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

        第1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qū)分度也很好。

        化學實驗既是化學學科的基礎和靈魂,又是理解知識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中考考察的重點內容。近年來,化學實驗探究題已成為中考化學學科的重要題型之一。實驗探究題既考察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考察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探究題要求較高,區(qū)分度也很好,成為近年中考題的熱點,這給我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和完善。

        一、上好實驗課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為了省事,在講到實驗時,僅停留于“紙上談兵”,“講”實驗,“畫”實驗。有時實驗“畫”都懶的畫,直接用課本投影或讓學生看課本圖示。這就使得學生是索然無味“聽”實驗,“背”實驗。對實驗中提出的問題,不是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出結論,回答問題。而是聽老師“說”現(xiàn)象,記現(xiàn)象,得結論。因此,在實際教學中上好實驗課非常重要。我們盡量將實驗課放到實驗室進行,邊做實驗邊講解。必要時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問題讓學生自己提。讓他們自己從實驗中尋找答案。這樣效果會很好。這既體現(xiàn)現(xiàn)代學生的特點,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同時,借助實驗可以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驗能力。

        二、遵循課程標準但是不拘泥于教材,對教材中的探究性進行創(chuàng)新。

        中考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化學學科考試內容嚴格遵循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編制試題,活而不偏,適度開放。加強以實驗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的考查。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好教材中的活動與探究。由于教材中的化學探究性實驗內容的時間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針對探究性實驗內容有所側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重點突破并有時創(chuàng)新。用來測定空氣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圖1所示是用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測定方法。

        圖1圖2

        實驗過程:

        第一步:將集氣瓶容積劃分為五等份,并做好標記。

        第二步: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第三步: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發(fā)現(xiàn)水被吸入集氣瓶中,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為集氣瓶總容積的1/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集氣瓶中剩余的氣體主要是。

        (2)實驗完畢,若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不到總容積的1/5,

        你認為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學對實驗進行反思后,提出了改進方法(如圖2所示),你認為改進后的優(yōu)點是:。

        將課本實驗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產生“質”的飛躍。為學生做好實驗探究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學理念。

        新課程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來掌握科學知識。新課程理念要求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使用體現(xiàn)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引導學生自主專研,鼓勵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但是很多老師仍按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去教學,對新課標準的要求視而不見,在實際教學中仍是以講授、灌輸為主教學方式,把自己放在了主題地位。以下是我聽一位教師的課堂片段探究CO2與水的反應實驗。

        老師:取兩支試管,在A試管中加入2ml蒸餾水,滴入2滴紫色石蕊試液。問學生石蕊試液顏色是否改變?

        生:沒變色,仍為紫色。

        師:在試管B中加入幾小塊石灰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鹽酸,迅速塞上帶導管的橡皮塞。將導氣管伸入試管A的溶液中。大家觀察一下紫色石蕊試液顏色是否變化了?(演示實驗)

        生:紫色石蕊試液變成了紅色。

        師:紫色石蕊試液為什么變成了紅色?(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生: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師:給試管A加熱至液體沸騰,大家觀察一下顏色是否有變化?

        生:紅色又變成了紫色。

        師:紅色為什么又褪去了?

        生:A中沒有碳酸了。

        師:碳酸是否穩(wěn)定?

        生:不穩(wěn)定,受熱分解了。

        [板]CO2+H2==H2CO3

        H2CO3CO2+H2O

        這樣的實驗探究乍一看進展非常順利,而且?guī)熒p邊活動、課堂氣氛都很好。若仔細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實際上仍是老師起主體作用。實驗是老師做的,問題是老師提的,現(xiàn)象也是在老師提示下學生回答的。這樣的教學實際上還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就像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感冒藥—感冒膠囊,換成的氨酚烷胺那敏膠囊,從外觀名稱看,好象是新藥,實際仍然是以前的老藥。而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是學生參與合作,師生互動,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灌輸式教學,變成師生先一同進行原理學習,然后由學生自己尋找裝置,師生共同設計實驗,然后學生自己親自操作。實驗結束后進行交流與討論,總結出實驗結論。這樣可以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四.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

        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由過分注重學科系統(tǒng)知識的化學課程向貼近社會、貼近生活、體現(xiàn)STS教學思想的化學課程轉變。近年來的中考題注重體現(xiàn)化學學科的實際應用研值和學科特點,體現(xiàn)化學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實際中,要足于學生發(fā)展和實際需要,將生活實際與物質的性質及變化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對問題進行探究,從而獲得化學知識與經驗。

        生活中,處處是化學,留心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把教學研究的視角延伸到生活當中去,豐富多彩的生活為課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例如:(徐州市2008中考)2008年春季,特大暴風雪襲擊了我國南方地區(qū),在抗擊暴風雪的戰(zhàn)斗中,融雪劑發(fā)揮了—定的作用。小明現(xiàn)有一包某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已知它由碳酸鈉、氯化鎂、硫酸銅、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

        [提出問題]該公司生產的融雪劑到底含有什么物質呢?

        [查閱資料]含鈉元素的物質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灼燒時會產生黃色火焰。

        [實驗探究]下面是小明設計的探究實驗,請你幫他完成。

        實驗操作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①取少量融雪劑,加水溶解

        得無色溶液

        不含物質

        ②另取少量融雪劑,滴加稀硫酸

        無明顯現(xiàn)象

        ③向該融雪劑的水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出現(xiàn)白色沉淀

        含有氯化鈉

        [反思和評價]

        (1)寫出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融雪劑融雪的原理是。

        (3)使用融雪劑有很多危害,例如會腐蝕道路、橋梁。請你再舉一例。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在實驗探究教學中切實從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高度,提高對化學實驗探究教學重要性的認識。加強對化學實驗探究的教學研究,努力提高化學實驗探究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4)

        第2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在中國的教育界引發(fā)了一場關于語文教育問題的大討論。無論是語文界的教育專家,還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甚至眾多的學生家長,都對目前語文教育的現(xiàn)狀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極大的憂慮。究其問題的根本,在于語文教育只盯在幾本教材上,遠離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師教得死,考試考得死,學生學得死。

        從大量的現(xiàn)實和有關的調查中反映出這樣一個現(xiàn)實:盡管經過許多年語文課堂上的學習,但學生卻積累淺薄,閱讀面狹窄;寫文章時言之無物,常感到沒有生活;學得很苦卻收獲很少,對語文課感興趣的同學越來越少,厭學情緒較濃。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常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有思維,但無智慧;有行動,但無熱情。因為老師沒有把生活中鮮活的事實引入課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實不是沒有出現(xiàn)在教材、課堂或作業(yè)中,遺憾的是,這種生活事實僅僅是以例證的角色出現(xiàn)的。當教師為了說明某個觀點、證明某種結論、鞏固某一記憶時,事實才臨時被拉進了課堂,而此時此刻的生活事實,已經不是那種能給人熱情、沖動、直覺、遐想的事實,它是被人制作、化妝過的一個道具或角色。老師講得很辛苦,學生卻絲毫沒有感觸,因為這不是他有體會、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實,他是被動的、勉強的理解事實,而要讓他再寫出這種生活來就更是難上加難了。所以我們的課題“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就是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為了教而教,遠離生活遠離學生興趣的現(xiàn)狀提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

