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中職語文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職語文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職語文教學

        第1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我們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很難做到這一點,教育改革進行多年,中職語文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傳統的教師中心模式,有嚴重的“職教教學普教情結”:教學過程中重知識輕能力,重傳授輕探索,重結論輕過程,重共性輕差異,重獨立輕合作,重課內輕課外,嚴重制約學生的發展。課堂教學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著眼于完成教學任務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能很好地引導他們獨立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也意識不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要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更多的是消極、被動、機械地接受被灌輸來的語文知識,“學”的效果不佳。

        二、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的必要性

        我們認為中職語文教學應該定位為語文教學為專業教學服務,借助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樹立職業理想,提高職業能力。實現中職語文教學困境突圍的關鍵在于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特色,促進其個性化發展。與中職學校培養應用型人才教育目標相適應,中職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職業需要為導向,結合語文學科自身的特色,革新中職語文教學方法。語文教學有豐富性,但是在新形勢下中職語文教學需要加強針對性,體現其職業性、實用性和科學性。“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提示我們要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教學方法。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中職語文教學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某種教材、某種程度學生,我們都能總結出一定的套路和程式,這樣我們的教學就有所依據,更科學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對象相同的條件下,可嘗試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從中擇取最能體現職業特色的一個,提高語文教學的實用價值。

        三、凸顯中職語文教學職業特色的途徑

        這一部分探討的是凸顯中職語文教學職業特色的途徑,主要從四個角度來闡述。

        (一)教學內容分層設定

        語文教學素材包羅萬象,這就給我們教學內容的靈活擇取、拆裝組合提供了方便。在新大綱規定的總目標和總要求下,根據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專業的要求,實行分層次教學,在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安排上有所區分,可分成基礎部分和提高部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同時參照專業需要進行調整。口語交際中的朗讀、接待、主持、采訪、辯論和演講,寫作基礎中的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的要求和表達方式,應用文訓練中的企業文書、公務文書,黑板報、宣傳簡報的編輯與排版訓練等,都有很大的彈性,容易分層。同時本著尊重中職學生個體差異的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的層次,對所學內容能“跳一跳就夠得到”,學生易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調動自學的積極性。此外,制定測評機制考核學習效果,根據反饋,定期實行層級流動。這樣可基本照顧到學生的群體差異和個體差異,也能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的職業化和個性化。

        (二)評價機制與專業需求掛鉤

        中職語文教學的評價機制需要跟專業課銜接。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的職業化特色要在教學評價機制上作出調整,在課后作業和考試中滲透專業相關內容,突出其實用性。在這一點上,作文可以很好地發揮作用,作文能訓練文體寫作,也可練習跟實習、畢業有關的總結、計劃、求職信等,訓練學生的應用表達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果在作文的寫作要求和評判標準中加入更多專業元素,凸顯職業特色,就能真正讓語文成為中職生學技、求職、立足社會一大法寶。所以要建立一套與專業聯系密切的評價機制。

        (三)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學效率

        科技的發展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方便,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搜集與專業相關的素材,充分整合文字、圖片、聲音、色彩、動畫、視頻等各種教學資源,使語文教學更好地與專業教育配合起來。同時,多媒體教學改變了單一的文字教授形式,使語文教學擺脫了“意會”多于“言傳”的尷尬局面,以其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充分感知、吃透教學內容,提高自身語文創新能力。運用多媒體能大大增加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本文來自于《語文學刊》雜志。語文學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教學方法的革新

        第2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 中職教育 語文教學 教學策略

        在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中,語文素養對于學生而言尤其重要。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作為職業學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工具課,不僅影響學生現階段各門課程的學習,而且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如何通過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

        深刻領會“教”與“學”的真諦,樹立教與學有機結合觀,真正認識到“教”就是激勵、引導、參與互動。“學”就是學習主體在有效的激勵、引導下,積極高效地自學、互動、發展的過程。轉變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出發點,由學生管理者、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和引導者。

        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在課堂上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教師所教的課。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吝嗇贊美的語言。課堂上對于學生提出的每一種回答,都積極給予評價,努力發現閃光點,大加表揚。久而久之,師生建立起一種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際關系,學生輕松、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專業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是工具性,工具務必實用,中職語文教學不受考試的約束,可回歸本位,教職業所需,調整教學內容,改變學生厭學現狀。所謂“快樂教育”,就是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引導學生回歸課堂。學習《沁園春·長沙》時,要求背誦,學生不感興趣,我就讓音樂班的學生給詩歌譜上曲子,然后歌唱,讓美術班的學生把詩歌所表現的內容用筆畫出來,然后介紹畫面,結果學生覺得很新鮮,并且和自己的專業有關系,容易把握,仔細閱讀詩歌,很快就完成了任務,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愿意學,老師省力氣,一舉兩得。可見,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善于“激趣”,通過有趣的活動,啟發學生的思維,打造高效課堂。

        三、中職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實際應用相適應

        中職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熱情不高,對專業課程卻比較重視,我們應該從學生注重“實用”這一特點出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啟發學生從語文學習中發現學科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對相關學科的探索熱情。除講究德育滲透外,職業學校語文教學還必須重視職業滲透。

