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歷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中學地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選擇性的將人文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相結合,讓二者之間產生巧妙的聯(lián)系,聯(lián)系人文歷史知識,同時又和地理知識產生相關的聯(lián)系,突出地理教學的特點。這些教學內容都需要教師進行巧妙的安排,才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教學作用。例如,在學習中東政治的地圖變化的時候,可以與侵略戰(zhàn)爭產生聯(lián)系,在以后,外國列強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對我國領土進行侵占,一些不平等的條約更是侵占了我國東北以及新疆的大片領土,沙俄一次次的對我國發(fā)起侵略,占據(jù)了大量的土地。直到1991年,蘇聯(lián)政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原蘇聯(lián)加盟的15個加盟共和國解散,因此中東的版圖也發(fā)生了改變。教師在講解這些地理知識的同時又讓學生感受到了當時國家領土遭到侵略的沉痛心情,進而激發(fā)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巧妙的聯(lián)系相關的歷史知識,能夠讓學生形成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對相關學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能夠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了地理學習的趣味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的滲透人文歷史知識
中學生是思想比較獨立的個體,如果在地理教學中強行的灌輸人文歷史知識,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對地理學習產生厭倦的心理,結合中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應該以更加自然的方式進行人文歷史知識的滲透,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相關的知識有聯(lián)系性的講述一些歷史人文故事和史實。比如,在學習關于洋流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據(jù)此講解一些關于人口遷移的事件,歷史上著名的“三角貿易”的故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歐洲的努力販子利用的正是洋流,才能夠將那些黑人販賣到美洲,在整個販賣人口的交易過程中,人販子很好的利用了地理中的洋流知識,還能夠順利的到達和返航,可見地理知識在歷史事件中也是存在的。另外在講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闹v解一下關于發(fā)現(xiàn)地球自轉的、公轉的歷史故事,讓學生對這些知識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地理教學的合理巧妙的滲透歷史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提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合教材內容,對當代的人文歷史知識進行學習
在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滲透人文歷史知識,并不是僅限于古代歷史知識的滲透,對于現(xiàn)代的一些發(fā)展狀況,學生也應該進行了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西方的一些歷史文化知識有所了解,對當?shù)氐囊恍┤宋闹R有一定的研究,比如,在學習農業(yè)地域類型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分析我國各地區(qū)種植的主要作物,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種植的作物的生活習性可以判斷出當?shù)氐臍夂驙顩r,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了解一下西方國家的重要農業(yè)類型,比如水稻種植業(yè)一般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等地區(qū),商品谷物農業(yè)一般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地,混合農業(yè)一般分布在北美、南非、新西蘭等地,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農業(yè)種植特點,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當?shù)厮鶎俚臍夂蝾愋瓦M行判斷,了解當?shù)氐奈幕晳T以及生產類型,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
四、結語
愛因斯坦說過:“相比解決一個問題,提出問題更為重要”。在歷史教學當中,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自主思考、探討能力,提出了相關具有啟發(fā)性、開放性的問題;此外,根據(jù)新課程歷史的相關要求,讓學生深入研究教材,針對教材中的難點、知識點以及學生自身的認知與思維特點,設計出能夠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學問題,讓學生學會思考,逐步的發(fā)現(xiàn)歷史的本質意義。
例如:在講《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一課時,在課外,學生肯定對秦始皇這一位偉人有了深刻的了解,無論是兵馬俑還是長城,所以在教授這篇課文的時候,也有同學提問到:“老師,秦始皇這樣的殘暴,雖然有功,但是為什么能夠統(tǒng)一六國呢?”在課文中,主要是強調了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但是我還是決定讓學生自行討論,并且組織了一次辯論:
正方的:
1、前230年的先滅弱韓:“先取韓以恐他國”。
2、前228年的離間滅趙:郭開誣李牧,趙括代廉頗。
3、前225年的水灌滅魏:王賁引黃河、鴻溝之水灌城。
4、前223年的王翦滅楚:秦王知錯能改,姜是老的辣。
5、前222年的北滅燕國:荊軻刺秦,無功不返。
6、前221年的完勝滅齊:孤掌難鳴,一敗涂地。
反方的:
1、秦始皇所做的焚書坑儒,滅殺天下才子。
2、修筑長城,累死人民無數(shù)。
3、賦稅過重。
4、嚴厲的刑法。
這時候,我將學生引入到秦朝中央集權的制度討論中來,有了辯論的興趣激發(fā),很多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秦始皇的統(tǒng)一六國,為他帶來了極大的威信。雖然他的統(tǒng)治是殘暴的,但是秦始皇的偉業(yè),自然有很多人去維護他?!睂W生將的是精彩、大膽,作為老師,我也給予了學生及時的肯定。在這一個提問、討論、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得到的是個性的張揚、得到的是視野的開闊,也能在不斷的在自主學習中,挖掘歷史的本質。
二、歷史意識的重要內容——情感教育
