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松鼠的資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改良子宮頸環扎術與子宮松弛劑聯合治療宮頸機能不全致習慣性流產20例,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宮頸機能不全患者20例,無妊娠合并癥,宮內孕12-18周,胎兒存活、無畸形、無感染。20例患者中初產婦14例,占70%:經產婦6例,占30%;年齡在22-34歲,平均年齡28歲:孕周12-16周12例,16+1~17周6例,17+1~18周2例。術前3d常規靜脈點滴硫酸鎂15-20g/d,預防性抑制子宮收縮,術后繼續常規應用硫酸鎂靜脈點滴3d,無異常者可停藥,繼續嚴密觀察5-7 d。
1.2 手術方法 術前排空膀胱,取截石位,消毒外陰、陰道、宮頸,并擦去分泌物及血跡。選用8x20或9x24半圓形三角針,穿雙股10號絲線,縫合部位在子宮頸陰道段的頂端,貼近穹窿處。每一縫針都穿透子宮頸全層或子宮頸組織厚度的2/3以上,共縫合5~6針,抽緊縫線后打結,留尾線長3cm,備拆線時牽引。術后擦凈陰道血跡,環扎術后子宮頸長度要求較術前延長約1.5~2cm,環扎口容指尖。
2 結果
20例手術患者中19例患者均延長孕周至37周以上,1例患者在27周時因胎膜早破最后終止妊娠。
3 護理
3.1 應用硫酸鎂的護理 宮頸環扎術前3d常規靜脈點滴硫酸鎂15~20g/天d,預防子宮收縮,術后繼續常規應用硫酸鎂靜脈點滴3d,無異常者可停藥,繼續嚴密觀察5~7d。應用硫酸鎂時應注意其毒性反應:正常孕婦血清鎂離子濃度為0.75~1mmol/L,治療有效濃度為1.7~3mmol/L,若血清鎂離子濃度超過3mmol/L,即可發生鎂中毒。首先表現為膝反射減弱或消失,繼之出現全身肌張力減退、呼吸困難、復視、語言不清,嚴重者可出現呼吸麻痹甚至呼吸心跳停止危及生命。用藥應注意定期檢查膝反射;呼吸不少于16次/分;尿量不少于25ml/h或每24h不少于600ml;硫酸鎂治療時需備鈣劑,一旦出現中毒反應,應立即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10ml,因鈣離子與鎂離子可競爭神經細胞上的受體,從而阻斷鎂離子的作用,有條件時監測血鎂濃度,腎功能不全時應減量或停用。
3.2 心理護理 反復流產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情緒,術前焦慮與術后焦慮、疼痛程度及恢復程度存在線性關系,也就是術前焦慮水平高的病人其術后焦慮和疼痛程度高,恢復慢些。積極向病人提供有關手術治療的必要信息,如介紹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不手術,會在妊娠中期無任何癥狀而發生宮頸口擴張,羊膜囊突向宮頸口,一旦胎膜破裂,胎兒迅即娩出。強調手術安全性,介紹手術大致過程,使病人感到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了解,對手術極為負責。介紹成功的病例,增加病人信心,降低其焦慮水平,及時糾正病人各種誤解,全面正確理解術前各種信息。術后及時反饋手術完成情況及胎兒安危,讓病人放心,向病人傳達有利信息,給予鼓勵和支持,以免病人術后心理負擔過重,幫助病人用正確的評價療效方法,根據個人的病情特點、手術情況及術后檢查情況來評價。同時護士在生活上、心理上給予全面支持,讓病人戰勝消極、焦慮、恐懼心理,感到自己正在康復之中。對保胎充滿信心。
3.3 一般護理 術后病人臥床休息,減少活動,胃腸蠕動相應減慢,宜進食粗纖維食物,預防便秘,必要時用開塞露,避免使用腹壓。禁止性生活,保持外陰清潔,每日外陰清洗2次。出院后患者禁止劇烈活動,允許輕度活動,防止腹瀉,避免引起宮縮。應每1~2周進行產科檢查一次,全面了解孕婦及胎兒宮內發育情況,當妊娠達37周或出現腹痛、陰道流血者應嚴密監測,有流產征象、治療失敗者應及時拆除縫線,以免造成宮頸撕裂。選擇適當時機拆除子宮頸縫線后,根據個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關鍵詞: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
股骨轉子間骨折在老年人群中比較高發,并且會合并骨質疏松癥[1]。如果患者采用保守治療就需要長期臥床休息,因此會出現褥瘡、尿路感染以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導致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因此需要在早期給予患者有效手術治療[2]。過去采用的股骨近端骨折內固定患者的內固定系統會出現不穩定現象,并且患者會在治療后出現骨折愈合不佳或內固定失敗等[3]。在本次研究中選擇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對比采用短重建髓內釘治療和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將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18例,女32例,患者年齡65~83歲,平均年齡(78.6±3.5)歲;合并糖尿病者15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2例;骨折分類:EvansI型8例,II型32例,III型6例,IV型4例。觀察組男18例,女32例,患者年齡63~84歲,平均年齡(77.3±3.4)歲;合并糖尿病者14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3例;骨折分類:EvansI型9例,II型30例,III型5例,IV型6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合并疾病以及骨折類型等一般資料上的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短重建髓內釘治療,患者均給予連續硬膜外麻醉,配合使用C型臂X線透視機,患者在骨科牽引床上,患肢外旋并且外展位牽引,內收、旋轉中立復位,在大轉子頂點向內近端做切口稍微傾斜向后,分離至大轉子尖,之后采用開髓器開髓,將帶定位器的髓內釘手推置入髓腔,沿著定位器向股骨頭置入導針兩根至合適位置,然后擴孔測量深度,旋入近端鎖定2枚。