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研修日志數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研修日志數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修日志數學

        第1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一、指導思想

        在專家教授的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拓寬教學視野,提高教學能力,科研能力,促使自己專業化發展。

        二、研修目標

        1、通過培訓,學習先進的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研究意識

        2、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認識。

        3、深入理解小學數學課程性質、課程目標。掌握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

        4、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積極開展數與代數教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統計與概率教學、綜合應用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5、促進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研究能力。

        三、研修措施

        1、努力學習課程知識,在學習過程中認真做好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2、學習專家們的先進理念,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并積極討論交流。

        3、通過專家的引領,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努力探求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4、積極參與各種研討活動,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博采眾長,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逐步向專業化教師的標準靠近。

        四、研修內容

        1、認真聽取專 家教授的講座,踏踏實實地學習理論知識。

        2、到兄弟學校聽課、評課、研討、上課認真觀摩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吸取精華,提高自身素養。

        3、積極參與班級研討活動,在活動中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探討中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

        4、每天聽課后做到及時反思,記錄感悟的點點滴滴,認真完成作業。

        5、鉆研教學專著,努力學習與新課程相關的理論知識,并做好讀書筆記,寫下讀后反思。

        第2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新課改的春風已經吹遍中國大地,各地的課程改革也已轟轟烈烈。傳統的教學模式已遠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面對新課改,我們許多教師持懷疑態度: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能行嗎?學生如果能探究出結論,要我們教師何用?

        通過研修,消除了我的顧慮,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樣的知識,不同的老師教,學生樂學程度就大不相同,教學效果自然就大相徑庭了。所以從這一點看來,地理的教學要“為學生服務”,同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的考慮不同學生的求知要求,時時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另外,通過遠程研修平臺,我們能夠和全省的專家們、同行們面對面的交流,這樣快捷和便利的學習方式,也將影響著我的思維方式,在這里,我的視野更加寬闊,思路更清晰,在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在與大家的交流中迎刃而解,通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態度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

        研修改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每天打開電腦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我們的班級,在新的作業、日志、話題中汲取我需要的營養。從網上的專家學者那里學到了很多,也從身邊的優秀教師那里學到了很多。學習的過程是短暫的,但學習的效果是實實在在的。

        第3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關鍵詞】教師專業發展;專家團;校本研修;模式研究

        1.校本研修的界定

        專家團在本文是指:縣進修學校、縣教研室、鄉鎮教研員、各校名師、學科帶頭人中選出理論水平較高,具有實踐能力的、傾情于課改的成員連同聘請的一些全國知名專家(主要負責網上答疑、專家團成員活動策劃、指導、理論援助)組成。專家團由進修學校統一組織、管理,定期去全國各省市參觀、學習。定期開展交流、討論。定期到自己所分管的一線指導教師、展開調研。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是專家團與小學通過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導求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方法與途徑。校本研修的內涵可以歸納為:“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和“在學校中進行”。校本研修的目標是讓教師從“教書匠”發展為“研究者”,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教師成為終身學習的先行者、探索者和示范者;使教師群體率先成為優秀的學習型組織。

        2.國內外校本研修現狀

        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重要途徑,校本培訓在我國比較常見的模式有:課題帶動模式、集體充電模式、師徒結對模式、觀摩聽課模式、個人自修模式和校際交流模式等。在校本研究方面采用了行動研究法、教育敘事法、課堂觀察法和案例教學法等。最近又出現使用教育網志Blog網絡虛似社群開展校本培訓的新模式和相應研究方法。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已經充分表明,由于校本研修中專業發展的提供者是學校和教師本人,校本發展是獨立進行的,很容易陷入反復和重復的狀況。目前在我國開展的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中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缺乏針對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的考慮;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校本培訓內容相對集中和單一化,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全面性。綜上所述,現有的校本研訓模式在中小學中的實際運用過程中,都表現出比較缺乏專業引領和外部資源支持。

        3.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模式

        本文作者在總結國內外校本研修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在安陽縣二十二個鄉鎮開展的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行動研究,提出三種研修模式:咨詢診斷模式、項目研修模式、網絡學習共同體模式,這三種模式分別適用于開展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的不同階段。

        3.1 咨詢診斷模式。咨詢診斷模式具有行動研究和個案研究的特點,這種模式不是專家團研究人員以既定的方案手要求手把手要求中小學教師如何做,而是要求研究者采用提問、咨詢和討論等策略,尋求共同發展的切實可行的方案,在這種模式中專家團研究者扮演了咨詢者和診斷者的角色,同時也是共同研修的實踐者。小學教師在這種模式中也是共同研修的實踐者。一般咨詢診斷模式需要專家團的研究小組與小學某位教師就某項研修內容達成一個口頭或書面的合作協議,合作協議中要包括合作研究的內容、路線和方法等,合作協議的簽署會就研修的目標等取得共同的信念和價值觀,這對保證該模式的順利實施將起到重要作用。實施咨詢診斷模式時,中小學教師需要執行的路線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自我反思,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教學設計……”而專家團研究者需要執行的路線是:“參與教學設計,進行課堂觀察,完成案例分析,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參與教學設計……”其中“集體研討,提出新方案”環節是專家團研究者與中小學教師兩條路線的交匯處,由于咨詢診斷模式的研修,往往是一個研究小組對應一位小學教師,所以我們也稱該種模式為“一對一”模式。

        3.2 項目研修模式。這種模式要求研修過程要基于某個具體項目進行,項目研修模式具有獨特性、多目標性和生命周期性等三大特點。

        在項目研修模式中,所選擇的項目一般都是以解決中小學中的某個問題為目的,如“利用電腦技術提高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就是筆者所負責的一所實驗校提出的研究項目。在項目研修時,專家團研究者往往需要和小學中的校長或教科研主任一起承擔起項目管理者的角色,這就要求他們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項目管理者既要負責設計整個項目的方案,又要在項目生存周期的各個階段支持項目的正常進行,項目的參與者一般由專家團研究人員和中小學教師一起組成。在很多課堂教學研究中,學生也是項目的參加者。

        3.3 網絡學習共同體模式。網絡學習共同體一般由專家團研究者和小學教師共同構成其成員。這種模式強調研修是在網絡支持環境下,通過“師傳徒受”、“做中學”、“知識表述”、和“深度交談”四階段活動,使共同體成員得到提升和發展。在這種模式中,專家團研究者和小學教師沒有教導者和被教導者的關系,他們都既是學習者,也是輔導者和助學者。這種模式特別有助于解決專家團研究者和中小學教師跨越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實現教師專業發展。

        由于這種模式需要比較好的技術條件支持,所以一般由專家團研究者提供相應的網絡支撐平臺和技術支持,并負責組織網絡學習共同體中的活動。實現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模式有四個步驟。第一步:師傳徒受,活動中的“師傅”角色并不一定由專家團研究者承擔。在筆者實踐該模式時發現,這一角色由小學中的專家型教師擔任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師傳徒受活動中,扮演徒弟的學習者要通過觀測、模仿和親身體驗等知識的社會化途徑,理解消化師傅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為進行“做中學”奠定基礎。第二步:“做中學”,活動實際上是一種案例式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需要把師傅展示的案例型、經驗型知識,通過歸納性思維實現從示例上升到理論。其次是去創造出新的示例,由此完成在“做中學”的內化知識過程。第三步:“知識表述”活動是學習者把在“做中學”中創造或組織的隱性知識碎片提煉成顯性知識,并進行知識梳理的過程。知識表達可以采取撰寫研究報告或反思日志等形式完成。第四步:“深度交談”活動是通過召開網上小型研討會就知識表述的結果,利用類比、隱喻或假設等手段進行隱性知識表述的過程。由于基于網絡的學習共同體模式往往是多位專家對應多位小學教師,所以我們也稱該種模式為“多對多”模式。

        4.結語

        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關于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認識,教師專業的創造性正在被一點點激發出來,專家團研究人員與小學教師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專家團引領下的校本研修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不僅正在促進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創新,同時也有利于專家團將教育服務融入一線教育實際,促把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推向一個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丁鋼.從國際教育發展看“創建以校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J]廣西教育.2004,(1):18

        [2] 施莉,鄭東輝.校本培訓核心思想解讀[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24)10-13.

        [3] 葉平.走向校本研究[DB/OL].省略/2/xb-gs2.htm.

        [4] 施莉.我國教師校本培訓模式簡評[J].教育科學研究,2001,(2):17-18.

        [5] 中小學老師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研究課題組.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研究報告[J].教育研究,2002,(11):85-90.

