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青蛙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正在長大,能做越來越多的事情。
2、能完整的說一句話,鼓勵幼兒想說、多說、大膽說、會說,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勇敢面對成長路上的各種困難,感受想快快長大的情感。
活動準備:嬰兒的衣服、鞋、襪、奶瓶;動物的圖片;DVD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完整地、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難點:感受自己想快快長大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嬰兒的嬰兒的衣服、鞋、襪,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些大家熟悉的東西,大家想看嗎?
從袋子里一一拿出嬰兒的衣服、鞋、襪、奶瓶。讓幼兒來認認這些物品。
師:你們穿過這些東西嗎?用過奶瓶嗎?什么時候用過呢?那現在還用嗎?為什么不能穿(用)了?
二、講述故事。
1、有幾個朋友他們也想長大,我們先來看看他們都是誰呢?(鼓勵幼兒學學小動物的形象)一起來聽聽他們想長大的故事吧。
2、講述故事第一句,“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著自己長大”,他們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呢?聽了故事你們就明白了。(按故事順序出示動物圖片)
3、教師完整講述故事。提問:
(1)小老鼠想了什么辦法讓自己馬上長大?小猴子和小青蛙呢?(小老鼠拼命吃東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褲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練跳高)(2)結果它們長大了嗎?
4、小結:長大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得慢慢來、耐心的等待!
三、談話
1、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都想長大,小朋友們想長大嗎?那你的愿望是長大了當什么呢?
(幼兒自主發言)
2、大家有想當老師的,有想當醫生的,在成長的路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難,你們會害怕嗎?有勇氣戰勝困難嗎?
教學方案是實施教學的依據,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學方案是搞好教學的前提,所以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案,以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教與學,進一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鉆研教材和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設計教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克服教學中的主觀盲目性,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如在“異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思考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較大小,學生會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來比較分數的大小”這個問題,教師就可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由此可見,只要指導學生對問題多作思考,學生就能創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問題。所以在備課的時候要做到,既讓學生容易接受,又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
2.運用多媒體技術,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創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提供了技術支持。教師在數學課堂上可以借助計算機平臺,創新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制作成形象的動畫片斷,制作優質的數學課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被動、接受式的數學教學轉變為全員參與、全程思考的主動探究式的課堂教學,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一課,教師可以設計課件,將小數0.8的小數點設計成一只小青蛙,通過小青蛙向左向右跳來變換小數點的位置。當青蛙向右跳時,0.8變成8、80、800……當青蛙向左跳時,0.8變成0.08、0.008、0.0008……整個過程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小青蛙身上,就在小青蛙有趣的跳躍中,漸漸領會小數點的意義,掌握小數點位的變化對小數大小的影響,無形中完成本節知識點的教學任務。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實現動靜結合,變抽象為形象,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認知特點,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實現短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創設操作情境,培養學生的數感
兒童的認知規律正是從直觀的動作思維到具體的形象思維,最后達到抽象的邏輯思維的,可以說動手操作是兒童認識客觀事物的基礎和起點,同時它也是培養學生數感的極重要的教學方法。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數完11―20各數后,又創設了“排一排”“猜一猜”等操作情境:①排一排,初步認讀數,培養數感。問題鏈:能幫它們排排隊嗎?說說你是怎么排的?還有其他排法嗎?②猜一猜,逐步感悟數序,培養數感。問題鏈:15前面1個數是幾?15和17中間是幾?從左數15排第幾?這些數中最大的數是幾?
4.適時點撥,引導合作
教師的精心點撥引導,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更圍繞中心、突出主體、精彩紛呈。例如在教學小學數學“搭配的規律”時,我引導學生進行了合作探究,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首先讓學生同桌兩人合作,一人用衣服的圖片擺搭配,另一人在紙上記錄搭配的情況,通過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初次感受搭配的規律。接著提出問題:“如果我沒有給大家準備這些衣服的圖片,你們打算如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使學生通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想到可以用畫符號的方法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案。最后問學生:“那如果有5件上衣和8條褲子,一共又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案?”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組內的同學聽,學生在交流中明確了算式5×8的含義,從而順利找到搭配的規律。
5.作業設計要具有趣味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
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的知識與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需求,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趣味濃厚的作業,不是靠多題量或復雜計算訓練學生計算能力的,而是把知識點融入情景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知識掌握情況和靈活運用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富含趣味的作業不僅能達到訓練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內在的智力潛能與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接受知識并進行再創造。如“行程問題”作業設計:烏龜很不滿意小汽車,因為烏龜和小汽車的外形都差不多,為什么小汽車在人類眼里就是比自己跑得快?所以,它們決定進行一場50米賽跑.已知烏龜每秒跑0.5米,小汽車每秒跑5米,起跑5秒后,小汽車不幸爆胎,經過3分鐘的修理,小汽車再次起跑。請你猜猜誰會得冠軍?為什么?
