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繼續醫學教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繼續醫學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繼續醫學教育論文

        第1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1.1感染性疾病的存在和疾病譜的改變

        從20世紀初,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發明了青霉素,并通過臨床實驗證明它是有效的殺死和抑制炭疽桿菌、白喉桿菌、葡萄桿菌等革蘭氏陽性細菌的廣譜抗生藥物。隨著醫學醫藥科學的發展,各種抗生素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治療感染病。一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各種抗生素在對革蘭式陽性病菌治療的臨床應用取得了重要的主體作用。而到了八、九十年代初以革蘭氏陰性病菌感染為主,感染病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伴之而來的是真菌、厭氧菌感染率的上升。近幾年來,新生的病菌和病毒又急速襲來,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登革熱等,更需要我們的醫務人員以新的思維、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藥物及疫苗迅速的根除它。

        1.2感染病藥物的合理使用和對新藥臨床應用方面的學習、應用

        隨著現代醫藥科學的發展,各種新型和升級換代的抗生素飛速上市。當然這對于感染科醫生和患者應該是一件好的事情,但一些臨近學科的患者,(比如感冒、呼吸科疾病等)為了實現自身疾病的快速好轉,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抗生素甚至過量使用,從而造成了極為不良的后果,引起了國家醫務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多次下發文件規范抗生素的使用。當然治療的過程就是初步診斷、檢驗、用藥、觀察、進一步實施有效的治療直至病愈。而對新型藥品的使用更是要通過大量的臨床使用,觀察其治療效果與有關該藥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副作用與不良反應,從而使醫務人員在使用藥物上更加合理。尤其是對抗生素的使用,而這類藥物的使用集中在感染科醫生上。所以正確使用新型抗生素及同類藥物是感染科醫生要學習和領悟的重點。只有通過自身醫療水平的提高才能教育好新參加醫療工作的醫務人員,并擴展到整個社會。這在當前也是備受社會和國家醫療管理部門關注的重要問題。因此新的課題又擺在我們的面前,同時也說明了作為感染科醫生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感染科醫生在新的知識理念指導下,對新接觸受外來感染患者確診和治療方案的實施,對被感染者病理認知和對感染源的認定。比如此次對肆虐非洲大陸的埃博拉疫情的治療和控制,我國毅然決然地派出了醫療隊并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和寶貴經驗。從感染學上講,這次醫療救援行動是使我國醫護工作者對埃博拉這種新的病毒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治療以及發病原因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感染學上的研究以及藥物的使用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這些來之不易的知識也成為對感染科醫生在臨床理論研究上進行再學習和再教育的重要資料,也說明了從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接受再教育并在實踐中反復應用這種理論的重要性。作為這方面的管理人員更有義務在組織專業人員業務交流會上、學習資料的準備和充實等工作上把工作做細做好。

        1.3多學科交叉

        感染性疾病不是以單一的形式出現,它會呈現與多種疾病的交叉感染的綜合性疾病。這為治療的初期診斷帶來了困難,所以感染學不能是單一面對和解決患者病痛的學科。感染科醫生必須對大內科和其他內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在一定的情況下會同其他病科的醫生共同解決患者的病痛。醫療知識的廣泛性和全面性對感染科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學習與感染科相關的綜合性醫療知識是非常必要的。20世紀90年代通過各方面科技人員的努力終于成功研究破解了基因-這個支持生命的基本構造和性能的新學科,并將這一科研成果引入診斷技術,為最終確定病原微生物做了方法上的補充。這一技術上的研究成功使人類在生理學、病理學、遺傳學等領域里邁出了一大步,其實用價值涉及眾多領域。好多以前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迎刃而解,好多以前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了確定的答案。這說明深入研究的理論的存在意義。作為感染病的醫護人員應及時的學會和應用這一成果來探索微生物感染更深層的意義,找出救治感染病更新更快捷的方法。所以更好地利用外來的科研成果為己所用,這種轉換更需要刻苦學習和實踐。然而隨著人類經濟的發展,人員和物資的大量流動,自然和生態的負性改變,戰爭與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存環境危害的存在。還有極大一部分地區的人對環境衛生和傳染病存在有著極大的認識誤差。抗生素被廣泛應用與污染致使耐藥菌株的出現,為可能新的傳染病暴發和快速傳播提供了客觀條件。

