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禁毒發言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正確認識我縣高中發展的形勢
(一)高中培養規模不斷擴在
2006、2007、2008年我縣高考報考人數分別達到3792、4284、4399人。十一五期間應屆生報考比率穩步增加。2006、2007、2008年應屆生比率分別為67.2%、69.1%、71.2%。2006年西中、古城、永豐、石坡,2007年西中、石坡,2008年西中、古城、石坡均超過全縣平均水平。
(二)高中教育質量不斷提高
2006、2007、2008年文史、理工二本上線人數分別為724、873、1127人,占全縣上線人數的16.32%、18.22%、22.03%。2008年二本線以上人數1127人,位居全縣第一,洛南中學二本以上人數964人,居全縣省級標準化高中前列。永豐中學上二本以上44人,居全縣普通高中第二名。2007年、2008年我縣上專科線人數分別是1183,1147,居全縣第一。三年來,全縣一、二本上線萬人比逐年提高。一本由2006年的4.5%,提高到2008年的9.16%;二本由2006年的12.58%,提高到2008年的20.28%,已接近全縣的21.03%。
(三)高考成績增幅明顯
2006、2007、2008年我縣文史類高考總分分別為411.81、433.24440.24,呈逐年上升趨勢。理工類2006、2007、2008年高考總分分別為397.91、407.75、417.37,每年以10分的速度遞增。
(四)標準化高中得到較快發展
我縣省級標準化高中招生規模基本穩定,2006、2007、2008年分別為1466、1353、1690人。三年來,省市示范高中在提高文化質量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高考成績一年一個新臺階,洛南中學2006、2007、2008年高考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576、716、964人。2007年增幅達到了19.55%,2008年達到了25.7%。西關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46、57、61人。古城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38、43、54人,上二本以在人數逐年增長。永豐中學2006、2007、2008年二本以上人數分別為4、46、44人,2008年雖有下降,但仍有潛力可挖。
(五)高考本科錄取人數再創新高
2006、2007、2008年我縣共為各類高校輸送新生6959人,其中提前批次582人,一批本科638人,二批本科1388人,高職專科3931人,比2003、2004、2005年多錄取2386人,增幅達52.18%,其中2006年錄取1933人,2007年錄取2175人,2008年錄取2811人,2007年、2008年增幅分別為10.33%和29.24%.本科錄取人數增幅較快。2007年比2006年增加63人,2008年比2007年增加83人。2008年全縣總錄取率為63.34%,我縣為63.90%,高出全縣0.6個百分比。
(六)教育事業發展環境良好
近年來,我縣縣委、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縣教育局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全縣上下形成了重視教育質量提高,頑強拼博,精細管理,積極進取的良好氛圍。我們考試管理部門指導思想明確,始終把招生考試環境綜合整治和嚴肅考風考紀貫穿工作始終。通過考生簽訂誠信承諾書,開展考風考紀教育,使全體考生養成遵紀光榮,違紀可恥的自覺行動。在考試管理方面,我們吸取了個別市縣前幾年考風考紀差,反而上線人數少的教訓,狠抓考試管理,逐級簽訂考試目標責任書,實行監考抽簽確定試場,配備試場通訊屏蔽設備,建立考場監控系統,為考生創造公平競爭的考試環境。同時,我們深入各校進行考試技能和應試心理培訓,使考生臨場失誤減少到最低程度。近年來,由于我們重視考風考紀的教育,狠抓考試管理,不同程度上促進了高中學校考風和學風的好轉。連續多年來,我縣考生違紀人數明顯減少,違紀率顯著下降。
應該說,我縣高中教育近年來的大發展,成績是顯著的。由于近幾年的大發展,我縣中等教育事業歷史性地邁向普及高中教育的新征程,從根本上扭轉了我縣高中教育規模偏小的狀況,有效緩解了初中畢業生的升學壓力;基本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子女接受高中教育的迫切需要。我縣每年都為普通高校輸送近千名優質生源,為無數原本無緣接受高等教育的畢業生提供了改變命運的良機,充分體現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的辦學宗旨;初步形成了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局面。同時,我縣高中教育的迅猛發展,還拉動了我縣的城市建設,從長遠看,對我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實現“兩個率先”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肯定我縣高中教育發展成績的同時,必須認真分析我縣近幾年高中教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從總體上說,我縣近幾年高中教育事業發展還沒有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主要表現在全縣高中教育質量與效益并沒有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而不斷提高。近幾年,我縣高中教育規模在擴大,參加高考的總人數在增加,但我縣高考本科進線總人數、人均總分等在省排名位置還不理想,還存在一些不足:
(一)應屆生培養力度還需加強
2006、2007、2008年全縣應屆生報考比率分別為71.09%、70%、72.5%。我縣為67.2%、69.10%、71.29%。我縣部分學校與全縣比率差距明顯。洛中2006、2007、2008應屆生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7.67%、64.47%、63.31%,與全縣的差距較大。應屆生二本上線比率差距較大,發展不平衡。2006、2007、2008年全縣應屆生上線比率分別為14.96%、13.49%、16.24%。三年來,我縣與全縣比率差6個百分點,與最高的商南縣差10多個百分點。2008年文史、理工類二本上線914人,上線率為23.97%,而應屆生僅上線417人,上線率為16.23%,應屆生僅占文、理上線人數的47.81%。
(二)往屆生對應屆生有較大影響
2006、2007、2008年我縣文史、理工往屆生分別為1051人、1116人、1121人,占報考人數的31.79%、29.48%、29.40%,而全縣往屆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8.91%、30%、27.41%,明顯高于全縣水平。往屆生占上線人數的50.83%、50.17%、52.19%。三年來,我縣均在50%左右。這些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剝奪了應屆生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同時也影響了洛中在全縣考評的位次。
(三)市上考評學校、考評單科成績名次相對滯后
