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動畫考察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顯著的成效宏偉的目標
我們這次考察的城市,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城市化建設起步早,發(fā)展快,成效顯著。目前,他們又都借著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的東風,掀起了新一輪加快城市化進程的熱潮,確立了宏偉的奮斗目標。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疾炱陂g,每當我們走進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鳥瞰城市發(fā)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總是令人由衷地感嘆:藍天白云下,綠樹碧水間,一幢幢透著現代氣息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各展風姿;一條條寬闊繁華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區(qū)、開發(fā)區(qū)呈組團式拉大著城市的框架。杭州作為省會大都市,憑借著強大的產業(yè)支撐和名城效應,開發(fā)經營城市的氣魄大,動作也大,正在形成“一個主城、兩個副城,六個旅游區(qū)”的中心城區(qū)空間布局,建成面積已達150平方公里。蘇州地處長江三角州中心,是與杭州齊名的歷史文化名城。該市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zhàn)略,積極探索出一條保護古城風貌與適應時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設路子,目前已構建了“東園西區(qū),古城居中,一體兩翼”的發(fā)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運河兩岸規(guī)劃建設了52平方公里的新區(qū),在古城以東開發(fā)建設了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市區(qū)建成面積達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臺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難得機遇,經過短短幾年的艱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設上脫穎而出,市區(qū)建成面積已由原來的22平方公里擴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構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為主干的交通網絡;建成了市府大樓、高教園區(qū)、開元小區(qū)、中心醫(yī)院等辦公、教學、醫(yī)療、商住樓群;完成了電信樞紐中心、創(chuàng)業(yè)中心、安居二期小區(qū)等10多個重點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總建筑面積23萬平方米,集購物、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商業(yè)街,以其新穎的設計、合理的布局、獨樹一幟的風格,成為臺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小城鎮(zhèn)迅速崛起??疾熘形覀儼l(fā)現,所到之處的小城鎮(zhèn)建設同樣是先聲奪人,成績斐然。其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要數蘇州市的昆山、臺州市的澤國鎮(zhèn)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鎮(zhèn)。昆xx鄰xx,西連蘇州,滬寧高速公路、滬寧鐵路、312國道橫貫全境。有利的區(qū)位優(yōu)勢,使得昆山在xx浦東開發(fā)和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建設帶來的機遇面前如魚得水,主動接受兩地的強力輻射,將世界500強大企業(yè)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開發(fā)區(qū)投資辦廠,不僅帶動了該市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外向型經濟的形成,而且將城鎮(zhèn)建設推向一個輝煌的發(fā)展階段。現在的昆山,東有4.8平方公里經過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薈萃的新區(qū),新老城區(qū)珠聯壁合,現代氣息與古典風韻相互交融,構成了特色鮮明、充滿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時,工業(yè)化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開放程度的逐步擴大,也展示出這座城市廣闊的發(fā)展前景。難怪這里的決策者們把昆山長遠的奮斗目標定位在現代化大城市上來。臺州市的澤國鎮(zhèn)位于溫嶺市的北大門,是臺州市首批確定重點建設的10個中心鎮(zhèn)之一,也是近年來城鎮(zhèn)建設嶄露頭角者。走進澤國鎮(zhèn),我們看到那寬闊整潔的街道,那矗立的澤國大廈、環(huán)天大廈、醫(yī)院大樓、五洲大酒店等標志性建筑頗具現代城鎮(zhèn)氣魄。還有那分布于鎮(zhèn)內的鞋業(yè)商城、五金軸承調劑中心、機床交易中心等25個專業(yè)貿易市場,以及那座落在鎮(zhèn)周圍的大小工業(yè)企業(yè),更是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和勃勃生機。該鎮(zhèn)規(guī)劃面積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萬多人,城鎮(zhèn)化率達到78%。襄樊市雖處我國中部欠發(fā)達地區(qū),但在城鎮(zhèn)建設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遜色多少。該市目前已擁有小城鎮(zhèn)310個,建成區(qū)總面積達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萬農民進入小城鎮(zhèn),占農村總人口的28%。自1998年,該市每年還從市財政撥出400萬元重點扶持20個中心鎮(zhèn)加快發(fā)展,其中就有我們所考察的太平店鎮(zhèn)。這個瀕臨漢水的古鎮(zhèn),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科學規(guī)劃,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區(qū)、五中心的開發(fā)建設格局?!耙缓印?,就是在漢水的大沙洲上開發(fā)大型游樂場所;“四區(qū)”,就是老城居住區(qū)、鎮(zhèn)東部新居住區(qū)、化纖東路新工業(yè)區(qū)、鐵路以東湖北化纖總公司區(qū);“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業(yè)中心,副商業(yè)中心,文化、教育、體育中心和城市游樂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項目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中,建成面積達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萬人,城鎮(zhèn)化率達68%。隨著小城鎮(zhèn)的迅速崛起,這些地方的城市化體系已具皺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們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還是小城鎮(zhèn),他們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擴展城鎮(zhèn)規(guī)模,而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為特大型省會城市,自1990年以來,面對保護改造古城和開發(fā)建設新區(qū)的雙重任務,仍不惜投巨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服務功能。相繼建成了機場高速公路、滬寧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條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邊輻射的公路網絡;構筑了“經五緯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內交通狀況得到改善。同時,先后完成了電網建設工程、飲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萬立方米油制氣工程,城市供電、供水狀況明顯好轉,供氣問題基本解決,氣化率達到96%以上。還全面開通了衛(wèi)星通訊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內環(huán)線、智能網、綜合業(yè)務數字網,電話普及率達50%,電話用戶結構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鎮(zhèn),基本做到了設備完備,功能齊全。目前已達到鎮(zhèn)內主干道鋪裝率100%,通電率100%,自來水普及率85%,燃氣普及率70%,污水處理率92%。
