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們工業學校開設了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目的是培養適應旅游-行業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熟練掌握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現代化旅游酒店管理理論與實踐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
學生入學第一學期采用“寬基幢模式,以寬厚的文化基礎和管理理論課作為發展的基礎,具體內容包括外語、計算機、禮儀禮賓、旅游學概論,旅游地理等基礎學科;第二學期則要分層次,在文化基礎課、專業課、技能課的開設中,采用“倒三角型”培養模式,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加強技能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安排前廳、客房及餐飲等部門的專業技能實習。課程設置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成為旅游酒店管理學科上的通才,并具備一定的技能,使學生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以適應動態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我們的課程體系大致為二種。
1、以管理為主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經營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餐飲管理能力培養。酒店管理的主干學科是管理學,但又區別于普通管理類專業,更加突出對技能的考察。因此,開設旅游學概論、飯店管理概論、餐飲、客房及前廳管理、旅游地理學等課程,使專業管理與管理學科有機地結合,熟悉酒店各部門、各環節管理方法模式,既培養了學生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旅游管理概論:主要是有關旅游學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的論述以及對有關分析方法的介紹。旅游地理學:主要學習中國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識,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國經濟地理。餐飲服務與管理:主要學習餐飲組織、菜單計劃、食品原料的采購供應等理論知識,使學生在餐飲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主要講授前臺登記、前臺服務、價格管理、客房服務管理、客房經營效益等理論問題及管理方法,使學生掌握前廳與客房較先進的管理方法,并能填制各種前廳報表。
2以技能為本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不同學期安排不同的實習,包括認知實習、前廳、客房及餐飲等部門的專業技能實習,使學生既要擁有精深的理論基礎,又要具備嫻熟的專業技能,做到“穿上工裝能操作,穿上西服能管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管理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技能課的體現方式較多:如以前廳、餐廳、客房、康樂為主的操作課、技能理論課、社會實踐課、崗位實習課等,理論與實踐交叉進行,使兩者都得以提高。餐飲服務技能:通過有效地組織學生的技能訓練,使他們能熟練掌握中西餐宴會的操作技能(重點是擺臺、斟酒、上菜、分菜、托盤、餐巾折花),以便將來更好地適應崗位群的要求。客房技能:主要組織學生練習客房服務的各項技能,如清潔、保養及各種客房服務項目,重點是西式鋪床,培養學生準確、迅捷地完成各項客房服務操作項目。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收入的增加,余暇時間的增多,以健康、文明、娛樂向上的旅游休閑方式逐漸被人們接受,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兩專業的興起和發展,完全適應了這一發展趨勢[1]。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也必須同時適應這一發展趨勢,要求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很快熟悉自己的工作環境,很好地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旅游和酒店管理兩專業的學生就必須面對現實,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掌握與旅游、酒店相關的體育知識,而以往的體育教學基本上沒有考慮與旅游、酒店管理的關系,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當前國內頻繁舉行大型國際體育運動會,國內外大量的運動員和游客來中國參賽、看比賽。體育旅游、體育觀戰已成為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要內容,讓這兩個專業的學生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了解體育比賽的規則是十分重要的,將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的就業。
2體育旅游的自然資源及適宜開展的體育項目
2.1體育旅游的定義
體育旅游屬于社會體育的一個產業分支,也是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特種旅游的一種,其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從事的各種娛樂身心、鍛煉身體、競技競賽、刺激冒險、康復保健、體育觀賞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游地、旅游企業、體育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從狹義上講,則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游者的各種專項體育需求,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于一體的服務,使旅游者在身心得到和諧發展,是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2]。
2.2自然資源及適宜開展的體育項目
(1)平原適宜開展:賽車、賽馬、風箏、熱氣球等。
(2)山地適宜開展:登山、攀巖、定向越野等。
(3)高原適宜開展:騎馬、騎車穿越高原和民族傳統項目。
(4)河流適宜開展:漂流、龍舟、劃船、潛水、游泳。
(5)湖泊適宜開展:游泳、潛水、垂釣、劃船、賽艇。
(6)海洋、海灘適宜開展:日光浴、沖浪、沙灘排球、足球。
(7)冰雪適宜開展:越野滑雪、跳臺滑雪、花樣滑雪等。
3從事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的體育教學內容
3.1從事酒店管理工作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
將來從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學生,在體育教學內容上可根據現有條件選擇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排球、網球、體育舞蹈、圍棋、太極,將游泳課盡量在體育課上開設。一般來說對從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學生形體要求較高,特別是女生,應增加舞蹈和健美操,正確的基本身體姿勢應該是頸部伸直,沉肩挺胸,直背收腹,收緊腿部及臀部,身體挺拔。要達到上述要求,在進行基本姿態的練習的基礎上,應該練習體育舞蹈———交誼舞,使身體姿態在移動中得到鞏固,還必須進行專項身體素質練習。
3.2從事旅游導游工作學生的體育教學內容
一、高職院校酒店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地位不同。
酒店財務管理課程的理論性較強,教師在傳統的授課過程中往往更加注重知識體系的呈現和講授,每節課時中的知識點密集,而學生的接受效果并不理想。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工作崗位多為酒店一線服務部門,去酒店財務部門工作的畢業生比例相對較少,財務管理課程應關注學生在一線"督導級"崗位的財務管理能力如預算控制能力、報表解讀能力等,酒店財務管理課程的設計應平衡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2、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財務管理隸屬管理學大類,是財經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財務管理課程的內容涉及到企業資金的籌集、投資、營運以及利潤分配,比較接近運營實際,應用實踐性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與會計專業的學生相比,缺乏經濟學、基礎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的鋪墊和基礎,直接在高年級管理提升類課程中接觸酒店財務管理課程,難度比較大,感覺有些理論知識比較枯燥。部分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對于財務管理中運算的部分比較擔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課堂氛圍比較難調動。
3、傳統的講授方式忽略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
酒店財務管理課程傳統的講授方式,授課時間長,學生動手實踐的時間短,學生被動學習,在課堂上缺少團隊合作的機會。
