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編碼技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些年來對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這些技術在地空通信中逐漸成為熱點。LDPC碼是一種線性的分組碼,它是基于稀疏校驗矩陣的。本論文簡要介紹了LDPC碼的編碼算法和譯碼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應用。
【關鍵詞】 LDPC碼 地空通信 編碼
1 LDPC碼簡介
1.1 提出LDPC碼的背景
衛星通信技術發展越來越成熟,最近研發的衛星通信技術能夠通過空間衛星進行地空通信。LDPC碼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這是因為LDPC碼具有強大的糾錯能力,具有很低的復雜度等。
LDPC碼具有很強的糾錯能力,同時還具有低復雜度的快速譯碼算法和比較好的特性結構,所以在最新的帶寬無線多媒體的通信系統中,LDPC碼成為了能夠傳播高質量的通信以及視頻信號的關鍵性技術。同時LDPC碼已經廣泛被歐洲等國家的衛星使用。
1.2 LDPC碼的基本概念
LDPC碼的全稱為低密度奇偶校驗,1960年后Gallager第一次提出這個概念。LDPC碼是一種線性的分組碼,它是基于稀疏校驗矩陣的。LDPC碼的編碼是一種隨機碼。由于當時的技術和條件都十分落后,LDPC碼并沒有廣泛應用于實際當中。后來人們發現了Turbo碼,但是Turbo碼在本質上就是LDPC碼。LDPC碼的糾錯性能十分優異,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LDPC碼的譯碼采用軟判決的置信傳播迭代譯碼算法。正是由于這個原因,LDPC碼在給定誤碼率的情況下,信息的傳輸速率和Shannon限很接近。在某種程度上,LDPC碼的糾錯性比Turbo碼強出了很多很多。我們都知道,譯碼的復雜度與碼長有關,而且是線性的關系。要想實現長編碼分組的應用,就必須克服分組碼在長碼的時候譯碼的計算量問題。
2 DVB-S2標準的前向糾錯系統
LDPC碼的編譯方法有許多,本論文簡要介紹一下介紹LDPC碼的DVB-S2標準編譯碼方法。
第一代DVB標準是1994年提出來的,它采用RS碼,QPSK調制和級聯卷積碼的方式。但是伴隨VLSI技術的發展,就出現了更高效率的編碼方式。DVB-S2項目組的目標旨在帶寬和功率不增加的情況下,增加百分之30的傳輸量。
DVB-S2標準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BCH(前向糾錯系統由外編碼)、LDPC(內編碼)和比特交織。同時輸入流包括BBFRAMES(基本比特幀)和FECFRAMES(外流前向糾錯幀)。FEC系統處理完每個BBFRAME(kbch位)之后,都會產生一個FEC-FRAME(nldpc)。系統BCH外碼的奇偶校驗比特(BCHFEC)被加到BBFRAME,LDPC內碼的奇偶校驗比特被加到BCHFEC后面。
3 LDPC碼的算法
3.1 LDPC碼編碼算法
傳統的規則LDPC碼的編碼主要可以分為四步,分別如下。其框圖如圖1所示,編碼步驟如下:
(1)明確規則LDPC碼的H矩陣的列重和行重。
(2)構造LDPC碼的H矩陣。
(3)將校驗矩陣H轉換成系統形式。
(4)根據線性分組碼系統形式的校驗矩陣與生成矩陣之間的關系得到相應的生成矩陣G,編碼生成的碼字為C=uG。
3.2 LDPC碼的譯碼算法
LDPC碼有很多種譯碼方式,常見的譯碼方式主要有:加權比特翻轉譯碼、比特翻轉譯碼、大數邏輯譯碼、后驗概率譯碼以及和積算法譯碼等。本論文簡要介紹和積算法。
所謂和積算法,就是一種迭代譯碼算法,它的傳播是基于置信度的。下一次迭代的輸入,是上一次譯碼結束時可靠度量度的計算結果。直到達到了某個特定的條件后,譯碼的迭代過程才會停止,進而系統會作出硬判決。
4 我國的LDPC碼在將來地空通信中的應用
地空通信具有許多特點,比如信號的能量衰減比較嚴重,信息的傳輸延時比較大等等。因此必須采取特殊的方法,才能夠保證信息傳輸時的可靠性。地空通信信道對于信道編碼是一種理想的信道。
(1)地空通信信道和無記憶的高斯信道很相似,都是Shannon編碼理論的信道模型。
(2)地空通信信道可以使用很低的頻帶利用率的編碼和二進制調制方案,因為地空通信信道具有很豐富的帶寬。
(3)由于地空通信中傳輸距離非常遠,信號的能量衰減比較多,所以采用的都是低碼速率通信。
以前地空通信使用的都是Turbo碼。Turbo碼具有很多優點,比如誤碼性能很好,但是仍然存在著誤碼平臺。相對于Turbo碼,LDPC碼更適合作為地空通信的信道編碼,這是因為LDPC碼具有很低的譯碼復雜度、更低的誤碼平臺以及更大的吞吐量。要想設計出更加適合于地空通信的LDPC碼,還需要考慮到功耗效率、編碼器和譯碼器的結構以及復雜度等等。作為一種重要的信道編碼,LDPC碼必將會在地空通信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5 總結
近些年來對無線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究越來越多,這些技術在地空通信中逐漸成為熱點。LDPC碼是一種線性的分組碼,它是基于稀疏校驗矩陣的。本論文簡要介紹了LDPC碼的編碼算法和譯碼算法,以及在地空通信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曾蓉,梁釗.低密度校驗LDPC碼的構造及編碼[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7(3):316-319.
[2]張長帥,宋黎定,劉泳.LDPC碼在深空通信中的應用技術研究[J].航天器工程,2007,16(3):90-92.
[3]翟政安,羅倫,時信華.深空通信信道編碼技術研究[J].飛行器測控學報,2006,25(2):59-61.
The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transducer, and absolute encoder in the grab bucket cran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e electric control and aims to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of grab bucket crane and decrease its failure rate. These applications will bring a lot of advantages, such as lower maintenance costs, lower workload of maintenance, and easily to be manipulated etc. It is also achieved to be semi-automatic operation to reduce the risk of man-made operation accident with the effects of reliable running and energy-saving.
The paper primarily focuses on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open / close grab of grab bucket crane and proposes the principle and phys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moving coordinate method. It is practical that the applied absolute encoder automatically follows the lifting and landing of grab bucket and measures the length difference value of steel wire rope to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its automatic opening or closing and stable grabbing. According to the usual failures du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grab bucket crane, the failure display is also developed to be applied to the crane.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mainly describ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grab bucket crane,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of crane controlled i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and further exploring the feasibility for intelligent implementation of grab bucket crane.
The second part (Chapter 2, 3, 4) describes the configuration and functional principles of PLC, transducer and encoder. It also mak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the selection of PLC, transducer and encoder, which lay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 of grab bucket crane in the following chapter.
