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教育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調查情況:
1、調查目的:通過**幼兒園為個例,調查其師資、教學、生源、經費等情況,從而反應當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及其存在的問題。
2、調查時間:XX年**月**日—**月**日
3、調查地點:*********
4、調查對象:**幼兒園
二、調查方式:
1、觀察法: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2、訪談法:又稱晤談法,是指是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
3、調查法:為了達到設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計劃全面或比較全面地收集研究對象的某一方面情況的各種材料,并作出分析、綜合,得到某一結論的研究方法,就是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紅太陽幼兒園是該村一名在外務工的返鄉人員所建立的,他是個青年人,在與他交談之后我得知,他在外打拼了一些年頭,然后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本。之后就回村創辦了這個幼兒園。但是這個幼兒園并不大,他在自家的庭院里圈起了一塊地,然后購買了一些教學和娛樂的設備,教師主要就是他們夫妻兩個人,生源主要就是周邊住戶家的孩子。
后來通過與他進一步的交流發現,他之所以辦起了這個幼兒園是因為他發現有些人通過這樣一種方式致富了,所以他也就這樣做了,他對幼兒的教育其實沒有任何經驗,家長之所以把孩子放到他哪里,也并沒有多么高的要求,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或是孫子孫女找個托管的地方,能夠有人照顧他們,同事也讓他們有伙伴可以玩樂。
另外,小博士幼兒園的情況就有所不同了,這所幼兒園同樣是在創辦者家里,她是一位女士,因為她丈夫是醫生,夫妻兩也沒用種什么田地,有相當多的空閑時間,并且其人緣也比較好,所以在建立這所幼兒園后就有許多家長把孩子送了過去。她這個幼兒園沒有什么供孩子們玩樂的設備,孩子們主要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簡單的字詞計算,還有就是唱歌畫畫等,她雖然也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但是由于建園時間比較長,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在通過對這兩個幼兒園的調查,我發現這兩所幼兒園存在如下突出問題。
1、未經審批注冊擅自開辦私人幼兒園,辦園目的不明確,動機不純。有些辦園者帶著單純盈利的目的,還有一些雖然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可是也只是為了打發時間,并沒有任何教育意義,這種形式下建立的幼兒園不僅對學生沒有多大的學習和引導作用,更有可能會對幼兒以后的成長形成長遠的不利影響,從而誤人子弟。
2、師資缺乏。有些教師沒有任何幼兒教育經驗,有些有一定經
驗的教師,也沒用受過專業的培訓,教學理念和方式落后,有的是聘請代課教師,代課教師的水平有限,導致教學質量不好。
3、學前教育設施缺失,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良好發展。學前班學生無專門的活動場所,缺少最起碼的玩具和學具,學前教育達不真正意義上教育目標。
4、對于地區性學前教育,缺乏當地政府的監管和政策保障。這樣就導致了未經許可擅自辦園等狀況的出現,以及學前教育發展的不規范等問題。另外就是由于缺乏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管理出現辦園規模小,辦園條件簡陋的現象依然存在。有些民辦幼兒園辦園行為不規范,搶挖生員,亂打廣告等狀況依然嚴重。 5、由于一些辦園者知識的不足以及意識的缺乏,導致許多學前班出現管理不規范,衛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規范等問題。
四、對策及建議:
1、加大政府投入。
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學前教育專項經費用于幼兒教師培訓、教育科研、評估和表彰。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留守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多渠道籌措發展資金,全面普及農村幼兒教育,滿足農村幼兒教育之所需,力爭每一個鄉鎮建設好一所中心幼兒園。
2、加強幼兒園準入管理,上級部門嚴把辦園審批關。
依據各級幼兒園登記注冊辦法和規定,對轄區內的幼兒園實行登記注冊。登記注冊后的幼兒園,名稱變更、園址搬遷、停辦合并等事項,由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同意。未經登記注冊,擅自舉辦幼兒園,依法予以取締。
3、嚴把教師準入關。
建立完善了崗位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所有園長和教師都通過選聘產生。
4、加強幼兒教育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發展幼兒教育事業,提高保育教學質量,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是重點。要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各種措施,培養與造就一支穩定合格的幼兒教師隊伍。第一,辦好職教中心幼師班,為今后大規模舉辦幼兒園全面、系統地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打下基礎。第二,開展短期培訓。縣的做法是:由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規定所有的幼兒教師都必須參加,費用由三方面負擔,教師自己出一點,所在園拿一點,教育部門貼一點。第三,建立健全幼教輔導網,建立縣教育部門、鎮幼兒領導處、片區輔導員(或中心園園長)組成的業務輔導網,對幼兒(學前)教師進行全面指導。以鄉鎮中心園為龍頭,開展教育、教學研討,組織觀摩、評估活動,進行經驗交流,以此帶動村辦、個體小園共同提高。
5、規范辦園秩序,強化學前教育管理。
一、我市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學前教育工作取得了長足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示范性幼兒園為重點,以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為主體,多種辦園形式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一定程度滿足了全市學前教育的需求。
(二)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多年來,各級政府及石油、石化企業加大對國家和省關于學前教育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在科學規劃、政策支持、優化環境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大對幼兒園的投入力度,為改善辦園條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先后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24處,棗莊市級示范幼兒園25處,7處鎮街中心幼兒園通過全省首批中心幼兒園認定,2010年我市被評為全省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三)幼兒園管理日趨規范。教育行政部門堅持依法治教,常規管理日趨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幾年來,我市根據出臺的《滕州市幼兒園綜合辦園水平評估細則》,對幼兒園的園舍設備、幼兒園管理、幼兒園工作人員、幼兒園教育、幼兒園保育等五大方面、46個指標進行了評估檢查。隨著幼教市場的不斷發育和完善,辦園主體的責任意識、規范意識和質量意識得到了培養和增強。從調查的情況看,各級各類幼兒園的管理制度不斷規范。學前教育研討會、幼師才藝競賽、教玩具制作競賽、優質課評選等活動的開展,使學前教育質量得到提升。幼兒園安全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做到了常抓不懈。
二、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我市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與問題,與人民群眾對優質學前教育資源的渴求不相適應。
(二)民辦幼兒園管理不規范。在我市31所民辦園中,絕大多數還存在諸多管理漏洞和問題,如師資水平低、辦園條件差、教材五花八門、課程設置隨心所欲,為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想法,開設大量小學課程。特別是學前班,多數使用小學一年級教材,小學化、成人化傾向十分嚴重,嚴重違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在安全防火、食品安全、傳染病防控等方面也存在諸多隱患。
(三)學前教育基礎設施較差。我市對義務教育段教育比較重視,投入的經費相對較多,而對學前教育,政府投入的人、財、物較少。極為有限的財政預算內經費,主要用于政府辦園,其他的幼兒園很少或沒有享受到國家的支持。縣本級財政沒有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幼教經費主要靠收費解決。學前教育經費嚴重不足,使得辦園條件難以得到改善,一些老園所屋頂漏雨、滲水,墻皮脫落,電路老化等等,無力維修。有的園所幼兒在園入廁、盥洗、飲食、飲水等基本衛生條件都得不到保障。
(五)師資水平不高。一是公辦園師資補充不及時。東風新村幼教中心近十年沒有分配指標,隊伍老化嚴重。由于人員自然減員,正式職工缺口近200人。目前,幼教中心外聘職工總數已接近正式職工數,外聘人員支出費用均出自幼兒托兒費,運行壓力逐年加大。二是教師隊伍不穩定。大部分民辦幼師的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都未得到妥善解決。企業公辦園幼兒教師技術職稱只能晉升到小學高級教師(中級),阻礙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較低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導致幼教隊伍流動性大。三是幼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進不來和留不住人的現象在全市各級各類幼兒園中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幼教隊伍的整體素質。民辦園多數教師學歷達標率低、甚至無證上崗。由于業務培訓經費投入少,教師的素質提高緩慢。
