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考試狀態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考生考試前的情緒總會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從考生自身來說,應著重克服兩種心理障礙
一、考試壓力過大
很多同學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平時學得挺不錯嘛,為什么還會怕考試?其實原因恰恰可能就是你平時學得不錯,老師的贊揚,父母的愛心,同學的羨慕,這種“眾望所歸”的心理壓力很容易使你在令人矚目的重大考試中“有負眾望”。考好的動機實在太強烈了,結果導致了你發揮的失常。按照心理學,當你在考試中取勝的動機過于強烈,并產生了極度緊張的心理時,對考試成績的擔心會嚴重干擾和分散你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的思考力和記憶力,并且在考試中稍遇困難,就會引起恐慌。當你在有這個問題時,一方面要把學習是為了爭面子的心理動機,轉變為對學習本身的內在興趣上來,即熱愛學習、肯于鉆研,不把一時的考試成績高低看得太重;另一方面,把平時的小考,都當成“大考”來嚴格要求自己,以增強自己對考試的適應性和自信心。
二、學習情緒上焦慮
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恐懼的情緒體驗,正常人生道路上經常遇到兩條道路的選擇,非此即彼,常常造成焦慮。如果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就會產生焦慮。在考前,常表現為對自己已學習的知識是否牢固不斷懷疑,從而在學習、考試中產生焦慮。
那么怎樣對待考試焦慮呢?一要改變對考試的認識。平時考試是檢查自己學習情況的手段,目的是查漏補缺,完善今后學習。二是對自己的期望要實事求是,適當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定指標,逐步提高。三是要重視考前復習,做到心中有數。四是對自己要有自信心,焦慮的根源在于對自己平時學習缺乏信心。所以,自信心越強,焦慮就越輕。五是要掌握考試時科學答題的方法,減少失誤,可以在客觀上淡化焦慮帶來的心理障礙。六是考前和老師一起分析自己的優勢和潛能,從主觀上淡化考試前后的緊張氣氛。
常有同學反映說,平時會做的題,一到考場上反倒答不上來,甚至腦子出現一片空白。這是由于情緒過分緊張而引發的超限抑制所致。通俗地講,就是大腦神經細胞有一種自我保護功能,一旦刺激超過了它承受的限度,它就自動地停止工作。于是,就出現了該想起來的想不起來甚至腦子一片空白的現象。頭暈、注意力不能集中,想睡覺,也是這種情況。
大腦的活動是有規律的。一般說,情緒緊張度太低,缺乏強烈動機,認知活動的效率不高;情緒緊張度太高,動機過于強烈,認知活動的效率也不高,只有保持適度的情緒緊張度,才有助于提高認知活動的效率。就大多數的同學來說,情緒緊張度過低的情況不多,令人憂慮的是情緒緊張度過高,造成大腦過于疲勞,降低了大腦認知活動的效率,腦子反倒不聽使喚了。
調整心態需有序
越是臨近考試,心態的調節越重要,調節好心態是考試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調整好心態呢?總結起來就是十六個字:強化信心、優化情緒、進入狀態、充分發揮。
一、強化信心
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如果沒有成功的信心,就不太可能成功。怎么強化信心呢?
1.目標期待適當。考生要根據自己平時的學習實力和自己心態的情況,實事求是地確定自己的考試目標。一般說來,根據考前多次的考分確定成績的期待值。如果目標定位過高。就會為難以達到目標而增加考試焦慮:如果目標定位太低,又會影響潛能的發揮。另外。有的考生盲目與比自己學習實力強的同學攀比,這樣會挫傷自己的信心。對考生來說只要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平時水平就是成功。
2.增強實力。考試信心是建立在考試實力基礎上的。因此,加強復習,提高實力是強化信心的重要措施。不打時間戰,不挑燈夜戰,注意提高復習效率,建立知識網絡與體系,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有助于強化考試的信心。
3.不要迷信。考試成功與否,由自己平時學習實力與考試時的心態決定,世界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影響考試的成績。考生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不要寄希望于求神,拜佛、算命。
4.積極自我暗示。積極的暗示能增強人的信心,消極暗示能降低人的信心。每個考生的心態不同,在不同情景下心理的變化不盡相同,因此,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運用積極暗示進行心理調整,強化信心。可以把寫上積極暗示的字條放在桌子上,如“我有學習能力,我一定能成功!”
5.挺胸抬頭,步伐加快。人的內心體驗與行為動作相一致。人在高興、充滿信心時就會挺胸抬頭,走起路來很有精神,步伐稍快而有力;人在沮喪、缺乏信心時,就會無精打采,走路緩慢無力。考生可利用人的內心體驗和自己的行為動作一致的原理,每天走路挺胸抬頭,步伐稍快。經常這樣做,就會增強自己的信心。
二、優化情緒
在考試前和考試中考生會遇到很多困難甚至挫折,情緒一時有波動在所難免,但考生要具有較好的情緒控制能力。怎樣優化情緒呢?
1.以平常心對待考試。無論在考前和考中都以平常心對待考試,這樣心情自然穩定。
2.不要把考試焦慮看得太重。考生在考試前和考試中會出現考試焦慮現象,這對考生來講是難免的。考生存在中等程度焦慮與嚴重程度焦慮對考生的發揮將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而輕度考試焦慮在某種意義上還會促進考生發揮自己的潛力。
3.積極的自我想象。積極的自我想象能喚起人的良好的情緒。考生在復習過程中,在進入考場的時候可運用積極的自我想象,煥發與強化自己良好的情緒,防止消極情緒的產生。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和過去自己成功的經驗選擇積極自我想象的內容。
4.聽聽音樂。聽音樂,尤其是聽輕音樂對調整人的緊張情緒的效果是明顯的。對一些成功的考生進行調查研究,詢問他們情緒緊張時怎么進行心理調節,不少人以聽自己喜歡的輕音樂來放松自己的情緒。
5.積極的自我暗示。考生在復習過程中與在考場上,都可根據自己當時的心態進行積極的暗示。考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語。當情緒過于緊張時可默念“放松,放松、放松”:當心情煩躁時可默念“平靜、平靜、平靜”;當心灰意懶時可默念“我行、我行、我行”。
6.深呼吸。深呼吸是調整情緒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要經常訓練深呼吸的操作方法,在使用時才會得心應手。閉目坐在椅子上,緩慢有節奏地吸氣,停幾秒鐘后,再緩慢有節奏地呼氣。
7.放松訓練法。這是一種語言暗示放松法,考生坐在椅子上,全身放松,兩腳與肩同寬,眼睛微閉。心中默念:頭部松,面部松,頸部松,前胸松,后背松,腹部松,腰部松,前大腿松,后大腿松,前小腿松,后小腿松,腳背松,腳掌松。如此,按照順序反復默念,可使身體得到放松,精神上也得到放松。
8.想象排憂法。考生可站著進行訓練,也可在晚上淋浴時進行訓練。訓練時開始想象天上下著毛毛細雨,雨水順著面部流到胸部、腹部,雨水同時順后腦流到背部、腰部,水繼續往下流,流到前后大腿,前后小腿、流到腳背、腳心。一面想象雨水沿身體向下流,一面想雨水把自己的煩惱、憂愁、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統統沖刷掉。按照這樣的順序不斷地進行訓練,對消除不良情緒,排除煩惱與不安能起一定的作用。
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酌情選用一種或幾種方法進行情緒調節。經常使用這些方法進行情緒調節,對考前、考中能有一個好的心態肯定有益。經常使用這些方法,到了考場運用起來就會很順手。
三、進入狀態
運動員在競賽場上是否進入競技狀態,與競賽成績的關系甚為密切,考試也是一樣。怎樣才算進入狀態呢?