二、沙盤模擬教學簡介
沙盤模擬以沙盤為教學工具,對酒店的戰略規劃、資金控制、市場營銷、運營組織、物資采購、財務核算等關鍵環節進行模擬。在沙盤模擬的授課過程中,每8人組成一個虛擬酒店,模擬4個會計期間的酒店經營,并在模擬經營過程中引入酒店間的競爭機制,使參與者全面把握酒店的運作過程,并對酒店財務管理的目標、過程和手段具備初步的認識。
酒店的幾個主要部門都集中在盤面上,包括戰略中心、財務中心、市場營銷中心、運營中心、采購與成本控制中心。小組中8名學生分別擔任酒店的首席執行官(CEO)、財務總監、市場營銷總監、采購總監、運營總監、財務經理、銷售經理、采購經理等8個職位。戰略中心由酒店首席執行官整體把控,酒店年度和月度的重要決策在這里產生;財務中心還原酒店真實的會計核算和資金流動過程,財務總監及財務經理主要負責資金預算、資金籌集以及酒店各項經營活動的會計核算;市場營銷中心作為酒店的前線部門,市場總監及銷售經理負責開拓市場、實現銷售額;運營中心由運營總監負責,主要劃分為餐飲部和房務部,餐飲部設中餐廳、西餐廳、宴會廳等,房務部設普通客房、行政樓層、套房等,模擬酒店主要經營部門的運營;采購與成本控制中心由采購總監和采購經理負責,主要工作職責是物品的采購與庫存管理。
三、沙盤模擬在酒店財務管理課程中的實踐效果
1、增強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
在酒店管理沙盤模擬的課時中,學生經營屬于自己團隊的酒店,在競爭環境中各司其職,分析市場、制定戰略決策、編制財務報表、進行運營管理,團隊中資源合理配置,力求酒店的利益最大化。幫助學生從管理層的角度認識酒店,完成思路和角度的轉換。
2、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沙盤模擬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競爭性,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互相博弈和競爭,這些特點更容易吸引大學生參與,在模擬運營中的競爭機制更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團隊明確酒店的經營目標后,會主動制定戰略決策,遇到問題主動尋求解決方法,編制報表過程中親自上陣體驗,這樣的過程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3、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沙盤模擬將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8人一組,每人擔任不同角色,負責不同的分工,必須相互合作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完成運營。在模擬運營的過程中,規則并不局限,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創意,在競爭中尋找新的獲利機會。
四、沙盤模擬的教學反饋
課堂氣氛活躍。沙盤模擬的體驗性、參與性強,過程具有競爭性,擔任重要崗位角色的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積極,其他崗位角色的學生也能夠全程參與到模擬運營中,課堂上告別玩手機等不良習慣,課后自覺主動的完成工作任務。
過程考核,全面評價。沙盤模擬的考核方式為過程性考核,課堂表現、小組業績、團隊寫作能力、崗位勝任能力都是沙盤模擬的考核標準,比傳統考試和練習的考核方式更加全面的評價了學生的能力。
學生接受度高。對參與課程的學生問卷測評中發現,大多數學生非常喜歡沙盤模擬這一類的實踐操作課程,通過對模擬崗位的了解和實踐,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的職業規劃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一、綜述
酒店管理專業是一門建立在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上,專門研究現代酒店經營管理活動規律的綜合性應用專業。專業涉及到現代酒店服務、經營、管理等各層次以及現代酒店的前廳、客房、餐飲、會展、康樂、營銷、人力資源等各個業務領域。
在我國,酒店管理專業的產生雖然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但已成為工商管理學科體系中旅游管理專業下的一個重要的專業,酒店管理專業就業前景廣闊,隨著我國酒店業的快速發展,國內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旅游酒店業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特別是中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尤其是四五星級酒店的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的,在中國酒店管理領域有將近百萬個管理職位空缺。即使在國外,高級酒店管理人才也一直非常緊缺。根據國家旅游局2007年的統計報告顯示,我國星級酒店發展迅速,截至2006年年底,中國已有13378家星級酒店,比上一年增長了11.26%。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笆啦焙驮絹碓蕉嗟膰H大型活動在中國的舉行,中國對旅游、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的同時要求也不斷提高。
例如國際酒店集團洲際集團成立于1777年,是目前全球最大及網絡分布最廣的專業酒店管理集團,擁有洲際、皇冠假日、假日酒店等多個國際知名酒店品牌和超過60年國際酒店管理經驗。它的一個項目:應屆畢業生管理培訓--夢想階梯招聘對象,即國內及國外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的應屆或歷屆學生的招聘和培訓,其中招聘標準就有要求一定服務行業工作或實習經驗,有基本的領導潛質并且熱愛酒店行業。而國內錦江之星是國內知名的快捷酒店品牌,創立于1996年,公司從1997年在上海開創國內第一家具有現代意義的錦江之星經濟型酒店至今,始終以中國經濟型酒店事業健康發展為己任,一直在為探索中國經濟型酒店的發展方向不懈努力。其人才理念是德才兼備、人品第一,職業理念是讓客人滿意、向公司盡責,這些無不是在告訴我們其用人標準,為我們的就業目標引航??梢?,無論酒店管理專業本專科都會被需要,只要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
本科,大學本科的簡稱。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學生畢業后一般可獲“學士”學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是在總體上與一般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同類專業水平相一致的自學考試專業類型。此類專業可分為分段式本科和一體式本科。??埔话阒复髮W專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的學歷層次之一。區別于本科,大學專科教育主要由高職(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高專(高等??茖W校)承擔,部分本科高校亦開設有???。兩者定義不同,且在酒店管理專業上的培養目標、目的和就業市場都有所不同。酒店管理本科培養適應酒店行業服務與管理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本專業所需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牢固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有較強實踐技能的酒店管理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酒店管理專科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是為各類星級酒店、大型餐飲企業及其他涉外接待機構培養從事前廳接待、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會議康樂服務與管理的高級服務員和基層管理人才。酒店管理??苹蚋呗殞W生畢業后,應具有適應以上相關崗位的社交能力、語言溝通能力、一線部門各崗位的對客服務能力、基層管理能力、產品銷售能力和應變能力。開設本??埔彩浅鲇趯Ξ斀窬频晔袌鲂枨蟮目紤],可以說,培養酒店管理者的學校也是良苦用心。
眾所周知,SEG是瑞士最大的酒店管理教育集團,每年在校生人數超過5500人。旗下五大酒店管理大學都享有較高知名度,而國內知名酒店管理專業院校有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青島大學旅游學院等,我校四川旅游學院酒店管理學院也列入其中,其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5星級以上及國際頂級酒店發展需要,具備較高的管理理論素養和扎實的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具有人文素質、國際視野、領導藝術、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社會責任,熟悉現代星級,酒店經營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酒店管理高級職業經理人,以及在教學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而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熱門行業之一,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緊缺的。近年來,在國際人才市場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見學校既需要培養技術性的酒店人才,又需要培養創造性的酒店人才,以適應需求復雜、層次分明、日新月異的就業市場。
二、本??凭频旯芾韺I就業發展的差異
(一)崗位