        2加強感染科醫生的繼續教育

        2.1繼續醫學教育內容必須緊跟時代步伐

        近幾十年來世界在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治療上都取得了飛躍的發展。廣大醫務人員深感自己原有的知識已跟不上新形勢的發展,非常有必要接受新的理念與臨床技術。因歐洲黑死病的肆虐,使人類明白了傳染病的嚴重性。隨著顯微鏡的發明,人類清楚地看見并認識到了細菌———這個單細胞微小動物的存在,細菌為了自身的生存而產生的生存液體,這是直接導致人類生病或死亡的致命因素。而在客觀條件充分允許的條件下它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它的載體動物和植物、空氣、患病者的唾液)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傳播。在人類消滅了眾多傳染病菌(如鼠疫、傷寒、天花)以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客觀條件的改變,新的傳染病菌又先后出現在世界的各個地方。比如2003年的SARS、現在依然流行的禽流感、登革熱以及新發現的埃博拉疫情。人類在承認客觀事物是在不斷地發展事實的面前,就必須以全新的理念去應對這一事實的出現,并從主觀上去研究控制它。對傳染科醫生要廣泛開展學習班,病理、臨床研討班更新他們的知識領域,提高他們對新知識理念的掌握和運用,使他們在臨床實踐中得到提高。

        2.2重視學科交叉

        現代科學不斷地向高度細化、專業化發展,同時在某些領域又進行統一化和綜合化發展使之系統化。醫學界為了臨床應用的需要首先細化了它的學科,即原來簡單的內科細化成胸內、腎內、呼吸、腸道、消化等不同的專業科室,這只是讓醫務人員在某一領域的知識更加精細化、專一化,這是從縱向看。那么從橫向來看其中各科更有著緊密的聯系。這樣的縱橫聯系就表明了從事醫療工作人員的知識既要有它的專一性,同時還要有綜合掌握相關知識的能力。具體講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在掌握了一項專長以外,在其他相關領域里盡可能地造就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盡快成長、提高,盡快的適應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具體一點即感染科醫生要經常和大內科醫生進行臨床和基礎理論的交流,掌握臨床病原微生物知識,用以提高自己對感染病患者醫療水平的實力,從綜合病情來處理患者病情。用藥要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選擇合適的用藥途徑、合理的劑量及給藥間隔療程,這樣才能提高對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重癥感染的綜合診治能力。

        2.3加強醫院感染隊伍建設

        將醫院感染科納入專業教育體系,加強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學習內容除醫院感染學、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隔離與防護等基礎知識外,還應加強對傳染病防治法、應急條例、傳染病學、災害醫學等知識的學習。加強對感染性專科疾病的重視,增加感染性疾病專科醫務人員學習、進修和交流的機會,可以使科室學術團隊的科研意識、創新意識、臨床能力等諸方面均得到不斷提高和加強,學術隊伍建設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2.4開展多種形式的繼續醫學教育

        為推廣本學科的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積極申辦各級各類繼續醫學教育項目,通過各級繼教項目的舉辦,全面調動了感染科醫生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積極性,增強了大家自覺參加繼續醫學教育的意識,提高了他們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促進教學水平、醫療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發展。廣泛宣傳感染病和醫院感染預防知識,教育全體人員重視醫療活動中的隔離原則和無菌觀念,了解各種傳染病和感染致病菌的傳播途徑,做好針對性隔離措施。

        2.5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

        及時掌握全球傳染病流行趨勢,保持與WHO等國際組織的聯系、交流和合作,建立全球性信息合作關系非常重要[2]。

        3討論

        第2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在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臨床醫學在整個過程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發展,通過臨床試驗的相關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醫學理念,使臨床醫學的基本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對于循證醫學而言,其基本內涵主要是指通過臨床經驗的推理及總結,使相關經驗轉化為以RCT以及系統評價等模式的新型發展方向,從而實現了循證醫學的基本模式。因此,在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循證醫學是醫療工作者的基本思想,通過臨床實踐、個人經驗以及患者實際情況的充分融合,可以實現醫療決策的核心內容。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其主要的內容并不是對傳統的醫療理論知識進行否定,而是對傳統醫學的進一步發展,循證醫學關注更多的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狀況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相關病情的優化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通過對臨床醫學實踐的不斷總結,形成最佳的醫學證明以及優秀的治療方案,同時也是科學性醫療事業的集中性體現。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取代傳統的醫學模式是臨業發展的必要趨勢。在傳統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灌輸性的思維模式嚴重制約著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這種模式也與循證醫學的發展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臨床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其整個模式決定了繼續教育的根本目標以及教學的方法。因此,在現階段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也對相關的醫療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醫療工作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掌握循證醫學的基本教育方法。因此在循證醫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及時改變發展的觀念。首先,將傳統的傳播臨床知識轉變為基本的教學模式,從而使接受培訓的醫療工作者可以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合理地運用知識,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其次,相關的學習人員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法,掌握科學性的知識,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新型的發展觀念,同時也將這種基本的理念合理地運用在臨床工作過程中,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再次,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改變被動型的學習模式,在繼續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形成主動性的學習模式,從而實現積極學習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醫療工作者的創造性思維;最后,將這種短期性的學習模式變成終身性的學習模式,從而通過循證醫學在繼續教育過程中的應用提高醫療人員的思維模式,在根本意義上實現終身學習的基本模式。