特別要強調的是,進入狀態不僅指6月考試時,還包括平時的學習,考試、自習時都能進入狀態。怎樣才能進入狀態呢?
1.自我減壓。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考試,有助于進入狀態。考生若把考試看成是一種挑戰,會激發自己進入狀態。把考試看成是一種機會,就會以一種珍惜的心情對待。若把考試看成是如臨大敵,就會緊張不安。若把考試看成是倒霉的事,就會心灰意懶。
2.正確對待外來壓力。家庭和社會對考生考試的過分關注,都會使考生產生心理壓力。考生如能正確地對待外來的壓力,有助于自己輕裝上陣。考試是考生自己的事情,別人的意見、想法正確的就接受,但意見并不正確,也沒必要成為自己的心理負擔。
3.以考代練。運動員在比賽前都要進行訓練,訓練中的一個目的就是促使運動員進入狀態。考試也是一樣,考生如能進入考試狀態也必須在平時小考和模擬考試中進行訓練。在考試前一個月,有的學校老師每天都考學生,讓學生做卷子,以正規考試的要求對待。學生在小考和模擬考試中不斷提高自己進入狀態的能力,策略與技巧,對促進進入狀態的本領很有幫助。
4.調節生物鐘。每一個同學在24小時中都有自己精力旺盛的時候。考試的時間是每天上午9點到11點半,下午3點到5點,這就要求考生在考試的時間段內,使自己精力處于較佳或最佳狀態。考生就要在考前進行所謂生物鐘的調節,把自己精力最旺盛的時間調整到與考試相一致的時間段。一般說來在考試前一個月開始調節生物鐘效果比較好。
5.考前經常做題。有的考生認為,高三下半年卷子沒少做,天天做,天天考,考試前十天八天開始不做卷了,看看就行了。其實由于沒做卷子,進入考試考場答起卷來感覺手生,找不著感覺,進入不了狀態。因此,我建議考前考生每天都做做卷子,當然不要像過去那樣做的時間很長,搞得很疲勞很緊張。做一做卷子,使自己熱熱身。
6.晚上睡覺時間不要過早。不少考生認為6月7日就要考試了,6月6日晚上早點睡吧。結果由于睡得早,與平時的作息時間不一致,在床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情緒反過來又影響入睡。有的家長認為早點睡好,督促孩子上床關燈,父母房間的燈也關了。其實考生沒睡著,父母也沒睡著。家長到12點看孩子還沒入睡就著急了,甚至給孩子安眠藥吃,結果早上孩子腦袋昏昏沉沉,自然考試狀態不好了。建議最好不要提前睡,提前往往睡不著,還會產生焦慮情緒。
有些考生越到考試前越忙,很少去想怎么進入最佳狀態,以便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是很缺乏考試戰略眼光的。建議考生在考試前半個月到十天要多用點時間,好好想想自己怎么能更好地進入狀態,怎么能在考試中提高考試效率和考試質量。
四、充分發揮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怎樣在考試中充分發揮呢?
1.充分了解考試形勢。不少考生埋頭復習,不了解考試內容改革,不了解考試命題改革,不了解3+x的考試模式。他們認為只要把功課掌握好,就能考得好,就能發揮得好。我建議每個考生都要反復地閱讀與理解“考試說明”,把握住考試的方向,有針對性地對考試進行充分的準備。
2.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戰略上藐視,指的是自己已經準備相當長的時間了,也經歷一模。二模,對考試也有平常的經驗,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在戰術上要重視,指的是對每一道題都要認真對待,分是一分一分地拿的。謹慎、小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道題。
3.講究考試策略與技巧。運用考試策略與技巧對充分發揮有很大的作用。參加考試的考生都是久經考場的老將,要在考試前系統總結一下自己考試的策略與技巧。考生不僅要對一般的策略與技巧進行總結,而且要對每門考試的策略與技巧進行總結。考試開始后,要總結前一門考試的經驗,以使后面的科目考得更好。
4.及時調整心態。考生在考試中隨著考試題目的難易與自己答題的狀況,心態會發生一定、甚至相當大的變化,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關鍵是考生要及時調整心態,力求保持情緒飽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與充滿信心的狀態。
5.充分發揮觀察力。這要求做到觀察的敏感性、準確性、全面性。觀察的敏感性是能抓住不易發現的信息:觀察的準確性是正確獲得試題的信息,看錯題、漏題是觀察不準確導致的結果:觀察的全面性要求考生從試題的各方面去把握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
6.充分發揮記憶力。記憶的檢索能力對考試的成功起著很大的作用。記憶的檢索能力在考試中表現為把試卷中要答出的知識能迅速準確地在頭腦中搜索出來。要想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記憶的檢索能力,就必須在平時的學習中把各種知識歸類,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使學過的知識井然有序地儲備在大腦中。考生在充滿信心的條件下進行回憶,其效果很好。在緊張、焦慮、不安、失去信心的條件下進行回憶則效果差。
7.充分發揮思維能力。隨著考試改革的進展,思維能力,特別是思維分析能力與綜合能力在考試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怎樣在考試中充分發揮思維能力的作用呢?
①發揮思維分析能力。思維分析能力是考生對試卷的各方面、各部分進行認識。思維分析能力發揮得越充分,對試題的要求的分析就越精確,就能把握住試題的要求。
②發揮思維綜合能力。考試考核綜合能力,不僅考核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能力,而且也考核各個學科之間的綜合能力。文科綜合就是考核考生運用歷史、地理與政治三門課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理科綜合就是考核考生運用物理,化學與生物這三門課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發揮思維比較能力。考試中對選擇題的確定既要靠思維的分析能力,又要靠思維的比較能力。
1、考試整體總結
建議同學們先對自己的第一次月考考試整體情況做一個總結,大家對自己的成績都有一定的期望值。那么,這次考試,你是否達到了期望名次、成績是上升還是下滑?如果上升,是因為題目適合你?還是同水平的同學出現了失誤?還是你的水平真正上升了?如果下滑,問題又出在哪里?是不是以下因素造成的呢?
(1)對月考不熟悉
由于月考的考題形式和分值安排都接近于高考,部分學生可能還不是很習慣,在答題時時間分配得不合理,影響了最后的成績;
(2)心理因素
可能是因為學生自己太過緊張,求好的心態太迫切了,從而影響正常發揮。既然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學生就應向前看,不要再糾結為何第一次考得不好,不如將這些時間花在分析月考的試卷上,這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做法。
2、知識點總結
知識點的總結是月考考試總結最重要的一環。有兩種情況很可怕,一是根本不進行總結,那么你下次可能還掉在相同的陷阱里。二是“就題論題”進行總結,這樣的結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確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呢?
