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防震減災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十精神為指導,深入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知識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積極創新宣傳手段,拓寬宣傳渠道,豐富宣傳內容,提高宣傳實效,全面提高我鎮防震減災總體能力,促進我鎮防震減災工作的發展。
二、活動主題
牢記唐山、汶川等特大地震教訓、普及防震減災法律知識、宣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高度關注社會公眾生命安全。
三、總體部署
1、精心組織《防震減災法》的集中宣傳。在5月前后,以宣傳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為重點,主要通過懸掛橫幅、印發防震減災知識材料。
2、強化“防災減災日”的集中宣傳。在5月中旬以地震科普知識和防震避震知識為重點,通過組織我鎮進行應急疏散演練、發放防震減災知識材料宣傳等活動,提高公眾對于防震減災工作的認識和防震避震知識,提高我鎮防震減災總體水平。
四、主要活動安排
1、懸掛橫幅。以《防震減災法》和“5·12防災減災日”為主要內容,在我鎮的重要位置懸掛橫幅、張貼宣傳標語。
2、應急演練。五月十二日組織進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以提高公眾防震應急意識和知識,提高我鎮應急反應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認真組織,全面總結經驗和不足。
3、印發宣傳資料。做到我鎮各單位機關干部人手一份,盡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識廣泛普及。
4、地震科普陣地宣傳。結合主題活動集中進行科普宣傳,通過在圩鎮擺放展板、刊出防震減災宣傳欄、懸掛橫幅、發放防震避震科普宣傳資料、組織進行地震科普講座等形式積極進行地震科普宣傳。
五、組織領導
1、加強領導。為扎實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月”活動,我鎮成立了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并由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宣傳月活動的組織實施。
防震減災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防災減災體系的重要內容,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防震減災知識是公民應知應會的基本常識,對于增強公民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在地震災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減少人員傷亡、減輕災害損失具有關鍵性作用。為了切實履行好法律所賦予的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的職責,根據我州工作實際,現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地震局和中央宣傳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的意見》(x震防發〔2012〕x號)文件精神,按照“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的新要求,貫徹 “主動、穩妥、科學、有效”的宣傳工作方針,結合今年主題“減輕社區災害風險,提升基層減災能力”,堅持深入基層、服務社區、貼近群眾的宣傳工作基礎,全面提升防震減災社會宣教工作綜合能力,不斷促進防震減災先進文化繁榮發展,充分發揮防震減災的社會宣教工作作用。
二、工作目標
強化全州防震減災工作職能部門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公眾的預防意識。以對防震減災工作提出的“兩個堅持、三個轉變”為指引,堅持群眾性、社會性、經常性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科學求實的原則,主動、穩妥、科學、有效地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工作。著力推進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本進入機關、學校、社區、農村、企業、家庭、寺廟,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示范“五個一”工程建設,實現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日常化、制度化。逐步建立廣覆蓋、多形式的宣傳網絡,形成長效宣傳工作機制。
三、主要活動安排
(一)集中開展宣傳活動。“5·12防災減災日”當天,結合州減災委相關活動安排,組織州和西昌市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西昌市月城廣場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活動。邀請州防震減災協會老科協分會會員、州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成員,在廣場、街頭采用展板、標語、橫幅、現場咨詢、救援設備展示和發送科普資料相結合等方式,參與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向社會公眾介紹防震避險知識,提高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增強自救互救能力。州內其他縣在“5.12”當天要組織防震減災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當地人口密集的廣場、學校等地開展宣傳活動。
(二)開展“平安中國.平安冕寧”防災宣導活動啟動儀式。
按照“平安中國”防災宣導活動的統一要求,在冕寧縣開展“平安中國.平安冕寧”防災宣導活動啟動儀式,組織冕寧縣防震減災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學校、醫院等部門和機構,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啟“平安中國.平安冕寧”防災宣導活動的序幕。州防震減災局將派員觀摩和指導啟動儀式的進行。