The third part (Chapter 5) researches the specific schemes for intelligent implementation of grab bucket crane, such as heavy trolley, light trolley, controller configuration, PLC, transducer, electric connection of absolute encoder, working principle etc. It explicitly explained the principle of automatic open/ close grabbing of cran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able grabbing. It also introduces the realization principle to substitute the limit position of ascending with the utility of encoder.
The fourth part (Chapter 6) mainly introduces soft structure of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PLC configuration of gab bucket crane. The software program of heavy trolley, light trolley, and switching & hoisting mechanism is also composed in the paper.
In the end, it is summarized for the whole research and makes an outlook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crane, PLC, transducer, absolute encoder, automatic opening /closing grab failure display.
摘 要
本論文主要研究抓斗起重機運用先進的可編程控制技術、變頻器和絕對值編碼器,取代傳統的電氣控制方式,提高抓斗起重機的工作效率,減小抓斗起重機的故障率,降低維修費用,使維修工作量大大減少,操作變得簡單,可以實現半自動化操作,減少人為的操作事故,運行可靠,具有節能效果。
本論文著重研究抓斗起重機自動開閉斗的原理,提出游動坐標法的原理及物理意義,利用絕對值編碼器自動跟蹤檢測抓斗起升、開閉鋼絲繩的長度差值,實現自動開閉、沉抓的功能,具有實用價值。并根據抓斗起重機實際運用中經常出現的故障,開發出故障顯示功能。
本論文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緒論部分主要對抓斗起重機工作原理作了介紹,著重介紹了抓斗起重機傳統控制方式存在的問題,進而探討了實現抓斗起重機智能操作的研究可能性和研究意義。
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分別對可編程控制器(PLC),變頻器、絕對值編碼器的組成、功能各原理作了介紹,以及PLC、變頻器、編碼器的選型作了理論上的分析,為下文抓斗起重機智能化控制的實現打下了理論基礎。
第三部分(第五章)研究抓斗起重機智能控制的具體實現方案,大車、小車,起升開閉機構PLC、變頻器、絕對值編碼器的電氣連接、工作原理。特別詳細闡述了抓斗實現自動開閉斗的原理,以及抓斗自動沉抓功能的實現。還介紹了用編碼器取代上升極限位的實現原理。
第四部分(第六章)主要介紹抓斗起重機智能控制的軟件結構,PLC組態、還詳細寫出大車、小車、起升開閉機構的軟件程序。
關鍵詞:光電編碼器;角加速度觀測器;硬件在回路;加速度反饋控制
中圖分類號:TH113.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is often needed to realize the acceleration feedback control in modern servo control systems, while in the rotary motion form the observer algorithm based on motor model to estimate the angular velocity or angular acceleration is far less than the method to use an acceleration transducer. But the rotating accelerometer is high priced and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range because of its performance index. The article proposed an angular accele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angular information measured by photoelectric encoder and model information of the observing object, which can estimat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servo control systems. It can also observe the angular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and severely changed angular acceleration with excellent effects which verified the robustness and feasibility through the hardware in the loop simulation based on RT-LAB platfor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so suit for servo systems which was not droved by motors and apply more widely, what’s more, the low costs make it more suitable for engineering.
Keywords:photoelectric encoder;angular acceleration observer;hardware in the loop;acceleration feedback control
1 引言
伺服系y多數以位置和速度為跟蹤目標[1],文獻[2]中,劉棟良等針對永磁同步電機,利用其定子交軸電流和轉速方程構造觀測器,通過降維線性Luenberger算法實現了電機轉子角速度的估算。文獻[3]中,郭鴻浩等人針對永磁無刷直流電機提出了角加速觀測方法,首先通過構建滑模觀測器觀測反電動勢波形,再設計卡爾曼濾波器從觀測得到的反電動勢歸一化波形中提取位置信息,進而實現對角加速度的估計,但是擴展反電動勢的表達式較為復雜,其大小與轉速、電機電流及微分值有關,魯棒性較差。且對于非電機驅動的軸系,這種依賴電機模型的估計方法也無能為力。工程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伺服系統旋轉運動為非勻速運動,傳統的角速度觀測算法僅限于處于穩態的恒定角速度觀測,對于動態加減速過程的角速度或均勻變化的角加速度的觀測存在較大誤差,并且機電或液壓等伺服系統由于存在內部和外部的干擾、自身參數的攝動等不確定因素,嚴重影響觀測算法的性能。因此,對于旋轉伺服系統的轉速觀測,基于編碼器的方法更為可靠,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秦曉飛等對傳統的M/T測速算法進行了改進[4],提出一種基于假脈沖剔除的M/T測速算法,能夠消除機械振動引起的位置量化誤差,提高了交流伺服系統的測速性能;北京交通大學的文曉艷等詳細討論了M法和T法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并對其性能做了詳細分析[5],指出工程應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然而這兩種方法并不適用于對角加速的觀測,目前基于旋轉加速度計的方法測量角加速度存在傳感器價格昂貴或技術指標適用范圍窄等原因[6],使得其難以應用于角加速度反饋或角速度反饋的控制過程;基于電機模型的觀測器算法估計角速度或角加速度也是一種常用方法[7-10],大量實驗表明,基于模型觀測器估計算法的加速度反饋控制系統,其控制性能遠遠不及基于加速度傳感器的加速度反饋控制系統,Bramde Jager[11]和Ivan Godler[12]等人分別對此作出了詳細研究。因此基于位置傳感器和觀測算法來有效獲取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信息是一種折中的選擇。論文采用高階觀測器算法,能夠觀測劇烈變化的轉速,性能優于常規觀測算法,且能夠實現非劇烈變化的角加速度觀測,為加速度反饋魯棒控制提供一種有效方法,最后通過實驗對比驗證了論文提出的加速度觀測算法的跟蹤性能和算法的可實現性。
2 光電編碼器工作原理
光電編碼器是由光源、光柵盤和光電檢測裝置組成,光柵盤是在固定直徑的圓盤上等分地開通若干個長方形孔,通過聯軸器的帶動,當光電編碼盤和軸一起旋轉時,光源發光通過透鏡照射到光敏電阻上,經過檢測裝置檢測輸出脈沖信號。結構原理如圖1所示。
光電編碼器的輸出量有模擬量和數字量兩種形式,論文以數字編碼器為例進行研究。數字增量式編碼器直接利用光電轉換原理輸出3組方波脈沖信號,分別為A相、B相和C相, A相與B相的相位差為90度,C相為每轉一周輸出一個脈沖,用于基準點定位,輸出波形如圖2所示。
編碼器旋轉方向的判斷是通過將A相B相輸出值保存起來,與下一個A相B相輸出值做比較,通過編碼時序就可以判斷出編碼器的旋轉方向,圖2中標示出了輸出波形與編碼器旋轉方向的關系,算法的實現是通過判斷編碼器輸出AB兩相的狀態轉移順序,如圖3所示。
增量式編碼器測量轉角的方法是通過讀取脈沖數的方式計算出旋轉的角度或轉速等參數。而不同規格型號的編碼器光柵碼盤上的光柵線數是不同的,光柵線數決定每周輸出的脈沖數量,即影響測量的精度。采用正交編碼方式可以方便實現倍頻電路設計,提高編碼器測量精度。
3 三階觀測器設計
6 結論
為了適應伺服控制系統中加速度反饋控制方式對角加速度進行觀測的需求,論文提出一種基于增量式光電編碼器和觀測算法相結合的方法,用于觀測角加速度變化規律,并通過半實物仿真平臺進行驗證,觀測效果良好,克服了采用旋轉加速度計價格昂貴和適用范圍小的問題,克服了基于電機模型純算法估計的不準確問題,克服了針對非電機驅動的旋轉伺服系統無法使用估計算法的問題。計算量小,可以應用于實時系統,跟蹤性能好,可以實現角位移,角速度和劇烈變化的角加速度的觀測,滿足伺服系統的控制需求。
參考文獻
[1] 鄧紅星,王憲彬,劉咔.角加速度邊界層觀測器設計[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10,42(9):1504-1508.
