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

        第1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一)成本會計課程內容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之一,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會計工作實踐上來講,都是一個重要環節。成本會計的內容可以從兩種角度界定,一種是以成本核算為核心,主要包括成本報表編制、成本計劃和成本分析等。另一種是成本會計在此基礎上還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內容。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其它成本管理的內容。同樣以成本核算為主。本文以第一種角度來分析。

        (二)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決定了它的特點:計算多、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膩煩心理。成本核算是成本會計的核心,其運用的方法多且靈活,不同的費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適用于不同的情況。比如輔助費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5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范圍。在成本會計中,每一種費用的計算與分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都要有一個載體,就是表格。因為計算方法眾多,所以表格的編制方法與格式又有很多種,可以很靈活。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等需要編制費用分配表,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需要理解成本計算單,也是表格。要理解這些表格以及其中的方法運用、數字的來源,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是在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時,學習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方法比較多,計算簡單,編制分錄是主要內容。而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是以表格的形式主要講計算,表格眾多,表格之間也有聯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數據之間的來龍去脈。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能在學習中獲得收獲和成就感,應該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體會和對課程的認識等方面,改進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直至熱愛這門課程的學習。

        二、成本會計教學中的難點

        (一)教學內容局限

        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一般是以傳統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為主。其主要內容是在學習成本費用分配方法的基礎上,對整個產品成本形成過程再做進一步介紹。也就是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不到各種費用分配方法在整個產品形成過程中的計算,僅僅是單一的費用計算方法學習,無法從產品成本形成的全過程看到一個完整的案例,要使學生掌握產品成本形成和計算的完整過程,把課程核心的成本核算各部分內容銜接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

        成本會計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目前對成本會計的教學,常見的多是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但是學生的聽能消化吸收的能有多少,每一堂課是很難衡量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教師講的基本是理論知識,缺乏趣味性,且欠缺實踐環節,缺乏實用性。學生缺乏對制造業生產的直觀了解和認識,也很難直接把握實際操作方法。會計的實務操作性很強,成本會計也不例外。但是對于課堂講授的各種計算方法等,要求學生真正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會計資料對于一個單位來講,有一定的保密性,是不變隨意外傳的。這也造成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

        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來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這種數據的前后來龍去脈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的有關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應用有一定局限性,不可能將所有表格都繪制在黑板上,只能單一地從書本上針對表格解釋數據的來源與計算,學生聽起來易產生疲勞感,教師的教學效果就很難達到。大學生作為一個青年群體,朝氣蓬勃,在大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有著更多的未來個人發展的空間。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會容易受到拜金主義的沖擊等等。成本會計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它的應用性強,其內容主要介紹成本核算的方法。學習過程計算較多,這些計算多以表格的而形式呈現出來,內容顯得枯燥乏味,且不易掌握。學生理解有難度。這樣一門課程如果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作為補充,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提出的改革思路

        (一)整合教學內容,易于學生學習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教學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應從學生易于把握的角度,規劃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不連貫,加之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急于求成,缺乏耐性,很多學生認為成本會計課程計算較多,不容易掌握。整合教學內容,應該從整體出發,合理構建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例如,可以在介紹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一個完整的例題、案例進行成本會計整體說明。既可以幫助學生從成本核算上掌握計算過程,又利于同時理解賬務處理。同時,結合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也為了避免與其他相關課程(如管理會計)重復,在保留成本會計傳統體系中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簡化過多涉及其他管理領域的內容。適當介紹成本控制戰略等成本管理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使成本會計的體系內容更具前瞻性。

        (二)加強實踐教學,利于學生學習

        大學生重視所學內容的有用性,因為將來要就業、要深造,體現自我價值。如果課程有用,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避免消極心理。成本會計教學要“有用”,教學內容應與會計崗位工作和學生的今后就業需求密切相關,這樣才能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不脫離社會需求。為此,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這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使學生體會到成本會計在不同行業中的運用以及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例如開設實訓課,學生完成實訓任務,認識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體驗工作任務完成的成就感。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可以分組分批深入生產一線,到企業中去,了解真實的生產情況。了解實際生產過程,便于理解不同企業類型適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做好成本計算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書本知識的重要性和有用價值。

        (三)擴充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成本會計往往以學習財務會計的思維習慣來對待,對成本會計核算體系缺乏理解,因而感覺學習困難,很少感到學習成本會計很有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成本會計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培養學習成本會計的興趣呢?可以通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比如

        1.項目教學。項目教學法是指從學生實際應用技能出發,將學生在校期間應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個項目,每項項目的結構形式均是圍繞該技能形成所組成的,與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行動化學習任務。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教師在旁進行指導。有利于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2.多媒體教學結合圖示教學法,使用多媒體,圖示直觀明了,配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說明,費用的計算、結轉過程形象生動,有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應用,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結合。學生已不再是課堂和教師的簡單的受眾,而是課堂和學習的主人,可以從網絡、視頻中自主學習,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和控制學習,而不再是簡單的課堂上教師指令的回應者。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有時間回答學生的問題,實現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在作業問題上,也可以將集中的問題匯集起來,專門、及時的給予指導。同時,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是引導學生的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指揮學生。這樣更利于學生理解理解課程的內容,真正成為學習的參與者。

        4.探究式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開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通過課下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現知識。課上向教師提出問題,而不再是由教師先向學生發問。我國現代杰出的歷史學家蒙文通,在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時,使用的考試方式即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更加扎實、印象深刻。

        四、小結

        第2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心理調適

        大學畢業生就業是其跨出校門融入社會的標志,面對就業,大學生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在就業過程中,難免出現種種心理矛盾、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

        一、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個體的發展歷程中,處于較低水平,屬于心理疾病高發群體。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自負、自卑兩極心理

        大學生對自我的評價能力的不完善和缺乏自我評價的客觀反饋 ,導致自我評價不準確。就業取向脫離現實。

        (二)焦慮心理

        焦慮是由心理沖突或個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產生的一種緊張、恐懼的情緒狀態。

        (三)沮喪失望心理

        大學生容易出現沮喪、失望的心理狀態。特別是在畢業生面對就業時,不少畢業生對于能夠接收自己的工作崗位不滿意,認為環境差、待遇低,產生沮喪失望的情緒,導致就業不積極,甚至消極等待。

        (四)嫉妒心理

        現階段的大學畢業生往往都存在很強的競爭意識,但同時由于競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五)依賴心理

