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現代服務業發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現代服務業發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現代服務業發展

        第1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產業規制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6-0-02

        現代服務業是一個新興產業,它與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乃至構建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密切相關。其特征體現在“三新”和“三高”,即新生產方式、新組織形式、新技術、高附加值、高知識人才和高技術含量。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前景非常廣泛,但也面臨許多問題。國家“十一五”規劃也提到,要“大力發展面向生產者的服務業,深化細化專業化分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1]

        一、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服務業整體發展水平低

        1.我國服務業發展總量不足,滯后特征明顯,與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明顯滯后于世界服務業發展水平。

        2.從服務業就業比重來看,我國服務業吸納社會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都是最低的。但我國吸納就業的總量最高,勞動密集程度在世界罕見。每萬美元的就業吸納能力是這些國家的數十倍。

        3.我國能夠享受服務的有效需求人口比例較低。在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城市居民相當一部分人處于最基本生活需求的邊緣,對服務業的需求還沒有達到相應的臨界點,導致服務業的需求不足,另外,農村居民由于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的限制,對服務業的許多產品幾乎沒有需求。[2]

        (二)服務業結構問題突出

        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及服務業內部之間結構問題突出。目前,我國服務業發展結構問題突出,具體表現為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之間的三大產業結構以及服務業內部行業結構。其中,三大產業之間的結構問題突出表現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偏低,這與錢納里等人提出的“標準產業發展模式”差距較大。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合理具體表現在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產出結構、就業結構以及投資結構上。產出結構和就業結構均表現為傳統服務業為主,現代服務業比重不突出的特征,目前我國服務業就業仍然處于傳統服務業為主渠道的內部自我調整時期,現代服務業作為吸納就業主渠道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傳統服務業仍將是服務業新增就業的主要來源。

        (三)區域服務業發展不平衡

        對于中國的省、直轄市、自治區來說,不論整個國民經濟,還是區域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都需要服務業強有力的支撐和促進,區域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更離不開發達完善的服務業。但我國的省市區的服務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呈現出一種非均衡發展態勢。中國區域第三產業發展的水平、速度、規模在區域分布、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陸之間的非均衡差異非常明顯,綜合發展水平差別很大(最大差距達3倍多),各個區域第三產業發展之間的協調性也很差。[3]

        (四)城市化進程慢

        城市作為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城市化是推動服務業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我國的城市化水平與世界城市化水平相差很大。多少年來,盡管我國做出了種種努力,但城市化水平一直提高不快,國家的城市化發展目標不僅一直沒有實現,而且差距較大,對服務業有效需求的增長產生了不利影響。因此,加快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和城市化步伐,是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根本措施。

        二、產業規制

        (一)產業規制理論基礎

        產業規制就是對產業發展布局,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整體布置和規劃。基礎理論主要有:發展階段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勞動地域分工理論、產業集群理論和各種不均衡發展理論,如區位論、中心地理論、增長極理論、點―軸開發理論、梯度推移理論,以及一些優勢產業相關理論,如高新技術產業等。

        產業規制理論與方法的現有研究,也證明了產業規制具有上述基礎理論:鄒軍在研究新時期的城鎮體系規劃時,指出其經濟、產業發展的理論主要是各種“發展階段理論”和“產業結構理論”,經濟空間分布理論主要是“增長極理論”、“點―軸漸進理論”等。汪宇明等也將“全球化、產業集群、產業轉移、勞動地域分工理論”作為城市工業布局總體規劃的基礎理論。顧朝林等在分析概念規劃的理論與方法時,指出“產業結構的重組、轉移和優勢產業選擇”是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理論依據主要有“產業結構理論”、“梯度轉移理論”、“主導產業理論”和“比較優勢理論”。[4]

        (二)產業的規制一般方法

        通過對若干典型規劃成果的分析,筆者檢驗并驗證了城市規劃過程中,產業規制有其規制方法:首先進行經濟發展階段和產業結構分析,以明確當前產業問題和預測未來發展方向。其次根據全球、區域或周邊城市產業轉移、區域政策和本地產業特征等,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優劣勢。針對現狀和發展條件,提出產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如結構升級、集群化、高技術化、區域協調分工等,并按一定標準確定優勢(或主導)產業及其戰略。最后,根據現狀產業分布和“發展連片,企業進園”等原則,確定“點、軸、帶、圈、片、區”的總體布局,或提出優勢產業布局意向,明確各產業類型及規模;有些則將產業布局任務交給空間部分。

        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設計與產業規制

        (一)打造服務業發展宏觀環境

        首先我們要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對關系,傾力打造服務業發展的優勢宏觀經濟環境。服務業發展是勞動分工發展和深化的重要表現之一,服務業的發展必將成為衡量一國經濟總量的重要方面,打造服務業發展的優勢宏觀經濟環境,需要重點要處理好以下三對關系:

        1.商品生產與服務生產之間的關系;

        2.服務業的就業功能與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3.市場化與非市場化之間的關系。

        其次在處理好關系的同時我們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層次的服務業發展投入機制。資本要素的投入對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引導各種國內外資本,不斷改善和提高資本投資規模與結構,逐步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有利于服務業的發展與產業結構的升級。

        最后還要盡快建立和健全服務業統計指標體系,實現我國服務業統計指標與世界接軌。從目前情況看,由于服務業的統計十分復雜,有些部門、行業的增加值指標難以計算,這里既有理論問題,也有實際問題。要盡快建立必要的核算制度,充實統計機構,并同時提供有關資料。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應會同有關部門盡快研究第三產業各部門的統計指標和統計辦法,以早日建立和健全第三產業和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指標體系。[5]

        (二)優化產業結構

        優化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以及服務業內部比例關系。首先,合理調整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的產業結構。鑒于我國的國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沒有辦法擺脫農業大國的現實,這就迫切要求我們解決好農村、農業與農民的“三農”問題。同時,我們又處在工業化初級階段,盡管我國的工業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與世界先進國家以及我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建設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仍任重而道遠。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工業發展的資源約束還不是很明顯,但從更長的時間內則堪憂。因此,在確保農業與工業穩步發展的同時,保持服務業與其余產業的協調均衡發展,改變服務業發展滯后的局面就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實踐上,今后有步驟、有重點的發展占人口優勢的服務業,在最終消費型服務業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加快中間型服務業發展的步伐,一方面可以有力促服務業整體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協調三次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

        (三)協調區域服務業發展

        第一,區域服務業發展要立足本地的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要尋求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的突破。區域服務業發展應該注意選取有助于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的服務行業,以盡快形成本地特色。例如,東部地區產業基礎好,服務業發展水平高,發展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種資源優勢,不斷提高服務業發展的水平與質量,積極參與國際服務業分工的大格局,使服務貿易與國際接軌,比如國際金融保險服務業、通訊業等。廣大中西部地區可以充分的借助本地的各種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包括特色服務業。比如,旅游資源是廣大的西部地區極具優勢的行業,可以通過不斷的拓展新景點、新路線,積極倡導旅游新概念,積極發展旅游服務業。依靠這種發展思路,選擇重點行業、重點地區突破,以點成線,以線成面,最終形成區域服務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機制,促進區域服務業快速發展。[6]

        第二,注意保持區域服務業與一、二產業的協調發展。由于不同地區條件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服務業發展也必然各有側重。東部地區第二產業發展水平最高,要充分考慮發展金融、保險、教育與綜合技術服務業;中部地區由于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因此,服務業的發展除了保持最終消費型服務業的穩定發展之外,還要大力促進中間型及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西部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落后,因此,服務業的發展要重點發展保障居民生產生活行業,有效的保證人們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

        第三,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的高低從根本上要受服務消費需求的制約,需要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1.適當調整收入分配政策,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差距;

        2.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大力增強農民和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

        3.樹立正確的服務消費觀也很重要。我們要解放思想,樹立服務消費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的觀念,鼓勵中高收入階層擴大服務消費,只要是符合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生活質量的服務消費,就應大力鼓勵和提倡。

        (四)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

        當前,城市服務業發展在我國服務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全面提升城市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對于促進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國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需要實施積極的城市化政策:第一,修訂《城市規劃法》第4條“嚴格控制大城市規模”的提法,按照市場經濟條件下效益優先的原則,對不同地區、不同環境約束條件下的大城市確定不同的環境容量,制定不同的發展政策,如鼓勵發展、一般限制或嚴格控制等,避免一刀切的簡單化處理辦法。第二,對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深圳、大連、青島等處于沿海城鎮密集地區的核心城市,要通過調整行政區劃給予足夠的發展空間,在鼓勵有條件的中心城市向國際化大都市方向發展的同時,密切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聯系,促進我國沿海地區幾個大都市帶的形成。第三,加快制度改革步伐,包括城鎮的戶籍管理制度和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進程,也是加快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重要條件。

        四、結論

        通過以上的研究和分析,針對現代服務業和產業規制發展,筆者認為主要針對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開展:

        1.打造服務業發展的宏觀環境;

        2.優化產業結構,合理調整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以及服務業內部比例關系;

        3.協調區域服務業發展,立足本地的資源稟賦條件,因地制宜、尋求突破,同時注意保持區域服務業與一、二產業協調發展,縮小區域收入差異,增加居民收入;

        4.加快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白玲,朱慧娟.論開放經濟條件下我國服務業技術創新的實現[M].國際經貿探索,2004:13-16.

        [2]朱春明.關于我國服務業發展中幾個戰略問題的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04(12):13-15.

        [3]來有為.當前我國需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J].改革,2004(05):11-17.

