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傷仲永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職國際商法教學應用
目前,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深受教育部門和高校的重視,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實踐中,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國際商法知識。由于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為了進一步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學習,高職院校在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教學方法加以完善,通過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國際商法教學中,使得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并促進學生學習國際商法知識。總之,案例教學法作為比較健全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在高職院校國際商法教學中,對教學效果的提升發揮了巨大作用。
一、案例教學的內涵
所謂案例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針對實際案例進行探討,并按照相應的措施去開展,通過結合實際案例展開教學并撰寫案例總結報告,從而完成教學任務。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作為載體,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采用案例教學法展開教學活動,強調與師生共同針對案例進行探討,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案例進行詳細分析,進而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運用案例教學法展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結合所學習內容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然后對案例的情節和處理方法等予以描述,為教學內容的展開做好鋪墊。因此,案例教學法更加側重于教學方式,將案例作為主要的教學材料,然后根據教學主題和內容,在教學期間實現師生互動,所以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二、案例教學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應用應當注意的問題
1.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將案例教學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教師對案例進行分析,而且學生也要以小組的形式結合案例展開討論,小組間通過討論和發言,進而調動學生學習國際商法知識的積極性。
2.合理選擇案例。
高職院校在國際商法教學期間,為了發揮案例教學法的作用,應當合理選擇案例,進而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在選擇案例時,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并滿足高職院校辦學特點和層次等方面的需求,所選擇的案例難度適當,具有實用性,不管是何種案例都能脫離實際,這些是高職教師在將案例教學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三、案例教學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的應用
1.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
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化的情況下,某高職院校在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加大了案例教學在國際商法中的應用,并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在國際商法教學時,教師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予以指導。教師在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呈現真實的典型案例,教師并不是一味對案例進行分析,而是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讓學生結合案例內容展開深入思考,學生之間相互討論,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將案例教學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期間,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應該將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國際商法的興趣。
2.選編典型的案例。
在將案例教學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期間,為了突出案例教學效果,教師一定要選編典型的案例,從而發揮案例教學的作用。因此,教師要針對國際商法教學的核心理論和內容,通過選編典型的案例,然后實現師生共同針對案例討論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不僅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在對案例進行分析期間,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更好地理解,掌握重要的原則,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例如,在國際商法中的《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教學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對賣方違約則買方在什么情況下可宣布撤銷合同的理解,教師可以選取如下案例展開教學活動。美國A公司從中國B公司進口一批產品,合同規定賣方應當在8月底前裝船,然而賣方違反合同,推遲到9月6日才裝船,所以A公司拒絕收此貨物,并撤銷了合同,那么,A公司是否對B公司享有解約權,而且B公司是否有違約情況。由于該案例適合于中國法律,所以在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師生間的討論,結合案例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對在國際商法中的《聯合國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公約》有深刻認知[5]。因此,將案例教學法應用在國際商法教學中,為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在國際商法教學過程中,為了優化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應當創新教學方法。當前,案例教學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通過結合具體案例,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共同針對案例展開深入討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國際商法的積極性。因此,案例教學值得應用在高職國際商法教學中。
參考文獻:
[1]古曉燕,王夢鹿.淺談案例教學在高職高專經貿專業國際商法教學中的應用[J].大眾商務(下半月),2010(8):231.
[2]唐筱芳.高職高專經貿類專業國際商法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24):75-76.
[3]胡娟.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國際商法教學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3):90-92.
[4]武奎.影響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法律課程中教學效果的因素及應對——以國際商法為例[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3,15(4):72-75,79.
【關鍵詞】案例教學 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這一課程作為一門特殊英語課程,除了要求學生們擁有較高的語言能力,還要求學生們具有很強的商務技能。這一課程的特殊性,使得傳統的教學不能很好地將語言能力和商務技能結合起來。所以,案例教學對商務英語教學的作用就顯得很重要。
一、案例教學的具體運用
近來,案例教學法逐漸被各大高校應用,尤其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被廣泛運用,成為了商務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以其自身的優勢,充實了商務英語的教學。那么,在商務英語的課堂上,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主要有哪些環節呢?