首先,拿到卷子后,細細瀏覽卷子中的每道題。此時需要關注的,不應只是錯題。而是包括自己當時答起來不順利思維有障礙的題,以及憑運氣做對的題。
其次,應著重對這部分題涉及的知識做一個由點及面、更深、更廣的復習。千萬不要就題論題,因為這樣的總結只是讓你多會做一道題而已,下次類似的題變一變形,可能又錯了。一道題錯了,可能是你相關的知識體系就沒有搞清楚。
3、考試技巧總結
高三的同學應尤其注意,要把每一次考試當成是高考的真實演練。當你再次回顧整個考試過程時可以針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1)這次考試你的策略是什么?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有沒有出現先緊后松或先松后緊的現象?
(2)有沒有出現填錯答題卡,或者、一些很明顯的低級失誤?如果有,你要怎樣讓自己記住這個血的教訓?
(3)具體到每門學科。數學是否因為專注后面的某道很難的大題而沒有檢查前面的題,導致丟了一些不該丟的分?英語聽力是否因為糾結前面的內容而影響了聽后面的內容等等。
把你總結的記下來,這都是你最寶貴的經驗,進行這些總結后,還要把這次考試的錯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以更好的回顧和吸取教訓。
提醒:
關鍵詞:高考;備考策略;指導方法
面對競爭激烈的高考,要想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績,就必須在教學中講究科學,打破常規,勇于探索,方法得當。下面筆者談談高三數學備考工作中的一些策略。
一、整合所學教材
教材體系的構建往往是教材編寫者根據課程目標,綜合考慮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知順序和心理發展順序而形成的。教師在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教材中各個內容編排體系的基礎上,要善于將某一知識點放置于這一模塊、這一學段甚至整個知識體系中來審視。必要時將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對比教學,引導學生對一個模塊或幾個模塊之間的知識、方法進行反思性總結,使知識更加系統化,這樣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教材中一些規律性的知識或歸納總結某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這樣整合以后,可以將它作為一種帶有技巧性的解題方法運用在一系列同類題目上。
二、研讀相關考點
要想提高考前復習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必須認真研讀《考試說明》,明確究竟考查哪些內容,做到心中有數。《考試說明》和教材是高考命題的根本。從歷年高考試題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多的試題都來源于教材,或在教材中能夠找到相應題目的影子。這其實也告訴我們,在復習時不能脫離教材和《考試說明》。復習時要弄清《考試說明》里提到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同時要注重知識生成、發展的過程,注重教材中例題、習題的分析思路、解題的數學思想方法等。在復習中應立足教材、夯實基礎,以教材為主,全面梳理知識、方法,注意知識結構的重組與概括。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輔輕教材。復習過程中,不可盲目探測不確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費在猜題上,不可大大超過課本而隨意拓寬和加深知識范圍。
三、熟悉數學思想
每一份數學高考試卷都非常重視對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符號化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合情推理思想、運動變化思想、隨機與統計思想等等,在歷屆高考試題中均是反復考查,特別是數形結合思想,是考查的重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每解決一個題目都要進行思想方法的總結。
四、注重解題策略指導
高考是一次選拔性考試,這就使得臨場發揮顯得尤為重要。研究和總結臨場解題經驗,進行應試訓練和心理輔導,已成為高考輔導的重要內容之一,正確運用數學高考臨場解題策略,不但可以預防各種心理障礙,避免不合理丟分,而且能運用科學的檢索方法,挖掘思維和知識的潛能,考出最佳成績。
1.調理大腦思緒,沉穩應戰
考前要摒棄雜念,排除干擾,使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提前進入考試狀態,通過清點用具、暗示重要知識和方法、提醒常見解題誤區和自己易出現的錯誤等,有針對性地自我安慰,從而減輕壓力,輕裝上陣,穩定情緒,增強信心,使思維數學化,以平穩自信、積極、沉穩、主動的心態準備應考。
2.用好“先后”戰術,因人因卷制宜
在考試開始,要利用好看卷時間,通覽全部試卷后,要大概知道哪些是簡單題,哪些是有難度的題,開考鈴聲響后,將簡單題、熟悉題型順手完成,這樣有利于穩定情緒,使大腦趨于亢奮狀態,思維趨于積極活躍,這樣有利于臨場發揮,這也就是先易后難戰術。
3.快慢結合,相得益彰
在考場上不能一味地追求快,要弄清題意,理清題目所給的條件和所要解決的問題。搞清楚這些之后,思考要解決的問題與已知條件之間有什么直接或間接的聯系,考查的是哪些知識點,要用到哪些思想方法。綜合所有條件,提煉全部線索,形成整體認識,為形成解題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據。
4.確保運算準確,規范書寫
數學高考題的容量大,時間緊,一般情況下不會允許你對很多題目進行細致檢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計算要準確,爭取一次性成功。解題的速度要建立在解題的準確度上面,在以快為上的前提下,要穩扎穩打,層層有據,步步準確,不能為追求速度而丟掉準確度,甚至丟掉重要的得分步驟。假如速度與準確不可兼得,就只好退而求其次,否則再快也沒有意義。
總之,每個高中的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備考,做到講究科學,策略得當。不能對其他中學的備考思路、方法、試題直接進行“拿來主義”。要準確把握方向,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復習迎考策略。同時,多與學生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掃清思想上的障礙,以良好的心態正視高考,一定能夠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翟麗紅.新課程理念下的高考備考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1).