        [4]李慶楊,呂瑤.論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及發展對策[J].集團經濟研究.2006(07):23-24.

        [5]張國云.發展服務業是當今經濟轉型的戰略選擇[J].浙江經濟.2007(07):14-15.

        第2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廣西;現代服務業;影響因素;發展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院內立項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立項編號:GSKY2015006)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719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

        收錄日期:2016年6月20日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我國服務業發展逐步駛入快車道,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其創造的經濟效益與日俱增,吸納就業人員、減輕社會就業壓力的作用日益突顯。“現代服務業”作為我國特有的提法,最早出現在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本文將現代服務業界定為涵蓋現代物流、會展、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在現代化進程中崛起的新興服務業,以及傳統服務業中經過新技術、新流程、新業態和新的服務方式改造提升后的服務業。

        面對全球新的發展形勢,推動服務業發展是新常態下引領廣西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如何實現現代服務業提質增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一)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年均增速高于全國。近10年來,廣西服務業保持較為良好的發展勢頭,年均增速超過兩位數。2005~2014年廣西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隨著服務業快速增長,其發展規模不斷取得新突破。2005年,廣西服務業增加值僅為1,560.92億元;2010年突破3,000億元,達到3,383.11億元;2013年突破5,000億元,達到5,427.94億元;2014年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為5,925.16億元,比2005年翻了1.92番,占GDP比重37.8%,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4%,分別比2010年提高了2.4個和3.7個百分點。

        (二)新興業態發展勢頭迅猛,保持平穩增長。在積極推進“互聯網+”和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的政策支持下,廣西以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為主的其他營利業實現快速增長。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其他營利業實現營業收入319.4億元,比上年增長19.3%,比全國平均增速高6.4個百分點,拉動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4.2個百分點。其中,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較快,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2.7%、17.2%和25.7%,成為推動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動力。

        2015年,全區規模以上生產業營業收入總量超過千億元,達到1,101.8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達86.9%;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614.2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為48.5%;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為432.3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為34.1%;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的營業收入達209.6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的比重為16.5%。

        從增速看,新興業態發展態勢喜人。2015年,廣西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業、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均保持平穩增長,分別比2014年增長6.8%、9.4%、4.3%和8.5%。

        (三)第三產業占比上升。“十二五”期間,廣西第一產業投資5年累計完成2,558.85億元,年均增長36.4%,增速由2010年的13.3%增長至2015年的43.9%,占全區投資總量的比重也由2010年的2.2%提高至2015年的4.8%。第二產業投資總量由2010年的2,655.20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6,479.34億元,總量翻倍,5年累計完成25,656.05億元,年均增長24.4%,2015年占全區投資總量的比重(41.4%)比2010年(37.1%)提高4.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投資5年累計完成34,034.06億元,年均增長19.6%,占全區投資總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60.7%回落到2015年的53.8%,共回落6.9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的投資結構由2010年的2.2∶37.1∶60.7調整為2015年的4.8∶41.4∶53.8,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2015年,第三產業增速快于第二產業增速1.6個百分點,近13年來首次快于第二產業增速。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比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創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

        從投融資發展趨勢來看,廣西對服務業的投資總額呈現上升態勢。據統計,2005~2014年投資總額平均增長24.4%。其中,2014年服務業投資總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3%,10年來這一比例保持在50%以上。同時,陸續建成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科技館等一批服務業重大項目,服務業投資呈現出主體多元化,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

        (四)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大幅提高。2013年末,全區法人單位從業人員中,位居前3位的行業除制造業、建筑業外,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以71.85萬人,占10.7%的比例。同時,在有證照個體經營戶從業人員中,位居前三位的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149.32萬人,占42.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21.63萬人,占34.4%;住宿和餐飲業30.46萬人,占8.6%,均為現代服務業從業人員。

        二、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差距

        (一)服務業增速低于GDP增速,與發達地區省份差距較大。2004~2014年廣西服務業增速有9年低于GDP增速,而同期全國卻有9年高于GDP增速;近10年廣西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3%,低于DGP增速1.1年百分點;而同期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6%,高于GDP增速0.6個百分點。“十二五”以來,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值長9.65%,比“十一五”慢了3.05個百分點。

        2015年,廣西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2014年增長4.9%,在全國排名第19位,增速分別比北京、上海、廣東落后0.3、1.2、4.7個百分點。從西部12省來看,廣西增速排第7位,與排在第1位的重慶相比,落后了13.2個百分點,僅高于四川、寧夏、青海、新疆和內蒙。周邊省市將物流業、金融產業、商貿業、汽車產業等作為支柱產業重點發展,導致了廣西區內消費不斷外流,市場被外省搶占,生產要素外流的“虹吸”現象明顯。

        (二)服務業內部結構調整滯后。廣西規模以上服務業各行業中,主要以交通運輸等傳統勞務型服務業企業為主,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倉儲郵電業比重超過40%,比全國高出6個百分點左右;而互聯網、教育、文化和信息咨詢服務等智力型服務企業規模小、占比低,比較薄弱,發展明顯滯后,制約了服務業整體結構的優化和綜合效益的發揮,整體層次有待提升。

        三、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區域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經濟發展水平。配第―克拉克定律將產業結構發展過程描述為:“隨著經濟發展,勞動人口由農業移到制造業,再從制造業移向商業和服務業”。從社會發展來看,最初是食物需求以滿足生存需要,與之對應的是農業的發展。隨著收入的增加,開始產生衣食住行等有形需求,與之對應的是工業化。最后是教育醫療等無形需求,與之對應的是服務業的大發展。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往往也是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簡單來說,服務業的發展水平跟地區經濟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關。2000年以來廣西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均低于全國水平,2013年為13%,與全國(22.7%)的差距由2000年2.9個百分點擴大到9.7個百分點,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了廣西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二)工業化水平。從各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現代服務業是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工業化程度越高,企業內部分工程度就越高,在價值鏈中的加工、物流、售后服務等環節被分離出來,由專業的服務企業來完成,工業企業本身專注于核心技術和品牌推廣等,分工的深化必然帶動生產業的發展。因此,工業程度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廣西工業起步晚,發展基礎相對較差,存在總量不大、結構不優、競爭力不強等突出問題,制約了服務業發展。

        (三)服務消費水平。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越來越大的消費比例用于服務消費。因為服務產品的需求彈性高于農產品和工業產品,一些現代生活產品,例如高等教育、理財、休閑、健身等現代服務消費,在較高收入水平時才能大規模消費。因此,從長遠來看,消費是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對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起到決定性作用。

        2014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844元,而2014年的廣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15,557元,在31省份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排行中廣西排第15位。居民整體收入低,可支配資金相對少,影響對服務業的消費。

        (四)城市化水平。廣西城鎮化進程較快,但城鎮化水平仍然偏低。截至2012年,廣西城鎮常住人口從360萬增加到2,038萬,年均增加48萬人;城鎮化率從10.64%提高到43.53%。但城鎮化滯后局面沒有根本改變,2012年城鎮化率比全國低9.04個百分點,排全國第26位。這一現狀限制了全區服務業的發展規模。

        (五)政府支持程度。區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地區財政支出主要運用于直接和間接地扶持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與傳媒、醫療衛生與社會保障和其他社會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是建立在高知識、高技術和信息化基礎上的,地方財政支出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有著較大的促進作用。

        (六)基礎設施水平。交通、通信等行業本身是現代服務業的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平臺。“十二五”期間,廣西興修水利、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量成倍增加,增速由2010年(33%)比全區(38.8%)低5.8個百分點逆轉為2015年(21.3%)比全區(17.8%)高3.5個百分點。盡管如此,廣西基礎設施建設與全國、東部、中部和東北地區相比仍然處于相對落后狀態,投入仍然不足,這一因素在制約和影響現代服務業的建設與發展。

        (七)外部經濟的影響。當前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都不容樂觀。世界經濟處于深刻調整階段,全球經濟、貿易緩慢復蘇、低速增長。國內經濟處于新常態下的“三期疊加”階段,中長期的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短期的先行指標也呈現回落態勢。受此影響,廣西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面對較大挑戰。

        主要參考文獻:

        [1]龐麗萍,廖明霞,梁源,陳家芹.當前廣西服務業面臨的差距及對策.市場論壇,2015.6.

        [2]楊劍英,李燕君.承接制造業轉移的欠發達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探討――以江蘇淮安為例[J].企業經濟,2011.9.

        [3]萬千歡,千慶蘭,陳穎彪.廣州市生產業影響因素研究[J].經濟地理,2014.1.

        [4]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關于2015年1~12月全區消費品市場運行情況的通報.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門戶網站.

