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科學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課前精細準備
1、教師精細準備
教師在實驗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教師要熟練的把握教材,明確實驗目的,做好相關器材的準備,課前教師要試做一遍,并為可能出現的問題準備好彌補方案,設計好實驗記錄表等各種實驗所需材料。
2 學生精細準備
讓學生明確實驗內容,要求學生搜集好第一手資料,引導和教會學生在試驗中觀察、測量、記錄、統(tǒng)計和做統(tǒng)計圖表的方法。
引導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大膽推測可能出現的結論、制定實驗步驟、選擇方法、準備好相應的器材,設計好相應的表格和設想安全措施等。
二、課上巧妙激發(fā)學生參與實驗的興趣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實驗興趣
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的目的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有利于學習的心理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使他們在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認知環(huán)境中產生對科學學習的需要,激發(fā)起學習探究的熱情,調動起參與學習的興趣,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像一個“磁場”,它吸引著學生進入一個充滿問題、充滿思考和探究的科學世界。如在教學六年級的《杠桿的科學》時,教師讓學生上臺進行演示:先讓學生運用省力杠桿很容易將一捆作業(yè)本撬起來,然后教師改變支點,變成費力杠桿,再讓這位學生撬起這捆作業(yè)本,這時他會感到非常吃力,甚至撬不動。讓學生說出其緣由,引入本課的學習,這樣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了探究的欲望。
2、巧設懸念,促使學生去實驗
懸念是對一個問題還沒有得到答案的“緊張與期待的心情”,它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來源。我們在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結合學科特點,巧設懸念,誘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實驗愿望。
三、精細實驗過程,提高課堂效果
1、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切忌毫無目的,隨心所欲,實驗的最終目的是為教學服務的,為的是在實驗過程中發(fā)現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從而掌握規(guī)律。在教學《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中,證明空氣存在的實驗,無論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來吹動小紙條,還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釘個洞放到水里,讓水冒出小泡,都是為了說明空氣是存在的。如果只是為實驗而實驗,沒有明確的目的性,只會讓學生浮于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是不會獲得科學知識的。
2、明確觀察任務
在實驗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觀察任務,再根據具體的實驗提出觀察要求。學生在觀察實驗時,如果教師不加指導或指導不明確,學生往往會出現無目的、漫不經心地觀察情況,他們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覺新奇或有強烈刺激的現象,而放過實驗目所要求觀察的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去幫助,所以教師要提醒學生運用一切感覺器官去全面觀察。一是用眼科學地看,時刻提醒學生注意用眼觀察每一個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細小的變化。二是用手摸、用耳聽、用鼻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嘗,借用工具觀察等等,這就是科學地聽,科學地做,它能幫助學生更全面的感知事物。
3、明確實驗的規(guī)范性
課前教師要試做實驗,要做到心中有數,做到實驗的設計科學有效,精細地設計操作過程,選定基本的實驗方法,注意編定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設計要合理規(guī)范、切實可行。演示實驗儀器要做到可見度大,實驗現象清晰可辨。在日常課堂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操作起著示范作用。教師應嚴格按實驗基本知識要求進行實驗操作,不僅要做到有條不紊,還要注意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如教學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時,手拿溫度計的上端,且要拿穩(wěn),讀數時,視線與溫度計的液面持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時再讀數時,盡量屏住呼吸,因為呼出的熱氣能使溫度計中的液柱上升,影響測量的準確性。這樣讓學生養(yǎng)成規(guī)范的科學實驗的習慣。
4、加強小組合作實驗的有序性
小組合作實驗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讓學生人人參與到實驗中去,教師要注意正確引導和調控:
①指導合作學習小組如何分配實驗任務、實驗角色。
②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傾聽同伴發(fā)言的情況下向同伴提問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③指導小組成員學會共用討論、相互討論、相互交流。
關鍵詞:小學科學;科學本質;本質觀;現狀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9-350-01
小學科學學科是初中物理、化學學科的基礎階段,對于學校來說,要重視這個階段的教學,對于科學教師而言,要做好這個階段的教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本質觀,提前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科學本質觀是科學教育的基礎。西方發(fā)達國家早就在科學教育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本質觀的重要性,而我國在最新頒布的科學課程標準中,也對這方面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不過,若想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本質觀,首先教師自己必須要對科學本質觀具有深刻的理解。鑒于這點,本文調查了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本質觀的現狀,并對其進行了一定的思考。
一、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本質觀的現狀調查
科學本質的定義有很多,最常見的定義是科學知識發(fā)展的內在價值觀與假定。本研究以科學本質觀量表為主要理論依據,編制了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本質觀調查問卷,主要包含了七個項目共29道題。以城市分級為分類標準,采取分層抽樣的調查方法,共對100名小學科學教師發(fā)放了問卷,收回問卷100份,有效問卷100份,然后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最后,抽取部分教師進行了訪談與課堂觀察。
1、總體發(fā)展水平
調查中發(fā)現,小學科學教師的整體科學本質觀平均評分為103.71分。總體來說,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本質觀方面比較弱的幾個得分項分別是:科學方法的多樣性、理論與定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科學的負載理論本質;而最高的得分項則是:科學包含觀察與推理。這表明,小學科學教師對傳統(tǒng)科學本質觀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而對現代科學本質觀的理解較為不足。