1.案例準備
在案例教學法中,案例的準備往往是很重要的,一個經典的、具有代表性的、生動形象的案例能夠使商務英語的課堂質量得以提升,能使學生們對于該案例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進行仔細挑選,要讓挑選的案例與教學的內容緊密關聯,才能使學生們在案例中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
2.分析與辯論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只能起一個引導的作用,不能代替學生們去說、去做,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對于案例進行分析并展開辯論,而教師只是在一旁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在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夠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們也能直面案例中的情境,進而提高學生們的商務技能。
3.案例的總結
教師在對案例進行總結時,不能只是告訴學生們一個死板的答案。因為一個案例本身就沒有標準的答案,在學生們不同的解讀分析中,會賦予這個案例新的答案。所以,教師在進行總結時,不是去總結案例的答案,而應該去總結學生們所提供的答案的優缺點。這樣一個開放的總結,會全方位打開學生們的思維,使他們的商務技能得到提高。
4.撰寫案例報告
教師在課后應當要求學生撰寫案例報告。在撰寫案例報告過程中,學生們對案例能進行再次解讀,思維也能夠更具有條理性。學生們也可以在撰寫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老師也能夠在看學生的報告過程中,了解每個學生對于該案例的想法,并修改學生們的句法錯誤。
二、案例教學法的影響
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的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影響著商務英語的教學。與傳統的教學方式以老師的講解為主不同,案例教學法的中心在學生,這就能夠大大打開學生們的思維,鍛煉學生們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的、自由的、動態的教學方式,這種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能夠激起學生們的興趣,使他們有飽滿的激情去學習。案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們處在一個被精心設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目前所學的知識來應對各種情境中的突發狀況,用自己的過往經驗來解決各種情境中的難題。然后在后來的情境中反應能力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也能夠得到改善,進而不斷提高學生們的英語口語能力和交際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商務職業技能。由于案例教學法需要學生們對于案例進行分析探討,這就需要他們去了解案例中所提及的各方面知識,從而開闊學生們的眼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不止對學生有好處,對于教師來說也同樣有好處。案例教學法實際上比傳統教學法更能考驗一個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能力、對于課堂節奏的控制能力,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由于案例教學法講究學生們互相之間的合作,共同對案例進行探究,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們與人溝通的能力,學生們也能相互之間進行學習。
三、案例教學法運用中的問題
案例教學法在當前雖應用廣泛,但目前在商務英語的運用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一點就是英語教師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存在問題,現在很多高校的商務英語教師對于案例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他們的教學仍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的課堂上的作用沒有得到很大的發揮。商務英語教師們往往不具備很高的商務職業技能,他們大多是英語示范專業出身,所以不能很好的教授給學生們商務職業技能。而如果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們不能很好地利用案例教學法的話,那么在商務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大的問題。教師們在對于案例教學法認識不足的情況下,還容易在英語的教學中將案例教學法和傳統教學法的比例分配不均勻。雖然案例教學法對學生有好處,但傳統教學能夠將理論知識很好地傳授給學生,如果在課堂上一味地使用案例教學法而忽視傳統教學,就會使學生的基本功不扎實。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配合問題。學生們在課堂上,由于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時是無法習慣案例教學法的。在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辯論時不能很好地開發自己的思維,在案例教學的英語課堂上不能很好地跟著老師的指導進行思考。學生們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大,所以變得較為依賴老師,以老師傳授知識為課堂中心,他們的思維往往不能很好地打開。這些問題都是目前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還需要不斷地完善。
四、總結
商務英語這一課程的特殊性使得案例教學法的運用變得很重要,這一教學法對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起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該教學法具有很多優點,所以逐漸被現今各大高校引進。但在運用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在未來不斷改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商務英語教學;閱讀教學
隨著中國與國際間貿易合作的交流日趨頻繁,促使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須不斷提升其教育的專業性和情境性,增強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能力。就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學展開的實際來看,學生的詞匯儲備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都是較為有限的,加之其本身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理解的缺失,導致其英語閱讀應用能力呈現出明顯的缺陷和不足。身為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師,究竟該采取如何的策略,提升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是本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
1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概念闡釋
1.1何謂“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上個世紀初的美國,指的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而展開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其本身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對于知識的吸收和掌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商務英語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案例,能夠實現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基礎技能和句式詞匯量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吸收和轉化知識,融會貫通。
1.2案例教學法的一般應用原則:
案例教學法作用于商務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所要秉承的原則,主要包括以下三點:首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這指的是在展開實際教學方法運用的過程中,從學生的客觀發展實際出發,基于所學知識做出分析與判斷,啟發學生能夠在接下來索引入的案例當中發現和分析問題,并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并致使在實際展開閱讀的過程中掌握到字里行間的文字精髓,加深對其的理解與掌握。其次,“教”與“學”雙方積極參與、互動原則。這是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的必然選擇,片面的,以教師為主、由學生從屬于課堂的教學方法,將不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度吸收。第三,側重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案例教學法將理論和實踐二者相結合,但是相對而言,教師還是應該讓學生充分認知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因為高職院校其一切教學活動展開的根本點和方向,都是為了讓學生更適合社會發展人才的需求,具備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并能結合崗位職責,將知識進行一定的內化和創新。
1.3案例教學法對商務英語閱讀教學的優勢:
作為英語語言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較之普通英文學科展開閱讀教學以英文文學作品為主的現狀,商務英語則更注重對于文章當中情景性和現實性的突出。換言之,商務英語當中必然充斥著許多與行業信息相關的術語與行話,涉及到許多因為社會發展以及國際形勢不斷變化所產生的新興詞匯,而這必然使商務英語閱讀存在著較大難度。基于此,將案例教學法引入到這樣一種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當中,可以通過案例拓展學生對于行業信息的了解,增加專業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使其對于英語知識的把握更加貼近社會現實和職場需求,使其在不斷形成與社會發展現實相適宜的口語表達能力的過程當中,形成與其同步的閱讀理解思維,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例如筆者在展開閱讀教學時,會在每堂課的最后階段,花上較短的時間,與學生一同閱讀學習一段專業術語的英文,每堂課一個小主題(貿易、網絡、科技等等)讓學生基于此了解當下的專業術語的英語表達方法,從而提升對于日后實踐能力的應用提升。
2案例教學法在商務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1結合院校的具體教學情況,案例教學法并非適用于任何教學情境:
當前,全國范圍內諸多高等院校都開設有商務英語專業,但是鑒于不同學校其本身科研方向、教學計劃以及師資力量上存在著區別,故而其在商務英語教學內容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鑒于此,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必然是沒有統一規范和大綱的,只能不同的院校基于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學科指向的就業要求,有針對性的選擇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并非一勞永逸、也并非百試百靈。
2.2加強對于教師商務英語英語環境的培訓,提升教學能力,以免引起誤導:
就目前我國已有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教師的構成成分而言,其真正從事過商務類工作,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的教師并不多,因此其對于真正的商務英語應用環境也并不明確,那么其在展開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教學模式的應用,就很有可能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性。例如某教師并沒有在外貿企業使用英語工作的經歷,那么其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案例的選擇,很有可能就不會擁有任何的外貿背景,但是經過其教授知識的學生再進行職業選擇時,也必然會造成外貿類專業缺失,很難在短時間內融入外貿企業所需的英語工作環境當中。鑒于此,高職院校再進行商務英語教學的同時,也必須加強對于教師的實踐環境培訓,以免造成“誤導”。
2.3注意對引用案例材料的選擇和把握:
當前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教學所選用的教材是多樣化的,因此必然沒有統一的、系統的規范和體系。但是多數情況下,案例教學法又是本身基于教材內容而形成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就必須考慮到教材的內容、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高職院校本身的教育環境與背景,保障案例的使用能夠更加符合學生所需、職業所需、社會人才所需。
3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將案例教學法與商務英語教學相融合,本身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選擇。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注重對于案例材料的選擇、對于客觀環境以及學生需求的把握,只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區別、有針對,案例教學法才能真正發揮出良好的優勢,推動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與應用。
參考文獻
[1]胡暉.案例教學法在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中的運用———以高職高專商務英語教學為例[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27(06):73-75.
[2]楊銀.“案例教學法”應用于高職高專商務英語精度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1):66.
關鍵詞 交通肇事 重傷 逃逸 量刑
我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規定: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六)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第三條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根據上述規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有三種情況:一是作為定罪情節的逃逸;二是作為加重情節的逃逸;三是致人死亡的逃逸。雖然三者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不同,內在含義也有差別,但逃逸行為的方式是共同的,都是積極采取措施去逃跑。
交通肇事后逃逸應當理解為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不履行法定搶救傷者、迅速報案、接受處理的法定義務,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這里的逃跑,既包括事故發生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也包括在將傷者送至醫院后或者送往醫院途中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門處理時逃跑,都應當視為“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第六項規定的“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實際上屬于“逃逸”情形的一種,而且是屬于最典型、危害性最大的“逃逸”情形。在實踐中,對該規定不能作狹義理解,應當按照《解釋》第三條規定的逃逸進行理解。
《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第六項規定的交通肇事后致人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被告人逃離現場的逃逸行為,應當作為定罪情節還是加重處罰情節,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作出不同結論。