        1.注重語言表達教學,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中職生畢業后將直接融入社會,其口頭表達能力是決定學生就業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某種程度上,說比寫更重要、更難。我將口頭表達課演變為“演講與口才”課進行教學,著重強化演講思路、演講語言、演講藝術、演講氣質及演講效果的學習和訓練,讓原本枯燥的語文課成為一股活水。

        2.注重應用文教學,提高文書寫作能力。應用文是處理事務、溝通關系、聯系工作、商洽業務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能寫應用文是中職生必備的素質。加強應用文教學,是滿足學生實際應用需要的重要途徑。然而現行的中職語文教材把應用文寫作作為“附文”對待,沒有突出中職語文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專門對學生進行各類應用文的教學,訓練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非常受學生歡迎。

        四、開展系統的、實在的、有用的口語訓練

        口語教學應走出隨意性教學的誤區,著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開展系統的、實在的、有用的口語訓練。目前,口語訓練體系不完善,內容不完整,訓練時間不能得到保證,充其量只是簡單涉及。口語表達基礎本身就不牢固的職中生在兩年的語文學習后大多難以應付求職面試。我認為,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應從語文教學的附屬地位變為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每一個單元教學中,至少應有2節課的口語訓練時間,一個學期合計應有12節課的訓練量。另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口語訓練體系可以進一步完善,真正實現大綱所要求的“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適應實際需要的口語交際能力,能根據不同的場合、對象,恰當、得體地進行口語交際”的目標。在整個職高階段,我們可以從普通話訓練開始,從聲母、韻母、語流、情態、語調、節奏、體態語等不同的角度開展系統訓練。在此基礎上,介紹口語常識、交際忌諱,再從接聽電話、接待來客、異往、坐立行走、說服他人、恭維批評、求職面試、推薦展示、談判、慶典、剪彩禮儀、即席發言、演講、朗讀、辯論等不同角度開展訓練,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為就業成才打好基礎。

        五、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3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3-0174-01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筆者深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已成為語文教學中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此筆者有幾點拙見以供討論。

        一、改變教學方法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應開展積極的“雙向互動”,誘導學生的主動投入,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則充當“導演”,發揮主導作用。

        有人認為,課堂上讓學生站起來讀一讀,講一講,到黑板上寫一寫,就算是雙向互動了,其實不然,筆者認為,這只是一種被動的“互動”。所謂真正的互動應要做到: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主動、積極地回應,并養成這種主動學習、探究的習慣,使語文課堂能時時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比如教學《再別康橋》一文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學過《天凈沙?秋思》一文,對比很熟悉,一起背誦“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然后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讓學生思考判斷、討論:

        1.“夕陽西下”是怎樣的一種色彩?

        2.“小橋流水人家”這句詩是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兩種觀點,其一是“小橋流水人家”是溫馨的,反襯出身在異鄉的旅人對家鄉的思念;其二是“小橋流水人家”是冷冰的,表現的是游子們孤苦伶仃和內心的孤獨。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斷腸”二字,有什么不同?

        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自由發言,學生興趣高漲,回答問題十分積極。比如,第三個問題,有同學說:“‘斷腸’兩字去掉好,去掉之后與上句“夕陽西下”形成工整的對仗結構”;有同學說:“怎能去掉‘斷腸’兩字?自古到今的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斷腸”兩字,如成語“肝腸寸斷”、“斷腸草”等,可見“斷腸”兩字在形容“傷心欲絕”的程度時非常貼切,去掉“斷腸”兩字就不能很好地體現這種情感。

        教師巧妙地設計問題,學生在這些感興趣的問題的誘發下,形成了爭鳴的局面,群體思維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自然而然地在輕松愉快的課堂討論中解決了問題,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自主參與解決課堂問題的習慣。

        此外,在教學中,我們還應盡可能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增強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對學生的吸引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全神貫注中愉悅身心,激發靈感,淋漓盡致地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一次《為了忘卻的記念》的教學活動中,為了使學生能準確把握魯迅在聽到“左聯”五烈士被槍殺的消息時的情感,教師采用了層層鋪墊的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其做法如下:

        運用多媒體切換以下畫面:①魯迅送書給白莽;②柔石睜大眼睛聽魯迅講“人心惟危”說;③柔石小心翼翼地扶著魯迅行走;④柔石與白莽同時被捕;⑤柔石在獄中學德文;⑥龍華槍殺烈士現場;⑦魯迅提筆在悲憤中寫文章;⑧魯迅抬頭望著漆黑的夜空……。

        與此同時,播放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看著一幅幅畫面,伴著雄渾的旋律,再加上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誦與講解,營造出一個悲壯的氣氛,學生完全沉浸在無比悲憤的情境之中。緊接著,教師讓學生進一步展開想象,魯迅寫完文章后做了什么事?學生一個個發言,眾說紛紜,卻不乏創新精神:如魯迅背著手在房間里踱著;魯迅手抓著短短的頭發,痛不欲生;魯迅坐在書桌前,點燃一支煙,久久凝望著漆黑的夜空,一言不發,等等。學生這些富有創見性的見解,無疑是得益于教師營造的良好的教學氛圍。