——生態(tài)環(huán)境明顯改觀。我們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業(yè)化程度比較高,這既給他們帶來了經濟快速增長的甜頭,也帶來了環(huán)境嚴重污染的苦頭。所以,近幾年他們從中吸取教訓,在保護和建設生態(tài)環(huán)境、走可持發(fā)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識。蘇州為實現“水更清、地更綠、天更籃、城更美”的目標,采取有效措施對太湖沿岸的278家企業(yè)進行重點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廢水達標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復到二級或三級水質。1999年投資12億元開始對古城河道實施了水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力爭用三年時間使河水變清、變活。而且還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植樹種草活動,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帶和公共綠地,使城市綠化覆蓋率從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從1.5平方米擴展到5.1平方米。杭州為讓城市“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潔起來”,改變“美麗的西湖,破爛的城市”形象,投資65億元,實施了“藍天、碧水、綠色、清靜”生態(tài)工程,對西湖、運河和市內10多條主要河道進行了全面治理,對環(huán)城西路等35條道路進行了綠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擴綠100萬平方米,目前已達到544萬平方米。如今的蘇杭二州,隨著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間天堂”的誘人風采。
—產業(yè)集聚勢頭強勁??疾熘形覀兞私獾?,隨著城市外延的擴張和內涵的提升,產業(yè)集聚勢頭十分強勁。蘇州依托東園西區(qū),大力招商引資,目前已有4587家企業(yè)入駐園區(qū),其中外資企業(yè)914家,國內企業(yè)3673家;合同利用外資106.6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8.23億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鎮(zhèn)經過幾年的開發(fā)建設,已成為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集聚的一片熱土。目前全鎮(zhèn)共有各類企業(yè)449家,其中圍繞城鎮(zhèn)建廠的就達304家,形成了一個以紡織服裝、建筑建材、機械鑄造、化工印刷為主體的鄉(xiāng)鎮(zhèn)工業(yè)園區(qū),年產值達29.7億元。工業(yè)園區(qū)的興起,也帶動了第三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全鎮(zhèn)注冊登記的個體私營戶已達3500多家,年產值6.5億元,從業(yè)人員突破1.8萬人,并涌現出了一批資產超百萬甚至千萬元的民營大戶。
——發(fā)展目標宏偉遠大。考察中我們感覺到,這些城市的決策者們無不志存高遠,把城市化建設的發(fā)展藍圖繪制得十分宏偉,戰(zhàn)略目標非常遠大。以無錫為例,該市現在的建成區(qū)面積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萬人。規(guī)劃到2008年,城區(qū)建成面積達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150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60%;到2010年,城區(qū)建成面積達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185萬人,城市化水平達到65%,力爭成為全國的重點經濟中心城市、區(qū)域通樞紐和國內著名的旅游勝地。該市還根據“積極發(fā)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發(fā)展重點中心鎮(zhèn)”的總體思路,規(guī)劃到2010年,構建起“一個主城(無錫)、兩個副城(江陰、宜興)、十五個重點中心鎮(zhèn)”的城市化空間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主體、中等城市為輔翼、重點中心鎮(zhèn)為基礎的梯度組合、層次分明、中心突出、群體呼應、功能協調、優(yōu)勢互補的城市體系。杭州、南京兩個省會城市的戰(zhàn)略定位更是卓爾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10年,逐步建成1個2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個20—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4個10—20萬人口的小城市,7個5—10萬人口的重點鎮(zhèn),10個3—5萬人口的中心鎮(zhèn),100個3萬人以下的一般鎮(zhèn)。南京市提出要將6516平方公里的城鄉(xiāng)面積全部納入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之中,以主城為核心,以長江兩岸束狀交通走廊為市域城鎮(zhèn)的主發(fā)展軸,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線為次發(fā)展軸,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個層次的城市總體格局。
得力的措施配套的政策
我們考察的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設上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關鍵在于他們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實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實加強城市規(guī)劃的編制、實施和監(jiān)督。他們都把城市規(guī)劃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有的還專門成立了規(guī)劃委員會和規(guī)劃咨詢機構。在規(guī)劃編制過程中,始終貫穿“立足實際,科學合理,尊重規(guī)律,適度超前”的指導原則,對規(guī)劃的具體內容,大到城市的戰(zhàn)略定位、城市化體系的空間布局,小到城市發(fā)展的階段性目標和某些部位的設計,都建立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聘請專家學者反復論證的基礎之上,甚至運用高科技手段來提高規(guī)劃編制成果的質量和水平,增強規(guī)劃決策的科學性和超前性。規(guī)劃一經制定并經上級部門批準,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不準在實施中隨意更改,以維護城市規(guī)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如杭州市實行用法定圖則確定城市控制性詳規(guī)的制度,明確了市和區(qū)、縣及各級政府部門實施規(guī)劃的權力和義務,建立了依法監(jiān)督機制和行政、法律責任追究機制,保障了城市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拓寬城市建設籌資渠道。為解決資金短缺這一制約城市建設的“瓶頸”,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在這方面,臺州和溫州采取投資主體多元化、項目運營企業(yè)化、設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資,加快城市建設的做法頗具創(chuàng)意,效果也很好。以臺州為例,該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指導下,大膽突破傳統(tǒng)的投融資體制,把市場機制引入到舊城改造、新區(qū)開發(fā)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運用級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償出讓和房地產經營為手段,積極籌集建設資金。同時,把基礎設施由公益型變?yōu)榻洜I開發(fā)型推向市場,按照價值規(guī)律制定使用價格,建立有效的投資回收機制,提高基礎設施自我積累、自我發(fā)展能力,實現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臺州撤地設市僅四年時間,正是依靠以項目帶開發(fā),以路帶房,以房修路,滾動發(fā)展,將建成區(qū)面積擴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堅持建管并重,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城市環(huán)境。南京、杭州正確處理城市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的關系,堅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則,引進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規(guī),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規(guī)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進高質量的建設。首先是不斷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管理體制,堅持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設置綜合管理機構,明確職責,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強工程建設管理,規(guī)范工程建設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場,著力提高工程報建率、招標投標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質量優(yōu)良率。其三是強化社區(qū)服務,建立以物業(yè)管理為核心的住宅小區(qū)綜合管理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居民參與社區(qū)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其四是不斷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規(guī),實行依法治市,保證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批評監(jiān)督權,并嚴格落實城市管理責任制。