《解釋》第二條第二款所規定的六種情形是并列、選擇性的,只要具備其中之一即構成交通肇事罪。如果前五種情形都不存在,僅有第六項逃逸情形單獨存在,那么,第六項與前五種情形一樣,都只能作為定罪情節,而不能作為加重處罰的量刑情節,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這里逃離事故現場的行為不存在構成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問題。此時逃逸行為在認定被告人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時進行了第一次評價。如果再將此交通肇事致一人重傷后具有定罪作用的逃逸行為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及《解釋》第三條規定的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將其再作為一個加重處罰的量刑情節使用,那么就是在對同一逃逸行為進行第二次評價,這有違刑法理論中對同一構成要件不能重復評價的原則。如果存在前五種情形中的一種或者幾種,被告人的行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同時還存在第六項情形,則逃逸應當作為一種加重處罰的量刑情節,也就是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及《解釋》第三條規定的逃逸內容,應當判處三年以下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作者單位:靖江市人民法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培養方案 應用型本科 實踐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1-149-02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應用型本科教育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獨立學院作為一支生力軍正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獨立學院如何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培養社會認可、家長認可、用人單位認可的應用型人才,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德國教育體系得到世界的廣泛認可,總體教育水平居世界一流。本文是重慶市教委基金支持的教改項目,項目組成員曾赴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考察和交流,并且筆者所在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簽署了合作辦學的相關協議。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專業為研究突破口,在借鑒德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就中德兩國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對比分析,探索適合我國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改革措施,以期為獨立學院開辦應用型本科專業提供理論支持。
一、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的特點
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有以下三個特點:
1.專業培養方案以必修模塊為主。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企業管理專業培養方案是按模塊來劃分的。企業管理專業被細分為十幾個模塊,分別是:企業管理學基礎、物流管理、個人組織管理、金融學基礎、市場營銷、交流學、會計學、控制學、國民經濟學基礎、方法學基礎、信息加工、統計學、市場研究等,每個模塊對應2~4門課程,這些課程都是學生的必修內容。此外,還有一個選修模塊,從金融管理、國際企業管理、旅游管理三個模塊中選擇。
培養方案中選修模塊較少的理由是:針對應用型專業,每個學位需要學生達到的要求有嚴格界定和標準定量的考核標準,所以弱化學生的選擇,由學校作為主導,引導學生按要求完成相應的模塊課程。
2.專業培養方案強調務實。實踐性強是德國應用技術大學的特色。通過比較發現,德國應用技術大學各門課程的學時比國內相同課程的學時更長,一般多出30%~50%左右,原因是加入了較大比例的自學學時。自學學時是區別于講課學時而言的,學生聽講座課和上練習課的時間都屬于自學學時。以采購與物流課程為例,4個學分,120個總學時,講課學時只有54學時,但講座課每周安排2學時,練習課每周安排1學時。
為了強調實踐,學校除了在教學中增加了非講課學時外,另一方面,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在培養方案中還設計了1個學期的實習時間,要求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在企業中進行實習,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并學會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方式以小班教學為主,強調學習過程中的考核。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采用小班教學,每班學生人數在20人以內。小班教學使得學生經常有機會與教師、教授或學校領導直接進行接觸和交流,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不管什么話題,在課堂上不用舉手都可以提出來和同學討論。其結果是,小班教學帶來了一種自由、開放、輕松的學習環境。
德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每門課程的成績構成是多方面的,案例討論、課后作業、出勤情況、平時測驗、期末測試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每門課程一般要有3~5次的期中考核。一門課程的各個學習階段,授課教師都會布置一些小的任務對學生進行考核,最終課程是否合格視學生對各個任務完成情況而定,不以期末一考定終身。這樣一來,德國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更強調過程檢驗和控制,使得老師更能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便于過程中糾正偏差。
二、我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與發達國家的應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相比,還存在顯著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培養目標不適合時展的需要。國內很多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大體是要培養具備企業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工商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顯然,這種定位是照搬母校培養方案的結果。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應該按照市場需求,培養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要求、有較強動手能力、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這種應用型人才,和高職高專學生比,有更強的理論知識體系;和研究型大學的學生比,更偏重實踐操作能力。為此,獨立學院應充分調研用人單位對人才需求情況,有的放矢,使自己培養的學生更適合社會的需要。
2.課程體系陳舊,缺乏創新。獨立學院的培養方案一般是照搬母校已有的培養方案。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往培養方案涉及的課程體系顯得陳舊落后,不能適應新形勢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對課程體系設置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獨立學院的工商管理類人才應更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在新形勢下,傳統的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存在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計不合理等弊端。實踐課的比重偏低且效果不佳,最終將導致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難以理解或者有理論知識卻缺乏運用機會的后果。
3.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需要改革。現有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理論講解為主,教學中過分強調理論的推導和演變。課堂式的教學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缺乏求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培養出來的工商管理專業畢業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能力較差。