        第3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高技術;知識密集;集群性

        [中圖分類號]F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12)52-0018-02

        1現代服務業的內涵

        1.1高技術性

        指現代服務業以計算機網絡、通信與信息技術為技術基礎和關鍵特征。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的發展,既改變了傳統服務業的運營方式,又形成新的市場形態和經營業態。遠程教育、網上購物、電子銀行等近幾年發展的新興服務行業都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

        1.2知識密集性

        與傳統服務業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不同,現代服務業具有較高的知識含量,因此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也比較高。會計、審計、咨詢、評估、設計等都是為消費者提供知識的生產和使用的行業,知識在服務過程中實現價值增值。因此,現代服務業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

        1.3高增值性

        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超過農業和制造業。目前,西方發達國家服務業產值占GDP的比重在60%~80%。按照西方學者的定義,服務業增加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例高于一般的國民經濟就是服務經濟。20世紀80年代以來,服務業吸收勞動力占社會勞動力的比重逐年提高,到目前為止,多數國家服務業吸收就業勞動力人數已超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吸收就業勞動力的總數,發達國家尤為明顯。

        2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

        2.1現代服務業集群化發展成為一種世界潮流

        現代服務業集群化發展已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和趨勢。集群化,就是指某個特定產業中相互關聯的若干企業和機構,在地理位置上的相對集中。服務業集群就是服務部門中某一行業的企業及關聯機構在地理空間的聚集體。一般是由相關企業、供應商、集群所在地的基礎設施、人文環境和政策環境等基本要素構成(下圖)。

        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構成要素

        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既是服務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自身功能的重要途徑。集群內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要素和競合機制,能夠形成外部集聚優勢,實現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增強現代服務業的競爭力。

        從各國產業集群發展來看,大城市是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的重要載體。倫敦是英國金融服務業比較集中的城市,中心區域集中了大量的大型跨國銀行總部和英國幾乎所有的大銀行總部,金融中心內擁有各種類型的金融活動,專業性人才在企業間的流動性強,使得集群內的創新活動十分活躍,產業集群效應顯著。紐約的曼哈頓商務區是美國大銀行、保險公司、交易所以及大公司總部的集中地,商務區內匯集了大量會計、咨詢、商務服務等人才,在曼哈頓地區生產業從業人數約占全部就業人數的83.8%,創造的產值接近90%。我國許多地區服務業的集群特征也十分明顯。南京新街口商圈集中了全市85%以上的大中型商業企業,下關、賽虹橋和浦口三大市場群集中了南京市70%的各類商品市場。北京CBD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集聚地,CBD內形成了以金融業為龍頭、擁有傳媒、證券咨詢中介、IT通信、世界跨國公司500強區域總部及代表處等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格局,CBD的面積僅占北京市建成區土地面積的08%,但對北京市GDP的貢獻率為2.2%,對稅收的貢獻率為14%,集群的經濟效應顯著。

        2.2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趨勢日益加強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出現了一體化、融合化發展,二者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逐步建立了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的動態聯系。二者的融合發展體現了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更深層次的專業化分工,分工的結果是提升了企業的專業化水平,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促進企業各項資源的高效利用。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生產環節的融合。許多企業的生產和服務功能已融合在一起,作業管理從制作領域延伸到服務領域,現代制造業內部逐漸由以制造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主要業務開始由制造向服務衍生和轉移,服務業創造的價值在其利潤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20世紀80年代,通用電氣公司在中國傳統制造業產值的比重高達85%,服務業產值僅占12%。目前,通用電氣公司服務業收入已占總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二是產業鏈上的融合發展。制造業的有效運轉對生產業的依賴程度呈增長態勢。一個產品真正處于生產制造環節的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處于研發、采購、儲存、運營、銷售、售后服務階段。二者在產業鏈上的融合,既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又使現代制造業發揮自身優勢,集中發展核心業務,提高了制造業的經營效率。

        三是地區內的融合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是在特定的地域內,金融、保險、物流、培訓、咨詢等生產業圍繞在制造業的周圍,與制造業緊密結合,為制造業提供服務支撐,二者形成服務業和制造業集群,共同發展。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是國內生產業和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比較成熟的區域。

        2.3現代服務業成為全球產業轉移的新領域

        世界工業化和后工業化的發展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各國服務業市場壁壘的降低,全球掀起以服務業為主導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國際服務外包是現代服務業產業轉移的重要形式。生產業外包在跨國轉移中異軍突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國際分工的深入,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管理、經營日益專業化,將后勤辦公、顧客服務、商務業務、研究開發及咨詢分析等許多非核心業務外包給新興發展中國家。2006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8600億美元,軟件外包市場規模500億美元;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預計2012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達到9750億美元,這表明服務外包正逐漸取代傳統的貨物貿易模式,成為國際貿易往來的新寵。從國際投資來看,現代服務業成為國際投資的熱點,20世紀70年代初期,服務部門僅占全世界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四分之一,1990年這一比例不到一半,而2002年已上升到60%左右。同一時期,制造業占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比例則由42%降至34%,這表明世界投資重點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地位逐漸上升。

        2.4國際大都市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

        國際大都市是指那些在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具有較強影響力、較大人口規模和集聚擴散功能的特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在現代服務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世紀70年代前后,紐約、倫敦、東京、巴黎等大城市就已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紐約、倫敦的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85%,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70%以上,服務貿易占貿易總額的1/4,服務消費占所有消費的1/2左右。大都市商業繁華、交通便利、信息快捷、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這些優勢為現代生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資料顯示,美國10家最大生命保險公司中的4家和世界最大的10家安全公司中的9家總部設在紐約的曼哈頓。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優勢地區。2006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20.3億元,其中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405.1億元,占北京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已達到70%,而現代服務業的增加值是3637.4億元,分別占北京市經濟總量的47.1%和第三產業總量的67.3%,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北京市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和主導力量。上海市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10年超過第二產業,保持在50%以上,2008年達到53.7%,第三產業已經成為上海市的主導產業。金融、批發零售、物流、房地產、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息軟件業已逐漸成為上海市服務業的主要支撐力量。

        3結論

        現代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產業,是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可持續發展產業。現代服務業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使現代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把握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探索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思路,以此發揮現代服務業在產業升級、吸納就業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徐方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動因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1)

        [2]李娟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研究,2010(2)

        [3]鐘若愚走向現代服務業[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4]徐旭現代服務業理論分析框架初探[J].生產力研究,2010(1)

        第4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提升;發展

        當前我國服務業正面臨一個主要的機遇期,特別是在現在國家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戰略背景下,現代服務業的作用尤為重要。從世界角度看,服務業產值在世界GDP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經超過了60%,這樣的情況下,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現代化程度和城市文明進步的主要標志,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一、傳統服務業與新時代現代服務業的內涵

        (一)伴隨現代經濟學的產生、發展,各專家學者對服務這個名詞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共識,沒有那本書或文章定義的服務的內涵被廣泛認可。學者專家也都是各執己見。

        1.傳統的服務業比現代服務業多,是目前所面臨的事實,傳統的服務業主要包括餐飲、婚慶、招待司儀、保潔公司、出租車公司、中介公司、保安公司等等。似乎在人們的思想中,從事服務業的工作就是低人一等,工作沒有任何的價值可言;不需要任何的上崗培訓,是沒有任何的技術含量可言的,幾乎是人人都可以做。這種對傳統服務業的認識一直以來都影響著人們對服務業的從業熱情。這種認識是荒謬的。不論是從服務這一名詞產生,還是各國學者對之一名詞的釋義都沒有得到統一的認知。馬克思認為服務就是服務這種勞動所提供的特殊的使用價值,和其他商品一樣,服務也可以提供使用價值。生產性行業是有工業和商業組成,因此服務不創造創造價值,服務不是生產性的勞動,這是亞當?斯密所認為的。美國經濟學家希爾基于服務與生產的關系角度給服務下了一個意義深遠的定義,指出:“一項服務生產活動,即生產者的活動會改善其他一些經濟單位的狀況。”

        根據各專家學者在服務這個范疇形成、認識、發展的過程的可以看出,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服務業的理解認知也是一步一步的加深,推動著服務業的向前發展。在中國同樣是對服務的理解至今也沒有形成一個被普遍接受的權威的觀點。

        2.“現代服務業”的內涵是:伴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生產,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傳統服務業,創造需求,引導消費,向社會提供高附加值、高層次、知識型的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的服務業。按照上述描述,現代服務業的本質是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不僅包括新興服務業,還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

        現代服務業一般包括:(1)基礎服務(包括通信服務和信息服務);(2)生產和市場服務(包括金融、物流、批發、電子商務、農業支撐服務以及中介和咨詢等專業服務);(3)個人消費服務(包括教育、醫療保健、住宿、餐飲、文化娛樂、旅游、房地產、商品零售等);(4)公共服務(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務、基礎教育、公共衛生、醫療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務)。

        二、當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現狀

        目前我國服務業服務層次、生產能力以及內部結構布局相對落后,順應時展及時提出“現代服務業”的這個概念,意味著特殊而深遠的現實意義,它是我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一種新的思考和內涵上的新認知。

        1.現代服務業的供給不能滿足需求,是近年來我國服務業的一個明顯特征。

        2.現代服務業的內部結構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變化。就拿相對地位來說,現代服務業明顯上升,傳統服務業顯著下降。

        3.行業就業彈性差異明顯,就業彈性是衡量行業增加值比重對行業就業比重的敏感性。

        4.中國服務業比重被低估,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大特征。

        改革滯后、產業性質定位、就業壓力和企業體制抑制服務專業化、低消費率、開放程度以及觀念和政策造成服務業現狀的關鍵因素。

        三、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一)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問題

        1.服務業總量不足、發展滯后。我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就業比重均處于較低水平,落后于世界發展水平,與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

        2.服務業與第一、二產業及其內部行業相互之間的結構不合理問題較為突出,三大產業之間發展不協調,服務業內部各行業的壟斷性較為嚴重等,是我國服務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

        3.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是服務業發展不均衡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目前,區域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區域間差距有進一步擴大,主要體現在服務行業的就業增長這方面的源動力和服務業人均增加值的差距擴大。

        4.我國服務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滯后,服務需求彈性偏低,主要體現在整體與局部的服務業。

        四、現階段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思路以及對外發展路徑

        (一)促進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思路

        1.以現代服務業為重點促進服務業的全面健全的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首先就是大力發展信息、金融、保險以及會計、咨詢、法律服務、科技服務等商務服務行業,促進服務業行業結構的優化;積極發展文化、體育健身、旅游、物業管理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形成大型的服務業集團,促進服務業集團化、網絡化及品牌化經營。