DENG Hong-xing,WANG Xian-bin,LIU Ka.Design of an angular acceleration boundary observer[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0,42(9):1504-1508.
[2] ⒍傲跡鄭謝輝,崔麗麗.無速度傳感器永磁同步電機反推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11,26(9):67-72.
LIU Dong-liang,ZHENG Xie-hui,CUI Li-li.Backstepping Control of Speed Sensor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1,26(9):67-72.
[3] 郭鴻浩,周波,劉穎,許恩利.永磁無刷直流電機角加速度估計[J].電工技術學報,2014,29(5):93-103.
GUO Hong-hao,ZHOU Bo,LIU Ying,XU En-li,You Xia.Angular Acceleration Estimation for a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4,29(5):93-103.
[4] 秦曉飛,王云寬,鄭軍,于家斌.交流伺服系統振動魯棒M/T測速算法[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0,14(5):97-103.
QIN Xiao-fei,WANG Yun-kuan,ZHENG Jun,YU Jia-bin.Mechanical-vibration-robust M/T speed detection method of AC servo system[J].ELECTRIC MACHINES AND CONTROL,2010,14(5):97-103.
[5] 文曉燕,鄭瓊林,韋克康,王琛琛.增量式編碼器測速的典型問題分析及應對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2,27(2):185-190.
Wen Xiaoyan,Zheng Qionglin,Wei Kekang,Wang Chenchen.Typical Issues 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y for Incremental Encoder Speed Measurement[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2,27(2):185-190.
[6] 郝雙暉,劉勇,劉杰,郝明暉.基于查表原理的單對磁極編碼器研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6,26(19):165-168.
HAO Shuang-hui,LIU Yong,LIU Jie,HAO Ming-hui.Design of Single Pair-pole Magnetic Encoder Based on Looking-up Table[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6,26(19):165-168.
[7] 王皖君,張為公,李旭.變速器試驗臺慣量電模擬與角加速度估計[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1):62-66.
Wang Wanjun,Zhang Weigong,Li Xu.Inertia electrical emulation and angular acceleration estimation for transmission test rig[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42(1):62-66.
[8] Seung H. Jeong,Seul Jung,and M. Tomizuka.Attitude Control of a Quad-rotor System Using an Acceleration-based Disturbance Observer An Empirical Approach[C].The 2012 IEEE/ASM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Intelligent Mechatronics,Kaohsiung,Taiwan, July,2012.
[9] Trong Biên Hoàng,William Pasillas-Lépine,Alexandre De Bernardinis and Mariana Netto.Extended Braking Stiffness Estimation Based on a Switched Observer With an Application to Wheel-Acceleration Control[J].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2014,22(6):2384-2392.
[10] 王萍,李斌,S瑞祥,李桂丹.基于神經網絡的無速度傳感器直接轉矩控制系統的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3,18(2):5-8.
WANG Ping,LI Bin,HUANG Rui-xiang,LI Gui-dan.Study of Speed-Sensorless Direct Torque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Neural-Network[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03,18(2):5-8.
[11] Bram de Jager.Acceleration assisted tracking control[J].IEEE Control Systems Magazine,1994,14(5):20-27.
[12] Ivan Godler,Masahiro Inoue,Tamotsu,Tadashi Yamashita.Robust comparison of control schemes with disturbances observer and with acceleration control loop[J].Industrial Electronics,1999,3:1035-1040.
[13] 韓旭忠,孫穎.高階慣性環節狀態反饋極點配置的一種簡易方法[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2,22(4),118-121.
HAN Zhong-xu,SUN Ying.A SIMPLE METHOD FOR STATE FEEDBACK'S POLE-PLACEMENT IN HIGH-ORDER INERTIA LINK[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2,22(4),118-121.