6.在認識數的概念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小學生通常對抽象的數概念難以理解,認識數學以理解數的意義為重點,但是數又是抽象的,在教學中往往借助簡單的圖形或示意圖幫助學生在直觀中理解抽象的數,建立起數的概念,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在認數時更要借助數形結合幫助理解數的意義。如教學“認識分數”時,可以創設學生參加學校田徑運動會情景圖:“一位老師把準備好的點心4粒蘋果,2瓶礦泉水,一塊蛋糕分給的兩個參賽運動員,怎么分呢?”先把4粒蘋果與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位學生,平均每人分到多少?分完之后引出“平均分”這個概念,然后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2位學生,又該怎么分呢?”自然引出“一人一半”,并利用電腦隨機顯示平均分一塊蛋糕的畫面,教師問:“把一塊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應分到多少呢?”讓學生先猜一猜,再用電腦顯示1/2。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直觀地把數形結合在一起,為學生的認知架起橋梁,順利地從“整數”過渡到“分數”。
我班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與同伴相處的機會較少,孩子的自我意識較強,結合我們園本特色課程(情緒智力)的目標,我們注重借助學習、游戲等活動,培養幼兒分享、合作和關心他人的情感。本學期孩子進入了中班,語言、認知、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但幼兒交往技能仍需進一步的培養。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這一集體學習活動《好朋友》,目的就是引導幼兒在觀察畫面,大膽想象和表達朋友合作玩的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幫助的快樂。
在活動中,我通過與好朋友打電話、騎自行車、幫助小雞過河和相互幫助摘櫻桃等情節,從幾個不同的角度對于如何與朋友交往進行了引導,如:聯系朋友的方法;遇到困難如何設法解決;當一個朋友遇到困難時,朋友之間又應該如何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等等。同時,圖片的呈現是層層遞進的,圖片的設計也從如何引導幼兒學會觀察的角度做了思考,如借助圖片中出現的木頭、荷葉等物品,想象幫助小雞過河的好辦法等等。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想象、猜測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與朋友交往合作的各種方法,提高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我們也將我們的情緒課程通過自制圖書的形式延伸到了每個家庭之中,既滿足了每個孩子想象與表達的愿望,又讓幼兒通過和父母的互動,共同達成了教育目標,進一步提高了孩子的交往技能。
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大膽想象和表達朋友合作玩的方法。
2、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幫助的快樂。
準備:
課件《好朋友》、自制圖書一本。
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師:今天我帶來了一本圖書,看看是什么呀?《好朋友》,看見了“好朋友”,你會想到什么事?
2、小結:好朋友在一起真快樂。
二、觀察想象。
1、欣賞課件第一張——圖書封面。
提問:這本書中的好朋友是誰呢?(小青蛙、小鴨和小公雞)
2、課件第二張——早晨起床。
提問:天氣這么好,小公雞起床了,猜一猜,小公雞會干什么呢?
小雞會用什么方法找到好朋友呢?(打電話、事先約定等)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通過打電話、到朋友家去邀請各種各樣的辦法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聯系的方法真多呀!
3、課件第三張——一打電話。
提問:聽,小雞用了什么辦法找到了它的好朋友?(電話鈴聲)
如果你是小雞,你會怎么邀請你的好朋友呢?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各種各樣有禮貌的話邀請自己的好朋友。
4、課件第四張——一輛自行車。
提問:一輛自行車,三個好朋友,你覺得可以怎么騎?
5、課件第五張——三個好朋友一起騎車。
(1)師:青蛙小小的坐在了最前面的車籃里,大一點的動物就不適合,我們小朋友更不合適,為什么呢?(安全提示)原來每個小動物都找到了最合適自己的位置,它們三個好朋友騎上了一輛自行車,一起出去真開心。
(2)提問:你知道它們現在的心情會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小結:三個好朋友在一起真開心,不過三個好朋友一起騎車可要注意安全哦。
6、課件第六張——小雞不會過河。
(1)提問:第5頁上說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幫助小雞呢?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交流過河的辦法。
7、課件第七張——4種過河的方法。
(1)提問:在這幾種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說說你的理由。
(2)師:你們知道這三個小動物最喜歡哪一種過河的方法嗎?(播放錄音)。
(3)小結:是呀,三個朋友通過相互幫助,一起過了河,朋友在一起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真快樂!