4、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體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對行政區(qū)劃和管理權限進行調整,拓寬城市發(fā)展空間。市、縣政府在同一個市區(qū)的,原則上應撤縣設區(qū),并合理確定市轄區(qū)范圍;縣級市城區(qū)可根據城市管理需要,撤鎮(zhèn)設街道辦事處;縣(市)政府駐地鎮(zhèn)、中心鎮(zhèn),可根據經濟發(fā)展需要,將周邊相連的有關鄉(xiāng)鎮(zhèn)并入,對城區(qū)、縣城、中心鎮(zhèn)的發(fā)展規(guī)劃權適當集中在市縣,確保城市網絡發(fā)展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二是改革戶籍管理制度,促進人口向城鎮(zhèn)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穩(wěn)定職業(yè)或生活來源的外來人員,逐步放寬條件,為其辦理城市戶口;鼓勵引進人才、投資移民和進城購房,允許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請辦理城市戶口;引導農民進城落戶,進城后仍可保留農村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可有償轉讓,也可折股享受相應的權益,并在教育、就業(yè)、兵役、社會保障等方面享有與當地城鎮(zhèn)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鎮(zhèn)投資環(huán)境,引導產業(yè)向城鎮(zhèn)集聚。以縣、市政府駐地鎮(zhèn)、中心鎮(zhèn)為重點,建立設施完善的特色工業(yè)園區(qū),在土地出讓、規(guī)費收取等方面實行優(yōu)惠,以吸取周邊和外地企業(yè)入駐園區(qū)。園區(qū)外企業(yè)新上的技改項目,規(guī)模超過現有固定資產的,原則上集中到園區(qū)內興建。并采取環(huán)保執(zhí)法、用地控制等手段,嚴格限制農村工業(yè)新的零星布點,引導其向城鎮(zhèn)集中。同時,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進產業(yè)布局和結構調整,推動產業(yè)升級,提高城市綜合競爭能力,吸引國內外大企業(yè)、大集團前來落戶;積極創(chuàng)建高新技術服務中心、科技企業(yè)孵化器,為高新技術企業(yè)及創(chuàng)業(yè)人員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支持鼓勵發(fā)展城市商貿、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類社會服務業(yè),大幅度提高第三產業(yè)在經濟發(fā)展中的比重。四是優(yōu)化土地資源利用,形成城鎮(zhèn)建設集約用地機制。在穩(wěn)定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實行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促使土地使用權有效流轉。對按規(guī)劃向城鎮(zhèn)遷建的農村居民點,在確保退宅還耕的前提下,可按還耕面積等量轉換到城鎮(zhèn)建設規(guī)劃區(qū)選址,并允許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在保證將原廠房用地退建還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換到工業(yè)園區(qū)選址建設。同時鼓勵盤活存量土地,對城鎮(zhèn)建設使用存量土地者,可優(yōu)惠收取規(guī)費。
寶貴的經驗有益的啟示
這次南方之行,雖是來去匆匆,走馬觀花,但考察歸來,經過一番回味思考,覺得他們在城市化建設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借鑒,至少可以從中得到以下有益啟示。
加快城市化建設,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增強城市化意識。城市化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也是當今世界的歷史性潮流。同時,城市化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又是一種全新的理念。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充分認識加快城市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且還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現代化大城市的觀念、區(qū)域協調發(fā)展的觀念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觀念。蘇浙一帶的城市化建設之所以起步早,發(fā)展快,從根本上講,正是得益于人們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更新。因為在城市化進程中,有形的是城建,無形的是觀念,觀念的更新會給城市化建設注入巨大的推動力。
加快城市化建設,必須尊重規(guī)律,尊重科學,因地制宜地搞好規(guī)劃。城市規(guī)劃是城市化建設的龍頭。只有舞好規(guī)劃這個龍頭,才能卓有成效地推進城市化進程。否則,將會給城市未來的發(fā)展格局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甚至給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對城市規(guī)劃要高度重視,謹慎從事。無論是編制城市體系的總體規(guī)劃,還是編制每個城鎮(zhèn)的建設規(guī)劃,都必須著眼于城市的長遠發(fā)展,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突出特色、以人為本、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規(guī)劃思路,理順規(guī)劃管理體制,建立科學化、民主化的規(guī)劃決策機制,注重規(guī)劃的系統(tǒng)性、超前性。同時還要維護規(guī)劃的法定性、權威性和嚴肅性。
加快城市化建設,必須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體現,也是一筆無形的資產。良好的城市形象對改善投資環(huán)境,實施開放帶動戰(zhàn)略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而,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顯得尤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單純地追求高樓大廈、高架路和立交橋,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貪大求洋。應當堅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城市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條件,確定符合城市個性特點的建設發(fā)展方向,著力在構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內涵,保護歷史古跡和美化環(huán)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現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態(tài)文明于一體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觀。
加快城市化建設,必須積極探索運用市場機制經營開發(fā)城市的新路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使城市體制特別是融資體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為城市的發(fā)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搞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經濟基礎是保障,資金是最根本的支撐。面對城市建設的巨額投入,僅依靠財政資金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不斷拓寬思路,運用市場經濟的手段,多渠道籌措資金,形成以政府投入為導向,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共同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新機制,以推進城市化的良性發(fā)展。
建筑面積是建設工程領域一個重要的技術經濟指標,以平方米反映房屋建筑建設規(guī)模的實物量指標,是建筑類學生必須掌握和運用的知識。掌握工程建筑面積計算,確保工程造價的準確性,有利于進行造價指標的分析,積累工程造價指標經驗。
因此“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成為“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授課主要內容之一,要求學生掌握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并且能夠熟練應用、正確計算各類建筑物的建筑面積。
一、“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的教學現狀