        第4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分析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 29-0016-03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調查以參加國培計劃(2011)——江西省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項目的學員為對象,他們來自全省11個設區市的中學。

        調查以自行設計的“江西省農村中學小骨干教師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員培訓需求調查問卷”進行。問卷包括學員基本情況、參加培訓情況、培訓需求情況、困惑與建議四個方面。問卷以集體完成的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問卷91份。

        二、學員基本情況分析

        1. 參訓學員成分

        以鎮中學教師為主,男性教師居多,中年教師為主。所調查教師中60%來自鎮中學,40%來自縣(市)中學,;男教師占63%,女教師占37%;25歲以下的教師只占3%,26~30歲占18%,31~35歲占19%,36~40歲占25%,41~45歲占24%,46歲以上的占11%。

        2. 參訓教師學歷

        以本科為主,職稱以中級為多。調查發現,本科學歷的教師占73%,專科學歷的占25%,另有2%的教師為研究生學歷;中教高級職稱的教師占34%,中教一級的占47%,中教二級的占19%。

        3. 參訓學員中心理教師的比例

        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培訓的學員絕大多數由各學科教師組成。在所調查的教師中,專門從事心理衛生和心理輔導工作的教師比例總計不到14%。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絕大多數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其中由語文、數學學科教師兼任的為最多,比例都為21%。

        4. 參訓教師的日常課時量

        平時工作比較忙。周課時量以11~15節為多,占44%,其次是6~10節的教師占34%。每周6節以下的教師占18%,16節以上的占4%。

        三、參加培訓情況分析

        1. 參訓教師的以往培訓經歷

        大多數教師以往都參加過培訓,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師參加過省級培訓。最近5年內,有43%的教師參加過市級組織的培訓,為最多。參加過省級培訓的教師占34%,其中參加2次省培的占15%,3次及以上的占10%。只有7%的教師曾參加過國家級培訓。對于縣級培訓和校本培訓,因為是骨干教師所以相對比較少去參加。對以前參加的培訓活動總體上感覺滿意的占54%,基本滿意的占43%,還有3%的教師感到不滿意。可見,隨著國家對教師培訓的重視,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多了,不過在培訓效果上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 參訓教師的積極性與困難

        教師參加培訓的熱情很高,但時間問題是學員參加培訓最大的困難。調查中,對于參加培訓的態度,48%的教師選擇了十分渴望,51%的教師認為有必要;45%的教師認為沒有時間是參加培訓最大的困難,選擇學校經費緊張的占31%,24%的教師認為是領導不重視。這是培訓中普遍遇到的兩難問題,一方面教師想參加培訓,另一方面又難以出來培訓。如何解決,需要送培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合理安排。

        四、培訓需求分析

        1. 關于培訓目的

        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多種多樣,排列順序是:更新教育理念(56%),拓展與更新學科專業知識(55%),掌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技術(42%),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34%),提高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23%),服從上級安排(12%),為了評職稱(1%)。可見,現在教師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如何促進自身專業發展,而不再是被動應付。

        2. 關于培訓內容

        問及教師急需補充哪方面的知識時,教師的選擇依次是:對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新教材的理解(62%),教育教學理論、方法、策略方面知識(58%),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知識(50%),學科專業發展前沿知識(42%),心理學方面知識(35%),現代教育技術和學科課程整合應用知識(22%),教學研究方面知識(13%)。

        對于要加強哪些方面的能力,按教師需求程度排序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能力(72%),教育教學評價能力(68%),教學科研能力(54%),課堂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監控能力(34%),課堂教學話動的實施能力(28%),課程資源開發能力(24%),教學話動的設計能力(14%),教學反思能力(12%)。

        在培訓內容上絕大多數參訓教師認為要把理念、觀念、方法培訓,知識培訓,技能培訓三者有機結合。

        3. 關于培訓的形式

        在培訓方式上,教師比較喜歡的依次是:專題講座(75%)、互動研討(67%)、觀摩示范(42%)、在職研修(37%)、成果展示(34%)、實踐考察(28%)、個人自修(23%)、課題研究(21%)、網絡論壇(12%)。 在培訓方法上,根據教師的喜愛程度,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專家講授(61%)、示范觀摩(58%)、經驗交流(48%)、案例評析(38%)。

        4. 關于培訓教師教學的要求

        通過調查發現,參訓學員對培訓教師教學的要求首要的是講學一定要理論聯系實踐,這一比例占63%。其次是要以問題為中心,這一比例占19%。第三是案例要豐富。

        5. 關于培訓的組織

        對于培訓的組織形式,學員們比較贊同的依次是:全員集中培訓(62%)、專家進行個別指導(53%)、分學段培訓(36%)、遠程培訓(32%)、校本培訓(25%)。可見,學員對全員集中培訓和專家進行個別指導的組織形式是比較受歡迎的。

        在培訓時間安排上,68%的學員認為培訓班應安排在暑假進行,有28%的學員認為可以放在學期中進行。對于集中培訓時間長短問題,沒有很明顯的區別,選5天之內的占21%,5~10天的占36%,10~15天的占34%,15天以上的占9%。

        6. 關于培訓的考核

        對于培訓進行考核應采用什么方式時,教師們的選擇依次是:教學案例(32%)、考勤(29%)、設計教案(28%)、平時作業(26%)、試卷考試(23%)、經驗論文(7%)、上一堂匯報課(6%)。可見,教師更愿意通過案例、考勤的方式來進行考核,最不愿以上課、寫論文的方式進行考核。

        五、困惑與問題

        對于目前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們的選擇依次是:教育觀念陳舊(31%)、知識結構狹窄(20%)、教研意識能力薄弱(18%)、缺乏專家引領(16%)、教學方法單一(13%)、不懂現代信息技術(4%)。

        對于這次培訓教師們最希望解決的困惑和問題是:第一,對后進生的心理輔導;第二,如何解決學生和子女出現的叛逆行為;第三,能夠更好地掌握新的教育學理論、方法、技術。在培訓內容上最希望開設的三個專題或內容是:第一,后進生的心理狀況;第二,如何對中小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如何提高學校對這門學科的重視。同時,參訓學員也提出:培訓應帶著問題(案例)講解;理論聯系實際;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六、培訓建議

        1. 關于培訓目標和課程

        培訓不可能也不應該是蜻蜓點水式的面面俱到,應關注廣大學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從上面的調查發現,參加中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學員最希望解決的困惑和問題:一是對后進生的心理輔導;二是如何解決學生和子女出現的叛逆行為。因此在培訓目標設置和內容選擇上要以此為出發點和歸宿。

        2. 關于培訓形式

        在培訓方式、方法上注重幾個方面的結合:一是專題講座與參與互動相結合。二是聽講座、主題研討、寫反思、參觀學校、組織活動、評課程相結合。三是積極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并使之貫穿始終,通過開設網上論壇、博客、QQ群、公共郵箱等實現網上網下、課內課外結合。四是集中學習、在職研修、專家追蹤相結合。發揮專家引領作用,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在短期集中培訓階段,以專題講座為主導,以幫組學員更新觀念、豐富理論、指點迷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加強互動研討、觀摩示范。在培訓中更多的采取“任務驅動”、“觀課議課”、“經驗交流”等方式進行。

        3. 關于培訓組織

        根據調查平時中小學學校和教師任務繁重,周課時十幾節,很難抽出整塊的時間來參加培訓,影響了學員的按時到崗。有些教師即便來了還惦記著學校的事情,不能完全安下心來。因此,培訓時間適當安排在寒暑假比較合適。從時間長短看,每期短期集中的培訓時間以10天左右為宜。在培訓期間加強過程性評估,重視培訓考核,確保培訓有序進行。

        4. 關于培訓教師

        培訓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培訓的效果,應該多方選聘師資,組建專家團隊,建立一種專兼結合、能進能出、動態更新的培訓師資隊伍,既要有高水平的大專家,也要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優秀教師。作為培訓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以問題為中心,以案例為載體,這樣的講學更受學員歡迎。

        5. 關于考核方式

        培訓各個環節均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凡有一個環節考核不合格者,不發結業證書。集中學習階段嚴格考勤,要求每位學員每個單位時間到小組長處簽到,考勤情況將記錄學員考核表并作為評選優秀學員的重要依據。第二,設計研修日志督促學員每天寫反思,并以此作為對學員進行過程考核的主要依據。第三,明確規定學員在三個月的在職研修中應完成的任務,包括上公開課、寫日志、做研究方案等。

        參考文獻:

        [1]謝巍等.農村骨干教師培訓需求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5).