松牽引,屈伸患肢使得骨折端進一步復位并且嵌插,上遠端鎖釘,閉合切口。觀察組采取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患者給予全身麻醉或腰硬麻醉,取平臥位,閉合復位,在C型臂X線機透視,在顯示骨折斷端復位滿意后,沿下肢縱軸在股骨大轉子頂點上方2cm處作切口,分離并且觸及大轉子頂點后,在偏外側作進針點,向股骨髓腔進針。在正、側位C型臂X線機透視確定導針位置較好,近端擴髓后將大小適合的PFNA-II主釘插入股骨髓腔內,C型臂X線機正側位透視下調整主釘的深度和位置后,向股骨頸內鉆入導針到股骨頭軟骨面下,透視下使得導針的正側位都位于股骨頸正中,然后測量長度后打入螺旋刀頭,使得尖頂距盡可能的短,在進行再次透視位置滿意后,松開牽引,沖洗縫合切口。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評分,對所有患者的疼痛和功能情況進行評分。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2.2兩組髖關節功能評分情況比較 觀察組髖關節評分優良率達到94.0%(47/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80.0%(40/50),差異顯著(P
3 討論
股骨轉子間骨折是老年人的一種常見骨折類型,患者主要的致病因素為骨質疏松。患者在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治療后出現髖內翻畸形愈合以及患肢縮短的發生率比較高,并且患者會出現廢用性骨質疏松加重或肌肉萎縮,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比較嚴重的影響。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手術治療水平的提高,對于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手術治療可采用短重建髓內釘和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4]。短重建髓內釘是對于Gamma釘的改進版本,其相比于Gamma釘的最大改進處在于采用兩枚股骨頸拉力螺釘,進而起到防旋的作用,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療效。而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是一種微創手術,其主釘螺旋刀片的使用會顯著降低股骨脛骨量的損失,并且此方法根據亞洲人的人體結構來設計,對于術后髓內釘的穩定性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5~10]。
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具有顯著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亞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內釘可有效提高老年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朝君,孫智文,張愛民,等.骨水泥型加長柄關節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J].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2014,9(03):57-60.
[2]劉強.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的治療[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01):92-95.
[3]紀泉,趙立連,石磊,等.唑來膦酸對骨質疏松性股骨轉子間骨折作用效果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01):29-32.
[4]陳寶,陳國俊,龔遂良,等.降鈣素在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應用[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01):24-28.
[5]殷小軍,周正明,顧家燁,等.股骨轉子間骨折內固定術后發生髖內翻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4,16(09):809-811.
[6]Haidukewych G J,Israel T A,Berry D J.Reverse obliquity fracture of the interocbanteric region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 Am,2011,83(5):643-650.
[7]葛占洲,陳秀民,王在斌,等.閉合復位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內針治療老年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0,13(1):104-105.
[8]Harris WH.Traumatic arthritis of the hip after dislocation and acetabular fractures:treatment by mold arthroplasty.An end-result study using a new method of result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2009,51(4):737-755.