        2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其重要意義

        2.1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基本發展現狀

        對于醫學繼續教育學院而言,其基本的體系模式是現代醫學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補足型的教育模式、提高型的教育模式以及研究型的教育模式三種。其中補足型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沒有具備完整性學歷資格以及專業護理技術的人員而言,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使相關培訓人員提高自己的學歷以及專業技能。而對于提高型的教育模式而言,主要是對以及具備專業學歷的人員而言,通過對專業技術的不斷提高,使相關醫護人員成為工作過程中的技術骨干,從而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適用型人才。在研究型教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是對具有豐富性臨床經驗的工作人員而言。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繼續教育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學理念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基本的模式也有待改善。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為了使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順應時代的發展,就應該充分融合循證醫學中的基本原則,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2.2醫學繼續教育學院引進循證醫學的重要意義

        在現階段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引進循證醫學基本理念的主要原因是,在臨床醫學的實踐過程中,相關的醫護人員在病理分析的過程中要充分的融合臨床資料,但是在整個過程中由于資料資源相對較為匱乏,在資料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嚴謹性的文獻評價模式,因此,對于這種現象只有通過循證醫學的相關理念才可以解決相關問題。在循證醫學的發展過程中,可以通過健康性的醫療決策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提高臨床醫師對基礎醫療行為的認識,更完整的實現規范化的醫療評價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醫療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提高了整體性的工作效率,而在這些優勢的發展過程中,其基本的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醫學發展模式產生一定的沖擊性,因此,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技巧,從而為我國醫學繼續教育的發展提供更為優化的發展方向。

        3循證醫學在醫學繼續教育中的基本發展方向

        3.1建立科學性的循證醫學項目

        通過對循證醫學的項目分析,在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更科學的發展方向,相關的醫學領域就應該大力開展循證醫學的教育模式,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實踐以及推廣設置專門性的課程教學模式,從而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學事業的發展輸送更多適用型的人才。

        3.2優化循證醫學教育中的師資力量

        對于循證醫學的師資力量的優化而言,是一項相對較為重要的任務形式,相關的專業教師是通過多年的臨床經驗所總結的知識精華,其基本的臨床技巧是十分寶貴的,而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融入循證醫學,是一項相對較為困難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對于缺少循證醫學治療經驗的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融入相關的定義定理,而對于有豐富循證醫學臨床經驗的教師而言,在課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應該融入基本的思維模式,從而使接受培訓的相關人員可以全面的了解循證醫學的內容,為整個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充分的保證。

        3.3建立科學性的教學模式

        在繼續學院的教學工作實施的過程中,要優化相關的教學內容,其相關內容的建立一定要依照循證醫學中的相關內容。首先應該豐富內容編寫人員的知識理念,通過對循證醫學內容的優化編寫基本的課程內容,在內容的編寫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結合循證醫學中的臨床經驗,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為教育模式的改革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4建立合理性的教學系統

        對于循證醫學的基本發展方向而言,在教育內容的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對整個循證醫學的內容有所了解,找到整個發展理念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差異性,從而為整個教育內容的發展提供更充分的教學理念。而在初級人員的繼續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培訓人員掌握基本的循證醫學程序,可以簡單地掌握基本的循證醫學的內容;對于研究性的培訓人員而言,要使相關的培訓人員掌握內容的基本研究方法,從而為整個課程內容的發展提供充分的保證。

        4循證醫學在繼續醫學教育實施工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4.1不能完全否定傳統的醫學觀點

        在繼續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整個經驗醫學視為科學性的醫學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傳統的醫學研究全盤否定,要讓培訓人員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通過對優化知識的分析,提高自己知識的總結能力,從而使醫療工作人員的創新性思維得到全面的發展。與此同時,在循證醫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以整個核心內容為基礎,通過對臨床案例的分析解決相關的醫療問題,而不是在課程內容的講解過程中隨機的進行對照試驗,從而在根本意義上實現繼續教學的科學性發展。

        4.2形成開放性的思維模式

        在醫學繼續學院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循證醫學的引入并不是一項難以實踐的醫學體系,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清楚地認識到整個教育內容的有效性,從而及時發現新的發展方向,為整個醫學事業的發展提供正確性的發展方向,將循證醫學中的相關知識合理的運用在整個實踐過程中。與此同時,對于循證醫學的內容而言,其基本的形式是一項相對較為開放性的教學系統,這就要求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知識的運用過程中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對于基本的發展方向及時作出調整,打破傳統知識運用過程中的思維局限性,在根本意義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第3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教育;科學發展;經濟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06)12-0016-02