一般情況下,“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課程常用8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講授和輔導,約占課時數的6%。但由于總課時數較少、教學內容多等客觀問題存在,使得教師不得不壓縮授課內容、滿堂灌地進行講授。在課堂上,學生需要了解30個以上的建筑部位和名稱,26項需要計算和10項不需要計算的項目。這使教師必須以平均6分鐘的速度講授一個項目的計算規(guī)范,并要求學生能夠快速掌握。
可是,處于中職二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專業(yè)課的初學階段,沒能清晰建立建筑物中涉及部位和名稱的概念,常把樓梯和臺階、陽臺和平臺、坡道和散水等混淆,對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抵觸情緒。因此,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只一味按照計算規(guī)范進行“填鴨式”的講授,教學效果肯定是很不理想的。
二、“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的教學改善措施
?對上述的教學現狀,為了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我嘗試在教學中增加圖示教學、參觀教學、任務驅動等教法來改善“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教學效果,同時也重新表述規(guī)范中的枯燥條文,以求提高教學效果。
1.圖示教學法
圖示教學法,也叫“圖文示意”教學法,即通過簡要的符號、圖像、濃縮的文字、線條(箭頭)等構成特有的圖文式樣,綜合運用板書、電腦課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學方法。研究表明,人類大腦對圖像的存儲速度要遠遠高于語言的存儲速度??梢韵胂笥嬎阋?guī)則由文字組成,教師授課用語言來表述,當教師的語言表述比較單調時學生的學習效率必然不高,因此老師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進行授課,就會得到如圖1與圖2的對照效果。
顯而易見,在建筑面積計算中有些建筑部位和名稱是學生沒見過或沒接觸過的,如果教師按照規(guī)范“照讀”,只會讓學生感覺教師在“和尚念經”。經過數年的經驗累積,我利用PPT的動畫功能,首先把簡單的文字和圖片顯示出來并提問學生“這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這時他們會有成就感,其實他們不知自己的大腦已經被教師引導著,開始接受和準備處理老師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接著教師再把計算規(guī)范顯示出來并加以解釋。通過這樣簡單的圖片和標記、文字等組合而成的知識點就可得到很好的呈現,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形象記憶,而且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之間能夠建立起良好的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有了成就感,自然更愛學習。
2.參觀教學法
參觀教學法是通過組織或指導學習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那么,參觀教學法是如何有益于建筑類專業(yè)的教學呢?我們知道“讀萬卷書、走萬里路”的道理,就是告誡世人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要學以致用。我曾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同學們從小到大都在家里生活,是否有好好看過自己家的房子?在學校讀書一年多,是否有好好感受過每天使用的教學樓、宿舍樓?”可以看到有部分學生會表現出很迷惘、甚至愧疚的表情。所以,在學習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中,布置的第一份作業(yè)不該是抄規(guī)范,不是背誦記憶,更不是進行實例計算,而應該是參觀學習,給學生展開一個特別的第二課堂。我要求學生好好參觀校園里的建筑物,并要求每位學生在參觀時拍下照片,照片必須屬于建筑物中的某個部位、局部或整體,并對所拍攝的照片命名。
在學生上交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有較好的房屋構造基礎知識,能準確地描述所參觀的建筑部位和名稱。但同時也可發(fā)現部分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比較欠缺,比如,把車棚誤認為雨棚,把樓梯前過道誤認為陽臺,把臺階誤認為樓梯等。我相信,大部分學生在參觀、拍下照片到給照片命名的過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迷惘和不自信,但都一定經過了大腦的思考,對學過的專業(yè)知識進行了回憶、梳理和鞏固,從而加深了對建筑的了解,能更好地指導接下來的學習。
3.任務驅動法
經過上面的參觀學習后,從某程度上學生的視野已得到開闊,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建筑面積計算是一門需要團隊合作的專業(yè)性工作,對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我要求學生通過參觀考察,分析校內外建筑物涉及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的結構和部位,同時初步掌握建筑考察的資料搜集、實地觀察、信息記錄分析、成果整理的知識和技能,并加強分工合作、領悟團隊協助精神。經過了約半個月的準備,學生們均能按要求提交考察報告書,如圖3、圖4。
以上是部分學生的建筑面積考察報告,從他們制作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人多力量大”的團結精神,每個宿舍的學生分工合作,有的學生去拍照、收集資料,有的去曬照片、寫文字,甚至繪畫裝飾。在學生們基本掌握了建筑面積計算規(guī)范后,我就對校內配套工程案例“二層住宅”進行講解,帶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建筑面積計算,并講解正確的計算表格填寫方法。
一、全力激發(fā)學生對地理課的興趣
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挑戰(zhàn)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二、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貼近學生生活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F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把課堂“還給”學生
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從而使學習成為自主的活動。開展“研究型”教學是把課堂還于學生的重要手段。研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變被動、機械地接受知識為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整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通過看書、思考解答。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找到答案。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fā)誘導方法。這樣做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則在退居次席的同時,又充分發(fā)揮出“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四、地理課堂多樣化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fā)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關鍵詞:新課程 ;創(chuàng)新 ;探索
一、轉變教育觀念,重視發(fā)展學生個性
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要求人才結構具有多層次、多規(guī)格、多樣化的特點。面對這種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顯得越來越重要。
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育過于強求人才培養(yǎng)整齊劃一的觀念和做法。因為人的個體先天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后天的主觀努力的差異也是必然存在的,我們不能強求學生都朝一個模式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統(tǒng)一要求,又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才能愛好,從實際出發(fā),因人施教。另外,要讓學生廣泛地接觸社會生活,使學生的個性在課外活動的廣闊天地里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成為具有鮮明個性特長和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二、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
開拓創(chuàng)新是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基礎的。怎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他們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呢?
