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為了進一步落實好市國資委黨委《關于在市國資委所屬企(事)業開展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的通知》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升企業文明程度和文明形象,提高廣大職工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使廣大職工養成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今年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月期間,我公司切實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現總結如下:
一、確定專人抓好落實。
公司黨委、行政高度重視此次活動,結合企業實際,在3月6日召開了宣傳動員大會,對公司公民道德建設月“宣傳教育月”活動進行了深入宣傳和詳細部署,制定了工作計劃,對工作及活動均作了安排。通過宣傳動員,全公司干部職工統一了思想,提高了認識,一致認為這項活動的開展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為活動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組織各部門、項目部工會小組長和相關工作人員召開了專門會議,工作人員具體落實,各項目部由工會小組長負責,加大宣傳力度,真正把此活動落到實處。
二、區分層次務求實效。
結合生產經營實際情況,公司分別以部門、項目部為單位組織了多種形式的公民道德宣傳活動,并在全公司范圍內開展了公民道德建設基本知識有獎問答,公司職工踴躍參加積極競答,有效擴大了宣傳面,強化了宣傳效果。同時,公司黨委還組織黨員干部采取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加強學習和宣傳,大家都在繁忙的工作間隙或者晚上下班回家自學,認真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有關黨報、黨刊的內容。通過學習,加強黨員、干部廉潔自律教育,提高在新形勢下堅持“兩個務必”,保持艱苦奮斗優良作風的自覺性。公司宣傳科在黨委安排部署下,精心制作了“公民道德建設”專題宣傳欄、采編內部刊物《成都安裝》的“公民道德建設”專題等,加深了職工對公民道德建設的理性認識。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必然性
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辯證統一。從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穩定來說,法律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加強道德教育,運用法律的手段來規范人們的行為,公民道德教育需要法律的支持。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道德教育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和重要內容,是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社會文明呈現出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為道德教育邁出了新的步伐。但是,目前道德教育存在著許多問題,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領域還存在著道德淪喪、是非混淆和極端個人主義等現象。這些問題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必然損害正常的經濟和社會秩序,損害社會發展的大局。當前,我們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在法律的支持下,大力加強道德教育。法律作為規范化、制度化、客觀化、權威化的社會意識,對道德教育有著強大的支撐作用。而道德教育通過法律的不斷支持,逐步形成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與法律相配套的道德體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二)法律支持是公民道德教育向廣度和深度發展的要求
道德規范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凝聚而成的,是一種軟性調節,具有明顯的非強制性特征。在一個充滿復雜利益關系的社會里,只有道德存在是絕對不夠的,社會需要另外一些約束機制來明確道德規則的內容和范圍,這些約束機制就是法律。法律以明確性、制度性和威嚴性彌補了道德教育的不足,它把基本的道德義務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下來,將其系統化、具體化、明確化,使道德原則成為易于遵循且帶有法律權威的廣泛行為準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道德規范的實現。目前,社會正經歷著多方面的變革。面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局面,面對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的形勢,面對市場經濟體制帶來的某些負面效應,道德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矛盾。這些問題的解決要通過立法活動使一部分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規范制度化、明確化,再通過司法活動使這部分明確化了的道德規范取得國家強制力的支持,以法律來推進道德建設。否則,沒有一個有效的約束與獎懲機制,公共服務意識無以確立,道德高尚者最終只能成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其結果或被同化,或歸于消亡,道德教育也就無從談起。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與特點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人們行為的重要手段,但二者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和作用。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它對社會關系的調節,主要是以國家機器(警察、法庭、監獄等)為后盾,靠法律制裁這種強制手段起作用的。道德則是訴諸人們內心的道德信念,通過教育的手段,形成廣泛的道德輿論及良好的道德環境,來增強人們的道德責任感,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覺悟。
(一)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表現
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是在道德教育過程中,通過法律所包含的精神、規范、制度、環境、文化等內容,對人們的行為產生規范、引導、確認、限制或保障作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建立與社會經濟相適應,與法律相配套的社會道德體系的社會實踐活動。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法律直接把社會道德中最低限度的義務法律化,使之取得全社會一體遵行的法律強制;二是法律通過獎勵或懲戒等手段促進道德水平的提高;三是法律的實施過程也是對社會價值觀進行道德整合的過程。