        教育的科學發展要求我們在尊重教育規律的基礎上,借鑒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規模經濟與人力供需等理論,實現教育人、財、物、力的合理配置,在追求教育數量、規模與速度的同時,刻意追求教育的質量、效益與適度發展,從教育的粗放發展轉向教育的科學發展。在教育的科學發展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經濟學理論問題:

        一、成本效益分析理論

        (一)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一詞,最早是由美國學者普雷斯特與特威提出的,該詞是“評價投資項目可行與否的一個實際方法。有長遠觀點(這里是從遠期未來與近期未來影響的意義上來講)和廣闊的視野(這指允許對人、各種行業、地區等產生的副作用而言)是很重要的。它意味著對所有相關的成本與收益的計算和評估”。簡而言之,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在投資成本與獲取效益之間進行的系統比較。它強調追求成本投資的最佳效益,其目的是在探討一種有效投資預測的良好方法或準則,以作為資源合理配置與使用的原則。

        (二)教育成本效益分析與教育的科學發展

        教育效益分析與教育的科學發展是緊密相關的。首先,教育的科學發展與教育效益分析的目標是一致的,二者都強調要以最小的教育成本,謀求最大或較大的投資效益。教育科學發展的目標,就是通過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在教育經費增加的情況下,應該采取最佳教育措施,改進教育方法,以期獲得最佳或較大的教育效益;在教育經費持平的情況下,應該重視適當調整教育的結構與發展方向,以期獲得可觀的教育效益。其次,教育成本效益分析是教育科學發展的依據,教育科學發展是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目標。

        教育成本效益分析要求在教育的科學發展中,首先應該認真研究教育成本。可以說,估算教育成本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教育成本的內容與種類是非常復雜的。依據王善邁先生的分析,教育成本包括教育的社會成本與個人成本、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等(見下表)。

        教育成本還有:教育暗含租金成本,就是社會把學校土地與設施出租給非教育機構而支付的成本;教育免稅成本,就是社會因教育機構免繳稅款而支付的成本。

        其次,應該認真研究教育效益。效益與效果是在研究教育效益時必須明確區分的兩個概念。效果一般是指由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效益則是效果與利益的合稱,主要是針對正效果而言。教育效益則是指用于培養學生而消費的教育資源所產出的一定數量與質量的教育成果。單位教育成本投資產出的教育成果多、質量高,表明教育的效益好;或者說,單位教育成果一樣而所費教育成本低,表明教育效益好。教育效益的測量比教育成本的估算更加復雜,這是因為:其一,教育效益并不是影響個人所得效益的唯一因素;其二,由于就業市場的不完善,收益差別并不能適當反映出工作者的差異;其三,教育除了經濟上的直接效益之外,還能產生間接效益或外溢效益(spill-overbenefit);其四,教育效益的計算一般是基于受過教育的人已全部就業,但事實上的教育失業已在全球普遍存在。

        盡管如此,成本效益分析在教育的科學發展中仍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原因,一是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可以作為教育經費支出的依據之一,有利于擬訂合理的教育發展規劃或人力發展規劃;二是可以大致指出教育資源配置的適宜性與優先次序;三是可以充分發揮教育成本的經濟價值,使教育的量、質、效等協調發展;四是可以逐步實現教育成本負擔的公平原則,達到教育經費支付與開支多元化。正是基于上述的原因,近年來,許多教育經濟學家已將成本效益分析普遍運用于教育科學發展中,比如用于教育投資計劃、教育資源配置、教育評價標準與教育效益測量等方面。

        二、規模經濟理論

        (一)規模經濟的概念

        規模經濟一詞,指在生產技術、管理與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規模適當,充分發揮了資源的效能,那么會產生單位生產成本降低而產出增加的結果,這時投入按一定的比例增加,產出則遠遠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相反,則為規模不經濟,其表現有二:一是如果規模過大,引起額外資源的需求,那么會造成單位生產成本增加而產出反而減少的后果。這時投入按一定的比例增加,產出則遠遠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這種經濟就是規模不經濟(Diseconomics ofscale)。二是如果規模太小,單位生產成本因產量低難以降低,也是規模不經濟的一種表現形式。規模經濟理論要求人們在從事生產的過程中,務必要去追求規模的適度性或適當性,以達到低投入、高產出、高質量、高效益的目標。

