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平菇栽培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平菇栽培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平菇栽培技術

        第1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論文摘要 從菇房準備、菇房消毒、培養料的準備、培養料的科學配制、拌料、裝袋與滅菌、接種與培養、出菇期的管理等方面介紹平菇溫室熟料栽培技術,以期為平菇種植戶提供參考。

        1菇房準備

        平菇在喜溫條件下生活。我縣由于冬春季節長,夏季短,氣溫不能四季滿足平菇的生長發育,加之農村沒有調溫設施,一般選用日光能溫室和塑料大棚作為菇房。另外,普通房子、窯洞等,稍加整修,使其具有加溫保濕,便于通風換氣。有一定的光照條件時,都可作為平菇的栽培場所。

        2菇房消毒

        每次使用菇房前都必須清掃干凈,然后用消毒藥品進行消毒。

        (1)甲醛和高錳酸鉀熏蒸。先將菇房密閉好,1m3以甲醛10mL、高錳酸鉀5g的配比,按梅花型排放藥品,逐一從里到外加入高錳酸鉀,再加甲醛,兩藥相遇冒煙,即刻關閉門窗,悶12~24h。

        (2)硫磺熏蒸。1m3用硫磺15g,點燃熏蒸。

        (3)石灰酸噴霧。5%石灰酸液(即苯酸溶液)噴霧消毒。

        3培養料的準備

        培養料是平菇賴以生長的物質基礎,其優劣是決定平菇栽培成敗和能否獲得優質高產、穩產的關鍵。

        (1)鋸末、麥草、蕎花、油菜殼等。我縣農村麥草、蕎花來源廣泛,一般做燃料使用,多有余地。為了充分利用這些原料,可將其經過曝曬等方法軟化處理,作為平菇栽培的原料。處理方法:配料前先將麥草、油菜殼、油菜秸、蠶豆秸、蠶豆葉等曝曬,粉碎成粗糠樣,一般2~3cm長為宜,然后用1%~2%的石灰水浸泡8~12h,撈出瀝水,調酸堿度為pH值7.5,再拌輔料。

        (2)麩皮。主要供應平菇所需的氮源,使用量10%~20%。

        (3)石膏。作用是加速有機質的分解,提高營養成分,調解酸堿度,使用量1%~2%。

        (4)石灰。是一種堿性物質,可以中和培養料中過多的酸,而且可殺死害蟲和雜菌。

        (5)尿素。氮源,用量不能大于0.3%,過大會抑制菌絲生長。

        (6)過磷酸鈣。呈酸性,一般用量1%~2%。

        4培養料的科學配制

        培養料中的碳、氮比例應控制在30~50∶1,當天配制的培養料應當天滅菌;否則易發酸。

        (1)麥草。A:麥草50%,楊樹落葉26%,麩皮20%,石灰1%,石膏1%,白糖1%,尿素0.2%。B:麥草70%,鋸末13%,麩皮15%,石灰1%,石膏1%,尿素0。2%。C:麥草46%,蕎花30%,鋸末20%,尿素0.1%,白糖1%,過磷酸鈣1%。

        (2)油菜殼或蕎花。A:油菜殼50%,麩皮5%~15%,石膏1%,過磷酸鈣1%。B:蕎花50%,鋸末40%,麩皮5%~10%,石膏1%,尿素0.1%,過磷酸鈣1%,25%的多菌靈0.2%。C:蕎花50%,棉籽殼30%,鋸末15%,麩皮5%,尿素0.1%,過磷酸鈣1%。

        (3)鋸末。松木鋸末中含有抑制菌絲生長的烯萜類、酸類、樹脂類等,使用前須經處理,加2%的石灰調濕堆制,再經曝曬,使其陳舊化,才能使用。A:鋸末78%,麩皮20%,白糖1%,石膏粉1%。B: 鋸末93%,麩皮5%,白糖1%,尿素0.3%,磷酸二氫鉀0.2%,高錳酸鉀0.1%,pH值6.5。

        5拌料、裝袋和滅菌

        (1)拌料。將培養料按照配方比例混合拌勻,料水比應控制在65%左右(即用手指擠壓有水滲出但不滴下為宜)。

        (2)塑料袋的規格。常有15cm×35cm、20cm×42cm、22cm×45cm等。常壓蒸汽滅菌應選用聚乙烯袋為佳,高壓蒸汽滅菌應選用聚丙烯袋為佳。

        (3)裝袋。用手裝時,邊裝邊用手指壓。用手壓時只按袋壁四周壓緊,中央稍壓,形成四周緊中間松,兩端緊中間松,松緊合適,有利于菌絲生長。若裝得過緊,氧氣不易進入袋中,發菌慢;裝得過松,難以出菇。裝袋后兩端用粗2cm、長5cm的木棍或玉米蕊插入料中,用干布將兩端袋口料膜內外擦凈綁扎緊,準備滅菌。

        (4)滅菌裝好料的袋依次擺放于鍋內架上,中間留出少許空隙,加水開始滅菌。初時加大火力,盡快使溫度升到100℃;否則培養料易變酸。維持8~10h,待溫度降至80℃時,再慢慢開門,取出料袋,放到無菌室中,準備接種。

        6接種與培養

        (1)菌種選擇。菌種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栽培的成敗。一般選用生長健壯、潔白濃密、純潔、絕對無雜菌、菌齡小、爬壁力強的栽培種作菌種。目前適合我縣植株的平菇菌種植廣溫1號、大白平菇、野豐118等。

        (2)接種。料內溫度降至30℃時方可接種。接種前先按常規消毒方法將房間滅菌成為無菌室。接種開始,先用75%的酒精擦洗雙手及接種工具及塑料袋,用石碳酸重新噴霧消毒1次,有條件的可在酒精燈火焰上方接種,無條件的則盡量2人接種,1人打開袋口,1人迅速挖出菌種,接入袋內,即刻扎緊袋口,再接另一頭。接完后將栽培袋在石灰粉上滾動1遍,讓石灰粉填住袋上的小孔,防止雜菌污染。菌種塊的大小一般以棗核大小為宜。同時接種量盡量大些,以使菌絲布滿兩端料面,以杜絕雜菌侵染機會。