三、幾點建議
為了真正實現教育強市的目標,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促進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為此,我們提出布線織網,推進滕州市學前教育大發展的建議。
(一)布線
對愿意到鄉鎮、農村去從事學前教育的投資者,要放開政策,及時審批,免費辦理各項手續;在劃撥土地、基建規劃、評定等級、表彰先進等方面,無論是公辦的還是私立的幼兒園或學前班,都要一視同仁,盡可能地創造寬松的環境;對他們在辦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要主動關心并給予無私的幫助;對辦得好的幼兒園或學前班,要及時給予總結、獎勵,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和表彰,努力形成公辦和民辦學前教育機構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同時,適時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規,明確各級政府在學前教育發展中的義務。在經費投入、人才培訓、師資福利保障、托幼機構辦學條件等方面做出具體而明確的規定。
2、經費投入線。幼兒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政府不能把它全部包下來,但政府還是應該堅持對幼兒教育的投入。(1)建設一定數量的公辦幼兒園、配備一定數量的公辦幼兒教師,充分發揮公辦幼兒園在保育、科研和平抑保育費方面的示范作用,因此,必須保證一定的政府投入。
(2)把農村學前教育切實納入公共財政體系予以保障,減輕農民負擔。調查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兩免一補以來,農村小學輟學率大幅下降。在經濟條件允許時,可以考慮對農村戶籍人口子女減免一定費用。目前可以考慮在部分鎮區進行試點。
(3)采取措施幫助解決特殊問題,如:免費提供教材,免費租借各種教具,資助經濟困難家庭的學齡前兒童。
3、人才線。要加大農村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培訓力度。支持市廣播電視大學和職業學校繼續開設并辦好學前教育專業。同時,采取有效措施維護幼兒教師的切身利益。
(二)織網
要編織我市學前教育的網絡,實現我市學前教育機構由竹篩型模式向網絡型模式的轉變。
論文摘要:筆者通過對數百份調查問卷的分析,了解到大學“職前教育”的現狀,試圖探究大學“職前教育”概念、大學職前教育存在的意義以及在大學開展“職前教育”模式。
當前,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與就業質量,是社會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根據國內外成功的經驗,能在就業以前接受到全面的大學“職前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盡快的找到合適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通過系統的理論以及實踐訓練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挖掘職業潛力,確定職業定位,找準職業走向,使得大學生能夠學有所長,盡其所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成就最大的偉業”,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今年來,各高校大學紛紛開展了不同形式的“職前教育”,有的學校以系列講座或專題講座的形式開展;有的學校已將就業指導列入教學計劃,作為選修課或必選課開設。南京仙林大學城聚集了近10萬大學生,專業涉及文、理、工等多學科,多所高校已經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職前教育活動。本文作者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對職前教育的現狀及大學生對職前教育的態度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本次調查共發出1000份問卷,遍及多所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回收有效問卷占93%。論文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調查結果
1 大學生對職前教育的了解度。大學生對職前教育的了解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從調查來看,2.1%同學對職前教育非常了解并且很清楚職前教育的具體形式與內容,58.51%同學對職前教育一般了解,但不清楚具體內容,35.11%同學對職前教育并不了解,還有4.26%的同學沒有聽說過職前教育。從調查獲得的資料來看,同學們對職前教育基本上是處于一種“聽說過”但對具體職前教育內容等實質性問題卻是“一知半解”。可見,對大學生進行普遍的職前教育,培養學生自覺接受與完成職前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學校開展相關的職前教育的頻度。有9.57%的院系經常性開展,62.77%院系只在特定的時期針對特定的人開展,27.66%是沒有系統的相關課程,并很少開展。
3 大學生職業訊息獲得的途徑。從調查資料反映的數據信息來看,大學生獲得職業訊息的途徑主要是通過報紙雜。這個比例占到了52.44%;除此之外,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職業訊息的占到了21.95%;通過參加校外的職前教育培訓機構獲得職業訊息的占到了17.07%;也有8.54%的學生對職業訊息并沒有實地去搜尋過,這個比例占到了8.54%。
4 大學生眼中適合開展職前教育的時間。這里的“職前教育”針對的是大學生,所以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對“職前教育”開展時間的把握對大學里更有效的開展“職前教育”有著重要作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通過調查問卷的分析我們了解到從大二大三就開始之前教育應該是最合適的時間。21.28%的學生主張在大二上即開展職前教育培訓:巧合的是,同樣是21.28%的同學主張在大二下開展,有25.53%的學生主張開展職前教育活動,支持率最多;除此之外,7.45%的同學主張大一上即大學剛入校即開展職前教育相關課程;8.51%的同學主張大一下開展;11.70%主張在大三下;只有3.19%的同學主張在大四上開展職前教育活動。
5 大學生較傾向的“職前教育”模式。46.81%的學生比較傾向于實踐大于理論的模式,32.98%的學生認為需要理論跟實踐相持平是最好的,8.51%的同學認為理論要大于實踐,11.70%的同學覺得只要有提升,什么方式都可以。
同意建立職前教育網絡課堂的人數占到17.25%,希望有專業指導老師定期開展相關課程的占到29.66%,贊成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素質拓展活動的占到了20.32%,期望有計劃的提供更多實踐活動的同學占到了30.72%,而建議實行全程化的就業指導的占到了9.2%。
二、原因分析
針對以上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學里“職前教育”還是一個新名詞,而實施專門的大學“職前教育”的學校更是少之又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呢?筆者從一下幾個方面進行淺薄探究。
1 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自古以來,我國儒學以“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以及求取功名作為基本的求學準則,不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與實際工作能力。近代中國大學,因為大學生人數較少,就業的顧慮較少。但近年來,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飛速轉型,與之相適應的大學教育體制也在慢慢發生變化,逐漸取消了國家安排工作代之的時需要學生自己走出校門,走向市場推銷自己,自謀生路。這就要求傳統的教育模式順應社會的發展,為學生更好的走向社會提供更多的機會與鍛煉。而現在的大學教育依舊還深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依舊把讀書看成是最重要的,而相應的對學生能力方面的鍛煉相對而言弱很多。這使得很多大學生走上社會之后很難達到社會對他們的能力要求,成了無用之才。所以,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2 應試教育后期逆反。應試教育體制下出來的不少大學生,往往自進入大學第一天,就開始了與傳統的高壓式學習模式的對抗,以作為對這些年來受應試教育壓迫的反抗。他們開始厭學、逃課,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打算,沒有規劃,沒有設計。作為應試教育出來的一代,他們更多的是學習如何去機械的記背知識,而很少會去靈活應用知識,缺乏自己思索探究的能力。前期應試教育的影響對喚醒大學生“職前教育”意識也是一種無形的阻礙。
3 大學生對身份轉化意識薄弱。大學不僅僅是進行更高層次進修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人在一生中重要的轉型期;大學里如何發展,如何去挖掘自己意味著四年之后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路途。但是,進入大學以后很多人由于出現逆反心理,不會去規劃自己的路途,并沒有意識到身份轉化是需要在大學完成的。“大學是一個中介口,在這個中介口中需要不斷的磨煉自己以期獲得成為社會人的能力,完成完美轉型。”大學生對身份轉化意識單薄也是產生阻礙大學開展“職前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大學“職前教育”還處在初期的發展階段。我國現在正處在教育體制改革的階段,在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換;各個大學也在不同程度的開展創新性教育,而大學“職前教育“作為一個新名詞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處在改革前言上不被廣大同學老師接受有其自身的時間性空間性問題,也是教育改革必須經歷的過程,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小到大,由幼小到成熟的過程。所以說從大學“職前教育”自身來說也是原因之一。
