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學前教育美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前教育美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前教育美術論文

        第1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考慮到教學實踐中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微調,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教育資源。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的能力,提升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好奇心,樂于接受美的事物的熏陶和啟發。兒童有著天生的好奇心,在美術手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于這種好奇心進行正確的引導,指導學生學到科學的系統的美術知識。教師要為兒童營造一個寬松快樂的學習環境,給予學生充分、自由的創作空間,鼓勵學生進行大膽創新,積極呵護學生的創作熱情,為學生將來的美術創作打好基礎。

        2.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工作的具體措施

        美術手工教學想要保證高效的教學質量,達到鍛煉兒童能力的目的,就要依靠正確的教學舉措。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具體有效的教學措施,做好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工作。

        第一,構造情景故事,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手工教學過程中,不能單單只是讓學生完成課本上的任務,還要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來對課本上的知識以兒童能夠接受的形式進行傳授。這樣不僅只是傳授了課本的知識,更吸引了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將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起來,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在畫動物的教學過程中,給他們講一些動物的寓言故事,《農夫與蛇》《東郭先生》和《狼》等。寓言故事是一種很能打動學生的方式,讓學生能夠生動的了解善惡美丑,懂得真善美的真諦。使得美術教學不僅停留在技法表面,而是有了比較內涵的東西。

        第二,結合地域文化,借鑒當地民間藝術,把傳統民間藝術手法應用到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實踐中。例如,甘肅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粵西的木偶戲等,通過指導學生利用普通的手工材料,學習傳統工藝的制作、表演過程,選取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故事背景加以創作,還可以讓學生突破傳統段子,自己制作簡單的人物和場景,比如可以在皮影戲學習的時候,鼓勵學生創作一出表現當今兒童在課堂上的可愛表現的皮影戲,讓學生在即興表演之余,收獲創造的樂趣。帶領學生進行木偶的制作過程中,除了對木偶的制作過程的講解,也可以講解一下該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流傳的神話故事,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讓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和世界變遷的歷史。

        第2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學校藝術教育和美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盡管2002年7月25日國家教育部頒布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使學校藝術教育步入法律化、規范化的軌道。但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中小學的領導在思想上還沒有真正明確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又由于種種原因,目前農村、山區中小學,特別是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中最為薄弱的環節,并突出地表現為師資短缺,師資隊伍的素質狀況不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不能適應當前美術教育的發展。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

        其一,一些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領導和中小學領導是“美盲”,不了解美術知識和技能與社會生活、工作的密切關系;不了解隨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高度綜合化發展的趨勢,美術是新世紀祖國各行各業的建設者不可缺少的藝術素養;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美育和素質教育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形式和有效途徑;認識不到美術教育是對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由于實際認識不足,致使一些農村中小學的領導認為美術課是“調劑課”,可以是“口頭上重要,工作中次要,執行中不要。wwW.133229.COm”美術課在實際工作中被隨便縮減,隨時被其他基礎學科擠占,甚至停開。

        其二,美術教學不同于一般文化課教學,它是一個眼、腦、手相結合的學習過程。在美術教學中,范畫掛圖、圖書資料起著重要作用。只有見到大量的優秀作品和具體的實物,學生才能有一個感性認識;讓學生動手操作,他們才能深刻體會。但一些中小學校領導不愿投入資金改善教學設施,購置教具和資料。

        其三,應試教育的誤導。盡管國家教育部已提出中小學教育應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由于中國自身的實際情況,一些學校只重視升學率,仍跳不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美術的學習,除了部分專業美術考生之外,不作為升學手段。學生家長也只關心孩子的語、數、外成績,美術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是難免的。

        大量調查研究發現:廣大農村中小學迫切需要大量的美術教師。雖然我國鼓勵綜合性高校和非師范類高校參與培養、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加之近幾年來各院校的擴招,美術師資畢業生雖然數量多,但農村學校美術師資卻存在“來不了”“養不起”“不穩定”“配不齊”的現象。現將原因分析如下:

        “來不了”。上述的農村學校美術教育外部環境讓美術教師和美術師范畢業生“心寒”,加上我國農村學校不僅數量多,而且受思想觀念、地理位置、交通、地域經濟等影響,一些高師的美術畢業生貪戀城市,認為到農村、山區中小學是“大材小用”或無用武之地,不愿到生活與工作條件艱苦的農村、山區工作,甚至放棄分配,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養不起”。農村學校辦學規模小,教師編制受限制。一般情況下,一所農村中小學養不起也用不足一個專職美術教師。這就使一些學校為給其他學科的教師排夠課時或照顧老弱病殘,而讓這些根本不懂美術的老師教美術,或讓美術課只停留在課表上,教學得不到保證。即使有一名專職教師也成了基礎課教師,或成了跑腿的、打雜的,使之不能專一地去研究自己所教學科。

        “不穩定”。農村學校無能力更多地“創收”,農村教師的實際待遇長期徘徊在社會的一個低水平線上,拖欠工資現象時有發生。中小學美術教師除完成美術課教學工作外,還要做多項瑣碎繁雜的工作。如:開展第二課堂輔導學生,為學校辦板報、墻報,為各班級布置教室,為節日慶典和上級各種檢查活動寫標語、布置會場、美化環境等等。白天上課,有時晚上還得加班加點,而這些工作并不起眼,不計報酬和功勞。美術課非統考科目,在評職、評優、晉級等方面不便計算成績,工作辛苦又得不到承認,加之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設施和教具缺乏等諸多因素,導致在農村、山區中小學工作的美術教師不安心。在教學上,不研究大綱和教材教法,對課堂教學敷衍應付,對學生不負責任,或跳槽、或改行,流失現象十分嚴重。

        “配不齊”。我國85%左右的學校在農村,75%左右的學生在農村,可以說農村藝術教育的發展直接影響整個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農村學校美術教師需求量最大。但“來不了”“養不起”“不穩定”形成惡性循環,越是缺,越是配不齊。基礎美術教育不合格,造成學生素質不高,直接影響美術院系的生源,低素質的生源又影響中學美術師資,這樣又形成惡性循環。

