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德育小論文范文

        德育小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小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德育小論文

        第1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一)技校教育存在對德育課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

        由于技工學校旨在為國家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對專業課的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雖然,領導在會議和報告中多次強調了技工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德育教育始終未能很好地落實。與此同時,一些教師對德育教育也存在著思想上的偏差,認為德育課教學就是向學生講講人生的大道理,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很多學生也認為學習德育課對自己未來的發展起不到任何實際作用,專業課的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二)技校德育課教師自身素質偏低

        由于技工學校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偏低,因此,在安排任課教師方面,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學校領導認為,德育課教學內容簡單,任何教師都能夠勝任。這種隨意的安排方式導致了德育課教師隊伍的魚龍混雜,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非專業的。一些教師是半路出家,對思想教育理論一知半解,根本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一些教師將德育課的教學作為兼職工作,根本不想投入應有的時間與精力,導致課前不備課的情況時有發生;一些教師從思想上否定了技校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往往進行注入式教育,不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還有一些教師由于不會應用多媒體技術,因此,一直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明顯存在著落后性,教學效率較低,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再者,由于大多數的德育教師基本上沒有參加培訓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技校德育課缺乏實踐教學

        目前,多數德育課教師沒有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只局限于對理論的講解,并沒有認識到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很多教師在講課時照本宣科,只向學生講解教材上的內容,致使很多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雖然學校的學生管理部門時常舉辦一些道德教育活動,但成效并不顯著。由于教學部門與學生管理部門平時欠缺良好的溝通,二者的職能被徹底地分割開來,導致了德育教師從不參加學生管理部門舉辦的道德教育活動,而學生管理部門對德育課的教學情況也并不關心。

        (四)學生素質普遍較低,對德育課產生厭學情緒

        隨著近年來學生質量的逐漸下滑,技校德育教育的開展難度也大大增加。第一,很多學生自初中起,就是班級中的后進生。在學習方面,他們普遍成績落后,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生活方面,他們沒有較強的行為約束力,缺乏道德榮辱觀。第二,很多學生在青春期的時候就進入了社會。由于過早地參與社會活動,他們很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沾染了很多不良習氣。第三,多數學生認為來到技校,主要是學習技術,以求日后找到高薪穩定的工作,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德育課產生了懈怠的學習態度。

        (五)德育考核結果不能真實地反映出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大多數學校還在采用著以卷面測試為主的德育考核方法。迄今為止,技工學校對學生的德育素質評估主要是依據著考試的卷面成績,只要成績及格便一律過關。這種落后的考核方法致使學生產生了“只要成績及格便萬事大吉”的錯誤觀念,不利于技工學校對德育教育的完善。

        二、提高技校德育課教學質量的對策

        (一)全面提高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

        要想全面提高德育課的教學質量,技工學校領導與德育課教師必須提高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學校領導應該正確認識“先成人,后成才”的道理,將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作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在做好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學校領導應該將重視德育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不能僅僅從會議、口頭方面去強調。對于學校領導來講,首先應該增加對德育課的經費投入,優化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在選任德育課教師的時候,應該秉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和嚴肅認真的態度,對任課教師進行全面的評估,從而篩選出最合適的人選。

        (二)德育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

        技校的德育課教師不僅應該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實踐教學的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德育教育。就目前來看,技校的德育教師普遍存在著理論知識欠缺、教學能力不強、職業素質較低的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該采用“問題引導法”,在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針對教學內容設置難易適度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并鼓勵學生及時提出疑問;教師還應該將理論知識與簡單的案例相結合,使理論具有現實意義,并盡量運用通俗、生動、哲理性較強的教學語言進行講解。

        (三)改進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活動

        第2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小學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有限,要想在教學中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須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走,切勿急躁。特別是語文教學中,由于都是文字,更加的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導致語文教學質量差,還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所以我們要加大對語文的教學教育,更要積極努力的去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壞境,讓教學更加有效的進行。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學好知識的第一步就是培養一個好的學習習慣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方面,老師要學會靈活的轉變教學方法,找出適合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的路,讓他們自己主動樂意的去學習。下面就培養興趣來說,主要從三個大點出發:

        (1)寫作是整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中,它所占到的分值和知識點來說都比較高,我們的老師在這一塊上要花點功夫,老師可以以寫日記的方式來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日記而言,老師可以不作任何的寫作要求,讓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以寫自己的生活,可以寫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只要可以寫成文字,什么都可以寫。這種無壓力的要求,可以讓學生沒有負擔,可以自由的去發揮,因為題材自己定,所以對于提高學生的興趣來說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不但可以從側面上激發學生的興趣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

        (2)閱讀既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那么小學階段中,什么樣的閱讀更適合學生,更能幫助到學生的學習呢?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想法都比較單一,對于童話之類的文章他們比較喜歡,從這點出發,老師可以收集很多思想健康積極的、有教育意義的童話寓言文章給學生閱讀,并不一定要求是課本上的。現代教育要求是圍繞課本展開教學,而不是一切以課本為重,所以老師要學會靈活變通,從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出發,把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3)小學朗誦的意義在于學生的識字量,老師可以把課文都注上拼音,然后再叫學生去誦讀,這既減少了單獨文字的枯燥性,更讓學生的發音得到有力的鍛煉,對于學習字詞來說從間接面來說加大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更增加了字的準確性。

