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綜合素質評價期末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當下,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存在的問題是: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評價,每學期只評價一次,時間未免過長。到期末時,學生缺少活動記錄,沒有積累素材,對一學期以來的學習和活動,回憶比較困難。教師評價時缺少依據,評價簡單草率,匆忙應付。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做法,沒有關注評價的過程。我們改變以往的做法,采取分階段、分層次、分內容進行評價。
一、分階段評價,關注過程
關注孩子在學校成長的每一個階段,從學生進校的起始年級開始進行評價,從不同的學習生活階段出發,結合學校與班級的學期計劃制定不同的評價要求,使發展變化的過程成為評價的組成部分。比如,3月份學校要開展“學生養成教育”活動,班級要召開“養成教育”主題班會。學生在班會上的發言稿、召開此次班會的體會與感受材料,可以保存到‘學生成長資料袋”中。在本次活動結束后,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有哪些收獲,可以形成書面材料,裝入資料袋中。在5月份要召開“五四”演講比賽活動,參賽學生的演講稿,參加活動的體會、獲獎證書等都可以收集到成長袋里,作為期末綜合評價的依據,更是自己成長的真實記錄。在每月結束后,班主任將學生參加活動的情況,取得哪些成績,個別學生的違紀現象、改正情況,做一記錄總結。
二、分層次評價,關注發展
學生都是發展中的人,每個人都需要他人作為自己的觀照,從而進一步了解自己、認識自己,進而更好地發展自己。在學習的每一階段,我們結合月考成績,把學生分成優、中、后進三個等級,目的是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方面都得到提高,都有所進步。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提出改進措施。例如,對班級中的后進生,教師幫助他們查找后進的原因,尋求辦法。在下次月考中是否有提高、有變化,要做好記錄,最終達到“優者更優、中者提高、后者進步”的目的。在這個環節當中,學生要對自己的成績作出分析,提出改進辦法,成績提高后的經驗體會,要形成簡單的書面材料,與老師的評價一同存入成長袋中。最后再對一學期的學習、生活進行回顧與小結,從總體上對自己在這個學期的成長情況進行一個評價。評價標準分層次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展的獨特性。
三、分內容評價,關注全面
學生在校內,我們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參與活動和行為表現,卻往往忽視了在校外的實踐、在假期的生活。評價內容要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以適應人才發展多樣化的要求。學生的發展是多方面的,教師只有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正確地進行引導,才會讓他們真正地得到發展。在校外的活動靠我們教師的設計和引導。引導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幫困難戶勞動、義務植樹等。對校外參加的實踐活動,學生要做好記錄(最好有活動單位的證明)。針對學生寒暑假生活,教師引導學生過有計劃、有意義、豐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培養學生自信、自尊、自強、自律的心理品質,要求學生做一個對自己行為負責任的社會公民。
構建符合首都特點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研制了北京市小學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作為全市推進的指導性文件;形成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結合的評價方法體系,突出描述性評價語言運用;構建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體系,特別重視發揮個體內差異評價標準的作用;呈現學生本人、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相關社會機構人員參與的多主體評價體系,學生本人是主要的行為記錄者和評價者;探索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分別研發初中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小學生評價手冊,供北京市所有中小學生使用。
市、區(縣)、校級層面的主要推進舉措
1.市級層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舉措
基本形成了市、區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指揮協調,市、區縣兩級教育科研部門專業支撐,學校領導和教師全面組織實施和管理、全體學生和家長參與的組織管理機制;組織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市培訓,區縣教委、信息管理人員、學校領導、教務人員、德育主任、教學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代表、任課教師代表等參加培訓;分別研制了小學生、初中生、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導手冊,加強對實踐的專業引領和支持;構建評先表彰激勵機制,實施先進單位和個人的評選,挖掘區縣、學校、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新舉措,發揮榜樣的示范、引領作用;采用調研指導、專題研究、經驗交流等方式,積累經驗、把握現狀、發現問題,實現穩步推進。
2.區(縣)級層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舉措
建立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組織機構保障體系,部分區縣教委要求學校提出制度管理和保障具體實施意見,如順義區采用區、校、班三級管理體制共同推進;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監控指導機制,部分區縣教委將評價納入到教育督導,每三年對全區此項工作進行督導,如通州區建立“理念認同與過程支撐相結合”的培訓機制、“分層負責與信息溝通相結合”的監控機制、“重點指導與典型示范相結合”的基地校輻射引領機制、“搭建平臺與整合組織相結合”經驗共享機制等;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專題研究,以課題研究或者專題研究方式重點探索,以點帶面,如房山區開展學業評價專題、評語詞頻分析等研究,公布系列研究專題由學校選擇并納入區“十二五”課題申報規劃。
3.學校層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推進舉措
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組織領導,多數學校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德育干部、教學干部為副組長,各年級組長為成員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監控調整。
組織相關人員培訓,如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習領會評價的核心思想,明確評價內容、評價方法、評價人員、評價時間等系列問題;家長知道應該評價什么,提高家長思想認識,理解和支持評價工作;學生學習和理解評價內容及其要求,掌握評價方法和技巧。
開展富有特色的以校為本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如北京育才學校探索了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探索班級管理層面借助導師制、班主任牽頭協調等推進策略。
將評價內容與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育、班級建設、校外教育等相結合,將評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常規,如大興第二小學將感恩、合作、誠信、責任、包容、快樂作為評價內容并分年級實施。
開展豐富活動為評價搭建平臺,把綜合素質評價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精心設計主題教育活動,舉辦體育節、藝術節、環?;顒?、讀書活動等大型活動,為評價積累了更多真實資料信息,提高了評價的實效性和真實性,如大興第二小學通過舉辦科技節評選“科技小明星”,讀書節評選“讀書小狀元”,體育節評選“最佳投籃手”“運動健將”等。
對評價中的難點和重點做系統研究,如北京市匯文第一小學的“小學生作業評價”,研究形成了作業總量監控體系、評價方法和方式有了“微創新”,對作業內容進行改革,初步建立學校作業評價監控體系;北京市趙登禹學校的學生成長檔案袋評價研究,增加了教師學科診斷評語、期末總結及素質評價的自評和他評、不同階段的學習成績表等內容;通州三中探索了綜合素質評價服務班級自主管理研究,細化“六大維度”并使電子平臺成為班級管理的有效工具。
推進成效
第一,引導各級教育管理者形成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和評價觀,帶動學校管理、教育模式、學生活動等一系列改革,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學校管理者以及學生家長的教育合力明顯增強。
第二,構建了具有首都特點的、較科學的評價體系(包括指標體系、評價標準、電子平臺、組織領導管理模式等),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可行提供根本保障。
第三,率先建立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平臺”,形成了《北京市普通高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冊》,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翔實、客觀的定量和定性依據。
第四,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得到了較大提升。學生逐步認識和理解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并不斷地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行為表現,不斷地獲取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信息,學會客觀地看待自己,促進了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教師的專業素質得到發展。教師逐步轉變評價意識,學會從不同視角、不同層面看待每一個學生,教師們認識到“我們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簡單的結論或與他人比較,而是通過評價來讓學生了解自己在發展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不斷形成并完善自身的素養,使綜合素質評價為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并成為學生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一 考試方法改革的思想觀念要更新