由于客觀條件的約束,歷史教材中不可能設計到所有的教材相關的史料。所以,在歷史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將教材作為參照的基礎,選擇具有趣味性、能活躍學生思維以及啟迪學生只能的材料,真正的讓教學內容生動、形象,讓教學充滿情感的味道。
例如:在說到《》時,為了在課堂中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之初,我播放了《在松花江上》這一歌曲。這一首充滿離愁別恨的歌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聆聽悲壯而激昂的音樂的同時,達到一種情感上的震撼,進而對中的家破人亡的苦難同胞產生同情,擔憂祖國的命運,對日本侵略的憤怒,將學生帶入到發(fā)生的事件中去。(如,九一八事件、等等。)在日本那妄圖滅掉中國,將其淪為自己的殖民地的思想中,中國人民為了自身的幸福、民族的獨立,開展了激烈的。這樣的情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民族責任感以及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歷史意識的落腳點——評析能力
新課程中的初中歷史教學目標是:歷史教學應當聯(lián)系到社會生活的實踐中去,并能夠充分的利用歷史知識加以理解、認知。運用歷史教學,初步培養(yǎng)出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觀察、分析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換句話來說,也就是在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觀察歷史、評析歷史和對現(xiàn)實認知的能力。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能夠用歷史的眼光去審視過去,正確的看待現(xiàn)實,從而展望未來,形成良好的歷史意識,才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真正落腳點。
比如在高中數(shù)學學習有關“誘導公式”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對單位圓進行回顧,在觀察其中對稱性的過程中,再次溫習圓的性質,調動學生各自的原有認識,利用問題促進學生的進一步探索:利用圓的對稱性探索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具體的問題為學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學生從始邊和角的終邊來建立三角函數(shù)中的數(shù)量關系.課堂給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空間,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質,用個別討論來代替整體教學,從而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激烈的討論氛圍,每個學生都結合自己的認知來發(fā)表觀點和看法,教師順利地掌握了每個學生的思維關鍵點,順利地做到了“對癥下藥”,學生對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準確得出了三角函數(shù)的誘導公式,使每個學生都有了提高.通過這樣的課堂建立,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才使得學生可以盡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積極地與老師討論其中的數(shù)學邏輯和推導方法,從而能夠從自己的思維原點出發(fā),逐步地達到掌握新知的終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組織合作討論,實現(xiàn)思維創(chuàng)新
學生的探究僅靠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jīng)驗是遠遠不夠的,需要通過相互之間的合作討論,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思維碰撞之中主動實現(xiàn)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順利完成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探索和解決,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比如在學習有關“余弦定理”時,學生在對自動卸貨汽車的車箱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其設計的關鍵是油泵頂桿長度的計算,從而將其轉化為幾何圖形的計算:已知三角形中的兩個邊和這兩個邊的夾角,求第三條邊的長度.學生學過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求法,對這個問題還比較陌生一時很難找到解題思路.在學生的獨立思考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借助集體的力量來對難題進行攻克,學生們先從思路入手,企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有個學生說道:“老師總是說將特殊的問題一般化,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那這個怎么才能轉化為一般問題呢?”學生的這句話一下子打開了探究的思維,過頂角在斜邊上做垂線,將斜三角形變?yōu)榱藘蓚€直角三角形,實現(xiàn)了對問題的解決.然而有的學生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鈍角三角形,其垂線應該在斜邊的延長線上,這個方法還能適用嗎?”在學生的嘗試解決中,問題被一個個的攻破,學生們也都非常的興奮和自信.合作討論給學生的交流搭建了平臺,實現(xiàn)了對學生思維的跳躍發(fā)展,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靈活課堂教學,促進全面發(fā)展
動態(tài)的課堂生成永遠無法模擬.教師就需要結合課堂生成進行臨時發(fā)揮,嘗試利用自己的機智靈活來調控課堂教學,熟練各種教學教法和技能,從而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促進相互之間高效的探索、分析和合作,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提高.比如在學習有關“函數(shù)的單調性”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對函數(shù)圖象的認識,讓學生進行不同函數(shù)間的觀察對比,對增減函數(shù)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利用具體的函數(shù)值進行大小比較,逐步地分析其中圖象變化趨勢,了解函數(shù)值與自變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由此導入學生對增減函數(shù)概念的認識.然而在概念的描述上,學生卻使用了“任取”、“任意”這類不規(guī)范的數(shù)學術語來進行表達,這時教師就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法,再次引導學生對特殊的函數(shù)圖象進行觀察,學生對同一函數(shù)中有時增函數(shù)、有時減函數(shù)產生疑問,從而對增減函數(shù)的定義進行質疑,領會到自己在表達上的不全面,及時地加以完善和糾正,準確地掌握了增減函數(shù)中的定義域,加深了對單調性的理解和運用.