8、課件第八張——高高的櫻桃樹和矮矮的小動物。
(1)提問:它們蹦呀跳呀,怎么也夠不著,怎么辦呢?我們一起幫它們想想辦法好嗎?
小結:這些不同的動物都用它們不同的本領摘到櫻桃,它們都來幫助三個好朋友,相互幫助真快樂!
(3)進一步思考:可是如果沒有這些朋友來幫忙,三個好朋友可以想什么辦法摘到櫻桃呢?
小結:小鴨最結實,站在了最下面,小青蛙小小的,站在了小雞的頭頂上,它們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疊的高高的,它們相互幫助終于摘到了甜甜的櫻桃。
9、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三、延伸活動。
1、提問:它們還會到哪里去呢?(個別幼兒講述)
【關鍵詞】幼兒多媒體課件開發
多媒體課件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知識及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橋梁與工具。我園注重開發適合幼兒的多媒體課件。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分為:體驗性課件、選擇性課件、探究性課件、模擬性課件,使課件具有趣味性、遞進性、交互性、集成性特點,多媒體課件中采用的評價方式有點擊式、拖拽式、闖關式、積分式等等,使幼兒可即時檢測。為了優化教學結構,充分發揮多媒體功能先進、信息多樣的作用,我們在運用方式上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采用了個別輔導式、討論學習式、探索學習式、協作學習式,使幼兒在數學習活動中,通過人機互動,逐步掌握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在這一學期來,我園更是把多媒體教學作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來提高教育質量,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培養幼兒的多種思維能力,提高各學科的整合性。
一、探索有關的幼兒園多媒體教學的規律,促進幼兒的發展
開展多媒體教學,關鍵的因素在于教師,在于教育觀念的更新,如果沒有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再現代化的技術也難以產生好的效果。因此,我們積極探索幼兒園多媒體教學規律,深入研究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規律,用好用足多媒體。
1、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涵,突出事物特征與規律
對于現有的教學課件,如:小小建筑師、螞蟻吃豆、配對等,我們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內涵,如:小小建筑師,我們在設計活動時,把重點放在了讓幼兒理解符號所表達的含義,自己來設計理想中的城市,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得到了增強,將思維訓練與環保教育整合在了一起。
2、以游戲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為發揮電腦人機互動、及時反饋的優勢,我們在多媒體教學中注意采用游戲的方法,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如:我們在引導幼兒將思維的過程表現出來時,就利用了狼羊圈心菜的游戲課件,點擊鼠標,將這三樣物體安全運送到河對岸。在游戲當中,孩子們的邏輯判斷能力以及思維的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3、突出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
我們在嘗試開發和制作一些課件的過程中,把立足點放在發揮幼兒思維的想象力、創造力這一基點上。如“小白兔運南瓜”,我們鼓勵幼兒想出各種幫助小白兔運南瓜的方法,使他們體會到了幫助別人的樂趣。
4、拓寬有益于發掘求異思維潛能的空間,提高求異的廣闊性
思維方法的求異性是與創造性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只有對某問題的認識持獨特見解,才能構成創造性思維質的內涵。我們在選擇課件時把握輻射的中心點——問題的本身,從中心點入手,展開發散性的求異思維活動,并集思廣益,產生一題多解、一問多思、一法多變等有別于他人的觀點和方法。充分利用了課件不受時空限制的優勢,拓寬有益于發掘求異思維潛能的空間。以益智游戲“青蛙高跳”為例,傳統的下棋方法是將棋下到旁邊的空格中,而現在的玩法是只有棋子旁邊有其它棋子時才可跳過去,被跳過的棋子拿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顆棋子。我們利用課件創設求異教學情境。教師按動鼠標,“小青蛙智力跳遠游戲”便在孩子們充滿好奇的活動氛圍中開始,認知目標由“小青蛙怎樣跳”轉向“你怎樣跳?”屏中出現的醒目求異指向目標——你怎樣跳?點燃了孩子們創新的火花。根據規律,他們自信地推出獨創的跳法,一個個跳出了“新招”。當孩子有了成功的體驗后,教師再把他們引向更自主的求異學習情境中。讓他們在6人小組里動手、動腦、動口,對照課件出示的求異目標,在自己特殊的棋盤上有規則地做“小紙人跳遠游戲”,并記錄過程、嘗試討論分析數據的特點和規律,結合進行猜想,看誰跳的方法既新又靈。隨著評價機制的介入,孩子們求異心理更為迫切,獲取與眾不同的學習成果成為他們求異的動力和目標。