        面對語文教學的這種現(xiàn)狀,我們認為,語文學科作為多門學科的基礎學科,要做到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就是要變“應試語文”、“課堂語文”為“生活語文”。我們希望通過多渠道的研究,能尋找到一條突破課堂教學封閉模式的新道路,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的運用,在實際運用中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要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足夠的興趣,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由狹窄的課堂教學變?yōu)槿谌肷畹纳罨虒W。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自然擺脫語文教學的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不熟讀背誦課文,經典語言材料就吸收不了;不擴大閱讀,就不可能擴大知識面,豐富營養(yǎng),提高眼力;不到生活的源頭活水中去學語文,不為生活而學語文,語文就失去了生命力;沒有豐富的生活體驗、直接的和間接的閱讀,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實質的提高,寫作就會無病,搞文字游戲,抒虛情假意。因此,要使師生共同清醒地意識到要改變單一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把語文教學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當然,語文教學要改革、要創(chuàng)新,首先應是它的施教者——教師的素質要提高、觀念要更新。我校作為中新合作開發(fā)的工業(yè)園區(qū)內的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學校的每一位教師都是經嚴格考核選的,他們既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又有著較新的教學理念,愿意嘗試,敢于創(chuàng)新。新的學校,新的活力,需要新的教學思想來體現(xiàn)其強大的生命力,同時眾多來自各所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也需要有新的教學研究所追求的目標來將他們統(tǒng)一到一起,開始譜寫嶄新的篇章。因此,新的學校沒有舊體制遺留下來的固定模式的限制,沒有參差不齊的教師隊伍的制約,更適合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語文學科是基礎學科的基礎,從社會的要求、學科的要求、學校的要求、師生的要求幾方面來看,我校確定的研究課題是體現(xiàn)社會需求的、符合教學規(guī)律的,也是非常有現(xiàn)實意義的、可行的課題,它的研究必將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利益。

        二、概念的界定:

        “生活化”即將學生從抽象、虛擬的課本堆中解脫出來,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事實、事件、人物、過程的機會,使學生在與實在世界的撞擊、交流中產生對世界、對生活的愛,從而自發(fā)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體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的對象變?yōu)槭煜さ?、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所以語文學習中,我們不是要把別人的文字化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體驗把生活化為文字、感受、理解,從而達到主動地吸收、自覺地獲取、高能力地反饋。讓學生從生活體驗積累中上升到生活體驗的實踐。

        三、理論基礎:

        顧黃初先生早在《語文教學要貼近生活》一文中就指出:“要謀求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老是把思想封閉在四壁合圍的教室里,把眼光死盯在篇幅有限的課本上,恐怕很難求得突破性的進展。語文是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頻繁運用的重要工具,要教學生掌握好語文工具,我們的思想要向廣闊的生活審視?!彼瑫r強調“語文教學的改革,關鍵在貼近生活。這是‘根’”。這番話,正為我們指明了語文教學改革的方向。

        顧先生還為我們詮釋了“貼近生活”的內涵:“第一,根據(jù)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工具的規(guī)律來探求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第二,根據(jù)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工具的眾多場合來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領域;第三,根據(jù)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前景來規(guī)劃語文教學的未來?!边@三點,正告訴了我們“生活化語文教學”具體的做法。

        《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中指出“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他將越來越成為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他須集中精力從事那些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相互影響、討論、激勵。”(德)第斯多惠也指出“不好的教師是傳授知識,好的教師是叫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边@些理論也提醒我們教育工作者教育的方向和應追求的目標?!吧罨Z文教學研究”正是想探討這個問題并付諸于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會學習、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運用。

        四、研究目標:

        “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要讓教師努力研究改進傳統(tǒng)的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陳舊的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師教學思想,改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廣泛的生活實踐與閱讀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積累,提高語文的實踐能力、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思維。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讓語文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功效。

        五、主要內容:

        “生活化語文教學研究”主課題包括以下三個子課題:

        1、語文課堂短時、高效的生活化教學研究:(責任人:洪越)

        研究改進課堂教學,壓縮語文課文的教學時數(shù),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的各項基本知識,基本能力。課堂教學以教給方法為主,將多出的課時用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質疑,不迷信教師,也不迷信課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探討,學會與他人交流信息。能深入教材,又能走出教材。

        2、學生生活體驗積累研究:(責任人:吳萍)

        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和寫作量,提高學生語文整體素質。學會在廣泛的閱讀中吸取他人對生活的體驗,并將生活的“活水”引入語文教學。同時要讓學生走出狹窄的課堂天地,融入廣闊的社會大課堂中去吸收養(yǎng)料,培養(yǎng)學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靈活運用的能力。

        3、學生生活體驗實踐研究:(責任人:毛文生)

        研究如何通過建立課外活動基地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他們懂得“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的道理。最終走出狹窄的課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礎上,學會創(chuàng)造生活。這個創(chuàng)造性一方面要在學生的寫作方面反映出來,所有的習作是內心體驗的反映,言之有物,言為心聲,有思想,有想象,有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語文活動中體現(xiàn),自辦刊物、報紙,自辦電視臺、廣播站,成立劇社等。

        六、研究對象及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校為九年一貫制的學校,按現(xiàn)有的規(guī)模,先以7——9年級的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初步建立課題框架,爭取取得突破性成果。最終在研究初有成效的基礎上,再延伸至1——6年級的學生,使得課題起到連貫性、整體性,真正成為我校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和實踐準則。

        (二)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國文教學生活化、課內外結合等文獻的收集和研究,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xiàn)有研究水平的基礎上有提高和突破。

        2、調查、檢測法:

        在實施課題階段,對被實施此課題之前的本校的各年級學生采用問卷、測試等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并根據(jù)調查結果及時調整相應的做法。

        3、行動研究法:

        教師課堂教學短時、高效行為的研究,研究這種做法的效果。

        4、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提高學生實際運用、實踐能力的方法。

        七、成員組成及分工:

        課題的主要負責人:洪越

        課題組的主要成員及分工:

        1、卜延中負責課題的創(chuàng)意和指導

        2、洪亮負責課題的組織、統(tǒng)籌

        3、洪越負責課題的策劃、協(xié)調、管理,課題方案的制定,并負責子課題一“語文課堂短時、高效的生活化教學研究”

        4、吳萍負責子課題二“學生生活體驗積累研究”

        5、毛文生負責子課題三“學生生活體驗實踐研究”

        八、實施步驟:

        (一)前期工作:(2001年4月——2001年8月)

        A、籌建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各子課題的負責人。

        B、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并設計最后的成果展示形式。

        C、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

        D、制定和健全學習和交流的制度。

        E、方案制定后,請有關專家提出修改方案,并進一步作可行性和可能產生的效果分析,最終完善方案。

        (二)具體實施階段:(2001年9月——2004年7月)

        第一階段:(2001年9月——2002年6月)

        課內:仔細研究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教學大綱,明確初中階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確定三年的分層、遞進的教學重點和目標。做好與小學的銜接,制定每篇課文的教學時數(shù)和每課時的教學目標。

        課外: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系,充分意識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這一道理。加強古詩文的誦讀和對課外名作的閱讀,學習寫心得、體會。

        第二階段:(2002年7月——2003年6月)

        課內:進一步研究如何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縮短教學課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節(jié)課重在實實在在真正有所收獲的完成一個教學目標,減少不必要的冗長的分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能力。留出一定量的課時,對課外的閱讀和寫作進行指導。

        課外:由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多種活動,由被動吸收知識轉為主動獲得,并能寫出一定的活動計劃、調查報告、觀察日記等。學會利用圖書館資料和網(wǎng)絡資源,來獲得更多的需要的信息,并學會交流信息。

        第三階段:(2003年7月——2004年3月)

        課內:由老師教轉為進一步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將更多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最大潛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大教師的主導作用。做好與高中的銜接。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經驗總結和一定的理論建設。

        課外: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愛好,制定自己的閱讀、寫作計劃。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參與一、兩項課外團體活動,并在語文的某個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中期匯報(2003年10月)

        對前一階段的工作做一總結,請專家論證、檢驗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調整的方案。

        (四)成果總結階段:(2004年3月——2004年6月)

        A、總結研究執(zhí)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

        B、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C、學生寫自己在這種生活化教學下的收獲和體會;

        第3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學語言素質呢?