        解決當前農村學校美術師資問題,穩定教師隊伍,最根本的還是要把農村學校美術教育真正重視起來,要增強教學設備的投入,按“普九”的標準配齊設備。同時,要改善美術教師的教學條件,每學期應提供一定的教學業務經費,以保證美術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要把美術教師的地位真正提高。在美術教師的評職、評優、晉級、獎金等方面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一視同仁,并能根據美術科的特點,建立相應的、公平的考核考績制度。美術教師的外出寫生、參觀展覽要形成制度。美術教師對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的指導、辦板報、校園環境的美化、為其他學科繪制掛圖以及為節日和會議刷寫標語等,都應為美術教師計算工作量。尊重他們的教學勞動和科研成果,鼓勵、支持他們外出交流學習、進修、函授等,以提高美術教師的業務素質。

        另外,對美術教學和教師也要提出要求。各級的教育行政領導與教研部門在檢查教學工作時,應把美術教學工作列入檢查的項目,每學期要制定檢查制度,包括教學、教案、教研、教改、美術活動的開展、經費和設備添置等。開展聽課、評課制度、教師基本功競賽等活動。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評估和綜合素質評估,要有計劃地對美術教師特別是兼職美術教師進行在職培訓,以提高教師的職業技能。

        重視農村學校美術教育就要轉變觀念,以全面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來貫徹落實《學校藝術工作規程》,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與學校的領導應自覺地把學校美術教育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保證美術教育的投入,加強美術課程教學,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落后面貌,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第3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摘?要:本文對中職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為美術教學更好的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中職教育?學前教育?美術理論課

        隨著學校不斷擴招,專業技能課程不斷增多,中職教學中存在的弊端也一一顯現,其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尤為明顯。中職美術教學的發展受到了以往教學的一定制約,其中最主要的問題表現為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過于重視技能訓練,忽略美術理論教學。美術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創新意識。但受以往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美術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須解決。

        一、中職美術理論課存在的問題分析

        1.現行教育體制對美術理論課的不重視

        受我國教育現狀的影響,很多初級中學受客觀條件和升學壓力的限制,只重視統考課,忽視藝術課教學,致使學生缺失美術教育機會。而初中生中學習成績較差的普遍進入中職,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導致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美術知識空白,缺少對美術教育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欣賞素養,給美術教育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針對這種現狀,國家對學前幼兒教育教師提出了相關要求并出臺了相關文件,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為了迎合文件內容便將美術教育的重點放在了手工制作和簡筆畫、素描等容易出效果的課程上,對美術理論知識教育的忽視越發嚴重。隨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發,這種理念陳舊的美術教學已不能適應當前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務。

        2.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

        中職學生對美術課也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有的認為美術課是副科,并不會影響升學,學得好與不好并沒有關系;有的認為畫畫要靠天賦,自己將來又不當畫家,學不學都無所謂。甚至連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技法的學習,覺得理論知識并不重要。

        3.教師的教學形式單調

        現在學校的美術教育也更多的是注重技巧的訓練,很多美術教師缺乏對美術教育理論的深入研究。缺乏對美術教育真誠的投入,導致很多美術教師在上美術理論課時教學、形式單一、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美術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教師講解時大量使用專業術語。

        二、解決中職美術理論課存在問題的對策

        1.重視美術理論知識學習,培養審美能力

        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從小培養起來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教師應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參加美術欣賞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發展。

        因此,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應加強美術理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欣賞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應引導學生在美術欣賞活動中感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美術作品,加深他們對美的理解,而且開啟學生欣賞美的眼睛,拓寬學生的視野,不是局限在單一的空間里。美術理論課程必須通過情感傳遞的漸進方式進行。美術理論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它不是強迫的,而是通過藝術活動調動人的興趣,讓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過美術理論教育讓學生感受美丑,以“善”為美,以“德”為美。

        2.了解學生美術基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美術理論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真正認識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圖、與藝術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的過程,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對作品進行理性分析的過程。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由淺入深,從學生常見的、熟悉的畫開始理論教學,提高學生興趣后再選擇較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進行教學。

        3.把握學科特點,豐富教學形式

        美術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美術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審美情緒的體驗,所以教師既要學會聯系現實生活引發學生的興趣,又要結合作品所處的社會現狀、政治背景等客觀因素,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所傳遞的信息,讓學生享受美的愿望得到滿足。

        三、小結

        當前,中職學前美術教育只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使藝術教育的發展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應加強美術理論知識教育,才能讓學生理解美術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其身心各方面和諧全面發展,從而使美育不停留在口號上。美術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發揮藝術學科的魅力,提高課堂效率,創新求變,美術教學才能真正走出窘境。

        參考文獻:

        [1]耿洪彥.論美術教學與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4).

        第4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手工制作課程作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能課程,可操作性、實用性強。本文對目前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研究現狀進行歸納。通過淺析高職手工制作課程在課程結構以及課程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手工制作課程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手工制作課程是一門以傳授手工基礎知識和技能,并進行實踐操作、應用為活動內容的一門藝術教育專業技能課程。手工制作課程在高職學前教育技能課程領域內具有上承《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課程,下啟《玩教具制作》《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的功效。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實際運用到的地方是最多的,如最常見的五大領域課程中的教具制作、幼兒開設的手工制作課程、幼兒每日相關的教室環境創設和幼兒園整體環境創設。因此它的實際運用價值是最直接的。

        一、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研究現狀

        以“高職”“手工制作”為關鍵詞在“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中檢索到了4篇相關學術研究論文,并沒有相關的碩博論文進行研究。分析后主要內容包括課程改革與教學模式。其中從課程改革出發(丁曉景,2012),對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實訓項目、考核機制進行了淺析。[1]通過調查發現《手工制作》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孫平燕,2014),從課程實施過程入手提出了課前調研,創新教育理念;課中創新,改善教學方法;課后總結,完善課程評價。[2]從教學模式出發(段浩然,2011),提出了將網絡資源合理地利用到《手工制作》的課程教學中,豐富了課程教學模式。[3]在教學模式方面提出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叢娜,2015),在課堂教學中加入欣賞課、情景課、體驗課、實際操作課、集體創作課等,通過多種形式為該專業學生提供廣闊的手工制作學習空間。[4]

        二、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結構問題淺析

        從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計劃看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總課時1343,手工制作課程課時數占總技能課時數的0.25%,與普通話訓練、玩教具制作、思維訓練、幼兒英語口語訓練各科占總技能課程課時數基本相同。其中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鋼琴與幼兒歌曲伴奏、舞蹈與幼兒舞蹈創編課時數占總課時數最多。手工制作課程作為美術與幼兒美術創作的延伸學科,與其他美術類的延伸學科相比課時數基本相同。手工制作課程作為一種操作性極強的技能課程,其課時數可分為理論課時數與實踐課時數,其中理論課時數占手工制作總課時數的30%,實踐課時數占手工制作總課時數的70%。與專業核心技能課程理論課程課時數占22%,實踐課程課時數占78%相比,手工制作課程實踐課時數相對較少。