1 加強考試改革,完善考試制度
考試改革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和培養模式的實施成敗。搞好考試改革,就必須深入調查、細致研究,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強誠信考試,嚴肅考風考紀。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多部門聯動,潛心研究教學和學生管理,不斷完善和創新相關考試制度和管理規定,以利于考試改革的健康發展。
2 明確考試目的,更新考試觀念
科學的考試觀“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期末考試不僅僅是驗證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而是通過考試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對知識掌握程度、靈活運用程度的全面檢驗。考試也應該是師生互動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通過試卷信息反映出課程教與學的有效性??荚嚱Y束并不意味著課程教學就此結束,應該是一種學習效果反饋,依據反饋相關信息合理調整下階段學習安排,充分發揮考試導向價值功能。
3 加強過程考核,創新考試形式
目前高校還是以期末閉卷考試居多,期末成績在總成績上占比過大。因此必須調整考試比重,豐富考試結構,創新考試形式,加強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試的有效結合,增強過程考核,全面考查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水平。按照課程特點選擇合理的考核形式和考試方式,將課程考試分階段進行,使考核與整個學習過程有機結合,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形成性考核形式如平時作業,課堂筆記、分組討論,實驗報告,網上交流,項目競賽,平時小測、論文作業等形式,可以有效彌補課堂教學內容的不足,對全面掌握大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先進教育理念,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具有積極的影響。
4 注重能力評價,創新考試內容
創新考試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思維。[1]教師應依據學生理解能力、專業特點、教學目標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求等因素,進行科學的能力評價。積極培養學生“四創”(創新、創意、創造、創業)能力,在考試命題和評分標準上進行創新,增強試題的開放性和考核的人性化。命題要突出能力考核,促進個體發揮,積極給予學生自主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考試命題可體現開放性,即試題內容開放、參考答案開放和答題方法開放。試題評分標準可體現人性化和師生平等性教學理念,經過消化吸收創新得出的答案可獲取高分。形成性考試形式促進了考試內容的及時調整,反映了當地社會的科技、經濟等發展要求,全面考核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最終達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式教育的目的。
二 考試方法改革的思路規劃要創新
1 加強過程考核,改進評價方式
過程考核使考試時間階段化,考試評價也由結果評價向過程評價轉變。過程評價幫助學生有效調控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自信心及合作精神,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階段性過程考核可以及時反饋教與學成效,查找出教學過程中問題根源,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活動計劃,以便獲得更理想的教與學方案。階段性過程考核強調評價中多種因素的交互,可以增強學生學習過程和體驗,使師生更加重視交流合作,促進學生改變平時“松垮”期末“緊張”的不良學習現象,避免出現期末考試不及格率現象。
2 推進試題多樣化,改革考試形式
考試內容應加強對問題解決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查,試卷內容設計上與應與教學改革相對應,注重考核基礎的同時加大考試題目的靈活性、應用性、創新性和綜合性,應用型題目占比力求超過40%。加強試題多樣化,改變考試形式。減少純記憶性客觀試題比重,增加主觀性試題的比重超過60%,充分呈現應用性試題和開放性試題的魅力。注重命題的創新性、針對性和應用性,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期末試題力求多樣化,每科試卷至少出5種題型以上,增加應用型題目、設計型題目和綜合性題目,體現題目的創新性和開放性。
3 加??實踐考核,促進考試創新
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有益補充,是理論知識拓展的重要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意義重大。[2]通過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如態度、創新能力、團隊協作、實驗報告等做出科學合理公正評價。通過實踐教學還可以實現學生科研探究能力的增強。由學生自行成立科研興趣小組,根據興趣方向,在教師指導下自行選題、自主設計校內科研項目;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周六日等業余時間,申報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積極參與河北省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的申報及研究工作。通過校內研究項目、創新創業項目、創新訓練項目這三類項目的申報、進展及完成情況,評價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采取項目考核與綜合考核相結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綜合評價,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3]
4 突出課堂討論,重視論文作業
傳統互動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單方面提出問題較多,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較少,很難把握整堂課的教學質量,通過增加課堂分組討論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課堂分組討論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整個教學情境中去。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安排1次不少于3000字的論文作業,要求學生按照學術論文格式書寫,并在課堂上進行講座式交流匯報。學生以3~5人一組完成作業,成績按照小組成績和個人成績綜合評定。這樣學生即可及時了解國內外本專業最新研究動態,還可提高查閱參考文獻資料的能力,團隊協作意識、科研探究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提升。對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學術論文,鼓勵學生在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并按照激勵政策及時給予相應的獎勵。
5 創建評價反饋機制,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期末考試結束后,教師應綜合、全面分析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結果,客觀、公正地給出綜合評價。同時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評價有效反饋機制,注重形成性過程考核和最終結果考核的結合,使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不足,完善教學計劃和教案修訂,選擇更有效的考試形式和方法,[4]促進學生調整學習方向,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考試考核水平。
三 考試方法改革收獲頗多
1 推動考試形式開放創新,促進考試評價趨于合理化
閉卷考試形式過于單一,考查內容偏于機械記憶,而且重理論輕實踐,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考查。通過考試方法改革,促進課程考核形式開放性,如過程考核可采用開放性試卷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課堂討論可采用課下研究與課上答辯相結合的方式。聽課筆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學生上課的情況,可作為評價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而論文大作業則采取課下準備和課上講座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整個考核過程從封閉式逐漸轉變為開放式,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 堅持考核形式多樣化發展,促進過程考核趨于科學化
考試改革之前的考核僅由出勤和期末考試兩部分組成,而改革之后的綜合成績由“出勤+課堂討論+聽課筆記+課上作業+論文作業+課下作業+課程實驗+階段性考試+項目研究(競賽成績)+期末考試”等十部分組成。"其中期末考試從原來的占總成績的70%下降到40%,階段性考試占20%實驗成績占10%其他平時成績共占30%??荚嚫母飳崿F了考核方式多樣化,有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 突出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競賽成績計入考核成績
相應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戰略,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申報各種創新創業大賽,如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等賽事,將比賽成績按學校規定轉化為一定學分,計入考核成績。
4 實行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促進評價結果更加公平合理
關鍵詞:綜合素質;關注學生;道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7-0009-01
社會在發展,中國人才正告別物美價廉的時代,跨向高素質文化附加值的啟動時代,擺在我們面前的是輝煌的前景,但人才的素質與底蘊是否能夠抵擋住全球的競爭,依然是不容樂觀的,面對競爭,我們該如何去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呢?
