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信息范文

        地理信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信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地理信息范文

        某零售企業很想知道:高價值顧客愿意驅車多遠去兌換折扣優惠券?

        某家銀行很想知道:應該在哪里開設新的營業網點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最具盈利性的老客戶,并吸引新客戶?

        某保險公司很想知道:哪些客戶住在災難多發區?它對保險公司的理賠風險有何影響?

        這些對于企業經營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該從哪里找到答案?那就是數據倉庫。整合了地理空間數據和客戶數據的數據倉庫可以幫助您快速解決上述問題。5月28日,一年一度的Teradata數據倉庫峰會在三亞舉行,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極速洞力”,來自全國各地的金融、電信、制造、物流等行業的百余位用戶代表出席了此次會議。

        敏捷性制勝

        今年是數據倉庫峰會連續舉辦的第十個年頭,十年的努力耕耘換回了Teradata不斷增長的業績。在2010年第一季度,Teradata總收入達到4.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營業收入達8600萬美元,同比增長43.3%。

        越是在艱難的時期,企業決策層越需要一種強大的決策力和洞察力,來幫助企業做出決策。經歷了金融危機之后,企業領導層深刻體會到,企業對于市場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企業使用數據集市的時候,需要花上14天甚至28天的時間來抽取數據,而Teradata的方案可以把最原始的數據導入系統中,將數據抽取時間壓縮到24小時。性能帶動了速度的推進,確保企業能夠抓住稍縱即逝的商業機會。

        “企業需要更好、更快地運用數據倉庫與商業智能從海量信息中獲取洞察力,以更敏捷的反應在競爭中取勝。”今年4月上任的Teradata大中華區總裁辛兒倫表示,“未來的工作重點除現有客戶擴容外,將放眼新的行業,譬如國有企業。”

        四大亮點

        在產品與技術方面,地理空間解決方案、云計算、Teradata客戶關系管理系統(TRM)以及新一代動態數據倉庫平臺是此次數據倉庫峰會的亮點。

        地理信息惹人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認識到整合地理空間數據和客戶數據的好處。某運輸企業在收到客戶發貨請求后,需要確定公司能夠以多快的速度定位包裹位置并重新改道投遞;某通信企業想知道,哪些地區的電話接收信號最差,進而造成了顧客流失。諸如此類的問題全都與地理信息相關。

        據Teradata首席技術官寶立明介紹,因互動而產生的數據已進入Zetta byte(1021)時代,過去三年產生的數據比以往四萬年產生的數據還要多,而幾乎所有數據都有一個位置參數,地點已成為數據的一個重要維度。遺憾的是,多數企業尚未能有效地利用這些位置數據來解決業務問題。Teradata能為客戶提供廣泛的地理空間數據整合咨詢服務,從而幫助客戶部署和優化地理空間環境,利用地理空間數據來豐富業務分析應用。

        第2篇:地理信息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歷程;應用開發;數字城市

        中圖分類號:C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理信息系統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是一種采集、 處理、傳輸、存儲、管理、查詢檢索、分析、表達和應用地理信息的計算機系統,也稱為空間數據的管理系統。它通過對空間和時間數據信息的組織管理和處理分析,可以滿足使用者對研究對象的分析、評價和決策是集計算機科學、測繪學、遙感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學科為一體的新興邊緣學科。

        1 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歷程

        地理信息系統起源于 20 世紀 60 年代加拿大和美國學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62年加拿大測量學者 R.F.Tomlinson 提出用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地籍數據并建議加拿大聯邦地質調查局研發地理信息系統;1963 年由 R.F.Tomlinson 組織研究開發的計算機地理分析系統研發成功,正式命名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anad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 CGIS)。而幾乎在同一時期, 美國西北大學的DuaneF.Marble 在研究城市交通過程中,也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思想。作為一種建立在空間信息采集、模擬、處理、檢索、分析和表征基礎上的決策支持系統。而數字地球、地球信息科學(Geo-Information Science)等概念的提出和理論上的探討,更是將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推向一個嶄新的高度。 數字地球概念的正式提出源于美國前副總統戈爾 1998 年 1 月 31 日在加利福尼亞科學中心的一次講演, 在該講演中戈爾正式提出數字地球的概念。 戈爾在其講話中提到的數字地球指的是一個內嵌海量地理信息、三維、多分辨率的地球的數字表示(“Amulti-resolution,thre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lanet, intowhich we can embed vastquantities of geo-referenced data”) 。

        2 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開發的一般方式

        2.1 基礎開發

        在開發過程中,開發者不依賴于任何 GIS 工具軟件, 而是利用程序設計語言對空間數據進行采集、編輯和處理分析,采用相關的算法進行獨立設計。 該方式的好處是無須依賴任何商業 GIS 工具軟件,可減少開發成本。 缺點是設計和實現比較復雜,需要大量人力和財力,并且很難在功能上與商業化 GIS 工具軟件相比。

        2.2 借助 GIS 工具進行二次開發

        目前大多數的 GIS 軟件商都向開發者提供了利用自己的 GIS 軟件進一步開發的宏語言。 例如,MapInfo 公 司 的 Maplnfo Professional 有 MapBasic 語言,ESRI 公司的 AreView 提供有 Avenue 語言,Intergraph 公司的 Geomedia 等。 用戶利用這些宏語言可以方便地進行二次應用, 但是由于宏語言功能極其有限, 不利于將信息管理系統的面向對象方法引入 GIS應用中。

        2.3 集成二次開發

        集成二次開發是指利用專業的 GIS 工具軟件(如Maplnfo,ArcView 等 ),實現 GIS 的基本功能,利用可視化開發工具,如 Delphi,Visual C++,Visual BasicPower Builder 等為開發平臺,進行二者的集成開發,目前主要有如下兩種方式:

        1)采用 OLE/DDE 技術。采用OLE(ObjectLinking and Embedding,對象鏈接與嵌入)自動化技術或利用 DDE(Dynamic Data Exchang,動態數據交換)技術,用軟件開發工具開發前臺可執行應用程序,以OLE 自動化方式或 DDE 方式啟動 GIS 工具軟件在后臺執行,利用回調(Callback)技術動態獲取其返回信息,實現應用程序中的地理信息處理功能。

        2) 利用 GIS 組件技術。主流 GIS 軟件公司都提供有建立在OCX技術基礎上的GIS 功能組件(如Mapinfo 公司的 MapX、ESRI 的 MapObjects 等),開發者可以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常用編程工具,直接將 GIS功能嵌入其中,可以實現地理信息系統的各種功能。該方法可以將面向對象方法應用于 GIS 開發過程中來,從而實現功能更為完善的綜合性的 GIS 應用系統。