現如今,酒店管理專業本??频木蜆I生出現了兩者情況。一是??粕鷧s在酒店中、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一步一步地向前進;而本科生呢,畢業后卻犯了選擇恐懼癥,“高不成、低不就”的毛病又來了,于是呢,要么在崗位上混時間、犯嘀咕,做起事來也沒有了干勁,要么直接跨專業就業,當然,對于職業規劃明確的同學來說,旅游、金融等也不失為好的選擇。
(二)職位
毋庸置疑,本科肯定要比??聘净騿挝谎矍颍究频恼猩謹刀急葘?频母?,從大學的起點上本科生就比大專生優秀,以分數論高下的環境下,高分的高中畢業生是比較優秀的,但這也是相對而言。加之本科生在管理和思維理念上較??粕墒旌屯晟疲虼耍话銇碚f,本科生在一段時間后職位會相比同屆專科生略高或有差距。
(三)薪酬
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酒店這個行業中更是如此。無論本科生和專科生都能依靠自己的體力或是腦力來獲得相應的報酬,但當今社會,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普遍要比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薪酬更高,但也有另一個說法是目前我國多數人認為:我國存在腦體倒掛,即腦力勞動者的收入比體力勞動者的收入少。據據統計:1990年上海市大學教師的家庭收入不如上海的農民家庭收入,既使是教授的收入也只接近農民收入的79―100%。但在酒店行業中,一般來說,在一段時間后本科生會比專科生薪酬更高。
(四)前景
目前,旅游、酒店業已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經濟產業,2002年我國入境旅游收入突破200億美元,近20年來,年均增長達20%。從行業特性來看,酒店業尤其需要那些專業度高、綜合能力強的中高級人才。這一點對于專科生來講會更占優勢,另外也有調查數據表明,那些語言能力強、具備全球化視野、接受過全球最先進的培訓、有實戰經驗的人才將尤其受到酒店的青睞,這就說出了本科生的優勢所在。
三、本??凭频旯芾韺I就業發展差異的原因
(一)崗位差異原因
由于部分大學生認為本科就比專科牛,那肯定也認為就業要好于??疲驗樯頌楸究飘厴I生意識里認為自己比專科優秀,所以自認為就要高??粕坏榷粡氖路諉T的工作,于是就業面窄、就業難。其次:如果統一認識,酒店管理專業不論本科還是??粕?,酒店職業生涯都是從基層做起,放下你那原本就不實際的優勢而從事服務員的工作,那就業也一樣好。毋庸置疑,本科肯定要比??聘净騿挝谎矍颍究频恼猩謹刀急葘?频母?,從大學的起點上本科生就比大專生優秀,以分數論高下的環境下,高分的高中畢業生是比較優秀的
(二)職位差異原因
酒店管理本??凭蜆I時主要都是從基層做起,但由于本科生在校教育中更傾向于管理知識和創新理念的培養,而??粕鷦t傾向于基礎技能和服務知識的學習,酒店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既需要復合型、協作型人才,也需要商務型、管理型和應用型人才,因此,一般來說,本科生在一段時間后職位會相比同屆??粕愿呋蛴胁罹?。
(三)薪酬差異原因
據2014酒店薪酬與福利待遇管理中,其制度制度實行的準則:堅持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支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靶蕛炏取本蛷娬{了效率的重要性,既指??粕芯ぞI業者,又指本科生中脫俗創新者,只要是做的其中之一,薪酬都會較同崗位的人高一些。其制度努力實現的方向是按效分配,唯才是用、唯功是賞的薪酬分配原則,工資結構個人工資收入=職務崗位等級工資+工齡津貼+浮動效益工資,可見從長遠來看,本科生憑借其略勝一籌的創造力和專業化知識素養,薪酬也會高過同屆的專科生。
(四)前景差異原因
酒店行業作為我國服務業的一個支柱產業,具有較大的前景,市場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多種多樣。其中要求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很多畢業生在學校學習了很多管理知識,但對于業務知識涉及較少,由于理論多、實踐少,因此無法快速勝任一線的服務工作。因此,??粕鷤戎嘏c實踐的學習就有助于其在崗位上很快適應,但相對的升遷和職位變動的可能性就小或周期較長。但是如果本科畢業生在學校能夠熟練掌握一線服務的專業操作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將會為畢業生迅速適應工作環境、順利實現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轉變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具有管理和實踐雙重技能,也更容易得到提拔和發展。
(五)從酒店管理專業本??凭蜆I方向論酒店管理專業本??平逃种镁哂泻侠硇?/p>
關鍵詞:旅游酒店;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模式
一、旅游酒店的發展史
在七八十年代,我們對酒店的認識僅是政府機構的“招待所”和一些小型的社會旅館。隨著經濟發展,旅游業悄然興起,興起的同時有著對旅游酒店的需求,80年代末國家實施了《飯店管理公司暫行辦法》,目的是扶植飯店、酒店公司的發展,但酒店的發展并不順利,出現了行業蕭條的景象。2000年之后迎來了繁榮,各旅游產業下的公司、連鎖酒店、私營酒店、合資酒店如雨后春筍般節節攀升。人們的思想也發生改變,旅游不僅僅是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還有入境、出境。具體來說旅游已是國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就是這樣的需求,也更加嚴苛的考驗了旅游酒店的綜合標準,它是標準的實體經濟服務行業,伴隨著客戶的不斷需求和各家酒店公司的競爭驅使下,酒店內部的掌控尤為重要。能否立足于當下迅速發展的經濟和達到行業標準化服務體系,需要各酒店不斷地學習和思考中謹慎前行。
二、旅游酒店人力資源的定位
旅游酒店管理模式是大眾化的,分層、分級、各部門各司所職。人力資源對各部門員工的流動、培訓、管理、面試都逐一把關。旅游行業在市場需求量較大的今天,客戶對旅游酒店的選擇也是精挑細選,那么服務行業內部的管理是需要系統、有序的操作。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當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企業的發展前景中資源管理起著核心的價值。在人力資源內在管理模式中從之前的傳統管理模式中衍化成科技、互聯網的新型人員管理模式。管理系統的變化可以分為從基礎的人員檔案、人員培訓、實踐操作轉為新型市場經濟旅游酒店的多角度實際操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需與時俱進,在經濟社會進步的今天人力資源需要的更多是帶動企業的運營,讓企業的發展不掉隊。
三、旅游酒店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旅游酒店管理模式分為傳統模式與現代模式。傳統模式的運營管理多數企業一直沿用,傳統模式基于行業的最開始,并沒有被經濟體制的改革淹沒,傳統的酒店管理模式屬于靜態管理從管控、激勵、規章制度、人員安排、管理層是逐級管理,并以人力為中心。雇傭形式上單一,應聘資質不一。市場經濟為主體的社會,旅游酒店在不斷競爭和改革的方向中披荊斬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社會,驅動著企業從內部到外部的整改和總結,從內部抓住企業的創新機制正如現代資源管理模式與傳統資源管理模式的區別所在。互聯網的時代,客戶的需求通過智能掌控便解決,在內部人力資源管理中,減少了人員的安排,同時對員工的能力、素質也提升了一大截,這就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在篩選的過程中嚴格管理。多數客戶通過互聯網對酒店的測評顯而易見,整理出測評結果,對人力資源管理來說是重中之重,一個企業的前行與發展通過客戶和網絡媒介能及時掌握客戶的需求和態度是很重要的。人力資源管理不會局限企業內部的管理,可以參照國內外新型管理模式并能適應本企業的發展模式,一成不變就是沒有改變,市場經濟的嚴苛下,我們怎樣沖出去與時俱進,首先從人力資源管理上傳統模式會逐漸從企業模式中變革。新型管理模式在入住企業中需要內部的協調和引領,旅游酒店提供便捷的服務才是根本,科技領域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各企業的變革、國家的前行、消費者的需求都已提速,在旅游產業繁華的背景下也提防著前進的速度,過慢則落后于別人,過快得占領科技網絡創新的實體經濟并能滿足于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從內部人力資源管理新型體制變革中改變了員工的思想、價值觀、技能操作知識提升最主要的是工作效率和智能管理的結合。從外部來看是對客戶群體的良好信譽與智能的體現,現代人是一種快速的生活節奏,人力資源要從外部掌握大部分客戶群體的實質性需求是很關鍵的,通過普及內在員工的高效率、智能化操作,延伸到外部客戶群體的要求,人力資源管理互相資源整合利用,有創新思想,符合大眾要求、掌握新形勢下發展的方向,時刻管理內部,為員工提高基本知識理念、服務宗旨、正確的價值觀。
四、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實踐思考
旅游酒店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變化也不斷地在創新,通過不同的效仿、學習、實戰、實際運作來配合新經濟的發展,旅游行業的繁榮帶動著旅游酒店的發展。旅游酒店的運營和發展不單單是利益的趨駛,要設立長遠的發展目標,不拘于眼前的利益,對待消費者以標準化的模式和新型的服務體系。不斷的實踐、整改、汲取對企業發展有深遠策略的方法,從傳統模式晉級為現代智能服務模式,人力物力的改變、增強內部員工的心理素質、員工定期訪談、有學習時間、讓內部員工得到知識的提升,整體的運營得到高效率的回報。抓基礎、抓生產、酒店管理的創新要從內到外、從上到下、外部的宣傳亮點、實際客戶的滿意率,抓細節、抓問題、不斷地解決與探索,才能摸索出酒店管理的實質性發展方向,旅游行業的數據每年不斷創造新高,既有壓力也有動力,市場的需求是大量的,需要酒店管理者、參與者有良好的互動和高度的評價,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正確的前行目標是必要的。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10-0053-03