關鍵詞:不落輪鏇床,NCU,閉環控制
1 概述
數控技術是用數字信息對機械運動和工作過程進行控制的技術,數控裝備是以數控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對傳統制造產業和新興制造業的滲透形成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數控技術,數控技術在機床上得到廣泛應用,鐵路輪對的日常維修加工目前廣泛采用數控不落輪鏇床來完成,在不拆卸機車車輛輪對的情況下進行鏇輪踏面加工,加工誤差小,因此車輪的鏇修效率得到大大提高,節約了維修成本和鏇修時間。
2 不落輪鏇床數控系統結構
2.1 硬件結構:
不落輪鏇床數控系統硬件結構由數控單元NCU561.4及SIMODRIVE611D驅動模塊; OP010C(MMC103和PCU50服務器)和MCP操作控制單元;S7-300PLC 模塊;4個1FK7三相數字伺服電動機,micromaster440變頻器,三相異步驅動輪電機等部件組成,系統的各個部件通過現場總線PROFIBUS聯接。連接結構如圖1:
圖1:鏇床硬件結構聯系圖
2.2 軟件結構
SINUMERIK 840D軟件包括Windows xp 操作系統,NC 軟件和HMI軟件,PLC軟件。
2.2.1WindowsXP操作系統:
系統安裝在PCU上,實際相當于單獨的計算機,NC 軟件和HMI 軟件安裝在Windows NT操作系統上使用。
2.2.2 NC 軟件:
SINUMERIK 840D通過特殊處理, NC軟件與PCU計算機WindowsXP 操作系統可以實時運行。從而使得操作PCU即可實時控制NCU程序,實現同步控制的功能。論文格式。主要用于切削輪對程序控制,其主要功能有:
控制機床各部件靈活協調工作
監測群組模式下各通道的狀態
x,z坐標方向動態控制
可編寫快速響應程序
可編寫各部件同步動作程序
選擇優化地址和時間
各種曲線插補方法
電子齒能
刀具,螺紋間隙,象限補償功能
測量功能
高級編程語言的編譯功能
2.2.3 HMI advanced軟件
鏇床采用HMI advanced軟件進行操作,他是運行在Windows NT系統下的應用程序,為用戶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用于編程控制。如圖示:
圖2:HMI advanced啟動后界面
通過操作HMI advanced軟件,可以實現鏇床以下功能
編寫輪對廓型加工程序
執行部件程序
手動控制操作鏇床
讀寫程序數據
編輯程序數據
顯示處理故障
設定鏇床參數
建立與PLC,NC等控制系統通信
2.3.4 PLC軟件
PLC用戶程序通過安裝在PCU上的STEP 7軟件進行監控和操作,也可以使用專門的程序編程器來進行編程,PLC程序主要用于控制鏇床驅動輪,軸箱支撐,液壓系統等部件動作的自動控制。
3 不落輪鏇床數字控制程序
3.1 不落輪鏇床加工程序:
加工要求按照鐵路輪對踏面廓型進行切削加工,車輛輪對通過軸箱定位,利用4個驅動輪對驅動輪對主軸旋轉,伺服電機驅動軸線方向刀具走向,加工出符合國家TB的標準廓型。鏇床主驅動輪采用PLC控制變頻器,實現4個主驅動輪的調節。控制過程如圖1:NCU是機床控制中心,包括PLC和NC兩部分,通過PROFIBUS 與PLC ET200擴展模塊和變頻器進行實時通訊,通過MPI與NCU聯接通訊,手操盤和測量探頭直接聯接在NC上。
鏇床加工過程中,NC按照編寫的數控加工程序執行指令,所有裝載,測量,切削,卸載均采用NC程序自動執行操作,加工流程如圖3示。
圖3 :鏇輪加工流程
車輪加工工藝:
3.2 閉環控制原理
不落輪鏇床刀具進給控制和驅動輪電機速度控制采用閉環控制系統,使用用增量式光電編碼器檢測裝置,該裝置安裝在伺復電動機上,用來檢測伺服電機的轉角,推算出工作臺的實際位移量,編碼器發出正弦/余弦模擬電平1Vpp (2048脈沖)的反饋信號,信號反饋到NCU裝置的比較器中,與程序指令值進行比較,用差值進行控制,如圖所示:此系統控制精度可以達到0.1mm.可以滿足鏇床切削加工的需要,此外該系統穩定性能良好,測試維修比較容易。論文格式。
圖5:閉環控制原理
影響閉環控制加工系統精度的因素:
a 電機絲桿每轉編碼器采集到的信號數量,數量越多,精度越高。
b.安裝調試編碼器檢測裝置的工藝,
c.The multiplication of the encoder signals 編碼器信號
d.電流和速度控制器取樣時間,取樣時間越短,精度越高。論文格式。
4 結束語
機床數字控制技術是國際先進機床生產技術,也是現代工業發展的基石。近年來,國內數控機床工業與世界數控機床工廠不斷深入合作,研制出各種高精度,高技術含量的數控機床設備,數控機床制造業得到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 SIEMENSE . SINUMERIK 840D/840Di/810D RemoteDiagnosis Description of Function .
2. Hegenscheidt. Operation Manual for the U2000Underfloor Wheel Lathe.
3. SCULFORT. Operation Manual for the TF 2000Underfloor Wheel Lathe.
1文稿來稿文字務求準確、精練、通順、重點突出。論著一般不超過5000字(包括摘要及圖、表和參考文獻),講座、綜述、會議紀要、臨床病理(例)討論類文稿字數可視情況而定;論著摘要(簡報)、病例報告等800~2000字。來稿請打印,標點正確,并占一個漢字字符,1.5倍行距。外文除英文外,請注明文種。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并能反映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不超過20個漢字為宜。文題一般不用英文縮略語。
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順序排列。作者單位名稱(具體到科室)及郵政編碼應腳注在同頁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簡介(職務、職稱、工作單位、詳細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傳真和Email)。通信作者請注明。英文單位及姓名同中文一致。
4摘要論著應附英文摘要,摘要按結構式格式書寫,內容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Objectiv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四部分。中文摘要力求簡略。英文摘要應詳細一些(400個實詞左右),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文題、工作單位和全部作者姓名及通信作者。
5關鍵詞論著需標引3~5個關鍵詞。按照中國醫學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編譯的最新版本《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要求書寫。中文與英文關鍵詞應一致。
6正文層次編號正文中標題層次的編號采用阿拉伯數字分別編號,一般不超過4級。第一級標題1;第二級標題1.1;第三級標題1.1.1;第四級標題1.1.1.1。編號一律左頂格排列,不要空格。
7醫學名詞以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原稱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醫學名詞為準,尚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漢醫學詞匯》為準。
8藥物名稱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寫的《中國藥品通用名稱》為準。不應使用商品名,如需使用,應先給出其通用名稱,并在括號內注明商品名。
9縮略語文題一般不用縮略語。摘要及正文中使用簡稱,首次出現注出中、英文全稱及縮略語并加括號,后兩者間用“,”分開。
10圖表能用文字簡潔說明的內容不必列圖表。圖、表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序號及表題。表格請用三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表格應出現于相應正文段落之后。照片背面注明文題、圖號和上、下方向。
11計量單位按國務院命令統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及其導出單位,具體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志社出版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應用》。
12統計學應注明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使用的統計軟件及計量的具體值(如t值及P值)。統計學符號按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有關規定書寫,一律用斜體。
13參考文獻按國家標準GB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中規定采用的順序編碼制著錄。參考文獻應為正式出版物發表的、作者親自閱讀與稿件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近幾年文獻內容。參考文獻按稿件中引用先后順序列于文末,并在文內引用處以右上角碼加方括號標注。所引文獻務必與原著核實,內容、版本、卷號、期號、頁碼、年份應準確無誤。日文漢字勿與中文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參考文獻中的作者為1~3名需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三名,后加“,等”。
14著作權相關事項本刊可對來稿進行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征求作者同意。作者在收到錄用通知后按要求由作者親筆簽署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文著作權轉讓協議書》并寄回,該論文的專有權即歸中華醫學會所有。中華醫學會有權以電子期刊、光盤版方式出版已刊登的論文,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文稿刊登后據作者人數,贈送作者的當期雜志2~5冊及論著類文章抽印本5份。
15醫學倫理問題當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人時,凡涉及到倫理學方面事宜,需提供受試者知情同意書復印件,作者要申明無任何形式的利益沖突。
16快速通道對重大研究成果及省、部級以上基金資助論文及時效性較強的論文,可通過“快速通道”在最短時間內發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單位介紹信和專家推薦信。對國家、省級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需提交批文復印件并加蓋單位公章,稿件審定后20~40天快速出版。
17投稿來稿需請作者所在單位主管學術的機構審核,并附單位的推薦信。一般稿件作者在接到回執卡后30天左右可有審定結果;個別稿件如未接到稿件處理意見,系稿件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系。如40天仍未接到錄用通知單,請自行處理。紙質版10天內、電子版稿件4天內未接到回執卡或電子回執,應與編輯部核實確認。本刊不退稿,見諒;特殊稿件需退者請注明。作者收到錄用通知后,請盡快填寫并寄回作者回執及中華醫學會系列雜志《論文著作權轉讓協議書》。
【中國醫藥投稿郵箱】:
【關鍵詞】研究生 課堂教學 創新
