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it課程學習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自主―合作學習模式 大學英語 教學總結
近年來,自主學習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關注的焦點。在我國的英語教學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指學生在了解教師的教學目標及要求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制定學習計劃,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開展學習,并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監控。而合作學習是指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促進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共同_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我們將兩種學習方法結合,運用在讀寫課程的教學中。 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驗,采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班級在課堂反映與教學效果上都取得了較其他班級更好的表現,對此我們進行了思考和總結。
一、對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優勢的總結
1.學習時間上確保課內與課后學習相結合。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很好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后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真正有效地使課后學習成為課內學習的延展。在課堂上,同學們在老師指導下統一開展自主學習,課后組成學習小組,制定課后學習計劃,包括自由安排的自主學習時間,以及統一固定的小組學習時間,彼此督促,有效地將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內容在相同基礎上具有差異性拓展。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者在使用教師提供的本單元的學習材料開展學習的基礎上,課后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獲取更多相關的學習內容。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是統一相同的,但同學們課后查找到的資料是各異的。這往往是由不同學習者的不同的閱讀習慣與閱讀喜好決定的。因而,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中,大家的學習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形成了基于相同的學習材料上的差異性拓展。
3.學習效果實現知識點的強化與互補。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學習小組通過互相指導,小組討論等活動,彼此陳述自己的觀點,一方面強化了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從別人的發言中吸取到了新的觀點,促進對本單元問題的思考,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而單純的自主學習模式往往重復著個人的的機械記憶和理解,少有與他人的交流,具有局限性。
4.教師的角色從積極介入向逐漸“隱身”轉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的角色也進一步發生著轉變。在傳統的課堂里教師主要是知識的傳授者,在自主學習模式里教師是學習的策劃者,指導者和評判者,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里教師角色要進一步由主導者向參與者做轉變。在自主―合作學習開展初期仍由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材料,幫助學生確定持久的學習動機,培養其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當學生具備了良好的自學能力,可以自己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逐步“放手”、“隱身”,實現角色從主導者到輔助者、參與者的轉變。
二、在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教學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關注和思考
1.部分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較差,且大班教學,學生英語學習基礎存在差異,水平參差不齊, 影響了自主―合作學習的開展。不少同學經過多年的應試教育,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的自覺性不強,面對突然放權的自主―合作學習模式,一時很難接受,無所適從。
2.在學習小組的活動中,部分組員有依賴思想。教師布置了一項小組任務,要求所有組員通力完成,可部分同學沒有能夠很好的參與其中,不愿意與他人開展合作。還有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同學在小組活動中形成了“小權威”,主導了小組活動,集體的討論成了他的“一言堂”,大家只能聽到一個聲音,這也是不利于合作學習開展的。
3.教師角色的變化令部分老師產生了教學任務變輕了的錯誤認識,而事實上自主―合作學習模式是對教師提出了比以任何時候都要更高要求。教學的重點不再是簡單的知識點的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課業的指導和評價以外,教師要更加要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自主與合作看似一對反義詞,但它們在我們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大學英語讀寫課程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的??梢哉f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所采取的不同的方式。自主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而合作學習是檢驗自主學習效果、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徐錦芬,吳衛平.學生自主英語學習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84-86.
[2]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陳秀玲,陳效新.淺析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中的教師介入[J].教育與職業,2011(9):102-103.
【基金項目】本文是南京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資助課題“自主―合作學習模式在大學英語讀寫課程中運用的探索”
1.農業推廣課上的任務驅動教學。
師生共同設計任務。(1)教師設計部分。綜合考慮農業推廣學科性質、高等職業院校開設此課程的目的、學生所在專業、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特點及教學任務設計的原則,筆者在農業推廣課程授課過程中采取了師生共同對教學任務進行設計的方法。即,老師將整門課程的知識點設計為一個符合課程需求的、規定了教學范圍但不指定具體名稱的綜合性較強的教學任務(×××地×××項目的推廣),這一綜合任務又下設若干子任務:①農業推廣人員角色認識;②×××地農業推廣項目的選擇與確定;③×××農業推廣項目的實施;④×××農業推廣項目的總結評價;⑤×××農業推廣項目成果報獎。整個學科的知識點分別穿插于若干個子任務中。(2)學生具體設計任務及實施。不同專業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農業推廣人員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質與程序;然后結合社會崗位需要、個人興趣愛好、農業專業知識掌握情況、本課程知識點、當地自然與社會條件等綜合分析選擇確定農業推廣項目,并撰寫推廣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確定了具體推廣項目后的工作實施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自選項目的復雜程度、當地農民素質條件,以及硬件設施等選擇確定項目的推廣模式與方法,并撰寫推廣項目實施方案,模擬推廣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農民的采納情況隨時應變使用多種方法,并鍛煉學習人際交往及演講的溝通、交流、語言技巧;項目推廣演練結束后,學生需要進行雙重總結與評價,一重總結為對自身所選項目及推廣情況進行專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綜合總結評價,并撰寫總結報告,二重總結為學生之間相互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總結,總結在評價過程中相互取長補短;最后,學生們需要撰寫推廣項目成果請獎申請書,學習推廣項目的報獎流程。