二、積極開發多媒體課件,提高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由于目前幼兒園的多媒體教育僅僅停留在現成課件的運用上,而且幼兒園多媒體課件比較少,面也比較窄,缺乏與教育相適應的多媒體課件。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幼兒園多媒體課件的開發與制作,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1、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提高教師掌握和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開展多媒體教學,有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關鍵在于有一支掌握現代化技術,具備現代化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它關系到教師的后繼學習與教師整體素質的提升。為了解決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掌握的問題,我園克服資金少、條件差等困難,鼓勵教師參加計算機技術培訓,學習photoshop 、flash 等一些多媒體軟件運用技術,具備了一定的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2、嘗試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發揮每一位教師的潛能。
對于一部分的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展臺或投影儀來進行。一部分 教師運用幻燈片來進行。還有一部分教師通過設計教案,運用相應的課件制作軟件來進行。
為了實施“樂學”法,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第一,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和方法。教師應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形聲、指事、會意這些基本的構字方法。這樣便于給學生講解字的音、形、義。
第二,教師須研究漢字演變發展的歷史,了解漢字演變過程的一些規律等,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搞好識字教學。
第三,精心設計識字教案,把多種教學方法貫通于識字教學之中,使學生多層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具體教學方法如下:
一、想方法,讓學生喜歡學。
1.做游戲
在教學漢字時,通過填字、組字、變字等方式帶著學生進行智力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鞏固學過的字……如:
(1)摘蘋果
每四人小組上講臺拿一個籃子,上面寫著一個偏旁部首,讓代表隊到果樹上摘下寫著與籃子上相同偏旁的字放進籃子里,如籃子上是草字頭,就把“草、菊、花、苗”字摘下。
(2)添筆畫游戲
學習漢字的過程一般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過程,是有規可循的。給某個字加一筆,減一筆,都會出現不同的字。搞好這個游戲,能增強學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給“日”字加一筆可以變成以下幾個字“目、旦、白、舊、由、甲、田、申、電”等。
2.編兒歌
(1)青青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孩子,他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喜歡青青的山、青青的草,喜歡可愛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我給這些字編了一首兒歌: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氣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點水;心情心情,豎心伴青;言請言請,禮貌伴你行。
(2)有的小學生分不清“辯”“辨”“辮”“瓣”這四個字,有人給這四個字編了一首兒歌:辛辛倆人種樹丫,種了點撇分清它(辨);辛辛倆人在說話,站在兩邊爭論它(辯);辛辛倆人在種瓜,種了西瓜先開花(瓣);辛辛兩個小姑娘,都用絲線扎頭發(辮)。
(3)有個小兒子,左邊拿一點和一提,右邊拿一撇和一點,組成了一個“兆”字。兆字家族的字也不少,我們再來編一首兒歌吧:“兆字加提手,挑三揀四挑不夠;兆和足字旁,跳來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趕快逃走藏起來;木和兆字做朋友,鮮果結在樹枝頭。
3.編故事
每個小朋友都喜歡幻想,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個筆畫當作人,當作物來看待,讓它們活起來、動起來,走進自己編的小故事中。如:生字“迎”,一個“硬耳刀”來到“走之”家串門,“走之”敞開大門歡迎它。走之的大門可真奇怪,是一個“撇”連著“豎提”形的。有的同學愛把這個大門的右邊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門關上了嗎?關上門還怎么歡迎人家呀?