        (二)教育規模經濟與教育的科學發展

        所謂教育規模經濟,系指在教育資源投入中(一般以生均成本計算)學生人數增加的比例大于生均成本增加的比例下的教育規模。反之,如果學生人數增加的比例小于生均成本的增加比例,就是教育規模不經濟。當代教育規模經濟理論認為,教育規模經濟的形成一般基于以下條件:

        1.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教育資源具有不可分性與整體性。整體性是指為了充分發揮教育的功能,必須同時采用相關的教育資源,如場地、設施、教職員工等。這些資源并不因學生太少而不用。不可分性則是指資源的使用至少要以一個單位為使用量,不可因使用不及一個單位而將該項資源分解。正是因為這兩個特點,所以要求人們盡量將學校的規模控制在使教育資源得到100%的利用上,這時生均成本就會下降到最低點,教育的規模經濟就達成了。這一是因為即使學校規模再小,也必須投入一定的教育資源,盡管此時投入的資源因使用人數太少而難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因為如果一味追求生均教育成本降低,一味地追求擴大辦學規模,從而導致資源使用超過100%,那么教育的質量與效益就會受到影響,也不能產生規模經濟。

        2.適當利用教師資源。在適當利用教師資源的研究中,美國學者John Riew在對美國威斯康星州108所高中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學校規模越大,教師越能發揮其專長,任教科目越少;學校規模越小,教師越難發揮其專長,教師平均任教科目也越多。

        3.學校的規模適當。學校的規模并不是越大越經濟。這是因為辦學規模的無限擴大會衍生出許多弊端:師生關系的疏遠、民主的缺失、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比率降低與行政的僵化等。一些外國學者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可見,學校只有在適當的規模之下才能達到規模經濟。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教育規模經濟理論對我國教育的科學發展有許多啟發。首先,教育規模經濟理論要求學校最好擁有能使教育資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學生數。其次,教育規模經濟理論要求學校要做到規模適當。這就要求教育決策者在進行教育決策時務必遵循規模經濟理論,以達到最佳學校規模,從而實現以有限的資源獲得最佳教育質量與效益的教育科學發展目標。

        三、人力供需理論

        (一)人力供需理論的概念

        人力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人力是:人為一種資源,任何人由出生到死亡都可以稱為人力;狹義的人力是指各國立法上承認的已達到從事生產勞動年齡的人群,即勞動力。所謂人力供需理論,就是在狹義的范圍內研究現實社會中人力的供應與需求之間關系的學說。

        一方面,人力供應首先取決于人口的數量與人口的增長。其次,取決于勞動力的數量與質量、工作意愿與努力程度。影響勞動力上述情況的因素有三:一是工資。工資決定個人工作意愿與努力程度,從而影響到人力的供應量。二是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參與率是指勞動力中具有勞動能力與意愿、實際就業及積極謀求就業的人數與勞動力總人數的百分比。一般而言,落后國家主要偏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參與率較高。發達國家主要偏重于技術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參與率較低。三是學校的入學與畢業人數。這二者決定了每一年勞動力的供應量與供應的類別。

        另一方面,人力需求決定于生產總量、生產要素運用與市場操作等。生產總量通常由GNP來表示,假定各生產要素的生產力一定,則生產總量的增減就會產生人力需求總量的增減。人力供需理論要求人們在進行某種決策時,務必要考慮人力的供應與需求情況,考慮影響人力供應與需求的各種因素,以求達到供需之間的平衡。

        (二)教育供求理論與教育的科學發展

        教育供求理論是人力供需理論在教育科學發展中的具體應用,它要求決策者思考怎樣才能達到教育供求之間的平衡,如何才能達到教育數量、質量與效益的有機統一。

        1.教育供應。所謂教育供應是指一定社會為了培養各種熟練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促進個體與社會的發展,而由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提供的教育機會。中外教育經濟學家研究發現,教育機會的提供受制于以下幾種因素:(1)資源配置的多寡。一個國家資源的配置一般依據該國發展的需要而定。任何國家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怎樣使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成員的生產與生活需要,就需要對國家資源進行有效的合理的配置。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該注意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合理配置國家資源。(2)經濟結構的需要。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影響著這個國家對勞動力的需求結構。具體而言,一個國家的勞動力可以分為三類:即高層人力、中層人力與基層人力。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于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密集型轉軌的時期,對中層與基層的人力仍有較大的需求,因此,我國應該在發展正規教育的同時,重視在職訓練與成人教育。(3)教育的單位成本。教育是一個單位成本遞增的事業。教育等級越高,年限越長,教育的單位成本就越高。教育的單位成本越高,由于教育資源有限,教育機會的提供就要相對減少。(4)師資的供求狀況。師資的短缺、師資的質量等等,都會影響到教育供給的數量與質量。