一、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簡單機械
為了保證同一專業學生具有本學科知識的基本水平,教育部對課程設置有一個基本的宏觀要求。學校在此基礎上可根據教學對象和行業的具體情況,在課程設置中作相應調整。對于中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來說,《酒店前臺服務》《酒店管理系統操作》《客房服務》等是至關重要的課程,掌握這些知識與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顧客和旅游企業。但在中職教學管理中,旅游管理專業往往是直接套用國家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未能根據學生狀況和旅游企業實際需求,加強上述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課程建設。課程設置簡單機械,相關應用型學科課程開設不足,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合理調整和補充,導致畢業生與旅游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距甚遠。
(二)教材編制重理論輕實踐
職業教育經過近三十年的快速發展,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教材的科目和版本數已頗具規模,同一課程有時甚至有數十個版本,然而數量不能完全代表質量。由于未能突破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教材編制傳統,旅游管理專業的教材編寫人員多為長期從事專業理論研究的學術專家,而賓館、飯店、旅行社和景區等行業一線員工很少參與,也未能吸納熟悉中職生特點的一線教師共同參編,導致所編教材內容理論偏多,實踐較少;傳統內容較多,創新內容較少,旅游界中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沒能體現在教材的內容編寫中,更忽視了中職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這種狀況一方面導致教材不能反映企業對員工的專業需求,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專業能力培養方式陳舊
我國的中職教育是在原普高教育的模式基礎上建立發展的,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師資引進渠道、評價體系等多方面均沿襲普高模式。這造成中職培養模式中的課堂偏重于學科的理論性教學,忽視或較難接受應用型知識及技能的傳授。由此帶來的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理論課時多,實踐課時相對較少。在兩至兩年半的在校時間里,大量的教學是在傳統的課堂中完成的,即使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如《客房服務》《餐飲服務》《酒店管理》和《導游英語》等,由于經費、場地、教學理念、教學習慣和教師自身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也主要以理論講授為主,極少將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后半年到一年左右的企業實踐,由于學生缺乏最基本的崗位知識與技能,無法勝任較高層次的工作崗位,只能做些前臺接待、禮儀迎賓、服務員等事務性工作,又往往缺少教師隨班指導,學生最終淪為企業的廉價勞動力,大批畢業生不能勝任企業高位需求。
(四)評估考核體系落后
目前,中職旅游教育的校企合作及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多半流于形式,導致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管理閉門造車。落后的教學管理必然生成落后的評價考核體系,再加上各校教學考核條件的限制,于是重理論知識評價,輕實踐技能評價;重終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的評價考核體系占據主導。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學生往往學習意愿低、學習風氣差,很多中職生“平時不抓緊,考前突擊忙”,這樣的學生要么“高分低能”,甚或“低分低能”,既無法勝任旅游企業崗位能力的需求,也常常在旅游企業中表現出勞動紀律差和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優化
(一)課程設置的基本依據
1.人才培養目標。旅游管理專業面向旅游行業第一線崗位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職業素質和行為規范,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旅游企業管理相關環節,具有較強的導游服務能力、旅游企業服務能力、旅游景區管理能力、旅游市場開發能力,能從事旅游企業管理業務操作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外向性專門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人才培養規格是指所培養的人達到什么質量的問題。通過社會需求調查和職業分析,旅游專業人才應具有以下素質、知識和能力結構。
(1)素質結構。職業道德方面,了解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方針政策,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勤奮好學、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身體素質方面,掌握現代體育運動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文體特長;身體健康、健美,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規定的各項指標。心理素質方面,具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實施綱要(試行)》所規定的要求,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品質;具有理智、真誠、坦蕩的性格和良好的人際關系。
(2)知識結構。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計算機應用基本知識、外語基本知識、法律法規基本知識、旅游管理基本知識。
(3)能力結構。職業綜合素質能力方面,在工作中,具有競爭和創新意識,有提供優質服務的理念,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是整個職業能力中的核心架構。此外,良好的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能力是協助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能力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繼續學習的能力是不斷提升自身修養的必備要求;計算機操作能力、使用外語進行接待服務和業務溝通的能力都是職業核心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行業通用能力方面,第一,服務接待能力。對飯店服務的基本原則、程序和方法不僅要熟悉,更要學會在工作中熟練運用,并能運用服務技能和技巧,能夠具備一定的基層管理能力。第二,人際溝通能力。能夠熟練運用普通話、英語、日語、韓語等準確、簡練地向顧客介紹相關的服務信息,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在與顧客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妥善處理出現的各種情況,協調好客我關系;在日常酒店工作中,能協調好與各部門的人際關系等。第三,營銷策劃能力。能時刻把酒店全員營銷意識和酒店形象意識放在首位,對酒店產品供應和顧客需求能做出及時的反應,并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營銷計劃和營銷策略。
職業特定能力方面,主要具備前廳服務、客房服務、餐廳服務、康樂服務等能力。
跨行業職業能力方面:能夠適應崗位變化的,具有企業管理及生產現場管理的能力,并在工作中有創新意識和創業的基礎能力。
3.主要職業證書。(1)基本職業證書:全國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合格證書;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證書;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2)職業資格證書:獲得下列職業資格證書中的1-2種:導游職業資格證書;中級餐飲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中級客房服務員職業資格證書;茶藝師資格證書;人力資源師職業資格證書。
4.主要就業面向。(1)旅行社管理方向:旅行社導游服務崗位或旅游景點導游服務崗位;旅行社或旅游景區業務管理崗位;旅游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崗位。(2)酒店管理方向:酒店前廳服務與管理或客房服務與管理崗位;酒店餐飲服務與管理崗位;酒店康樂服務與管理或人事管理崗位。
(二)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
根據我國中職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確定今后我國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方向。