生字“聲”:一個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豎彎鉤”拉直,弄成一個“撇”,然后自己跑到了變形的尾巴的上面,他看這這條尾巴,再也不讓它朝右邊彎去,大力士在上面發出各種聲音,慶祝自己的勝利。
二、解剖字,讓學生靈活學
有的字筆畫多,字型復雜,難記難寫,可以采用“拆字法”進行教學。例如:“攀”字,教師可以這樣告訴學生:“攀”是一只大手抓住山崖上的樹木、荊棘往上爬,這樣既揭示了字義,又幫助學生記住了字形。
三、形象直觀,讓學生輕松學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語言、動作進行教學。如鳥字,撇是嘴,橫折鉤是頭,點是眼睛,豎折折鉤是身體,最后一橫是腳,這樣,學生很容易掌握“鳥”字的音、形、義。又如:“刃”為刀上的鋒利處,“旦”為太陽升起地平線,“眾”為很多人在一起,“忍”為刀最鋒利處擱在心上。至于“山、田”這些象形字,更是生動形象,教師一講,學生在樂趣中就掌握了這些字。教師只有把“象形”“會意”“指事”等構字方法靈活地運用在教學中,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四、授方法,讓學生自己學
一、動靜結合,隨處是教育
要想教好幼兒就要懂得幼兒,教師要多鉆研幼兒的心理,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想、去備課、去施教,走進童心世界,和孩子們一起成長,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課堂上不能集中太多時間的精力,教師要善于動靜交替地組織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積極引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同時還要注重對幼兒的隨機教育,利用課間談話、一起進餐、餐后散步、戶外郊游等日常活動向幼兒進行愛護環境、節約用水、不浪費糧食、熱愛大自然、愛護花草樹木、尊師敬長等思想行為的教育與引導。
二、表揚是幼兒成長的催化劑
要善于發現幼兒的優點,施以恰到好處的表揚,這樣才能調動起幼兒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
1.旁敲側擊式的表揚
這是一種迂回的批評藝術,是通過批評或表揚此人而警戒、激勵彼人的教育方式。一次,在放學時我發現有的孩子主動幫老師摞椅子,見此情景,我說:孩子們,你們看我班xx幫老師摞椅子呢,真是好孩子。話音剛落,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椅子摞到了黑板前,小孩子都好表現,渴望得到別人的贊揚。可見孩子的積極行為得到獎勵后,這種行為將得到鞏固與強化。
2.形式多樣的表揚
直接式表揚:用熱情的具有鼓勵性的話語來表揚幼兒,這種表揚具有直接性,對性格外向的孩子作用很大。我班有個能說會道的男孩子卻很調皮,課堂上我常常抓住時機表揚他,恰到好處地批評他,他的調皮勁漸漸地收斂了,壞習慣逐漸改正了。
閑談式表揚:“閑談”非“閑聊”,而是有目的的談話。“閑談”的技巧在于自然、恰當、巧妙。老師走下課堂放下架子,走進幼兒中間與幼兒“閑談”,在生動活潑的交談中,糾正他們的錯誤,鼓勵他們的閃光點,這樣他們才會更加親近你、信任你,你說的話才會真正起作用。讓孩子參與制作小禮物:與孩子討論近期感興趣的物體或卡通形象,與孩子一起收集這些資料,然后動手用多種方法制作小禮物,如:繪畫、剪貼等,對做得好的、有創新思維的,及時予以表揚,進而激發他們更大的創新熱情。
“物質”獎勵:采用“獎星星”“獎花朵”“獎貼片”等獎勵形式,以獲獎的多少作為表揚的依據,激勵孩子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活動中。
在表揚的藝術上,教師要細致觀察孩子,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入手,為他們提供充足的環境、材料,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促使孩子更積極、投入地參與活動,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當一種形式或方法失去原來的效果時,教師要及時修改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獎勵方式,這樣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播撒愛的種子,用媽媽的眼神看待每名學生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師如何釋放對孩子的愛。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熱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要當好一名幼兒教師,更要熱愛孩子,這樣才能和諧施教。付出終有回報,孩子們也對我微笑了。原來他們是那樣的天真可愛,即使孩子們故意和我調皮,我也不像以前那樣生氣了,我會耐心地蹲下來和他們講道理,通過講故事讓孩子分清是非,明白自己該怎樣做。漸漸地孩子們喜歡到我跟前拉拉我的衣襟,摸摸我的手,跟我說說他家里的一些事……
通過對幼兒心理的研究,加上多年的實踐經驗,漸漸地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每次上課我不但要帶好教案、教材,還帶著準備好的微笑與信心走進課堂,無論之前發生過多少不愉快的事,在見到我的孩子們的那一刻,立即煙消云散了,我要把煩惱留給自己,把微笑留給孩子。活動中我和孩子們融為一體,或變成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和小朋友們一起跳舞;或變成小青蛙和小朋友們做蹦跳練習;……有的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我最喜歡上你的課了!”“老師,我最喜歡你了!”“老師,你真漂亮!”看著孩子們笑盈盈的小臉,聽著他們質樸的語言,我真是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一、從僅關注故事內容到內容材料并重
以往我們挑選幼兒閱讀教材時,往往比較關注故事內容。但我們在實踐中發現僅從這一點出發是遠遠不夠的。適合孩子的教材不僅要有幼兒感興趣的故事情節也要有激起幼兒閱讀興趣的畫面。那么,如何挑選幼兒閱讀教材呢?