這是一個科學技術時代,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研究生的課堂教學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第一線。課堂教學的好壞對于今后研究生的學習態度、科研思維、實踐方法等多個方面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基于筆者在研究生課程授課中積累的經驗與教訓,試圖總結目前研究生課堂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及建議。
一、研究生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從教學內容來說,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教材更新慢,教學內容滯后。導師不能夠將本學科的最新學術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這導致學生對本學科沒有全新的認識,在確定研究方向的時候往往找不準切入點。特別是工科方面的研究生課程,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往往已經是被淘汰很久的技術,學了不能夠致用。最可怕的是,研究生們自身很清楚這樣的學習狀態,但出于尊師的傳統,他們往往選擇沉默,對于課程應付了事,大大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
從教學方法來說,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延續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被動接受。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地位沒有得到體現,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發揮,這種教學方法已經被實踐證明了學習的有效性是比較低的。而研究生作為創新人才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方法明顯不適合研究生培養目標所提出的要求。這種教學方法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與批判意識。當然也有教師采用討論法教學,將主體的地位交給學生,但討論的范圍往往局限于對教材的理解,而教師則只起到組織者的作用,沒有主動參與到討論中去,導致學生們的討論流于淺表。
二、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管理制度造成的。
從導師方面來說。教師職稱的評定,各類獎項都與科研項目和學術論文掛鉤,在課堂教學方面,只要完成課時量就可以了,沒有明確的評價機制。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與職稱,評獎的聯系甚微,這導致導師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科研上,而忽視了課堂教學,教學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
從研究生方面來說。我國各大高校,研究院所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影響力,研究生畢業標準往往是用發表期刊論文的數量和質量以及是否完成學位論文來評定的。研修各類課程的作用是取得相應的學分,及格就行。只有少數想要爭取獎學金的學生會努力在課程考查中去爭取高分。這種畢業評定標準導致師生對課堂教學都不夠重視。這就是為什么研究生們明明知道課程內容與實際脫節,卻不愿意表達意見的主要原因。而研究生要想畢業,壓力主要來自于論文,這導致他們把大部分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論文寫作方面,對于基礎課程的學習力度相對減少。
三、改進研究生課堂教學的對策
1. 課堂配置方面。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研究生的教室應配備教學用的計算機及投影儀等電教設備,有條件的院所還應配備與學生人數相符合的電腦,便于學生隨時查找資料。
2. 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將本學科最新的學術成果轉化為課堂教學內容。以本人講授的《編碼理論》為例,現行教材的內容是代數編碼基礎、線性分組碼等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熟的編碼理論。如果緊扣教材,這門課只是起到了介紹“編碼理論”的作用。在講授這門課的過程中,我另從IEEE等數據庫中搜集了所有與編碼理論相關的最新的綜述文章,從中知道了最新的編碼理論。包括網絡編碼,無速率編碼等新技術。這些技術在理論上已經相當成熟,并離實際應用不遠了。我把這些新的進展在課堂上介紹給學生,結合教材,與學生進行討論,使大家能夠看到這門課與最新科技進展是如何接軌的。 令人欣喜的是,在授課的學生中,已經有四位學生選擇了網絡編碼作為研究方向, 還有一位學生把網絡編碼核心思想靈活應用到傳感器網絡中,轉移了節點計算開銷。因此,給研究生授課,應該結合教材,將本學科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整合到課堂教學內容中,幫助指導學生找準研究的方向。這樣教師將科研與教學結合了起來;而學生在學習中研究,在研究中學習,這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3. 教學方法方面,要建立“雙主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更新,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但如果教學模式不改變,課堂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取得大的進步。西方目前流行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并不適合我國的學情。我國在基礎教育階段普遍使用的是灌輸式教學,而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主要集中在研一階段,這個時候把課堂完全交給他們是不合適的,他們的理性思維,批評精神,歸納演繹推理的能力還需要逐步培養。
所謂“雙主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與學生共為主體,這種模式介于中西教學模式之間,比較適合于研究生的課堂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引導討論方向、總結學習成果時教師是主體;討論時學生是主體。這種模式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能體現出學生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習地位。
目前國內外教學改革中,建構主義教學法比較適用于“雙主模式”。
問題式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簡稱PBL ,也被譯成基于問題學習) 就是這樣的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及其教學原則非常吻合的教學模式。 這一教學模式大致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形成一個新的小組;啟動一項新問題;執行問題解決;展示成果;在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
問題式學習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它的學習環節包括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組成小組,啟動問題,循環反復解決問題,成果展示,反思和評價等。這種學習方法也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一種,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
以研究生的《通信網絡性能分析基礎》課程為例。教師在講授完基礎理論“排隊論”之后,在“隨機接入網”部分,把最新的接入網分析作為素材,將這些素材分成幾個方面。然后學生分組討論問題,每個小組派一至兩名研究生給大家講授他們對問題的理解以及以前所學的基礎理論是如何對隨機接入網問題進行分析的,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再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與大家進行討論。通過兩三次分析后,多數同學對這個問題都有了比較深入的理解。最后,大家把交流的結果整理成文檔,作為平時的成績記錄下來。據調查,一些學生在研究MAC層協議中利用從這門課中獲取的知識,設計出了很好的協議,被成功應用于通信網絡的調度中。
除了以上的舉例以外,還有“課題研討式”教學,“練習――實踐”教學等等教學方法都非常成熟,需要教師根據課程內容靈活運用,是所謂“教無定式”。
四、課堂創新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首先應該明白自身的責任是培養人,我們的著眼點應因放在“人”上。不管是內容的更新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首先都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程度。教學內容的更新要考慮到學生本學科的基礎知識是否扎實,是否能夠理解和領會最新的學術動態;教學方法的創新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應從宏觀上把握整個課堂教學的進程,不要使創新成為一種形式,而達不到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
2. 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
課堂教學創新要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需要創新。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而不是僅僅依靠學期考試或是論文來進行評價。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如果僅從考試成績或論文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不利于調動他們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從而達不到課堂創新的目的。
3. 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責任心
課堂創新說難也不難,歸根結底,它需要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教師需要隨時掌握最新的學術前沿動態,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求,這需要花費教師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但我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湯新華. 美國的研究生課堂教學[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01).