2、各維度的平均分
為了進一步了解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本質觀各個項目中的主要得分分布情況,筆者根據其平均總分和標準差而將其劃分為五個水平等級:水平一(81分以下,很差)、水平二(81-97分,差)、水平三(98-112分,中等偏下)、水平四(113-128分,中等)、水平五(128分以上,良好)。調查發(fā)現,在100名小學科學教師中,處于水平一的共有5名、水平二的共有16名、水平三的共有68名、水平四的共有11名、水平五的共有0名,各占總數的5%、16%、68%、11%、0%。由此可見,處于水平三的小學科學教師的人數最多,而沒有教師達到水平五。
3、在各維度上的具體分析
分析發(fā)現:①在“科學知識的相對性”這方面,多數小學科學教師都認同這一觀點,不過仍有36%的教師保持傳統(tǒng)觀點,認為科學知識就是絕對的真理。其次,傳統(tǒng)科學觀與現代科學觀的并存不僅表現在小學科學教師群體的兩級分化認識上面,同時也表現在教師個體內隱的觀念中。抽取個別教師進行課堂觀察發(fā)現,雖然有的教師也認同科學知識具有相對性,但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卻仍然向學生強調課本知識的唯一準確性。②在“科學是基于實證的”這方面,大部分小學科學教師都認同這一觀點,然而具體到對觀察、實驗及測量的理解上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抽取部分教師進行訪談與課堂觀察發(fā)現,相當一部分教師對觀察、實驗及測量的個人化理解比較模糊,對其目的與使用要求認識不足。③在“科學的負載理論”這方面,小學科學教師的總體得分較低,僅有50%的教師認識到了“觀察是受觀察者心中的理論所指引”,54%的教師贊成“在科學研究的每個階段都需運用想象力”。④在“科學包含觀察與推理”這方面,小學科學教師總體得分處于中等水平,仍有部分教師對科學推理的方法理解不足。⑤在“研究方法的多樣性”方面,大部分小學科學教師都理解較好,能夠認識到“科學研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和標準的”,也能夠認可“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所得到的結果都必須進行反復驗證”。⑥在“理論與定律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方面,多數小學科學教師的理解都比較缺失,盡管能夠認識到定律和理論是分屬不同類型的科學知識體系,但卻對兩者之間的關系認識不足。⑦在“社會和文化對科學的影響與滲透”這方面,多數小學科學教學都比較缺乏對這一觀點的認識,對其的研究也相對不足。
二、對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本質觀的思考
就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小學科學教師仍舊持有傳統(tǒng)科學本質觀。教師把科學知識當做是客觀真理,即以知識為科學的本質,而對一些重要的科學術語掌握得不夠清晰和全面,同時對科學方法多樣性的理解也不夠深刻。雖然一些教師能夠認識到測量和觀察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但更多的卻認為觀察是絕對客觀的、不受其他因素影響的,這反映出了其對科學本質深層次理解的缺乏。因此,當前必須要加強對小學科學教師科學本質觀的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正確的、穩(wěn)定的現代科學本質觀。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科學教育來說,幫助學生發(fā)展適當的科學本質觀是其主要教育目標,也是廣大教育學家和相關學者所關注和研究的焦點,更是當前科學教育發(fā)展的核心思想。由于當前我國的小學科學教師大多數都還沒有形成現代科學本質觀,所以對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公民要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能夠獨立運用科學方法來處理科學問題。而科學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與年齡及心理成長息息相關,這也是心理學的學科特點。在科學學習過程中與心理學實驗相結合是很必要的。
一、小學科學素質教育的拓展
小學科學素質教育指的是在小學科學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學知識,形成端正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知識的不斷更新,在與時俱進的時代背景下,能夠準確地掌握科學知識,樹立科學思想,在日后的科技發(fā)展過程中,能夠綜合運用,具備科學技能,而不是簡單地具備科學知識。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要有宏觀的操控能力,整體把握“公民科學素質”的推進。
二、小學科學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的結合實例分析
小學科學的前身是自然課,對照《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是培養(yǎng)國民科學素質的學科。注重科學探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從啟蒙階段,到成熟階段,從接觸植物、動物再到整個自然界的生物,發(fā)展的變化符合學生的心理年齡,而心理學中,結合年齡特點等,與科學學習接軌,辨別科學知識中的真?zhèn)慰茖W是有必要的。例如,在學習植物中,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對周圍事物都能細心地觀察,對掌握植物的特征保留已有的經驗,所以,學習中能夠喚起記憶,教育者應結合這一特征,應用經驗心理學與經典心理學,大膽開拓學生的眼界,不拘泥于教材,為日后的植物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科學素質教育與心理學實驗結合的前景發(fā)展前瞻
小學生對事物的喜好大多數取決于事物的表面,沒有良好的科學規(guī)律性,學生雖然沒有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但是在生活中能夠不自覺地觀察,生活中的注意力要比課堂上的注意力更春風化雨。教育者要把握這一特點,對客觀事物分析時,使學生獲得感知,例如,動物的特征,對動物的特征可以從興趣出發(fā),引導學生設計觀察的順序,從外部特征、生殖特點與對外界的反應能力等,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小學科學課是集觀察與實驗于一體的綜合學科,未來教育者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充分地利用心理學知識,是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和必要的。
【關鍵詞】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主體;探究;課程資源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他決定了小學科學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是學生學習科學的啟蒙課程。它具有發(fā)展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綜合素質,進而逐步形成科學世界觀的重要作用。重視小學科學教育就是重視對未來創(chuàng)新型科學人才的培養(yǎng)。筆者最近隨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小組,深入到農村小學進行教學研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隨堂聽了不同教師不同年級的多節(jié)科學教學課,從中得到了啟發(fā),同時也深感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諸多不足的地方。下面就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科學教學質量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希望能對從事小學科學教育的同行有所啟發(fā)。