        在面對就業問題上,不能主動爭取就業機會,依賴學校、依賴家庭的心理突出。

        (六) 功利心理重

        急功近利,渴望高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在就業時往往希望自己一蹴而就、一勞永逸,不現實地期望自己獲得此類工作。

        (七) 就業期望與失落心理

        高期望驅使畢業生總是向往高薪水、高職位、高起點,渴求高收入、高物質回報率,并一廂情愿地對用人單位提出種種要求,將就業的目標定得很高,當發現現實與理想的差異較大時,就容易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現象,并產生偏執、幻想、自卑、虛偽等心理問題。

        二、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 大學生整體就業壓力的增大是直接原因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方向普及,大規模的擴招,從高等教育畢業生的數量上導致了向供給過剩的方向發展。

        (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高是重要原因

        從目前的教育狀況來看,一方面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層次較低,缺乏有針對性地專業心理健康輔導,對于職業生涯規劃的應用還處在很低的水平。

        (三) 大學生自身的問題是內在原因

        大學生處在心理成熟的過渡階段,家庭和社會對這一群體的期望值較高,導致大學生自我定位容易出現偏差,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

        (四) 就業指導工作的不足是外在原因

        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是停留在“產品推銷”階段,對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輔導還是比較薄弱,專業心理輔導能力不足,長期的就業指導能力不足,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能力不足。

        三、大學生就業心理的自我調適

        (一)正視就業現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國家發改委官方網曾經消息說,200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200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610萬。因此,如何應對今年的就業壓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就業市場上的用人單位找不到人、大量的畢業生無處去的“錯位”現象普遍存在。因此,要順利就業就必須首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就業形勢,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要樹立長遠的職業發展觀念,放棄過去那種擇業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絕對安穩的觀念。應采取“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辦法。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轉變就業觀念,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要改變錯誤、狹窄、扭曲的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加強自我理解與分析的能力培養,以平常心面對就業形勢,以保持冷靜的思維來進行生活中重大的抉擇;要打破傳統意義上的就業觀念,建立新型的就業觀,強化擇業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三)坦然面對就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

        冷靜和坦然的對待挫折,客觀地分析失敗原因。首先,在就業市場化、需求形勢不佳、就業競爭激烈的條件下,出現求職失敗是在所難免的,要對可能出現的求職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自己求職失敗并不一定就是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行。

        (四)開拓進取,勇于創業

        大學生要有自主創業的打算,不應單純等待安排就業被動地尋求就業崗位,還要立志創業,主動走向社會,去開辟新領域、拓展新市場、創造新崗位。

        通過以上綜述,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新的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和實施,社會對高素質人力資源的需求必將呈現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雖然短期內無法根本消除,但必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高校科學而富有成效的就業教育,而逐步得到改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和就業心理困惑,也將隨著日益市場化的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的轉變,而得到根本改變。因此,只要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好環境,有正確的就業觀念和心態,具備適應社會需要的就業本領,大學生就業就困難問題一定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方成智 大學生就業的心理障礙及調適[J]. 心理教育研究,2006(3),85-86;

        2、楊小瓊 《當代大學畢業生就業心理研究》 廣西大學碩士生論文 2007;

        3、張尚兵 《大學生就業挫折心理及調適策略的研究》河海大學碩士生論文 2007;

        4、楊英法 康建林 領導決策失誤的自我預防略論[J].甘肅社會科學,2005,45-47;

        第3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心理障礙大學生文獻資料有氧運動

        心理障礙,是因心理因素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揮,對來自內外環境的刺激不能在最佳狀態下做出正常的應答反應。簡單的說,就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異常現象。根據人體生長發育規律,大學生所在的年齡階段,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的生長發育都處于基本完善的階段,但是心理素質還處于不成熟的時期,他們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即大學階段是一個向成熟過渡的階段,其心理狀態尚不穩定,心理表現比成年人更為敏感復雜,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大學生不單要考慮在學習過程取得優異成績,還面臨著就業的困擾,造成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負擔,容易產生心理負擔過重,形成心理障礙,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所以,尋找解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方法,非常必要。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現狀及其成因

        1.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現狀:1989年,國家教委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高達20.23%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1991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的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生率已經達到25.39%,根據最新的統計數字表明,近年來已經達到30%,北京市16所大學1978年-1987年本科生因精神疾病休學、退學人數分別占總休學、退學人數的37.95%和64.4%《中國教育報)報道某省在對全省28所全日制高校3896名學生進行SQ.-90抽樣調查中,結果表明:40.18%學生有強迫傾向,34.4%的學生對人際關系敏感,24.46%的學生存在優郁傾向,24.5%的學生存在敵對情緒。去年,該省因大學生心理問題造成的不良事件是1996年的3倍多,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材的突出因素。

        2.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目前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研究很多,對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成因也有各種見解:有認為引發大學生心理障礙是由于中小學階段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難以適應大學生活、人際關系造成的心理障礙、性心理的成熟與性心理不完善的矛盾、“溫室效應”與擇業競爭激烈的社會沖突;、對社會支持的滿意程度、負性生活事件的影響、所采取的防御形式、正性生活事件數目等;環境變遷的因素、人際關系與日常生活的困擾因素、重要的喪失與心理健康、沖突與選擇、家庭環境與早期經歷;我國經濟和教育體制改革帶來的心理壓力、缺乏應有的心理衛生知識及心理承受能力差、家庭的影響、高校心理保健教育環節薄弱;先天與后天身心素質和影響、自主要求與依附心理的沖突、成就感與挫折感的煎熬、家庭期望值過高、重要關系的喪失、交往需要與交往困難的矛盾、性的困擾;學習與就業的壓力、世界觀、人生經歷、戀愛與性、校園與周邊環境。本人長期從事高校的教育工作,根據人體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了解以及與大學生的輔導員長期溝通,認為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基本可以歸納為:遺傳因素(包括身體形態、機能和運動素質)、環境的變遷、學習的壓力、就業的困擾、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薄弱、個人消費觀念的偏差。其中,遺傳和就業的困擾是形成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因為大量的擴招和教育體翻的改革,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極端嚴峻;而影響心理素質的神經類型遺傳度高達以上。

        二、大學生心理陣礴的表現及危容

        1.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大學生心理障礙的表現多種多樣,不同的研究結果進行系統的歸類,有把大學生心理障礙歸納為:神經癥狀、人格障礙、學習心理障礙、性心理障礙、適的障礙、情緒障礙、神經障礙、品德發展中的心理障礙;有孤僻型、自卑型、自大型、幻想型的;有情感障礙、人格障礙、智力障礙等,歸納起來,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類型主要有神經衰弱、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恐怖癥、精神分裂癥等,以上心理障礙單獨或合并表現為軀體癥狀,抑郁、焦慮、自卑等消極情緒,注意力分散、痛苦、恐懼、失眠等心理疲勞及自殺和殺人的傾向等。

