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

        第1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人才,這個21世紀最重要的“東西”,眼下卻頻頻面臨無處伸展拳腳的境遇。人才究競如何得來?如何使人盡其才?這一問題,在教育學會的十二五規劃中,得到重點體現。

        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倪陽生會長表示,在十二五規劃中仍然主要圍繞人才作為工作重點,以提高人才的質量為中心工作內容?,F在的紡織行業中整體上還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本科畢業生不愿意到企業中、到一線去的問題比較突出,針對這一問題,教育學會將重點做一些工作。下一步準備啟動卓越工程師和卓越設計師的培養計劃,另外準備在全國各院校建立培訓中心,該培訓中心既包括高層次的工程人員和設計人員方面的培養,還包括紡織品加工和設計。另外,教育學會還要依托高等職業院校,和產業集群背景化的環境下,成立技能人才的培養計劃,目前我國很多高校隨著1998年的擴招,新校區建設基本完成以后,現在著重以內涵建設為工作重點。具體包括教師的培訓,另外是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如何讓它們具有比較強的工程背景,讓他們到企業去,在院校設立這樣的政策,讓教師到企業去每年具體待多長時間。

        同時,教育學會還在做一些關于教學改革的項目立項。2010年已經啟動了這項工作。第一步是在本科院校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具體從五個大的方面在做這項工作。第一方面,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二方面,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第三方面,實驗實踐教學的綜合改革與實踐;第四方面,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教學方法改革實踐:第五方面,教育教學管理改革與實踐。

        預計紡織產業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趨勢不斷加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隨著紡織企業越來越高層次的特點,紡織企業對人才層次需求越來越高:2、對從事設計、研發的創新型方面人才的需求增長步伐逐步加快;3、隨著紡織產業國際貿易的發展,對精通外語和國家貿易的人才需求加大;4、隨著我國對低碳產業和綠色產業的要求逐步加大,相應的低碳、綠色紡織品技術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逐漸增大。

        除以上主要方面,在職業教育方面,將進一步落實和提倡校企合作的模式,該模式主要包括:專業適應市場,課程對接工序,實訓立足能力,定崗連通就業。要求教學內容企業化,教學過程生產化,教、學、做一體化。雖然在很多高校已經作出初步的成果,但在全國范圍內將進一步擴大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模式。這樣不但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基本保證就業率100%,而且滿足了企業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讓學生在專業學習的同時緊跟實踐第一線的腳步,實現共贏的局面。同時,加大本科方面舉辦各項技能大賽、紡織品設計大賽等的舉辦力度;高等職業院校方面做一些面料設計、面料檢測、服裝打版;中職主要側重服裝制作方面,近年來一直堅持舉辦全國性的中職服裝制作大賽。這些都能對各院校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加強各學校之間的交流,提高教師素質,同時通過這些大賽加強了企業和學校的聯系。能夠促成很多設計直接投入生產,畢業生直接與企業簽約。

        第2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關鍵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2)05-0073-04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開始在模具制造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經成功應用到模具設計、分析、仿真、模擬以及制造的全過程,數字化已經成為模具制造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眾多模具企業需要大量的數字化設計制造高技能人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模具行業最集中和發達的地區之一,對模具高級工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模具卓越高級工程師,既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職責所在。

        目前,國內各院校成型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企業要求不能達到“零對接”。這主要表現在:課程體系與企業需要的數字化設計制造能力要求脫節;課程內容陳舊,實踐環節薄弱。其結果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設計創新能力不強。

        為了適應設計制造領域快速發展的形勢和滿足社會對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人才的需求,按照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基本要求,南京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正在探索和研究新的培養模式,改革傳統的課程設置,對現有零散、重復交叉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課程進行整合、補充和優化,改革傳統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構建卓越計劃背景下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教學體系,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工程的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總體培養目標

        在對眾多模具企業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參照其他高等院校本專業的培養計劃,結合南京工程學院的實際情況,制訂了新的成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新確定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金屬塑性成形和高分子塑料成型以及現代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礎理論和工藝技術,具有應用三維數字化技術進行產品的模具設計、成型過程模擬分析、數控自動編程等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材料性能及產品質量檢測分析的能力,擅長模具設計制造與材料成型生產的技術管理,能夠在模具領域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及生產經營管理的卓越模具工程師。

        卓越計劃培養目標下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教學不能只滿足于學生會使用造型軟件工具,還要使學生掌握必要的軟件開發原理、計算機與專業結合的切入點等必要的理論基礎,即在教學內容灌輸上不但要做到“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三維數字化設計能力,完成產品的三維模具設計、成型過程CAE分析、模具型腔模擬加工等,使學生對材料成型CAD/CAPP/CAE/CAM一體化有一個系統的訓練,并結合在企業的一年生產實踐,進一步強化和鞏固課堂理論知識。

        2 卓越計劃背景下數字化設計制造教學體系構建

        在卓越計劃總體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結合本專業現有的軟硬件教學條件,建立實用性、可操作性強的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能力教學培養體系(如圖1)。所構建的教學體系決不是簡單地增加幾門軟件使用操作課程,也不是在原來的課程體系中再增加一系列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數字化設計技術類課程,而是必須明確在卓越計劃背景下以三維數字化設計制造能力為培養目標,以CAD/CAPP/CAE/CAM一體化為理論教學主體,并與專業課程有一定的聯系,創新實踐環節上以模具數字化設計實訓、課外創新活動為基礎,同時輔以Pro/E、UG等三維應用軟件資格培訓、模具卓越工程師培訓等。通過改革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手段與方法,使得學生既擁有數字化設計制造技術的應用能力,又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理論教學中注重文理滲透,拓寬基礎。夯實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注重分析研究模具專業技術的新發展,并以數字化技術為主線指導教學內容,將有關的現代科學技術融于課程教學中,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給予學生基本的創新理論與方法,啟迪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發掘學生的創新潛力。

        3 卓越計劃背景下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課程體系配置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課程涉及成型專業領域的模具CAD設計方法、成型工藝計算機輔助自動決策(CAPP)、成型過程模擬、最新成型加工方法等。隨著理論與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課程體系應當精選和改造傳統課程,充實、反映當前科技成果的最新內容(如圖2所示)。

        模具工程基礎課程主要為后續課程打下一個基礎,如《CAPP概論》、《CAD/CAM技術》課程中會涉及到實用CAPP系統、模具CAD系統的開發,就需要學生掌握VB語言等計算機語言基礎。

        數字化設計系列課程培養學生現代模具設計理論與方法,應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產品(實物模型)的三維CAD造型、三維模具型腔的設計、工藝分析、成型過程模擬等,使數字化設計技術貫穿設計全過程。

        模具設計與制造相輔相承,先進的設計必須有先進的制造技術來實現,數字化制造技術是先進制造技術的核心。為此,在課程設置中,突出數字化制造技術,設置數字化制造系列課程,培養學生應用數字化制造技術與方法解決產品的制造問題。