通過這樣的靈活調控,深層地幫助學生分析了自己的思維誤區(qū),挖掘出了總結和理解上的漏洞,全面地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真正地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將各班的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分為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學習小組,分別占全班人數(shù)的20%、50%、30%左右。筆者所執(zhí)教的班級是中職文秘專業(yè),在學生分層的基礎上根據(jù)各層次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作了深入的學情調查,并制定出不同的學習目標,以激發(fā)各個群體的學習興趣,使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都能學有所獲。分層備課并非要求教師為同一堂課設計三種不同的方案,而是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分層目標設計、各層次問題預設、目標達成度的估計、分層作業(yè)設計等內容。我將教學目標分為識記、理解、掌握、運用四個層次,其中識記和理解層次是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三組學生都要達到的基本目標;掌握是學優(yōu)生、中等生要求達到的中級目標;而運用則是學優(yōu)生所達到的高級目標。這樣,可以使三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過程,都能學有所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向更高層次挑戰(zhàn)。除了教學目標的分層,還在項目設計上進行分層,對同一歷史課題設計多種難度遞進的項目,以滿足課堂上三個層次學生的需要。
二、課堂教學
在中職歷史課的教學中,大膽嘗試運用分層教學方法,是走出現(xiàn)在中職歷史課教學困境的一次有益探索。那么,在中職歷史課的教學中,如何運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呢?實施分層教學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有兼顧其他層次學生。保證學優(yōu)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教師要精心設問,把握課堂提問的層次,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各層次學生通過學習、討論、思考等方式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注重巡視輔導,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指導。對學困生多采用表揚評價,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及肯定,慢慢減少對學習的排斥感,從畏懼、厭煩學習變?yōu)樵敢鈱W習。學生一起將戰(zhàn)國七雄的內容改編為順口溜“東南西北到中央,齊楚秦燕趙魏韓”,這樣一來,很快就把這七個國家的名稱及地理位置給記住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對于學優(yōu)生,啟發(fā)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觀點分析歷史現(xiàn)象,得出相應的歷史規(guī)律。
三、課后作業(yè)
為了在教學里做到“學優(yōu)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學困生吃得了”,學生作業(yè)要運用階梯原理分層布置。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減少他們的作業(yè)量和降低作業(yè)的難度。對于學優(yōu)生,教師要增加他們的作業(yè)量并提高難度。分層訓練,達到了所有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如講“秦漢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概況”一節(jié),布置作業(yè)時,我就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了設置。對于學困生,要求其從書本上歸納出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具體措施;對于中等生,要求其歸納出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具體措施和特點;對于優(yōu)等生,要求其歸納出秦朝中央集權制的具體措施和特點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四、課后輔導
學困生學習的自覺性差、依賴性強,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膸椭?,降低問題的難度、梯度和速度。當學生正確回答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建立學習的信心。成績好的學生自主性比較強,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督促檢查,訂正最近的練習卷、作業(yè)以及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惑,作業(yè)可采取免批、抽查批或者集體批的方式處理。而對于中等生的作業(yè),可以采取互批、面批的方式。這樣循序漸進地訓練他們,使他們不斷得到進步。
論文關鍵詞:中學教師;心理健康;處理策略
1問題的提出
1、1研究的目的
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問題,作為一種行為,也存在著負向和正向的區(qū)分,在不同的情景下,這種區(qū)分可能不盡相同。但是作為行為,它必然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將從教師的心理健康、認知和行為三個方面來進行探討。本研究的實踐意義在于能為學校師資培訓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使教師對于他們本身及他們工作所面對的對象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真正成為受學生歡迎的教師。
1.2研究的現(xiàn)狀
目前,國內關于教師各方面的研究很多,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教師自身的生活幸福,更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和問題的調查“。這些研究表明,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全國常模嚴重,盡管在不同的地區(qū)存在不同的差異。國外也有研究表明,教師這個職業(yè)比其他社會職業(yè)更容易使人感到精疲力竭”。不同年齡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顯著差異’。而關于教師行為和心理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活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上,對學生心理問題處理策略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卻是較少探討”。