2.農業氣象課上的任務驅動教學。
(1)教師單獨設計任務。教師將學生所學專業目標與農業氣象課程目標充分結合,以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為基礎,對整門課程設置了總體目標任務“×××省農業種植業區域規劃”,課程總任務下設支撐典型任務共7個:①×××省各地農業氣候資料及代表性農作物種類資料搜集;②光照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③溫度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④水分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⑤風對農作物生產的作用及影響;⑥×××各地農業氣候資料及代表性農作物種類資料分析;⑦觀測不同作物的農田小氣候特征。(2)任務實施過程。教師在第一次課上對任務的實施過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參考資料、學習提示等簡要向學生進行說明,學生課下個人完成并小組匯總分析,第二次課上時間一分為二,前半部分時間為學生對課下學習結果進行展示,老師隨時點評指導,后半部分時間由教師下達下一個任務,依次類推,直到學期結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學習任務。最后,師生共同匯總各典型任務結果并分析,完成課程總任務。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通過中國期刊網、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文庫、高校圖書館期刊資料室資料進行檢索,收集相關文獻資料。
2.問卷調查法。
兩門課程在學期結束后都對該班36名同學發放了調查問卷表,兩次共收回問卷調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數理統計法。
采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圖表制作和統計。
三、教學效果對比分析
兩門課程結束后,都對該班學生進行了課程學習效果問卷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內容完全一樣,主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資料查閱能力、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綜合素質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調查。
1.學習興趣有無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學生有學習興趣問卷36份,比例100%;無學習興趣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學生有學習興趣問卷28份,比例77.8%;無學習興趣問卷8份,比例22.2%。
2.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提高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問卷34份,比例94.4%;沒提高問卷2份,比例5.6%。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了學習積極性與自覺性問卷26份,比例77.8%;沒提高問卷8份,比例22.2%。
3.資料查閱能力提高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了資料查閱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了資料查閱能力問卷34份,比例94.4%;沒提高問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
5.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問卷24份,比例66.7%;沒提高問卷12份,比例33.3%。
6.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問卷30份,比例83.3%;沒提高問卷6份,比例16.7%。
7.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對比。
農業推廣課程: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問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專業知識掌握全面問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問卷6份,比例16.7%。
8.綜合素質提高程度。
農業推廣課程:提高綜合素質問卷36份,比例100%;沒提高問卷0份,比例0。農業氣象課程:提高綜合素質問卷29份,比例80.6%;沒提高問卷7份,比例19.4%。農業推廣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與自覺性、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專業知識掌握全面程度、綜合素質提高程度明顯優越于農業氣象課程;查閱資料能力與自我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相差不明顯??梢姡m然任務驅動教學的優越于傳統填鴨式教學,但應用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根據課程需要、專業需求、社會崗位需要、個人興趣設計任務的教學效果又比單純由教師根據課程目標設計任務的教學效果優越。
四、結語
關鍵詞:歷史教學;專題化教學模式;探討分析
歷史專題化教學模式主要是指教師圍繞一定的教學主題,對重大的歷史事件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迅速掌握重點知識。學生需要從專題式的教學形式中學習歷史事件的經驗總結,對其歷史含義、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特征形成個人的理解與把握,在對歷史事件的總結分析中形成自己的史學價值觀。
一、高中歷史教學專題化的必要性分析
貫徹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促進歷史人文價值的實現。在新課程改革體系下,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不再僅僅局限于對歷史知識要點的掌握,而是以知識點為基礎培養學生看待歷史事件的獨特眼光,形成具有個人意識的思維體系建設。
歷史課程教學的特性在于幫助學生在紛繁復雜的歷史事件中,在前人的生活經驗和人生歷程中,總結、分析該事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在對典型性人物,事件的分析中培養學生的推理、判斷、分析、總結的學習能力,能夠全面、深刻地把握歷史事件所蘊含的深層含義,所以歷史課程的學習過程應該是學生不斷思考總結的學習過程,學生需要體會和感悟歷史事件的人文內涵。在思考總結的過程中,采用專題化的歷史教學形式,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以更加宏觀、全面地角度掌握歷史事件的深層內涵,以實現教學效果。
二、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更新教學思想
目前,歷史教材的編寫主要以模塊化、專題化的形式組織課程內容,這種系統性的編寫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材設計,能夠幫助學生很好地把握教學單元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具體的教學課程中,教師并沒有將教材內容設計與課程講解有效結合,大多沿用傳統的線性講授方式,在知識的堆砌中開展歷史教學,缺乏對歷史知識以及史學價值的深層挖掘,學生難以在知識點的識記中建立史學觀,在長期的歷史學習下,學生很容易將歷史課程的學結為固化的知識點的背記過程,導致學生的學習狀態不佳,學習興趣貧乏,難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專題化歷史教學的講授策略分析
1.確定教學主題