        (3)培養。接好菌的料袋移入培養室內,夏季以4~5層為宜,冬季7~9層為宜,在25~28℃室溫下發菌,料內溫度不能超過30℃。我縣農村常用土炕生溫,料袋往往放置過多,且不翻堆,結果下層溫度高,造成燒菌現象嚴重。接種3~5d后,菌絲開始吃料,應檢查雜菌,若發現污染則即刻清除。8~10d后,每天打開窗戶通風換氣,仍以保溫為主。若菌絲完全不吃料,則是菌種問題,應更換菌種或重新接種;若菌絲吃料很慢,則是培養料過濕或菌種衰退,應換上套環,外包滅菌紙,利于通氣。正常情況5~8d翻袋1次,調換料袋位置,利于菌絲生長整齊。一般30~35d,菌絲吃透料層,結成塊,這時即準備出菇。

        7出菇期的管理

        將菌絲發滿的料袋移入棚內,在相對濕度80%~90%下出菇。

        出菇期是子實體形成和菇體成長階段,這時的管理直接關系到產量的高低,其溫、濕度與發菌期間有明顯差異。

        (1)催蕾分化階段。菌絲長滿袋后,平菇開始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過渡。這時的料溫不超過25℃,一般18~20℃為宜。提高空氣相對濕度85%~90%,要有良好的通氣和散射光刺激。且在袋口培養料的表面用粗鐵絲耙動,輕輕除掉接種塊周圍的老菌絲,壓平,換上直徑5cm左右的塑料編織繩套環,外包干凈紙。

        (2)原基期。即菌絲紐接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瘤狀突起即為原基。這時不要揭掉包裝紙,應加大地面和墻壁噴霧水量和噴水次數,絕對禁止直接對著料袋噴水;否則原基易死亡。

        (3)桑椹期。即形成米粒狀菌蕾胚芽。一般2~3d,這時不宜澆水,以控制相對濕度。

        (4)珊瑚期。這是奪取高產的關鍵時期,若管理得好,成菇率高;否則低,甚至絕大多數死亡。①取掉套環上的包裹紙,保留套環,這樣既保證通氣良好,又使菇體局限于套環中疊生長出,養分集中,菇多,大而肥厚,產量高。②噴水保濕。掌握“輕、勤、細”的原則,不宜在菇體上多噴水,應向空間多噴霧水。

        (5)伸長期。子實體的菌絲和菇柄有了明顯的區別。此期每天噴水3~4次,盡量少噴菇體,多噴空間,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每天打開通風窗換氣1~2h,并注意遮蔭;否則菌蓋色黑而影響品種。

        (6)成熟期。成熟前期可直接向菇體噴水,但不宜過多,要少、細、勤。后期忌噴水于菇體,采收前噴1次細水,以保持菌蓋嫩。在孢子尚未彈射前及時采收。

        第2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1、合理安排生產季節

        平菇的適溫性非常廣泛,出菇溫度為5―35℃,而我們黑龍江地區的溫室在8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之前都是生產適期,一般可在8月中下旬裝袋、接種,11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份之前為出菇期,這樣可以趕上元旦、春節兩大銷售旺季。

        2、菌種選擇

        秋季栽培可選用耐低溫的菌種,春季栽培要選用高溫菌種,如果菌種選用不當可能導致不出菇,甚至絕產。

        3、培養料配比

        配方1:粉碎的玉米芯85%、麥麩11%、過磷酸鈣1%、石膏1%、石灰2%、多菌靈0.1%。

        配方2:豆秸96%、石膏1%、石灰2%、過磷酸鈣1%、多菌靈0.1%。

        4、培養料的預處理:要將其它輔料與玉米芯充分混勻,加多菌靈水溶液拌勻,調節含水量為65D70%。培養料含水量是栽培平菇成敗的關鍵。用玉米芯發酵料栽培平菇時,料水比應控制在1∶1.8左右。含水量可以用手測法,即抓一把制好的培養料,用力握緊,指縫見有水珠滲出但不下滴,為適宜含水量。

        5、建堆發酵。

        拌勻后堆成寬1.5~1.8米,高1米的長堆,堆的兩邊用木棍在堆肩打兩排孔,孔距0.6~1米,上覆薄膜以保溫,堆底留空隙,以通風。當堆內15厘米處溫度達到65℃以上時保持一晝夜,然后翻堆,上翻下,里翻外,如此共翻3次,然后攤開散溫。

        6、裝料接種

        栽培袋規格為50×25厘米,采用兩頭出菇的方法,當料溫降到30℃以下即可裝袋,,多采用層播法接種。即先將袋的一端用繩扎好,從另一端口放入1cm厚菌種于袋底,然后裝培養料,裝至袋長l/3處時,播一層菌種,厚約1cm;再裝培養料至袋長2/3處,接一層菌種;再裝培養料至袋口,并播一層菌種,覆蓋料面,也就是裝3層料接4層菌種,接種量為10%~15%,邊裝邊壓實,最后將袋口扎緊。

        7、科學擺放菌袋,進行菌絲培養

        袋栽平菇在溫室和室內具有保溫性能好、發菌快等特點,但若管理不當,易造成雜菌感染和燒菌。正如菇農們說的:“能否成功在發菌,產量高低在管理。”因此,搞好發菌期管理是取得穩產高產的重要基礎。必須把菌袋放在20~25℃,空氣濕度在65%~75%的條件下發菌。氣溫低時,菌袋可堆高5~7層;氣溫高時,可堆高兩層或單個擺放。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時應注意把上下層翻到中間,中間的放到上下層,同時要將每個菌袋翻轉180度。如菌袋內溫度上升到35℃,則要及時翻袋,并同時打開門窗通風散熱,以防燒菌。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發好菌絲,其標準:一拍即響,菌絲濃白,手掰成塊,大多出現菇蕾。

        8、搭建出菇架

        平菇栽培一般采取就地碼垛出菇,8-10層袋高,這種出菇方式造成棚室利用率太低,為了增加出菇面積,在栽培中我們依據菇房或棚室的具體情況用水泥柱和竹竿搭建簡易出菇架。具體做法是:每隔1.5米固定一個水泥樁,再把竹竿綁在水泥樁上,床架40-50cm寬,層間距50cm,床架間距為70cm。

        9、出菇管理。

        9.1拉大溫差刺激出菇:平菇是變溫結實,加大溫差刺激利于出菇。利用早晚氣溫低時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度,拉大晝夜溫差至6~10℃,以刺激出菇,低溫季節,白天注意增溫保溫,夜間加強通風降溫;氣溫高20℃以上時,可采用加強通風和進行噴水降溫的方法,以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9.2加強濕度調節:出菇場地要經常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在料面出現菇蕾后,要特別注意噴水,向空間、地面噴霧增濕,切忌向菇蕾上直接噴水,只有當菇蕾分化出菌蓋和菌柄時,方可少噴、細噴、勤噴霧狀水,補足需水量,以利于了實體生長。在采收1~2潮菇后,菌袋內水分低于60%時,應給予補水。