姚三巧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力的社會支持可提高教師的正性情緒;自尊感強可增強教師的工作滿意感,提高其心理衛(wèi)生水平,減輕軀體抱怨和抑郁癥,增加正性情緒。有效的應付策略可使教師工作滿意感和心理衛(wèi)生水平提高,減輕抑郁癥。鐘向陽的研究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與社會支持、消極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均有顯著相關,并發(fā)現(xiàn)了心理健康分數(shù)與消極應對方式負向的關系。而李春靈’在分析南寧市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時,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積極的應對風格有利于提高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消極的應對風格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這些結果可以看出心理健康與消極行為的負向的關系。那么,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否也與他們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策略有關系呢?這是本研究想探討的一個問題。
2對象和方法
2.1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滄州市八所中學共300名教師進行調查,最后得到有效問卷286份,有效率為95.3%。其中女教師204份,男教師82份。
2.2研究方法
2.2、1采用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制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測評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該量表含有90個項目,評分標準采用五級。
2.2、2采用查明華,申繼亮等編制的《中學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策略問卷》,此問卷包括5個分問卷,分別是:厭學情景問卷,退縮行為情景問卷,自我中心行為問卷,攻擊行為情景問卷,和考試焦慮隋景問卷。問卷共包括101道題目,每一題目作為一種具體策略。所有策略分屬于六大策略即:言語疏導型策略、責任轉移型策略、懲罰約束型策略、行為疏導型策略、拒絕忽視型策略和情感關愛型策略。要求被試對有效性和可能性進行5等級評分。
2-3統(tǒng)計分析所有資料錄入計算機并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結果
各情景中教師的六種處理策略的有效性(E)、可能性(P)與教師心理健康的相關。
在厭學情景中(見表1),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發(fā)現(xiàn)心理健康恐怖因子與言語疏導策略的可能性、行為疏導策略的可能性以及拒絕忽視策略的有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拒絕忽視策略的可能性與心理健康強迫癥狀因子、焦慮因子存在顯著的負相關;心理健康的精神病性因子與拒絕忽視策略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存在顯著的負相關。
在退縮行為情景中(見表2),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發(fā)現(xiàn)言語疏導的有效性與心理健康的憂郁、焦慮、敵對及偏執(zhí)存在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軀體化、焦慮、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行為疏導的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懲罰約束的有效性與軀體化、憂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拒絕忽視的有效性與焦慮、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情感關愛的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自我中心行為情景中(見表3),考察教師心理踺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心理健康的恐怖因子與行為疏導的有效性、可能性存在顯著正相關,與拒絕忽視的有效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憂郁因子與情感關愛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偏執(zhí)因子與行為疏導的有效性存在顯著正相關;精神病性與懲罰約束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
在攻擊行為情景中(見表4),考察教師心理健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言語疏導策略的有效性與心理踺康各因子均存在極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因子存在顯著正相關;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與強迫癥狀、憂郁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行為疏導策略的有效性與焦慮、恐怖及偏執(zhí)存在顯著正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懲罰約束策略的有效性與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其可能性與阮郁、焦慮、改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拒絕忽視策略的有效性、可能性與焦慮、敵對、恐怖及精神病性存在顯著負相關;情感關愛的有效性與人際關系存在顯著負相關,其可能性與恐怖存在顯著正相關。
在考試焦慮情景中(見表5),考察教師心理縫康與處理策略的關系??植酪蜃优c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與行為疏導策略、情感關愛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正相關;敵對因子與責任轉移策略的可能性存在顯著負相關。
4討論
4.1心理健康與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策略選擇的關系
由表1一表5我們可以看到,只有在情景四(攻擊行為)中教師策略的選擇才與心理健康有較大的相關。究其原因,SCL一90問卷主要是測定近段時間的心理健康狀況,時間的局限性比較大。而教師的自我概念是相對穩(wěn)定的,是作為教師在相當長的時問內累積下來的自我意識,因此,從測量角度看,自我溉念與教師行為的關系應該更密切。
由表可見,心理健康程度得分與言語疏導、行為疏導和情感關愛這三種積極正向的策略,呈現(xiàn)顯著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程度高的教師,更傾向于使用言語疏導、行為疏導和情感關愛的行為干預策略,反之亦然。根據(jù)鐘向陽的研究,心理縫康分數(shù)與消極應對方式存在負向的關系。
這種現(xiàn)象可能反映出當前教師由于普遍接受培訓教育,所以都能認識到處理學生問題時哪些有效哪些無效,但在真正行為上,可能有些教師還不能做到。
4.2不同情景對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策略選擇的影響
