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濱水城市;空間設計;原則
中圖分類號: TU972+.2文獻標識碼:A
城市濱水空間的規劃設計,不能僅僅停留在傳統的設計模式上,應該從更深、更廣的層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別是要從景觀生態的角度、從人與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剖析,將濱河空間的建設納入城市生態系統保護規劃中去,挖掘城市濱河地區大的生態功能和游憩功能。本文分析了傳統濱水空間建設,提出應在傳統規劃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引入生態規劃設計的方法,滿足新時期濱水區域設計的要求,并從濱水空間的生態規劃設計原則、濱水空間各景觀組成要素處理的具體設計方法入手,對濱水區域生態規劃設計的理論框架進行研究。
1.城市水系景觀設計在進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設的同時,在水體上游建設橡膠壩或跌水工程,在非汛期形成河湖水面,增加濕地。在滿足雨季泄洪要求的前提下,從生態和景觀兩個方面考慮,以不規則自然河岸形式結合復層綠化,創造優美、質樸的郊野景觀,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態系統。在以前設計中河流被渠化或硬化后,許多對生態起重要作用的自然要素消失了。河道拉直會提高流速,造成許多對水際和水生棲息地起到關鍵作用的深槽、淺灘、沙洲和河漫灘的消失。河道硬化則破壞了河岸與河床之間在水文和生態上的聯系,破壞了可以降低水溫的植被,使其不再能發揮截留雨水、穩固堤岸、過濾河岸地表逕流、凈化水質、減少河道沉積物的作用,同時,河岸生物的多樣性也在降低。
此設計方案的水系不搞硬質人工渠,不采用規則形式、硬質駁岸構筑;水面形態采用自然式,打破單一線性結構,利用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形成自然、生態、多變的瀕水、濕地景觀如:曲折溪流、河網、濕地、湖面等。選擇地勢低洼地帶,挖湖蓄水形成功能多樣、規模不等的人工湖面。平時是人工湖面,洪水來時可以起到分流、蓄洪、降低洪峰流量的作用。
2 景觀工程
依據地形、地貌、地方文化及綠地系統規劃要求,水系沿岸可設計若干個主題公園,如濕地公園、水景公園、生態公園、百草園。開鑿小運河通道把主河道中的水引入主題公園形成獨立的水體景觀。
2.1 濕地公園的河道、池底都不做防滲透工程,在原址地形底洼處開辟蓄水盆地。然后,在底部填入腐殖質豐富的淤泥層,以構造接近自然狀態下的土壤結構。水體岸線以自然升起的濕地基質的土壤沙礫代替人工砌筑。濕地公園以靜為主,以濕地景觀保育為主,片植蘆葦,營造濕地物種多樣性的景觀,吸引或人工放養鳥類、魚類及保護各種野生植物在此棲息繁衍。局部穿插若干景點如漁歌唱晚、詩圣園、生態濕地園等。
2.2 水景文化公園濱水空間是游憩行為發生最頻繁的地帶。水體空間具有開敞的視野,新鮮的空氣,愉悅的鳥鳴,吸引著人們前往接近水濱,進行各種親水性活動,包括靜態的垂釣、駐留、觀賞和動態的廣場表演、放風箏、戲水等。此方案以中國五千年的水文化史為主線,以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水利發明為載體,還原設計水排、秸槔、水龍骨、水轉翻等水力機械,并結合歷史名人等文化線索,結合悠久的水文化構成綠地景觀[3]。全園可分4 個景區:幽林聽泉、楓臺聽瀑、親水廣場、綠野萍蹤。
水景文化公園中的整體水景設計動靜結合,靜水在于園林風景中,有湖泊、池塘、淵潭及流動極為緩慢的河流。靜水形成倒影而產出優美如畫的景觀,具有悅目的作用。例如,在一池平如鏡的水面上,倒映出塘邊的植物、山石、建筑、游人及藍天白云等,形成極其動人的似真似假的鮮明清晰的畫面。園林風景中動態水景有河流、瀑布、溪流、疊流、山泉以及完全人工的噴泉。由于水的流動,它撞擊在其它物體上能發出聲響。如:河流滔滔,小溪潺潺、瀑布轟鳴、泉水噗噗涌冒、雨聲嘀嘀嗒嗒,產生各異美妙悅耳的音響效果。水聲、水珠、水花及波動漣漪的水面,令人興奮、歡欣、心情舒展。
2.3 生態公園全園減少硬質鋪裝,更多地利用大自然中平常多見的木材、貝殼、磚、石、沙、木屑等作為地面鋪裝,利用柳枝、麻繩、木材等來搭建景點、小品、建筑。在濃密的蘆葦、柳樹林中,一條由碎貝殼和原木鋪成的棧道,正蜿蜒地通向濕地深處,召喚著人們去尋勝探幽。濕地邊緣黃色蘆葦與碧綠的緩坡草地相映襯,一座木制浮橋連接兩岸,呈現出一派寧靜、平和的田園風光,游人來到這里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腳步,壓低聲音,惟恐驚擾了水中的魚兒。生態公園可分為三大景觀區霜葉秋濃、七彩楓林、鏡湖春柳。生態公園植物配置多考慮常綠樹,如姿態優美的油松、白皮松等,配以石刻、石凳,取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景觀效果。冬季景觀以觀枝、干、樹姿的植物為主,如紅瑞木、金絲柳、龍柏、雪松等,可以為我們創造絕佳的冬季園林景觀。林間設置有甬路、坐凳、石刻、旱橋、散點置石以及石亭供人們休憩。形成生態公園的總體景觀外貌。
3城市道路景觀線
沿著水系建設道路系統,統籌考慮沿路的景觀,并與周邊環境統一規劃形成綠道景觀。綠道設計要以人為本,組織人性化室外空間。景觀綠帶要注意車行觀賞特點,將交通的流動性和景觀的連續性結合起來,并充分發揮自然生境之美。道路景觀線以構筑優美植物景觀為目標,體現豐富的地域植物景觀特征,在景觀上包括遠山、村落、城市建筑、天空和青翠綠地。有多種景觀層次、多樣的空間感和豐富的景觀體驗。仔細組織透景線,注重植物色彩線條和建筑景觀的配合,從而把遠處山景、近處城景融入到了城市道路景觀畫面之中。設計突出宏大流暢的動態景觀體驗,注重景觀整體性、追求景觀色彩和體量的大尺度對比。綠帶設計與周圍景觀要相諧調,體現綠帶韻律節奏、秩序井然之美。綠化種植景觀形成喬、灌、草,高、中、低,層次性、多樣性的特點。片植與叢植相結合,綠化和彩化相結合使植物景觀活潑,打破傳統的城市道路等距種植的呆板性和色彩單調性。對林帶的林緣線和林冠線處理形成流暢的曲線,每隔30~50m 保留透景線,降低綠帶的封閉度,并使建筑、街景藝術得到體現,營造宜人通行空間。并建設一定尺度的觀景平臺,展示都市良好的景觀形象。
結語
城市水系景觀是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水系景觀在生態上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在對其進行景觀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生態方面的設計。景觀設計師需要在思想中樹立生態的觀念,從而在對城市濕地系統的景觀設計中,做到美學與生態兼顧,使自然與人類生活環境有良好的結合點,使人與自然達到和諧。
參考文獻
[1]唐學山.園林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1):69.