而現實學生的狀況是這樣的,他們中的大部分缺乏毅力,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競爭合作意識,不會獨立,過分依賴,對人對事缺乏謙讓、理解,社會責任感不強,學習上抄作業,不假思索的起哄,對壞現象吹捧,以對抗規則而獲得別樣關注,肆意講話等。
第一,一改三年一次的評價體系,從學生入學開始,增加了月評,學期期中,期末,學期,學年的評價次數,這樣做使學生能時刻感受到他的存在,時時刻刻警醒自己要按照規則行事,不至于到了畢業時臨時突擊,拼命表現自己,從而失去了評價的真正意義。
第二,“少則得,多則惑”,本著評價內容標準由少增多的原則,以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為依據,結合我校寄宿制的特點,先選擇一部分操作性較強的條款具體量化,如:公民道德修養一項中,把學生出勤具體量化,遲到、早退、曠課加以區別,采用百分制,以遞減形式操作,同時又加入學生早、中、晚紀律衛生的檢測標準。年級不同、評價標準、內容不同,逐年遞增,每月或每學期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量化內容。
第三,量化評價表公開并張貼在教室,評價采用多元化形式,根據內容由班干部、任課教師、班主任、學校值班領導填寫。
第四,每月評價結果公示,除了以分數形式呈現外,還要評選出每月的道德之星、進步之星、特色之星等。人數根據學生總人數按比例確定,優秀的加以獎勵。
第五,期中、期末、學期、學年評價結果表現形式為:分數+等級+評語+改進意見,由班級成立的領導小組評價,評語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填寫,本著全面公正的原則,對每個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其中委婉指出學生某一方面的不足,提出改進意見一項尤為重要,要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知道如何去彌補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個別學生需要以面談的形式進行。
第六,綜合性評價是在多元化評價基礎上的總結,所謂多元化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小組評、任課教師、班主任評價和家長評價。不能把學習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要把日常評價與學期評價綜合,注重品德與特長評價,在現實生活中,中考無疑是重要的指揮棒,綜合素質評價狀況令人堪憂,學生為分數而學,教師為此而教,這種評價的目的就是要使好學生全面發展,大多數學生找回自己的優點,找回自信,從而健康快樂的成長。
第七,要做到綜合評價的前提是立足情感,德育是針對人心靈的工作,因此帶有強烈的感彩,對于身心尚未發育健全的學生來說,他們在獲取知識、生活經驗乃至品德的動機大都是從最愛開始,這些愛源于父母、老師、同學、朋友。而現實網絡溝通和傳統溝通大有平分秋色之勢,孤獨已成蔓延之勢,因此立足情感,讓學生情感回歸現實非常重要。綜合性評語不應僅限于學生畢業的評價,而是要把它貫徹教學始終,每月、每學期、每學年都應該有針對性的評價,這種評價應該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成績優秀的學生有了新的目標,力爭品學兼優;成績較差的學生除了與優等生縮短差距外,也有了自己獨特的發展空間;一般的學生也能揚長避短,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每月的結果公示后,學生教師可以根據評價結果提出不同的評價標準及改進建議,力求它的全面性與公正性,學校評價小組也可根據發現的實際問題添加考核評價的項目。群策群力,民主和諧,會使我們的評價方法更為完善。
評價的目的一是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中考至今還是唯一能具體量化的一種檢測學生知識水平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不可能取消,我們能做的只能是以評促學,以學促進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專業課;考核改革;綜合素質;社會適應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42,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7-0050-03
課程考核是全面了解和評價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和培養專業能力的程度的有效方法,在教育評價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1]高校設置的專業課,不同于基礎課,它是根據專業培養目標所開設的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的課程,最終落腳點在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在高校,對于許多專業課的考核還是采用傳統期末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的提高,不利于創新教育和應用教育的開展。相較于基礎課,專業課的考核改革更迫切。教育部和各個高校也比較重視專業課考核改革[2] [3] [4] [5] [6],為探索專業課考核改革的新路子,很多高校對部分課程現行的考核方式、方法進行了改革試點。[7] [8]
本文在分析高校課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基礎上,通過“顯示技術基礎”課程改革實踐具體實例,對高校專業課考核改革的方法進行了探索,說明高校專業課考核改革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強學生平時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重視課程的全過程學習,注重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一、高校專業課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高考是我國教育中的很重要的選拔性考試,在這個指揮棒下,中小學教育基本采用的是應試教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應試教育模式。當學生經過高考升入高等學府,他們最熟悉的最擅長的還是考試,而且因為考試相對容易操作,所以高校專業課的考核還是主要以傳統的期末考試為主,有考核形式單一化、考核內容教條化、考核成績構成簡單化幾大特點。因此,這種考核體制下對學生的評價是不全面的、不科學的,亟須對其進行改革。
(一)考核形式
目前高校專業課在考核方式上存在著單一性。[9] [10] [11]目前在大多數高校,專業課按照考核形式分為考試課和考查課兩種,最終成績按照平時和期末成績綜合評定。考查課的考核主要選擇大作業或小論文形式。考查課本來只是根據課程的性質和特點,確定其考核方式不同于傳統的閉卷考試,導致部分學生對考查課重視程度嚴重不足,上課應付了事,考核時倉促準備個論文或大作業,由于缺少相應的規范和要求,教師評分的隨意性也較強。高校專業課大多數還是考試課,考核形式采用一次終結的期末考試形式。部分學生關心分數勝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考前突擊背作業題、考點來應付考試。這種考核方式重知識輕能力,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對應用技能的掌握程度,特別對于一些急功近利卻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可通過舞弊的手段取得較好的成績,這樣就失去了考核的公正和真實性。因而課程考核改革首先必須改革考核形式,將考核形成過程化、階段化、多元化。
考核形成過程化、階段化、多元化可以引導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期末階段突擊學習為平時全過程學習,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過程化、階段化體現在教學整個過程中推行多個階段的考核,比如平時測試、作業測評、課外閱讀、社會實踐、期末考核等等;多元化體現在考試方式的多樣性上,根據實際需要將多種考核形式,比如開卷、閉卷、開閉卷結合、答辯、實踐技能操作、撰寫專題報告、提交作品、學術論文等等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學生課外學習,增加論文、作業、課堂表現及參考閱讀等的比重,提高專業基本能力與綜合素質。