        三、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內容問題淺析

        (一)課程內容陳舊、創新性低

        高職院校手工制作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剪紙、折紙、粘貼畫、泥工、編制畫等。由于課時總數的影響,對這五大類內容的知識只是淺嘗輒止式的學習,集中于教材內容的學習,不能及時補充與之相關的新知識。教材內容陳舊,在實際生活與工作中可操作性低,創新性低。

        (二)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課時數分布不均

        手工制作課程作為一門操作性極高的技能課程,實踐課程課時數應該多于理論課程課時數。但過多的實踐課程也導致了一種現象的出現,只追求實踐忽視了理論知識的講授,導致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不能正確地掌握制作方法。

        (三)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單一

        在手工制作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的方式來進行具體內容的學習。這種方式在操作的過程中往往效率較低,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地掌握制作方法,這也體現了手工制作課程內容呈現方式單一。

        四、結語

        (一)設置技能結構分支,培養專門人才

        高職院校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技能結構分類,培養專門的人才。對于五年一貫制的高職學生而言,頭三年可以進行基礎技能知識的全面學習,第四年根據技能課程的考核結果綜合個人志愿進行自主選擇,進入專業技能學習階段。主要分為三大類:音樂類、美術類、鋼琴類,手工制作屬于美術類的一個分支。可由學生自主選擇。

        (二)綜合五大領域知識,豐富課程內容

        手工制作課程作為一門應用廣泛的課程,應該抓住其特點,將其內容與幼兒園五大領域知識相結合,開展模塊化的手工制作學習。例如:社會領域關于交通領域的內容,結合手工制作可以制作相應的交通工具,交通指示信號燈等相關教具。把手工制作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加手工制作課程的趣味性,及時補充手工制作課程的空缺內容。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內容呈現方式

        由于班級人數增多,單一的傳授與示范方式并不能保證每一位同學都能夠了解與掌握每一步的制作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對手工制作進行提前錄制,學生可以邊看邊學,更加細致地了解每一個步驟,也方便學生課后自學。

        參考文獻:

        [1]丁曉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改革初嘗[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

        [2]孫平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改革初探[J].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

        [3]段浩然.淺談學前教育專業手工制作課程[J].遼寧師專學報,2011.

        第5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 學前教育 美術欣賞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美術欣賞課程的是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來促進學生德、智、美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還將培養他們利用美術欣賞課程來設計與開展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能力。這一課程的開設將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專業素質,在他們走上幼兒教師工作崗位之后,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習到的知識更好地實施教學活動。

        1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欣賞課程開設現狀分析

        幼兒師范類學校在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中,雖然開設了美術欣賞課,但為了能快速而有效地適應幼兒園的“看得見的”需要,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專注于美術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對于美術欣賞能力的培養。有些美術欣賞課開設的課時不足,有的甚至直接把美術欣賞課劃成技能實操課。所以美術欣賞課的成了教學大綱上的點綴,課程設置里的擺設內容,這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而有的院校堅持開設美術欣賞課,但是教學模式的陳舊使學生提不起興趣,加之學生本身對于西方美術,沒有文化基礎,難以欣賞;對于中國美術,離現代生活太遠,學生又覺得非常陌生。比如學生學了國畫卻不知道國畫有花鳥、山水、人物,對古代、當代、及現代的名家及代表作品知之甚少。有時到了幼兒園也經常因不知道小朋友畫的什么樣的畫更好,這樣就嚴重地限制了幼兒園進行美術教學的水平,更談不上引導孩子們進行藝術欣賞活動。所以即使完成課程學習后,學生對于美術作品仍舊無法產生深刻的印象,理解不透,效果不佳。因此學生沒能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導致在開展以美術欣賞為主的教學活動時覺得無從下手,到了幼兒園也嚴重限制了幼兒美術教學水平。

        從幼兒園及幼兒教師角度來講,在幼兒園開設美術欣賞的課程教學,既為幼兒提供了大量視覺形象的積累,又能使幼兒透過經典之作形成審美經驗的積累,但由于美術欣賞教學自身特點的復雜性和對教師審美素養的高要求,在幼兒園教學中多被忽略或者誤解成其他的美術教學形式。但是從美術欣賞教育的現狀來看,這種適宜性的美術教育手段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并未彰顯其實效性的功用,究其緣由,問題還是出在幼兒教師在受專業學習期間美術欣賞課程的學習深度不夠。

        2強化美術欣賞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1)兒童美術欣賞活動教育目標的需要。兒童美術欣賞活動教育目標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總目標在欣賞領域的進一步展開與具體要求的體現,教師應側重于對兒童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培養兒童感受美、欣賞美的意識和能力。這樣就要求我們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從最基礎的美術欣賞教學入手,對學生進行藝術欣賞教育,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

        (2)美術欣賞課有助于開拓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的批評能力。“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記憶、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分析、判斷而獲得審美享受和美術知識的過程。”這是尹少淳先生的一段話,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強化美術欣賞教學過程是非常重要的。

        (3)美術欣賞課有助于培養學生開展幼兒美術活動的能力。

        狄德羅曾說“藝術鑒賞力究竟是什么呢?這就是通過掌握真或善的反復實踐而取得的,能立即為美的事物所深深感動的那種氣質。”通過美術欣賞課程的教學讓學生體會美術作品的真、善、美,認識這些優秀的美術作品是如何創作出來的,用了什么樣的藝術形式和手段來表現的,寄托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等等。這樣才會有意識地在自己創作或對幼兒進行授課時表現出真、善、美。所以美術欣賞課程能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合創造力的重要途徑。

        3美術欣賞課程教學方法與策略

        3.1重視美術欣賞課,開足、開透美術欣賞課

        目前幼兒園的課程模式是整合課程,要求幼兒教師要是能融會貫通五大領域的綜合型人才。在開展藝術活動時,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感受美,理解美,觀察美最后能表現美,最后能創造美。所以我們學前教育專業在培養準幼兒教師時,必須認識到美術欣賞課是提高他們審美能力,培養美術素養的非常重要、且不可忽略的課程。而且審美能力的提高并不能短時間速成,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積累。