由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在教師的觀念中,在厭學、攻擊行為和考試焦慮情景中,教師傾向于認為情感關愛型策略更有效;在退縮和自我中心情景中,教師認為懲罰約束型策略更有效。而在實際采用的策略上戒們發(fā)現(xiàn)對于厭學問題和考試焦慮問題,教師都更傾向于采用情感關愛型策略,對于退縮和自我中心問題,教師更傾向于采用懲罰約束型策略;在攻擊行為情景中,教師更傾向于采用言語疏導型策略。
面對厭學和考試焦慮問題,教師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為上,都選擇了情感關愛這一策略??梢?,教師對待學生的厭學和考試焦慮問題,還是充滿了人情味,希望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用更多的情感感化學生。
面對退縮和自我中心問題,教師無論在觀念上還是行為上,都選擇了懲罰約束這一策略??赡苁墙處熣J為用言語疏導等正面教育很難奏效,所以更傾向于給學生以制裁,讓學生受到懲罰,得到教。
對于攻擊行為問題,教師雖然認為情感關愛更有效,卻更多使用言語疏導。攻擊,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學生之間的一些傷害。所以在選擇使用策略時,他們更傾向于采用言語疏導,因為這樣可以在瞬間見效。
除了上面的差異外,我們并未發(fā)現(xiàn)教師對處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策略的有效性的認可和真正在具體情境中采取的策略有顯著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他們對行為結果的認知對他們的行為有一定的指導性,另一方面,在我們的問卷設計中,有效性和可能性體現(xiàn)在同一問卷上可能會造成本身的較高的相關性。
5結論
(一)更新教學觀念,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學生的發(fā)展是課程實施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所以著眼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正是我們教學的目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為本,改革授課的方式、方法,構建先進而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第一,改革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實現(xiàn)教學內容呈現(xiàn)方式的多樣化和科學化。所謂多樣化,即教學內容呈現(xiàn)不再單純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歷史多媒體教學及電子課件的制作與使用上。所謂科學化,就是不再單純地讓學生記憶并儲存歷史結論,而是結論與形成結論的過程并重。新教材在這方面給師生們留下了較大的思維空間。例如“”這一節(jié),新教材有意識地留下了對的評價不寫,卻通過課后“結合史實,談談你對的評價”的練習題把這個問題提出來。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通過教學過程,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來得出歷史的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這一節(jié)對舊教材中評價前期成就進行了刪除,而設計了一道課后習題對“打倒孔家店”口號的評價,并建議學生通過翻閱資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設問向開放性試題發(fā)展。類似例子有許多,歷史教師必須借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在過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歷史、詰問歷史、評判歷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第二,改革師生互動方式,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象,以改革歷史課堂教學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實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圍,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觀點不隨便斥責或施加壓力,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學生的稟賦可潛在自由、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盡可能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
第三,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為學生發(fā)展自己、學會學習的過程。新教材增加的閱讀課和活動課,就是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歷史教師可以在組織指導這兩種新課型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當然還可根據(jù)新大綱要求開展好其他類型的研究性學習,比如課堂討論、辯論,收集歷史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歷史人物小傳,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編演小歷史劇,制作歷史題材的音像作品或計算機課件等。
(二)目前高中歷史教學,高一年級是關鍵,培養(yǎng)歷史情結是重點。
高中歷史教學大綱把歷史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而必修課只有高一年級開設,這實際上使大多數(shù)高中生接受歷史知識學習的時間就只有寶貴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學習就顯得頗為重要了。重視高一歷史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結”,也是勢所必然,歷史教師雖難上加難,但卻責無旁貸。
有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統(tǒng)計表明:表示很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學生占553%,而明確表示不喜歡上歷史課的學生僅占28%。學生沒說不喜歡歷史,可教師卻在抱怨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原因何在?無外乎兩個因素:(1)因主課學業(yè)繁重緊張,把學習歷史當作類似看小說看電視等緩釋緊張情緒的功能。(2)某些歷史知識通過教師引人入勝的講述,激發(fā)了學生的新鮮感,使他們產生了一時的沖動。這些統(tǒng)計表明,目前高中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層次還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歷史情節(jié)中(這可能受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影響),也就是停留在直接興趣這一層次上。我們知道,直接興趣是不穩(wěn)定的,常會因各種因素而減退,比如知識簡單易懂、概念重復講述、結論不易理解、內容難記難背等,再加上其他學科學習壓力,一旦學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難時,直接興趣就會衰減、消失。改善之法筆者以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先進而科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愿”學。
