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化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文電化板書教學與一般電教課的區別在于:它除了與一般電教課一樣重視圖像的作用外,更重視利用簡明醒目的圖示、圖像、圖表、文字和符號,把它們作為教學內容的綱要、縮影、象征和代號,并發揮其啟發思考、促進理解、幫助記憶、引導遷移的作用。
語文電化板書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一般電教課的教學方法相仿,大致有三種:一種是以傳授語文知識為主的播放教學法,一種是以訓練學生智能為主的程序教學法,一種是以檢查學習成績為主的成績考查法。
播放教學法分遠距離播放和課堂播放兩種方式。從電視機中收看的有關語文教學的節目,其中有的利用了圖示,這就是通過遠距離播放方式進行的語文電化板書教學。課堂播放的方式,則大多配合教師的演播、提示和解說等交叉進行。例如我教學文言文《狼》一課時,一邊放映兩狼緊跟著屠夫的圖示片,一邊講解“綴行”這個詞;一邊放映著狼裝睡的圖示片,一邊講解“目似暝,意暇甚”這一句,描述狼悠閑自得、極其狡猾的神態,使學生從電化圖示和教師的講解中掌握課文內容,學到文言字詞知識。
程序教學法的特點是將教材分為許多小項目加以設計安排,每一項目都要求學生作出回答反應或選擇反應,然后給出參考答案,讓學生核對,以訓練學生的智力反應、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我編制了一套“語文智能速率訓練”幻燈片集,便是具有語文程序教學特點的電化圖示教學資料。如《中國石拱橋》一課共準備了9張幻燈片,每張按一定順序編號,并附有教學使用說明。如“幻燈片1”為趙州橋的外形圖,使用說明為“顯示30秒鐘,要求學生仔細觀察趙州橋的外形,用形象的比喻手法來形容描繪拱橋的外形,參考答案見課文”。
成績考查法是用電教手段考查學習成績。語文教學中目前常用聲像記錄和文字記錄兩種記錄方式。聲像記錄是用錄音及圖示錄像的方法,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包括利用板書、通過設計圖示進行學習的情況)和讀寫聽說能力進行記錄,然后加以分析評定。平時的課堂錄音錄像資料都能起到考查的作用。考試時也可以借用電教的手段,如在語文考試時 ,播放一段文章的錄音或圖示,要求學生認真地聽和看,然后書面回答問題,用來考查學生聽讀能力和憑借圖示理解課文的能力。
為了優化語文電化板書教學的程序,還必須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要處理好人機關系,即教師和電教工具的關系。電化板書教學少不了電教工具(機),但教師(人)比電教工具更重要。電教工具應為教師所用。電教工具雖是進行語文電化教學的有效手段,但它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收到明顯效果的。只有善于運用電教手段的教師才能真正發揮電教工具在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電化板書教學時,應當根據教學要求,選用電教工具,掌握使用方法,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要處理好師生關系,即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不同于一般的看電影和錄像,它仍然是正規的課堂教學。從教的角度講,教師是主導,主導整個教學過程,從學的角度講,學生是主體,學生學習必須具有主動性、積極性,這樣,學習才能奏效,不能由教師代替學生學習。在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保持直接的接觸。即使有時眼前無學生(如上電視課),心里也一定要有學生,安排內容,設計圖示,選擇教法,都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要處理好兩種教材的關系,即課本等文字教材與視聽教材的關系。兩種教材各有特點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而只能互相結合、互相補充。視聽教材中的圖示、圖表、圖像等應當成為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文字教材的工具。
要處理好兩種教法的關系,即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板書教學法與電化板書教學法的關系。兩種教學法各有自己不同的功用,不能互相排斥,而應當互相補充。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中,有時還需要借助粉筆和黑板的手段作為補充,當然還必須借助教師的講述。
我國的電化教具目前以幻燈片最為廣泛,許多中小學都已有這種電教的輕武器。尤其就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來說,幻燈片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電教手段,更值得我們充分利用。在語文電化板書教學中,不論進行識字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或聽說教學,幻燈片等電教手段都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幻燈片更被制成課件。我在教學初中課文《看云識天氣》時,就制作和使用了下列幻燈片,這些幻燈片與彩色畫面幻燈片相配合,使得電化板書教學進行得相當成功。
幻燈片一:云 天氣
幻燈片二:在上片中插入“看”“識”,形成:看云識天氣
幻燈片三:在上片中抽出“看”“識”,插入“象”“的招牌”,形成:云象天氣的招牌
幻燈片四:姿態萬千 變化無常
幻燈片五:逐步復合而成
幻燈片六至十九(略)
應當指出的是,幻燈片等電教手段固然可以彌補“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手段的不足,但是“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手段也可以彌補電教手段的缺陷。因此,我們應當盡可能地把兩者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并利用兩者各自的功能。我曾將幻燈片課件教學與傳統板書手段進行了一番比較,認為幻燈片課件教學與傳統板書的不同功能在于以下五方面。
其一,突現性和突出性的區別。幻燈片教學具有突現,瞬息之間能將各種有效信息展示在學生眼前,以創設緊張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密度,訓練學生的快速接受和反應能力。相比之下,傳統板書優在書寫的明快突出,對于一些關鍵性的內容,通過板書更能明確重點,給學生深刻的印象。
