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范文

        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

        第1篇: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高職;畢業設計;改革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國家培養并輸送生產、建設、服務第一線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的重任。高職教育目標定位在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加強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已成為提高培養質量的關鍵。綜合素質的培養需滲透在教學、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各個環節,尤其作為就業前綜合性工程訓練的畢業設計,是高職院校學生在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應用和鍛煉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是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一個教學環節,更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平臺,也是學生走向社會、獨立開展工作的一座橋梁。通過畢業設計,學生可以獲得感性知識,更好地掌握職業技能,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促進良好職業習慣和職業道德的養成。可以說,它對培養人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這種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加強對高職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模式的改革,對高職院校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但高職院校教師教學工作負擔過重、投入遠遠跟不上學校發展的需求等矛盾卻日益突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也不容回避。因此,進行畢業設計模式改革、提高畢業設計質量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高職院校畢業設計現狀分析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畢業設計工作新思路,但有些院校畢業設計工作改革傾向于將學生推向社會,變畢業設計為企業實習、變畢業設計課題為單純的畢業論文等。高職院校這種畢業設計的“改革”傾向固然有其深層次的背景:我國的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難局面,許多高校學生在最后一個學期幾乎都在校外找工作,急于上崗。但是,這種一味地“推出校門”式的“改革”使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形同虛設,畢業設計沒有實質內容,只有畢業論文的形式存在,畢業設計答辯更是流于形式。

        根據對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部分學生畢業設計現狀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還存在不少的問題。例如:畢業設計的材料來自書籍、報刊或網絡,存在抄襲問題;畢業設計選題沒有結合實際,內容空洞、陳舊、重復;畢業設計時間與學生找工作時間重疊;畢業論文寫作不夠規范、基本功不夠扎實;等等。有鑒于此,改變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運行模式是高職院校迫在眉睫的選擇。如果長期維持下去不進行改革,畢業設計必將成為制約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提高的一個關鍵環節,必將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產生負面影響。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的提出就是針對目前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普遍存在的問題,以畢業設計模式改革為突破口,在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設計中進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模式改革思路

        畢業設計模式改革選擇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機械工程系2008級部分專業的學生,通過分析查找現有的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在畢業設計實踐時間周期模式、畢業設計課題選擇與指導教師學術造詣提高模式、畢業設計規范量化改革模式等方面進行研究。

        第一,畢業設計教學環節時間周期模式改革。傳統的畢業設計開始時間是第6學期的前10周,鑒于這個時間學生畢業在即,把找工作放在首位,畢業設計容易流于形式,我們將畢業設計教學提前到第5學期的前10周進行,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校安心進行畢業設計。

        第二,高職院校畢業設計選題要有工程訓練背景和較強的實踐價值,要達到既有綜合訓練又有綜合素質培養的目的。在選題方式上,多選用來源于企業生產實際的題目,也可由校企雙方協同指導。題目類型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提倡真題真做,這樣能夠使學生感到自己做的課題有價值、有意義,產生成就感和創作的欲望,激發學生搞畢業設計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推動學校科研工作的開展。

        第三,突出高職特點,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高職工科教育以培養生產第一線應用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要提高畢業設計水平和質量,關鍵是提高教師隊伍的學術水平。只有讓高職教師多參加社會實踐,才能提高他們的指導能力。指導教師應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較高的科研水平,能指導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畢業設計規劃。

        第四,加強專業文獻閱讀,注意綜合能力的培養。在畢業設計初期,安排一周時間廣泛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有助于了解畢業設計題目相關前沿的學術動態,拓寬知識面,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提出課題的初步研究方案。

        第五,堅持標準,全面考核。畢業設計的考核由導師評語、專家評閱和論文答辯等環節組成。導師評語主要評價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的實際表現,如學習態度、綜合能力和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等。專家評閱主要對畢業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數據采集的可靠性、結論的正確性及論文撰寫的質量等提出評審意見。因此,應加強管理,規范評語的內容要點,未經認真評閱的論文不予提交答辯組;要加強答辯小組的師資配備、答辯環境的學術氛圍營造和答辯程序的規范。

        四、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實踐證明,對2008級部分學生實行畢業設計模式改革,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認真進行畢業設計指導,幫助學生通過畢業設計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加強對學生專業學習的連貫指導,加大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大幅度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畢業設計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歸納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推動了教學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了機會。畢業設計教學環節的改革,要求教師重視科研,爭取各類課題,可以進一步把產學研結合起來。