1.科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是指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自己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自己動手收集各種資料,自己動手調查與實驗,并整理信息做出解釋或結論,形成研究報告與同學或老師進行表達與交流。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科學知識的同時,得到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要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用,教師要轉變原有的學生觀,準確定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在備課、教學設計等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情況,設計出能夠全面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教學思路。小學科學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目的,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不是簡單通過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學會的。科學方法與能力、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往往需要通過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體驗與感悟,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是必須體現的。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只有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科學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才能夠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2.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是"求索知識或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是搜尋、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科學探究不僅涉及提出問題、猜想結果、制定計劃、觀察、實驗、制作、搜集證據、進行解釋、表達與交流等活動,還涉及到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如科學探究的特征。
探究既是小學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在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目標的科學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的多元性,除了書本知識的學習,還包括科學方法與技能的訓練,科學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科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養(yǎng)成,其教學方法就不能簡單地照搬知識傳授的做法,必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為科學素養(yǎng)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因素與書本知識不同,不屬于陳述性知識,而是程序性知識,或稱為經驗知識或默會知識。這類目標學生不可能通過簡單地記憶、模仿性操練學會,而是必須習得的。這里的習得是指學生需要通過親歷某些科學探究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體驗、感悟、最終內化的結果。這是直接經驗習得的過程。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安排好各種相關的情景與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中,親歷過程,自主地、充分地開展活動,才能達到既學會知識與技能,又培養(yǎng)智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形成的目的。這是科學學習與傳統(tǒng)自然學科知識學習最大的不同。
3.教師要充分重視當地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
科學課程資源與科學課程之間的關系十分密切。科學課程資源是科學課程存在的基礎和前提;缺乏一定的科學課程資源,科學課程便無法得以實施。科學課程實施的范圍和水平以及科學課程目標的落實與達成程度,一方面有賴于科學課程資源的豐富程度,另一方面有賴于科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水平。
農村學生天天與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各種動物為伍,獲得了大量的感性認識。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他們豐厚的感性認識優(yōu)勢來服務于教學,不斷充實教學內容,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根據時令季節(jié)的不同,改變教科書中的有關教學內容的順序,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例如,將《各種各樣的花》的教學調整到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放飛在花的海洋里,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構造,進而認識到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區(qū)別。而《植物的果實》則選擇在金秋十月的收獲季節(jié)進行教學,發(fā)動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廣泛收集各類植物的果實,然后帶到課堂中觀察,采用浸泡、解剖、嘗味等多種實驗方法來豐富、增進、完善學生對果實的認識。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資源,為教師在進行自然教學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教師應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中去上課。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huán)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把課堂教學和課外研究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科學知識,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
1、基礎教育投入不足,教學設施嚴重短缺,政府的教育工作要求與資源配置相脫節(jié)。增加教育投資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中央政府曾經承諾,20世紀末政府對教育投資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要達到4%,事實上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教育投資比例不增反減,離4%越來越遠。世界各國教育支出比例平均值為5.1%,我國公共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家財政總支出的比例屬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 ]盡管近年來我省教育經費支出不斷增長,但占GDP的比例也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科學課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強調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來習得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知識。科學課如果沒有與之相配套的教具和學具,沒有相應的教學器材、儀器、設施,就無法達到教學目標。目前迫切需要增加教育投資,使科學實踐活動能順利進行。