其二,超前性和適時性的區別。幻燈教學具有較大的超前性,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失誤,幻燈課件易于儲存與重現。教師若正確使用,可以大大拓展課堂教學的范圍和內容,提高教學效率。相比之下,傳統板書又具有適時性強的優點,與各個教學環節吻合得更嚴密,簡便易用,能及時解決課堂上出現的新問題。
其三,廣泛性和示范性的區別。幻燈色彩斑斕,圖文并茂,涉及教學內容的各個方面,蘊涵著豐富的信息,超越了板書的限制,因而它的作用難以估量。相比之下,傳統板書則具有示范的長處,有些教學內容不宜一下全部曝光,而需要逐漸呈現,就需要板書示范。板書更便于學生領會教學內容的具體環節。
其四,系統性和靈活性的區別。由于幻燈片不受片數、范圍、時間等限制,因此更能體現教學的系統性,有利于全面展示教學內容,加深學生的整體觀念。相比之下,傳統板書更具備靈活性,它不受教學設計的限制,可以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尤其在教學與事先安排不同步的情況下,更能發揮其應變效能。
1.講授法。
使學生了解電能的產生、輸送和分配、用電操作的安全規范、觸電傷害、防止觸電技術措施、觸電急救、電氣火災撲救等內容。
2.觀摩法。
組織學生觀看電工安全教學錄像,觀看用電違規案例和用電規范,以及觸電急救視頻知識。
3.操作法。
學生主要來做觸電急救,胸外心臟擠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通過以上的教學方法,在為期一周的安全教育結束時進行安全知識理論考試和觸電急救操作考試。縱觀傳統教學課堂,即使課程安排豐富、內容詳盡,學生也會在講授基本安全知識時暈暈欲睡,觀看教學錄像是心不在焉,操作時三分熱度;即使考試合格,一段時間后學生也會記憶模糊,印象不深刻,安全意識淡化。這種“填鴨灌輸式”的教育只能使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提高不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一體化教學方式
一體化教學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具體的工程任務為載體,由一體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主提高的一種可持續性學習方式。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下,課堂即是一個多變的實訓場,它能讓學生有種身處職業環境中的感覺,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在此,我結合課程性質將一體化教學的六部曲做了改動,對電工安全教育進行了改革實踐,主要過程如下:
1.學生情況調查
由于學生第一次參加維修電工實訓,筆者將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來了解學生對本專業的認識層度。如:給出一些常見的電氣實物圖片,讓學生答出器件的名稱和作用;問是否從事過相關電氣實際操作,如何做的等。在了解了學生對本專業認識情況后將學生分組,分組原則采取互幫互助的方式,組員搭配是一名有少許經驗的學生帶兩名沒有經驗的學生。這樣為以后的學習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2.明確學習任務
在此,我將電工安全教育分成了三個學習任務,分別是:電工安全知識、觀看電工安全教學錄像和觸電急救。教師告訴學生本周為電工安全教學周,讓大家搜集并學習用電安全知識,以手抄報的形式展示出來。并要求學生能夠在有人發生觸電事故時立即對觸電者進行急救。
3.學習任務推進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電氣火災和觸電傷亡的典型事故案例分發到每個組,引導學生通過案列分析事故的原因。例如,某廠設備上電機燒壞,值班電工到工段切斷電源、拆除電線、運走搶修,電機修好運回泵房,維修組組長安放電機。當他正要蹲下作業時,一道弧光將他擊倒。經過詳細地分析和討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提出“切斷電源應當懸掛“有人工作,禁止合閘”的警示牌”“拆除電線應做好絕緣”“應當由拆卸電機的值班電工進行安裝”等。經過一個個事故案例分析,學生們已經潛移默化地說出了多條用電安全條款,甚至有些同學開始找書翻看用電安全條例或利用網絡資源開始查電工安全規范。此時,教師趁著學生找答案的勁頭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并整理分析,最終分析的結果可作為手抄報的材料。然后,安排學生觀看電工安全教學錄像片等,加深對安全用電的認識,充分認識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組織學生開展用電安全手抄報的制作,組織各組學生相互參觀和評判,選出制作最好的,安全知識最全面的手抄報。最后,讓學生們思考“如果發生了人身觸電事故,我們該怎么做”。學生們通過查閱急救材料和觀看觸電急救視頻資料,開始自己主動在心肺復蘇模擬系統上操作,邊練習邊相互糾正動作。教師在旁邊傾聽學生們的討論,并時時糾正學生們的觀點。在反復的練習中學生們技術愈加熟練,本著學生愛玩的天性,鼓勵學生編輯安全用電小短劇。學生們積極響應,在他們編輯的劇本中將安全用電貫穿其中,“拉、切、跳、拽、墊”和觸電急救演繹的淋漓盡致。
4.學習任務成果展示
(一)開發校企合作的道路
中職教育的方針是培養有技術有知識的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造就社會精英,也不是培植專門技術人才。因此,教育者就要依據教育方針,開展教育活動。不要以為只有第一產業中的中職專業可以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其實所有的中職乃至高職都可以在教育中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比如醫院、學校、公司、商場等,凡是有財務結算的地方都可以和學校進行合作,讓學生真正能在現場的實際操作中,學會會計電算化的基本技術。
(二)行進工學結合的途徑
校企合作,可以算作工學結合的一種,頂崗實習也是一種工學結合,但是它們又都不算作完全意義上的工學結合。工學結合是教學部門自行設計的一種教學模式。把教學的地點從教室轉移到現場,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在工作中學習,在操作中學習,在工廠的生產經營中學習,是中職教育的最為實效的方法。
(三)融入生涯教育的理念
把教學的內容融入生涯教育的理念之中,最大范圍最大程度最高標準地獲取職業技能證書,比如會計證書、計算機技術證書等。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內容
(一)優化技能課的教學環境