        二是增強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銜接和統一,有利于系統訓練,多出成果。選擇恰當的畢業設計與制作課題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導師的指導以及實踐經驗的積累,可以大幅度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是促進了畢業設計與學生擇業的有機結合。由于學生提前進入畢業設計,系(部)應加強畢業設計的組織與管理,既有利于搞好畢業環節教學,又有利于學生就業選擇。學生可以安心做設計、寫論文,并合理安排求職時間;對用人單位來說,能夠提高錄用人才的效率,縮短“磨合期”。

        四是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性。畢業設計模式改革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到具有企業背景的題目,學到大量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實踐能力大幅度提高,為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尤其是參與企業項目,使學生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增強社會適應性。

        五是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促進了教學相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畢業設計模式改革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提升科研水平和實踐技能。學生有機會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六是學生畢業設計質量明顯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規范程度大幅度提高,論文表述更加符合科技論文國家標準,大大增加了論文的可讀性,強化了對學生科學研究、工程實踐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金鳳,馮,高長銀.普通院校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8).

        第2篇: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發展,國內各高等院校陸續新建了一些應用型本科專業,培養出了大批面向生產、建設和管理第一線的應用型本科人才。但在這些新建專業的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例如,許多新建專業雖然都強調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強調實踐環節的建設,但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卻因各種軟硬件不足等因素,難以深入推進;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實踐能力培養環節薄弱,培養目標要求過高而脫離實際等問題。結果導致畢業生競爭力不強,適應力較弱,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對人才的要求,也離“應用型”本科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有較大差距。

        一、國內外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現狀

        當代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可分為以美國為代表的通才教育和上個世紀中葉以蘇聯為代表的專才教育這兩種類型。通才教育,其要旨是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的專業人才。在做法上重視文科教育,強調文、理、工科的結合與相互滲透,采用選課制、學分制等較靈活的管理方法。專才教育則強調給予學生一套具體專業的“處方”式的知識與技能。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重點放在對生產力發展有直接意義的知識技能上,整個教育重理輕文。

        近10年來,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美國不少院校系科的設置,是理工結合的,如力學與材料科學系、力學與機械工程系等。同時,各校又大量開設各種文理結合、理工結合的新課程,如數學和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等。日本提出要“培養理想的世界上通用的日本人”。俄羅斯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正從知識面狹窄的專家向具有廣泛知識的專家過渡。歐洲則在努力扭轉重文輕理的教育傳統,強調博、專結合,以博帶專,一專多能。

        二、準確把握專業內涵,合理定位培養目標

        應用物理學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科學性與工程性并重的學科。它是以物理理論及工程方法為基礎,廣泛應用于電子學、生物醫學、核技術學、信息學以及仿真技術等學科領域,并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及系統性的交叉學科,是當今科學技術領域最活躍的應用性科學。盡管應用物理學專業建立時間尚短,但是近些年來發展卻較為迅速,尤其是在物理學的基本概念與技術已經被廣泛地應用到其他自然科學領域,從半導體微電子到微機應用;從生命科學到量子信息處理;從弱信號處理到無線電通訊;從各種材料制備和檢測到光學測量、光全息技術和光信息處理;從低溫技術、真空技術到薄膜技術、表面物理;從微波技術、核磁共振技術到層析影像技術,都無不包含在應用物理學的范疇之內。在一些新興技術性行業里,應用物理學的進展和突破已經成為這些行業發展的動力支持。

        未來的社會,必將要求理論研究的結果能更快、更直接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能夠將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的專業人才必將逐漸走俏。就其專業特點來說,應用物理學涉及的是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實驗,所以對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有較高的要求,由此,對專業人才的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與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是專業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在具體建設過程中,結合我校理工特色與專業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專業自身特點,確定了我校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既具有堅實理論基礎,又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能夠較好地為社會科技、區域經濟的發展服務。同時,應更重視應用物理學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培養,以滿足工、礦企業等職業領域和地方經濟對人才的需要。

        三、應用物理學人才培養目標

        3.1 多元化復合型人才

        從以上對國內外高等教育主導模式的人才培養現狀分析來看”只有具有多領域技能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才是符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目標人群! 就此可充分結合工科的實驗教學模式”培養具有扎實應用物理理論基礎的實踐型人才!在精通本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計算機運用能力、物理測量能力方面進行強化!培養能在理論和相關科學領域從事科研#教學和科技開發的綜合型技術人才! 加強應用物理專業學生在電子通信#計算機運用等實用領域的技能培養!