投入不足還突出表現為政府推動力度不夠,各種媒介宣傳面不寬、不深入,難以形成良好的科學氛圍。政府推動是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有效途徑。要通過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guī),加大科普陣地建設投入,鼓勵支持學校、文化站建好科普陣地;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通過相關媒體,加強宣傳力度,大力營造崇尚科學的良好氛圍,有效地讓廣大中小學生處于一個鼓勵創(chuàng)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科學環(huán)境之中。
2、農村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成為難中之難。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對于未成年人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我國城鄉(xiāng)教育資源“重城市,輕農村”的配置模式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fā)展,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日益拉大。改變農村教育落后的現狀,迫切需要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法規(guī)、政策,以及和教育相關部門協(xié)調配合等手段,來實現對城鄉(xiāng)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與有機整合。首先,要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fā)展,只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農村未成年人科學素質的提升,需要政府切實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農村教育辦學條件,縮小與城市教育硬件設施差距,完善教學設備,豐富教育資源。其次,要加強農村師資力量建設。針對農村教師專業(yè)水平、學歷層次較低的情況,教育部門要大力加強師資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農村科學教育需要加快形成一支科學教學專業(yè)化的師資隊伍。專業(yè)化的科學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由于條件限制,農村學校科學課教師普遍專業(yè)水平和學歷層次較低,教學技巧和教學能力不足,在科學課教學中仍普遍采用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需要大力推進科學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加強農村科學課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加快農村科學教學專業(yè)化進程。再次,要實現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共享。城市學校可以通過現代遠程教育、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師范院校可以通過大學生教育實習、支教、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學校工作等方式,實現城鄉(xiāng)教育資源共享,彌補農村教育資源的不足。
關鍵詞:科學實驗;作用;運用
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內容。努力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利用學校科學實驗室資源去引導學生做好科學實驗,提高學生探究科學的能力和實踐技能,為在進入高年級乃至中學階段的科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基礎。
一、小學科學實驗的作用與科學教學實驗室的建立
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動手,學會探究的重要手段和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可以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自主學習和探究小學科學實驗中要充分發(fā)揮科學實驗室的作用,在教學中要利用實驗室現有的物質條件和現代化教學設備,把現代化教學實驗和實物科學實驗結合起來,更好地去發(fā)揮實驗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作用。
小學科學是向學生普及科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上好科學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思維和對科學追求的夢想。在科學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好游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節(jié)課堂學習氣氛,讓學生更好地喜歡科學的學習。
科學實驗室是做好科學教學實驗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和深入發(fā)展,小學科學實驗室得到了加強和完善,多數小學都配備了小學科學實驗室。實驗室是小學科學實驗的基本條件和要求,小學科學實驗室要嚴格按照相關教學大綱的標準配備,對于30個班級中等規(guī)模的小學,起碼要有兩個專用實驗室和一口儀器室,每口實驗室的實驗桌凳24套以上,保證2人一桌,一人一凳;儀器室要有16個儀器柜以上。對實驗的設備和物品也應該按教學實驗要求去配備,保證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在實驗室和儀器室完備的同時,有條件的學校還要有一個實驗準備臺。
配備專職的實驗室管理人員,也是建立規(guī)范實驗室的一個重要條件,由于小學科學在許多學生家長和老師的觀念上認為是一門副科,所以實驗室建立起來后,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擺上了實驗設備后就沒有人去管理,老師在做實驗前,要自己找實驗用品,自己去準備各種實驗用具。老師自己用完實驗用品后沒有規(guī)范擺放,導致下一節(jié)課的老師到處找不到自己要用的實驗用品,時間長了,許多老師就不去做實驗了,小學科學的實驗在很多時候流于形式。高興就去做,不想做也就不做了。有了專職的實驗室的管理人員,提前按照實驗計劃,為老師準備好實驗器材和用品,老師上課時不用自己去準備,做起實驗就很方便了。
二、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提高科學實驗效果
小學科學教學中敘述最歡迎的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小學科學教學中有許多地方必須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去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在科學實驗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做好實驗。現代教育技術在呈現方法和效果上,比原始教育技術的實物實驗要更生動,更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學習都要依賴于現代教育技術。
例如,著名特級教師曾寶俊老師執(zhí)教的一節(jié)課《力》。當時聽得很迷糊,因為導入部分就一個實驗活動:用彈弓擊倒一堆紙杯。其實我一直在思索,何必花上25分鐘去用彈弓擊倒?一節(jié)課就40分鐘,接下來怎么辦?后面15分鐘做什么?怎么來得及?課上完了,仔細一反思,不由得笑了,原來在這25分鐘內,學生通過玩彈弓,已經認識到了力有大小,有方向性這兩個最重要的知識點,而且是在不露痕跡的時候,玩得最開心的時候,曾特就像和他們聊天一樣,隨口讓他們得出了結論,這個環(huán)節(jié)真如他的講座所言――“我的課,眼里只有學生,沒有后面的聽課老師”,是啊,課堂是為了誰?當然是學生,不是說說而已,曾特說到了也做到了。有了這個巧妙的開端,后來的生活應用,學生簡直就成了一群科學天才,無論以何種形式去考他們,他們總是能夠把力的各種各樣的探究活動做到位,甚至可以做到極致,還有部分學生要不是下課鈴聲響了,他們也許會自己就開始設計驗證一些奇思妙想了……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問題走出課堂,不僅學生意猶未盡,我也一樣。想想吧,如果是用視頻播放,那還會有這樣的效果嗎?