(三)開展防震減災文藝宣傳進鄉鎮活動。在“5.12”防震減災宣傳周期間,州局將組織州防震減災局文藝宣傳隊,前往鹽源縣金河鄉,開展防震減災知識文藝宣傳和知識搶答活動。此項工作由鹽源縣局具體承辦。
(四)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宣傳進學校活動。由州防震減災局和西昌市防震減災局聯合召集,深入西昌市航天學校,開展防震減災文藝演出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知識宣傳活動。
(五)開展xx州德昌縣聯動地震演練活動。由xx州人民政府組織,德昌縣人民政府承辦,在德昌縣開展2017年度地震演練活動,州防震減災局全程參與演練方案的制定及演練活動的組織,并將派員參加和觀摩此次演練活動。
(六)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鄉鎮活動。根據《xx省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省政府令第x號)要求,各縣市防震減災局要采取多種形式,組織人員深入重要集鎮宣傳農村建房抗震設防知識,引導農民積極采用抗震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不斷提高農村房屋的抗震性能。
(七)開展媒體全覆蓋宣傳活動。
1、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作用。加強與xx電視臺、xx日報、月城新報等主流媒體的密切聯系,通過播放專題節目,開設專題欄目,發表專題文章,擴大媒體宣傳教育效果。
2、利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活動。注重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獨特優勢,增強社會宣教活動的互動性,提高吸引力和傳播力。在相關合作網站開設有防震減災宣傳專欄,定期更新專欄的知識。州防震減災局網站、政務微博“xx防震減災”和公眾微信平臺將在重大宣傳活動期間,宣傳活動消息。
一、指導思想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為指針,認真貫徹落實《省防震減災條例》有關“防震減災宣傳周”的規定和“7·28”唐山地震紀念活動,從7月23日起,集中一段時間,在全區大規模、密集地宣傳地震科普知識,進一步加大全區防震減災的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增強廣大群眾應急自救能力。
二、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專人負責。為加強對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的領導,由區人民政府抗震救災指揮部副總指揮、區地震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全區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區教育局、衛生局、經貿局等部門要成立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領導小組,負責本鄉鎮、本系統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的日常工作;區直其它部門要指定一名分管領導,負責本部門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工作。各鄉鎮、區直各單位的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領導小組名單或分管領導名單及聯系電話,于8月8日前上報區地震辦公室。
2、齊抓共管,各負其責。各鄉鎮、各單位要把這次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工作,作為關心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切實抓緊抓好。各鄉鎮要抓好本轄區內的各村(居)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的工作;宣傳部門要為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大造輿論聲勢;教育、衛生、經貿等部門要組織好各自系統的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的工作;財政部門要為防震減災集中強化宣傳提供必需的經費保障;地震部門要按省政府的要求盡快創建政務網站,提供《地震知識百問百答》、《地震來了怎么辦》以及《應對地震災害----公眾自救互救常識》、《蟾童》等各類科普材料和音像資料的下載等。
三、時間安排
1、宣傳準備階段(7月23日----8月8日)。各鄉鎮、各單位要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學習領會上級有關集中強化宣傳的文件精神,制訂本系統、本單位的實施方案;準備必要的學習材料等。
2、集中講座階段(8月1日----9月8日)。各鄉鎮、各系統要主動邀請市、區地震科普宣傳員,大規模、密集地進行地震科普知識講座,使全區干部、工人和農民普遍受到一次地震科普知識教育。
3、演練與補漏階段(9月8日----9月28日)。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區教育局要組織所有中小學在9月份新學年開學后,將地震安全教育納入中小學安全教育內容,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每個班級貼一套《抗震救助知識》掛圖并分發若干本《地震知識百問百答》、《地震來了怎么辦》讀本;每所學校舉行一次地震應急避險演練,舉辦一次防震減災知識競賽活動。
四、材料保障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況
1、全面履行防震減災工作職責。一是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省防震減災條例》等法律法規,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梳理行政權力事項12項,公共服務事項4項,在政務服務網上按月公示行政許可、行政處罰事項。二是為更好地履行防震減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指導全縣防震減災事業發展,加快防震減災體系建設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我局起草編制了《縣“十三五”防震減災規劃》,待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即可印發實施。三是組織召開本年度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會議,深入傳達學習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并對我縣本年度防震減災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扎實開展震情監測工作。加強對全縣境內24處省屬臺站和4處縣屬臺站的巡查和維護,確保臺網高質量運行。我局所管理的4處臺站中,除臺站進行檢修外,十八里臺站、古豐臺站、峽口臺站運行正常,WE道、NS道數據穩定,波形可利用率大于95%,日數據連續率達96%。上半年,我縣境內未發生MS≥3.0級的地震,我局17個地震宏觀觀測點均無地震宏觀異常上報。此外,我局認真執行震情會商制度,開展周會商22次,月會商5次,并向市地震局報送了2017年年中震情趨勢會商意見。同時認真落實24小時震情值班制度,按時與市地震局進行電絡,保證電臺通訊暢通。
