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專業技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 目的:探討牙列游離缺損可摘局部義齒佩戴疼痛的原因。方法:通過患者主訴及臨床檢查,對82例牙列游離缺損患者佩戴可摘局部義齒出現疼痛的部位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牙列游離缺損患者的口腔解剖特點和心理因素,可摘局部義齒義齒設計或制作缺陷都會引起佩戴疼痛。結論:在修復牙列游離缺損時,要重視每一個環節,才能減輕或避免佩戴可摘局部義齒后出現疼痛。
關鍵詞 游離端 可摘局部義齒 疼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21
牙列末端游離缺損是臨床最常見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時修復,對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會造成不同程度負面影響。由于全身狀況、余留牙的健康和經濟狀況等因素,可摘局部義齒(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復手段。此類義齒臨床常出現遠中基牙或牙槽嵴黏膜壓痛,嚴重影響了義齒的使用。本文統計82例游離端RPD使用中出現疼痛的部位特點,分析原因,指導臨床工作,提高修復質量。
資料與方法
2009年收治牙列末端游離缺失患者82例,初診要求修復治療的53例,舊義齒因疼痛無法繼續使用的29例。其中男37例,女45例,上頜34例,下頜48例。年齡61~83歲,平均69歲。缺失牙數2~15顆,平均缺失9顆(第3磨牙除外)。肯氏Ⅰ類49例,肯氏Ⅱ類33例。全部患者身體健康情況良好,與醫生交流順利。
檢查方法:試戴義齒,檢查并記錄口腔出現疼痛的部位。針對不同原因分別調改后,使義齒達到良好的固位、穩定,患者感覺舒適,自然,能正常進食。囑患者1周后復診,如出現不良情況及時來診。
結 果
舊義齒出現疼痛的情況:在29例因舊義齒出現疼痛而無法繼續使用的老年患者中,彎制卡環、塑料基托義齒25例,鑄造支架RPD4例。檢查疼痛發生的部位,見表1。
試戴及使用新義齒過程中出現疼痛的情況:試戴53例游離端RPD,其中38例在試戴過程中出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經過對義齒調磨、緩沖和調頜,疼痛現象全部消失。平均復診1.8次檢查,解決相關問題,見表2。
表1 舊義齒出現疼痛的情況
表2 試戴及使用新義齒過程中出現疼痛的情況
注:副義齒戴用時會出現處以上的疼痛。
討 論
戴用游離端RPD出現疼痛原因眾多。一方面由患者口腔組織解剖特點引起。如缺牙區牙槽嵴有尖銳的骨尖、骨突;口內存在過突的上頜結節、下頜舌隆突或過高的上頜硬區;牙槽嵴吸收低平,承托區黏膜萎縮變薄弱,戴用義齒后均會出現疼痛。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頰黏膜松弛,突向口腔,義齒戴入后易被咬傷引起疼痛。另一方面由義齒設計或制作缺陷引起疼痛。義齒設計時垂直距離過高;咬頜力過大;頜位關系不正確,或頜位關系正確但個別牙有早接觸;固位、支持、穩定不良分別會導致患者頰部肌肉酸痛、牙槽嵴區疼痛或頜力作用時基托下沉,壓迫軟組織,卡環臂壓傷牙齦造成疼痛。義齒制作過程中印模、模型不準,基托變形與黏膜不密合;模型上軟硬組織倒凹區充填不足,造成過長過銳的基托邊緣進入組織倒凹區;義齒的基托組織面有塑料小瘤或存在殘余的石膏未清理干凈,都會導致義齒戴入后黏膜壓痛。戴用義齒后出現基牙疼痛多是因為口腔衛生差引起基牙齲壞或卡環、基托與基牙接觸過緊,義齒翹動、擺動,咬頜過高、頜力過大導致咬頜創傷。此外,患者心理因素也可導致戴用義齒時感覺不適和疼痛,常出現在首次使用RPD的患者。因此醫生在修復之前,應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充分解釋RP的特點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對患者進行診療前心理干預,提高其義齒修復的滿意度【sup】[1]【/sup】。
牙列游離缺失,由于基牙條件差及不利的杠桿作用修復困難。在修復中應盡量利用所有余留牙聯合作基牙,使頜力分散。有條件可使用純鈦支架【sup】[2]【/sup】,采用附著體作位固位體【sup】[3]【/sup】,在游離端行種植手術增加基牙,提高義齒修復效果,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
參考文獻
1 喬紀蘭,劉曼,曲娟,等.心理干預對老年患者佩戴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滿意度的影響.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6):348.
2 李榮,王凌成,宋宏杰.純鈦鑄造支架可摘局部義齒在肯氏Ⅰ類牙列缺損修復中的臨床應用.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8,6(3):153.
3 牟雁東,張紅梅,楊小民.游離端附著體義齒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患者主觀評價的調查研究論.四川醫學,2009,30(6):791.
關鍵詞:口腔醫學技術專業 口腔醫學技術學生 正畸學
中圖分類號:R7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c)-0198-02
集中研究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遺傳、環境因素所致牙齒、頜骨、顱面畸形形成原因、診斷、治療、預防的口腔正畸學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與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正畸學教育側重點差異顯著,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與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大專生正畸學教育的側重點。結合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自身特點與正畸學教育現狀,改進正畸學教學方法,深化教學改革,力爭讓更多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熟練掌握正畸學知識,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奠定良好基礎。
1 口腔正畸學教學特點
醫學、分子生物學、機械力學、生物力學、人類學等多學科知識口腔正畸學均有涉足,充分體現口腔正畸學知識面涉及范圍寬泛這一顯著特點。錯牙合畸形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中涉及的顱面骨骼生長發育與生物機械原理等理論知識是口腔正畸學中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一個知識點,加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對口腔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本來就相對薄弱,傳統課堂教授教學方法下學生難免覺得枯燥乏味,學習興致不高[1]。
擁有復雜內部結構的正畸矯治器實物講解難度大。對于臨床表現不盡相同的錯牙合畸形患者臨床矯治方法也各有不同,有時針對一位患者可能運用多種矯治方法,并且不同矯治方法適應證與操作步驟也各不相同,學生完全掌握確實需要花費一定時間。
2 口腔正畸學教學方法
以多媒體技術為依托的多媒體教學方法要求教授者充分掌握計算機知識,教學者只有將自身專業知識與計算機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活動。但教學現狀是充分掌握計算機知識的教師非常少,明顯限制了多媒體教學方法在教學活動中的開展與應用。基于此,建議教師在課件制作時盡量將復雜知識點應用簡潔易懂的語言概述出來,條理化清晰。其次合理控制幻燈片字符數,不同版塊的文字編輯設置不同字體顏色、字號、字體,緩解學生的視覺疲勞,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形象生動地展示正畸治療效果,教學者在制作幻燈片課件時插入相應的動畫,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牙齒移動的過程,使學生對正畸學產生濃厚興趣。
兼顧考慮當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發展現狀與學生自身特點對實驗課教材編寫作予以調整,使其更好適應當前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發展。為更好地促進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驗操作的有機結合,在實驗操作開始前先進行小課講解,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理論知識。完整接診程序的學習與技能操作并重是口腔正畸教學需要秉持的一個重要原則。通過示教操作、椅旁巡視、點評學生作品的途徑實現對學生課程學習的指導。
將臨床常見病例介紹給學生,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討論交流,組內各小組成員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共同討論得出確定結論,推選一名成員作總結性發言。帶教老師對各組討論結果予以點評與指正。
在校園開展錯牙合畸形檢查活動,了解錯牙合畸形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分布情況,通過接觸真實病例,掌握錯牙合畸形臨床表現,認識其危害性。在幼兒園、社區、小學等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廣泛向老師及家長普及錯牙合畸形知識,提高家長與老師對錯牙合畸形的重視,知曉錯牙合畸形的危害性,認識到早期矯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加深W生對錯牙合畸形的進一步認識與了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學習正畸學的興趣。
3 加強口腔正畸學美學教育
教材建設作為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廣泛輻射作用。結合口腔正畸學學科定位、專業特色與專業培養目標編撰具有明確美學教學指導思想與具體教學目標的美學教材。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打造一支綜合素質高、責任心強的優秀教師隊伍,加強口腔正畸學醫學美學培訓,豐富教師美學修養,積累美學經驗。通過開展審美創造,使教師能更好地將醫學美學理論與口腔正畸實踐融會貫通。鼓勵教師多與兄弟學校開展經驗交流洽談,踴躍參加全國性口腔醫美容醫學年會與學術交流會。改革口腔醫學美學教學方法,突破口腔醫學美學教育僅停留在課本內容與課堂講授的局限,培養學生發現美、思考美、創造美的自主意識。教學者在培養學生美學修養時應將美學知識與口腔正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向學生系統性地介紹不同研究成果,引導學生以美學眼光看待正畸學理論。美學教育過程中指導學生開展創造美的實踐活動,將所學美學知識及規律應用于創造美的實踐活動中,身臨其境地體驗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提升學生對美的深入理解,真正領悟美的真諦。醫學美學教育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利用多媒體技術文字功能與影像功能將美學教學中所用到的相關圖片、動畫及矯正治療前后患者牙齒、顏面改變資料直觀展示出來。在實際教學中開展“以問題為基礎”、自學討論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相結合的PBL教學法探究應用實踐,在教學內容上不斷豐富,教學形式上開拓創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2]。