        2.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方向,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服務業市場化、產業化;國有企事業單位基礎設施服務要向社會開放,實現服務社會化。

        3.大型城市要把發展服務業放在優先的位置,依據服務經濟的產業結構、服務功能、功能定位著重發展相關的服務業。

        (二)我國現代服務業對外發展路徑

        1.政府引導,為現代服務業走出去創造一個有利環境。

        2.分步逐漸開放我國服務業,我國服務業對外開放分步實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注重開放程度,處理好開放過程中對我國服務業造成的沖擊。

        3.確定引資目標,加快服務業利用外資的水平和質量

        五、提升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擴大中央財政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支持力度。政府要對具有戰略意義的服務業加大投資力度,加大扶持力度,給與政策稅收優惠,助其快速健康發展,在企業發展到有足夠的實力走出去的時候,政府要盡可能的幫助企業實現跨國經營的方針政策。在最大的可能范圍內予以支持。

        3.政府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政務的信息資源比單個企業豐富數倍,政府為企業提供信息有利于企業信息源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便于企業做出可靠的決策。

        4.成立全國性的海外投資保險機構,為海外投資提供保險

        5.鼓勵培育國內服務企業走規模經營發展道路。規模是決定企業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我國的服務業企業規模相對來說都比較小,企業按照自愿、平等和互利的市場原則下進行產業整合,重組購并,使有管理經驗和實力的企業發展壯大,形成大型的服務企業集團,提高我國服務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對發展中國的服務業跨國公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六、總結

        發展現代服務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戰略支點,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積極創新,敢于突破,把大力發展服務業作為一項艱巨的任務,向世界發達國家服務業的發展看起,甚至超越他們。(作者單位:1.河南工業大學;2.遼寧大學)

        參考文獻:

        第5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Abstract:The article combed domestic and foreign has gathere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about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rough analyzed the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gather the area development process, summarized the Shanghai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theory and the real diagnosis angle to gather the area development to the Chinese development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 transformation economic growth way enlightenment.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 集聚區 發展模式 理論實踐

        Key words:Modern service industry; Gathers the area; Development model; Theory; Practices

        2009年3月25日中央審議并原則通過《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對上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現代服務業,引導我國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轉型具有重要意義。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對拓展城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空間,促進現代服務業企業快速成長,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施城市產業布局調整,提升城市綜合功能以及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相關文獻

        現代服務業是依托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發展起來的服務業,既包括現代化進程中的新型服務業,如網絡通信、網絡傳媒、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也包括以現代化的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服務方式改造和提升的傳統服務業,如通信、金融服務、信息咨詢業等。關于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研究,近年來成為國內理論界研究熱點,如楊亞琴和王 丹(2005),劉俊杰和王述英(2007),何駿(2007,2008),李志平和白慶華(2008),吳家喜(2008)等都對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展開研究,重點在于集聚區形成機理、特點、功能開發以及比較研究等方面,為我國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總體來說,國外關于產業集聚理論與實踐為我國學術界研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供了引導。

        西方學者從20世紀80年代起關注現代服務業布局的集聚化與擴散化并存現象。Scott (1988, 1993)指出現代服務業從城市中心區域向邊緣區域擴散的現象是源于新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彈性生產方式的出現;Storper和Walker (1989)認為當產業生命周期進入成熟期階段時,空間上的擴散就成為現代服務業尋求低成本布局的選擇。Scott (1988)、Moullaert和Gallouj (1993 ) 、Storper(1995)、Pinch和Henry (1999) 、Camagni (1991)、Keeble和Willcinson (2000)等研究了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影響因素。Nachum和Keeble(1999 )、Amin和Thrift(1992)等對倫敦中心區的媒體集聚區、硅谷(Silicon Valley)等進行實證分析。Naresh和Gary(2003)、Peter Swann ( 2001)、Sam和Kee-Bcm (1998)等研究了現代服務業演化發展。Philippe Martin和Gianmarco Ottaviano (2000)建立了經濟增長和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自我強化模型。國外學者從多個視角研究了現代服務業集聚現象,以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存在、演化和發展,提出了各自觀點。綜合而言,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具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性,也有政府人為因素的推動作用,理論界對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保持統一的肯定觀點,對與創新和網絡密切相關的知識型集聚在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內的核心作用給予了重點關注。

        二、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以外向型經濟為特征的虹橋開發區建設是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起源,逐步形成了虹橋商務集聚區,這是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雛形初現。

        20世紀90年代起上海加快服務業發展,2000年以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首次過半(50.5%),GDP10.8%的增幅中有6.2個百分點是由第三產業提供的(上海市統計局,2001)。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內部結構的優化,大大增強了上海這座經濟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輻射功能。以金融、物流、信息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在黃浦、盧灣、靜安、浦東、長寧、徐匯等區都呈現出服務業集聚發展態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上海積極規劃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加大在品牌建設、功能定位、政策指導等方面的引導和扶持力度,并啟動了一批服務業集聚區建設。2004年上海率先提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概念,以區為單位,建設一批集商務、住宿、旅游、購物、餐飲、休閑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分兩批確定了20個建設項目,2006年啟動首批12個集聚區建設項目,2007年正式公布第二批8個集聚區名單。希望通過集聚區建設,吸引集聚優勢資源,培育上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上海新世紀的城市名片、產業新高地和經濟增長新亮點。

        上海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項目已經全面推進,可望2010年左右全部建成,目前建設已經初具規模,成效逐步顯現,產業布局得到統籌協調。中心城區通過功能提升和完善配套,已形成服務業集聚和規模效應的區域,實現了集聚區的商旅文結合;中心城區周邊規劃建設中的集聚區,通過統一規劃和聯合開發,顯現了中心城區CBD溢出效應和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效應,并通過大力發展生產業,凸顯了產業特色和功能定位,形成與中心城區集聚區錯位互動發展的格局。

        三、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啟示

        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加速器”,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依靠區域特色和功能促進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經驗,對我國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具有較好啟示作用。

        (一)國際對標與經驗積累相結合,深化發展理念

        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化階段后,在經濟總量發展、經濟結構變化和人口規模擴張等因素驅動下,城市服務業集聚出現了由單點的中央商務區(CBD)模式向多極化、分散化發展,演變擴展成若干個微型中央商務區(MCBD),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模式應運而生(廣州協作網,2008)。上海探索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從國際對標起步,市政府組織國際大都市考察活動,召開國際研討會,對標紐約、倫敦、東京、香港等城市的成功之道,深入細化適應上海發展特點的集聚區發展理念,提出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構想。在具體項目的逐步推進和實施過程中,積極經驗,樹立樣板,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促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和現代化。通過樣板示范效應,加大集聚區規劃建設的宣傳力度,積極發揮區縣和企事業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在政府指導下合理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新高地、城市服務功能的新載體、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新動力和城市形象的新名片。

        (二)優化規劃布局,完善核心區域專項設計

        上海制定了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十一五”發展規劃和實施綱要。規劃上圍繞“一個核心”、“兩個依托”、“三個合理集聚”、“四個集約發展”、“五個空間集合”,“優化存量、用好增量”;布局上“錯位發展、各具特色”,建設上“因地制宜、分類發展”。結合未來功能定位,上海明確各集聚區的核心區域和衍生區域。針對核心區域土地資源稀缺、現代化商務樓宇供給不足的困境,上海借鑒東京等城市成功的空間設計經驗,一方面完善集聚區內部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在控制集聚區整體容積率的前提下,實行容積率局部調整,挖掘潛在的商務樓宇空間,加強保護性建筑的功能開發。通過國際招標形式確立的實施方案與上海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和產業固化有效銜接,合理規范了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

        (三)完善交通樞紐,構建科學交通系統

        上海計劃于2010年建成的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預計將承載全市出行量的10%左右,而且交通集散強度高、高峰持續時間長、交通目的多樣化,呈現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分散化、多極化特點。200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經委與市建交委、市規劃局共同編制出臺了《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交通導則研究》,提出構建一個科學的立體交通系統的思路,解決集聚區的交通瓶頸問題。地鐵、輕軌、道路等城市交通規劃要與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緊密結合、統籌協調。在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干道、隧道、橋梁等立體交通網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體現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的要求,把交通樞紐設立與商務樓宇、休閑場所互通連接,方便工作、生活與休閑之間的流轉,加強交通網的功能新開發(葉松,2007)。依托軌道交通站點。

        (四)吸引專業人才,發揮服務創新優勢

        現代服務業不同于傳統行業,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實現向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轉型,關鍵是吸引專業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熟悉創新原理,掌握創新方法,能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中以自己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性勞動做出創新性成果,有助于推動產業調整和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本身具有更高的學習與創新效率,集聚區內激烈的競爭促使企業等行為主體具有更強的創新意識,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管理組織創新。集聚區內企業之間的頻繁聯系和溝通,使創新成果更易傳播、吸收和轉化,從而促進整個集聚區服務能力的提高。集聚區具有有利的創新基礎設施,在學習與創新的動力、環境、組織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可促使集聚區整體及區內個體均成為創新主體,發揮服務創新優勢,推動產業進步。

        除了上述經驗外,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探索還有其他很多啟示,比如:強化區位優勢,打造主導產業群;以人為本,協調生態和人文環境;有機連接產業鏈或創新鏈,提升整體輻射能級;構建市場服務體系,優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環境;等等。上海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得到了快速發展,但也存在不少發展中的問題有待改進,比如過度依賴政府政策、企業競爭與協作水平較低、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市場服務體系不健全等。總體上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在增強上海產業競爭優勢和拉動經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五、小結

        產業集聚理論轉變了傳統產業經濟學分析方法,從一個地區的產業集聚、產業配套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角度分析區域產業發展,從傳統的以資源稟賦為基礎的比較優勢轉換為以科學技術進步為基礎的知識競爭優勢,形成獨特的經濟分析視角。產業集聚區具有整合優勢、網絡效應、規模經濟和知識溢出等作用機制,因此建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有助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布局分散,產業層次較低且區域間差別較大,因此探索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形成和演化規律,總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經驗,構建適應實際經濟發展情況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模式,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轉型和提升區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志平,白慶華.大都市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形成機理研究 J.現代管理科學,2008.02.