        9.3加強通風換氣:低溫季節,一天一次,每次30分鐘,一般在中午噴水后進行;氣溫高時,一天2~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切忌高濕不透氣。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菇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邊緣卷曲而外翻。

        9.4增強光照:散射光可誘導早出菇、多出菇;黑暗則不出菇;光照不足出菇少,柄長、蓋小、色淡、畸形。一般以保持菇棚或菇房內有“三分陽七分陰”的光照強度為宜。但不能有直射光,以免曬死菇體。

        10、后期管理

        平菇出菇潮次分明,每潮菇采收后,要將菌袋口殘留的死菇、菌柄清理干凈,以防腐爛招致病蟲害。然后整理菇場,停止噴水,降低菇場的濕度,以利平菇菌絲恢復生長,積累養分。當平菇出完2―3潮菇后,菌袋因缺水而變軟,大部分營養物質被消耗,此時必須補充養分和水分。常采用菌袋浸泡補水、注射器補水、覆土補水補養以及抹泥墻栽培等方法進行。

        11、病蟲防治

        平菇病蟲害近幾年發生較重,尤其是蟲害,使不少菇農損失慘重,平菇上的主要蟲害是菌蚊、蚤蠅、菇蝸和果蠅。防治方法上要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11.1杜絕蟲源

        11.1.1栽培前培養料的處理:培養料要大力推廣堆料發酵,以便殺死培養料中的蟲卵和幼蟲(發酵前培養料廬曝曬2~3d減少雜菌污染)。

        11.1.2菇房薰蒸:栽培前將栽培室打掃干凈,再把菇房門窗、墻縫、破洞等關好、貼嚴,然后開始薰蒸。菇房常用磷化鋁滅蟲,薰蒸完畢后,應打開門窗通風5h以上,等毒氣散盡人才可入內。

        11.1.3門窗安裝窗紗:這是防正室外成遷入室內的主要方法,窗紗要經常檢查,一有漏洞及時修補。

        11.1.4搞好環境衛生:菇房內外的垃圾、廢菇、殘料以及菇房周圍的雞窩、牛棚應及時清除或遷移。

        11.2改善菇房的通風條件

        高濕或通風不良,往往不利于食用菌的正常發育,但卻是菇蟲發生的不利條件,因此,適當開窗透氣通風,能改善環境條件,抑制蟲害的發生。

        11.3物理防治

        11.3.1控制光源:菇房門窗附近不要裝燈,室內開燈時間盡量減少,以免招引室外的菇蚊、蚤蠅、和飛蛾。

        11.3.2燈光誘殺:在室內設置3W黑光燈一盞,下放水盆,裝入廢菇(料)浸出液或糖水,滴入幾滴敵敵畏,能誘殺大量成蟲,但要注意關好門窗,防止室外蟲源遷入。

        11.4化學防治

        噴藥前應將子實體采收凈,否則易造成藥害,影響子實體的商品價值,施藥后7d內不可采收。一般用2.5%溴氰菊脂2500~3000倍液或20%殺滅菊脂2000~3000倍液噴霧。

        12、采收與銷售。

        第3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了用玉米芯和工業下腳料廢棉袋裝平菇的高產技術,包括栽培原料的選擇、栽培料的配比、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積發酵、裝袋接種、發菌、出菇管理及生物轉化率高等特點。

        多年來,陽泉地區食用菌生產以玉米芯為主料配比小麥麩和米糠,不僅產量低而且原料麥麩成本大、效益低;陽泉有2家大型的紡織企業,每年的工業下腳料廢棉產量很大,而且還在逐年增加:因此利用本地的下游資源玉米芯和工業廢棉為原料栽培平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試驗和生產經驗,得出了一套利用玉米芯和工業廢棉袋裝平菇的高產技術。并成功地在陽泉地區進行了大面積推廣,有效地帶動了陽泉地區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將有關技術介紹如下。

        1主要栽培原料的選擇

        玉米芯要求是干燥新鮮、無霉變。粉碎成玉米粒大小的顆粒狀,原料廢棉從紡織工業購置干凈、無雨淋霉變的工業下腳料廢棉。

        2栽培料的配比

        據有關資料,玉米芯的碳氮比在100:1左右,而適合平菇生長的碳氮比約為60:1,這就需要加入工業廢棉和尿素來提高栽培料的營養及含氮量;栽培料的最佳配比為: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1000kg、工業廢棉100kg、尿素3.5kg、磷酸二氫鉀1kg、生石灰50kg、50%的多菌靈0.1%、石膏1%。

        3栽培料的配制和堆積發酵

        將以上配比的玉米芯和工業廢棉干拌均勻,再將尿素、磷酸二氫鉀、多菌靈、石膏溶于水中后均勻灑到栽培料中,最后用石灰水將栽培料拌濕,注意廢棉不易吸水,加水時要踩踏使其充分吸水,栽培料總加水量為65%~70%。栽培料含水量以用手緊握栽培料指縫間有水珠滲出但不滴下為最佳,拌好的栽培料要堆積發酵,料堆高lm,一般堆積24h后栽培料就會升溫到60℃~70℃,保持12h后進行第1次翻堆,將表面和四周工業廢棉翻到料中,堆積24h后再第2次翻堆,此時腐化的料中可見有大量白色放線菌:栽培料一般翻堆3次、翻堆間隔24h、發酵時間7d為宜,注意翻堆間隔時間、發酵天數不宜過長和過短,時間過長則發酵溫度高,營養消耗大;時間過短則發酵溫度低,栽培料未腐熟平菇菌吃料差而且易滋生雜菌。