4 結語
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物質生活水平漸次提高,大眾審美標準隨之提高,對美的追求欲望也越發強烈。臨床存在正畸矯正需求的病例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口腔正畸學地位的提高。站在口腔正畸學專業教學者的角度來講,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口腔正畸人才是其主要任務。
參考文獻
隨著人們對美觀要求越來越高,口腔正畸以及口腔修復治療的社會關注度日益增長,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臨床醫師與工藝技師的單向發展,而是旨在培養具有一定口腔基礎知識和口腔技工工藝制作能力,能制作各種外觀、功能均良好的高質量工藝的應用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畢業生主要就業于醫院或企業的口腔技術加工中心,并從事各類有關口腔矯治器和修復體制作工作[2]。
2口腔正畸工藝技術的要求
近年來口腔正畸臨床醫學的巨大發展也給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專業提供了很多機遇和挑戰。當今的口腔正畸技工不是機械的生產線作業工人,而是要求有一定理論知識基礎的專業技術人才,在對錯合畸形的發病因素、臨床癥狀以及治療設計等學習理解的基礎上著眼于實踐課培養操作技能,對各類矯治器的設計原理、制作要點以及功能和美觀要求熟練掌握,不僅如此,當今培養的口腔正畸工藝專業人才要求具備在實踐中學結并能不斷創新的能力。我院在連續開展了幾年口腔正畸工藝技術課程后,課程總體評價良好,但仍發現實踐課在現有的教學模式下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1)理論與實踐教學銜接不當[3];(2)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不高;(3)教學質量不理想等。
3教學模式探討
3.1教師教學認識的提高
要想開展好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實驗課,師生需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對于實驗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認知,該門課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相關口腔正畸工藝技術理論知識的同時,強調實驗課上專業技能的鍛煉,這將對其學習和今后工作產生不容忽視的作用。作為教師,不應受任何不良因素的影響,而應全心投入到實踐課教學活動中去,以教學大綱為基準,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保障實踐課的高校開展。
3.2課程設置的調整
當前對于口腔技工專業學生在大三開設《口腔正畸學》,并于大四開設《口腔正畸技工工藝學》課程,前者主要是理論課程,而后者共62學時,課堂講授6學時,實踐課56學時,采用的是先理論后實踐的傳統理實分開的授課模式,非常不便于學生對抽象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實踐課上會普遍存在遺忘理論知識的現象[4]。比如,我們在口腔正畸學理論課中詳細學習了上頜合墊式矯治器的適應證、矯治原理、基本結構和功能,在時隔一學期后,6學時理論課的簡單回顧下,在技工工藝學實驗課上制作上頜合墊式矯治器時,很少有學生能系統回憶起矯治器的設計原理及作用,只是機械性的跟著老師學習彎制,學習死板,不利于靈活掌握這類矯治器的設計,結果還要重新講授理論內容,這樣既影響實驗又占用學時,使教學過程延長。基于此,我們擬采用理論-實踐-理論-實踐的課程模式,使《口腔正畸學》和《口腔正畸技工工藝學》兩門課程“同步走”,幫助學生理實結合,并在后面的課上及時總結實踐經驗,使課程質量和進度均有效提高。
3.3實驗課與見習相結合的新模式
口腔正畸矯治器的設計是基于生物力學基礎從而產生矯治力來矯治錯合畸形的,理論性較強并且十分抽象,學生常因難于理解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畏懼害怕,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類情況,我們擬將臨床見習穿插于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再采用傳統的理論及實驗課程結束后直接實習,而是采用實驗教學與見習相結合的新模式,課堂所學與見習所見相互啟發,互為導向引領學生深入理解與學習,讓其主動構建知識結構,脫離以往全靠教師督促,灌輸知識的教學模式。
3.4基于實例的教學(CBL教學)
CBL教學法是在臨床實踐應用中提取合適的病例,并以此入手,以啟發性教學方法建立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5]。應用于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實踐課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知識的應用能力。案例教學法著重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挑選合適病例,偏重于口腔正畸矯治器的設計與制作方法上,從具體培養目標出發,強調設計的綜合與實用,同時鼓勵有創新的新工藝技術,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CBL教學的核心內容:案例+問題+思考+討論式教學,打破傳統實驗課單一地“做”的模式,而是思考、制作與創新相結合的新方式。如在講肌激動器的制作時給學生設計一個典型的案例,讓學生設計具體制作方法,經小組討論等方式,歸納總結出設計原則及一些注意事項,最后再由教師分析、糾正和評價,然后再開始實際操作,注重對其思維方式的培養,提高學習積極性。
3.5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法(PBL教學)
為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先教后學的灌輸式教學狀態,PBL教學法作為一種以問帶學,在問題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目前,在口腔正畸的工藝技術實踐課中應用較少[6]。PBL教學是基于問題的學習,因此,教師對于問題的精心設計十分重要,還要聯想到學生可能的回應,這樣將課堂脈絡梳理清楚,如在介紹擴弓矯治器時,首先提出問題:“什么裝置的活動矯治器能治療牙弓狹窄?”以此帶動學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引入接下來的學習,并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查閱資料、分組討論等不斷探究,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加以驗證自己的想法,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而不僅是告知學生如何做,從而提高實驗課的教學質量。
3.6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任務為基礎,通過讓學生完成一個實際任務,達到一定知識或能力訓練目的的教學模式[7]。將任務驅動教學法運用到正畸工藝技術實踐課中,比如在記存模型的制取與修整的學習中,先由教師進行必要的演示和相關理論知識與注意事項的講解,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上下頜記存模型的制取任務,可能會出現脫模、系帶不清、有氣泡等問題,教師可就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材料調拌時水粉比例不對,沒有進行邊緣整塑等。學生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可找到自身操作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有利于提高知識掌握的長效性。
3.7形象化教學法
形象化教學法又稱立體化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配合使用圖片、投影、幻燈、視頻和模型教具等,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變得形象具體,教學過程活潑生動,感性與理性循環往復,抓住其注意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實現高質量教學模式。
3.8“教-學-做一體化”
教學模式以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在實踐課課堂上,師生間教、學、做同步進行,著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動手能力,激發其學習興趣的一種教學模式。也就是可以將CBL、PBL、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模式綜合起來靈活運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會學習。在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實踐課中運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可能會由于課程時間緊張以及學科靈活性強等特點,遭遇重重困難,比如,由于學生積極性提高,提出問題多種多樣,教師對教學進度以及深度把控難度增大等,所以要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改進,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8]。
口腔正畸工藝技術作為一門新興熱門學科,順應時代要求而不斷發展,實踐課作為這門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更是要與時俱進,與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相比,新的教學模式其實是對各類教學的一種靈活的綜合應用,更加突出對學生操作能力、團隊精神、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縮短學校實驗室與工作崗位之間的距離,培養出合格的口腔正畸工藝技術專業人才。
作者:張疆弢 張思詩 黃瑾 梅梅 單位:遵義醫學院口腔學院口腔正畸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姜瑞中.中職口腔修復工藝專業實踐課教學模式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20):69-71.