        二、提升教師自身能力

        校內交流的步驟分為課堂觀察書面記錄組員點評深度交流改進建議自我反思。

        組員點評:在課堂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組員褒長貶短,旨在提升授課者的教學品位。

        深度交流:進一步聽取授課者的不同想法和教學追求,以謀求雙方的深度溝通。

        改進建議:組員面對授課者的不足或特點,在溝通基礎上給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處方”。

        自我反思:授課者認真消化吸收組員意見,在內省的基礎上自主決定是否接受和怎樣落實大家的建議,同時校與校之間重視師資培訓,搭建提升平臺。建議市教研室組建“職教學科中心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各級各類中職校語文教研活動,為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培養搭建提升的平臺。豐富多彩、靈活機動的形式。

        1.理論講座

        2.聽課、評課

        3.優質課

        4.網絡交流

        改變中職校語文教學現狀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一定能使中職校語文教學現狀得到改觀。

        參考文獻

        1 邱道學.讓語文課“響亮”起來[J].中學語文教學,2005(2)

        2 馬淑霞.中職語文教學中的誦讀策略與實施[D].河北師范大學,2006(7)

        第4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一、要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中職語文課堂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展擴展性思維,我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到,運用以情激情、情感溝通的方法,效果較好。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動探究、領會課文,使課文的情感因素與學生的生活感受相溝通,撞擊出思維的火花。文章中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且文學本身也是生活的反映,中職生也處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當作品中的某種生活和學生生活的某一方面相似或相通時,教師恰當點撥,就會產生情感對流,形成暢所欲言的態勢,我是從以下幾點進行的:

        第一,抓住人物形象引發學生內外聯想。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藝術表現,教學中應利用藝術真實引發學生聯想生活真實,進而品味藝術真實,從而增強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學生的興趣也隨之調動起來。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散文,表現的是父親對兒子的摯愛之情。文章主要通過描寫父親的行動來刻畫人物形象。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讓學生帶著對自己父親的親昵感、真實感去體會父愛。我引導學生說,你們覺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現父親的愛子之情?文中的父愛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一會兒說,這里的父愛是用行動表現出來的,而不是語言。我接著引導,你們感受到的父愛都是什么樣的呢?學生的情緒馬上高漲起來,紛紛談論起自己的父親如何愛自己……我再問,那么你們對父親是一種什么感情?學生踴躍發言,然后我順勢轉入課文,引導學生去理解作者對父親的感情。

        第二,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環境誘發學生去深切體會文學作品,作品中有不少環境是作者精心描繪和有意安排的,這些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的是作者身臨其境活動過的,凝聚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遇到這種情境,教師應把學生引入意境中去,讓學生設身處地地體驗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一文關于課間看電影的情境就很值得體驗。我是這樣把學生引入課文情境中的“文中圍觀槍斃中國人的鏡頭出現時喊‘萬歲’拍掌歡呼的是誰?”學生回答說,拍掌歡呼的是所謂日本的愛國青年,拍掌歡呼是嘲笑中國人,那么如果你在場會有什么感受?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要痛罵他,有的說站起來走掉……我又問作者是什么感受?學生說“感到刺耳”“從此意見變化了”,表明作者覺悟,是個愛國者。

        二、要重視學生向上的潛能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接觸到各種“問題學生”。所謂的問題學生就是平時表現不好,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而這樣的學生往往是老師最頭疼的,不要用歧視的目光看待這些學生,作為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的優點、長處,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并適當地引導,努力讓他們朝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其實每個學生都有他的可取之處,也就是“每個學生都有向上的潛能”,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努力挖掘學生的這種潛能,多看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正確的引導,要知道垃圾尚且有回收利用的資源,更何況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不僅是教育的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既是資源,就該好好開發利用。

        在我的教學過程中就遇到過一個“問題學生”――軍,他是縣城的學生,其他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學習成績不太好,卻仗著自己良好的家境和城里人的優越感表現出一副目中無人的樣子,很多任課教師都對他感到頭疼。學校要開展興趣活動,每個人都要報一項,報名以自愿為原則,組成興趣小組,開展活動,這其中就有軍,當我看到軍報名時,也有些疑惑,但轉而一想,他愿意參加并不是壞事,雖然他學習成績不好,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發現他對語文學科,還是有些興趣的,于是無論在興趣小組開展活動期間,還是平時上課過程中,我總會多留意他一些,也常鼓勵他,因為我相信“如果一個人生活在激勵之中,他會學會自信”。慢慢地我發現他變了,待人禮貌了,而且與老師和同學相處也融洽多了。興趣小組開展一段時間后,學校進行一次競賽,軍竟然得了語文組的第一名,我在班級表揚了他,他的母親特地找到我,說他那次知道成績后,就打電話告訴家里,并說他自己喜歡學語文,同時也想學習其他科目……教學是一門藝術,而教學之道貴在啟發潛能。

        三、在語文教學中,還應當放開學生的手,抓住學生的心

        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用心來參與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丟棄傳統的教師尊嚴,權威意識,構建起平等、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如今的學生接受能力強,信息接收廣,應該給他們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和老師信任、平等、親近的條件下,才能做到暢所欲言,才能有無話不談、激烈爭辯的課堂氛圍,才敢于說“不”,敢于提出尖銳的問題。這樣,不但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樣地贏得了學生的信任,抓住了學生的內心,發揮了學生潛在的主體作用,因此,我的教不但輕松、愉快,而且學的主動。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在學習上“主動”起來,充分調動每位學生的潛能,才能鼓舞每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第5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詩語文 亮化 軟化 實踐