        4裝袋接種、發菌

        在裝袋前應先挑選菌絲粗壯且無雜菌的栽培種,用0.1%高錳酸鉀液將栽培種外部全部消毒,再用手把栽培種扳成棗粒大小的顆粒,避免菌絲損傷太厲害而影響萌發。將發酵好的栽培料裝入規格為22cm×24cm×45c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裝袋過程中要在袋的兩端接種栽培種,接種量盡量大些(10%),使菌絲能盡快布滿栽培袋兩端料面,以杜絕雜菌侵染。裝袋用手工或螺旋推進式簡易裝袋機把栽培料裝入事先裁好的塑料袋中。若用手操作,要邊裝邊用手指壓,手壓時只沿袋壁周圍壓緊,中央稍壓,形成周圍緊中央松、兩端緊中段松。松緊合適,有利于平姑菌絲的生長。若裝得過緊,氧氣不易進入袋內,發菌慢:裝得過松,難以出菇。把接種好的菌袋移入消過毒的培養室中并以“井”字形堆放,一般堆4層。培養室的溫度要求保持在(25±2)℃,空氣的相對濕度70%左右,接種2d~3d,菌種開始萌發,四周長出白色菌絲,并逐日擴展連接,此時要特別注意料溫不得超過30℃,若溫度升高達30℃,必須開窗降溫;接種4d~5d菌絲開始吃料,8d~10d菌絲布滿栽培袋兩端料,此時要注意雜菌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應及時揀出處理。此后菌絲開始向深層蔓延生長,菌絲代謝旺盛、生長加快、呼吸作用加強,需氧量日益增大,產生的CO2增多,因此每天需開窗更換新鮮空氣,接種30d左右菌絲長滿全部栽培袋,繼續促進菌絲生長,使菌絲累積充足營養,準備出菇。

        5出菇管理

        將發好菌的栽培袋移入出菇室內,將菌袋口打開并將其反卷,放在墊有磚的上面壘成高1m左右的菌墻,菌墻間行距不小于80cm,便于出菇、操作管理。料溫不得超過22℃,菇房的溫度要控制在20℃以下,一般以13℃~17℃最為適宜,要拉大晝夜溫差,其變動幅度為5℃~8℃左右:提高菇房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90%左右;要給予充足的空氣和一定的散射光,一般3d~4d菌絲即可形成原基并分化成菇蕾,當菇蕾轉化發育為子實體后開始噴水保濕,噴水要按照輕噴、勤噴、細噴的原則,不宜在菇體上多噴水。當子實體長到菌蓋大小不變,邊緣展開,孢子尚未彈射時,及時采收。采收完第一茬菇后,要及時清除菌墻上的死菇、爛菇、病蟲菇等,用干凈的粗鐵絲在料面上來回拉動幾下稍加壓實,停止噴水2d~3d,讓菌絲充分恢復并積累養分,再出第二茬菇。當采收完二茬菇后,栽培袋中料的營養、水分多半喪失,為提高產量、品質和栽培袋料的生物轉化率,采用脫袋抹土泥壘菌墻的方法,先在干凈的黃土中加入一些生石灰,用水攪拌成稀泥,把脫袋的菌料用稀泥壘成菌墻,層與層之間要用泥粘結充實,菌墻的兩個側面也要抹上1層稀泥,在菌墻的上端用泥抹成1個水槽,水槽中放人營養水,讓營養水從上向下滲入到培袋料中。用此方法處理的第三茬菇的產量、品質往往不亞于第一茬菇,由于可以一直加營養水,所以能采收四茬一五茬菇,使得生物學轉化率高達200%。

        第4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一、菇場選擇

        選擇具有散射光、通風、有增溫和保溫條件的場地栽培,如備有增溫條件的室內菇房、溫度較高的地下菇場以及塑料大棚等。不宜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或環境不衛生的場地栽培。此外,初次種菇場所,應采用石灰水刷墻、生石灰撒于地面的措施進行消毒,撒在地面的生石灰應于次日清掃干凈;老菇場則可用高錳酸鉀加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有蟲害的菇場應先噴殺蟲劑消滅害蟲后再進行消毒,保持菇場清潔衛生。

        二、菌株選用

        冬栽平菇菌株品種的選用應根據產菇末期的環境溫度來確定,按產菇期的安排可分“冬栽冬出”和“冬栽春出”兩種。“冬栽冬出”的平菇品種應選用低溫型、中低溫型、廣溫偏低溫型品種較為適宜,如雪立得、2026、雙抗黑平等,這些品種耐低溫能力強,不易發生“瘤蓋菇”,朵型緊湊、菌肉緊實、整體形狀美觀、商品價值高。避免選擇顏色較深的平菇品種,防止出菇時棚內溫度過低,造成菇體背面顏色污濁,影響銷售。“冬栽春出”的平菇品種應選用中低溫型和中溫型品種,如川雜26、265等。這些品種菇體肉厚、抗病能力強,能夠在春天干燥風沙大的氣候正常出菇。

        三、接種要求

        一是加大接種量。冬季氣溫偏低,發菌時菌絲生長緩慢,可通過加大接種量,使菌種萌發后,盡快覆蓋整個料面,形成平菇正常菌絲生長優勢,抵制雜菌生長。二是進行嚴格的空氣消毒滅菌處理,保持接種環境的干凈衛生。

        四、水分控制

        冬季平菇具有需水量少的特點,水分控制要注意三要點:一是培養料的基質含水量應控制在60%以內,料水比應控制在1∶1.3左右,同時應添加多菌靈及百菌凈等殺菌劑。二是菇棚噴水不可過多,宜用50℃左右的溫水棚內噴霧,使菇棚或菇房的相對濕度達到85%~90%。對于空間較大,菌棒擺放較少或通風狀況較好而又較易升溫的菇棚,以每隔1~2天噴1次水為宜;反之,可每隔2~4天噴1次水。三是不能“閉棚噴水”,因為在密閉的條件下噴水,棚內的相對濕度會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在100%,水分處于飽和狀態,子實體的正常生理活動受阻,易引起生理性病害,造成菇片上卷,甚至枯黃死亡。

        五、溫度調節

        “冬栽冬出”的平菇,在菇蕾形成前后,增溫的同時不要忽略保持溫差。宜以太陽光能為主要增溫方式,也可采用覆蓋雙層薄膜、膜上覆蓋草氈、火爐加溫等方式增溫,保持棚溫在5℃以上并加大晝夜溫差,促使菇蕾形成;待大部分菌袋現蕾后,控制棚溫在8℃左右,保證子實體正常生長。“冬栽春出”的平菇,應在料面薄膜上覆蓋10~15厘米厚的土層或20厘米厚的干凈草層,以利保溫,防止料面結冰而凍傷菌絲,影響養分積累和來年產量。室內栽培,應保持室溫5℃左右,待開春溫度回升后揭開覆蓋物,再正常管理出菇。