【關鍵詞】嘉和城;景觀設計;水系統規劃
生活居住用地在城市用地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約為50% -60%。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居住環境的需求也呈現多元化態勢,人們向往融社會、文化、歷史、未來、自然、獨處與交往等為一體的人性化的心理空間。在東盟市場與北部灣經濟區、泛珠經濟圈帶動下的廣西南寧市,經濟發展迅速,近年來,以三塘四塘構成的東北部片區是未來外東環地區的新區,而嘉和城項目正式順應了這天使地利人和的發展好時機。嘉和城景觀設計著重利用自然水體資源換個自然起伏的地形變化,致力于為景觀的營造帶來空間變化,體現出了創新性的生態景觀規劃意識。
一、嘉和城項目整體概況及景觀規劃
嘉和城位于南寧市三塘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97萬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約為240萬平方米。已建成的標準18洞高爾夫球場與溫泉中心已經獲批成為國家4A級風景區。環高爾夫球場和溫泉中心分期在建的西班牙風情別墅小鎮也逐步成型。
嘉和城的整體景觀設計理念主要遵循了以下幾個原則:①因地制宜原則即要結合項目地地形、地貌、地質、氣候、土壤、水文及人文、動植物、經濟和社
會等多方面要素,選擇適當的設計方案,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景觀條件,在盡可能減少工程量的前提下,實現最佳的環境和美化效果。在嘉和城景觀設計中,特別注重利用其獨特的場地優勢,注重自然水體資源和自然起伏的地形變化,以期能夠為景觀的營造帶來更多的空間變化。②恢復性循環再生原則。在項目設計中運用種種科技手段,來恢復生態環境,構建符合自然規律的復合生態系統,完善其循環再生機制,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生態設計理念早已成為目前景觀設計的主流趨勢,全球都在倡導可持續生態理念,在嘉和城景觀設計中,我們著重想要體現的就是其生態價值。通過生態水系統的營造,將人工濕地體系與現代資源完美結合,將自然植被的保護理念貫穿其中;③鄉土化設計原則。在本項目設計在積極保護和發展鄉土樹種的同時,適度引用外來植物,豐富生物多樣性,既可營建地方特色鮮明的景觀,又可維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平衡;④分區管理原則。依據周邊環境特點與現狀資源分布劃分功能分區,完善管理體系,加強建設,推動南寧市的建設。本項目規劃十分重視保持文化價值和健康價值,將地方精神貫穿整個規劃設計始終。包括自然地域性因素(地形、地貌、氣候特征等)和人文特征(名俗、民情)。
二、項目水景系統詳細構思
2.1充分利用及考慮水岸線形狀
項目景觀設計充分考慮水岸線形狀,盡量豐富岸線景觀,對地形進行高低起伏的處理,增強空間層次感,實現景觀多元化。周邊設置豐富多樣的娛樂設施,以滿足高檔商住區游客的娛樂活動需求。根據原有地形地貌可將水岸線及水景設置為各類綠道休閑岸線:生態濕地岸線、自然坡地岸線、木棧道或硬質駁岸岸線,主要通過以下處理方式:
軟質岸線:盡量保護和保留自然而多樣化的水岸線,修復和設計生態環保的植被堤岸。主要包括生態濕地岸線、自然坡地岸線和木棧道岸線。所有軟質岸線設計過程中,強化了基地保水與滲透功能。同時為減少軟質岸線對整體水系的污染,要求采用生態過濾排水系統,將污水收集并排入城市污水系統。
硬質岸線:根據不同區域的不同功能,部分水岸將打造硬質岸線。主要包括直立岸線和臺地岸線。所有的硬質岸線設計同樣注意了避免對原水系的污染。岸界雨水收集入城市污水系統,嚴禁直接排入河道水系。
2.2建筑與環境設計
為強調建筑空間的圍合感、層次感及水景的滲透感,規劃將商業街的主要景觀軸線延伸到各個居住區外部,使景觀具有通透性和連續性。考慮對景觀的最優化利用,規劃在靠近高爾夫球場地方布置高級的低密度別墅區,層高設置在10-12米,環繞高爾夫球場及水系布局,構建小尺度、人性化的景觀空間。不同別墅區被綠地及水系自然包容,通過這些環繞綠地構建的不行系統將各個小鎮連成整體,與公共綠帶體系共同構成嘉和城的西班牙小鎮風光。之后的建筑層數逐漸增加,使每棟建筑里的人都可以欣賞到周邊的美景,并可形成豐富而具有層次變化的空間景觀。中密度花園洋房,層高設置子啊18-20米,臨規劃的“萊茵河畔”布局,歐式建筑風格,依地形而居,坡屋頂形態構建豐富的河岸天際線,與河岸公園綠地體系共同構建優美的河畔風光。高密度高層住宅區,層高設置在50-100米,環別墅及26.5米景觀大道和市政道路規劃而居,構建內向型空間,由于日照的需要形成舒適的內框院空間,而便捷呈高層林立的空間形態,可以俯覽河谷景觀、高爾夫景觀、西班牙小鎮景觀,觀景資源最為豐富。此外,規劃在大型商業區里采用富有現代氣息的建筑造型,使建筑的形式與岸線環境充分融合。內部環境設計體現生態和人文設計理念,將中西方園林手法相結合,堆山理水,引水入園,創造豐富的景觀軸線與空間序列;提升文化氛圍,以獨特的水景作為高檔住區的支撐,力求突出嘉和城特色。(附嘉和城規劃總平圖)
三、景觀及水景的豎向處理
“嘉和城”內各地形之間以及地形與其它要素之間如道路、水岸等的邊緣部位是設計的重點,而且復雜多樣,也是整體協調性的關鍵部位。隨著高度與距離的比例不同,給人的空間感也不一樣。一般高的地勢可營造私密性空間,當比例相當時給人協調舒適之感,當距離越遠空曠感就越強,因此,設計時因根據場地的氛圍、性質,選擇地形高差與邊緣距離。地形需與植物相互結合才能創造出良好的景觀效果,地形基本決定了植物的種植形式,植物高度應順應地形高度,這樣地形輪廓才能依稀可見。為水景造勢,依地形可塑造水景形式的多變,如瀑布、疊水、溪流等,為豐富的水景觀創造了很好的基礎。地形應保證道路視線通暢。地形設計應以車行道和人行道而區別開來,注意不阻擋行車視線,保證暢通安全,游步道可在地形上多變臺階、汀步等,同時也注意與其它景觀設施如景墻等的相融合,保證景觀的連續性。地形輔助其它設施功能,應考慮到居住小區的照明情況,地形的排水,園林養護等,減少養護中的麻煩。地形可組織排水、增加綠量及生物多樣性等多重作用,應發揮地形的最大功效,地形的人性化。居住小區的戶外環境不僅代表居住小區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為居民營造歸屬感以及彼此交流的空間,功能上兼顧公共性與私密性的要求。多樣性、趣味性的地形空間更加具有人情味,拉近居民交流的距離。
整體水景的豎向設計,各社區臨近水岸邊緣,以打造社區業主共享的濱水帶狀公園,營造豐富的駁岸形式,創造社區精致的濱水景觀空間為目標,在豎向上建筑區域應為高程控制點,水岸結合水景及排水為較低控制點。例如:在西側河道濱水河岸公園采取半開放方式,半開放河岸空間僅對小區內業主使用,提供濱水慢跑道及自行車道;全開放河岸空間完全對外開放,且水域中設置公共濱水設置供游客使用。西側河道水源從北部引入,利用北高南低,水源一次經過沉淀區、蓄水區、凈化區、匯水區,完成一次生態水凈化流程。
四、項目種植總體規劃
在“嘉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植物與水景觀的結合設計極其重要,尤其在意境和文化意蘊的傳遞方面體現明顯的效果。對嘉和城的總體平面布局,應遵循“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以自然式種植方式為主,營造一個舒適的寫意的歐式水岸景觀,滿足人們游玩休息的功能需求,運用植物的空間圍合,適當營造各個空間,或舒朗、或緊密,滿足人們游船,步行的樂趣,流線型的灌木水草的種植方式,領河岸線更具美感。以營造不同“綠墻”種植效果為設計核心思想,將高大喬木與低矮灌木相搭配,形成層次豐富的植物景觀;在屬性方面選用樹冠較大的傘型樹,或在花色、葉色具有觀賞性的喬木,孤植或叢植。
4.1道路綠化體系。以通透性圍墻結合綠帶種植營造綠墻景觀。人行道與圍墻之間綠帶寬度在1.5-3米之間,采用“綠墻”及綠籬的方式結合通透的圍墻進行設計。局部與街角公園銜接的區域可形成疏朗的疏林草地空間,使道路沿線景觀疏密郵址,形成豐富的視線流動空間。綠帶空間在3米以上,則可以營造出層次豐富的綠化種植帶,由大喬、中喬、開花小喬、灌木、地被、草坪的混植形式構筑多層次的綠墻景觀。
4.2城邦內公園體系。強調營造自然“綠墻”的種植景觀形態。在公園與住宅區的邊界以混交林種植為主,開敞草坪空間之間的分割以自然的多層次種植形態或局部密林景觀圍合不同的使用空間,開敞草坪與水岸之間自然銜接,濕地植物的種植結合草坡、疏林草地、局部的種植叢形成豐富而舒適的公園景觀。
4.3小區內庭院花園景觀體系:根據各個分區的風格定義不同的空間形態,綠墻概念主要體現在圍繞高層建筑周邊營造綠島效果,以大喬、開花小喬、灌木、地被、草坪形成多層次的種植綠化叢,使高層建筑環繞在綠茵之中,有效削弱建筑給行人帶來的視覺上的壓迫感。
總之,“常綠、落葉、色葉、觀花、觀果”相結合的植物配置,體現綠化景觀的季相變化。通過水生、濕生、陸生植物的有序配置,特別是綠化景觀的重點打造,模糊和軟化生硬的湖岸線,實現水體與陸地空間的自然過渡,以及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景觀的契合交融。
五、水系治理措施建議
嘉和城的水系是由上游的東山水庫水源往下分支或匯集,其中由北往南分支貫穿于嘉和城別墅和高層住宅中有三條水系,借鑒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的水系治理措施及方案,在水系整形治理時,就需考慮對水系河道疏浚、疏通、拓寬、使整條水系能相互貫通流通,還要在施工時,注意對河岸進行固土措施,對不同情況的駁岸考慮景觀結合進行處理,防止水土流失河道變窄,最重要的防止水質變差。
同時,在進行水系施工時,就考慮水系在整個嘉和城的規劃方案,將河道整形出來的同時,要采用綜合治理的措施,對水系進行截污、清淤、生物治理與水生植物種植相結合。
結語:通過“嘉和城”景觀整體規劃,以打造“以滿足現代生活需求,體現歐式風格的花園型城邦”為主線,體現花園城市的人居價值,以生態價值、健康價值、文化價值為核心,維持三者的平衡與蒼生,以達到環境、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愿景。
參考文獻:
[1]黃曉鸞.園林綠地與建筑小品[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
[2]張文英.住宅環境設計實錄(2)[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3]加拿大奧雅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南寧嘉和城景觀概念規劃設計項目[R].南寧:廣西嘉和置業集團有限公司2010.