三、建議
筆者認為,“三位一體”的方式比較適合我國當前的大學“職前教育”。所謂“三位一體”是指將網絡課堂,理論課程,實踐活動三者相結合,共同起作用,均衡發展。
建議學校加快形成一套制度化的大學職前教育體系,應當從大學生一入學就逐步進行“職前教育”,通過形式豐富、引人入勝的網絡課堂,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趨向教育;通過進一步的理論學習,挖掘學生的職業潛質;最后,通過各種實踐活動逐步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理論學習可以通過博雅課的形式進行,也可以通過選修課程、輔修課程進行開設。學校應該通過跟社會各種機構聯合,為學生提供切合實際的實踐機會,幫助學生獲得經驗,提升能力更職業素養。
我國大學職前教育剛處于起步階段,及時了解大學生對職業教育的態度,對于及時調整教育政策、提高教育效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致謝:南京師范大學博雅課程建設項目資助:南京師范大學“科學思維與方法”博雅課老師,地科院,GIS科學院院士湯國安教授的指導與贊助。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化學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評價 實驗教學功能 實驗教學資源
論文摘要:對寧波地區實施高中新課程以來,化學實驗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調查,從實驗教學的功能、實驗開設情況、學生實驗中活動方式、實驗教學的評價、實驗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落實實驗教學的三維目標、發揮實驗教學功能、加強實驗教學評價、開發實驗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了反思,試圖為一線教師和教材編寫者提供一些參考。
1問題的提出
浙江省從2006年開始實施高中化學新課程。通過教學實踐,高中化學教師正在從新舊課程理念的沖突中轉型和磨合,化學新課程從課標到教材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征,更好地發揮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強調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重要作用。化學新課程創造性地設置了“實驗化學”模塊,彌補了知識模塊教學中化學實驗偏重于為知識教學服務的缺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筆者多年來關注新課程的推進,曾參與教材編寫、教師培訓、一線教學,發現課標制訂者、教材編寫者、教育專家、不同層次的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存在差距。化學教學離不開化學實驗,因此筆者想以實驗教學為切口,通過調查對化學新課程實驗教學的現狀作一分析。
2調查內容的設計和實施
2. 1調查內容的設計
在進行此次調查前,筆者進行了多次討論交流,確定從4個方面設計調查表。
(2)對實驗開設情況的調查。從“實驗組織形式”、“實驗開設情況”、“實驗學習方式”和“實驗教學的開放”4個層面進行調查。希望通過對實驗的具體開設情況的調查掌握第一手真實的事實數據,從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
(3)實驗評價方面的調查。針對實驗評價方式、評價的具體形式設計了相應的問題,調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是否實施多樣化評價及實施的程度如何。
以上4個方面相輔相成,相互補充,實驗教學理念是前提,實驗的開設情況是落實,實驗評價方式是關鍵,實驗資源開發是保障。
2. 2調查的實施
調查的形式是問卷調查,此次調查隨機選取了寧波市18所高級中學,在市教研室的支持下,將調查問卷發放到相關學校的教研組長或骨干教師,共收回有效問卷16份,其中省一級重點中學12所,省二級重點中學和三級重點中學各1所,普通高中2所。
3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3. 1對實驗教學功能的認識
由表1可見,教師普遍認為“新課程實驗數量增加,實驗教學受到加強,并注重實驗的探究性”,但在認識上和實際操作中仍認為“新課標理念好,實驗教學實際落實難”。
表2表明,新課程實施以來教師對實驗教學功能認識有較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教師對“化學實驗有利于課程標準三維目標的落實,化學實驗有利于化學概念的形成和知識的構建”持保留意見,還有不少教師的認識停留在為教材而教和為高考而教。
由表3可見,有一半以上的教師認為“單獨設實驗化學模塊沒有必要”,但又有75%的教師認為“實驗化學與其他模塊的化學實驗功能不同”,可見對新課程各模塊的教學功能的理解還不一致,對“實驗化學”這一全新模塊的教學缺乏經驗,如何組織教學還在探索過程中。
3. 2對蘇教版教材中化學實驗的調查
浙江省使用的是蘇教版化學教材。調查結果顯示,75%的教師認為“沒有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學生實驗實際減少”。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中都未明確界定學生實驗和演示實驗,但蘇教版教材中 “活動與探究”欄目偏重于學生實驗,“觀察與思考”欄目偏重于演示實驗的編寫意圖是明確的。因為教學的課時減少,使得一些教師(43. 8%)感到課堂實驗數量偏多。大多數學校實施新課程后,沒有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增添儀器藥品,使某些實驗因缺少儀器藥品而無法開設(87.5%)。
3. 3對實驗開設情況的調查
(1)課堂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的調查結果為:邊講邊實驗((75.0%)、演示實驗(68.8%)、實驗錄像(12. 5%)、動畫模擬和口頭實驗(12.5%),邊講邊實驗和演示實驗是目前課堂實驗的主要形式,大多數教師為了減少課時不足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將一些學生實驗改為課堂邊講邊實驗的方式。
(2)教師對實驗教學的態度和做法。表4顯示,絕大多數教師對化學實驗教學是重視的、態度是端正的,表現在“學生實驗課,教師同樣備課,提前做過,確保實驗成功”,“學生實驗由備課組討論,將各專題整合”,但對教材以外實驗的開發和利用很少。
(3)“實驗化學”的開設情況。“實驗化學”為浙江省高考理科學生必考內容,因此“實驗化學”模塊為必選型選修模塊。目前“實驗化學”開設方式主要有2種:分散到其他模塊相關知識教學時開設(56.2%)和單獨集中時間開設(43. 8%),在集中開設中開出率在“80. 0%及以上”僅有28. 6%,“實驗化學”中實驗的完整開出率有待于提高。
3. 4學生實驗中學生的活動方式
3. 4. 1學生實驗的方式
調查發現,學生實驗中教師(75.0%)強調“要求學生進行實驗預習,完成預習提綱”,這繼承了傳統實驗教學中好的做法,而“在學生實驗中強調小組合作和獨立操作”(100. 0%)、“鼓勵學生對“反常”現象提出質疑”(87. 5%)是貫徹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但對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報告要求不夠(50.0%),往往以完成實驗習題代替之(100. 0%)。
3. 4. 2實驗教學的開放
調查發現,只有一半左右的教師“經常鼓勵學生開展家庭小實驗”(56. 35)、“允許學生課外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探究”(43. 8 %),但幾乎沒有教師“允許學生在實驗課中做其他實驗”(0.0%)、“三年中沒有帶學生外出參觀化工廠等經歷(93. 7%)",因此,實驗教學的延展和開放是新課程教學的弱項。“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創新”雖然有較高的比例68.8%,但了解后發現主要是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改進,沒有進行實驗的實做。
3. 5實驗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
3.5.1實驗評價的方式
調查顯示,只有50. 0%的教師和學校進行了實驗的考查,進行實驗考查的學校大都采用“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62.5%),大多數學校“不單獨進行實驗教學評價,只用測試中的實驗題作為評價方式”(75. 0%),評價中很少有同時采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37. 5%)。
3. 5. 2教師對實驗評價的態度
調查顯示,教師評價的態度是積極的,對學生“鼓勵、表揚、贊賞,(87.5%),進行“批評、懲罰、重做”僅有12. 5%,經常采取“小結、點評”(93.8%),但讓學生“演示、展示”等更具有激勵性的評價方式運用不夠(43.8%)
3. 5. 3過程性評價情況
表5顯示,教師注重學生實驗的過程教學,但偏重于實驗現象的合理解釋、實驗習題回答是否正確,很少有教師對學生實驗進行“檔案袋”評價管理。
3. 6實驗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調查結果表明,學校班級數在30個以上的有10所,占62. 5%,而學生實驗室有2間的學校占18. 7%、有3間的占43.8%、有4間的占31.2%,有5間的占6.300;沒有專職化學實驗員的學校占12.5%、有1名專職實驗員的占56.3%、有2名專職實驗員的占31.2%;實施新課程以來,大量添置實驗設備和藥品(5萬元以上)的學校只占25%;目前,寧波市各學校化學實驗儀器和藥品的添置途徑是市、區教育局裝備中心占37.5%,學校自購占25%,兩者結合占37.5%。此外,很少有學校進行校間的資源共享和面向社區、科研單位的資源開發。“向兄弟學校或其他單位借用實驗儀器和藥品”的學校占6.3%,“因實驗教學而利用社區資源”的學校占6.3%。
4反思和建議
4. 1更好地理解課標的理念和教材設計的意圖