        2.教育需求。所謂教育需求是指個人、企業和國家對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它代表著個人、用人單位與國家的支付能力,還表現為受教育者為接受教育而犧牲的其他收入。盡管人們對教育需求的動機是不一樣的,但是國民對教育的需求卻是無限的。因此,國家在機會均等的基礎上,應以教育需求為導向制訂教育計劃與政策。

        總之,教育的供求從靜態角度看存在著平衡,但是從動態的角度分析,由于教育供給與教育需求是由不同的主體來承擔的,加之教育的供給與需求隨時間的變動而變動,所以教育的供求關系也處于動態變化之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教育的短期和長期行為進行科學的預測,準確、合理、適時地進行調節,以求得基本的平衡,培養出適合國家需要的勞動者與專門人才。

        收稿日期:2006-6-21

        作者簡介:王毓(1963-),男,山東龍口人,研究員,從事教育史與教師教育研究。

        第4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臨床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7-0206-02

        醫學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為醫療衛生戰線輸送了大量的專門型人才,提高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水平。新形勢下,如何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臨床應用實踐能力的碩士研究生,提高其社會服務能力,成為各個學科點探索的課題。病理學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研究生培養分為臨床應用型和科學學位型,臨床應用型因其專業知識相對豐富具有明顯的就業優勢,但因其發展較晚,培養模式尚不完善,如何提高臨床應用型病理學碩士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更好的為醫療衛生事業服務是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病理學碩士研究生臨床應用型培養模式進行深入探討。

        一、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轉變

        我們堅持“做事先做人”的理念,把研究生職業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貫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終;加強研究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人文底蘊的熏陶;堅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培養原則,以科研促臨床,以臨床帶科研,形成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二、明確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具有較高的從事臨床病理診斷、病理學教學及科研能力是病理學研究生培養的基本目標。為了適應臨床病理學研究生的培養要求,我們更加注重臨床病理診斷能力的提高,同時又兼顧一定的科研、教學能力,以適應綜合性醫院的要求。

        三、制訂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

        我們按三年制培養模式,按時間順序分為:第一學期、基礎理論學習;第二、三學期,進入病理科及實驗室從事臨床病理診斷工作及科研工作;第四、五學期主要從事臨床病理診斷工作,同時撰寫畢業論文;最后一學期主要進行論文答辯的準備及畢業后工作方向的確定等,本學期主要由同學自主支配。

        1.及時調整課程設置,適應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的現狀。碩士研究生是具有一定學習主動性的群體,傳統的教育方式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此我們大膽的對課程設置進行調整,更加注重培養其獨立學習、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科學創新能力。縮短理論課的集中授課時間為半年,重點學習理論性比較強、與本專業相關性較強的基礎學科如分子生物學等,而將專業課和基本的科研技能的培養調整至臨床實踐及科研工作階段重點學習。對比病理學專業2009級、2010級碩士研究生,我們發現課程調整后的2010級同學學習的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明顯調高,同學們在科研及臨床實踐中發現了大量“問題”,理論學習同時有效地促進了“問題”的解決,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2.優化研究生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是為了更好的將臨床病理實踐與科研相結合,由學科組制定統一的管理方案,改變以各自導師為政的局面,由研究生秘書統一具體管理。管理包括:研究生基本素質培訓,加強研究生責任心的培養,提高病理學研究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完善請假制度;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及相互合作,培養協作精神,形成高年級幫輔、引領低年級的“鏈式幫帶”模式,加強內部管理及自主管理;做好學術講座、臨床病理診斷的排班工作;研究生分為4個小組,在合理安排實驗進度的情況下,以小組為單位參加病理科的臨床病理診斷工作,使研究生的培養更加系統化、科學化。

        3.增加學術交流的機會,釀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研究生3年的培養過程中,組織研究生積極參加院校舉辦的學術講座,同時本教研室每周組織小型學術講座1次,由教研室老師和研究生們輪流進行匯報,匯報內容包括自己的科研進展及成果、科研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解讀一些高水平科研論文的科研思路,此項措施有效的激發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及能力,疑難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受到了廣大研究生的好評。組織研究生參加每年的省、市級病理讀片,提高其病理診斷的責任心及臨床病理診斷能力。

        4.參加本科學生的專業課授課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其綜合素質,在老師們的帶領下,參與病理學實驗課的授課工作,在角色轉變的同時,發現問題,自覺加強自身理論課學習,對典型的教學切片進行系統的觀察,為臨床病理診斷打下基礎。

        5.積極參加本室的法醫鑒定工作。本教研室承擔了本市地區的法醫鑒定工作,為了培養綜合性的人才,引導學生參加法醫鑒定工作,培養其動手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加強臨床知識與基礎知識的有效結合,提高其就業的競爭優勢。