(二)考核內容
現行專業課單一的開卷、閉卷考核方式決定了考核內容偏重于知識記憶,內容往往局限于教材、課堂筆記。專業課相對基礎課來說,內容多而廣泛,教學時間又相對較少,這樣導致了課堂教學內容量大,強度高,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吸收。很多比較寬泛的知識點考核不宜采用閉卷考試方式,因而往往在考試前,老師還會劃定考試范圍和重點,有的同學就簡單地對在考試范圍內的重點內容,加以記憶,考前突擊。因此,現行考核方式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考核明顯不足。
專業課的開設應該以社會需求為導向[12],所以教學內容應該及時跟進專業知識的發展,這樣才能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傳統的閉卷考試難以考察出學生對這些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應按照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把考核內容定位在對以往知識的理解和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應用、創新知識的考核,減少單個知識技能的考核,增加知識能力體系的考核。
(三)考核成績構成
一般考核成績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的“1+1”模式,我校對于大多數專業課程來說,一般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而期末考試成績一般占70%。平時成績主要是由上課出勤、作業等幾項構成。
根據上面對專業課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改革必要性的論述,專業課的考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要把專業課考核改革落在實處,還需改變考核成績的構成,進行多指標考試改革嘗試。應加大學習過程、到課率、平時作業、平時表現得分率,體現階段性考核成績比例,降低期末成績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種成績評定方式,比如主考教師評定、考核組評定、學生參與評定等等。
二、高校專業課考核改革的實踐
“顯示技術基礎”是西安郵電大學光電信息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本課程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幾類主流的平板顯示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及相關的光、電設計應用。在課程改革之前采用的是期末閉卷考試,成績以期末考試70%+平時30%計。我校結合課程的特點,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目的,進行了考核改革實踐的嘗試。
(一)考核改革的具體措施
1.考核成績構成的改革
為了體現考核過程化(階段化)、形式多元化,將原先的“1+1”模式改變為現在的“3+1”模式,而且比例有所調整:平時考核(考勤提問、平時作業、報告)35%+課題研討(課程專題研討)15%+課程及改革總結15%+期末考試35%。
2.考核形式的改革
改變了原先主要以期末考試為主的單一模式,實現了考核形式的多元化和考核階段化。平時考核貫徹整個教學過程,體現在上課考勤、課堂提問、作業和報告完成情況上??己穗A段化體現在兩次課題研討上。期末考試雖然采取了傳統的閉卷考試,但是調整了試卷的結構,加大了主觀題的分數??荚嚭?,還要讓學生提交課程和改革總結。真正做到考核過程化、階段化、多元化,貫穿考前,考中,考后,使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及課程綜合的能力。
3.考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改革
因為采取了多元化、階段化的考核方式,而且考核的比例得到了調整,所以可以說改革后的考核內容更加全面,提高了學生對顯示技術基礎發展及應用的理解。對必須要掌握的原理等,我們采用了閉卷考試;對應用性比較強的顯示技術縱向發展比較,學生通過調研提交顯示器技術指標/顯示器件技術報告;為了考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理記憶,介紹了腦圖記憶法,學生根據記憶法整理OLED學習腦圖。
考核改革勢必影響著教學方式的改變,在課堂上,我們不再一味的灌輸知識,而是將啟發式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到教學中。學生分組研討,主動參與完成課堂任務,鍛煉了團隊合作精神。
(二)考核改革的效果分析
為了評估課程考核的效果,對未參加考核的2010級和參加考核改革的2011級進行抽樣分析,為了排除任課教師自身的原因,只抽取筆者任課的教學班為樣本,分數分布圖如圖1所示。因為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閉卷分數比例下降,加大了平時的考核及多種考核方式的應用,使得學生上課出勤率提高了,重視作業報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大為提高,所以,不及格比例下降。同時看到考核方式改革前的優秀率高于改革后的優秀率,原因是未參加改革時,期末考試分數所占比例高達70%,學生考前突擊取得好成績所導致,而改革后成績構成多元化,各項比例下調,優秀率就會有所下降。此外,考核方式改革后學生優良率穩步上升,中等學生的比例也大幅上升,表明大多數學生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程的學習??偟膩碚f,改革后的考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考定高低的弊端,能較好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為學生主動參與,對顯示技術行業了解更充分,在大四就業中,選擇顯示行業的學生比2010級比例大。
總之,通過考核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到課率和作業質量明顯提高。分組課程研討鍛煉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寬泛和牢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實現了培養分析綜合和評價能力的專業課培養目標。
三、結束語
采用多元化、過程化、階段化的專業課考核模式能夠加強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平時學習更主動、更有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傊?,高校專業課程考核改革勢在必行,但是考核改革任重而道遠。因為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教師和學生心中已經根深蒂固,教學過程套路已為廣大師生所習慣接受。[13] [14]而要改革這樣的教學與考核模式,必然要引導學生注重平時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這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去研究去創新教學方式內容,去評價考核結果,這將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勞動強度,對教師、對學生都將是一種挑戰。因此,高校專業課考核改革須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先試點后推廣,最終建立科學的、規范的、合理的、系統化的考核機制。
[ 注 釋 ]
[1] 柯政.考試評價制度改革的復雜性分析:以綜合素質評價政策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0(2):25-30.
