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易經的奧秘曾仕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為往圣繼絕學,從自己做起,從扎根的教育抓起
語文教師肩負著繼承弘揚發展傳統優秀文化的艱巨使命。宋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理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從自我的修身做起,學習儒家經典,力行學做謙謙君子,從儒家的根“孝悌”做起,從《弟子規》做起。近年來,老師越來越難當,學生在家里對父母不恭敬,來了學校對課本、對圣賢、對老師缺少恭敬。《弟子規》成為中小學生的必讀書,從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學風與做人態度的培養。相信一個孩子有了孝心,時時處處想到讓父母放心、寬慰,這個孩子就將不讓人擔心了。學習《弟子規》,不是喊口號,而是要抓落實。我利用課前二到五分鐘時間與學生共同學習《弟子規》,適當講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數孩子都能有所覺悟,可喜的是個別孩子學習態度有明顯的好轉。
2.央視《百家講壇》可以成為教材最好的補充與注本
央視《百家講壇》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曾仕強的《易經的奧秘》和《胡雪巖的啟示》、于丹的《論語心得》和《莊子的智慧》、呂立新的《水墨齊白石》、錢文忠的《三字經》等,都是我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比如講《逍遙游》、《愚溪詩序》關于天人合一的理論時,就可以引用曾仕強教授《易經的奧秘》中對“亦一亦二”的解釋。
3.關于作文教學
3.1我對學生耳提面命,審題,如果沒有把握做到出奇制勝,就老老實實按常規思路去考慮,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要求和各種題型的操作要領,注意結構安排,要自圓其說,語言要得體,表意要明確。如果能較恰當地用上一些成語、詩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會使你的文章大為增色。
3.2我開誠布公地告訴學生,作文得分常常會受到閱卷老師當時的情緒和心境的影響,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題者叫勁之外,如何博取閱卷人的歡心就成了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比如,字跡清楚、卷面整潔、語句通順、結構合理,自然會讓閱卷老師感到心情舒暢。
3.3我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跟學生說,寫記敘文也好,寫議論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寫出來要像真的一樣,哪怕懵住閱卷老師一會兒也行。事實上,你心虛氣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覺得不知所云,但寫作文那會兒,一定要表現得煞有介事、理直氣壯、情真意切等。
4.關于閱讀教學
4.1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鑄魂”。
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凈化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才能使語文課堂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讓語文教學“育情”。
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從《我與地壇》中體會母子情深,從《邊城》中認識祖孫、兄弟之情,從《我愿意是急流》中領悟無私戀情,從《雨霖鈴》中體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情別緒,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確,語文教學確實是情意綿綿,怎一個情字了得。要想使語文課堂“育情”,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才能達到。
5.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個性化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對于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探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自己的目標。
6.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