        專業素質拓展系列課程通過模具工程師理論基礎、模具設計選材與失效分析、壓鑄工藝與模具設計等專業素質拓展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拓寬材料成型領域模具設計專業知識。

        4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創新實踐教學

        創新實踐教學是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培養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創新設計的能力。創新實踐教學主要包括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系列課程實驗、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實訓、基于校企聯合的綜合型實踐教學以及課外科技活動等。

        4.1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系列課程實驗

        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系列課程實驗以工程為背景,密切聯系工程和圍繞工程進行;針對傳統的實驗內容都被孤立地分散在各門專業課中、互不發生聯系的狀況,對實驗內容進行篩選和整合,實現專業課程實驗課的綜合化。以逆向工程課程為例,本課程實驗要求選取的實驗對象與后續模具數字化設計制造實訓選取的實驗對象一致,以便實現CAD/CAPP/CAE/CAM一體化。

        4.2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實訓

        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實訓是以典型模具零件為工作任務進行模塊化教學,主要流程為:用三維掃描儀(RE)對零件進行掃描獲取零件的三維坐標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對零件的三維CAD造型,并由零件的三維模型得到成型模具的三維型腔;根據模具結構對成型過程進行CAE模擬,模擬結果分析無問題后在計算機上使用軟件進行模具型腔的模擬加工,生成相應的加工數控代碼。利用數控機床所提供的通用標準接口將現代技術制造中心的多臺數控機床通過計算機網絡聯接起來,組建成一個局域網;將該局域網與CAD/CAE/CAM試驗中心的局域網連接起來,使設計信息、工藝信息、加工信息及后置處理數據能及時地傳遞到制造單元,學生在CAD/CAE/CAM試驗中心進行數控編程和仿真的數據也可直接傳送到機床上,這樣就構成了網絡化制造環境,減少了中間環節,增加了可靠性,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如表1所示。

        4.3基于校企聯合的綜合型實踐教學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工程人才培養中工程教育不足和校企脫節的嚴重現象,“卓越計劃”建立了高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模式,將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分為校內學習(三年)和企業學習(一年)兩個階段。企業學習階段主要安排學生到企業完成的教學環節有: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畢業設計要求結合企業實際項目進行。企業學習階段重點強調學生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能力的培養、訓練和形成,以及工程創新意識的培養。

        4.4課外科技活動

        在模具卓越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理論學習是基礎,思維是關鍵,實踐是根本,三者必須緊密結合。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外培訓等環節中,不僅要注重創新理論和方法的培養,還應注重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開展豐富多彩的創新活動。通過開展學術講座、課外科技活動等創新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和實踐的積極性??蛇x擇的校內科技活動項目包括:大學生科技創新、模具創新設計大賽、AutoCAD創意設計大賽、數控技能大賽等??蛇x擇的校外競賽項目包括: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設計大賽、中國大學生創意創業大賽、3D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等。

        5 教學體系實施的保障

        5.1校企聯手打造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建設是實現培養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積極組織“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專任教師到企業參加實踐或參加項目研制開發,進而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企業實習指導教師以生產一線的高級工程師為主;企業授課教師必須是在模具相關的企業工作三年以上,并具有一定的模具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能力;企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必須要求是具有較深的工程實踐背景的企業高級工程師或中高層領導,且能全面、系統地掌握相應的工程實踐環節。

        5.2建立適應卓越人才培養需要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建立穩定的、滿足教學需要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培養學生數字化設計與制造能力的重要保證。南京工程學院購進了數控加工中心、線切割、電火花等一批先進設備,還引進了符合專業發展方向和相應行業背景的企業,在學校營造必要的工程教學環境,將工程專業要素融入到平常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當中。

        近年來南京工程學院先后與企業共建了“江蘇省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南汽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江蘇小節距工業鏈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鑄鍛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同時,學院還與昆山模具工業城、無錫模具廠、永儒塑膠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營造了學生的實踐教學環境。

        第3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關鍵詞:英語口語;技能大賽;英語教學;職業能力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加強了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作為提升職業教育英語水平的重要途徑,高職職業技能大賽近年來開展的如火如荼,英語口語大賽作為其一,越來越受到各高職院校的重視。各院校將技能大賽作為展示教學成果的窗口和促進教學實踐的催化劑。參賽選手表現出了良好的語言水平、思維能力和職業素養,展現了他們卓越的風采,這反映了近年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成果。但是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甚至臨近畢業也不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這種差異值得我們深思,為什么學校和教師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始終事倍功半。本文借助口語技能大賽,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比賽指導經驗,探討如何以大賽為契機,促進高職英語教學。

        一、英語口語技能大賽簡介

        自2004年起,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就已啟動,在2011年正式納入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的范圍,稱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英語口語大賽,每年上半年舉行一次,是目前高職院校參加范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英語類比賽。各省、市、自治區各選派一名英語專業學生和非英語專業學生參加比賽。半決賽包括“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職場考驗”三個環節;決賽包括前兩個環節和“即席辯論”?!奥殘雒枋觥杯h節要求選手就一幅反映社會熱點話題、經濟發展動態的統計圖表或圖片進行描述和觀點闡述;“情景交流”環節選手就一個職場情景交流題目(例如一則汽車公司的招聘廣告)扮演角色,與面試官進行現場交流;“職場考驗”環節參賽選手抽簽組成小組,以短劇的形式展示某職場場景內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即席辯論”環節為最終晉級總決賽的選手分組就某個話題進行辯論。選手要想在各個環節拔得頭籌,必須具備過硬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廣闊的知識面、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

        二、口語技能大賽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發

        大賽的宗旨是要提高高職高專學生的普遍英語水平,而不僅僅是局限于通過比賽遴選出幾名優秀的選手。因此高職院校應以口語技能大賽為契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口語比賽的內容應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風向標。試題考察職場環境中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涉外交際能力,這體現了大賽在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上的導向:教學應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出來的人才應與用人單位實現良好對接。

        三、以口語技能大賽促高職英語教學的結合點

        (一)突出職業能力,培養實用人才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還采用的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填鴨式講解英文單詞、句式和課文、完成課后練習。教師在三尺講臺上講解的口干舌燥,有時候卻換不來學生的持續關注。這一方面是因為高職學生來源廣泛,自主招生后學生的普遍英語水平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教學內容沒有與職業相結合,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學生沒有意識到在大學校園里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視之為高中學習的一個延續。若將英語教學與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聯系起來,可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覺學英語不再是一個枯燥甚至痛苦的過程。比如教師在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講課時,可將職業場景融入教學,組織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完成對話或表演,例如游客就一則旅行廣告向旅行社員工詢問相關事宜。整個過程中,教師只是組織者、觀察者和最后的點評者,指導學生完成知識的有效遷移,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種職場模擬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也能貼近市場用人需求,提高學生將來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創新教學內容,掌握科學方法