        六、光照要求

        在生長階段,平菇菌絲在黑暗環境中比在光照條件下生長快,但子實體分化和發育階段必須具有一定的散射光條件。總體上,光照強度與經濟效益有同步提高的趨勢。光照較強的菇棚內,平菇子實體顏色較深,葉片較厚,菇片韌性好,產量一般可提高20%左右。另外,還應根據天氣狀況,適當增加光照,在保證棚溫5℃的前提下,晴天或多云天氣氣溫較高時,在11時至15時適當增加光照;陰雨天或雪天可在10時至16時盡可能增加散射光,延長光照時間。

        七、通風宜勤

        冬季不要因維持棚溫而忽視通風,要保持菌絲體和子實體的正常生長,必須及時通風換氣,增加菇棚的氧氣含量,防止二氧化碳集聚中毒。每天可結合噴水、采菇、氣溫較高等時段進行通風換氣。宜采用短時間小通風的方式換氣,切記不要大通風。對于空間較大,通氣狀況良好的菇棚,每天可通風3~4次,每次30分鐘;若空間較小,則適當增加通風次數,減少每次通風時間,同時輔以人為走動,使通風死角處亦能正常換氣。霧霾天氣,要設法保持棚內空氣新鮮,可采取安裝簡單設備,實施內循環通風等方式,防止或減少霧霾空氣的進入;棚內有增溫設施的,更要注意通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

        八、補充養分

        一般平菇營養生長期碳、氮比以20∶1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碳、氮比為40∶1。可在補充水分的同時,向料內增補3%黃豆漿液、10%淘米水、0.4%尿素液、1%糖水等營養物質。補充養分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養分不足時,菇體多出現蓋薄、柄細、單生、叢小、色淺、菇體龜裂等現象;二是尿素過多時,易在菌袋壁上形成一層灰白色的霧狀物,會抑制平菇菌絲生長,造成雜菌污染。

        九、病蟲害防治

        一是防治雜菌病害。平菇抗雜菌污染能力雖然很強,但生產上多采用生料栽培,許多雜菌往往在高溫、高濕、偏酸性及通風不良的環境中大量繁殖,常導致減產甚至絕收。可用石灰或黃泥抹墻縫,或用10%的石灰水涂刷墻壁、房頂及床架;用來蘇兒噴灑地面、房頂,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后用食用菌專用煙霧消毒劑按每立方米3~4克的使用量進行熏蒸消毒。還可用甲醛、硫黃等藥品密閉熏蒸消毒,定期噴灑0.02%綠霉凈或0.03%菌絕殺。二是蟲害防治。菇房密閉后,用磷化鋁或敵敵畏熏蒸滅蟲并安裝防蟲網;菌袋有破口或刺孔后應立即用膠帶封住,以免癭蚊等害蟲在破口處產卵為害;注意關好門窗,配合使用黃色粘蠅膠帶,防止室外蟲源遷入。

        十、適時采菇

        第5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麗水市地處浙江省西南部,春季回暖早,氣溫穩定通過10℃比浙江北部早7~10天,比浙江的東、中部早3~5天。早春蔬菜是麗水河谷平原的一個優勢。蔓生菜豆產量高、品質優、適應性廣。但是,由于蔓生菜豆開花結莢期對溫度有著嚴格的要求,平原地區種植前期的低溫和后期的高溫嚴重影響其產量和經濟效益。露地栽培不能發揮河谷平原早春氣溫回暖早的優勢,制約了蔓生菜豆的發展和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2012年浙江麗水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進行了塑料大棚蔓生菜豆春季早熟高效栽培研究,2月上旬播種,5月底采收結束,每667 m2采收鮮莢2 370 kg,經濟收入9 717元。現將其栽培要點總結如下。

        1 地塊選擇

        大棚早春種植蔓生菜豆應選擇排、灌方便(因為春季雨水多,排水比灌水更為重要),土壤肥力高的田塊。最好選在水旱輪作或2年以上沒種過菜豆和豇豆的田塊,以防菜豆根腐病、枯萎病等的發生。

        2 選用抗低溫的早熟優良品種

        選擇抗低溫、早熟,抗銹病、根腐病、枯萎病,商品性好,適宜當地消費習慣,產量高的優良品種。目前我們選用的是主要為汕青11號(廣東汕頭種業公司生產)、麗蕓1號(麗水市農科院選育)等。

        3 掌握播種時間是關鍵

        蔓生菜豆開花結莢對溫度要求嚴格,過早播種不但會出現爛種、不出芽、前期生長不好等現象,而且開花時由于溫度過低也會導致不結莢;過遲播種則發揮不了大棚設施的優勢,嚴重影響經濟效益。一般大棚蔓生菜豆的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的歷年氣象資料,氣溫穩定通過10℃的時間往前推15~20天為宜。麗水河谷平原一般播種時間應確定在2月上旬。

        4 選擇合適的育苗方式

        為了提早大棚蔓生菜豆的采摘時間,可利用一切栽培措施力爭早播種,出好苗。播種時應采取曬種后進行催芽,種子發芽后,采用育苗基質穴盤或者營養缽育苗(一般采用50孔的育苗穴盤)。播種后采用小拱棚+塑料大棚進行保溫,以利于早出苗。

        5 苗期加強管理

        經過催芽后的菜豆播種后一般4~7天就會出苗。因早春氣溫極不穩定,種子出苗后要加強溫度管理。晴天要進行中午小拱棚通風降溫,14:00以后要及時關棚保溫。如遇長期陰雨天,在中午時也要適當的通風降濕,以減輕病害的發生,同時可以用75%敵磺鈉50 g對水25~40 kg噴施1~2次。

        6 整地、施足基肥

        整地時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000~1 500 kg或腐熟雞糞150~2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充分拌勻作畦,一般畦面寬1.2 m,作成龜背形,溝寬0.4 m左右,這樣有利于排水、通風透光、采摘。

        7 適時移栽

        當幼苗長出1~2片復葉,苗高6~7 cm時,選擇冷尾暖頭的晴天進行移栽。移栽前煉苗3~5天,煉苗時白天大棚兩頭通風,棚內小拱棚膜全部揭開,夜間關上大棚兩頭。開穴移栽,每畦栽2行,每穴栽3株,株距0.3 m左右。移栽時667 m2穴施鈣鎂磷肥20~25 kg,苗栽深度與基質土齊平為宜。移栽后用2%尿素或三元復合肥液滴根,讓苗的根系與泥土充分接觸,以利于成活。