        6.兼顧培養臨床實踐與科研能力,重點突出臨床病理診斷能力。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是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而且先進的科研技術及方法也是進行疑難病理診斷及鑒別診斷所必須的,因此組織研究生有效的開展科研工作,掌握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提高其科研能力,促進科研能力與臨床病理診斷能力的有效結合,有利于提高診斷的興趣和敏銳的科研思維洞察力,使科研能力更好的為臨床診斷提供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研究生進入病理科之后,實行醫師值班制,嚴格考勤,明確責任,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系統學習病理學技術;配備了多頭顯微鏡、多媒體電腦系統、整套系統性的病變切片,每周由上級醫師對病理診斷進行系統的理論講解及統一的閱片,提高病理基礎理論及臨床診斷水平;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加強規范取材、切片及診斷報告系統訓練,掌握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斷、鑒別診斷以及常規病理技術操作,經過系統的培養,畢業研究生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操作能力、獨立診斷能力,為進入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7.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辦法,突出實踐能力的測試。切實可行的考核方法,能激發研究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主動性。我們從科研及臨床實踐能力兩方面進行定期考核,科研方面以匯報實驗進程及實驗結果為主,在匯報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提高科研效率;臨床實踐考核以病理診斷為主,在老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標本的取材及診斷,對病變進行詳細的描述,最終做出診斷,在診斷過程中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及高度的責任心,同時激發研究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今后的臨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幾年來,經過教研室老師們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研究生教育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畢業研究生均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協作精神,臨床病理診斷水平及專業技術能力尤其突出,在就業競爭中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今后我們還將不斷的更新思路,與時俱進,培養更多優秀的病理學研究生,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盡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徐紅英.醫學研究生培養[J].繼續醫學教育,2009,23(4):1-3.

        [2]管小琴.從病理學研究生就業現狀談培養模式調整的必要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6,15(6):582-584.

        [3]王洋.指導病理學研究生參加教學實踐的體會[J].教育論壇,2010,7(12):166-167.

        [4]陸競艷.構建病理學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6):508-510.

        [5]曹立宇.關于碩士研究生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5):507-509.

        第5篇:繼續醫學教育論文范文

        關鍵詞:美國公立大學;廉政建設;教育行政監督;權力制衡制度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2)02−0217−0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加大,高校在學科發展、招生錄取、經費使用、機構設置、基本建設、物資采購、干部聘任等方面的自越來越大,但是,高校廉政建設卻相對滯后,導致高校行政權力異化,甚至權力腐敗和行政違法。據統計,最近五年高校職務犯罪案件數占全國教育系統案件數的比例約為1/4。因此,加強和完善高校教育行政監督制約機制已經成為建設一流大學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教育行政監 督,是指有關機關對教育行政主體在教育行政過程中是否依法行政進行監督的活動。[1](105)在這方面,美國公立大學的許多作法可供我國借鑒。

        一、董事會(Board of Trustees):美國公

        立大學的教育行政權力監督機構

        1. 董事會的權利和職責

        美國是最早實行大學董事會管理制度的國家。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董事會都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和決策機構,成為管理學校公共事務的基石。董事會、校長和評議會(教授會)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相互制約與權力平衡的作用。如建于1855年的密歇根州立大學是美國最早根據贈地法建立的公立大學,它的第一屆董事會成立于1861年,其董事會成員基本都是

        本州居民。密歇根州民眾依據憲法建立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藉此以推動教學、科研、服務并促進大學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使命,憲法賦予董事會對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普遍監督權,包括對大學財政支出的控制以及政府監督權的實現。由于公立大學的主要經費來自州政府撥款即納稅人的錢,其使用情況自然要受到公眾的監督。董事會在一定意義上行使著受納稅人委托監管高校財政開支并確保公立大學實現公眾利益目標的職責。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的主要職責包括任命及支持并制約校長、制定學校的戰略規劃、決議學校發展的方向與目標、維護和修訂學校的章程、通過年度財政預算、評估教育項目、確保良好的管理、保護高校獨立、廣泛建立校外聯系、提高教學科研水平、決定和裁決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學位授予等重大問題等等。任命、支持和制約校長(在必要的時候也包括解聘校長)是美國高校董事會的首要治理責任,其次是確保高校財政良好運轉。公立大學董事會受州政府的影響較大,章程更多地是規定董事會的義務,并把州政府的意愿滲透其中。如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的使命是讓學校提供農業、工業及其它課程的通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為學生的生活和職業生涯追求做準備,為密歇根州、國家以至整個世界的進步和人類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此外,美國高校董事會還起到了高校與社會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董事會在學校與政府、社會之間起緩沖作用,進而避免外界對學校的直接干預,保證校方能集中精力辦學,有助于保障高校自治。