        口語技能大賽的競賽環節從描述、交流到辯論,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考察學生不同層次的口語能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種循序漸進的科學模式可以借鑒到英語課堂上。高職學生很多在課堂上恥于啟齒,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英語水平非常不自信,即使一些閱讀和寫作水平比較優秀的學生也面臨啞巴英語的困境。這里可以引入口語大賽在2011年之前涵蓋過的另兩種比賽形式———朗讀和復述。

        (三)利用網絡媒體,豐富第二課堂

        互聯網+時代,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和新媒體,利用學校網站、微信、qq等平臺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彌補傳統課外活動如英語角等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例如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最新英文社會新聞,并在微信群中引發學生廣泛討論;向學生推薦一些熱門英文電影和英文歌曲,并在平臺上設置一些練習供學生完成。這些做法符合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符合95后學生善于利用電子途徑求新知的特點,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學校在各平臺上關于技能大賽的通知公告,可以提高比賽在學生中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和認同比賽,自發的產生參加各級技能比賽的熱情。

        結語

        口語技能大賽的設立,為學生搭建起了展示技藝的舞臺,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專業技能學習的興趣。利用職業技能比賽,可以檢驗當下教學成果,更能進一步推動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同時,比賽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將新穎的、熱點的話題及時帶到課堂中來,必須持續關注社會經濟動態,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以口語技能比賽為契機,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在提升高職教學質量、培養社會需要人才方面,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鴻章,孔慶炎.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賽題精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楊慧,王悅.基于英語口語技能大賽培養實用型口語人才的英語教學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

        第4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關鍵詞:精準理念;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質量保障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是提升高校教育質量、推動高等教育縱深發展的有效動力。“十二五”期間,國家通過加強高校實驗室建設、開辟實驗基地、支持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進行就業創業指導、深化學分制改革、建立校內外協同育人機制等七個方面進行系統設計,整體推進,為大學生雙創實踐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按照Timmons的創業管理要素分析,機會、團隊、資源三要素來看,國家現行政策為創新創業提供了環境基石,而如何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實現高校課程教育與創新創業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動機,提高創新實踐技能,實現團隊有效建設,都需要行之有效的具體實踐措施。對機電類專業大學生而言,創新創業能力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日常教育活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機電學院經過充分論證、精心籌備,從2014年3月起成立“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將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新的途徑,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通過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實現雙創教育從點到線到面到體的開展,進一步加強了創新創業教育與企業的有效互動、與學院人才培養的有機融合,實現創新創業團隊的持續傳承和學生間的交流碰撞,開辟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渠道。

        一、基本概況

        機電學院“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采用虛擬班級的方式進行教學,入選該班的學生仍在原班級進行正常的課程學習與實踐,學生涵蓋大一至大三所有專業,班級配備班主任、輔導員及指導教師,學生重點利用課外以及寒暑假時間進行創新創業相關的理論學習及實踐應用。每年,班級招收60余名學生,配備20余名校內外指導教師。為了保證培養質量,“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按照能力提升、科研實訓、企業實踐、轉化應用四個模塊進行培養:

        1.能力提升模塊。班級建設的基礎模塊,重點通過專業知識的理論培訓與交流,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以開拓思維,提升創新創業水平。

        2.科研實訓模塊。班級建設的重點模塊,重點通過各種實踐訓練,使理論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動手實踐與創新創業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3.企業實踐模塊。班級建設的特色模塊,重點通過深入企業一線參觀實習,開展頂崗實習,促進學生與生產實際的接軌,提高學生作品向產品轉化的能力。

        4.D化應用模塊。班級建設的關鍵模塊,重點通過組織指導成員參加各級各類大賽、申報項目,進一步提高卓越工程師班的吸引力,推動良性發展。

        二、具體實踐

        為了達到預期目標,按照培養模塊,重點從以下7個方面展開工作:

        1.聘任導師隊伍。這是班級建設的前提。學院聘請黨委副書記擔任班級班主任,團委書記擔任班級輔導員,負責班級日常交流,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學生的管理;聘請了13位企業老總擔任實踐導師;聘請了學院教授、骨干教師擔任學業導師。精干的師資隊伍保證了工程師班的健康發展。

        2.開展學術講座。這是班級建設的基礎。自班級成立以來,學院大力開展學術沙龍及培訓活動,極大地拓展了班級學生的專業視野;邀請了7位優秀企業家到校做創業報告會,極大地濃厚了學院創業氛圍,提升了班級學生的創業意識。

        3.舉辦沙龍活動。按照班級建設方案,每周組織班級學生開展沙龍活動,進行創新創業研討,內容涉及專業前沿、創業理論、科技競賽、動手實踐等各個方面。開設了“創新創業大講堂”,聘請了學生中的“科創達人”“創業牛人”做客班級開講,內容涉及3D打印機、智能機器人、高空飛行器等前沿科技,讓學生之間進行思想的碰撞與交流、傳承與提升,開拓了班級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

        4.組織課題雙選活動。這是班級建設的特色。每年10月份,學院均開展“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學生‘進課題’師生雙選活動”,班級學生均成功進入班級導師的科研課題。通過雙選,搭建了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有效平臺,有利于學生更深入地研究專業知識、提高工程實踐素養與能力。

        5.赴企業實習實踐。企業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關鍵環節,學院利用節假日,組織班級學生赴山東省相關企業進行參觀學習,與企業老總、工程師進行交流,了解企業的組織與生產,拓寬學生視野,積累創業經驗;每年暑期,學院更是下大力氣組織班級學生前往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親身參與企業的生產環節,通過與企業的親密接觸,促進了學生創新創業與社會應用的接軌,提高了作品向產品轉化的能力。這也成了班級建設的另一大特色。

        6.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進行課題申報。這是班級建設的關鍵,是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試金石,也是班級建設效果的衡量標準。因此,學院高度重視,加大投入,自班級成立以來,共組織班級成員參加了“機電之光”校級活動,山東省機器人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電產品創新大賽以及國家級機器人大賽、信息技術應用大賽等十余項大賽;組織學生成功申報創新創業訓練計劃、SRT、發展性資助等課題,在收獲累累碩果的同時,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創業意識、團隊精神以及綜合運用知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7.開辟班級專用活動場所。這是班級建設的重要依托。學院開辟專門場所,作為班級的專用場所,加之學院的創新開放室,學院有三個場所用于保障班級學生的需求,極大地保障了班級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促進了班級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質量保障

        為了確保班級的有效運行,提高班級建設質量,學院還從組織、制度、條件、激勵等四個方面制訂了翔實的保障體系:

        1.組織保障。學院成立了領導小組,將班級建設列入學院重點工作,積極推進班級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和長期化。