        3 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人類的信息中有 80%與地理位置和空間分布有關,所以 GIS 具有非常廣泛地應用。 經過 40 多年的發展,GIS 已發展成為一種成熟的空間數據處理技術和方法,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 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建設、土地管理、農作物調查、交通、能源、通訊、地圖測繪、林業、房地產開發、自然災害的監測與評估、金融、保險、石油與天然氣、軍事、犯罪分析、運輸與導航、“110”報警系統、公共汽車調度等方面展現了廣闊的應用前景。這些領域將是 GIS 產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實際上,GIS 的應用將加速度地深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由于地理信息在人類生活和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GIS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保持高速發展的勢頭,成為 IT 高科技領域的核心技術。

        3.1 GIS 與數字城市

        GIS、RS(Remote Sensing,遙感)和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技術構成了空間信息技術的主要部分,即通常所說的 3S 技術, 其中GIS 技術是核心技術。 城市是人類活動最活躍的環節,GIS 技術的應用集中體現在城市應用中。 近 2 年來,數字城市已經成為國內信息化的熱點問題,而且還有持續升溫趨勢。 而以 GIS 為核心的空間信息技術是數字城市的核心應用技術,它與無線通信、寬帶網絡和無線網絡日趨融合在一起, 為城市生活和商務提供了一種立體的,多層面的信息服務體系。 數字城市建設包括 4部分內容,即基礎設施、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及公眾信息服務。而 GIS 應用貫穿上述 4 個部分和各個層面,從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到政府空間數據共享、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以及基于網絡的公眾地理信息服務,GIS都發揮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從具體的應用來說,GIS 已經廣泛應用于構成數字城市的眾多行業,如城市規劃、城市地下管網、電力、電信、公安、消防、急救等方面。

        3.2 GIS 與企業信息化

        GIS 技術在企業整個商務過程中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以 GIS 為核心的空間信息技術可以無縫集成到企業信息化的整體業務平臺中,與企業的財務系統、銷售系統、工作流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等融合,并且在底層數據庫層面上實現數據的相互調用。 當建立在網絡架構上時則可以實現遠程和分布式計算。

        3.3 GIS 與人們的生活

        近幾年來, 隨著 GSM 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GIS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展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集成 GIS、GPS、GSM 的技術已開始廣泛應用于車輛安全防范系統和調度系統,為人們提供車輛反劫防盜、報警、道路指引、醫療救護以及在此系統平臺基礎上擴展各種電子商務增值服務。 以醫療救護為例, 當患者向監控中心請求急救時, 監控中心可以從 GIS 電子地圖上查看到患者的具置,并同時搜索最近的急救車輛,讓最近的車輛前去接患者。 患者進入救護車后, 監控中心可以通過雙向通話功能, 指導救護車上的醫生實施救護治療,同時通過 GIS 的最優路徑功能,給救護車指引道路, 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醫院或急救中心。 而在救護車行進的過程中,患者的家屬可以通過互聯網立即上網查詢救護車的行進位置及患者的狀態信息。通過 GIS,并結合 GPS 和 GSM 無線通信及網絡,使患者、家屬、救護車及醫生之間建立了無縫溝通體系,最終使患者能得到快速、及時的治療。

        如果在車輛移動目標、家居固定點目標、重點保護單位甚至路燈上都安裝了 GPS、GSM 或其他無線通信設備,那么我們在城市生活中,無論是開車、行走或者是在單位、在家里,都可以通過由 GIS、GPS、互聯網以及無線通信技術構成的綜合服務系統獲得急救、 報警和各種商務服務,真正使我們處于立體的、全方位的數字化生活中,體驗數字空間高科技價值。

        參考文獻

        第3篇:地理信息范文

        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試說明中,明確要求考生有“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

        歷年的高考試題多以“提供圖文材料緊扣問題的要求審題并從圖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作出判斷或組織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調用知識的基礎上探究地理事象發生、發展過程和原因解決現實生活、生產中的問題”的方式呈現。其中,“獲取和解讀信息”是解題的基礎,也是解題的關鍵。

        根據考核目標與要求,有必要精選試題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審題”訓練,在審題訓練中提高“提取、解讀地理信息” 的能力。

        所謂地理信息,即地理試卷中的文字資料、圖表、數據、畫面、符號等。獲取和解讀信息的過程,包含發現信息、判斷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維過程。

        如何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可從三個方面理解:

        1.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夠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3.能夠準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審題時要特別關注以下5個方面:

        1.圖文中的時間信息和空間信息(時空分布、時空聯系)

        2.設問中的行為動詞(明確答題語言組織要求)

        3.設問中的指向(限定詞,設問中已給定答題的角度)

        4.圖表名稱、圖例;統計圖的單位、刻度;地圖中事物、位置、對比信息;表中對比;統計圖中“量”及其變化的 解讀;統計圖中曲線形態變化,分段對比的節點等

        5.新概念含義的解讀(考查自主學習新知識的能力)

        二.地理信息的類型

        1.根據顯示方式不同,地理試題中信息包括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

        三.獲取和解讀信息的方法

        (一)咬文嚼字

        (2012正卷)專家認為,欣賞旅游景觀,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對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悵,春橋原樹似吾鄉?!边@是宋朝詩人王禹謫居陜西時,描述山村風景的《村行》。

        下面是四位同學對《村行》的評論,哪些同學的說法是正確的?