以2008年為例,我縣在市上綜合考核名列前茅,但按市上分類考評的考評辦法,一些學校、單科成績名次靠后。我縣的洛中雖上線人數居全縣第一,但考評由于學生數基數大,在省級標準化高中同類比較文史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文綜合分別在全縣名列第6、6、6、6、4名,理工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理綜合分別名列第5、4、6、6、5、5名。我縣的文史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文綜合分別名列6、6、5、6、5名,理工類總分、語文、數學、外語、理綜合分別名列5、5、6、5、5名。
(四)縣際之間高中生源質量差異明顯
2006、2007、2008年省級標準化高中招生錄取分數線分別為商洛中學500分、500分、496分;洛南縣中學486分、443分、481分;山陽縣中學507分、514分、511.4分;丹鳳縣中學427分、422分、450分;商南縣中學506分、458分、508分;鎮安縣中學506分、529.4分、505.5分;柞水縣中學463分、472分、445.9分。2006年丹鳳縣、2007年丹鳳縣、鎮安縣、商南縣及我縣初中畢業考試實行課改實驗考試,七縣區之間沒有可比性外,2008年省級標準化高中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山陽縣中學511.4分,我縣481分,相差30分。
(五)提高二本線下臨界生成績的措施有待加強
2006、2007年我縣二本線下10分檔內考生分別為129、138名,全省此分數段考生比率為2006、2007年分別為3.55%、3.64%;我市2006、2007年比率分別為4.27%、4.53%;我縣分別為4.46%、4.76%,也高于省市比率。這些考生的潛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六)對考生應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不到位
從考試過程和評卷結束省市考試中心反饋的情況看,我縣每年都有個別考生緊張在規定以外的地方作答,用規定以外的筆答題,在草稿紙上作答,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填涂答題卡等事件發生。考生因臨考心理失常,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導致未能如愿正常錄取的大有人在,使考生受到打擊,留下終生遺憾。各高中對考生應試技巧和心素質認識還不到位,沒有把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貫穿高中階段全過程,對考生仿真模擬訓練重視不夠。
我縣高中教育發展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在發展的指導思想上,缺乏科學發展觀的指導,高中均衡發展戰略意識不強;在發展策略上,對全縣高中發展宏觀調控不到位,致使全縣高中辦學條件的差距在人為拉大,學校間發展極不均衡。如果不能正視目前存在的問題,我縣高中教育質量將不會有明顯提高。當前,只有加強高中教育資源的宏觀調控,才能使我縣高中教育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使不同層次學校都能得到發展,使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在不同層次學校中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調整我縣高中發展思路,促進全縣高中走可持續發展的健康之路
要使洛南縣高中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加強對高中發展的宏觀調控,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上下真功夫。
(一)切實加強對應屆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應屆生上線率
從高一年級起對當年入學的新生結構要認真進行分析,提早確定教育和管理辦法。2008年我縣二本上線考生中文科應屆生僅占43.91%,理科占49.83%,有個別學校比例更低。由此可見,要進一步提高二本上線率,應屆生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力可挖。要使應屆生在二本上線方面有所突破,各高中應該積極執行教育部限制補習生的政策,加強對應屆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應屆生享受最優質教育資源,提高應屆生上線率。
(二)切實加強高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2008年我縣文史類總分440.24和山陽縣473.25相比相差33.01,語文102.83和鎮安縣109.22相比相差6.39分,數學81.07分和山陽縣89.98分相比相差8.91分,外語72.86和山陽縣84.98分相比相差12.12分,文科綜合183.48和山陽縣191.26相比相差7.78分;理工類總分411.71和商南縣470.80相比相差59.09分,語文103.48和商南縣108.19相比相差4.71分,數學75.50分和商南縣91.12分相比相差15.62分,理科綜合140.71分和商南縣164.96相比相差24.25分。此類比較不能十分準確反映實際問題,但有些科目差距較大,問題明顯。各校要在教學管理、學科師資力量,教師敬業精神方面認真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各項教學質量管理工作精細化,上水平,確保有希望的考生都能上線。
(三)加強初中學段的教學管理,確保高中學校生源質量
2008年我市各省級標準化高中錄取分數線為:商南中學496分,洛南中學481分,山陽中學511.4分,丹鳳中學450分,商南高級中學508,鎮安中學505分,柞水中學445.9分。我縣西關中學403分,古城中學407分,永豐中學382分,石坡中學351分。中考成績500分以上各縣區情況為:商州區1073人,洛南縣662人,山陽縣1368人,丹鳳縣571人,商南縣1221,鎮安縣1111人,柞水縣344人。從數據上可以看出縣域之間、校際之間高中生源差異十分明顯。生源質量嚴重不平衡,我縣初中教學質量“腰軟”的現象十分突出。在縣教育局的全力抓初中質量的同時,各高中學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尖子培養;在高中招生中,省級標準化高中應嚴格執行三限政策,保證生源質量。
(四)不斷加強對學生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的訓練,努力減少學生考試失誤
前幾年,隨著考試辦法的改革,省、市、縣每年都要組織模擬考試,效果比較明顯。近幾年,由于受減負影響,各校雖然不同程度地組織一些模擬訓練,但在學生中引不起高度重視,加之訓練的形式也不很規范,每年不同程度都有學生因答題技巧和心理素質影響而失分的現象發生,給考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各中學要把考試技巧和心理素質訓練貫徹高中階段全過程,加強輔導和訓練,提高考生適應考試的能力。
(五)確立科學全面的教育質量觀
堅持以黨的教育方針為總攬,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不斷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強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管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完善教育質量考核辦法,構建起有利于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強化對各學段、各年級教育教學質量的目標管理,實現各學段、各年級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銜接,不斷增強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的后勁。