[2]蔣菁,王瑩,吳佩玉,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3]黃優,周紅,周超蘇,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口腔正畸技工學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8):61-62.
[4]徐晶心,陳鳳貞.口腔正畸工藝技術課程學生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6):122-123.
[5]呂錫旌,焦海霞,陳敏.CBL教學法在中職口腔正畸工藝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農墾醫學,2015,37(3):240-241.
[6]邊專,樊明文,臺保軍,等.PBL教學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教育,2006,22(4):448-450.
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經過對食管癌患者采取連貫性的圍手術期治療和護理,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護理風險,采取積極有效的相關干預措施,6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全部康復出院,無并發癥發生。結論:加強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對預防食管癌圍手術期護理風險,降低術后并發癥起著積極作用。
【關鍵詞】 食管癌; 圍手術期; 護理風險; 應對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isks and strategies for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60 esophagus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Result:After taking th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o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nursing risk in the nursing process,taken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60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recovered 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Enhanc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medical staffs,plays a very active part of preventing nursing risks of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Coping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ngzhou,Pengzhou 6119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1
食管癌是一N常見的消化道癌腫,我國是世界上食管癌高發地區之一,在我國食管癌發病率占各部位癌腫死亡的第二位,男性多于女性,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目前食管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術前患者一些不良生活習慣如長期抽煙、酗酒,由于疾病原因伴有進食困難,不同程度營養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術又進一步增加分解代謝及下調免疫功能,以及術后傷口疼痛,留置各種管道導致圍手術期護理風險明顯增高,常見風險為肺部感染、管道脫落、低蛋白血癥[1]。因此加強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對潛在護理風險采取相關應對策略,對患者術后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作用,為提高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質量,作者回顧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資料,對潛在的護理風險因素及應對策略進行了分析總結,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
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資料,本組共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齡50~80歲。男性患者中45例吸煙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既吸煙又飲酒,8例患者有吸煙既往史。
1.2 方法 對60例食管癌患者臨床護理資料進行分析總結,針對圍手術期潛在護理風險,采取相應有效的應對策略,在治療護理過程對特殊問題,特殊病例采取醫護之間積極協調配合,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提出相應解決措施,取得明顯效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實施食管癌根治術,術前有肺部感染者積極采取抗感染,霧化吸入,指導有效咳嗽咳痰鍛煉,術后均留置尿管、胃管、營養管、胸腔閉式引流管。
2 結果
經過對食管癌患者采取連貫性的圍手術期治療和護理,針對護理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護理風險,采取積極有效的相關干預措施,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術后全部康復出院,無并發癥發生。
3 討論
通過總結分析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臨床資料,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現將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風險因素及應對策略具體分析總結如下。
3.1 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潛在風險因素分析
3.1.1 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大多數患者均有長期吸煙史(超過15年的有27例),吸煙可以引起肺部的病理改變從而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食管癌術后出現肺部感染嚴重影響到患者術后康復。食管癌術后發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齡,術前基礎疾病,是否有吸煙史(尤其長期吸煙史),術前通氣功能障礙[2-3]。有研究發現年齡大于60歲,開胸術后有長期吸煙史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率高達71.7%,因此對吸煙患者術前應該戒煙2周以上,同時應該協助積極有效的排痰,及預防性的抗生素處理,以預防術后肺部感染的發生,術后采取相應鎮痛措施以利于患者排痰。
3.1.2 家屬因素 家屬是患者的支持系統,家屬的情緒態度直接影響著患者,癌癥患者心理表現特別敏感脆弱,若家屬情緒低落,就會增加患者的思想負擔,不利于治療和康復。醫護人員是患者與家屬間接溝通的橋梁,患者家屬往往對食管癌及手術知識了解比較片面或存在很多誤區[4]。
3.1.3 圍手術期常見肺部并發癥 目前相關報道顯示,隨著治療手術方式的改變,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瘺發生率已降低到1.0%~3.0%的情況下,食管癌術后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已經超過吻合口瘺達到20%~75%,死亡率30%~50%,具體包括:肺不張、肺水腫、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痙攣、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礎慢性肺疾患加重等[5]。