1.以培養綜合能力為本位,強調課程設置的職業性。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必須以培養職業崗位能力為本位,包括為完成職業崗位任務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全部內容。如在設置外語課程時,可以減少甚至不開一般的大學英語,而代之以旅游英語;再比如可以開設旅游文學課程來代替通行的大學語文??傊挥性谡n程設置上突出職業性,才能體現出中職旅游的特色和生命力。
2.課程內容反映行業新應用,突出課程設置的科學性。改革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必須更新課程內容,使課程的內容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保證中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化。如開設旅游信息系統、旅游電子商務等富有時代氣息的新課程。
3.服務地方旅游,增強課程設置的區域性。我國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來源和去向具有明顯的區域性質。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的旅游資源和旅游業發展水平也有很大差異。因此,各中職校應當在課程體系設計過程中,適當增加符合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要求和反映地區或區域旅游資源特征的教學內容,設置有關地方或區域性的旅游資源課程,因為很多的旅游企事業單位希望本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時能夠比較熟悉本地區的旅游資源特征、旅游企業經營的基本狀況等。
三、結語
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課程在任何一種教育體系中都處于核心地位,它決定了學校如何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因此,學校必須作更加深入、扎實、細致的調查研究工作,建設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實現中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旅游業的發展、為科教興國作出貢獻。
On the Curriculum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a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WU Wei
(Zhe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Zhenjiang 212011, Jiangsu Province)
一、研究的背景
能力本位教育是以提倡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職業教育體系,是以提高學習者崗位所需的實際工作能力為重要目標的教育理念。該理念發端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之后傳入北美洲、歐亞及大洋洲等國家,至20世紀90年代初,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均以能力本位教育思想作為基礎,設計和安排職業教育的內容。能力本位教育以其獨特的優點在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廣泛關注和重視,引領了全球高等職教教學發展進程,成為國際最為流行的一種職教改革思潮。關于職業能力的構成,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詮釋,著名管理學家羅伯特?卡茨(Robert L. Katz)認為,職場中的人們尤其管理者,應具備三種基本技能――概念技能、人際技能與技術技能。《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作為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占據重要位置,其教學設計理應圍繞著學生的概念、人際和技術技能的培養來進行。然而,從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來看,由于在教學設計時通常比較強調對學生進行技術操作能力的訓練,較為忽視學生人際溝通能力與決策管理等概念能力的培養,使得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僅掌握了前廳與客房服務中部分基礎性的操作性技能,而人際技能與概念技能提升微弱,不利于學生對本專業的正確認識和高質量就業。為實現學生全面綜合能力的提升,加強對《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顯得十分必要。
二、文獻綜述與概念模型
現有研究者認為,《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乃旅游與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其現有的課程設計與行業客觀需要和學生能力培養等不相匹配,為適應行業發展需求,學者們分別從教學場地選擇、教學方法選取、教學師資配備等方面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索:
(一)關于教學場地的選擇
余美珠、李應春(2011)等認為,應通過模擬實驗室的應用,讓學生在模擬操作過程中掌握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的基本知識及技能。王小娟(2008)和趙豫西、練建華(2012)等學者則認為,《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對實踐的要求十分高,傳統的以教室為主要場地的授課平臺不能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酒店的工作氛圍、不能很好地體驗酒店服務工作的性質與辛苦程度,抽象的學習也無法讓學生對酒店運作加以系統了解。因此,將該門課程的授課場地由學校內的教室或實訓室轉移到酒店內部,實現完全實景教學,將有利于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理論,并將理論切實地應用到實踐中去。
(二)對于教學方法的選取
王飛(2013)、鄧峰(2014)、楊問芝(2010)、沈蓓芬(2015)、徐秀平(2015)等認為,應在《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中引入項目驅動教學法,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前將本門課程分為若干項目模塊、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項目模塊,再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分組演練,最后教師對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與總結。張丹丹(2012)認為,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應在課程教學中多采用案例教學,利用酒店前廳與客房服務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引導啟發學生解決酒店管理中的問題。此外,還可利用角色扮演及情景化教學法,增加課堂的直觀感受,幫助學生進行知識轉移與構建。李光宇(2011)重點闡述了情景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在《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三)關于教學師資配備
王小娟(2008)認為,由于酒店管理專業的一部分教師從高校畢業直接進入教學崗位,一般沒有太多的行業工作背景,導致授課知識與酒店的實際所需脫節;另一部分教師之前雖有過相關行業工作經驗,課堂上能夠引用各種具體案例與理論教學相結合,但離開企業一段時間后,其實踐經驗不再適應當前酒店業發展現狀。因此,怎樣加強《前廳客房管理與服務》課程教學中師資力量,是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優質酒店管理人才的重要一環,而選派既具備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到現場任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趙豫西(2012)也認為,組建一支由企業家和中青年教師共同組成的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讓其擔任前廳客房課程的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綜上可知,當前學者們對于《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集中在教學方法的選取方面,部分學者關注到教學場地與師資隊伍建設對提升本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性。而本文認為,教學效果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是教師、學生、教學環境與教學手段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割裂出某一點來單獨談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基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教學設計,應涵括教學場地選擇、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師資的構建三個方面(見圖1)。
三、基于能力本位的前廳客房課程教學構想與實施
國際上現有的典型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為瑞士洛桑模式、美國康奈爾模式、澳大利亞模式和日本模式,這幾種模式中都特別注重實踐教學場地和師資力量的建設,注重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的積累。