        近幾年來,國內關于詩意教育的研究是伴隨著語文新課標不斷展開的,大多把語文學習放在一個宏觀的文化視野下進行,旨在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于是詩意教育的研究便成為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窗口。一些有識之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積極探索詩意教育的內涵,形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但研究的落腳點更多從教師自身的視界出發尋求課程理念的轉化,還沒有能夠形成詩意教育、傳統詩歌教學之于語文教學實踐的有效策略。

        而中職這一塊更是薄弱,沒有豐厚的土壤,更缺乏系統的研究。基于此,筆者在多年中職語文一線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詩語文”的教育教學理念,并以當下熱門的“名師工作室”運轉模式來推行該教育理念。

        所謂“詩語文”,其實有兩重含義:一是以“詩意教育”“亮化”中職學生的“生命內核”,二是以“傳統詩歌教學”“軟化”中職學生的“心靈硬度”。“詩語文”,旨在對中職學生實施“等待教育”,點燃中職學生內心潛藏已久的靈性,培養他們的文化傳承自覺、悲憫情懷和良性公知。以“詩意教育”“詩歌軟化”來蓄積教育中的“鮮活”經驗,衍生出一種新型的語文教育教學流派,鍛造出靈性、詩性、人性的中職學生。

        一、選擇“詩語文”教育教學模式,進行一場“洗禮”“回歸”與“萌芽”

        (一)詩意教育彌補理性教育不足

        國內關于詩意教育的研究一般以普通中學為主要陣地,研究涉及美育策略、古典詩歌與現代詩比較、審美、鑒賞、人文精神的傳遞等方面。目前該課題的研究專家有馮鐵山教授,一線研究者則有葉才生、葛紅兵等中學教師。中職目前還沒有能夠形成“詩意教育”語文教學實踐的普及性與系統性。這首先是因為中職語文教育自身的兩大特殊性:一是中職學生的特殊性,長期陷入教育關注的“荒蕪區”和文化滲透的“邊緣區”。二是中職語文教育本身的特殊性,過于趨向工具性,從而忽略了人文性。這兩種特殊性使得中職“詩意教育”幾乎成為一片荒漠。

        “詩語文”教育教學,著重探討“詩意教育”對提高中職學生生存品質的重要意義,力圖以“詩意教育”亮化“生命內核”。“詩意教育”強調以詩意的方式來解決教育中的問題,是作為一種彌補理性教育不足的模式而適時提出的。

        (二)傳統詩歌教學的“軟化”功效

        中國文學史很大部分是一部詩歌史。中職學生的心靈也需要詩歌的滋養。“詩語文”教育教學,著重探討“傳統詩歌教學”的“軟化”功效,以“軟化”中職學生的“心靈硬度”為要義。

        二、成功抵達“詩語文”理想境界的三部曲

        (一)必須實現教師的“詩化”。

        “詩語文”教育首先需要教師的“詩化”,拓展職業空間、提升教育教學境界,逐步成長為追求“三化”的中職語文教育教學行家:一是“專業化”,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成為語文教學的“標新立異者”;二是“靈性化”,啟迪學生靈性,必須教師自身也同樣具備靈性,成為始終堅守心靈“桃花源”的“文化傳承者”;三是“無限化”,一名優秀教師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的,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力與爆發力。“詩化”教師應具備以下6種素質:

        1.具有厚實的綜合文化素養,具有語文教師所特有的敏感、細膩、真誠、雅致與崇高。

        2.具有個性鮮明的教學能力,形成獨到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和方法。

        3.具有全情投入的創新能力,能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點,分析和研究一定的教育規律,創造性地解決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努力形成教育教學的特色和風格。

        4.具有敏銳的反思能力:能夠根據教育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問題,通過行動―反思―研究―實踐等方式,培養系統的分析與反思能力,努力提高捕捉問題、系統分析、自覺反思與深入研究能力。

        5.具有精誠合作的研修能力:結合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自覺開展網絡環境下教師的合作研修活動,博采眾長,提速專業成長。能夠在教育教學中,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教育教學實效。

        6.具有扎實厚積的教科研究能力:能夠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工作,開展教育科學課題研究,形成“詩語文流派”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支脈,在教科研上擁有自己的成果。

        “將帥源于疆場,名師出自課堂”,“詩語文”教育者今后教育教學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打造詩意課堂、點亮師生個性、燃燒人文火焰。以課堂為源頭,以“詩意教育”捕捉學生心靈與人生的純粹與精髓,以“傳統詩歌軟化教學”營造學生人文與傳統的素養。

        這里的“軟化”有特殊含義,專指通過“詩意教育”使中職語文教育教學完成潤澤生命、完善人格、提升道德的人文活動。詩意的教化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善凝聚而不散,善包容而不驕,善克難而不懈,讓學生尚真求美地生活,向善執著地嘗試,充滿敬畏地探索,滿懷詩意地期待。