怎樣算有松鼠癥
在生活中,正常和非正常的囤積行為很難界定,我們都會對自己的物品產生情感,會收藏自己覺得重要的東西,難道大家都有松鼠癥?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人們日常的收集行為大致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是收藏,比如收藏郵票、舊錢幣等有升值空間的東西,有投資的動機;第二類是珍藏,比如媽媽曾經用過的圍巾、爸爸的煙斗和女朋友送給自己的第一件禮物等,這些都是對珍藏者有意義的物品;第三類是保留,比如紙盒、塑料袋、衣物等,收集者認為將來某一天這些東西還會發揮“余熱”;第四類叫盲目囤積,這種囤積可能有上面三類的成分,但是程度上已經達到了盲目的狀態,影響了自己甚至他人的正常生活,而且由于盲目囤積,還可能造成經濟上的窘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強迫性囤積癥患者,通常與個人的緊張感和壓迫感不無關系。有些是因為年少時,占有欲沒有得到滿足。比如家里排行老大,家長要求老大總要讓著小的,有些則是因為他們之前的生活條件物資比較匱乏。專家建議,現在的經濟條件好了很多,家長也可以從早期教育入手,適當滿足孩子幼兒時期的一些需求。
如何趕跑松鼠癥
有效利用碎片時間
松鼠癥患者往往伴有完美主義情結,他們總希望在一個恰當的時間,開始閱讀某一本書,看某一部電影。然而,這個“恰當的時間”是不存在的。高效地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是解救信息時代“松鼠癥”的靈丹妙藥。看看你的硬盤里是否也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料,以下幾個方法說不定對你有用。
首先,對資料的收集要分類,先定幾個初級分類目錄,定期整理,來不及分類的直接拖入緩沖池,不要費時間去思考如何把分類做得更完美,否則你很可能陷入強迫癥的泥塘。完成分類之后,給自己定一個期限,按時間排列資料,過了期限還沒有看過一遍的資料直接扔進回收站。這時千萬不要覺得可惜和不忍心,你獲取資料越容易,就越不會珍惜和好好閱讀。同樣,無用的資料對你來說只是垃圾,記住你并不是垃圾處理中心。最后,在閱讀資料時,及時記錄有用的內容,否則下次再想找到就難了,這一步不妨利用云筆記等工具進行。
把囤積上升到收藏
愛囤貨更多地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出于一種心理需求,一刀切地不讓“松鼠”們繼續囤貨是不現實的,也不利于松鼠癥患者排泄不良心理情緒。而收藏與囤貨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囤貨沒有目標性,收藏則不一樣。所以,不妨試著將囤積貨品的喜好上升為一種收藏愛好。當你把囤貨變成了收藏,你就學會了扔掉那些無意義和低價值的“藏品”。
過舒適的減法生活
過減法生活,把那些自己收藏的東西列在清單上,然后根據價值或意義大小進行排列,之后從低到高進行清理。相信在清理的過程中,松鼠們自然會有收獲。
清理原則斷舍離
如何清理家里沒有必要的囤貨,可以牢記三個字:斷、舍、離。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舍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家庭或個人可以每月設立一個清理日,對日常物品進行清理。對于庫存物品,年輕人要一年一清;中年人可以三年一清,如果三年都沒碰的東西,就要考慮它的價值了,送人、賣掉或扔掉,總之讓它的價值循環起來;老年人最好五年也清理一次,讓老年人扔東西有點困難,雖然很多東西有紀念意義,或者將來可能派上用場,但除了懷舊,還要面對新生活,而新東西進家門,肯定要處理一些舊物品騰地方。
其實,斷舍離非常簡單,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么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就立即淘汰或送人。
關鍵詞:主題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157-01
在校長的引領下,我班嘗試了《新語文主題閱讀》。沒想到這一場語文教學的革命給我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孩子們變得愛學習了,并能主動去學習了。下面就這次淺顯地談一下做法和感受:
1.單元主題式教學模式搭建
1.1 單元主題式教學觀念的建立。什么叫"單元主題教學"呢?"單元主題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為一個整體,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聯為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簡單地說,它是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經驗,通過多個文本間的碰撞交融,在強調過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這里說的"主題"不是思想主題,不是知識主題,而是文化主題,是那些連接著孩子精神世界、現實生活或者與歷史典故、風土人情等有關的"觸發點"、"共振點"、"興奮點",如誠信、家鄉、朋友、親情,以及對自然的關愛、對弱小的同情、對未來的希冀、對黑暗的懼怕等等。借助于主題,學生會覺得原來語文學習并不那么枯燥,原來語文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入情入境的情況下,再來進行語言的學習、推敲,同時達到深化情感、磨礪思想的目的。那么作為教師教學前,我們要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教材的基本結構、教材的主要特點、教學目標、教材內容與有關的一些教學建議,從而構建了整體教學觀,圍繞單元主題進行教學。
1.2 生本小組的成立。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 不重視情感、態度、意志等方面的培養。故學生學習興趣不 濃,班級學習風氣不正,成了教學中的普遍現象。而學習小組的建立和建設不僅改變了這一現象,還幫我在這場教學革命中獲得了不小的收獲。