        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教學語言素質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質,它包括對數(shù)學知識掌握的深度,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可能有科學的教學語言,就不可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在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時寫道:“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p>

        二是教師本身的素質,一名教師只有文化知識還遠遠不夠,教師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職業(yè)。教師本身的素質包括:1.表達能力;2.教態(tài);3.說好普通話的能力;還有最為重要的就是:必須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必須熱愛學生。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語言應科學、嚴密

        數(shù)學是科學性和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數(shù)學是學好中學數(shù)、理、化的基礎,也是今后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因此,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科學和嚴密的。

        有的教師教學語言不夠科學,也不夠嚴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時,當教師對三角形下定義時,說:“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边@是不嚴密的,因為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可能是三條不相交的直線。這樣說才是正確的:“由三條邊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p>

        有的教師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在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時,學生說,“相同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也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北容^異同點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師不清楚,學生也就不清楚了。接下來教師一定要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呢?”可是教師沒有問,學生也不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包含在長方形中。接下來學平行四邊形,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相同點是對邊相等,不同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不是直角,而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最重要的是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教師沒有問。為什么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放在一起認識,而不把長方形、三角形和圓放在一起認識呢?因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包含關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又都是特殊的四邊形,還可以畫一個示意圖。而這節(jié)課教師只講了這三種圖形都是四邊形,它們各自的特點,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最重要的,教師沒有問,也沒有講。教師只有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lián)系起來,教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結構,這樣的知識才是完整的、科學的和嚴密的。

        二、小學數(shù)學教學語言應準確、精煉

        有些教師不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隨意性很大,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復習一道判斷四個角是不是直角的題,教師出示的題目是“判斷出直角”,這話很不規(guī)范、很不準確。應該說,“判斷下面每個角,哪個是直角?”

        有些教師就比較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在課堂上語言比較精煉,沒有多余的話。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教師問完好以后,接著說:“先拿三根小棒,圍一個圖形,誰愿意到前面來做?”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沒有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有的教師話就比較多,語言不夠精煉。問完好以后,她說:“今天,我們要在這里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大家看一下,教室里來了很多領導和老師,還有校長,希望同學們就象在自己班級上課一樣不要害怕,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讓領導和老師們看一看,好不好?”沒用的話,與這堂課的知識內容沒有關系的話,請不要說,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上課的時間多么寶貴,就40分鐘??!

        三、小學數(shù)學教學語言應形象生動、有啟發(fā)性

        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帶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調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例如:長春市第二實驗小學鞠孟賢老師,在講“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她把兩步計算應用題中的間接條件,用一個非常形象的字“藏”來代替,她說:“這里還有一個條件,藏起來了,誰能把它找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這一生動的字調動起來了,他們都想自己找出來。

        再如教師在講“小數(shù)的性質”這節(jié)課中,教師上課的第一句話就說:“你們去過商店買過學習用品嗎?”一句話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因為買學習用品和他們的生活太貼近了。教師接著說:“文具盒5元,圓珠筆1元6角,你們會不會寫?”讓學生動筆寫,這樣有兩種不同的寫法:5元,5.00元;1.6元,1.60元。教師又接著說:“同樣的錢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們想不想知道?”這誘人的加之親切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全班學生都盯著教師想知道為什么。

        我們聽過不少這樣的課,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說的話很多,而且重復的話很多,多數(shù)學生沒有發(fā)言的機會,只有個別幾個“好”學生才有發(fā)言的機會,全班學生沒有動起來,所以課堂氣氛沉悶。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的學習,主動的獲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尤其是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讓學生積極思考,如果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想出來,那么可以讓學生前后桌討論一下,讓全體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課堂氣氛絕不會沉悶了。

        四、小學數(shù)學教學語言應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例如,在講“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出示題:428÷2,教師說:“根據(jù)這道題的特點和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你有勇氣獨立完成這道題嗎?”當全班學生都做對時,教師又說:“你們真聰明!”這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動,而且?guī)熒那楦械玫桨l(fā)展?!袄蠋煂ξ覀冋婧?,我可喜歡學數(shù)學了。”“我非常愿意學數(shù)學?!?/p>

        有很多教師愿意把學生分為好學生、中等學生和差學生,這是從學習成績來分的。但是,我們最好不要這樣分,這樣會傷他們自尊心的。我們不妨這樣分:對學習有興趣的,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但比較聽話,老師讓我學,我就學,被動學習的學生;再就是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和被動學習的學生,有時會對學習采取冷漠的態(tài)度,教師就要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這些冷漠的心,讓他們逐漸解凍,恢復活力。

        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一名學生正確的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一名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把問題回答正確,教師會說:“同學們,鼓勵他!”全班同學會熱烈的、帶有節(jié)奏的鼓掌;有的老師還會用親切的語調說:“回答得非常好!”“李聰,今天表現(xiàn)得真好!”我想:就這樣一句話,會使這名同學全天都能愉快地學習,甚至,從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歡數(shù)學了。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四個組,學習同一難度的內容,第一組為受表揚組,經常受到表揚,成績扶搖直上。第二組為受譴責組,責備經常不斷,這些責備,開始起點作用,后來就“疲”了,成績就持續(xù)下降。第三組為被忽視組,只是在一旁靜聽前兩組所受到的表揚與譴責,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揚,也不遭受直接的譴責,學習成績比前兩組都差。第四組為控制組,既不給予任何表揚與譴責,也不讓他們聽到對前兩組的表揚與譴責,學習成績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結論說:“獎懲都是必要的,不給予獎懲會引起學習下降,而獎勵比懲罰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更大。

        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的老師會說,這樣的學生沒有優(yōu)點,怎么表揚他呢?做一個細心的教師,只要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一點點進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應該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使他感到我也有優(yōu)點,我也能進步。如上課時,當你提出比較簡單的問題時,讓他回答,及時表揚他、鼓勵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確,進步很大?!边€有的學生上課舉手發(fā)言,即使他回答錯了,你也要鼓勵他,“看他能大膽發(fā)言了,雖然問題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問題回答正確?!睂τ趯W習有困難的學生或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當然非常高興,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會認真的聽課,積極的發(fā)言,這樣他的學習成績會很快地提高。

        五、教學語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克服方言

        有的教師一定要問:又不是語文課,數(shù)學課為什么還要用標準的普通話呢?我省有的地區(qū)普遍有地方口語,就是平翹舌分不清。如:14,他們發(fā)“十市”。我國很早以前就提倡說普通話,這里說的普通話是標準的普通話。我們到南方一些省市聽課,老師和學生們說的都是普通話,而且都很標準。我省有幾個地區(qū)有地方口語,要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首先從教師做起。教師說的不是標準的普通話,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發(fā)音是否準確,也標志著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發(fā)音不夠準確的教師,可以查字典,請教發(fā)音準確的教師,師生之間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發(fā)言時,如果發(fā)音不準,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及時糾正。

        六、教師自然得體的教態(tài)是無聲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態(tài)一般是指,教師的外表、說話的表情以及說話的語調等等。

        教師的教態(tài)非常重要,我們一般要求教師表情親切,語調適中。教師笑盈盈地面龐,親切的目光,使學生感到老師可敬可親。這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學習。遼源第一實驗小學吳敏老師的教態(tài)就是非常自然的,她的聲音也非常美,聽她講課就是一種享受。而且她和學生的感情也很好,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敢想敢說,他們不害怕老師,說錯了,老師也不會批評他們,經常這樣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還有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陳曉梅老師,她的教態(tài)也非常自然得體。

        我們也聽過一些這樣的課,教師板著面孔,說什么話,都是一種語調。語言沒有錯誤,復習、新課、練習,一步是一步,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好象學生都在聽講,其實學生的思維已不知飛向何方了。

        第4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師生互動交流,促進創(chuàng)新性思維

        教師在提問中要以共同探討問題的方式,不要凌駕于學生之上,好像自己無所不知,也不要讓學生覺得老師在拿問題考他,檢查他。要以幫助他、提醒他、引導他的方式去促進他們思考問題,學生回答不上來很正常,可以叫他繼續(xù)思考,學生回答不全面也很正常,以中肯的態(tài)度去補充、糾正他們的回答。將課堂提問,變成一種互動、一種交流。教師要引導促進學生思考,幫助他們思考、分析、推理問題,以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動,將老師的提問作為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不要作為考核學生的方法,以免產生學生怕老師來問他,因而躲避老師的情況。通過在生化實驗教學中采用這種提問的模式,老師的最大感受就是師生關系得到了很大改善。我們覺得要得到學生的尊敬,最基本的就是在教學中尊敬每個學生,哪怕是最不聽話的學生。因為他不聽話可能有它的理由,也許就是你講得不好或分析的不透徹,作為一名教師沒有盡力。任何改革都意味著嘗試,意味著打破傳統(tǒng),需要教師的耐心、愛心和一如既往的堅持,逐漸地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付出有了收獲,這種嘗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愿意改變,逐漸喜歡思考,喜歡探討,喜歡推理和分析了,以及改變了他們的習慣。教師的真正快樂也在于看到自己的學生通過努力而進步了。通過運用這種實驗教學模式后,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實驗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樂意做實驗,大大改變了原來部分學生沒有做完實驗就準備溜走的現(xiàn)象。學生樂意和老師討論實驗過程中的任何問題了,改變了以前從來沒有思考實驗環(huán)節(jié)的習慣。學生在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或結果不理想時更愿意分析推理問題的根源,更愿意再試一次。