關鍵詞:火車站 廣場 公園 景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C9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1)09(a)-0083-02
陸游《泛瑞安江》曾云:“俯仰兩青空,舟行明境中。蓬萊定不遠,正要一帆風”。
瑞安始建三國,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享有“東南小鄒魯”之美稱。悠久的瑞安文化還閃爍著獨特的商業氣息,瑞安歷史上曾商賈薈萃,南宋時便是“溫州八鎮”之一。“通商惠工”、“義利并舉”的傳統重商文化是瑞安經濟發展的“文化基因”。這造就了瑞安海納百川、博采眾長的城市氣度。瑞安是活力四射又極具區域特色的經濟強市,也是溫州地區唯一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的縣市。城市依山面海傍水,風景資源占瑞安市國土面積的1/5,集山的奇秀、水的柔美、海的韻味于一體,風光秀麗迷人,城市區位優越又極具山水魅力。
1基地概況
1.1 火車站規模
溫福鐵路在瑞安市飛云江南岸規劃建設客貨綜合站(即瑞安火車站),在飛云江以北、潘岱辦事處設置接軌站。瑞安火車站的主要指標為:(1)站場等級:規劃等級為二級站。(2)列車對數:旅客列車初期6對,近期11對,遠期16對;貨物列車初期5對,近期8對,遠期11對。(3)運量:遠期旅客發送量為50萬人/年,最高集聚人數為3500人;遠期貨運量為發送55萬噸/年,到達72萬噸/年。(4)建筑面積:主體建筑面積為8000m2。
1.2 區位和地位
溫福鐵路是國家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沿海通道和“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溫州南站,途經瑞安市、平陽縣、蒼南縣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縣、福安市、蕉城區、羅源縣、連江縣,南至福州站。鐵路全長298km,其中浙江段69km,涉及瑞安段18km。項目一次建成電氣化雙線,鐵路等級為國家I級,設計時速200km,是目前我國建設標準最高的鐵路之一,于2008年建成。瑞安火車站的吸引范圍包括:瑞安市域、平陽縣域北部以及文成縣域的部分地區,其中核心腹地是瑞安城市中組團和南組團。
1.3 客流方式
火車站站房設計利用地形高差,定為上進、下出形式,并且出站口盡可能向北靠。站前流線組織分為:站外交通流線組織和站內交通流線組織。其中,火車站外部空間涉及的流線有七項,公交車流線、出租車流線、社會車輛流線、行包車輛流線、消防車流線、火車站內部車輛、步行流線(圖1)。
2景觀工程建設范圍及設計目標
2.1 景觀設計范圍
本次瑞安市火車站站前廣場景觀設計范圍為溫福鐵路瑞安站站前廣場,以及待建星級賓館用地的臨時綠化,總用地面積4.02hm2。設計場地以東是商務辦公樓和商住綜合樓,場地以南是居住街坊,場地以西是火車站站樓,場地以北是長途汽車站。
2.2 景觀設計目標與綠地功能定位
根據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和溫福鐵路瑞安段工程建設指揮部2007年5月編制的《瑞安市站前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重點地段城市設計》控制性詳規,本地塊城市景觀設計定位是體現“都市水鄉”,“城市門戶”,“人性場所”。本方案在城市景觀設計定位的基礎上,確定溫福鐵路瑞安站站前廣場及公園的設計目標:(1)滿足火車站人流集散的交通功能要求;(2)滿足附近居民以及商業辦公人員在公園休閑需求;(3)作為“城市客廳”,必須能體現瑞安城市形象;(4)作為內河濱水景觀,既要滿足河道生態功能又要體現江南都市水鄉風情;(5)作為現代城市廣場及公園,景觀元素與人之間必須是和諧的,景觀元素之間也必須是和諧共處的。以上設計目標可以概括為“功能優先、展示形象、體現特色,創建和諧發展的人性場所”。
綜上所述,本案設計既要滿足火車站旅客通行、集散和休閑需求,又要體現城市形象,同時滿足附近居民以及商住人員休閑要求。
3設計與建設布局及其特色
3.1 總體布局
本設計方案景觀設計總體布局是“兩軸、四區、多空間”格局。
商城文化軸(實軸),指的是火車站出站口―站前過渡區―站前大道―江南大道等系列空間,通過地面浮雕反映瑞安歷史文化、展示其商業文化和現代瑞安風貌。
江南水鄉軸(虛軸),利用開挖水道布置的能體現江南水鄉風貌的景觀節點序列,主要有臨時綠地―大樹―長橋―商舟―虹渚―鄉河―花岸等系列景點元素。
四區:站前過渡區、站前廣場區、水鄉回憶區、水岸花園區。各區域的使用功能、空間大小、景觀形象以及表達主題分別有各自表達重點和特色來完善空間游憩、生態功能并豐富整體景觀。
3.2 建設重點
(1)站前公園功能與城市形象窗口。
站前廣場公園景觀設計首先要滿足火車站的交通集散功能,其次要考慮市民休閑娛樂功能。瑞安站是高速鐵路二級站,非始發站,上下客停留時間短;站前區景觀工程建設是推進跨江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和載體,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因此在站前廣場功能定位時要考慮城市形象問題。
(2)恢復河道功能與江南水鄉景觀。
原基地南北側各有一條東西走向的河道,新建的站房處有一段河道將兩者相溝通,因此,景觀規劃考慮了河道局部改道和泄洪工程。新河規劃位處站前廣場當中,既保證基地內的排洪、泄洪功能,又凸顯了江南水鄉景觀特色。
(3)賓館選址與臨時綠化景觀建設。
站前星級賓館選址考慮了火車站總體景觀協調和交通組織等問題,也考慮了經濟平衡和有效利用資源的規劃原則,其可行性經過前期控制性詳規和城市設計論證,但也有意見指出不能在站前廣場內建賓館。因此,本次景觀設計對規劃中的賓館選址用地暫時以綠地予以銜接,在設計形式和內容上充分考慮了綠地的臨時性特色。
3.3 具體設計
(1)商城文化軸。
瑞安早在南宋時期就有民間商貿往來,歷來是商賈云集之地,素有“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的繁榮景象。因此提出商城文化軸設計概念。
①站前過渡空間。站前方是旅客出車站的第一個空間。根據火車站規劃設計,旅客是在本區域等候出租車,因此,本場地設計主要考慮人流和車流的空間需求。設計內容主要考慮在出租車等候區和站前大道之間的綠化帶里以植物柔化建筑;配合建筑立面造型,設計了“帆”造型特色景觀燈柱增加景觀細節特色。
②站前大道。站前大道從站前過渡空間開始一直延續到江南大道,路寬50m,總長104m。站前大道是本區塊內體現瑞安城市形象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景觀形象簡潔,旨在建立懷念歷史、尊重現實、展望未來的步行體驗序列,讓人們一出站就能體會到瑞安的歷史文化、瑞安的精神以及瑞安的現代風貌。
③江南大道連接處。站前大道與江南大道連接處設入口廣場,以增加入口的景觀形象,同時可以讓人們在此欣賞整個廣場。
軸線主題體現依托環境藝術雕塑設計,具體表達為:自站前開始到江南大道為止設置花壇與地雕組合,先后表現瑞安“三國置縣”、“南宋設府”、“元貞升州”的悠久歷史文化和歷史文化名人軼事以及瑞安傳統的“重商文化”,在通往臨時綠化的橋至江南大道以地雕和花壇組合表現現代瑞安人們生活片斷,以展示瑞安現在作為溫州重要的一翼的風采。
(2)江南水鄉軸。
江南水鄉軸以地域特色的江南河道水系為紐帶,沿河設置能體現江南水鄉特色的“濕地情趣”、“玉海書徑”、“白烏祥瑞”、“臨時綠地”等主要空間節點。
①“濕地情趣”節點。在水體較寬的邊緣設置小島嶼,用木棧道連接,并在期間種植水生花卉,表現濕地景觀。人們穿行其中“以小見大”體驗濕地氛圍。
②“玉海書徑”節點。在河岸綠化較寬處以文化墻圍合成小型休閑,景墻上雕刻“玉海文化”浮雕。為人們提供在河邊林蔭休閑的同時體味瑞安的“玉海文化”。
③“白烏祥瑞”節點。在江南公交車站附近,近水岸邊通過連續的平臺、景觀柱和情景雕塑來表現“白烏棲縣之集云閣,以為祥瑞”這個瑞安來源典故。
④“明鏡虹渚”節點。中央湖北側設置茶室、親水平臺、跌水景墻以及曲線變化道路,營造“喝茶、休閑、聊天”的氛圍。同時,本景點與“商舟廣場”以及站前大道形成對景。
⑤“臨時綠地”節點。在規劃建設星級賓館的場地內以花灌木、地被、草坪等為主,組成造型源自于火車站建設之前“休閑綠地”,同時為人們提供休閑空間。景觀建設成本低,利于拆除,同時在形式上也能與站前大道向協調。
(3)商舟廣場。
商舟造型廣場位于站樓前站前大道邊,以石材營造成碼頭與輕鋼造型的船,表現瑞安傳統“重商文化”碼頭桅桿林立的繁華景象。同時又寓意瑞安在新時代乘風破浪,創建更強、更和諧的新瑞安。該場地設置大量鋪地、林蔭廣場、趣味雕塑等,為人們提供開敞休閑空間。
4結語
瑞安火車站站前廣場公園景觀設計與建設工程既充分滿足了交通、游憩、生態安全等功能,也深刻體現了火車站總體景觀形象和地域特色。本案景觀設計與建設工程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是相關政府機構的城市遠見,其基礎是充分解讀并嚴格遵循了前期控制性詳規和城市設計,其保障是設計與施工過程中的嚴謹、求實工作作風。
本文謹此交流該項目工程設計經驗,以為今后的火車站站前區廣場工程的實施建設提供一定的實踐借鑒。
參考文獻
[1] 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與設計[J].東南大學,1999.
[2] John.L.Motloch(美).景觀設計理論與技法[M].大連理工出版社,2007,1.