        二、提高課堂教學

        課堂四十五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關鍵看老師如何的利用這一段時間。傳統的有效課堂是在通過老師問,學生答的過程中完成的。現代教育中,更注重了學生的問,主要是通過學生提問,再由師生的相互探討作用,促進學生的思維,鞏固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的一種新方式,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想問題更加的深入到本質,提出一個問題到解決一個問題,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創造。小學生更加的需要這一種轉變,讓他們從小就培養出主動提問的習慣,在今后的學習中,將更加有效的幫助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

        三、做好學生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作為教學中的一個有效方法,我們的老師一定要兼顧課堂內外,不僅要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而且還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它既可以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的成果,又可以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發揮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對于學生的視野、思想、智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課外活動在教學中也要重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老師要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來制定計劃,把課內課外的教學都做好,那么學生的學習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高,教學的效果也會更好。

        四、加強師生交流

        第3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他主要是通過利用各種媒體,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新知的一種教學行為。可見一個優秀的品德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51uc.net.cn意,還要考慮如何喚起學生的真實生活經驗,從而引導他們更好的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我們從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和鋪墊功能這兩個角度出發,設計品德課堂導入,讓課堂教學有效接軌生活。

        一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

        發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教材呈現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欲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 趣 ”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盡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學生回答踴躍。

        現在從城鎮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 思 ”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絕了。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懸念一擺,學生都積極猜想)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3、以“ 情 ”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么?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說上來。回答后,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匯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為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啊!帶著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轉貼于

        二、發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 ,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節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現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情景再現導入溫經歷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3)、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么體會和感受。看到殘疾人遇到困難,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關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那么,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后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盡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小學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哪些不屬于職業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么叫職業這個解釋,小學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么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采用“職業”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么職業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來看待。

        (2)、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游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后給一把筷子,結果怎么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游戲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游戲,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后,然揭示課題。

        這個游戲中蘊涵著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游戲有什么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實社會繽紛復雜,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于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第4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1.培養良好衛生習慣。我校始終把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作為德育工作的重點。從原來的4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到現在的27849平方米,打掃難度越來越大,但我校始終堅持每天清晨組織學生打掃校園衛生。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會主動打掃并保持校園干凈整潔,低年級學生在老師和中高年級學生的帶領下,也逐漸投入到打掃衛生隊伍中來。2.注重“美”的教育。我校的學生智障兒童為多數,學生行為習慣差,不講衛生,亂涂亂畫、亂丟亂吐、攀折花草等等。對于他們出現的種種表現,我們思考并進行“美”的教育。讓他們認識美、理解美、守護美、創造美,讓學生學會自己呵護班級和學校的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班級進行布置,墻面、地面、桌面均進行精心設計,將花草種進班級,有的班級還在教室里養上小魚,讓學生學會愛護和照顧小魚,培養學生的愛心、細心和耐心。實踐證明,通過努力,我們改變了大多數學生的不良行為,少數問題突出的孩子犯錯頻率也在逐漸降低。3.優化校園育人環境。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在校園內比較醒目的墻面,我們思考并制作了美觀、生動的勵志故事及德育版面,以此激勵師生,培養師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教學區一樓樓道正對的位置設置“今天你敬業了嗎”警醒教育版面,提醒教師要時刻做到敬業愛生,同時也是要求教師用行動向學生詮釋什么是敬業。在教學區設計校園之星展示櫥窗,把同學們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進行展示,目前已初步形成認星爭優的好局面。在樓道懸掛德育內容掛牌,樓梯轉角、墻壁均貼有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時時處處處于這樣的環境之中。學校圍墻、擋墻也成為德育的重要場所,各式墻畫由教師設計,師生共同完成,美化校園的同時更是德育的實踐活動。

        二、以主題教育活動為載體,學科教學滲透德育

        1.開展“一評三管好”活動,深化立德樹人目標。通過活動開展,讓學生樹立認星爭優的觀念,評選出一批批美德少年,在學生中樹立榜樣,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學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2.積極開展“三生、四愛、五心、五好”主題教育活動,強化德育教育。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主題班會課,把“三生、四愛、五心、五好”作為班會主題,各班要圍繞主題每月至少召開一次主題班會,組織一次實踐活動,并將活動取得的實效進行總結和交流,此外,要求在學科教學中適時滲透德育教育,實現處處有德育。3.扎實開展“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教育活動。將“明禮知恥•崇德向善”主題教育活動納入學校常規,學校對教師開展教育活動,教師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通過一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和進步,實踐證明,以活動開展為載體的德育遠比宣教效果要好。

        三、開展個別化教育,家校合作實施行為矯正

        第5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一、挫折與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人們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干擾,使得人們不能有效地完成自己的目標任務,并且因為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和任務,人們自內心會產生一種消極的不愉快心理,這種不愉快的心理又包括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對于小學生來講,遭遇挫折肯定會讓他們深深地體會到挫折感。甚至許多學生因為遭遇挫折而產生自卑、悲觀等心理,給學生的正常成長帶來嚴重的困擾。