專題化的講授方式主要是指教師基于知識進行規律性總結。因此,教師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廣泛收集教學資料,確定教學主題。在主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建立清晰的知識結構,對于知識要點之間的聯系、差別有清楚認識,靈活運用教學采用,將對歷史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轉化為歷史規律總結,史學思維的建設,實現更高階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課前準備工作時,需要引導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對于特定的知識要點提供必要的信息補充說明。
2.在互動間提供教學指導
專題化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建立學生,教師間互動交流的學習氛圍,在自由、輕松的教學環境中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表達個人的想法,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指導。在歷史課程的交流環節,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個性差異或者學習能力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依據特定的主題展開討論,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但是在小組討論時,教師需要把握以下幾個重點,才能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在小組討論的部分需要進行討論,結果提出相應的要求,否則學生間的討論很容易流于形式,難以實現教學目的。在必要時,教師可以進行引導,注重討論的效果和有效性。
其次,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鼓勵式的教學方式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鼓勵式的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與對歷史學科學習的主動性。
最后,教師需要重視評語的多樣性,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教師需要給予適當的點評,在點評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言語的創新性,不能采用單一的語言模式,對于學生優秀的部分或者還有待加強的部分教師都需要有策略的提出,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歷史教學采用專題化德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建立自己的史學思維,將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貫徹實施到教學的每個環節,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建立宏觀的思維意識,在對歷史事件的規律性總結中尋找到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方法,將現實生活與歷史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靈活運用,不斷創新思維,在對知識點的分析歸納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以培養學生獨立看待問題的視角為最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曾維麗.“古今貫通,中外關聯”原則的提出與落實――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一得[J].教師之友,2005(6).
[2]陳輝.我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改革20年回顧與評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5).
【關鍵詞】高中數學;微課程;設計
注:本論文是甘肅省十三五規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為GS2016GHB1066.
近年來,隨著“微信、微電影、微學習”等新事物的不斷涌現,人們越來越適應于現代社會的較快的生活節奏.而這種新事物與教育領域相遇時,微課便隨之誕生了.例如,可汗式微課程、TED、鳳凰微課程等等.微課程教學目標明確、時間短、內容精簡、容易制作、應用靈活廣泛等特點,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微課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的特點,是其切入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因素,同時,微課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也具備極高的可行性.
一、高中數學微課程設計
(一)設計原則
筆者通過對現有的微課程進行研究分析,認為高中數學微課設計應該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微型原則,微課程的設計應該滿足課程時間短、課程內容精簡的特點.突出其微型化的原則.在課程時間的設計上,一般要控制在15分鐘以內,因為較短的時間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課程內容方面,應該盡可能地細化,將每個小的知識點作為一個模塊,讓學習者能夠快速準確地掌握學習任務.
2.以學生為中心,微課程的設計是圍繞高中生展開的,所以,在課程設計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背景.比如,學習環境、學習任務等.要了解他們的目的以及學習的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各種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資源多元化,在設計以多媒體等媒介實施的微課時,應該盡量選擇多元化的資源,改變傳統的文本模式.結合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網頁等多種資源,根據高中各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狀態,恰當地融合到課堂教學當中.
4.簡單化原則,首先,微課的使用媒介應該是簡單易用的,微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所以,不能用較高的數字化技術,用簡單明了的操作界面,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內容上面,而不能因為操作難度大等問題,浪費學生的精力.
5.學科特點鮮明,數學學科具有很明顯的學科特點.學好數學需要培養數學的學科思維.在微課設計時也應該考慮到這一點.應該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應用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僅要傳授數學知識,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二)設計模式
微課程的設計不能像傳統的課程一樣的完整.它在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時間上面無不體現“微”的特點.在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前提下,以豐富和實用的內容來設計學習內容或者學習活動.同時,不斷總結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并將這些問題考慮進去.對學習的重點和內容難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讓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順利進行下面的學習.同時,針對不同內容和題型,根據實際的情況,設計一些貼近于生活實際的情境設計.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知識掌握水平的學生,設計拓展課程.實現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生能夠各取所需,不斷進步.另外,課程反饋系統是必須要具備的,針對學習者的使用意見反饋和評價,及時改進課程內容,以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案例解析
“函數y=Asin(ωx+φ)+b的圖像與函數y=sinx圖像之間的關系”微課程的設計.
首先,要通過一個動畫展示,來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并喚起其對有關知識的回憶.通過幾何畫板,動態展示函數y=sinx與y=Asin(ωx+φ)+b的圖像,使這兩個函數的特點更直觀地展現在學生們面前,加深學習印象.