關鍵詞:信息隱匿,壓縮編碼,數據變換,數據選擇
1 引言
信息隱藏是一門新興的信息安全技術。論文參考。涉及感知學,信息論,密碼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涵蓋信號處理,擴頻通信等多專業技術。 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發展。現階段人們一般選擇圖像、文本、音頻和視頻等數字媒體作為載體。另外, 還出現了基于TCP/IP 的信息隱藏技術和基于信道編碼的信息隱藏技術。本文研究的基于壓縮編碼的信息隱藏技術是信息隱藏技術的新領域, 它以多媒體系統中的壓縮數據作為嵌入載體,數據解壓后不影響原始數據數據的結構和統計特性, 具有較強的魯棒性和不可檢測性。
2 壓縮編碼信息隱藏的原理
壓縮編碼是一種提高數據傳輸有效性的技術,它是通過對數據施加某種操作或變換使之長度變短或者容量變小的同時, 還必須保證原始數據能夠從壓縮產生的壓縮碼中得以精確的還原。從信息論的角度來看,壓縮就是去掉信息中的冗余,即保留不確定的信息,去掉確定的信息(可推知的),也就是用一種更接近信息本質的描述來代替原有冗余的描述。這個本質的東西就是信息量(即不確定因素)。信息隱匿和數據壓縮在本質上是相互聯系的:對于數據壓縮來講,一塊數據中隱匿了和數據本身無關的地的其它數據,那這塊隱藏了信息的數據是有一定冗余的,由冗余的數據可以進一步被壓縮,進一步壓縮的就有可能去掉隱匿的數據;對于信息隱匿來說,一塊已被壓縮過的數據冗余量已經很小了,由于隱匿是嵌入的數據和原始數據毫無關系,在這塊數據中進一步隱匿數據,勢必造成原始掩護數據的有效數據的減少,相當于隊已經壓縮的數據進行進一步壓縮。只要保證在接收端解壓中可以恢復原始數據的差錯率,就可以在壓縮編碼后進行信息隱匿,不會引起截獲者懷疑碼字載體中含有秘密信息。
3 壓縮編碼信息隱匿模型實現方案
基于信息隱匿和數據壓縮的關系,提出結構如下的數據壓縮思想的通用隱匿模型。模型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圖像壓縮、信息加密和信息隱匿。圖像壓縮部分的量化器輸出至信息隱匿部分,然后從信息隱匿部分得到隱藏有其他信息的量化數據,并送到熵編碼器,其他內容和標準壓縮過程一致。信息加密部分為傳統的加密方案,其主要目的是增加秘密信息的安全性,使得系統隱匿的信息部分即使被檢測出來,也不會泄露其內容。論文參考。
信息隱匿部分是模擬最核心的內容,這部分主要有三個部分組成:數據變換,數據選擇和嵌入過程。數據變化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加密后的信息統計特性,使得這些數據嵌入掩護圖像量化后的數據之中,不改變或很少改變掩護圖像的數據統計特性,從而使信息隱匿后的抗檢測性大大增強。數據選擇是從掩護圖像量化后的數據中選擇合適的比特位,用它來隱藏已加密的信息。合理的數據選擇算法應該兼顧信息隱匿的容量,信息隱匿的抗檢測性與魯棒性。嵌入過程式將加密后的信息和選擇出來的數據進行某種運算(通稱為替換或異或),用運算結果替換選擇出來的數據,并將此數據連同未選擇出來的量化數據一并交給圖像壓縮部分的熵編碼進行編碼。
圖1 基于數據壓縮思想的通用信息隱匿模型
通用模型的秘密信息提取過程基本上是隱匿的逆過程,其流程圖如下
圖2通用信息隱匿模型的信息提取過程
壓縮后的數據首先經過熵解碼器解碼,然后進行數據分離,將未嵌入的數據部分送入正常的圖像解碼流程(反量化,反映射變換),而將嵌入數據的部分進行數據提取,如果此過程的算法不是盲的(即需要原始掩護圖像),則需要分離出來的數據和原始掩護圖像經映射變化,量化后的數據進行運算,將結果進行數據恢復、解密、最后得到嵌入的原始秘密信息。
4 隱匿模型的兩種關鍵技術
在這種通用的信息隱匿模型中,數據變換和數據選擇是關鍵技術
數據變換的主要目的是改變加密后的信息統計特性,增強系統信息隱匿的抗檢測性能。改變數據的統計特性的常用方法是進行線性濾波,從本質上來講,線性濾波和線性變換是一致的,從頻域上來看,濾波就是對信號頻譜的不同部分進行不同的縮放。在技術上常就是這樣一個過程:DFT→相乘→IDFT,將這一過程合并為一體時,就成為一個單純的線性變換。在復數域中進行整數的可逆處理時,數據量就會增加一倍,為此可以經DFT換成DCT,這樣這一處理過程就成為一實數域的線性變換問題。
下面介紹整型變換算法的基本過程。
(1)對于給定的線性變換A,如是常見的線性變換,則進行(2),否則對其進行改造,使det| A ‘ |=1。
(2)將A ‘ 分解為3類基本矩陣(置換矩陣,元素的絕對值均不小于1的對角陣,單位三角矩陣)。
(3)對于每一基本矩陣,構造其整型變換,獲得整數輸出。
(4)對于每一步都應有相應的逆變換,所以整個變換的逆變換可以相應的獲得。
(5)對于多維可分離的線性變換,正變換可以逐維的計算;為了保證逆變換對于多維數據的完全重建,應嚴格按照和正變換相反的次序進行逆變換。
實現數據變換時的另一個問題是數據的范圍問題。在實際處理過程中,輸入的數據都是有一定的范圍的(比如原始圖像數據通常用8位無符號數據表示),如果輸出的數據不加以限制,則輸出的數據的范圍一般要增大,這樣就必須用更多的數據表示處理結果。
數據選擇過程是從掩護圖像的量化數據中選擇合適的比特位,用它來隱匿已加密的信息。最基本的做法是選擇掩護數據中的不重要的部分,這樣做得優點是對掩護圖像的質量影響最小,使修改引起別人注意的可能性最小。但是在實際系統中,數據選擇算法應該兼顧信息隱匿的容量,信息隱匿的抗檢測性與魯棒性等多個方面的性能,可以選擇下面三種。
1.LSP(LeastSignificant Portion)最不重要部分
LSP技術和LSB(最不重要比特位)技術基本類似,區別在于LSB平等的對待掩護圖像中的每一字節,不同的字節之間沒有區別,在隱藏時都在數據的最低位取相等比特;而LSP針對變換量化后的數據而言,不同位置的重要程度不同,從中所取的最低有效比特數就不同,其中低頻數據是取得少一些,而在高頻數據中取得多一些。另外,不同位置的數據取值范圍也不一樣,最多的可取比特數也不一樣。論文參考。
2.隨機間隔法
隨機間隔技術是以LSP為基礎的一種方法,在數據選擇時用一個掩密密鑰k作隨機數發生的種子,那么可以生成一個隨機序列k 1 ,…,k l ,并且把它們一起按下列方式生成隱匿信息位置來對經LSP選擇的數據進行進一步選擇:j 1 =k 1
j i =k i +j i-1
從而可以偽隨機決定兩個嵌入位置的距離。這種方法由于隱匿的位置更少,所以更不容易被檢測出來。
3.隨機位置法
隨機位置技術是另外一種偽隨機的方法,它也以LSP技術為基礎。和隨機間隔法不同的是,它對不同的位置變換數據及量化數據的不同比特位賦予不同的選擇概率p 1 ,…,p l ,在數據選擇時也用一個偽裝密鑰k作為隨機發送的種子,那么可以生成一個一個隨機序列k 1 ,…,k l ,當k i ≥p i 時選擇比特,否則不進行選擇。在此方法中選擇合適概率取值方案可以兼顧信息隱匿的容量、懸念吸引你的抗檢測性與魯棒性等多方面的性能,是一種更靈活的方法。當然可以將隨機間隔法和隨機位置發結合起來使用,那是一種更靈活、更復雜的方案。
5 實驗結果
運用本文提出的通用模型,以lena(512像素×512像素),作為掩護圖像,在其中隱匿隨機數據,映射變換采用8×8的DCT,經數據變換過程,結果如下圖所示。圖中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依次為:原始圖像,未嵌入數據的JPEG圖像,嵌入不等數據量的JPEG圖像。隨著嵌入數據量的增加,掩護圖像的直觀質量會下降,這種質量的下降類似于不同壓縮比條件下JPEG圖像質量的不同下降,從信息隱匿的角度來看,這種相似性是有利的。