小組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問題深入探討、共同解決的過程。它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全體性和活動性,可使學生之間形成和諧、友好、合作、互助、競爭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為接下來的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那么首先談怎樣分組。分組的原則有三個,一是將學生按好,中,慢分成三等,每組一個優生,兩個良好,一個慢生。二是按性別分,最好是兩個男生,兩個女生。這樣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得到了互補。三是注重性格的搭配,內向型的和外向型的相互搭配。只要對小組合作學習施以恰當、系統的評價,就能調動每個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起到紀律約束性。使每個學生不僅關心他人在合作學習中的狀態,而且還要關注自己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
2.單元式導讀教學的總領
單元導讀課重在導,以單元導語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對整組內容進行整體感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導趣,引感參與。學習一個單元要兩周時間,為使學生在這段時間里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良好狀態,此環節的設置至關重要。二導讀,全面感知內容。這里的讀,是指整體的瀏覽感知,是將課文、資料袋、插圖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對整組內容獲得整體印象,形成單元主旋律。三導學,明確學習任務。導語中對本單元的教學在人文目標、學法目標、實踐目標上均提出了要求,應引導學生去發現、總結。四導行,課內延伸課外。引導、鼓勵學生去主動搜集相關資料(應進行指導,可分組進行,增強針對性),為后面的學習鋪墊一種共同的學習情緒,營造一種共同的學習氛圍,擴大語文學習的平臺。我想從我自身所做談一談我對單元導讀課過去和現在的認識。第一,不能簡單讀一讀就完了。我就曾經是讀一讀即可。指名讀文,然后由老師再說一說,十幾分鐘,隨后就繼續講課,忽視單元導讀課的作用,忽視它的意義,現在看,我們不能再簡單讀一讀就完了,應該牢牢抓住這根引線,充分發揮其效能,讓導語走"進"課文,也讓課文走"進"導語。第二,不能再"放不下"。我們往往有時又是不忍心僅是引引,總是想多講一些字詞句知識吧!多講一些背景故事吧!多講一些……這個那個,羅羅嗦嗦,現在我看,我們不能再求全求細了,要注意這種課型之關鍵在"導"上,要引出學習之路,要激發學習興趣,才是幫學生叩響學習之門!第三,不能再去想學一段文章了。我就曾經這樣做過,導讀不也有幾個段落嗎?領著學生們學,一共有幾段每段講了什么,說一說,議一議,忙得不亦樂乎。現在看我們要注意了,不能再去講文章了,要注意這應是本單元的綱領。要切實緊緊圍繞住單元主題,貼近單元主題,讓這個成為單元導讀課的落腳所在。在單元教學起步時,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主攻方向。預習全單元,讓學生粗知單元內容,對單元的整體脈絡有一個大概的印象,是總領階段另一重要任務。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學生通讀,有時也可由教師概述。有必要布置通讀要求,可適當提出思考問題。掃清文字障礙,往往與通讀全單元同步進行。
3."以讀為本"的閱讀訓練方法使學生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在讀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課文的豐富的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學生以自己的全部經驗對課文作出的多元反應,培養了語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語感。
學生在讀、疑、思、悟的基礎上,動手查一查(資料)、畫一畫(場景)、演一演(故事內容);動腦編一編(課文后續),談一談(讀后感想)、評一評(同學作品)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積累了知識,鍛煉了語言能力,拓寬了思維能力。
4."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閱讀訓練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智慧、潛力和創造力。學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問時,要采取開放式的補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單一的答案。
我們班在學習《達爾文和小松鼠》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問:"松鼠媽媽為什么罵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幾個學生進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媽媽的寶貝。(2)松鼠媽媽很愛自己的孩子。(3)松鼠媽媽關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媽媽認為小松鼠遇到了危險,很著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傷害。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這些回答個個都與問題有聯系,都是學生感悟的結果。如果學生的回語文論文答不夠完整,可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只要沾邊,都應視其正確,予以肯定。即使學生的回答毫不沾邊,也不要指責學生不對,反過來要肯定他敢于發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師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一顆松果引發大陸漂移