(六)深入開展教科研活動
堅持走科研興教之路,配齊配強教研和教科研人員,落實好人員待遇和教科研工作的專項經費,為教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創造條件。完善教科研網絡,搭建全縣教科研工作平臺,強化學科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優秀教師和骨干教師的示范輻射作用,促進全縣優質教育資源的互動與共享。堅持走校本化研究的道路,下移教研重心,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積極開發校本課程,不斷開展與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課題研究,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效率、效益的新路子,努力提升教科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七)進一步抓好普通高中學校布局調整工作
根據現有普通高中資源分布狀況、生源變化態勢,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推進城市化的總體目標,以需要為前提,以節約為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安排,制定出普通高中教育中長期發展規劃,通過適應性調整和戰略性調整的有機結合,加強對現有普通高中資源的整合,在全縣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優勢明顯的優質普通高中群體。
(八)加快推進普通高中教育現代化
廣泛開展創“學習型學校”、做“研究型教師”等活動,引領廣大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師轉變教育理念,確立起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的現代教育思想。深入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努力構建教育現代化的制度保障。以推進教育信息化為載體,促進教育內容、教育設備和手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管理的現代化。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將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作為地方信息化建設的優先領域,給予全力支持。加強對在職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參與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抓緊建成全縣教育信息資源中心,不斷豐富教育信息資源,提高全縣教育信息資源的共享面與共享度。
(九)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
積極探索校長選拔準入機制,繼續推行校長聘任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逐步實施校長資格證書制度,努力建設一支年齡結構合理、教育理念先進、辦學行為規范的專業化校長隊伍;改革校長管理激勵機制,探索和推行校長職級制,將校長的工資待遇與職級高低、工作業績直接掛鉤;完善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待崗培訓制,實行教師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形成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制定相關政策,吸引和鼓勵優秀高校畢業生從事教育事業,緩解教師配備所存在的學科結構性矛盾;改革學校分配制度,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實績、重貢獻的分配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十)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依法管理教師的從教行為;在教育界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切實加強和改進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廣泛學習宣傳模范教師和師德標兵的先進事跡,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的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弘揚無私奉獻的師德風尚,自覺抵制有償家教等師德失范行為,以高尚的職業品德和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贏得社會與公眾的尊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教職工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取向;完善教師考核制度,加大師德在教師職稱評定和工作考核中的權重,并建立起科學全面的師德考核辦法,嚴肅查處違背師德的行為,定期開展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模范、優秀班主任等評選活動,加大對優秀教師的獎勵力度。
研讀,亦指教師在研究性閱讀中重新理解、深入挖掘潛藏的知識。只有深刻領會、理解了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成自身的教育行為。
一、研讀文本,拓展知識體系
教師的成長之旅是一部漫長的心靈之旅,這個旅程是從閱讀開始的。
(一)教師文本研讀,首先應注意以下幾點。1.擴大閱讀范疇。讀書是為了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教師的閱讀范疇應該拓展到不同學科,最終返璞歸真,舉一反三。2.攻讀經典。讀最好的書應當是為師者身體力行的職責,不在于讀得多,在于讀好書。3.提升讀書效果。全天候跟班使得教師的空閑時間很寶貴,因此,需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提高效果。4.結合園本培訓進行閱讀。園本培訓的核心是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因此,閱讀應當有的放矢。5.園長率先讀。現代教育要求園長須成為真正的教育家。因此,閱讀應從園長開始。
(二)探索教師研讀新方法。1.建立書本、網絡閱讀共同推進的方式,提升教師學習質量。2.建立交流平臺,提供交流機會。(1)教研時交流個人閱讀情況。(2)推薦有讀書心得教師參與交流。(3)每學期由園長閱讀教師的閱讀本一至兩次,展開對話,促進領導和教師溝通,鼓勵與督查教師學習。(4)學校每學期開展一次故事、案例或讀書心得比賽、沙龍等。(5)積極鼓勵教師寫作和參加征文比賽及投稿。(6)對各類資料做好收集、檢查、評比,尤其是學期結束后讀書心得評比。
二、研讀精品課,以此錘煉教學技巧
近年來,各類幼教研討活動精彩紛呈,開拓了一線教師的眼界。優秀教師的一節課堂教學展示活動,背后往往凝聚了眾多同伴的智慧,在大家的協助下經過一次次的打磨、研究、修改才予以示眾。那么,如何去學習別人的教學技巧,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呢?