        [2]何駿.以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以上海的實證研究為例 J.城市,2008.04.

        [3]楊亞琴,王 丹.國際大都市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的比較研究――以紐約、倫敦、東京為例的分析 J .世界經濟研究,2005.01.

        [4] Keeble, Wilkinson. High-technology clusters, networking and collective learning in Europe. Ashgate Adlershot. 2000.

        第6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國大部分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很快,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但與目前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現代服務業還處于起步時期。本刊特摘要選編上海、廣東兩地服務業發展的實施綱要和指導意見,供各地參考。

        上海市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點領域

        根據國際服務業發展的新趨勢、把握國家的政策機遇、發揮上海的自身優勢,按照“突出重點、分類推進”的原則,選擇發展潛力大、產業關聯度高、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的六大重點領域,實施政策聚焦、集中突破,以點帶面,帶動上海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和能級提升。

        (一)以資源集聚和金融創新為抓手,大力發展金融業

        加快吸引證券、基金、信托、銀行等各類新增金融機構集聚上海;逐步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加大產權市場交易范圍和輻射力;加強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進一步研究完善風險防范和處置的協調機制;增進長三角和滬港金融合作與聯動,推動滬港金融服務機構在兩地互設分支機構。力爭至2010年,基本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市場體系、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體系、人民幣金融產品創新和交易中心以及規范有序的交易制度和法律體系等金融發展環境。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

        (二)以綜合改革試點為契機,積極扶持文化服務業

        在滿足市民基本需求的基礎上,依托市場機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快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醫療保健等領域的產業發展,使上海成為最適宜于國內外人士生活、工作和創業的城市之一。依法開放文化市場,鼓勵投資文化產業,發展數字電視、網絡教育、遠程醫療、網絡游戲等內容產業;逐步增加接受境外留學生的學校數,擴大留學生規模,進一步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加快引進世界一流高校和培訓機構;鼓勵與國際著名品牌醫療機構開展合作辦醫,培育國際化醫療機構,逐步做大高端醫療和醫療康復、保健服務等多層次醫療服務;積極舉辦世界重大賽事,培育健身娛樂、體育培訓等體育產業。至2010年,文化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00億元,教育培訓業增加值達到400億元,在主要文化產品消費量、公共文化服務享有量、外國留學生擁有量、社區服務中心數量及服務種類、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擁有量、公共運動場地擁有量、大型體育賽事舉辦量等核心指標上處于全國前列。

        (三)以擴大“兩港”開放為突破口,加速發展現代物流和航運服務業

        充分依托洋山深水港區和浦東國際航空港等樞紐性基礎設施,加快“兩港”建設運營的對外開放,加速推進現代物流基地建設,積極培育第三方物流市場,構建多式聯運物流保稅網絡體系,推動統一開放的物流大市場形成。同時,加快吸引國際航空貨運巨頭在滬設立全國性運轉中心和地區總部,提升空港貨運中轉能力,增強航運服務功能。至2010年,確立上海在全球物流的重要節點地位,爭取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和亞太航空樞紐港;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500萬標箱,航空貨郵量達到320萬噸;物流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以上。

        (四)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整合發展會展、旅游業

        借助舉辦世博會,按照世博“和諧城市”的理念,推進主體項目建設和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加快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文化旅游功能開發,加強長江三角洲旅游經濟合作,擴大旅游對外開放,發展特色旅游產品。同時,培育和集聚國際級會展品牌,增強會展旅游業服務功能,打造城市品牌形象。至2010年,國際展達到500個/年,國際會議達到1000個/年;接待入境過夜旅游者達550萬人次/年,引進國際品牌酒店和知名旅行社達到60家,建成亞太地區的國際會展旅游大都市。

        (五)以城市信息化為抓手,培育壯大信息服務業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改造傳統服務業。依托上海微電子產業基地,加強產業政策及規劃引導,把握新技術和新業態,建設一批公共技術支撐平臺和產業應用項目,建成三個信息服務增值鏈,支持一批產業發展關鍵技術的產業化,建立信息共享和安全保障機制,加快推進電子商務、網絡游戲軟件等新興領域發展,提升信息服務業能級。至2010年,實現增加值約1000億元,內容服務種類達到發達國家90%左右的水平。成為全國信息服務中心、國際性信息服務集團的主要聚集地和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電信樞紐之一。

        (六)以市場化、專業化為方向,著力提高專業服務業水平

        按照我國加入WTO的承諾,以CEPA為契機,全面清理資質資格的設置,繼續深入推進各類中介機構與政府部門脫鉤,營造公平、公開、規范的市場環境,逐步開放專業服務的國內市場,大力引進中外著名的會計、法律、咨詢、評估等中介機構,培育全國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務所或中介集團,提高上海市場中介服務的競爭力。至2010年,基本形成種類齊全,能夠支撐“四個中心”需要的現代中介服務業體系框架;中介服務業行業達到60個,從業人員達到60萬人以上,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企業,建成面向國內外的中介服務重要基地。

        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依托區位優勢,加強布局規劃,聚焦強勢行業,形成若干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進一步優化上海現代服務業空間布局。以集聚區為抓手,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

        (一)圍繞城市功能轉換,著力構筑三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帶

        結合蘇州河、黃浦江兩岸開發,進一步強化金融、信息、中介、商貿、會展等功能,重點打造以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延安路―世紀大道為軸線的三大現代服務業集聚帶。

        1.黃浦江現代服務業集聚帶;2.蘇州河現代服務業集聚帶;3.延安路―世紀大道為軸線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帶。以商務樓宇及賓館為載體,整合資源、提升品位,大力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地區總部或辦事機構、國內外大公司的銷售中心、研發中心、采購中心、投資中心、結算中心等,橫穿上海東西向努力打造成為專業服務、信息服務、商務商貿、總部經濟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的上海現代商務走廊。

        (二)按照“一區一強”的總體思路,著力打造一批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中心城區是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依托各區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突出強勢產業,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使之成為集功能和形象為一體的現代服務業新亮點。

        1.外灘及陸家嘴金融貿易區;2.浦東世博―花木國際會展集聚區;3.張江高科技創意文化和信息服務業集聚區;4.路環人民廣場現代商務區;5.淮海中路國際時尚商務區;6.南京西路專業服務商務區;7.徐家匯知識文化綜合商務區;8.虹橋涉外商務區;9.北外灘航運服務區;10.江灣一五角場科教商務區;11.長風生態商務區;12.不夜城現代交通商務區。

        (三)依托重大基礎性項目,著力打造若干郊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郊區依托洋山深水港區、國際航空港及鐵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功能性基礎設施項目、大型交通樞紐和產業基地,結合郊區“一城九鎮”建設,圍繞加快發展生產業,規劃建設現代物流、休閑度假旅游、特色商貿等郊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1.臨港新城國際物流集聚區;2.松江新城教育研發服務集聚區;3.嘉定新城汽車文化服務集聚區;4.三島生態度假旅游區;5.紫竹科學園區;6.杭州灣北岸休閑娛樂旅游帶;7.佘山、淀山湖山水古鎮旅游圈。廣東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壯大五個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旅游業、房地產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

        ――交通運輸業:以建設交通便捷省為目標,加強公路、鐵路、民航機場、內河航運的建設,進一步完善連結省內外的立體交通運輸網。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提升交通運輸業的現代化水平,擴大運輸服務的能力和范圍。鼓勵運輸企業集團化、連鎖化,提高運輸規模效應。基于交通基礎設施的公共服務性質,逐步改革其投資補償機制,增加財政的建設投入,嚴格控制并努力減少收費站點的設立,降低運輸成本。加快物流標準的制定,發展多式聯運,推進交通收費方式現代化,提高運輸效率。規范運輸服務行為,提高運輸服務質量。

        ――旅游業: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為契機,推動旅游業的區域合作,重點提升粵港澳旅游合作層次,深化合作內容,加強三地旅游資源、資本和服務的互相開放和企業合作,將大珠三角旅游區培育為“一國兩制三地”的國際知名旅游區。積極利用外資、民資開發旅游資源,興辦旅行社、旅游飯店和旅游項目。鼓勵組建大型旅游集團,推進旅游業向連鎖經營、規模經營方向發展。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礎設施,加快通往旅游區(點)的道路建設。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旅游電子商務建設。繼續加大旅游扶貧力度。

        ――房地產業:繼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落實住房貨幣分配政策,放開搞活房地產市場。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有效控制土地需求。加強房地產一級市場調控,培育和完善二、三級市場,擴大房地產有效需求。積極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住宅,嚴格控制別墅等高檔房地產項目。發展房地產中介業務,規范轉讓、租賃、抵押行為。規范發展物業管理,促進物業管理的專業化、社會化。