        3.2加強對美術作品欣賞引導,把欣賞融合于整個美術課程中

        由于學生對美術作品接觸少,不能對美術作品積極主動地欣賞。因此,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應該注意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觀察和欣賞,讓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未作品及作者、創造背景進行的探尋,培養學生資料收集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討論讓學生發表個人的欣賞見解,交流欣賞體會,然后教師再進行歸納整理。

        除了分模塊的美術欣賞教學之外,把美術欣賞融入技法課中去。例如上泥工課,以我國的陜西鳳翔彩塑、惠山泥人、“泥人張”的作品欣賞來引入,進而分析透徹這三種泥塑的造型風格,從夸張抽象到寫實逼真,色彩的運用等。然后再來開始泥工技能教授和實訓。 (下轉第61頁)(上接第42頁)

        3.3創新美術欣賞課的教學模式

        (1)多學科的融合來欣賞。例如:馬遠《水圖》結合古琴曲《流水》。馬遠的《水圖》共有十二段,除個別幅有極少巖岸之外,其它沒有任何別的景色,中用線條描繪出水的不同姿態和種種意境。而古琴曲《流水》正好表現的是水滴不斷匯集,奔流入海的情景。曲中可感受高山滴水,山澗潺潺,由細流出山匯入洪流,急流穿峽過灘,形成驚濤駭浪,之后的余波徐徐,直到漸漸平復。

        (2)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對于沒有相關前導課程和理論基礎的西方美術欣賞,學生常常將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概念混淆,可以結合電影《特洛伊》和《三百斯巴達勇士》幫助理解。讓酷愛看英劇、美劇的學生們觀看由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紀錄片《梵高畫語人生》,讓學生在過“劇癮”的同時,走進卓爾不群的印象派畫家梵高,以學生喜歡的方式去深入理解他的生平和作品。欣賞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時可以結合電影《富春山居圖》,體會披麻皴。

        (3)讓學生主動學習。充分利用“手機”,等網絡工具,建立qq群、微信群或論壇、微博等,讓每個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收集該作者的簡介、故事,制作成小博文,給偶像致敬。

        4結語

        美術的發展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它生動地反映了人們在不同時代、社會背景下,人的意識形態對外在世界的一些反饋和思考。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生大部分都將成為美術教師,從現在開始,就應該關注傳統的、古典的、現代的藝術作品,提高藝術鑒賞的能力,增強自己的專業素養,養成運用各種美術形式進行鑒賞教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于鳳清,李月亮.師范美術欣賞教學之我見[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6(08).

        [2] 郝丹丹.美術欣賞教育對中班幼兒繪畫表現力的影響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 周燕瓊.高等師范院校美術教育專業增設當代藝術鑒賞課程的研究[D].華東師大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

        第6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學習途徑

        兒童美術教育是將審美和教育相結合,并借助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審美活動提高兒童的素質和修養,從而促進兒童綜合素質發展的教育活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了幼兒美術教學的目標,即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美術素養。

        一、《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術素養

        美術素養是指個人了解與學習美術知識之后,所形成的與之相關的感知、想象、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以及參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包括與之伴隨的情感、意志、態度等個性品質。《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美術素養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較高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指個人發現美、認識美、評價美的能力,它包括審美感受力、判斷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審美能力,這是因為兒童早期的繪畫表現為一種涂鴉式的抽象畫形式,具有模糊性與不具體性等特點,這些與抽象繪畫藝術的構成形式非常相似。對兒童的這種抽象繪畫進行賞析,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審美意識,因為這時畫得像不像已經不能作為繪畫作品的評價標準了。抽象繪畫是一種非理性的表現形式,它所描繪的對象大多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客觀存在的,觀者需要從點、線、面的構成與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賞析繪畫作品。所以,幼兒園教師需要立足大的美術觀、把握多元化的評價標準評價兒童的繪畫作品。此外,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審美能力。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術范疇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夠準確、概括、完整地把握物體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對創作對象形狀的觀察、理解以及對物體外在和內在的形體結構的把握。美術又被稱為“造型藝術”,可見造型能力對于美術學習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說是一切美術活動的基礎,如果連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備,拋開繪畫課程不說,就連欣賞課程或者手工課程都難以展開。如,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很多時候需要對作品中的造型進行賞析。又如,在開展折紙活動時,對于折紙圖解的空間性解讀和對折疊處在整個紙張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對教師的美術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一般需要教師參與其中,有些環節甚至需要教師繪制完成,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造型能力。3.靈活運用色彩的能力兒童的好奇心十分強烈,更容易被鮮艷的色彩吸引。在美術教學中,繽紛的色彩對于兒童來說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幼兒園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對色彩的好奇心,積極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能夠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種對比、調和中產生的變化,并能根據需要正確地掌握和配置色彩關系,靈活運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階段人們并不能完整地解釋人的情感與色彩之間的關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折射出人的心理狀態。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心理系教授格羅姆在研究兒童通過繪畫表達情感的能力的實驗中,發現年齡越小的兒童越是喜歡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狀態。所以,幼兒園教師在正確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識后,能夠通過學前兒童的繪畫作品進一步了解兒童的情緒和心境。4.扎實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兒童十分喜愛的活動,包括紙藝、布藝、泥塑等內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一書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雙手”。手工活動對于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概念以及創造性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些手工活動都是以中華民族傳統工藝為基礎,簡化制作工具后發展而來的,對于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兒園教師應具備一定的分析與制作能力,并能根據自己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材料、工具和方法進行制作。

        二、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學習現狀分析

        1.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主要規定課程類型和課程門類,及其在各年級的安排順序和學時分配,并簡要規定各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雖然各高職院校在具體的美術課程學習模塊與學時上有所差別,但總體的學習內容都是以幼兒園對幼兒教師在美術素養方面的要求為基礎,由美術鑒賞、圖案、繪畫、手工幾個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漢城市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美術課程設置情況如下:本課程的名稱確定為“美術應用與實踐”,屬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專業課程。學生在第一學年完成基礎教學模塊共計64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包括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美術欣賞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學年完成“應用教學模塊”共計64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有簡筆畫、泥工、裝飾畫以及各種繪畫形式的學習。第三學年完成“職業能力模塊”共計32學時的學習,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美術教學法、教玩具的設計與制作、幼兒園環境創設等。