考核方式上,現有工商管理專業一般是以期末考試為主,平時成績占有一定比例。平時成績視考勤、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而定。學生習慣平時懶散放松、期末抓緊突擊,雖然有時也能取得較好分數,但實際上對這門課程缺乏理解,更談不上知識體系的構建。
三、德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對我國的啟示
德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辦學特色鮮明、培養目標定位準確、課程體系設置合理、考核方式更為科學,可以為我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改革提供參考。筆者結合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修改,談談德國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對我國應用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的一些啟示。
1.調整培養目標。獨立學院對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的培養應該有準確定位。盡管由于高等教育大眾化,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但獨立學院對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不能急功近利,要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初次就業時一般都處在基層管理者的崗位上。只有在工作中不斷的繼續學習管理知識、深化管理理論、總結管理經驗,才有可能成長為工商企業里的中層乃至高層管理者。因此,學校除應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育外,更應該在能力、素質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使學生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學習能力、分析能力、決策能力及個人修養和個性發展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2.創新實踐環節。我國應用型本科專業應改革一些實踐環節。如工商管理專業開設的ERP(沙盤)模擬實習,一般是放在《生產運作與管理》這門課程學習后進行。考慮到ERP模擬實習涉及到企業的生產、營銷和財務等多個方面,因此可以將這個實習細化成三個子項目,放在不同的課程學習后分別進行考核。
很多獨立學院的畢業實習時間是在最后一學期,進行畢業論文之前的三周時間進行。和國外相比,實習時間明顯太短。可考慮增加學生的實習時間,如果對本科四年制的學生,能在前三年完成學分,可以考慮最后一年的時間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以增加實習時間長度。同時,對學生進行實習的過程要進行質量監控,防止有的學生應付了事,弄虛作假。
此外,聽講座也可以算學生的實踐學分,并應要求學生記錄心得體會。在條件成熟時,可鼓勵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研究,并由學生自己開設講座。
3.改變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教學方式要將教師授課與學生受課結合起來。針對一門課程而言,基本定義、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基本思路可以采用講授型教學方法。同時,對涉及實踐的專業課程,教師可采用案例引導、互動教學、任務教學等多種方法。
考核上要強調過程控制,對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管理。具體而言,就是在學習過程中的每個關鍵環節設置考核任務,弱化期末分數的比重。在過程控制中,應有一套標準將考核目標細化、量化。
四、結論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大眾化教育階段,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適合時代要求和社會需要的重要方向。德國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由來已久,有自己的特色和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針對我國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現狀,應充分借鑒德國等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經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教學方式與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終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的應用型本科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工商管理專業與德國北黑森應用技術大學同類專業培養方案比較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13144)。]
參考文獻:
1.王勇.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人文素質培養體系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0(7)
2.梁淑美,尹晶,王淑慧.獨立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調查與比較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0(8)
3.黃梅芳.新世紀我國獨立學院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7)
摘要:系統地研究案例教學和教學質量,有利于設計運用案例教學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質量。研究案例教學和教學質量內容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案例、編寫案例、案例教學的組織方式、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和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結果表明,案例教學能顯著地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質量,可以為其它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案例教學;電子商務;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9)15020002
1問題的提出
案例教學法自20世紀初被美國哈佛商學院倡導用于法學、醫學和管理學教育以來,已被愈來愈多國家的教學實踐證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哈佛商學院已經培養出眾多醫學、法學和工商管理領域的精英。同時,學生可以針對案例中所反映的情況,結合所學過的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將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本文考慮將案例教學法和教學質量理論聯系起來,嘗試運用案例教學提高高職院校電子商務課程教學質量。
2理論綜述
2.1案例教學理論
案例教學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羅馬時代,但真正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形成和運用,開始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哥倫姆布斯•郎道爾教授創立。案例是一種描寫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敘事的形式出現,它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總是試圖比較客觀而又多維地呈現事件發生的背景、參與者等信息,力求包含大量的細節和信息,以引發持不同觀點的案例使用者進行主動地分析和解讀。
2.2教學質量理論
質量是反映產品能滿足“明確”或“隱含”的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總和。廣義的質量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高校的教學質量包含三方面的涵義:一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程度,即“社會質量”;二是畢業生對所在高校教學的滿意程度,即“內部質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實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高校領導與教師等)對教學工作的滿意程度,即“工作質量”。