(一)能力思維下的教學場地選擇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澳大利亞藍山酒店管理學院等為國際公認的成功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院校,這些院校均注重教學基地的情景化,即學校與酒店的有機融合,部分院校甚至以店為校,讓學生能全方位感受酒店文化氛圍,在實踐中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與管理經驗相聯系。鑒于我國旅游酒店管理相關院校當前的現實情況,比較難做到店校合一,因此,利用學生實習期的相關酒店資源進行課程教學顯得頗為重要。此外,前廳和客房相關管理與操作知識教學對實物的依賴性較強,并非通過教師抽象地講解學生就能掌握,而將《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安排在酒店實習期進行,能更直觀地向學生呈現前廳及客房的工作規則及管理知識,更快速有效地讓學生實現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的概念技能與操作技能的融合。
此外,實習酒店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場地,也是教學中重要的素材來源,酒店文化極大地影響著實習學生的能力培養。所以,選擇具有良好企業文化和管理經驗的酒店作為學生實習基地和課程教學實施場所,將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二)能力目標下的教學組織形式
能力本位下的課程教學組織,通常是指課程的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輔導與課程評價等都應圍繞著學生的能力培養來進行。為更好實現《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能力教學目標,先要了解該門課程教學的具體能力要求(見表1)。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包括:對學生的了解,教學內容和教學輔助素材的準備,課堂教學方法和課程評價考核方式的設計。從我國現有的酒店實習方式來看,學生通常在酒店進行定崗式頂崗實習,即學生進入酒店后會被固定在某一崗位上工作直至實習結束。定崗式頂崗實習方式決定了學生只會對酒店某一固定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與所需技能比較熟悉,對其他工作崗位知識知之甚少。此外,高校學生在酒店實習期,通常被安排在低端工作崗位,很少能接觸酒店管理性知識的培訓與學習。基于以上現實,教師在對《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時,應側重“管理”相關的人際技能與概念技能的教學,而對于前廳和客房操作技能的學習,則可通過同伴協助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方式上,應以學生為主導,采取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為主的項目導向方式,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僅起組織、引導作用。在課程考核評價方式選擇上,除對學生的技術技能進行考核,更應突出對學生人際技能與概念技能的考核。
2、課程實施
《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的能力教學實施主要從三個方面開展,首先是前廳與客房部的操作技能培養,該部分的教學主要采取小組任務式情景教學模式。即先將前廳常見的操作性工作分為客房預定、入住登記、離店結賬、禮賓服務、應求服務5個任務模塊,將客房部的常見操作性工作分為客房清掃、客房設施設備管理、客房安全管理3個任務模塊,再將這8個任務模塊分配給相應工作崗位的學生,由他們通過情景劇、場景再現等方式,將崗位相關操作知識傳授給其他沒有相關崗位工作經驗的同學。在學生操作技能的學習中,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的情景劇設計等進行指導,并對各崗位的接待流程知識及重點環節進行總結完善與提醒。其次是人際技能的培養,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總結3個以上酒店實習期間的人際溝通事例,教師組織學生對這些事例進行討論分析,最后總結出酒店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過程中正確的對客溝通與上下級員工間溝通的技巧。最后是對學生概念技能的培養,因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極少有進入管理層學習的機會,所以更需要發揮授課教師在學生概念技能培養中的作用。授課教師一般要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形象生動地了解酒店客房價格制定、控制及調整的方法,掌握酒店員工招聘、培訓、激勵的方式,授課教師還可適當邀請學生實習酒店中富有管理經驗的人員給學生講解酒店如何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塑造企業品牌形象。
3、課后輔導
課后輔導主要是教師通過郵件、QQ討論群、微信群等方式,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課程答疑解惑支持和必要的課程知識支持。由于酒店授課環境的特殊性,學生需要在不耽誤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完成學業學習,而在工作之余,學生不一定有心力對前廳客房服務管理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與總結。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每周可選擇一個近期發生的前廳與客房管理中的典型案例,在約定的網絡交流群中與學生進行探討,并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對該論題發表觀點,周末時授課教師再對該論題進行點評、總結。同時,教師可把授課內容和收集到的有價值的資料分享到網絡交流群中,以方便滿足學生再次學習需要。
4、課程評價
能力本位的課程評價方式是一種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全方位評價,考評的因子包含了對學生技術技能、人際技能和概念技能的評價,評價方法主要為3600評價法。其中,學生的技術技能分數由其崗位主管、授課教師、同班學生共同給出,主要考核學生對崗位流程的熟悉情況、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情況;人際技能分數主要由學生所在部門的領導和同事共同給出,主要考核其對客溝通技巧、跟上下級和同級間關系的處理能力;概念技能分由授課教師評定,主要依據學生在情景劇、課堂討論、每周議題中的表現和最后考核卷的成績來給定等級。通過這種全方位課程等級評定方式,能較好地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拓寬其未來的職業上升空間。
(三)能力視野下的師資隊伍構建
優秀的師資是確保課程教學順利實現的基石,具有豐富酒店實踐經驗和豐富理論知識的授課教師,是《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課程高效實施的重要因子。然而,現行許多高校酒店專業教師很難做到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的完美結合,通常高校教師具有豐富理論知識,但缺乏酒店管理實踐經驗。為彌補單個教師在綜合知識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授課的教師不應局限于單個的人,而應是一個團隊,該團隊是一個以授課教師為核心,涵括酒店的部門經理、學生實習期的崗位師傅團,乃至學生實習中的同伴的團隊;另一方面,為了讓授課教師能全面了解本行業的發展動態,更好地勝任教學任務,在獲得實習酒店同意的前提下,可讓授課教師隨同學生一起進駐酒店相應崗位進行頂崗工作。
四、結論
關鍵詞: 國外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專業 教育改革策略
近20年來,我國旅游業高速發展,目前已躍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費國。同時,我國旅游業的國際化、專業化、特色化趨勢更為明顯,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有更高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也對我國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對國外知名旅游類學院或高校的相關信息進行了查詢、分析,尤其是對康奈爾大學、羅森酒店管理學院、普渡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4所高校的教學模式與國內進行了對比研究,并結合我國旅游管理教育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國內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方向劃分過細
多年來我國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統一為旅游管理專業,2010年酒店管理專業增補為目錄外專業,2011年設為正式本科專業。多年來,為了與我國旅游行業對口,旅游管理專業劃分了細化的專業方向,涉及:酒店管理、餐飲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物業管理、旅游交通管理、商務旅游與會展等不同方向。每一個方向都設有專門的專業課程和知識技能培訓方案,但又統歸于旅游管理大專業[1]。由于目前我國旅游教育的綜合水平、師資力量尚處于較低水平,且英語、政治等基礎課程占用了大量的學時,少量的專業課程和實踐學時用于分配到如此多的專業方向之中,人為地分散了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培養的學生往往對于每一個方向只能了解一點皮毛,無法深入,特別是技能,到企業就業必須從頭學起。