        挫折教育,則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種手段,利用或者特意創造各種挫折境遇,輔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讓受教育者能夠明白挫折,并且能夠坦然地面對挫折,積極地進行自我調節,正確地對待挫折,從而培養自身堅強的意志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小學語文的挫折教育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學科,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學好語文是其適應社會的重要途徑。語文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終身發展。所以,在語文課程中實施挫折教育能夠有效地實現語文課程的特點和特性,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理論平臺,最終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一)小學語文實施挫折教育的意義

        1.挫折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承受能力

        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讓學生在遭遇挫折時能夠承受壓力,積極地擺脫困境。隨著教學與升學壓力越來越大,學生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心理壓力,挫折教育可以讓學生有效地對待學習中的壓力。

        2.挫折教育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就是確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朝著這個目標不斷努力,去實現這個目標。對于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自己的目標,并且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

        3.挫折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的孩子生活過于安逸,并且孩子對于家長和教師的依賴性較強,許多孩子的意志力較差,這些都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發展。通過挫折教育,讓學生體會到挫折,并且積極地應對挫折,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挫折教育

        1.在語文教學中,幫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挫折,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應對這些挫折,對自己充滿信心,充滿激情地去直面生活。如果不能有效地對待挫折,就容易在遭受挫折之后失去勇氣和信心,挫折就會成為成功路上最大的絆腳石。而有效地對待挫折,就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培養堅強的意志。在《梅蘭芳學藝》中,梅蘭芳拜師學藝,開始老師說他的眼睛沒有神兒,不是唱戲的料,但是他不放棄,通過他努力刻苦訓練自己的眼神,最后別人夸獎他說他的眼睛會說話了。從這篇故事中,孩子們通過分析體會,不僅明白了做任何事情要成功必須勤學苦練,還懂得了挫折并不是戰勝不了的,有了正確的態度來看待挫折,就要想辦法戰勝挫折,克服困難,就會取得成功。

        2.幫助學生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當人們遇到挫折時,容易產生沮喪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些學生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在遇到挫折之后往往非常沮喪,甚至不能自拔,失去了前進的動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讓他們在遭遇挫折時能有效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微笑著面對一切》這篇文章講述了我國女子體操隊員桑蘭在自己生命最燦爛的時候,遭到了最沉重的打擊。但是桑蘭在遇到挫折之后并沒有沮喪,而是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及時從消極的狀態中走出來,并且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從桑蘭的故事中,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

        第6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生興趣,就會產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例如《走進市場》的安排目的是讓學生盡早的學會一些選購商品的知識,培養他們獨立選購簡單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的能力。課始,老師問學生:“喜歡在超市購物嗎?”(學生雀躍)

        再問:“為什么喜歡在超市購物?”(學生紛紛說了自己的感受)

        (隨即播放超市里人們購物及一位顧客在仔細挑選商品的情景。)問老師:“這位顧客購買物品時在干什么?”

        “在挑選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產品使用說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

        學生回答踴躍。

        現在從城鎮到農村,處處可見超市。在超市購物較為熟悉。用“超市購物”情景來導入,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導入的趣味性,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的行為或活動具有支配、指導作用,學生強烈的內心體驗,能使教學主題的要求較為容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語言、情節感染學生,引起情感共鳴。如果課堂品德教育主題,主要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導入時,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獻老人》的教學關鍵是激發學生體貼老人,關心老人的情感,因此,以情感渲染來導入是觸動學生心靈的基點。課始,老師出示兩幅漫畫:一幅是奶奶累了坐在椅子上。旁白:老了不中用了。第二幅是孫子兵兵在給奶奶捶背,奶奶很高興。旁白:真懂事。問學生這畫面在講什么?

        學生一看就能夠清楚把圖意說上來。回答后,老師過渡:“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老人曾經為家庭,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現在年紀大了,該是按享晚年的幸福生活了。我們作為晚輩,承接了長輩的養育之恩,要懂得匯報。畫中的兵兵真得非常懂事奶奶累了,就給奶奶捶捶背,老人并不渴望家人為她付出多少。就是希望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幸福、美滿。你看,孝順的孫子給奶奶那輕輕地捶背,奶奶就一點兒也不覺的疲勞了。那臉上洋溢的笑容,多么開心,多么幸福啊!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在老師深情的講述中,學生都為之動容,在其心頭激起情感的漣漪——老人很需要我們的關愛啊!帶著這樣的情感進入課堂教學,學生怎么會不受到深刻的教育呢?

        3、以“思”入境

        “學而不思則罔”,從反面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作用。在導入時,結合內容,創設情景,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使學生處于“心憤口悱”的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這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導入設計。提高認識,引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現行品德課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類課堂導入時,應更多的考慮,在導入環節中以“思”入境引發學生對課堂教育主題的做一定的思考,便于把課堂主題教育進行的更為深刻。

        《誠實是金》讓學生懂得說謊的危害,只有誠心才能贏得尊重和信任。要做到不說謊話,言行一致,誠實守信。課始老師講述故事:

        在德國,一位中國留學生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到德國大公司尋找工作,可是一連20多家公司都沒有接受他。他想自己才能出眾,找家小公司應該沒有問題吧。可是小公司也把他拒絕了。

        同學們,為什么德國的公司都拒絕他呢?猜猜,可能是什么原因?