        甲:“馬穿山徑菊初黃”中的“菊初黃”同時包含了由視覺、聽覺感受到的景象;

        乙:“萬壑有聲含晚籟”中“萬壑”指的是遍布的黃土溝壑;

        丙:“蕎麥花開白雪香”指的是由視覺、嗅覺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骸按簶蛟瓨渌莆徉l”是由視覺看到的景物,并引發的移情想象欣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又如:“人家半鑿山腰住,車馬多從頭頂過”是我國哪一地區居住景觀的寫照

        A.內蒙古高原B.黃土高原C.云貴高原D.青藏高原

        題中信息:“車馬”,顯示為北方地區,排除C、D;內蒙古高原,地勢平坦,與“山腰住”不符;得出黃土高原,事實上是黃土高原的窯洞。

        (二)細看地圖

        常見地圖中的信息有等高線、 等溫線 、 等降雪天數線 、地球自轉線速度等值線、河流水系圖、交通線走向、車速的變化、湖泊輪廓的變化、降水的突變等。

        (三)文表、圖文結合

        (1)甲、乙兩地氣溫和降水的差異是_____。試從氣壓帶、風帶的移動規律分析產生上述的原因。______。

        (2)乙地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有______________。

        (3)該地區大多數城鎮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

        (4)影響該地區陸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顯性信息:經緯度位置;根據等高線數值大小判斷出西北部地勢高、尼羅河谷地的地勢最低;石油等礦產資源與城鎮的分布概況;公路與鐵路的延展走勢;甲、乙兩地氣溫與降水的月分配數值等。

        第4篇:地理信息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SOA;CAD;共享;WebService;ServiceGIS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04-0926-02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Design Material

        PENG Chuan-fan

        (Shengli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Dongying 25702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oilfield's planning and design, achieve the update and reuse of design material by combining the management of ground engineering design material with the shar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OA; CAD; share; webservice; serviceGIS

        勝利油田從1961年發現油田起至今,油氣生產設施建設已達相當規模,1998年開始對油氣生產設施地理信息進行采集并動態維護,建成地面建設信息系統。而勝利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三十多年的發展中,承擔了勝利油田地面建設工程以及相關市政工程和環境工程的勘察、設計、規劃、監理工作,通過自身數據中心和一體化平臺的建設,積累了大量設計資料。在地理信息采集過程中,設計資料是油氣生產設施地理信息的重要來源。同時,在新建、改擴建工程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地理信息和設計資料的集成應用也成為重要一環。

        1 集成應用

        地理信息和設計資料本來就是密不可分、互為源頭的。在紙圖數字化時期,數字線劃地形圖基本上是通過對八、九十年代的紙介質影像圖(個別地區是紙介質測繪圖)數字化得來的。進入精細處理時期后,有了電子影像圖數據源,具備了將影像圖與線劃圖匹配使用的條件。油氣生產設施數據在初期只有井口具備準確坐標,于是將設計圖紙或竣工圖紙和井口、地形進行匹配,并將得到的相對位置、形狀和走向錄入到地圖中去。隨著規劃設計、生產指揮等工作對地圖精度要求的提高,勝利油田開始對地面生產設施進行普查測量工作,即在現有油田站庫、生產管線等設施現狀查測資料的基礎上,進行實地探測作業,查清站庫、生產管線現狀,測繪出各種站庫、生產管線管網圖。結合新建、改擴建地面工程竣工測量工作,勝利油田站庫、生產管線等生產設施逐步獲得了準確的坐標信息。設計院在勝利油田規劃設計工作中,不僅要查閱相關設計資料,還要結合電子地圖進行現場調研。地理信息和設計資料的集成應用的實現,一方面需要合適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敏捷的信息集成方式。

        1.1 地理信息共享

        油田規劃設計需要底圖時,以往會要求GIS(地理信息系統)數據處理人員復制相應范圍的地理數據,按需要處理好,以電子文件形式提交過去。這種模式適合已選定的小范圍的資料交接,不適應設計期間的反復比對工作,尤其不適應大范圍海量地理空間數據的使用。然而,無論在數據采集階段的油田數據入庫、上傳、匯總,還是在應用階段的跨部門復用,空間數據庫能夠使人們獲得可控的版本一致的最新資源。已建成的勝利油田地面工程地理信息空間數據庫,成為日常設計工作中地圖共享的主要來源。但空間數據庫的數據傳輸對網絡的壓力以及安全考慮,還有難于實現異構GIS平臺集成應用的特點,限制了同源應用系統的實施范圍,這就造成地理信息無法和包括規劃設計在內的眾多基層專業信息順利集成,遇到信息復用瓶頸。

        地理數據共享方式在經歷了面向文件共享時期、面向空間數據庫共享時期之后,進入面向服務共享時期。隨著SOA(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技術的成熟,服務式GIS (Service GIS)把GIS全部功能封裝成WebService(Web服務),可被多種客戶端跨平臺、跨網絡、跨語言地調用,并可通過服務聚合能力將其他服務器的GIS服務集成過來。在OGC(開放地理信息系統協會)提出的OWS(OGC-WebServices)服務體系中,地圖服務是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返回結果通常是矢量圖形或柵格圖形。由此開創的面向服務的地理信息共享模式,具有帶寬要求低、系統更安全、集成敏捷等特點,使得地理信息和設計資料的集成應用有了嶄新的開始。

        為了建成勝利油田基礎地理數據存儲中心、數據管理中心、數據交換中心,完善地面建設信息的標準規范體系、數據采集處理體系、數據存儲體系、維護體系、共享體系、應用體系,地面建設信息系統提供了面向服務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基礎地形、地面建設地圖服務,設施屬性及連接關系查詢服務,按照油田相應規范規定的數據結構組織地面建設信息,提供地圖、屬性、設施連接關系數據的調用方式。

        地圖服務采用ArcGIS平臺,的基礎地形地圖服務包括影像圖、線劃圖,的地面建設地圖服務包括油田匯總地圖和各采油廠、油公司、專業公司、社區等單位的分區域地圖。從空間庫中選擇需要的數據源加以渲染配置,制成ArcMap的mxd格式的文件,然后使用ArcGIS Server將其成服務,再進行比例尺級別、圖片格式設置,創建地圖緩存。地圖服務通過設置緩存地圖和服務優化技術提高地圖訪問速度,從而為海量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快速繪制和高效訪問提供了可能。高精度影像圖只能通過這種方式,應用到日常規劃設計工作中去。所有地圖服務使用最新處理的、穩定的數據版本,反映當前數據更新情況。在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質量有了保證的前提下,將地圖服務融合到專業應用系統中,不僅提供地圖縮放、漫游等GIS通用查詢分析、地面工程數據查詢等基本功能,還要提供與油田生產密切相關的具有專業特色的地理信息應用功能。