二是提高歷史學科的課程實用價值,讓學生“樂”學。我們至少應該向學生顯示歷史學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歷史考試方法,用寫作歷史小論文的形式,調動學生運用歷史思想、尋找歷史依據(jù)的積極性;也可以增加課堂教學內容,聯(lián)系當今世界所發(fā)生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運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指導學生對世界形勢發(fā)展加以認識;還可以在校內多辦一些歷史學科的課外活動,如開設歷史講座、展示學生的歷史小文章、搞一些歷史性的紀念活動,等等。總之,校園要強化歷史學科的氣氛,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受到感染,讓他們覺得至少在學校里,學好歷史課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會逐漸增加。
三是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成功心理,使學生“喜”學。高一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與初中比較,普遍感到困難,出現(xiàn)“怕”的情緒。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成功心理,這對穩(wěn)定學習興趣有極大作用。我們可以結合教學由淺入深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對每一層次的內容,作出達標的要求,對學生每達到一個層次,進行及時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功者,有信心進入下一個層次學習。再比如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情況,讓他們在不同的場合獲得不同的成功感覺,可以對在課堂上回答問題正確的學生作出當眾表揚;可以對作業(yè)中有出色解答或獨特見解的學生予以高分;也可以讓學生在校內辦的刊物或壁報上發(fā)表一些作品,如歷史小論文、歷史漫畫等;或者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推薦到公開發(fā)行的報刊雜志上??傊?,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點成績和進步多加以肯定和鼓勵,使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抱有信心,最終保持歷史學習的穩(wěn)定興趣。
當然,對歷史理論的學習,更是必須重視的,其目的正在于幫助學生“會”學。不過在基本歷史理論的教學中有一點要注意,那就是要控制好“度”。高一學生畢竟不是高三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如果要求過高,理解不了,對學習歷史就懷有畏難情緒,就會“厭”、“怕”。因此,教師要深入細致地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限度,不能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更不能使他們不堪重負而喪失學習信心、興趣。
關鍵詞:高中歷史;興趣教學;探究;途徑
高中歷史的知識點比較多,內容也比較零碎化,這就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但是,歷史的知識也是有規(guī)律的。下面就高中歷史興趣教學的幾點途徑進行探討:
一、注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智商方法的衡量,各項基本素質的衡量也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新課改以來,如何在學校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成了社會和教育部關注的焦點。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歷史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相應的素質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既可以掌握歷史基礎知識,也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愛國情操和歷史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切實的關注學生的素質教育,而不是流于形式,教師應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根本出發(fā)點,引導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主動發(fā)展能力。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是建立在素質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的,高中歷史教師要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意識到全面素質在促進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種快樂、享受的過程。
二、挖掘教學素材,提高學生興趣
高中歷史教材是經(jīng)過專家和教育學者精心編寫和實踐而成的,其中的例子和事件一般都比較具有代表性、知識性和啟發(fā)性。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素材,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還原歷史的真實環(huán)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的主動思考和探究。比如在進行“古代的經(jīng)濟政策”教學的時候,有關于“海禁”“閉關鎖國”的素材內容選取,教師可以選取教材中的唐代“絲綢之路”和宋元時期的“海上交通圖”,再結合清代時期的貿易路線,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清朝的對外貿易相比較唐宋元時期,規(guī)模小多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清朝的對外貿易量減少?有的學生可能會認為是,明清時期,海上倭寇猖獗,清朝實行閉關鎖國。這個答案顯然不能令人信服。教師可以繼續(xù)給學生展示乾隆給英王喬治三世的回信“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錦為西洋各國必要之物,是以恩加體恤”,通過學生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興趣高漲的進行學習,對歷史進行探究,可以容易的總結出清朝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經(jīng)濟的自給自足思想。