        重視結果分析,強化實驗教學效果

        在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的實驗報告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很簡單,甚至無話可說。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僅僅是簡單地完成任務,沒有思考,沒有將實驗結果與所學理論聯(lián)系起來,沒有考慮實驗結果為何不和理論有出入,沒有考慮可能存在影響實驗結果的多種因素,更沒有考慮這個實驗延伸了,在實際中還可以有哪些應用。很多學生為了應付分析就簡單地找借口,如沒有操作好,實驗條件限制,沒有重復等等一些完全站不住腳的所謂“理由”來搪塞實驗分析。不知道本次實驗成功之處或失敗之處以及原因。對此,我們強調重點在實驗結果的分析。根據(jù)分析的合理性、全面性、邏輯性來評定本次實驗的成績等級,這樣做就促使學生全面、合理地分析實驗結果。甚至我們強調,結果的正確與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無論結果的正確與否,關鍵要分析的合理,也就是錯也要有錯的原因,只要分析得當,同樣可以得到較好的實驗成績。要讓學生養(yǎng)成善于合理、充分地思考試驗中遇到的問題,分析和解決遇到的問題。通過實驗教會學生反過來思考實驗原理,試圖通過實驗去解釋理論,去試圖擴展理論,看看理論在試驗中還需要哪些補充,或者條件的限定,通過這樣舉一反三讓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論,更加理解實驗步驟設計、先后順序的原因,更加理解實驗操作的要點和關鍵;還要嘗試改進實驗,試看實驗在現(xiàn)實中有哪些實用價值,有哪些可以改為創(chuàng)新性實驗,一旦學生有這種想法就要鼓勵他們去試探。學生考慮較為成熟時,就鼓勵他們自己設計一個實驗步驟,教師指導、修改后,鼓勵他們將其作為創(chuàng)新性實驗在開放實驗室去完成。剛開始時,可能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但逐漸地發(fā)現(xiàn)一些思維較為活躍,肯動手的學生,先鼓勵他們去做。然后,一些學生的思維逐漸地開始活躍起來,一些學生的分析方法開始全面了,思維開始多元化了,動手能力增強了,邏輯思維開始加強了,思考的理論根據(jù)更加充分了。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希望將這種方法推廣應用到其它課程中去,以不斷保持學生這種良好的苗頭。

        及時總結實驗,揚長避短共進步

        在我們的實驗教學模式中,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后加進了實驗總結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提問學生時自己認識的改變,在與學生交流互動中普遍存在的分析或推理上的問題,在批改實驗報告中遇到的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與學生交流中得到一些新的思考,甚至是一些新的想法等一些素材都成為本次實驗總結的內容。提醒學生更正分析和操作中的錯誤,共同分享其他同學好的想法、分析方法和創(chuàng)新思維。當然這些也要作為教師以后備課的內容補充進教案。經過學生的實踐、教師的提問,乃至于追問,學生的回答,最后的總結,可以將實驗的目標提升。一個好的實驗應該是沒有結尾的,要留給學生更加廣泛的思考余地。

        精選實驗項目,擴展實驗覆蓋面

        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模式只是注重一個實驗,沒有針對一類實驗,這樣一個實驗的輻射面不大,我們最重要的是授之于漁[4],不能僅僅局限于一個實驗,要擴充為一大類實驗,一種實驗操作模式,一種實驗處理方式。這就要求教研室在選實驗項目時要仔細考慮,既要考慮實驗的類型,如蛋白質性質實驗、核酸提取實驗、酶的性質實驗,還要考慮到實驗的操作類型,既要有定性實驗又要有要求較高的定量試驗,還要充分考慮實驗儀器的操作,有高檔儀器操作,更要注重簡單儀器的使用,因為一些高檔儀器的自動化程度很高,不利于學生自己動手。通過教學實踐逐步加以篩選,逐步確定一門實驗課程中的經典實驗項目,同時也改進一些實驗項目,使每一個實驗項目都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作為某一個方面提高學生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典型。同時教師在備課時也不能局限于一個實驗,而應是一類。這使得學生的思考更加廣泛,不僅學會了一個實驗的一種方法,更會觸類旁通,學會一類實驗的操作方法、分析方法,學會了一類問題的處理和分析方法。

        第5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聽說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語言學習離不開環(huán)境,聽與說的能力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形成的。我們的學生雖已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語言知識,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語言分析能力,卻很難借用已有的英語語言知識從事日常的英語交際活動,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此外,我們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另一個障礙就是不敢開口說,雖然在課上能讀讀、拼拼、說說,但在課外,幾乎聽不到學生自覺用英語來交流。他們往往怕說錯、太害羞,這樣等于放棄了說的機會,這種不會聽、不會說的英語,只能成為“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快的適宜英語聽說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積極和正確地練習聽說英語,提高聽說能力是很有成效的。

        一、課堂教學中聽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渠道,也是學生得以規(guī)范練習聽說能力的主要場所。為此,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學生敢于聽說的心理環(huán)境、一個學生樂于聽說的現(xiàn)實場景、一個寬松愉快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是中學生學好英語、用好英語、提高聽說交際能力的良好契機和有效途徑。

        (一)營造學生敢于聽說的心理環(huán)境

        在聽說教學中,針對學生在英語聽說上的心理特點,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學生解除心理緊張,輕松愉快地進行聽與說的練習:在教室里把學生的座位以小組或環(huán)形形式布置,讓他們面對面而坐,以增加親切氣氛;說英語時讓學生坐在座位上,而不是站著說。這樣他們感到更自然。開始階段,允許學生使用錄音機播放他們?yōu)槟硞€話題提前準備的磁帶錄音,以免出現(xiàn)由于心理緊張帶來的口誤;讓學生戴自己制作的假面具,以掩飾緊張而產生的尷尬表情;讓學生在語音室或通過電話在相互看不到的情況下交談;等等。事實證明,營造一種氣氛,使學生不再感到緊張,讓他們愿意問問題并愿意無拘束地發(fā)表他們的意見,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英語的首要條件。

        (二)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聽說的現(xiàn)實場景

        1.應用多媒體技術設置音、像、形并茂的真實的會話場景。

        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材特點,選擇恰當?shù)碾娊堂襟w,并掌握適當?shù)臅r機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聽力訓練,集音、像、形于一體。它們的優(yōu)化組合能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展開一種立體化的思維活動,多渠道地感知語言材料、物質材料,多層次地對大腦皮層進行刺激,通過文字、圖像符號、聲音信號等語言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多媒體技術所提供的豐富的聲像并茂的語言教學內容,最接近語言交際的自然環(huán)境,能使學生在真切的情景中學習活的語言。

        2.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設置生活情境。

        教師應盡力采用多種方法設置不同的生活情景,讓學生在課上練習說英語,如:內容復述、角色扮演、看圖說話、短劇表演、爭論辯論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由地、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表達。如:

        內容復述:讓學生復述他們所讀到、看到和聽到的故事。

        角色扮演: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練習情景對話。例如:在診所、在車站、在郵局、在餐館、在商店等場所。

        看圖說話:給學生看一些動畫或幽默畫,讓他們就圖畫的內容,暢所欲言。

        演講比賽:選擇一個話題在班上進行演講比賽,同時讓學生做裁判,給講演者打分。

        爭論辯論:選擇那些可辯論的話題,例如:計算機游戲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首先讓他們分組,討論10分鐘,再把他們分成正反兩組進行辯論。教師對他們的辯論給予引導,督促那些沉默不語的學生參加辯論,以保持班上的活躍氣氛。