3.1.4 患者相關危險因素 吸煙、總體健康狀況不良、基礎肺部疾病(COPD、哮喘)、年齡、肥胖、長期臥床。
3.1.5 手術相關危險因素 手術部位和類型、麻醉類型、物的選擇、麻醉侵入操作、手術操作、手術持續時間、體液平衡、鎮痛。
3.1.6 鎮痛不完善 疼痛影響患者睡眠休息,導致疲勞和體力下降,疼痛影響深呼吸、咳嗽,排痰不暢、肺不張。鎮痛過度患者嗜睡,呼吸道敏感性下降,咳嗽反射減弱、發生嘔吐時容易發生誤吸[6]。
3.1.7 護理人員因素 食管癌圍手術期的專科性較強,手術復雜,術后并發癥多,護理工作復雜。在護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時發現處理,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而且術后康復屬于循序漸進,有連貫性的過程,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敏銳的洞察能力,細心責任心,和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7]。
3.1.8 體液過多或體液不足 手術導致組織灌注量改變(腎、腦、心肺、胃腸或周圍血管)影響的循環系統,補液過快容易導致心功能衰竭,體液過多;補液過慢又會造成,體液不足,心輸出量減少,有體液不足的危險。
3.1.9 營養失調,低蛋白血癥 食管癌患者體質進行性下降,可能經歷較長時間的進食困難,疾病消耗等因素,手術應激,食管切除后短期不能進食等,往往存在營養不良,甚至低蛋白血癥,影響患者術后康復,處理不好往往會導致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術后機體處于應激狀態,分解代謝尤其是蛋白質的消耗增多,多數患者處于負氮平衡狀態,術后早期的營養支持可有效預防營養不良,提供好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預后[8]。
3.2 針對以上潛在護理風險總結出下面一系列防范及應對策略
3.2.1 加強患者的管理 加強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食管癌患者往往對進行性加重的進食困難,日漸減輕的體重感到焦慮,對所患疾病有部分或者較全面的認識,求生欲望很強烈,迫切希望早日康復,但對手術能否徹底治愈疾病、擔心麻醉和手術意外害怕、術后并發癥而表現出非常緊張和恐懼的心理。術前護士應根據患者的情況,實施耐心的心理疏導,加強與患者溝通,幫助其了解手術相關知識[9]。講解手術和各種治療與護理的意義、方法、大致過程、配合與注意事項,營造舒適的環境,促進睡眠,盡可能消除其不良心理反應。呼吸道準備:有研究發現年齡大于60歲,開胸術后有長期吸煙史的患者發生肺部感染率高達71.7%[10],因此對吸煙患者,術前應指導嚴格戒煙至少兩周,并訓練患者有效咳痰和教會患者進行腹式深呼吸,先用鼻吸氣,吸氣時將腹部向外膨起,屏氣1~2 s,然后讓氣體從口中慢慢呼出,每天練習數次,有利于術后減輕傷口疼痛,主動排痰,達到增強肺部通氣量,改善肺部缺氧,預防術后肺部感染、肺不張[11]。對于痰多、咳嗽無力的患者出現呼吸淺快、發紺、呼吸音減弱時,立即行鼻導管深部吸痰,必要時給予支氣管鏡吸痰或氣管切開吸痰。嚴密監測生命體征:正常體溫36~37 ℃,低于35℃多見于休克及衰竭的患者,體溫突然升高多見于急性感染,體溫持續不升、持續的高熱均提示病情的嚴重,手術后的吸收熱一般不超過38 ℃,高于38.5 ℃或者術后3~6 d持續的發熱提示存在感染,查找原因,對癥處理。正常脈搏:60~100次/min,有力脈搏140次/min,出現間隙脈,脈搏短闥得韃∏橛斜浠,如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
3.2.2 各種管道的護理 本組病例術后都留置尿管、胃管、營養管、胸腔閉式引流管,保持各管道通暢,妥善固定作好插入長度標示,防止滑脫,嚴密觀察引流量,性狀,并準確記錄[12]。(1)胸腔閉式引流管護理:保持管道密封,搬動患者或更換引流瓶時,應雙重夾閉引流管,嚴格無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術后3 h內胸腔引流液引流量大于100 mL/h,呈鮮紅色并伴有較多血凝塊,患者出現煩躁,血壓下降,脈搏增快,應考慮活動性出血,若引流液中有食物殘渣,提示食管吻合口瘺。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轉渾濁,則提示乳糜胸,應及時報告醫生,協助處理[13]。(2)胃管護理:術前置入胃管時進入梗阻部位不能強行進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入梗阻部位上端,待手術中直視下再置入胃里。術后3~4 d內持續胃腸減壓,術后6~12 h內可從胃管吸出少量血性液或咖啡色液,以后顏色逐漸變淺。若引流出大量鮮血或血性液,患者出現煩躁,血壓下降,脈搏增快,尿量減少,應考慮吻合口出血,經常擠壓胃管,防止管腔堵塞。若胃管不慎滑脫,應嚴密觀察病情,勿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瘺[14]。(3)營養管護理:保持營養管通暢,滴注期間定時沖洗,防止堵塞,滴注營養液前后連續管飼過程中每隔4小時及特殊用藥前后均應用20~40 mL的乜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營養管,以保持通暢。藥丸經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營養管,以免與營養液不相容而凝結成塊粘附于管壁,堵塞管腔,保持營養管清潔,預防營養液污染[15]。
3.2.3 傷口護理 術前教會患者進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吸氣后屏氣3~5 s,用力從肺部深處咳嗽,用兩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將痰液咳出,有效地排痰可以防止肺部感染發生,但咳痰時患者往往出現傷口疼痛難忍,護理人員可用雙手輕輕按住傷口,在深吸氣末做有效的咳嗽。若患者咳嗽頻繁,可在患者胸部繃上胸帶,適當約束傷口,避免傷口頻繁震動,必要時可遵醫囑使用止痛藥物進行止痛[16],告知患者合理使用鎮痛藥不僅可以緩解傷口疼痛帶來的痛苦,還能促進患者有效咳出痰液,防止發生肺部感染,以解除患者后顧之憂。
3.2.4 飲食護理 術后禁食期間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導致食管吻合口瘺,停止胃腸減壓24 h后若無呼吸困難、胸內劇痛、患側呼吸音減弱及高熱等吻合口瘺的癥狀時可開始進食,先試飲少量水,后給予清流質飲食。術后3周若無特殊不適可進普食,但仍應注意少食多餐,細嚼慢咽,防止進食過多,速度過快[12]。食管癌噴門癌切除術后胃液易反流,矚患者進食后2 h內勿平臥,睡眠時將床頭抬高。食管-胃吻合術后出現胸悶、進食后呼吸困難,建議患者少食多餐,1~2個月后,癥狀多可緩解[17]。
3.2.5 營養支持 術前評估患者的飲食習慣,有無長期飲烈性酒,進食過快,食物過硬等情況,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有無貧血和低蛋白血癥。指導患者術前合理進食高熱量、高蛋白、豐富維生素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不能進食者,靜脈給予高營養或空腸造瘺,擬行結腸代食管的患者,術前3 d口服抗生素,術前晚進行清潔灌腸,術日晨留置胃管。術后應禁食,待排氣,胃腸減壓引流量減少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腸減壓24 h后若無呼吸困難、胸內劇痛、患側呼吸音減弱及高熱等吻合口瘺的癥狀方可進食。先予全清流質,后過渡到半流質飲食,無不良反應后方可進普食,指導注意少食多餐,進食量不宜過多,速度不宜過快,避免進食生、冷、硬食物。協助口腔護理,2~4次/d,可用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黏膜糜爛,增加食欲。
3.2.6 提高護理人員專業技術水平 病情觀察是對患者病情進行周密的調查研究,以便協助醫生確診,給予及時的治療及制定合適的護理措施。要求護士具備廣博的知識,嚴謹的工作作風,高度的責任心,訓練有素的觀察力。做到五勤:勤巡視、勤觀察、勤詢問、勤思考、勤記錄,由具有一定臨床經驗和經過專科的綜合培訓的護士擔任責任護士,其他護士輔助完成。食管癌圍手術期的專科性較強,手術復雜,術后并發癥多,護理工作復雜,在護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時發現處理,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而且術后康復屬于循序漸進,有連貫性的過程,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有敏銳的洞察能力,細心責任心和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要求責任護士具有很強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技術水平,需要極端負責的工作精神,要求護士反應敏捷應,變能力強,具有一定臨床經驗和經過專科的綜合培訓的護士[18],需具備正確判斷和協助醫生及時處理病情變化的能力。直接觀察法:視診聽診觸診叩診嗅覺詢問思考;間接觀察法:醫生,家屬交流,交接班病歷,檢驗報告,儀器:心電監護,血糖儀等。