        2.條件保障。學院從師資配備、場地使用、投入經費等方向加強了班級的條件保障,切實提升了班級培養的效果。

        3.制度保障。專門出臺了“學生選拔制度”“導師評聘考核制度”“檔案管理制度”“考核評價淘汰制度”等,為班級建設提供了依據。

        4.激勵保障。對進入本班的學生進行全過程跟蹤式培養,在綜合考核的基礎上,學院建立了相應的獎勵機制,提高了班級學生的積極性。

        四、案例實效

        1.組織參與了多項創新競賽,取得了累累碩果。班級成立以來,2016年,班級學生共獲得了9項國家級一等獎、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15項省級一等獎、17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優秀成績的取得是對班級建設的真實也是最好的檢驗。

        2.濃厚了氛圍,促進了創新創業工作。班級學生輻射和帶動了一大批學生投入到創新創業中來,80%以上的學生已參與到創新創業中。學院創業團隊孵化出仿生魚、智能語音垃圾桶等具有機電特色的創業產品,極大地推動了學院創新創業水平。

        3.強化了成才導向,催生了明星學生。例如:班級成立以來,班長高琳j同學,成績優異,曾獲多項創新競賽獎項,成功當選2014年學?!笆汛髮W生”,榮獲2015年“大眾報業杯”山東高校十大優秀學生稱號;班級學生王興華,家境困難但意志堅定,熱衷機器人研究,獲得20余項創新獎勵,被評為我校2014年“自強之星”,2015年,被授予“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班級同學孫文強,刻苦努力,成功當選2016年山東省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班級中像他們一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他們既是班級建設的優秀成果,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導向。

        4.培養了學生理論應用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爭力。班級注重“加強基礎,拓寬專業,注重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學生經過系統、循序漸進的培訓,在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上不斷提高實踐技能、科研能力、創新思維及工程素養,進一步提高了班級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5.拓寬了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了實踐教學新的路徑。學院培養的是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而班級通過“學中做、做中學”,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與實踐動手相結合的方法,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這是學院人才培養的有效補充,也為實踐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總結與展望

        實踐證明,卓越工程師班自成立以來工作成效明顯,尤其是兩年來,班級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創新競賽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孵化了一批高質量具有機電特色的創業產品。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有了新的平臺、新的傳承、新的抓手、新的氛圍,取得了新實效。

        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應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而大學生卓越工程師班的建立,更是貼合了這一思路,班級建設也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但還應繼續完善,繼續提升。

        1.注重總結提升。進一步梳理班級建設的總體思路、實施路徑、活動內容等環節,進一步凝練班級的特色、文化等,進一步提升班級的軟、硬實力。

        2.加強與創新學分的結合。目前,班級主要靠團學進行發動、組織,學生參與的動力、活動的可持續發展等還存在問題,下一步重點考慮與創新學分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積極性,提升可持續能力。

        3.爭取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這是班級建設的必由之路,也是班級能夠可持續、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根源。因此,下一步應探尋出路,實現與實踐教學的結合,相互承認,相互促進,爭取計入人才培養方案,使班級可持續、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第5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①實踐教學教師團隊組建較為艱難。隨著學院的逐步壯大,石油化工的教師在不斷地增加,但是實訓實踐教學的老師一直缺乏,新進的博士適于講理論課。一線實踐的教師基本是人事的碩士及新機制合同的本科生,教師缺編、職稱偏低、缺乏經驗。實踐課教師每天忙于繁重的實驗課,對于科研及設計性實訓力不從心。②實訓模塊設計單一,內容陳舊,實訓效果不明顯。實訓的內容及設計每年都是一致的,沒有修改沒有創新,缺乏層次,缺乏與該校石油化工卓越工程計劃相結合,缺乏與現代新學科的緊密聯系。學生僅僅進行一些簡單累加性的工作,學生的工程素質及綜合能力得不到鍛煉,學生難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也沒有達到學院開展實訓的目標。

        2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多層次石油化工實訓平臺的改革建設

        實踐性教學在高校教學尤其是在工科類專業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工程實訓環節為培養高素質、強動手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石油化工工程實訓平臺是該院化工專業學術實踐鍛煉的主要途徑,因此實訓平臺要具有多層次、多方位、多視角的特點,為學術營造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育場所。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及卓越人才培養的需要,該院對石油化工工程實訓平臺進行全面的改革建設,構建具有特色的多層次的實訓教學體系及實訓平臺。

        2.1優化石油化工工程實訓教學體系該院一向以培養“面向石油行業”的具有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專研能力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為目標,因此,必須形成良好的實訓教學體系。現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化改革。

        2.1.1精選實訓內容,合理分配實訓時間面對近幾年石油化工行業對強動手能力人才培養的需求,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實際情況,該校系統規劃并重新整合了石油化工工程實訓教學內容。為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在保證基本石油化工工程實訓的基礎上,增加了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創新模塊及特色模塊,由學生自由選擇,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熟悉現代石油加工技術及其發展趨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實訓的時間應當合理調配,適當地增加實訓的開放時間,使得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實訓內容。

        2.1.2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和創新石油化工工程實訓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通過創新課程和創新實驗室,學生可以從思維和方法兩個角度了解工程創新知識。同時,由于網絡的不斷興起,教師應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建立綜合性石油化工工程實訓平臺,方便學生在網上選擇實訓模塊,進行虛擬訓練,了解實訓儀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1.3構建一體化、多層次的實訓教學模式在教學方式上運用“一個中心,六個結合”,即以實訓教學、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鼓勵學生個性發展為中心;課內實驗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固定實訓與開放實訓相結合,傳統實訓與卓越實訓相結合,虛擬實訓與實物實訓相結合,技能考核與工程教育、科研能力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相結合,形成一套完善的一體化、多層次的實訓教學模式,即理論講解、模塊選擇、方案設計、工程指導、工程訓練(包括基礎技能、先進技術和創新手段)和綜合測評。

        2.2完善開放式實訓平臺,開展創新訓練立足于卓越人才培養的石油化工工程實訓平臺,是一個分層次、模塊化、階梯式的實訓平臺。為滿足廣大石油化工莘莘學子的實訓要求,實訓內容模塊化,將石油化工特色貫穿于整個過程。第一層次為基本技能訓練,如認知實習、仿真實習、石油裂解工藝設計、油品分析基礎實驗四個模塊。作為主要的實訓基礎內容,讓學生充分的熟悉和掌握工程實訓環境。第二層次為石油化工專業技能訓練,包括綜合實驗、延遲焦化、成品油調和及原油實沸點蒸餾四大模塊。以理論知識及基本技能訓練為鋪墊,對石油加工進行專項實訓,學生能更加熟悉石油加工工藝,掌握延遲焦化及實沸點蒸餾裝置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等,提高學生在模擬實際生產裝置中的動手能力。第三層次為創新實訓,包括創新實驗、石化裝備創新設計兩大模塊。學院石油化工的實訓中心,為學生提供創新實驗及設計的工具、軟件及儀器,實訓中心的環境相對比較寬闊、獨立,適合于對石油化工感興趣的學生來進行創新實驗的設計,同時可以在完善的實訓平臺上完成畢業設計,也可以完成“華南杯”、“三井杯”等省級及國家級化工設計大賽??傊晟崎_放式實訓平臺、開展創新實訓,學生的綜合動手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2.3加強實訓平臺教師團隊建設