--------------------------------------------
| | 建設規模 | 總投資 | 銀 行 貸 款
|城市(單位)名稱| | |-------------------
| |(萬平方米) | (億元) | 合計 | 建行 | 工行 |
|--------|-------|------|------|-----|-----|
| 合 計 |5820.95|478.47|177.71|88.00|52.24|
|--------|-------|------|------|-----|-----|
|天津市 | 387.00| 39.50| 7.20| 2.10| 0.60|
|--------|-------|------|------|-----|-----|
|河北省 | 327.00| 30.05| 11.55| 7.85| 3.70|
|--------|-------|------|------|-----|-----|
| 石家莊 | 90.00| 8.30| 3.00| 2.00| 1.00|
|--------|-------|------|------|-----|-----|
| 秦皇島 | 20.00| 2.50| 1.00| 0.50| 0.50|
|--------|-------|------|------|-----|-----|
| 唐山 | 35.00| 3.25| 1.25| 1.05| 0.20|
|--------|-------|------|------|-----|-----|
| 邯鄲 | 25.00| 2.50| 1.00| 0.50| 0.50|
|--------|-------|------|------|-----|-----|
| 保定 | 45.00| 4.00| 1.60| 1.00| 0.60|
|--------|-------|------|------|-----|-----|
| 承德 | 12.00| 1.00| 0.40| | 0.40|
|--------|-------|------|------|-----|-----|
| 廊坊 | 11.00| 1.30| 0.50| | 0.50|
|--------|-------|------|------|-----|-----|
| 滄州 | 24.00| 2.00| 0.80| 0.80| |
|--------|-------|------|------|-----|-----|
| 衡水 | 25.00| 2.00| 0.80| 0.80| |
|--------|-------|------|------|-----|-----|
| 邢臺 | 20.00| 1.60| 0.60| 0.60| |
|--------|-------|------|------|-----|-----|
| 張家口 | 20.00| 1.60| 0.60| 0.60| |
|--------|-------|------|------|-----|-----|
|山西省 | 104.90| 11.26| 4.79| 0.82| 1.51|
|--------|-------|------|------|-----|-----|
| 太原 | 26.00| 3.84| 2.00| 0.20| 0.60|
|--------|-------|------|------|-----|-----|
| 大同 | 11.00| 0.99| 0.39| 0.13| 0.15|
|--------|-------|------|------|-----|-----|
| 陽泉 | 12.00| 1.32| 0.52| 0.15| 0.31|
|--------|-------|------|------|-----|-----|
| 晉城 | 5.00| 0.58| 0.18| 0.14| |
|--------|-------|------|------|-----|-----|
| 運城 | 25.40| 2.15| 0.75| 0.20| 0.40|
|--------|-------|------|------|-----|-----|
| 臨汾 | 10.00| 1.01| 0.41| | |
|--------|-------|------|------|-----|-----|
| 榆次 | 14.00| 1.25| 0.50| | |
|--------|-------|------|------|-----|-----|
| 朔州 | 1.50| 0.12| 0.05| | 0.05|
|--------|-------|------|------|-----|-----|
| | 109.66| 7.69| 3.04| 1.64| 1.25|
|--------|-------|------|------|-----|-----|
| 滿洲里 | 4.00| 0.25| 0.10| 0.10| |
--------------------------------------------
---------------------------------------------
建 議 數 (億 元) | 地方 | |
---------------------| 自籌 | 備 注 |
農行 | 中行 | 交行 | 其他 | (億元) | |
-----|----|----|-----|------|---------------|
14.89|3.87|2.30|15.05|298.35| |
-----|----|----|-----|------|---------------|
2.50| |2.00| | 32.30| |
-----|----|----|-----|------|---------------|
| | | | 18.50| |
一座城市的呼吸――打造城市“綠肺”
城市不僅是鋼筋水泥的藝術空間,更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個課堂,如果說建筑是座城市的骨干,那么森林就是這座城市強有力的呼吸。膠南不僅有鐘靈毓秀的大珠山和茂密的森林公園,沿海防護、山頭山坡、水系景觀、道路兩旁,乃至社區村莊處處綠意盎然,市民可以在城市中坐擁森林的壯美和清新!
膠南是座森林之城,連續十多年實施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被評為“全國綠化模范市”。膠南擁有大珠山、小珠山、鐵撅山、藏馬山四大山系,擁有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喜鵲山森林公園、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等多處“綠肺”,到2013年森林覆蓋率將高達48%以上。并且月亮灣山體運功公園、藏馬山鄉村休閑度假、小珠山旅游綜合開發等項目的綠化工程也在緊鑼密鼓的實施中。
“把森林納入城市,讓城市森林化”膠南市園林環衛管理處副主任滕桂林說,這是他們直為之努力的目標。為此,膠南市委市政府制定了
系列的綠化工程,包括荒山、荒坡的綠化,綠色通道的建設,村莊的綠化,城區和鎮駐地的綠化,防護林建設,經濟林建設六個方面,其中經濟林建設已被列入青島市十綠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新造林2.36萬畝,村莊綠化已完成412個,完成投資1.61億元。
今年4月26日,膠南市風河、豆金河景觀設計方案在結束了為期3天的公示后正式敲定。根據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方案,膠南市將投入5,7億元治理風河和豆金河,并在風河入海口打造擁有上千個泊位的游艇碼頭和全新的城市濕地公園。
“游艇碼頭的建設填補了靈山灣旅游度假區的項功能空白,濕地公園的建設將使風河入海口的河海風光與濕地風光完美結合,在濱海大道旁增添處在全青島獨一無二的標志性景觀。”據介紹,這一方案在設計上借鑒了倫敦泰晤士河治理及多倫多HT0濱水樂園的理念,在注重環境保護的同時強調有序開發,打造處集生態觀光、文化休閑、娛樂活動于體的活動空間。
“自行車綠道”――低碳時尚都市樣本
沒有汽車、摩托車爭道,在路兩旁的花草樹木的陪伴下,悠然地騎著單車,這是綠色低碳生活的樣本,是健康時尚都市的象征。“綠道”已成為南方些城市里的熱門詞匯,騎車穿越綠道已經成為種時尚低碳的生活方式。如今,“綠道”即將落戶膠南,今年9月份竣工后,青島膠南將成為山東省內首座設有自行車綠道的城市。屆時,市民騎自行車低碳出行也將更加普遍。
據介紹,膠南將在上海路和濱海公路兩側設立長達40公里的綠道,根據各路段的不同情況,寬度設立了2.5米、3米、4米三個標準。綠道兩旁定是綠樹成蔭,櫻花、紫薇、水杉等花草樹木錯落有致。綠道本身也將非常低碳環保,表層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可以吸收雨水,保持大氣的循環系統。路面上將鋪設彩色的方磚,沿著海濱蜿蜒開來,串聯起海濱的多個景區。并且每3公里設個驛站,人們可以在驛站里進行休整,進行自行車租賃,購買熟食飲料等。目前,上海路(泰山路――大莊)兩側綠道正在進行墊層鋪設,濱海公路的綠道也正在進行場地整理,開挖基礎。
建成后,綠道必將成為膠南海濱的又道美麗的風景線,試想當艷陽高照,微風輕撫,樹影婆娑里,伴隨著濃濃的青草味道和花香味,人們路騎行,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同時還欣賞著膠南的美麗風光,留下一串歡聲笑語,那將是幅怎樣愜意的畫面?
論文摘要:景觀學在我國是新引入的一個設計學科。它使我們在規劃、設計時,能更好地樹立這樣一個概念:規劃、設計與自然、人文、地理、交通、水文等學科之間是緊密聯系的,不可孤立地進行“線性設計”。本文以蘇州金雞湖景觀為例,從生態學的角度來探討濱水區景觀規劃設計的原則。
濱水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是城市中富有活力的生態與景觀地區,具有豐富的城市景觀和歷史文脈價值。城市濱水區是指現代城市范圍內水域與陸地相接的一定范圍內的區域,它既是陸地的邊緣,也是水的邊緣,由于有自然景觀的優勢,濱水區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景觀空間,成為城市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區,倍受人們歡迎。近年來,城市濱水區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觀,日益受到重視。國內許多濱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對濱水地區進行規劃整治,使濱水區景觀與周圍環境協調起來建設成城市標志性的景觀,開發了旅游資源,成為人們度假休閑的好去處。生態規劃,是在自然環境不遭受破壞和一個部門的經濟活動不給另一個部門造成損害的情況下,應用生態學原理,計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資源的利用及組織地域的利用。生態規劃強調運用生態整體優化的觀點,研究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途徑,進而提出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規劃對策。生態規劃能充分體現人為調控生態的能動性,具有明確的整體性、協調性、區域性、層次性和動態性等特點并有明確的經濟、社會和生態建設目標