        設施屬性及連接關系查詢服務采用WebService形式,提供數據字典、設施范圍、單項設施集成信息列表以及單項信息的數據接口。能夠對名稱等內容進行模糊查詢,篩選條件匹配的設施列表。可以僅返回設施名稱列表,用于搜索框鍵入內容時的敏感匹配。也可返回設施的名稱、屬性索引項、定位索引項組合列表,用于設施查詢結果分頁列表。定位索引項作為進一步在操控地圖上定位渲染設施位置的輸入條件,屬性索引項作為進一步查詢單一設施屬性信息項列表的輸入條件,組合起來作為單一設施下步操作的起點。單項設施集成信息列表中的信息項和基于位置的功能項可排序,集成了設施基本信息和外部關聯信息,關聯的信息包括和本設施相關的油田數據中心數據、管網技術檢測數據等。集成信息列表一般用作地圖上單點顯示框的內容項,列出鏈接、不詳細顯示,只有優先項的具體內容才在顯示框內提前顯示,必需的基于位置的功能項也在顯示框中列出。設施基本信息和外部關聯信息的單項信息可新開一頁顯示,基本信息既有設施的記錄標識、技術參數、設計施工信息、坐標、幾何屬性也有設施連接關系描述。設施連接關系采用鏈狀描述,可判定設施所屬的設施鏈,也可獲得閥組等操作節點所在的設施和設施鏈。所有信息即可按照使用方式組合查詢,也支持單獨查詢。提供數據字典查詢,實現設施信息項關鍵字的轉換,實現規則庫的調用接口。

        地圖服務的調用畢竟還依賴GIS軟件或開發技術。規劃設計人員可以直接使用ArcExplorer、ArcDesktop等軟件使用地圖服務,疊合CAD文件進行分析。而開發人員則使用ArcEngine、ArcGISServer技術或第三方技術,調用地圖服務,開發專業應用。此外,為了進一步簡化使用方法,還可以通過地理服務嵌入控件的開發或者地圖頁面參數調用的方式,在無法部署GIS軟件的應用服務器上,在完全脫離GIS底層技術的情況下,為專業應用提供勝利油田地圖服務訪問能力。

        地面建設信息系統針對勝利油田地理服務,提供了封裝服務的專用控件。專用控件支持flash等頁面表現形式,底層采用ArcGIS技術訪問地理服務,封裝成頁面控件,通過腳本調用嵌入應用頁面,既具有包括地圖縮放、平移等基本功能,也具有將用戶參數傳遞給API接口,從而控制應用頁面中的地圖地域顯示范圍、地面設施突出顯示樣式,以及定位指定名稱設施、定位單位管理范圍、渲染指定設施等控制功能,還具有地面設施屬性及連接關系的查詢功能。前臺的地理服務嵌入控件和后臺的勝利油田地理信息服務結合起來,就達到了進一步降低地理信息服務使用難度的目的。

        1.2 信息集成

        地理信息和專業信息的生產維護單位不同,但通過SOA的方式得到了共享,理順了地理數據采集、應用關系,增強了專業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能力。地面建設信息系統將地面工程地理信息庫通過WebService向各單位,從而使規劃設計單位可以直接通過訪問這些WebService,使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實現與本單位的規劃設計專業數據疊加集成,關聯設計資料和地理信息,開發集成應用系統。設計資料同樣采用SOA技術,基于設計資料數據庫設計資料WebService。對現有的設計資料管理系統的改造,主要集中在設計資料服務和地理信息服務調用兩方面。

        設計院已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將項目管理、設計支持、檔案、技術質量、財務資產、市場開發、經營管理、科研管理、設備資產、HSE(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人力資源、圖書文獻、辦公等信息,采集進中心數據庫,并進行動態維護。其中,標準規范、設備材料、典型文件、單元組件、電子圖檔、設計模版等設計資料,成為設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的必查資料。將設計資料,特別是勝利油田地面工程的設計資料信息,成WebService,提供設計信息查詢和電子圖檔下載,同時提供現場調研圖文資料、設計便簽、外部鏈接和其他附件等數據查詢。

        設計資料按照地面工程所在地域和所含設施進行歸類。通過建設單位和項目名稱可以定位大體設計范圍,通過查閱設計資料中的坐標數據和范圍尺寸,就能找到設計資料對應的精確地理位置。通過設計資料的總體說明,分解出所含設施名稱。如此,我們就可以把設計資料和地理信息服務中的設施、地理位置關聯起來,當然需要經過必要的處理步驟。在設計資料服務和地理信息服務中,雙方的設施名稱、單位名稱需要比對,局部的規劃坐標系和大范圍的地理服務坐標系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度帶和中央子午線,需要坐標轉換。信息關聯后,設計人員就可以在設計資料管理系統中,根據規劃設計條件,在地圖上找到相應地理位置和已建設施,進一步通過嵌入的專用控件,調用所封裝的勝利油田地理服務,定位有關設施,查詢設施屬性及連接關系,導出地圖和屬性文檔,對比設計資料,展開規劃設計工作。

        2 結束語

        目前,地理信息價值正日益滲透到國民生產建設的方方面面,而使用面向服務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能有效拓寬地理信息應用空間,將地理信息和設計資料通過SOA技術集成起來,有助于設計院更好地開展勝利油田規劃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謝海輝.基于Web Service的GIS數據共享技術研究[J].科技廣場,2008(12):80-82.

        [2] 宋關福.Service GIS引發地理信息服務共享與聚合革命[J].地理信息世界,2008(6):82-85.

        [3] 李石頭.基于ServiceGIS的省級環境空間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初探[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10):72-74.

        第5篇:地理信息范文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 社會基礎 發生特征

        不同產權主體的地理信息在進入地理信息空間時所需提供的數據內容、提供方式、采用的服務模式是影響地理信息有效供給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著重對此進行了思考,以期對這方面的研究有所幫助。

        一、 公共信息空間構建及其對地理信息的需求

        信息空間是信息存在或發生的地點,可以指某個相關領域的信息的總和。而公共信息是指政府部門宏觀調控下有效傳播的社會信息資源。地理信息也是一種重要的公共信息,對于地理公共信息空間構建的相關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不同產權性質的地理信息進入公共信息空間的機會

        依據地理信息資源產權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國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資源和民營企業與公司制企業所擁有的地理信息資源。

        (1)國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資源。此類地理信息資源按照地理信息資源本身的特征又可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國家專控地理信息資源、基礎公益性地理信息資源、商業性地理信息資源。

        對國家專控地理信息資源,實行保密政策,這是滿足國家安全的需要。此類地理信息資源不宜對普通公眾以及企業開放。對于基礎公益性地理信息資源而言,無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財政投入產生的基礎測繪數據或有關國土、水利、林業、氣象、等公益性地理信息資源,還是高校與科研單位承擔的國家課題取得的地理信息資源,其產權均屬國家所有。我國商業性地理信息資源,基本上是在基礎性、公益性地理信息資源基礎上進行加工增值產生的。必須執行行政管理與企業經營活動相分離,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的政策。