3.2.7 鼓勵家屬參與圍手術期護理 家屬是患者的支持系統,家屬的情緒態度直接影響著患者,癌癥患者心理表現特別敏感脆弱,家屬情緒低落往往會增加患者的思想負擔,不利于治療和康復。醫護人員是患者與家屬間接溝通的橋梁,患者家屬往往對食管癌及手術知識了解比較片面或存在很多誤區[19]。護士應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仔細了解家屬對疾病和手術的認知程度,爭取親屬在心理和經濟方面的積極支持和配合,解除患者的后顧之憂,術后患者大多數依賴性增強,不愿活動,家屬由于對術后康復的不了解而盲目順從,產生抵制心理。護士應告知術后早期下床可以增加肺通氣,利于分泌物排出,減少肺部感染;促使腸蠕動早期恢復,減少腹脹,增進食欲;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下肢靜脈栓塞,術側肩關節運動可預防關節強直,取得家屬積極配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0]。
3.2.8 保持呼吸道通暢,合理使用鎮痛藥 保持呼吸道通暢,強力祛痰:遵醫囑使用氨溴索(沐舒坦)可以預防術后肺不張、急性肺損傷、低氧血癥、ARDS等,作用有量效關系。盡早開始霧化吸入,遵醫囑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利于痰液排出,解除水腫和支氣管痙攣。預防粘液栓、防止術后肺不張主要手段還包括:鼓勵主動咳嗽、拍擊胸壁,引流[17]。
1院黨委高度重視療養工作,時刻關注療養首長身體健康
來院療養首長不論年齡大小、職務高低、在職與否,他們都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作為軍隊療養院為他們服好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院黨委高度重視軍隊干部療養保健工作,始終堅持“姓軍為兵”的服務方向不動搖,牢固樹立“保健康就是保戰斗力”的思想。在全院人員心中樹立起“療養院不是賓館飯店,而是醫療保健機構”的觀念,激發大家主動鉆研療養醫療技術的熱情,用先進的醫療保健知識為療養首長服務。我們的目標是“讓療養首長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一點是對突發急診能否及時正確處理,解決好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人才的使用上。面對衛生專業技術干部缺編嚴重、人才斷層的現狀,不等不靠,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業務技術與急癥處理要求的矛盾。一是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愛才惜才的氛圍。制定了院業務建設發展中長期規劃、學術科研成果獎懲暫行辦法、繼續醫學教育管理規定,全面加強人才培養、使用、引進與保留等人才隊伍建設工作。二是從嚴落實療養醫療規章制度,科學合理調配人員崗位,精心制定急診搶救預案,有急診時院主要領導要深入臨床一線組織、動員全院專家實施搶救,確保萬無一失。
2廣招賢才,解決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缺編問題
2000―2009年,我院衛生專業技術干部缺編一直比較嚴重;長期在外讀書、進修學習人員多,占總人數的5%~10%,主要是醫生崗位缺編。人員結構不合理,高中級職稱人員所占比例少,碩士以上高學歷干部難留,人才隊伍青黃不接。人才隊伍現狀與療養醫療的技術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是醫務人員長期在療養科工作,接觸的康復療養和保健療養人員多,長此以往對急癥的處理就顯得生疏,有點力不從心;另一方面是高職務、高齡病人多且易發急診,對醫務人員的技術要求非同一般。不僅處理方法要科學,而且技術要嫻熟。針對這些現狀:一是返聘退休老專家,既解決人員少的問題,也發揮老專家的傳幫帶作用。二是通過招聘廣告、參加高等院校的人才招聘會,廣招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目前,我院聘用醫務人員(含非現役文職人員)占全院醫務人員的46.96%。三是大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走出“能者上,庸者下”和“想干的給機會,能干的給崗位,干好的給地位”的新路子[1]。積極為科技人員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及時將優秀人才選拔到科主任、護士長等領導崗位上來;積極為醫務人員排憂解難,努力解決住房、職稱等實際問題,積極為員工子女入學入托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條件。努力增強療養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達到吸引人才的目的。讓在院人員能安心本職,去院外深造進修人員愿回院工作。
在院人員能安心本職,去院外深造進修人員愿回院工作。
3搭建業務訓練平臺,促使人才快速成長,提高臨床急救能力3.1選好學科帶頭人,實施重點培養,達到培養一個人帶動一個科的目的作為臨床一線科室,醫療急診問題處理的好壞關鍵在科主任。科主任既是一線指揮員,也是學科帶頭人,還是技術帶頭人。無數事實證明,如果科主任素質很好,水平很高,這個科發展就很快;反之,這個科就很難發展[2]。我們將熱愛療養醫療事業、安心本職、勤奮好學的專業人員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培養成既懂管理,又懂療養康復技術,能夠熟練處理臨床急難問題的行家里手。將思想作風好、技術精湛、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學科帶頭人及時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起到了以人帶科,以科帶院的作用。3.2搭建業務訓練平臺,不拘一格培養人才,努力提高全員專業技術水平,著力打造一個技術過硬的人才群體療養疾病涉及多學科,受人員編制所限,要想在一個科每個專業都很強,是很難的。我們采取“人有專長、科有重點”的人才培養路子,努力使全院技術力量能涵蓋療養醫學的各專業,尤其具有能夠處理各類急診的專業人員。一是送學深造。每年有計劃地選送人員參加學歷教育,2000―2009年有39人參加專科、本科學習,23人參加研究生學習(博士3人)。二是進修學習。2000―2009年選送了109人外出專科進修、培訓學習。三是學術交流。院里積極鼓勵醫務人員外出參加學術交流,凡是國家、軍隊正規的學術會議,有大會論文交流或擔任有專委會職務的都支持參會。有97人次參加院外學術會議,交流論文45篇。四是參觀見學。我院每年在療養淡季都要組織機關干部、科主任、護士長到兄弟療養院參觀學習,2000―2009年有84人次外出參觀學習。五是舉辦院內學術講座。平時每月有1次學術講座,淡季每月有2~3次學術講座。每年召開1次學術年會,進行學術交流和總結學術科研工作。2000―2009年舉辦學術講座358次,10 530人次參加。六是邀請院外專家作學術講座。為了加快我院的人才培養步伐,提高解決臨床急難點問題的能力,我們與軍區總醫院建立了幫帶關系,院里有計劃地選派醫務人員到軍區總院進修學習,平時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總院也派專家來院講學輔導,促進業務水平的提高。我們也主動邀請來院療養的醫學專家給我院醫務人員作學術講座,共計45次。七是院內輪崗工作。我院非常重視重點學科建設,在人、財、物上給予重點傾斜。抓住口腔疾病治療、理體療康復、糖尿病診治、老年病診治、健康體檢發展的良好勢頭,及時成立了口腔、理體療康復、糖尿病診治、老年病診治、健康體檢中心,拔尖學科帶頭人擔任中心負責人。展開住院病床36張,主要接診地方傷病員。療養科醫務人員與門診部、住院病房醫務人員定期輪崗,積累臨床經驗,提高臨床技能。八是利用遠程教學網進行業務學習,采取院科組織的方式進行。九是大力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用科研促進療養醫療質量的提高。2000―2009年發表學術論文380篇,獲軍隊科技進步(醫療成果)三、四等獎共7項。
4及時添置、更新急救設備,以適應急診醫療需求
必需的急救器材是保證急救成功的重要設備。我們給療養科、門診部配備了心電監護除顫起搏儀、心電圖機、急救包、搶救車、吸引器、洗胃機、吸氧裝置等急救器材,平時有針對性地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心肺腦復蘇及急救演練訓練,一旦有急診,要求醫務人員人人會操作使用。
參考文獻:
[1]張小兵,羅夫,常虹,等.實施創新發展工程,推動軍區醫院又好又快發展[J].醫院管理雜志,2007,14(11):810-812.