關鍵詞: 考試分數 應得分 實得分 能力缺陷 非智力因素
考試既是教師用來檢測教學情況的一種手段,又是學生檢測自己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那么每次考試結束以后,如何根據考試情況分析自己的學習情況,特別是如何透過考試分數發現自己知識或能力方面的不足與缺陷呢?筆者根據多年經驗,提供一種分析方法以供參考。
一、分析錯題原因,并認真更正錯誤
試卷發下來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認真檢查自己做錯的題目,分析自己為什么錯了,是確實不會做,還是會做而做錯,好好總結錯誤原因,并把做錯了的試題一一更正過來。
二、把錯題更正到錯題本上
錯題本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也是每個中學生應備的學習工具之一。每次考試以后,要把典型的錯題寫到錯題本上,并注明錯誤的原因,寫上正確的解題思路。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平時獨到的想法、解題技巧、學習經驗、考試經驗、注意事項等總結到錯題本上。這樣高中三年下來,錯題本就是一位極好的“老師”。每次考試之前都拿出來看看,給自己提個醒,考試會發揮得更好,特別是高考之前的自由復習階段,三年積累的錯題分析、考試經驗總結、解題方法總結、平時的注意事項等,將是難得的、極好的復習資料,針對性極強。
三、從分數上尋找能力上的差異
通過以上的更正以后,就要分析這次考試能力上的差異。首先弄清楚三個分數,即試卷的滿分,這是很清楚的,一般是100分或者150分等。第二個分數是應得分,也就是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認為已經掌握了的知識和技能,是應該得到這個分數的。第三個分數是實得分,也就是你這次考試的實際考分。然后把每個題目的這三個分數在試卷上標明,也可以像如下列表一樣列出來,再根據分數看能力方面的缺陷或不足。
首先看滿分與應得分之差A,它代表知識能力缺陷,也就是說在知識面上或解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要么是知識點沒有學到位,比如考試超出所學范圍;要么是沒有學懂,自己知道不會做,得不到分;要么是沒有掌握這方面的基本技能,平時就不會解答方面的試題。這個差值表示你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以后學習中要主動解決這些問題。
深入一點分析,就要分析到知識點上。首先該把科目高中所有必考知識點列一張清單表格(有現成的知識列表,即考試大綱),將每次考試檢查出來的知識薄弱環節在知識清單上作標記,并通過學習逐一排除,效果會更好。
再看應得分與實得分之間的差值B,代表你在應試能力方面存在缺陷,也就是說你本來會做這方面的試題,由于考試時粗心大意、思維定式等原因造成人為丟分,比如審題錯誤,或計算錯誤,或答題錯誤,或寫字錯誤,或沒有注意解題格式,或字跡潦草教師看不清,或情緒急躁引起的丟分,等等,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考試時既要縮小差值A,更要縮小差值B,事實上縮小差值A是相對比較容易的,只要發現自己還有哪些地方學習沒有到位,或者沒有學懂,哪些方法沒有掌握,然后用心學習,知識上做到查漏補缺、方法技能上多熟悉就能實現。縮小差值B是相對較難的,由于非智力因素干擾條件的存在,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比如粗心這一因素就很難避免,不能說這次考試很粗心,下次考試就不粗心,盡管很努力控制粗心,但粗心還是存在。這就要靠平時做作業、做練習時多提醒自己,多鍛煉自己,逐步縮小這一差值。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當B為負值時叫作超水平發揮,本來這個題目不會做,或以前也沒有學過這方面的知識,或教師沒有教過這樣的解題方法,是自己在考場中憑借學習能力、想象能力和考試能力臨場發揮的。這是最理想的狀態,也是今天教育要培養的能力。
上面是逐題分析,表格中最后一列是對整個試卷的分析,兩個分數的差值代表了這次考試所檢查出來的能力缺陷。可能是一個章節、一個單元的情況,如果是高三總復習就代表了對整個高中內容的情況。只有做好了高一、高二的每次考試分析和檢查,并及時訓練和彌補,才可能縮小高三考試時的差異。
四、盡量縮小差值B的辦法
差值B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概括起來主要是:第一,心理原因的影響,即考試心態的影響;第二,身體狀態原因的影響,比如考試時感冒、生病等;第三,考試習慣造成的影響,比如習慣性做題速度慢、習慣性答題格式差字跡潦草等;第四,粗心大意,思考不仔細等。
對于第一種情況,主要是要有自信心。有時心理的暗示作用對考試影響很大,比如平時物理沒有學好,一看到物理考試就害怕,結果考試時會做的題也會做錯。或者平時解答難題沒信心,看到難題就不敢動筆,這是不好的。對于難題,要敢于動筆,哪怕是只做一步,或者寫一個公式,或者猜測性的解答都是可以的,一步有一步的分數。而且只有邁出了第一步,才可能發現第二步,靈感說不定就會隨之而來,整個解題思路就出來了。
對于第二種情況,一是平時多注意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二是盡量控制和調整好身體狀態,盡量不在考試的時候感冒生病。
對于第三種情況,平時作業、練習、考試時多注意解題速度的培養,比如寫字速度加快,演算速度加快等。同時還要注意調整解題順序,一定要做到“先易后難”,前面的題目不一定容易,后面的題目也不一定難,不要讓前面的難題把時間浪費,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時間。另外,演草紙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技巧,要分版分區使用,這樣既展示思路,又便于檢查。
1打好化學基礎
想要提高自身的化學成績,構建起牢固的化學基礎是非常關鍵的。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學生化學基礎薄弱,部分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導致在化學考試中解答相關題目的時候,出現模棱兩可的情況,無法準確做出判斷,從而造成解題錯誤的情況,這樣自然就會降低自身的化學成績了。所以,想要提高化學成績,并不單純是一些技巧上的問題,打牢自身的化學基礎,才是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
首先,要對化學的基本概念形成牢固掌握。在高中化學中,有很多基本概念,諸如化學反應平衡、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周期表規律等等。對于這些基礎知識,要形成理解記憶,不僅要了解其內涵作用,更要理解其中規律
其次,要對書本上的化學知識形成掌握。除了基礎概念之外,在書本上的其他化學知識,也需要形成牢固掌握,尤其是一些在化學考試中常常出現的考點,更應該注意。比如化學方程式配平這個點,在化學考試中幾乎每次都會涉及,因此在學習中,就一定要對化學方程式配平技巧形成掌握,提高自身的知識積累。
最后,要注重對化學知識的拓展。時代社會在不斷發展,化學試題也在不斷變化,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化學試題都和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生活現象來設置試題。對此,就需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多多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明確其中化學原理,為化學考試奠定基礎。
2掌握考試技巧
考試對于高中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通過對周圍學生的觀察,發現不少學生都沒有形成考試技巧,在考試中顯得沒有章法,從而導致考試不容易取得理想中的成績。而且,高中化學考試往往是以理科綜合的形式呈現,和物理、生物合在一起進行考試,這就更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考試技巧。
第一,要學會合理分配時間。考試時間都是有限的,而從理科綜合的試題安排來看,分為選擇題和簡答題兩個部分,選擇題的排列順序是生物、化學和物理,簡答題的排列順序是物理、化學和生物。可以看出,化學試題都是排在中間,這就要求學生在考試時,根據自身的知識情況,對考試時間做出合理安排。[2]如果化學科目比較擅長,那么時間就可以少一點;如果化學科目不太擅長,時間則可以少一點。
第二,要合理規避難題。在化學考試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一時之間難以解決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如果無法快速突破,則可以選擇跳過,先解答后邊的題目。等能夠解答的題目都解答完成以后,再來解答這些難題,如此可以提高考試解題的效率。
第三,要注意檢查糾錯。由于化學考試的時間緊迫,因為不少學生都是處在較為緊張的狀態下,難免會出現解題失誤。這些失誤并非是知識上的不足造成的,很多是因為馬虎導致的。所以,在化學考試中,完成試題解答之后,就要展開檢查糾錯。對把握高的題目快速瀏覽檢查。對把握不高的題目,則需要仔細驗證,查看是否存在錯誤。對于發現的錯誤,要予以糾正,減少失分,這樣自然就可以提高化學考試成績了。
3做好總結復習
每一次化學考試,都是一次檢驗,能夠讓學生發現自身在化學學習上的不足。因此,在化學考試之后,尤其是在成績公布和試卷講解之后,更要及時進行總結復習。
第一步,要對此次考試表現出來的問題進行總結。這就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化學考試試卷,對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記錄,不僅要分析錯在什么地方,更要厘清出現錯誤的原因,從而找到對應的知識點,將其歸納出來,方便以后的學習。在總結的時候,不僅僅要總結知識上的不足,更要總結解題思維、解題技巧這些方面的不足,找出問題。
第二步,要根據總結出來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復習活動。一方面,對于知識上存在的薄弱環節,要及時復習相關的知識點。比如對氧化還原反應掌握不牢,則需要對其進行復習;對方程配平掌握不牢,則需要加強鍛煉。另一方面,則需要對解題思維和技巧進行鍛煉,提高自身的化學解題能力。
4結束語
化學成績直接關系到學生化學學習的成效,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努力學習之后可以取得一個理想的成績。因此,為了提高自身的化學成績,就要打好化學基礎,掌握考試技巧,做好總結復習,不斷解決自身的問題,提高化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崔建玲,劉一兵.高一學生化學學科自我概念與學業成績的關系[J].化學教育,2015,36(01):61-64.