3、嚴格落實抗震設防要求。按照逐步深入的要求,不斷加大抗震設防管理力度。一是做好行政許可和審批監管工作。上半年共辦理一般性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批18項,同時按照“一單兩庫一細則”和“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對建設項目的抗震設防情況開展事前、事中、事后檢查和監管。二是積極參與重大建設工程項目前期評審工作。參與了天馬機場、國際陸港重點項目的前期評審工作,提出了抗震設防要求。三是建立了地震風險預測評估數據庫,為地震風險預測評估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
4、積極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工作。半年以來,我局利用“5.12國家防災減災日”、“科技活動周”、“安全生產月”等時段,在縣城中心廣場及各移民點廣場多次開展地震專題宣傳活動,擺放展板,懸掛橫幅,向群眾發放地震科普資料,解答群眾疑問,正確引導輿論,有效地普及了防震減災的基本知識,提高了群眾預防地震的意識和震時自救互救能力。
5、妥善處置有感地震事件。上半年,我縣周邊地區發生對我縣造成影響的有感地震事件1次,即6月3日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5.0級地震。地震發生后,我局迅速響應。一是與省、市地震局溝通,及時確定地震三要素。二是編寫震情快報送縣委、縣政府。三是迅速與靠近震中的鄉鎮聯系,核查有無災情。四是及時趕赴震感強烈鄉鎮,實地查看地震造成的影響。經核查,此次地震未對我縣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局在防震減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與省、市防震減災應急工作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地震監測預報水平有待提高,專業技術力量十分薄弱,需要進一步加強管理和培訓。二是工作經費緊張,地震應急裝備的配置、監測設備的運行和維護、日常的業務培訓、防震減災知識宣傳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防震減災各項工作都需要人員投入,人員緊缺成為制約我局開展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的瓶頸。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繼續加強震情監視跟蹤工作。加強資料的分析研判和宏觀異常落實,密切跟蹤震情趨勢變化,使監測資料在監視震情趨勢中發揮作用。建立健全地震臺網運行維護、技術保障體系,依法加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的保護。完善群測群防體系,明確群測群防人員的任務和工作程序,做到觀測地點、觀測對象、觀測手段、觀測人員和觀測結果“五落實”。
2、著力提升城鄉綜合防御能力。以實施第五代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15)為契機,推動抗震設防要求城鄉一體化管理,切實保障建筑物地震安全。加強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竣工驗收等環節的抗震設防監管,切實落實工程建設各方責任主體的質量責任加強對農村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和農民自建房抗震設防的指導管理,力求使村鎮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等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抗震設計規范進行規劃、設計和施工。
3、切實增強大震巨災綜合應對能力。進一步健全地震應急指揮體系,切實加強指揮調度、部門聯動、信息共享、社會動員等工作。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管理,指導各鄉鎮政府、縣直有關部門、單位組織修訂各自領域、行業的專項地震應急預案。探索建立縣、鄉、村三級災情速報渠道,并結合群測群防網點建設,完善災情信息速報人員網絡。
一、高度重視,精心部署
及時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宣傳活動。一是要求社區務必抓住“防災減災日”有利契機,積極開展宣傳活動。二是指定分管負責人親自抓,明確具體工作人員負責。三是制定落實宣傳活動工作,確保宣傳活動富有成效。
二、加強排查,消除隱患
5月12日為“全國防震減災日”,我省已進入汛期,我們開展了汛前檢查,對全縣的涵、閘,險工險段及新建堤段進行了排查,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進行整改,落實度汛方案,儲存防汛物料、安排防汛人員,組織防汛培訓,消除安全隱患。
近年來,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堅持把經濟建設同防震減災一起抓,不斷提高監測預報和應急反應能力,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做好全縣防震減災工作,根據國務院和省、市防震減災工作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目標,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