(一)要訓練思維的求異性
求異思維的特征是通過這一種事物的多角度的思考,探求事物多種的可能性,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內容。在語文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因素,隨時引發(fā)學生進行求異思維。但要注意,求異要與求同結合起來。在求異中進行選擇、求對、求佳,這是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要訓練思維的變通性
思維的變通性是指思維廣度和靈活性,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特征。
訓練學生思維變通性,對于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應變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語文教學要重視這方面的培養(yǎng)與訓練。
三、重視實用文體的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
重視實用文體的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實用性文體的應用能力,是社會生活實踐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據統(tǒng)計資料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得最多的是筆記、條據、書信、總結、報告、電文之類的實用文件。當前,廣告、市場信息評價、科技研究報告、合同、協議、推薦信、產品說明以及提案、訴狀等實用文體,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一是原題輻射,如教一般書信時,可以擴展到教介紹信、推薦信、咨詢信和聘請書等專門書信。二是直接補充。就是指導學生把學過的知識作為工具名,適當地進行與現代社會密切的應用文體作為教學。比如:“情報資料綜述”、“考察報告”、“計劃”、“總結”等。三是創(chuàng)設言語交際情境,進行多種文體的綜合練習。如組織學生瀏覽當地名勝古跡,事前讓學生寫通知;采寫歷史傳說和民間故事,在編寫中需要借助有關資料,練習寫借條等。這樣的語文教學既情趣盎然,又讓學生受到多種文體的寫作練習。
四、合理運用多媒體輔助
1.對于研討地理教學論課程群具有指導意義
地理教學論課程群包含地理教學論、地理教材分析研究、地理課堂教學技能等課程,是地理教師教育職前培養(yǎng)的重要專業(yè)課程,為師范生更好地從師任教和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基礎。但因課時有限和課堂教學局限,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地理教育系列課程的深入研討和開放學習。地理“教研平臺”的構建可突破時空限制,為拓展學生視野,延伸課堂學習,深入研討地理教育問題提供必要的指導和便利的條件。
2.對于關注中學地理教改具有現實意義
地理新課程實施以來,廣大中學地理一線教師立足教學,思考教改,深化教研,進行了持續(xù)不斷的探索實踐,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然而,地理師范生對于新課程的推進和中學地理教學改革關注不多、了解甚少,難以把握中學地理教學的實際問題和現狀。地理“教研平臺”的構建注重大學學習與中學實際的結合,為地理師范生了解教學、教改、教研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重要的參考,是師范生關注中學教學改革動態(tài)的“窗口”。
3.對于地理師范生專業(yè)成長具有促進意義
地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必須經歷師范生、新教師、有經驗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實踐教育家的發(fā)展過程,不僅要勝任地理課堂教學,也要積極進行地理教改,堅持地理教育教學研究,才有利于促進地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地理“教研平臺”的構建強化地理教師教育培養(yǎng),為展示地理教師風采、交流地理教研成果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重要的陣地。
二、地理“教研平臺”構建的主要內容
地理“教研平臺”圍繞地理教學論課程群的教與學,針對地理師范生的學習實際,結合網絡信息技術的特征,以理論窗口、信息薈萃、行動研究三個模塊為基礎,下設觀點集萃、教研動態(tài)、研究成果等九個欄目。
1.理論窗口模塊
“理論窗口”主要提供地理教學研究的新視點、新理念、新思想,充分展現當前地理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和前沿理論,包括專著摘言、觀點集萃、名人訪談等欄目。“專著摘言”來源于地理教育專家、學者以及中學地理教學名師、教研員等所編教育專著中的理論思想、創(chuàng)新成果的摘取擷英。例如,“課堂教學行為評價的新思想”、“地理教學論研究的新成果”等,為指導師范生深化地理教育理論基礎的學習提供幫助。“觀點集萃”呈現廣大理論教育工作者以及一線地理教師等對地理教育問題的深入思考和不同見解。例如,“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關系”、“新課程背景下‘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等,為引導師范生深入思考地理焦點問題、熱點話題提供支撐?!懊嗽L談”簡介地理教育大師大家、中學地理特級教師、骨干教師的教育經歷、成長歷程、教學經驗等。例如,“風采猶存樹常青——訪地理教育學專家褚亞平教授”、“教海求索五十年——王樹聲先生地理教學實踐與思考”等,為激勵師范生更好地進步和成長提供榜樣的力量。
2.信息薈萃模塊
“信息薈萃”主要提供地理教學研究的新信息、新資料、新動態(tài),及時反映地理教育探索的現實狀況和教研信息,包括報刊摘編、教研動態(tài)、相關鏈接等欄目?!皥罂帯奔糨嫷乩斫處熃逃?、中學地理教學類等報刊的名篇佳作或經典文章,通過收錄整理匯編成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教研資料。例如,“關于如何進行地理高效教學”、“怎樣合理利用和開發(fā)課程資源”等,便于師范生廣泛獲取報刊雜志的有效信息?!敖萄袆討B(tài)”采集大學、中學及學術機構有關地理教研活動的學術交流或講座報告,通過加工處理集合成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教研情報。例如,“全國、省、市級地理教學學術研討會”、“全國、省、市級中學地理教學觀摩比賽”等,利于師范生及時把握地理教研動態(tài)?!跋嚓P鏈接”鏈接高師院校、中等學校、各類學術機構有關地理教育教學的網站,通過比較篩選提取出有效、適用的網絡信息。例如,“高等院校、中學的地理教學精品課程”、“地理學科網”、“中國地理課程網”等,益于師范生快捷利用信息網絡資源。
3.行動研究模塊
“行動研究”主要提供地理師生參與教學研究的新體驗、新感受、新風貌,全面交流地理教學改革經驗和教研成果,包括動手實踐、參與體驗、研究成果等欄目?!皠邮謱嵺`”反映地理師范生及教師參與地理教育相關活動的動手操作和實踐經歷。例如,“地理師范生講課交流、野外實習、社會實踐的生動畫面”、“地理教師優(yōu)質課大賽、課件制作評比的活動場景”等,帶動師范生更好地進行地理教學實踐?!皡⑴c體驗”反映地理師生參與教研活動的所思所想和收獲體會。例如,“與國培班地理骨干教師互動交流——感受中學地理教師的風采”、“走進中學地理課堂——體驗中學地理教學的魅力”等,促進地理師范生由學生角色向教師角色的成功轉換?!把芯砍晒闭宫F地理師生研究地理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做法和改革成果。例如,“我們從這里起航——地理實結匯報、‘三下鄉(xiāng)’活動推廣”、“問題是創(chuàng)新之母——地理創(chuàng)新團隊科研獲獎、地理興趣小組成果展示”等,提高地理師范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三、地理“教研平臺”構建的注意事項
1.主題選擇注意結合學生實際
地理“教研平臺”主要結合師范生地理教學論課程群的深化學習、促進地理教學研究能力的提高而構建,因此,分析師范生的學習需求,了解師范生的現實狀況,掌握師范生的思想動態(tài),特別是明確師范生在地理教研方面的局限性和存在問題,對于“教研平臺”的主題確定、專題選擇很有必要。
2.信息篩選注重便捷有效
網絡信息技術可提供種類繁多的、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可為師范生的開放式學習提供有利的信息資源,因此,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必須層層篩選、有效提取、加工處理可用信息,特別是方便師范生利用地理教育教學研究的新信息,對于“教研平臺”的模塊構建、欄目設置十分重要。
[關鍵詞] 地理課堂教學 教學手段教學效果
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guī)律及其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涵蓋了與人類關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地理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途徑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地理教學的經驗,以課堂教學作為突破口,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與大家一起探討。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
課堂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也是引導學生發(fā)展智力的場所。課堂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現代教育思想要求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聯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的情景或問題,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有機結合。因此,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能僅為傳授地理知識而講,而應把地理知識與學生周圍相關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講,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之有用、所需,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地理備課要做到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而其中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我們必須了解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了解學生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