        第5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一、有效組織,有序進行

        早在培訓開始前,江蘇省徐州市就召開了全市2011年國培專題培訓會議,對各下級部門和學員闡述了“國培計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說明了培訓的方式和時間、學員及輔導教師的職責等事項。培訓啟動階段,我建立了班級QQ群和飛信群以方便與學員溝通,并及時督促學習,交換培訓心得。

        培訓過程中,作為輔導員,我擔任起督促學員學習、培訓技術指導和作業檢查等幾項工作。通過班級QQ群、飛信群、電話、短信等多種方式與學員聯系,讓他們在第一時間明確國培計劃、必須完成作業的數量和質量、寫文章的數量、上網參與研討及跟帖的方式、數量等培訓考核內容。培訓期間保證QQ在線時間每天不少于8小時,在線給學員們解答疑問,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與奧鵬教育中心的老師溝通協調解決。在作業批改方面,盡量多寫評語,對優秀作業嚴格把關,及時把作業中的問題反饋給學員。負責組織管理本班學員線上和線下學習研討;引領學員交流研討,回答學員問題,歸納學員疑難問題并反饋給學科專家團隊。在此期間,我編寫了5期班級簡報,以提供給學員學習,解答學員關注的共性問題、重難點問題,進行典型案例評析,并公布上階段學習的總結與反饋以及下階段學習的引領等。同時,按時組織學員進行在線視頻教學與答疑,引領學員交流研討。培訓結束階段,督促未完成培訓任務學員完成學習任務及作業,將學員作業整合并提交參與互評,認真做好培訓總結。

        二、收獲知識,收獲成績

        本次培訓由熟悉中小學英語學科教育的高水平專家和一線優秀教師(教研員)組成項目專家團隊,負責課程資源開發、骨干培訓、集中培訓和遠程培訓教學等工作。項目首席專家為王薔教授,項目績效評估專家為魯子問教授,專家團隊中一線優秀骨干教師(教研員)比例為50%。本次培訓為參訓的小學英語骨干教師設置了4個模塊、14個專題、共計88學時(必修60學時+選修28學時)的遠程培訓課程,為參訓的初中英語骨干教師設置了4個模塊、20個專題、共計94學時(必修60學時+選修34學時)的遠程培訓課程。培訓歷時一個半月,時間并不寬裕。但是我班所有的老師都能克服自身的困難,在培訓結束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培訓學習。在此期間,絕大多數學員都是犧牲午休時間、利用晚上休息時間進行學習和完成作業的。學員們的努力最終收獲了成績。目前,我班學員已經以100%參訓、100%優秀率的成績完成了培訓。平均學習時長64小時14分54秒,作業提交率100%,發帖回帖共計4256封,對于這樣的成績,表示十分滿意。

        三、受益其中,不斷進步

        這里有著深厚的學術氛圍,這里有著熱烈的問題討論和交流合作,這里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們去學習,這里有太多的精彩講座等待著我們去聆聽,因此,我們學習的腳步無法停歇。于是,我們在這里貪婪地吸收知識的“養分”,用心去學習“專題視頻”,積極參與“專題活動和討論”,認真完成“作業和研修日志”; 我們在這里還可以欣賞到“精華觀點”,慢慢品讀“精彩作業”,參與“熱點話題”的討論……雖然培訓已經結束,但是我們的探討與實踐還在繼續,遠程培訓是一個學員在線自學、教師在線輔導和師生在線互動有機結合的過程,而教師的培訓和成長本身又是一個逐步發展和成熟的過程,理論和方法也需要在實踐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檢驗、理解和鞏固。相信這次培訓對大家的影響是終身的。

        第6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根據組織上的安排,本人自學區中心校成立之時起主持中心校工作,現對一年多來的工作進行回顧和總結,并公開述職,敬請批評指正。

        一、提煉學校精神是我面臨的最為緊迫的工作

        學區所處環境偏僻,小學教育基礎薄弱,學校布點多,規模小,尤其是中心小學硬件建設的標準化程度低,學區內缺少特色學校,龍頭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亮點少,文明創建水平低;教師的工作環境相對較差,薄弱學科缺少專業教師;由于各小學在辦學規模、條件、師資水平等多方面存在差距,老師們的教育觀念也存在著差異,在適應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迫切需要在思想觀念層面上進行整合,統一辦學理念,明晰發展思路,提煉學校精神是我主持工作后最為緊迫的工作。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諸多困難,中心校行政班子、黨支部成員,認真研究,理清發展思路與目標,落實以中心帶全面,綜合協調發展的管理方式,確立了“踐行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辦家長向往的學校,育可持續發展的學生”的辦學指導思想;圍繞學校管理規范化,辦學條件標準化,教師發展專業化,學生成長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努力創建人文校園,書香校園,平安校園,快樂校園,為學生的美好未來奠基,對學生的幸福人生負責,倡導“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的校風;“精益求精,嚴謹治學”的教風;“志存高遠,勤奮好學”的學風;培育品學皆優,身心俱健,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新人。

        學校精神的提煉、豐富,有利于統一思想,端正方向,凝聚力量,規范行為,一致步調,為學校的穩步、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永恒主題

        小學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啟蒙階段,蒙以養正關系到孩子終身發展與一生幸福。為此,我校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動搖,追求自主學習,有效教學,高效課堂,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工作中,強化全員質量意識,提出了教學工作“12345,大家起步走”的總要求。

        “1”指不放棄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不把學生貼上好、差的標簽,相信只有差異,沒有差生。

        “2”指轉變教學工作方式。堅持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堅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發展。

        “3”指教學任務做到三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讓學生當堂消化,不吃“夾生飯”。

        “4”指課堂結構四部曲——講,練,評,收。教師講一講,學生練一練,師生共同評一評,收齊學生的課堂作業。

        “5”指認真抓住教學五環節。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設計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檢測。

        為了落實教學工作總要求,使之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為與主動追求,中心校以貫徹落實縣教育局【2010】94號文件為抓手,建立了教學質量月查制度、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制度、教學質量責任追究制度、學困生輔導制度等八項教學教研制度,加強教學過程的督查,保證教學總要求、總目標的實現。

        在開展教學常規檢查中,我帶領班子成員堅持聽課評課,與授課教師面對面的交流,共同探討有效教學的方法與途徑。為了及時了解掌握教學情況,中心校統一組織期中期末考試,采取教師對調監考,集中閱卷,統一評比,并將評比結果與教師績效工資掛鉤。

        2009年,我校獲得縣教學質量綜合評價三等獎。今年畢業班考試成績較去年有明顯提升。

        三、保障學生安全是我的第一要務

        今年3月份之后,外地少數學校突發嚴重的不法侵害學生案件,根據上級要求,我校全體教職工立即行動起來,保護學生安全,預防不法侵害,優化育人環境。我把保障學生安全作為自己的第一要務,重點開展以下幾點工作。

        一是加強學校門衛工作。學區內各小學都確定專、兼職門衛,明確門衛職責,建立門衛登記簿,所有外來進入學校的人員、車輛等必須出示有效證件、在門衛登記簿上簽名后才能進入。教學時間,學校實行全封閉管理。學校擠出經費,新建兩個門崗。計劃村小再建兩個。

        二是加強值班巡查。學校每天安排一名領導、1-2名教師值班,值班人員提前40分鐘或1小時到校,在學生上學、放學時在校門前巡查,組織學生疏散。中午放學后,留守學校值班。我自己也參與校本部、幼兒園值班。

        三是成立校園安全應急小分隊。全學區共有7支小分隊,25名隊員,主要負責突發校園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預防與制止不法侵害、干擾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等事件。小分隊統一配有警棍、手套等器械。

        四是加強校園安全隱患的排查。建立了《學校安全工作日志》,做到天天查,月月報。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處置。并以“校安工程”實施為契機,擴建眾興小學。

        五是加強校園攤點治理。嚴禁流動攤點進入學校,封閉了3處沿街門面經營戶直通學校院內的后門。

        六是加強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把學生安全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做到有教師、有課時、有教案。落實教育局提出的安全教育“一月一主題”活動,并及時上報活動情況。加強學校的晨檢、午檢,對未到校、早離校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系,并作登記、統計,填入《班級日志》、《晨、午檢匯總表》等。還經常利用國旗下講話、班會、宣傳欄等宣傳安全知識。

        七是落實崗位責任。與各小學校長簽訂《學校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各小學校長與班主任也簽訂了《班級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把安全責任分解到各個崗位,層層落實,個個負責,人人盡力。一年多來,我校沒有發生一起學生意外傷害案。