(二)公民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點
法律的制定與實施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公民進行自我道德教育的過程。法律對道德教育的支持,不僅表現在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表揚和獎勵先進,樹立先進典型方面。因此,道德教育的法律支持,主要是以法律自身高度的思想內容和崇高的道義精神,以它對人們行為的規范作用,來培養人們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責任感的。可見,道德教育中法律支持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強制性。法律把社會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要求確認下來,使之具有法的屬性,成為法律上的義務,要求全體公民一律遵行,沒有例外,體現了法律對支持道德建設的強制性。第二,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創新性。道德和法律同屬于上層建筑,各有其獨立的理論體系。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則是在理論上對二者的嫁接,是優勢上的互補而不僅是簡單的疊加和羅列,體現了在科學理論上的創新性。第三,法律對道德支持的先進性。社會發展到現階段,一方面多元的文化環境和思想意識使得社會環境空前活躍;另一方面,社會的良性運行對個體成員的道德要求越來越高,時代呼喚合適的制度和理論指導。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正好是社會所需,體現了社會的發展要求和先進性。第四,法律對道德支持的目的性。在法律實施過程中,通過肯定合法行為,表彰、獎勵先進典型,懲罰違法行為,打擊犯罪活動,可以教育人民遵守法律,改惡從善,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第五,法律對道德支持的辯證統一性。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體現了事物之間聯系的必然性。道德和法律雖是不同的治理手段,卻可以在道德建設的法律支持上達到二者的辯證統一。
三、法律支持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徑
道德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必須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在堅持道德教育的同時輔以法律手段,強化法律的支持作用,結合道德的軟約束和法律的硬控制。
(一)在普法過程中宣揚和表彰高尚的道德行為
加強法治重要的是要進行宣傳和教育,只有當道德成為公民個人的自覺追求、內在需要和自主行為時,才能實現它特有的功能。因此,要通過公民法制教育把法律規范內化為個體的守法行為習慣,實現對個體行為的外在強制。在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上,不斷增強公民的道德觀念。科學的法律宣傳有利于樹立崇高的道德觀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當前形勢下,各級政府要加強正面宣傳,表彰道德的先進典型,為廣大群眾樹立真實、感人的模范形象;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宣傳部門、新聞媒介要廣泛宣傳榜樣的先進模范事跡,并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激勵,以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道德環境。要利用各種形式,引導每個公民自覺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積極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并利用法制監督機制,建立起隱性的道德教育系統,為道德教育提供保障。
(二)在立法過程中吸收和確認道德教育的規范
從社會的發展來看,道德是基礎,法律是主導。法律只有和社會倫理價值取向基本吻合,才能獲得普遍效力。因此,一部真正的法律必須體現和保障維系社會存在的基本道德義務。加強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把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直接納入法律規范中,依靠一定的強制力量來督促執行,這就使“法”與“德”交叉滲透、融為一體,使德治與法治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只有在立法過程中吸收和確認基本道德規范,才能真正做到對道德教育的有力支持。
中國是一個有深厚道德基礎的國家,在以自然經濟為基礎、以宗法關系為紐帶的中國傳統社會的歷史演進中,逐漸形成了一套龐大而嚴密的道德文化體系。在這種倫理精神中,不乏作為中國傳統文明價值的合理內核。但不可否認的是,以往的倫理道德在現代社會中也具有消極的影響。法律能以國家意志的形式,對傳統道德的精華和糟粕作出明確的辨別,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可以說,法律在道德建設中表現出繼承、批判傳統與促進文明發展的統一。
(三)在執法過程中否定和懲罰嚴重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
良好法律的實施過程其實也是社會道德風尚的實現過程。通過法律實施來維護、促進道德風尚,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首先,對不符合法律要求的缺德行為予以否定甚至制裁。對整個社會產生警示作用。其次,道德的法律強制還表現為法律能為人們提供和保障行使道德權力的空間。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擁有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的道德監督和批評的權力。實施道德批評和監督要靠法律對公民權力的設置和保障來實現。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建設 奠基意義 實現途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萬丈高樓平地起”――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里巷俗語,以其簡明而平實的哲理,指導著人們的各種社會實踐,并產生積極的效應。我們在設計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時,應該十分重視大學生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構建問題。如果我們對這個問題沒有足夠而清醒的認識,那么我們的許多美好的愿望,就往往會因脫離實際而成為空中樓閣。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第一,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內容無序的現象不在少數。無序,通常表現為較強的隨意性,并往往因隨意而失去教育的針對性,乃至形成人人“喝大鍋藥”的局面;第二,一些教育機構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基本道德的嚴重滑坡估計不足,甚或麻木,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教育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其應有的基礎性地位也沒有得到真正的確認。不少人仍習慣于進行大而空的說教,這就嚴重背離了道德規范教育的施教規律。