        (懸念一擺,學生都積極猜想)

        想知道真實原因嗎?那家公司的老板告訴他,不錄用他的原因,竟然是因為他在德國期間乘公共汽車曾經逃過三次票。留學生很吃驚,難道我的博士文憑還抵不過三次逃票。德國老板說:“是的。我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我們認為您惟獨缺少了非常重要的兩個字!”

        此時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你有什么感想?”

        感觸學生心里,學生都發表了自己的感受,深切體會到說謊的危害。

        二、發揮導入的鋪墊功能

        1、為突破重點作好服務

        有些品德教育主題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有一定的距離。如果,在課堂學習開始時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那么,要想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領會課程教育意圖則有困難,從而影響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鑒與這樣的考慮,我們要在課堂導入環節把問題解決好。

        (1)、事實說話導入補認識

        用事實說話:就是采用社會上出現的事例,自然界存在的現象,來安排課堂導入。由于它的真實性,具有很強的說服力。這類課堂導入的設計對與那些學生感性認識上不足或者模糊的品德教學主題特別合適。

        例如《保護環境》的教學,目的是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喚起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導學生學會保護環境。現實生活中,學生知道身邊存在著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但是他們并沒有覺得環境污染對自己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水污染了,他們覺得現在有自來水;電池亂扔,對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環境污染對人類的生存和繁衍的威脅認識就較為欠缺。因此,在導入時,老師用多媒體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變質,魚兒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飛舞……”隨著畫面的切換,學生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了,雄辯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那么“我們要保護環境”的意識立即萌生出來。接下去的課堂學習實效就有很好的保障。

        (2)、親身體驗導入強感受

        由于年齡的原因,生活狀況不同的原因,我們的孩子對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體會。如何引導學生和他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是品德課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這類品德課程教育,在導入時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最好的辦法是設計活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體驗,這樣對馬上進行的課堂教學非常有利。

        殘疾人生活上的困難,一般健康的人都不會有什么體會和感受。看到殘疾人遇到困難,好大一部分學生會嘲笑他們。《關心殘疾人》課堂導入時,如果老師選擇“一位盲人在行走時,不小心摔了一跤”或“一位腳殘疾人走樓梯”的情景來導入。希望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遇到困難需要得到我們的幫助。”那么,肯定會有部分學生最先關注的是盲人摔跤,腳有殘疾的人走樓梯的情形。這情形在他們眼里看到的可能只是摔跤時的狼狽,走樓梯時的滑稽。

        有位老師的導入很巧妙。設計一個生活情景:在講臺上放本書,旁邊再放些其他的東西,過道上也擺些凳子或物品,設置些障礙,讓學生蒙上眼睛,獨自去取書。然后在同學的幫助下再去取回書。在課堂導入時,請大家談談取書的感受。這樣回避了前一案例中出現的尷尬場面,同時讓學生親身來感受一下殘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體會一下渴望得到他人幫助的那種心理,效果就不一樣了。

        (3)、情景再現導入溫經歷

        現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無時不刻都享受著親人的關愛,有一種“以我為中心”的意識。許多孩子忽視了生活經歷中許多值得珍惜的東西。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深刻理解生活。這類課堂的導入時,要把曾經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有意識的溫習、再新認識生活,這對與課堂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謝謝你們,我的父母》的重點是感受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作課前調查,和學生交談中發現,許多學生認為:“父母照顧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有的還埋怨:“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沒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課堂導入就需要老師精心選擇生活中一些溫馨的情景,能打動孩子心靈的生活細節展示給學生看。如“燈下,媽媽給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顧;晚上,媽媽給孩子折疊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著時,媽媽起床為孩子蓋棉被”等等。在重溫這些每位學生都經歷過的生活小事后,可順勢提問:“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學生內心深處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心,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操勞。

        2、為解決難點做好服務

        有些品德課的教育主題盡管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非常的貼近,學生理解起來難度不是很大,但是這一教育主題中可能會涉及到一些易混淆的概念,較抽象的道理,認知上有困惑的現象。這些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需要處理的問題,可以考慮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先行解決,從而為課堂學習打好一定的伏筆,促進學生對課堂主題有更深刻的理解,為提高課堂的學習質量奠定基礎。

        (1)、類比感悟導入滲道理

        品德課程中涉及到一些比較抽象的道理,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時所遇到的難題。我們可以在導入時,用比較形象的、例子進行類比,讓學生對抽象的道理有個較為感性的認識。

        《集體的力量大》要求通過學習,讓學生明白集體的力量的無比。一個人辦不到的事情,很多人在一起齊心協力,互相合作就有可能辦到。難點:人多并不一定力量大,只有團結一致,力往一處使才行。要在課堂上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可以通過課本中的《運水果》的故事來突破,但是總覺得學生的認識不夠深刻。所以在導入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能類比說明問題的“折筷子”的游戲來作好相應的鋪墊。先請一位學生上前來折筷子,給一根,輕而易舉折斷了,再給兩根,有點費力,但還是折斷。作后給一把筷子,結果怎么也折不斷。整把筷子請其他的同學也來折,可……游戲結束后,老師組織學生討論。通過游戲,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后,然揭示課題。