4.1.1深人理解課標要求的實驗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實驗教學的總體目標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應通過對各模塊教學中實驗教學要求的分析而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具體落實實驗教學目標所體現的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明確教材實驗設計的意圖,學生實驗的內容應創設條件讓學生親自操作和探究。
4.1.2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功能
課標中對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作了充分的說明:(1)化學實驗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其他模塊中的化學實驗與實驗化學模塊中的化學實驗均具有_[述教學功能,但有所側重,其他模塊中的化學實驗更多地為知識教學服務,用于創設情境、提供化學事實、驗證化學假設,《實驗化學》教材的內容編排按照“分離、提純(獲取純凈的物質)~物質性質的探究~物質的性質和應用的研究物質的制備與合成的研究”的順序展開。通過對物質定性、定量2方面的研究,達到對研究對象有一個系統而深刻的認識。《實驗化學》教材中的化學實驗,以實驗問題(主題)為線索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方法和技能,更能通過對實驗過程的體驗深刻地認識科學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情感,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調查表明,當前“實驗化學”的開設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是認識不到位,認為有些實驗可在知識教學中進行或已經在知識教學的實驗中涵蓋,不必單獨再開設。筆者認為若有條件,應在在知識模塊教學后集中時間獨立開設“實驗化學”課程,這樣可發揮其最大的功能。過早提前在知識模塊教學中開設某些實驗,學生無論從知識還是能力上都不到位,綜合性實驗很難發揮其應有的教學功能。4. 2教師應創造性地進行化學新課程的實驗教學
4. 2. 1整合、共享、開發實驗教學資源
課標指出“學校應高度重視化學實驗室建設,配置必要的藥品、儀器和設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保證實驗安全、有序的前提下,條件較好的學校應向學生開放化學實驗室,為學生自主地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創造良好條件。”,“社區是學生的生活環境,也是學生的學習環境。社區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課程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社區學習資源,是化學課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
新課程大大加強化學實驗,使儀器的數量、藥品的消耗增加,教材中新增的實驗需要添置新的儀器和藥品,如電子天平、磨口儀器、抽濾設備、pH計、鋁試劑、乙酸醉等,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實驗室的配置、儀器藥品的添置、化學實驗員的配置明顯不足,校間共享資源和社區資源基本沒有開發利用。需要整合現有的化學實驗資源,并積極爭取得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視。
4.2.2使學生成為化學實驗的主體
化學新課標、新教材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特點,不統一規定“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哪些實驗必做哪些實驗可選做,這是為化學教師教學時留下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這利于教師創造力的發揮,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要實現化學實驗教學的目標,必須發揮學生在化學實驗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變演示實驗為邊講邊實驗;在學生實驗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在課外開放實驗室允許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探究,布置實踐性作業進行家庭小實驗,有條件也可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協作進行化學課題研究。
4. 3發揮教研部門在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4. 3. 1彈性規定化學實驗開出的內容和方式
針對當前某些化學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和化學實驗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法等沒有具體硬性的規定,而存在認識偏差和迷茫,各地教研室是否可根據本地區的教育發展水平和實驗裝備、師資的配置情況,彈性規定教材中哪些實驗必做,哪些實驗可以根據條件選做,哪些實驗建議為“演示實驗”,哪些實驗建議為“邊講邊實驗”和“學生實驗”。這樣,使教師有據可依,可以保證實驗教學的底線。
4.3.2開展以實驗教學為主題的教研活動
當前各地教研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以教材分析(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說課、聽課、評課)、高三復習、命題測試為主,而專題進行實驗教學的研討很少。建議各地教研部門能將實驗教學的研究作為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主題,經常開展教師實驗基本功比賽、實驗調演、實驗創新設計、以實驗為核心的教學設計等專項教研活動。
4.3.3加強實驗教學評價,規范實驗考查
化學實驗應納人化學教師基本功考核的范圍,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部分。對學生的評價要注重過程性評價,可從學生實驗的態度、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的數量、實驗結果和實驗的創新等方面進行評價,也可讓學生在參加實驗表演、比賽和展示中進行活動表現評價。學生實驗考查是推動實驗教學和進行實驗教學的很好載體,浙江省實施新課程前有全省統一的實驗考查,在實施新課程后,將理、化、生實驗考查及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納人了勞動與技能項目綜合素質測評中,取消了省統一組織的實驗考查,而改由學校自主安排實驗考查,導致一部分學校停止了實驗考查,使實驗考查被大大削弱。建議當地教研部門是否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承擔起組織統一實驗考查的任務。
4. 4教材編寫者要積極聽取教師意見改進教材
4. 4. 1優化化學實驗的呈現方式
教材中的實驗應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功能和活動方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呈現方式。例如,在用實驗創設教學情境或進行知識點教學的過渡時,可設計導學類實驗;在概念形成教學中,應設計成“演示實驗”、“邊講邊實驗”等隨堂實驗;在研究性學習中,應設計探究性的學生實驗;在實驗拓展中,可設計微型實驗和家庭實驗。并要注意不同模塊中,實驗內容和能力要求的層次性、遞進性和開放性。
4.4.2改進某些費時低效的實驗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已發現某些實驗費時低效或成功率不高,建議教材編寫者將這些實驗進行更換或改進。例如,蘇教版《實驗化學》中比較乙醇、苯酚的乙醚溶液分別與金屬鈉反應,從實驗現象判斷和從結構預測的反應速率不一致。又如,《有機化學基礎》中苯的澳代反應實驗,設計者關注了綠色化和與實際生產的貼近,但裝置過于復雜,且教室中演示無法接人冷卻水,建議改為微型化的實驗。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這一項目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價值。
1.為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切實可行的途徑與方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為融入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及內容的選擇提供依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如何選取其中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最具典型意義的項目和內容,是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前提條件;本項目研究成果,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選擇原則、方法及內容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其次,為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參考。在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中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多途徑、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多途徑主要體現在傳統文化教育實施的途徑包括課內與課外,而課內又包括專列的傳統文化類課程和其它課程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課外又包括大學生社團活動、各種素質拓展活動等;多維度主要體現于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包括理論闡述、技能操作、實踐訓練等多種方法;多層次主要體現在對傳統文化項目及內容的認知程度要求,包括熟練掌握、基本了解、感知體驗等。