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是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1)激發(fā)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大多沒什么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感覺到地理知識淺顯的可以從書本上了解了,稍微難點的以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把地理知識與我們的衣食住行聯系起來,覺得學習意義不大,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地理教師應該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把地理知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聽你的課,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而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yōu)雅的教態(tài)、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高尚的職業(yè)素養(yǎng)、某些特長等等,這些都是建立良好關系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道德、思想、業(yè)務及工作素質,還有業(yè)余愛好特長素養(yǎng)等。
(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枯燥的負擔,而使課堂缺少生機活力?,F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的運用,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它們通過網絡以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都將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學習變成了學生的自主活動。開展“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是把課堂還于學生的重要手段。教師備課時將整節(jié)課的內容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引導學生看書、思考,找出答案。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教師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本課題的知識點。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fā)誘導方法。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教師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主動學習有激情,教學效果自然會較好。
(4)地理課堂多樣化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fā)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huán)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然后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讓學生走出校門,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課后及時總結
關鍵詞: 高效地理課堂 教育觀念 教學準備
打造高效地理課堂是符合新課改精神和要求的課堂教學法則,也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高中地理學科需要地理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地理學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規(guī)律及其與人類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地理學習的主要內容,涵蓋與人類關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與人類日常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地理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如何選擇正確途徑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擺在每一個地理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結合多年從事地理教學的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是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
課堂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場所,也是引導學生開發(fā)智力的場所。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F代教育理念要求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改變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聯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chuàng)設對學生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有機地結合。因此,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僅為傳授地理知識而講,而應把地理知識與學生周圍相關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講,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學之有用、所需,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有效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關鍵
地理備課要做到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而其中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我們必須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1.了解學生是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
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huán)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了解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增強地理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1)激發(fā)學生上地理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大多沒什么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覺得地理知識淺顯的可以從書本上了解到,稍微難點的認為過于抽象、空洞,沒有把地理知識與衣食住行聯系起來,覺得學習意義不大,缺乏學習興趣。地理教師應該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把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增強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和決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聽你的課,這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教師而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yōu)雅的教態(tài)、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高尚的職業(yè)素養(yǎng)、某些特長等,都是建立良好關系的條件。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包括道德、思想、業(yè)務、工作素質及業(yè)余愛好特長等。
(2)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地理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書本世界是語言符號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單色調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來的世界,很容易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負擔,從而使課堂缺少生機活力?,F代教學手段——多媒體的運用,可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地結合。它們通過網絡以圖像、聲音、視頻等多形式傳遞信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從而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3)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課堂上給學生以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激活的狀態(tài),主動積極地動手、動腦、動口,自主地開展教學。開展“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重要手段。教師備課時要將整節(jié)課的內容轉化成若干個小問題,以便引導學生看書、思考,找出答案。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教師應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本課題的知識點。為促進學生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可采用靈活多變的啟發(fā)誘導方法。啟發(fā)引導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對全過程的主動學習,積極、靈活地認識和應用知識信息,比教師單純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的作用,推動學生的主體活動正常有序、高效地進行。
(4)地理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fā)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得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需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需的,有時候我們必須走出教室。例如,講到陸地地形時,我就組織學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種類和特征;講到環(huán)境保護時,我就組織學生到廢品回收站和垃圾處理站參觀,并要求學生回校寫考察報告。讓學生走出教室,有利于學生了解自然、了解社會,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課后及時總結
[關鍵詞]:探究能力;培養(yǎng)方法;研究效果