        四、帶好隊伍是學校工作的制勝法寶

        教師是辦好學校的核心力量。沒有高質量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學,沒有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也就沒有學校的內涵發展,沒有學生的素質發展。我始終把依靠全體教師興教辦學作為學校工作的制勝法寶,增強隊伍的向心力與戰斗力。

        中心校成立后出臺的每項制度,都經過教師集體討論決定。在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績效工資分配、職務聘任等方面,必經教師集體表決通過。盡管在討論過程中有著激烈的爭論,但最終都能從公平公正中求得統一。有了群眾基礎,被廣泛認同的制度,才能在學校管理中發揮作用。在財務收支方面,也即時公示,接受教師監督。我覺得,只有教師的民得到充分尊重,有了管理學校的知情權、參與權與決策權,整個隊伍的主人翁意識才會增強,老師才會積極主動地工作,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任務。一年多來,我校在事關教師利益、公用經費管理、班子成員廉政等方面沒有一起投訴。

        知人善任,我未必能做到,但讓每個教師都有施展才華的舞臺的確是我心中的渴望。2009年暑期,從配強班主任隊伍,推進教師專職化,整體提高教學質量出發,經中心校多次討論研究,調整了10名教師的工作崗位,校本部的班主任通過競爭上崗,安排少數專業教師走教,調配、充實了三所村小的班子。通過一年來的工作實踐看,成效是顯著的,不僅充實了村小師資,加強村小班子,更重要的是激發了絕大多數教師工作的熱情,改變了工作作風,給老師們搭建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我始終把打造一支學習型、研究型的育人團隊作為帶好隊伍的重要抓手。借助課題帶動、專家引領,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開展“有效研修”課題中,我校教師摸索出“四相式”磨課的研修方式,在“相約課前——集體備課、相聚課堂——授課聽課、相會在“問題樹”下——議課評課、相約上課——二度授課”的流程中,研究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關注學生的發展,獲取專業經驗。我校還通過教學開放周、學習匯報課、集體備課、集體學習、外出考察、校本培訓等多種形式,使教師的學習、研究常態化。

        始終不放松師德建設。扎實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三風”整頓以及“學規范、強師德、樹形象”活動;建立了師德考核機制,并與績效工資掛鉤。一年多來,我校教師無一例違紀違法。

        從嚴要求班子。我經常與班子成員交流,希望大家都能“三高”、“三平”、“三愛”:“三高”是待遇榮譽上的高姿態——不與教師爭名爭利,質量上的高標準——工作要做就做得最好,不敷衍;作風上的高效率——能獨當一面開展工作,敢于負責。“三平”是平凡之中有追求,平靜之中有熱情,平常之中有責任;“三愛”是愛校之志,愛教之情,愛生之心。班子成員每個人心中都有這“三個三”,這個班子老師就信服,就有感召力。中心校成立一年多來,我校班子全體成員能做到以身作則,平時加班加點已成為常態。

        五、讓每個學生快樂、健康成長是我的最高追求

        我常常想,如何讓走進我們校園的每個孩子都能獲得終身受益的啟蒙教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播下幸福快樂的種子,真正把素質教育、新課改理念落實到學校工作中,這是學校的使命,也是我的最高追求。主要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在開齊開足課程的前提下,開展大課間活動,大課間活動主要是“兩操一舞一戲”——廣播操、眼保操、校園集體舞、五禽戲。我們本部二年級的學生也能完整地演練一套“五禽戲”。

        培養學生的興趣。學校開設了音樂、美術、舞蹈、象棋、閱讀、乒乓球等興趣小組,學生自由選擇參加小組活動,每個小組都有特長老師進行指導。

        開設校本課程——誦讀蒙學經典(三字經、弟子規等)。讓優秀傳統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從中汲取心靈成長的養分。

        關愛留守兒童、特困兒童與學困兒童。創建了留守兒童之家,聯系愛心企業捐資助學(70人獲得長效資助),建立了學困生輔導機制。

        第7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2013年10月29日至11月2日,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教育局舉辦了首屆教學科研周活動。122人參加會議,展示了36節觀摩課,400多位教師參與科研周活動,達到了全旗教師的25%。本次科研周包括校長論壇、觀摩課、說課、評課、區域連片教研、在京掛職鍛煉匯報等內容。

        年度主題――聚焦課堂!

        “科研”固然不能靠“周”或者“年”來一勞永逸,教育科研是長期的、常態的、永恒的主題,但通過集中展示中小學課堂及教研的現狀,有助于喚醒教育人的科研意識,從而邁出由經驗型教學向科研型教學轉型的步伐,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向所有人提供受教育的機會是‘勝利’,那只是‘空洞的勝利’”,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達喀爾會議上通過的《全民教育行動綱領》中的一個重要論斷。達喀爾會議明確提出:世界教育的發展目標應從全民教育向全民優質教育轉變。

        這是世界性的難題,也是阿榮旗面臨的難題――在基本辦學條件實現飛躍之后,下一步如何通過規模發展轉變為內涵式發展,實現基礎教育的根本“轉型”。

        2008年,阿榮旗作為內蒙古地區最后的“兩基”達標的旗縣,通過了國家驗收。這是教育上的里程碑,它意味著:二十多年來為改善辦學條件,為使“每個孩子都有學上”,國家、自治區及地方政府可謂竭盡全力:一系列的“工程”(危改、寄宿制、一二期義教、兩基攻堅),“兩免一補”,“免費教育”,半個世紀甚至百年來的歷史欠賬基本還上了,辦學條件終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2012年,阿榮旗就投入項目建設資金3.28億元,建成了即使放在京滬等地也屬于高檔的阿倫中學;阿榮旗第一中學遷址建設項目啟動;完成了7所學校風雨場館建設任務,扭轉了高寒地區冬季體育課難上的困局;為5所學校新建了塑膠跑道;完成了鄉鎮23所學校326套“班班通”建設任務;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已達88%;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前只有大城市才有的少年宮也出現在這片曾叫“屯”的土地上……

        一位老校長感慨地說:“過去娶媳婦的夢敢做,可是阿榮旗的學校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夢不敢做。”

        辦學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后怎么辦?下一步的路子怎么走?中國教育如何與粗放、高耗、低附加值的中國經濟一起來個“華麗的轉身”?怎么才能把“空洞的勝利”變成“實在的勝利”?使我們的教育,起碼是義務教育,實現“既公平又卓越”,追求教育的均衡發展,追求每個孩子人生起跑線的近似,追求人長遠、和諧、全面的發展?

        “公平且卓越”是中國乃至世界教育追求的目標。“公平”,使每個國民能享受到基本相當的教育環境和條件;“卓越”,使每個孩子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

        這是阿榮旗乃至中國教育面臨的大課題、大難題。

        提升教師、轉變模式、聚焦課堂、回歸本質:阿榮旗的思路與打法

        何為優質教育?不僅僅是校園的豪華,不僅僅是設施的洋氣,甚至也不僅僅是升學率的簡單提升。2008年“兩基”達標之后,阿榮旗就較早提出“內涵式發展”的戰略。用他們形象的比喻說:先前幾十年我們教育是為解決“溫飽”而奔波,現在終于有能力為“小康”使勁了。何為教育的“小康”?學界的爭論不如老百姓質樸的、直觀的、感覺性的理解:有涵養、有品位唄。不僅要吃飽,還要有營養;不僅要追求物質滿足,還要有精神歸宿。“內涵式發展”說到底就是學校不能僅僅是一個應試的工廠,而應該是一個有品位、有精神追求、有文化向往的、能影響學生一生的精神家園。

        內涵式發展與外延式發展的關系,假如打個比方的話:前者是愛情,后者只是婚姻;前者是家,后者只是房子;前者是睡眠,后者只是一張床;前者只是長壽而已,后者才是生命的質量。二者層次與目標有很大差別。

        關于“內涵發展”或者“內涵式發展”的提法,在學界是有爭議的――

        有人認為,內涵是指物質的本質屬性,內涵必須與特定的“名詞”或者“概念”對應,沒有概念,就沒有內涵。教育部的文件中出現了“內涵式發展”, “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質量”又如何能提升呢?層次、水平可以提升,重物可以提升,質量只能用“提高”。從語法修辭上講,內涵只能講“充實”,而不能講發展!外延只能叫“擴展”。無論如何任何事物的“內容”是無法發展的。