[2]王保蘭.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對化學成績影響的研究[J].中學時代,2014(24):9-10.
[3]孫晶宇.對影響化學成績的因素探討及“后勁”能力的培養[J].快樂閱讀,2012(18):20-21.
關鍵詞:無紙化考試;組卷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36-0000-00
Summary of Generating Test Paper Intelligently
ZHOU Xian-chun, LIU Dong-shan
(Sanya College,Hainan University , Sanya 57202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he summary of the methods of generating test paper intelligently of computer examination system in the test paper. The main text of some typical test paper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and evaluation, and on this basis,make a summary and outlook to generating test paper intelligently.
Key words: [aperless examination; generating test paper intelligently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傳統考試主要采用紙上做答的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收集試題、編制、整理、批改和分析試卷,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效率非常低。隨著計算機和Internet的普及,遠程網絡教學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遠程網絡教學比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和個性化的特點。隨著遠程網絡教學的流行,網上考試也應運而生。而網上考試的試卷是根據用戶的需要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的,這不僅使考試更加具有規范性,客觀性,也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網上考試還使考試時間更加靈活,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在任何時間段內參加考試,能更加全面的考察教學的實際效果,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起到指導性的作用,極大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在線考試不僅減輕了傳統考試的組織、評卷、成績統計等方面所花費的人力和物力,并且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然而,在線考試環境一般為機房,考生之間的距離很近,很容易作弊。為了使在線考試做到公平和規范,就要求每個考生的試卷知識點覆蓋面、題量、難度等都是相同或相近的,但試題內容并不相同。
本文為主要是對計算機考試系統中組卷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并對一些典型的組卷策略做了簡單介紹。并對今后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1智能組卷問題的主要研究方法
基于 B/ S的考試系統生成試卷是從服務器的數據庫根據一定的組卷策略自動抽取試題后動態生成的。考生每次考試都要隨機從題庫中按照要求生成若干套試題,因而如何智能選題成為考試系統的重點之一。試題的類型、試題的難度系數、分布章節的知識點等都可在試題庫里設置,選題時根據要求選題即可。經過多年發展,對于智能組卷問題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果。國內常用的組卷方法有以下三種:
1.1隨機抽題法
在組卷過程中根據當前各種約束條件分量,隨機地從題庫中挑選一道試題,檢查該試題是否滿足當前目標函數的約束,如果不滿足,則重新選擇一道試題進行新的試探,直到生成滿足用戶需求的試卷。若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則組卷失敗。
隨機組卷算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Step1:將當前各種狀態變量賦初值。
Step2:隨機從題庫中選擇一道試題,若無試題可選,則組卷失敗,退出算法。
Step3:檢查該試題是否滿足各種約束條件。
Step4:試題若滿足條件,修改各約束條件,轉至step6。
Step5:試題若不滿足條件,則該試題為不可滿足的試題,轉至step2。
Step6:檢查當前試卷是否完成,若未完成,轉至step2。
Step7:輸出試卷,算法結束。
該方法結構過程簡單,對于單個試題的抽取運行速度較快,容易出現一份試卷中或者相鄰的考生的試卷中有多個重復的題目,從而造成生成的試卷不符合現實要求,即組卷不成功。隨后也有人進行了改進,如增加一個參數來識別該題是否已被抽取,保證每個考生的題目不相同。但是,這樣就會造成需要題庫量很大,從而試題抽取時間過長,讓人難以忍受,此種方法最適應與局域網中考試,人數少,如果人數較多時,可以分割區域進行考試,類似于C/S考試系統。
1.2 回溯試探法
將隨機選取法產生的每一狀態類型記錄下來,當搜索失敗時,釋放上次記錄的狀態類型,再依據一定的規律(正是這種規律破壞了選取試題的隨機性)變換一種新的狀態類型進行試探,通過不斷回溯試探直到試卷生成完畢或退回出發點為止[1]。這種有條件的深度優先算法,在遇到狀態類型和出題量都較少的題庫系統時,組卷的成功率較好,但對于實際應用選取的試題缺乏隨機性,且組卷時間也過長。屬于有條件的深度優先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將隨機組卷法產生的每一狀態都記錄下來,當搜索失敗時釋放上次記錄的狀態類型,然后再根據一定的規律變換另一種新的狀態類型進行試探,通過不斷的回溯試探直到試卷生成完畢或退回出發點為止。這種方法對內存占用量比較大,程序結構比較復雜,選取試題時缺乏隨機性,組卷耗費時間比較多。但回溯試探法可以保證只要試題庫中存在滿足條件的解則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可行解。
回溯試探法的算法步驟如下:
Step1:根據給定的實體集序列,計算相應的各種參數值,得到試題集。
Step2:如果得到的試題集不為空,隨機從可滿足的試題集中選擇下一個試題。
Step3:如果得到的試題集為空,則組卷失敗,退出算法。
Step4:檢查當前試卷是否完成,若完成,則組卷成功,返回。
Step5:若試卷未完成,回溯至失敗的那個點,重新開始選擇,直到組卷成功。
Step6:若所有試題已經遍歷一遍后,仍然沒有得到滿足條件的試卷,則組卷失敗。
從理論上來說,回溯試探法能夠遍歷所有的試題組合,但是如果題庫中試題數量比較大時,對內存的占用量比較大,遍歷的時間可能也會非常長,因此在實際的智能組卷中,回溯試探法的應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針對上述方法的不足,很多研究人員對隨機組卷法和回溯試探法進行了改進,比如王萌、王曉榮等提出的一種集合隨機抽選組卷算法,即每次抽題均從滿足抽取條件的試題集合中選取最優試題[2] [9];郝彥、陳麗燕等提出的充分利用題庫中試題的基本信息,通過對題量、試題歷史信息以及知識點分布的調整和控制來實現試題的智能篩選[3] [10];金漢均、鄭世玨等提出的將眾多試題數據進行分段處理,在各段內隨機抽取[4] [11]。這些改進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組卷算法的效率,改善了組卷的有效性,但它們都沒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組卷算法的缺陷,只是在應用于小規模試題庫時,算法的性能才有所改進,而對于大規模題庫仍然缺乏智能性,難以滿足實際組卷的需要。
1.3遺傳算法