三、轉變教師角色,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實施以來,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新課改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技能為目標,以逐步取代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積極的轉變教師角色,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把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生更好的發(fā)展。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的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問題情境、多媒體、教學鋪墊等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活躍教學氣氛,讓學生踴躍的參加課堂教學活動,積極的探討,尋求問題的答案。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做好引導和輔助工作,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討論中,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和技能,更高效的進行探究,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力性。
四、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樹立遠大理想
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啟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文化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就高中歷史學科來說,學生學習不只是為了有個好的成績,而是在學習中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做到以史為鏡,可以知得失的境界,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能夠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提供指導,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報負和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現(xiàn)實為基礎,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的發(fā)展和提自身的高各項素質,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為了理想的實現(xiàn)而努力學習和探索。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需求加劇,不僅要求學生具有專業(yè)的知識水平,更需要學生具有各項基本素質。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五、通過教師期望效應,挖掘學生潛能
通過教育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教師態(tài)度的影響比較大,這種現(xiàn)象稱作是教師期望效應。具體的說,假如教師對學生滿懷期望,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比較關心學生,那么就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影響,讓學生感到被認可的榮譽感,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擁有熱情高漲的探索欲望。相反,假如教師對學生充滿失望,不重視學生的思想,沒有有效的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就會導致學生的消極學習態(tài)度。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關系和鼓勵,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針對性的進行引導和幫助,讓每個學生都建立其積極的期望,對一些比較調皮的學生,也要進行適應的鼓勵,挖掘學生的潛能,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懷中,進行積極的學生,挖掘出應有的潛能,提高學生知識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六、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進行學習和探究,達到教學效果的理想狀態(tài)。
作者:王蕾 單位:貴州省銅仁市民族中學
參考文獻:
[1]任世江.關于深化歷史課程改革的探討[J].歷史教學(中學版).2008(09)
中國傳統(tǒng)翻譯理論深受中國哲學“天人合一論”和“中庸”思想的影響,意蘊深邃,凝聚著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的思想結晶和話語特征,體現(xiàn)了醇厚的理論魅力,是中國傳統(tǒng)譯論之精華所在。以“神似、化境”為代表的審美境界,其核心價值是“美”,追求的是翻譯主體在審美心理上的“虛靜”、“坐忘”,強調的是譯者主體的藝術修養(yǎng),最終體現(xiàn)的是翻譯主體的直覺感悟和審美體驗。在對傳統(tǒng)譯論的評析和借鑒中,錢鍾書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譯學見解。在《林紓的翻譯》一文里錢鍾書寫道:“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既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味,就算入于‘化境’。”這種“化境”既要有對原文的正確理解,又要不拘泥于原文,是另一種語言相應而完美的表述。正如羅新璋的評語,“錢公諸譯,矜持盡化,語跡俱融,誠人化之筆”。羅新璋總結出翻譯理論歷經(jīng)了“案本一求信一神似一化境”四個階段,他認為,“錢鍾書提出的‘化境’,可視為是‘神似’的進一步,同時亦把翻譯從美學的范疇推向藝術的極致?!薄啊痴f’也是中國古代詩論、畫論、文論的古老命題,如劉勰的‘神與物游’、蘇軾的‘身與物化’以及金圣嘆的‘圣境’、‘神境’與‘化境’說”?!盎场钡奈膶W翻譯既是譯者匠心獨運的結果,又是渾然天成的藝術極品,即“藝術造詣達到精妙的境界,可與造化媲美?!薄盎敝苯映凶詡鹘y(tǒng)美學的“物化”概念,揭示了文學翻譯藝術的本質,即原文的風格之美與譯文藝術表現(xiàn)方法的一致性,有本體論意義。“錢鍾書的‘化境’與傅雷的‘神似’這兩個概念,在旨趣上無大異……可以視為同一體系的兩種不同說法,視為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在翻譯理論上的延伸。”“化境”論還需譯界后人從理論層面上進一步闡釋其內涵,使之具體化,從而在翻譯實踐和翻譯批評中得到更充分、更廣泛的運用。
二、格式塔心理學概論