第二,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在展示這些圖像的同時,提問:這兩個函數的圖像與之前的哪些函數具有相似性,與哪些函數的圖像特點具備不同性?在學生進行一定的思考后,給出答案,總結復習之前的內容.之后,點明本節學習的重點內容,函數y=Asin(ωx+φ)+b的圖像與函數y=sinx圖像之間的具體關系.
第三,深入解析,加深學生對函數的理解.用幾何畫板來動態演示該函數的各個參數變化,以及各參數與圖像特點之間的相互影響,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得出相關結論.總結歸納四種變換,讓學生經歷歸納、抽象,概括的過程,從而更清楚地認識數學結論得出的過程.
第四,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在以上的歸納知識分類的任務完成之后,深化課程知識結構,總結一般性結論.幫助學生建立三角函數的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學習印象.
第五,與學生交流互動,分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微課程結束之后,設計一些交流活動,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機會,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解決自己的疑惑,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第六,教師總結,針對本節課程的教學難點,和學習重點,以課后練習的形式鞏固學習成果,并檢測各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的疑惑進行進一步的解答,提高微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春來.基于微課模式的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7):75.
[2]陳芳.MOOC環境下的微課程在高中數學中的教學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3]劉清昆.高中數學教材同步性微課的樣式與課堂整合[J].教學與管理,2016(16):42-45.
關鍵詞: 多模式 課堂設計 平面設計軟件 實踐能力
在平面設計軟件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對相應的知識點都教會學生了,但學生在實踐中不能靈活應用,導致了學生不愛學習等現象出現。如果讓學生帶著一定的目標或任務去學習,讓學生在自我探索中去實踐。讓同學通過交流去完成一定的項目,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不斷發展,平面設計軟件也越來越成為藝術設計的一個主要領域。然而傳統的平面設計軟件教學為理論課和實訓課,即理論課講授新知識,實訓課學生們上機實踐。開課前教師對該課程的授課內容做了精心的準備,而學生們也希望掌握好這門課,但是教課的效果并不好,學生們上機時甚至沒有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教與學脫節,存在嚴重的問題,上述情況出現的原因之一是教學方法不規范,形式單一。秉承創新教育的精神,我們可以嘗試新的課堂設計,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
一、 多模式教學法的內涵
豐富的多模式教學方式,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方法適用于平面設計軟件課程以及獨特的個性化設計學習,將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更強,設計經驗更豐富,更具競爭性。多模式教學法是一種特殊的教學模式,由于采用了包括理論課、上機課、網絡培訓課、指導學習課四種方式來進行教學,故稱為多模式教學法。每一種教學方式分成3個階段:課程準備、課程實施、課程總結。
1、課程準備
(1)理論課程的準備
教師講授基本的要領和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
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目標更為清晰、流程更加了然于心,針對課堂設計,如何激活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教法的編排,設計和加工,克服組織形式的模式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思考新課題,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后,就需要抓住問題,引出課題。
(2)上機課程的準備
準備前一次上機課作業中發現的共同問題;明確此處上機目的,親自指導學生完成上機實踐和上機作業。
(3)網絡培訓課程的準備
準備網絡培訓課程中理論和實踐內容,即相關知識點,課題重點,測試題目放在網絡中,讓學生體會自我學習、歸納和總結的好處。
2、課程實施
(1)理論課程的實施
首先要介紹課程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然后按備課內容詳實認真的講授知識點,配以多媒體課件中的實際案例,講解知識點時注意適時提問,以便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認真答疑。
(2)上機課程的實施
簡單明確的介紹此次課程上機練習的目標,并布置相應的訓練題目,要求每個學生都自己動手熟練掌握所學設計軟件,上機時耐心輔導并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每次上機課程結束前檢查課業完成情況。
(3)網絡培訓課程的實施
認真指導學生進行網絡在線學習,通過示范案例來激發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興趣,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提出解決方案。
(4)指導學習課程的實施
對學生感到疑惑的問題予以解決,并鼓勵學生多提問認真指導解答學生前段時間學習產生的問題,復結本門課程,溫故而知新。
3、課程總結
(1)理論課程的總結
把學生反映的理論問題集中匯總總結,并進行分析歸納,了解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便于進行下一階段課程的教學準備工作,同時和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一起討論總結
(2)上機課程的總結
認真記錄學生上機時的問題,集中總結并分析歸納問題,了解學生對上機實際操作設計軟件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的安排案例來輔助教學。
(3)網絡培訓課程的總結
通過命題的測試,了解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情況,更好的準備下一階段的教學工作。
二、在平面設計軟件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式教學法的顯著特點是,教師在課程活動過程中是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起著指導、參與與合作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精神,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實現意義學習,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及各學科之間的連帶關系,發散拓展思維,開展以學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創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學科性為主要特征的多種活動內容的課程。