        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課程學習存在的問題

        美術活動對于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的美術教育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這以前,美術教育在我國國民教育中不受重視,即便開設了美術課程,也是傾向于技能的學習,這種學習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課時量較少。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情況看,除了參加美術高考的學生,其他學生的美術素養較為缺乏。而美術高考生也只是經過了幾年美術造型基礎的學習,這樣的美術教育是有偏差的。總體來說,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基礎存在不足。基于這個情況,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設置包含素描基礎、色彩基礎等大量的基礎知識的學習。此外,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學習的課程數量較多,按照教學計劃,每周只有兩個學時的美術課程學習時間。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美術課程呈現出學生美術基礎差、課程學習內容多、課時量少等問題。美術課程學時是在整個專業發展需求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后安排的,要想通過增加美術課程的課時量提高學生的美術學習質量是較為困難的。因此,拓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學習的途徑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習途徑拓展的措施

        1.開設美術課程興趣小組

        一般來說,興趣小組是將課程教學中表現較為突出且對本課程有著積極學習態度的學生組織起來,在課余時間開展課程學習活動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學生人數有限,但是帶來的積極效應是能夠放大的。因為小組成員參加學習活動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小組成員通過興趣小組能夠獲得成長,進而受到其他學生的關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定能被帶動起來。同時,教師可以將這種正面的影響融入美術課堂教學。教師講授完教學內容后,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并請興趣小組的成員擔任組長協助教師輔導其他學生。開設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興趣小組時,小組學習內容可以結合美術課程的教學計劃,并超前于班級的學習進度,這樣興趣小組成員在輔導其他學生時就能更加準確、有效。開設美術課程興趣小組不僅能夠提升全班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于提升小組成員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在開展美術興趣小組學習活動前,應該配備負責教師。小組的負責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前做好計劃,結合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特點,主要安排繪畫、手工、欣賞三個方面的學習內容,可以參考小組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點,為學生的興趣與特長的發揮營造良好的氛圍,保證學生的學習熱情。此外,在學習時間和地點上要有具體的規定,興趣小組管理應規范化,保證學生準時參加活動,這樣小組的學習活動才能持續開展。

        2.舉辦畫展

        利用校園資源舉辦畫展,可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可以選擇一個固定的場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學樓大廳等,這樣有利于畫展的持續舉辦。畫展看似只為個別學生提供了展示美術才能的機會,實際上它對于渲染校園藝術氛圍、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和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都是有幫助的。舉辦畫展前,應在校內廣泛征集學生的美術作品。可以擬定一個主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現形式,繪畫、攝影、手工均可,為學生的創作留下足夠的空間,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長與個性。雖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數量有限,但在征集過程中,為畫展做準備的學生人數肯定是多于這個數量的,這樣就可以增強整個學生群體對于美術的關注與興趣。同時,為了不打擊落選學生的積極性,可以利用學校網站展示所有投稿學生的作品。

        3.互聯網課程學習

        21世紀,人們的生活深受互聯網的影響,互聯網影響人們的交往、工作和學習等方面。互聯網有著資源豐富多樣、時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優勢,而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學時安排的有限性和課堂學習的局限性決定了教師只能講授基礎知識,所以美術課程應該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提高教學質量。課后,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與課程相關的網絡資源,并要求學生根據網絡課程繼續學習。教師提供的互聯網教學視頻應該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與延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課堂上的學習情況自行選擇鞏固課堂練習或延伸課堂練習。同時,教師可以借用微信平臺向學生分享美術相關的有趣的信息,以此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將完成的美術作業發到朋友圈,通過朋友圈與教師、同學、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學習情況。互聯網不僅能夠為美術課程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改進師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術館等社會公共資源豐富學生的美術欣賞活動

        美術館具備獨特的教育資源,即藝術收藏品。美術館開展的教育活動多樣,除了陳列藝術品的形式,還有名家講座、藝術家公開制作、開放工作室、公演會等,這是很多高校都無法具備的。美術館有著相對先進的設備,部分美術館還配有講解員,并且場地較大,相較于美術課堂,可以展開大規模的美術活動。所以,美術課程應該利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機構,將美術館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的拓展與延伸。大多數學生的觀展經驗較少,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觀展活動。參觀畫展看似簡單,不過是進入美術館后走到每件藝術品跟前看一看,但學生如果以這種無目的的方式參觀展覽,最后有可能一無所獲。所以,教師應該分三步對學生的觀展活動進行引導:第一步,在學生參觀以前,教師應該為美術館的藝術展做一個導覽,向學生介紹展覽的基本情況和參展畫家的簡介。第二步,為學生分析、講解藝術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針對此次藝術展覽作品進行再創作。觀展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請學生分享自己觀展后的感受,再請學生根據此次藝術展中自己最喜歡的作品進行再創作,使學生能夠深層次地理解作品,拓寬學生的美術視野,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水平。

        5.手工體驗館

        美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鑒于課程課時量較少,而且學校資源有限,如陶藝類的課程內容是無法在課堂上展開的。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到陶藝店或其他手工體驗館學習、體驗。雖然這種學習形式需要消費,但新鮮的內容仍然能吸引學生。任何一種手工藝品的制作,從材料的選擇到制作方法、步驟的確定,從動手制作到不斷修改和調整,都是一個提升創造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過程。特別是在創作過程中,個人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交融是其他學科都無法取代的。此外,繪畫與手工看似相去甚遠,其實內容是相通的,主要通過色彩、造型進行創作。所以,制作手工的過程也是一個提高美術綜合素質的過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程將繪畫、欣賞和手工等內容壓縮成一門課程,而且在學時安排上僅為每周兩個課時,要想進一步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美術素養,拓展學生的美術課程學習途徑就顯得非常迫切。筆者認為,通過上述學習途徑,可最大限度地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基金項目:2016年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校園文化項目: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美術學習途徑研究。主持人:趙一婷。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羅姆.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李蘇,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3]樊鈺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6(5).

        [4]孫彥.論學校美術教育與美術館公共教育的關聯性.大眾文藝,2013(3).

        [5]晁樹梅.有效組織美術興趣小組活動的方法.畫刊(學校藝術教育),2012(9).