        (二)必須不斷深入進行“詩語文”教育教學的實踐性研究。可從以下6個方面入手:

        1.教材研究。研究中職學生詩歌學習現狀,工作室組成團隊,致力于編寫中職詩意教育校本課程,分為三個系列:沉醉經典、吾薦吾愛、源自民間,并且邀請省內知名專家給予指導,不斷完善,在全市推廣使用。

        2.教學研究。結合職業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推行“詩意療法”“詩歌軟化”,從傳統詩歌延伸到經典美文,從經典美文延伸到美好生活。“潤化”中職語文教學,“亮化”中職學生的生命內核,持續推出經典課例、精致課堂、完美學生。

        傳統詩歌之美,很大部分源自于音韻之美,師者只要營造一方詩意的樂土,中職學生可以萌生出無限清新的心靈之聲。在“詩語文”的教育教學中,更重視生命的高度與心靈的純度,漢語文字作為一種思想與文化載體,承載著深厚的底蘊與無限的未來,進而轉化為一種力量和基石,滋養出人性和詩性。

        3.教師研究。以“詩意教育”為核心理念,以“詩歌軟化”為常態教學,形成系統的“詩語文”教育教學理念,探索“詩意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契合點與突破口,探究“詩歌軟化”的實踐性與可行性,促使語文教育回歸為一種民主的對話、思想的碰撞,形成一種生與師、生與生、生與文本、生與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的心靈溝通,始終洋溢詩意的靈魂交匯。

        4.學生研究。學生主動積極地在“詩意教育”“詩歌軟化”中成功重塑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相對成熟的思想個體,未來步入社會,不僅能“無慮生存”,更能“精致生活”。

        5.社團研究。結合本市學生社團建設,組建全新的“詩語文”若干社團(詩社、話劇社、新聞社、文學社),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課外拓展教學互促互進,實現語文“大課堂教育”,令語文大課堂成為智慧的課堂、生命的課堂、理想的課堂。

        6.語文教育教學流派研究。基于學校的“詩語文”教育教學實踐,形成以“專業引領、實踐探索、共同發展”為宗旨,以“詩語文”為教育教學流派,以“詩意教育”為核心,以“詩歌軟化”課堂教學為主源,融學術性、思想性、藝術性、生活性于一體的中職語文教育發展共同體。

        (三)必須始終望“詩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性研究的遠方。

        “詩語文”作為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的一個支脈,它勢必將隨著中職語文教育教學的發展而發展。詩人荷爾德林說過:“人,詩意地棲居。”詩意本質上是心靈的自由,是生命的舒展,而“詩語文”教育教學就是用心靈引導心靈,用生命潤澤生命。師者面對學生,首要的是提供文明的視野,讓他看到世界有多大,古往今來國人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進而認識所在的世界、所處的社會,理解周遭的人類、完整的自我。

        事實上,“詩語文”教育,絕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條漫長而又盤繞的永恒之路。它是一個開放的過程,永遠面朝未來,不會結束。“詩語文”教育追求的不是頃刻的成功,而是緩慢的美好。“慢”是一個過程,是對獨立的一種肯定;“慢”是一種姿態,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詩語文”教育倡導的是“等待教育”“陪伴教育”“欣賞教育”:是等待學生姍姍而來,成長為棲居在詩意教育上一株積極思考的“蘆葦”;是陪伴學生終于學會發現真實的自我;是欣賞學生最終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第6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語文; 朗讀教學; 教師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朗讀是一種閱讀方法,也是目前傳統語文教學方法。我國自先秦到近代教育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家訓?字諭紀澤》中記載道:“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得其雄偉氣概,非密詠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二者并進,使其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舌相習,下筆時必有句讀湊赴腕下,自覺瑯瑯可誦矣。”[1]可見朗讀的重要性。朗讀作為閱讀教學的組成部分,可啟發引導學生感知、體驗作品的言語形式,有助于學生掌握閱讀課文的方法,提高學生言語能力。

        二、目前中職語文教學中關于朗讀存在的問題

        2.1朗讀時間欠缺或空白

        當前在很多語文課堂上,普遍存在著只聞師聲,未聽生響的老問題。特別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由于文化課程時間較少,有的教師受困于教學計劃,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欲將課本中知識點全部傳授完畢,從而忽略了朗讀這一重要環節。但在教學中發現很多中職生的自控能力不強,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長,教師一味只重在講授形式,當遇到需要讓學生思考的情況下,卻要求學生快速閱讀,即便是再優美的課文,學生也因為無法體會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而深感乏味。

        再加上如今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是德國行為引導教學法,部分教師為了引導學生多思考,設計和組織了大量的課堂活動。對于朗讀環節,通常僅作為開課的情感引入及課末控制時間環節,形式老套單一。

        2.2朗讀指導方法缺乏科學性

        目前課堂朗讀形式較多采用分男女生讀,分角色讀和分小組讀等,朗讀教學缺少設計,盲目隨意,忽視了讀前指導及讀后評價。部分教師在學生干巴巴地讀過一遍后未做任何的點評和講解,有些了解朗讀重要性的教師,指導時也只是籠統地告訴學生要有感情地朗讀,對于具體情況也只是用“有感情”與“沒感情”抽象和空洞的詞語進行點評。因此,學生認為讀書就是應付老師的一種形式,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注重課堂朗讀教學