[2] 龐麗娟,薛小蓮,王豪.以課程考核改革為突破口構建課程考核質量監控體系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7(10):53-54.
[3] 黃德智.關于高校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考[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5-47.
[4] 齊寧,巴海君,曲占慶.專業課程教學方法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索[J].石油教育,2008(4):69-71.
[5] 唐琦.高等院校課程考核改革探索[J].國內高等教育教學研究動態,2013(19):7-8.
[6] 趙菊珊,漆玲玲.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J].教育探索,2009(3):65-66.
[7] 袁健,朱龍英.基于CDIO的“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課程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J].中國地質教育,2010(2):18-20.
[8] 陳進,李幼平,李靜.從考試改革探索循證醫學教學方法[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05(7):511-514.
[9] 王燁,李亞寧.新形勢下專業課程考試考核評價體系改革淺析[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2(2):158-160.
[10] 劉榮.國內外高??荚囍贫鹊默F狀比較及啟示[J].北方經貿,2009(6):134-135.
[11] 鄢泰寧,張濤,胡郁樂.專業課考試模式改革的迫切性和可行性[J].中國地質教育,2010(2):14-17.
[12] 尹寧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大學課程改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1(10):71-75.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評價小學生往往單純以智育代替全面發展。在智育中,以單純的分數決定學生的優劣。傳統考試制度下的分數只能測量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無法測量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個性特長等,無法對學生素質的發展做出合理的綜合評價。百分制考試制度還人為地導致學生進行不必要的競爭,過于把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引導到考試分數競爭上,造成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與實施方案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學文化等多方面的素質,發展個性為目的的教育,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單純通過書面測試、考試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情況,轉變為運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綜合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
(一)思想品德
遵化市第一實驗小學,針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一問題,為了改變傳統的評價方式,在每個班特別設立星級管理評價方案,每班教室的墻壁上掛著一幅展示牌。牌子上把全班學生分成八個小組,每個小組設立組長和副組長。每個小組可以爭奪“文明星、紀律星、禮儀星”等星級。如果哪個學生被評為某種星級,然后班主任就在相應的小組位置貼上一個小星星圖標。這樣,班主任就可以定期進行總結,看看哪個小組小星星最多,哪組就表現最棒,理所當然地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比如發獎狀、發榮譽證書等。這樣,學生就會用星級管理方案上的要求做,不斷約束、改變和提高自己。這種對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式大大調動了學生各方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徹底改變了以往的小學生綜合評價方式。
(二)科學文化
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應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所以我們在倡導全面發展的同時,不能忽略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
根據教學大綱中的教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我校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的評價從這三個緯度入手進行全面評價。比如:我校打破了原有的考試模式,以前的語文試卷上只有“基礎知識、識字寫字、閱讀理解、習作”四個版塊,現在又新增了“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朗讀抽測”等內容。這些重點考查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內容,改變以往學生只重知識,不重能力;只重死記硬背,不重應用;只重動筆,不重動手動口的傾向。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實際操作能力用處更廣泛,口語交際這一語文能力在今天的信息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它的出現,不僅填補了全面考查學生能力的一項空白,而且有利于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學校開設的其他幾門課程,都增設了“英語口語抽測、科學實驗抽測、體育達標測試、音樂表演抽測、美術繪畫測試”等,與此同時都制訂了相應的新的考核評價方案,方案力爭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再沿襲以往的考核模式,以全新的手段,在全面考查學生能力的同時,對學生的學業掌握情況給予客觀正確的評價。
(三)身體心理
“身心健康”這一板塊充分體現了“人文教育,以學生為本”這一主題思想,這項內容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部分對學生給予了評價。
身體健康包括身體各項指標是否正常,體育成績是否達標兩部分內容。這兩部分內容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作用。我們平時注重采用激勵的方法,讓學生積極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努力完成各項任務,并讓學生自我評價逐步提高,讓自我評價起到督導促進的作用。
針對心理健康的評價,我校提出以下評價方式:(1)做事有始有終,堅持不懈;(2)性格活潑、開朗;(3)不任性、不偏激;(4)具有創新精神。針對以上四項內容,班主任對本學期學生的表現作出評價,給予適當的建議,避免直接點破學生心理問題的尷尬,同時為學生的前進指明方向,這是一種較委婉、有效的評價方式。
(四)實踐技能
伴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應“以人為本”的思想越來越被人們認同和接受,“自主教育”也成為大家研究的又一個重要課題。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嘗試過“自我教育”并取得了具大成效。在西方發達國家,人們都非常重視孩子的自我管理,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因而,他們的學生不但自主能力強,而且富有創造性。
我國著名教育專家魏書生發表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藝術》,他強調培養學生自信心和激勵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戰勝自我,發展自我,駕馭自我,認識自我等方面藝術化的處理,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班級自我管理理論,成為我們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楷模和典范。
實行班級自主管理就是為了構建有效的班級自主管理體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務自己管”,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由原來被動的受管理者轉變為班級管理的主動參與者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和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實踐能力,達到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對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在汲取他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更加全面的新嘗試,取得了較為滿意的作用和效果。
一、調查現狀,強化學生自主管理班集體的意識。
要想順利地實施學生的自主管理,首先必須了解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強弱,以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以便切合實際,制定合理有效的自主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強化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以期探索出相關的班級自主管理對策,探索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過程的操作方法,并改革班級管理模式。
二、以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制定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制度。
確定并建立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運行機制,建立相應的學生自主管理各職能部并確定了各職能部職責。實行“班委―職能部―小組―值日班長”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確定學生自主參與活動和管理的具體操作辦法、具體運作程序以及對學生參與管理的評價機制,并讓學生參與班級各項制度的制定。