一、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及其體系
什么是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是作為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應具備的關于做人、做事、處人、處世的基本的價值理念及其所奉行的行為準則的統一。彰顯人類文明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應具有社會性、健康性和發展性的基本特點。所謂社會性,即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須符合社會主義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時代要求,如合作精神、集體主義、創新理念、環境意識等;所謂健康性,即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具有正直向善、追求進步、奉獻利他,以及愛國守法、共同富裕等基本的內涵特質;所謂發展性,即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深厚而廣泛的土壤,必將具有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巨大潛力,從而成為社會整體道德進一步升華的條件和推力。
黨和國家圍繞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建設所倡導的相對完善的一系列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標的組合,我們稱之為“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體系”。大學生群體是落實這一目標體系的非常重要的對象。
二、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奠基意義
《論語?八佾篇》中的一段對話,對我們這個命題就很有啟發意義――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說的是畫中女子的燦爛的笑容和黑白分明的美麗的眼睛。以子夏的聰明而言,這個意思他應該是知道的。關鍵是“素以為絢兮”,他可能不理解,所以請教老師。“絢”,即“絢麗多彩”,是對畫中的女子形象在色調方面的描述。孔子的回答并沒有就畫論畫,而是借畫喻理,通過說明繪畫效果與繪畫材料之間的關系,來闡述人的基本道德修養與人的行為方式之間的必然聯系。所以他說“繪事后素”――先有了潔白的繪畫材料的底子,即“素”,然后才有絢麗多彩的人物形象。子夏果然心有靈犀一點通,他馬上明白了老師的“畫”外之音,于是由畫而人,發出了“禮后乎”的關鍵一問。意思是“人在日常行為中的外在的禮節,要以人內在的道德修養為基礎嗎?”這一問使孔子非常高興,于是便叫著子夏的名字說:“商(子夏的名字)呀,你的話啟發了我啊。可以與你討論《詩》了。”“起予”,表現了孔子的自謙,也是孔子對子夏的委婉的贊揚。看來,孔子不愧為教育家。這段對話中的“素”的概念,可類比于本文“基本道德”的概念,“禮”的概念,我們不妨把它活用為現代社會中“法規”的概念。那么,我們就不難得出“法治社會的形式秩序須以人們的普遍的道德秩序為基礎”的結論。由“素”而“絢”的成畫過程,既是一個人由凡而賢而圣的不斷向著高尚的社會人目標升華的過程,又是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由穩定和諧,繼而不斷走向更加富裕文明的過程。“糞土之墻”不能作為繪畫的底子,無基本道德規范的人,很難使他成為理想的道德高尚的社會公民。同理,一個基本道德規范底子很薄的社會,也很難實現真正的法治國家的目標。
基本道德規范是本、是源,其他都是末、是流。“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語)。沒有好土是難有好花的;先后錯位,也是有悖施教規律的。有了最基本而廣泛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堅實土壤,才會有“素以為絢兮”的更大范圍、更高層次上的社會主義道德之花的開放,才能更有效地全面實現黨和國家提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這也許是重視基本道德規范教育的積極的社會意義之所在罷。
三、實現大學生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教育目標的途徑
在傳統道德教育的目標上,儒家由小到大依次提出了“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的具有嚴密的先后邏輯關系的目標體系,其中“意誠、心正”即“思想純正”,也是基礎目標。當然,思想純正是不能流于虛泛的,它有一整套被高度概括了的規范人的行為的原則要求,如孝悌、謹信、愛眾、親仁等。今天,根據時代的特點,同志在《進一步加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講話中,不僅強調了“要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的指導思想,而且提出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性目標。怎樣實現這些目標呢?竊以為可從“對己、對人、對事、對社會”的四個方面,確立大學生基本道德規范建設的基本途徑,并引導大學生經常性地用“四個對”來檢驗和省察自己。試分述如下:
對己:就是要學會通過讀書修身,使大學生明白什么是人生價值取向的正確定位。學生在持之以恒的閱讀學習中,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才能有效避免是非顛倒的錯位,才能給自己定好位。定位的過程,就是知榮辱的過程,就是甄別與選擇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也是道德內化和靈魂升華的過程。《論語》開篇第一句就講“學而時習之”,把學習放在首要的和第一的位置,是很有道理的。我們從種種社會丑惡現象中不難窺見其不學習或不會學習甚或錯誤學習的根源。如有的學生經常打架斗毆,卻自以為“英雄”、“大丈夫”,這是因為他不懂得“英雄”和“大丈夫”的高尚意蘊,乃在于具有“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和“仁以為己任”的天下胸懷。子不教,父之過;生不教,師之惰。當今的中小學生,仍未擺脫應試教育的羈絆,在他們所受的系統人文教育依然欠缺的情況下,大學教育應當擔負起補課的責任。這種補課,不只是貼標簽式的說教,或靠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所能奏效的。國家要為大學生提供系統的人文學習的文本,即修身讀本,激發他們熱愛閱讀的興趣,培養健康閱讀的習慣,還要加強對學生閱讀的組織、指導與管理。這樣,才有利于逐漸實現學生對自己的人格塑造,培養起他們與時俱進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讀書修身的過程,就是“明理、悟道”的過程。明“理”,不僅是明“禮”的前提,而且是“愛國守法”和“團結友善”等諸多良好品德形成的前提,更是實現大學生自律自強的根本所在。高爾基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以為,書是大學生進步的階梯。讀好書,就是和好人對話,讀哲人的書,就是和哲人對話。我們把“打造‘學習型’社會”的口號喊得很響,問題是,我們把大學生的關于人文修養方面的讀書生活真正重視起來并關心到位了嗎?