        3.1合理安排朗讀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朗讀,就必須改革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摒棄不合理的教學環節和不必要的講解,將節約出來的時間交給學生。課堂上教學立足以讀為主,讀、思、議、練結合。學生有充分的讀書時間不斷參與誦讀,在朗讀中參與理解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才能轉變為自己的知識,實現“真學”。教師側重講解重點、難點、疑點,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領會。

        3.2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朗讀是一種語言和文字的練習,也是一種再創造活動,更是體現優秀語文教師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教師范讀的影響力比錄音朗讀更為直接,可模仿效果十分顯著,具有不可低估的教學魅力。教師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的語氣,恰到好處的表情,都有助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情感,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

        3.3加強朗讀指導

        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首先強調要讀得正確。朗讀文章段落最基本的要求便是發音標準,找準停頓處,不讀錯字、不添字、不漏字,以上是“有感情地朗讀”的前提。其次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技巧。在達到流利、有感情基礎上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重音、輕音、兒化、節奏、語速、語調等。教師在教學前準備一些典型的句子或者段落進行示范和反復指導學生練習。采用“讀一讀”、“比一比”和“聽一聽”的方式,糾正學生的錯誤,從而體會輕重緩急及語調的變化,讓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朗讀的技巧。同時,還可以利用不同文章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角色感情和語調。

        3.4學會“美讀”

        “美讀”的概念是葉圣陶先生為了批抨語文教學中不能正確、全面地理解朗讀、不重視朗讀教學的情況而提出來的。他提倡的“美讀”對朗讀者有較高要求,它不僅需要朗讀者隨著朗讀作品而深入地感受理解作品,還需要朗讀者在此基礎之上思考并引發自己的真摯感情,運用好各種朗讀技巧,把作品原有的思想感情鮮明生動地表現出來。同時還要求朗讀者通過“美讀”來傳達作品的思想內容,這需要朗讀者能深刻體會、理解文字作品。第一,朗讀者要注意作品所使用的題材,確定描繪的人、事、景物等事物形象。第二,朗讀者要注意感知真事所感染,移情入境,投入作品的特定語境中。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嗅其味,朗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產生對審美對象的審美評價。而審美意識的增強常常伴隨著鑒賞能力的提高。

        3.5有效和及時評價

        在學生朗讀完畢后進行評價時,除了以教師點評為主外,還可以試著讓學生互評,通過聽和討論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相互學習提高朗讀能力。不管采用哪種形式的評價,都應注重評價的內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朗讀也是如此。不同的朗讀者結合自己的情感,對文學作品的一種再創作。教師避免以自己的朗讀形成標準,應在立足文字感情基調,以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目的進行客觀地評價,語言具體實在,起到激勵作用,促進每個學生已有水平上的發展,不能讓學生喪失信心,表揚也要有尺度,對不足之處視而不見,課堂朗讀也就失去了指導意義。

        總之,通過課文的朗讀,讀出詩歌韻律的節奏、豐富的內涵;讀出小說鮮明人物喜怒哀樂、矛盾沖突;讀出散文的優美的意境;讀出戲劇角色的個性;加強課堂朗讀,讀出文章的神韻,用文章深處的美去感染學生,讓美的課文成為學生的記憶,終身難以忘懷;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記憶能力,從而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高,從而使學生從讀中明理,獲得審美熏陶。

        參考文獻

        第7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后簡稱大綱)指出:“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語文課程應體現職業特點,增強實用性。并闡述了中職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方面應該遵循中職學生的現狀及規律。

        關鍵詞:中職教育;語文教學;實用性

        中職學校學生中多數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礎薄弱,學習積極性較低,在課堂上一問三不知,對語文課學習不感興趣,教學活動難以開展已成為許多職業學校語文教師的共識。所以說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應根據職專學生現狀,體現職業特點,突出實用性,在形成綜合職業能力上做好文章。

        語文教學目標定位要準確,適應現狀,與專業結合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教育的根本屬性的核心內涵是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而非基礎教育內涵。學生能力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這一點:他們不可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深入兼顧,因此扎扎實實掌握職業技能是他們面向未來的合理選擇。這也是職校區別于普通高中而賴以生存的基礎。中職語文教學也應定位于此,語文作為其中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應和專業相結合,和學生相結合,才能發揮其在職校的真正作用。

        要與專業結合,教材先行。教材編排應以“必需夠用”為原則,內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時代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統一。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考慮中職生就業、從業、創業的需要,以及認知特點和情感心理,實現課本學本化。讓課文內容和專業貼近,課文思想和專業互融,口語、寫作為就業鋪墊。

        語文教學內容要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突出其實用性

        中職教育應把中職語文課程定位于一門為專業技術理論課服務的基礎課。有了為專業課服務的定位,中職語文教學就應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與專業知識和生活實踐相結合。對現行教材中某些名家雜文或議論文,由于學生遠離寫作的時代背景,其吸引力已大打折扣,在教學中不妨大膽地“忍痛割愛”。 如果在工作中不擅于與同事溝通,將如何發揮團隊協作的力量?如果求職者捧著字跡潦草、錯字連篇的自薦信,將如何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中職語文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兩種語文能力的提高:

        (一)注重口語交際訓練放在首位

        因為大部分中職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口語交際能力應該是必備的。但現實是中職生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大多數來自農村,見識不廣,膽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職語文教學忽視了對這方面的能力訓練。口語訓練的第一步是要讓學生建立自信心,讓學生建立一種樂觀向上、主動好學、富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愛思考、不肯主動回答老師提問的現象。學生擁有了自信,課堂教學的路就暢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從朗讀入手,循序漸進,先讓學生開口講話,然后通過自我介紹、講故事、詩歌朗誦等活動讓學生正確流利地使用普通話,比較完整地講述和朗讀,做到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暢。再就是讓學生復述課文,在課堂上提問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準確。

        (二)應該加強對應用文的寫作訓練

        教學中在寫作上要遵循實用性原則,會寫常用的應用文是學生今后走向社會所必需必備的基本技能。請假條、計劃、總結、合同、通知、啟事、廣告、自我介紹、求職信等這些常用的應用文能為中職生走向社會后,處理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供直接服務。另外在教學中開展一些詩文朗誦、主題班會、演講會等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備了思考、交流、學習的能力,才能在復雜多變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語文教學方法要講練結合,以練為主,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

        中職語文教學方法當務之急是正確處理“導”與“學”的關系,切實抓好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尊重職業教育規律的體現,也是我們對過去的語文教學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選擇。過去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獨角戲”,語文課甚至成了“滿堂灌”的代名詞,語文教學走進了“高消耗、重負擔、低質量”的死胡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應講練結合,以練為主。

        (一)教學中讓學生的手動起來。在課堂上,我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發現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不僅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獲取知識,掌握學習方法,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教學中讓學生的口動起來。針對職專學生不愿主動發言的狀況,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在班內交流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并讓學生在每一次討論交流中得到鍛煉。誦讀也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種能力。還可以在老師指導下,加強學生的朗讀、背誦、對話、表演等語言訓練,形成較強的口語能力。

        語文教學評價要淡化分數,注重強調形成職業綜合能力

        第8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當前,中職教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就業教育,是為學生就業做知識儲備和技能強化的教育,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專門技術人才是中職學校的特色和使命。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企業愈發看重求職者的綜合素質。為此,如何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和人文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在的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人文教育的內容,缺少對人文教育的深入探索。中職學校重視學生工作,大量精力放在管理形式上,缺少教育內容,存在重管理輕教育的現象。多數中職學校制定了大量的管理制度,形成種種條條框框的約束,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學校的管理,往往形成管理制度越嚴格,學生逆反心理越強,反抗情緒越嚴重,出現學生與學校的管理對抗的局面。這就是強硬管理造成的人文教育缺失后果。在從事多年中職學生管理工作的今天,我們不能發現人文精神是可以通過中職語文等人文學科的教育實踐來逐步探索體會的。

        2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內涵

        人文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復雜的概念。大家所強調的人文內涵,似乎更接近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既提倡以人為本,以注重學生身心自由健康為出發點,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的培養,教給學生怎樣做人。2000年教育部頒布《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明確指出“中職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中職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語文學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教給學生怎樣做人,這是語文學科本身所具有的,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僅僅把語文學科人文性理解成以人為本,教給學生做人,我認為是對人文的外延理解過窄。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看成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內容上來說的。把人文性理解成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培養,教給學生做人,這就是廣義的工具性,這些都是從形式來說的。這樣就又可以把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用內容和形式統一起來。從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的關系來看,語文首先應該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從這些優秀的文化里汲取營養,然后用來和別人交際,用來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發展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樣就會給優秀的文化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如此循環往復,我認為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精髓。

        3中職語文教學的人文教育作用

        中職學校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其次要培養人文關懷意識;再次要培養創新精神。中職學校雖然不以培養科學家和藝術家為基本任務,但創新精神仍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他們才可能在技術使用和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考慮實用功能,也考慮它的美學價值和社會功能,去挖掘技術背后所隱含的人文因素,而使枯燥乏味的技術操作充滿豐富多彩的情感和關懷。作為中職文化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工作無形中對中職學生的人文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1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中職語文教學內容教育學生要樹立和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既胸懷遠大又腳踏實地;不唯上、不唯書、不迷信權威,反對口是心非、文過飾非,敢于堅持真理等。

        3.2中職語文教學促進學生形關懷意識

        人文關懷主要是指對人在自身的存在和發展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的關注、探索和解答,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知行統一的篤行精神,和諧處理個人和他人、集體、社會、自然的關系。中職語文教學體現了以人為中心,尊重和關懷個體生命的事實,幫助個體樹立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3.3中職語文教學能夠完善學生的人格