        如同“素質教育”的概念一樣,學界可以無限期地爭辯下去。但我們可以這樣簡單地理解:外延式發展側重于孩子“有學上”,改善學校辦學硬件,學校形成一定的規模;而內涵式發展則是在“有學上”的基礎上,讓學生“上好學”,受優質教育,受有品位的教育,這種教育是以人的終身發展、和諧發展為歸屬的。

        阿榮旗把內涵式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教師、課堂、學生身上。

        教師,所有教育要素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學生“擇校”,說到底是“擇師”。阿榮旗清醒地意識到歷史發展中長期積累的師資問題:如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敬業精神不強,專業化程度低,職業型、科研型、專家型教師更是匱乏。抓好的一把撲克牌是不能隨意調換的,只能從永無休止的培訓入手。僅2012年阿榮旗全年就培訓教師2181人次,先后舉辦各類培訓班13期,培訓教師713人次;選派一線教師137人參加市級培訓,選派中小學校長及骨干教師215人到京滬等教育先進地區學習;組織中小學骨干教師584人參加了“國培計劃”培訓,舉辦了愛德中小學英語教師暑期培訓班。同時,阿榮旗還與中國教師研修網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共同制定了“共享藍天計劃”,利用教師研修網集中培訓教師532人次,實現了“大規模、普及化、低成本、高效益”的培訓目標。

        培訓的效果是明顯的,在科研周期間,記者在聽課、評課、觀看集體備課及校長的發言時發現,今天教育倡導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張,在不少教師、校長那里是爛熟于心的,雖然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還存在巨大的鴻溝,但能分清現行教育的是與非,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例如,不少老師在思想上認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課改理念,但評課時,仍然不由自主地退回原點:“你講解的重點突出,學生配合得很好”……

        區域聯合教研也是阿榮旗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一大思路。他們把全旗的中小學按地理相近和強弱搭配的原則分為五個區域,以城帶鄉,以強帶弱,聯合教研,共享智慧。為了防止集體備課中的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把集體備課的教案“冷”在抽屜里,仍然憑經驗上課;二是全盤照搬集體備課的教案不再進行個性化設計),他們采用“二分三合”的模式,要求個人復備的教案返回教研協作組。從王杰小學副校長劉慧梅的一份總結報告中可以看到打破校際區域界限連片教研的收獲: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我們每人有兩種思想。

        校本教研有長足發展。學校是為了掛銅牌子而教研,還是為解決本校問題、個人問題、身邊問題而教研,這是兩種教育觀的反映。從科研周可以發現,很少有校長、教師標榜本校有多少國家級課題、自治區級課題。材料交流的、日志記載的更多的是身邊的問題、身邊的小現象:怎么防止“生活味”取代“數學味”?當學生發現教材上的理論和生活實際矛盾的時候;當家庭壓力對學生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內涵式發展:幾代教育人的歷史使命

        科研周活動結束時,沈為聰副局長的一段講話頗為耐人尋味。他說:以“運動”的方式搞教研肯定是有悖于科學精神的,但它是教育科研的助推器,“科研周”可以理解為“破冰之旅”。課堂是一條扁擔,一頭連著課程,一頭連著學生的人生,所以要“聚焦課堂”。課堂不改變,其他的花樣翻新,算不上學校內涵式發展。因此,“聚焦課堂”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課堂效率高,學生才不厭學,過重的學業負擔才能減下來,學生才能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其他活動,才能有時間讀書、參加社會實踐。

        他指出了當前教師和課堂教學亟待改變的問題:不少教師仍然不備“課標”和學生,只備教材;課堂上老師仍然是牽著學生走,而不是引導學生往前走;不少老師只教教材,不教如何學習,不大關注哪些學生學會了、哪些還沒有學會……

        本次科研周的主題是“聚焦課堂”。今天的校長,對課堂教學有話語權者有幾?話語權的有無,取決于你是教育家還是社會活動家,取決于你是行政化的還是學者化的,取決于你是忙忙碌碌的事務主義者還是琢磨教育深層問題的專家型校長。

        第8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一、學者型的領導,是學校發展的指航燈

        踏入惠安實小學校大門,便有一股清新的、充滿活力的感覺沁入心懷。校園內舞臺、旗臺、花圃、潔凈而錯落有次;一個弟子規墻和孔子塑像讓人止步望行。各個方面無不體現著濃濃的書香校園氛圍。惠安實小在一個學者型的領導班子帶領導下正走進一個多彩的世界,特別一個分管教育教學的林副校長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負責學校的省級立項課題:國學教育研究。每周二下午第三節課都有課題組成員集中學習時間。一個環境優美、書香濃郁、人情和諧、貢獻卓著的師生家園已展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們高瞻遠矚的具有現代意識的教育定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科研型的教師,是學校前進的發動機

        一個月的跟班學習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印象之一惠安實小教師的工作態度與責任。從校領導到各科教師,他們工作始終踏踏實實、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從備課到上課,從班級日常管理到學校日常活動,他們從沒有半點兒的馬虎與懈慢,尤其在教學研究上體現尤其明顯。跟班學習期間參加了學校的教學研究活動,在學校校本教研活動中,他們要求每一個教師做到。

        (一)加強學習,提升理論水平,促進自身提高。

        1、讀書、反思提升,以教師自我反思為主,同伴互助為輔,堅持讀書,學習內容以學習教育名著和新課程理論為主,與博覽群書相結合;學習形式以個人自學為主,與集體學習結合;學習時間以業余為主,與課余學習相結合。學校將把讀書活動列入教師專業發展考核及常規檢查中,主要檢查自學筆記、聽課筆記、教學反思等。

        2、專業引領成長通過在職學歷進修,“走出去、請進來”、外出觀摩學習和請專家、名師來校引領指導,以會代訓,以研代培,以賽促長,多途徑地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素質、課程實施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培養推出一批具有專業水準的研究性、創新型教師。一是對五年內新上崗的青年教師,開展傳、幫、帶活動,鼓勵青年教師樂于學習、勤于研討,盡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二是對于五年以上的中青年教師,通過建梯隊、抓重點、壓擔子的方法,不斷為骨干教師提供條件、搭建舞臺,加快成長腳步,爭取有更多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結合市、縣各級教育教學研究論文、教學案例等評比活動,開展校內教育教學論文、優秀課例評比活動,進一步提高與完善教師的專業水平。

        (二)規范課題管理,突出科研的實效性。

        學校現有三個省級立項課題, 兩個市級立項課題, 六個縣級立項課題。本學期學校將繼續對立項的省、市、縣科研課題進行整體部署,加強規范管理,精心組織實施。

        1、所有課題組成員開學初要根據本學期的研究內容及研究重點制訂個人課題研究計劃,進行研討。

        2、課題組集中活動每學期不少于5次,內容包括理論學習、實驗課研討、階段研究討論等,每個課題組要上好課題研討課,開展好相關的實踐活動,確保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期末撰寫課題階段總結及課題經驗論文。

        (三)圍繞打造高效課堂,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在開展以課例研究為載體的校本教研活動中, 結合開展“高效課堂”活動。根據學期初各教研組擬定的課例研究主題,由同一學科所有任課教師共同商討,在集體備課中交流與研究,利用公開課或教研課匯報研究成果。

        1、每周一次集體備課。(星期三下午第二節課為語文教師集體備課時間,星期三下午第三節課為數學教師集體備課時間。)各備課組要認真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認真備課,提前2---3天研究處理教材,備出一節高質量的教案或導學案,其他教師要補充發言,共同備好的教案任課教師要進行第二次加工即復備,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及自己的教學風格進行批注,備好課之后必須按要求進行上課。【每學期每人至少2次成為集體備課的中心發言人,備課組長負責學期規劃(定課題內容、定主備人、定時間和地點、定記錄人),提交教科室備案,以便下段行政參與和視導。】

        2、兩周一次教研活動. 主要圍繞高效課堂方面的經驗及困惑。在打造高效課堂備課、上課、作業設計、考試等環節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組內進行研討交流,使大家形成共識。(語數教研組每雙周星期一晚上8:00—9:00網上研修活動, 技能常識科教研組每周星期一上午第一節為集體備課時間,每雙周星期一上午第二節為教研活動時間。)

        3、除學校安排的一些主題研討課、同課異構課、匯報交流課,各備課組要結合“教育質量月” 活動開展學習《課程標準(2011版)》活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學校每一位教師一學期內都要上一節以上的研討課,課后還要進行充分的評課和反思,評教學思路設計、評教學方法使用、評三維目標的突破,反思教前準備,反思教學中得與失等等,整個活動氛圍既嚴肅又融洽,其中的實在與認真讓你不得不身受觸動,身受感染,身受啟迪。我想,像惠安實小教師這種“求新、求實、求活”治教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三、健全的管理制度,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是學校凝聚力的基礎