《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中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tǒng)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出發(fā)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從這個意思上講,科學課的科學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著科學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面對新課程中提出的“科學教育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精神我們的科學教育必須要有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來指導和實施。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如果學生在學校里的結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會創(chuàng)造,那他一生將永遠是摹仿的抄襲”。面對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我們必須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基礎教育,要從培養(yǎng)科學探究品質、科學探究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科學探究動機等基本素質開始的教育,也是培養(yǎng)未來發(fā)明者、科學家的啟蒙教育。為更好地了解小學科學課,走進小學科學教學課,區(qū)分好自然教學與小學科學教學,借此機會跟各位同行談談小學科學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的一點看法,以此來給大家一點參考的信息,以便日后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過程中能注意到有關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問題。
一、什么是探究能力及其意義
“探究”是求索知識或信息,特別是求真的活動;是搜尋、研究、調查、檢驗的活動;是提問和質疑的活動。
“科學探究”指的是科學家們用來研究自然界并根據研究所獲事實證據作出解釋的各種方式?!翱茖W探究”也指的是學生構建知識、形成科學觀念、領悟科學研究方法的各種活動。由此我們知道,學生的科學探究式學習活動在本質上與科學家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很多相似之處。探究式學習既是小學生科學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小學科學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科學的一種模式的研究。它是指在小學科學教育中,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創(chuàng)設科學探究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設計方案、探究活動等過程獲取知識,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探究性學習就是從學生的素質為著眼點,探索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包括探究性自學和探究性實踐兩大方面的內容。
小學科學教育一直處于一個比較重要的地位,其核心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教會學生用積極的態(tài)度理性地、實事求是地對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犊茖W課程標準》更加具體地提出:科學課應注意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要讓兒童了解科學探究涉及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并使他們能運用這些過程和方法探究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學問題,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挑戰(zhàn)性,進而熱愛科學。
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一)精心設疑,促使學生動腦筋想問題
問題是引起思維的動因。當問題刺激大腦,大腦就會大大的加緊活動,甚至可能想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認識,好辦法來。因此,在教學中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特別是問題的答案與學生預想相反的問題),采用設問、追問、反問等方法,對于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有重要意義。在教學《氧氣》一課時,為了進一步讓學生了解氧氣這種看不見、摸不著、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我演示了燒紅的木炭、燒紅的鐵絲、等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在做這個演示實驗之前,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些物體在空氣里會怎么樣?在氧氣里又會怎樣呢?多數學生猜測回答:會慢慢地熄滅。但演示的結果是不但沒有熄滅,而且燃燒的更劇烈。頓時,課堂熱鬧起來,個別學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們感到疑惑不解,經過一番熱烈討論,小結得出: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為了加深學生對氧氣性質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幾個問題。如,“鍋里的油燒起來了,怎么辦?”、“臥室的地板小面積起火,怎么辦?”、“酒精燈的酒精倒出來后,起火了,怎么辦?”……學生各抒已見,各有各的辦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開拓了學生的思路,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二)巧設障礙或矛盾,促使學生想辦法解決問題
為了調動學生積極開展思維,改變過去實驗時動手多,動腦少,按著課本或教師的提示,照著葫蘆畫瓢的做法,我在設計教學時經常增加一些實驗,有時還有意設置一些障礙,以促使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在教學《熱空氣》一課的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中,我做了一個演示實驗“會轉動的紙蛇”,學生看到原來不會動的紙蛇在酒精燈火焰的上方旋轉起來了,都很奇怪。這時我要求學生研究實驗裝置,找出其中道理。學生經過積極思考、觀察實驗,發(fā)現是向上流動的空氣使紙蛇旋轉起來,同時他們還發(fā)現“風的形成演示箱”里的空氣因為受熱而上升,以及旁邊的空氣流過來補充。經過討論他們還發(fā)現了地球上的風其實也就是這樣形成的,禁不住露出成功的喜悅。這樣,既動手又動腦,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問題能力。
恩格斯曾說過:只要自然科學在思維著,它的發(fā)展形式就是假設。牛頓也曾說過:“沒有大膽的假設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凹僭O”作為科學認識過程序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自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假設就為問題的解決搭起了從未知到已知的橋梁。當學生發(fā)現問題后,他們很想知道“為什么?”他們的腦海中即會出現一個個猜測性的答案。在教學《燃燒和滅火》一課時,學生做把火柴放在鐵片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會兒火柴的溫度達到了燃點,自燃起來了,做完后,有個學生問我,把紙放在鐵片上加熱能不能也燃燒,我在課前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問題,為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我又讓他們把紙放在鐵片上加熱,看能不能也燃燒,最后,紙也燃燒起來,我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讓他們敢想,敢做,敢探究學習,這樣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培養(yǎng),探究欲望得到了加強,想信他們對于科學課也會感興趣,只要是學生想探究的問題,教師都應感興趣,只有這樣,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興趣才能夠得到培養(yǎng)。
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作出假設??v然孩子們提出的假設可能不夠合理與深刻,但是這畢竟是孩子基于他們已有的認識與經驗而對未知所做出的推測;同時,這也是從問題此岸過渡到答案彼岸的橋梁。即使孩子走了彎路,這種體驗與經歷也是難能可貴的,它促使孩子反思出錯的原因,而探究學習中最主要的價值正在于其對孩子成長發(fā)展所起的作用。
(三)發(fā)揮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勢,加深對所探究知識的理解
教學中要求學生觀察的內容很多,但是有些內容需要觀察的時間很長,當堂課根本無法完成。這時,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豐富表現力,利用它把在教室里或在當時當地無法看到的,但又必須讓學生觀察的事物展示在他們的面前,再現事物發(fā)展的全過程,有效地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使學生在很短時間內完成觀察任務。在教學《植物怎樣度過“一生”》、《人類的進化》等內容時,雖然我們可以通過課本上的照片來解釋,也可以用相關標本進行直觀教學,但實際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利用多媒體,我們便可以將它們的發(fā)育、進化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跨越了時空限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此外,在教學中涉及到的一些珍禽異獸、古代生物、火山、地震等很難見到的自然事物、景觀,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在學生眼前,使學生如臨其境,印象深刻,不僅在知識上得到滿足,而且學習情感、態(tài)度上更是得到整體提高,其效果是傳統(tǒng)學習方式所無法比擬的。
實驗在小學自然教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是科學探究的重要一環(huán),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但是有些實驗難度較大,如果只讓學生看圖、看文字說明或聽教師講解、看教師示范,往往會因記憶不清造成步驟錯亂,甚至操作失誤等。在教學《給水加熱》中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水、《顯微鏡的發(fā)明與發(fā)展》中學習使用顯微鏡觀察各種生物切片標本的方法等實驗活動,操作步驟復雜,注意事項很多,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把實驗操作方法和過程制成卡通圖片、簡單動畫等加以形象演示,學生能夠很快知道操作要領,這樣,既增強了實驗效果,避免了時間上的浪費,又能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實驗方法,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四)使學習目標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