我縣地處魯豫交界地區和蒼尼斷裂兩條地震帶上,屬于第二、三次全國地震區劃7度以上的重要防御地區。歷史上不僅發生過破壞性地震,而且多次受到蒼尼斷裂兩條地震帶的影響,防震減災形勢不容樂觀。做好新時期的防震減災工作,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特別是隨著我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防震減災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各部門務必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認真做好防震減災工作。
按照國務院和省、市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我縣新時期防震減災的工作目標是:認真開展地震小區劃、活斷層探測和重大工程安全性評價工作,大力實施“突出重點,全面防御;健全體系,強化管理;社會參與,共同抵御”三大戰略,逐步建立健全有重點的全面防御體系和預測、預防、救助全方位的災害管理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防御地震災害的氛圍。到2015年,全縣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地震基本烈度的能力。
二、強化措施,落實任務,切實加強全縣防震減災工作
(一)加快全縣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配合省、市地震局搞好地震臺的改造和維護;*—2010年,建設地震觀測深水井2眼,新上1處土壤觀測點和2個宏觀觀測點,初步建成覆蓋全縣、信息共享的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大力加強地震監測預報工作,嚴格對地震臺(站)、觀測網點的管理工作,切實落實各項工作制度,確保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嚴格落實震情、觀測資料快速報送制度,加強地震預報研究,強化短臨跟蹤措施,努力提高監測預報水平。
(二)扎實推進震災預防體系建設。一是提高抗震設防能力。要按照區劃先于規劃、規劃先于建設的原則,積極開展城市地震小區劃、地震活斷層探測和建筑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確保建筑工程達到國家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2015年前,完成*縣城區地震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完成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科學的抗震設防依據。要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監督與管理,把抗震設防要求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依法將抗震設防要求的管理納入基本建設審批程序,力爭使我縣重大建設工程開展地震安全性評價的比例達到98%以上。二是逐步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采取多種形式,向農民群眾宣傳住宅建設防震抗震基本知識;組織開發推廣經濟適用、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農村民居建設圖集和施工技術;積極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指導和幫助農民對已建住房進行抗震加固,對新建住房進行抗震設防。認真組織開展對農村建筑隊伍的教育培訓,建立農村施工隊伍施工資質和施工技術人員上崗證書管理制度,提高農村民居的建筑質量。
(三)建立健全緊急救援體系。修訂完善地震應急預案,縣通信、供電、自來水、煤氣公司等單位,要認真落實預案規定的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加強防震政策研究和地震應急實戰演練,增強預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建設完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提高指揮協作能力。各鄉鎮要完善地震災情速報網絡,緊急情況下確保信息暢通、反映迅速、決策科學、處置有力。積極推進社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逐步建成以武警、消防為主、專群結合的地震災害救助隊伍。積極做好救助準備工作,合理建設應急物品儲備網絡,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改造工作中,科學規劃建設城區緊急疏散通道和避險場所,并配備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及物資裝備。
(四)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努力推進“三網一員”群測群防建設,加強地震宏觀觀測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和地震知識宣傳網建設,形成完整的群測群防工作網絡體系。動員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鼓勵社會力量、企業建設地震臺網,并在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對觀測條件好、位置重要的臺(站),適時納入縣級臺網管理。要積極引導、支持社會團體和個人參與地震觀測、科學研究和技術裝備開發,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地震監測預報中的作用。要建立穩定的群測群防經費渠道,制定觀測員崗位津貼發放標準,穩定群防群測工作隊伍。
(五)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青少年為重點,向廣大群眾普及防震減災科學知識。各鄉鎮都要明確一所學校作為地震科普示范學校,逐步在中小學校普及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要把防震減災作為“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防震減災講師團,開展經常性的科普宣講活動,努力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加強防震減災法制建設。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明確抗震設防各個管理環節的執法主體和工作程序,嚴格建設工程抗震設防管理。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管理,依法履行抗震設防管理的執法檢查職責。認真貫徹執行《山東省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辦法》和《地震監測預報條例》,依法處理干擾和破壞地震監測設施、地震觀測環境的行為。