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做好科學實驗,要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把視頻、音像、錄像,圖片等各種手段結合起來,幾種現代化手段可以“各取其長,融為一體”。例如,蘇教版小學科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研究透鏡》教學的實驗教學中,有位教師結合現代化的科普知識的《潛望鏡的秘密》,從潛望鏡的秘密開始導入課文:先觀看一段視頻,潛艇中的士兵通過潛望鏡觀察水面的敵情,然后畫面在潛望鏡上定格,讓學生對潛望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組織學生進行研究透鏡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利用潛望鏡去觀察事物的變化和效果。在學生自主實驗以后,再組織學生集體進行潛望鏡的觀察實驗。接下來的探究活動中,讓各小組分別使用潛望鏡,通過觀察實驗,自己歸納總結潛望鏡的秘密,教師在巡視之后,使用課件對學生學習略作提示,學生立刻想到了潛望鏡可能還隱藏著其他秘密,激發(fā)起學生探究的興趣。老師切換到了另一張幻燈片,原來上面是剛才學生能想到的一些方案的示意圖,也有個別沒有想到的,學生們一看都很感興趣,立即在后面的實驗中接著進行探究。本節(jié)課在這部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應用與教學結合得恰如其分,既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又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 科學實驗要重視教學引導
小學科學實驗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品質和尊重科學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在科學的海洋里去探索和追求,實現科學的夢想。在實驗過程中,老師既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也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引導,做好實驗的指導。在實驗過程中不是老師的包辦代替,整個過程中要以探究活動為主體的前提下進行,教師只是略加點撥,主要是讓學生去自主學習和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學會觀察和探索,學生自主的、開放式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就抓住學生的心,讓他們邊做邊玩,邊玩邊學。
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及時發(fā)現實驗中的問題,及時加以指導,要求學生按規(guī)定做實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兩個方面,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同樣是現代化的設備、技術,也不一定什么時候都能起到積極作用。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技術本身固然有優(yōu)點,但并不是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能被我們所用,運用合理的情況下,可以起到積極作用,反之,可能起到消極作用。對此,還是應該多用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從長遠角度想,結合實際情況,多考慮現代教育技術自身的兩面性,然后在實驗教學中作出合理的選擇。在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同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去做好科學實驗,不能因為現代化設備就可以放棄真實現象的觀察和實物的利用。
一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需要全科型教師
(一)小學生的求知欲強烈
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感,他們心中有十萬個為什么,他們求知欲強烈。這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引導不當則可能泯滅孩子的求知欲,或者抑制學生的發(fā)展。他們的問題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他們看待世界的眼光天真而又富有幻想,我們不能用成人眼光和思維澆滅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需要教師具備“百科全書式”的知識,要用童心和兒童的思維,用藝術的教育引導他們。
(二)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和不確定性
也就是說每個孩子的智力體力發(fā)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孩子發(fā)展得快,有的孩子發(fā)展得慢。每一個孩子身心發(fā)展也是不平衡的,有的此方面有特長,有的在彼方面有興趣。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每個孩子都有他天才的一面,當然也有他不足的一面,有的具有語言方面的天賦,有的在數理邏輯方面有天賦,有的在空間方面有特長,有的在運動平衡方面有特長,有的對音樂旋律特敏感。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了解學生,因材施教,啟發(fā)誘導,并給予足夠的耐心和信心,相信每個孩子的發(fā)展?jié)摿Γo待花開。如果一個老師只教一門學科,上完課就離開教室,而不能長時間地觀察學生、陪伴學生,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學生、引導學生。
(三)小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模仿學習法
老師是兒童最信任最崇拜的對象之一,是孩子們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教育,教師能唱會跳,教師的動情朗誦,教師的一筆好字,教師的看書習慣,都會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總之,教師的十八般武藝,教師的“無所不知”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維持學習的動力。我們的教育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教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過程中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奠定做人的基礎,奠定求知的基礎,奠定精神的基礎,奠定生活的基礎。教師“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和專業(yè)的教育能力,在兒童的發(fā)展中起到非常關鍵的啟蒙和引導作用。這就需要小學教師要具備人文、文學、科學、藝術等全面的基礎知識,需要與社會與人相處和交往的能力,需要具備堅定的教育信念和優(yōu)秀的師德與規(guī)范。因此小學教師需要有綜合的基礎知識,需要有專門的教育知識和能力。
二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特點和崗位職責需要全科型教師
小學教師作為兒童的啟蒙老師,不僅啟蒙孩子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成為孩子們的人生導師,教書更要育人。以學科知識的教育為本,就有可能導致知識教育為中心,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情操、交往能力的引導和教育。有人說教師能夠愛學生就是最美的師德,陪伴學生就是最好的教育技巧,守望學生就是最應遵守的教育規(guī)律。小學生們需要了解他們、陪伴他們成長的良師益友。全科教師,能夠守著他們,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和特長,了解他們的性格和稟賦,便于因材施教。