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能力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實習室進行的技能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選用某一單位經營活動全過程的系列資料,把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同學各有不同的分工,分別扮演某個崗位,工作人員進行業務處理,以增加真實感與新鮮感,共同協作完成一套會計業務。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職業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促使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加強模擬實驗室的建設
學校的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把手工會計模擬實習與電算化模擬實習有機地銜接起來,更能凸顯其真實性。目前只是很多學校簡化教育過程,節省教育成本,過度地追求教育的物質利益,把教育辦成了商業化盈利的企業性質,所以,教學效果每況愈下,教與學雙方走向惡性循環。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要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水平,保證學校師資隊伍質量是非常關鍵的。它要求專業教師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扎實熟練的實際操作技能和會計化的系統管理技能。這種“雙師型”的教師,應不斷地更新教學知識,主動學習,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路子,或聘請實業部門的專業教師,或者選派本校教師去實業部門實訓,把當代先進的管理思想、科學的會計信息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去。
(四)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
1.興趣引導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多么高明的的教師,多么優秀的教材,如果沒有引起受教育者的興趣,都將是徒勞無益,事倍功半。可以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手段,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利用動態的演示,學生邊觀察邊動手,加深了他們的感性認識,教與學互動性極強,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案例教學法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指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會計電算化的實際運作中。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今的社會是信息化社會,伴隨著極度豐富的信息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轉化,多項計算機技術產品的使用,服務水平的提高,都為部門和行業信息化發展提升了必備條件。同時,基于全國會計電算化的不斷發展,一定會和國際接軌。計算機能夠把財務管理軟件的職能實現大的躍升,讓個性化管理變成現實。基于網絡平臺,就可以使部門行業在會計數據的處理中,實現多方共享,遠程處理匯總后的大數據,甚至自動分析處理。
首先,會計電算化是財務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必然方向。從實踐來看,以前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是針對事后的核算,服務于部門和行業,而不是站在客戶和用戶的角度上來考慮。應當認識到,這樣的想法已經無法繼續施行下去,行業的發展需要電算化提升到全局數據共享的高度去進行數據處理。
其次,會計電算化是開展現代財務管理的需要。在會計行業中,大家一般會通過財務的記賬報賬來進行財務狀況的分析,從而達到了解過去,展望未來的目的。基于這一點,高水準、綜合性地創設和應用一套全程無縫隙監控和分析的信息化管理系統是開展現代財務管理的需要。
最后,會計電算化能夠將傳統手工會計變為大數據處理會計。這樣一來,會計的工作形式和內容就發生了本質區別,會計電算化軟件要求企業從存儲、傳輸等多個過程的安全入手,加強內部控制,保證數據的保密性,增強網絡入侵的防范能力,這一點對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極高。
二、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發展方向
首先應當把會計電算化專業放到市場經濟發展中去考量,以市場為導向,依托計算機技術提高使部門或者行業發生根本性變革,調整專業發展方向,豐富專業教學內容,增設ERP系統、CRM系統教學,開設電子商務、網絡工程會計等方向的部分前沿學科。放棄一些傳統的不合時宜的、難以吸引學生的課程,凝心聚力發展一些市場需要、實踐性強的課程。其次應當契合部門和單位會計職務需要制定專業學習方案。
應當根據各個企事業單位依據財務管理的特色和對會計電算化職能定位的要求,以電算化為中心展開會計工作。在教學課程中,可以建立健全多項課程之間的相互關聯的、完美配合的課程關系。依托基本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升會計素養打下基礎;讓學生認知會計的方式方法和概念內容,使學生能夠熟練使用會計技能;依托實踐課程教育教學,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知識含量,讓學生盡快轉變角色。
關鍵詞:電視文化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4)01-0000-01
看,是人生存的基本形態之一。人與他的文化同世界關聯,相當程度上是通過眼睛及其觀看來聯結的。因此,眼睛是我們通向世界的橋梁,視線與圖象的關系就是人的生存關系。在科技發展異常迅猛的今天,隨著各種嶄新的充滿魅力的傳媒方式和載體的不斷涌現,人通過眼睛感知世界、獲取知識、提升自我能力的手段越來越便捷,越來越實際,越來越重要。這其中,電視節目是受眾最多、普及率最高的傳媒手段之一,其影響力之大、影響范圍之廣都是其他媒體所無法相比的(至少就目前而言)。
一,傳播范圍最廣、受眾人數最多的媒介載體
電視是當代所有傳媒中效應最廣泛、最普及的載體,它的視野無界,受眾人數最多,它所播出的節目雅俗共賞,明了易懂,深受各個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人們所喜愛。電視的普及使它成為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新聞媒體,特別是在今天,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視頻道的增加,已由幾個頻道十幾個頻道到數十個頻道乃至上百多頻道,電視節目的細化,不僅使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自由地選臺收看,而且使電視節目立意更明確,主題更突出,畫面更精準,內容更集中,也就更貼近生活。