圖3 圖用模型的數據隱匿效果
6 小結
研究了一種基于壓縮編碼的信息隱匿技術,介紹了信息隱匿通用模型的兩種關鍵技術:數據變換和數據選擇技術,通過實驗得到嵌入量與圖像質量的關系。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安全將成為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對于通信信息隱匿還要尋找更先進,更合理的算法來達到通信的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1] KATZENBEISSERS, PETITCOLASFAP.信息隱藏技術—隱寫術與數字水印[M].吳秋新,鈕心忻,楊義先等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1.
[2] 汪小帆,戴躍偉. 信息隱藏技術方法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3]柏森,胡中豫,吳樂華等.通信信息隱匿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5.
[4]王偉祥, 劉玉君.基于信道編碼的信息隱藏技術研究.[J] 電視技術.2003(3).
關鍵詞:小波變換;圖像壓縮;EZW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03-698-03
Research of Image Compress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YAN Fan-yong, ZHANG Ying, ZHANG You-zhi, BAI Hong-cheng
(S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135, China)
Abstract: The wavelet analysis has some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n image processing, including image compression, image de-noising and so on. Wavelet analysis for two-dimensional image compression is a key aspect in the field of its applications.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theory of EZW algorithm, and illustrates the better results of the applications on using wavelet theory in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atlab simulations.
Key words: wavelet transformation; image compression; EZW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圖像編解碼技術也正朝著高編碼效率和低復雜度的方向不斷改善和優化。我們知道圖像經過抽樣、量化、編碼后會含有豐富的數據,但是由于存儲空間、傳輸速率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我們在對圖像進行存儲和傳輸之前首先要對圖像進行壓縮。在保證可恢復原始圖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或消除圖像中的冗余,達到存儲空間和傳輸速率的最佳化,在需要時,再對壓縮圖像進行解碼和復原。快速傅立葉變換、離散余弦變換用于圖像壓縮時會顯現出明顯的局限性,通過利用這些技術我們只能得到整個信號的整體頻域信息,而不能獲得任何時間或空間段上的頻域特性。一幅圖像在編碼之前首先要進行特征提取,比如提取圖像紋理、邊緣等,這是因為它們都是高度局部性的,顯然這兩種技術用于圖像壓縮時效果不理想。被稱為“數學顯微鏡”的小波變換具有明顯的時域、頻域的局部性,小波分析的出現剛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其性能和算法的復雜度上都明顯優于以上兩種技術。在處理低頻數據時,通過降低時域分辨率來提高頻域分辨率;在處理高頻數據時,可以在較高的時域分辨率下處理數據的局部性特征,從而降低頻域分辨率。
1 小波分析的基本理論
1.1 小波圖像壓縮編碼基本原理
小波圖像壓縮編碼原理是基于Mallat塔式算法的基礎上提出的。Mallat塔式算法的思想是:在選取好小波基的基礎上將一幅圖像經過小波變換分解為一許多不同尺度、方向、空間域上局部變化的子帶圖像。按照這種算法思想把一幅圖像經過一次小波變換后分解為4個子圖像: LL代表原始圖像的特征分量,它包含原始圖像的基本內容;LH、 HL和HH分別表示垂直向下、水平向右和斜對角線的高頻特征分量,它們分別包含了圖像數據垂直方向、水平方向與斜對角線方向的邊緣、紋理和輪廓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LL子帶包含了圖像的大部分數據,隨后的小波變換都是在上一級變換產生的低頻子帶(LL)的基礎上再進行小波變換。
1.2 小波變換在圖像壓縮中的步驟
小波變換實現圖像壓縮的一般步驟:首先選擇一組合適的正交小波基函數,目的是保證多級小波分解時有正交特性,從而有利于圖像壓縮編碼。其次對所要處理的圖像進行多級小波分解,把原始圖像分解為低頻分量和水平向下、垂直向右以及斜對角線的高頻分量。第三,根據所得到的不同頻率分量分別實施不同的量化和編碼操作。通過利用小波變換算法思想就可以把原始圖像數據分解為不同頻率分量的子帶數據,然后分別對不同頻率分量的數據實施不同的編碼算法,就達到了對原始圖像的壓縮目的。
2 小波圖像壓縮算法
目前3個比較經典的小波圖像編碼分別是嵌入式小波零樹圖像編碼(EZW),分層小波樹集合分割算法(SPIHT)和優化截斷點的嵌入塊編碼算法(EBCOT)。該論文主要研究了EZW編碼算法。
EZW編碼算法[1]
Lewis和Nowles等首先提出了零樹結構[2],并且第一個實現了零樹編碼思想,但是Lewis等人提出的算法并不完美。1993年,Shapiro將這種數據結構與比特平面編碼技術結合起來,提出了嵌入式零樹小波(EZW:Embededd Zero-tree Wavelet)編碼算法[3]。EZW算法中采用的零樹結構充分利用了不同尺度間小波系數的相似特性,有效地剔除了對高頻小波系數的編碼,極大的提高了小波系數的編碼效率。EZW算法以極低的復雜度獲得了高效的壓縮性能,產生的碼流還具有嵌入的特性,支持漸進傳輸,因此EZW算法在小波圖像編碼史上就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零樹小波編碼基于三個關鍵的思想:1)用小波變換去相關;2)利用小波變換的內在自相似性在各級之間預測重要信息的位置;3)用自適應算法編碼進行無損壓縮。
下面首先介紹零樹結構,然后討論如何將零樹結構與SAQ相結合形成嵌入式碼流,從而有助于理解EZW算法的編碼原理。
2.1 零樹結構
一個零樹的數據結構可以定義如下:一個小波系數x,對于一個給定的閾值T,如果|x|=T)位置的信息大為減少。