傳統課堂教學只重視教師教的研究,輕視學生學的研究,與全面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要求相脫節。多模式教學法打破了這一僵局,增加了“網絡培訓課程”和“指導學習課程”,師生雙動合作學習。首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學生將以前有關這個主題的知識組織起來,再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并確定獲取更多信息的領域;然后,學生制訂收集信息的計劃,進行必要的研究、分享、總結學到的新知識;教師指導學生為解決問題而采用各種手段和形式從各種渠道和環境搜集、整理、研究信息,在分析思考和實踐探究的基礎上,又可能提出新的問題。所以教師起的是指導的作用,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幫助學生完善其自主選擇意識和能力,而不是代替學生選擇,以此來引發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反應和主動創造,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例證:在平面設計軟件課堂中,針對學生在實際操作軟件中遇到的問題,將相關知識點和考察要點放在網絡教學中,先讓學生自我學習。利用教學的網站學生可以選擇和同學一起交流和老師一起討論。這樣的網絡教學環境有利于學生對新舊知識點進行聯想思維,同時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要點,這是其他教學媒體和學習環境無法比擬的,在這種交互式的學習中學生既能集中學習,練習,復習,自測還能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精神。而“指導學習課程”其目標鼓勵學生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教師再認真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學生通過提問體會到是自己在學習、在活動、在反思、在體驗、在發展,獲取有關知識、經驗、技能和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多模式教學不但沒有降低教師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組織者,因此學生的參與意識與我們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和對學生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相鋪相成,互相結合,互相促進的。
通過以上方式的學習,學習效果是極其顯著的。學生在知識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他們這些學習的過程與外界環境的認知是直接聯系的。
三、多模式教學法對軟件設計課堂的實踐意義
多模式教學法是教學模式從單一性向多向性發展的結果,當前信息化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激活學生主體意識,培養自主性學習的興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創設自主性學習情境,樂中求學,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從而提高學習成績,增強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面對我們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群體,多模式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軟件課堂中的運用,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更能培養出社會和市場上急需的合格人才。我相信在新課標下,利用多模式教學手段必將軟件設計課堂教學煥發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⑴王受之. 世界平面設計史[M].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18
⑵高天明.二十世紀我國教學方法變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1年
【關鍵詞】新課程;理解;觀念;信息化;實踐;反思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67-01
我國處在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時期。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參與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它關系到新課改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不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新課程的建構者;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是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全新的教育理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學習、善于合作的研究者。教師與課程之間是共生、共建的關系,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和發展。
新的課程理念是否能夠得到準確理解,新的課程內容是否能夠得到貫徹落實,新的課程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是否能夠高效培養,所有這一切最終都要落到一點,那就是有沒有一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所以,要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一、轉變觀念,明確認識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性和新課改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高度重視新課程改革。課程在學校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都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我們農村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對新課程改革工作的認識,研究新教材,探究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努力教學研究服務于課堂教學,同時不斷研究學生,對于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學生,要善于因材施教。其次,學校領導要將新課程政策的宣傳落實、新課程實施的進展情況等方面納入常規管理,定期不定期地開展檢查評估,鼓勵教師及時總結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發現和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普遍問題。