首先,電視新聞是一種形象化的史志文化。電視新聞,之所以存在著種種文化現象,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今天的新聞便是明天的歷史。電視工作者心中都有一種歷史責任感,認真履行“用事實說話”的新聞準則,通過自己的新聞實踐,讓電視中的每一條消息都經得住時間的檢驗,責無旁貸地記錄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賦予電視新聞以文獻性的價值而流芳史冊。
同時,電視節目是現代最直觀的教育文化。教育無處不在。除卻新聞、科教、教育等頻道,記錄、檔案、少兒、養生、娛樂等等,包括影視劇節目,都與教育密不可分。人們從電視中獲取知識,或多或少,或直接或潛移默化,或主動或被動,都是肯定的。人類自有文化以來,從來沒有哪一種形式或載體象電視一樣吸引和影響著最廣大的人群。電視可以在同一時間內吸引千萬觀眾收看同一個電視劇,形成萬人空巷的效應;少兒節目可以在同一時間內,使千百萬兒童不吵不鬧、心甘情愿地入神地在熒屏前接受啟蒙;在偏遠地區,世世代代無法接觸外界的人們因為有了電視告別了孤陋寡聞、無知蒙昧的過去,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開啟了創建新生活的夢想和行動。
再者,電視是包含民族特征的地域性文化。在多民族、多國家、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在至今仍存在著的全球多種文化中,總是將各自的民族特點融化于地域特色之中。這一點,電視文化尤其明顯,顯現更為突出。電視,是反映地域特色的一面鏡子,它真實地記錄了所到之處的一切事物,明白無誤地展示給觀眾,既是重視現實、有情有景、有聲有色的觀賞性文化,又是攝人記事、有情有意的人文文化,是展示民族特點的一扇窗子。中國電視文化的民族獨特性就在于繼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優秀傳統,在于各民族優秀文化的融會集合,在于對世界先進文化的汲取和應用,兼收并蓄,發揚光大。
二,深刻認識電視文化教育的作用
電視文化教育廣泛而深入,作用顯著,意義重大。因此,必須重視電視教育。重視電視教育,必須清醒認識播出的電視節目的品位。
電視節目中影視劇受眾多,收視率高,社會影響最大。這就提出了一個課題:電視劇的創作、制片、生產、播放和評論都要有準則,都要以高尚的情操引導人、以真善美的形象感染人、以健康向上的情趣吸引人、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鼓舞人。在我國的電視劇中,體現這些基本準則的好節目比比皆是,如《解放》、《東方》、《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亮劍》、《雪豹》等。所有這些電視劇都給人以催人奮進的力量,激發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情懷。這些都是我國電視文化大花園中的奇花,是中國影視藝術寶庫中的瑰寶。這些電視劇數年來連續播放、多臺同播,收視率依然強勁,居高不下,集中反映了我國人民的收看心理、欣賞趣味。這種現象是對我國電視劇創作的認同和肯定,也同時在客觀上起著引領電視劇創作生產的導向作用。這種互動的教育作用正是電視文化繁榮發展的必然與必需。
然而,毋庸諱言的是,現在播放的影視劇中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不是很好,或者說是不好,在起著負面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作品主題平庸狹隘,宣揚著一種庸俗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乃至引領錯誤的人生軌跡,教人變壞。這一年多以來,多臺熱播的以后宮爭斗為主線的電視連續劇《甄環傳》所宣揚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很有問題。影視作品要弘揚正氣,表現真善美,使觀眾在愉悅的欣賞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而《甄環傳》卻在用美麗的后宮女子演繹著一種比壞心理和手段,宣揚好人只有變得比壞人更壞才能戰勝壞人的邏輯。毋庸質疑,電視劇《甄環傳》在起著鼓勵以惡制惡、敗壞社會風氣的作用。
以心地善良、美麗質樸的女孩子為主人公,同樣塑造殘酷的宮廷內斗環境,電視劇《大長今》沒有像《甄環傳》那樣渲染比壞的“生存法則”,主人公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立場和做人原則。這是兩個電視劇情節設計不同,立意著眼點不同,但更重要的卻是價值觀的高下不同。須知,當劇中原本作為正義和良知代表的主人公走上了以惡抗惡、比惡人更惡、權謀更深、手段更毒辣的道路時,所呈現的就不再是清者自清、以善對惡的主題了,而是進入了良善者已被惡勢力同化的境地,其明知是惡還要做、明知邪路偏要走的價值取向,難免會對社會道德形成沖擊和腐蝕。一部古裝戲,演義的是故事,但往往會折射現實的元素,因此不能簡單地追求收視率,在創作、制片、播映的過程中一定要正視此類劇與現實社會的聯系,追求真善美的準繩不能松動。
三,牢牢把握電視教育的正確方向
電視教育涉及內容全面,受眾范圍廣泛,且極具效仿力,所產生的效應影響深遠。我們的電視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的,是為黨的事業和祖國的繁榮富強服務的,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新聞觀指導新聞活動實踐,盡媒體之所能,創造出適合“民之所需,黨之所愿”的好作品,以饗觀眾。
論文摘要:旅游文化傳播是傳播學和旅游文化學關注的交叉點。本文在這兩門學科背景下’采用比較法探討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電視與作為人際傳播媒介的導游在旅游文化傳播中各自呈現出來的特占’,并嘗試提出電視與導游相配合達到旅游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的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旅游活動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人們對于旅游文化的渴望也愈來愈強烈。另一方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大眾傳播特別是電視,占據了人們休閑生活中大部分時間,人們從電視上大量接觸異國他鄉文化,同時也不滿足于此,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在導游的帶領下身臨其境地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電視和導游,作為旅游文化傳播的兩種媒介,代表著典型的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本文旨在探討電視和導游在旅游文化傳播中作為不同的媒介分別具有怎樣的特點,存在哪些異同,能否有機結合以及結合模式問題。