這次,給大家制造大麻煩的,還是那只視松果為畢生所求的小松鼠奎特,它與松果的追逐賽引發了地球板塊分裂,原本相連的地表徑自分裂開來,導致生活在冰川的希德、曼尼和迪亞哥與家人、伙伴們分開,被迫以一塊流冰開始了海上漂流。
與此同時,闖了大禍的松鼠奎特還在執著地尋找松果,他無意間潛到海底發現了一個松果寶藏的地圖,于是激動地踏上了尋找松果的新旅程。
此時曼尼和他的同伴們在一片中漂泊著,并在途中發現了樹懶希德的奶奶。就在他們精疲力竭的時候,天上飛過一只海鳥,這給了他們莫大的鼓舞,認為陸地已經離自己不遠了。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只海鳥是有來頭的,他是海盜船“冰舟”上的一名船員,并且專門為海盜船長哥特搜索情報。
當哥特船長得到消息后,立即決定占領曼尼他們所在的浮冰。于是曼尼和他的伙伴們被俘虜了。曼尼和他的伙伴們被綁在了桅桿上,哥特想說服曼尼加入海盜團,可曼尼只想和自己的妻子女兒會合,這可激怒了哥特。他要把曼尼一行人全部推到海里,幸好迪亞哥急中生智,和曼尼一起掙脫了纜繩,并且推倒桅桿摧毀了海盜船,駕駛著浮冰逃走了。
來自海盜的復仇
在曼尼一行人漂流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了一個小島,于是奮力劃水駛向小島。迪亞哥發現海盜船長哥特也在這個小島上并伺機向他們復仇。
哥特天性暴躁,濫用武力,并且奴役了很多當地的松鼠幫他工作。迪亞哥將這一發現迅速告訴了大家,他們商討從哥特那里奪走海盜船。
這時希德發現有人在偷聽他們。正是那些被奴役的松鼠的同胞們,他們為了不被哥特抓住都躲在了樹洞里。曼尼友善地向松鼠們解釋他們并沒有惡意,奈何這些可愛的小家伙聽不懂曼尼的話。這時希德靈機一動,跳了一段古怪的舞蹈,讓松鼠首領明白了他們想要拯救被奴役的松鼠。
第二天,曼尼開始安排作戰方案。希德負責解開海盜船的纜繩,迪亞哥負責解救那些被奴役的松鼠。但希德因為偷吃了有毒的果子而癱倒在一旁,沒能完成任務。就算這樣大家也沒有埋怨他。
最后,曼尼拖著癱瘓的希德一路狂奔上了哥特的“冰舟”,就在迪亞哥狂追“冰舟”的時候,哥特的手下老虎希拉尾隨其后將他撲倒。但經過迪亞格的動情勸說,希拉選擇了留下來牽制哥特。
氣急敗壞的哥特在冰山的裂縫中找到了新的“冰舟”,對曼尼一行人窮追不舍。
海盜船上的武器專家
海盜船上的武器專家是一只巨型短面袋鼠。它們是有
史以來最大的袋鼠,站立時約有3米高,重232千克――與之相比,現生的最大袋鼠“僅”有90千克。
它們的臉比較扁平,雖然主要吃草,但是它們卻有肉食動物
一樣的向前的眼睛。這些袋鼠的每只腳上只有一個腳趾,有些像馬蹄――這可以保證它們在森林及平原快速活動;而它們的前肢則有兩個手指,指頭上長著巨大而尖銳的爪。
巨型短面袋鼠約于5萬年前滅絕,它們的滅絕成因肯定與人類活動有關,但直接成因則不清楚。
海盜船上的優秀船員
整個海盜船上最有用的船員無疑是一只獾,鼬科獾亞科的一種,是體型大而粗壯的動物,尾較短,吻部較尖,嗅覺敏銳。
獾有強壯的爪,多食性較雜,挖地下的蚯蚓、塊
莖、昆蟲和鼠類等為食。
曼尼的完美收場
曼尼和他的朋友們繼續在海上航行。迪亞哥恍惚間聽到了讓他日思夜想的希拉的聲音,與此同時曼尼和希德也都看到了他們的家人。曼尼第一個反應過來,他發現這都是海妖制造出的幻覺,危急關頭曼尼調轉“冰舟”救了大家。
忽然,曼尼真的聽到了女兒的呼喊聲,原來是哥特挾持了他的妻子和女兒。
曼尼驚慌失措,答應哥特用自己交換女兒和妻子。但等曼尼上了海盜船,哥特卻變卦了,直接把曼尼綁了起來。
這時刺猬路易斯不顧生命安危救出了曼尼的女兒,曼尼趁亂掙脫了捆綁。喪心病狂的哥特要和曼尼拼個你死我活,經過激烈的交鋒,曼尼打敗哥特完美收場,哥特最終被海妖處理了。
小資料
關鍵詞:人;自然;愛
人類的文化是歷史性的向前發展,在人類經歷了自然文化時代、人文文化時代、科學文化時代后,生態文化正成為走向未來的必然選擇。生態文化的核心是生態意識,豐富的生態意識是衡量人類能否與生態文化相融合的標尺之一。它使我們意識到: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幸福,而且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要考慮到其他事物和環境的共生共存關系。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當下,中國正以歷史上最脆弱的生態環境,承受著最多的人口和最強的發展壓力。生態意識教育必須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貫穿在各個不同學科教育之中。語文學科在生態意識教育中也可以發揮其重要作用,體現其學科價值。
一、語文學科在生態意識教育中的地位
生態意識是人與自然協調了發展所反映的思想、情感、意志、知覺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人類客觀生態環境的主觀能動反映,生態意識包含認識意識和參與意識,它以尊重生命和自然界的意識為核心,另外包含環境意識、資源意識和憂患意識。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教材應體現現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欣賞文學作品,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因此,須重視、挖掘、開發語文學科中的生態意識教育因素。當然在語文學科的生態教育因素中,包含著很濃的人文關懷。
二、新的語文課程內容中的生態意識教育因素
1.在課文中體現
如人教版的《斑羚飛渡》,作者寫了一群被獵人逼至絕境的斑羚群,以一半的犧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我們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為,它們臨危不懼,舍己為人,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類”震撼、敬畏,也讓人類汗顏。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的是怎樣的角色?