        ――金融業:加強與香港的金融合作,推進金融業的國際化,建設高效開放的金融服務和監管體系。在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的基礎上,逐步完善以廣州、深圳為重點,中等城市為依托的金融服務分工體系,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品質。鼓勵和支持中小金融機構改革產權制度和管理體制,壯大規模。創造條件吸引更多海外金融機構在廣東省落戶或開設分支機構。積極探索建立中外合資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和投資性公司。推動有實力的金融機構到香港設立分支機構。不斷拓寬金融業務,推進金融服務創新,大力開發面向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的理財服務、中介服務和電子銀行服務等業務。完善個人消費信貸體系,大力發展個人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信貸。

        ――批發和零售業:大力推行連鎖經營、倉儲超市、專業配送、制、電子商務、網上購物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促進以網絡商業為基礎的新型商業的發展。鼓勵以城市社區為中心,以超市、便利店為重點推進連鎖經營,大力發展專業店、專賣店、貨倉式大賣場等新型業態,走規模化和規范化發展的道路。加快連鎖企業向市、縣發展,鼓勵方便居民生活的連鎖企業向城鎮社區和農村居住區延伸。依托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集中力量在主產地或主銷區、集散地扶持發展一批規模大、輻射廣、功能全的大型中高級批發市場。

        (二)鼓勵發展三個生產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物流業、會展業

        ――商務服務業:大力發展法律、會計、審計、信息、咨詢、租賃、廣告等中介商務服務業。加大開放力度,降低中介服務準入條件,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引進一批境外知名的中介機構,發展一批能承接國際業務的優秀中介機構,改變中介服務“小、散、弱”的局面,提升其整體服務能力。促進商務中介服務產品創新,進一步培育和發展有較大潛力的調查論證、形象設計、戰略策劃、資產評估、投資顧問、公證等專業服務。

        ――物流業:加大物流市場開放力度,引入香港和國外物流企業,推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業的發展。采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和裝備,建立物流信息平臺。按照物流樞紐城市―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模式,圍繞廣州、深圳二個中心城市,整合物流資源。推進制造商、批發商、零售商與運輸、倉儲、貨運等物流企業的聯合,為客戶提供采購、加工、包裝、儲運、配送及進出口等服務,提高流通效率。

        ――會展業:發揮廣東省聯系溝通海內外的地緣區位優勢,加快發展以國際化、專業化、貿易型為主的會展業。以廣交會、高交會、中小企業博覽會為龍頭,帶動其他具有產業和區域特色的會展業的發展,培育新的全國性、國際化的會展品牌。加強與香港會展業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經營理念。加強對全省會展業發展的規劃指導,整合展館資源,促進會展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推進三大新興服務業的快速成長: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產業

        ――信息服務業:壯大基礎電信業企業,促進電信網、互聯網、廣電網三網融通,實現規模化經營。規范電信價格,促進有效競爭。拓展服務領域,鼓勵增值電信服務的發展,推進信息服務業、信息集成業的發展。推廣電子商務的應用和以網絡互聯協議為基礎的再售服務。建立和健全電子商務認證體系、網上支付體系及物流配送體系。大力開展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網絡銀行、網絡廣告、網上娛樂等服務。發展數字化的高清晰度電視,利用有線廣播電視,為用戶提供多媒體業務等增值服務。

        ――科技服務業:按照服務專業化、功能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大力興辦各類科技服務機構,形成結構合理、門類齊全、功能完備、開放協作、高效運行的網絡化科技服務體系。加強區域性和行業性生產力促進機構建設,推動二者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網絡化的服務協作。依托各類科技園區,大力發展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支持科技信息機構、技術交易機構的公共科技信息平臺建設,建立科技資源信息共享制度。大力發展創業投資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融資、貸款擔保機構。促進農村科技服務機構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興辦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開展科技服務工作。

        ――文化產業:按照建設與經濟強省相適應的文化大省的目標,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發展。著力培育面向市場的競爭主體,發展廣播、影視、音像、出版、報業、期刊、演藝、文化信息、文化娛樂、文藝培訓等集團。加大文化產業開放和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辦教育,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公辦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區分教育的不同層次和類別,建立公平、合理的教育投入補償機制。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和競技體育事業,積極探索體育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促使有條件的體育機構逐步由事業型向經營型轉變,形成一批具有導向性、規模化的體育企業集團。鼓勵社會興辦群眾性體育組織和俱樂部,引導居民擴大體育健身消費。

        (四)鞏固提升兩個生活服務業:居民服務業、餐飲旅館業

        ――居民服務業:重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健全服務網絡,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功能,開發就業崗位。引導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合理設置社區服務網點,提升服務水平,形成廣覆蓋、多層次的服務體系。建立新型社區管理機制,運用市場機制發展養老、托幼、文化、物業管理、環境衛生等服務業。加強社區服務信息網絡建設,架構社區服務資源與居民服務需求的橋梁。

        ――餐飲旅館業:加大餐飲業連鎖經營模式和名牌產品的推廣力度。重點培育粵菜名廚、名品、名店,積極推行餐飲業評等定級,全面提升餐飲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鼓勵名牌、老字號餐飲店實施連鎖經營,實現快速擴張,做大做強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餐飲龍頭企業,帶動中小餐飲企業的發展。加強中式快餐的發展和中餐工業化,促進家庭餐飲服務社會化。通過ISO9002達標和星級評定,全面提升飯店業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加強星級飯店評定工作,將更多社會住宿設施納入星級飯店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加強飯店業結構調整,推動飯店業的專業化、集約化經營和多樣化發展。加大名牌飯店的連鎖發展力度,整合現有分散落后的住宿旅店企業,提高住宿業的規模層次,促進住宿業的網絡化、集團化發展。

        (五)促進服務業的區域協調發展

        按照服務業區域布局集中性與網絡性相結合的要求,鼓勵服務業以城市為中心進行輻射性的網絡布局,降低服務成本,形成規模經濟。打破區域分割和地區封鎖,促進服務業的網絡化、規模化。各地要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確定服務業發展目標,經濟較發達的大城市服務業發展目標定位應較高,經濟欠發達的中小城市和農村則可以相對低一些。各地在確定服務業發展目標時,既要考慮服務業比重,也要考慮人均服務產品占有量和服務密度等指標。

        ――以廣州、深圳為廣東省服務業的發展中心。要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聚集能力和輻射能力強的優勢,在城市化進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重點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把服務業培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城市新興居民服務業,以擴大服務產品向泛珠三角地區和東盟國家輸出為主要目標,壯大服務業輸出能力。

        ――以珠三角地區為廣東省服務業發展的重點區域。要依托該地區制造業發達、居民收入水平較高的優勢,實施產業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并舉的方針,在重點發展工業服務業,推動制造業的壯大和升級的同時,加快發展生活服務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推進服務業的現代化,把服務業培育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第7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 趨勢 途徑

        開展現代服務業的研究將對湖南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深入認識湖南現代服務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和發展規律,可以為企業挖掘潛力、提高競爭力提供依據,也可為有關部門提供政策建議,以促進湖南服務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湖南現代服務業未來發展的趨勢

        1、 做大做強特色服務業

        旅游業:進一步發揮我省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樹立發展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堅持突出特色、打造名牌的原則,整合旅游資源,精心培育一批世界級和國家級的知名旅游品牌,實現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的轉變。

        精心打造以張家界為龍頭的綠色生態旅游,以韶山為重點的紅色旅游,以長沙、南岳、炎帝陵和舜帝陵為代表的歷史人文旅游,以湘西為重點的民俗風情旅游4大旅游品牌。加快長株潭、環洞庭湖、大湘西等特色旅游區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提升岳陽樓、山、桃花源等10大特色旅游產品,深度開發長沙到張家界、湘西、懷化、邵陽、岳陽、郴州等8條精品線路,拓寬9條跨省通道,大力開拓境外、省外客源市場。做大做強10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旅行社和一批旅游企業,開發湘繡、竹書、石、砂石畫、土家織錦等一批湖湘品牌旅游商品,完善旅游配套設施,全面提升行業素質和產業競爭力,把湖南建成中部地區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文化產業:立足湖湘文化特色,大力實施精品工程和品牌戰略,積極發展大文化產業,延伸產業鏈,促進文化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力。

        立足構筑“一區(以長沙為重點的文化產業中心區)三帶(京廣線、瀟湘流域和大湘西三個特色文化產業帶)”、“四輪驅動(廣電、出版、報業、娛樂)”、“兩翼齊飛(動漫游戲產業、會展業)”的產業格局,加快發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娛演藝、體育服務、動漫游戲、會展6大產業,提升電視湘軍、出版湘軍、體育湘軍、藍貓卡通等品牌影響力,將金鷹電視文化藝術節打造為國內外知名品牌。抓緊建設金鷹卡通科技園、湖南報業文化城等重點文化工程,進一步壯大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廣電集團、湖南日報和長沙晚報報業集團的實力,推動有條件的文化體育機構發展成為產業集團。

        2 、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依托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加快建設物流運輸平臺、信息平臺、存儲配送平臺等物流基礎設施,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完善物流服務配送服務體系,積極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物流體系。

        現代金融業:強化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組織體系為基礎,加速金融現代化,提高金融效率,不斷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加快發展證券、期貨、保險等金融服務。

            商務服務業:按照專業分工和國際標準,拓寬行業體系,壯大發展規模,推行行業自律,提高服務水平。

            大力發展專業服務業。重點壯大法律、會計、審計、稅務、企業管理、市場調查、資產管理、專利、商標評估、工商咨詢、設備租賃等專業服務規模,為企業生產經營、投資、貿易等提供全方位高效優質服務。