對人:對人的核心是“信”,即誠信。有信易和,無信則悖。“信”是立身之本,“和”是樂群之則。信,不僅體現生命自身的真實價值,而且賦予了生命更大意義上的社會價值。和,則是要學會與人為善。沒有與人為善的胸懷,就沒有“團結友善”的人際關系。這個“和”,不是不講原則,而是“和而不同”,是講榮辱是非的。“信”與“和”表現為對人的態度與行為方式的同一性。現代社會是個需要合作的社會,對大學生來說,面對師長、同學、班集體,面對學校這個小社會,以及他們將要融入的大社會,無不涉及與人打交道的問題,無“信”何以立身?無“和”何以處事?
對事:對事的核心是敬業。敬業就要知責任,會擔當,敢擔當,善擔當。知責任要的是責任心、精細心,會擔當要的是思路和能力,敢擔當要的是熱情和干勁,善擔當要的是勤儉自強的精神,要的是效率和效果。這些都是基本道德規范應有的體現。在學校生活的有限范圍內,學校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做事的條件,讓學生通過做事來實踐敬業精神。
對社會:對社會的核心是奉獻。我們的目標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所謂“合格”、“可靠”,就是說,大學生要為社會的健康與和諧發展作貢獻,為社會的政治文明與經濟繁榮作貢獻,站在時代的前沿,服務社會,奉獻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否則,就很難說“合格”與“可靠”。奉獻的本質是愛,沒有奉獻精神、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也就無從談起了。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的關鍵階段,社會生活由一元向多元發展。與此同時,一些舊的規則已經失效,一些新的規則尚未完全建立,人們的觀念出現混亂或真空現象。諸如法律意識不足,道德意識滑坡,信仰意識缺失。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在現實中既不維護自己的權利,也不履行自己的義務。也有人不講道德、漠視道德,沒有用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更有人要么是無信,要么是迷信,缺少真正的信念。
“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把握了時代所產生的問題的癥結,并指明了解決的途徑。它不僅是一個普通的道德標準,而且也是一個包括法律、道德和信念三個層面的公民生活規范。
首先是法律層面。“八榮八恥”其中的一些重要部分是對于憲法精神的闡述,如“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就是如此。危害祖國不僅是一種羞恥,而且也是犯罪,因為它觸犯了法律。“八榮八恥”更直接地強調“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呼吁人們遵守憲法和法律。因此,我們特別要加強憲法的宣傳和普及,讓憲法所規定的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成為公民生活的準則。這就是說,讓公民知道自己的權利,哪些是能夠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讓公民知道自己的義務,哪些是必須做的,哪些是堅決不能做的。
其次是道德層面。“八榮八恥”所說的“榮恥”就是在召喚人們的良心,并讓良心看守自己的言行,知榮明恥。“八榮八恥”不僅繼承了傳統道德,如辛勤勞動等,而且包括了現代道德,如崇尚科學等。因此,它豐富和發展了人類道德的基本內容。一般而言,作為普遍的道德規范的最低原則(底線)是不傷害他人,它的最高原則是要關愛他人。“八榮八恥”既反對人們突破道德的最低原則,如損人利己,也希望人們達到道德的最高原則,如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團結互助等。
德法兼濟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第一,制定職業道德法律。職業道德就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履行本職工作的過程中,應當遵循的職業范圍內的特殊道德要求和道德準則。職業道德具有特殊性,不同的職業其道德內容是不同的,如醫生的職業道德主要是救死扶傷,而教師的職業道德主要是教書育人。職業道德與個人道德也是有區別的,一個人在工作崗位上應體現職業道德,在工作時間以外應具備個人道德。職業道德建設必須以法律為后盾方能得到國家強制力的保障。目前我們國家雖已制定了《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等司法人員的職業道德法律,但是公職人員職業道德法律建設還沒有全面展開。許多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在公職人員服務的領域已經制定了全面的廉政道德法律。如美國在1993年制定了《美國行政部門雇員道德行為準則》、菲律賓在1989年制定了《公共官員與雇員品行和道德標準法》,以立法的形式規范公職人員的從政道德,并以法制的力量保證其有效實施。我們國家如能及早地制定出這樣的從政道德法,就可以明確處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的基本原則,規定對公職人員從政道德教育和監督的措施,確認管理廉政事務的機構及其職責權限,具體規定對違反從政道德法行為的處罰尺度及程序。
有了這樣的職業道德法律,公職人員就有了外在的、具體的“良心”規制,在其行使職權的過程中,努力做一個“好官”,并在公職人員之間形成良好的政治文明的風氣。
第二,倡導職業道德品質建設。行政職業道德法律與公職人員的個人道德應在公職人員自身達到協調統一。為了避免“好人”未必是“好官”,或“好官”未必是“好人”的現象出現,我們應加強統一的社會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的有機結合,使兩者達到內在的和諧一致,這就是職業道德品質建設。這個建設的過程不僅僅是要從外部的宣傳、教育來起作用,更重要的是由公務員本身的道德修養來決定,最主要的就是守法觀念的培育。遵守法律、履行法律規范必須先在內心中樹立起對法的崇敬,源自公職人員心靈深處對法律的至上權威以及法律所內涵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權價值要素的深切認同和自覺服從,能內在地驅動公職人員的積極守法行為,嚴格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權利和自由,自覺、自愿遵守行政道德法律的規定,既做“好人”,又做“好官”。