        (2)民營企業與公司制企業所擁有的地理信息資源。國家并不是地理信息唯一的產權主體,民營企業與公司制企業均可作為地理信息資源所有權主體。此類地理信息資源只有商業性地理信息資源一種,實行商業化運作政策。

        由上述內容可知,除國家??氐牡乩硇畔嵭斜C苷撸瑹o法進入公共領域以外,其他地理信息包括國家所有的基礎公益性地理信息、商業性地理信息和企業所有的地理信息都可以進入共享利用的范圍。

        三、地理信息進入公共信息空間的政策設計

        (一)國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資源的相關政策探討。

        筆者進一步研究了國有地理信息資源的公共信息空間構建的路徑和內容,并從數據內容、提供方式和和服務方式三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

        1、從數據內容來看,宜以基礎性和公益性的地理信息數據為主。應該包括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專業空間信息、非空間信息這三個方面。

        地理空間框架數據是在同一區域內,使用頻率最高、最公共、最基礎、具有權威性空間數據資源,我國的框架數據主要包括交通、水系、政府機關、公共服務、文化教育等實體所在的位置及名稱。

        專業空間信息是相對于框架地理空間信息而言的,是由專業部門獲取的、局限于本專業或少數行業使用的空間信息,包括土地、房產、地下管網、市政設施等專業信息。

        非空間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屬性信息,即專業測繪部門制作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上的各種地名、注記和描述性信息;政府信息化部門的公共信息以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綜合性信息。

        2、從提供方式來看,宜根據不同的使用單位和使用目的分別采用無償提供,價格優惠和有償提供的不同方式。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使用許可管理規定》中,就根據地理信息數據的使用單位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對提供方式進行了區分。其中,對中央、國家機關、省級政府等用于宏觀決策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地理信息實行無償提供的政策;對非企業單位、個人為教學或者科學研究、規劃管理等目的在本單位內部或者個人使用,或者將研究成果向中央國家機關、省級政府等部門提供于宏觀決策和社會公益事業的地理信息給予價格優惠;對企業單位、或者非企業單位用于商業目的、營利或者直接為建設工程項目服務的地理信息實行有償使用的政策。

        3、從服務方式來看,宜提供能滿足共性需求的基礎地理信息服務以及二次開發接口。筆者借鑒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類型,總結了地理公共信息空間宜提供的服務方式:①查詢、下載、訂制地理信息產品以及通過網絡獲得空間數據服務。②地理目標的瀏覽查詢③空間分析④移動定位⑤信息⑥二次開發接口。具體包括2維地圖服務、三維地圖服務、空間數據服務、地理編碼服務、數據應用分析服務等五類標準接口。專業用戶可通過調用二次開發接口,快速構建業務應用。

        (二)民營企業與公司制企業所擁有的地理信息資源的相關政策探討

        民營企業與公司制企業所擁有的地理信息資源的公共信息空間的構建不宜采用同樣的路徑和政策,無論是提供的數據內容、提供方式還是服務方式都應有差異。

        1、從數據內容來看,宜以個性化、增值地理信息數據為主。

        2、從提供方式來看,應按照市場方式進行商業化運作。

        3、從服務方式來看,應提供能滿足個性需求的高技術含量的服務。

        國家所有的地理信息更需注重基礎性、公益性地理信息內容和服務的提供,并注意為企業的增值開發創造良好的環境。而企業所有的地理信息則需要在基礎性、公益性地理信息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面向市場的個性化增值開發。本文尚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希望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第6篇:地理信息范文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地理學;地位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一種高技術系統,能夠提供地理研究和預測、規劃的服務,能夠對空間信息進行獲取和處理。雖然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僅幾十年的時間,但已經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本文簡要介紹了地理信息系統,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統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1、地理信息系統

        1.1地理信息系統的含義和產生

        所謂的地理信息系統又稱為又稱為資源與環境信息系統、地理數據系統、空間信息系統、土地信息系統等,是通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綜合運用信息科學和系統工程理論,對具有空間內涵的地理數據進行分析綜合與科學管理,從而服務于地理決策、規劃、預測和研究等領域的技術[1]。地理信息系統的基本特征在于其能夠進行空間分析,綜合分析多種信息,分析空間實體間的關系,對區域內的各種過程和現象進行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尤其擅長對空間信息進行處理。

        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萌發地理信息系統。加拿大學者R.F.Tomlinson等人使用計算機統計森林的分類,并取得了成功。加拿大農業部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支持,最終將地理數據分析系統研制了出來,并最終命名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1968年,地理信息系統正式成為了一個科學術語[2]。

        對地理信息系統的定義目前尚無定論,各國科學家眾說紛紜、各持己見。綜合各家的觀點,所有的觀點都認為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空間數據的處理能力??臻g數據指的是行星地球表面以及附近被記錄的所有地理現象,其具有明顯的地理位置特征??臻g數據可以用地圖來表示,例如一個公共場所,其作為一個占據一定空間的地域,具有特有的地理坐標,其特性可以通過屬性指標反應出來。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空間型的特定性質,這是其與其他統計型信息系統的最大區別。地理信息系統的每個數據的編碼的依據都是地理坐標,先對其進行明確的定位,再完成定量的屬性和分類。地理信息系統的獨特標志就是強調對空間數據的處理,當然,這也是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技術難點[3]。

        1.2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

        根據美國聯邦數字地圖協調委員(DBMS)會對地理信息系統的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概念框架由五大部分組成,分別為產品顯示和輸出、空間分析和操作、數據庫的產生和數據輸入、數據庫和系統的管理、用戶界面[4]。

        地理信息系統的用戶界面的主要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版塊、數據庫與應用者之間的交流平臺,其軟件功能主要是對系統和用戶之間的關系進行組織和簡化,包括圖形顯示、幫助顯示和菜單等。

        數據庫和系統的管理是一種手段,實現對地理信息系統功能的數據控制。與普通數據庫(DBMS)相較,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更為復雜,具有布爾運算、刪除和增加等功能。這就意味著其不僅能夠對文字數字數據進行處理,還能夠對圖形數據進行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專家M. F. Goodchild就提出,地理信息系統應該能為各種地理要素的查詢提供服務。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要能夠聯接起地理實體的變量和屬性與地理坐標信息。

        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產生數據庫,其基本操作就是輸入數據,輸入數據本身比較復雜。地理信息系統的軟件系統和硬件系統的費用遠遠少于數據的輸入、預處理和采集的費用。不僅如此,在輸入數據時還要對其進行編碼,將變量和拓撲結構之間的聯接建立起來。