(一)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對全科教師的導向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教師熟悉至少兩門學科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方法,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學科整合在小學教育中的價值,了解與小學生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課程資源,學會設計綜合性主題活動,創(chuàng)造跨學科的學習機會。職前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模塊的設計上,其中學科知識的模塊除了學科課程標準與教材設計、學科教學設計等,還包括小學跨學科教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等。這些標準導向要求小學教師需要具有綜合知識和綜合技能。從我國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的趨勢來看,也是如此,對考生的學科背景知識沒有要求,只要具備大專以上的學歷就有資格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考試內容涉及到人文知識、科學知識、藝術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和能力等綜合性知識與能力。科目一“綜合素質”的考試內容包括教育、心理、文化、歷史、地理、科學、社會、音樂、美術、文學、信息技術等綜合知識。科目二“教師教育知識與能力”除了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外,還包括各門學科的知識、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的能力。
(二)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具備綜合型的教師素質
一線的優(yōu)秀小學教師,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的特級教師優(yōu)秀教師,他們身上具備的共有的素質那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鉆研,除此之外,那就是深厚的教育基本功。比如流暢的語言表達、優(yōu)美的板書和簡筆畫。除此,還有音樂舞蹈的功底、圖畫及美術欣賞的功底,人文、科學、藝術素養(yǎng)和功底,對小學生心里的把握和調控能力等。特級教師于永正以優(yōu)美的書法、信手拈來的簡筆畫技巧、演奏二胡的魅力、嫻熟的歌唱技巧,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歡。他能夠把邏輯思維、音樂、繪畫等藝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使語文課上得有理有趣。優(yōu)秀教師的十八般武藝,也啟發(fā)我們,具備多學科的知識,具備多樣的能力,在教學和教學組織方面都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三小學教育的課程特點需要全科型教師
(一)小學生課程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需要教師具有綜合性的知識
目前小學課程依然是按照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課程安排。但是從整體思路上看,課程內容體現綜合性趨向,如品德與生活(社會)、科學課程、實踐課程等本身就是綜合性課程,而學科課程的學習內容都呈現綜合化的趨勢,學科之間的關聯(lián)越來越密切。美國賈斯珀的教學研究項目,培養(yǎng)孩子的數學能力和數學思維是從冒險故事開始。華德福學校所倡導的全人教育是以藝術為手段的教育,用音樂、旋律、節(jié)奏和雕刻、繪畫等的形式進行語言教育、生命教育和科學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明確提出,改變課程結構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和缺乏整合的現狀,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并設置綜合課程,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二)從教學組織來看,小學生的課堂更需要多樣靈活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
多樣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需要教師具有音樂、美術、體育等多方面的才能。在課堂學習中,可以用藝術的方式如音樂、圖畫、故事等模擬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學習。也可以讓學生用歌詠的方式學習,也可以通過動作、表演、歌詠、韻律、節(jié)奏,或在旋律中學習。組織課堂的能力需要教師具備語言、藝術、體育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從課程內容來看,每門學科學習內容都不是單一的學科知識的組成語文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資源從來源上看,包括校內、校外、社會,包括博物館、民俗館、大自然,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科學、地理、歷史、文化等綜合性的內容,數學的綜合性學習內容同樣也是綜合各科知識和多種能力。國家規(guī)定的“綜合實踐”課程的綜合性自不必說。各國都把小學生的讀寫算知識作為基礎知識,而讀寫算的知識和能力是相互促進相互融通的。蘇霍姆林斯基開發(fā)學生的算術能力,是用閱讀的方法,閱讀寫作離不開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而生活本身就是綜合的,包括歷史、地理、文化、藝術、社會、科學等。
四我國及世界教育發(fā)展趨勢呼喚全科型的教師
(一)從發(fā)達國家的小學教育來看,全科教師是普遍現象
發(fā)達國家招聘小學教師不以學科專業(yè)為限制。目前我國教師資格證制度也是如此,只要有大學大專的學歷就可以報名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
(二)目前農村小學還存在布局不均衡規(guī)模大小不一的問題
有的村小班級規(guī)模只有幾人、十幾人,年級不全,教師不全。有的村小還存在復式班上課的情況。農村小學教師大都兼教幾門課。而村小的存在對于普及義務教育促進教育公平起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村小的老師具有包班上課的能力,需要有兼教所有學科課程的能力。加之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居多,也是中國“特色”之一,這些留守兒童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和陪伴。全科教師有條件、有時間陪著他們,關注他們的成長。
(三)小班化教學將成為發(fā)展的趨勢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實踐取向;研究
1“實踐取向”的本質