(一)研讀的方法。包括典型觀摩法、比照式研讀法、質疑法、歸結法。
(二)研讀的形式。1.活動觀摩。選擇1~2個優秀活動進行觀摩,并且進行重點揣摩,如教學活動的風格、理念,觀摩后有何感受。2.比照研讀。就兩個同類型的活動進行比照,分析不同的環節設計、教學方法所達到的不同的教學目標,感受一種活動多種方法所帶來的不同教學效果。比如,對于音樂欣賞課,教師創設的音樂欣賞活動,多借助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如由許卓婭老師所創設的欣賞活動《野蜂飛舞》,主要利用幼兒有關線條的經驗,用“鋸齒線”“波浪線”“螺旋線”“直線”“弧線”等為音樂配上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旋律。3.觀點辯論。以《野蜂飛舞》為例,在研讀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深入認識幼兒園活動的教學觀和教學設計原點,并從這一活動課聯系到新《綱要》所必須貫徹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使教師能夠通過一個活動課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同時,暢談自己來執教這個活動,將會如何設計。
三、研讀專家報告,以此反哺理論知識
一線教師在外出培訓學習時,資深專家的觀點報告也受到了熱烈歡迎和關注,成為教師學習的一個重點。那么,對于專家的報告如何才能研讀好呢?
(一)細心聆聽。幼兒園安排教師外出學習時,給教師一個任務,回來傳達學習內容,暢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因此,教師在聆聽報告時,會帶著學習任務去聽。
(二)摘記要點。一個報告,簡單說是拋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展現。因此對于一個長達一兩個小時的報告,在聽的時候,要學會摘記要點,并做到條理清晰。這將有助于反哺時有個“透度”。
(三)傳達交流。聽了報告,怎樣才能將專家理念向同事傳達呢?教師將報告內容制作成PPT,然后在全園的學習會上傳達。這一過程既使教師增強了傳達信息的能力,更鍛煉了大家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
(四)實踐聯系。在聆聽了同事的二次匯報轉述專家報告后,教師結合專家的觀點,聯系教學實際,舉例說說可以用哪些例子來驗證觀點,重構專家的理論。
四、研讀“家常”課,理論內化為教育行為
拿到一個活動課,要學會去研讀自己的家常課。在實踐與反思中解構表象,挖掘本質。
(一)課前研讀。在教育活動開展前,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活動方案展開質疑,更可邀請同事一起質疑。只有集思廣益,才能少走彎路,且為活動提供更多的思路。
(二)課后研讀。課后研讀其實就是教師的反思。教師通過錄像將活動再現,有助于教師思考自己的課更清晰。反思自己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就是理論內化的一個表現。
關鍵詞:云南白藥酊
中圖分類號:R632.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5-0515(2013)4-083-01
甲溝炎是指(趾)甲周圍軟組織的化膿感染,是細菌通過甲旁皮膚的微創破損襲至皮下并生長繁殖引起。一般發病時,一側甲溝的皮下會出現紅腫,疼痛,后而化膿,形成半環形的膿腫。在手指,多由于刺傷,撕剝肉刺或修剪指甲過深等損傷引起。在足趾,多因嵌甲、外傷或鞋子過緊引起,大多發生在拇指。輕度甲溝炎表現為局部紅腫,無肉芽組織生成,無膿性分泌物。患者自訴患趾疼痛,行走時加重。主要是由于修剪不當造成,指甲前部邊緣尖或修甲太深,甲邊緣壓入甲溝軟組織所致【1】。我院門診以及住院部對比采用碘伏消毒和加用云南白藥酊治療輕度甲溝炎,分析云南白藥酊浸泡法對輕度甲溝炎的療效,結果顯示其治療輕度甲溝炎療程短,療效好。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9年1月-2012年4月以來,到本院進行甲溝炎治療的患者210例,輕度80例,癥狀較重患者130例。其中,患甲皮下組織出現紅、腫、熱、痛癥狀的輕度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齡12-40歲,平均26歲,病程為1天-60天。
1.2 方法
將輕度患者分為2組進行治療。對照組36例:對患處使用雙氧水清洗,碘伏濕敷,一天3次,7天一個療程;治療組44例:對患處使用雙氧水清洗以及碘伏消毒后,取適量云南白藥酊于口服的量杯中,浸泡患處十分鐘左右,一天3次,7天一個療程。
1.3 治愈標準
治愈:患甲皮下組織紅、腫、熱、痛等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可正常行走,停藥后無復發;顯效:癥狀明顯減輕,可正常行走;有效:癥狀減輕,紅腫得到控制,基本可正常行走,停藥后可能復發;無效:癥狀無明星改善或者加重。
1.4 兩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2 結果(見表1)
3討論
甲溝炎在外科門診較常見,主要由常存在于皮膚表面的金黃葡萄球菌【2】,癥狀常表現為指甲一側的軟組織紅、腫、熱、痛,有的癥狀可為迅速化膿且當膿液蔓延到甲根部的皮下及對側甲溝時,形成半環形膿腫,甚至指甲下積膿且可轉變為慢性甲溝炎或指骨骨髓炎。甲溝炎多見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腳趾多于手指。青少年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而且腳部易出汗,如修剪不當造成炎癥就會疼痛、紅腫、發脹甚至行走困難,這也可能與鞋子過硬、鞋跟過高、鞋子前部過細及鞋不透氣有關,因此建議青少年應選擇大小合適、寬頭彈性好、透氣性好的鞋子。襪子要選用吸水性強、透氣性好、松軟暖和的純棉織品,每日用溫水泡腳,更換襪子,勤剪趾甲,邊緣不要有尖,避免受擠壓時向肉里長,勤換鞋墊,保持雙腳和鞋子的干爽。修剪趾甲時切勿剪得過短過深,防止損傷甲床及甲周軟組織而引發感染,以將拇趾兩側的甲角留在甲溝遠端以外為宜。
碘伏為碘與表面活性劑的不穩定型絡合物,碘與菌體蛋白中的氨基結合而使其變性壞死,表面活性劑起載體助溶作用,并逐漸釋放出有效碘,對各類細菌、芽孢、病毒、真菌、原蟲有廣譜殺菌作用,并能維持較長時間【3】。
云南白藥始創于1902年,原名“曲煥章萬應百寶丹”, 屬于國家絕密配方,有“傷科圣藥”之美譽。功能與主治是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腫。用于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術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支氣管擴張及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以及皮膚感染性疾病。【4】。據相關資料報道,未見云南白藥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白色念珠菌及黑色曲菌呈陽性反應【5】,云南白藥酊是在云南白藥的基礎上改進劑型研發而成,故而使用云南白藥酊可謂起到了對癥下藥的功效,且所有患者用云南白藥前均未用抗生素,從而避免了可能性耐藥菌株的形成。從中醫理論上,魚、蠶豆以及酸冷的食物會降低云南白藥的藥效,在使用云南白藥酊一日內,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因此,該方法簡單易行,療程短,療效很好,值得推廣應用。