        作為空間數據處理的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統及其模塊和子系統都要具備各種工具,例如布爾運算、拓撲分析、空間數據查詢。自動化制圖、圖像處理系統雖然也具備一定的功能,但卻不如地理信息系統的工具復雜和全面。地理信息系統的工具箱能力還將受到模糊數學、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發展的影響,不斷走向智能化。

        根據設計要求,地理信息系統可以將各種文字、圖表和地圖信息提供出來,特別是提供新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疊加各種要素,例如水資源、土地和人口,并向用戶提供與這些要素相關的、具有綜合性的新信息。

        作為決策支持系統和管理工具,地理信息系統帶動了地理科技的革命,是一種無形的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已經跳出了單純的技術范疇,成為了跨越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綜合性技術。其能夠對空間相關數據進行有效的顯示、模擬、分析、操作、管理和采集,從而滿足復雜的管理和規劃需要。

        2、地理信息系統在地理學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信息系統是地理學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使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問題進行處理,屬于地理學科中的一門邊緣學科。地理學是一門復雜的學科,對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當前社會出現的環境、資源、人口等問題都對地理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代地理學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就是結合新技術,從而產生邊緣性應用學科,例如地理信息技術和遙感技術等?,F代地理學可以分為三個分支:技術地理學、實驗地理學和理論地理學,地理信息系統屬于技術地理學。

        在地理學的發展中,地理信息系統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是地理學中新技術手段和思想的應用,突破了原有的地理學研究方法。與此同時地理信息系統也離不開地理學這個理論依托,二者相互依存。如果沒有地理背景或地理學,計算機對空間數據的處理就毫無意義;如果沒有地理學模型,地理信息系統也難以建立。

        地圖作為一種傳統的空間信息載體,很多因素都會對地圖的地理信息造成限制。首先,通過人工來提取地圖數據,在圖形要素的計量和量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限制。其次,每一張地圖都只能記載和描述有限的地理信息。人對于地圖信息的記憶能力也是有限的。傳統的圖層疊加具有加大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密不可分,包括了空間信息和地理 要素,能夠將定量、定性和定位的數據提供出來。地理信息系統還可以為遙感提供輔助數據,對其最高分辨力和信息量進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從野外考察中獲得的遙感數據、原始資料可以與地理信息系統相結合,使遙感圖像具有更高的解譯和處理精度。而系統中數據的精度和適時性也會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起到了支持作用。

        地理學受到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巨大影響,地理信息系統是一個現代化的地理技術工具,推動了地理學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轉變,使地理學的單系統發展成為復雜系統。對于地理學而言,地理信息系統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能夠有效的推動地理學的發展,提高了信息評價、處理和采集的能力。

        結 語:雖然,地理信息系統只是一種工具和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卻給地理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和變化。當前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地理信息系統在未來必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地理信息系統和空間分析之間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溝通,空間分析技術的發展較為滯后,對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設計造成了一定的阻礙,這也是未來地理信息系統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 董廷旭. 《地理信息系統》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研究[J]. 綿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4(02)

        第7篇:地理信息范文

        關鍵詞: 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共享 法律關系 法理學

        一、我國地理信息共享法學問題的提出

        1.1從實踐維度提出我國地理信息共享存在的問題

        地理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把地理信息放在一個開放的平臺上供需要者來使用,這樣地理信息獲得形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復。如林業部編寫一份國家深林自愿統計資料,需要耗資近億元,歷時10年才能完成[1]。如果可以將這些地理信息的調研成果放在共享的平臺上供需要者檢索那么會使地理信息需求者可以在對短的時間內用最節約的方法獲得最有效的地理信息。

        由于我國沒有可以依據的相關法律制度,各部門在數據生產過程中缺乏行業標準化的界定與法律保障的手段,對地理信息共享的改造和集成工作增加了許多難度;對權威部門權威數據的認識不夠,數據的重復和不完整現象時常發生,這給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增添了很多困難;參加共享的大部分是原始數據,缺乏可持續發展綜合分析所需要的指標數據 [2]?,F有各部委 (門) 地理信息系統數據庫中個部門僅顧及各自目的的分散的、各自為政的數據庫.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和分類的體系這些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影響著國家宏觀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制定,最大限度的實現地理信息數據共享是十分必要的。

        1.2從理論維度提出我國地理信息共享存在的問題

        法律作為一種調整人的行為的一種社會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的模式,指引人們進行可以、必須或不得為的某種行為,在我國地理信息共享的實現上正是缺少這種用以針對調整地理信息共享主體權利義務關系為內容的法律,才使得我國地理信息共享上存在無法統一,雜亂無章的實踐問題。

        筆者認為法律作為一種上層建筑,屬于哲學中的意識范疇,法學認為法的本質最終體現在法的物質制約性,也就是說法的內容受到社會存在這個因素的制約,其最終也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所決定的,經濟基礎的發展與上層建筑的構建是一個平衡統一的整體。那么將地理信息共享作為一種信息社會的物質商品在進行共享時,這個物也應該具有物質制約性的特征,受社會存在的制約。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并沒有關于地理信息共享為內容的相關法律。這是不符合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保持平衡這一理論的。故而用什么樣的法律規范使其地理信息共享具體化,地理信息共享主體應享有哪些的權利,履行何種的義務就成為了我國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首要問題。

        二、對我國地理信息共享法理學分析

        2.1從理論維度對我國地理信息共享進行分析

        2.1.1從地理信息的特征進行法理分析

        共享性:地理信息的一個最本質特征就是其共享性,這種本質的固有的屬性便決定了地理信息可以重復使用,并且不會因使用的頻繁而受到損耗,這種使用可以做到使用者互不妨礙。這種共享性的互不妨礙使得地理信息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間在對地理信心的持有和使用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給予地理信息的共享而產生的法律關系,這種法律關系的內容便是由于共享主體地位的不同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擴充性:人們在對地理信息的初步認識后,思維必然會出現一個更加深化的過程,在共享了上條地理信息的基礎之上必然會得到更為先進的、全面的新的地理信息,那么如果利用原始地理信息數據作為基礎資料進行二次或多元次開發生產出來的新的地理信息數據成功,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

        時空統一性:在對地理信息的擴充性進行分析后我們可以看出地理信息與其他信息的根本區別在于地理信息具有時空統一性的特點,這種統一性說明任何的一個地理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時空觀念中產生的一個統一的標準,而對于這個時空的劃分,以及在每個時空內該條信息的所有人都應該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從而規定該條地理信息的所有權的歸屬。