一、旅游文化傳播與媒介
1、旅游文化傳播
旅游文化是由于旅游活動的介入而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是旅游者為了休閑和娛樂而進行的短暫遷移。旅游者把自己原來居住地的文化帶到旅游地,在旅游地又領略了當地的文化,在此過程中,各種文化交匯融合,形成了旅游文化傳播。但是,在人們被大眾傳媒密不透風地包圍住的今天,以上關于旅游文化傳播的概念只能算作狹義的概念。今天的人們如果有一臺電視機就可以足不出戶地領略異國他鄉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而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也可以通過電視節目接受外界文化影響。因此,要探討當今的旅游文化傳播就不能僅僅停留在以人際傳播為基礎的“真實世界”,還要著眼于以大眾傳播為基礎的“傳媒世界”(參見圖一)。基于“兩個世界”的旅游文化傳播都帶動了人員、信息、物質和資本的流動,促進了不同地區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增進了不同地區之間文化的大傳播和大融匯。
2、旅游文化傳播的媒介
傳播媒介是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傳播研究的重要內容。如前所述,當今的旅游文化傳播具有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雙重屬性,因此旅游文化傳播媒介包括人際傳播媒介和大眾傳播媒介。本文主要選取其中的導游和電視進行分析。
在“真實世界”的旅游活動中,幫助旅游主體完成旅游活動的中介組織稱為旅游媒體。它是旅游文化傳播的渠道,包括各旅游組織和企業的活動。導游人員的活動是其中最典型的一類。一般而言,游客首先接觸且接觸時間較長的目的地居民就是導游人員。他們通過語言、手勢和神態等非語言符號進行傳播活動,連接旅游主體和旅游客體,屬于較為典型的人際傳播。導游人員對旅游目的地的介紹和講解,不僅使游客更加深入細致地了解目的地的風土人情,也擴展了游客對自然風光的審美欣賞能力,促進了不同國度、地域、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通過旅游主客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傳播著各國、各民族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是一種廣泛的文化傳播。
從大眾媒介來講,電視是最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媒介形式。電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形聲并茂、聲畫同步,可以傳遞更多、更直接的信息。在“傳媒世界”的旅游活動中,電視能夠把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產品生動、形象、逼真、立體地展示給受眾,讓受眾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對旅游目的地或旅游產品栩栩如生的可視化展示,會對受眾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這是電視傳媒的優勢。旅游目的地宜人的自然風光與獨特的人文景觀通過電視媒介廣泛的傳播,可以讓受眾直接地、感性地領悟到旅游地的魅力。通過電視媒介傳播的旅游文化,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受眾的旅游動機。
電視同時也是受眾接受旅游信息的一個重要來源。根據卿志軍和鄭巖在《電視對旅游文化的傳播作用》中對海南海口、三亞部分旅游者的調查,受訪者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電視(39.9%),也最關注電視上的旅游信息(48%)。那么看電視是否能夠代替實地的旅游活動?電視旅游信息是否能夠代替導游的講解呢?答案是否定的,個中原因則要從兩種傳播媒介的比較分析中去尋找。
二、兩種旅游文化傳播媒介的比較
1、電視與導游的差異: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
大眾傳播是傳播手段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指特定的社會集團通過文字、電波等大眾傳播媒介,以圖像、聲音、符號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數人表達和傳遞信息的過程。從構成大眾傳播的要素來看電視對旅游文化的傳播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大眾傳播中表述的“特定的社會集團”是指專門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媒介組織,這就意味著,經過電視臺采編后形成的電視旅游節目中的旅游信息具有很強的公開性、權威性和全面性。相比較而言,以人際傳播為基礎的導游人際傳播中,導游人員帶團的講解則具有很強的隨意性,每個旅游者所接受的信息也是不平衡的,有時還因為導游個人素質和職業責任感的參差不齊導致錯誤旅游信息的傳播。
第二,大眾傳播以社會上不特定的大范圍受眾為傳播對象,且受眾具有匿名性和不確定性。電視旅游節目具有大眾性,這就意味著它是點到即止的,對旅游目的地的介紹通常是廣泛而膚淺的,因而難以滿足觀眾個性化的文化需要。導游員通過與游客面對面個性化交流,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游客的需要。比如對同一古建筑的介紹,面對知識界游客,導游員主要講解該建筑的歷史背景、建筑特色等;如果面對的是一般游客,他們感興趣的可能是關于此建筑的奇聞軼事和神話傳說,導游員可根據情況調整導游詞的內容和形式。
第三,大眾傳播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電視憑著它獨特的魅力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傳播媒體。電視聲畫合一的傳播方式,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現實體驗。經過編輯和修飾的“媒介世界”有很大的吸引力,甚至讓人感到“媒介世界”比“真實世界”還要“精彩”,不少游客去過旅游景點后感嘆“沒有電視上看著那么好”!