對癥狀無明顯改善的患者,特別是甲周組織已化膿者,應及時切開引流,以免耽誤病情;對癥狀加重的患者,因外用藥物僅可暫時改善癥狀,應積極采取手術治療。
參考文獻:
[1] 李桂芳.青少年拇趾甲溝炎的治療體會[J].中華臨床醫學實踐雜志,2004,3(5):476.
[2]吳在德.外科學[M].第5版.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115.
[3]王仲迪,陳君英,周瑾.碘伏治療白血病口腔潰瘍病人的臨床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7):438.
摘要:基于國民經濟分類標準三位碼水平,測量我國29個省市2003-2012年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實證檢驗金融發展對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金融規模和金融結構提升了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金融效率相反,區域間差異較大。研發資本和FDI技術溢出對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復雜度提升影響較大,人力資本、資本勞動比、自然資源、加工貿易和基礎設施也產生不同程度影響。
關鍵詞:出口復雜度;高技術產業;金融發展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憑借著資源比較優勢和強大的勞動力基礎在貿易規模上取得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出口額也逐漸上升,從2000年的3396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49285億元,增長了13.5倍,這對進一步優化我國出口結構產生積極影響。為了實現從“貿易大國”到“貿易強國”轉變,我國必須實現從基于廉價勞動力和資源比較優勢的以低價競爭為主的出口,向以自主創新和質量提升為主的轉變,因而一國的出口復雜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近幾年來,金融發展和出口復雜度的交叉領域成為研究熱點。目前有不少文獻表明,一國的金融發展有利于提高國內資本稟賦,影響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優化貿易結構和提升產品的出口復雜度。因此,研究金融發展如何影響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對我國實現外貿結構優化有重大意義。
一、文獻綜述
Hausman和Rodrik(2005)認為產品的出口復雜度是一國國際分工地位優劣性和產品技術含量的綜合表現。隨著中國的出口結構和質量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學者們圍繞著中國出口復雜度展開以下研究:首先,中國的出口復雜度是否存在“異常性”。有學者認為我國的出口復雜度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有學者認為我國的出口復雜度實際上是由大量的加工貿易推動的;其次,出口復雜度的演進因素。如祝樹金等(2010)認為一國要素稟賦的變化會帶動其口技術含量水平的變遷。李坤望和王有鑫(2013)解釋了FDI促進出口產品質量的微觀機制,認為資本密集型行業中FDI流入有利于提升產品質量。其他影響因素包括:R&D強度、加工貿易和進口貿易(Jarreau&Poncet,2012)、基礎設施(王永進,2010)等。齊俊妍等(2011)首次從逆向選擇角度出發,提出金融發展能解決研發生產產生的高風險和不確定性問題,使得高復雜度產品擁有比較優勢,出口復雜度得到提升。顧國達等(2013)基于內生產品種類擴張五部門模型,研究金融發展的資金籌措功能、信息不對稱下下的激勵功能對出口復雜度的影響。郭亦瑋等(2013)對2002-2008年31個省市進行研究認為金融市場化和信貸資金的分配對西部出口復雜度提升的影響幅度最大,中部次之,東部受的影響最小。
總體來看,學者們對于金融發展對出口復雜度的影響在以下方面還有待深入:首先,較少基于某個具體的產業對中國省際的出口復雜度進行研究分析;其次,目前學者主要從金融發展規模角度出發,忽略金融結構和金融效率的影響,無法體現我國的實際現狀。
二、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測量
本文基于Rodrik和Hausman(2005)所提出的指標來測度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首先,計算每種高技術產品的出口復雜度水平指數PRODYn。本文以k表示k省,以n代表第n種產品,Yk表示k省人均GDP。因此,k省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為:Xk=∑kXkn,產品n出口復雜度水平為
PRODYn=∑xkn/Xk∑k(xkn/Xk)Yk
權數分子為k省產品n的出口額占該省出口總額的比重,分母為出口商品n的所有省份的出口額占所有省的出口總額的比重;接著,計算k省的總體出口復雜度EXTSk。以k省出口第n種商品的出口額與其總出口的比值作為權重,則k省的出口復雜度為
EXTSk=∑xknXk)PRODYk
由于本文研究的重點是某個具體產業的出口復雜度,因此借鑒郭亦瑋(2013)的做法,將計算EXTSk權重中的總出口額換成地區高技術產業的出口額。
基于此,本文用國家統計局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高技術產業包括醫藥、航空航天器、電子及通信設備、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等五個子行業。在計算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時,首先,根據分類目錄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三位碼進行對照歸類,分別歸結到高技術產業五個子行業;其次,計算每一行業產品的國家層面出口復雜度;最后,根據每一細分行業來計算各省市高技術產業的出口復雜度。三位碼行業出口額來源于國研網工業經濟統計數據庫,各省人均GDP來自2013年各省統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構建