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序開展
本局按照縣委的部署要求,結合實際,認真落實“規定動作”,精心開展“自選動作”,并對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體要求,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互相幫等途徑,認真梳理和排查班子和班子成員自己在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重點在“治治病”上下功夫,認真加以整改。目前,正在做好民主生活會前的準備工作。
二、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提升民眾防震減災意識
一是利用科技活動周、防災減災日、科技下鄉等時機,大力開展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農村、進學校、進社區活動,提高民眾防震避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是利用展板、掛圖、宣傳圖冊、咨詢等形式普及《防震減災法》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三是結合新農村建設宣傳抗震設防知識,提高農村群眾的防震意識。
四是抓好中小學校防震減災知識宣傳教育和地震應急演練。
今年1-6月,共進行防震減災宣傳活動4次,展出地震知識掛圖30余幅、展板3塊,發放各種宣傳資料近1萬多冊,接待群眾咨詢100多人次。組織中小學校教師代表28人參觀了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地震臺,全縣各中小學校均開展了一次應急疏散演練活動通。過這些扎實有效的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全民防震減災意識。
三、認真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審批工作
為切實做好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行政審批工作,本局積極推行“首問責任制度、限時辦結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辦事公開制度”,印制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審批流程圖》和《辦事指南》,禮貌待人、熱情服務,并對服務對象耐心細致地做好政策解釋工作,嚴格按程序、按流程積極主動地為項目業主提供及時便捷的服務。
今年1-6月,我局共受理抗震設防行政審批項目43個,設防面積達到15.7萬平方米。
四、加強宏觀觀測點管理
對已建立的5個宏觀觀測點進行了不定期巡訪,了解觀測員的想法和存在的問題,幫組他們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確保了正常運轉。
五、認真開展“美麗•清潔城鄉”活動
按照全縣開展“美麗·清潔城鄉”活動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繼續認真開展衛生八里街責任區和駐村的清潔活動,確保了責任區和駐村聯系點的環境衛生整潔有序。
下半年工作計劃:
1、繼續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解決好班子和黨員干部在“”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推動本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2、利用唐山大地震紀念日、十月科普大行動等為契機,繼續開展好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
3、做好日常抗震設防審批工作和地震宏觀觀測點的管理工作。
一、防震減災工作形勢與需求
(一)“”期間防震減災工作取得的成績。
“”期間,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防震減災工作,建立健全了地震監測預報、地震災害防御和地震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提升了防震減災整體能力,全市防震減災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1.地震監測預報水平得到提升。實現了數字化、網絡化、自動化,觀測資料質量逐步提高,積累了系統的周、月、年中、年度、緊急和臨時會商討論記錄和會商意見,奠定了科學研究基礎。通過實施數字地震觀測網絡項目,我市增加了、、等8個強震臺站,使我市的地震監測網絡布局向規范化邁進了一步。開展了電磁臺網中心儀器數字化改造,通過了省地震局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提高了地震分析預報的整體水平。
2.震害防御能力不斷增強。城市防震減災工作基本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新建房屋抗震設防監管基本得到落實。震害防御基層組織管理體制逐步健全,活斷層探測及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的實施,使我市防震減災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依法加強了對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工作,加強了對學校校舍等特殊設施的地震安全設防管理,地震綜合防御工作不斷加強。
3.地震應急能力進一步提高。市縣兩級都分別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地震應急預案,開展了地震應急演練,在春節、“五一”、“十一”等節日和重大活動期間,啟動實施了短臨跟蹤工作方案,年月4日5.1級地震等地震活動的應急組織指揮和現場處置工作得當,地震應急能力全面提高。
4.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更加深入。以“防災減災日”宣傳為主線,通過廣播、電視、展牌、宣傳欄、科技大集等多種形式深入農村、校園、社區、企業等地開展防震減災知識和法律、法規宣傳,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逐步提升。馨境界社區建設成為防震減災示范社區。
(二)“十二五“防震減災形勢與需求