        2.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危害性:(1)影響身體素質:由以上癥狀分析可以知道,各種心理障礙都會引起一定的生理反應,有的甚至引發軀體癥狀,如神經衰弱引起的失眠、心動過速、頭痛、腹瀉等,焦慮癥引起的血壓不穩定等癥狀,它們嚴重阻礙當代大學生的身體和健康發育;(2)影響技能的獲得和知識健全人格的培養:我們知道,不同的心理障礙危害程度不同,但他們都引起大學生感知、記憶、注意功能失調,影響大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的甚至因此而被迫輟學。另一方面,各種心理障礙都引起情緒反應和人際關系緊張,從而導致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如攻擊型人格、畏縮型人格等;(3)影響群體正常的生活和社會活動:心理障礙患者一般具有敏感、優郁、易激怒等特點,所以有嚴重心理障礙患者的群體中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緊張等現象,不利于和諧的集體生活。

        三、大學生心理障礙改變的對策

        1.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影響:人的大腦與肌肉之間的信息傳導是雙向的,興奮可以從大腦傳遞給肌肉,產生相應的肌肉收縮。肌肉的收縮可使大腦皮層特定區域產生興奮,肌肉收縮積極,肌肉向大腦傳遞的信息就多,大腦的興奮性就高,表現為人的情緒高漲(心情愉快)。有愉快的心情,很難產生心理障礙。

        針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程度與學習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一般多數采用運動療法:身體鍛煉對心境的積極促進、認知能力的提高、對個體抑郁、焦慮等情緒的治療作用,能強化身體自尊和身體自我概念,可能產生負效應;把"理障礙分成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疑慮癥、強迫癥和恐怖癥,采取不同的運動療法,取得滿意的效果;有認為體育鍛煉可調節情緒、強化自我概念和自尊、協調人際關系、降低應激反應,消除疲勞;體育運動能促進人認知的發展、促進情感過程的發展、提高意志力、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有助矯正某些心理缺陷等等;有以癥狀量表(SQ,-90)為檢驗指標,采用針對性的運動處方,結果顯示強迫因子、人際敏感因子、抑郁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的得分比練習前有顯著性下降。說明運動處方能夠有效改變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使大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就目前我國的教育體制,大學生的學習任務雖然役有中小學緊張,但是,有嚴格的上下課制度,所以大學生役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系統的、長時間的體育鍛煉。因此,大量的研究證明,體育鍛煉對改善大學生心理障礙有一定的幫助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適合當代大學生改普心理障礙的方法,即是既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癥狀,同時又要滿足大學生不影響正常的學習節律。因此,一種強度適宜,時間靈活的運動方式—有氧運動,為大學生提供了幫助。

        2.有氧運動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影響:有氧運動是指在運動過程中能最的供給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產生的運動方式,有氧耐力素質的生化基礎是有氧氧化能力。影響有氧氧化的因素很多,如糖、脂肪、蛋白質的含量及利用,與氧氣有關的血紅蛋白的數量,骨骼肌線粒體的數量和體積以及線粒體內酶的活性等。通過有氧代謝能力的訓練,改善機體內氧運輸和利用能力,從而提高耐力素質。有氧氧化代謝供能是指在有氧條件下能源物質氧化與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供能過程。因此,有氧代謝的先決條件是氧氣。在運動過程中,有大量的氧氣參與能量的供給,對神經系統的大腦皮質是一種良性的刺激,從而對神經過程的強度、靈活性和均衡性產生了正面的影響,使皮層細胞的工作能力和這種能力達到的局限提高;細胞興奮和抑制過程達到平衡;神經過程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外一種形式速度加快,對于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神經過程的三大特性發生良好的改變,意味著其心理行為朝著正常的方向發展,對于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改變,產生積極的影響。

        同時,科學的有氧運動鍛煉可增進身體健康,增強血液循環系統功能,使血液變得富有、血管富有彈性、代謝水平提高,使心肌強壯,心臟的工作能力和儲備能力提高,這些都有益于降低血壓、血脂和控制血糖;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使得肺活量增大,殘氣量減少,肺功能增強;提高消化系統功能;改替神經系統功能,人的活動是在神經系統支配下的協調活動,堅持鍛煉使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控制體重與改替體形,有氧運動鍛煉能減少多余的脂肪,增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柔韌,從而改善大學生的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

        有人對32名男大學生以50%兩種運動強度分別進行的慢跑和踏級的側試,并在運動前以及運動結束后進行曰夔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鍛煉中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隨練習強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動,但30n有氧運動后產生的即時效果是積極情緒和疲勞感覺增加,消極情緒降低到基線,運動結束30”和60min后,積極情緒增加,心理疲勞感覺降低;經過檢驗,兩種運動強度和運動方式經30有氧運動后產生了相同的情緒效應,積極情緒呈上升趨勢,消極情緒呈下降趨勢,并且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運動結束后60。有氧運動對心理疲勞的影響隨時間而下降,但下降只有在運動后60。才有顯著意義。

        有氧運動能夠有效降低抑郁程度,是預防和治療抑郁癥的一種手段。對經癥狀自評量表(,l一90)側試選出5名患有較為嚴重心理障礙的大學生,以“(220一年齡t10)x60%即%”為適宜的靶心率范圍,采用有氧運動一一健身12.n跑的方法練習10周。實驗結果表明,抑郁因子實驗后比實驗前的值明顯下降(P<0.05)。實驗還顯示:實驗后的強迫癥狀因子得分要比實驗前有顯著性降低(P<0.01),表明通過有氧運動練習后,使強迫癥狀減輕或消失。而有很多的研究是針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缺陷,采用針對性的有氧運動鍛煉,對改善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取得良好的效果,為消除心理障礙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結論與建議

        第4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詩歌療法 研究現狀 核心概念的界定 理論依據與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02