第四,電視在節目形態上具有多樣性。電視的旅游文化傳播形式主要有電視旅游新聞、電視旅游廣告、電視旅游節目、影視劇等幾種。豐富的節目形態不論從對旅游文化傳播的廣度還是深度都具有很強的傳播優勢。相比而言,導游員的帶團講解似乎單薄了很多。也許在大眾傳媒讓這個世界變的絢麗奪目時,人際傳播很容易被忽視,但它依然是最基本的傳播方式,依然有它獨特的傳播特點。
人際傳播是人類傳播活動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形式。在人類的傳播行為中,人際傳播有許多種樣式,如交談、爭論、講演、會議、教學,甚至包括電話、電子郵件形式的交談等。“當人們最大限度地以表現個性的方式,在一起談話和傾聽時,這種傳播的樣式就發生了”。旅游文化傳播中的導游和游客之間就是典型的人際傳播。
首先,人際傳播具有雙向性,具有反饋及時、互動頻率高的特點。反饋是旅游人際傳播的重要環節,它是游客對導游員講解的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引導了旅游人際傳播的進程。旅游過程中,游客可以隨時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向導游員反饋得到解答,對導游傳遞的信息有接收不到位的,也可以及時補充信息。因此,游客在實地游覽中對旅游文化信息的了解是深人的、透徹的。同樣的信息,如果通過電視媒介來傳播,情況會截然不同。雖然網絡的興起弱化了大眾傳播的單向性,但是受眾對電視媒介的傳播反饋依然是延遲的、低效的。電視的特性決定由它傳播的信息也是易消逝的。
其次,人際傳播的內容更豐富和復雜。人際傳播最具有魅力的就是它的符號傳播,比如表情、手勢、姿態等,由這些符號傳達出來的意義往往更加豐富和復雜。人際傳播的意圖就是要產生理解,而理解就在于要領會傳播者的意義。通過這樣的理解,概念中的人際傳播范圍刁訊深度卻加大孔導游的人際傳播相對于大眾傳播,更易于溝通旅游地和旅游者之間的情感,產生共鳴。比如,每個導游員都有自己的講解風格,或風趣幽默,或引經據典,在講解過程中不僅僅是機械的旅游信息交流,還是情感的交流,進而對目的地產生綜合的印象。
2、電視和導游的契合——“把關人”角色
傳播的過程牽涉到對某些信息的選擇與傳遞,以及對另一些信息的剔除與摒棄。美國社會學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尸庫爾特·盧因1947年首次提出了“渠道與把關人理論”,傳播學者懷特1950年又進一步提出了新聞篩選過程的把關模式,從而形成了傳播學中的“把關大,理論體系:傳播過程中存在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人傳播渠道。由于傳播渠道的有限性,以及一些社會集團對傳播過程不可避免的制約,信息不可能無限制地傳播,選擇與剔除的活動自然成為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
旅游活動中導游為游客講解時,對內容也有一個類似“把關”的取舍選擇過程。一般來說,無論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在歷史長河的變遷中抑或人類的開發演繹中,大都已經形成了一套約定俗成的講解體系。導游詞的內容包羅萬象,包括一般性的景觀介紹、背景材料、典故、相關的文字作品和文化事跡以及傳聞軼事等等。如前所述,在瀏覽的動態的有限時間內,導游基本上無法對上述內容一一進行講解,同時由于游客的個體差異性,可能層次懸殊、審美情趣不盡相同,導游一般會有選擇地針對不同游客選擇不同的講解內容,導游詞的深度、廣度及結構都會有所不同。在這一過程中,導游是傳者,游客是受者,導游對大量講解素材進行甄選,確定傳播內容,可以說,導游是旅游文化傳播的“把關人”。
電視旅游節目同樣延續著傳媒內部的普遍規則,介紹什么樣的旅游文化,安排在什么時間段播出,節目時間長短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在對傳播進行“把關”。而在旅游活動中,導游每一次帶團都是一個旅游文化傳播活動,同時也是一個“把關”過程,導游作為旅游文化傳播中的“把關大,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盡管有行業條例和規章制度的約束,相對于電視旅游節目的“把關”程度來講,導游的“把關”有更強的主觀性。
三、旅游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探求
以上對旅游文化傳播的兩大媒介進行了詳盡的比較分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嘗試探討尋求二者有機結合以達到旅游文化傳播效果最大化的途徑。作者認為,從某一地方旅游文化的傳播來講,可以采用三段式傳播方式,即游覽前電視旅游文化傳播+游覽中導游旅游人際傳播十游覽后電視旅游文化傳播,如圖二所示。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漢語語言文學;教育重點改革
一、漢語語言文學教學特點
1. 漢語語言文學是我國大學教育中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的學科,傳統的漢語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會輸送懂得漢語文學知識的人才,并不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文學技能的使用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目的轉為培養高素質高能力人才,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主要是通過寫作來體現自身的能力,常見的工作崗位一般有宣傳推廣員、秘書類及行政管理類等。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大學生要在大學期間要扎實記憶掌握基礎文學知識,培養自身的文學素養。
2. 漢語語言文學沒有清晰的就業定位,換句話說漢語語言知識沒有較強的使用專業性及實用性。漢語語言注重的是精神層面的培養提高,提升我國整體文化涵養是其教育的最終目標。傳統教育重點主要是向學生傳授一些文化遺產,培養學生懂得人類社會發展的本質,漢語語言文學專業提高的是我國無形的資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目標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逐漸開始向著實用型教學模式轉變,尤其是漢語語言文學教育而言,在堅持傳統教育內容的基礎上逐漸與時下社會發展特點相融合迫在眉睫。
二、網絡文化的特征
1. 內容多元化
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里,沒有硬性制度限制,任何文化任何民族任何地區的網民都可以互相交流溝通,網絡文化交流開放性、可選擇性更強,交流內容更加豐富,網民利用互聯網交流沒有心理壓力,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小,使交流擺脫了空間上的束縛,利用互聯網交流的個體可以擺脫社會風氣及傳統問題的偏見,從這個層面上看網絡文化有著極大的包容性,在網絡文化中高雅與低俗并存,既有抽象嚴肅的文字也有娛樂方面的文章。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另一個不同點是網絡文化是單純以傳播信息與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超越了物質層面。在互聯網世界中使用者可以最大限度的彰顯自我個性,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真正按照自我的喜好來安排自己的網絡生活,滿足了人們對于自由的向往與追求。
2.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網絡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計算機語言不同于傳統定義上的語言,計算機不受地域的限制是真正意義上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基于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上的網絡文化有著傳統文化無法企及的統一性。就目前現狀而言,網絡文化的發展對于青少年的影響尤其明顯,新型的網絡語言的發明及使用對象都是青少年,加之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深入,家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獨生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玩伴,網絡就成了其了解世界的工具。這也為網絡文化的傳播發展提供了社會環境。
3. 信息的時效性
網絡文化有效彌補了傳統文化傳播的弊端。基于互聯網技術上的網絡文化,對于信息的采集處理及都能做到第一時間。可以瞬間實現向所有網絡用戶傳輸信息,用戶通過互聯網終端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信息,使社會變為一個信息整體,節約了不必要的時間及資源浪費。網絡的時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節奏,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內容。