        3.2 專業知識能力和畢業生能力要求

        為了培養具有多元化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需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加大結合實踐的教學力度”在具有了良好的本專業理論知識之后逐步進入到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開發的初步實踐階段!應用物理學畢業生應具有相應的專業的知識技能!并掌握符合市場需要的電子通信和計算機領域技能! 進一步深化到相應專業知識的研究細化”了解相近學科的一些基本知識”管理專業的知識技能以更好的符合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需求!

        四、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作為主要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應用物理專業,在新的培養計劃中我們注重不斷增加實踐性教學,加強了實驗室、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形成校內實驗室與校外實習基地互為補充,貫穿于整個應用物理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經歷立項、選題、動手實驗(設計)、分析討論、總結等認識、分析、解決課題的全過程。

        在實踐環節中,做到了集中實習和課內實習相結合,主要由鍛煉意志的軍事訓練實踐、培養基本技能訓練的金工實習實踐、培養創新能力的實驗課程實踐、校外實習基地見習以及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等組成。根據形勢發展需要和學生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和補充,加大了實踐環節的課時比例,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第3篇:機械工程系畢業論文范文

        截至2003年底,我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本專科層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以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工程管理一直隸屬于土木工程專業大類,1998年專業調整后,改屬管理大類。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由建設部代管。而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管理工作亦由教育部牽頭負責。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創立于1997年,由我國著名的建筑經濟與管理專家劉長濱教授攜手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主任著名工程項目管理專家叢培經教授共同創立,在吸納了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教師的基礎上穩步發展。從1997年開始招收管理工程專業本科生,1998年根據國家專業調整更名為工程管理專業。從1999年開始招收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2004年開始招收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

        二、對工程管理的理解

        1.工程的理解

        人們對“工程”一詞的理解有泛化的趨勢,比如211工程、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希望工程等。歸結起來,一般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將自然資源最佳地轉化為結構、機械、產品、系統和過程以造福人類的活動;第二種含義是上述活動的結果,例如長江大橋、青藏鐵路等;第三種含義是從上述活動和實踐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并吸收有關科學技術而形成的學科———工程學科。中國工程院目前包含的工程種類有17種:機械工程、運載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礦業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農業工程、輕紡工程、環境工程、醫藥工程、衛生工程。

        2.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只有共同勞動才能產生生產力,而共同勞動是一種多人之間的協作行為,多人之間的共同勞動就可以進行分工,從而發揮各個個體的比較優勢,這種多人之間的群體協作需要協調與指揮———即是管理,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多人的共同勞動就具備了單個個體不具備的功能。但是共同勞動的效率與效益取決于管理,管理是多人多種生產要素能否具備規模經濟的關鍵。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得到強化和發展。分工的細化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規模的擴大,資源配置越來越復雜,生產各環節相互依賴越來越強,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強度的管理。管理是個多維的復合體,管理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人們對管理的認識經歷了經驗管理與管理理論萌芽、古典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50年代,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異常活躍,眾多的學者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管理問題,各樹一幟,建立了許多管理理論學派,形成了管理理論研究的分散化。美國管理學者孔茨和奧唐奈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熱帶的叢林”。管理理論的熱帶叢林主要包括以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或稱管理程序學派)、經驗學派、人類行為學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數理學派、交流中心學派等。在實踐領域中,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領導層的核心價值觀,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不同的企業文化反映了人們對管理實踐的不同認識。比如海爾響亮地打出“海爾,中國造”的口號,聯想提出“世界的聯想”,TCL要做“世界級的企業”,而諾基亞則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可見,人們對管理的認識和理解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3.工程管理的理解

        狹義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建設工程管理,而建設工程的業務主要是以項目的方式展開的,所以有的專家和學者建議工程管理專業改稱為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包括建設前的項目策劃等前期的管理和建設實施過程中對設計、招投標和施工等管理以及建成后對工程實體的維護運營等的物業或設施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是指建設工程全壽命的管理,包括前期的策劃與管理、實施期的管理和使用期的管理。建設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務是通過管理使項目增值,包括為工程建設增值和為工程使用增值。建設工程管理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建設工程的實踐活動一般是一次性的活動,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需要多種學科多個領域的專門知識,涉及眾多人的利益,現代建設工程項目正在向高、大、精、深方向發展。