        當代大學生成長環境是一個日新月異、信息爆炸的社會,各種思想相互碰撞,給他們巨大沖擊。他們思維活躍,思想開放包容并存。但他們處于思想容易裂變、情緒不穩定的時期。在校大學生逐漸形成自我價值體系,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與自我。用不太成熟的標準評價社會與自我,努力尋求個體的社會定位。另一方面,學業、就業等壓力又容易引起理想失落、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等心理問題。據研究數據表明,大學生在強迫,抑郁,焦慮,敵對,偏執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5);敵對、偏執因子水平上男生高于女生(P0.05),其他因子水平男女無顯著差異(P0.05);在強迫、抑郁、焦慮、敵對、偏執、精神病性六個因子水平上,大學生的得分結果高于全國青年常模(P0.05)。[1]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必須引起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在不同年級和性別中,部分心理問題較突出,應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的健康教育,正確引導使其健康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更為突出:自卑、惰性、厭學等等。[2]所以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值得關注。但是,隨著積極心理學在我國研究的興起,研究者意識到心理學不僅要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研究,同時也應探索高職院校學生積極人格培養問題,從而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繁榮。

        故此,作者提出“應用詩歌心理療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積極人格的研究”這一課題,本課題將旨在通過詩歌心理療法來培養高職學生的積極人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認知模式、體驗積極情緒、建構積極人生。

        1 研究現狀

        目前同類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個方面:積極心理學以及積極人格的研究、詩歌心理療法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心理學的主要任務是治愈心理疾病。心理研究的重點在于抑郁、焦慮、恐懼等人類缺陷,屬于“消極心理學”。20世紀末,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創立的“積極心理學”鼓勵心理學工作者對人類的優秀品質進行研究,促進健康人提高幸福指數,從而增強人的心理免疫力,Seligman和Sikszentmihalyi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三大研究主題:積極主觀體驗、積極人格特質和積極社會系統[3]。積極的主觀體驗,主要是讓個體多從事自己擅長的工作,讓其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得到快樂的主觀體驗。積極的社會系統包括民主政治大環境和溫馨團結的工作環境、家庭環境。積極的人格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

        他倆在整合人類各種優點的基礎上,把積極人格分為美德和積極品格兩大類:第一,智慧和知識(能夠獲得和運用知識的認知品質)創造力、好奇心、開放性思維、好學、洞察力;第二,勇氣(面對內部、外部兩種不同立場誓達目標的意志的情緒品質)正直、勇敢、毅力、熱情;第三,仁慈(有關“照料他人與他人成為朋友的人”的人際交往品質)善良、愛、社會智力義(構成健康的社會生活基礎的文明品質);第四,正義(構成健康的社會生活基礎的文明品質)公正、領導力、合作、原諒;第五,節制(謹慎處事的品質)謙遜、謹慎、自我調節;第六,卓越(個體與整個人類相聯系的品質)對美和卓越的欣賞、感激、希望、幽默、信仰。[3]

        國內對積極心理學進行研究主要有兩類論文:介紹積極心理學以及積極人格、總結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應用情況。第一類的論文有:高強的《積極心理學淵源初探》介紹了積極心理學與繼承了古近代西方哲學中的積極人性論思想,在研究對象和心理治療等方面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念的淵源。[4]吳晶的《積極心理學: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融合》論證了積極心理學對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包容并蓄。[5]孟維杰的《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心理學研究視域轉換與當代價值》[6]、張秋穎的《積極心理學下性格品質研究概述》、[7]陳虹的《美國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優秀品質和美德”》[8]三篇論文介紹了積極心理學對積極人格的研究。第二類論文介紹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的應用,這類論文有:王倩的《對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發展的幾點思考》、[9]施利承的《海員積極心理養成的思考》、[10]劉孝群的《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舵手》[11]劉桂芬的《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作用》[12]翟媛媛的《積極心理學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3]方雙虎的《我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14]等一系列論文介紹了積極心理學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品格的培養。此類論文主要論證的是積極心理學應用的作用,對應用理論進行實踐的具體方法則沒有提及。

        現代意義上的詩歌療法(Poetry Therapy),是閱讀療法與寫作療法的一種,即在治療師的選擇下,針對不同的治療目的向患者推薦一些有不同情感色彩的詩與歌(通俗歌曲),讓個體或團體閱讀、誦讀,或直接讓病人參與寫詩,幫助治療師發現問題。并通過宣泄、領悟、凈化、升華等作用,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或心理障礙,是一種提高心身健康質量的心理治療方法。 理論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應用與方法兩方面:詩歌療法的具體應用:段揚的《詩歌療法》簡介了西方詩歌療法的應用。[15]陳敏的《詩歌療法》介紹了古代中國應用詩歌療法的情況。[16]王萬昌的《詩歌療法:按摩學生的心靈》介紹詩歌療法應用的案例。[17]但是這類論文數量少,并且顯示我國對詩歌療法應用還很少,研究不夠深入。

        2 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有兩個核心概念需要界定:詩歌心理療法、高職院校學生積極人格。本課題的詩歌療法中的詩歌包括了詩與歌,具體做法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上與個體、團體咨詢中,向學生推薦一些有具有不同療效的詩歌與歌曲,讓學生在咨詢師的指導下,對作品內容做出反應。可以是對整首詩歌作出評價,也可以對其中一句話做出評價,咨詢師可以提出諸如“這首詩對于你有何意義?”、“是否哪句詩讓你特別感動或喚起了自我的覺醒?”最后,可以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或歌。從這些詩與歌中,治療師可以發現許多學生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問題以及促進患者的自我理解。學生也可以通過寫詩宣泄壓抑情緒,從而提高心理健康質量,建立積極人格。根據人格心理學中的社會學習流派、認知流派、人本主義流派的理論,盡管人格是源自個體身上穩定的行為方式與內部過程。但是后天的學習可以對人的消極人格進行糾正,對積極人格進行強化。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生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自卑、自控力差、厭學、惰性。所以他們需要建立的積極人格是:自信、好學、勤奮、自控力強。

        3 課題理論依據與內容

        在本課題中的詩歌包括:詩與歌。詩,通過簡潔優美的語言把情緒具體化,是人類強烈情緒的投射,詩人則是人類情感的代言人,人們在詩歌作品里與詩人共鳴。歌,特別是優美流行歌曲,歌詞就是優美的詩。流傳廣,易于理解。而大學生處在生命的青春期,思想活躍、情感豐富。屬于“詩歌”的年紀。同時作為受高等教育者,具有接受詩歌傳播知識基礎。所以利用詩歌心理療法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品格是可行的。

        本課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詩歌心理療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上的應用、利用詩歌療法進行大學生個體、團體心理咨詢、編寫詩歌心理治療手冊。具體內容與方法是:第一,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上設立不同的積極品格主題,如自信、夢想、堅持等。要求學生參與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詩歌,在進行心理課程講授中插入老師推薦詩歌或學生收集的作品,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詩歌作品的解讀,找出自我心理問題,發現解決方法。同時感受人性美德,在接受美學教育的同時培養積極品格。第二,本課題將采用“詩歌個體心理咨詢”方法,針對求助者不同的心理問題,對求助者進行有特定治療目標與要求的詩歌寫作、解讀的培訓,讓求助者通過誦讀、寫作詩歌,宣泄壓抑的心理問題,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困擾,升華學生精神境界,塑造學生的積極品格。

        綜合上述,中國目前對積極心理療法的具體應用方法研究不夠,應用詩歌療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積極品格的研究更是缺乏。本課題將結合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知識進行實驗、調查、文獻檢索、實地觀察和比較研究法等方法,力圖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綜合研究與專題研究相結合,確保課題的科學性并實現既定的研究目標。故此“應用詩歌心理療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積極人格的研究”這一課題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

        [1]王玉萍.健康研究[J].2011,(4).