三、大學漢語語言文學教學重點轉變策略
1. 隨著網絡文化的不斷強化發展,傳統教育重點也必須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進行相應改變。教師不應再只重視學生漢語語言文學的基礎知識的教育,單純的知識性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新時期對于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要求,必須結合網絡文化的特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用性寫作能力,集合新聞學及現代傳媒的要求,結合多種方面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實際靈活運用能力。針對現階段學生寫作能力普遍較差的現狀,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私人空間及論壇,從最初的命題作文變為定期的更新文章,利用互聯網的特性,學生之間可以隨意交流,互相欣賞彼此文章,教師定期進行集體修改點評,通過點擊量的差距來刺激學生提高寫作能力的積極性,在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自己對于文章的點評能力,從別人的問題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2. 傳統教育教學重點只是注重對于學生硬性知識的培養,往往忽視了學生實踐性的培養。隨著網絡文化的發展,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對于知識實用性的培養。要為社會培養既懂得專業知識又懂得如何運用的雙重型人才。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與社會網絡媒體制定聯合辦學的目標,通過網絡發展實際需要,培養定向專業人才,從根本上提高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實用性。現代漢語語言文學的具體實用性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要有基于網絡技術對實時發表評論及看法的能力,要將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與網絡文化的大眾化特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總結語
網路文化雖然是一種新型的文化載體,但是其影響正在逐步擴大,大學漢語語言文學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網絡文化的巨大潛力及優勢,積極改革教育教學重點,努力提高現代漢語語言文學與時代的結合度,提高漢語語言文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拓寬該專業生的就業范圍。在享受現代技術帶來的資源共享時代的過程中,完成新課標對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永軍.新形勢下大學漢語語言文學的教學改革方案[J].中南大學出版社.2012
[2]李仁武.如何加強網絡文學建設[J].光明日報.2013
本論文首先分析我國中學語文教育存在相關的問題,強烈的感受到影視教育引入到中學語文教育的必要性。論文界定了相關影視教育的內涵,介紹了其相關的特點。作者分析了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文章最后闡述了影視教育在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并結合實際構建影視教育的保障機制。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育、影視教育、引入、拓展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willenterabigchange,thedevelopmentofthenewstage,inbasiceducationwillplaytheroleofpioneers.ButtodayChina''''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bytherelevantproblemsareseriouslyhamperingthequalityofeducationadvocacy.Modernlanguageteachingschoolsfaceanunprecedentedimpacttothemodernlanguageeducationinfilmeducation,languagelearningcanenhancestudentsinterestedi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teachingofmodernlanguagessecondarytothequalityofeducation.
Thispaperfirstanalysisofthe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issuesrelatedtoastrongsensefilmeducationsecondaryeducationintotheneedforlanguageeducation.Thepaperdefinestherelevanteducationalvideocontentonitsrelevantcharacteristics.Theauthoranalyzesthefilmeducationonthedevelopmentof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thearticledescribedthefilmeducationinthestatusoflanguageeducation,andeducationinlightoftheactualvideoofthepro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secondarylanguageeducation,filmeducation,theintroduction,expand
目錄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第一章緒論…………………………………………………………………4
1.1引言………………………………………………………………………4
1.2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4
1.3本論文的研究思路和意義………………………………………………5
1.4本論文的組織結構………………………………………………………5
第二章影視教育的基本內涵………………………………………………6
2.1影視教育的定義…………………………………………………………6
2.2影視教育的特點…………………………………………………………6
第三章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影響……………………………………8
3.1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拓展…………………………………………8
3.2影視教育對中學語文教育的限制……………………………………………8
第四章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的思考…………………………………10
4.1中學語文教育與影視教育關系……………………………………………10
4.2中學語文教育引入影視教育保障機制的構建……………………………11
第五章總結與展望……………………………………………………………13
5.1總結………………………………………………………………………13
5.2展望………………………………………………………………………13
參考文獻…………………………………………………………………………14
致謝………………………………………………………………………………
原創性聲明………………………………………………………………………
參考文獻
[1]陳宇鍇,王志敏.大學美育電影鑒賞指南[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2]彭吉象.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3]黃海昀.高等學校應加強藝術教育[J].藝術教育,1999,(6).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10]燕國材.素質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11]李丕顯.審美教育概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1.