總書記關于“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講話發表以后,引起了全社會各個階層的強烈共鳴。作為一名新來賓建設的普通黨員,我認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建設和諧新來賓的重要保障。
一、充分認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了我國現階段的治國方略。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概括精辟,寓意深刻,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本質,抓住了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現實問題,集中表達了廣大群眾的共同心愿,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具體化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傳統道德和當今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是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有機統一,體現了我國現階段的治國方略。
二、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全體公民有共同的道德規范來遵循,需要整個社會有穩定的內在秩序
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提供了讓每個公民容易識別的、共同的遵循的道德標準,使社會生活有一個共同的規范,使每個公民明確了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應該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倡導什么、抵制什么。
(一)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時代的榮辱觀,時代的榮辱觀也極大地反作用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首先,榮辱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民族性、時代性。“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是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現了鮮明的階級性;“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家庭生活、職業生活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應當遵循的基本準則,反映的是我國的傳統道德觀念,體現了民族性;“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逸為恥”是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時代性。其次,時代榮辱觀作用下的共同價值觀、人生目標的形成,極大地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使全民心往一處想版權所有勁向一處使,從而推動了經濟社會的進步。
(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體公民應該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八榮八恥”體現了個人與社會、團結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
(三)“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建設“誠信社會”的重要舉措。市場經濟的主要特征是效率和競爭,“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是市場經濟基本原則。由于現代社會物質的逐漸豐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些人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發生了轉變,西方社會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見利忘義、損公肥私的行為已部分滲透到了人們的社會生活中。為此,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建設“誠信社會”和建立以法制為基礎的信用經濟的重要舉措。
(四)“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確立了現代社會下公民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現代社會人們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要在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三、用“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指導工作
(一)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
一是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崇尚科學,自主創新,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貢獻;二是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戰略,為百姓謀利益,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堅持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與時代精神的統一版權所有