        [2]熊建圩,姚才來,任春亮.高職生心理問題探析[J].職業時空,2009,(3).

        [3](美)馬丁?塞利格曼.真實的幸福[M].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卷出版公司,2010:139-163.

        [4]高強.積極心理學淵源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0,(3).

        [5]吳晶.積極心理學: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的融合[J].社會心理科學,2010,(11-12).

        [6]孟維杰.積極心理學思潮興起:心理學研究視域轉換與當代價值[J].哲學動態,2010,(11).

        [7]張秋穎.積極心理學下性格品質研究概述[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

        [8]陳虹.美國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優秀品質和美德”[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5).

        [9]王倩,李輝.對積極心理學在中國發展的幾點思考[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

        [10]施利承.海員積極心理養成的思考[J].交通醫學,2010,(6).

        [11]劉孝群.積極心理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舵手[J].萍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0).

        [12]劉桂芬.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

        [13]翟媛媛.積極心理學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2).

        [14]方雙虎.我國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0,(7).

        [15]段揚.詩歌療法[J].心理世界,2002,(10).

        [16]陳敏.詩歌療法[J].科普天地,2009,(9).

        第5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體育鍛煉;自信心;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7-0000-01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通過CNKI對發表于各類體育專業期刊上體育鍛煉自信心方面的文章進行查閱和檢索,了解目前體育鍛煉對提高大學生自信心領域的科研方法及現狀。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對文章進行統計,為研究提供定量的科學依據。

        2.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鍛煉情況分析

        通過CNKI檢索體育鍛煉論文學術期刊共33830篇,博士論文180篇,碩士論文4072篇。搜索體育鍛煉自信心相關論文學術期刊共197篇,博士論文5篇,碩士論文90篇,自信心方面研究數量明顯偏少,受關注度相對較小,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應多加強。

        2.2 論文研究內容的分析

        研究內容主要是對體育鍛煉的產生、發展、屬性、分類的研究以及體育鍛煉各項目之間的比較研究、體育鍛煉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等。作用與價值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體育的健身價值、心理健康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競技價值、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從心理學方面、教學方面和其他方面的研究進行歸納和總結。

        2.2.1 心理學方面

        殷惠娟在《淺析體育舞蹈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指出,女大學生對自我身體方面的關注達到最高點。相關報道顯示,54%的學生對她們的身體(體重、體型、姿態)不滿意。當個體對身體條件不滿意時,會降低整體自尊,失去自信,并產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癥。而體育舞蹈屬于有氧代謝運動,其能量指標屬于中等。通過體育舞蹈運動,能夠提高人的專項素質,如柔韌、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及協調性等,而且對塑造形體有很大的作用,這些對于女大學生而言尤為重要。①由以上研究可知,通過體育舞蹈運動可以起到塑造形體的作用,并且優美的舞姿給參與者帶來良好的自我感覺效果,使她們對自身條件的各個方面產生全新的認識,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高。高銘鴻在《體育舞蹈對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中指出體育舞蹈運動可以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緩解女大學生的精神壓力,疏通女大學生的思想情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體育舞蹈是由男女互相配合來完成的一項運動,通過溝通,能夠提高社會交往能力。而且體育舞蹈在優美的旋律中消除疲勞,改善大腦皮層狀態,使興奮與抑制達到新的平衡,是身心獲得充分地積極性休息。②由上研究可知,體育舞蹈可以增強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能力,為今后在社會工作中的人際交往方面得到鍛煉鍛煉和提高。

        2.2.2 體育教學方面

        湯躍在《體育舞蹈教學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中通過對大學生心理素質自覺狀況評價結果得出體育舞蹈教學后大學生各項指標均有不同的提高,其表現在控制情緒的能力、環境適應能力、自信心、動作記憶能力、人際關系協調等提高率均大于保持率。③由上研究可知,通過體育舞蹈教學對大學生提高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體育舞蹈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和調控,使學生在學會舞蹈動作的同時,消除不良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常冬冬在《體育教學對增強大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研究》中指出要給學生多提供展示的機會,經常鼓勵和贊揚學生在同學面前進行示范和發言的表現,提高其自信心,同時帶動其他同學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大膽的展示自己,在學生之間形成一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克服在公共場合的緊張情緒,提高自己的自信心。④由上研究可知,體育鍛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在體育舞蹈教學中,也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實施,采用角色實習的方式,讓學生擔任教師的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講解和示范技術動作,或是演示正確、優美、規范的技術動作給大家看。通過此類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自信心。譚嘉輝在《體育教學中女大學生自信心培養的研究》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正確對待學生體育教學中的失敗。學生之間具有個體差異,對不同學生要區別對待。體育運動中常會遇到挫折,或是動作無法完成,或是輸掉比賽,都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⑤由上研究可知,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利用分層教學,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達到標準,在獲得成功的基礎上產生性高度沖擊的自信心,能夠促使學生去完成下一個練習任務。

        2.2.3 其他方面的研究

        宋麗霞在《體育鍛煉對女大學生自信心影響的研究》中指出體育鍛煉對女大學生自信心的提升存在積極影響,尤其在外表自信和體育運動自信心上影響更為明顯。體育鍛煉具有的自我突破性、群眾性、協同性、公開性和交往性等特點,對女學生的身心影響是學校其它教育活動所不具有的。⑥由上研究可知,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其在健身健心娛樂和文化傳遞等方面特有的優勢,學校應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豐富大學生的業余生活,陶冶她們的情操,提升她們自信水平。周智娟在《淺析健美操對大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中指出通過在健美操的領操帶操過程中可以使大學生的信心逐步提高。帶操是健美操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它是一個提高學生自信心的挑戰機會。帶操時能夠發現學生的錯誤動作,進而對自己的動作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在自己能力提高的同時自信心也隨之提高。⑦由上研究可知,健美操要求練習者應有積極的表現欲望和青春活力,這就要求帶操者要擁有準確嫻熟的動作并充滿自信心,為了到達要求帶操者不得不對動作進行練習,而自信心就是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形成的。