1 閱讀材料的畫面要富有視覺美。由于孩子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只有優美的畫面才能吸引幼兒,才能激起孩子閱讀的興趣。材料的視覺美具體體現在構圖、色彩等方面。畫面要大、構圖應夸張些,這樣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色彩應給孩子視覺沖擊,能給孩子帶來美感。比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色彩和諧柔美,人物的動態栩栩如生,母子情在精細的線條中表現無遺,這樣的閱讀材料就很適合孩子。
2 閱讀材料的內容要富有趣味性。要做到這一點,閱讀材料的故事內容既要貼近孩子又要高于孩子的生活。因此,我們給孩子選擇材料的故事內容應從孩子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及興趣愛好出發,而且還要有一些想像和變化,讓孩子感覺熟悉而奇特,新穎而有趣。例如:這學期我在幼兒園組織了一節繪本《小真的長頭發》的閱讀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故事講的是小真的頭發能變得很長很長,她用長發幫助了很多人――天馬行空般的想像激發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同時,也為孩子開啟了想像的大門。活動中小朋友表現之積極,想像之奇特令聽課的老師贊嘆不已。
3 閱讀材料應進行篩選修改。上學期,我園教師觀摩了我的一節閱讀活動《彩虹的盡頭》。當時,我覺得繪本畫面精美,故事內容適合我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我對教學過程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通過讓孩子看看、猜猜、講講、畫畫、演演等多種手段讓孩子感受故事及生活中溫馨、快樂的氣氛。活動中孩子們能大膽想象,并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活動后,老師們的總體評價較好,但認為活動時間長,到最后孩子們稍顯疲憊,原因就在于這個繪本畫面太多(一共21頁)。后來,我對繪本內容進行了篩選,從里面精選了14頁又組織了一次活動,這次活動達到了理想的效果。所以,我們應根據幼兒的情況及教學需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和修改。
二、從關注教師教法到關注兒童學法
以往我們教師觀摩活動往往關注教學環節。也就是說關注教師的教法,很少關注孩子的學法。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的活動應更多的關注幼兒的學法。
那么,怎樣從兒童學法來設計閱讀活動呢?以閱讀活動《快樂的蹦蹦床》為例,這個故事講述了一群小動物玩蹦蹦床時,小刺猬不小心把蹦蹦床戳壞后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活動目標:
1 組織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引導幼兒學會前后連貫地欣賞、理解圖片,并用清楚的語言連貫地講述故事。
2 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想像能力。
3 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活動過程:
活動一開始老師以“小朋友你們喜歡玩蹦蹦床嗎?為什么?”引入話題;第二個環節請兩個小朋友合看一張圖片,請他們將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討論討論;第三個環節請小朋友將看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其他小朋友來解答;第四個環節教師提問:為什么小刺猬把蹦蹦床戳壞了,修好后還請它玩呢;第五個環節玩猜圖片游戲,即:一個小朋友說一幅圖的內容,其他小朋友猜是第幾幅;第六個環節教師盡量用孩子們的想法將這個故事完整講一遍。
分析:
1 孩子具有好奇好問的學習特點。傳統的閱讀活動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提問的方式控制著幼兒,幼兒只能被動地圍繞教師的提問來回答,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不高。而這個活動一反教師提問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孩子觀察圖片,自己提出問題,小朋友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2 孩子具有愛向同伴學習的特點。傳統的閱讀活動教師講解多、示范多,而這個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造了一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幼兒提問由同伴來解答,這樣教師接過幼兒的球再拋給幼兒――為了解答同伴的提問,他們傾聽同伴的發言特別認真。就這樣在一問一答間孩子的思維碰出了火花。