八十年代時在全國范圍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后,全體公民的道德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新世紀的到來全體公民道德需要一次新的引導,“八榮八恥”包容了信仰不同、生活風俗不同的多民族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優秀文化內涵,是對新世紀全民道德規范的全新洗禮。
(三)樹立“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四個來賓”建設
一是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優化環境,服務人民。優化投資環境,改善機關服務作風,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提高行政服務水平,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全面推進項目建設步伐;二是加強宣傳輿論報道,營造全民學習“八榮八恥”的良好氛圍。通過認真組織學習“八榮八恥”,重點要解決來賓人對“市民”身份的認同和機關干部從“柳州情結”向“來賓身份”的轉變,全面提高全民市民素質,激發全市人民建設新來賓的熱情,全身心投入新來賓的建設。
論文摘要:道德規范的產生和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在人類漫長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規范曾有過形態各異的表現形式,大體可以概括為圖騰、禁忌、禮儀、風俗、茂言、準則、義務、責任等幾種主要的表現形式。道德規范表現形式的歷史演進,是一個由蒙昧到理性、由自發到自覺、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道德規范是人們的道德行為和道德關系的普遍規律的反映,是一定維上會或階級對人們行為和關系的基本要求的概括,也是評價人們行為善惡的標準。在社會生活中,道德規范對于促使人們追求道德完善,逐步從道德他律走向道德自律具有極其重要的道德歷史作用。
認為,道德規范的產生和形成,有著深刻的社經濟根源,是由一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關系決定的。道德規范不是人們抽象思維的產物,而是對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一定道德關系的反映和概括。道德規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具有歷史性和繼承性。
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道德規范作為人們道德行為的準則,從古到今,曾有過形態各異的表現形式,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從原始人的道德規范到現代人的道德規范,如果僅從形式上進行抽象,大體可以概括為圖騰、禁忌、禮儀、風俗、咸言、準則、義務、責任等幾種主要的表現形式。
一、圖騰
圖騰(印第安語 totem的譯音)原意為“親屬”和“標記”等,是原始人認作祖先或認為跟本氏族有血緣關系的某種神物(多為動物,也有植物及別的物種)。在原始社會中,調節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關系的手段,并不是今天這樣的道德和法律等規范形式,而是準宗教和原始宗教等不成文的規矩,是某種原始人所朦朧感知到的超自然的神靈、神力。圖騰就是最早的這種神靈、神力的表征,是人們賴以進行各種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因此在原始人那里,怎樣對待圖騰物種是一件十分了不得的大事,往往直接關系到氏族的生死存亡;人們由圖騰崇拜產生的圖騰觀念,也幾乎成為人們至高無上的信念。在有些原始氏族那里,圖騰物種是禁食甚至禁觸禁視禁語的;而在另一些氏族那里,則必須在一定情況下食用圖騰物種。但無論對待圖騰物種的是什么方式,都充分顯示出圖騰物種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以致于使原始人或萬分敬畏這些物種,不敢毀之于萬一,或以為食用這些物種就可獲得自己祖先的優良性能。正是在原始人把圖騰物種與自己祖先等同起來的意義上,圖騰成為人類道德規范的最初形式。
二、禁忌
與圖騰崇拜緊密相關的是禁忌。在原始社會中,禁忌通常是指普通人必須避諱的人、物或事。較之圖騰而言,它具有更直接的道德規范含義,而且其外在的強制約束力,在原始社會中也是最強烈的。圖騰的作用,在相當程度上也是靠相應的禁忌來維持的。因而只有把圖騰與禁忌聯系起來觀察,才能更好地理解圖騰在原始社會中的規范作用。離開了禁忌,原始人就幾乎無行為準則可言。禁忌在原始社會中所具有的這種作用,使得它幾乎無所不在,大至漁獵、戰斗、生死、飲食,小至頭發、唾沫、指甲、名字,都有專門的禁忌內容。由此看來,在原始社會中,禁忌比圖騰更接近于后來意義上的道德規范。
三、禮儀
與圖騰、禁忌聯系在一塊的,是原始人的禮儀。禮儀作為原始社會約束人們行為的一種方式,最經常地表現在人們要越過禁忌的約束,達到某種目的的活動中。在原始人中間,像氏族頭人、祭司這樣一些人,往往是不受一定的禁忌制約的,他們可以接觸那對普通人來說是禁忌的人、事、物等。但一般來說,頭人或祭司也并非天生就享有這樣的特權,他們往往是在經過一定的禮儀之后,才被認為得到了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和準允,不會因某一禁忌的事而摧禍于自己或氏族。在許多原始氏族中,如果整個氏族要做某一件犯忌的事,一般也有特定的禮儀活動相伴隨,以此表達氏族的某種敬神祀鬼的真誠感情,從而求得避邪的法力。而對那些犯忌者,許多氏族則專門有不成文的處置規條,這些規條往往與舉行相應的禮儀聯系在一起。
四、風俗
禮儀在本質上是一種習俗,這種習俗由于人們經常重復,天長日久,就流化為社會風俗。風俗也是人類早年一種極為重要的行為規范,它已經不是某種個別的習慣或一時性的禮儀,而是在無數代人的承接過程中,成為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風氣,并對某一社會群體中的所有成員發生影響。一個社會的風俗對人們行為的約束力是非常大的。就是在現代社會中,一些古老的陳風陋俗,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量。如我國許多地方的婚喪嫁娶風俗,竟然也會使現代人一籌莫展。足見風俗作為一種道德規范力量之大。