        8 移栽后的苗期管理

        菜豆移栽后要做到精心管理。移栽后到搭架引蔓這段時間主要是做好保溫防凍、防高溫燒苗等。移栽后及時鋪上黑色地膜(黑色地膜比白色地膜保溫、防雜草效果好),蓋上小拱棚,塑料薄膜四周壓土嚴密防止冷空氣侵入,導致低溫凍苗。長期陰雨天時要在中午時適當的兩頭通風,降低棚中的空氣濕度,減輕病害發生。晴天棚內溫度高于35℃時要兩頭放風。

        9 適時搭架、提蔓

        早春大棚種植菜豆的搭架、提蔓時間要稍晚于露地栽培,當蔓與蔓之間開始繞結時進行搭架、提蔓。一般用直徑2 cm左右,長度2.5 m左右的竹竿作為支架。支竿與支竿之間3/4處交叉綁扎。支架與支架的交叉處橫放一根竹竿,增加支架的牢固性。支架搭好后要及時提蔓,以便植株藤蔓及時爬竿,有利于植株健壯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10 及時采摘

        大棚菜豆早熟栽培的一切措施都是圍繞一個目的,即早采摘來提高經濟收入。一般開花后10天就可采摘鮮莢;這個時期采摘的原則是:宜早不宜遲。中、后期一般開花后15天就可采摘鮮莢;這個時期采摘的原則是:適時、及時采摘。

        11 及時通風、揭膜

        隨著氣溫不斷升高,采用大棚兩頭通風、四周裙膜揭開、全棚揭膜的方式來調節溫度。把棚內的溫度控制在35℃以下。

        12 注意摘除基部老葉和頂芽

        適時摘除基部的老葉,看生長勢摘除頂芽。當菜豆采摘到主蔓的3/4時,中下部的葉片開始老化,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養分、影響通風透光及孳生病蟲害,同時以免影響基部側蔓的形成、潛伏芽和腋芽萌發、花芽發育。至于頂芽的摘除應視植株的生長勢而定,生長勢旺盛的要早摘除、多摘除;生長勢弱的少摘除,或者不摘除。

        13 保護好菜豆的花柄

        采摘豆莢時要保護好花柄。保護好花柄是蔓生菜豆高產的一項既簡單又重要的關鍵栽培技術之一。蔓生菜豆的每根花柄鮮莢采摘后,只要溫度適宜,養分充足就還能分化出2~5個花芽。所以在采摘豆莢時盡量不要碰傷花柄。

        14 加強肥水管理

        長江中下游地區,蔓生菜豆的大棚早熟栽培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一般在豆莢采摘前不需進行肥水管理。當豆莢采收3~5天后施一次開花結莢肥,施肥時667 m2用三元復合肥20 kg開穴施入,以后每采收10天左右施1次肥,到5月上旬停止施肥。水分管理在整個菜豆的生長期始終保持濕潤為宜。

        第6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教學改革;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8-0277-01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LI Zhi-tao ZHAO Juan-juan LIU Hai-pe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ngshui University,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eaching reform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by selection of experiment content,reforming teaching methods,enhancing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hanging course examination mode,which improve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vel.

        Key words teaching reform;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echnology;experiment teaching

        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是一門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的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們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礎理論知識、菌種制作技術及主要食用菌的高產栽培新技術,加強其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使學生們能在生產實踐上正確地應用、分析和解決實際的問題,對該課程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

        1 精選實驗內容

        食用菌栽培技術課程涉及的實驗項目繁多,要求學生們掌握所有的實驗內容并不現實。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踐,精選實驗內容,面向地方經濟,不斷進行課程專業教學改革,使本門課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1]。食用菌栽培技術實驗只有16學時,在有限的學時里,特別注意實驗的連貫性及實用性。以最常見的平菇栽培為例,實驗涉及平菇栽培的各個環節:母種制作、原種制作、栽培種制作及培養。具體實驗安排如下:實驗一,食用菌母種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為母種制備提供培養基);實驗二,組織分離法及母種轉管技術(制作母種);實驗三,食用菌原種的配制、滅菌與培養(制作原種);實驗四,平菇栽培技術(制作栽培種,并進行培養,直至栽培出平菇)。通過這個綜合大實驗的學習,學生們可以基本掌握平菇的具體栽培技術,以后在研究其他食用菌的栽培技術時可以很好地借鑒平菇栽培技術,同時為以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基礎。另外,本課程設置要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實踐課時的比例還應加大,本門課程應有1/2的課時為實踐課時,以期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外,每學期可安排學生們去企業參加實際生產至少1周。

        2 改革教學方法

        2.1 合理運用多媒體

        多媒體信息呈現信息量大的特點,但是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減少了學生的思考時間,同時學生們也難以消化大量知識,制約學生的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盡量簡化多媒體信息,突出重點內容;對于難以理解的問題,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將文字、圖片、聲音、影像進行有機組合,使一些抽象、復雜的問題易于理解,為學生們形象、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提供有效途徑。

        2.2 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注重采用啟發式教學,多為學生創造動手和動腦的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上課時要經常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們思考,并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引導學生自己拋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創造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會很有幫助。同時,進行角色轉換,比如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備課、講課,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進行評價和完善,提高其創新能力。

        3 加強校企合作

        我國高等學校的畢業生普遍理論知識扎實、實踐經驗不足,人才的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2]。在平時教學當中,組織學生多參加企業實習實訓,可以增進學生對企業以及社會的了解,改變其對就業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的工藝流程為實習學生開放。實習期間,學生們要主動向有實踐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學習,在與員工溝通中了解生產流程,了解企業相關行業知識,掌握企業所處行業的發展動態,并深入到生產一線學習生產工藝、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了解企業對于相關技術崗位的技能要求、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開闊眼界;同時,公司相關技術負責人進行現場指導,使學生對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各環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強化學生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的結合,拓寬專業知識,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實踐技能。通過學到的實踐技能,可以使食用菌栽培技g這門課更貼近實際生產的需要,可以達到理論聯系實際、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在整個實習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分析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對學生的實習報告進行指導。通過實習,不僅加強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結合,而且為其就業和創業提供了實踐機會。

        4 改變課程考核方式

        學生學習的目的往往只是為了考試過關,不利于學生學習

        能力的培養以及創新意識的養成[3]。社會需要的不是只會考試的學生,而是綜合素質與能力突出的人才。要完善傳統的考試方式,一門課程的考核應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可以在筆試中增加分析歸納綜合應用方面的試題,添加技能操作考核等內容,適當地淡化結果、強化過程[4]。

        5 結語

        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改革的實質與方向,使課程教學更加符合教育培養的目標,自己不斷學習并進行反思,去探索與實踐,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務必適應學生、適應教學的實際情況,從而使學生真正對學習感興趣,使學生能夠學好知識,提升其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從而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專業人才[5-9]。

        6 參考文獻

        [1] 張彥民,韓文鳳,邱潑.職業院校食品分析實驗課程的教改與實踐[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0(3):92-93.