        4.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解

        工程管理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既掌握工程技術又具有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工程管理教育不是簡單的工程教育加管理教育。工程管理的課程是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把工程技術內容和管理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獨特的教學內容是其他課程不能替代的。有了工科教育背景,再單獨學一些管理學課程并不等于工程管理教育。只有將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知識技能融會貫通,才能發揮1+1>2的效應。工程管理人員與一般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相比,要同時具備實施工程技術項目和進行專業化管理的能力,并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工程管理專業本科培養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國際工程管理方向和物業管理方向等五個方向。從單個工程項目的實踐來看,工程實踐可以分為核心的形成工程產品的過程,為核心過程提供服務的輔工作過程以及在前兩者之上的管理過程。作為工程管理者要取得1+1+1+1>4的效果,必須將以上四個方面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不僅要求學生有廣闊的視野,更應該要求教師有廣闊的視野,要求教師首先融會貫通以上四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僅僅囿于自己的狹窄領域。

        三、對工程管理專業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可以避開對自己不利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并明確以后的發展方向。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點兒的事情,哪些屬于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于戰術上的問題,并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方法,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2.SW分析

        從上述[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的培養結構體系可見,工程管理專業的優勢(strength)在于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知識領域寬廣,視野廣。工程管理專業的劣勢(weakness)在于博而不精,抓不住重點,不知所云。我校許多學生到了大學三年級還不知道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內容,總覺得工程管理專業不如土木工程、給水排水等專業目標明確。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優勢在于有工程技術作為依托,背靠建設類的專門院校,各個工程技術專業我校基本齊全,有可以利用的工程技術資源。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還為北京市建設領域培育了成千上萬的高級人才,這些人才目前正活躍于北京市建設領域,也為我校人才的培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關系資本,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場地和平臺。但是,資源只是潛在的優勢,潛在的資源能否轉化為效益,主要依靠能力的發揮,資源需要通過能力去實現增值,能力只有通過使用資源創造價值才能體現。

        3.OT分析

        由于我國還處于原始資本積累階段,我國工程建設的發展尚有巨大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在我國工程實踐活動中,企業對工程管理人員需求旺盛,尤其是中高層工程管理人員在企業中極為匱乏。根據中國工程院的調查結果,認為我國工程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目前我國工程管理人才組成結構失衡和專業失衡同時存在。組成結構失衡表現在低層次人才相對過剩,而掌握先進知識、具有豐富經驗的高水平人才相對缺乏。專業結構失衡則表現在當前工程管理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某些行業領域人才資源相對充足,而另一些行業領域人才資源嚴重匱乏。基本建設行業的工程管理人才屬于較為充足的行業。盡管在項目管理組織中,工程技術、工程估價、工程經濟、工程合同與合同管理、計算機應用和工程法律法規等領域的工作都是由相關的專業人員承擔,如工程技術、估價師、律師、合同工程師等,但在現代工程項目中,各種技術工作、管理工作和職能工作之間越來越趨向于相互交叉,他們之間存在復雜的分工和協作關系。所以,人們的知識結構也必須交叉和多樣化,即項目管理者必須對各種職能工作有很深的了解,而各職能人員或參與項目的各種技術人員也必須了解項目管理,不能“隔行如隔山”。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知識上互相參透,能力上互相補充的管理群體。這就為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四、實踐教學不足及其對策

        1.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足

        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偏少”是普遍突出的問題。學生在未接受專業教育前,對工程實踐過程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工程中需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由于過于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而缺乏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缺少對實際問題的真切體驗,妨礙了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目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入學教育、專業認識實習、各門課程的大作業、畢業論文調研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從教學實踐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之間確實脫節,對各門學科知識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缺乏。