盡管圖騰、禁忌、禮儀及風俗作為道德規范在人類歷史上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但嚴格說來,這些道德規范都還是比較低級、比較粗糙的,它們基本上是人類在同自然、社會、他人的交往中,自發地形成起來的,還沒有更多地凝聚著人們的道德智慧,歸根到底是人類幼年的產物。因而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和人類道德智慧的不斷提高,它們終于或漸漸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或漸漸失去其原有的含義而成為一種純粹的娛樂形式,或改變其蒙昧的面目,注人新時代的道德智慧,成為現代意義上的道德規范。
五、趁言
在人類道德文明的進程中,首先發達起來的是以篇言形式出現的道德規范。篇言一反原始人的種種粗陋、蒙昧的規范形式,用富于哲理的格言警句,向人們展示世界、社會和人生的圖景,并以勸誘的方式,制約人們的行為。藏言不但是人類道德智慧的結晶,而且真正屬于人類的理性信念,因而它在制約人們的行為時,已不再是單純外在的使人恐懼的禍福懲獎,而轉向人們的心靈,轉向人們的道德覺悟。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豐富而深刻的篇言流傳下來。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可以從人們床頭桌前的座右銘中,看到篇言在人們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六、準則
準則作為道德規范,對行為善惡的傾向性就更加明確了。從圖騰、禁忌、禮儀、風俗等規范形式來看,很難看出原始人當時有什么自覺的善惡意識。原始人膜拜這個或禁忌那個,幾乎完全是受一種蒙昧意識、蒙昧常識所支配。篇言盡管消除了這種蒙昧性,但基本上還是勸誘性的,把一個道理描述出來讓你思考并自行選擇。準則則不同,它明確認定某一行為只應該是這樣的而不應該是那樣的,因而這樣是善的而那樣是惡的。準則由于包含著道德理性的成分,從而同圖騰、禁忌、禮儀、風俗等區別開來;準則又由于包含著道德命令的成分,從而又同敲言區別開來。準則已完全成為文明人最一般的道德規范形式。實際上,一切道德規范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準則。
七、義務
義務作為道德規范,其道德強制性又高于一般的道德準則。準則僅僅是一種行為適當與否的標準,換言之,只有當道德主體碰到相應的行為處境時,才受某項準則的制約,而任何道德主體并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會同時遇到各種行為準則的。在這個意義上說,只要道德主體的行為與某一項準則不相干,這項準則對道德主體就沒有約力。義務則不同,在一個既定的道德體系中,道德義務常常是道德主體在社會道德生活中所擺脫不掉的,道德主體必須履行這些道德義務,否則,就稱不上有德的人甚至還可能是缺德的人。也就是說,道德主體在面對這些義務時,幾乎不能選擇是否履行,而是必須接受。例如,“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作為我國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就是具有“命令”性質的道德義務,一切公民,只有首先遵守這些基本道德規范,才談得上做一個有德的人。
八.責任
當我穿著這身海一般湛藍的稅服,今天。頭頂著閃閃發光的國徵,站在這講臺上時,感到異常的激動。一年前,從長春稅務學院畢業,穿上這身服裝時,每次我都禁不住看它一眼。或許是關注一下自身作為稅務人的形象;也或許是興奮自己又重新起航了但它不由地時時讓我知道,一名稅務人,一名道德的赤誠的清廉的稅務人。
以它無所不在無所不有的特性把我每一位公民緊緊牽在一起。認為它一種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國早在孔孟時代就提出“禮義廉恥”等一套道德規范,道德。并在漫長歷史中形成文化習慣。上世紀初,曾經這樣概括他所理解的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公民道德:所標揭者,曰自由、平等、親愛,道德之要者盡于是矣。一個古老國度的現代化進程走到今天,對于公民道德的認識和理解當然應比一個世紀前更為深遠,也更加具有社會進步的時代內涵。然而,曾幾何時,隨著改革開入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公民卻忘記了忘記了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思緒繁亂之時,好雨知時節”二十一世紀,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說出了內里的心聲。
加強道德建設,而作為一名共和國的稅務人。做一名真正的稅務人在新時代下顯得如此重要。嶄新的世紀大門已為我開啟。每個人都渴望祖國建設的步伐不斷邁進。一群為國聚財的稅務官,一群共和國的收稅人,唯有加強道德建設,加強自身修養,才能對得起這身海藍的稅服,對得起頭頂的國徵,才能自豪地說一聲,一名真正的稅務人。
就要赤誠。對國家赤誠,做一名真正的稅務人。對人民赤誠。如果把祖國比作母親,稅收就是母親身上的血脈。那么我共和國的收稅人,就是為偉大母親獻血的孩子,就要永遠對母親懷有一顆赤子之心。赤誠就是要求我愛國。無論何時何地,愛國永遠是第一位的作為中國人,要是不愛國,那就不成為中國人了所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確定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這20個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時,把愛國作為首要規范提出,就是要明確對祖國的熱愛,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高尚的道德追求。今天,稅務人面對著各種以高科技為背景的經濟挑戰,這就要求我以聰慧的大腦、廣博的知識、睿智的心靈和火一般的激情去為祖國譜下華彩樂章!真正的稅務人,便是那巍巍國魂下永不變心、永不褪色的赤誠!