        第9篇:中職語文教學范文

        藝術教育是基礎素質教育,是審美素質教育。專業素質如果缺乏“藝術養分”的滋潤,就缺乏了底氣和力量。中等職業學校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養的主陣地,目前,很多以非藝術類專業為主體的中職學校,由于專業課課程量大,課時多,而藝術教育師資力量又不足,藝術類課程就成了“擺設”,藝術教育已淪為了職業教育的點綴。中職學校要想提高職業教育品質,就得將藝術教育滲透于其他學科課程,從其他學科課程中汲取營養。作為最具綜合性的語文學科,便是對中職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一塊沃土。由于文學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和音樂、繪畫等其他藝術形式都有聯系。而語文教材中那些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都能使學生汲取“藝術養分”,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提升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語文老師,我們有必要在抓好學生文化基礎,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質的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為職業學校的藝術教育貢獻一份力量。

        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的方法

        (一)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語文課上滲透藝術教育

        中職學校大都配備了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對生動形象的語文課而言,多媒體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增大了課堂容量,也為藝術教育提供了便利。只要教師挖掘教材,制好課件,在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滲透。中專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荷塘月色》《牡丹的拒絕》等現代文名篇,文美景也美,利用多媒體教學,既可以領悟文學美,又可以感受繪畫美、音樂美,讓學生在濃濃的藝術氛圍中提高審美情趣。經過精心設計的文言文教學課件,那古色古香的背景圖,散漫纏綿的古典音樂,端莊大氣的隸書,加上沉著渾厚的朗誦,讓學生覺得自己正手持漢簡,身著長袍,從唐宋元明清的悠悠歷史長河中走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蕩滌著他們的心靈,也啟迪了他們的智慧。亦詩亦畫的詩詞曲賦,發人深省的小說戲劇,這些內容都可以以課件形式展示出來,既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又可以進行藝術的熏陶,潛移默化地進行藝術教育。

        (二)結合教材內容,滲透藝術教育

        中專語文教材中許多內容本身就散發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可以讓學生在文學欣賞中學習藝術欣賞,體會文學之外的其他藝術形式的美,并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情趣。

        1.結合教材內容,滲透音樂藝術

        從篇篇入樂的《詩經》到后來的漢樂府、詩、詞,音樂和文學就一直相互融合。我們從文學作品中也能體會抑揚頓挫的音樂美。中職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與音樂相關的課文,像王蒙的《新疆的歌》和陳剛的《音樂就在你心中》,都是寫對音樂的認識和感受。教學中,只把它們當作文學作品來學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讓學生親耳去聽,親自去唱,用心去領會,才能真正體會音樂的魅力。當我們在課堂上將純粹的新疆民歌《黑黑的眼睛》播放出來時,學生才能深切體會新疆民歌的特點,發自內心地感受那個名族獨有的熱情、憂郁和智慧。當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教室里悠揚飄起的時候,同學們已經被帶入了音樂的殿堂,跟隨陳剛的腳步一起豎起“三只耳朵聽音樂”。在音樂的熏陶下,學生也會努力做一個真、善、美的人。在詩、詞、曲、賦的教學中,無論欣賞背景音樂,還是當堂學唱配樂的詩詞,都能讓學生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同時培養音樂興趣,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當然,最好能以音樂教育為契機,鼓勵學生聽音樂,愛音樂,養成在閱讀中傾聽,在傾聽中閱讀的好習慣。

        2.結合教材內容,滲透繪畫藝術

        西蒙尼德斯說:“繪畫是無聲的詩,詩是有聲的畫。”文學作品講意境,繪畫也講意境,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繪畫藝術就很容易了。在詩詞教學和部分散文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感情,領會意境;并根據課文內容構思畫作,完成一幅繪畫作品。通過繪畫,王維詩歌那“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畫面,柳永詞中那“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獨特意境,朱自清筆下那清幽的荷塘、淡雅的月色,都形象地呈現在畫紙上。借助語文課堂,我們把文學作品轉化成繪畫作品,在“詩情畫意”里,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藝術美,并渴望用繪畫來展現自我,表達內心。

        3.結合教材內容,滲透戲劇、電影、書法等藝術

        在劇本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掌握劇本知識,并了解戲劇、電影的相關知識,觀看由劇本編演的視頻,參與課本劇編演,借此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提高鑒賞能力,激發創作欲望,。同樣,學完、蘇軾的詩詞,可以帶領學生欣賞他們的書法作品,讓學生享受豪放灑脫的詩境和激昂雄渾的書法相得益彰的視覺美,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結合課文,幫助學生了解書畫知識,觀看書畫作品,完成自己的書法作品。還要激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練習書法,把字寫得更漂亮,更具藝術美。其實,如果我們留心,教材中與攝影、雕塑、建筑、工藝等有關的內容都可以被挖掘出來,成為藝術教育的素材。

        (三)在語文活動中滲透藝術教育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把語文學習跟社會實踐緊密聯系起來,還為學生表現自我個性提供了一個藝術平臺,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藝術特長,接受藝術教育。無論是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還是課本劇編演,都需要同學們參與進來:布置黑板,設計場景;為自己的節目選配背景音樂,構思表演形式,甚至制作道具、幻燈片。在活動過程中,我們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藝術細胞,讓藝術成為了學生的自覺行為,將藝術教育落到了實處。在辯論會、書法比賽、手抄報比賽、講故事比賽等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中,同學們既動腦又動手,既展現個人風采又體現協作精神,文學美、繪畫美、音樂美,都在這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三、結語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视频激情欧美第一区 | 日韩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五月天在线视频国产在线二 | 思思96热在线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