1.制定《班級公約》。在班級管理中,除要求學生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之外,還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要求和意愿,并加以討論概括,制定出了具有班級特色的《班級公約》,提請全班同學表決通過。
2.制定班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制定好《班級公約》之后,為保證學生全面發展,對學生的發展做出合理、公正、全面的評價,打破一切向考試分數看齊的不合理的做法,全面體現素質教育,在全體同學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了班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并用于日常的學生管理:其中包括:學習評價,體育評價,藝術評價,參與活動評價,參與班級工作評價,紀律意識評價,等等,并且在學期末作為學生素質評價和標兵評選的主要參考依據。
3.確定“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和各職能部職責。在上述基礎上建立了班級“班委―職能部―小組―值日班長”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利用班會、課余時間等組織學習《班級公約》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并成立“立法委員會”(由各職能部部長擔任),定期對制度進行修改,使各項制度深入人心。
班級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
同時對各職能部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如:班務部的職責是:組織協調各部工作,做好提醒、檢查和督促,根據實際需要提議組織對班委的推薦和調整工作。適時組織班委會,總結過去工作,并對將來工作提出建議。學期末負責三好學生的評選工作。學習部的職責是:及時了解班內同學們的學習情況,及時向大家通報學習中注意的問題。督促、檢查、指導各科代表的工作情況。定期組織同學進行學習經驗、方法的交流。不定期地總結展示班內優秀學習成果等。學期末負責學習標兵的評選。紀檢部的職責是:協助值日班長維護班級秩序。負責觀察、了解、記錄各部的工作開展情況,對各部工作及時進行表揚和督促,對合格、優秀部門進行通報表揚。期末組織人員(抽取部分學生代表)對各部工作情況進行考核并負責優秀班干部、行為規范標兵的評選。文藝部的職責是:負責組織安排學校和班級內與文藝相關的活動。組織確定各種文藝比賽的參賽人員,負責比賽的報名、訓練及賽后事務的處理工作。期末負責藝術標兵的評選,等等。
4.確定“值日班長”制度的管理細則。為了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級管理,使得每一個學生能夠充分的得到鍛煉以提高其綜合素質,也為了便于發現班級的管理人才,全體同學在自愿參與的基礎上,輪流擔當“值日班長”,每人一天。每天值日后,值日班長要填寫詳細的班級日志并做值日報告,值日報告一般分為五部分:(1)通報當天班級總體情況。(2)表揚。(3)批評。(4)提出希望。(5)值日心得。全班同學要對這位“值日班長”進行評價,評價分為優秀,良好,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
所有的值日班長必須遵守以下職責:(1)班級實行值日班長負責制,由值日班長負責班級當天所有相關事務的督促和檢查。(2)等監督紀律情況,負責課間、兩操和課外活動紀律的監督和維持。(3)每節課前準備鈴響后,提醒和督促所有同學做好課前準備。(4)負責對教室、衛生區、自行車擺放區等進行衛生情況的巡視檢查,負責監督值日小組衛生掃除情況,及時發現不合格的地方并督促值日人員及時進行清掃。(5)做好表揚和違紀學生的統計工作,認真填寫《班級日志》,作好值日總結。并在當天下午放學前做值日報告。(6)各值日班長必須盡職盡責,對違紀等現象不及時記錄和匯報,值日班長要負全部責任。值日班長要提高監督和服務意識,不得利用值日班長之權進行打擊報復者。
三、完善學生自主參與班級自主管理的保障機制。
1.創設自主管理的環境。班級內設立知識角、圖書角、展覽角、“五星學子”風采欄、規章欄、班級文明公約欄等,為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自主管理的物質環境。這些文化性物質環境的創設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成了學生健康成長的產物和外顯表現。
2.組建充滿活力的班級領導班子――培養班干部。要實現班級學生自主管理,首先必須具備一套得力的領導班子――班委成員。因為他們是班集體的核心,是凝聚班集體的紐帶,有了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班級管理就成功了一半。為此班內采取了同學自愿報名,鼓勵全班參與的競選演講形式。在競選演講中,選手必須當眾介紹自己,暢談自己的見解及施政方針,也就是說要闡明履行職責、工作方法、特長優勢、具體目標,以便接受全體同學的監督,同時加深老師同學對他的了解,以便分配適宜的工作。競選演講完畢,要求全體同學參考競選者的平時表現、個人才能、吃苦精神、主人翁意識及演講情況等仔細斟酌,實行無記名投票表決,通過民主評議,推選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員。在班委會民主選舉班長的基礎上,由班長組織班委會,落實班干部工作的責任目標和職權范圍,確定各職能部的部長和副部長,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學討論通過。成立班委會之后,及時組建各職能部,包括班務部、學習部、紀檢部、團支部、宣傳部、勞動衛生部、文藝部、體育部等八個職能部。在學校開展的大型活動中,由各部的部長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確定三至五名職能部成員,協助其組織好班級同學,共同開展工作。其中班長是班級的形象代表,班長和副班長帶領各職能部長管理班級事務。在工作中各職能部長要互相協作,互相支持。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全部由各職能部負責;而各職能部的工作由全班同學負責監督和評價。而此時,班主任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全力做好班干部的堅強后盾。
對班級各職能部的工作,班主任做到“三放一扶”――放心、放手、放權、扶助。特別是對于班長和各職能部長,要善于放權,要大膽地讓他們去管理班級工作,允許他們在工作中有一定的失誤,讓他們在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威信,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去管理班級,同時班主任給予指導、幫助、支持,要尊重他們的工作成果,尊重他們的人格。
為了給班委成員增加壓力,增強責任感,班內打破了班干部終身制。在每月的學生思想品德考核中,要求班委成員考核必須在良好以上,不稱職者隨時更換,學生中表現突出的可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競選活動,向現任的班干部挑戰,讓他們加入班委中來,這不但給了在任者以危機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時也給其他候選人創造了機會,增強了他們積極進取的信心。這樣既使班委永遠充滿活力和生機,又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特別是語言即興表達和工作能力,為他們步入高等學府奠定基礎。
3.確保人人參與班級管理。以往,班主任往往低估非班干部學生管理班級的能力,只是把“管理權”放給班級中少數能力較強的班干部,而置大多數學生于“被管理”的被動地位。這樣的結果是,學生大多游離于班級管理和活動策劃之外,對班級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識,缺乏感情和班集體榮譽感,甚至出現有些學生故意破壞班級秩序,違反班級紀律等現象。事實上,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治傾向和自主意識,而且中學生已經具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與知識,具有了較強的交往、合作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既是班級的被管理者,又是班級的管理者,一旦所有學生都能真正參與管理,班級管理效果將成倍提高,班級的發展將獲得強大的動力。因而班內實行的“班委―職能部―小組―值日班長”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就是充分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管理意識和能力,而不是班級管理僅僅依賴幾名班委成員。班內堅持實行的“值日班長”制度,讓一些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和管理能力的后進生也擁有參與班級管理、提升自我價值的機會,讓他們通過管理班級一天的事務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從而真正讓他們體會到學校和班級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此外,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在各職能部管理的前提下,再增設許多班級管理小單位,如:學習小組、勞動衛生小組、宣傳職能小組、文藝職能小組、體育職能小組等,使得班級管理形成一個網絡,讓每一名學生都承擔著自己的一份義務和責任,讓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特長都能在不同的狀態下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職責”的管理模式,使所有學生鍛煉和提高了管理能力,增強了管理的信心,真正學會了做班級的主人。
4.規范綜合素質考核制度,完善學生的自主評價。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評價大多是由班主任做出,或由班干部等部分學生民主評議,其主要依據往往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印象,因此,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忽視了多數學生的優點。