        法最為社會控制的手段,必須規定這種利益的分配。平衡各種利益關系,又是法還是各種不同利益的相互平衡與妥協的產物。" [3]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保障是統治階級對于利益的一種規定行的分配原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利益的法定化就是權利,責任的分配化就是義務。法律的價值沖突解決辦法中的比例原則便在在對各種利益作出全面考察,在經歷了"博弈""妥協"后讓每個利益的主體都感覺到公平,使他們所獲得的利于不低于他們能夠容忍的底線,正如上文所述,地理信息的共享性、擴散性、時空統一性這些鮮明的特征。這使得地理信息這個"物"與民法中的"物"是不同的。民法中的物是一種具有可消耗性和排他行的物質材料資源,而地理信息這個"物"不僅不存在消耗,而且還存在著無限的可延伸性的特征,它的共享更加使其能夠具有增值性, 所以,這個信息共享的主體不能按照民法上的物來進行生搬硬套,而必須從個案平衡的法律價值位階上重新劃分信息法律關系中的利益分配,為地理信息共享中法律關系的調整"量體裁衣"。

        2.2從實踐維度對我國地理信息共享進行分析

        2.2.1地理信息法律關系具有多層次性

        在實現中地理信息共享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由于沒有成文的法律規范,圍繞著離地信息共享而展開的各種法律關系也日益復雜化。在這些關系中不僅包括地理信息行政管理關系,也包括地理信息民事法律關系。地理信息共享的市場化使得地理信息生產、投資主體要求在地理信息共享這個市場中公平競爭。那么在具體的市場時間中產權的確立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產權確立以后,地理信息數據的共享的方式又同樣值得商榷。如果說地理信息共享是一種公益性的行為,那么對這種共享的有償性與無償性的界定需要有明確的法律劃分。一旦出現的侵權、責任糾紛的情況處理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問題。"無規矩不成方圓",這些實踐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都需要法律予以明確的規定。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我國地理信息共享的法理完善應該在準確定位地理信息法律關系結構的前提下對地理信息的無償共享與有償共享進行法律界定,從而保護好地理信息共享過程中國家的安全和個人的隱私以及對錯誤的地理信息的責任承擔。

        參考文獻:

        [1]何建邦, 閭國年, 吳平生.地理信息共享的原理與方法[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3

        [2]毛鋒.地理信息的數據保護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1999,14(1):49-53

        第8篇:地理信息范文

        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種特殊的管理系統,它以空間數據為基礎,可進行空間數據及屬性數據疊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戶關心的信息,通過地面模型自動生成功能及三維空間處理模塊,可實現虛擬三維現實的直觀演示和各種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支持。作為支持空間定位信息數字化獲取,管理和應用的技術體系.隨著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和現代信息基礎設施的飛速發展,在經濟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特別是當今“數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人們對GIS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了解,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2地理信息系統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水利行業是一個信息密集型行業,古今中外的水利工作,都十分重視信息的收集、整編和利用信息。水利部十五規劃中明確指出:”建設水利信息系統時,要以地理信息系統(GIS)為框架?!薄袄盟畔⒒苿铀F代化”。汪恕誠部長在今年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上明確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現代化的基礎和重要標志。在水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大力推進水利信息化進程?!薄耙浞掷每茖W技術發展創造的有利條件,堅持用高新技術對水利傳統行業進行技術改造,特別要注意采用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現代通信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及自動化技術等,實現水利信息化?!辈款I導還提出:“創新是科技發展的動力,對于水利系統的科技人員,當務之急不但要迅速掌握GIS這種新技術,還要不斷追蹤GIS的新發展,高質量地為水利各項業務服務。同時,GIS在水利的應用也需要國際國內各方面的技術合作。”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廣泛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和遙感技術(即"3S"技術),建立了完善的防災減災網絡,對洪水演進進行預測預報,對洪澇災害和滯洪方案進行風險評估等等,水利信息化已成為水利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由于我們國家政策上的引導,并且國內水利用戶技術儲備和技術需求都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同時又借助世界上最先進和成熟的GIS技術,所以GIS技術在國內水利行業的應用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勢頭迅猛,速度很快。長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正在開展數字流域的研究工作。

        3地理信息系統在治黃實踐中應用的構想

        3.1建設數字黃河是大勢所趨

        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數字化地球以及治黃信息化的趨勢,都強烈要求我們盡快開展數字黃河的建設,數字黃河就是把黃河流域內各種與水相關信息通過各種先進的手段,按照統一的數據規則,集成到統一的地理信息平臺上。從而實現黃河流域內與水相關的各種信息的統一管理,數字黃河數字有兩個方面的含義,即信息的數字管理和數字應用。通過數字黃河的建設,可以把黃河上所有研究的問題通過地理信息系統集成到一起,對各種問題可以進行綜合分析集成研究。數字黃河的建設將為流域水管理、信息監察,提供一個先進的、多方位的信息平臺,基于此我們可以結合各種可能的新技術對我們黃河流域可能出現的各種危機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管理的集成性,只有把各種信息通過一個統一的平臺組織在一起才能實現這一功能,而地理信息系統的出現,它可以把不同類型的數據,通過地理信息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為綜合管理和科學決策提供了可能和依據。

        數字黃河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包括水情預報系統、信息系統、虛擬現實可視化和分析系統、調度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后評價及動態維護系統等子系統組成。需黃委各單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盡快開展此項工作的建設研究已是當務之急。

        3.2急需開展的具體工作

        3.2.1下游灘區洪水演進模型及風險決策支持系統

        利用GIS技術,建立流域地面數字模型,與流域雨量站相結合,通過產匯流模型的運算,快速預報不同河段洪水過程。以地理信息系統和數字模型相結合,開發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黃河下游灘區洪水演進模型,通過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的灘區路網、居民地、村臺等組成的灘區撤退線路網絡系統,根據洪水演進模型結果確定不同級別洪水條件下,人員的撤退順序及撤退路線,模擬不同級別洪水可能的演進過程,直觀顯示不同灘區可能的淹沒范圍。分析不同級別洪水可能的淹沒風險,為地方政府的遷安救護提供科學、具體的意見,為灘區防洪決策提供快速調度予案;并可根據不同河段防洪大堤信息情況、防洪物資儲備點信息等,當黃河某大堤發生險情時,根據地理信息找出距離險情點最近的防洪物資儲備點及最近距離、調度路線等,為防洪搶險提供決策支持。

