊,在上面已經分析過了。但是要把這些模塊很好地組織起來,還有上傳資源、制作多媒體課件等,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問題,要有專業的技術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的人才能完成。行政管理學課程的教師是很難以獨自一個人完成的。這就涉及到請專業人員的費用問題,這個費用目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如果完全由個人來承擔,恐怕不現實。為了更好地鼓勵教師多多采用網絡教學平臺,學校應當給予適當的資金或是技術上的支持。現在很多學校是通過重點課程或是精品課程的方式予以資金上的支持。這個支持的面則并不是很廣。所以有的學校行政管理學課程可以采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更多的學校則是沒有這個平臺。在今后,應該加大支持的力度,使更多學校的行政管理學課程能運用網絡教學平臺教學。
2加強教師的網絡知識培訓現在是高科技時代,作為教師應該能與時俱進,能很好地利用新的技術為教學服務。教師要意識到這是當前大學教學的一種必然的趨勢,積極去適應這種趨勢。主動利用先進的技術改進教學方式,充實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能很好地運用這個網絡平臺。比如整合資源,上傳資源,與學生互動等,都需要有一定的技術水平。網絡教學平臺制作之初,這些專業人員都會設計好和制作好。但是行政管理學的教學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充實和豐富網絡教學平臺的內容。這不可能每次都交由專業人員去完成,這就滯后了教學過程,不能充分發揮網絡教學平臺應有的作用。作為教師,要積極學習相關的技能,掌握了相關的技術,才能及時整合資源,上傳資源,與學生互動,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基于多媒體環境下的全新教學方式。
3不斷豐富和完善網絡教學平臺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的教學資源是網絡教學平臺教學的基礎。網絡上關于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識多如牛毛,但是內容內容良莠不齊并且不成系統,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也沒有較好的分辨力,因此很難以讓學生自己去學習網絡上的知識。因此,有必要建構一個專門的行政管理學生網絡教學平臺,以幫助學生學習。教師在設計網絡教學平臺模塊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材料,對網絡上的資源和其他來源的資源進行優化,使其精華濃縮在這個網絡教學平臺上。同時,因為行政管理學的理論和實踐在不斷地向前發展,要及時地向學生介紹前沿性的理論和不斷發展的行政管理實踐,所以要不斷地補充新的知識和內容。所以,行政管理的網絡教學平臺教學資源要進行經常性的更新、完善和擴充,才能保證行政管理的教學活動所需資源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4合理靈活地安排網絡教學活動時間因為行政管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的有益的必要的補充,所以要安排固定的網絡教學平臺的學習時間。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和時間安排,合理分配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平臺的比例。一般四個傳統課堂教學課時,最好安排一次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的時間。這樣有助于幫助消化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有助于及時拓展相關的理論學習內容,及時把相關理論知識和行政管理的實踐相結合,也可以及時答疑解惑。其次,在安排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的時間要靈活一點。學生都有一定的課業,盡量不要太加重學生的學習任務。也不要過多占用學生課余的時間。不然,適得其反,不僅不能激勵網絡教學平臺學習的興趣,反而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
1.管理制度不健全。按照有關規定,延長學業學生仍然屬于學校的在校生
但是我國很多高校就延長學業學生的教育管理問題缺乏對應的制度,各部門之間對于延長學業學生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甚至出現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情況。大部分延長學業的學生都不在校住宿,他們既不辦理休學手續,也不參加正常的教學活動,對學校的很多事情置若罔聞。管理工作很難落實到位,這給學校管理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和安全隱患。
2.集體意識淡薄,管理難度很大
延長學業學生的集體意識相對淡薄,很難融入新的群體。延長學業的學生一般都要歸到下一個年級進行管理。由于原來班級同學均已畢業,新班級同學相互之間并不熟悉,導致延長學業學生與新班級同學很少接觸。此外,延長學業學生一般在學習方面較差,做事缺乏積極主動性,導致新班級在組織活動方面參加很少,與本班級同學接觸機會很少,因此缺乏班級認同感,缺乏集體意識。
3.師生之間不熟悉,教育管理難開展
延長學業學生到下一級畢業班統一管理,原來的輔導員不再繼續對他們進行教育和管理。新的輔導員往往對這部分學生不熟悉、不了解,這部分學生與新的輔導員之間缺乏了解,沒有建立信任,沒有信任便沒有溝通,沒有溝通,更無從談教育和管理。這樣一來,延長學業學生變得更加散漫和放縱,學習無法保障。
4.思想教育工作難以收到效果
延長學業的學生往往年齡較大,很多道理都能明白,但是往往缺乏自制力,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很多時候,輔導員教師剛剛談完話,學生也保證了要好好學習,結果一遇到學習等方面的困難,他們就開始逃避,言行不一致。
二、提高延長學業學生教育管理有效性的舉措
1.建立完善的教育管理體制,加強延長學業學生教育、管理和服務
正確的指導可以為延長學年學生指明前進方向。管理延長學業學生,須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職責、細化分工,出臺《延長學業學生管理規定》,設立專職輔導員,根據每個學生所缺學分情況,因人而異,指導這些學生規劃安排自己的重修課程,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學業目標及努力方向。由教務科確認學分,根據開課情況及缺課情況具體指導學生選課。要通過有針對性的幫扶,使得延長學業學生增強歸屬感,樹立完成學業的信心。
2.應用新媒體,構建多維信息溝通渠道