        [2] 李曉靖.教改背景下高職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析[J].統計與管理,2015(3):147-148.

        [3] 張佳艷,熊建文.獨立學院食品工藝學課程教學探討與改革[J].輕工科技,2013(8):173-174.

        [4] 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發展研究,2006(10):68-73.

        [5] 汪軍玲,周本宏.談食用菌栽培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09(7):261-262.

        [6] 孫金旭.食用菌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究:以衡水學院為例[J].衡水學院學報,2012(1):108-109.

        [7] 黎勇,黃作喜,齊澤民.構建新的實驗教學體系:食用菌教學周年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4(6):206-207.

        第7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一)教學背景

        麗江地處云南滇西北三江并流的橫斷山脈,得天獨厚的高原氣候,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成為野生食用菌的良好生長環境,每到七八月的雨季是松茸、雞縱、一窩菌,干巴菌,銅綠菌等野生食用菌紛紛上市,成為游客和市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因此學生對野生食用菌是非常熟悉,也經常上山自采自食,其味無比鮮美,同時對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此,我校開設校本教材中設置了“食用菌栽培”這一節勞動技術課程,課程以食用菌的基礎知識為載體,通過同學們在實驗室中的實踐操作,并獲得成果,以及走出校門到當地食用菌栽培農戶參觀學習,并撰寫總結報告,長期以來該綜合實踐活動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和好評,使其成為學校校本教材的一個亮點。

        (二)教學流程

        1 平菇室內栽培,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在平時已有的感性的基礎上從生物學的角度去認識理解平菇的生物學物特性和栽培方法,然后才進入實驗室中以3-4人一組,親手實踐活動,學會培養基的配制和滅菌以及菌種的接種(栽培種)等方法技術,最后培養到培養箱中,每隔一段時間觀察記錄菌種的生長狀況,直到長出平菇的子實體,獲得成果。

        2 在實驗的基礎上,帶學生參觀當地農戶的平菇栽培基地,并與實驗室的栽培方法進行比較,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的聯系和區別,以及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處理。

        3 通過對前面的學習、實驗,及參觀訪問,要求學生撰寫該內容的實踐活動報告,并可提出實踐活動中存在的及需要改進的問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 概述平菇的生物學特性。

        2 了解蘋菇室內栽培的技術,包括培養基的配制和栽培方法。

        (二)能力方面:

        1 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討論,使來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認識(即原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的知識建立起聯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 通過學生在實驗室里栽培過程,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3 通過對平菇栽培的生產地的參觀學習,培養學生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①請同學們說出自己家鄉都有哪些野生食用菌?它們生長在什么樣的環境?什么季節可采到磨菇?采到的磨菇都能吃嗎?②如果要能在一年四季都能食用鮮磨菇,那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呢?

        因此,生產上用人工栽培的方法,生產出了許多品種的食用菌,其中平菇室內栽培最為廣泛。

        平菇(側耳)在植物分類學上屬于真菌門,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口磨科,側耳屬栽培較多的是糙皮側耳和美味側耳在多類食用菌中,平菇的營養價值很高,平菇素以富含蛋白質著稱,其味足以與雞肉媲美,且鮮而不膩。

        平菇是世界上主要栽培食用菌之一,但栽培歷史較短,它具有適應性廣,培植方法簡便,場所多樣,成本低,見效快,不但適于工廠大規模生產,也可作為家庭副業,前途廣闊。

        (一)平菇的形態結構和生長發育(以設問,然后師生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

        設問:①平菇的形態上可分為幾個部分?地上部分叫什么?

        知識要點:平菇的菌蓋為貝殼狀或扇狀,菌蓋下方長著許多長短不等的菌褶,呈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妹,菌柄側生,菌絲棉絨狀,粗壯潔白,菌種在冰箱中冷藏時,常沿管壁長出濃密的氣生菌絲,平菇靠孢子繁殖在白色菌褶里,孢子圓柱形,無色,所以栽培時常見成熟的孢子落在瓶頸處,堆積成一層白色的粉末。平菇靠營養菌絲(葡伏菌絲)從培養基中分解養料吸收營養。

        設問:②平菇是怎樣生長發育呢?可分為幾個期?

        知識要點:平菇的地上部分稱作子實體,即我們平時食用部份。從原基至子實體成熟約經7-30天,子實體前期菌柄生長快而菌蓋則后期生長快,其顏色逐漸由深變淺,孢子釋放則以成熟中期最多,老熟期結束。

        (二)平菇的生活史

        設問:③平菇通過什么方式生殖的呢?

        知識要點:平菇成熟后,擔孢子從菌褶上彈射出來,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孢子萌發、伸長、分枝形成單核菌絲。兩個不同性別的孢子萌發的單核菌絲結合形成雙核菌絲,同時進行鎖狀聯合,生長繁殖形成菌絲體,在適宜環境下,分化成子實體原基,然后不斷形成菌蕾,再繼續分化為菌蓋菌褶和菌柄,即平菇子實體,子實體成熟后,在菌褶兩側著生的孢子被彈射出來,在適宜環境下孢子萌發,又開始新一代生活,這就是平菇生活史。

        四、教學反思

        第8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關鍵詞 金針菇廢渣;平菇;栽培;山東濟寧

        中圖分類號 S646.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7-0119-01

        濟寧地區食用菌的主栽品種是金針菇和平菇,由于金針菇在低溫條件下才能長勢良好,在濟寧地區,每年只在10月下旬至翌年2月初適合其生長,生長周期較短,每年春季,大量金針菇廢渣閑置,占據場地,滋生細菌,又污染環境.與金針菇相比,平菇適宜溫度較廣,生產周期達9個月左右[1-2]。而平菇生產后的培養基被分解的很徹底,可直接用作農業有機肥。根據金針菇分解基料的能力比平菇弱,生產周期短的特點,利用金針菇廢渣栽培平菇配方進行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基質來自鄒城“常生源”出過一潮金針菇的工廠化栽培菌渣、玉米芯、棉籽殼、麥麩、棉籽餅粉、玉米粉、過磷酸鈣、石膏粉、石灰粉。要求供試原料干燥、無霉變。玉米芯需粉碎至黃豆大小,金針菇廢渣需粉碎過篩。供試平菇菌株為濟寧市農科院提供的抗2、新831,母種為PDA培養基,原種為麥粒培養基。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6個配方處理,具體設計見表1。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每個處理1 000袋,3次重復。在同一大棚內發菌及出菇。大棚內層覆蓋防蟲網,以減少病蟲害。