就要敬業。加強道德建設不是口號,做一名真正的稅務人。而是一種行動。社會日新月異,不進則退。隨著加入WTO后,要求我掌握更多更新的稅務知識。敬業就是要我熱愛稅收,踏實肯干,不斷學習,不斷進取。身穿稅服,心系稅務。前面收稅的道路盡管很崎嶇,需要烈日下我頂著酷暑下鄉,需要暴風雨中我迎著狂風深入企業。但是為了共和國的稅收,無怨無悔。真正的稅務人,便是那不怕苦不怕累日益進取的敬業精神。
在社會主義社會里,越是發展市場經濟,就越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第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能夠從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質。職業道德是公民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如何,主要體現在他的職業活動中。我們通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使每個人都能夠立足本職工作,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將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等職業道德規范自覺地貫徹到職業實踐中去,確立起正確的職業觀念、崇高的職業理想、深厚的職業感情、堅強的職業意志,培養和形成良好的職業行為、職業習慣和職業技能,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公民的基本素質,并為全面提高公民素質和道德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能夠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社會風氣是一個地區道德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而社會風氣的好壞又與職業道德有著密切的聯系。特別是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職業道德如何,更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社會風氣的好壞。比如,市場經濟要求按價值規律辦事,講利潤,如不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給以正確的引導,就容易誘發“商品拜物論”和拜金主義,導致權力商品化,滋長見利忘義、、權錢交易的腐敗現象。又如,市場經濟提倡競爭,優勝劣汰,如不注意加強職業道德和法制建設,也容易使一些人不擇手段,坑蒙拐騙,摻雜使假,偷稅漏稅,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因此只有通過加強職業道德建設,使人們非常清楚地明了是非、榮辱、善惡的界限,規范職業行為,增強人們的遵紀守法意識和職業責任感,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社會風氣的好轉,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第三,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能夠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和黨的十五大都明確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并指出:“當前要以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為重點。”我國各行各業的職業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總體目標的分枝和細化。職業道德建設加強了,人們樹立了堅定的職業理想,增強了職業責任感,提高了職業素質,就為在全民族牢固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牢固樹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的堅定信念,實現以思想道德修養、科學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公民素質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從而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落到了實處。
二、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主要規范
第一,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礎與核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所倡導的首要規范。愛崗就是熱愛本職工作,安心崗位。敬業就是敬重自己從事的職業,專心致力于自己從事的職業,就是有一絲不茍的態度、認真負責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職業和工作,勤勤懇懇、忠于職守、盡職盡責。一個人只有愛崗,他才具備了合格勞動者的基本條件。而敬業是愛崗情感的升華和體現,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具有敬業精神,才能主動地學習本職工作需要的知識、技能,才能下功夫去培養鍛煉從事本職工作的本領,努力把本職工作做好。
第二,誠實守信。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職業活動中最基本的道德規范,也是職業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交往越來越多,交際面也會越來越寬。無論相識與不相識的人,所以彼此能夠合作,靠的就是誠實守信。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在交往中都要自覺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用誠實勞動獲取合法權益。試想,如果我們生活在一個不講信用,不守諾言,弄虛作假,坑蒙拐騙,人人自危的環境中,何以談穩定、何以談發展、何以談安居樂業?所以,我們要講誠實守信,以信為本,以信立業。
第三,辦事公道。辦事公道是一切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規范,它要求人們按照本職工作崗位所制定的行為準則辦事,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在職業活動中,以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秉公辦事;處理問題要出于公心,合乎政策,結果公允;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保護弱者;要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反對,假公濟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