我市毗鄰京津,地理位置特殊,地震效應敏感,受相鄰地區地震災害影響頻繁,地震產生的社會效應巨大。從地質構造來看,地處20世紀強地震頻繁發生的平原地震帶和張家口—渤海地震帶交匯處,有發生強震的背景,處于Ⅶ、Ⅷ度烈度區,被確定為首都圈重點地震監視防御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有感地震,公元1679年發生過我省有史以來震級最高的三河—平谷8.0級地震、年發生過-6.3級地震,年在再次發生5.3級地震。年地震、年地震、年地震等多次地震也波及到我市。進入年以來,我市及鄰近地區也有多次小震活動發生,年7月4日縣境內發生5.1級地震。
我市“防震減災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嚴峻的震情形勢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地震監測預報水平比較低,對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預報很難做出及時準確的判定。綜合防御能力比較薄弱,城鎮一般建設工程抗御地震能力不強,農村民居基本不設防。地震應急能力較弱,應急避難場所、救援隊伍和救援設施還需進一步加強。各級防震減災事業經費投入不足,縣級地震機構不健全,難以適應防震減災工作新要求。“十二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處于重要發展時期,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規模越來越大,高層建筑逐漸增多,地震工作面臨的整體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因此,“十二五”期間,必須進一步加大防震減災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繼續大力推進防震減災工作,為全面完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十二五”防震減災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防震減災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預防為主,全面防御,防震減災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社會,依法加強地震行政管理;堅持防震減災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突出重點,打牢基礎;堅持開展地震科普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
(二)奮斗目標
為實現《國家防震減災規劃》(—年)提出的“到年基本具備抗御6級左右地震能力”的目標,做到“房屋基本不倒,社會保持穩定,災情降至最低”。我市“十二五”期間防震減災工作要具備和提高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1.提高地震監測預報能力。地震監測臺點布局科學合理,監測手段不斷充實完善,能夠達到現階段上級地震部門和地震監測預報要求。強化地震監測預報基礎建設,實現每個縣(市、區)都有手段齊全的前兆觀測臺站,完成全市地震監測的網絡化、數字化和一體化。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建立完善的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和防震減災助理員“三網一員”網絡。加強地震趨勢的分析研究,爭取實現有防震減災實效的地震預報。
2.提高震害預報能力。新建、改建、擴建一般建設工程達到相應的抗震設防要求;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災害工程全面實施地震安全性評價,并按設防要求施工;擴大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覆蓋面,基本實現新建農村民居和村鎮公用設施具備相應的抗震能力,使全市城鄉建筑設施的抗震能力明顯提高。
3.提高地震應急處置能力。應急救援組織指揮體系、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和應急救援隊伍進一步健全,使政府應對地震事件的處置能力、科學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力爭在破壞性地震發生后,收到地震速報信息10分鐘內啟動地震應急預案,1小時內啟動應急行動、上報初步了解的災情、震情災情信息;在第一時間內確定災區范圍;震后迅速組織救援隊伍開展救援、救治工作;震后24小時內災民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安置;3日內地震災區社會秩序基本恢復正常。
三、“十二五”防震減災工作重點
按照建立健全地震監測預報、震害防御和應急救援三大工作體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打牢防震減災工作基礎
加強地震監測能力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布局、分級分類管理原則,進一步完善地震臺點建設;建立健全地震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充分依靠社會力量參與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在全市形成更加完善的地震監測體系。
(二)突出城鄉工程全面防御
以工程防御為重點,全面加強城市建設的地震安全。加強對重要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依法審批,嚴格執法,實現應評盡評,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科學的抗震設防依據。逐步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立農村民居抗震設防管理制度,不斷增強農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注重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暢通市、縣、鄉三級政府部門災情速報渠道。充分發揮群測群防網點觀測員和防震減災助理員的作用,確保災情上報及時準確。完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完善地震救援隊伍和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形成社會基礎廣泛、協調統一的地震災害救援力量。切實做好地震應急準備,民政、交通、紅十字會、建設、電力、通信等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責要求積極組織救援和搶修恢復工作,減少次生災害的發生,確保社會穩定。