        在惠安實小無論周一的升旗儀式,還是班級的主題班會課;無論學校和行政會議,還是學校的每周工作安排,教研主任、班主任、值周教師乃至領導工作都在按步就班地展開著。無論是班級日志,還是代課記錄;無論是家訪活動,還是安全教育,都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們的各項工作已經走上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難怪每一位師生都洋溢著青春的笑臉。作為教師,在惠安實小他們很忙很辛苦,但從他們的臉上,我們卻看不到一絲的怠慢與敷衍,始終充滿著活力。是什么讓教師們如此的熱忱?我從龔校長的講話中領悟到了真諦。首先是校長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教職員工,龔校長知識淵博,管理專業,領導才華超著,他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在老師面前樹起了一面永遠矗立于時代先鋒的旗幟。

        四、自身感悟小結

        短短的一個月,一轉眼就過去了,在跟班學習期間,惠安實小成功的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管理、師生員工管理、教育教學管理、后勤管理等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幫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學以致用,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我也漸漸體會到了作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

        這次組織的跟班學習,對我非常有意義,因為我經歷過了就能有切身的體會。雖然一個月學習有些短暫,但非常寶貴,內容涉及很多:公開課,平實的一般課堂,教科研、班主任工作、少先隊工作、專題討論等等。

        通過聽課學習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同時我懂得了比“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更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新時代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于創新。

        關于教科研的活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教書是一方面,但是科研也很重要,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于我們來說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因為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后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通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第9篇:研修日志數學范文

        【關注視角】

        幾乎每所學校都把教師發展作為重點而常抓不懈,但為什么很多校長都為其教師隊伍現狀和后勁感到憂慮?

        一種具有說服力的回答是:訴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快速見效的技術拿來和經驗移栽,缺乏教師發展質量訴求,必然喪失教師發展的根本力量。

        視教師發展質量為學校發展生命力,營山金華希望學校十余年探索,既贏得了教師發展的本質力量,又聚生釋放了學校快速崛起的鮮活力量。

        作為農村縣域學校求解教師發展質量,挑戰前所未有。金華希望學校的實踐研究帶給我們諸多深刻啟迪:聚生教師發展質量就是回歸教師發展的本質,喚起教師生命的價值覺醒……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存在大量的突圍空間和希望地帶。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4289(2013)02-0052-06

        現代學校校長的根本任務是什么?是抓教學質量,還是教師發展?

        現實中的常規回答顯然是:學校既以教學為中心,校長必須著重抓好教學質量。可令人遺憾和不安的是:這個回答是錯誤的。

        但回答也有例外。在部分犀利的校長眼里,校長的工作重心應是教師隊伍建設,核心是抓教師發展質量。因為:依托教育教學實踐遞進的教師發展質量,天然與學校教育質量相伴而行。

        這里就有一個案例。

        13年前,營山金華希望學校創建時,僅有一幢教學樓、一塊土操場和從鄉鎮考調進來人均年齡只有26歲的19名教師,老師們專業程度不高、能力結構偏弱、教育理念陳舊、教學方式傳統;學校新招的280名學生多為農村留守兒童、小商小販和進城農民工子女,多數孩子心理、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存在嚴重問題。

        可如今,這所起步艱難的農村縣城九年一貫制薄弱學校,已然崛起為縣域優質教育的典型:辦學規模近4000人,教育質量連年走在全縣前列,成為南充市首批校本教研基地及其示范學校、西華師大實驗基地、四川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全國示范家長學校。《南方周末》《華西都市報》《教育導報》《教育科學論壇》等多家媒體報道跟蹤,各地考察團隊紛至沓來。

        從白手起家到大步跨越,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創新之路,寫下這不凡業績的,當屬業已壯大到117人的教師團隊。他們中現有中學高級教師22人、縣級以上學科帶頭人和省市骨干教師20多人、縣級星級教師65人,200多人次奪取全國、省、市、縣級教學競技比賽次一等獎,50多人獲得縣級以上課件和教具制作比賽一等獎。更為重要的是,大批教師內生了主動發展、崗位創造、功立業的強勁力量。

        觸摸學校優質發展的軌跡,清晰跳躍著組織訴求教師發展質量的動感脈搏,而其盎然跳動的則是學校快速崛起的鮮活力量。

        一、戰略重心指向教師發展質量

        伴隨西部開發的戰略躍進,發掘培養和用好用活人才,已是各行各業的興旺之源。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教師是學校的根本性力量,只有培養一支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才能贏得可期的學校教育質量。

        作為浙江金華市對口援建學校,辦學初期,營山金華希望學校在教育資源薄弱、社會信任匱乏、強勢學校合圍的校情背后,背負的卻是持續上揚的優質教育期盼、主理部門的教育高標準、落實素質教育的高要求。靠什么力量站穩腳跟,贏得學校可持續的優化發展?絕不能靠等、靠要,金華希望學校決意把崛起的力量源泉指向教師,指向教師隊伍的優質發展及其力量釋放。

        然而不容樂觀的現實是:幾乎每所學校都把教師發展作為重點而常抓不懈,可為什么很多校長都在擔憂其教師隊伍的發展現狀和后勁?稍加觀察便會發現:訴求粗放的外延拓展、形式多樣,以及吹糠見米的技術拿來、經驗移栽,缺失了教師發展的質量訴求,必然喪失教師發展的根本力量。

        優先發展教育必須優先發展教師,訴求教師發展質量不僅需要社會助力和教師覺醒,更需要作為教師發展主環境、主陣地、主推力的學校傾其所能,身處教育薄弱環節的農村縣域學校更當竭盡全力。

        在金華希望學校看來,所謂教師發展質量,訴求的就是教師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豐厚文化素養的能力,即有質量的教師發展,其基本內涵是:具有清晰的發展方向、持續的發展動力、科學的發展路徑、豐厚的文化素養、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實踐成效。

        順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時代要求和教師發展的本質規律,視教師發展質量為學校發展生命力,把提升教師發展質量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金華希望學校十余年探索研究,初步形成了充滿主體意識、具有創造精神、富有個性風格、研修發展統合的教師發展模式,打造了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聚生釋放了學校教育改革創新、品質提升無可阻遏的團隊力量。

        二、校本探索教師發展路徑

        如果說金華希望學校走上求解教師發展質量之路,是在處境不利情勢下只得去“啃”教師發展這塊硬骨頭,并充滿了過程艱辛,那么上蒼的不負回報則是:這一“啃”竟然啃出了味道,硬是闖出了一條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并贏得學校發展質量的校本之路。

        (一)走“頂層設計”的教師發展之路

        對教師發展進行“頂層設計”,就是學校引導教師制定發展規劃,建樹發展目標,找到達成目標的有效路徑和持續動力。為此,金華希望學校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是認識自我,找準定位。引導教師充分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結構、行為風格、教學優勢和短板,以明確發展目標,找準發展路線。學校為教師建立了成長檔案,包括個人基本信息、發展規劃、研訓情況、工作成果等,教師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提質成長檔案。

        二是組織評估,明確目標。學校組建了教師發展質量研究指導團隊,將教師發展界定為“新教師-合格教師-教學能手-專家型教師”四個階段,教師申報自己所處階段并制定發展規劃,專家團隊診斷教師發展現狀,助其找準發展目標和路徑。

        三是勾勒專業成長范式。學校建立“名師培養工作室”,以“名師培養實驗先行,普通教師跟進”的方式,將部分骨干教師作為培養對象,編制名師發展路線圖,建樹發展標桿以引領全體教師發展。

        四是當好參謀。學校將教師成長目標細化為具體的行動計劃,指導教師付諸行動并記錄行進過程,包括階段性成果和過程性困難,引導教師診斷目標達成情況,并動態調整行動計劃。

        頂層設計教師發展由是贏得了老師們的普遍認同,雖有個別教師感到“自己好像被邊緣化了”“在同生共長中壓力很大”,但更多教師從中找到了方向和路徑,激發了工作的熱情和發展的動力。

        (二)走“以師為本”的管理之路

        取向“以師為本”的管理,金華希望學校確立起以教師發展引動學校發展的理念,根據教師生存發展狀態,助力教師找準發展點、規避盲點,優化教師發展的環境、空間和路徑。

        學校創設條件,讓老師們課余到學校閱覽室學習、到教工俱樂部鍛煉,舒緩工作疲勞和緊張心態;舉辦“希望人論壇”“教師自由沙龍”“體驗式培訓”,搭建平臺讓老師們擴展眼界、砥礪智慧、共生共長。