是模擬生物在自然環境中遺傳和進化過程形成的一種自適應全局優化搜索算法,它利用一定的編碼技術和繁殖機制來處理復雜的現象,適用于處理傳統搜索方法難以解決的組合優化問題。以遺傳算法的基本思想為指導,設計的智能組卷算法,能較好的解決組卷中的多約束組合優化問題,組卷成功率高,組卷時間也較短。生物進化是一種特殊的優化過程,它通過選擇淘汰,突然變異,基因遺傳等規律產生適應環境變化的優良物種。而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簡稱 GA)就是通過模擬自然界的生物進化和自然選擇機制形成的一種易于操作的、并行的全局優化搜索算法,它將問題的求解過程表示成“染色體”適者生存的過程,通過“染色體”群(population)的一代代不斷進化,包括選擇(selection)、交叉(crossover)和變異(mutation)等操作,最終收斂到“最適應環境”的個體,從而求得問題的最優解或滿意解。隨機組卷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過組卷控制指標隨機的選取試題放入試題庫,此過程不斷重復,直到組卷完畢或已無法從題庫中選取滿足指標的試題為止[5] [8]
基本遺傳算法的主要步驟可描述如下:
1) 確定問題參數集,并對參數集編碼。
2) 隨機產生一組初始個體,構成初始種群。
3) 評價每一個個體的適應度值。
4) 判斷算法收斂準則是否滿足。若滿足則輸出搜索結果;否則執行以下步驟。
5) 根據適應度值大小,以一定方式執行選擇操作。
6) 按交叉概率 Pc執行交叉操作。
7) 按變異概率 Pm執行變異操作。
8) 返回步驟3)。
由于遺傳算法具有內在并行性,也不會出現像回溯試探法一樣的計算量大的問題。但傳統遺傳算法主要通過交叉算子繁殖后代,當交叉算子所作用的兩個個體相同時,不能產生有意義的新個體,因此要求初始種群具有廣泛多樣性。傳統遺傳算法在群體進化到其中各個個體均相同時,交叉算子無效,僅靠變異算子產生新個體,遺傳迭代難以進行下去,容易發生所謂的“早熟收斂”現象。因此目前已經有很多研究人員把改進的遺傳算法應用到組卷中,以提高組卷的運行效率。這種方法主要在網絡教學中用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
2 總結和展望
本文概括了無紙化考試系統中的難點技術:組卷策略的研究現狀,歸納和總結了現有的方法和技術,并指出了各自的優缺點。無論是隨機抽題法,還是回溯法、遺傳算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而無紙化考試是必然趨勢,解決組卷難點是今后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楊路明,陳大鑫.改進遺傳算法在試題自動組卷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與數字工程,2004,32(5):76-79.
[2] 吉根林.遺傳算法研究綜述[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4,18(2):20-30.
[3] 王萌,金漢均,王曉榮.集合隨機抽選法在智能組卷中的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6,27(19):3583-3585.
[4] 郝彥,陳麗燕.基于題庫信息的智能組卷算法[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5(2):209-212.
1 研究情況
1.1研究對象重慶醫科大學已進入臨床專業課程學習階段的臨 床醫學本科學生。以自然班為對象隨機設立實驗組與 對照組,實驗組179人,對照組169人。
1.2研究方法在兩組學生的兒科學教學中實施不同的評價方 式,在授課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學時數、使用教 材等方面完全一致。實驗組采用“形成性評價為導向 的綜合評價”方法,對照組采用以期末考試為主的總結 性評價方法。將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比較,并對 兩種評價方式的相關性、差異性進行統計分析。在課159程結束后,采用自制問卷對實驗組學生的學習狀態進 行調查并運用SPSS 20. 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1.3評價方案本研究在充分征求授課教研室教師意見的基礎上 制定評價方案(見表1)。實驗組的評價內容由課堂紀 律、床旁示教討論、學習記錄檔案袋(網絡輔助)、期中 測驗、期末考試5部分組成。其中,課堂紀律、床旁示 教討論環節由評價者借助日常教學日志的客觀記錄完 成評價;學習記錄檔案袋(網絡輔助)、期中測驗、期末 考試環節設置了一致的評價標準,評價者依據標準即 可給予學生評價。學習記錄檔案袋的評價在重慶醫科 大學網絡教學平臺的輔助下進行,學習記錄檔案袋中 以案例分析、網絡學習、師生互動討論為基礎,包含課 后作業、學習與教學互動情況,為評價結果提供客觀可 信的依據。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期末考試總結性評價方 式,結果由考試成績數值構成。為了比較兩組學生的 客觀學習效果,對照組也參與了期中理論測驗,但測驗 結果不計入綜合性評價。為避免因評價者主觀因素導致評價客觀性、公平 性降低,評價內容盡可能采取能夠量化的方式,并輔以 過程記錄為客觀依據。同時,為了保證大樣本評價的 可操作性,兒科專業研究生擔任課程教學助教,由兒科 學課程組組織和培訓參與教學工作。評價者由課程教 師和助教共同構成,共計32名。評價者承諾嚴格按照 指標客觀、公正給予評價。同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 專業助教負責記錄教學日志及學生課堂紀律、課堂表 現,日志內容作為教學組教師評價的客觀依據之一,補 充和完善教師評價。
2學習效果分析
課程考試是檢驗學習效果、評價教學質量、衡量教 學目標是否實現的重要手段。因此,以兩組學生的兒 科學期中、期末課程考試成績比較作為兩組學生學習 效果差異的評價指標。兩組兒科學課程期中、期末考 試采取同一時間、同一試卷考試,內容、題量、難度一 致。兩次的試卷命題均包括單選題、填空題、判斷題、 問答題、病例分析題五大題型,主要從基本知識點、初 步臨床思維、綜合分析問題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效果 進行考核。根據表2數據顯示,實驗組學生期中測驗、期末考 試以及總評成績的數據分布離散程度小,較對照組更 為集中和穩定。兩組學生期中測驗的客觀成績差異無 統計學意義(P = 0. 898>0. 05);兩組學生的期末考試 成績、總評成績均存在顯著差異,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 義(P<0. 01)。同時,實驗組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 掌握較期中測驗時顯得更為牢固(期中65. 0±9. 6,期 末7 6. 8±8. 8 ),整體水平有提升;對照組的提升效果 明顯低于實驗組(期中64. 7 士 10. 5,期末72. 8 士11.2)。
在考試成績分布上(見表3)70 — 90分段中,實驗 組149人(占實驗組總數的83. 24%),對照組110人 (占對照組總數的65. 09%)不及格人數中,實驗組2 人(占實驗組總數的1. 12%),對照組為22人(對照組 總數的13. 01%)。根據學習記錄檔案袋以及課程教 學日志顯示,實驗組不及格的兩名學生除了期末理論 考試成績外,其余項目的評價結果均為“差”,評價的客 觀結果均在60分以下。
對兩組學生共同使用的期中、期末理論試卷進行 信度分析,克朗巴赫系數(Cronbach' Alpha)分別為 0.6654和0.8476,試卷信度可靠。從表2的數據結果 來看,實驗組學生體現出的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水平 優于對照組,總體學習效果優于對照組。
2.2 實驗組綜合評價方式與學習效果的相關性分析教學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
為了檢驗評價方式的 合理性和有效性,學生整體學習質量、學習效果的優良 成為了重要的衡量指標。因此,本研究將實驗組綜合 評價結果同學生學習效果進行相關性分析,檢驗“形成 性評價為導向的綜合評價模式”在兒科學課程教學中 是否合理、有效。分析數據見表4。根據統計學對相關系數的界定,1為正相關,一1 為負相關,0為不相關,當相關系數大于0. 8時,可以 認為兩個變量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從表4的數據分 析來看,實驗組綜合性評價的總評成績均與期中、期末 成績呈顯著正相關,與期末成績的相關程度明顯高于 期中成績。可見,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綜合評價方式 長期、穩定實施,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3實驗組學習狀態與感受調查
兒科學課程教學結束后,就實驗組學習狀態與感 受進行調查,主要包括“學習壓力、學習負擔的學習狀 態與提高學習興趣、臨床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 通交流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個人感受”個方面。發 放調查問卷179份,回收問卷174份,有效問卷174 份,有效回收率為97.21%。回收的問卷用Excel建立 數據庫,并運用SPSS 20. 0軟件進行信度系數檢驗,得 出問卷信度為0.816,大于0. 8,可以推斷此問卷的內 部一致性較高,可信度較好。詳細數據見表5。