1.1理論滋養(yǎng):其價值在于實踐,是將教育理念和實踐相結合,形成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反省性態(tài)度,再經過反省和升華教育經驗,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實踐知識和智慧。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離不開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指導和滋養(yǎng)。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雖然強調實踐的重要性,但是不等于完全離開教育科學知識去盲目的實踐。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更加期待著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相結合,甚至通過這種結合,衍生出更準確,更容易理解的新經驗。1.2知行統(tǒng)一的教育:知行統(tǒng)一是將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融合到當下時代變革中,減弱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將兩者的差距融合到最小,使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在當下時代變革中獲得理論和實踐的新生命。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是用實踐中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在教育情境中來進行實踐,形成一個知和行的師培養(yǎng)體系。并將實踐作為培養(yǎng)小學教師和成長的重要項目,加強其課程的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達到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的新高度和變革。知行統(tǒng)一的教育必然是從理論與現實差距入手,不斷的改善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并使得小學教師在進行教育之時,注重實踐的運用,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全面結合,有機統(tǒng)一,完美體現教育之美,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2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原則
2.1系統(tǒng)設計原則: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系統(tǒng)設計專業(yè)的原則。在對小學課程設置時,老師應用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發(fā)展眼光的基礎上,以促進小學兒童的全方位學習發(fā)展為課程設置,從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課程設置經驗入手,注重小學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系統(tǒng)的對小學課程教育內容進行設計,掌握小學教育實踐的系統(tǒng)性,便于小學教師掌握教學的本質,圍繞實踐教學的核心,從多個角度對小學實踐教學進行綜合評估和系統(tǒng)評價。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具有系統(tǒng)性,是在邏輯教學基礎上,對實踐內容的整合。2.2突出實踐的原則: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突出實踐專業(yè)的原則。貫穿于小學教育的整個理論。通過教育實踐改變教學的焦點,形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課程設置的高度統(tǒng)一,促進教師在實踐中反思,激發(fā)教師的潛能,形成科學的教育理念,并充分的做好教學準備。突出實踐的特質,擺脫理論性教學的局限性,構建課程教學實踐性的改革。突出概念原則,以實踐知識的呈現方式,突出實踐的內涵。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需要圍繞實踐教學為核心,發(fā)展具有實踐價值的教學模式,便于小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提高應用知識的實踐能力。2.3終身發(fā)展原則: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終身發(fā)展專業(yè)的原則。從教師職前的學習,入職后的教育實踐和若干年的教育經歷來看,教師的成長是一個可持續(xù)的終身發(fā)展過程,因此小學教師教育實踐取向的課程設置也要以專業(yè)的發(fā)展角度來制定。保證小學教育得到終身持續(xù)發(fā)展,并從實踐教育的本質入手,發(fā)展小學教師實踐教學的思想意識,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豐富教學成果,奠定小學教育課程全面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統(tǒng)一的發(fā)展。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設置的實踐價值,在于理論與實際的完美結合,不斷的將小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的創(chuàng)造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實踐取向具有終身發(fā)展的原則。
3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專業(yè)課程的建議
3.1加強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加強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專業(yè)課程的建議。明確小學教師的定位,應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是一名小學教師的身份,并熟悉小學教育的課程內容和教授流程和方法,避免單純的理論灌輸。為了保證小學教育實踐取向教育課程的實施,應嚴格要求小學教師具備教學經驗,尤其以多年教育經驗者優(yōu)先考慮。才能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將學科課程、課程內容、知識結構相融合。平時小學教師還應該相互進行多方位,多渠道的學習,長短互補,取其精華,最后提升教育實踐能力,積累實踐知識。3.2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專業(yè)課程的建議。建議學校、老師,對教育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和改革,老師之間強強聯(lián)手,互相取長補短,將優(yōu)秀的實踐教師組織在一起探討學習成功的教學案例,及時反饋信息,將空洞的理論課程,枯燥的教育方式,盡早的擯棄,實現教師教育課程資源共建共享。3.3構建合作伙伴關系:建構“實踐取向”小學教育構建合作伙伴關系專業(yè)課程的建議。有效的合作關系可以為教師的教育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改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建立大學-小學合作伙伴關系是小學教育實踐取向的重要設置和保障,可以通過大學-小學之間合作培養(yǎng)全面協(xié)同的優(yōu)秀教育者。可通過共同研究課題、參加論壇互動,學校之間相互觀摩學習,相互教授課程,進行深度的學習和實踐,由單一的教授實踐方法轉變?yōu)槎鄬哟蔚慕淌趯嵺`方法。相互之間都提升了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和自身的素養(yǎng),為教師專業(yè)知識成長提供了一個資源互補的高效平臺。
4結論
小學教育專業(yè)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并通過對小學教育課程進行設置的價值導向的選擇,應用實踐構筑實踐與理論的統(tǒng)一。立足于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性和教育的內在特性。基于實踐對小學教育專業(yè)的課程進行理論詮釋。教育的本質在于實踐,尋找內在的規(guī)定和訴求,構建經驗主義情景,支持教師的實踐工作。從現實的實踐統(tǒng)籌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全局發(fā)展。小學教育的實踐取向并不是單純的理論或者是技術的投入,是知行的高度統(tǒng)一,有機結合。從根本上保證小學教育理論的學習、扎實基礎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國權,劉樹仁.小學教育專業(yè)(專科)課程設置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年06期.