        這個游戲中蘊涵著團結,力往一處使,力氣就大的道理。在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筷子多了就折不斷了。這是對道理的最為樸素的認識。在課堂中《運水果》的故事學完后,再讓學生說一說對“折筷子”的游戲有什么新的認識。這時學生對道理的認識就深刻到位了。

        (2)、形象感知導入釋概念

        現行的好多品德課的主題涉及到概念,這是老師在課堂教學時遇到的最令人頭疼的問題。對概念進行解釋吧,學生聽不懂,再說對小學生講概念也沒有這個必要;不解釋吧,課堂上出現這樣那樣的混淆,弄不明白。對與這類主題的教學,在課堂的導入時,可以把概念的外延一一具體擺出來,學生在大量的具體形象面前就自然理解可這個概念。

        《生活中的你我他》這課的難點是,學生對職業這個概念弄不清楚。容易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做職業來看待。如果要引導學生把哪些是職業,哪些不屬于職業分辨開來,有些難度,因為什么叫職業這個解釋,小學生理解不了,也沒有理解的必要。怎么辦?仔細想想,學生對生活中各種不同職業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醫生、老師、工人、農民、護士、警察、售貨員”等等應該都認識。因此,解決這個難題可以直接采用“職業”的具體形式來說明。

        在導入時,展示“不同職業人員的勞動場面以及模仿各種職業的典型動作,讓學生來猜猜他是從事什么職業的人?”這樣形象感知導入的效果真的好,學生興趣很濃,而且對各種職業的名稱很快有了清楚的認識。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再也沒有出現把外地人、領導、超人、魔法師等當作職業來看待。

        (3)、情境體悟導入揭困惑

        現實社會繽紛復雜,現實生活豐富多彩。學生對生活中許多現象存在認識上的困惑,覺得到底該怎樣來正確認識,感覺很難,品德課程中如果涉及到了,我們就要花時間把它講透徹。因此,在課堂導入時就讓學生來面對困惑,對于積極解決困惑幫助很大。

        《當沖突發生后》的難點,就是希望學生盡量避免與人發生矛盾,當矛盾發生的時候,要冷靜處理,不激化矛盾,能理解他人,做到寬容待人。在現實的生活中,學生知道不該為一點小事與同學鬧的不可開交。但在事情發生時,總覺得自己吃虧了,于是劍拔弩張干起來。對此孩子們在認識上很困惑,“我們到底怎么辦?”很希望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點下,知道如何來處理。結合這樣的情況,可以設計如下的導入:

        出示:三幅漫畫,第一幅兩個男同學在打架,鬧得很兇。第二幅是在辦公室里,老師在教育他們,兩人都低著腦袋。(旁邊文字)老師:“打架對嗎?”第三幅是老師在問哪你們為什么打架?兩個男同學都仰著頭說旁邊文字:一個說:“是他先打我的。然后問學生“看著這三副畫,你對他們打架以及在辦公室的表現是怎樣看的?”因為這種事情太熟悉了,學生紛紛發言。老師引出“當沖突發生后,我們怎么辦?”然后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合理的處理辦法以及談論“老實是要吃虧的”這種說法。整堂課的教學,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結構緊湊,重點突出,教學實效明顯。

        第7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我們一般加減乘除都是由0~9十個數字構成的十進制的算是組成的,而電腦里卻用了二進制。

        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這道題目:小明有511塊糖,分別放在9個盒子里。你只要告訴他糖的塊數,(不多于511),他就可將幾個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湊成你要的塊數,這幾個盒子里各有多少塊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怎樣也想不出來。我只好一個一個排,排了5個后,我發現是一個很有規律的數列:1.2.4.8.16.都是這個數乘2得到下一個數的。我照著排下去:1.2.4.8.16.32.64.128.256,剛好為511,原來電腦里面有二進制是因為可以算出所有數呀!

        我有看到了一種問題-----“牛吃草”。一牧場上的青草勻速的生長,可供27頭牛吃6天,工23頭牛吃9天,18頭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頭牛,還要幾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長量,一部分牛吃原來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長出來的草,吃增長量的牛無論什么時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沒有了,所以應先求原有量和增長量,27×=162(份),(將牛一天吃的草視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長量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為72份,18頭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3.6(天),答:還要3.6天吃完。

        第8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1.1商務英語的含義

            商務英語一般是指在進行國際貿易中用到的英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商務英語的范圍不斷擴大,不僅包括在國際貿易中可能用到的英語,還包括在國際交流和交往中經常使用的英語,因此,商務英語的含義應該包括國際貿易和對外交流兩部分。商務英語不同于一般英語,學習商務英語課程,不僅要求學院提高英文水平和交流能力,更多的是向學員傳授西方經濟貿易相關的知識,如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工作心理和工作方式,以便學員可以掌握如何正確合適的與外國人打交道,促成經濟合作或經濟貿易。商務英語所堅持的文化理念都源自于國際貿易,因此商務英語是在一般英語的基礎上,結合經濟貿易的特點發展而來的,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商務英語要求英語基礎知識扎實、口語能力強等。