(四)大力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建設地震安全示范學校和示范社區,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繼續開展地震科普進社區、進機關、進鄉村、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的“六進”宣傳活動,認真研究制定提高民眾防震減災意識的工作措施,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化傳媒手段的作用,把經常性宣傳與集中宣傳、流動宣傳與陣地宣傳結合起來,努力提高全社會的防震減災意識。
四、重點工作
(一)完善地震監測臺網建設
在完成“地震監測臺網建設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完善我市地震監測臺網布局。一是與防災科技學院合作,建設地震觀測實驗基地。二是增設觀測手段,新建、流體項目觀測臺。三是增設電磁擾動觀測臺站,建設大城、固安電磁項目觀測臺。四是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建立起完整的群測群防網絡體系。
(二)完善地震應急救援建設
一是依托市民政局現有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立地震應急救援物資儲備系統。實現全市所屬單位物資儲備共享,實現社會體系的聯儲聯運,規范緊急調用和運輸機制,保證救援需要。二是建立市級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平臺。三是充實完善專兼結合的地震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及設備。四是充實完善地震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培訓。五是完善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配備基本的避難物資。
(三)開展地震小區劃項目
推進縣級以上城市、開發區活斷層探測、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完成主城區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逐步開展全市縣級以上城市和開發區的活斷層探測、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建立城市地震小區劃數據庫和服務平臺,為一般建設工程的抗震設防提供更為精確的設計地震動參數。
(四)創新防震減災宣傳教育
建設市縣兩級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每個縣(市、區)建設一處功能齊備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基地;以市圖書館、科技館等現有的宣傳場地和設施為依托,配備觸摸設備、播放設施、實物展品、宣傳展板等,建立聲像多媒體的地震科普展廳。在市區及縣(市、區)試點建設地震安全社區和示范學校。
(五)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安全示范工程
每個縣(市、區)都要建設一處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提出當地農民能夠承受且易于接受、簡單適用的民居抗震防震技術方案和指導性建議,提高農村民居的抗震防震能力。
(六)建設地震社會服務工程
在市及、固安兩縣作為全國示范城市和示范縣首期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在全市建成包括城市地震災害防御能力評估系統、建設項目抗震設防管理系統、城市規劃服務系統、建設工程設計服務系統等震害防御服務系統,形成分別面向城市與農村的震害防御信息服務平臺,為全社會提供專業化的防震減災應用技術信息服務。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防震減災管理體制
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防震減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各級政府要加強防震減災指揮機構建設,明確和強化政府防震減災社會管理的責任,實施防震減災管理體制創新,充分發揮有關部門、高等院校以及社會各界防震減災資源的作用,實現全社會防震減災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共享。逐步推進“三網一員”建設,加強群測群防工作,加大防震減災專項經費投入力度,建立并完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防震減災工作管理體系。
(二)完善防震減災法制體系
建立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保障防震減災決策法制化;轉變職能,隨著依法行政、依法管理進程的推進,建立有效的責任制度,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普法宣傳,積極營造依法防震減災的良好環境,加強執法監督,保障防震減災法律有效實施。
(三)完善地震科技創新機制
通過組織培養、積極引進,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提高地震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深化地震機構編制體制改革,理順市縣地震工作管理關系,完善地震科技創新制度建設,破除一切不利于地震科技發展的陳舊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流的服務和保障。
關鍵詞:地震;監測預報;防震減災;體系建設;綜合能力
1.地震監測預報的現狀及水平
1.1我國地震監測預報的現狀
地震監測預報作為防震減災的基礎,一直以來都是地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國地震研究工作通過多年來的艱辛探索與實踐,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十五”、“十一五”基本建設項目的實施建成,地震監測預報工作體系的建設正大幅度地向縱深發展。
21世紀,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國家經濟與社會得到迅速發展,這對我國現在的防震減災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一系列防震減災的問題也凸現出來,地震監測預報也不斷出現新情況及新問題。