            鼓勵發展創意產業。依托我省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工業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工藝美術設計、廣告、策劃等創意產業,創新技術手段和服務方式,培育創意產業品牌,形成創意產業與優勢產業互動融合的產業鏈集群,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發展活躍會展業。加快現有會展場館配套設施建設,提升綜合服務功能;發展壯大一批專業展覽公司和會展企業,積極策劃舉辦大規模、高水平、有特色的展覽、節會活動,吸引國內外大型會展企業、展會活動落戶湖南,培育形成10個國際國內知名會展品牌。

            規范完善人才服務體系。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各種培訓,鼓勵發展集約式職業教育基地,重點培養社會急需的各類人才;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培育和引進專業獵頭公司;健全就業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連通勞動力市場、人才市場和大中專畢業生市場的信息網絡,加快推動三大市場融合貫通,提高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比重。

            信息服務業:圍繞以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以工業化帶動信息化,突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應用促發展,完善信息基礎設施,開發信息資源,拓展領域,提高水平。

            科技服務業:按照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求,加強基礎研究,加快成果轉化,推進科技進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科學研究與試驗。優先實施能源、資源、環境、農業、信息等關鍵領域的重大科技開發專項和優勢共性技術集成創新,攻克關鍵技術。

        專業技術服務業。加快建設全省科技成果與專利信息服務平臺、組織機構代碼管理體系、商品條碼服務體系和標準技術法規信息資源系統;進一步完善環境監測監管體系、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食品、農資、建材、棉花等產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

        農業服務業: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生產條件,大力發展為“三農”服務行業。

        3 、拓展提升服務業

        批發和零售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管理手段,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倉儲超市、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提升發展層次,推進流通現代化、規模化。

        餐飲業:弘揚湘菜文化,壯大湘菜品牌,推進餐飲業連鎖經營,提高品牌影響力。

        養老服務產業:把養老服務作為拓寬服務領域的新增長點,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管理社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

        房地產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加快推進住房設計智能化、分配貨幣化、供應市場化、交易自由化,健全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

        社區服務業:積極構建政府扶持、社會參與的現代社區服務發展機制,建設組織網絡化、制度規范化、隊伍專業化、設施配套化的社區服務體系。

        4 、有序推進基礎服務業

        有序推進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礎服務業發展。

        二、促進湖南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途徑

        1 、放寬和規 范市場準入,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

        凡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業、領域和商品,都允許非國有經濟進入和經營。積極鼓勵具有資質和條件的非國有主體在基礎設施、衛生、體育及技術服務等領域擴大投資。打破部門、行業壟斷,消除市場準入的不合理限制,對民間投資實行寬準入、嚴管理的政策。通過實行公開、公正、公平的招投標制度和授權特許經營等措施,引導和鼓勵各類投資主體參與重要社會公用設施的建設、運營。切實改善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在企業開辦、土地使用、資金融通等方面,實行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待遇,并在技術、管理、培訓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幫助。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規范和簡化服務業市場準入行政審批。

        2 、努力壯大優勢企業,提高行業集中度

        大力推動服務業跨行業、跨區域整合發展,推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聯動發展,積極培育服務產業鏈和產業集群。通過加盟聯合、破產兼并、上市重組、連鎖經營等方式,改變服務業部分行業和企業“小、散、弱、差”,經營方式陳舊,缺乏品牌和過度競爭的狀態。進一步加大培育服務品牌、服務名牌的力度,重點在商貿、文化、旅游、娛樂、軟件開發、證券、餐飲、咨詢、房地產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企業集團,提高服務業的整體水平。

        3 、加快改革步伐,提高服務業市場化程度

        推進和完善壟斷行業改革。對鐵道、郵政和城市公用事業等,加快實施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繼續推進和完善電信、民航等行業的改革重組。推進事業單位的改革,將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為企業或實行企業化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納稅。

        4、 擴大對外開放,引進戰略投資者

        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施CEPA及“泛珠”合作帶來的新機遇,積極實施服務業對外開放戰略,有序推進銀行、保險、電信、外貿、文化、教育、衛生、旅游等領域的開放,加大招商力度,積極引進國內外的資金、管理、技術及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業整體水平。建立服務業重大項目動態庫,精心包裝推出物流、市場、房地產、旅游、教育、衛生、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等一批大型服務業項目,吸引外商投資。

        5 、多渠道增加投入,增強服務業發展后勁

        堅持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的原則,廣開投資渠道,推動服務業的發展。各級政府要安排一定的財政資金,作為發展服務業的導向資金,用于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支持服務業重點項目和新興產業發展。省財政在服務業引導資金原有規模基礎上,根據財力狀況和服務業發展需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通過銀行貸款、企業投入、社會集資、引進外資、政府貼息等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層次的投入體系。建立和完善適合中小服務企業特點的評級和授信制度,加強對中小服務企業金融支持。

        參考文獻:

        [1].湖南現代服務業“十二五”規劃.

        第8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蘇州;現代服務業;發展;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125-02

        隨著蘇州近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土地資源稀缺、能源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環境成本內部化等問題日益嚴峻,一味依靠制造業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這其中,加快發展服務業,是實現經濟轉型的關鍵所在,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對蘇州經濟的服務業轉型不啻是個難得的機遇。

        一、蘇州產業結構轉型的時代背景

        在經濟發達國家和中國的一些特大城市,現代服務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第一推動力。按照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一國經濟從中低收入轉向中上等收入之時,也是服務業加速的轉折點。當人均GDP達到3 000美元之后,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都將發生重大變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2008年蘇州的人均GDP已超過10 000美元,服務業成為蘇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已刻不容緩。

        目前,蘇州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正處在從工業化中后期向現代化轉變的過程中。在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原先依靠消耗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而維持的低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消減,資本密集型產業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有限,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因此,加快服務業轉型既是蘇州經濟發展面臨的難得機遇,又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戰略舉措。

        實際上,近年來蘇州從制造業向服務業的轉型步履維艱,出現了制造業比重持續提升、服務業不斷降低的滑坡現象和后退傾向。“九五”和“十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均為投資驅動型,依靠大量投資來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積累率大大高于消費率。以投資拉動勞動力需求,客觀上形成了“重制造業、輕服務業”的格局。投資拉動使得產業重合多,彼此競爭激烈,產業競爭的結果,使得吸納就業的能力不升反降。從加工制造業轉向服務業為重心,是經濟結構轉型的一道重要臺階。根據經濟發展、人均GDP提升與產業結構高級化的相關關系的國際經驗比較,蘇州產業結構的有序化程度在長三角是相對最差的城市之一,其第三產業的比重之低、提升之慢與人均GDP的增速之快的偏離程度相對最大。到2005年,第二產業占蘇州GDP的比重達66.8%,其比重之高位居長三角第一位;第三產業的比重為31.2%,其比重之低位居長三角倒數第二位,比長三角40.6%的平均水平低了近10個百分點。當年蘇州實際利用外資中,第二產業占93.47%,第三產業僅占6.39%[1]。這與蘇州高經濟增長、高人均GDP水平和高經濟發展階段極不相稱。

        去年以來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外向型經濟居主導地位的蘇州經濟受到了強烈沖擊。在最近一項針對北京和蘇州兩個城市的300多名返鄉農民工進行的問卷調查中,北京接受調查的農民工中有51.5%認為受到了金融危機的影響,而在蘇州,則有74%的被調查者認為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北京地區由于產業機構多樣化,對金融危機的抵抗能力比較強;而蘇州作為以出口加工為主的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狀況與全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抵御風險能力相對較低。金融危機對蘇州出口加工企業的影響更大 [2]。

        二、蘇州加快服務業發展的實踐瓶頸

        與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相比,蘇州服務業水平相對滯后,導致蘇州經濟發展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產業層次偏低,市場競爭力弱;資源環境匱乏;新興服務業發展很不充分等。尤其是生產業發展明顯滯后,已成為制約現代國際制造業基地建設的瓶頸,影響到蘇州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經濟競爭力弱。2008年蘇州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只大約相當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相當于新加坡、香港地區的三分之一,相當于韓國、臺灣地區的二分之一。從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數據看,目前蘇州的人均GDP相當于70年代美國、1984年日本、1987年香港、1989年新加坡、1992年臺灣和1995年韓國的水平。另外,在蘇州的產業結構中,制造業所占的比重較高,主要從事位于現代產業價值鏈低端的加工生產行業,因此,整個產業結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總體處于利潤和技術的低端環節,競爭能力不強。

        2.產業結構偏重。調整產業結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從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發展進程看,在科技進步推動下,產業結構優化表現為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但是蘇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落后于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而且還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36.4%[3],不僅遠低于2004年世界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水平(70%),也遠低于中、低收入經濟體的平均水平(56%和52%) [4]。工業仍然是推動蘇州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08年蘇州第二產業占比達到62%,在第二產業內部,重金屬冶煉加工、化工和電力占相當大的份額。

        2007年蘇州服務業占GDP比重在長三角居第十三位,明顯處于落后地位,而在全國經濟總量前十大城市中,蘇州服務業占比最低。蘇州目前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瓶頸期,工業發展缺乏現代服務業的有利支撐。

        3.消費需求偏弱。蘇州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激發,2006年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僅為30.2%,遠遠低于世界77%左右的平均水平。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蘇州投資率居高不下,資本形成總額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世界平均水平為20%左右,而蘇州2006年為58.7%。蘇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一直低于GDP增幅,這說明蘇州目前投資驅動型的經濟發展方式特征非常明顯 [5]。