一、濱水景觀設計實例分析——蘇州金雞湖景觀
蘇州古稱“煙水吳都”,歷有“小橋流水人家之美譽,因而水鄉風光成為“吳風景”的重要特色古蘇州以園林、曲水見長,均在“尺寸之地”內做文章。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向東西兩翼發展,均是以現代規劃理念設計、發展的新城鎮格局;建筑、市政道路、城市景觀設計各方面均有別于蘇州原有的古典特質。金雞湖位于蘇州工業園區中部,西距蘇州古城約4km,水域面積比著名的杭州西子湖還大1.88k㎡,是構成蘇州工業園區新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蘇州市總體規劃中最大的市內景觀區其規劃目標是使金雞湖成為以游憩活動為主的大型城市湖泊公園,并作為蘇州市未來現代化城市景觀的重要體現,規劃總面積11.38km。蘇州金雞湖景觀生態設計的特點在于:
1.景觀的二元性
金雞湖區的景觀空間分布和設定有別于傳統的蘇州古典園林風景,而成為表現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縮景,同時通過引進西方園林景觀的精髓開發一個全
新的新蘇州形象。金雞湖景觀設計的核心在于其內含的二元概念:一方面表現蘇州古城的歷史文化內涵,另外一方面幫助其實現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際都市的目標。景觀設計在尊重蘇州傳統歷史文脈的基礎上將舊城與新城、商業與休閑、生活與環境保護結合起來。這正符合了景觀生態規劃的基本原則。
2.景觀設計中注重對功能空間與生態的協調
城市外環境空間與建筑內空間、建筑與建筑相鄰空間是不同的。它是在更大的一個范圍內調合各種空間使用要求(如建筑、樹木、廣場等),對空間進行劃分、支配與使用。在金雞湖景觀規劃工程中,主要考慮了以下幾個典型空間的處理來實現景觀與生態的協調發展與共存。
(1)開放與圍合空間
水巷鄰里、金姬墩、玲瓏灣,因為主要為居住區的居民服務,相對要求寧靜、休閑的氛圍,因而考慮定性為圍合空間,在沿湖岸處與周圍岸邊有一定的低障阻隔;城市廣場、文化水廊、湖濱大道、望湖角、波心島為開放空間,以滿足市民集會、演出、散步、娛樂的不同使用功能。
(2)沿湖邊緣線空間
金雞湖沿湖湖岸線曲折漫長,在設計中分為輕質、硬質駁岸體系,大部分將保留原自然堤岸,在游人密集區域考慮建筑、綠地與湖面的組合關系,設計了一些硬駁岸。
(3)車流與人流空間
金雞湖景觀規劃中充分考慮了車流、人流系統與景觀本身的關系。金雞湖外圍為寬闊的42.5m的城市干道,進入沿湖100~250m范圍內則轉入城市支路與步行道系統,這樣能保證湖區的休閑、寧靜。
(4)景觀空間
處理上注意步移景異,防止為追求某種幾何圖案而出現生硬的、不人性化的空間,比如:所有道路均有意識地進行曲線化,空間之間的轉化通過坡池、材質、高差的變化,沿湖散步道系統分上、下二層等。
3.設計哲理
金雞湖的景觀設計通過采用最為精巧的景觀設計元素來提升人們對于大自然景觀元素的感受,使用當地建筑風格來與蘇州舊城相呼應。但同時以一種國際化的現代手法進行詮釋金雞湖設計中所采用的技術要求。在金雞湖的景觀設計中細部設計都非常簡潔而且易于維護保養與建設。植栽設計也盡可能采用本土品種并考慮了全年候不同季節的植栽設計。
4.世紀廣場的生態設計手法
金雞湖世紀廣場位于老城區附近的蘇州工業園的未來中央商務中心的心臟地帶,該處不僅作為主要林蔭大道的終端焦點也為周邊的未來寫字樓區提供了一個休憩放松的城市綠洲。世紀廣場的設計概念意在加強與蘇州老城內古典園林的對話但是同時提供一個強有力的空間框架來體現一種現代生態的氣息。充分利用基地突出的地理位置,設計方案在與林蔭大道呼應的位于草丘頂上的同心中央廣場,與水平的規整設計的喬木植栽帶之間創造了許多小型的空間作為人們的休憩座椅區。作為特色地景的草丘,周圍環繞著兩條步道。一條步道臨著帶狀彎曲而平靜的水池,在周邊開放性的空間當中提供了一處獨到的靜謐之地,而另一條步道則采用純樸自然的鋪地以及非規整的喬木叢來加以強調以在樹木成長之后創造一種圍合感。這兩條步道的設計旨在人工與自然的空間之間建立更為合理的過渡與聯系。在世紀廣場的總體框架中通過四季植栽的配置以及利用銀杏樹的多變紋理色彩創造四季的不同意趣,這些運用生態手法塑造的景觀元素強調了不同時間段空間景觀變化的重要性。
二、濱水區景觀生態規劃原則
通過金雞湖的規劃理念可以看出濱水區生態規劃原則應至少滿足如下幾點內容:
1.以生態性為規劃理念,結合藝術性和多元性規劃設計以開放性、經營性、功能性、生態性、多元性、藝術性規劃的理念為原則,其中以生態性、多元性、藝術性為要點。在“生態性”理念指導下,以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理念作為宗旨,充分利用本區的自然資源條件,保證一定比例的植物用地面積,營造以自然環境與人工建筑環境相輔相成的氣氛,最大限度地創造出人與自然溝通的綠色空間,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考慮生態保護的切實效益,控制游客數量。在充分尊重現有場地肌理的基礎上,以生態恢復手段為主,結合各種必要的人工生態措施完善區域內的自然生態體系,使這一區域的自然環境呈現典型原生態的特征。蘇州金雞湖在景觀生態規劃“多元性”理念指導下,合理開發建設的基礎上,盡量創造多樣的用地功能,完善、豐富生態保護區的用地結構。以建立觀光濕地、休閑綠地、賞鳥濕地保護區域、觀光水域、會議展覽五大類主題功能進行景區規劃,創造一個生態優美,功能完善,具有現代氣息的旅游、休閑、會展、居住綜合性開發區。在“藝術性”理念指導下,綜合本區自然資源、現狀用地的特點,藝術地確定整體空間景觀形態。在具體的設計主題、形象立意、結構布局、空間組織、交通方式、建筑設計、綠化景觀等技術環節中應用藝術的設計手法,創造一個高品質、高品位的生活、娛樂休閑空間,為未來城市建設提供一個生態人文空間的典范。
2.生態設計理念下的規劃控制設計指引規劃控制指引,指為了對用地的開發建設進行控制,對用地進行了地塊劃分并按地塊進行設計指引。在尊重場地特征的基礎上,按場地特征的不同分區恢復生態環境,以使生態的恢復適合于這一地區。同時根據生態系統的分區特征,分別恢復生物多樣性系統,形成多樣性的生物環境。另外,從容積率和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風格和色彩上對開發強度和景觀環境進行整體上的控制和指引,從保護整治與開發利用的角度進行從規劃設計到開發建設與使用的空間管制。從金雞湖的景觀生態規劃來看,以觀光為主要功能的觀光濕地是公益性用地,以人工濕地為主。保護現有的水杉林,設置木棧道穿插其中供游人游賞散步。在現有水塘的基礎上,在尊重原有場地肌理的前提下,結合人工濕地,營造水生植物園以及水生植物生態污水凈化系統試驗園,達到觀賞與生態科學教育的目的。休閑綠地則以植被的生態恢復為主要目標進行原場地的生態環境整治,適當建設設施并引導游人合理利用。賞鳥濕地保護區域,以保護為主,維持保護現有的鳥類棲息地,同時人工堆島制造灘涂,以便吸引更多的鳥類,但游人只可以在遠處觀賞。公園內原有的水塘與金銀湖相通形成觀光水域,保留其原貌并建設觀光設施。從以上可以得出在生態設計理念下的規劃控制指引將為城市濱水區景觀規劃提供明確而有力的幫助。
三、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濱水景觀設計理念的更新及人們對于水資源更深層次認識的提高,濱水空間將不再以防洪、排洪為主,其景觀效能與生態效能將被更多人所重視、研究。
參考文獻:
關鍵詞:道路;橋梁;建筑學;初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107
1 國內外道路橋梁建筑學研究綜述
1.1 國外研究現狀
在道路橋梁景觀設計方面,國外對此的研究較早。美國的景觀設計著手重心在于剖析直線路途和安全設想、景觀美學和環境維護的關連,并在設計中開始使用這類削減對原有地貌破損的理論思想。其公路方面的景觀設計主要是基于公路線形和地形,結合風景名勝區的實地調查,使用線性模型對公路方案進行線性空間的美化優化,并且使用了透視圖法來觀察、衡量擬定建設的道路與周圍自然景物的配合程度。為了更好的研究完善公路景觀設計,除了泡沫板模型和專門用于自定義的模型,還加入使用了人工透視光學投影原理。目前,動態連續透視法和全景透視法是目前公路設計方案中線形設計和幾何設計的重要試驗方法。
在高速公路環境設計中,德國在生態護衛,養護治理,種植計劃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的珍貴體驗,并為大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美國博士w ?杜爾學者的想法是讓高速公路和景觀兩者的整體設計相互配合,并對其周邊生態環境的破損率降到最小值。
日本成立了“全國SF綠色法律協會”,在公路設計方面,編制了“景觀設計”系列章節,據了解,日本國家的公路綠化工程經常是配合邊坡綜合整治一起進行的,概括了完整的一系列邊坡綠化的工程方法和技術要領。在名神高速公路的設計中,德國的建議被日本的Toure博士采用,融入景觀設計,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不僅反映了當地的文化景色,而且具有時代感和和諧感,具有與當地環境相適應的自然美。
加拿大等國在公路建設別重視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比方說在公路建設中遭遇濕地等環境問題,常會選用根據公路建O中所占濕地面積的數目,必在鄰近地帶抵償同等數目或更多數目的濕地面積的方案,以確保該濕地生態功能不受公路建設的影響,并采取各種措施,來鼓勵公路企業或社會團體作出一些貢獻,把以示表彰并寫有單位名稱的公示牌建立在有貢獻的公路邊。
法國也十分重視公路建設和生態維護,并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把取土場巧妙的轉變為兩個生物棲息地,使其成為尊敬自然環境的經典之作,并獲得"RUBANVERT”獎。
1.2 國內研究現狀
在我國高速公路所關聯的環境設計相當一段時間內停留在對安全、功能以及經濟的考量上,景觀設計只是植樹種草,僅此而已。近年來,隨著國外景觀設計的發展,它已由普通綠化發展到景觀格局,咱們的環境設計也漸漸重視公路綠化的整體性生態學功能、交通附屬設施功能、景觀美化功能等的聯合,與自然熔于一爐。但由于起步階段還存在文化關注和生態滲透不足。從研究內容來看,現有公路景觀或僅限于植樹種草,忽視其文化特征,或注重景觀的視覺效果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華中科技大學的《孝襄高速公路景觀生態工程研究》,其研究內容著重沿線綜合環境的改善及生態環境、人文生活元素的保護,在不影響公路基本運輸職能的情況下,構建具有一定社會、文化、民俗意義的制度體系。特別是高速公路雕塑景觀的研究,解決了現有的高速公路雕塑景觀容易出現的一些問題,同時針對孝襄高速公路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不同區位下位置、色彩、內容及形式的設計指引原則。相對于現有設計成果,本課題設計思路具更系統、更具體、更有針對性,其設計過程對于其他高速公路雕塑景觀設計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此外,它的設計理念相當重視景觀生態體系被生態因素所帶來的影響,目前,國內外很多高速公路都是在工程主要體系確定后再進行環境修復和景觀設計,它是一種被動的工程修復措施。而該研究經過對高速公路建造過程當中生態因素的剖析和探究,將生態修復與工程設計與景觀設計相結合,選取生態方法達到環境系統主動修復效果。再次從研究手段上,他們選取的利用視景仿真技術來建立景觀方案評價系統的思路大大提高了景觀方案評價的直觀性和科學性。選取普通的PC機而非采用工作站作為工作平臺,選擇常見的CAD設計圖紙而非衛星航拍圖作為源數據,建模過程簡單方便且不影響建模的精度。