3 孩子具有在游戲中學習的特點。孩子愛游戲的特點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活動中教師遵循幼兒愛游戲這一特點組織教學,例如第五個環節一反傳統閱讀教學中幼兒輪流講述的方法,而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大膽發揮創造,讓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從關注個別幼兒到關注全體幼兒
有時觀摩一些閱讀活動就會發現看似熱鬧的課堂卻存在著問題: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得很精彩,教師按教案一步一步進行的似乎很順利,但很多時候總是能力強的幼兒當主角,能力弱的幼兒很少得到鍛煉。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
1 教師要當好導演。記得一位幼教專家說過,教師要成為一個好導演,而不是一個好演員。活動中教師退后再退后,把廣闊的舞臺讓給孩子盡情施展。例如:在漫畫欣賞活動《父與子》中通過看啞劇表演、欣賞漫畫、表演漫畫等讓幼兒在看看、演演、講講中不僅初步了解漫畫的特點并提高了他們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同時使得活動動靜交替,極大地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課堂上不時傳來小朋友和觀摩活動老師的陣陣笑聲;又如大班閱讀活動《彩虹的盡頭》中老師運用開放性的提問:獾和狐貍又繼續找寶貝,猜猜他們還會遇到誰?遇到這些新朋友又會把什么當做寶貝呢?通過這些提問引發孩子思考,再請小朋友畫一畫,貼到大書上來,通過讓孩子講講、畫畫給孩子足夠的時間思考、操作,讓孩子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2 幼兒要學會傾聽。《綱要》也將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作為語言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落到實處卻不容易。以前,在閱讀活動中,為了讓更多的幼兒有表達的機會,除了請幼兒在集體面前發言還請他們倆倆交流。在這當中我發現大多數幼兒要么不說要么搶著說,很少有孩子能耐心地傾聽同伴發言。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發現主要是缺少檢查。后來我做了改進:先請他們倆倆交流,然后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剛才說了些什么。我發現這個辦法還真管用,他們在倆倆交流時能特別耐心地傾聽交流,而且在集體交流時連比較膽小的孩子也不再緊張。正因為孩子學會了傾聽,才使各種形式的交流不再流于形式,才使得他們交流的機會增多,才使幼兒得到鍛煉的機會。
3 幼兒要大膽討論。這是看圖活動《動物招聘會》活動實錄中一個片段:
師:有人選別的動物嗎?為什么選呢?
幼兒五:我選長頸鹿。鼠寶寶會爬到長頸鹿頭頂上:
“呵,這下我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了。”
師:還有誰選的和他一樣?你為什么也這么選呢?
幼兒5:我也選長頸鹿。因為鼠寶寶想到河對岸去玩,長頸鹿往小河里一站,伸長脖子,鼠寶寶就從它身上走過去。
師:哦,我明白了,長頸鹿就像一座小橋。還有選其他的嗎?
幼兒6:我選猴子。猴子會帶鼠寶寶到森林里玩,它們有時蕩秋千,有時捉迷藏,有時爬樹。
幼兒6:我也選猴子。鼠寶寶肚子餓了,猴子就爬到樹上,摘果子給它們吃。
幼兒7:我選袋鼠。因為袋鼠會帶著鼠寶寶到草地上做游戲。
幼兒8:鼠寶寶玩累了,會鉆進袋鼠的大口袋里睡覺。
幼兒9:我選小鳥,小鳥會帶鼠寶寶到云朵上去玩。
幼兒10:我選青蛙。小青蛙會馱著鼠寶寶到小河里去玩。
幼兒11:我選小刺猬。
(小朋友聽了哄堂大笑。)
“這怎么行呢?刺猬身上有刺會把鼠寶寶戳傷的。”
(幾個小朋友不約而同地叫起來)
師:小朋友們別笑,聽聽他說說理由。
幼兒11(臉漲得通紅):“鼠寶寶肚子餓了,小刺猬就到果園里背點果子給鼠寶寶吃。鼠寶寶身上癢了,他就用刺給他撓。鼠寶寶沒意思了,他就把自己變成一個球滾來滾去。鼠寶寶看了會很開心的。
師:哇,這個小朋友的想法跟你們都不一樣,他的想法是多么有意思,多么奇特呀!我們為他鼓鼓掌!