從教育學原理看,教學質量要素包括:目的明確(即有目標設計,對學生要求具體,教學活動圍繞目標進行)、內容正確(即安排教和學的內容有科學性、思想性、針對性和發展性)、方法恰當(即傳遞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學生積極有效的認知活動)、語言清晰、生動(即發音清晰、語調高低和語速及節奏適宜。這影響學生的聽覺效果和心理接受,對教學效果有不可忽視的制約作用)和組織合理(即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緊湊)。
3運用案例教學提高電子商務課程方案設計
3.1確定教學目標
確定教學目標是案例教學課程設計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學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教師教學材料的收集和組織、教學行為的選擇、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等活動才能有方向、有序地進行下去。電子商務課程教學的目標是: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和概念,并能運用這些理論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
3.2選擇案例
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選擇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課的教學目標為依據,圍繞教學實踐中的教學質量問題來組織案例選擇。一個高質量的案例應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內容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案例涉及的問題富有啟發性;案例的具體情節符合客觀實際。
3.3編寫案例
編寫案例有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明確案例編寫的目的。編寫案例的目的是為了課堂討論,它使得學生通過實際參與體會到自己將來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其次,要開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的研究有兩個階段:一是圖書館研究;二是采訪階段。采訪階段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難的階段也是必需的階段。再次撰寫案例。案例撰寫的核心是要提出一個超出常規的難題: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就成為關注的焦點。最后制定教學計劃。內容應包括:如何提第一個問題;提問的順序是什么;預期中的討論方向;如何應對預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進行總結等。
3.4案例教學的組織方式
教師在精心選擇符合教學內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的方式靈活地進行案例教學:其一,穿插式。教師在講解電子商務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案例作為理論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學生通過案例理解基本理論問題。其二,討論式。教師可以在某一章或某一問題系統講授后,由教師提出一個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然后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在其中也可以適當進行啟發式提問,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其三,組織專題辯論。這主要是選擇一些綜合性案例,將學生分為正反兩組,也可以組織同年級的班級,以辯論會的形式進行案例教學。其四,組織專題講座或報告。教師或院系可以邀請一些校內外專家和企業家圍繞電子商務開展一些專題講座,做一些學術報告;這可以讓學生感受一些學術家和企業家的思想,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加深對電子商務的理解。
3.5案例分析報告的撰寫
要求學生寫好案例分析報告是實施案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報告可以每人獨立完成,也可以分組完成。對報告的內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導學生寫好報告的關鍵所在。
3.6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高職高專院校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因此,高職高專院校側重從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指標進行組合,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計劃周全,執行完整有序;關心學生課堂參與、教學管理嚴格;對所講內容掌握嫻熟、運用自如;突出重點、講清難點、學生容易理解;內容充實、信息適中;講授系統、便于學生歸納總結;教學方法與手段靈活;教學語言清晰、明確;理論聯系實際、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和調動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指標體系確定后,還要將每個評定等級賦予一定分值,計算教學質量評價的最后分值。
4方案實施效果
(1)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通過呈現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從特定的情境出發,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條件下,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獨立地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鍛煉了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經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溝通和合作。
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通常要經過班級小組、大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案例教學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學生們為了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善待同伴,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他們說服別人以及聆聽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溝通,在溝通中增進合作。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
(3)案例教學縮短了教學情境與實際生活的距離。
案例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體化,置于一定的實際情境中,學習者可以清楚地認識到這些原理、概念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表現,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
(4)案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教學的側重點在于討論和交流,要想完成學習任務,需要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清晰地闡明自己的觀點并力爭說服對方。學生在積極參與、廣泛合作過程中,學會了與人相處和合作交流,培養了團隊意識。在交流過程中,使他們感到了自身的價值,又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從而體驗到學習過程的樂趣。
(天津海事局 天津 300450)