延長學業學生多在校外住宿或實習,往往不能及時掌握學校的相關通知信息等,導致教育管理的滯后。可以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加強與延長學業學生的溝通互動,如可建立延長學業學生專門的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一方面,將學校和年級的相關信息及時傳達給他們;另一方面,延長學業的學生也可以通過這些渠道相互交流,答疑解惑,在學習上還可以起到相互鼓勵促進的作用。
3.注重發揮專業教師學術素養對于延長學業學生的引領作用
對于延長學業學生的教育管理,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能僅僅依靠輔導員的談話、教育和督促,更需要專業教師的引領。專業老師要發揮自己在專業、學術方面的特長,充分利用自身淵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吸引學生、引領學生,使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奮斗目標。
4.注重延長學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學業延長,部分學生產生自卑感和挫敗感。針對延長學業學生的這種心理,要加強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正視延長學業制度,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到新班級中,開展各種方式的主動學習,踏踏實實地完成后續的學習任務。
5.加強與延長學業學生父母的溝通交流,發揮家庭教育的紐帶作用
分析實驗是化學、化工工藝、環境科學等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它與分析化學理論課密切相關,但又是一門獨立的課程。實驗教學是一種知識與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活動,它與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實踐證明,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及提高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學環節和實驗不可替代的功能。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思想觀念的影響,實驗教學一直處于教學體系中的弱勢地位,傳統的分析實驗教學無論從實驗內容上還是教學方式上都沒能使該學科的特點很好地顯現,已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新的人才觀對當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由于主客觀諸多原因,高等教育在教育思想和觀念、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許多方面還相對滯后。因此高等教育首先要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當前至少要轉變三個觀念:一是轉變學生的實驗觀,學生要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二是要轉變教師的教師觀,要把教師由實驗教學中的主導者轉變為實驗教學的指導者;三是要轉變教學觀,當前高等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過程要由傳授知識轉為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增長知識的過程。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當前,教師“包”得太多的的現象普遍存在,從實驗原理、步驟、注意事項,結果處理都由教師深刻、細致地講述給學生,學生只需按教師講述的步驟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實驗,這樣的結果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要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該主動把“包”得過多的那部分交給學生自己處理。具體做法:在做某個實驗前,給出指定參考書和思考題,學生通過“查、看、思考”來完成。教師通過對預習結果的檢查和把關后,對實驗應注意的一些關鍵問題重點講述后,學生就可進行實驗,這樣,講課時間減少了,學生實驗時間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如:緩沖溶液、標準溶液、指示劑等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行配制,不僅可減輕教師工作量,而且能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在教學中,在基本操作和訓練的同時,要經常穿插設計性實驗,使能力的分解培養和綜合培養有機的結合起來,可以依次按基礎訓練-綜合實驗-研究式實驗推進教學進程。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分析天平的使用,容量器皿的操作,分光光度計的使用及重量分析基本操作的講解內容多,課堂知識容量大,有些操作需要展示操作細節,僅靠實驗老師在現場示范是遠遠不夠的。將這些內容制成課件,可以反復播放,對滴定終點的判斷,可以緩慢展示變色過程,并呈現出逼真的終點顏色。這樣增加了課堂的直觀性,便于學生快速掌握方法要領。四、規范實驗操作,節約藥品,減少環境污染
實驗操作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扎實的實驗技能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功。實驗基本技能訓練的規范化、熟練化是實驗教學的重點,因此從實驗開始就應強調基本操作規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師授課時的規范化示范操作很重要,要從實驗準確性、實驗習慣等方面嚴格訓練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3],及時糾正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不能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習慣隨意去做。最典型的實例是滴定過程中滴定管的操作,同學們總是不按示范去操作,隨意用手去拿裝滿溶液的滴定管。教師今天糾正過來,明天又忘,忽視儀器在實驗中的正確操作和使用。因此,把操作及技能訓練貫穿在實驗課的始終是十分重要的。使學生規范實驗操作,同時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使環境教育在這門課中從頭至尾得到貫徹和落實。
五.突出能力培養,加強實驗指導
一、在備課時,結合教材中所涉及的歷史知識進行學習,研究,使其納入地理知識的體系之中,建立地理、歷史知識的有機聯系。