2.為高職其他專業人才培養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參考和借鑒: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下稱《綱要》)的通知,明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分學段有序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針對大學階段,《綱要》提出要“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文化創新意識,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并“鼓勵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可見,在高職院校各專業人才培養中融入傳統文化教育已是勢在必行,本項目針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結合進行研究,研究成果也將為其他專業在人才培養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提供參考和借鑒。
3.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提供參考路徑: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培養人的需要,同時也為傳統文化的傳承開辟了新路徑,本項目研究將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提供方式與方法,同時也為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打造師資力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與傳承。
二、項目實施方案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人才培養,首先要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包括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體系的構建、傳統文化類課程的課程標準制定和特色素質拓展活動的設計等;其次是組建學前教育專業實驗班,根據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人才培養;第三是根據實驗班學生的就業情況分析,本項目實施后所取得的人才培養效果;最后,將項目進行總結與完善,并予以推廣。
三、項目實施過程
1.組建研究團隊:本項目研究跨學前教育、古代文學、中國傳統藝術和中國傳統武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因此,在2012年項目實施之初,便組建了由以上各學科領域專家構成的研究團隊,經過兩年的分工協作,研究團隊成員不管是在各自領域的研究,還是在跨領域的合作研究上,都已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研究模式。
2.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本項目研究的核心,是探尋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途徑和預期達到的目標。人才培養方案是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其中包含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所需具備的各種條件,包括課程體系的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的設計等。比如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如煙海、門類眾多,哪些內容可以構建成一門課程進入課程體系、哪些內容則可以作為素質拓展以活動形式呈現,都是需要斟酌研究的。所以欲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結合,首先必須研究制定出科學的、切實可行人才培養方案。
3.研究制定傳統文化類課程的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規定某一學科的課程性質、課程目標、內容目標、實施建議的教學指導性文件。學前教育專業開設傳統文化類課程,主要服務于以高文化素養、深道德涵養為目標的一線幼兒教師的培養,所以在各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寬度與深度的選擇、以及教學方法的選用上都必須進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4.開設學前教育專業國學實驗班,在研究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實施人才培養,進行實踐研究,形成研究報告:在對實驗班的培養期間,將實驗班學生,從待人接物禮儀、日常行為規范、學習生活態度、職業素質狀況、文化修養水平等多個維度與非實驗班學生進行比較與分析,考查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同時,通過對實驗班的人才培養評估,進一步反思和完善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和素質拓展活動內容。
5.對學前教育專業國學實驗班學生的就業以及職業發展進行跟蹤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學生畢業后,通過跟蹤調查,將實驗班學生,從就業質量和職業發展等兩個方面與非實驗班學生進行比較與分析,考查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幼兒教師;幼兒男教師;短缺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育指三至六七歲學前兒童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
據有關研究,任何機構內異性比例達到20%以上,這一群體的工作效率才能正常發揮。多年來幼兒園教育教學一線幾乎全是女性,幼兒教育需要男教師。幼兒園男教師即指具有教師資格、有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并從事幼兒教育的男性教師。
在四川成都幼兒師范學校,2006年招收首屆男幼師生,男教師的加入為幼兒園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但只有極少數幼兒園有少量男教師,幼兒園男教師嚴重短缺是不爭的事實。
因此本課題立足于成都幼兒園男教師狀況調研,探究幼兒園男教師短缺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幼兒園男教師人數現狀
研究發現幼兒園男教師在幼兒園的比例普遍低。在發達國家男性教師的比例一般是1%~4%,最多8%。而我國2005年3月《中國教育報》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全國男女幼兒教師比例為0.3∶
9.7,大連0.05∶9.95,武漢市是0.6∶9.4,深圳是0.04∶0.96。以成都為例:男教師總數為15人,其中12人在公立性幼兒園,3人在私立幼兒園。2011年男教師總數在30人左右。相對成都200多所幼兒園,男教師微乎其微。
中國男幼兒教師聯盟網的負責人徐幫強說:“自2005年建盟以來,網站的注冊人數和加入QQ群的人數合計約700人。”據他估計全國比較穩定的男幼兒教師只有2000多人。中國幼兒園發展論壇主席李俊杰認為,全國穩定的帶班男幼兒教師不到3000人,可見幼兒園男教師嚴重短缺。
1.幼兒園男教師短缺的主要原因
以成都市11名男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我們認為幼兒園男教師短缺的主要原因如下:
(1)缺乏社會認同感及工資待遇低
古人云:“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不良傳統文化影響至今,大多數人認為男性從事幼教工作是“沒出息”“無能”報輕視的態度。以成都為例在調查的11名男教師中,自愿報考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只有2人,說明男教師來源短缺。
其次,幼兒教育沒有被納入到義務教育,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福利比中小學差。據調查成都幼兒教師的平均工資在2200元左右。成都11名男教師中,有10名反映這樣的工資只夠維持個人“不挨餓,但也不能有更多的想法”的生活,他們面臨物質與精神的多重壓力。在校就讀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表示待遇偏低,作為男人難以養家糊口……畢業后一般不會去幼兒園當老師。
(2)幼兒園的交往環境相對單一、封閉
幼兒園大多為女教師,男教師工作中只有與女性打交道,必須適應女性的思維與語言表達方式,要完全適應“女人的天下”就有被女性同化的可能性,還會讓男教師倍感壓力和不適。據調查在幼兒園最讓男教師感到頭疼的是人際交往,尤其是“與女同事的關系問題”。
對成都學院32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調查,有20人沒在幼兒園工作,其中80%的人表示接受不了幼兒園交往環境,它讓男教師難有集體歸屬感。
(3)幼兒一日生活護理不宜男教師
20世紀40年代社會心理學家研究認為:女性較多話、圓滑、柔順、易體會別人的感情,這些特點使其更能適應需要愛心、耐心、細心的幼兒教育工作;男性則多沉穩、獨立自強、果敢,但口頭語言的流暢性,情感的穩固性稍差,需要男教師在工作中完成自我轉型,一方面正如男教師所說:“開始上課時,我感到新鮮,但是沒多久幼兒一日生活護理既繁瑣又感到自己笨手笨腳,很不適宜幼兒園工作。”另一方面家長也不看好男教師對孩子進行生活護理,使男教師的自我轉型困難重重。
(4)幼兒園尚缺乏管理男教師的經驗
男教師進入幼兒園,意味著固有的管理模式必須改變。如何優化男教師工作環境;如何使男女教師優勢互補,幼兒園管理者可以借鑒的經驗少,對男教師進入在管理上存在不足,也會造成幼兒園男教師的流失。
總之,造成幼兒園男教師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針對種種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改變幼兒園男教師短缺現狀,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園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任宇,孟云萍.男性幼兒教師稀缺的文化原因及對策.山西教育:教師教學,2009(9).