由此可見道路橋梁的美學和景觀研究已經歷了一個長的時期,是時候該建立道路橋梁建筑學學科體系了。
2 道路橋梁的建筑學設計實踐
2.1 道路橋梁建筑線形學
2.1.1 平面線形要素
平面線形由直線和曲線組成。兩點之間直線線段最短,直線的特點是里程短、乘坐平穩舒適、視距較好、營運經濟節能。汽車動力學要求直線不能過短,短線易形成"斷背曲線”,不利于道路行車。作為一個結果,最短的直線長度不小于6倍的距離相同的曲線,曲線是不小于2倍的速度之間的距離,是中國的“公路路線設計規范”的要求。然而,從駕駛員的生理方面和道路的美學方面都要求線不能太長,長線不僅會產生單調的景觀,并且在車高速行駛下,會使司機產生嗜睡,引起“隧洞視”視覺效果,對道路交通安全有不利的影響。因此,我國在設計道路上不采納較長直線也是很有必要。所以道路中最長直線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或車速距離的20倍。
圓曲線是道路中最常用的一種線形,但曲率變化及其與客運專線的結合,與車輛的離心力動力驅動軌跡不完全適應。所以,在直線和圓曲線間添加一條用于緩和的弧線,用于讓汽車能夠平穩過度,更能補充其線形美觀。在我國,選用回旋曲線當作緩和曲線,回旋曲線的最大特點是轉彎半徑在線上任意點是隨曲線長度變化的。
2.1.2 縱面線形要素
縱面線形應適應地形條件,設計為連續、平滑的線形,應避免頻繁的起伏出現在短距離內,避免行車全程中看不見中間的直線凹槽,所以應使用大半徑豎曲線,小坡度,避免邊坡組合中的長坡大坡度。設計曲線半徑、坡度和坡長合適合理的縱面線形,以滿通安全、舒適和道路美觀的要求。
2.1.3 橫斷面線形要素
由馬路邊分隔的路、車道和中心地帶,肩部就叫道路橫斷面。車道是特意為車輛提供行駛道路的部分。根據中國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可知:就車輛速度來看,當車輛速度為20km/h的車道寬度應設計為3m;當車輛速度為120km/h的車道寬度應設計為3.75m;行車帶兩側還應設置0.5~0.75m的路緣帶;在有設置條件的道路上,例如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必須設置中央分隔帶。中央分隔帶的作用一是能分隔對向車輛行駛,防止行車干擾,讓駕駛員很有安全感,二是依據研究得出:當中央分隔帶的寬度達到12.2米時,就能夠減弱車前燈眩目、噪聲和氣浪的干擾,當寬度達到18米時,中央分隔帶就能形成很美的景觀。路肩是道路沿線的道路安全設施的用地,能支撐路面,并能提供位置給臨時停車的車輛,綠化土路肩對景觀環境也是一種錦上添花。
2.1.4 線形要素的組合
在滿足汽車行駛動力學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滿足心理方面和視覺方面的舒適、連續及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的方案就稱為線形因素組合設計方案。各線形要素的最好組合:一是平、縱線形組合應該在視覺感官上能很好地引領司機的視野,并維護視線的不間斷性;二是平面、垂直面的對準技術指標應平衡尺寸,使線條在心理上、視覺上平衡;三是平曲線與豎曲線要彼此吻合,且前者應該長于豎后者。
一個優秀的線形組合不僅具有優美的美學效果,而且能增加了車輛的安全性。相反,在設計時要避免以下的組合:一是凸豎曲線和底底的豎曲線,不得插入小半徑的曲線,而不能與曲線的拐點相反;二是直線上的縱剖面應避免靠近,遠看中間的直槽,應采用大半徑豎曲線,避免大坡度,直線不能插入短豎曲線;三是緩和曲線不應和小半徑豎曲線彼此堆疊。
2.2 道路橋梁環境與景觀學
2.2.1 道路橋梁建筑美學
在道路、沿線立交、隧道、橋梁和人工建造物,以及道路規劃設計通過形成區域文化與自然景觀的融合后的綠化、景觀和環境保護是道路環境保護設計中的道路環境和景觀設計;在道路環境O計中運用環境科學技術美學原理,適應自然環境的發展,開創出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環境。
道路環境與景觀設計的特點應結合自然環境、道路結構、經濟條件、接觸運動特征、視覺思維和心理效果,運用景觀與綠化設計,適應性強,建造一組與自然景觀相容的建筑物。不僅能使機動車自由行駛,還能滿足司乘人員的視覺和生理需要;它不僅有利于沿線自然風光的優美開發和自然景觀的覆蓋,而且更適宜于道路建設環境和周邊自然景觀,使人文景觀良好整合,營造一個安靜、干凈、優美的環境,讓道路變成一種藝術景觀,成為一個華麗、宏偉的沿線公園。
2.2.2 道路橋梁環境學
環境設計應立足道路綠化,以達到防治污染,水土保持的目的。根據其功能可分為綠化環保設計和改善綠化設計兩大類。
(1)保護環境綠化設計。綠化的環保設計大多是通過綠化種植來減少噪音、減少揚塵、水土保持和穩定邊坡。在刮風下雪的地區公路沿線,種植防護林;在經過有學校、醫院、療養院、居民區的道路沿線,種植綠色植物以防噪、防氣體污染;還要在路基棄土場,絕緣堆坡體等地帶進行綠化,提高水土保持的穩定性。
(2)改善環境綠化設計。通過進行綠化種植來改良視覺環境,促進出行安全性是改善環境綠化的重點設計目標。在小半徑的豎曲線的頂部,水平線的曲線向左轉動,將水平曲線中的樹或樹排成一行,作為車輛行駛標志;在隧道洞口的外端,種植大樹作為光影適應種植,使駕駛者駛出隧道后更好適應光線的急劇變化;分離區之間,主線和輔道或平行的路之間,種植灌木用于在夜間的防眩栽植,使駕駛者不受對向車流的燈光影響;在道路或立交出口端的低路堤和無圍欄,種植寬度密集的灌木或小樹作為緩沖種植;當景觀沿線,缺乏變化的地形,這是很難確定位置的網站,它是適當的植物樹木前進的道路上,形成一個明確的植被鑒定,設施的位置,作為標識種植;至于對于任何有礙于視覺景觀的建筑物,最好種植中低樹木來進行遮蔽。
(3)道路橋梁景觀學。道路景觀,包括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各種建筑、公園、寶塔、寺廟屬于文化景觀;江河、草原、湖海、大川、高山、森林等屬自然景觀。道路景觀設計的界說是指道路線形和道路構造物有雅觀的造型并且能與周圍環境相和諧統一,形成美觀的畫面,進而創造一個景觀優美,出行安全、舒適,便捷、經濟,并且能保護道路沿線動植物生態系統穩定的道路環境。
道路景觀設計的原則,是確保司機的可視性要求,建立一個區域性的視覺系統,讓司機可以預測接下來的道路方向和道路情況;道路設計要與自然景物相互配合,把設計的道路及其設施都納入到景觀范圍內,顯示出區域美感,打消自然景觀中的各類阻礙,讓道路景觀的全部組成部分,形成即統一而又有特色的建筑群體;保障使用者的道路功能、美觀及便捷經濟與心理視覺的統一性。
道路景觀設計的方法是將景觀設計部分按照道路工程劃分,結合區域環境或行政區劃,實現點、線、面、整體的協調;應使道路路線平、縱、橫截面合理組合,確保道路的線條流暢、視野開闊;還應考慮充分利用栽植綠色植被和人工建筑來補償,改善景觀沿路段的區域環境,使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道路及道路上的互通式立交、橋梁、隧道、管理設施和服務區等作為不同景點,策畫時應把握線路的線形條件與架構物線條的相互配合,把握比例,形成韻律,注意對稱,運用色彩。道路路線線形應以曲線為基礎,保持連續性均衡性;在道路的起點上,大的建筑結構,建筑的末端,應注意形狀和色彩,防止視覺障礙;道路側有對視覺產生沖擊的場所時,應該采取工程措施或進行綠化對其加以遮蔽或改良。
3 道路橋梁建筑學案例分析
京珠高速公路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大型公路工程的美學整體設計,并且,長江公路大橋在設計中占主導地位,影響了京珠高速公路沿線的美學景觀,而它也將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在未來的武漢市形成一個新的文化景觀。這就是一個道路橋梁建筑學的典型案例。
3.1 從整體考慮美學設計
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的重點工程是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為了保證美觀設計的效果,有必要從整體感出發,合理設計和布置,使其方案清晰化。在北京-珠海高速公路美學設計的總體定位上,軍山公路橋梁是美學設計的重點。
3.2 橋梁工程與美學設計相結合
美學設計是一個領先的設計,在項目實施前,橋梁就應該設計出一定的形象效果,并在建設的同時實施設計,以確保最終的審美效果。
3.3 突出美學特色,美化大橋設計
根據橋梁美學設計的特點,重點突出了斜拉橋的特色,展現出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雄健剛勁的風貌,顯現出大橋高聳優美的形象,體現湖北中部崛起,奮發圖強的精神。
3.4 美學設計使景觀與環境互相協調
在武漢軍山長江公路大橋的美學設計中,不僅處理好建筑設計與環境的關系,讓大橋的整體形象和周邊自然環境相配合,更構成了長江上又一個嶄新的人文景觀。
3.5 美學設計標準適中,功能齊全,經濟適用
道路橋梁的美學設計應該結合其功能性和適用性,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計適中的景觀工程標準,并應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實施其美學的可行性,在提高路橋造價的基礎上,實現最佳景觀。
4 結論
在現代道路建設與橋梁建設中,道路和橋梁的設計僅滿通功能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兼顧人們的視覺需求,展現城市的風采特色,傳播人類的文化積淀,也充分體現了對現代美學設計、自然生態環境和諧統一的訴求表達。建設道路橋梁建筑學學科,就是完善道路橋梁的學科與建設體系,以建筑學、建筑美學、環境生態學、景觀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和結構設計原理為基礎,把道路橋梁的建筑結構、建筑功能、建筑材料和建筑形象在設計和建設之中緊密的結合起來,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二十一世紀,通過研究道路橋梁建筑學,在道路、橋梁結構中勢必會格外注意建筑藝術的造型,看重景觀的設計和道路橋梁的美學理念,側重生態環境的維護,要達到環境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完美融合。在二十世紀橋梁建設的發展基礎上,描繪出二十一世o宏大壯麗的新藍圖,道路橋梁建設技術必將會取得更新、更大、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秋環.我國橋梁景觀設計發展的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4(19):360.
[2]陸蓉,何fp.道路橋梁景觀與環境和諧評價體系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4(01):021.