        第7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丹合作辦學;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3 — 0147 — 02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ISCED)將人才分為學術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我國地方高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又可分為工程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1〕常州工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始終堅持面向基層、服務地方和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我校自2009年起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共同舉辦學前教育專業國際課程實驗班項目,2012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準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舉辦學前教育本科教育項目。在多年辦學過程中,我們積極探索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一、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理論依據

        (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國家順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需要,保障教師隊伍質量和幼兒健康成長而出臺的重要文件。該文件是引領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規定了幼兒教師必須達到的基本專業素養,是引領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準則,也是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幼兒園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

        (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

        幼兒園教師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的質量,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而高質量幼兒教師的培養還需要教師職前教育培養機構科學地設置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教師教育機構設置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是我校制定人才課程方案、開發課程資源、開展教學與評價的重要依據。

        (三)常州市對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的特殊需求

        常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帶的中心位置,屬于經濟、文化、教育相對發達地區。常州市民及外國專家、技術人員、商業人士對學前教育師資的藝術素養與雙語教育能力要求較高。為滿足家長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我們積極探索適應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以此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學前教育師資的客觀需要。

        二、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人才培養目標是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和靈魂。它直接決定著培養人才的品質和規格,對課程體系設置、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要素起著統馭作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結合社會需要和學科發展前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認為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既要有扎實深厚的學前教育理論基礎,又要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嫻熟的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和較強的雙語教學能力。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思考,我們認為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能適應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需要的藝術型與雙語型學前教育優質師資和管理人才。要求畢業生掌握學前教育、音樂、美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同時具備較強的藝術教育能力和雙語教育能力,能勝任國內外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三、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

        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是“源”和“流”的關系,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的變化,必然會引起課程設置的變化。根據《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中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與課程設置的基本要求,結合長三角地區對學前教育本科人才的需求,我校制定了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課程體系設置五大課程模塊,包括通識課程模塊、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集中實踐課程模塊和隱性教育課程模塊。通識課程模塊分為必修與選修課程兩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大學計算機信息基礎、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課程;其中重點增加了英語口語、英語會話、雅思課程,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體現人才培養的雙語特色。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學前衛生學、學前兒童心理學等課程;其中引進了丹麥高校的學前教育學、環境教育學、社會教育學、交流組織與表達、幼兒園課程、比較學前教育等課程,注重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開闊學生視野。專業課程模塊分為必修與選修課程兩部分,主要包括鋼琴、舞蹈、聲樂等課程,突出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藝術特色;同時還從丹麥引進了手工藝技能、戲劇等課程,注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人才培養的國際化特色。集中實踐課程模塊主要是落實“實踐貫穿教師職前培養全過程”的理念,學生在3-7學期各有2周幼兒園教育見習活動,第8學期有8周教育實習活動。學科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與專業課程模塊旨在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信念與責任,具有從事幼兒教師職業的教育知識與能力。而集中實踐課程模塊則旨在使學生具有參與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提升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使學生畢業即能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

        四、 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

        提高人才教育質量的重點在于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在教育實踐中,充分利用我校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舉辦學前教育專業的平臺,適時地將國外最新的學前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聘請丹麥學前教育專家進行學術講座,與到我校任課的丹麥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要求我校每位到丹麥進修學習的教師進行學習匯報;與雙語幼兒園建立合作培養協議,建立學前雙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共同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教學改革研究。

        為進一步提高準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我們在借鑒丹麥先進教學方法的基礎上,積極運用成功教育、案例教學法等來激發學生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采用開放式的幼兒園現場教學,為學生提供觀摩幼兒園實踐活動機會;深入雙語幼兒園開展模擬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與創新能力。改革考試方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實施全面考核。例如課程采用小組合作的考核方式,撰寫學期論文并現場答辯,考核時不僅注重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注重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考核采取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改革教育評價方式,在橫向評價的同時,更加關注縱向評價,在藝術類生源素質較低的現實狀況下,教育學生超越自我就是勝利,努力做到起點相同,終點制勝。

        五、 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實踐環節

        “教育是實踐應用性職業”,“需要經過‘臨床’實習”。 〔2〕從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我校實踐教學體系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第一,基地幼兒園實踐模塊。具體包括集中性實踐活動、專業課內實踐活動和幼兒園雙語與藝術活動實踐。集中性實踐活動包括第二學期至第七學期的教育見習和第七學期的微格訓練;第八學期的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及畢業生雙選會活動,主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實踐能力強化。專業課內實踐活動是指在課程的課內實踐學時中,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相關內容的主題實踐活動。幼兒園雙語與藝術活動實踐是結合基地幼兒園的活動,組織學生協助教師進行雙語教育活動、節目編排、環境布置等活動。第二,校內實踐模塊。主要是組織學生在校內的學前教育實驗室、微格教室、音樂廳、鋼琴房、舞蹈房等場所進行的幼兒園模擬教學、幼兒園環境創設等活動,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具有更廣泛的設計視角和更加嫻熟的教學實踐能力。第三,專業技能訓練模塊。主要是指幼兒教師“十會一特長”的職業技能訓練,包括為會說、會寫、會畫、會唱、會彈、會舞、會做、會教、會用與會研的技能訓練與考核活動。第四,課外實踐模塊。指通過“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隱性教育課程來提高準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形成“兩條主線、一個舞臺、若干校園社團來推動”的實踐教學體系。兩條主線是上半年舉辦文化節,側重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下半年舉辦藝術節,側重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專業技能。一個舞臺是每月由一個班級進行專業技能匯報演出,為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搭建平臺。此外,“崇師社”、“幼學社”等社團利用雙休日和課余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第五,社會實踐模塊。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兼職,參加寒暑假的社會實踐活動,自主開展與專業相關的學前教育發展狀況調查。

        六、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特色

        常州工學院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是江蘇省唯一招收藝術類(音樂)考生的專業,是國內唯一一所與丹麥高校合作辦學的本科專業。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較為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是藝術特色,指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學生不僅具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素養和研究素養,同時還具有較為突出的音樂、舞蹈、美術等技能技巧。學生不僅能夠勝任學前教育機構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基礎音樂教育。二是雙語特色,指在與丹麥VIA大學學院合作辦學過程中,使學生不僅具有國際視野和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幼兒園雙語教學能力。三是實踐特色,主要是指在“實踐貫穿幼兒教師職前教育全過程”的理念指導下,建構了“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寬領域的隱性教育課程來提高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具有嫻熟的幼兒教師職業技能,為提高學生職后的執教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幼兒教師專業標準》與《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更加注重提高幼兒教師職前教育階段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程度。中丹合作辦學背景下應用型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過程。我們會立足現實,面向未來,積極探索與完善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質量。