基于出口復雜度演進的影響因素,本文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inExtsit=β0+β1Finit+β2inCVit+λi+γt+εit
用i和t表示省份和年份,inExtsit表示i省在t年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Finit表示金融發展變量,inCVit表示加入的控制變量。λi和γt表示地區效應和年度效應,εit是隨機誤差項。
(二)數據說明和數據處理
根據已有的文獻,本文將金融發展定義為金融規模得到擴張,金融部門的功能不斷得到完善和擴充,金融中介效率不斷得到提高的動態過程。本文選取六個變量:銀行發展規模FIN1,即地區金融機構貸款總額與GDP比值;中長期貸占總貸款的比例FIN2;融資結構FIN3,用地區股票籌資額/貸款總額表示。預期地區直接融資比例越高,市場能為高技術產業的研發投入和發展提供更多的風險資金融資;股票市場規模FIN4,即股票市價總值與GDP比值;股票交易總額與GDP比值FIN5,衡量股票市場活躍程度;儲蓄投資轉化率、私企信貸占比、資本配置效率三者乘積表示金融中介運行效率。其中,FIN1、FIN4和FIN5為規模指標,FIN2和FIN3表示結構指標,FIN6為效率指標。
控制變量。人力資本Human用地區高技術產業R&D研發人員全時量來表示;研發能力RD用各地區高技術產業R&D資本存量表示。借鑒劉煥鵬和嚴太華(2014)的方法,對研發資本存量進行測算;人均物質資本Cap用各省物質資本存量與就業人數比表示。用“永續盤存法”估算物質資本,借鑒張軍等人(2005)的研究,基期物質資本存量以2000年為基期,折舊率5%,固定資產投資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進行平減;外商投資技術溢出FDI用地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表示;加工貿易出口JG和進口貿易IMP分別用加工貿易出口額與GDP比、進口額與GDP比表示;基礎設施Infra的測算用地區的鐵路營業里程的4.27倍、內河航運里程的1.06倍、公路里程三者總和除以地區土地面積表示;地區要素稟賦land以地區陸地面積與年末人口數比表示。
本文選取2003-2012年度全國29個省份(不包括和新疆)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發展相關數據。金融發展六個變量由2003-2013《金融統計年鑒》、各省市統計年鑒計算而得;人力資本和研發資本數據來自2003-2013《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FDI、加工貿易出口額和進口貿易的原始數據來自各省市統計年鑒,部分數據來自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公報;人均物質資本、基礎設施和地區要素稟賦的數據來自各省市統計年鑒。
為減小實證過程的異方差,對除金融發展外的各變量取對數引入模型,主要變量的統計性描述如下。
從表1來看,省際間的金融發展指標差距角度,如銀行發展規模、金融效率、金融結構以及股票市場的發展水平,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省際間金融發展不平衡現狀。
(三)實證結果分析
首先對各變量進行單位根和協整檢驗,并用F統計量和Hausman檢驗選擇固定效應模型。考慮殘差自相關和異方差的影響,本文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結合white-period方法校正誤差。由于篇幅有限,此部分結果省略。
全國層面實證結果如表2所示。首先,金融發展的六個變量對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技術復雜度影響顯著,但不同變量差異較大。首先,信貸規模和結構、股市規模和活力、融資結構產生積極影響,金融效率存在顯著負影響;其次,金融發展指標在加入相同的控制變量后結果是穩健的,反應模型構建的穩健性;最后,控制變量中,研發資本和FDI技術溢出對全國層面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影響最大。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加工貿易出口、進口貿易、基礎設施發展均對我國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有正向驅動作用,而以人均陸地面積對出口技術復雜度的影響顯著負。
為了對比三個區域金融發展影響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差異,將回歸結果中的金融變量總結如表3。結果表明:第一,銀行業的信貸對三大區域的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均為正,但是在東部不顯著。說明我國中西部高技術產業以直接融資為主,而股票市場的融資對東部影響更大;第二,中長期貸款占信貸比率對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影響為正,特別是中部和西部受的影響最大;第三,東部和中部融資結構回歸系數為0.04和0.01,而西部系數為-0.003。高技術產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和高收益的特性,更能享受我國的資本市場的“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機制帶來的福利;第四,金融市場運行效率對高技術企業出口復雜度影響為負,其中以西部的影響最大,中部次之,東部影響較小。雖然只有西部地區通過顯著性檢驗,但這也反映出國金融體系運行效率較低。
四、政策建議
本文對我國29個省市2003-2012年的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進行測算,從金融發展的規模、效率和結構角度出發,實證研究金融發展對高技術產業出口復雜度的影響。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結果提出建議如下:第一,建立多層次的融資支持體系,重視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和風險分散機制,為高技術產業融資提供更多便利;第二,完善金融市場的建設,特別是提升金融體系的運行效率、金融服務的質量。比如發揮證券市場、保險和信托行業等自身優勢,強化它們對高技術產業的支持和服務;第三,加強有區別的金融發展政策,重視中部和西部的金融發展;第四,繼續加大高技術產業中人才隊伍的建設和R&D研發強度的作用發揮;第五,要重視外商投資的引資質量,強化高新技術園區的建設。(作者單位: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Hausmann R,Hwang J,Rodrik D.What You Export Matter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5,12(1):1-25.