[3]劉朝暉.公路環境與景觀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俞孔堅稱自己是“土人”。想像中的“土人”是一位不修邊幅、一身“土氣”的農家青年,然而,坐在記者面前的“土人”卻是一位儒雅的江南才子。不過,他的身上的確有一種難解的“戀土情結”。
“土人”的“戀土情結”
故事要從33年前說起。
17歲時,俞孔堅離開故鄉浙江金華到北京讀書。臨行前,母親從村前的風水林里,取來一捧泥土,精心地用紅紙包好,囑咐他:無論走到那里,都要帶著它。從那時起,這包紅土便成了俞孔堅永遠貼身隨帶的“寶物”——在北大讀書時帶著它,到美國求學時帶著它,到歐洲考察也帶著它。如今,這包土依然和俞孔堅的博士服放在一起,被他珍藏。俞孔堅也因此把自己稱作“土人”。
1997年,俞孔堅在哈佛拿到了設計學博士學位。故鄉的土地卻在心底最深處召喚著他。
畢業后的俞孔堅回到北京大學并成立了北大景觀中心,他希望能建立中國自己的景觀設計學專業。當時,中國還沒有景觀設計的概念,更沒有景觀設計師這樣的職業。雖然早就有景觀規劃理念,但中國傳統的園林設計,那種小橋流水、亭臺樓榭的建筑藝術,已遠遠不能適應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人們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近現代,西方出現了阿姆斯特德等景觀設計大師,而中國在這方面卻遠遠落后,無論是在景觀規劃和設計的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力量薄弱,存在許多問題。
為此,俞孔堅全身心投入到這一國際前沿科學領域。在美國,他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和更多的親身實踐機會,曾任加利福尼亞SWA集團景觀規劃與城市設計師和項目負責人。在美國環境系統研究所(ESRI)做景觀規劃城市設計及GIS的研究。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的設計中心不僅為國內外完成了高品位的30余項大型項目的規劃設計,而且被全國10多個省、市、自治區政府聘為城市建設高級顧問,并向數百名城市建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傳播國際先進的城市規劃與開發建設思想。
冷眼看城市
歸國后的俞孔堅考察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看到的現實卻令他感到痛心——我們的城市和文化正遭受破壞。無論是北方大都市,還是南國小城,無論是新建小鎮,還是千年古都,幾乎都在進行著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動人的河流,被殘忍地裁彎取直,建起了水泥壩和水泥灌底;美麗的山林,被無知地“三通一平”掉了;大片的糧田,大筆一揮變成了開發區,然后又被撂荒。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在修建大馬路、大廣場、大草坪,在那些氣派的城市廣場和景觀大道的背后,是骯臟擁擠的小巷和臭氣熏天的垃
圾場。
更令俞孔堅憤慨的是,16世紀意大利的廣場、17世紀法國的景觀大道、20世紀美國的摩天大樓,幾乎同時出現在了中國大大小小城市。“你會突然在郊外稻田里,看見一塊花崗石鋪地的廣場;沒有樹陰供人遮陽,沒有座椅供人歇息,鐵絲網將人拒草地之外;為了美化廣場,不惜巨資,修建大型噴泉、華燈以及各種莫名其妙的機關,但又不堪沉重的日常運行費,不得不閑置或偶爾做做展示。將戶外廣場當成室內廳堂來做,金玉堆砌,以貴為美,拋光的大理石和花崗石鋪地,比抽水馬桶還要光滑……”
自己深愛的土地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和困境,這一切令俞孔堅陷入深深的思索和不安中……
他無奈的搖搖頭:“去年我到杭州講課,飛機下降時從1000米左右高空看到,整個杭州灣的景象是高樓林立,丑陋且擁擠不堪,幾乎沒有一寸土地是完整的。這就是我們想象中的“天堂”嗎?杭州灣是這樣,長江三角洲是這樣,珠江三角洲也是這樣。”
“作為中國的首都,北京城被破壞成什么樣子了?自然的河道變成了水泥的渠道,親切的林蔭道變成了大馬路,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庫哈斯設計的新央視大樓……眾多的垃圾景觀正填塞著處于景觀饑餓中的首都大地,而光一座央視新辦公大樓,整個造價就高達100億人民幣。”
俞孔堅犀利的批評當前中國的城市建設。他說,“我們正在熱火朝天地重復著美國用巨大代價改正的錯誤,還以此為榮。”放眼世界,當一座城市興起的時候,很多國家都是在花費巨大的代價建造這個城市,但不是把它建成一個市民的城市,而是一個展示性的城市。一百年前美國就是這樣——1893年,美國做的一件舉世注目的事情就是在芝加哥舉辦世博會,向世界展現美國的國家形象,全美各大城市都在大興土木,搞城市中心地帶的設計,搞展示性的廣場,搞景觀大道——最后發現都是勞民傷財的事情。
其實,這種批評從1997年俞孔堅由哈佛大學歸國后就開始了,也正是由于他的直率和對現實批評的毫無保留,俞孔堅在業內備受爭議。但這位處在中國景觀設計界風口浪尖上的“土人”,仍然在強烈使命感的催促下奔走不停,用行動挑戰現有價值體系,也用行動面對諸多批評與質疑。
鄉土自然有詩意
俞孔堅對土地生而有一種無比的親切與敬畏。帶著這種對土地癡戀的情懷,1999年,以“回到大地”為理論先鋒,俞孔堅創辦了“土人設計”,將自己的景觀理想通過項目實踐推廣開來,“土人理念”也開始成了他設計理念的核心要義。
1999年,俞孔堅與中山市合作,主持設計了中山市岐江公園。在廢棄的造船廠的基礎上,俞孔堅的團隊把它改造成了一個人與自然、人與歷史和諧的新景觀。2002年,這個項目獲得了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年度設計榮譽獎。
2004年,土人景觀為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設計的充滿稻田文化的規劃,又獲得了2005年度ASLA的設計榮譽獎。在這個項目中,俞孔堅創造性地在校園中保留了原有的麥田和稻田。水稻很平常,但是如果把它做校園,做平常人的活動空間,跟當代人的活動結合在一起,稻田就充滿詩意了。重新規劃設計后的建筑單體由小徑相連,直接通往室外空間的“莊稼地”里,學生們可以在那里自由地學習、交談,冥想甚至玩樂。每當收獲季來臨,生長在通道兩旁的稻谷還可以收割出售,收割后的田地則用來喂養山羊。
在“奧運”森林公園及中心區景觀設計方案中,俞孔堅團隊的方案“田”,脫穎而出,位列三甲。“怎樣用最小的投入、最經濟的方法來營造奧林匹克這么大的綠地,來營造北京鄉土的特色?當時我們想到了'田'。中國人種了五千年的田,最懂得種田了。用種田的方法,造大規模的綠地最經濟,可以解決費用問題、灌溉問題,水的利用問題,濕地的利用問題、管理問題等等。”
俞孔堅說,800多年來,北京一直籠罩在金碧輝煌的宮殿廟宇所構成的景觀中,對這種不尋常的景觀紀念,幾乎讓人忘了真實的北京、平民的北京——平坦無垠的華北平原,春夏秋冬分明的四季,勤勞智慧的平民百姓;還有高高的白楊林網,灌渠荷塘,方整的旱地水田,連同四合院、胡同……北京,應該流露出北方的樸實與大氣。
在“上海后灘公園”,俞孔堅的設計團隊將其規劃為一個集生態雨洪調控、工業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農業于一身的人工濕地,以一種富有美感的處理手法解決了河水污染的問題,重新整治了這塊荒蕪之地。
單看這些項目本身,貼近自然、順應環境、以減法設計景觀,所顯示出的那種樸素自然的姿態本來很容易讓人忽視,但有趣的是,用最小的投入,最簡單的維護,卻在很短的時間內使被遺棄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從那些更奪人眼球的項目中跳出來,被人們所記住、討論。
俞孔堅的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北京、深圳、中山、河南……他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統統傾注到景觀設計中,融入一花一樹,一草一木。他不僅僅是一個學者,更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創業者、經營者。
時間證明了俞孔堅“土人理念”的巨大生命力,也見證了他那超越于當念所必然要承受的波折與歧視。直到“土人”已經從創始之初的三四個人發展到現在的三百多人并得到國家認可的設計資質的今天,俞孔堅讓人們看到了時代為那些執著于理想的人建立的豐碑。
鄉土景觀雖為平民文化,不曾為中央或地方政府保護珍惜,卻綿延數千年,它仍然活著,且充滿著自然之美。“把已經遠離城市的大自然,重新帶回到現代的城市,才是最好的。”他說。
設計師和他的桃花源
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這樣一個世外桃源——桑竹良田,屋舍儼然。俞孔堅的心里也有這樣一個現代桃花源:一個建立在自然、文化遺產和人的休閑游棲網絡上的城市。不可否認,童年的記憶深深影響著他的設計思路和對景觀設計的認識。
那么,如何在城市保持發展的同時兼顧到生態的和諧?俞孔堅繼承發展了邁克·哈格的設計哲學,提出保護和建立城市生態基礎10大措施,比如:保持山水格局的連續性,不干斷山斷水的蠢事,讓生命的自然過程通道暢通。他強調說,城市水系如河、湖,是城市最有靈氣和風韻的地方,是最美的部分,要保持它們的自然
形態。
同時,俞孔堅堅持認為,普通人是城市的主人,在景觀設計和城市建設中應該得到關懷。“老百姓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男人們、女人們、兒童們、老人們,還有殘疾人和病人們。廣場是為他們的日常工作、生活、學習、娛樂設計的,他們才是城市的主人。而那些講究氣派、展示性、紀念性、標志性的形象工程,最后只能成為失去意義的擺設,成為失落的場所。”
事實上,這正是美國現當代景觀設計的追求,強調以人為本,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為城市居民服務。