        〔參 考 文 獻〕

        第8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教育;音樂審美;教學改革

        隨著家長對子女審美教育、性格培養重視程度的加深,音樂教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開始得到教師和家長更多的關注。盡管參加學前教育的幼兒年齡較小,看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無需掌握過多的音樂知識,但實際上學前音樂教學的目的并非是讓幼兒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而是讓幼兒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提高審美能力,養成良好的性格。因此,這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通過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使音樂較大地達到促進幼兒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健康發展的目的。

        音樂審美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

        1.音樂審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眾所周知,人的全面發展包括健康的身體、高度的理性、豐富的情感、感受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等。在學校的音樂審美教育中,學生是接受主體,他們能夠認識到音樂審美對人整體素質提高的重要性,所以會由此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通過對高雅音樂、流行音樂等多種不同形式音樂的欣賞,來逐步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并在未來的學前音樂教育中引導幼兒形成良好性格,提高音樂審美能力。2.音樂審美為學生音樂教育水平提升創造條件。學前音樂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欣賞和韻律活動等,這些活動可以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展現出來,如音樂欣賞可與戲劇表演、繪畫等活動結合。多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前專業學生的音樂教育水平,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資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的陪伴和教師的引導中,讓學前幼兒逐漸學會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使他們在接受學前教育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審美心理體驗。3.音樂審美為學生完成學前音樂教學目標保駕護航。我國學前音樂教育多以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思想為指導,注重音樂教育與學前幼兒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之間的聯系。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僅僅掌握了音樂活動技巧、專業術語等,就會使其面臨知識面窄、音樂教育目標意識差等情況,最終無法開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活動,甚至抑制學前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發揮。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通過音樂教育提高自身音樂審美能力,從而順利地完成學前音樂教學目標,培養學前幼兒的音樂興趣及音樂審美能力,使學生通過感知音樂、體驗情感獲得審美情趣。

        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現狀

        1.課程設置與不斷變化的學前教育要求脫軌。從當前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情況來看,依然過于重視音樂理論知識及技能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以及音樂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目前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設置,表現出明顯地與不斷變化的學前教育要求脫軌的現象,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對音樂的審美能力,知識結構單一,這就導致學生在以后的實際教學中無法發揮其才能,也不能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更不利于音樂教學目標在學前幼兒培養中的實現。2.學生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缺乏深度。音樂不同于其他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音樂教育更側重于將音樂定位為一門充滿著智慧和靈性的藝術學科。但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音樂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學生甚至不重視音樂教學,對音樂教育的認識缺乏深度,完全忽略了音樂審美對于學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這就使得他們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所投入的精力也相對較少,十分不利于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3.教材的運用和把握與學生學習實際不相符。在我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開展的時間相對較短,還未編制出完整的、專門的音樂教材。所以,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教材選擇與課程設置之間存在著混淆現象,在教材難易程度的把握上存在一些問題,出現明顯不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情況。這樣,就會直接影響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順利開展,影響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策略

        結合上述關于音樂審美教育在學前教育中的價值分析,以及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現狀,本文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1.創設基于音樂審美的課堂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是保障音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針對于此,教師應通過優秀的示范演奏或演唱為學生展示作品,讓學生感受到美好的聽覺審美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學生音樂興趣和審美情感的培養上,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審美動機。此外,教師還應為學生提供“被欣賞”的機會,讓學生在唱、奏等表演中被別人欣賞,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強烈的音樂審美渴望,并將這種激情帶到他們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中去。2.突出課程的整合性。學前幼兒的內心里住著一個混沌的、未分化的世界,對于他們來講,完整的綜合性審美體驗非常重要。音樂教育應從幼兒感知和表達特點著手,順應其自然成長的過程。針對于當前學前教育音樂教學課程設置與實際需求脫節的情況,本文認為應從課程橫向與縱向整合性兩方面完善課程設計。一是加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的縱向整合。通過掌握不同音樂的風格特點及其蘊含的文化深意,如作曲家、作品背景、文化思想、藝術特征、風格流派等內容,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去認識音樂,從而實現音樂教育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及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二是加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課程的橫向整合。在具體實現過程中,可將音樂與美術、舞蹈、語言等課程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不同藝術形式間的內在聯系強化學生的音樂審美。3.教材選擇符合學生實際需求。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教材應符合實用性、適用性、趣味性特征,難易適中。針對于當前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教材不完善的情況,可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及學前幼兒教育需求,經過骨干教師的仔細鉆研設計一套有針對性的教材,并以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為主要目標。同時,教材的編制與選擇還應注意適應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改革,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例如,鋼琴教材可打破原有的鋼琴演奏基礎和即興伴奏相互脫離的情況,通過一條以伴奏為主線的教材編寫思路,將二者有機融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先從簡單易學的兒歌伴奏彈起,逐步增加難度,最終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其綜合的音樂審美能力。4.建立過程性評價體系。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督促學生努力學習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認為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改革,還應建立完善的過程性評價體系,具體應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區分音樂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考核標準。必修課需依據多數學生的學習水平設計考核內容,應包括規范正確的演唱、演奏方法等內容;選修課需根據課程目標等更加客觀地考核學生音樂技能,屬于能力水平提升性質的考核。同時,無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在考核過程中都應注意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并作為重要參考點寫入考評內容。第二,通過音樂會、歌唱比賽等多種形式進行階段性考核。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被檢驗,也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提高他們主動學習音樂,并融于音樂,真正體會音樂審美的機會。第三,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藝術實踐活動,提高音樂表演實踐能力,并將其作為階段性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入到學生的總成績中。如參與校內外音樂類比賽,根據比賽取得的成績,記入階段性考核的總成績中。這樣,有利于他們在未來的學前教育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己的音樂教學能力,通過他們自身的影響,讓學前幼兒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基于音樂審美的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改革,重點在于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對音樂美的領悟能力,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學前教育教師,通過音樂教學啟發學前幼兒審美,培養幼兒良好性格。因此,未來的學前教育音樂教學應拋棄陳舊的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創設基于音樂審美的課堂氛圍,選擇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符合的教材,突出音樂課程的整合性,建立過程性評價體系,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其音樂教學水平,保障其真正實現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目標。