分析:
一、課題學校情況簡述
1.貴陽市烏當區羊昌鎮中心小學
該小學從“衛星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著手,探討合理運用衛星教學資源、充分發揮遠程教育資源優勢、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有效性教學的基本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科的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向專業化方向發展。課題組的全體教師通過對課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師在運用衛星資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學目標把握不到位(目標過于籠統分散,應集中到點上);其次,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適時選取有效的教學資源;第三,資源的選取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課題組總結出衛星教學資源應用的途徑:分析與掌握教學目標+分析與處理衛星資源+分析與服從學生特征。通過對以上課例的研究分析,課題組教師達成共識:即在每一個課例中,重點解決一到兩個問題,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則的指導下,課題組教師重新制定了衛星教學資源應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師在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課題組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仔細分析了衛星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以及實驗對象,確定了本節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朗讀水平。目標明確之后,教學設計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師在這堂課一開始時并不是急著播放課件,而是先用猜謎語導入新課,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動畫課件。觀看過程中一邊學生看,一邊讓學生認真聽:把學生引入生動的故事情節中,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欲。同時,把課件應用到教師對課文內容的分析講解中,學生通過邊看課件、邊讀課文、邊聽老師講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體會到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和心理變化,最后讓學生朗讀課文,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該校課題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過循環的“教學計劃——行動——觀察——反思”,不斷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探索、改進,使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從而達到預期的課題研究目標。
2.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中心小學
該校開展的是《衛星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教學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開展情景教學,通過探究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終形成運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構建新型課堂教學的方法。在課題研究前期,課題組通過調查了解到許多教師在使用遠程教育資源中存在許多問題,如:把光盤當電影看、全課件式上課等。針對這些問題,該校開展了多次教師培訓,讓教師們認識到遠程教育資源的使用方法多種多樣。研究后期,該校教師對遠程教育資源應用的認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教師們感受到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好處,使用起來方便、輕松、高效。為了課題研究的需要,該校教師參加了校內和校外17次培訓。通過培訓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教學觀,提高了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使教師在研究中學會研究,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學校建立了自己的資源庫,廣泛收集資源,認真“整理”資源,并提倡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然后把開發的資源存入資源庫,讓所有的教師共享。課題組通過舉行課堂教學應用大賽,及時發現課堂中出現的優點及不足,通過研討交流,完善應用方法理論。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現已形成了符合該校實際的遠程教育資源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方法,教師們能較好地將遠程教育資源和語文教學進行整合,有效指導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充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效益。
二、分析比較課題學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兩所學校的研究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利用農村中小學通過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確實可以大大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水平,推進農村中小學的教育教學改革,促進農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提高,開闊學生眼界。下面比較分析以上兩校開展課題的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存在的問題。
1.研究內容
貴陽市烏當區羊昌鎮中心小學主要開展的是“衛星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該校將這一課題分解為三個子目標:l.衛星教學資源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衛星教學資源在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衛星教學資源在引導學生用普通話有感情朗讀課文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這樣的劃分有針對性,便于抓住問題的實質,從點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難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從該校的研究報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這三個子目標的具體研究情況,使我們無法從清晰的研究過程中看到研究的實效,不失為一個缺憾。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中心小學開展的是“衛星教學資源在小學語文學科中的教學應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內容涉及到整個語文學科,覆蓋面大,難度也增大了。但是該校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注意對教師的培訓與指導,使得教師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語丈學科涉及到許多內容,不僅有文化知識的教學,更有文學素養、人文品質的培育,因此在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如果能將課題有針對性地分解成幾個子項目來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針對性、操作性也更強,也便于總結和推廣研究成果。在這一點上,兩個學校都做得不夠細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過程中,兩所學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討法為輔,使研究更直觀,更有針對性,效果也很明顯。兩校都在研究前期進行了調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師在使用遠程教育資源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出有指導、可實施、有評價、可修改的具體計劃,再運用對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討法等方法進行“教學實踐活動”,使研究具有較強針對性。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中心小學在課題前期準備工作中,在教師的培訓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實、反映出的結果就是該校教師取得的教學成果、獲得的獎勵更多一些。同時在研究中兩校教師都很好地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學過程中。
3.研究過程
在研究遠程教育資源與課程整合結構的規律中,兩校都經歷了研究設計、具體實施、經驗總結三個階段,其中經驗總結也穿插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但是在研究報告中,貴陽市烏當區羊昌鎮中心小學只以余光宏老師的教學情況作為例子進行說明,對其三個子課題的研究情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沒有進行翔實說明,使研究成果顯得單薄了一些。貴陽市烏當區水田鎮中心小學以顏麗老師的閱讀教學為例進行闡述,內容翔實,但在語文教學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況說明的不夠詳細具體,無法使我們看到整個語文教學在課題研究的總體研究情況。這是該校在研究報告中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
4.研究成果
通過近三年研究,貴陽市烏當區羊昌鎮中心小學經過課題研究,明晰了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二模式環境下,衛星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意義和價值;總結出衛星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探索出一條衛星教學資源應用途徑;構建了衛星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方式;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尤其是閱讀能力的提高;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課題組經過近幾年的摸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課題組成員及全校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很多教師優秀論文獲得各種獎項;建立了教學資源庫,匯編了教學光盤、衛星接收教學資源、典型課例課件、優秀教案設計、教學反思等,為語文學科教師進行教學交流、為學生學習互動提供了良好平臺;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上課的積極性、制作課件、設備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探究意識;有效地培養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較強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師隊伍;探索并形成了適合該校學情的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總結出一套激勵教師運用遠程教育資源的評價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