1.概述。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是一種研究經(jīng)驗現(xiàn)象中的形式與關系的心理學?!案袷剿币辉~原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譯,“完形”。本意是指事物的形式和形狀,但在完形心理學中它被賦予了“形式在感覺中生成”的內涵,具有“通過整合使之完形”的意蘊。奧地利格式塔心理學家C•V•厄倫費爾斯于1890年提出“格式塔質”的設想,所研究的核心就是“形”。他認為:“‘任何形’都是一個格式塔,是一種具有高度組織水平的知覺整體,它從背景中(或與其他的物體)清晰地分離出來,而且自身有著獨立于其構成成分的獨特的性質?!备袷剿乃囆睦韺W對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物關系提出了兩條重要原則:整體性原則和同形論。由格式塔心理學派提出的“整體性”、“異質同構性”及“頓悟”等理論,不僅在心理學上具有科學性,而且在文藝領域特別是翻譯領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2.格式塔心理學的整體性原理———文學翻譯角度。格式塔心理學最大的特點即是強調研究心理對象的整體性。任何“形”不是各部分的簡單相加,而是經(jīng)過主體知覺活動加以重新構建的“整體”,因而在具體的研究中,形式或圖形的把握尤其是知覺占據(jù)核心地位?;萏睾DJ為只有從整體上考慮心理對象才能產生創(chuàng)造性,他認為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是整體決定部分的觀點。文學翻譯作品是統(tǒng)一的、有機的整體,在翻譯文學作品時,譯者不能僅僅消極被動地接受,而需通過主體認知活動把握整體特征及性質,對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性組合從而構建一個完整的語義框架,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思理為妙,神與物游”的藝術審美境界。
三、例證分析
化境是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至美境界,要求譯者具有藝術的審美修養(yǎng)和藝術的思維方式,能從整體上把握原文的神韻和意境。正如包通法教授所說:“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一般從整體上把握客體與人之間關系,整體統(tǒng)攝部分,部分體現(xiàn)整體,既抽象玄奧,又具體直觀,強調由象致內心的頓悟和內省?!备袷剿碚摲磳υ胤治觯珜дw組織,認為整體大于局部之和。因此,譯者在翻譯文學作品時,不能專執(zhí)于一個句子、一個詞或單獨意象,而要從整體把握,進行從上至下的宏觀建構。體現(xiàn)在整體藝術層面上的文字翻譯是一個格式塔意象的轉換過程,譯者從原文中獲取語言意義與情感體驗等信息,構成一個新的整體意象,再將這個新的整體意象轉換成譯文語言的過程中,信息量的多少,美感等因素都會影響譯文讀者的接受。有道是,多情自古傷離別,原文表面看似樸實無華,卻深蘊纏綿之情意,令人動容,譯文亦是如此,錢鍾書運用典雅純正的文言文來翻譯,其中的“百凡如故”、“神傷之甚”,特別是“行行生別離”五字緊緊捉住了原文所蘊含著的深切情思和神韻。譯者基于對原文的透徹理解,以純正的譯語文字表述忠實地傳達了信息,完整地傳達了原作的精神和風格,將離殤之情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此佳譯,不露半點雕琢痕跡,既能做到謹而不拘,又能做到離形得似。
四、結語
探究教學也稱作“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是一種關注經(jīng)驗的教學,是圍繞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結構不明確的問題所展開的調查和尋求解決方法而組織的。問題是人類教學知識的源泉,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建構自己的知識,提出更高層次的問題,激起探究更多知識的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有啟發(fā)性、趣味性、層次性和創(chuàng)新性。案例一:教師在一節(jié)地理課的導入中,是這么提出問題的。李白詩云:“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大家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一下這句詩的合理性,并說明理由。學生思考:水奔流到海也會復還,因為水是不斷循環(huán)的。此案例用創(chuàng)新的手法引出的問題,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而且對學生學習水循環(huán)具有啟發(fā)性,如有的學生可能會進一步思考:黃河源頭的水又是從哪里來呢?水是怎么聯(lián)結到一起的?這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提出假設和設想
假設是探究教學的核心。在大多數(shù)學生理解了問題,并且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的看法趨于相近的時候,教師要將學生的看法與問題聯(lián)系起來提出一個假設。案例二:確定、評價空間位置的探究。(1)教師為學生長江流域的地圖,上面有地形、流域范圍、自然資源、交通線分布情況等,讓學生分析如果修建大壩應該建在何處?(2)提出幾種假設,只考慮地形因素建在河道最狹窄的位置,第二是只考慮因素生態(tài)因素建在對生態(tài)影響最小的地方。(3)教師提出三種假設后,由學生討論分析,最后展示三峽大壩的具置,并分析修建在此地的原因。提出假想,重視事情的過程,而不是結果。在實際操作中,教師鼓勵學生不要局限于現(xiàn)有的,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收集地理信息
收集相關的信息是論證猜想是否可行的第一要求。首先我們要在提出的論證設想上,制定出相應的計劃,讓學生明確收集信息的范圍與要求,以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使收集的信息有意義。其次,通過多種途徑來收集(如圖書館、數(shù)字資源的文獻、實地調查、訪談)等。案例三:給出視頻材料,黃河斷流逐年加劇。視頻中呈現(xiàn)出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間,黃河有21年下游出現(xiàn)斷流,1997年距河口最近的利金水文站全年斷流226天,斷流河段曾上延至距河口約780千米的河南開封。由黃河斷流帶來的不良影響,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水循環(huán)的重大意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收集更多關于黃河斷流帶來的不良影響。
四、整理分析地理信息
學生在整理收集到的資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從中選取有用的信息,指導學生高效地利用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進行科學的總結歸納。例如,為什么三峽擁有世界級的水力資源蘊藏?并從水力資源的能源性質等角度,分析討論三峽水力資源開發(fā)可以帶來的直接間接效益。學生課下查閱了長江上游段氣候資料、河流徑流水量,地形的有關狀況后,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才可以得出結論。教師應根據(jù)學生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繪制圖表。例如將常年的降水量做成柱狀圖,將地勢落差用地形剖面圖模型表示出來。從三峽地區(qū)河水的總量與上游地區(qū)的氣候類型、特點的相互關系中,分析落差大、水量特別豐富的原因。
五、總結
結論是經(jīng)過對資料的整理,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得出的,不是個人的主觀臆斷下得出的。例如,在分析影響美國老年人口向南遷移的因素時,學生可能會主觀地認為是經(jīng)濟因素引起的人口遷移。教師這時就應呈現(xiàn)美國南部和北部的氣候類型圖,再呈現(xiàn)一份對老年人期望居住地的問卷調查。學生互相探討,教師引導其在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核心,突出一點的分析法,總結出氣候才是影響美國老年人遷移的重要因素。
六、陳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