        作者:吳玫 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暉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的現狀與改革對策》,學位論文,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徐文娟:《淺談幼兒園教師培養策略——基于學前教育音樂教學現狀分析》,《人才資源開發》2014年第17期,第25頁。

        第9篇:學前教育美術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 學前教育 立法 基礎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學制的第一階段,是基礎教育的基礎,黨的十中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學前教育”。因此,作為國家教育體系基礎的學前教育理應優先受到重視,優先發展,特別是當前的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對我國國民素質和個體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更要大力加強和發展學前教育。但回顧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歷程及分析學前教育的現狀和發展,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缺乏穩態的經濟保障、行政管理力量薄弱、師資力量有待健全、私人辦園權責缺失等,如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立法來保障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一、立法缺失造成我國學前教育的困境

        (一)學前教育事業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我國民辦幼兒園發展較快,每年都保持3%的增長率,公辦園的數量卻在逐年減少。經過這幾年的持續發展,民辦幼兒園在數量上和公辦幼兒園相當,但在規模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上都與公辦園還有很大差距,而且由于師資、教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每年所接收的幼兒數量有限。此外,雖然在數量上民辦園要大于公辦園,但在有些地區不同區縣辦園格局就完全不同,發展很不平衡。

        (二)學前教育經費缺乏保障

        盡管學前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重視,但其所占用的社會資源卻十分有限,主要表現有:首先,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較大,在一定時期內適齡兒童的數量也較多,但教育資源投入總量一定的前提下就導致分配到每個入園兒童上的平均份額相對較小。其次,教育經費的分配方式也不合理。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的經費主要傾向分配給城市及縣級市的幼兒園,分配給農村幼兒園的資源較少,因此農村幼兒園的教育經費就出現了結構性缺失。教育經費在城鄉、地區及機構間分配的不平衡嚴重影響了學前教育公平性的落實,這違背了十提出的教育公平的理念,將影響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持續良好發展。

        (三)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困境

        目前,在許多民辦幼兒園中,為了節省開支往往一個人要兼任多個職位,工作的穩定性較差,而且有的學前教師為聘用制,這類教師無法參與職稱評定。這就意味著無論她們付出多少都得不到應有的承認和肯定,這嚴重影響了她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較差的工作環境逐漸導致其主人翁意識與責任意識的缺失,嚴重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影響隊伍的穩定,也嚴重影響了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和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此外,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數量雖然一直在增長,但整個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卻參差不齊,特別是具有音樂、體育、美術等綜合性教師的缺乏,原有的教學方式已滿足不了現代幼兒成長發育的需要,這就需要制定相應制度確保教師可以及時參加相關培訓從而得到全面提高。

        二、加快我國學前教育立法的意義

        學前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基礎,缺乏法律層面的保障不利于其健康發展,當前許多國家都已制定了專門的學前教育立法。為使學前教育在我國取得長足的發展,我國應加快學前教育立法進程。

        (一)有利于我國學前教育科學發展

        根據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數據公報顯示,2012年全國共有幼兒園18.13萬所,比上年增加1.45萬所,在園幼兒(包括附設班)3685.76萬人,比上年增加261.32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4.5%,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雖然今年來我國學前教育的規模有所增長,但缺少立法作為保障,我國學前教育仍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學前教育經費缺乏保障及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穩定性較差、整體素養和水平還有待提高等。雖然這些問題產生的先后時間及嚴重性不同,但只要存在就會制約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因此需要制定一部全國性立法來明確學前教育的管理模式、可行的經費劃撥機制及師資考核標準等,為學前教育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有利于完善我國教育法律體系

        完整連貫的教育立法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教育體系發達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國自建國以來,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先后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文件,但《學前教育法》遲遲沒有制定,這顯然是我國教育法制化的一個缺憾。雖然學前教育有《幼兒園管理條例》及2010年出臺的《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等部門規章,但其法律效力等級較低,無法適應學前教育法制化的需要。只有制定一部獨立的、全國性立法文件才能促進我國教育的持續發展。

        (三)有利于滿足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期望

        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對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國現有的學前教育體制,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的要求,諸如幼兒園設施缺乏、幼兒教師文化水平偏低及資金匱乏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需要出臺一部專門立法,將學前教育納入法制軌道,解決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要求。

        三、學前教育立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為落實十報告提出的“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的要求,即不僅要積極發展,而且還要辦出質量和成效,這就迫切需要強化政府責任,主導學前教育發展。結合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并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成功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農村學前教育,縮小城鄉差距

        加強農村學前教育,不僅有利于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學前教育的質量,而且還可以鞏固農村義務教育的成果。農村地區不同于城市,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應以公辦為主民辦為輔,此外還應積極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創辦非盈利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農村閑置的義務教育資源,可以將公辦小學附屬幼兒園作為農村學前教育的基本形式。由于農村小學適齡兒童數量的下降,加之撤校并校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閑置的教育資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通過改擴建將其整改為幼兒園;在超編的小學教師中遴選并對其進行系統培訓,調整為幼兒教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改善農村學前教育辦學條件,縮小城鄉差距。

        (二)增加政府性財政支出,確保學前教育經費來源

        學前教育經費是開展各項教育活動的基礎,只有充足持續的財政供給,各項學前教育事業才得以開展。針對目前存在的經費來源少、城鄉分配差別等問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可以設立專項教育經費,逐步形成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以社會和家庭分擔為輔的學前教育經費體制,擴大學前教育經費的來源,確保持續性供給;其次可以建立辦園成本測算和生均公用經費撥付制度,并在各級財政預算中單列,從而實現資源的均衡配置;最后,完善現有的學前教育經費分配制度,加大向農村等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縮小城鄉之間在財政支出方面的差距,從而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

        (三)完善學前教育師資管理制度,提升整體素養

        高水平的學前教育師資是學前教育的重要保障,師資隊伍的穩定性、整體素養水平都對學前教育的質量產生重要影響。首先應明確幼兒園專業教師的身份與待遇,逐步建立以公辦教師為主體的農村幼兒教師體制。幼兒園在聘用教師時,應嚴格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執行,而且要定期開展培訓,以期使目前已經任教但尚未達到合格條件的教師逐漸具備任教資格,已經具備任教資格的教師獲得進一步的提高。其次,還應當進一步完善農村幼兒教師的社會保障制度,妥善解決好住房、子女入學、職稱評定、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障等實際問題,切實保護幼兒教師的合法權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免费人成网视频免费看 |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视频 | 五月天Av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