牙髓病、根尖周病是口腔科門診常見的疾病之一,治療方法比較復雜,患者常常需復診數次。由于患者自身原因、術者技術或選擇治療方式不當等原因,部分患者會出現術后疼痛。先就2009年07月~2010年06月在我院口腔門診治療的此類病例進行總結,分析其原因,并對其預防及治療方法進行探討。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齡20~65歲,平均年齡46歲,經本院治療后16例,外院轉診84例。
2 病因分析
2.1 專業理論不扎實,操作技術欠熟練 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療后疼痛患者中,以轉診為多。大多患者是在個體診所治療失敗后到此就醫。那些個體從醫人員,并未經過專業技術培訓,沒有按常規要求操作,造成治療失敗。
2.2選擇治療方法不當 對于根尖周病患者,特別是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牙髓往往已全部或大部分壞死,干髓治療效果不佳。干髓治療只對急性牙髓炎,或牙髓冠部壞死而根髓仍有活力的牙齒效果較好。臨床上僅靠癥狀,很難明確適應癥,而對于根管粗大患牙,塑化、干髓治療效果都不佳,必須進行根管充填治療。
3 預防
在很多醫院,牙齒塑化或根管治療已成為常規療法,很少應用于干髓治療,這就大大提高了治療的成功率。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應該逐步縮小干髓治療的適應癥,而在塑化或根管充填治療過程中,掌握專業技能、規范操作是關鍵。
4治療
4.1治療前的準備 對于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療后疼痛患者,應該詳細詢問病史及治療經過,有過治療記錄的應該帶病歷、參考X線片,和患者協商治療方案。對無意保留者,可予拔除。
4.2治療過程 首先去除牙合面充填料,領面充填料暫時保留,確定以前做過何種治療。完全暴露髓腔,叩痛(一)者,可直接進行根管治療;叩痛(+)者,應開放引流3天,并口服或靜滴抗生素,待叩痛(一)后,再封入1次FC消毒棉球,3~5天后,若患者無主觀癥狀,叩痛(一),再進行根管治療。
4.3 根管治療方法
4.3.1 若患者以前做過干髓,應盡可能去除干髓材料,探通根管,慎勿遺漏,然后做塑化治療。根管粗大者,應做根管充填,對于上頜第一、恒磨牙,腭側根粗大者,可頰側根塑化,腭側根充治療。
4.3.2 若患者以前做過塑化,應檢查有無殘髓炎、塑化不全、遺漏根管的情況。找全根管,重新塑化,根管粗大者做根充治療,這類患牙大多可以保留。
4.3.3若患者以前做過根充,應拍X線片確定根充質量,根尖部是否有囊腫或陰影。有囊腫直徑超過2cm者,應手術治療;有陰影者,應該重新開放引流,打通根管,待陰影消失后,重新根充。若囊腫較小,可予以觀察、定期拍片,一般數月后能自行消失。
4.3.4 有的患者特別是有些老年患者,根管閉鎖或縮窄,擴大針很難進入,此類患者可用塑化和干髓或根充和干髓治療,若治療效果仍不佳,再予以拔除。
5 病例分析
5.1我們所處理的病例中,以前做過干髓者54例,其中30例經重新塑化后痊愈;10例經塑化和根充后痊愈;6例經塑化和干髓后痊愈;8例失敗。5例失敗原因為根管未完全找到,塑化和干髓后效果不佳;3例因髓室底被破壞,鈣維他墊底后仍有疼痛。
5.2 以前做過塑化者27例,15例是因塑化不全或找不到根管而治療失敗;7例是因根管孔粗大,選擇塑化不當失敗;5例是未找到明顯原因。經開放引流,FC暫封觀察無痛后重新做塑化治療,根管粗大者作根充處理。經治療后成功23例,4例失敗,失敗原因不明,考慮為根管細小或鈣化、塑化不全引起。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為加強全縣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局成立了領導小組,由局長、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副局長任副組長,縣直醫療衛生單位負責人及局業務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醫政股,具體負責全縣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督查、總結及信息報送等日常工作。制定了《縣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實施方案(2011-2013年)》、《縣2011年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工作方案》、《縣2011年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工程考核細則》,對工程任務細化分解,明確責任分工。各責任單位對照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
二、加強體系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1)積極爭取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國債、危改、慈善、紅會等項目資金,認真組織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建設,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格局基本形成。
(2)加大設備投入,提高服務能力。近三年來,全縣衛生系統設備投入近2000萬元。其中,2011年縣人民醫院購置了16排-雙螺旋CT,增配了急救車等急救設備,縣中醫院添置了CR及高標準層流手術室等,疾控中心配備了功能齊全的檢驗設備,鄉鎮衛生院配備了電腦、X光機及B超、乳透儀、陰道鏡等檢測診療設備,車橋、豐林等鄉鎮衛生院配備了急救車,建立了全縣120、920急救體系和綠色通道救治體系,運行暢通,有效提升了服務能力。
(3)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素質。一是2008至2010年我縣持續實施人才“綠色通道”,衛生系統共招聘醫技人員99人,其中三支一扶41人,省招聘執業醫師8人,引進研究生1人,到省外醫學院招錄本科以上畢業生7人,面向社會招聘42人,全部充實到醫療第一線;二是注重鄉鎮衛生院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三是儲備基層醫務后備人才。完成鄉鎮衛生院免費定向培養醫學生14名。五是重視鄉土人才培訓、培養和使用。
三、加強業務能力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1)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①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
一是注重疾控中心實驗室能力建設。疾控中心已通過省質監局組織計量認證復審考核,達到生物安全和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二是開展了績效考核。2011年疾控中心績效考核已完成部分自評,相關數據錄入、資料匯總及整理將于2012年1月完成。三是開展疾控專業人員培訓。主任積極參加縣級疾控機構負責人職業化培訓,安排2名檢驗人員參加省疾控中心業務進修,成績優秀;26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全部參加雙衛網絡培訓考核,合格率100%。
②血吸蟲防治機構能力建設。
對內積極參加上級血防專業人員技術培訓,有效提升了血防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對外努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組織培訓中小學師資,講授血防知識課,發放實用宣傳品,較好地傳播和普及了血防知識,提高了群眾防病意識。
③衛生應急能力建設。
一是成立了組織。縣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領導小組,制定了應急預案,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并納入財政預算;局成立衛生應急領導小組和處理專業隊伍,設有應急辦公室,掛靠疾控保健股,具體負責衛生應急管理工作;縣疾控中心設立應急物資儲備庫,對照《縣級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完善了應急處置藥品、器械及防護裝備,專人專帳管理。二是開展了培訓。組織開展衛生應急二級培訓,先對各醫療機構負責人及公共衛生工作人員50余人進行師資培訓,再由各醫療機構對本單位人員進行培訓,參訓率均達90%以上。三是開展了應急演練。2011年6月22日組織開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應急演練,并對應急演練情況進行綜合點評,通過多措并舉,大大提高了衛生應急水平。
④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
一是強化婦幼保健專業技術培訓。縣婦保所長參加了全省婦幼保健所長規范化培訓;組織參加全市、全縣產科急救技術培訓縣級30人次,鄉級12人次;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培訓縣級30人次,鄉級12人次,培訓率達100%。
二是提升婦幼保健機構管理能力。縣人民醫院為“縣級產科急救中心”已通過達標驗收;有產科的鄉鎮衛生院7個達到“母嬰安全鄉衛生院”建設標準,達標率78%。縣婦幼保健所兒童保健門診規范化建設正在積極籌建,將按有關程序申報驗收。積極爭取國家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必需設備配備率達40%。
(2)農村衛生服務能力建設