        3.結論與建議

        在論文數量方面,體育鍛煉對大學生自信心影響方面的文章相對于其他研究領域(教學、基礎理論、訓練)來說相對較少,說明這方面的研究是薄弱環節,應進一步加強。從研究內容來講,研究者們對體育鍛煉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高校、中學、女性方面的基礎性研究,對于幼兒自信心方面的研究還較少;雖然比較重視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但得出的結論都較為普遍。在鍛煉方法、參加項目、鍛煉時間、負影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較為缺失,這些應該成為今后努力的方向。

        建議高校根據學生個體情況,針對學生自身素質和興趣進行項目選修,多開展一些拓展可以鍛煉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活動及比賽,讓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找到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

        參考文獻

        [1] 殷惠娟.淺析體育舞蹈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蚌埠學院學報,2012,4(8):33-36.

        [2] 高銘鴻.體育舞蹈對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690(7):206.

        [3] 湯躍.體育舞蹈教學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005,32(9):94-95.

        [4] 常冬冬.體育教學對增強大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1,3(8):204-206.

        [5] 譚嘉輝.體育教學中女大學生自信心培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8,(2):115.

        [6] 宋麗霞.體育鍛煉對女大學生自信心影響的研究[J].科教導刊,2010,2(11):188-189.

        [7] 周智娟.淺析健美操對大學生自信心的培養[J].當代體育科技,2012,2(4):1-3.

        注解

        ① 殷惠娟.淺析體育舞蹈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蚌埠學院學報,2012,4(8):33-36.

        ② 高銘鴻.體育舞蹈對高校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2,690(7):206.

        ③ 湯躍.體育舞蹈教學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005,32(9):94-95.

        ④ 常冬冬.體育教學對增強大學生自信心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1,3(8):204-206.

        ⑤ 譚嘉輝.體育教學中女大學生自信心培養的研究[J].科教文匯,2008,(2):115.

        第6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是現代健康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紀健康教育的主題。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本文論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和高校體育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途徑和方法。

        1.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近年來許多調查表明,我國大學生中的大多數屬心理健康正常者,但也有約占20%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原國家教委曾對12.6萬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和測試,發現存在明顯心理障礙者達到20.23%;更有資料表明,"在我國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來已達到30%。可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面臨著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關系到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早日成才。因此,開展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2.1現代大學生的特殊性

        由于獨生子女在大學生中占有較高的比例,加上父母過于溺愛,從而養成依賴性過強,自理能力差,強調以自我為中心,面對競爭、挫折、情感等方面的打擊缺乏承受力。

        2.2人際關系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

        在大學中,人際關系比高中要復雜的多,要求大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漸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不能或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

        2.3未來就業問題產生的心理壓力

        隨著教學體制改草、大學擴招及雙向選擇就業等,打破人們以往那種上了大學就如同進了保險箱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是素質和能力競爭的人才市場,因而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已是個普遍問題,這勢必導致大學生心理壓力劇增。

        3.高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1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塑造健康的心理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體育不僅以其艱苦性來磨練大學生的意志,還在使身體健壯和意志堅強的同時,培育出一個愉悅、開朗、健康的心靈。

        3.2緩解和消除大學生的精神壓力和心理障礙

        大學生身體活動過程的同時也是自身情緒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其中的表情、行為、意志等都可以真實地反映出來,因而很容易發現存在不同心理障礙的學生。而體育鍛煉有助于緩解肌肉緊張和生活緊張,促進大學生的情緒由消極、殘缺、扭曲向積極、健全、正常方向發展,從而可以化解大學生不良的思想情緒,使體育運動成為一種獨立的精神需要,從而促進心理健康,促使身心和諧、全面、健康發展。

        3.3提高大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能增加人與社會的聯系。通過參加體育鍛煉,會使個體社會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豐富發展個體生活方式,這有利于消除工作、學習和生活等帶來的諸多煩惱,消除精神壓力和孤獨感。

        4.關于高校體育教學的幾點建議

        4.1開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

        體育課程應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必要的時候,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整。還可以開設心理咨詢門診,從而預防和排除心理障礙,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身心健康。

        4.2結合體育運動的實際,加大高校體育教改力度

        第7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生命教育,大學生,生命,“基礎”課

         

        近年來,關于大學生自殺、他殺、虐待動物等新聞卻不絕于耳,他們對生命的輕視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對自己生命的輕視和對他人生命的漠視與殘忍?除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心理問題、社會因素等原因外,還與一些高校長期缺乏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沒有很好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有很大的關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程,它的特殊性決定了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必須始終堅持以生命關懷為核心,以此來提高大學生的生命和生活質量。

        一、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大學生生命教育是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價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學生對終極信仰的追求,養成學生的關愛情懷,使他們學會過現代文明生活。在現階段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總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現行高等教育的高度工具理性化弱化了生命教育。著名教育學家楊書子院士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后認為: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專業教育使學生的學術視野不寬德育論文,學術基礎不牢;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與基礎訓練不夠;過強的共性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足。生命教育在這種理性化的教育中越來越邊緣化。

        第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學生的功利取向越來越明顯。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科技迅猛發展、物質條件日益豐富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和科技、文化多元化發展,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引起尚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價值觀念的重大改變,可能出現部分大學生熱衷于追名逐利,存在著狹隘的個人主義傾向。對他人的生命以及生存狀態表現出淡漠。這種消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使大學生陷入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因此,必須加強對大學生生命觀、價值觀的引導,引導其理性地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以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

        第三、目前高校生命教育中重理論灌輸輕實踐體驗的傾向制約了生命教育的實效性。目前各大高校幾乎都設有心理咨詢機構,并開設了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中或多或少地滲透著對大學生的生命教育論文參考文獻格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舒緩了學生的心理壓力,糾正了一些偏差行為,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若能在大學生群體中正確開展生命教育,開設專門的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意義進行思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價值及存在的意義,尊重自己及他人的生命,熱愛生活,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結合“基礎”課的教學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基礎”課是“05方案”中本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修課程,在其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應有之義。結合對廣東松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群體生命現狀的調查分析以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認知關懷教育、生命價值教育、憂患意識教育和生命能力教育。