        短劇表演:學生喜歡演短劇,因為他們可以相互幫助,共同理解劇情,創(chuàng)造一種協(xié)作的氣氛。

        充當翻譯:讓一個學生扮演翻譯的角色,另一個扮作為外國人,一些學生作為當?shù)氐木用?,他們通過翻譯進行交流,例如:買東西、觀光訪問。

        各抒己見: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或有過經歷的話題,或是他們想談的話題如:假日、大自然、廣告、環(huán)境和污染、明星、歌曲、音樂、雜志、運動和旅游等等,說出自己的見解。

        總之,教師應盡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方法讓學生練習說英語,這將會喚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更好地掌握“聽”與“說”的技能。

        (三)營造寬松愉快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平等、民主、尊重的態(tài)度,指導學生,與學生共同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交際環(huán)境。教師在課堂上盡力用各種手勢、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表情感染學生;教師不但要以一個導演的身份出現(xiàn),也要以一個演員的角色出現(xiàn),給學生以演示和示范。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準備他們所說的內容,強調學生要用自己的話,述說大意;在同別人的對話時,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如果聽不懂對方的話語,請說:“Ibegyourpardon.”在說英語的過程中,讓學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語言流利上,而不是過分強調語言準確,也不要過多的考慮語法。還可以讓英語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來帶動差的學生。每當學生用英語完成一個項目后,教師應該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到自己又取得了進步,有一種成就感。

        同時教師的態(tài)度要溫和,只要學生用英語說話,有一點進步,就要給予表揚。態(tài)度要真誠,努力找到學生做對的地方。不要表露出失望、生氣和不耐煩的情緒,要以尊重和友好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珍視他們的勇氣,不嘲笑任何學生,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行為方式,而不是總期待學生符合教師的要求,要信任他們,等待他們接近教師的要求。

        二、課外英語聽說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語言的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可以在各種場合大量接觸。在課余時間學習英語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有必要發(fā)掘課外的英語聽說資源,創(chuàng)設課外英語聽說環(huán)境。

        (一)抓住校園里的一切可用素材

        1.開辟英語角

        可以在校園里劃定一個范圍,建設成“EnglishGarden”,教師鼓勵并帶領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會話交流,鼓勵學生克服怕說錯的心理,大膽地說,只要相互能聽懂所要表達的意思(其實外國人和中國人交流時也會用最淺顯的單詞和句子)。不斷練習,詞匯量就會不斷增加,練得多,說得就流利了。

        2.合理利用廣播、小電視臺等宣傳陣地

        平時收集一些英語會話的錄音帶,或與教材相配套的音像資料,結合學校廣播,利用晨讀或中午播放讓學生多聽,不知不覺中吸收。還可利用小電視臺,由學生自己編排一些日常英語對話、小品、課本劇等等,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信心。

        3.引進“外資”

        因地取材,根據(jù)學校各自的條件,可以考慮聘請當?shù)毓镜耐鈬鴨T工或聘請外國教師來和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學生體會純正的外語味。

        (二)在家庭里尋找學習的環(huán)境

        1.收看電視中的英語節(jié)目

        “只要你用心,機會有很多。”如今,許多電視臺都舉辦了英語節(jié)目,這是一個很有利的條件,收看這些節(jié)目就是很好的聽練機會。

        2.通過英語光碟收看“小電影”

        市場上有許多英語碟片,深受學生歡迎,他們在自我休閑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的知識。

        3.有條件的學生可以與家人之間進行英語口語交流

        第6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學語文教育

        中學語文教育不僅要承擔傳授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教育職能,同時要關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與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學語文教師只有從生活的角度開展語文教育,讓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體驗中收獲、感知、理解和應用知識,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生活化,才能使中學語文教育更加“接地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學語文教師要真正理解“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中處處有生活”的內涵,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真正與語文教育融合到一起,加深中學語文的教育層次,讓語文教育回歸生活本身,增強語文教育的針對性。一、中學語文教育中對生活教育的曲解語文課程不僅具有工具性的特征,還具有人文性的特征,但在教育實踐中很多教育工作者對語文教育的特征認識理解不到位。具體表現(xiàn)是:首先,有的中學語文教師過分注重語文課程作為工具的屬性,而對語文教育的人文性重視不足,導致中學語文教學失去了教育活力和應有的精神性。語文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和協(xié)調發(fā)展,也不利于中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其次,有的中學語文教師過分依賴語文教材,“唯成績論”的教育傾向比較突出,語文教學脫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僅僅能從語文教材中獲取語文知識,學習過程相對枯燥與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保持學習熱情。同時,中學語文教育也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學以致用”,沒有將“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中處處有生活”這一教育理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很好地貫徹和落實。再次,當前的中學語文缺乏開放性,中學語文教育活動基本被嚴格限定在學校教育空間內,使中學語文教育脫離社會教育的大環(huán)境。由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影響了學生對社會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性,也不利于實現(xiàn)中學語文教育實踐中智力教育、德育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統(tǒng)一。

        二、生活應當成為中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支點

        (一)中學語文教育應源于生活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的變化催生了更大的教育需求,也讓教育行為處于不斷發(fā)展和持續(xù)改進之中,同時教育又反作用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對于中學語文教育來說,其教育內容主要是人類基礎生活經驗的總結、人類智慧與人文精神的結晶以及思想的升華,所以無論是基礎性的知識,還是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與情感,都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由于語文教育源于生活,所以中學語文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這正是陶行知對于教育源于生活的核心闡釋。只要將中學語文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相銜接,中學語文教育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活力源泉,才會使中學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精彩。如果中學語文教學過于依賴教材,無法實現(xiàn)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效銜接,那么這樣的語文教育就是“死教育”,就無法為學生構建有益的生活教育環(huán)境,教學思想也是狹隘的,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中學語文教育離不開生活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學教育的功利性和工具性需求不斷上升,這一方面說明了教育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但另一方面也暴露教育常常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問題,進而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中學語文課程的主要特點和基本的教學目標,決定了中學語文教育離不開現(xiàn)實生活,這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語文課本內容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還體現(xiàn)在中學語文課程中孕育著豐富的人文情感。只有將中學語文教育融合到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才不會與社會相脫節(jié),才能增強語文學習的生活體驗,最終內化為個人的知識與情感。

        (三)中學語文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生活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即服務于學習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追求,進而促進社會的進步。中學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不斷增長知識,實現(xiàn)綜合育人,讓學生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中學語文教育要保證教學素材的生活性、層次性,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識生活、適應生活、思考生活的思維習慣,并最終利用所學知識改造生活、豐富生活、改善生活。

        三、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學語文教育對策

        (一)生活即教育,讓生活成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源泉

        生活素材在中學語文教育中的導入,不僅可以豐富中學語文教育的素材,還可以有效增強中學語文教育的活力。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拓展教學思路,善于以語文教材為依托,將生活中與中學語文教學相關的內容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文本教材的生活化。雖然語文教材是可以在學生面前直接呈現(xiàn)的知識范本,但是只有與生活緊密相結合,才能使學生在感悟語文、欣賞語文方面取得進步,感受語文課程學習的生活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從而產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潛能。如學習朱自清的《春》這篇課文時,學生不僅要理解作者筆下關于春天的表象,還要能夠體會文中作者的豐富情感,這就需要學生能夠結合自己對春天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感悟。對此,語文教師需要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在教學前搜集和整理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素材,將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及時充實到課堂中,以便引導學生從課堂學習環(huán)節(jié)有效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

        (二)社會即學校,讓社會實踐成為中學語文教育的常態(tài)