[2]蘭田.小學教育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現狀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實驗教學 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談到做實驗,一定容易聯(lián)想到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生物實驗等;談到學數學,自然會聯(lián)想到做數學題,題海戰(zhàn)術幾乎成為數學學習的代名詞。難道數學也可以做實驗?“數學實驗”是為了探索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或假設)而進行的某種操作或思維活動。數學實驗一般具有可操作性和實踐性,注重實測與直觀,讓數學在“實驗”的過程中對所研究的內容“可視化”,讓學生從中獲得對數、形的觀念,并逐步對其適度抽象,進行更高層次的“再實驗”,進而體會數學的研究方法和構成體系,使其在活動中認識并改造著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小學數學實驗課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其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數學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fā)展。
一、數學實驗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根據學生特點,趣化教材,為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實驗情境,喚起學生學習動機,激起學生求知欲望。
2.現實性原則。從現實生活中選取生動形象的典型實驗,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把現實生活數學化,增添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幫助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
3.開放性原則。就是課堂實驗教學促使學生思維呈現活化狀態(tài),學生思考空間廣闊,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二、如何開展數學實驗課的教學
新課標的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與傳統(tǒng)教材一個很大的區(qū)別在于探究性的內容,而要探究出一些規(guī)律或結論,就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去實踐、去操作,而這些都是數學實驗的一部分,在小學階段只是一些簡單的發(fā)現,理論性的、操作性的要求都不高,所以這個階段的數學實驗只是穿插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專題讓學生去實驗,比如:圓的認識,可以用實物進行實驗;讓學生進行某個專題的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利用計算機畫統(tǒng)計圖表,進而分析結論,等等。不管什么專題的實驗,我認為都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圍繞教學目標。實驗教學要針對課堂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問題內容的指向應是教學的重點,切入的角度應該針對學生學習的需要,這樣才能使學生的精力集中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不會因無關緊要的問題而影響學生的注意力。
2.確定實驗的要求。也就是說一次實驗中讓學生做些什么、怎么做,從中明白要求,給學生指明實驗的方向,更好地得出結論。例如在教學五上《鋪一鋪》這一課時,在活動之前老師說明學習要求:(1)鋪一鋪,用拼板黃色一面拼;(2)想一想,能密鋪的圖形和什么有關?(3)議一議,由組長填表。這樣老師在活動前把要求明確后,學生就可以按照要求,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避免只停留在玩東西的表面操作上。
3.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收集數據或結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設計表格,讓學生動手實驗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認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在教學五上《鋪一鋪》這一課時,教師這樣設計表格,進行實驗:
這樣設計表格并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在實驗過程中做好數據記錄,做好統(tǒng)計分析,使得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形象,在學生頭腦中形成鮮明的印象,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4.總結實驗。在得出初步的結果或相關數據后,組與組之間通過討論交流看法,對在同一實驗條件下的方法和結果進行討論,說出各自的思維過程、描述自己的做法。這樣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精神,又可以降低下一階段出錯的可能性,提高學習效率。最后進行歸納猜想,得出結論。
三、開展數學實驗的意義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實驗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它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玩”。通過這種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是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動手實驗的過程又是學生動手實踐、互相合作、探索交流的過程,因而它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和小組合作的意識。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教師是這樣設計的:
師:軸對稱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誰能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軸對稱圖形?
生:飛機、衣服、人體……
師:在課件的資料中心給同學們提供了許多生活中應用了軸對稱圖形的實例,請大家進入“資料中心”(網頁的資料中心,鏈接了許多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找一找,并完成搜集表格。
師:要求2人或3人分一小組,合理分工,協(xié)作完成。
師:匯報你們整理的學習結果,并說一說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好處?
生1: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生2:
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
教學過程中教師貫穿著動手實驗、小組合作,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動手實驗中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在樂趣中擷取了知識,使學習變得自然、輕松、高效,從而達到了教學目的。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演示實驗是教師或學生在臺上做實驗,大部分學生被置于旁觀者的位置上。學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人人都想親手嘗試,自主探究。在大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今天,應該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組建實驗小組,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在親身實驗中探究新知,獲取感性體驗,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在“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用剪、拼、擺等方法來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的度數,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如何證明自己的猜想,再全班交流,教師加以糾正和指導。最后形成規(guī)范的數學術語。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宏觀調控,耐心指導,并在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新課程倡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動手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必要途徑,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表面上看,動手實驗浪費了師生大量的時間,但它大有用處,不僅使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還會培養(yǎng)學生敢于主動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例如,在“四邊形的內角和”教學時,可先讓學生準備了幾張形狀不同的四邊形紙片,然后讓學生觀察四邊形內角和是不是一個定值。如果不是,請說明理由;如果是,請設計一個數學實驗來檢驗。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動手操作,設計出四種檢驗的方法:一是分別撕下每個內角,將它們的頂點拼在一起;二是直接將四邊形的四個內角分割在兩個三角形中;三是把四邊形分割成四個三角形;四是在四邊形一邊上取一點,連接另兩個頂點,分割成三個三角形。當然僅僅通過實驗還是不夠的,教師再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fā),通過觀察,運用歸納、類比等方法得出猜想,最后仍用實驗加以驗證。學生在實驗時,要像一個小數學家那樣參與到問題的探索解決的過程中,通過認真觀察、大膽猜想、實驗驗證、理論證明,最后得出科學的結論。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從學會走向會學,從傳承走向創(chuàng)新。
數學實驗與建立數學模型息息相關,通過在課堂教學中實驗,或到大自然和社會搜集實物和數據樣本,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揭開奧妙的心理使他們興趣盎然,從而達到探索與獲取數學模型的目的。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數學實驗的內容和方式也更豐富重要。因此,數學實驗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并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我們在教學中要巧借實驗這一“東風”,更好、更快地推動數學教學這艘大船不斷前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