根據數據顯示,實驗組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很高, 通過兒科學課程的學習,建立了初步的臨床思維,提高 了自身的邏輯思維、溝通交流、團隊協作、主動學習等 四方面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學習壓 力和學習負擔。
4結論及思考
4.1長期、穩定的以形成性評價為導向的綜合評 價模式能有效提高學習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實驗組的評價方案涵蓋了整個兒科學的教學過 程。根據表4、的數據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課程教 學結束時,綜合性評價對實驗組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明顯高于期中時的影響。并且,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 的學習效果更好,兩者有明顯的效果差異。從表2、3、 5的數據對比分析結果來看,實驗組學生在以形成性 評價為導向的綜合評價模式引導下,以往學習中存在 的功利主義思想得到扭轉。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 更多地著眼于對基本知識的吸收、掌握,對自身思維方 式、綜合能力的訓練和提高。調查結果顯示,在綜合評 價模式的引導下,實驗組學生能夠更積極、愉快地投入 到兒科學學習中,表現出很強的學習興趣。
4.2 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學習記錄檔案袋,有助 于師生互動反饋,顯著提升教學效果網絡平臺的運用,彌補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空間 不足的問題,為學生進一步鞏固及深入了解兒科學知 識、訓練兒科臨床思維,為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提供了更 廣闊的平臺。網絡平臺能將學生每次的訪問內容、案例 分析、學習互動以及教師評價的情況如實記錄,形成觀、動態的學習記錄檔案袋。教與學雙方都能從網絡平 臺中導出學生個人學習狀態及對應的評價信息,并能夠 借助這些信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與反思,指導或 修正后續階段的教學行為,使教學效果得到提升。
4.3 完善綜合性評價方案,提高評價效力 在實驗組的綜合性評價方案中,總結性評價以期 末考試的方式展開,而形成性評價則包括了多項內容: 學習紀律、學習態度、學習效果、綜合能力,等等。多種 因素的評價結果是否客觀、公正,直接影響最終的評價 效力。雖然本次研究盡可能擴大了評價者的數量,評 價者達到32名,即一個評價者關注5 — 6名學生即可。 但根據評價者反饋,在對學生學習表現進行評價時,床 旁示教討論等以鼓勵、引導為主要方式的環節,評價的 操作性和公平性仍難達到最佳狀態。究其原因是在具 體操作中,評價者往往會被個別表現突出的學生所吸 引,而忽略了對其余學生的關注和引導。因此在這些 環節中,評價者會由于主觀原因而使得評價結果的公 平性和客觀性降低,這也直接導致在進行綜合評價時, 評價的效力減弱。所以,評價方案應進一步細化,提高 可操作性,盡可能降低人為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提 高評價結果的說服力。
1.研讀《考試大綱》,有的放矢
《考試大綱》(或考試說明)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高三復習備考的依據。研讀《考試大綱》,除了要關注考試范圍、新增內容外,更應該關注題型示例及樣卷。通過研究《考試大綱》我們不僅可以對高考試卷的題量以及題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也可以對高考試題的命題走向有所把握。近幾年來高考《考試大綱》有幾點引人注目的變化,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比如說在寫作的基礎等級中增加了一點要求,即每錯1個字扣1分,重復不計,這就提醒考生要徹底消滅錯別字;《考試大綱》中字音、字形部分刪去了“常用”限制,這意味著考生的識字量將有所加大,雖然不會考繁、難、偏、怪字,但考查難度肯定會增加,因此考生要加大對字音、字形專題的復習力度;表達應用部分,在“簡明、連貫、得體”的基礎上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的表述,這說明在高考中強調了審題的準確性,強化了理解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開闊視野,在語言運用題及寫作中注意引入時代鮮明的素材,這一點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完全一致。
2.回歸課本,提升能力
高考試題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思想一直沒有變化。學過的知識究竟有哪些?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課本中的知識點系統地整理出來。回歸教材,是沖刺階段復習要做的重要事情。重點文言詞語、古詩文、名句名篇等是同學們應該瀏覽的重點,因為高考要默寫的名句名篇、高考文言文試題中的重點字詞等都在課本里面。
應對語文考試,唯有夯實基礎,方可穩操勝券。語文基礎部分包括字音、字形、詞語、病句、標點符號、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文言實詞虛詞、語言運用等。在最后的沖刺階段中,要靜下心來再認真梳理一遍,溫故知新,切實把基礎夯實,以不變應萬變。積累是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沖刺階段復習中一定要注意多動手寫一寫,以鞏固記憶,防止眼高手低。
3.查找漏洞,總結規律
在沖刺階段,要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對薄弱的知識點和能力點要強化訓練。仔細對照《考試大綱》,逐一對各個知識點進行檢查。凡是有漏洞的,應集中精力趕快彌補。可以把糾錯本中的錯誤按基礎知識、古詩文閱讀、現代文(包括社科文和文學作品)閱讀、語言運用等分別歸類,把錯誤集中的考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題目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重現。
經過半年多的復習,沖刺階段該是總結規律、掌握技巧的時候了。同學們要把老師講的解題方法和技巧以及自己的做題經驗加以總結,尋找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用來指導自己的實戰訓練。這樣,同學們的實戰就會在理論指導下進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精選套題,調整狀態
精選套題進行訓練是沖刺階段復習的一個重要內容。套題可以是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2013年各省市的優秀模擬試卷等。這一環節旨在幫助同學們積累實戰經驗,幫助同學們模擬實戰狀態。當然,各種試卷也有好壞優劣之別,這就需要老師們來幫大家挑選。同學們在做題時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掌握答題技巧,合理分配各部分題目的用時,發現并強化知識能力弱點,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逐步達到最佳的競技狀態。
5.活用素材,突破作文
作文是高考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舉足輕重,不可等閑視之。如何解決寫作素材少的問題,是語文備考的一大難點。面對作文,很多同學常常發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嘆,其實我們的教材就是一個最好的寫作素材庫,只要充分挖掘利用,使之成為“源頭活水”,不愁寫不好作文。要加強訓練,在寫中提高審題能力,提高運用生活素材表達真情實感的能力。要關注當前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積累寫作材料。著力從審題、立意、表達、結構和卷面這幾個方面認真備考。審好題是寫好作文的前提,立意的高低決定文章的等級。語言表達力求做到準確、鮮明、生動,適當引用一些格言警句、詩詞名句,增加文學底蘊,恰切使用排比、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使語言生動活潑一些。結構要井然,分段要清楚,切忌老三段。卷面要做到工整、干凈、美觀,讓閱卷人賞心悅目。
如何才能在作文時揚長避短,寫出自己的特色?