        所謂“社會即學校”,是指語文教師要有開放的教育思想,將教學活動走出課堂和學校,讓中學語文教學打破固有的局限性,讓自然、社會都成為語文教育的載體,構建中學語文教學的大教室、大環(huán)境。對此,中學語文教師要適時地組織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利用所掌握的知識來解決現(xiàn)實中遇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學生增長新的知識,教師的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橋之美》時,語文教師可以組織一次關于“橋之美”的攝影比賽,引導學生對身邊的橋梁多發(fā)現(xiàn)、多觀察,并結合在課堂上學到的說明文寫作技巧,對最美的橋梁進行描述,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與觀察能力,訓練景物寫作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中學語文教育的體驗中豐富語文學習情感

        中學階段,中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量雖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生活經驗較少,情感素質較簡單,社會閱讀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對于很多抽象性、復雜性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教育階段,很多時候需要學生親身實踐,實現(xiàn)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實踐體驗的有機統(tǒng)一,這樣可以降低學生在知識理解和知識應用時可能會遇到的思維障礙,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高效。例如,在寫作教學中,對于語文基礎差、語用能力偏弱的學生來說,“提筆忘字”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導致有的學生對語文寫作興趣喪失、信心全無,在語文作文課堂上存在畏難、焦慮等作文寫作的思維障礙。對此,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先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寫作前可以“有感而發(fā)”,逐漸樹立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寫作情感,端正語文學習與作文寫作的態(tài)度。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產生“憂國憂民”的感情,在教學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孤兒院、養(yǎng)老院等社會公益機構,親身做一些公益性的社會活動,使學生在進行相關的作文寫作時就可以“文思如泉涌”了。在教育實踐中,中學語文教師應當善于從現(xiàn)實生活中搜集和整理教學素材,實現(xiàn)課內教學、課外教學的有效延伸,使現(xiàn)實生活知識滲透到中學語文教學中,探索生活化教育途徑,使中學語文教學方式多元化發(fā)展,從而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作者:魏娟 單位: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教育局

        參考文獻:

        〔1〕顧克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與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下旬),2014,(12):64.

        〔2〕杜鐵花.尋找窗戶外的語文課堂———陶行知“生活教育”初探〔J〕.中學語文,2014,(27):22-23.

        〔3〕王慶霞.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姻———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語文教學案例評析〔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5):25.

        〔4〕馬明月.行之有理,用之知貴———淺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學),2012,(10):357.

        〔5〕蔡國雄.實踐陶行知教育思想促進教師素質提升發(fā)展〔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3,(1):26-27.

        第7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的教學;理論

        1.進行多元化教學首先要了解學生的多元化思維。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同時擁有九種智力,而這九種智力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不同的人身上表現(xiàn)出不同的智力特征。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角度和層次的理解。教師要在理解學生多元化思維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例如,在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中,對文章進行分析后,可以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文章的主旨進行分析。對于同一個觀點,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提供正反兩方面的論據(jù)。對于寫作,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更加突出。對于同一段文字,不同的學生理解出的內涵角度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此時教師應該順應學生的不同思路去理解學生對同一段文字的思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該能夠區(qū)分多元的思維與偏離主題的區(qū)別。由于某些學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可能對文字的理解過于偏離,教師也要及時糾正。

        2.語文作為對母語的研究學習,需要語文教師從“聽、說、讀、寫”多個度角度進行多元化教學,以系統(tǒng)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然而在多元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借助多媒體工具播放視頻或音頻文件鍛煉學生的聽力;可開展辯論賽,以提高學生說話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也可通過對佳作的賞析以提高學生自身的作文能力。

        3.在多元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先將學生按照對語文的內在修養(yǎng)分成小組,要求在每個小組包含不同層次的學生,這個可以稱為“學生結構多元化教學”。課堂上,以此種小組展開討論,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可以發(fā)揮引領示范作用,帶領成績較差的學生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相對較差的學生在此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向英語成績好的學生詢問,解答的學生在向其講解過程中又可提升自己的能力或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以此達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多元化教學可以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讓語文課堂不再只是面對沒有生機的文字,而是更加注重文字的多元性,學生的多元性,讓文字變活,讓學生的思維舞動起來。激發(fā)學生對文字的興趣,并且讓學生從多個方面去了解語文,系統(tǒng)的掌握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陳玉紅.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學周刊,2012(27).

        第8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課程改革終身體育學校體育素質教育

        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舊的體育教學模式、評價方法和指導思想,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要?!扼w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還需要不斷的摸索和發(fā)展。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課程改革的主體和執(zhí)行者,要不斷的學習,更新觀念,積極的面對課程改革。

        一、舊的體育觀念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普遍存在盲目追求體育教育目標的近期效益,過分強調學生的現(xiàn)實鍛煉,片面地將增強學生體質及教育目標只集中于在校期間學生的體育狀況上,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素質測驗課,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自覺鍛煉的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由此造成了學生離開教師走向社會后就不知道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如何去強身健體,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自我監(jiān)督。

        二、更新觀念,突破舊模式

        1.強化體育意識,樹立終身體育觀

        (1)讓學生體驗到體育活動中的樂趣,激發(fā)起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寓教于樂。

        (2)在學校中營造體育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要改革中小學體育競賽的制度,增強小型多樣、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趣味比賽,智能與體力結合的比賽等。

        (4)通過各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了解相關規(guī)則與常識。

        (5)掌握科學的練習方法,學會一項技能,形成一個愛好,把體育鍛煉當成一種需要,從中得到樂趣,培養(yǎng)自我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從而提高健康狀況,讓其終生受益。

        2.面向全體學生

        學校體育就是全體學生的體育,享受身體方面教育,是每一個在校學生的權利,是不能被剝奪或侵犯的。能不能保證為全體學生服務,實則是一個關系到學校體育能否健康發(fā)展的問題。因此,為少數(shù)、為多數(shù),還是為全體學生服務的問題,就成為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中理論上和實際操作上一個根本性的問題?;谶@種認識,學校體育,無論是體育課,還是課外體育活動,都應當保證提供所有學生同等參與活動的機會與指導,即使課余訓練與比賽也不能例外。這是因為:(1)凡是納入學校教學計劃的體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組織、有意識的活動,學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權利。作為學校體育教師就應當在課內和課外活動中對其所教全體學生負責。(2)課余時間訓練輔導學生的提高,也應當是學生自身的提高,而決不是“通過他人經受訓練來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數(shù)人被訓練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體學生。所謂普及與提高關系,如果脫離二者之間的縱向作用,而只追求橫向影響力,顯然這種理解是很不全面很不正確的。(3)課余訓練旨在培養(yǎng)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因為每個學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權利,更因為學生個體的稟賦、愛好、性格及環(huán)境條件不同,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才華也各不盡同。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思考并開展訓練,才有可能培養(yǎng)出各種各樣的人才。3.在體育教學中要體現(xiàn)出的特點

        (1)健身性。健身性是學校體育的本質特征,是體育區(qū)別于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學科區(qū)別于其它學科的根本標志。這一特征并不因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2)人文性。學校體育作為體育文化和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養(yǎng)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F(xiàn)代學校體育必須從單純的健身與單純的傳技中解放出來,大大地突出其人文性。

        (3)基礎性?,F(xiàn)代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素質教育要求學校體育必須教會學生健體。也就是說,學校體育必須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娛樂性。娛樂也是現(xiàn)代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特征。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娛樂。我們現(xiàn)在的學校體育之所以不太受學生的歡迎,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娛樂性。缺乏娛樂性的學校體育,是不能成為現(xiàn)代學生生活的重要內容的,是沒有生命力的。

        (5)競技性。我們說體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娛樂性,而體育的娛樂性可以說主要隱藏在體育的競技性之中,甚至我們還可以說,體育的人文性也大多來自體育的競技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現(xiàn)代體育如果失去了競技性,體育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價值。必須指出的是,學校體育的競技性并不等同于競技運動。

        (6)主體性。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現(xiàn)代教育是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現(xiàn)代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此,現(xiàn)代學校體育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體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重視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和特長的培養(yǎng)。

        (7)選擇性。選擇性是從主體性中衍生出來的?,F(xiàn)代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必須適應于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學校和教師應該盡可能的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育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難度和要求,以利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選擇。