[2]崔愷,柴培根.關于幼兒園的一段對話.建筑學報,2001(10).
關鍵詞:學前教育;科學素養;培養
作者簡介:郁雯(1963-),女,浙江鄞縣人,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1年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準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的培養研究”(編號11YB032;主持人:郁文)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2)35-0091-02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特征
(一)科學素養的涵義
對于“科學素養”的定義,不同國家的學術界中有著各種不同的觀點。如美國“2061計劃”核心著作之一《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將“科學素養”第一位:應理解科學的概念和原理;熟悉自然界、認識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能夠按個人和社會目的運用科學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
我國學術界對“科學素養“的認識是以正規教育為基礎,在認識自然和應用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內稟特質。包括人們所掌握的科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通過日常學習和媒體等各種渠道所提供的信息,而逐步積累形成對科學技術的理解能力。”科學素養“包含幾大要素: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意識和科學品質等[1]。
(二)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
科學素養的教育理論認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和思維方法,發展科學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步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世界觀、價值觀與審美觀。培養良好的科學品質,從而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提高。[2]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科學素養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除了具備基本的公眾科學素養外,面對充滿好奇、渴望探索,卻又缺乏經驗的幼兒,還必須具有高于一般公眾的科學素養。
1.具有豐富的幼兒科學教育知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階段首先應積極主動去了解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知識,吸取現代科技的前沿成果,在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中,要更多掌握相關的知識背景。其次,要掌握好幼兒科學教育方法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幼兒教育專業的理論基礎知識。
2.具有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幼兒科學教育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能力。在科學教育中做到會操作、能考察、善制造。
3.具有幼兒科學設計與指導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需要,能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反映隨時調整活動的目標。在活動內容和活動材料的選擇中,要以幼兒的興趣或能引發幼兒積極進行探索的活動材料為前題,將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幼兒認知興趣與需要的活動過程,使幼兒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投入到科學探索活動中去。
4.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對幼兒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根本保證。它包括研究資料的收集、研究方法的探索、測量工具的運用及課題的選擇、論文的撰寫等。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現狀分析
我們對江西省南昌市近幾屆在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大專生和五年一貫制高職生的科學素養的現狀進行了一次隨機結構型調查問卷,其主要內容包括: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對科學觀點的了解、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以及學前專業學生參與科學活動的情況。分別用于調查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對科技的興趣態度、科學信息來源、對高新科技領域的了解、對科技利弊的認識、對科學原理和方法的了解等方面的信息。
在對科學技術術語了解程度的調查過程中,我們選用了分子、Internet、DNA、納米,四個科學技術術語了解學生對它們的理解程度,絕大部分學生對DNA、納米不了解。在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了解調查中,我們沿用了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的16個測試題,三種學歷的平均得分為66.3%,其中本科學歷的學生為81.7%高于大專學歷的學生,而大專學生則高于五年一貫制高職生,呈現出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科學知識和觀點的理解程度越高的趨勢。在對科學方法和過程的理解的調查中,我們設置了3道題,一是對“科學研究”一詞的理解,其余兩道題是對實驗方法和概率的理解,三種學歷對其理解程度普遍較低,均低于對基本科學知識的了解,平均為24.3%。在對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理解,根據我國迷信形式復雜的具體國情,將中國城鄉普遍流行的迷信現想象進行了歸納,將具有典型意義的五種迷信現象設計為測試題進行測試,五年制大專生為35.7%,三年制大專為28.4%,說明認識科學與社會關系與受教育的程度沒有直接的關系。對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統計我們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掌握程度做了一定的要求而得出的,三種學歷平均得分為5.86%,低于2003年中國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報告大專學歷科學素養得分10.7%。
通過對不同學歷的學前教育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調查,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的科學素養整體水平很不樂觀,制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水平的關鍵因素是對科學素養的學習不重視,在高中階段受升學利益的驅動,對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天文、宇宙等方面的常識“無暇顧及”。到了大學階段就只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一些對現代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的科技知識,尤其是前沿知識,涉及不多,甚至毫不關心,文科學生在這方面更是薄弱,對科學探究、思考、創新及實踐能力較弱。從學生對科學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認識,反映出學生對科學本質和科學精神的認識上有缺陷。
同時,調查也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科技活動興趣不大,主動參與的科技活動較少,如經常參觀省市科技館活動的人數平均只有18.5%,81.5%的沒參加過;在閱讀科普讀物方面23.1%的人經常閱讀,76.9%的人不閱讀。
三、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途徑
(一)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相關課程的興趣
對幼兒來說,科學的啟蒙主要是科學興趣的培育,要激起幼兒的科學興趣首先必須喚醒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興趣。因此,我們在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要注意科學知識的基本性和基礎性,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認知結構,抓住知識生長點,促進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貼近學生生活教育的內容,為學生獲得能真正的科學知識、經驗提供前提和可能,學生只有認識到所學習的內容是自己當前或未來所必須了解的知識,才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去探究,才能真正體驗和領悟到科學的價值,充滿對生活中科學問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和形式上要多樣化,如在教學上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勤思善問來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通過巧妙設疑去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學習中善于質疑,善于研究和探討。并且教師要適時、適度地組織學生獨立完成發現知識過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驗證自我的想法,最終得出結論,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并以此養成良好的探究科學習慣。把正規科學教育活動與非正規科學教育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在科學教育活動中做更多的探索。
(二)加強科教類課程的設置