        工程實訓是一項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石油化工專業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主要訓練內容,教師團隊也要隨之加強建設。

        2.3.1提高教師對實踐工程教育的認識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實踐教師團隊。隨著,工程實訓開展的不斷深入,學院不斷引入與國際接軌的新的石化實訓設備,實踐教師必須緊跟新的形勢,不斷地提高個人的工程教育知識、個人素質教育以及實踐實操能力,努力學習新的知識,掌握先進實驗設備,改進實訓方案,提高實訓質量。

        2.3.2鼓勵實訓教師繼續深造實訓教師隊伍一直處于低學歷低職稱的狀態,但是繁重的實驗課導致實踐教師都是應對每天的課程教學,深造的機會少。學院應實施在崗培訓—在崗考核—再培訓的原則,大大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水平;另外應大力支持及鼓勵實踐教師去國內知名高校參觀學習、交流探討、繼續深造,提升實踐教師個人能力,從而可以提升實踐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動手能力。

        2.3.3擴大實訓教師隊伍實訓教師隊伍長期以來人員缺乏、實踐教學任務繁重,致使實訓教師科研申請項目機會少、科研積累及投入少、發表高質量文章少,因此,擴大實訓教師,引進專業技術水平高的教師,建立實踐教學研究隊伍勢在必行。實訓教師隊伍不斷擴大,教師專業能力不斷提升,能積極開展與石油化工相關的有特色的工程實訓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建立系統化、綜合化的創新實訓平臺,使得學生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通過工程實訓,學生可以從基礎技能訓練到綜合創新技能訓練得到綜合提升,為未來走上工作技術崗位奠定基礎。

        2.4多層次實訓平臺實施及成效“一體化、多層次”實訓平臺主題思想見圖1。 實訓平臺系統化的建立,使學生能夠從基礎實驗內容下手,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小綜合實驗為輔,既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又培養實驗基礎技能與應用;而后進入專業技能及綜合技能訓練,綜合多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使學生自主地設計和創新實驗方案,同時實訓平臺也引進了專職教師指導,實現了個性化卓越培養模式的理想。該校實訓平臺構建后是開放式的,平時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提前加入,集中實訓是大四上學期,學生做一個學期的實訓,理論實際的相結合,實際能力得到了好的鍛煉,取得了初步成效。自2012年以來,該校石油化工專業學生在全國化學技能大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大賽、全國化工設計大賽等多項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21人獲得金、銀、銅及一、二、三等獎,就業學生也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3小結

        第6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育;全科型;人才培養;方案;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2-0150-03

        當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既面臨著市場需求的嚴峻挑戰,也存在深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一是隨著人口出生率高峰已過,小學教師總體需求量在下降,但地區之間需求并不平衡;二是農村小學教師不再有過多的單科型后備教師需求,而是更趨向于多科型乃至全科型后浣淌Φ男棖?;仁俏磥斫處熃逃惍厴I生獲得小學教師資格證必須參加國考。此舉其目的之一是要促使高校教師教育類專業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辦學宗旨。四是教育部遴選若干高校的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納入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除對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起到引領作用外,對各高校小學教育專業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帶來了一定壓力。當未來這些“卓越小學準教師”在畢業生人才市場上占據一定優勢的前提下,那么,未列入卓越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各高校將怎樣應對這一市場競爭?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始了“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切實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基于當前西部地區農村小學師資需求的全科型職前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工程。我們學校所處的地域,有一鮮明的人才需求優勢:新疆基礎教育領域中師資需求量很大,尤其歡迎高素質的全科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畢業生赴疆就業,且他們還制定了相當優惠的就業政策。這些在疆就業的學生大多在農村小學任教。他們對我校近年來培養的全科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畢業生的素質總體上滿意。所以,我校借助與復旦大學聯姻、與新疆簽訂實習帶就業的實習支教協議后,我們的“借東之勢,向西發展”的辦學戰略正在逐年深化實施。僅今年春學期,我院就派出了120名小學教育專業的本科生赴疆實習支教,且其中40名是新疆吐魯番地區臨時告急而我們追加派出的。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在小學師資的人才培養中,必須打破單科型教師的培養而代之以小學全科型師資的培養將是一種大趨勢。

        一、我院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我校小學教育專業2002年開始本科招生。2010年被確定為甘肅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經過大面積市場需求調查、畢業生質量追蹤、積極吸納兄弟院校在卓越小學教師培養中產生的研究成果,經過多次研討,我們將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甘肅農村小學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基礎厚、能力強、素質高”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專多能,會教善演(畫)”的全科型教師。定位在農村小學,是因為當前基礎教育一線師資隊伍建設上明顯存在城鄉差異,農村小學很難分享到優質教師資源。這也是廣大農村小學校長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極為困惑的短板。定位于全科型教師培養,是因為農村小學辦學規模普遍比城市小學小。由于人事指標所限,教育管理部門不可能嚴格按照小學所開設學科逐一足量配備教師。另外,發揮我院自開辦??平逃詠砭驮谛W教育、學前教育等專業人才培養中積極滲透藝術教育的傳統優勢,要求學生每人必須選修音樂、美術、舞蹈課程已形成的辦學特色。因此,我們提出:面向農村小學,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一專多能,會教善演(畫)”的全科型教師。根據近年來畢業生就業及廣大小學校長反饋的意見來看,這一定位非常準確,畢業生很受歡迎。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本專業自招生尤其是被確定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以來,依據特色專業建設規劃,以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為中心,以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為突破口,以建立促進質量持續提高的機制為動力,加大專業建設力度,開展了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凝練專業特色。依據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綜合培養的特點,采取“平臺+模塊”的培養模式?!捌脚_”即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平臺,實施文理兼修,綜合培養;“模塊”即方向性必修課、選修課、藝術類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使學生全科覆蓋且學有專長,以小學語文、數學及藝術類課程教學為主干,成為合格的“一專多能,會教善演(畫)”的小學教師。

        2.完善“2+1+1”的人才培養模式。“2”指前兩年側重通識教育和專業基礎教育,同時滲透藝術、科學基本素質教育;前一個“1”指實施專業方向教育和見習、實習(一個學期);后一個“1”指拓展和深化教育理論,進一步提升學生小學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第7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在社會上享有“武有技能大賽,文有文明風采”的美譽。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育人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較好的德育效果,深造廣大師生歡迎。