二、充分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的信息化支持作用,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課程實施總要借助一定的手段、工具來展開,不斷地把人類在社會生產與生活中創造出來的新技術、新設備加以改進,并運用于教學活動中,這是人類教學進步和重要動力,是教學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斷提高的重要物質保證?,F在學校均配置了班班通系統,這是國家在設備層面上對新課程實施的支持,但要使這些設備發揮其作用,就對作為新課程實施者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校的信息管理員要維護并利用好這些設備,及時接收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信息,利用雙休日或寒暑假,對廣大基層教師進行先進理念、課件制作、信息技術應用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培訓,使全體教師都能夠及時了解教育動態,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學會使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提高自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三、立足校園,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創新精神。因為新課程改革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內容豐富,涉及到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教師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傳授者、思想的引導者、信息的溝通者,還應該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者。教師必須要具備終身學習觀,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地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加強各科之間的溝通與綜合;這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學識、良好的修養,逐漸淡化學科本位思想,努力成為通才。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教師專業素養要適應社會的發展、教育的進步、學生的成長。新課程為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高中數學教師要用新課程標準審視常規教學,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及專業能力的發展進行評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全面的提高自己的教學素質和教育素養,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新課程指出,教學要植根于現實,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更應富有時代感。教師必須加強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成為學生的“源頭活水”,否則,不僅無法落實新課程理念,難以在學生面前維持威望,在專業發展方面也會遭遇重重困難。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以及參與研制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圍繞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要依據教學內容,讓學生投身于日新月異的大千世界,使他們體會到“從做中學”、“社會是大學校”,從而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在實踐活動中遇到困難,往往能使學生產生新的認知要求,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同時,大量豐富的實踐活動能增加學生的信息儲備,為他們的創新想象和創新思維提供豐厚的原料。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結構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138-01
《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認為,圍繞學生的英語學習認知體驗和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創設明晰的教學過程和方法,更利于學生掌握課程知識。由此可見,從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來深化教學,不僅能夠發揮課堂教學的整體運用效果,還能夠激活學生學習認知思維。這樣的優化,能夠產生如下的效果:(1)利于教師能夠有效把握和駕馭課程教學過程,形成有效的策略指導和教學思維。(2)為學生明確一定的學習目標方向,幫助學生強化語言學習認知感悟過程。(3)豐富學生的語言學習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語言表達知識視野,滿足學習發展需要。
1.優化教學目標結構,體現發展差異性
課程教學目標結構的優化,就是在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和課程知識結構體系的前提下,注重全面性和差異化的運用,即按照由淺入深和逐層深入的方法來優化教學目標結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方向。
在優化教學目標結構中,可針對課程知識學習內容體系圍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發展需要來合理設計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結構體系,以培養學生的整體學習認知感悟和綜合運用能力。在目標結構的優化設計中,首先,要能夠全面體現課程知識學習內容與整體結構認知體系,幫助學生深化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和運用。其次,尊重學生學習個體差異和內在潛能發展承受能力,設計富有層次性的課程知識目標,幫助學生能夠逐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再次,依據教學目標結構來注意多種學習方式和方法運用,建議學生能夠圍繞目標來不斷調整自己的英語學習運用策略,探尋目標結構彼此之間的聯系。
通過優化教學目標結構,更能夠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向和目標意識更為具體。筆者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7A Unit1 This is me!的“Reading Welcome to Beijing Sunshine Secondary School”教學中,針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知識和技能發展要求,圍繞“正確表達介紹自己的學?!焙汀芭囵B學生熱愛學校生活的習慣和精神”,對本環節的教學目標結構作如下的優化:(1)設計詞匯短語運用積累目標,要求學生能夠針對閱讀中的詞匯進行概括。(2)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文章的詞匯短語來學會介紹學校的生活情境,提高語言表達技能運用能力。(3)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在搜集世界各地有趣的學校生活情境基礎上,能夠運用“My favourite school life”為題目進行綜合表達。上述教學目標結構優化,更是體現了基于學生學習差異基礎上有效運用。
2.優化互動探究結構,凸顯過程多元化
課堂合作探究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進行教學過程結構優化的重要表現?;犹骄拷Y構的優化,一方面,能夠更好豐富課程教學過程和方法,增強學生學習認知體驗;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發揮學生的英語學習探究主動性,幫助學生融入課程學習探究之中。