在這篇文章中,人類充當的是一個不光彩的角色,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我們不必回避這個問題。因為這篇文章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人類所作所為、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機會。人類自詡為高等動物,自認為在這個世界中是獨一無二的,是世界的主宰。人類擁有強勁的思維能力,擁有先進的科技手段,可以改天換地,所以我們常提起的一句話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對于和自己一起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其他物種,人類是蔑視的。人類肆意屠殺它們,已經導致許多物種滅絕。斑羚飛渡的慘烈、悲壯,讓我們看到了動物身上那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也啟發人們重新認識這個萬物共存的世界。
無獨有偶,人教版散文《那樹》,寫了一棵堅韌頑強、無私奉獻、豁達寬容、富有愛心的大樹,通過寫它造福于人類卻因城市的發展被人類伐倒的遭遇,告訴我們要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主題富于時代性。人類當前面臨的兩大問題是發展與環保。作者借寫老樹,講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道理。課文通過引導學生探究老樹的命運,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及引發對都市文明與自然界共同發展等問題的深層思考。
以上兩文啟示我們要以平等之心善待自然界的動植物。我們人類只有保護它們的義務,而絕無虐殺它們的權利,因為有時它們甚至比我們人類更高貴。
而人教版《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報告文學,也引發我們思考開發與環保之間的關系。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本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也引發學生聯系現實,思考關注生態環境問題,思考我們在以后的開發中應吸取哪些教訓。
人教版《地下森林斷想》是我國女作家張抗抗的名作。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跡,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情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并把它內化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另外對這一生態奇跡,還應引導學生熱愛自然,對大自然的生命抱一種敬畏的態度。同時注重發掘課文的人文精神資源,體會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蘊。
2.在單元教學中體現
如蘇教版七下中第四單元“動物世界”,其單元引言是:“你一定很喜歡動物吧?動物和人類一樣,是地球這個大家庭的成員。”本單元有漂亮、馴服、乖巧的松鼠,具有音樂天賦的金龜子,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多么神奇的動物世界啊!閱讀這些課文,了解這些動物的特點、外形、習性,將喚起我們對動物世界生存狀態的關注,激發我們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熱情。
3.在專題研究中滲透
如蘇教版七上,狼專題中,明確提出的探索題有:
A. 文學作品所描寫的動物往往被作家賦予人的品格,如稱“狼”“聰明”或“狡黠”;“勇敢”或“兇殘”,用詞的褒貶是由作者的立場、情感態度所決定的,你覺得科學家用怎樣的詞語來描述“狼”。
有的民族崇拜狼,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B. “從參考資料三” 、“狼和鹿”中看出,描繪了怎樣一幅生存關系圖,蘊含著怎樣的道理。
這兩題都牽涉到狼的生態地位及與人類的關系。滲透了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也體現了人文關懷。
專題“荷”中也滲透了一些,在此不一一列舉。
通過這些新的課程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認識到: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須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不能無休止地掠奪和破壞自然,戕害動物。人、動物、自然須和諧發展,成為“共生的伙伴,互利的朋友”。使學生明確人與環境的共生伙伴關系,獲取“尊重自然界的其他生命”的正確態度和價值觀。
三、開展語文活動,開發和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生態意識教育因素
1.在探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
如蘇教版七(下)《松鼠》后有一道探究習題:如果以松鼠為題材發行一組郵票,你覺得設計的郵票應該從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生活,你能給每枚郵票定個名嗎?
筆者班學生設計的有:
一只松鼠在枝間互相追逐、打鬧,取名為《快樂家園》;
一只松鼠抓住樹枝蕩秋千,擬題為《我心悠悠》;
一只松鼠以樹皮作船,以翹起的尾巴作舵,命名為《水手》;
一只松鼠坐在樹枝上,托著腮幫看流星,命名為《心愿》;
多美好的想象!多新穎的創造!在學生眼里,這些松鼠是這樣有情有味,人與松鼠這些動物是伙伴,是朋友,共同生存在一個地球之上,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生靈的存在,人類的生活才格外美好!
轉貼于
2.在口語交際中培養生態意識
如上《狼》專題時,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
有人認為:狼的肉食性、兇殘性及對人類及家畜造成的傷害,應將它們斬盡殺絕;也有人認為:狼是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應加以保護,以維護生態平衡。你們認為是應該殺還是應該加以保護?就《護狼還是獵狼》展開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從中了解動物的生態價值,也讓學生學會了辯證的分析和看待問題,并培養了多方面的語文能力。又如對生物入侵者,生物學和生態學界一直存在兩種不同態度,你認為是干預還是不干預,就此展開辯論。
3.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
如結合蘇教版《荷》專題及人教版《蓮文化的魅力》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池塘邊,荷葉下,躲著一只小青蛙”。如今,寧國市難聞“蛙聲一片”,“人面荷花相映紅”更難一見,對此原因作深入調查,鼓勵學生寫《對池塘蛙群的生態調查報告》及《我市為何難覓荷花》。借此呼吁大家保護好荷塘、青蛙,呼吁政府重視蓮藕、蓮子的深加工和銷售,提高荷農的生產積極性,重現天人合一的秀美寧國府。
4.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
如蘇教版語文第二冊文中有“保護野生動物的一次活動”。對此,筆者組織班級學生參加的具體活動有:
(1)調查我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搜集資料圖片;
(2)在飯館或在家,碰到吃野生動物的,對此寫短文勸其糾正;
(3)班級開展一次以保護野生動物為專題的宣傳活動;
(4)每個人選定一種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上網查找資料,說明保護它的重要性,寫份建議書給有關部門。
又如,人教版七下“黃河,母親河”的綜合性學習中,,我們組織開展的活動是:A.請從圖書館和網絡中進一步搜集資料,召開一次以“黃河之憂”為主題的調查報告會。B.近幾十年來,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積,黃河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又出現了嚴重的斷水斷流和水污染等新的問題。請針對這一生態危機,設計一則公益廣告。
通過這些活動,使生態意識深入人心,也使語文課程變得開放而有活力。
總之,我們要充分開發利用語文學科中的生態教育因素,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人類生存環境和發展的關系,養成關心愛護環境的習慣,培養學生保護生態環境的情感和態度,而且還能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訓練了思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培養了創新能力。當然,生態教育因素如何與人文精神相滲透、融合,還需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寧國市寧國中學 242300)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教學中。本文將探索多媒體的教學在課堂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小學語文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 小學語文