        第一、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加強生命認知關懷教育。

        認知關懷教育主要是增強個體對自我生命的認識、肯定、接納和珍愛,是對他人生命乃至整個生命世界的同情、關懷與愛護。包括了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等。使學生樹立積極的生命情懷,不僅珍惜自己的生命,還關心整個自然界所有的生命。

        第二、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加強生命價值教育。

        生命價值教育就是通過對生命科學、醫學相關知識的講授,使大學生形成全面的生命認知,明確“生”的可貴和“死”的不可避免,著力解決人“為什么而活”、“怎樣活著”、“生命存在的價值”等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從大學生自殺以及違法犯罪的個案可以看出,有的大學生之所以選擇輕生來結束自己年輕鮮活的生命,就是對生命失去了信心,找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第三、在“基礎“課教學中加強憂患意識教育。

        人的發展是人類生命存在的永恒追求。生命的無限性在于在有限的時長中發掘自身最大的潛能德育論文,這也就是生命發展教育的核心。我們應當在大學生的生命教育中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幫助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通過努力取得成功,讓學生在不斷的鼓勵中激發其自身潛能.從而提高對自身的價值肯定,充分展示個性,達到提高個人生命質量的目的,要讓學生懂得拓展生命的寬度,突破自我,追求人生的境界。

        第四、在“基礎“課教學中加強生命能力教育。

        生命能力是生命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包括了生命能力、動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心理調適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生命能力教育目的讓其領略到“活著真好”,爭取“活出點意義來”。如抗挫折能力,要讓學生知道挫折只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必要過程。需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去樂觀面對,應增強自身的挫折容忍程度以及心理調適能力。正確地面對挫折并承受挫折之痛,會讓學生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欣賞生命的亮色,提升生命的意義。

        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挖掘生命教育題材

        課題組老師結合多年從事“基礎”課的教學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深入研究,從中挖掘出了適合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題材,并對教學環節進行了相應設計。眾所周知“基礎”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和法制觀的教育。其中,人生觀教育是整個課程教學的重點,所以在基礎課中開展世界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學時最終的落腳點為人生觀問題,從人生觀問題擴展開來可以對學生實施相應的生命教育。(如圖所示)

        1、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看待生命

        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它是人們對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所以確立正確的世界觀極其重要。世界觀教育屬于哲學的范疇,但對于高職院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哲學”課程,所以在“基礎”課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對學生進行一些相關教育,讓學生了解自然界的客觀性、聯系的普遍性以及萬物運動的無止境性等等,動員學生愛護我們的地球,珍惜身邊所有的生命現象,增強大學生的生命認知和生命情感。落實在“基礎”課的教學上,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祖國的燦爛文化和自己國家的熱愛之情,并將這種愛擴展到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及人民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同時生命教育的實踐性很強,我們可以結合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來進行德育論文,如探訪養老院、孤兒院、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等,以培養學生對他人和社會的關心,學會與人相處,學會以感恩之心來善待生命。

        2、引導學生用高尚的道德觀善待生命

        詩人但丁曾說過:“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說明道德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行“基礎”課的教學不能只是將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公共道德價值體系,通過教師的講授傳達給學生,而是通過道德教育使學生進行道德實踐才是關鍵。教學中可以選取“道德模范”、“感動中國”人物的先進事跡展開課堂討論,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使學生養成道德習慣,自覺履行道德義務,關愛社會,關愛他人,創造有價值的人生。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典型視頻,并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討論來展開課堂教學,可以選取近期網絡上出現的頗具爭議的“變態女大學畢業生屠殺小兔子”的視頻,女大學生對動物生命的漠視必會激起學生的憤慨和心靈的觸動。

        3、引導學生遵守法律構筑和諧社會

        近年來,一些被人們視為“天子驕子”,具有高智商、高素質、高層次的大學生們紛紛觸犯法律,身陷囹圄,斷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與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相背離。“基礎”課對學生進行法律教育僅是對法的一般原理和法律基本知識的一般解說。但教師不應囿于此限,照本宣科,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切實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生命意識和法律素養。教學中不忘引導學生充分理解和揭示法律規范中所蘊涵的權利基礎,消除法律規范是關于義務或以義務為本位的規范的誤解,避免權利和義務的錯位,樹立權利觀念。要盡可能把行為模式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運用法律知識和理論剖析“為什么”,使大學生知其“所以然”,并能深刻理解國家的、社會的、個人的法定的、應有的權利義務德育論文,并由此正確地把握它們在法律上的關系,使“感覺”深化為“理解”,進而內化為自覺的行為,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實現個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4、引導學生用崇高的人生觀指引人生

        這里所講的崇高的人生觀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內容的人生觀。一個樹立崇高人生觀的人才能以正確的人生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生活,始終對祖國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在當今相當浮躁的社會氛圍下,人們越來越多地趨向于追名逐利,變得失去了理性,疏遠了純真的情感,靈魂變得愈發孤獨。在這種形勢下,作為“基礎”課的老師在教學中務必要向學生澄清那些庸俗人生價值觀的種種危害,動員他們樹立崇高科學的人生觀;要讓學生明白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一個人無論地位如何,從事什么職業,只要他盡心盡力去為他人、為社會服務,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最終達到學生科學對待人生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2009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張清,劉紅斌.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的提高[M], 上海高教研究,1998,(專輯):101 ―103.

        [3]劉濟,李晗.論香港的生命教育[J], 江西教育科研,2002,(12):33.

        [4]張國民,廉利.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淺析[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8,(4)

        [5]楊芷英.生命的追問大學生生命教育管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8)

        [6]肖杏煙.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的構建與實施[J],《高教探索》.2009,(5)

        第8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摘要:本論文是了解大學生群體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及其存在的問題。針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的方法和路徑,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為實踐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加強社會思潮動態分析,強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引導。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44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035-02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趨向于多元化傾向。與此同時,對我國的高等教育帶來了沖擊和挑戰,并直接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1]當代大學生是國家人力資源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西方文化思潮的沖擊和價值觀念的滲透,導致一些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薄弱、價值取向功利、社會責任感淡漠、人際關系疏遠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理念格格不入。[2]

        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現狀

        為了能夠準確地了解把握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現狀,組織了一部分大學生進行座談,了解他們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程度,針對反饋中的重點問題進行了相關問卷調查的設計,并將該問卷調查表進行發放,發放對象是大學本科文理不同年級大學生500人。本次總共發放問卷調查500份,最終收回的問卷調查485份,其中有480份為有效調查問卷,有效率達到96%;男生225人,占總人數的45%,女生275人,占總人數的55%;文科學生280人,占總人數的56%,理科學生220人,占總人數的44%;黨員6人,占總人數的1.2%。