在彼此互動探究結構優化的過程中,可按照任務布置、學習目標達成、學習過程探究等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結構來予以綜合優化。在優化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和課程知識要點,注意優化彼此之間的結構聯系。首先,制定整體教學結構計劃安排,要求學生能夠針對自己的學習認知情況來深入了解課程知識結構體系及學習目標要求。其次,明確相應的探究方式,可從同桌、小組、角色、情境等方面來設計相應的教學模式。再次,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思維形式來探尋學習任務,以拓寬其知識結構體系。
這些方法的優化,能夠為學生提供更清晰的學習過程,使學生強化英語的綜合運用。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Fun with English)8A Unit 1 Friend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學中,針對學生的閱讀學習與主動探究情況,可采用如下方式進行教學:首先,運用自主閱讀形式,要求學生在5分鐘之內,運用快速閱讀的形式來了解文章的主題大意。其次,建議學生能夠梳理自己的疑難問題,并運用同桌討論和小組探討的形式來逐步深入學習文章的重點。再次,教師根據學生的閱讀理解,布置一些思考題目,像:Why do we need friends when meet the trouble?等。這樣的互動探究結構優化,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
3.優化總結反思結構,提高發展升華性
總結反思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其結構安排來深化學習感悟過程,一方面,能夠更好拓寬學生知識視野,積累豐富語言文化知識;另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語言技能的發展需要。
在優化中,應該圍繞課程知識結構體系,注重如下幾方面:(1)合理設計總結反思表達模式,要能夠體現目標的達成以及需要完善之處。(2)注重培養學生的逐步概括和總結運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形成有效的學習感悟運用策略方法。(3)尊重學生的反思綜合運用,要求學生能夠從整體教學的流程設計是否合理科學,能否最大限度地體現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等方面來予以綜合運用,以深化教學過程。
綜上所述,對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能夠有效理清課程教學知識結構體系,使得學生在學習認知的過程中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感悟。同時,教學結構的優化能夠為教學過程豐富提供一定的支持保障,能夠讓學生在“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的認知過程中感受和學習英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唐衛琴.初中英語課堂結構優化分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年10期。
[3]周素平.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整體優化的實踐[J].中學英語之友·下(綜合版),2011年12期。
關鍵詞:汽修 一體化 課程
一體化教學在大多數技工院校已經實施多年,一體化教學的最初提出,是區別于傳統的理論與實踐分開的教學模式?,F實的一體化教學最樸素的做法就是在實訓室或實訓車間,即學理論又進行技能訓練,要做到這些只需改變教學計劃編排形式,擴大實訓規模,增加實訓設備,同時提高教師理論、實踐能力。
現在對一體化課程賦予了新的內涵:1、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2、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學習內容;3、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4、校企合作是基礎。這種一體化還有類似的叫法比如工作任務引領的項目課程或是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學習領域課程等。
我校汽修專業是進行一體化課程改造最早的專業,經過幾年的改革,我校汽修專業,主要的專業課如發動機、底盤、電器、鈑金噴漆等都實現的一體化教學,并且教師對其使用趨于成熟。現將多年總結的一體化課程設置總結如下:
一、一體化課程實施的過程
1、課程內容設置(課程引入)
我們設置教學內容要突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在這里我們稱為工作任務。每節課要給學生下達工作任務,我們也叫做信息,下達工作任務,如何下達工作任務,的信息如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是這節課怎么開始,是我們要絞盡腦汁要想的問題,它不是一會想出來的,也不是一個人想出來的,它需要我們教師與教師相互交流,教師與4S店維修技術主管交流溝通、學習,還有教師要非常了解學生的特點才能設置出來。比如:我們使用現實的案例法,貼近生活;讓學生進行表演法;有的老師還用過更吸引學生的方法動畫片法來吸引學生,效果很好;或是有現在的微信等。
只要這一步做好了我們就成功了一半了,這時學生會積極回答老師的復習提問,同時對本節課的相關知識開始進行思考發言,從而進入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如何信息很重要,它可以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課程引入方法:
1)實物引入 任何實物都可以成為吸引注意的對象。圖片:卡通、漫畫;實物:工具、蒸汽機。
2)實驗引入 展示現象直觀體現物理法則喚起學生前期學過的知識,展示技術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3)頭腦風暴引入 頭腦風暴是使用創造性方法。通過自發表達創意,而禁止負面批評。方法可對給定的問題激發并收集到大量創意。
4)猜謎引入 變換課程引入方法,將游戲成分引入到課程中。
5)心智圖引入 通過書寫和繪畫記錄思想的方法。該視覺化形式試圖將我們腦部過程展示出來。
2、教學過程
我們知道一體化教學都是分組進行的,我們根據實訓設備多少、場地大小、學生的多少進行分組,學生大部分是自由組合的。組合好以后不能在更改。
1)分組討論
經過信息我們已經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下達任務,比如,我們要拆裝現動機,我們將現代維修手冊發到各組,讓各組成員翻閱現代維修手冊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任務,進行討論現動機的特點,并進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每組推薦一個人進行解釋。這過程中以學生自發的學習為主,教師只起到了指導,解決學生疑惑的作用。同時拓展了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2)安全教育,教師示范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指導,組織學生安全教育,同時示范工具的使用。仍然以現動機的拆裝為例。教師指導、組織學生安全教育1 拆裝發動機時工具的規范使用;2旋轉架的正確操作;3安裝曲軸缸蓋時注意規范操作。增強學生的7S意識(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節約)。
2)任務實施
教師指導、監控整個過程,并解決各組在任務實施過程中的隨機問題,同時抽查監督學生掌握情況。學生在拆裝過程中分配合理,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如1號同學拿工具2號同學操作3號同學操作旋轉支架4號同學擦干凈工具并進行擺放5號同學畫圖并記錄 。每個同學都有各自的任務。一個組的任務實施 的結果體現了這個組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教師對每組完成的結果進行評價,好的表揚,效果不好的進行激勵。