多媒體技術是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應用的一種有效途徑。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語文課堂中運用了多媒體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此調動學生課堂主動性。
一、課件的巧妙運用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來制作課件。小學生一般來說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要想學生可以積極主動投入課堂,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要學的課成課件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中,教師就可以先將我國各個民族的特色服飾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讓學生都分別來說一說認識哪一個民族的服飾。這時候學生看到了多媒體顯示出來的民族服飾之后,就會積極的說出自己所了解的民族服裝,這樣一來,教師就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然后教師在在此基礎上帶著學生進行接下來的學習,這樣就可以巧妙的運用課件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性,讓學生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課文與影像資料的有機結合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對要學的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只有聽著或記筆記,這樣就不能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在新媒體的幫助下,教師可以將課文和影像資料結合起來,讓學生可以主動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就可以在課前將為學生準備的與地震有關的影像資料方給學生看,可以是有關地震的常識介紹,也可以是一段關于地震的電影等等,學生在看視頻的時候,往往會被影像中的內容所震撼到,進而產生想要學習課文的想法。當學生產生了想要學習的欲望的時候,就會積極主動的讀課文,也可以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將影像資料和課文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可以產生學習的欲望,想要主動學習,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調動課堂的氣氛,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三、用多媒體來來引導學生學習
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讓他們自己積極主動的學習使非常難的,所以教師需要運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小學生沒有預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可以每天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布置一些預習作業讓學生來完成,學生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形式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作業。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松鼠》一文時,教師就可以提前給學生布置讓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一些資料的作業。在了解教師的作業后,學生可以通過各種多媒體手段來進行查找,有的學生可以查找有關松鼠的圖片,有的學生可以查找松鼠的生活習性,有的學生可以查找有關松鼠的小視頻,等到教師上課的時候,學生可以將自己所找到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其他學生看,大家一起交流和分享。
教師通過這種方式運用多媒體來引導學生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主動去找一些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豐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接到教師的任務后,就開始想要主動投入其中。最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還培養了學生與他人分享的能力,學生將自己找到的知識與其他的同學一起分享,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還可以吸收到其他學生掌握到的內容。
四、將多媒體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一般來說,學生總是會對發生在自己身邊,與自己緊密相關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所以,教師在選擇多媒體內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點,要將所選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過程中。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學會看病》一文時,首先就可以讓學生來看一段小學生獨自去醫院看病的視頻,當學生在看完視頻后,讓學生來談一談,每次去醫院看病的經過是怎樣的,需要哪些步驟,當學生各抒己見的表達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之后,教師在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看看課文中是如何看病的。當學了課文后,教師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扮演,有的學生扮演病人,有的學生扮演醫生和護士,再次以視覺效果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
在新課改的情況下,要求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這就要求學生可以主動的參與到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這樣一來,多媒體為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欲望和想法,從而進一步主動學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前言:本文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對加強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對合作學習的正確認識,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機會,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1.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語文教育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應注重培養學生對語文教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中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嚴重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主要表現如下:
首先,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傳統單一的方式進行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采取滿堂灌的手段給學生講解教學內容,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語文教學知識,學生對教學內容完全缺失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對教學方法缺乏足夠的認識與掌握,在教學中缺少相應的課堂互動,使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較為沉悶,嚴重阻礙了小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其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缺乏重視,在語文教學中沒有建立小組學習的意識,使課堂中學生不夠積極的負面情緒相互影響,嚴重阻礙了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意識的產生,同時語文教學課堂缺乏合作學習的環境,使學生對合作與競爭的認知較少,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第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教學的評價環節重視不足,通常在評價環節教師的評價方式簡單不注重方式,使評價沒有起到相應的效果還有可能阻礙了學生語文學習自信心的產生,教師通常簡單的對課堂教學中較為聽話的學生進行表揚,嚴厲批評課堂教學開小差的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和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了解,這不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惡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
2.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
2.1 注重合作形式,提高合作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合作形式,以此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形式包括游戲合作、競爭合作、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等等,豐富的合作形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合作學習當中[1]。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課文《小松鼠找花生》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科學的合作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合作,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制作一些花生道具和小松鼠、鼴鼠的面具,使學生扮成松鼠和花生還有文中的鼴鼠,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中的對話進行小松鼠找花生的游戲,由于文章中沒有確切指出最后松鼠找花生的結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文中的結果進行聯想并在游戲中體現出來,學生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學習語文教學內容,并通過自己努力的思考與聯想給文章設計出一個結局,這種有效的合作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游戲合作中,還通過思考與研究為故事編造了合理的結局,充分的活躍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識。
2.2 小組合作,培養合作能力。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奠定基礎[2]。例如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王二小》教學中,教師可以科學的將學生進行分組,使小組學生課下自行搜集和王二小相似的一些抗戰小英雄的故事,在課堂教學時將小組故事進行分享,學生應采用講臺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分享,小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課后積極主動的搜集資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們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與特點,最后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舉出自己小組的講故事候選人,學生們在課堂將自己搜集到的《小英雄雨來》、《小兵張嘎》、《雞毛信》、《劉胡蘭》等關于抗戰時期小英雄的故事進行分享,分享過程中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王二小等小英雄們肅然起敬,此外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都自主的進行搜集資料,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回想以往對自己每堂課所做的點滴反思,不過只是針對自己在本課時內的教學目標達成度實施情況欠缺的指出,而一直沒有將矛頭直接指向本質性、深層性的原因,沒有挖掘出隱藏在這些教育行為背后的根本原因――教育理念。
用哲學領域內的觀點來說,我在教育行為實施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偏離了“以學生為本”的客觀規律,因此,即便這里的主觀能動l生發揮得再充分再深入,也收不到預計的效果。
1.理念影響教學設計。在初次設計《zcs》教案時,按自己原有的經驗方法經驗備課,只注重涉獵、處理、整合各種參考教案、課件。可以說,以往上課都是按照別人的思路在走,都是將自己的雙腳踩在別人鋪就的路上,一路陌生。遇上公開課,便急于向其他幾位老師請教,但短時間內無法正確思量、消化幾位老師的綜合意見,總想將所有老師的精華部分全部加以呈現,結果往往是將一堂課上得思路不清,甚至一敗涂地。沒有自己的深入思考,穿著自己的鞋走別人的路,自然見不到什么精彩的風景,更無法將這條道路擴展、延伸。
可就是這樣寫出的教案在組內教研時遭到了全盤否定。老師們指出學生學習是“因生活而學習,為生活而學習,用生活來學習。”這也是川大附小的教育理念,怎樣實現生活化教育,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就要為他們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他們學中玩,玩中學。設計一個故事情境,以此貫穿整堂教學,同時還可以用來進行教學評價。
老師們的建議將我引向新的教育思路,我這才有了些許體悟。沒錯,備課不僅是要備教材、備教法,更要備出我自己,要拋棄一切參考資料,尋求自己的教學思路。毀掉初案重新設計,不再借鑒他人成果。以丁丁家有三只松鼠寶寶的故事貫穿整堂課,他們長得一模一樣,只有名字不同,這三只松鼠的名字分別是zcs,最后還把這三只松散分別送給三個大組。設計松鼠寶寶過冬穿新衣i來引出重點“整體認讀音節”。設計了松鼠寶寶儲藏松果的游戲,認讀音節松果卡,并比賽哪組的松鼠儲藏的松果最多。最后以丁丁和小松鼠給我們寫來信的方式練習拼讀句子(有ZCS的短小兒歌)。新的教學設計才得到組內老師們的肯定,認同這份教學設計才符合孩子們才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同時充滿著童趣。
2.理念影響過程和方法。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明白,重難點的貫徹,并非一個結果,而更應關注實施的具體過程。同時,不能憑借自己的經驗,不進行學情分析就教學,讓“學生成為主體”成為一句空話。
經過幾次試講后,自對已對教案已能倒背如流了。因此也沒多關注和了解1.6班的孩子情況就上課了。在教學過程中才發現這個班對zcs的認讀幾乎全會,我再花大把的精力去教zcs只是浪費時間,但因自己沒有先做學情分析不知有多少孩子沒掌握只好花時間教。而在重點整體認讀音節時,卻因孩子們整體表現不錯,而沒有給足夠的時間認讀和分步驟的在眾音節中找一找整體認讀音節,而是直接過渡到拼讀松果上的音節,孩子們對此游戲也很感興趣。但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發現有不少孩子仍在拼z-i-zi,我進行了個別糾正,但忙于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沒有停下腳步鞏固對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識,以至于最后在練習拼讀兒歌時仍出現拼讀整體認讀音節的現象。
最主要的問題在于,我已將設計的游戲活動形式化了,為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忽略了孩子們的真實感受和已有經驗,已將上課變成和演課。試想,當我發現孩子會讀ZCS時,就立即開火-車游戲檢查每個孩子的讀音以及辨認情況,并根據了解情況調整教學;試想在開火車讀帶調的整體認讀音節后,再設計一個找整體認讀音節的游戲,相信孩子對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識和記憶更深刻;試想在看形記記音辨認聲母時,再大膽地放手,讓孩子自己編兒歌記憶,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