[12]李燕.簡論巴拉茲視覺文化;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9期
[13]文新春.影視:讓語文教學從平面到立體[J];中小學電教;2005第7期
[14]施燕華.信息技術課堂情境設計初探[J];中小學電教;2006年第4期
【關鍵詞】數字化 課程資源 開發與利用
一、數字化課程資源的分類
(一)數字化素材庫。庫內素材應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動畫、視頻五大類。
1.多媒體素材庫在功能設計及技術實現上應具備的特點。實現權限分配和分級管理,有管理員級和用戶級,用戶必須先注冊后使用;實現信息傳輸的網絡化,使用者可以通過校園網上的每一臺電腦上傳素材,描述信息與文件一一對應,所有素材均可進行在線預覽;管理員可以對素材進行管理,增減、編輯、修改相關條目。
2.媒體素材的要求。文本素材要求:存儲格式一般為TXT、DOC、WPS、HTM、PDF等。書本文字的數字化,我們主要通過OCR實現,把教學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資料輸入電腦,保存成html格式,方便在網上傳輸。
圖形/圖像的要求:圖片的數字化要求我們使用掃描儀、數碼相機,將圖片資料轉換成計算機存儲的圖像文件,并轉換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變小,易于存儲和傳送。
音頻素材的要求:存儲格式為WAV、MP3、MIDI或流式音頻格式,數字化音頻以WAV格式為主,用于欣賞的音樂為MP3,MIDI設備錄制的音樂使用MIDI格式。
視頻素材的要求:主要格式有AVI格式、QuickTime格式、MPEG格式和流式媒體格式。在網上實時傳輸供實時教學使用的視頻類素材使用流式媒體格式(rm、wm、asf)。
動畫素材的要求:存儲格式一般為GIF格式和Flash格式、AVI動畫格式。
(二)多媒體課件庫。課件庫中的課件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具備課件產生的評估數據機制,保證不同的工具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單機上運行的課件,必須能夠運行于win9x以上的版本。對于一些基于靜態網頁的課件,或是asp類型的交互式課件,必須能夠通過標準的web瀏覽器訪問,與瀏覽器運行的硬件平臺無關。課件運行沒有故障。課件中的有關媒體素材,必須符合媒體素材的要求。
(三)試題庫。試題庫用于存放與專業課程相關的試題和以庫中試題按一定原則組合而形成的試卷。試題要有一定量的積累,并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集合于計算機系統中。應具備對試題的查詢、單個錄入、批量錄入、刪除、修改、組卷、統計分析、自動屬性值校正等功能。
(四)案例庫。案例庫用于存放與專業課程相關的典型案例,案例應統一制作成HTML網頁。
(五)數字化教案庫。數字化教案庫用于存放各學科每章節的教案,應具備錄入、查詢、刪除、修改等功能。
二、數字化課程資源獲取的途徑
中小學自建資源庫中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于教師自制、因特網、各類教育光盤、電教資料和教育軟件等幾個方面。
(一)教師自制課程資源是重要的資源來源。特別是有些學科的教師,對于某一門學科的資料積累和收集比較全面,教學資源、教案和課件都具備,將這些資源進行整理分類導入資源庫。
(二)因特網成為課程資源獲取的主要途徑。目前很多教師的博客、空間里都積累和整理了大量的課程資源,對這部分內容進行篩選和整理導入資源庫。
(三)各類教育光盤是由各出版社出版的正式電子出版物,品種較多,比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較權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光盤,將其中的資源導入資源庫。
(四)學校積累了大量的電教資料,如教學錄像片、教學音帶和各種擴展學習的音像資料等。平時,由于受學習場地和硬件設施的限制,這些音像資料的利用率是比較低的,現在可以將這些音像資料轉制成數字文件加入到資源庫中,教師通過校園網就可以隨時隨地地調用這些教學資料供教學中使用,學生也可以在個性化的學習中隨時使用這些音像資源。
三、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利用實例
課程資源的開發首先要搞清楚何為信息技術課程資源,一切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都可稱為信息技術課程資源。
例如,我就我曾經開的一節課說一說自己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圖片信息的加工》這一節對于學生來說是和生活實際聯系比較多的,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我覺得在教學的時候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中挖掘可以為學習所用的素材供給學生學習,并讓學生在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的過程中去理解,內化知識。
(一)自制圖片素材引入新課。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圖片信息的加工,依據本節課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了以興趣圖片引入課題,展示隱性問題,由學生結合教材和示例圖片分組研討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教學思路。導學部分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激發他們親自實踐的欲望,屏幕展示一張教師與嫦娥一號的合成照片。該照片由教師用PhotoShop軟件合成,插入到教學PPT課件當中。
(二)使用數碼設備獲取資源。上一節的內容是圖片信息的獲取,教師通過使用數碼相機為學生拍攝照片,或者通過掃描儀得到的照片,都可以作為本節課最好的素材。教師經過簡單的整理、壓縮后上傳到雞西實驗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網站上。
(三)搜索網絡學習資源。由于任務一是圖片信息的合成,除了需要學生個人照片之外,還需要部分用來合成的背景圖片,這些圖片可以由教師從網上或光盤中獲取,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圖片資源網站的網址,為學生更好的完成任務一圖片信息的合成做好充分的準備。
開放的數字化課程資源體系是整個數字化教學的核心。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任何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與應用將極大地推動數字化教學與學習的發展,對建立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丁革建,魏雄鷹,王基一.新課程教師培訓對課程資源建設的啟示[J].中國電化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