        從國內城市比較來看,蘇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排名位居第四。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卻位居第十一位,即使在“長三角”地區,也低于南京和杭州這些經濟總量不如蘇州的城市。

        4.資源環境趨緊。在行政區劃、政績考核標準等外部宏觀環境尚未改變的情況下,政績攀比機制使得各級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領導干部要求環境改善的動力明顯不足。發生環境問題的企業也以為社會創造了高利潤作借口放棄自身的環保社會責任,一些地方官員習慣于依靠犧牲環境來發展經濟,在此責任機制約束下與企業達成經濟共謀關系,使污染始終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在蘇州的三次產業結構中,第二產業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是全國制造業比重最大的地區,其中,重化工業率在70%左右,而第三產業和擁有核心技術的現代制造業比重很低。大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給生態環境和土地資源造成了嚴重破壞,經濟發展呈現出典型的“環境透支型”經濟增長方式 [6]。

        三、蘇州服務業發展的現實思考

        蘇州作為距離國際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城市之一,開放的市場環境使蘇州在技術、信息、人才等方面受到上海的輻射帶動,通過與上海在產業發展規劃上的互補和錯位,利用產業垂直分工和產品價值鏈的延伸性,努力承接大都市產業擴散效應帶來的行業發展機遇。同時,長三角城市之間地緣接近、人文相襲,服務業結構往往呈現較高同構性,區域經濟發展的相對平衡,使得地區間互補承接的空間相對狹窄,因此,蘇州服務業要想拓展“服務半徑”,突破城市發展界限,必須結合自身優勢,揚長避短,找準定位,在服務業發展過程中須處理好以下關系:

        1.傳統服務業與新興服務業的關系。蘇州目前從服務業內部吸納就業人數的行業看,具有勞動密集型特點的批發和零售業仍然是服務業就業比重較大的部門。2007年,蘇州批發和零售業從業人員占服務業從業人員的比重為11.0% [7],是服務業中從業人數最多的行業。蘇州服務業仍處于以商貿、交通等傳統流通型服務業為主的階段,新興服務業發展亟待加強。在服務業發展中須依托蘇州制造業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研發、金融保險、商務服務等生產業;運用現代經營方式和信息技術,改造提升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房地產、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和需求潛力大的產業,抓緊培育中介服務、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新興產業,提高服務業的水平和層次。結合蘇州制造業基地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生產業、旅游業、文化產業等是當下蘇州服務業尋找突破口的現實選擇。

        2.服務業增長與制造業增長之間的關系。過去十年蘇州盡管實現了經濟總量的超高速增長,但內部結構不盡合理。制造業與服務業間的聯動傳導機制不暢、關聯性不對稱。蘇州以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利于吸納更多的勞動力就業,有分析認為,制造業帶來的就業只相當于制造業占GDP比重的一半左右 [8]。

        鑒于中小企業是就業崗位的主要創造者,因此,對就業問題的解決,應把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作為刺激經濟發展計劃的重點,以實現經濟的“就業增長型復蘇”,將金融危機的風險降低到最小 [9]。

        3.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關系。蘇州作為重要的制造業基地,集聚了大量國際知名制造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面前,這些企業出于競爭戰略的選擇,將通過外包其生產服務環節來提升核心競爭力,這對蘇州來說,無疑是難得的服務業發展機遇。積極滿足這些企業的服務業需求,延長產業鏈條,是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高起點促進產業融合的切入點。蘇州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不能簡單的追求提高服務業的比例,而要致力于制造業的優化升級,在此基礎上提高服務業的等級,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此外,在服務業與制造業相融合的背景下,探索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的新型模式,重點承接與本地制造業相融合的生產業。

        參考文獻:

        [1]王運寶.蘇州第三次轉型[J].決策,2007,(11).

        [2] 省略/jrxw.asp?newsid=136&act=jrxw.

        [3]吳秋華,等.服務業增長最快[N].蘇州日報,2009-01-12(1).

        [4]高傳勝,李善同.經濟服務化的中國悖論與中國推進經濟服務化的戰略選擇[J].經濟經緯,2007,(4).

        [5]蘇州統計信息公眾網,sztjj.省略/news/2007/12/12/tjj/tjj-11-27-31-1391.shtml.

        [6]吳明華.尋找蘇南新競爭力[J].決策,2007,(11).

        [7]江蘇省統計局,jssb.省略/jstj/fxxx/sxfx/200901/t20090114_108344.htm.

        第9篇:現代服務業發展范文

        【關鍵詞】現代服務業;必要性;發展現狀

        現代服務業是發展城市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就業、方便人民生產生活的重要載體。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滄州實現全面小康、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滄州應面對新情況,審時度勢,創新思維,明確目標,優化方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實現全面小康,成為河北沿海地區后發先至增長極增加新動力,培育新亮點。

        現代服務業具有“三新四高”的時代特征。

        三新:新服務領域;適應現代城市和現代產業的發展需求,突破了消費業的領域,形成了新的生產業、智力(知識)型服務業和公共服務業的新領域。新服務模式;服務提供者在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基礎上進行的服務創新。新增長方式;這一方面是產業結構升級的產物,另一方面是現代服務業高人力資本投入、高附加價值,低資源消耗、低環境代價的結果。

        四高:即高技術含量、高增值服務、高素質人力資源結構和高精神享受的消費服務。

        一、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必要性

        現代服務業具有“兩高兩少”(即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特征。滄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勢在必行。(1)發展現代服務業帶來的稅收能優化地方稅源結構,并可成為滄州新的經濟增長點。(2)從現代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互動關系來看,滄州市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關聯度亟需提高。(3)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滄州只有以信息流、資本流和技術流為重點,著力構建比較完善的現代服務業體系,城市功能才能充分發揮。(4)現代服務業能緩解就業壓力,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二、滄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現狀

        滄州現代服務業雖有一定發展,但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新業態初見端倪,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1)現代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偏低,對GDP貢獻率不大;(2)現代服務業新門類發展不快,物流、中介服務等不少,規模不大、質量不高;(3)招商引資力度較大,技術含量高的高端服務業不多;(4)認識上還存在一定誤區,如文化產業化、市場化觀念滯后,不愿挖掘其潛在的生產力。在這種情況下,滄州市政府出臺多項措施,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1.滄州市多項政策給力生產業發展

        日前,滄州市出臺《加快推進工業企業主輔分離的實施意見》,提出將一年左右時間,對全市規模以上,具備主輔分離條件的工業企業全部實行主輔分離,以提高生產業發展水平,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制造業互動發展,實現企業減負增效和地方財政增收雙贏。

        工業企業主輔分離就是在政府引導下,企業自愿前提下,將工業企業混合銷售和兼營業務中的服務業分離出來,鼓勵企業間對相同或相近的業務進行整合,通過資產、人員、技術的有機結合,培育一批功能定位準確,集聚輻射能力強的生產業和產業群體。分離的重點包括將企業中的運輸,倉儲、包裝、配送等物流業務與主業分離,成立獨立核算的法人企業。

        《意見》指出,將在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支持工業企業加快主輔分離。

        在財政上,對分離后的生產業企業,以2010年未分離前實際繳納營業稅為基數,自2011年至2013年3年內由同級財政部門對其實現的營業稅地方留成才超過基數的部分,按一定比例給予補助,用于支持生產業的發展。

        在稅收上,其自有并用于生產經營房產應繳納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對繳納確實有困難的,報經地稅部門批準,給予減稅或免征。

        在土地政策上,對改制分流的生產業需要在其他地點重新建設的,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對物流企業用于物資儲備用地,運輸裝卸等物資儲備用地,基礎性物流項目用地,按照規劃的土地用途公開出讓。

        2.電子信息業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的一個衡量目標即為信息電子的發展程度。為促進全市信息產業的發展,滄州市政府決定于2006年組建了信息產業局。滄州市信息產業局在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掛牌子,與滄州市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合署辦公,接受省信息產業廳的業務指導。

        為促進信息電子服務業發展建設,以公共基礎通信網絡為重點,進一步優化和完善電信主干網絡、寬帶接入網絡、移動通訊網絡,構建綜合化、寬帶化、智能化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同時,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實現電信網、移動通信網和有限電視網的互聯互通和協調發展。

        (1)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在整合現有網絡資源的基礎上,加快開發政府內部信息平臺資源,建設以市政府網絡中心為樞紐的上聯、下聯、橫聯辦公網絡,加快建設金融、保險、教育、科技等與國家對應的12個部門的電子公務系統建設,逐步建立統一、有效的電子政務信息平臺,“十一五”期間實現網上辦公,建設“透明”政府。

        (2)大力推進電子商務。完善電信和互聯網業務的消費環境,建設市內公用交易平臺。進一步加強政府的示范和引導作用,積極開展BtoB、BtoC等電子商務形式的試點工作,擴大網上成交規模,使網上交易、網上購物等有較快發展。積極推進對外貿易、商品零售和旅游業、證券業電子商務進程。

        綜上所述,發展現代服務業已具備現實條件。滄州立體交通體系漸已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科技流運行越來越順暢,有利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城市化率和消費水平的快速推進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大量新的服務需求。服務類企事業改革改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服務業的市場準入逐步放寬。國際服務業轉移涉及的軟件、金融、管理咨詢、生物信息等多個行業,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本文為滄州市社科聯課題《加快滄州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

        作者簡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三级中文亚洲精品字幕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不卡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综合另类bd | 一区二区不卡AV | 在线看又黄又爽成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