        1.3 試驗方法

        1.3.1 裝袋接種。將金針菇廢袋脫掉袋膜,選取無污染和霉變的袋料刮掉菇腳,粉碎曬干,然后將培養料按設計比例混拌后預濕并堆悶發酵2 d,含水量65%,pH值自然。拌勻后裝入23 cm×45 cm×3絲的聚乙烯塑料筒袋滅菌,常壓100 ℃維持12 h,料袋降至常溫后常規無菌兩頭接種套環[3]。

        1.3.2 發菌管理。由于夏季的氣溫高,不容易發菌,因此應將菌袋合理擺放,并適當進行倒袋翻堆和通氣增氧,有利于菌料均勻發酵,并嚴格控制發菌的溫度和濕度。單層排放,每排之間的間距要超過50 cm,袋與袋之間的間距在5 cm以上。大棚要加強遮蔭,經常通風散熱,若溫度太高可以適當噴灑一些涼水在菌袋上用來降溫,防止料袋的溫度超過33 ℃。及時翻袋和檢查雜菌,使各處理菌袋發菌條件一致[4-5]。

        1.3.3 出菇管理。當菌絲長滿發透,手按菌袋硬挺結實,富有彈性,表面有淡黃色水珠及原基出現,表明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此時對各配方計產菌袋分別稱重。等80%菌袋有原基出現時,即可碼堆出菇。菌墻碼3層,袋與袋之間不能緊靠,應預留3~5 cm的空隙散熱,層與層之間用小竹竿隔開。整個出菇過程中,通風必須良好;因夏天溫度高,水分蒸發快,所以為了保證濕度,每天噴水3~4次,并且可每隔幾天用大水灌棚1次[6-7]。出菇期間進行常規溫、光、濕、氣管理,轉茬期間進行常規養菌管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絲生長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處理1菌絲長速最快,其次是處理4、5,菌絲長勢是CK、處理4和處理5長勢最好,產量處理4、5僅次于CK。

        2.2 不同配方生物轉化率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配方子實體生物轉化率差異明顯。全棉籽殼配方生物轉化率最高;金針菇菌渣添加量在30%~40%時轉化率僅次于CK。當添加量超過50%時,生物轉化率明顯下降,添加量在80%時,生物轉化率最低。

        2.3 示范結果

        對處理4、5進行了試驗示范,從表5可以看出,各試驗示范點平均生物轉化率均達到115%以上,且各示范點間生轉化率差異不明顯,表明了處理4、5的穩定性。

        3 結論

        通過對不同配方的農藝性狀、子實體生物轉化率、產量等指標的調查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金針菇菌渣添加量在40%~50%時,農藝性狀表現最好,生物轉化率最高。試驗結果表明,充分利用金針菇廢棄菌渣栽培平菇是可行的。金針菇

        和平菇栽培結合起來,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優化了環境。

        4 參考文獻

        [1] 王慶武,安秀榮,李秀梅,等.金針菇菌渣栽培平菇配方試驗[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9):56-58.

        [2] 劉遂飛,孫桂琴,胡永德,等.不同食用菌菌渣組合栽培平菇試驗[J].食用菌,2015(1):25-26.

        [3] 張東雷,張玉鐸,郭永杰,等.利用金針菇菌糠栽培平菇的試驗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3(8):234-236.

        [4] 薛貞明.平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學,2010(11):133-144.

        [5] 沈天峰,申進文,王付才,等.平菇菌絲生長速度與子實體產量相關性研究[J].中國食用菌,2002,21(4):18-19.

        第9篇:平菇栽培技術范文

        1.稻草軟化處理。稻草軟化處理的好壞是栽培成敗和能否奪取高產的關鍵。稻草是一種疏松易積水而不易固形的材料,特別是它表皮具有一層蠟質,這層蠟質能阻礙菌絲吃料。筆者通過實踐摸索出三種軟化稻草的處理方法。其一是把稻草鋪在干凈地面上,用石磙反復碾壓至稻草變軟。其二是將稻草切成2~3厘米小段,浸泡于3%—4%的石灰水溶液中,34小時后撈出用清水沖去殘渣,調節好含水量。其三是用飼料粉碎機,安上直徑約2厘米的篩網進行粉碎,粉碎后即成條片狀,細薄、松散、綿軟。

        2.科學配制培養料。培養料的配方為稻草86%、糠8%、草木灰3%、食鹽2%、石膏粉1%、尿素0.3%,含水量65%—70%。將軟化處理好的稻草按配方加入輔料和水,然后按高、寬各1米左右,長不限建堆,頂部和四周稍壓實拍平,用直徑4厘米的木棍每隔40厘米從頂部垂直向下打洞,洞上覆薄膜和草簾,以保溫保濕加速發酵。料溫上升到55%以上并維持8—10小時后翻堆,共翻堆3次。55%以上溫度累計24小時發酵結束。

        3.選地作畦。筆者根據平菇生長有明顯的“邊際效應”這個特點(即畦床四周出菇早、密且大),并結合出菇期需水量較多等特性作畦。在作畦時選近水源的平地或水稻田作栽培場。將場地整成1.2米寬、長因場地而定的畦。開挖時先在畦中間留30厘米寬的土埂,土埂中間挖16—17厘米寬、20厘米深的水溝,土埂兩邊各挖45厘米寬、10厘米深的料池。挖出的土堆在畦四周,高約10厘米。挖好后先用濃石灰水(5%~10%)或多菌靈(0.2%)溶液澆灑整個畦床內外,再噴0.02%敵敵畏溶液,進行徹底消毒、殺蟲。

        4.鋪料播種。鋪料時每隔60厘米留空4—5厘米供填土,每平方米用料12千克左右,一次性鋪入。采用麥粒菌種,用種量為干料的10%左右,先以5厘米×5厘米的距離穴播,再在料面撒播一層,最后用木板壓平、壓實,覆蓋薄膜,蓋上稻草發菌。接種后氣溫在20℃以上時,第三天就應檢查發菌情況,若膜內料溫超過28℃,可在晚間通風降溫,切勿頻繁揭膜通風,以免引起霉菌污染。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A级片中文在线观看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美利坚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 亚洲最大丝袜首页第一国产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