            1.2商務英語的特點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商務英語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更廣闊的外延,其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首先,商務英語的專業性很強。商務英語用到的場合很多,包括國際金融、國際營銷、經濟等領域,甚至包括與國際經濟活動相關的法律體系等。因此,商務英語需要用專業術語和專業語法將復雜的貿易活動和對外交流表達清楚。這同時也該外行業理解商務英語帶來了困難,一個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語或語法,在商務英語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如“drug”的日常含義是“麻醉藥品”,但是在商務英語中是指“滯銷品”的含義,這是因為麻醉藥品不能在市場上公開出售。又如“country”的本義是指“城市、農場”等,在商務英語中,取其外延含義用來形容距離的遙遠;其次,商務英語文化之間的差異非常顯著。全球化的交流常遇到的困難就是文化的差異帶來的交流困難,有時甚至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而產生沖突或矛盾。如“dragon”一詞,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我們都是龍的子孫,龍被認為是一種至高無上的、代表吉祥幸福的神物,而在西方國家中的意思卻恰恰相反“,dragon”一詞含有惡魔、邪惡的意思;再次,商務英語語言簡單易懂,且語言多縮略。對此具有代表性的解釋是發過語言學家馬丁內的語言經濟原則,該原則認為:經濟原則的前提條件是保證語言交際功能的順利完成,同時人們對語言活動中的能量耗散要符合經濟的要求。也就是說在進行經濟活動中,人們所使用的語言要簡介凝練,這樣可以極大地節省工作時間和精力,提高生產效率,符合經濟活動的要求。典型的例子是:外匯一般用“forex”代替完整的表達“foreignexchange”;最后,商務英語一般語言規范且正式,這與經濟活動的嚴肅、謹慎特點密切相關,經濟活動一般涉及交易雙方的利益,這些經濟活動要求用于嚴謹規范、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使用容易產生誤解或歧義的詞語,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或經濟損失。所以,商務英語中一般少口語性詞語,如表達“買”的意思時會用“purchase”而不是“buy”。

            2、如何在國際營銷過程中正確使用商務英語

            基于商務英語自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在國際營銷中要合理正確的使用商務英語要綜合考慮三個方面,即背景知識、交際技巧、語言決策。

            2.1背景知識

            使用商務英語時要充分考慮商務英語所使用的背景知識,貿易雙方的工作人員要對自己及對方的文化知識和環境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的在國際營銷中使用商務英語。在了解對方的背景知識時,要了解對方的宗教信仰、忌諱或避諱的習俗或習慣、所處的地理環境、生活環境等,揣摩對方的心理特點,盡量避開雙方都敏感的話題,避免交易的失敗。針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表達技巧,這樣才能更加順利的完成交易。

            2.2交際技巧

            在適當場合運用合理的交際技巧,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際營銷中,除了要充分了解對方的背景知識,做出正確的語言決策外,還要善于運用合適的交際技巧,靈活展現語言的藝術和魅力,調節現場尷尬的氣氛從而促進雙方愉快的交流。因此,在使用商務英語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使用合理的措辭,當面對不同的交流對象時,要在第一時間根據其背景知識對其思維習慣、心理特點等作出判斷,然后運用合適的交流技巧,提升自我的交際能力。

            2.3語言決策

            對商務英語進行正確的決策,才能促進雙方的交易活動順利進行。商務英語在國際營銷的應用中,背景知識是基礎、語言決策是內容,交際技巧是手段和工具,只有正確合理的運用這三者,才能更好的發揮商務英語在國際營銷中的重要作用。

            3、商務英語在國際營銷中的重要作用

            商務英語以其獨特的商務知識和商務文化理念區別與一般英語,又以其較高的專業性和實用性在國際營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1商務英語是進行國際營銷的前提改革開放打開了我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在加入WTO之后,我國對外的經濟貿易不斷增加,在經濟全球化的進行,進展方向的正確性以及企業財產的安全性。

            3.2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哪怕是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執行和把關的,企業財務控制系統的主體是人,其也是控制內部財務的客體,所以,決定工作質量的因素就是人員素質,同時也是落實財務控制制度的條件,對人員進行控制的核心。企業在對用人進行選擇時,應當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責任心、業務水平以及交流溝通水平等綜合素質進行考核,讓工作人員意識到自己的企業責任。企業應當合理的對獎勵激勵機制進行設置,對財務人員學習專業會計知識的積極性進行鼓勵,對人員的培訓和進修進行組織,對行業知識進行更新,盡可能的對操作技能以及愛崗敬業的心理素質進行提高。

            3.3建立嚴密的控制制度

            對財務內部控制系統進行完善的基礎是要有一套完整的財務控制制度,它是標準、是依據。在對國家財富進行創造的過程中,企業是執行者,所以,國家就制定了許多有關的法律條文,故而,企業在建立財務控制制度時要根據國家相關的法律規章。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引導下,企業根據建立內控制度要點、目標以及原則的要求對本單位的財務內控制度完備的進行建立。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具體包括下面七個基本的控制財務會計的制度:適用適時的監督考核制;定期資產盤點的制度;合理科學的預算制;合理的會計程序以及會計政策;嚴格的核對制;完整的簿記制;可靠基本的憑證制。企業應當按照財務內控制度的體系框架進一步的對相關的內控制度進行加強和健全,讓各個企業的職員對自己的義務和責任進行明確,明白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做以及做了之后應該負什么樣的法律責任。