        以網絡研修拓展發展空間,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以保證網絡研修,80%的教師通過網絡參加了“四川省農村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國培計劃——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培訓”“農村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培訓”。所有教師都能獨立下載、上傳資料,掌握了網絡文檔編輯、課件制作等技能,半數教師開通了博客。老師們制作的科學DV獲得了全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影像比賽三等獎。

        放大激勵力量。學校推行民主管理,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和更大的自由度,拓寬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機會,以激發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發展動力;運行“教學效果評價方案”“教育教學獎懲方案”等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做到評優、評職公正公開,保障激活了教師發展動力。

        一味彈壓逼不出優秀教師,學校管理者不能只讓教師對學生放手,更要學會對教師放手。踐行“以師為本”的教師管理,金華希望學校為教師發展注入了催化劑并催生了教師發展能量。

        (三)走校本教研驅動之路

        金華希望學校理解的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基地、教師為主體、研究為核心的群體教研活動,是教學工作、研究活動和教師發展的有機整合,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發展質量為目標訴求。為達成這樣的訴求,學校動作不斷。

        一是自我反思驅動教師發展。學校要求教師全面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通過撰寫教學后記、反思日志、教學個案,評價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教學成效和水平,找準問題、主因和應對之策。

        二是同伴互助驅動教師發展。學校通過協作、對話、幫助三途徑,實現教師互相學習、協調合作、分享經驗:通過集體備課、同課異構,促進教師關注和改進教學;通過專題討論、課改沙龍、經驗交流,幫助教師獲得建設性意見;通過“青藍工程”“結對互助”,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三是專業引領驅動教師發展。求得教學思想與實踐重建,學校與省市縣教育科研部門建立伙伴關系,與西華師大、南充教院附中結成對口支援學校,與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等建立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研究共同體,聘請省市專家到校舉辦學術講座、指導教學現場、提升教師發展質量。

        四是文化浸潤驅動教師發展。打造校園文化,學校通過“雪龍號”將校旗插上南極大陸,聘請曲詞作家創作校歌“希望之歌”,校園建樹孔子塑像,銘刻“希望賦”詮釋學校發展歷程。打上學校文化烙印的老師們,都以自己是“希望人”而感到幸福、自豪。

        (四)走教育科研引領之路

        以點帶面,培育研究意識。建校初期,金華希望學校教育科研從“點”上突破,展開《中學生學習策略訓練研究》《中小學英語視聽導學策略研究》《學生問題心理調適研究》等課題研究,這些獲獎課題既引領了教學改革,又破除了教師的科研神秘感,鍛煉了一支敢于并樂于研究的教師隊伍。

        全面鋪開,植入研究意識。課題研究聚生教師發展質量,金華希望學校展開了“課堂教學建模”研究,聘請省市專家評估教師發展質量、進行課題指導。學校將課題分解為多個微型課題,盡力做到人人參與。課題研究獲得階段性成果,其中微型課題《初中文言文背誦策略和方法研究》《作文評語改革》《初中數學思維訓練研究》分獲市級微型課題研究成果一、二、三等獎。

        聚焦問題,聚生引動力量。踐行“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教科研一體化思路,金華希望學校力求把教學問題變成研究課題,各種賽課、磨課、評課活動都力求做到:“問題”比“課題”更重要,“賽課”讓“磨課”更有效。學校還通過“送課下鄉”“縣內展示”“市內參賽”“省內獻課”“全國研討”等方式搭建平臺,培養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

        教育科研在學校已成“井噴”之勢,老師們在研究過程和成果共享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發展,普遍增強了職業認同感和發展緊迫感;課題研究在助力一批組織能力較強、研究水平較高的教師優化成長的同時,更為教師隊伍注入了歷久彌新的發展活力。

        (五)走多元化發展性評價之路

        遵循教師發展的正確方向,突出教師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著力體現教師個體差異,金華希望學校以探索多元化發展性評價提升教師發展質量。

        一是基于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評價。著重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效果,具體內容包括:教師理解教材的程度和運用效度;教學內容組織是否合理、教學方式是否靈活;師生互動是否有效、評價反饋是否及時;是否做到了既關注學科又關注學生、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既重知識傳授又重學科育人等,以此引導教師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二是基于教師個人素質的評價。通過觀察教師課堂表現、征集同行和家長意見、訪談學生,評價教師個人素質。具體內容包括:是否具有準確判斷、處理課堂生成變動過程中出現的新的情勢和問題的能力;是否具有把握教育時機的智慧;是否具有高尚的師德水準和敬業精神;是否落實教育方針、勇于擔當教育責任等,以此促動、導引教師素質發展。

        三是基于學生表現評價教師。主要通過觀察、談話、問卷等形式從學生眼中評價教師,內容包括:學生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學習習慣是否養成,思維、品行、心理狀態是否良好,是否具有責任意識;是否端正學習和勞動態度等,以此促進教師尊重關注、助力學生全面發展,贏得自我發展基于服務對象的認同和反哺力量。

        發展性評價是面向教師未來的一種形成性評價,金華希望學校主要采用多元主體交互式評價,既有學校組織、學科領域的同行意見,又有教師自我、家長、學生的共同參與,使評價更具全面準確性和助力教師發展的導向性。

        校本提升教師發展質量,金華希望學校設計、管理、研究、評價多路推進,喚起了教師發展方向、路徑和動力覺醒,許多教師在教育教學創新性實踐研究中發現了自我、釋放了潛能。

        三、校本應對教師發展面臨的挑戰

        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民族復興,教育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發展教育靠教師,發展教師靠質量。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學校面臨各種困難和挑戰,關鍵在于勇敢正視和正確應對,變挑戰為機遇,化機遇為力量。

        (一)提升教師發展質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是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

        新課程改革帶來了教育理念的全新挑戰。按照新課程標準,教育教學應該為培養創新性人才服務,不能只為升學考試服務。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教師必須確立起以學生發展為本、著眼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要服務服從于學生發展需要。

        新課程改革要求全新定位教師角色:教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課程執行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與者,還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和反思者。農村教師尤其要勇于克服環境局限,破除傳統教學模式,自主構建新型課堂;同時培養課程開發、教學設計、課件制作、學生診斷、心理疏導等多種能力。

        二是復雜教育對象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農村留守、空巢兒童不斷遞增,隔代教育與學校教育發生偏差。農村“單親家庭”不斷增多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沖擊,“單親家庭”孩子大多存在性格偏差、受挫力差、自信心不足等問題。特別是目前學校教育已悄無聲息地走入“三獨”時代,獨生子女學生、獨生子女教師和獨生子女家長“會師”學校:“獨一代”家長與“獨一代”教師容易發生摩擦,“獨二代”不服“獨一代”管教的現象時有發生;“獨一代”家長學識往往不遜于“獨一代”教師,甚至對“獨一代”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持懷疑態度。

        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留守和空巢兒童,身處不容樂觀的教育文化生態環境,向農村教育提出了全方位挑戰。提速優化農村教師發展質量,已成為農村學校教育改革必須求解的前提性戰略難題。

        三是網絡信息化帶來的挑戰。

        網絡信息化輕松推倒了學校“圍墻”,教師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可通過網絡快捷獲取信息,網絡浸泡過的學生視野和知識結構,往往超出墨守成規的教師。網絡在帶來知識快捷獲取力量的同時,也設置了一些危險陷阱,來自網絡的負面信息極易腐蝕學生心靈,異化、矮化、窄化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隨著信息化程度提高,知識更新提速,教師原有知識急趨陳舊、老化、報廢,教師必須快速適應這種變化,及時補充更新知識,否則就談不上“學為人師”,更談不上“行為世范”的教書育人。

        四是打破教師終身制帶來的挑戰。

        教師長期存在資格終身制的慣性心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打破教師終身制正在變成現實。教師終身制直接制約了教師發展質量:部分教師心存惰性,忽視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的更新提高。打破教師終身制,顯然對教師職業帶來了挑戰和壓力,教師必須加強學習、銳意進取、提高素質,才能保持教師職業生命的長青不衰。

        (二)應對提升教師發展質量挑戰的校本策略

        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面對提升教師發展質量的各種挑戰,金華希望學校思考提出了校本應對策略。

        其一,實現教師角色轉換,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角色要求,更好發揮教學主導作用。教師作為課堂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只有樹立和落實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充實和提高素質,才能應對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挑戰。學校促進教師學習,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是理念先導,強化機制保障。倡導競爭意識,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樹立“知識在學習中,學習在創新中”的理念;學校要制定建設學習型隊伍規劃,構建學習動力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學習評價機制,激發教師學習動力,培養教師學習能力。