        【關鍵詞】

        中職學校;文明風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德育工作是中職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然而,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德育教育學生并不“感冒”,德育工作如何貼近中職學生,讓中職學生樂于參與、見到實效,是擺在廣大職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自舉辦全國中職學?!拔拿黠L采”活動以來,為廣大中職學生搭建了展示自我、提升信心的舞臺,在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育人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較好的德育效果,深受廣大中職師生歡迎。

        一、中職學校開展“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的意義

        現階段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在初中階段思想認識、行為習慣上存在諸多問題才導致學習意愿低、文化成績差,因此,要把他們培養成能能吃苦、有耐心、不計較的技能型人才,把他們培養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既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華的舞臺,提升了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自身專業的熱愛,又促進了教師對學生的再認識,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老師和學校能夠多一份鼓勵給學生,多一米陽光照耀學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充分地體現了職業教育和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對做好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我校開展“文明風采”活動的實踐探索

        自舉辦全國中職學校“文明風采”活動以來,參與人數一年比一年多,成績一年比一年好。2014年,學??偝煽兾痪尤≈新殞W校第一,并榮獲全國“卓越組織獎”和全省優秀組織獎。

        (一)領導重視,建立了完善的活動方案

        為了做好文明風采競賽工作,學校每年制定了《關于參加全國“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由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活動領導辦公室,下設征文、職業生涯規劃、攝影、展示、動漫設計等指導組,并把各項賽事的獲獎任務下達到各個部門和指導組,做到明確任務和責任人。

        (二)精心組織,提高活動質量和效果

        1.廣泛宣傳發動。在全國文明風采競賽活動方案下發后,學校及時召開召開動員大會,總結經驗,動員部署。通過班主任在班級動員等形式,大力宣傳“文明風采”競賽的意義、內容和要求,掀起“人人參與”的熱潮,2013、2014年學校參與達20000余人次。

        2.提升活動質量。一方面,學校邀請上一年度獲獎教師對指導教師進行輔導,使教師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參賽。指導老師根據自身專業和所教專業,深入到各班級,結合專業、競賽項目,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提高作品質量的同時提高育人效果。

        (三)以賽促學,實現立德樹人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目標,把“文明風采”競賽活動同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使競賽活動成為展示學生和學校風采的窗口。

        1.“文明風采”與素質教育相結合。2012年,學校為轉化后進生,成立了潛能班,并組建了潛能協會,形成了舞蹈協會、羽毛球協會、攝影協會、書法協會等各類協會20多個,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平臺。

        2.“文明風采”與技能競賽相結合。在學校每年一度的全校性技能競賽中,學校增加了素質類比賽,如演講、征文、職業生涯規劃、攝影等,這些素質類競賽的開展,為文明風采競賽活動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3.“文明風采”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2014年的文明風采活動中,增加了“志愿者剪影”攝影比賽,為此,學校積極組織開展校外學雷鋒、志愿服務和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并指導學生用相機留下美好瞬間,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為參賽而參賽”等問題。

        4.“文明風采”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學校將文明風采中的“職業生涯規劃”競賽內容與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人生進行規劃;在動漫設計競賽中,指導教師通過在課堂中布置作業,設計參賽作品,增加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在征文類競賽中,語文組教師將文明風采競賽的有關題目在課堂中重點分析,為學生理清思路,分析文章主題,把握文章結構,以賽促學。

        三、進一步做好文明風采競賽的建議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文明風采競賽的目的在于促進中職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學校應以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有效載體,把德育教育滲透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廣泛開展征文、演講、攝影、才藝等比賽,從這些比賽優中選優,保證文明風采競賽的廣泛基礎性。

        (二)像重視技能大賽一樣重視文明風采

        武有技能大賽,文有文明風采。因此學校要做到“雙賽”同步推動,將“文明風采”競賽活動與職業技能大賽同研究、同策劃、同表彰,充分調動了全體師生參賽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了“全員參與”的良好局面。

        (三)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

        學校應結合賽事主題、賽項要求、評分標準等內容,通過經驗交流、專家授課等方式,加強對指導教師的培訓,提高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會的教育,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健全“文明風采”競賽活動長效機制,讓每個學生都能成長成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參考文獻:

        第8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計劃;校企合作;學科競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6-0032-02

        一、卓越工程師項目簡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改革措施主要是通過“卓越計劃”參與專業的培養,指定適合專業的培養方案和措施,能否培養卓越工程師后備人才(簡稱“卓越工程師”),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是該項目的核心內容。高校必須根據該計劃對人才培養的標準和目標制訂相應的、創新的、有意義的培養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最終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特色培養方式,為國家未來培養卓越并適合實際生產的后備工程師。根據“卓越計劃”的指導思想,上海大學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從2011年開始探索卓越人才的培養方式,迄今已歷時4年,不僅從專業配套課程設計改革探索新的培養方案,還從學生角度出發,為學生量身打造多種不同模式的聯合培養,既從理論上提高了學生對材料的學習和感悟,又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走出去”,進入企業一線,學習材料工藝過程,提高學生對材料的熱愛和實踐能力。同時,還通過鼓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在比賽中鍛煉自己,提高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探索

        1.“卓越工程師”暑期實習計劃――校企合作。金屬材料工程專業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方案的試點專業,為了著實推進“卓越計劃”實踐課程部分的改革進程,于2011年開始實行“卓越工程師”暑假實習計劃,而且隨著進程的推進,不斷有新的專業引入該培養模式,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實踐機會。幾年來,為廣大學生爭取了30多個材料領域知名的企業作為學院學生“產學研”基地和暑期實習的基地。這些企業涉及材料研發與制備、材料檢測、電子材料、機械設備制備等眾多材料領域,如艾伯納工業爐有限公司、上海機床鑄造一廠、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久立特鋼、美國肯納公司、山特維克集團、香港萬通集團等。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之外了解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如何應用于企業生產的,還可以學到專業課沒有的內容,并能從實際生產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專業。而且,通過企業實踐能讓學生學會從一個消費者轉變成一個服務者,學習在工作中敢于承擔責任,學會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我是2012年“卓越工程師”暑假實習計劃中的一員,當時金屬材料專業與10個企業實習單位合作為學生提學研基地,每個學生可選擇5個目標企業作為志愿,再由企業進行面試篩選合適的實習生。這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另一方面學生要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但是,很遺憾當時沒有一家企業選上我。我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所以向學院發郵件爭取機會,剛好有個同學不去上海機床鑄造一廠,所以我就剛好頂替他的位置,并最終有幸進入上海機床鑄造一廠實習,同行的還有5個同學。在2個月的實習中,我們主要是在生產線實習,主要跟生產工程師交流鑄造的操作工藝,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們知道鑄造行業并不是簡單的鐵水熔煉然后凝固成型的技術,其中富含了中國幾千年鑄造技術的結晶和幾千年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我們在實習的過程中發現,雖然我們學過鑄造工藝設計,但是很多實際問題并沒有那么簡單易懂,有些理論上的知識根本不實用,只有能產出合格的鑄件的技術才是真正的理論知識。實習過程中,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不斷與實際生產技術發生沖擊,不斷的磨合,讓我們學會了把理論的知識和實際生產結合起來,了解真正的鑄造技術。然而,這些還只是鑄造技術中的九牛一毛,很多東西并不是我們短時間能了解的,需要時間的不斷積累、不斷沉積、不斷總結才能慢慢參透的。在這段期間,我們通過現場觀察和與工程師的交流過程中,學習了鑄件的熔煉、球化、外模制作、砂芯制作、配模、澆注、噴丸等工藝過程,并把一些師傅的經驗轉化成操作流程,這樣能夠有利于鑄造技術和經驗的傳承??傊瑢嵙暽畛鋵嵍幸饬x。最重要的是讓我們體會到了工作的現實和艱辛,提高了與人溝通的能力,讓我們認識到學習對我們來說有多么重要。圖1所示是金屬材料專業學生到上海機床鑄造一廠進行暑期實習的現場照片。