摘 要:水路運輸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水路運輸系統的安全備受關注,通過從事故統計、事故致因分析和系統安全工程理論等多方面的研究。目前長江已經形成了6個預警因子4個預警等級的單因素預警系統。隨著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發展,將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引入到船舶通航風險預警中將突破傳統單個風險因子預警系統的不足,介紹了預警系統信息采集、預警系統框架和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并以不同風流條件下的船舶尺度進行了預警。該預警系統能夠很好的實現船舶尺度的預警,為船舶安全過橋提供參考。
關鍵詞 :多源信息融合,預警系統,水上交通安全
中圖分類號:U62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34
水路運輸作為我國交通運輸的重要形式,具有運能大、通用性強、運費成本低等特點,承擔了我國大部分的外貿貨物運輸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運輸保障。
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國內外不少學者通過建立船舶事故數據庫分析事故原因,從而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為此,在事故原因的基礎上,有學者試圖通過建立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模型來提前預知水上交通風險,水上交通事故的發生是受到多重因素(風、流、能見度、船舶、外部環境)影響的結果,而多源信息融合技術,通過將不完整的多源信息加以綜合集成,形成對水上交通安全有個相對完整的感知與描述。
1 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發展現狀
1.1 多源信息融合技術
信息融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多學科交叉、綜合、延拓產生的新的系統科學研究方向,隨著微電子技術、信號檢測與處理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以及控制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面向復雜應用背景的多傳感器系統大量涌現。
1.2 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的應用
目前信息融合技術在預警系統中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果,王剛毅為了實現對尾礦庫進行實時監測和評估的功能,提出一種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預警和安全評估方法,對降低尾礦庫潰壩風險及控制災情損傷范圍具有重要的意義。高強提出了一種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經網絡信息融合算法應用在赤潮的預測預警中,研究各種理化因子與赤潮藻類濃度間非線性對應規律和有效預測赤潮藻類濃度。蘇曉燕提出了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鄧軍提出了礦井火災多源信息融合預警方法的研究。和前述其它系統一樣,水上交通系統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能夠采集各個影響因素的信息,則可以通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從而實現有效船舶通航風險預警。
2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的研究進展
2.1 水上交通安全預警信息采集
水上交通安全單個預警信息包括水文、氣象、船舶、交通流信息。水文和氣象信息采集目前相對較為成熟,且在長江已經建立了相應的信息傳感器,而對于船舶尺度和船舶交通流信息采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船舶尺度采集。由于航運船舶通常為不規則形狀的幾何體,必須選測多個規定點的幾何距離,計算出船體的若干個近似截面積,再結合船舶的航行速度計算出船舶的近似容積。因此,必須采用合適的非接觸式測距技術,構造一個多傳感器系統,測出船舶的相關幾何距離。
(2)交通流信息采集。嚴新平通過比較了多種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的優缺點,提出了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長江在航船舶交通流狀態信息采集系統三層構架,其中由IC卡子系統、GPS子系統、CCTV子系統、雷達子系統、AIS子系統、RFID子系統以及激光掃描子系統組成信息采集層,依托現有的長江航運信息網絡與公共通信網絡設施組成信息傳輸層,由交通流數據庫、電子航道圖以及信息處理系統組成信息處理層。
2.2 多源傳感技術在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應用前景
隨著通訊與傳感器技術的飛速發展,數據(如AIS信息、VTS信息等)的采集,推動了水上交通安全研究的發展;由此不斷改進在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的統計與機理模型。
信息融合技術為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它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多個同類或異類傳感器(水文、氣象與通航環境信息)所提供的局部不完整的觀測信息加以綜合,消除多傳感器信息之間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 加以互補,降低其不確定性,形成對水上交通事故有個相對完整的感知與描述,從而提高水上交通事故預警決策與應急響應的準確性與效率。
3 研究展望
3.1 理論與方法研究
在船舶事故致因機理和系統安全工程理論研究基礎上,分析船舶事故演化規律,及船舶事故與其影響因子的相關關系,明確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概念、特征、功能與預警等方面內容;構建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舶通航風險預警的基本理論框架與方法體系。
3.2 信息采集技術研究
對于船舶通過橋梁通航風險,主要受到外部通航環境、橋梁尺度和船舶尺度因素影響,對于外部通航環境信息,宋成果提出了一種基于多功能航標的信息采集方法,目前內河航標配備間距約為1km左右,在該航段內的水文、氣象信息相對穩定,可以為船舶通過橋區的外部通航環境提供信息來源,對于船舶的尺度,主要包括船舶的長度和寬度,考慮到需要提前獲取船舶尺度信息從而實現橋梁主動預警,選取毫米波雷達作為船舶尺度的采集傳感器,將毫米波雷達安裝在橋梁上,并通過返回的圖像信息獲取船舶尺度信息。
3.3 船撞橋預警模型建立
船撞橋多源預警模型的建立步驟如下:①在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收集與預處理基礎上,構造完整的、相互獨立船撞橋預警指標體系;②利用多源信息融合技術,建立多源船撞橋預警信息處理的貝葉斯決策法、人工神經網絡法、無監督學習模式分類法、D-S證據推理算法和模糊推理算法等;③建立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船撞橋預警模型庫。
在上述多源信息融合方法中,論文考慮采用模糊推理的方法實現外部通航環境的信息融合,建立船撞橋通航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見圖1)。
在上述通航風險預警系統中,通過將風速傳感器采集的風速信息、流速傳感器采集的流速信息、能見度采集的能見度信息、毫米波雷達采集的船舶尺度信息和橋梁自身的相關信息進行融合,建立船撞橋預警系統(見圖2)。
3.4 案例驗證
本案例采用模糊推理的信息融合方法,分別建立了能見度、水流、風速、橋梁軸線法向與水流夾角和通航尺度的隸屬度函數。
通過建立相應的模糊推理規則可以獲得船撞橋預警信息,以在不同風、流條件下的超尺度船舶預警進行驗證,分別建立了小尺度、中等尺度、超尺度的10艘典型船舶進行計算,與《內河通航標準》船舶所需航跡帶寬度進行比較,可以獲得預警結果(見表1)。
4 結論
(1)在水上交通安全預警領域,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應用尚處起步階段。
(2)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發生是由人、船、環境和管理多因素造成的,而人為因素具有較大的偶然性,盡管如此,由于人為因素也會受到外部通航環境的影響,通過分析水域通航環境仍然能夠體現水上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的機理。
(3)水上交通安全預警技術方法尚處探索階段,特別是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水上交通安全預警剛剛起步,所采用信息融合技術方法比較單一,如果能夠實現水文、氣象、通航建筑物等多源信息融合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4)為在我國進一步推廣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術的水上交通安全預警,一方面需要在理論方面借鑒已有成熟的多源信息融合技術方法;另一方面,要在典型水域(如密集水域、橋梁水域)開展示范研究。