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上更加注重專業主干課和專業技能技巧課課程的學習,而對科學教育類課程的設置重視不夠,只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且只開設一個學期,除此之外也沒有通過其他渠道去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此,學生對自身科學素養的養成也不重視。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是今后開展科學活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必須要建立系統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來提升其學生的科學素養。我們認為:第一,學前專業必須開設一定數量的如《現代科技概論》、《科學史》、《現代科技發展前沿》及《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等必修課。第二,開設一定數量的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領域科學基礎知識的課程如《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空間科學》等。第三,鼓勵學生參與其它系里面向全校開設的有利于科學素養培養的選修課程,如《電工基礎》、《地球知識概論》、《生物制藥》等。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定位為學前教育專業科學教育課程的目標,激發學生對科學教育的興趣,同時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操作能力,從而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
(三)營造良好的科學素養教育環境
科學素養的形成需要一個濃厚的科學氛圍和教育環境,在校園文化中,要不斷強化科學導向,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科學。使良好的科技教育環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情緒,激發他們對科學技術產生的興趣,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
學前教育系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建設多元立體的科技教育環境。一是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宣傳資源,如宣傳櫥窗、校園網。介紹科學名人名家、科學新知識、科技新發現和新成果。二是整合科技教育資源,建設學生科技作品展覽室,將學生制作的各類科技作品展出并存放,開放理、化、生等實驗室,并指派老師進行輔導,使實驗室成為學生的科技操做室以達到自然地滲透科技教育的目的。三是經常性的組織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如舉辦科技講座、學生科技知識競賽、科技制作競賽科技文化展覽等。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文化氛圍的熏陶,促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和不斷提高。四是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積極參加社會科普宣傳活動,宣傳科學知識,以志愿者的身份深入到科技館、科普報告團做講解員,以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科技相關的知識來彌補自身的不足,從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前英語教育;師資培養;調查報告
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學前英語教育帶來了社會需求,幼兒園紛紛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許多專科層次的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也加入了培養學前英語師資的隊伍。幼兒園英語教學內容淺顯,啟蒙性、基礎性與專業性并存。為提高學前英語師資的培養質量,了解學前英語教育的現狀,本研究就幼兒園英語課開設情況、幼兒園英語師資情況做了調查,并結合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建設提出相應建議,對學前英語師資的職前培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關于幼兒園英語教育活動開展情況的調查
1.1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文通過調查幼兒園是否開展英語教育活動,了解幼兒園英語教師的社會需求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更好地定位培養目標,提升專業建設質量。調查內容包括:幼兒園的名稱、所在省份、地址、所屬區域、性質(公辦、民辦)以及是否開展英語教育活動。千名在校生參與調查,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系人際交往圈里有孩子上幼兒園的親戚朋友,向對方了解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的情況。
1.2調查結果及結論
共調查幼兒園807所,其中公辦277所,民辦530所,河北省內幼兒園736所,占比91.2%;開設英語課的幼兒園489所,占比60.6%;未開設英語課的幼兒園318所,占比39.4%。開設英語課的幼兒園中,公辦124所,占比25.4%;民辦365所,占比74.6%。調查發現,一些公辦園停開英語課,開設英語課的幼兒園數目縮減。但仍有很多民辦園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幼兒園英語教師仍具有較大的社會需求。英語課的開設情況與所屬區域經濟文化發展程度相關,發展程度較高的市域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的數量較多,占比較大。
2關于幼兒園英語教師情況的調查
2.1調查的基本情況
幼兒園英語教師是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培養目標。作為實施幼兒英語教學活動的主體,其資質、自評和發展訴求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前教育一線對該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是修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本調查面向河北省內不同地區的幼兒園英語教師發放調查問卷,回收有效答卷119分,內容涉及:幼兒園英語教師的基本情況、幼兒園英語教師的自評、教學中遇到的困難、發展訴求及對學前英語師資職前培養的建議。
2.2調查結果及結論
2.2.1教師基本情況被調查幼兒園英語教師中,40%來自公辦園,60%來自民辦園。以幼兒園所處區域分類,8%位于直轄市,19%位于地級市,47%位于縣或縣級市,14%位于鄉鎮,12%位于村。英語師資方面,56%的幼兒園為本園跟班幼兒教師,32%為本園專職英語教師,12%為外聘專職英語教師。專職英語教師合計占比44%,說明幼兒園對幼兒英語教育的專業性有了較高的認知度,反映了社會對該崗位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培養有英語特長的幼兒園教師,符合社會需求的發展方向。專業方面,來自學前教育專業的占比65%,英語專業17%,幼兒英語教育專業13%,學前英語師資仍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主,但是學前教育專業全科培養方式難以滿足社會對幼兒英語教育專業性的需求。英語專業的教師雖然在英語方面具有很高的專業性,但由于對幼兒的保育、教育了解甚少,還需要補充幼教知識能力來適應崗位。幼兒英語教育專業的教師占比僅為13%,未來有很大增長空間。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是建立在學前教育培養基礎上的英語特色專業,培養“學前教育+英語教育”的復合型人才,滿足幼兒園英語教師崗位對專業性的需求。學歷方面,本科占比44%,專科占比45%,中師或中專8%,高中或職高3%。調查發現,教師的學歷層次與幼兒園所處區域相關,經濟文化發達程度越高,本科學歷占比越高。現階段,專科層次的幼兒園英語教師仍占有近半市場份額,專科層次的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畢業生在學歷上可以達到社會需求。119位教師中,從事幼兒英語教學1~3年的教師合計占比77%,這一類群體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及發展訴求更能反映該崗位教師職前培養的不足。其中,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師占比69%,仍有部分教師未滿足從事學前教育的資格要求。取得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的占比13%,取得英語專業四八級證書的占比6%,且主要為本科或英語專業背景。鑒于此,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應要求學生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具備從事學前教育的入職資格,并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英語等級考試,如英語四、六級考試,提升就業競爭力。
2.2.2教師自評情況幼兒英語教學以聽說為主,教師的語音語調是幼兒模仿的重要對象,但是調查中僅有3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語音語調達到標準及以上程度。語音語調一般、甚至不太標準的教師為幼兒的英語學習埋下了發音不準的隱患,錯誤影響深遠。口語表達方面,僅有28%的教師達到好及以上程度。54%的教師自評口語一般,這類群體可能在教學中出現表達不地道、有錯誤的情況。18%的教師自評口語不太好、甚至很不好,這類群體教學時可能要完全依賴母語,無法為幼兒創設英語語言環境。然而,在幼兒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教師提供的語言環境是促進幼兒學習效果的重要一環。因此,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建設應充分重視語音口語相關課程的設置、課標制定及教學實施,重點培養、提升學生的英語語音及口語表現。幼兒英語教法知識方面,9%的教師非常了解,61%的教師基本了解,28%的教師不是很了解,2%的教師完全不了解。一線教師中有近30%缺乏幼兒英語教學方面的方法論知識,教學理論基礎薄弱,教學更多地依賴于自我摸索。幼兒英語教法是幼兒園英語教師崗位的專業知識,體現了專業性以及幼兒園教學與小學、中學英語教學的顯著差異。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應重視幼兒英語教法課對學生教學實踐的理論指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英語教學能力。在“您認為幼兒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的多選答題中,選擇次數由多到少依次為:注重激發幼兒學英語的興趣、注重幼兒良好語音語感的形成、注重幼兒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以及注重聽說。這說明絕大多數教師能正確把握幼兒英語教學的目標。然而,在“您認為幼兒園有必要開展幼兒英語教學嗎?”的反饋中,有11%的教師認為沒必要。對幼兒英語教學勝任程度的反饋中,完全勝任的教師占比8%,能勝任的占比52%,勉強應對的占比32%,難以承擔的占比8%。40%的教師處于開展幼兒英語教學吃力的狀態,可能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英語教學的整體質量,為幼兒英語學習埋下隱患。因此,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應重點提升學生的幼兒英語教學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加稱職的幼兒園英語教師。關于從教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選擇次數由多到少依次為:用英語組織教學困難、英語知識薄弱、教學效果不好、教法知識不足、幼兒園或家長對教學的評價方式欠科學、幼教知識能力不足以及教材難以把握。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可以在專業建設中各個擊破上述問題,在職前培養中充分解決幼兒園英語教師的困難,將一線教師的薄弱環節轉化為畢業生的競爭優勢。