1.2我國地震監測預報的水平
地震監測的目的是實現對有顯著影響和具有破壞性的地震進行速報,積累地震孕育過程中的地球介質及各種物理場變化的連續、完整和可靠的資料,為地震的預測預報和各項地震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數據。地震監測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整個國際上,由于地震的孕育過程的極端復雜性,地震預報仍處于探索階段。我們目前的預報方法主要仍是根據多年積累的大量觀測資料和震例而做出的統計性和經驗性預報,這種預報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現在我們做出的對較大時間尺度內的中長期地震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對短臨預報的成功概率還相對較低。
2.如何開展地震監測工作
地震預測預警是減少地震災害損失和影響的重要手段,現代防震減災安全觀特別強調要關注地震預測預警工作。
首先要關注震情監視工作,空間對地觀測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微電子技術的飛躍發展,為我們深入開展震情監視工作展示了更廣闊的前景。我們必須不斷吸收和引進高新技術,發展先進的震情監測手段和方法,更有效地監視地震動態。
其次,要正確安排部署震情跟蹤工作,這是實現有減災實效地震預測的關鍵舉措。必須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建立和完善更科學合理的震情跟蹤工作機制。進而,要抓好震情分析和判斷工作,這是實現地震預測的重要環節。通過強化震情會商制度,不斷發展震情分析判斷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實現地震預測由經驗預測向物理預測的轉變。最后,還要抓好地震預警工作。
3.如何推進地震監測體系的建設
3.1提高監測預報水平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地震科技進步使防震減災事業有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建設起一個觀測手段科學、技術先進、密度適當的地震監測技術系統,對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共享數字化,對區域地震科技力量有效整合。
在實際工作中首先要扎實做好地震監測,確保監測資料的準確、完整、可靠性,加強震情的綜合分析與跟蹤工作;其次要不斷提高地震監測資料分析與處理水平,不斷提高地震預測、預警能力;第三要加密監測網點建設,實施監測臺網結構布局的合理性調整,依托現代科學信息技術,建設地震立體觀測系統和預測預警系統,全面提升地震監測能力。第四要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地震觀測環境。地震監測設施是地震監測預報的基礎,當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地震監測設備可以最快的速度測定出震中和震級,政府部門根據準確數據就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派出救援人員和救援物資到達確切地點進行抗震救災,使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2加強防震減災綜合能力
應急能力是防震減災工作和地震應急工作效果的綜合反映。應急能力差會造成救援隊伍和救援物資不能在最快時間里到達災區,延誤救援時間,從而造成人員和財產重大損失。
在工作中,應在震情監測預報和加強震害防御的基礎上,根據地震環境和防震減災工作的特點,制訂綜合防御地震災害的地震應急預案。預案一要突出以防為主的指導思想,強調把震后消極被動的等待救災思想轉變為震前積極主動的綜合防御,做到把一切工作做在地震沒有發生時,化大災為小災,變被動為主動,投入較小的人力、物力、財力,把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二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與實際相結合,科學求證,正確客觀地分析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其他一般地區、地震環境形勢變化和物質經濟條件、行政決策職能和科技等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對策方案真正達到最大的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三要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用性,把政府部門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指揮和協調作用、減輕地震災害的操作規程進行詳細明確的分工和規定,使工作有序進行。
3.3在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中堅持科學發展觀
今后的地震預測工作,是從協同觀點出發,多層面地統籌考慮地震監測體系的建設,實現基礎研究與實際地震監測工作的結合與進步,在已有采集的信息數據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并同時反過來用于指導地震探索實踐。
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應該堅持科學發展觀,重點著力改善地震監測設施及地震預測分析處理、追蹤的軟硬件環境,加強對地震監測預報發展戰略的研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地震監測預報工作機制。
地震監測預報是建立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的基礎,應作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的戰略基點和中心環節來抓。特別是監測預報的關鍵環節:監測技術的發展、監測臺網布局的結構調整、地震預報理論及方法的研究等更要給予以高度的重視。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促進各項工作的和諧發展,扎扎實實地推進防震減災工作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科學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國民.地震預報回顧與展望[J].國際地震動態,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