        (8)民族性。在現(xiàn)代學校體育的多樣性中,還將鮮明的體現(xiàn)出民族和地域的特點。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和各地區(qū),都有自己的體育傳統(tǒng)。這些體育傳統(tǒng),必然要反映到學校體育中來,學校體育也必須繼承和發(fā)展民族、民間的優(yōu)秀體育傳統(tǒng)。

        (9)開放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學校體育必將沖破學校的樊籬,與社會體育溝通。既鍛煉身體,又陶冶情操和提高生存能力與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同時學生也將自主地積極參與社會體育,與同學和親朋好友一起愉悅身心。其次是,學生家長和熱心學校教育與熱心學校體育的人士,將被請進學校,參與學校的運動會、體育節(jié)等。

        第9篇:教育與教學研究論文范文

        關鍵詞雙語教學大學物理保持過渡式

        KeywordsUniverstyphysicsbilingualteachingmaintenanceandtransitionalmodel

        一、引言

        自從2001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以來,許多高校均把大學物理選作實施雙語教學的公共課程。然而,由于缺乏可資借鑒的經驗,對于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并無現(xiàn)成的答案。這些問題也就成了制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深入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幾年來,在江西省教育廳教改基金的支持下,我們結合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取得了若干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參考的結論?,F(xiàn)以研究論文的形式予以發(fā)表,供從事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及其它專業(yè)雙語教學工作的同仁參考。

        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內容

        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都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并由這個目標而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其教學目標包括一般雙語教學目標和物理學學科教學目標二個子目標。

        1、一般雙語教學的目標。雙語教學,作為一種獨特的,使用二種語言進行教學的教學模式,必定有它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個教學目標與用雙語講授的學科的類別無關。它是各類雙語教學共有的教學目標或一般目標。

        加拿大學者麥凱和西格恩認為,雙語教學同時具有三個目標:其一是語言目標,即提高學生運用二種或二種以上語言的熟練程度;其二是學術目標,即促進學生的學術能力;其三是社會目標,即滿足社會和文化需要[1]。我國雙語教育專家王斌華認為,我國實施雙語教學最直接、最主要的出發(fā)點是提高英語水平,滿足國家、地方和學生個人未來發(fā)展的需要[2]。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雙語教學的一般教學目標應當是它的語言目標,即改善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教師認為,要從事學科教學的雙語教師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任務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學科教學的時數(shù)有限,學科教學的重點是學科內容而非語言。然而,我們認為,雙語教學承擔起改善和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教學目標,這正是雙語教學得以存在的基礎。而且,雙語教學的語言教學功能是專門的英語語言教學無法取代的。以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為例,在專門開設的英語語言教學課程中,并不會專門教學生學習事物間時空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和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以及數(shù)量關系的英語表述方法。

        結合專業(yè)教學內容給學生講授這些語言知識,既必要又自然,學生學習起來能做到學用結合,更有利于接受這些語言知識。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科教學目標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的目標應當是一致的,即應當具有相同的學科教學大綱。那種以犧牲專業(yè)教學內容為代價的雙語教學是不值得提倡的。不過,這樣就產生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任務和課時設置的匹配問題。如果要大學物理雙語班和普通班在相同的教學時數(shù)內完成相同專業(yè)內容的教學任務,那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雙語班還有語言教學的任務;而且這個任務是無法逃避的,它是順利進行專業(yè)內容教學的前提。因此,我們認為,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時數(shù)應當約高于普通班的教學時數(shù)。

        三、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

        要采用雙語教學的模式實現(xiàn)普通大學物理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專業(yè)內容教學任務,首要的問題就是教材的選擇。教材內容相對太淺或太深,范圍太寬或太窄均不能滿足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目標與要求。

        目前,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原版大學物理教材,但究竟那種版本的原版教材符合我國現(xiàn)行工科院校物理教學大綱的普遍要求,只有通過統(tǒng)計分析才能確定。為此,我們對現(xiàn)有大學物理英語原版教材和國內流行的大學物理教材按照、熱、光、電和近代物理五個指標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的美國原版教材《西爾斯物理學》第10版和哈立德的《Fundamentalsofphysics》第六版在內容范圍和深度上都與我國現(xiàn)行工科院校通用教材接近。而其它教材,如RaymandAserway等編著的《collegephysics》,PaulpelerUrone的《collegephysics》,以及《伯克利物理教程》等,則在內容范圍和深度方面與我國同類教材存在顯著差異。國內其它大學物理英語版教材,如王安安的《大學物理簡明教程》,張三慧的《大學物理》,均由于受編者母語的影響而在行文風格和語言特征方面與原版國外教材相去甚遠。盧德馨的英語版《大學物理》盡管語言流暢,似有原版英美物理教材韻味,但其內容顯然不符合普通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大綱要求。因此,我們認為《西爾斯物理學》和《Fundamentalsofphysics》比較適合選作我國工科院校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材。

        四、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與普通大學物理教學相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在教學目標,內容和教學語言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完全沿用傳統(tǒng)大學物理的教學方法顯然不能完成大學物理雙語班的教學任務。究竟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我們結合國內外有關雙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探討。

        1、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課程的教學方法是由課程的特點所決定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有二個主要特點:其一,它是一種雙語教學;其二,它的內容是物理。

        作為雙語教學,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雙語教學模式的選擇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與人們對雙語教學的定義有關。語言學家M·下·麥凱認為,雙語教學這個術語指的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學系統(tǒng)[3]。托斯滕·休森等在《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中對雙語教學給出了如下定義:雙語教學,就其最低標準而言,應當是一種在教學的某些過程中至少使用兩種教學語言的教學方法[4]。我國學者對雙語教學也有自己獨特的定義。王斌華教授認為:“我國的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學校中全部或部份地采用外語(英語)傳授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非語言學科知識的教學。”王本華則認為:“雙語教學就是將母語以外的另一種語言直接用于語言學科以外的其它各種學科的教學,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2]。

        比較上述各種定義,我們認為,可以把雙語教學的定義表達如下:雙語教是指在非語言學科教學中使用二種語言的教學,其目的是使第二語言的學習與各學科知識的獲取同步進行。

        本定義的恰當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它體現(xiàn)了教育部提倡雙語教學的初衷,通過雙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其次,它切合我國目前雙語班學生第二語言的實際水平。在美國和加拿大等國家,國家提倡雙語教學可能包含著促進民族平等與民族融合的政治考量。然而,在我國并不存在這種社會基礎,不存在說英語的特定族群。因此,全部使用英語而無需進行漢語解釋或輔助的雙語教學班級,在我國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此外,我們認為,將全英文授課的教學,有時甚至是由不懂漢語的教師實施的教學稱之為雙語教學是不恰當?shù)摹?/p>

        如果接受這種授課方式的班級中也有用中文上的課程,那么這些班級可以叫做雙語班;但由不懂漢語的教師上的課絕不能稱之為雙語教學課。雙語班和雙語教學課顯然是二個不同的概念。

        綜上所述,我國的雙語教學有著自身獨特的含義。因此,必須選擇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國外流行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不使用母語的教學模式,稱之為浸入式(immersionprogram)。該模式源于加拿大,對語言環(huán)境和授課對象要求較高。第二種稱之為保特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主張在使用母語的同時也使用外語,但并未對同一門課程中是否使用二種語言教學做出明確區(qū)分。第三種雙語教學模式被稱之為過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該模式允許學生在開始階段部份地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到只使用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使學生完成從借助第一語言的學習向借助第二語言的學習的過渡。

        比較上述三種雙語教學模式,我們認為,較適合我國雙語教學目的和要求的應當是第二模式和第三模式的綜合模式??梢园堰@種模式稱之為保持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這個模式的含義是: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允許老師用母語向學生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講授對應的英語表達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直接通過外語理解和掌握學科教學內容。

        保持過渡式是比較符合我國目前雙語教學班學生第二語言實際水平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有效性也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檢驗。

        2、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的課時分配比例。由于教材和教學語言的變更,雙語教師在進行物理知識教學的同時,也要進行必要的語言教學,以便學生能理解教材和教師用另一種語言提供的信息。而且,使學生掌握這些語言知識也正是雙語教學的目標。所以,問題不在于要不要傳授這些語言知識,而在于這些語言知識的相對容量有多大,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傳授,以及本課程在語言教學方面能提供多少時間。