2.2.3教師職業提升訴求53%的教師在職后參加過幼兒英語教學方面的培訓。關于“如果有機會參加幼兒英語教師培訓,您最希望獲得的知識是”的回答中,選擇次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幼兒英語教法知識、英語語音知識、幼教知識、英語基礎知識和英語文化知識。“您最希望獲得的能力是”的回答中,選擇次數由多到少依次為:幼兒英語教學能力、英語口語表達、英語語音語調、幼教能力和保育能力。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可以結合一線教師的發展訴求,在夯實學生學前教育素養的基礎之上,重點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
2.2.4職前培養建議問卷根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列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能力,請教師選擇幼兒園教師的崗位核心能力,絕大多數教師認為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是最為重要的崗位核心能力,是學前教育領域的從業基本。然而,調查從實習幼兒園及任課教師的反饋中發現,學生常積極爭取試講機會,卻不重視保育工作,保教結合的理念不夠深入。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純粹的、脫離保育工作的教育難以帶來好的教學效果,也不符合幼兒園工作的實際。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專業建設應從源頭抓起。首先相關任課教師應重視保育知識能力、深刻理解保教結合的理念,然后再借助課堂、實訓以及實習將保教結合的理念傳達給學生。“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大多數教師的認可。然而在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各門課程、教育見習中,并沒有對這項能力的培養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既然一線教師如此認可該能力對幼兒園教師的重要性,學前英語師資的職前培養就應該在專業建設的諸多方面關注、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在為幼兒園英語教師職前培養提建議的開放性問題中,許多教師給予了寶貴建議,比如良好語音語調、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創設英語語言環境;深入調研園所需要,有針對性開設課程;了解幼兒,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遵循幼兒英語學習規律;學習豐富的教學方法;注重自身品質,如耐心、親和力和專業化等等。英語教育專業(學前方向)的專業建設,可以結合上述建議查漏補缺。
關鍵詞:學前教育;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質量觀;實踐探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2-0167-02
一、在構建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強調適應社會需求
1999年湖南懷化學院建立了教育系,從2002年招收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為教育科學學院,經過14年的探索,我們積極探索和研究省內外當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學前教育發展趨勢和國內外學前教育最新發展動態,找準切入點,突出現代教育技術,突出教師基本功和教師特長。在教育教學和科研管理中,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反映現代教育理念,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終身學習、主體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多次重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近年來先后多次討論、修訂和完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計劃”,改進課程設置,調整課程結構。現已構建了科學合理的能力課程模塊體系,由最初的“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兩大塊到“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三大模塊改革為“大學公共能力課程、學前專業能力課程、兒童教育發展能力課程”的集知識、素養、能力為一體的課程模塊體系,在本課程體系中,力求優化智能結構,做到文、理、藝滲透,教育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充分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功能和專業特色。
強調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確立了適應社會要求的學前教師專業培養目標:即培養面向21世紀,能主動適應學前教育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基礎扎實,知識全面,實踐動手能力強,有特長而又全面發展的幼兒園教育教學、科研、管理的專門人才。
在方案實踐中,我們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突出人文社會科學與技術教育相結合,擺脫了傳統教育的一味的系統化和教學模式的束縛。實施教育素質和文化素質并重;教育教學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個性發展并重;在課程結構上文、理、藝、英并重普修;實現個性特長與全面發展相結合。通過加強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育,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軍訓、社會調查等)、科技素質教育活動(如開設專門的手工藝制作課程)。培養方案中,實踐(驗)活動課程總學時635課時,使得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約為6∶4。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內化為教育教學能力:即具有實現代幼兒教師和素質教育能力,一專多能,一師多用的綜合加特長的骨干教師,從而具備競爭取勝的職業特質。
根據培養目標,設置了學前教育教學和學前教育研究兩個專業方向,突出教育理論的學習和學前教育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在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中強調專業特色
學前教育實踐教學體系設置,涵蓋三個階段的教育實習(共計18周)、軍事訓練(1周)、社會實踐(8周)、勞動實踐(2周)、專業實踐等五個部分,總學時比例占總課程的11%。同時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有計劃、有指導地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課程教學中以開展綜合性實驗項目的研究性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滿足了學前教育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要求。
1.學前教師職業基本功訓練:全面開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師基本功訓練與測評,在大學四年中,通過有層次、逐步實施的教師基本素質和技能的訓練與考核是我院實訓工作的特色。結果顯示到2016年4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三筆字、簡筆畫合格率為100%,考核獲得二甲以上等級水平普通話的學生有77%,課件設計合格率達到90%,微課片段教學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園文化活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校級和系級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立并參與了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舞蹈團、合唱團、結誼社、野草文學社、網絡協會、航模協會、教心社、口語藝術社、致遠書畫協會等等;積極開展說課、課件制作、教育小論文、簡筆畫大賽、講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創編大賽等各種活動,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既充實了學前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活,更讓學生們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在學前專業能力課程模塊中開設了一定的綜合性實驗項目和研究性學習。我院向各教研室下發了《關于加強專業課程研究性學習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內容”研討與教學工作。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學前游戲論》的教學走出課堂指導學生綜合實踐課題“關于兒童游戲類型的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工作管理》的教學,老師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幼兒園總務工作調研”的研究性學習,專業課程《幼兒園活動設計》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學前教育實踐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探究能力,注重以實踐操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