        3.2河道水流演進和調度系統

        國際上已有非常先進、完善的河流徑流調度的GIS和MIS系統,為確保黃河河道不斷流,基于地理信息技術,建設黃河下游水流演進和調度系統模型非常重要。目前的水量調度仍然缺乏足夠的科技手段支持,演示不夠明確和直觀。通過黃河下游水流演進和調度系統模型的建設,可直觀演示水流演進過程,包括流量、流向、流速等,演示每個閘門的開啟度、引水量、到下一個閘門的傳遞時間等。

        在確保黃河不斷流的前提下,可模擬不同的水量調度方案,確定各閘門的開啟次序、時間和引水量等具體指標。為調度管理提供科學決策依據??梢杂芍醒肟刂剖疫M行統一調度和演示,實現李國英主任所說的水量科學調度與動態演示的理想。

        第9篇:地理信息范文

        鎮江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又艱巨的信息化工程。使用大型數據庫管理系統Oracle來管理空間和屬性數據。對于空間數據,使用ArcSDE做為中間層服務管理空間數據,實現多源數據的無縫集成。通過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將分別建立的基礎地形數據庫、數字影像數據庫、測繪成果數據庫、控制測量成果數據庫、元數據庫、系統維護管理數據庫和其他專題數據庫進行統一的管理。各種比例尺、各種類型的空間數據庫的空間數據能夠相互套合、相互疊加,形成集成化的空間數據庫。在地形數據庫中進行更新操作時,任何外部數據入庫和數據庫數據的修改都必須首先在工作庫中進行,檢查無誤后才能從工作庫更新到現勢庫,同時把更新對應的原始數據導入到歷史庫形成數據庫數據更新歷史庫(如圖2所示)。

        2系統功能實現

        1)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是幫助測繪成果數據管理人員靈活、方便、快捷地管理及使用測繪成果數據,通過統一的界面操作不僅能夠實現對測繪成果數據的錄入、修改、刪除和提取等一般操作,還可以有效地查詢和統計測繪成果庫的數據信息。其管理的數據內容包括DLG,DEM,DOM,DRG(4D產品)等標準圖幅數據,零星圖、竣工圖等非標準圖幅數據,以及控制點測量數據。系統主要功能為數據的入庫、更新、刪除、檢索、瀏覽、提取,以及實現相關表、參數的配置。測繪成果管理系統將測繪成果數據按測繪任務和數據類型進行建庫管理,并提供方便、快捷、直觀的數據檢索提取功能,主要包括:測繪項目管理、測繪成果管理、測繪成果檢索、成果管理配置、控制測量成果管理等(如圖3所示)。圖3測繪成果管理子系統功能結構圖Fig.3Mappingresultsmanagementsubsystemfunctionalblockdiagram2)空間數據管理子系統空間數據管理系統基于流行的GIS平臺(ArcGIS)開發,是提供GIS數據瀏覽、數據檢索、元數據檢索、數據分析、制圖打印、DEM數據瀏覽等功能的數據管理平臺(如圖4所示)。圖4空間數據管理子系統功能結構圖Fig.4Spatialdatamanagementsubsystemfunctionalblockdiagram空間數據管理系統是整個系統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以空間數據庫為核心,實現數據質量檢查、數據轉換、數據入庫、數據整合、數據更新、數據瀏覽(包括歷史數據)、數據庫管理等系列數據管理功能;對發生在諸如接收來自生產體系的數據源,向用戶服務平臺、產品開發平臺提供成果數據,在數據庫管理等事件過程中的所有數據流轉和數據處理的操作進行統一管理;為前端用戶服務平臺的信息、數據分發、數據交換中的數據交接等環節提供數據保障和技術支持;為綜合利用的產品開發平臺提供數據資源,并支持對基礎空間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和深層次開發應用;為數據生產體系提供原始數據的供應保障和成果數據的質量監理和入庫管理;為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數據提供數據轉換功能。3)系統子系統數據系統通過ArcIMS構建GIS網絡,提供元數據目錄、目錄搜索、GIS數據和元數據獲取服務、地名詞典服務以及網絡制圖服務??梢远ㄖ艫rcIMS服務,從GIS庫和測繪成果庫中提取相應數據快照,生成ArcXML文件,與客戶端進行交互,實現網絡GIS的數據瀏覽與元數據功能(如圖5所示)。4)系統配置子系統對于任何一個大型的信息系統來說,系統維護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方面,用于整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日常維護管理,需具有特定權限的系統管理員才能登錄和操作,整個系統包括用戶功能權限管理、符號管理、數據樹圖管理、系統參數管理等。系統維護的目的是保證整個系統正常而可靠地運行,并能使系統功能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本子系統功能結構如圖6所示。

        3關鍵技術

        3.1多源、多尺度數據的集成

        地理空間數據具有不同比例尺、不同數據類型等特征,本系統通過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來約束并規范已有的各類地理信息系統以達到空間數據共享、降低數據維護成本,以及保證數據獲取、更新、建庫、產品制作、分發服務以及質量控制等過程的科學性和高效率。采用對象-關系數據庫(如Oracle)結合空間數據引擎技術(SDE)對空間數據進行分類組織、分級存儲,形成了一個空間數據的金字塔結構,并建立多源、多尺度空間數據之間的幾何關聯關系,實現空間數據的無縫拼接與漫游。

        3.2元數據技術

        元數據庫是對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的描述,是鎮江市基礎地理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數據庫之間溝通的紐帶,主要負責在數據流轉的各個環節中對數據進行處理、整合等操作所產生的信息進行管理。結合建庫的實際需求,本系統的元數據分為“標準元數據”(或者基本元數據)和“成長元數據”(或者擴展元數據)。元數據對海量數據的管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的實現為滿足社會各行業用戶對各類空間地理數據的需求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手段,同時為實現網絡環境下空間數據共享提供了技術支持。

        3.3數據更新與歷史數據管理

        數據更新是一個繁雜的過程,必須有效地處理好現勢數據和歷史數據之間的關系,以及數據更新時的并行和沖突問題。本系統建立了完善的數據更新機制,實現了圖幅級和要素級兩種數據更新模式。另外,采用數據庫增量模式、版本技術和數據庫遷移技術來管理多個時期的歷史數據,保證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現勢性、完整性和準確性。

        4結束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 |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 | 亚洲AV日韩AV高清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