        二是個人與組織結合,推進互動學習。其一,在校本教研中互動,通過組內交流協作、互通信息、分享經驗、提升智慧。其二,在校際組織中互動。參加校際組織,在校際互動交流中分享經驗與方法,獲得優秀教師引領,激發發展活力。其三,在網絡研修中互動。教師在網絡支持下打破時空和地域局限,與優秀教師和專家群體建立聯系,通過交流協作改進教學實踐、優化專業發展。

        三是在做中學,促進研究反思。首先,實踐研究是教師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通過實踐教師才能將所獲知識、成果、能量轉化為課堂智慧,教師既要“岸上觀摩”,也要“下水操作”。第二,反思是教師發展的助推器。教師只有經過反思,才能將教育教學經驗上升為策略和思想,積極影響后繼行為。教學反思要做到“課前做好教學審視和問題預設,課中對生成性問題做出快速反應,課后展開批判性反思”,并在反思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價值。

        其二,在規劃中定向,在實踐中定位

        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必須頂層設計教師發展,并將個人設計與組織設計、個人需求與組織需要統一起來,才能引動教師走上科學發展之路,實現教師個人與學校同生共長。

        一是加強自我認識與反思。學校猶如“磁場”,教師不被“磁化”就會被“析出”。教師要強化對學校的認同,加強自我角色特點和性質的理解、自身能力和價值追求的判斷,從而在規劃職業生涯中找準方向和路徑。

        二是個人設計發展路徑。找準自我發展定位,教師必須綜合分析自身興趣、愛好、能力、特點、職業傾向,并結合時代和社會特點確定奮斗目標、做出行動安排。教師還必須在教學實踐中找準定位:在觀念上,樹立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學習知識與發展智能、情感統一的理念,從課程執行者、使用者轉向課程研究者、開發者和參與者;在素質上,通過各種途徑強化學習研究,做知識的終身學習者和創新者;在方法上,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剖析和解決問題,做教育實踐的反思者與合作者;在態度上,以平等的人格、真摯的情感,智慧地走進學生心靈,維護積極的學習心理和學習動力。在行動上,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到的學習目標,設計有效的活動和學習方式,作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三是組織設計教師發展路徑。學校充分了解每個教師的職業規劃,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和教師發展速度、質量層次,把握教師所處發展階段,提供路徑和資源支持,以增強教師發展的方向感和使命感,充分開發、利用教師資源,放大教師發展價值。

        其三,以他動力強化原動力

        教師發展動力源自兩線:一是由內部認知、情感、動機產生的原動力,主要源自教師的價值追求和目標達成需要,并決定著教師的工作態度和行為。教師作為自然人,有其賴以生存的物質需要;作為社會人,有其提升自我的精神需要;作為發展中的人,則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拓寬學科知識、優化教學行為的需要等。二是由外部環境、任務、職責等產生的他動力,激發培養他動力可采取三條路徑:通過提高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喚起教師發展的內動力;通過營造氛圍和有效激勵,讓教師找到職業幸福感;通過搭建平臺、創設機會、創新機制,增強教師的職業成就感。

        原動力是提高教師發展質量的根本,以他動力正強化教師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對教師發展動力的培育,更是提高教師發展質量的關鍵。

        其四,拓展教師發展內涵

        關注教師發展質量,必須提升教師文化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有兩個方面的內涵值得重視。

        一是強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正所謂“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師心理是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影響源,教師擁有健康豐盈的心理,才能有效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要積極引導教師心理健康發展,通過開辦心理講座、心理體驗活動等優化教師心理環境,影響教師構筑和諧的人際關系,贏得共生共享的發展能量。學校還要通過開展挫折教育、磨難教育、感恩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二是助力教師從“知識講授者”轉向“信息資源掌控者”。其一,參加網絡研修,讓每位教師借助網絡平臺了解先進理念,豐富文化素養,優化專業結構,提升專業能力。其二,運用信息技術,讓每位教師熟練掌握電腦操作系統、制作教學軟件課件。其三,滲透網絡教育,課堂教學滲透信息技能教育,訓練學生主動通過網絡軟件搜集和獲取信息、辨別和篩選信息。

        其五,優化教師發展質量評價

        實施教師發展性評價,有利于促進教師發展素質、提升教學水平、培養創新精神。探索教師發展性評價,應在三個方面努力:一是評價原則三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既看工作量更看工作質量;全體參與和信息反饋、民主化與保密化相結合,增加評價標準、程序方法、評價要求的透明度,增大個體評價材料的保密度。二是評價內容層次化。對教師職業道德、文化素養、專業知識、合作共事、計劃執行與反思等實施素質評價,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性、教學設計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學習環境的營造和管理等進行綜合評價。三是評價方式多元化。以社會評價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以師生評價樹立良好的校內導向,以業務評價樹立科學的價值取向,以發展潛力評價促進教師自我構建和提質發展。

        四、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實踐探索的啟示

        探索研究教師發展質量,金華希望學校從現實需要、實踐路徑和問題研究、策略應對等進行了縱深探索,觀察其行為研究,我們獲得了寶貴的教育認知和實踐啟迪。

        (一)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是回歸教師發展的本質。教師發展質量追求的是有質量的教師發展,是教師不斷認識、完善、超越自我和享受職業成功幸福的過程。金華希望學校追求“清晰的發展方向、持續的發展動力、科學的發展路徑、豐厚的文化素養、較高的教育水平和實踐成效”的教師發展質量,觸及了教師發展的靈魂、校本標準和可行性路徑。許多學校就沒有找到這些核心力量,其深刻原因在于:在社會轉型期,人們容易追求表象形式、技術移植和短期效應,功利心理作祟,深入不了教師發展的本質。教師僅把教師作為職業,上升不到事業的高度,只能處于被發展的尷尬狀態。多數校長是按行政部門評價辦學,追求短期功利效應,難以顧及教育發展的本質,更認識不到教師發展質量蘊藏著學校發展的根本性力量。求解教師發展質量,需要教育的理想和使命擔當、改革的勇氣和智慧、頂層設計與系統推進,而具備這些追求和素質的校長還是鳳毛麟角。

        二是喚起教師生命的價值覺醒。訴求教師發展質量,金華希望學校找到了教師發展的本質路徑和核心力量,老師們經歷了一個解放思想、攻堅克難、能量聚生釋放的過程,喚起了發展力量的覺醒,并由此筑起教師生命發展的高度、揚起了持續澎湃的活力。

        三是贏得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力量。“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并非經得起實踐檢驗。校長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不假,但絕非學校發展的根本力量,具備了發展質量的教師隊伍才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力量。金華希望學校聚焦教師發展質量,正是站在“頂層設計”推進學校科學發展的高度,聚生了教師發展引動學校發展的核心力量,有力詮釋了“教師發展質量就是學校發展質量”的時代命題。

        四是贏得學生優化成長的本質力量。教師發展質量的覺醒實質是人的發展力量覺醒,其意蘊在于:順應生命的成長天性,著力喚起每個生命的發展動力,助力每個生命明晰發展的方向、找準發展的路徑、豐富發展的內涵、開發發展的潛能,就能培育起生命實現自我發展的本質力量。金華希望學校可圈可點的教師質量發展背后,正是學生生命的優化成長。

        (二)提升教師發展質量,應采取有力的校本策略

        一是需要“頂層設計”,將教師發展設計與學校發展設計統一起來,讓教師找準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二是取向“以師為本”的管理,優化教師發展的環境、空間和路徑,助力教師找準發展點、規避盲點,放大激勵力量。三是校本教研驅動,教學、研究和教師發展有機整合,聚生教師發展力量。四是聚焦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問題,課題研究聚生教師發展質量。五是多元化發展性評價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對教師課程實施、個人素質、學生表現進行評價,喚起了教師發展方向、路徑和動力覺醒。六是營造人本進取的學校文化環境。金華希望學校創建了激揚生命的學校文化,著力為教師發展把脈方向、提供平臺和智力支持,讓教師在富有挑戰性的教育教學實踐體驗中,激發發展的潛力。以校園文化培育教師對學校文化認同感,在校生活的成功感、快樂感、幸福感,放大教師發展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激發力。

        (三)提升教師發展質量,存在較大的突圍空間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网站黄不卡 | 午夜性刺激免费看视频在线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婷婷六月激情六月色六月 | 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在线播放 | 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