例如:講述世界主要航線時,可聯系新航路的開辟等歷史知識。如:“四個人兩條路線繞地球一圈”、以及“好望角”、“西印度群島”、“麥哲倫海峽”、“火地島”名稱的由來;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印度(天竺)、圣彼得堡(列寧格勒)、葉卡特琳堡(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伏爾加格勒(察里津、斯大林格勒)、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等古今地名的演變。我國六大古都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北京始于西周薊城、春秋時代即成為燕國的國都,以后成為金、元、明、清各朝代的首都;西安(今長安)始于西周的鎬京,以后成為秦、漢、隋、唐各朝首都。洛陽始建于西周初期,自東周以來,先后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后)以及五代的后梁、后唐、后周等九個朝代在這里建都。開封在戰國時代是魏國的國都,以后又成為五代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金等朝代的首都。南京始于戰國金陵邑,以后成為六朝(三國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首都,此外,明朝初年、和中華民國也定都于此。杭州始于秦錢唐縣,到五代成為吳越國的國都,以后又成為南宋的首都。六大古都至少都已經有了二千年以上的歷史。古代水利工程講述中的歷史知識有: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岷江流域,修建綜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秦朝史祿負責開鑿了靈渠,勾通湘江和漓水,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連接起來;隋朝大運河的開鑿等。
另外,1972年在東非肯尼亞發掘人頭骨化石,測定為二百多萬年以前的遺物,因此推斷人類在二、三百萬年以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了。與教材第四紀出現人類相吻合。
我國從夏朝開始制定了“夏歷”;商朝人們認識許多星座,做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記錄;春秋時代魯國天文學家經觀測留下了世界上關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通過實測得出了子午線的長度,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測得子午線長度。……備課面廣,講課內容就豐富,就會造成良好的地理課堂氣氛,引發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促進對地理知識的理解。
二、地理課教學過程中,要精選與地理課堂內容相關聯的歷史內容。
巧妙地與地理新知識加以聯系。這樣聯系歷史,反映現實的地理知識,突出了地理教學的特點。如講述東歐政治地圖的變化時,可簡介俄國在17世紀中期,兼并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18世紀,俄國奪取了芬蘭灣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地區,然后向東擴張一直到我國的黑龍江流域;19世紀沙俄又從伊朗手中奪取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以后,沙俄又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占了我國東北和新疆大片領土,共侵占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我國太平洋沿岸的海參崴,沙俄侵占后改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從19世紀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烏茲別克人,土庫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中亞、西亞廣大地區。從1922年至1940年,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等1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先后加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成為一個統一國家,首都莫斯科。從1990年3月到1991年12月,蘇聯政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原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除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前蘇聯外,其余均先后宣布脫離蘇聯而獨立,從而改變了東歐的版圖。1990年10月3日,戰后分裂長達41年有德國統一,南斯拉夫1992年“一分為五”,因領土、民族等原因,爆發了“波黑戰爭”,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復戰前的兩個國家。在教學中較好地聯系上述知識,能起到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課本知識,拓寬學生知識面和增添學科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地理教材的許多內容,從歷史角度舉例聯系,更能確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規律和人文地理的現象。
運用“洋流”知識,可進一步講解國際人口遷移;從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貿易”,歐洲的奴隸販子利用洋流運輸販賣黑人到美洲,歸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亞那暖流等到美洲,歸程利用墨西哥灣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歐洲。我國明朝的鄭和下西洋,從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除當時具有的先進航海技術和帆船外,還借助于季風(東北季風、西南季風)和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超級秘書網
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內容,可結合講解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發現地球的自轉、公轉運動并提出太陽系學說;意大利科學家布魯諾把哥白尼學說更推進一步,認為大自然是無限的;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發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遠鏡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