(二)課程設置偏離行業需求
目前,我國一些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時,缺乏對旅游行業的深度的調研和分析,在討論課程設置時也沒有經驗豐富的旅游業界人士參與。同時,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計劃更改手續煩瑣,可以更改的課程數量較少,且教學計劃修訂周期較長,使我國高等旅游教育課程的設置長期與業界的需求脫節。
此外,我國大約70%旅游高等教育是從相關專業轉型而來[1]。在制訂教學計劃和設置課程方面,受原專業課程體系的影響較大,因人設課的現象十分嚴重。如從地理專業轉向旅游教育的,在課程設置中偏向地理類課程;從歷史專業轉向旅游教育的,則以史學課課程為主,導致教學與實際人才需求的知識結構脫節。
(三)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旅游專業發展迅速,近年來,高素質旅游師資力量嚴重缺乏,多數高校的旅游師資是從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專業知識、教學水平、實踐經驗有限。同時,我國本科高校教師崗位有限,教學評估對教師的學歷有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而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多為應屆畢業生,缺乏旅游實踐經驗。有豐富旅游實踐經驗的旅游從業人士很難跨越學歷限制,進入高校師資隊伍。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國高等教育旅游專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
二、國外高校旅游類專業教學、管理模式介紹
(一)專業設置
國外沒有旅游管理這個專業,而是設置了接待業管理、休閑學、酒店管理、會展專業、餐飲管理等專業。從專業名稱來看,我國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養旅游企業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而國外則偏向培養高素質的服務類人才。
國外高校旅游類專業在大學前兩年不確定專業,而是學習服務業的基本知識,實習后再進一步確定專業。這樣可以先讓學生在服務行業實踐、體驗后再選擇專業或專業方向,更有利于學生科學評估自己的優劣勢,選擇自己喜好、專長的專業方向。
(二)教學設施建設
國外旅游類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學酒店,且教室及教師辦公地點按高星級酒店的標準來進行裝修、布置,讓學生和教師每天在實戰的環境下工作、學習。習慣成自然,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服務意識,養成了專業型的工作、生活習慣。教學酒店多采用雙重管理,院長(老總)必須要對教學負責,同時要對教學酒店負責,且必須自負盈虧。
(三)課程教學
1.重視通識教育和溝通知識教育
美國的大學所有本科都是120學分且除專業課程外,強調通識教學模塊和溝通基礎模塊。通識教學包括企業運營管理類、管理的組織行為類、人力資源管理類、財務會計類、參與管理類模塊。近年來,通識教育逐步重視信息類、法律類的知識教育。溝通知識教育主要培養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
2.重視實踐教學
國外教學計劃遵循理論-實踐-理論的原則,深化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在時間分配上,其實習占整個教學時間的60%,教師現場指導,把理論貫穿到實習中去。而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酒店管理學院的辦學模式主要是以綜合性大學為依托,根據旅游專業綜合性很強的實際特征,在課程設置上、學時分配上既注重基礎理論又突出特色。他們要求其本科生在大學4年內必須完成800學時的實習,并尊重學生的意愿,允許廣泛選擇,掌握一技之長,力求全面發展,把廣泛精深的理論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3.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國外的課程很少采用考試的模式測驗學生學習效果,而是多采用論文或調查報告的形式。對學生論文要求非常高,要有第一手的數據,且必須是實地調研和認真思考的,多采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生首先自由選擇組建團隊,無法組建團隊的同學要么重修課程,要么經任課教師同意剩余同學共同組建成一個團隊。團隊需要提交論文報告,并進行宣讀、答疑,如不通過,整個團隊成績會受到影響,甚至全部重修課程。這種考核形式既鍛煉了學生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4.重視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學生上課的方式多樣,學生可選擇face to face mode(聊天模式)、fix model(教室授課形式)、video model(視頻形式)中的任何一種,課程通過內部網絡在教室和圖書館直播,學生可用移動終端(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共享教學資源。
(四)實踐教學
1.3段式實習模式
羅森酒店管理學院采用3段式的旅游實踐教學流程,要求學生必須完成初級-中級-高級實習過程,實習流程必須依次進行,且遵循理論-實習-理論的教學流程。實習過程必須達到1000小時[3]。其中初級實習只需從事服務業的相關工作,例如洗盤子、傳菜等都可以。中級實習必須從事服務業中管理崗位或重要技術崗位的工作,如酒店的前臺、旅行社的計調等。高級實習要求學生必須從事部門經理、主管及以上管理崗位工作。此外,實習單位必須學生自己找,學校不進行安排,只負責宣傳,且學生的實習必須是帶薪實習。
2.專人負責型實習管理模式
實踐教學采用專人負責制,每個專業一般有2-3名專業實習帶隊老師,全程對學生實習進行跟蹤,負責對實習學生的指導與管理。
3.實用型方案策劃模式
在畢業論文方面,本科生不需寫畢業論文,而是針對某一個旅游企業,做一個能高度融合所學知識的實用性很強的project(策劃方案),如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項目開發、主題活動等方面的方案,并進行答辯或試用。
三、對國內旅游管理教育的啟示
(一)明確專業定位
將專業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轉向高素質服務人員的定位,加強素質教育,培養一專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應加強通識知識、溝通知識、信息知識、法律知識的教育,使學生在打下扎實的專業知識基礎和掌握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的同時,培養良好的服務意識,強烈的事業心、敬業精神,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和人際溝通能力,使學生具備較強的情緒自控能力、較好的與人合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耐受力、較好的身心素質等。由于旅游人才屬于涉外型的人才,因此要把英語水平、計算機水平、人際關系處理能力的提高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二)弱化專業方向
專業方向的設置雖增加了學生的“?!焙汀熬?,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就業面和知識面,禁錮了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因而,需要在取消專業方向的基礎上科學設置課程,減少固定課程的比例,增設活動課和選修課。
(三)優化課程設置
要特別注意協調好專業課、技能課與實習課之間的關系。旅游是個應用型很強的專業,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和實際經驗,大部分專業課和技能課應考慮減少課堂講授,通過搞好實踐調查和增加模擬教學的途徑實現教學目的。
同時,適當調整拓展課程體系,增加拓展知識課和選修課的比重。將大量不成熟的課程以學術講座的形式進行,同時加強課外培養力度,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梢钥紤]通過考取“職業資格證”來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壓力,并通過適當的選修課豐富教學內容。
(四)強化實踐環節
爭取建立自己的教學酒店,將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辦公地點按星級酒店的標準進行建設和管理,逐步完善設施,構建情境化的教學環境,培養師生的服務意識和專業素質。
對現有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優化配置,減少單次實習的時間,增加實習的次數和類型,且要求每次實習的崗位有輪換,實行理論―實習―理論的交錯教學模式,以較好地實現專業基本技能、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的有機結合。
(五)爭取國際合作
加強與國外旅游企業集團和科研機構合作交流、協作辦學,吸納國外的優秀教學模式和先進辦學經驗,共享國外優質教學資源,在旅游院校培訓師資隊伍和學生隊伍時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培養模式,創造政策扶持的有利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彭青,謝旭東,程露懸.改革國際合作辦學模式,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旅游學刊,2003,(S1):155-158.
[2]代志鵬.國際旅游教育與研究述評.懷化學院學報,2007,26,(2):130-131.