①縣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建設。積極開展縣級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繼續醫學教育,合格率95%;選派3名骨干醫師和專業技術人員到上級三級醫院免費接受專業培訓;加快醫療技術創新,縣級綜合醫院醫療技術項目開展率達95%,急診與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癥和疑難疾病診療比重達12%,住院病人外轉率3%;縣人民醫院麻醉科、骨科、心血科內科、產科四科達到重點學科建設標準;急診科已列入十二五規劃作為重點學科優先安排。加強醫院內部管理,改善醫療服務,5位正副院長都參加了上海交大、武漢華中科技大學EMBA培訓,有效提升管理能力。《縣人民醫院能力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已制定,重點建設醫院管理系統(HIS)、電子病歷(EMR)、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和檢驗信息管理系統(LIS),目前已建立HIS管理系統。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甲”評審,縣中醫院正在迎接“二甲”復審。縣人民醫院還與南昌市第一醫院、省人民醫院、南大附屬口腔醫院、一、二附屬醫院等多家省級醫院建立合作關系,請派專家來查房、會診、講課100余次,結成省縣共建科室2個等,以此來提高服務能力。
②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
按照上級要求和實際需求,我縣選拔兩批農村衛生專業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共8名,簽訂協議免費培養定向醫學本專科生11人,申報了10名省招聘執業醫師需求計劃,擬向社會公開招錄醫師6名,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覆蓋率達72%;13所鄉鎮衛生院,其中4所中心衛生院有1所可提供口腔技術服務,配備了1名執業醫生和口腔治療椅等設備。有4所衛生院設置了中醫科室,參合農民住院醫藥費用網上直報率達100%;推進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綜合改革,成立了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實施方案》,所有公共衛生單位和鄉鎮衛生院均按“績效考核、優績優酬”實施績效工資管理。全縣鄉村醫療機構均配備了電腦,從本月起全部實行網上集中藥品采購,基藥實行零利率銷售。
(3)城市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實施城市醫院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省市共同選派5人,縣級醫院共同選派5人;二級綜合醫院醫療技術項目開展率達95%,醫療技術整體質量評價結果達85%,病人外轉率3%,院長職業化培訓率達80%,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病種數13個,入徑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總數比例達2.2%,新農合病人即時結報率100%。
(4)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建設
衛生監督業務用房建設已全面啟動,完成了用房建設的用地規劃、環評、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審批;通過選派省市培訓和單位自主培訓等形式,著力培養復合型業務骨干,提高執法能力,衛生許可案卷和衛生行政處罰案卷合格率達90%以上;配置衛生執法車一輛,配備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X(Y)線等快速檢測儀器,各種儀器均處于功能狀態,使用率達95%以上;2008年開始著手加強三級衛生監督網建設,對鄉鎮、學校聘用衛生監督員、對村聘用衛生監督協管員。
(5)衛生信息化能力建設。
【關鍵詞】溝通;心理;患者;家屬
【中圖分類號】R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8-162-01
俗語說:“醫語如圣旨”,醫生說話必須慎重、凝 練、簡潔、真誠。由于缺乏專業的溝通訓練,醫務人員不經意的失言常常引起醫患糾紛。
在醫院的核心制度中就有醫患溝通制度,可見醫患溝通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制度的要求是醫護人員與患者或家屬溝通時在尊重對方、耐心傾聽對方的傾訴、同情患者的病情的前提下掌握溝通技巧。比如要多聽病人或家屬說幾句,盡量讓病人或家屬渲泄和傾訴[1]。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也不斷提高,然而醫患關系的信任度卻在不斷下降,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大幅上升。口腔醫學有其特殊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較少,社會重視度低,自費醫療項目較多等,導致口腔醫療中醫患糾紛的發生率較其他臨床科室高,口腔診療醫療糾紛約90%是患者不滿意醫護人員 的服務態度引起的,所以良好的醫患溝通是口腔診療順利開展的必要基礎。因此,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醫患 溝通,建立相互信任,在口腔診療過程中尤為重要[2]。針對這種現況,我們采取了適當的、充分的醫患交流融合到患者就診的全過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明顯降低了醫患糾紛的發生率。
1 臨床資料
1.1 資料:2010-2012年間,隨即抽取100例成人患者進行研究,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病種分為急性牙髓炎20例,慢性牙髓炎20例,急性根尖周炎20例,慢性根尖周炎20例,拔牙20例。年齡18-76歲,平均47歲。
1.2 方法:隨機將人選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醫患交流組,常規治療組60例,按醫療常規進行治療;醫患交流組40例,在常規治療的同時,做患者及家屬的心理分析,并給予時間配合圖片模型立體的充分醫患交流。
2 結果
常規治療組發生患者不滿意12例,發生率為 20%,醫患交流組發生患者不滿意3例,發生率為8%(x2=6.32,P
3 討論
3.1 患者的心理分析:患者整個診療過程中都會比較緊張,易產生恐懼、焦慮心理,情緒容易激動。因口腔治療有時需要多次復診,隨著療程的延長,疾病的發展有可能沒有達到預期治療的效果,又會產生失望、絕望、自卑的心理,不配合治療,對醫護人員產生不滿,甚至產生敵對情緒,拒絕治療。稍有不如意則會制造矛盾,引發醫患糾紛。
3.2 家屬心理淺析:
治療過程中家屬和患者一樣會緊張,因為對醫學常識的不了解,給醫護人員提出很多要求,無論要求是否合理,一旦達不到滿足,則可能會發生糾紛。另外,當治療效果欠佳、治療費用增大時,往往產生不滿情緒,將矛盾轉向醫院,導致醫患糾紛發生。
3.3 醫患交流的必要性:
本研究中,我們密切觀察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變化及要求,發現問題及時找出適當時機與之做充分的、有針對性的交流,從醫學、社會學、行為學、道德倫理學、心理學等不同的角度,耐心、仔細的溝通與交流,解除其心理障礙,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及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同時不斷提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排除醫患糾紛的隱患,使醫患糾紛發生率有明顯下降。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在醫療工作中患者復雜的心理變化是醫患之間發生沖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前要對患者恐懼心理進行疏導、撫慰,讓患者在放松的狀態下進行治療。因此次未有兒童特別是兒童,在孩子接受治療前,要根據孩子的合作程度進行安慰、鼓勵或獎勵,使孩子有效的配合醫務人員治療的開展。只有真正了解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需求,才能進行有效的醫患交流。心理學研究已證明:及時了解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偏好,將大大提高患者親屬和醫護人員對醫患交流的滿意和醫療服務水平,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并能為順利地執行有關政策法規提供幫助。
4 總結
溝通是一門藝術,在溝通過程中人們必須借助于各種媒介來傳達信息,如語言、表情、動作、姿態和行為。溝通運用較多的是語言,但是溝通又不僅僅是說話那么簡單[3]。醫患溝通是現代醫院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在醫學科學不斷進步的今天,尤其在醫患雙方醫療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服務是醫療市場競爭的重要籌碼。醫護人員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尊重、溝通就是影響服務滿意度的關鍵因素。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制度可以緩解醫患關系,增加醫患間的信任、保證醫患雙方的利益,全面提高醫療質量,增加醫院的綜合競爭力。現代醫學中,健康的概念包括軀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兩個方面,任何一方面有問題都是不健康的。這就要求醫務人員,這就要在診療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溝通的重要性,不僅要有熟練的醫療技術,同時必須具備一定的心理知識,敏銳的觀察力以及與患者交流的能力。只有將熟練的醫療技術與充分的醫患交流結合起來,才能使患者軀體的病痛早日康復,心理的創傷盡快痊愈,使我們的急救工作有條有序,忙而不亂,也給患者創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就醫環境。總之,醫患交流是現代醫療尤其是急救醫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陳英云,王艷萍,施,趙長久.加強醫患溝通減少醫患糾紛.中國醫院管理,2006.