        我們的體會是,當必須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超過每堂課時的30%時,就無法完成學科內容的教學任務。而在對平均水平接近公共英語6級的學生進行雙語教學時,用了語言教學的時間約為10%。但實際情況是,我們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對象都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其英語水平在3-4級范圍。處于這個水平的學生在閱讀教材和聽講過程中所碰到的語言問題并不僅僅是單詞問題,實施雙語教學的困難很大。要使學生明了課程內容,老師必須花費將近50%的時間去教授語言知識。顯然,對這樣的學生群體實施雙語教學是得不償失的。因此,我們認為,適合進行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學生群體應當是英語平均水平在4級以上的教學班級。對這樣的班級實施雙語教學,課堂上用于語言教學和專業(yè)教學的學時分配比例可以控制在2:8。而其中用于語言教學的20%課時應在總學時中補足。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中的語言教學方法。雙語課中的語言教學應當結合課程內容的需要而進行。大學物理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于一身的課程。該課程所涉及到的許多語言點學生在公共英語課程中均來專門學習過,這些語言點可歸納為以下4個方面:

        (1)物理專業(yè)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

        (2)客體時空位置、狀態(tài)及相互關系的表述方法

        (3)數(shù)量關系及方程式的表述方法

        (4)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表述方法

        這些語言點分布于整個物理課程中,如何傳授這些知識是雙語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不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就不能理解教材,也聽不懂老師的講授。

        有研究者認為,可以先集中講授這些語言知識,然后再進行專業(yè)內容教學。然而,根據(jù)雙語教學的語言學理論和我校的教學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并不恰當。對于專業(yè)術語和習慣表述方法的學習,或許可以采用印發(fā)資料的方式讓學生預先自習。但對于后面3個語言點的學習,就只能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因此,我們主張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相應的語言知識。

        美國南加洲大學的Krashen認為,語言“習得”是與語言學習完全不同的,類似于母語學習的下意識過程,只有通過“習得”而掌握的語言,才能真正用于自然的交際環(huán)境中,表述說話者想要表述的意義。學習者“習得”一定語言規(guī)則后,會對語言輸出進行監(jiān)控,使其合乎已知規(guī)則。而這些規(guī)則的“習得”,則是通過漸進的方式逐步理解和掌握的,是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5]。顯然,我們的主張與這種觀點是一致的。

        3、大學物理雙語教學過程中學科內容的教學方法。由于知識表述形式的變更,大學物理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方法也必須作相應的變更。這些變更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四個方面“

        (1)課堂語言的使用。由于雙語班學生的第二語言水平普遍較低,尚未達到能接受完全用第二語言講授的課程的水平。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講述中,必須同時使用兩種語言。對重要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使用兩種語言進行講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專業(yè)內容,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方法。

        (2)教學課件的制作。雙語教學班的課件應當不同于非雙語班的課件。許多在普通教學班中可用口頭表達的教學內容,應當在雙語班的教學課件中出現(xiàn)。其目的在于幫助第二語言(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聽懂課程內容講解,并強化語言知識。

        (3)課堂師生間互動。應當適度增加學生在課堂上提問和答問的機會,并要求學生使用第二語言(英語)問和答,但不能強迫。通過這種方法給學生提供語言應用的機會,增強使用第二語言的興趣。

        (4)課后作業(yè)安排。在每個章節(jié)講授完成后一定要布置適量的作業(yè),并且要求學生解答時不得使用母語。此舉在于給學生提供檢驗學習效果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掌握英語提供適度的壓力。

        除了在上述4個方面雙語教學方法與非雙語教學方法存在差異外,其余教學方法均無差別,在此不再一一贅述。

        五、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和體會

        自2002年以來,我校就開設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數(shù)年來從未間斷。不少同學反映,通過雙語班的學習,既學到了物理知識又提高了英語水平。以2006年的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為例,雙語班學生與全校其它非雙語班學生使用同一考卷(譯成英文),雙語班的考試平均分比全校物理考試平均分還高出幾個百分點,達到中上水平。

        總結幾年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

        (1)要有一本好的原版教材。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班開辦之初,由于缺乏經驗和理論指導,在教材的選擇上沒有明確的判斷標準,先后選用的幾種國內外教材均不理想。后來,我們將對教材的要求細化為統(tǒng)計指標,通過對多種國內外教材的統(tǒng)計對比分析,最終選定了較適合雙語教學要求的教材。

        (2)要有具備一定英語水平的學生。要實施雙語教學,雙語班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是辦班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們的體會是,當一個雙語班學生的英語水平低于4級,參加雙語班的學習是不恰當?shù)摹S捎?級水平以下的學生無法看懂原版教材,即使老師全部用中文講授,效果也是不理想的。而且,這種水平上的差距,也不是雙語班的教師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可彌補的。

        (3)要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必要的語言知識。雙語教學的實踐表明,即使公共英語水平達到6級的同學,在接受雙語教學時也需要進行語言指導。某些與專業(yè)內容密切相關的英語表述方法,是學生在公共英語學習階段從未接觸過的,更不要說熟練應用。而這一部份語言知識的缺失若不補上,就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從而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

        (4)要制作內容詳細的英語版教學課件。鑒于我國目前公共英語的教學狀況,學生根本無法聽懂正常語速的英語講課內容。因此,有必要制作文字內容較詳細的教學課件;以便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課件內容來理解老師的講授。

        (5)要適度增加授課時數(shù)。由于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需要花一部份時間講授語言,真正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間相對減少。工科院校大學物理教學總時數(shù)一般都在120學時左右。如果有20%用于語言教學,實際用于學科內容的教學時數(shù)就會低于100學時,因此,我們覺得大學物理雙語班的物理課教學時數(shù)定為150課時較為適宜。

        六、結語

        教什么和如何教一直是困擾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工作者的難題,本研究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得出如下幾點結論:

        1、雙語教學的內容是由雙語教學的目標決定的。而雙語教學的目標是由二個子目標構成的;其一是語言目標,其二是學科教學目標。這二個教學目標決定了大學物理雙語教學的內容既包括物理學科知識也包括英語語言知識。

        2、教學方法是由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共同決定的。鑒于雙語班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我們提出保持——過度式作為雙語教學的模式。要求教師在進行雙語教學時使用二種語言解釋學科教學內容,同時傳授相應的英語表述方法。使學生逐步丟掉母語這根拐杖,達到直接通過英語理解和掌握學科知識的目的。

        3、本研究發(fā)現(xiàn),參加雙語班的學生,其英語水平應在4級以上;用于語言教學的時間應在總學時的20%以內;學科教學的總學時數(shù)應當相應地增加20%。

        4、語言知識的教學應當結合內容教學進行,使學生通過“習得”的方式提高英語水平。即通過雙語講授、課堂師生互動和課后作業(yè)安排來增加學生語言練習的機會。

        5、為了保證對雙語班的學科內容教學能實現(xiàn)普通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應當通過統(tǒng)計參數(shù)對比分析法選定合適的原版教材,并制作詳細的課堂教學課件。

        雙語教學在我國起步較晚,尚有許多理論和實踐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我們愿與有志于雙語教育事業(yè)的老師共同努力,把我國的雙語教育事業(yè)提升到新的水平。

        本研究得到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2.M.F麥凱,M西格恩,嚴正等譯.雙語教育概論.光明日報出版社,1985

        3.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THusen,The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ofEducation,Secondedition,PergamonpressInc,199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贵阳市| 镇平县| 开江县| 改则县| 永兴县| 扎囊县| 松溪县| 利津县| 奈曼旗| 泽普县| 大理市| 塘沽区| 磐安县| 凌云县| 武乡县| 乐平市| 堆龙德庆县| 灯塔市| 梁山县| 沅陵县| 德钦县| 十堰市| 温泉县| 武隆县| 呈贡县| 章丘市| 宝鸡市| 郴州市| 新平| 平原县| 辽宁省| 都兰县| 花莲县| 华池县| 翼城县| 崇义县| 通榆县| 洛宁县| 白朗县| 文化| 曲阳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