[2]祝樹金,戢璇,傅曉嵐.出口品技術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來自跨國面板數據的證據[J].世界經濟,2010,04:28-46.
[3]李坤望,王有鑫.FDI促進了中國出口產品質量升級嗎?[J].界經濟研究,2013,05:60-66+89.
[4]Joachim Jarreau,SandraPoncet.Export sophisti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972:.
[5]顧國達,方園,方晨靚.金融發展對我國出口技術復雜度升級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1:109-117.
[6]郭亦瑋,郭晶,王磊.中國區域金融發展對出口復雜度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3,11:151-160.
[7]王永進,盛丹,施炳展,李坤望.基礎設施如何提升了出口技術復雜度?[J].經濟研究,2010,07:103-115.
【關鍵詞】環境立法;環保教育;垃圾“分類處理”;環保NGO
繼2013年廊坊市政府對重污染天氣Ⅲ級黃色預警信息的多次,及環保部對廊坊空氣質量監測數據的公布(超標天數比例為63.9%),本市的環境治理再次成了廊坊人關注的焦點。實際上日本也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最終取得了“雙贏”。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全社會對環保事業的積極參與。本文通過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結合廊坊實際,找出動員廊坊全體市民全社會積極參與環保的有效措施。
1 日本政府提高環保社會參與程度的方法
1.1 完善國家環境立法體系
為確保全社會都積極參與環保,日本政府不斷健全環保法律體系,做到有法可依。如20世紀60年代的《環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公害對策基本法》等。1970年制定了防治公害的6部法律,并對原有的8部相關法律進行修正。80年代,針對高技術污染問題,“新陽光計劃”、“月光計劃”開始實施。90年代,確立了“環境優先”原則。2003年頒布了《環境教育法》,從學校、企業、社會三個層面強化生態倫理與環境法制教育。
1.2 開展“三位一體”的環保教育
在日本普遍使用“環境保健”而不是“環境保護”,一字之差折射出對環境的尊重和重視。
1.2.1 學校環境教育
日本政府早在1971年就決定在小學課程中增加有關公害教育的內容。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系統地向學生講授環保知識和理念,從小學到高中環保都是必修課。孩子們還走出校門,參觀垃圾和污水處理廠等。
1.2.2 家庭環境教育
為培養孩子們從小“愛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周六、周日媽媽們自發領著孩子到草坪撿紙屑垃圾。給他們看環保方面的書籍、電影等。
1.2.3 社會環境宣傳教育
政府設立了節能日、節能月、節能檢查日,來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許多社區都有環保教育中心,如東京的板橋區環境中心是向社區的全體居民免費開放的。有的還有環保示范餐廳、人類自然博物館、屋頂花園等;在賓館、飯店、車站等公共場所,隨處可見圖文并茂的環保宣傳資料。
1.3 提高廣大民眾的參與熱情
節能環保是一項人人有責的公益事業,因此日本政府采取了各種措施來提高民眾的參與熱情。
1.3.1 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1)細致、到位的政策引導。從1980年,政府逐步執行垃圾分類。上勝町已把垃圾細分到44類。為幫民眾培養垃圾分類習慣,政府在居民區劃定“垃圾指定丟棄處”并設有監控鏡頭,發現未按規定扔垃圾的,由專人追蹤到戶并將垃圾退回。嚴重違反者可能被視為犯罪。
(2)激勵制度。建立困難家庭買分類收集桶的補助金制度。日本上野原市為鼓勵市民減少垃圾和分類處理,對家庭購置電動垃圾桶設立了補助金制度。還設立資源回收獎,旨在激發市民回收有用物質的積極性。
1.3.2 推動公眾綠色消費
日本非常重視引導公眾的綠色消費,運用經濟杠桿來促進民眾對環保的參與度。如為促進低公害車的普及,實施低排放車認定制度。消費者購買通過認證的車輛,可享受不同幅度的車輛購置稅和使用稅的優惠;購置以天然氣為燃料或混合動力車等低公害車輛的公共團體,可得到政府的補助金。其中的川崎市為鼓勵使用電動汽車,給予價差1/4 的補助,以及停車費、高速公路費等方面的優惠。
1.3.3 開拓暢通的環保參與渠道
政府為市民開通了暢通的環保參與渠道,保證了民眾的監督權。如日本地方政府對與環保相關的信息都保持公開的態度。普通市民、社會團體可以通過公告及時了解到環境政策的規定以及政府和企業對環保的貢獻情況;通過參與聽證會、遞交居民意見書來對環境問題提出建議。
1.4 引導企業積極參與環保
政府主要通過一系列財政政策引導企業轉型,使其完成了從被動治污―主動治污―積極強化環境責任、提高企業生態環保形象的路線轉變。
1.4.1 特別會計制度