EZW算法使用了四個符號進行編碼:零樹根(ZTR)、孤立零點(IZ)、正重要值(P)、負重要值(M)。孤立零點表示當前系數值是不重要的,但它的子孫中至少有一個是重要的。正/負重要值表示當前系數是一個正/負的重要值。通過這四個符號,各子帶按圖1所示的順序對小波系數進行掃描,對小波系數進行判斷,并將相應的符號放入一個表中,從而形成了一個符號表。例如,當一個系數是IZ時,將IZ放入表中;當一個系數是POS/NEG時,將POS/NEG放入表中。同時,為了避免對這些系數重復掃描,需要對ZTR的所有子孫系數進行標記。EZW編碼的流程如圖2所示。
2.2 基于SAQ的嵌入式編碼
在EZW編/解碼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兩個列表:主表(dominant list)和副表(sub-ordinate list)。主表包括編碼中的不重要的集合或系數,其輸出信息起到了恢復各重要值的空間位置的作用;而副表包括編碼中的有效信息,輸出為各重要系數的二進制值。編碼分為主通(dominant pass)、副通(subordinate pass)兩個過程。在主通過程中,在給定閾值下,按圖2所示的流程對主表進行掃描編碼,若為重要系數,則將其幅值加入副表,然后將該系數在數組中置為零,這樣當閾值減小時,該系數不會影響新零樹的出現;在副通過程中,對副表中的重要系數進行細化。細化過程相當于比特平面的編碼過程。
零樹結構和SAQ相結合構成的編碼器的工作過程可以概括如下:首先給出初始化閾值T0,進行第一次主掃描,若是重要系數,則將其幅值加入副表,然后將該系數在數組中置為零;接下來進行第一次副掃描,細化重要值的表示。更新閾值T1=T0/2,進行新一輪主掃描,對已經發現的重要小波系數的位置不再掃描;主掃描結束,進入副掃描,對原已發現的重要值和新發現的重要值進行細化處理。繼續取T2=T1/2作為新閾值。重復上述過程,直到滿足要求為止。
2.3 EZW算法分析
EZW的編碼思想是不斷掃描變換后的圖像,生成多棵零樹來對圖像進行編碼。由于編碼時它形成多棵零樹,因而需要多次掃描圖像,造成效率很低。而在一顆零樹中包含的元素越多,則越有利于數據壓縮,在EZW算法中存在這樣的樹間冗余。人們通過對小波系數的分析發現,在同一子帶中相鄰元素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尤其在高頻子帶中存在大量的幅值很低的系數,所以可以通過子帶的集合把這種大量的系數組織到一起,達到數據壓縮的目的,而EZW算法并沒有充分利用這種相關性。在EZW算法的基礎上,許多學者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更為高效的小波圖像編碼方法,這類編碼器被統稱為“零樹編碼器”。
3 實驗結果及分析
使用imshow命令所顯示實驗原始圖像“房子.bmp”,圖像大小127*127,如圖3所示。
經過小波變換后得到如圖4所示。
圖像重建過程如圖5所示。
重建后圖像如圖6所示。
在小波變換算法中由于采用了EZW算法,變換后的壓縮比顯著提高了許多。
4 總結與展望
該文主要完成了以下的工作:1)主要研究了小波分析在BMP圖像編碼中的應用,主要研究了小波系數的特點、小波子圖像的特點,這些為后續對小波系數的進一步選取和優化奠定了基礎;2)深入研究了嵌入式零樹小波(EZW)編碼算法的實質和實現步驟,并分析了它的優缺點,為以后對其它嵌入式編碼方法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對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本論文所采用的算法是在計算機上使用Matlab7.0編程實現并給出實驗結果,可以對算法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相信該算法會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和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沈蘭蓀,卓力.小波編碼與網絡視頻傳輸[M].科學出版社,2005.
它是國內唯一以農業現代化為主題內容,以自然科學為主,兼融人文社會科學為特色的學術性、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注重以宏觀和綜合為主,宏觀戰略與微觀技術相結合,綜合性與專業性相結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主要刊登農業基礎科學及其交叉學科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宏觀綜合性和微觀專業性的學術論文、科研報告、研究簡報和文獻綜述等。內容包括農業發展戰略、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區域開發、農業經濟、農業產業化、農業系統工程、農業機械化、農業工程、高新技術應用、資源利用與保護、國外農業等。
投稿須知
1 來稿要求
1.1 應是有創新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新的概念、新的交叉學科或新的發現等)的論文;有重要意義(對本研究領域或相關領域有重大促進作用,或有可能促成新的交叉學科生長點,或對國計民生有重要的影響等等)的研究報告。
1.2 稿件要求主題突出,論點明確,數據可靠,內容充實,層次清晰,結構完整,論證嚴謹,文字精煉,標點準確。
1.3 學術論文、科研報告(含圖表)。
2 文稿項目及注意事項
2.1 題名:應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避免使用未約定俗成的縮寫詞、字符、代號等。
2.2 項目來源:請在篇首地腳注明項目來源、名稱和編號,本刊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省(部)級以上重大攻關項目和開放實驗室研究項目等優秀論文優先發表。
2.3 中英文摘要和關鍵詞:中文摘要應完整準確地概括文章的實質性內容,不要加進主觀的解釋和評論,不分段,不用圖表和參考文獻序號,300-400字左右;關鍵詞5-8個,選詞不要過于泛義而缺乏專指性。英文摘要必須與中文相對應,包括英文文題、作者姓名和單位、關鍵詞,務必齊全。
2.4 正文:應按GB 7713的規定或參照本刊近期格式編寫,各級標題一律左頂格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
2.5 圖和表:圖片要求清晰,要有圖例。圖幅一般不要超過7.5 cm或15 cm,圖下標明圖序、圖題、圖注。表格需按照標準的三線表格式制作,可依據需要添加輔助線。表上應有表序、表題,表注置于表下方。圖表標題增加英文對照。
2.6 量與單位:文內一律采用GB 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的法定計量單位,表達量值時,使用單位符號。
2.7 參考文獻:本刊采用國家標準“GB/T 7714—2005”《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推薦的順序編碼制格式。
2.8 作者簡介:簡介內容按以下順序列出,并注于文章首頁下面(課題來源后面):
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學位,職稱,主要研究方向,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