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我班不斷完善《班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將《班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以等級量化的形式從學習、紀律、藝術活動、體育活動、班級工作等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也就是依據各項考核細則和標準對學生進行等級評價,這樣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評價的客觀性。同時,由于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各項活動都有人進行管理、監督,又保證了評價的全面性。同時也為學期末的各項評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依據。綜合素質評價考核既為學生管理提供了一個有效快捷的手段,為學生評價提供了客觀依據,又能讓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各方面的行為表現,對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同時能讓老師及時了解班級運行情況和學生情況,為班主任工作提供依據,從而有效地杜絕了學生違紀現象,對規范學生的行為、建立良好的班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自我管理能力,行為能力,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人格的提升,以及班級的管理效果等多方面有了可喜的進步和提高。
四、學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和效果。
1.提高了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強了班級親和力。班級自主管理使處在不同學習方向和層次上的學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增強,班級穩定而有活力。
2.塑造了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施,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觀念產生了積極有效的影響,更為學生整體素質奠定了發展性的基礎。學生在班集體中逐步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學生的自我責任感有了極大的增強,道德品質向更良好的方向發展。學生更加關心集體,班級也更加團結與和諧。學生在班級的日常管理對老師的依賴越來越少,違紀現象較長時間出現零紀錄。通過學期末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對于自愿參與班級管理的人數由初期的15%上升為約70%;對于“在沒有別人監督的情況下我的行為”選擇“能和有人監督時一樣”的由初期的10%上升為60%;對于班級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和《班級公約》認為有利于個人成長和發展的人數由初期的30%上升為85%,而認為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個人自由的人數由原來的45%下降為不足10%;對于“我和同學的關系”選擇“很好”的由初期的40%上升為90%。
3.班主任管理工作實現了優質、高效。班級學生自主管理,使班主任在一定程度上從日常繁雜的瑣事中解脫了出來,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科研等工作中去,著重了解、研究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精力獲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實現了德育過程的最優化;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規范化使得班主任隨時都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學生動態,了解班級情況,為及時處理班級事務、突發事件贏得主動,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學生自主管理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體現了學校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尊重、信任、引導和激勵等影響作用,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為每個學生都提供表現自己個性和才能的機會,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管理,最后達到自主發展和全面發展的目的,為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礎。素質教育要求學生達到“六個學會”,即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從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標來看,這種管理模式完全符合它的要求。
五、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發展不平衡。由于學校提供的展示自我的平臺是有限的,而且學生個性各異,難免存在發展不平衡、參差不齊的情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解決學生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從而讓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大膽參與,都能抓住一切機會積極鍛煉自己,仍舊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2.學生畢竟還不夠成熟,有些學生不能很好地處理學業與活動的關系。有的同學一心只讀圣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有的同學興趣廣泛,但對學習缺乏激情,這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因此,如何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盡可能多渠道、多途徑開發潛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地選擇自我發展的有利途徑,如何處理好教學與活動的關系,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貫穿有益身心健康的指導,從而引導學生在學有余力的基礎上通過相關活動來發展自我,也是今后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武大勇,曹琪元.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思考.教學與管理,2005,(6).
[2]張艷薇.魏書生班級管理模式研究/遼寧師范大學,2007.
[3]魏運才.從傳統到現代教育觀念的大轉變.班主任,2005,(3).
關鍵詞:學分制;課程教學;教學考核
學分制是一種以學分為計量單位衡量學生學業完成狀況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是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對傳統學年制的根本變革。在學分制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和本人條件自主選修課程、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程、自己決定學習方法。學分制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征,有利于培養多規格、多模式和復合型的人才,也符合中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但是在學分制模式下,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標準是學分,只要學生取得必要的最低總學分,學生就能畢業并獲得學位。因此,從某種角度上說,學分制模式下課程教學考核及相應的成績生成便是學分制的“靈魂”。隨著學分制的全面實施和不斷完善,探索并建立與完全學分制模式相適應的課程考核形式,可以充分發揮課程考核的功能和作用。
一、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應有利于綜合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確保學分的質量
學分制條件下,學生擁有較大的自主選擇權,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自主選修課程、自主選擇教師、自主安排學習進程和學習方法。這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刺激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自覺意識,另一方面也對課程的教學考核帶來了挑戰。在學分制下,原有的班級、年級、院系的界限淡化,學生可以來自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院甚至不同的學校。學生中部分自覺性、自控力差的學生就容易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結果無故曠課、遲到、學習紀律松弛的現象可能會比較嚴重。再加上由于班級淡化,同學之間交流少了,老師又不容易關心得到。由于學分制條件下,注重的是目標管理,弱化了過程管理。所以只要學生通過了該課程的考核,就能獲得相應的學分。目前大多數課程的考核是以期末總結性考試為主,往往是一考定乾坤,這種考核結果往往不能客觀、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而作為學習過程檢測的形成性考試則運用不多。期末總結性考試又多以閉卷考試為主,考試內容仍偏向于重理論輕實踐;對開放式考試形式的運用及對實踐教學的考核較為欠缺。絕大多數課程考核都采用百分制或等級制評價標準,而對模糊評分制、激勵評分制的評價方法卻很少采用。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也與高校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目標相矛盾。因而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應有利于綜合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確保學分的質量。不僅要從單一的封閉考試模式向多元開放式轉變,真正發揮學分制的優勢;而且要從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的每個層面去考核學生??荚噧热菀碚撆c實踐并重,既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更要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結合學生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完成作業及期終考試過程等方面,在各門課程綜合評價中給予恰當的權重,建立多元的、綜合性的終結考評制度,特別是在成績評定時要對學生具有創新的、探討性的觀點給以較大的權重。運用等級制評分制、模糊評分制、激勵評分制等多種評價方法。構建科學的考評體系,以更好地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方法、努力程度、課堂表現,真正提高人才培養的綜合質量。