        第9篇:德育小論文范文

        (一)生態德育具有價值取向上的超越性

        生態德育的存在特性體現出適應性特征,而生態德育價值特性則是超越性的。生態德育超越“人類中心”的狹隘視域,自覺上升到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站在自然界發展演變規律的高度去看待人類作為“類”而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與合理性,重新體悟人類各種行為的道德價值,把培養向自然開戰的個體勇敢性、自豪感等價值追求,自覺轉向養成受教育者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和可持續發展的人類生存品性,引導受教育者領悟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與其“家園”的關系。生態德育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更加看重傳播和滲透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的道德價值,養成人的生態智慧。

        (二)生態德育具有教育過程的引導性

        生態德育關注的焦點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具有迫切性、敏感性和棘手性而尚未被人們充分領悟的重大問題。我國古代人的生態意識停留在倫理學或道德思想成果的靜態,尚未進到德育學的范疇和相應的德育活動領域。以致在整個近現代,學校中對生態道德的傳播和對生態智慧的養成還比較貧弱,而教育學生向大自然開展的“戰天斗地”精神是其主要追求。在生活中某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被贊頌為高尚的道德行為,導致生態污染和生態破壞現象日益嚴重。生態德育就是要用更加理性、自覺、系統的架構,引導受教育者從小養成放眼世界、放眼未來,理解生命、關愛生命,學會關心可能影響整個人類社會、整個自然界的深層生態問題。

        (三)生態德育在實踐操作中的生活性

        在傳統德育知識的灌輸狀態下,個體與道德知識是處在一種對立、挑剔、陌生、疏離的狀態,無法產生相應的道德情感,當然也無法形成首先品格和相應良好行為。生態德育強調個體的道德參與和體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體驗。體驗者以放松的心態和平常心進入生態體驗,直接融入生態環境。體驗者以一種欣賞的心情,自然會產生親近感、善感、美感,體會到的是生命的多樣性,體驗到的是每一個生命與體驗者自身一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存在并以它自己認可的方式表現著自己的生命價值。活生生的經歷會讓生態德育體驗者產生一定的生態德育感受,使原本抽象而顯得空洞的首先規范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賦予飽滿的、真實的生活內容。

        (四)生態德育具有內容傳播上的豐富性

        人類每天所從事的活動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交往活動,另一類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青少年兒童既喜歡人與人之間平等友好、輕松愉快的交往,也酷愛親近自然,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系。而且兒童之間的人與人交往,往往要以一定的自然環境為依托,譬如兒童的游戲,常常要選擇有草、樹、水、山的地方展開。當教師或父母把兒童圈在固定場所使其與大自然隔離時,兒童則表現出厭煩、焦慮的行為。人際德育相對局限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圈里,人與自然關系圈被忽視,這就丟失了周圍自然環境中大量生動的德育資源。生態德育不僅充分利用人際德育資源,而且自覺順應人們親近大自然的天性,積極挖掘利用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等富含審美價值的德育資源,使德育內容極大地豐富起來,使受教育者在欣賞自然風光、滋生保護自然環境意識的同時,獲得大自然豐厚的道德滋潤。

        高校生態德育的現狀

        傳統德育對生態環境的忽視或關注不夠,使得人們的生態知識缺乏,生態文明觀念淡漠,生態習慣難以養成。生態文明觀教育還沒有引起各類各級學校應有的重視。

        高校的保守與封閉,忽視社會環境的影響,造成德育生態的斷裂與凝滯。高校德育不能與外界進行合理的信息交流,文化氛圍及教育理論出現凝滯現象,這是一種文化的自我封閉。長期以來,我們以割裂的方法看待德育影響,把它看成是可以脫離其他諸種德育影響而獨立存在、自成系統的存在物,由于對德育生態整體性認識不夠,德育實踐忽視了校外德育途徑的價值,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在學生品德形成方面的作用難以產生有效的合力。因此,在多元價值共生的社會轉型期,如果一味把學生封閉于校園內,企圖在一種“凈化”的環境中實施德育,是不可能的。高校德育必須由一元封閉向多元開放演進,以生態整體觀理解德育、實施德育。

        高校德育強調社會期望,忽視學生內心追求,導致學生個性的喪失,背離了以人為本的核心。一直以來,高校德育強調的是過于理想化的社會期望,忽視了學生內心的追求,脫離了人的生態特性,否定了德育的人作為主體性的特點。用生態生命觀點來審視高校德育,發現高校德育是一種無人德育。所謂無人德育是指無視個體的需要和興趣,把道德教育的過程僅僅看作是對學生施加外部道德教育的過程,施加的道德影響又主要是既定的道德規范,強調的是學生符合規范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這種被動性、統一性是高校德育的特征,其本質是對個體生命的漠視。所以高校德育必須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和尊嚴,強調個體生命的多樣和獨特,弘揚個性的自由和發展。