關鍵詞:拓展 優質醫療資源 學科發展聯合體
自我國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啟動至今,醫療衛生領域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群眾“看病難”和“看病貴”。其中“看病難”在很大程度上是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優質醫療資源提供醫療服務能力不足造成的。解決這一矛盾,一方面要求我們合理定位各級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引導患者合理就醫;另一方面是要積極拓展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途徑和領域,擴大服務群眾的覆蓋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作為大學醫院,國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是國際上口腔專科醫療服務規模最大的醫療機構。在解決群眾看病難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不斷拓展服務的規模和渠道,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優質醫療資源
醫療資源是指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所需要的硬件和軟件的綜合,主要包括醫療場所、醫療設備、醫療技術、管理技術、護理技術等。優質醫療資源是指在整個醫療服務體系中質量較高的資源,包括高水平的醫療人才和技術、先進的儀器設備、高品質的服務設施、良好醫學教育體系以及先進的醫療信息系統等[1]。依據資源的形態來看,優質醫療資源主要可以分為人力資源、醫療技術資源、設備資源、教育資源、科研資源、管理資源、信息資源。其中人力和醫療技術資源是核心,設備資源是保障,教育和科研資源是基礎,管理資源是條件,信息資源是支撐。優質醫療資源的主要特點是醫院技術好、服務好、管理規范、教育理念超前、科研基礎雄厚、信息系統先進。
二、優質醫療資源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醫院的特征[2]
大學醫院作為大學的一部分,一方面承擔著教書育人、培養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擔負著解決患者疾患,承擔醫療科研任務的重任。
1.新技術開展、疑難疾病攻克中心
大學醫院是醫療專家的匯聚之地,他們不僅在國內同行之間處于領先地位,同時也是對外交流的先行者。他們是國內開展新技術、新療法的踐行者。也正因如此,一些重大疾病攻克的重任落在了大學醫院,它們依靠先進的儀器設備,前沿的診療技術,成為了疑難雜癥的攻克中心。
2.醫學人才培養基地
大學首要的功能是育人。作為大學一部分的大學醫院同樣也具有育人的功能,大學醫院往往是醫療、教學、科研的綜合體,臨床醫生同時也是培養醫學人才的師者。在這里除了要教授學生臨床基礎知識之外,還是指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理論知識用于臨床治療的場所,同時也是對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一個場所。
3.臨床科研中心
大學醫院具有較好的臨床診療技術,吸引了眾多患者前來就診,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科研資料。這為開展臨床科研提供了較好的條件,促進了大學醫院臨床科研的開展。一些重大的診療技術的創新、重要的臨床科研成果往往出自大學醫院,使之成為臨床科研的中心。
三、我院拓展優質醫療資源的實踐
北大口腔醫院作為大學醫院,承擔著對內是示范,對外是窗口的重任。醫院以其先進的治療理念,先進的治療技術和良好的醫德醫風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患者前來就醫。為使優質醫療資源更多的服務社會,醫院因地制宜,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拓展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群眾看口腔疾病難的問題。
1.合理設置分支機構
合理設置分支機構可以十分有效的拓展優質醫療資源的覆蓋面。醫院在九十年代就開始考慮建立分支機構。1994年,在西城區西什庫北大口腔醫院舊址成立了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第一門診部,經過近20年的發展,第一門診部已發展為年接診患者18萬多人次的醫療機構。第一門診部的成立不僅方便了醫院原有患者的就醫,最為重要的是把優質的醫療服務留在了老城區。2001年,為緩解人民群眾看口腔疾病難及配合北京市的申奧工作,醫院在奧運村中心地區成立了第二門診部。10多年來共診療60余萬人次,日均門診量400人次。醫院于2003年成立了第三門診部,并于2009年對其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其服務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年門診量7萬多人次,把優質醫療資源有效輻射到了周邊地區。近年來,醫院積極響應國務院推動公立醫院改革的號召,加快了拓展優質醫療資源的步伐。醫院于2011年3月在朝陽區成立了第四門診部。2011年12月成立第五門診部。五個分支機構的成立,擴大了醫院的接診能力,有效拓展了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方便了周邊群眾的就醫。
2.建立對口幫扶機制
隨著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中央和國務院文件要求將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作為重要舉措,要求城市大醫院與縣級醫院建立長期穩定的對口支援和合作關系,通過臨床服務、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方式,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我院早在2000年就與密云縣簽訂了對口支援協議。醫院每年都會派出專家赴基層,為當地醫療機構提供技術支持,解決疑難病例。截止2011年,醫院共派出醫療隊48批次,共271人次的副高級、中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這不僅為密云縣口腔臨床診療水平的提高給予了很大幫助,而且為整體提升當地口腔科管理水平帶來的新的理念。更為重要的是把北大口醫院先進的治療技術通過醫療隊傳送到了基層,切實服務了當地群眾,滿足他們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
醫院還積極深化拓展幫扶的渠道,成立了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密云會診中心,舉辦“北大口腔密云學術論壇”、“口腔醫學新進展提高班”,旨在提高當地口腔醫療工作者的業務能力和診療水平,同時也積極提高他們的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
3.構建學科發展聯合體
學科發展聯合體是指與基層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人才培養、管理等多領域進行全方位合作的一種模式,其目的是促進雙方醫院全方位的發展,共同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近兩年,醫院加大了學科聯合體建設的步伐,有力拓展了醫院的優質資源。2012年5月北大口腔醫院與大連市口腔醫院簽約,成立了“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大連市口腔醫院學科發展聯合體”,雙方就科研教學、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展開合作,整體提高大連市口腔醫院學科建設和管理水平,以高水平的醫療技術服務于大連市人民。雙方自簽約以來,北大口腔醫院陸續派出了5批中青年醫療、護理骨干赴對方任職,開展專題學術講座,傳授前沿治療技術;開展臨床技術培訓班,培訓大連市口腔醫院及周邊口腔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切實提高了受培訓人員的業務技能。同時,對方也分批派管理人員到我院掛職,感受我院的醫療質量管理、行政管理、護理管理等全方位的工作。
2012年12月“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青島市口腔醫院學科發展聯合體”簽約,這是我院第二次以學科發展聯合體的形式和基層醫院合作,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北大口腔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整體提高青島市口腔醫院學科建設、管理水平,最終服務于當地人民群眾。
4.積極發展遠程醫療
遠程醫療是信息技術與臨床醫學結合的產物,即應用遠程通訊技術、交互式傳遞信息,開展遠距離的醫療服務,是一種現代醫學、計算機技術和通訊技術緊密結合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3]。遠程醫療能夠實現遠距離醫療、保健、教學、醫學信息傳遞等服務,它是醫學發展史中的重大突破,是優質醫療資源拓展的必然路徑。2012年10月我院聯合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大連市口腔醫院、貴州遵義口腔醫院和青島市口腔醫院等,開展了牙周疑難病例的首次遠程會診,這是我國首個口腔醫院遠程會診平臺啟動。遠程會診平臺是拓展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服務能力的一種現代手段,醫院還將把這種先進的技術手段應用到學術交流、繼續教育和科研合作等領域,并長期開展下去。我院還將進一步健全遠程診療中心的相關設施,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擴展我院的醫療服務覆蓋面,滿足邊遠地區和基層醫院對疑難病診治和高水平醫療專家服務的需求。
5.推動公益活動的開展
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公益活動,是我院踐行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們不斷擴大優質醫療資源服務范圍的有效途徑。多年來,我院不斷探索開展公益活動的新渠道,新方式,以更加優質的服務,奉獻社會。為爭取建立覆蓋全國的牙病防治體系,我院作為牽頭單位的口腔衛生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隆重啟動。為支持西部地區的口腔衛生事業的發展,醫院還派出支援小分隊,對當地開展設備捐贈、義診培訓和業務培訓等活動。同時,全院上下一盤棋,形成了以科室、黨團支部、志愿者協會為主體的服務模式,開展公益活動進社區、進高校、進邊遠地區、進軍營、進小學的活動。極大普及了口腔健康知識,提高了民眾的口腔疾病預防的認識。
在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的過程中,解決群眾看病貴、看病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聯合攻關、共同協調解決。而其中較為重要的是要合理配置優質醫療資源,逐步改變現行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狀況,提高百姓享受優質醫療資源服務的公平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患者群體分級診療和救治體系,建立良好的轉診機制。另一面還需要逐步擴大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面,拓展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渠道,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讓優質的醫療資源覆蓋更多的地區,滿足百姓的醫療需求。
參考文獻:
[1]安艷芳. 我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特點與改善策略.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8(5):110.
[2]朱九田. 新醫改政策下大學醫院改革應把握的問題及改革的方向.中國醫院,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