關鍵詞:酒店;員工滿意度;激勵機制
酒店員工滿意度是酒店員工對自身工作特征的認知評價,將實際獲得的價值和自身的期望值相比較后的差值,對工作各方面滿足與否的態度和情緒反映,它可以較為直觀地反映出酒店員工的工作態度。通過對酒店員工滿意度的調查,有利于酒店人力資源部門及時地發現可能存在于酒店管理中的問題。酒店員工的服務態度、言行舉止都會毫無保留地體現在對顧客提供服務,并且對顧客的滿意度產生直接的影響。這一過程也是酒店產品價值實現的過程。酒店能否提供給酒店員工滿意的工作的待遇,是員工能否積極對待顧客的關鍵因素。因此,對于酒店管理者而言提高酒店員工滿意度,是保持酒店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的重要保證。
一、酒店員工滿意度對酒店的意義
擔任顧客與酒店之間溝通任務的酒店員工是整個酒店服務利益鏈上最重要的環節。只有提高了酒店員工的滿意度,給予了他們與工作相應的各項待遇。酒店員工就會積極努力的工作,為顧客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服務,是服務價值最大化。這樣一來,高質量的服務水平必然會使顧客感到滿意。隨之而來的顧客忠誠度也就會提高。而酒店的盈利主要就是靠顧客的忠誠、長期穩定的合作。由此可見,想要獲得長期穩定客源、豐厚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酒店員工的滿意度,使服務價值發揮至最大化。
二、酒店員工滿意度的現狀
大多數酒店員工對酒店的工作環境滿意度較低。對酒店的工作環境是否滿意是員工是否愿意繼續工作重要原因之一。令人滿意的酒店環境會明顯提高酒店員工工作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良好的工作環境往往會使員工的心情愉悅,在對客服務時表現出良好的親和力。
酒店員工對酒店工作本身的滿意度低。酒店大多數的職位都是比較單一的服務性的基層工作崗位。管理層的工作崗位數量相對較少,所以酒店員工能獲得晉升的機會較小。酒店員工由于是直接面對顧客,常常受到顧客的斥責和投訴,所以酒店員工很少感受工作帶來的快樂。因此,很難對酒店員工產生長久的吸引力。
酒店員工對酒店工作的報酬滿意度低。如對酒店福利制度、工資水平不滿等。據有關資料顯示,由于對酒店業的福利政策和薪酬待遇不滿意而跳槽的員工超過半數。
酒店員工對個人發展的滿意度低。大多數酒店沒有為其員工提供足夠的學習機會和晉升空間。當一個員工想要拓寬和提升自己的發展前景時,他會對所在的酒店進行評估,評估這個酒店是否適合自己以后的發展。如果他所在的酒店不能為他提供相當的發展空間,他會毫不猶豫的離開,去選擇更適合他發展并且有完善的培訓、晉升機制的酒店或是離開酒店行業進入其他更適合其發展的行業中。
三、如何提高員工滿意度
(一)為員工提供系統的培訓
通過增強對酒店員工全面系統的培訓,使員工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樹立信心。酒店應建立全面的人力資源培訓體系,在強調對員工服務技巧、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重視對酒店員工服務態度的培訓。對酒店員工服務基本知識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訓已然成為星級酒店員工服務培訓的必修課程。通過對酒店員工系統的培訓,使員工能夠有良好的與顧客溝通的能力、提高員工對于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不同文化之間差異的敏感意識、以服務為宗旨的意識等。通過酒店培訓而成為有良好服務意識的高素質員工會對酒店的滿意度大幅提高,并對酒店懷以感恩之情。
(二)加強與員工的溝通交流
對酒店員工來說,他們希望能有一個舒適開放的工作環境,希望酒店的員工與管理者有一個平等溝通的平臺。而酒店員工對酒店的管理、規章制度以及薪資體系滿意度不高,很大程度是因為酒店缺乏暢通的溝通機制??偟膩碚f,管理者與普通員工面對面的直接溝通是最為有效的溝通方式。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許多較成熟的酒店則側重于繁雜的文書系統,缺乏面對面的交流,這樣極易造成酒店員工與酒店管理者的人際關系緊張。
(三)重視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
酒店應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為員工提供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培訓課程,幫助他們制定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規劃目標。同時,為其提供相應的發展平臺,使酒店優秀員工的特長及發展方向符合酒店發展的需求。管理者通過幫助酒店員工制定恰當的個人發展計劃,給予酒店員工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培訓機會,可以促進酒店員工和酒店的一起發展,也使得員工對自己職業生涯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四)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勵體系
在很多酒店中,員工的工資水平、福利待遇與工作時間、勞動強度不成比例。這也是酒店員工對酒店滿意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酒店的薪酬體系對酒店員工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能獲得多少報酬是他們最為關切的問題。薪酬體系,大體由直接報酬、間接報酬和非金錢性報酬三個部分組成。
1、直接報酬激勵
直接報酬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工資和獎金。這是每個月酒店員工所固定可以拿到的基本報酬,也是酒店員工最基本的生活來源和生活保障。較高而又相對穩定的工資是酒店員工工作熱情的基本保證,也是酒店員工愿意為酒店工作的基本因素。
2、間接報酬激勵
間接報酬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酒店對內實行內部價,酒店員工及其家屬在酒店消費即可享受內部優惠。提高酒店員工的福利待遇有利于留住員工,減少優秀的員工因不滿福利待遇而離開。提供酒店員工的福利待遇還能刺激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工作表現突出的員工起到激勵的作用。提高酒店員工的福利待遇是酒店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方法。
3、非金錢報酬激勵
非金錢的報酬多指在精神上的激勵,如收到領導的表揚和賞識,授予表現優秀的員工一些榮譽稱號等。以職位晉升為目標對員工進行激勵;對員工工作表現突出時應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員工感到領導對自己的努力的肯定;在召開酒店內部會議時,應讓員工代表參與發言,對酒店的運營模式、規章制度、酒店環境的改造等建言獻策,提高員工在酒店的存在感;對酒店員工進行評優評先,鼓勵員工之間進行良性競爭,用榮譽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五)構建合理的酒店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形象和企業員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職業道德及精神風貌。酒店企業文化的形成可以增強酒店員工的凝聚意識,對酒店員工形成一定的約束力和導向功能。首先應形成符合酒店的價值觀念,酒店的運營機制、顧客群體以及酒店的宗旨都應明確,并獲得酒店員工的一致認同。只有獲得了酒店員工的一致擁護,員工才會真正理解酒店文化,并且對這種價值觀念加以貫徹實施。其次,酒店決策者要對酒店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實現發展目標的詳細計劃。這樣可以增強員工對酒店的信心,激勵員工為酒店的發展做出努力。最后,倡導將員工真正視為酒店發展不可分割的一份子,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做到為員工謀福利,切實關心每一位員工的生活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志仁.中國酒店業人力資源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應用研究[J].企業家天2008,(4).
[2] 左磐石,文新躍.論心理契約與酒店員工滿意度[J].商場現代化,2007,(18).
[3] 李柯,鐘定國.員工滿意度模型的構建及其管理[J].西安工業學院學報,2004,(4).
[4] 梁慧敏.跨國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觀狀分析與借鑒[J].科技經濟市場,2006,(4).
[5] 鄭海燕.關于酒店員工流動率過高問題的思考[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7).
[6] 王希鎖,以人為本是企業管理的靈魂[J ]現代企業教育,2004 (9)
[7] 陳偉,酒店文化的力量--對提高顧客滿意度的思考[J ]江蘇商論,200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