        德育與日常生活的疏離。高校德育重視知識傳授,忽視道德體驗,導致德育的空洞和偽善。德育作為高校教育中的一門特殊課程,僅把社會現存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灌輸給學生,而沒有啟發和喚醒學生的生態道德自覺和生態道德良心,使學生樹立道德理想,學會做人,沒有形成一種正確的理想信念和行為方式。高校德育忽視實踐鍛煉,脫離了生態德育的生活性。嚴重脫離學生的真實生活的德育模式,造成高校德育對生活的疏離與概念化。在內容上只注重社會既定的道德規范的抽象知識,缺乏生活的情景性和生動性;在方法上強調單向的德育灌輸,是一種枯燥乏味的空洞說教,缺乏道德體驗,難以產生情感共鳴,導致德育的膚淺和偽善;在效能評定上,采用課程考試的方式或限于簡單化的學生在校綜合測評,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學生的“雙重人格”。

        生態德育的方法與途徑

        為了在高校更好地完成德育工作由“人際德育”向“生態德育”轉軌,同時提高生態德育的效果,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實施生態德育。

        結合課堂教學,喚起大學生生態意識。德育的目的是培養和發展人的德性。德性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主體的一種實踐活動過程,其實質是學生在教師幫助下,消化、吸收、實踐德育內容的過程。各個教學環節是宣傳、普及生態道德的主要途徑,通過這些途徑,使大學生獲取對環境問題的意識和敏感性,理解人類在環境中的重要責任,喚起生態良知,采取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動行為。

        美化校園環境,形成生態德育氛圍。清新優美、內涵豐富的校園環境有助于學生形成強烈的生態環境的審美意識。美化環境就要綠化校園,讓綠樹成蔭,鮮花爭艷,碧草茵茵,實現人與自然的有機統一、情與景的和諧相融。大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人自身的主體價值和創造能力,使精神得到凈化和升華,從而增強對環境的審美觀念,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為以后自覺地保護環境、美化環境奠定基礎。

        立足生態文化建設,優化生態德育環境。生態文化建設不僅是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先進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加強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要大力開展生態文化建設活動。開展各種生態知識普及活動,提高大學生對生態發展的認知;完善生態道德教育體系,建立生態道德教育規范并在德育活動中加以灌輸,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環保意識;建設學校良好的生態文化環境,建立起相互尊重的人倫關系、愛惜花草的良好傳統,形成良好的氛圍和德育養成環境。

        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激發學生生態環境的改造意識。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其身臨其境,通過改造環境的親身體驗形成和鞏固環境意識。比如,利用地球日、環境日、土地日、無煙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糧食日等特殊日子,帶領學生深入農村、廠礦,開展廣泛的環境教育宣傳活動,在喚起民眾的環保意識的同時,增強自己的環保責任。

        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提升生態法律意識。法律和道德是調整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兩種最基本的力量,兩者相輔相承、相互支持。加大對環境保護法、森林法、土地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資源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增強人們保護環境、資源的法制意識。在生態德育的過程中,增加生態法規的教育內容,對于提高學生的生態保護意識有著積極的意義。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一部分人欲望急速膨脹,喪失了道德操守,這些都嚴重地影響著在校學生。因此,在高校生態德育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一種強制性的約束力來規范學生的生態道德行為,生態法規的宣傳教育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內容摘要:人類社會正處于以市場經濟擴張、信息經濟聯網和生態環境互動為主要標志的全球化時代。隨著全球生態危機日益嚴重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與實施。人和自然的生態矛盾,已成為決定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矛盾。中國人和中國自然環境、資源等具體的生態矛盾及其解決,是決定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除了調整科技、經濟發展戰略外,還有必要提出和實施生態德育。在我國大力倡導建構和諧社會的今天,生態德育有其重要性。

        關鍵詞:高校生態德育方法與途徑

        生態德育的內涵

        生態德育,不是生態倫理學,也不是生態道德,而是在生態倫理學指導下的一種生態教育活動。生態德育是在橫向比較、縱向揚棄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德育觀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導人們,不僅人對人的社會行為,而且人對環境的自然行為均要受到倫理評價;不僅要正確處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利益關系,還要恰當地對待人與自然的交往行為、利益關系、短期與長期關系,擺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因此生態德育將以一種更為寬闊的道德視野,教育和引導人們學會熱愛自然、熱愛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這種德育觀要求學校以生態學、環境科學、教育生態學、教育社會學、教育心理學等科學原理為指導,以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對個體道德素質的影響為邏輯基點,圍繞生態平衡、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觀點,發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育人資源,通過學校德育系統內部的物質循環、能量循環和信息傳遞,推動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動態良性發展,促使學生不斷提高道德素養,養成“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主題的基本道德品質。

        同時生態德育還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環節,是否具有良好的生態道德意識,是現代社會衡量一個人全面素質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素質,要求廣大受教育者以生態道德理念去自覺維系生態平衡、環境保護和不可再生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生態德育是“一種新德育觀”意在凸顯其在德育觀念上的革新性。它展現出一種嶄新德育視角,意識到了在人際德育視角下看不到的德育問題。在生態德育視界下重新評價人類的行為,就要引導受教育者體驗到:種群之間存在著“互惠共生”的關系,自覺養成愛護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的生態保護意識、思想覺悟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行為習慣。生態德育使受教育者的思想上樹立一種嶄新的人生觀、自然觀和生存發展觀,并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意識地控制人對自然的盲目行為。

        參考文獻:

        1.楊琴.談生態德育.科教文匯,2008.09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应用 | 性欧美老妇乱码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 | 亚洲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