        2.實踐教學不足的對策

        對實踐教學不足的對策,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沈陽建筑大學齊寶庫教授創立和總結的教學經驗。沈陽建筑大學齊寶庫教授在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創立了“三明治”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認為,實際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成敗的關鍵,而這一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直接參與工程項目管理實踐才能獲得。基于這種認識,以齊寶庫教授為首的教學團隊大膽嘗試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方面教學資源的“三明治”教學模式。即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首先在校內通過課堂教學學習五個學期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之后,到工程項目工地實踐一個學期,然后再回到學校學習其余專業課和做畢業設計(論文)。“三明治”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企業的臨時雇員,以項目經理助理或工程技術人員助手的身份參加工程管理工作。學生們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帶回學校學習,在理論上進行研究和探討,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1)使學生在就業前受到了工程師的基本訓練。高等工科院校是培養工程師的,“三明治”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在工程制圖、工程設計、施工測量、工程管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受到了工程師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畢業后就業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

        (2)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工程實踐中,學生們作為企業的臨時雇員,既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又要參與工程和企業管理工作。這樣學生們得到了鍛煉,文化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工程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都得到培養和提高。

        (3)充分發揮了社會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實行“三明治”教學模式后,學生有機會深入到有關企業。這些企業能夠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培養學生,使企業認識到培養人才既是學校的任務,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樣就調動了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了社會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潛能,彌補了學校辦學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作為對“三明治”教學模式的改進,筆者認為可以在學生實習期間配備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教師,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其實習加以指導。

        五、新型工業化對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要求

        1.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中預言,人類社會正向信息化社會邁進。由于IT技術的迅速發展,IT技術在發達國家和我國都已經形成相應的產業,目前IT技術正在深刻地改造發達國家的傳統行業。由于我國工業化尚未完成,目前又面臨信息化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國可以通過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建筑業和基本建設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數字鴻溝,其主要反映在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應用的觀念上,也反映在有關知識管理以及技術的應用等方面。在產業與產業之間,由于建筑業的特性,目前建筑業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及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較差,使建筑業相對其他產業之間也存在較大的數字鴻溝。

        2.建設工程信息化的要求

        建設工程信息化是指建設工程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中的開發和應用。建設工程信息化重要意義在于通過信息化,為建筑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機遇。建設工程信息化包括軟件、硬件、組織件和教育件四個要素,其中軟件和硬件由信息產業提供,組織件涉及政府和企業的互動,而教育件作用的發揮則依靠教育部門。

        (1)建設工程信息化要求人才具備信息意識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眾托教授認為,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成敗的關鍵。認為“充分理解信息在社會經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和物資、能源一樣當做重要的資源來看待,這種認識和自覺性可以稱為信息意識。現代化的人必須具備信息意識,它是人的素質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烏家培教授認為“管理可以說是一種信息再生過程,它從管理主體收集信息開始,經過對信息的整理加工、存儲和傳遞,產生信息的決策信息,施效于管理客體,又得到反饋信息而匯集于另一輪收集的信息中,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可見,管理和信息化密切相關。

        (2)建設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轉變

        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項目管理軟件的商品化,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應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IT裝備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而將重點放在計算機干不了的專業學習上,比如項目系統分析、工程活動邏輯關系安排、實施方案的擬定、比較和評價、管理程序的制定、報告系統和文檔系統的建立、工作過程中的協調、溝通和激勵等。可見,IT技術推動的信息化要求教學模式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思想、應用的能力上。同時,信息化通過網絡連接為任何實踐、任何地點、任何人的開放式教學提供了途徑。信息化建設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極大地改善了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以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形式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特別是交互式動化演示以及虛擬現實的功能,可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汲取知識的效率。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課堂面授和網絡教學、實時與異步式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信息化鼓勵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信息化建設使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學生在課后可按照自己的安排、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點播課件、開展虛擬實驗,循序漸進地學習和復習。通過IT技術可以將工程實踐的現場連接到課堂,也可以將其他高校的教學連接到本課堂;可以將各種研討會、各種資料和網址連接進入課堂。信息化建設為教學提供了直接交流的良好空間和條件。教師與同行的交流,可不斷的更新知識和開闊視野;通過教師答疑、作業管理、在線測評等交互學習環節實現答疑解惑、及時反饋信息,促進了師生溝通;學生之間通過專題小組、聊天廣場等進行討論交流,積極思考問題,獲取知識,開展合作化的協作學習。網絡為師生的互動提供了條件,信息化技術也為情景化教學的創設提供了條件,為創設仿真的實驗室提供了條件。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不卡 | 色综合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在线观看网址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人成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