“其實一個城市就好比一個人,胖點瘦點都沒有關系,但它的血脈不能被割斷,喉管不能被割斷。我希望看到清沏的流水,河底長著水草、游著小魚,而不是水泥,不是光亮的意大利瓷磚,不是整齊的美國草,不是漂亮的荷蘭郁金香;相反,我希望看到的是當地的蘆葦、茅草、水蔥、菖蒲......淺水卵石、野草小溪,人們對河流的需要,并不再乎其水多,而在乎其動人的自然野趣。”
俞孔堅的堅定、務實和自信,正在把中國人的生存環境、生態環境和城市規劃,向著更加現代、科學的方向推進。他說:“今后,中國人的夢想不僅僅是洋房、汽車,還應有更廣闊的空間,中國人應該活出質量、活出風采來。”
關鍵詞:西方園林;濱江生態;綠色人居環境
收稿日期:2011-05-26
作者簡介:趙 靜(1982―),女,江蘇昆山人,上海同濟大學景觀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TU98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6-0134-03
1 引言
青林灣小區位于浙江省寧波市,以濱江生態休閑為理念,打造大型的國際化、中高檔的居住環境。全區分8期,本文介紹的是6、7、8期景觀設計方案。第6、7、8期共占地151 441m ,其中綠地面積53 004.35m ,水域面積9 891.5m 。建筑在細部處理上細致而富于變化,是寧波市最精致的Art Deco風格建筑。景觀與建筑相呼應,并依據先期開發的構想,運用歐洲古典園林元素,以豐富的水景觀,體現社區環境的靈氣,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社區。
西方園林藝術提出“完整、和諧、鮮明”3要素,追求嚴謹的理性,講求幾何圖的組織,在明確的軸線引導下作左右前后對稱布置,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成各種規整的幾何形狀,認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西方造園藝術以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美國的園林為代表。意大利園林讓我們感受古羅馬文明的光輝、成熟的臺地造園技術和對水的精巧利用;法國的巴洛克園林使我們認識勒諾特式園林對大尺度的把握和對軸線、幾何紋樣的精致處理;英國自然風景園林則讓我們找到了現代公園的源頭,如畫的形式讓我們真正感悟園林與西方藝術傳統之間的深刻淵源;西班牙的伊斯蘭園林則使我們認識東方文化對自然的另一種解釋和對水的另一種精致處理方式;美式園林的特點是布局開敞,現代而且自然,沿襲了英式園林自然風致的風格,展現了鄉村的自然景色,讓人與自然互動起來,同時講究線條、空間、視線的多變。他們都是西方國家的歷史、人文典型代表,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內涵。
2 寧波市青林灣設計構思分析
2.1 連續的水系公園體系
利用原有的水系,結合設計改造美化水系景觀,突出連續的水系公園體系的特征,形成濱江生態休閑水園林社區(圖1)。
圖1 連續的水系公園體系
小區北面地形起伏比較大,因此水系的處理以自然的小跌水為主,水從地形較高處通過層層跌落的方式自然的過渡到低處,形成豐富的水景觀,讓人駐足欣賞;北面的水系還發揮著保衛小區安全的屏障作用,比起一般圍墻的生硬,則更顯得柔美,同時與沿江濱水呼應,加強了小區與三江口的聯系,將兩者很好的銜接在一起。
小區東面以商業為主,水系的處理首先應當滿足商業功能,適當的加入小水渠營造商業氣氛,也能更好的與其他水景呼應,形成小區連貫多樣水系景觀。
貫穿小區水系延續以往水系的處理方式,利用原有的水系加以改造,同時與前期的水系連接,形成連續的水景觀。
小區西側緊靠機場路,噪聲比較大,設計以濃密的植物阻隔為主,利用自然的濕地水系,同時適當的穿插漫步小徑及休息平臺等,化缺點為優勢,形成小區居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
2.2 組團綠化道路
道路景觀對于小區的整體風貌非常重要,植物種植能更好的呈現道路特色,設計以種植為特征,形成視覺上連續、虛實相間的綠色空間,體現生態多樣化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圖2)。
圖2 組團綠化道路
小區道路和前期植物種植相呼應,選擇樂昌含笑為行道樹,此樹四季常綠,樹干挺拔,樹蔭濃郁,花香醉人,與前期一起形成連續的林蔭路。小區內部主要道路是貫穿與連接3個組團的重要景觀道路,也是整個組團的景觀指引方向,為了突出此道路景觀,主要以種植江浙地區分布最廣的黃山欒樹為行道樹,此樹形端正,枝葉繁茂秀麗,春季嫩葉紅色,夏花滿樹金黃色,入秋蒴果似盞盞燈籠,果皮紅色,絢麗悅目,在微風吹動下似銅鈴嘩嘩作響,故又名“搖錢樹”。
組團內部道路綠化結合每一期的區域特色,第6期的組團道路突出“晚秋”特色,運用銀杏展示的艷麗秋色,第7期的組團道路突出“冬景”特色,以梅花展示,當初雪的梅林綻放盛開時,踏雪尋梅,芳香襲人,定會想到宋代詩人和靖贊嘆梅花的絕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第八期的組團道路突出“春花”特色,運用玉蘭給人以寧靜及優雅的感受,體現一種隱逸山林的野趣和春色滿園的景象。沿著水系空間,沿岸種植垂柳和桃花為主,著意營造人工濕地景觀、桃花溪徑及花溪水面植物景觀,以形成自然界中繞有趣味的尋幽之地,為植物和野生動物提供了重要的生長地和庇護地。
2.3 組團中央公園體系
6、7、8期建筑的規劃布局以圍合的方式形成組團,也形成了集中的中央景觀綠化空間,利用這樣的空間,結合道路和水系,布局設計成3個風格各異的主題公園,并通過景觀水系和步行道路貫穿聯系在一起。這3個公園分別是美式中央公園、法式凡爾賽公園、西班牙風情公園(圖3)。
圖3 組團中央公園體系
2.4 連續性的景觀道路步行體系
依據6、7、8期的布局及空間形態,將各期的中心景觀、公共開敞空間及周邊的水系等優秀景觀資源用漫步道連接,形成結構性的綠化步行通廊,也建立與居民住家的便捷聯系,為小區居民之間的鄰里關系及景觀綠化和設施之間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方便居民的使用(圖4)。
圖4 連續性的景觀道路步行體系
3 寧波市青林灣規劃設計分析
3.1 西班牙風情公園
第6期景觀的設計構想來自于西班牙的地中海庭院,它是西班牙傳統風格花園中歷史最悠久的一種。西班牙文化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之一,水作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與冥想之源,在庭院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常常以十字水渠的形式出現,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4條河流;各種石子鋪設的園路,綠樹成蔭的長廊,盆栽的棕櫚科植物、都是西班牙式庭院的組成部分。該區結合西班牙地中海庭院的特征,在中心景觀處設置了水池和噴泉,并通過明快的色彩和植物等西班牙符號的選用,使居民猶如進入了愜意的西班牙小鎮。同時為了更好的滿足居民的日常休閑和健身需求,結合陽光草坪、休閑廊架等景觀布局,設置了供兒童使用的游戲架及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將園區的文化和休閑功能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整體園區景觀更加人性(圖5)。
圖5 空間布局
3.2 法式凡爾賽公園
第7期景觀的設計構想源自法式園林。法式園林以勒?諾特爾式的凡爾賽宮為代表,保留了意大利文藝復興莊園和法國傳統園林的一部分,如軸線、林蔭路、刺繡花壇、噴水池等,又以一種新的更開朗、更華麗、更宏偉、更對稱的方式重新組合,將這些要素組織得更協調、更統一、更有魅力,創造了一種更顯高貴的園林。比起其他的園林,勒?諾特爾式園林的軸線更突出、林蔭路更長、透視更深遠、噴泉、雕塑更集中、簡潔。第7期景觀設計運用規整的線形和強烈的鋪地色彩,塑造法式園林宏大的氣勢。在靠近溪流的大廣場上,設置了中心對稱的景觀噴泉和造型典雅的人物雕塑,噴泉的兩側對稱布置了精致的刺繡花壇,盡頭是造型別致的歐式廊架,以溪流為前景的,噴泉為軸線的大廣場呈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和精致典雅的意境,凸現法式園林的華麗、宏偉。在組團景觀的中間,還設置了一組用整形的綠籬圍合而成的迷宮,中間有一個栩栩如生的神話人物等待著他去探訪,小朋友能在那邊玩玩捉迷藏探索道路等小游戲,創造別具一格的活動空間,給這個花園創造無限的樂趣。
3.3 美式中央公園
第8期景觀的設計構想來自與美式公園,美式公園以紐約中央公園為代表,它為忙碌緊張的生活提供了一個悠閑的場所,滿足了人們對陽光、新鮮空氣以及公共活動空間的需求,公園里設置了開闊的大草地、樹木蔥郁的小森林、可以泛舟的湖泊、個性十足的溜冰場、回轉木馬、露天劇場、網球場、運動場、美術館等等,成為紐約市民的理想的休閑空間,也是全球人民所喜愛的旅游勝地。第八期景觀將中央公園的功能提煉,中央設有大型游泳池及小型的兒童戲水池,在炎熱的夏季給居民提供一塊清涼的地方,泳池的四周結合地形穿插景觀散步道,聯系西邊以老人休閑鍛煉為主的陽光大草坪和東邊以兒童嬉戲為主的大型游樂廣場,使居民不出院子就能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達到景觀與居民的生活需求完美的結合。
3.4 香溪公園
充分利用原有的景觀資源,對溪流進行整治改造。結合溪流兩邊的植物配置,在兩岸布置臨水景觀小品,林蔭活動場地。木質的棧道、流動的溪水、雅致的亭架、舒適的木橋、繁茂的植物以及悠閑的人們,形成純樸自然的人工濕地景觀,自然界中繞有趣味的尋幽之地。
3.5 密林碧竹公園
主要營造幽深密林、碧竹尋幽之景觀。幽深密林以闊葉常綠樹為骨架,營造幽深濃密的風景林,使其成為小區隔離噪音塵土等良好的天然屏障。碧竹尋幽以各種竹類為主景,以竹林小徑引導人們漫步其中,間配其它的花灌木。以連續順暢的慢跑道貫穿,形成一條有敞有閉、有大有小,有明有暗變化的景觀空間序列,達到曲徑通幽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