二、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方式應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相較于學年制,學分制更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更注重對學生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應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目前課程教學考核多采用期末總結性考試,一考定乾坤,期末一張試卷就決定了學生能否拿到學分進而獲得學位,這種方式已經嚴重地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己藘热萑匀粋戎赜趯χR記憶的考核,局限于教材、課堂筆記、教師劃定的范圍和指定的內容,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評價。試卷的命題、評分標準注重條條框框,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課程教學考核中,出現的考教不分離,考評不分離的情況,也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充分發揮學分制的優勢,學分制條件下課程考核就應該從考核的方式、考核的內容、考核的過程、考核的標準等各個方面來進行改革。首先,考核的方式應多樣化,各種考核方式如期末總結性考試、平時形成性考試、開卷考試、閉卷考試、隨堂考試、課程論文等相互結合,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考核,以促進學生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其次,在考核內容和標準上,除了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進行考核,還應考核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態度、方法、努力程度、課堂表現以及其創新能力的發揮。可以設置創新學分和隱性學分。凡學生在各級科研、文體等比賽中取得各種獎勵者,凡在省級以上學術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參加系列學術講座等等都可獲得相應的創新學分;隱性學分考核內容應該在考核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上,一步深化到學生的性格塑造和品德操守方面去。最后,在考核的過程上,嚴格貫徹落實教考分離、考評分離的制度。建立和及時更新試卷庫,嚴格管理試卷的生成,嚴格考試管理制度,嚴格成績的生成。
三、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應能夠客觀評價教師教學效果
課程教學考核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以考促學,通過考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以利于培養多層次、復合型的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二是以考促教,通過考核評價教師教學的效果,來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因此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應能客觀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真正起到促進教師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進,從而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在學分制自由選課模式下,“課程班”替代了學年制的“行政班”,教學對象不僅社會背景、生活經驗、價值觀念和性格特征迥異,而且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專業背景、思維方式和志趣愛好等,區分度較學年制明顯加大。教師成為課程質量和教學效果的主要保障。如果課程教學不能客觀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會極大地挫傷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從而影響課程教學質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考核形式主要有學生評教、學生考試成績、教師互評、專家聽課評教及教師自評,但評教流于形式,評教結果欠客觀。學生評教主要是在所有課程結束后,由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給予評價,學生根據預先給定的優良中差四個等級來給分,在許多學校學生評教的結果還與教師的利益直接掛鉤。這種評價方法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存在其固有的缺陷性。首先,這是一種籠統的評價,不能具體反映教師教學好與不好的地方,不利于教師教學工作的提高;其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偏好給老師打分,難免有失偏頗;最后,學生評教的結果與教師利益直接掛鉤,會導致教師在管理學生時“瞻前顧后”。以學生成績作為教師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指標,會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有自的教師簡化考核方式,降低考試標準,甚至出現為考而教。教師互評也流于形式,聽課教師首先在思想上存在不重視,其次顧及同事情誼,評價往往褒多貶少,甚至沒有。要充分發揮學分制模式的優點,在學分制下,應積極探索課程考核時評價教學效果的方式。在鼓勵學生參與評教時,一是要細化評價指標,這樣可以從不同層面加以考核教師課程教學的效果,也有利于教師自身改進;二是弱化甚至取消評教結果與教師利益掛鉤的政策,以便于教師的教學研究和教學探索。把教師互評與教師自評落到實處。
總之,在學分制條件下,課程教學考核是確保并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構建學分制條件下的課程教學考核體系一定要有利于綜合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能夠客觀評價教師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沈燕瓊.學分制條件下雙語教學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0,(8):76-77.
[2]歐陽曉鳳.構建學分制下教務管理新秩序[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169-191.
健康評估是溝通護理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橋梁,是一門交叉融合的應用學科,其理論知識豐富,臨床實踐性強,涉及醫學、社會學及行為學等科學領域,在培養護理本科學員的全面素質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對學生也有較高要求,要求學生具有評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對于尚未接觸臨床疾病的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傳統的單純式講授難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Seminar教學法是學生與教師共同討論的一種交互式教學模式[1]。相關文獻也表明seminar教學法能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本研究旨在將Seminar教學法應用在高職《健康評估》中,以探討其可行性及應用效果。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以13級高職護理專業3、4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將3班作為對照組、4班作為試驗組,兩班學生在一般資料及入學成績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學方法
兩個班級由相同教師進行授課。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試驗組采用Seminar教學法,方法如下。1)內容設置:因為學生還未學習臨床課程,專業知識相對薄弱,故選擇《健康評估》部分內容進行Seminar教學。內容有健康史的評估、常見癥狀評估、身體評估中頭頸部評估、脊柱及四肢評估等與其他章節內容穿行Seminar教學。2)課前準備:將學生6-7人分為一組,共8組,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教師提前一周確定研討的主題、內容以及參考書籍信息發給學生。每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討論、總結。每次安排一組學生為主要發言者。3)課堂實施:首先教師導入課程內容,即提出本堂課所涉及的重要概念、相關知識;然后,指定發言小組進行匯報研討結果,其他小組可自由向匯報人提問,進行辯論,辯論不受任何限制,也不確定正、反方,使學生充分展示和發揮。最后,教師進行評價、歸納、總結,并且指出學生在Seminar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問題。
1.2.2 評價方法
1)理論考核:學期末統一進行理論考試,試題由課程負責人依據教學目標從試題庫選取,并保密。2)問卷調查: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在學期末對試驗組學生進行調查,以了解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的效果評價(5??條目)以及存在的問題(5個條目)。集中發放問卷,當場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2.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兩班學生健康評估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2.2 學生對Seminar教學法的效果評價。
3 討論
Seminar教學模式將傳統單向的講授式變成了講授――討論的二元模式[3],學生與教師都是教學的主體,較傳統的教學方法更鮮明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和民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