        2.學科競賽。

        (1)全國“永冠杯”鑄造工藝設計大賽,為了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們鼓勵學生組隊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希望同學們得到良好的專業訓練,并通過比賽進一步了解專業技術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關鍵作用。2012年我在上海機床鑄造一廠實習后,學習了較豐富的鑄造相關知識?;匦:笥?012年9月組隊報名參加了全國“永冠杯”鑄造工藝設計大賽。在比賽過程中,我和唐嘉希兩個人分工合作,我主要負責球墨鑄鐵件的工藝設計,包括鑄件結構分析、鑄件分型面、澆注位置、澆道系統和冷冒口設計;唐嘉希主要負責球墨鑄鐵鑄件的三維建模,主要包括砂芯、芯盒、鑄件和鑄型等模型。期間,我們總共設計了30多個鑄造方案,接著利用ADSTENFAN模擬軟件模擬相關的工藝參數,不斷對所設計的方案進行優化,直到得到最終優化方案,并將方案寫成鑄造工藝設計說明書。但是很遺憾,我們的成果最終只獲得了全國三等獎。2013年的時候,我們憑借第四屆參賽的經驗,繼續組隊參加第五屆比賽。有了第一屆的經驗,我們此次參賽輕車熟路。根據上一次比賽的經驗,我們仍然選擇球墨鑄鐵件E件-注塑機頭板作為我們本次的參賽作品。研究生的題目與去年我們做的本科生的題目差別很大,但是我們吸取了上一屆的經驗,在工藝設計和相關內容的安排上更加契合比賽的要求。通過不斷的設計和軟件優化,最終遞交了相關比賽作品。經過幾個月的等待,組委會傳來喜訊,我們組被納入答辯作品。興奮之余,我抓緊時間制作相關答辯PPT,并于2015年6月5日在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廳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同臺競爭,并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最終取得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我也很榮幸受邀參加了當年的鑄造活動周暨第五屆“永冠杯”工藝設計大賽頒獎典禮,頒獎現場如圖2所示。

        第9篇:卓越教師技能大賽工作范文

        本刊記者 李黃珍 實習記者 賈俊霞

        成立于1966年的中國十九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十九冶”),始終秉承“誠實守信、合作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傳承三線企業“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創業精神,堅持“誠信社會為本、滿意客戶為榮”的經營理念,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著力打造的“西部鐵軍”品牌,備受業內外認可。

        中國十九冶就像一艘孕育技能人才的航空母艦:有專業技術人員2416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1063人,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44%;有近100名高級人才被評為“全國冶金行業高級專家”“全國冶金行業優秀項目經理”“全國工程建設優秀項目經理”和“全國冶建協會吊裝專家”等行業專家;公司技術工人170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達1400余人,占技術工人總數的83.7%;同時,公司擁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全國冶金建設行業高級技能專家、四川省技術能手和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等高技能人才80余人。

        公司可持續的人才發展戰略、先進的人才培養環境,使曾正超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中能夠脫穎而出,為國增光。沒有肥沃的土壤怎能培育出茁壯的根芽?一枚金牌的誕生背后是無數人汗水與心血的積累。在準備參加本次世技賽時,中國十九冶是如何備戰、進行特色培養的?面對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公司又是如何進行改革創新的?采取了哪些有效的人才培養措施?在人才戰略的實施中,公司最看重的是培養人才的哪些能力?如何鑄造這種能力?關注“中國制造2025”,公司又需要做出何種改變來提升自身實力?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中國十九冶副總經理李瀟進行了采訪,聽這家冠軍企業娓娓道來培育金牌選手的“獨家秘籍”。

        一體兩翼四輪驅動,助力世技賽勇奪金牌

        中國十九冶帶領旗下的攀枝花技師學院一直將技能大賽作為樹立“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方案的最佳路徑,構建“一體兩翼四輪驅動”教學模式——一體:產學研;二翼: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課程體系,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四輪:校企合作、師資隊伍建設、技能大賽、科技創新。這樣的辦學特色突破口常抓不懈,形成了師生參與的校級技能大賽到市級、省級、國家級乃至世界技能大賽的完善參賽機制,“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顯著成果。談到本次世技賽,李瀟副總經理向記者透露了四個育人的秘密。

        第一,集團公司的高度重視。安排集團領導專門負責,各相關單位互相配合,要求技師學院抓好選手的培訓培育工作,其他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設備材料采購、焊件檢測、資金支持等服務工作。

        第二,制定嚴謹的訓練方案和計劃。公司制定了選手選拔、日常訓練、淘汰賽、技術交流、心理疏導、目標考核等詳細的訓練方案和計劃,各有關部門和人員按計劃節點有序推進,確保計劃件件落實。

        第三,嚴格的訓練。訓練方案和計劃確定后,由技師學院按計劃實施,訓練內容包括理論、實操、體能、心理素質等。選手通過選拔、訓練、淘汰,再選拔、再訓練、再淘汰的方式優中選優,確保選出的人員達到最優。

        第四,選手的刻苦努力。選的優秀選手,不僅對焊接專業有著濃厚的興趣,還有對焊接工藝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個人還要具備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俗話說“梅花香自苦寒來”,選手不經過大浪淘沙,不斷打磨的過程,就不能成為熠熠生輝的“金牌”得主。

        在整個備戰世技賽的過程中,中國十九冶還依托攀枝花技師學院,為培養出高技能人才,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這支隊伍中多名教師先后榮獲中央、省、市模范稱號;積極推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改革等創新教學模式;同時建成了一流的實訓基地,建立完善了一套完整的技能人才培育成才規章制度。

        創新模式,打造人才培養的層層“關卡”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培養出世技賽金牌選手的土壤首先應該是中國十九冶與時俱進的技能人才培養戰略。與大多數在管理創新的道路上逐步“放棄”技術工人隊伍轉而進行勞務分包、勞務派遣的施工企業不同,近十年來,中國十九冶一直狠抓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技術技能水平、工人的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大力營造“崇尚技能”的學習氛圍,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戰略。