3)知識拓展
任務實施完成后,為了后續課程的開展,我們要進行準備,所以有知識拓展這一環節。還是以發動機拆裝為例,結合現代、捷達發動機的特點,通過教師提問對發動機簡單機械故障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增強學生的知識面、自信心。為下節課發動機機械故障埋下伏筆。
3、教師點評、總結
教師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進行總結、點評!并留下思考作業題。學生討論思考教師布置的問題,各自 以列表的形式進行比較!小組組長總結心得體會。教師要留機會給學生去總結,去表達。
二、教師在一體化課程中的作用
教師在一體化課程承擔的主要任務是:1 把學生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2幫助學生組建學習小組。 3在學生制定計劃和作出決策時提供幫助。4監督實施過程。當學生有困難不能繼續下去或有較大錯誤時進行干涉。5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并反饋給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是導演,學生就是演員,出現在鏡頭里的永遠是演員而不是導演。
三、一體化課程的課堂表現
信息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自己的任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明確的指引;在任務實施時小組內部有組織的工作著,學生的學習行為有一定的自主性,學生在哪一個環節遇到問題都可以問老師,師生之間靈活而有效的互動,不僅增進了師生感情,同時使學生對老師更加尊敬;任務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檢查、以考促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使得教學組織流暢自然。以上都是一體化課程外在表現的部分。
【關鍵詞】教學目標 成果評價 總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
學生學習成果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合理的學習成果評價方式,不僅能真實地反映學生一個階段的學習狀況,而且還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并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供依據。
對照大學數學課程教學目標,分析當前高校對大學數學課程的學習成果評價狀況,發現存在諸多問題。
首先,只注重總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
許多教師在評定學生學習成果時,所關注更多的是期末考試的成績,而忽視平時成績的評定。
總結性評價過高的最大缺點是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由于期末成績比重較大,部分學生忽視了學習過程本身。由此造成的后果,一方面是學生不能真正學到大學數學課程的精髓,另一方面,部分新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影響到今后的課程學習。由此缺失了成果評價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的功能。
其次,總結性評價內容片面
受到傳統課程大綱的影響,教師在設計期末試卷內容時往往過多關注計算和證明,而對概念理解、知識應用和綜合分析設計得比較單薄,評價不能與培養目標相統一。不能不承認,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是采用傳統的課程大綱。究其原因,重點大學由于研究生考試大綱和命題方向一直偏向于計算和證明,自然不敢有失偏頗,而普通的應用性高校由于教師力量相對較弱,教學內容也不敢輕易言變,導致了考試內容的偏離和更多的不切實際的考題。因此,總結性評價內容相對片面。
第三,形成性評價手段單一
目前大多數學校大學數學課程形成性評價手段相對單一。很多教師不能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和使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評價工具。例如,一些教師給所有沒有缺課和缺交作業的學生平時成績都是滿分,這就意味著只要來上課和交作業,不問上課是否真正的投入,也不管作業質量如何,都使用了相同的評價結果。當這樣的評價方式成為共識時,它的作用就被大大削弱了,不僅不能發揮這種評價工具應有的功能,還將降低學習成果評價的可信度。
第四,只注重直接評價,忽視間接評價
間接評價就是間接評估學生學習成果,以此改善教學或學習之中存在的問題。間接評價不僅包含在學習本課程期間學生態度與行為表現,還包括學習課程結束后以及走上工作崗位后學生對本課程學習情況的評價。目前的情況,許多教師并不是缺少這些間接評價的渠道,而是根本沒有重視、收集和整理這些評價,用以改善教學中的不足。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與其說是部分教師責任性的缺失,不如說是整個教學評價機制上存在不足。只有機制上設法完善,間接評價的作用才能充分發揮它的功效。
面對目前大學數學學習成果評價中的問題,基于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應用性人才培養的評價理念,大學數學學習成果評價應突出評價的有效性和多元性,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調控和改進的作用。
1.形成性評價手段多樣化
形成性評價手段多樣化是保證形成性評價有效性的基礎。常用的評價手段除考勤、作業外,還可以包括如各種小測驗、思考題、討論題、小報告、課堂反饋表等。
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課堂反饋表。課堂反饋表用于對一段時間學生的課堂反應、參與學習的意識、知識掌握的情況、出現的情感變化等的評價,它對教師每個階段的教學情況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課堂反饋表可以設置的問題應當簡單明了,又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恰當的課堂調查表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2.總結性評價應當與教學成果目標相一致
總結性評價需要充分重視其中的五個步驟:準備試卷編制計劃,編制試題,試題的審查和試題的調整。
根據Bloom的認知目標分類,大學數學課程教學目標由低到高可依次分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鑒六個層次。在還沒有進行編制試卷之前,教師應該事先明白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屬于何種領域,才能據以編制可以達成該類目標的試卷??刹捎镁幹埔环輰樵u價使用的雙向細目表,以作為試題和評價目標之間的聯系,確保評價方向無偏失。
3.充分發揮間接評價的作用
目前許多高校有壓縮大學數學課程學時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多年來大學數學教學對缺少間接評價的數據。只有持續進行多年的間接評價,取得一定規模的數據后,才可給出相對合理的結論。
間接評價的方法包括學生調查問卷、校友問卷、企業雇主問卷等。學生調查問卷不同于課堂反饋表,它主要用于了解學生對于本課程所設定的各教學目標最終之學習成效。校友問卷調查,可了解校友對于大學數學教學目標、核心能力等對個人職涯之相關性以及適當性。企業雇主問卷調查,可以了解雇主對于校友數學應用技能以及相關性的表現情況。
大學數學課程的改革必然包含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要實現真正科學地評價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斷探索與追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