        通過回收的數據分析,對大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得到了了比較清晰而直觀的認識,調查結果如下。

        非常了解的學生達到45.41%,一般了解的學生達到47.90%,概念的模糊達到6.39%,不知道的占0.30%。

        社會變革與腐朽現象等不正之風的影響占70%,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價值觀的滲透和沖擊57.5%,網絡信息時代各種媒體傳播的負面信息的影響和作用占58.5%等。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

        二、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方法

        1.傳承創新研究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包含了追求知識、熱愛科學的內容,也包含了在社會中立足和增強競爭力的各種品質要求,與大學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標是完全一致的,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培育和弘P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2.研究方法優化配置,要加強思政課的教學方法創新,充分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完善課程優化配置,合理安排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相關的課程,不斷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

        3.立足校園文化建設,強調,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激發校園文化的認知導向、心理調節、人格塑造功能。創造一個文明高雅的校園環境,發揮大學校訓、校史、大學精神的育人作用,推動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大力推動校園文化活動推陳出新,建立健全適應新媒體要求的校園文化活動形式,策劃開展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活動,使大學生時時處處受到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校園文化陶冶、滋養。如開展校園文化圖文展系列活動,包括校徽、雕塑、校園文物等的圖文講解,充分發揮其凝聚人、熏陶人的獨特作用。

        4.認定本職學好本領,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生力軍和接班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貫徹和落實離不開今天的青年大學生。當代大學生自身的素質、水平和本領直接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否能夠得到很好的實踐。

        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路徑

        1.學會發聲廣為宣傳,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要通過報告會、分享會、研討會、演講賽、辯論賽等傳統載體和形式,動腦筋、花心思,讓陳壇裝新酒,散發出迷人的芳香。要以典型引領推進形成良好道德風尚,潛移默化地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影響大學生的價值取向,不斷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認同。

        2.拓寬視野實際踐行,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最重要特性是以“實踐精神”來把握世界。“德育與實踐生產的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辦法。[6]實踐是大學生的正確思想形成發展的源泉,也是大學生檢驗能力、磨煉意志、端正作風、克服享樂思想和惰性的唯一途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源于和服務于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實踐及其現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幫助大學生順利實現“知行合一”。

        3.發揮合力情感認同,情感認同是理論認同的深化,是行為認同的基礎。要形成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合力,發揮文化育人和典型感化作用,不斷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感認同和心理共鳴。要構建社會、家庭與學校協同教育模式。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積極營造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在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的基礎上,學校要與家長就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及人際交往等情況進行有效溝通,科學制定教育對策,共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從情感上促進大學生不斷感知認同核心價值觀。

        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第9篇:大學生積極心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當前很多高校進行教育改革,作為藝術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舞蹈教育也走入高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以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為研究對象,對當前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相關的對策。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趨于成熟,渴望結交異性朋友,期望擴大社交圈。為此,大學校園內各種交誼舞蹈活動層出不窮,成為學生之間交流的有效平臺。但校園舞蹈主要是提供給學生們學習欣賞的,學生們根本無法親身體驗和感受到其中的精髓,這導致了學生參與性不足等問題,此類問題都是值得我們考慮和解決的。 

        一、高校舞蹈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 

        (1)舞蹈教育有助于活躍學生思維,提升想象力。國外的神經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互影響、密不可分。人的左腦負責閱讀、數字運算、邏輯推理等活動,右腦則負責形象、情緒、舞蹈等活動,即右腦負責形象思維活動,左腦負責抽象思維活動。通過舞蹈等活動,將有助于開啟右腦思維,右腦智慧的提升將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2)舞蹈教學有助于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成為文化型人才。當前教育界推行的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接受傳統教育之外,還要接受“非文字化”教育,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成為具備豐富文化素養的人才。舞蹈藝術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包含了人文精神、美學思想等,這些內容都是大學生亟需補充的內容。 

        (3)舞蹈教育將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審美意識和行為。在當前物欲橫流的世界中,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審美意識將關系國家的長遠發展。培養大學生的氣質、情感、內涵、言談舉止等審美意識和行為是舞蹈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人體是美中之美,舞蹈教學以人體為表現手段,通過對形體進行系統的訓練,使得學習者在任何時刻都能體現姿勢之美,從而實現日常行為的美化。 

        (4)舞蹈教育有助于學生創造力的塑造。現代科學證實,人類自身對活動著的外在世界的知覺來自環境持續不斷地刺激所導致的感覺。大學生通過舞蹈學習可以不斷擴大對世界的認知,同時也有助于積累感覺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智能水平,為未來知識更新做好智能載體,為創新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高校舞蹈教學普及率不高,很多學生沒有機會接受舞蹈正規教學。有的學生甚至對學習舞蹈有一種恐懼心理,這導致單一化的舞蹈作品學習不能順利開展。 

        (2)高校舞蹈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升。普通高校在對學生們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往往會忽略了把提高學生的藝術認識和創造性人才培養意識融入進來。 

        (3)高校舞蹈教學教材存在問題,針對性不強。 

        三、高校舞蹈教學對策 

        (1)創新教學手段。當前社會不斷邁向科技化,將科技手段和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可創造出獨特的教學效果。舞蹈教學貴在“學、用、破”,通過三位一體的環節,來開發學習者的自身能力,實現舞蹈的教育目的。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舞蹈教學水平。學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中堅力量,尊重舞蹈教師在學科建設和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并充分發揮舞蹈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從而充分解放教育生產力,使得舞蹈教學改革和實踐能夠順利進行。同時,舞蹈教師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舞蹈知識,跟上時展的要求,通過理論學習,提升自身的理論基礎水平。在此基礎上積極將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接受學校安排的諸多培訓活動。 

        (3)積極倡導舞蹈藝術實踐。舞蹈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還需要在課余時間積極地進行實踐,才能有效地體會舞蹈精髓。 

        (4)優化舞蹈課程結構,加強理論課程建設。教學課程的設置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當前大學生就業難說明了高校專業設置已經不符合社會的需求。舞蹈教育要開拓專業領域,同時也要加大理論基礎課的比重,從而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創新性人才。為此,大學舞蹈教學課程要廣泛開拓專業領域,通過專業基礎理論的教學,結合舞蹈教學實踐,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舞蹈專業學生和舞蹈輔助專業學生,提升大學生的舞蹈素養。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有码三级欧美国产 | 亚洲国产午夜一区二区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中字幕在线尤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