要有意識地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訓練:(1)訓練活用素材的能力,用相同材料寫不同類型的文章,力求在任何題目下都能寫出自己的亮點。(2)研究幾篇近年的高考優秀作文。最好能把一些高考的滿分作文從題材、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仔細推敲分析,根據自己的情況,吸取其長處。(3)培養快速審題能力。高考作文題目越開放,同學們越要仔細地審題,對題目了解得透徹,寫出的文章才更切題、更有分量。
6.瀏覽報刊,厚積薄發
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越來越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這樣的命題趨勢下,同學們在緊張的復習備考中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課外閱讀是十分必要的。《考試大綱》語言表達應用條目中增加了“準確、鮮明、生動”的要求,作文題目也越來越帶有時代色彩,這都要求同學們多關注生活,而報紙雜志是學生了解社會的窗口,所以每天要抽出一定時間進行閱讀。對閱讀的內容,同學們應該有所選擇。比較適合閱讀的報紙雜志有《中國青年報》《環球時報》《讀者》《青年文摘》《半月談》等。經常閱讀報刊,了解時事新聞,是同學們厚積薄發的重要途徑。
高中物理在學習內容方面,知識的抽象性、系統性、理論性以及綜合性都比初中有明顯的質的變化,加之在高中有相當多的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整理知識。本文將總結一些方法以幫助高三學生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
【關鍵詞】高三; 物理; 學習效率;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2-0298-01
1 學會協作
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有些人思維比較敏捷,能夠在跟住老師思路的同時舉一反三,有些人手比較快,短時記憶好,可以很全面地把老師上課的內容記在筆記本上。這都是可以利用的:思維敏捷的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沒必要非得記筆記,完全吃透了上課內容,下課后再借同學的筆記加以鞏固就行了;而比較擅長記筆記的學生,也可以充分發揮這種優勢,盡量提高自己的筆記質量,課后再找理解比較好的同學請教。互利共贏,何樂而不為?高三時,我和同桌肖博汗這個色胖子就建立了這種合作關系,對我受益匪淺,要知道他坐到我同桌之前,他的成績只是全班中等。
2 復習要有重點
高考總分750(上海630分),其中語數外各150分,綜合300分。一般來說600分是一個分界線,很多年來老師都是這么給我們劃線的,600分以上進名牌大學的希望就比較大,而我心目中的北師大普通專業的錄取線通常也就在這個水平。600分怎么拿呢?每一科平均能達到120、120、120、240,就可以了,說起來比較簡單,但考試的時候不會每次都能發揮理想狀態的,這就需要有強勢學科去彌補低于平均分的學科。從分值上看,語數外各只有150分,單一門的優勢并不足彌補意外,需要三門都強,才能產生彌補效用。而通常來說,這三門主課要和別人拉開差距并不容易,而且在考場上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語文的作文、數學的大題,英語的閱讀都很可能因為對題目不適應而產生低分。
所以,我的建議是著重綜合科目的復習。第一,綜合的分值夠多,10分的題目,在數學考試里可能很醒目,但在綜合考試里就很平常;第二,綜合科目以前都是副課,受重視不多,現在來抓,提高比較快;第三,綜合科目由于其綜合性,考題更側重廣度,在深度上并不深,也就是說,只要復習到位,綜合是沒有難題的。除了物理最后一道大題20分比較上難度,不過是個人都可以做出來第一問拿到6分的。
3 學會獨立思考
同樣一道數學題,自己花一個小時做出來,和花五分鐘從老師同學那里問來,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自己思考過,總結過經驗,下次再碰到,就可以很快地解決問題。問別人,可能你很快就能完成作業,而且表面上對這道題吃得很透,但下次再碰到,可能還是不會。現在花一個小時看起來比別人多用了很多時間,但高考復習是9個月的事,9個月綜合起來,這一個小時肯定是小于別人在這道題上花的時間的。更重要的是,沒有人是有義務幫助你的,所以求人不如求己,與其寄望成績好的同學來幫助你,不如自己努力。
4 時常關心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
比如體育比賽。這不但是一種放松方式,更重要的是,有時你會從這里面悟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自己就是從NBA的比賽中得出這樣一種學習方法。
更多的時候,我只是把考試當作一場球賽,球賽分四節,考試也是四場,不是很像嗎?8月到來年3月,基本上就屬于常規賽,重點是訓練、磨合,暴露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知識水平、考試能力、考試節奏的形成時期。寒假基本上來說就是全明星賽,重點是放松,說實話,寒假里周邊都是過節的氣氛,要靜下心來學習是很難的,還不如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在自己學習效率還不錯的時候,適當地記一下英語單詞,看看語文作**一些積累性的工作。到了4月就進入激烈的季后賽,這個時候的主體是沖刺,基本上水平已經成型了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但如果利用還了,分數還可以有幾十分的提高。我們要做的就是鞏固知識點、查漏補缺,把一些之前發現又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解決掉,到高考時再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甚至再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反而會更有信心(因為考前不久你才看過,這時候印象肯定很深刻)。
5 摸清并調整好自己的生物鐘,不要等上了考場才發現自己頭暈還沒睡醒,或者思路打不開無法進入狀態。高考考的是什么?知識,沒錯,這當然很重要,知識掌握不扎實,技巧再華麗也白搭。但在知識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高考考得更多的是考試時心理、狀態和技巧。誰在考試時心理更鎮定,誰在考試時正處于適合考試的最佳生理狀態,誰在考試時更能把握做題順序和時間,誰在高考中勝出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我個人的經驗而言,考前翻一翻語文的作文,英語的實用詞組,數學的薄弱題型以及綜合的基本原理,理一理做題的思路,能夠更好地使自己進入考試的狀態,不至于因為慢熱而無謂失分。通常而言,如果考完一場,臉上有紅暈又不至于出汗的話,這一場的狀態應該是比較可以的。因為這說明大腦在考試時充分地開動了,也說明在考試是完全進入狀態而沒有出現緊張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