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由認同目標,自主選擇目標,逐步過渡到自我設計學習目標,確立自己的知識技能目標,誘發(fā)他們“我要學”、“我要發(fā)展”的內在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獲得教學的成功。這就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領悟了“自主”,確立了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在教學《紙張》一課時,教師先和大家設定研究目標,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提出問題和選擇方法,進行探究。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看到:有的學生選擇“比較紙的吸水性”、選用宣紙、牛皮紙、瓦楞紙、書寫紙來研究,將這些紙滴上紅墨水,看那種紙吸水快,并且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滴水時要同時滴,水量要一樣等;有的學生選擇“比較紙的承受拉力程度”進行研究;有的學生選擇“比較紙的承受彎曲能力”等等。由于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他們在學習時也特別認真,思維十分活躍,神情也十分專注,仿佛像科學家那樣在“真刀真槍”地進行研究。又如,在教學《點亮我的小燈泡》一課時,學生用教師提供的一節(jié)電池、一個小燈泡和一根電線,用小組合作的辦法,把小燈泡點亮,并要求把小燈泡連接的方法畫在科學記錄表上。各個小組有序地投入到合作學習中,過一會兒各小組陸續(xù)完成了任務,只有一組的小燈泡始終沒亮,他們在別組的歡呼聲中變得更加著急,當教師發(fā)現了這組的情況后,不是叫他們停下來,而是很親切地安慰他們:“沒關系,慢慢來,要不要老師幫助?”在老師的鼓勵下,他們又忙乎起來,但見一個同學一手拿電池,一手拿電線與電池的負極相碰,另一同學一手拿電線的另一頭,與電池的正極相碰,另一只手拿小燈泡碰電池的正極。當老師發(fā)現了這一情況,馬上輕輕地提醒他們:“小燈泡有兩個連接點,你們只用到一個連接點,還有一個連接點是不是也要用起來?”在老師的引導啟發(fā)下,他們輕輕地商量了一下,馬上修改連接法,終于點亮了小燈泡,使每一個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五)提供有結構的研究材料,為學生探究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
提供有結構材料,能有效為學生探究獲取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教學實踐證明,學生能歸納、概括出科學結論,是由于他們對有結構材料的觀察、實驗、分析綜合得出來的,因此,提供結構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結構材料”是指材料的構成和搭配是根據所學知識認知原理精心設計,各種材料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材料間的相互作用,可以為學生學習某種知識,提供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能啟發(fā)學生思路朝著建立某種概念,歸納某種規(guī)律方向發(fā)展。在教學《流動的空氣》一課中,為揭示“熱空氣上升,冷空氣補充,產生空氣對流而形成風”這一科學現象,我準備了兩組材料,一組是可以游動的小紙蛇,在火焰上面轉動,從而揭示熱空氣上升;另一組材料是一個兩端(上表皮用硬紙板制成)露出小孔(大孔防止被蠟燭點著,小孔插入蚊香用)的封閉塑料水槽,并提供蠟燭、蚊香,用水槽內的環(huán)境模擬地球地表環(huán)境,蠟燭模擬溫度高的地區(qū),蚊香顯示空氣的流動,學生在點燃蚊香和蠟燭后看到煙(空氣)的流動情況,不僅明白了熱空氣上升,冷空氣流向熱空氣的空氣流動規(guī)律,而且能輕易地理解自然界風的形成原因。在這個過程中材料在形式上的啟發(fā)性結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學生通過了自己的觀察、實驗、分析綜合得出來的,因而是真實、生動、具體的,也是學生終生難忘的。提供有結構材料,是教師為學生實驗活動和獲得某種概念創(chuàng)造條件,對發(fā)展兒童學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獲取知識的發(fā)展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六)利用積極評價,形成良好的探究習慣
一提到評價,老師們往往會聯想到考查、考試。其實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涉及到許多方面,考查、考試只是一個很小的方面。在科學課的標準中,對學生的評價問題作了詳細的敘述。課程標準中強調“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后再進行,而必須伴隨于教學過程之中”。因此,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探究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他們的探究過程。學生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中,他們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發(fā)現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探究實驗中的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能力;對觀察、實驗中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質疑、交流、評議等能力的提高;在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發(fā)展等過程中都體現了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些方面都是評價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方面,這是一張試卷所不能體現的。只有注重了探究過程的評價,才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另外,評價的方法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不只是考試這一種形式。例如:在平時為學生建立一個探究過程的記錄本,及時記錄學生的各種變化,從發(fā)展變化的程度上反映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實驗競賽等形式來評價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自然事物或自然現象等的考察研究,撰寫考察報告來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等等。在對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時,應讓教師、學生、家長甚至社會成員參與??傊?,應重視學生的評價,應有一個公正、積極的評價,以促進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提高。
科學課堂的評價既包括學生的評價,老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還包括社會的評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評價上要體現多元化,強調評價的促進功能。首師大版科學教材為評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而且評價的方式機會是非常靈活的:可以在教學活動結束時評價,可以將評價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此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表現;不僅要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做出評價,也要對學生課前準備做出評價;不僅對學生的小論文或研究報告進行評價,還要關注學生得到這些結果的方法及其間的經歷;不僅有學生的自評、互評,還有教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如他們提出研究的計劃和假設,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何,在活動中是否表現出興趣、責任感、創(chuàng)造性與合作精神等等,都是評價學生不可多得的契機;一個新穎的設計方案,一個大膽的假設,一次與教材不同的設想,一個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意見精美的手工制作,一次愉快的合作,一次有意義的調查……,都是給予學生評價的大好機會。其實,教師的評價不單是語言上的激勵,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翹起的大拇指、一次不經意的摸頭,對學生來說,都是無價的表揚,都是一種激勵。學生自評、互評的效果也是相當有效的,這樣學生會感到自己進步了,今后要比現在更有進步才對。對學生的評價還要注意發(fā)動學生家長共同參與,這樣會使學生的進步更加透明,學生會感到人人都在關注他,關心他,從而會使他更加有信心,進步的更快,更加有興趣的學習,探究能力也就逐步的得到提高。新晨
三、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性,把學生引向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科學家的探索研究經歷告訴我們,探究的過程是艱苦的,往往一個課題要經歷千百次不懈的努力,最后才能獲得成功。美國著名的發(fā)明家愛迪生,他發(fā)明電燈就進行了一千六百多次的實驗。大科學家尚且如此,小學生探究活動,我們絕不要擔心失敗,經歷失敗后獲得的成功,對學生的影響更強烈。他們在發(fā)展智能的同時情商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另外探究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通曉科學學科的科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探究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3]羅星凱等譯.《探究----小學科學教學的思想、觀點與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4]張紅霞.《科學究竟是什么》.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12月
[5]肖川.《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北京師范大學,2000年6月
[6]韋鈺(加)羅威爾著.《探究式科學教育教學指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年10月
[7]方紅常利梅.《科學教學實施指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4月
[8]孫宏安.《小學科學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200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