日本政府每年在財政預算方面都會充分考慮對環保的投入。如在城市污水、垃圾處理這類建設和運行費用高的環境基礎設施方面都是由政府負責投資建設和運行。由于是政府行為,因此能做到污染物的最大無害化。
1.4.2 稅制改革
對于從事環保設備的企業在稅收方面加大設備折舊率、減免固定資產稅等稅收優惠。如川崎環保城落戶企業使用指定節能設備,可選擇設備標準進價30%的特別折舊或者7%的稅額減免。
1.4.3 補助金制度
對于將3R技術實用化、技術開發期在兩年以內的新企業,政府補助率最高可達費用的2/3。以川崎為例,環保城內的企業在引進節能設備、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方面,得到了政府給予的相當于總投資額50%的補助。
1.4.4 融資制度
對從事減少廢棄物產生、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研究開發等活動的民間企業,可享受政策貸款利率;從事環保產業的企業單位可以簡化貸款手續,延長償還期限。
1.5 鼓勵民間環保NGO組織的發展
目前日本的環保NGO在1.5萬個左右,主要活動為推廣環境友好的生活方式、開展環境教育等。如從事廢紙再利用的環境NGO,推動了白色度70再生復印紙普。政府通過多種途徑鼓勵環保NGO發展。1998年頒布了《特定非營利活動促進法》,降低了NGO法人的準入門檻。在資金方面扶持,NGO的活動資金中政府扶持資金和補貼高達9.9%。
2 日本的成功經驗對廊坊市環境治理的啟示
近年來,廊坊市把環境保護作為立市之本,在環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從整體來看環保現狀還不樂觀,市民、企業的環境意識、環境倫理道德水平不夠高,參與環保的自覺性很差。日本政府采取各種措施提高全社會全民對環保參與的經驗值得廊坊借鑒。
2.1 完善環保立法、加強環保執法
廊坊市對環境問題的處理在法制上明顯滯后,如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據,“白色污染”治理存在無法可依的問題等。廊坊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本市的法規政策,確保環保有法可依。雖然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環保法律,可法律的實施效果卻差強人意。化工廠不按規定排污、火電廠脫硫設施不達標、垃圾污水得不到有效處理等。因此廊坊在完善立法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執法力度。特別是要提高環保部門的地位,使其在治理環境時同公安、稅務一樣有更多的權威性。
2.2 完善環保教育方式
廊坊市民的環保意識不高,與政府對環保教育的宣傳不到位有關。今后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內容。通過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途徑來創新環保的宣傳方式。如利用博物館、展覽館、科學館等一些公益場所開辦體驗式教育,促使市民加強憂患的環保意識。利用廣播、電視、宣傳單、墻報等工具加大環保的社會宣傳力度。
2.3 制定經濟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參與環保
與傳統行政命令式的環境管制相比,經濟激勵政策對推動企業節能減排、積極參與環境治理的效果更明顯。廊坊市政府應加大對環保的預算投入,用于鼓勵有使用價值的新工藝的開發研制,并給予企業必要的補貼和稅收優惠。如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將對引進再循環設備的企業減少特別折舊、固定資產稅和所得稅;對引進的先導型能源設備、對企業采用的高效實用技術予以補貼并簡化貸款手續等。
2.4 注重政策細節
注重政策細節及銜接,能較大程度地提高政策效果,一些細節的疏漏就可能導致政策難以發揮作用。如我國包括廊坊在內,對于垃圾也進行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類,但是分類不夠細致,并且對哪些屬于可回收、哪些屬于不可回收垃圾沒有詳細說明,居民沒有學會分類,導致分類失去了實際意義。借鑒日本做法,廊坊市政府制定分類手冊,免費發放給市民。通過小區攝像頭監督、輿論壓力及獎賞、補貼等鼓勵措施,保證垃圾分類能順利實施。
2.5 確保公眾參與渠道多樣化
政府應積極拓展環保公眾參與的渠道。借鑒川崎市經驗,設立由政府官員、節能專家、居民代表和企業人士組成的“公益協會”,研究廊坊的節能目標和實施計劃;開展社區環境對話,建立完善的意見反饋機制;建立全國性的環保NGO協作網,組織NGO及志愿者搜集環境信息,向市政府、人大、市政協提交有建設性的環保方案。
環境保護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工程,有必要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在全體民眾的努力下,廊坊最終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治理、全民參與、根植基層、覆蓋全社會”的環保網絡,實現生態廊坊的偉大目標。
【參考文獻】
[1]竇林娟.日本提高環保社會參與程度的方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