        李瀟副總經理介紹,中國十九冶通過與攀枝花技師學院“校企合作”的模式,在公司的主要技術工種進行“定向培養”。公司的技能人才、技能專家到學校進行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快速接觸到冶金建筑行業一線崗位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工藝,也促使這些技能人才、技能專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由傳統的“只會干不會說”的技能人才轉變為“能干會說”,也更有利于技藝的傳承。

        對于準備進入中國十九冶的年輕技工來說,“定向培養”的校企合作只是中國十九冶人才培養的第一步,技校畢業生進入企業后,中國十九冶會通過“導師帶徒”的培養方式,在工作方面傳授技能,在生活方面給予關心和幫助;并通過“班組建設”讓技術工人快速融入企業文化,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弘揚老一輩員工的艱苦奮斗精神。如中國十九冶的吳仁強鉚工班、蔣石全筑爐班等班組就曾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和“中央紅旗班組”等榮譽稱號。

        第三個階段是通過“職業技能鑒定”評定技術工人技能等級并與待遇掛鉤,實行“技師、高級技師津貼”制度,打造技術工人成長的縱向公平性平臺。但是,同一級別的技術工人的橫向公平性怎么來體現?中國十九冶施行“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將企業戰略與技術工人業績貢獻緊密結合,這就要求技術工人在工作中不斷奉獻,持續成長,工人觀念也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學習主動性和上進心不斷加強。

        如何讓優秀技術工人脫穎而出,盡早成才?李瀟副總經理告訴本刊記者,中國十九冶緊抓“職業技能競賽”這個牛鼻子,每兩年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一屆職業技能競賽,并組織、協辦、承辦參加國內國際各層級的比賽,迄今已發現優秀技能人才80余人。這些在技能競賽中摘金奪銀的選手,成為公司技術工人隊伍的“標桿模范”,享受各類津貼、獎勵,公司通過《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工人日報》等媒介,大力宣傳其先進事跡,并在各類推優活動中優先推薦技能人才。例如:中國十九冶的3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均為高技能人才。

        在脫穎而出的技能人才中,中國十九冶每兩年就將技術精湛、業績突出的優秀技術工人評聘為公司的“首席技師”,2015年評聘了22人。重點培養一批“會干會說會寫”的人員,給他們配備專業技術人員,總結推廣工法、科技成果,現已創建國家、省、市三級6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搭建了技藝傳承、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并拓寬這類人員的成長通道,實行“雙師融通”制度,即“技師”可以參與“工程師”評審、“高級技師”可以參與“高級工程師”評審。

        看似“嚴苛”的人才培養機制,為真正優秀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個成長與發展的廣闊空間,“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中國十九冶逐漸打通了“技術工人——技能人才——技能專家”的成才通道,正是這樣人才培養模式,為中國十九冶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也為世賽的競技場上輸送了一批經得起考驗、拼得過水平的人才。

        四大特色培養,世技賽推動校企合作創新改革

        對于很多大型企業來說,“校企合作”都是為企業儲備人才的一種方式,而對于這家培養出冠軍選手的企業來說,他們的“校企合作”不僅要做,而且做出了特色、做出了亮點,在世技賽的推動下,中國十九冶加快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創新與改革,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做中研”的方式中成長,讓他們成為真正經得起訓練場與實踐考驗的技能人才。

        一是通過校企合作主動承辦國家級技能大賽。中國十九冶先后與攀枝花技師學院共同承辦了三次國家級技能大賽,特別是2014年中國技能大賽——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的舉辦,不僅積累了辦賽經驗,贏得了各界贊譽,同時對賽制、評分標準等比賽細則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對于備戰大賽的教練員和選手來說,可謂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

        二是校企合作創建大師工作室。中國十九冶先后與攀枝花技師學院共同創建了國家級周樹春焊接技能大師工作室,攀枝花市劉定律冷作鈑金工大師工作室,同時創建名師工作室十個(周樹春和劉定律分別為第42屆、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焊接和建筑金屬構造項目的主教練),大師工作室的創建和引入在高端引領、科研創新和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積極顯著的成就。

        三是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擊隊。組建成立了西部鐵軍——周樹春焊接工程隊和劉建川電調工突擊隊,讓突擊隊成員通過參與重大項目中增強實戰能力。經專項培訓的突擊隊員已出色完成成都東二環高架橋、孟加拉、越南臺塑、納米比亞等工程突擊任務,解決了施工中的急難險重的問題。

        四是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機電職教集團。中國十九冶不斷吸引大中型企業及中、高職院校共同合作,在訂單培養、實習就業、科研教研、實訓基地共建等方面實現資源共享、互惠共贏。

        這樣一項項敢于創新、勇于突破的新型的“校企合作”,讓中國十九冶早已不滿足于簡單地從教學培訓中吸納普通技工的標準,而是朝著更尖端、更綜合的人才領域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中選拔孕育出的人才怎能不是今后行業中的佼佼者?

        以變革提升服務,抓住機遇打造一流

        近幾年,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特別是國示校建設后,又根據工學結合模式提出了具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如訂單模式、引企入校等。但從發展水平和質量來講,我國的職業教育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李瀟副總經理認為我國職業教育與國外相比,在教學模式、入學機制靈活程度、職工薪酬、師資力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隨著國家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以及職業技術人才在社會凸顯作用,中國的職業教育必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

        在職業教育中,如果不能意識到這場變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隱藏的潛能,或者沒有找到應對之道,就會陷入被動,就會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那么如何避免被這場史無前例的變革無情地淘汰呢?李瀟副總經理為今天的職業教育工作變革提出了值得借鑒的兩個建議。

        第一,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中國制造的時代需求。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關系最為緊密,更應主動對社會變革做出回應,密切關注“中國制造2025”對人才培養提出的全新要求,主動適應新形勢,關注產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吸收、消化、傳遞最新產業技術,力求成為產業進步的參與主體,并力爭成為引領產業技術變革的重要力量。

        第二,及時調整職業院校的服務方向。每一次工業革命必然會帶來人力資源的重新配置,職業院校應著眼于為整個社會人力資源提供升級服務,以全新的角度審視自身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職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服務。

        具體而言,一是為一線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專業課程資源,拓寬其知識面,助其順利實現“升級”,避免被時代淘汰;二是為中高級人才提供轉崗課程資源,幫助這些具有豐富從業經驗和較扎實專業基礎的特殊群體迅速轉型,從而提升產業存量人力資源素質;三是為普通高校畢業生提供職業化課程資源,彌補其專業能力強而職業能力弱的不足,幫助他們迅速達到“中國制造2025”所帶來的職業新要求。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视频福利网 | 在线视频福利网站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高清 | 宅男午夜免费看片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日产综合在线网性色 | 在线视频激情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