參考文獻
1 毛喆.水上交通事故分析研究進展[J].中國安全科學報,2010(12)
2 Dragger,K.H., Kristiansen,S.,Karlsen, J,E. et al. Cause relationships of collisions and groundings conclusio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J]. Norwegian Maritime Research,1981(3)
3 王剛毅,陳曉方,桂衛華.多源信息融合的尾礦庫實時預警與評估系統設計[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2012(4)
4 蘇曉燕,張蕙杰,李志強,等.基于多因素信息融合的中國糧食安全預警系統[J].農業工程學報,2011(5)
5 鄧軍,肖旸,陳曉坤,等.礦井火災多源信息融合預警方法的研究[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11(4)
6 張帆.淺談航運新形勢下內河海事監管技術的發展[J].交通信息與安全,2010(6)
二、主要任務了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根據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聽課、備課、寫詳案,并進行課后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并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并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并激勵其寫讀后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盡快認識學生。
3、聽課并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周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并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驗教訓。
第三、四周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周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后的教學經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為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周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2、填表、總結。
【關鍵詞】語文課堂;質疑;現狀;途徑
質疑是培養能力,發展思維最有效的手段。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學生的提問與質疑,是對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新意識理念的忽視和悖逆。而學生的提問和質疑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支點。好學而不勤問就不是真的好學,充滿疑問的課堂才會充滿活力。要想我們的教學達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質疑。下面,筆者就結合語文教學實際,談一談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更好地進行質疑,激發學生思維。
一、課堂現狀分析
有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某區教育學院就課堂提問的專題隨機抽取6所中小學,調查了語文、數學課各9節,發現在目前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敢提問和教師不善于提出問題的現象相當突出。在被調查的18堂課中,經統計只有一名學生在語文課上向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而在另一堂課上,任課教師45分鐘之內竟然一口氣向學生提了98個問題。”1.這種“滿堂問”授課方式其實就是“滿堂灌”的同質異構體。調查發生在上海,但在我們身邊也不乏此類現象。環視周遭,這種師問生答的形式幾乎占據了課堂,而且可能已經成為當前課堂閱讀教學的主流形態。這種課堂的問題是預設的,學生的回答只不過是殊途,它終究會走向“羅馬”。學生已經“建立了一個信念:老師的任何問題都具有一個標準答案的”。2.教師仍然享受著話語的霸權,學生不會、不敢、不愿提出問題實屬“情”“理”之中。因此,這種課堂其實是對學生主體的漠視,當然也就失去了對學生主動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行為的具體實施。其實質,課堂由師生互動交往的平臺成了教師表演“教案劇”的舞臺。
《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分階段目標(7-9年級)閱讀一項明確指出:“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也指出:“……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可見具有質疑能力是學生應該達到的一項學習目標。
二、語文教師如何讓學生大膽質疑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積極啟發學生的思路,熱情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以疑促思,以思釋疑,把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中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從不敢提問到想問、敢問、善問,小到對課題、遣詞造句的質疑,大到聯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再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讓學生讀、思、議,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學生在思中有所認識,在思中找出問題的所在,在思中理清問題的脈絡,使學生在議中充分交流探究,在議中尋得解決問題的門路,在議中得到共同提高。因此,我認為,在語文教學中教會學生大膽質疑,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方式的最佳途徑。
從課題處啟發質疑。文章的題目往往給讀者留下許多懸念。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題處生疑,如教《土地的誓言》一課時,教師可以問:“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土地為什么有誓言?” “如果說是作者發出的誓言,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命題?”然后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逐步深入。如教《阿長與》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思考看到課文題目想到了什么?學生先后提出了:“阿長和《山海經》有什么關系?阿長是誰?《山海經》是一本什么樣的書等問題。”
從關鍵詞語上激發質疑。語文課文中引導學生理解這些關鍵詞,便可領會文章的意旨。如《土地的誓言》一文中的“泛濫”一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熱情為什么用“泛濫”來形容?為什么說“田壟里埋葬著我的歡笑”?“歡笑”怎么“埋葬”?然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深入閱讀課文,讀書的好處學生就不難理解了。
從重點句中指導質疑。重點句是指課文的中心句或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它們在文中起到概括主要內容、點名中心思想和起承轉合的作用。如教《最后一課》時,教師有意識的引導找出文中“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學生圍繞這一重點句質疑,學生提出了:“監獄”怎么理解?“鑰匙”怎么理解?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學生一旦理解,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言而喻了。如教魯迅的《雪》時,讀完課文后我讓學生找出點明中心的句子 “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再讓學生質疑,他們提出的問題是 “這一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一句話體現了作者什么精神?”這樣自然引發了學生對本文修辭和主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