        2. 董事會成員的任命與選拔

        美國大學董事會充分體現了“外行管理內行”的特點,成員主要來自企業界、政府部門或所在社區,非學術人員和高等教育系統外部人士占到董事會成員的大多數,這是美國高校董事會制度的重要特征。美國各州立大學的董事基本上來自本州或本學區的公民,也有部分政府官員擔任公立高校董事成員,但比例有限。這是由于美國公立大學章程的法律淵源一般為州憲法,并且州政府對于州立大學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響力,因此州立大學董事會中的部分成員由州政府任命或者是通過州的人民選舉產生。如密歇根州立大學章程規定其董事會成員由密歇根州人民選舉產生,他們對本州人民負責,根據本州憲法自主管理學校。董事會有8名成員,任期8年,無償服務。董事會成員如有空缺,由州長任命人員或由董事會在會議上提議任選以填補職位空缺。

        3. 董事會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

        美國公立大學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美國高校董事會并不親自涉及大學的細節管理,董事會將管理大學內部日常事務的權力委托給由它任命的校長, 董事會與大學校長分工明確,在工作中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制約。校長盡管是美國大學管理的最高行政官員,但其最基本責任就是建立與董事成員的最強有力的關系。董事會把管理學術事務的權力交給評議會,在校內形成決策權、行政權、學術權“三權分立”的狀態。董事會下面常設若干負責具體事務的專門委員會。如密歇根州立大學董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社區和公民事務委員會、財務規劃委員會、審計委員會、投資咨詢委員會、學生和校園生活委員會、政策委員會、大學合作委員會、員工薪酬委員會、發展和校友關系委員會、醫學中心委員會等。[2](51)各常設委員會成員一般至少由5名指定董事組成,成員由董事會在年會上任命。由于公立高等學校屬于公共事業,需要公眾的支持。因此,董事會會議一般都對公眾和媒體開放,絕大多數董事會的專門委員會會議也對公眾和媒體開放。董事會會議每月開一次,并歡迎社會公眾旁聽會議。“需要指出的是,美國大學董事會的這種重要權力不是每位董事權力的總和,也不能分解到董事個人身上。董事會只有以集體的形式才能行使其最高權威。沒有董事會授權,董事單獨做出的決策對高校并沒有約束力。”[3](69)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師在董事會中比例的逐漸增加以及教師對學校管理權的爭取,作為大學最高決策機構的董事會權力也開始有所削弱,董事會的職能也從對學校的宏觀決策和發展規劃的制定,逐步地向籌集辦學資金爭取社會資源方面傾斜。但是盡管如此,美國大學董事會制度仍然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制度,對美國公立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實現高校自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評議會(Academic Senate):

        美國公立大學“教授治校”的

        學術權力組織形式

        評議會(或稱教授會,也稱教授評議會)是美國大學提出和制定學術政策的重要機構,是高校學術管理的專門機構,也是教授團體參與學校管理的主要方式。1967年,AAUP(美國大學教師聯合會)、ACE(美國教育委員會)和AGB(美國大學董事會聯合會)聯合發表了《大學和學院治理聲明》(又被稱為《聯合聲明》),[4]確立了美國大學“聯合治理”的基本模式:即董事會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關,校長負責行政管理,是行政權力的代表;評議會負責管理學術事務,是學術權力的代表。美國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伯頓?克拉克曾強調:“現代大學的危機,在很多情況下是學術權力的衰微和錯位所造成的”。[5](1)評議會制度體現了“教授治校”的理念,也是美國高校保障學術自由、促進學術進步的基本要求。正如美國著名教育學家約翰?布魯貝克所說:“教授應該廣泛地控制學術活動,因為他們最清楚高深學問的內容,他們也就是最有資格決定應該開設哪些科目和課程以及如何講授,他們最有資格決定誰有資格學習高深學問,誰已掌握了知識應獲得學位,以及誰有資格成為教授。”[6](31)因此,美國90%的高校特別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都設有評議會。在不少公立大學如密歇根州立大學則形成了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均衡分配的二元權力結構。密歇根州立大學評議會傳統上主要由教授、副教授、專門政策中心和研究機構的資深人員以及負責學術管理的領導組成。評議會成員通常按學院或學科分配名額產生。美國大多數大學的評議會均設有下屬機構即咨詢委員會,包括學術委員會、招生和教育關系委員會、職稱晉升與終身教授咨詢委員會、科研政策委員會、教育政策委員會、學生事務協調委員會、教師福利委員會、研究生事務協調委員會、學術申訴聽證委員會、項目評估委員會、研究不斷執行委員會、大學財政預算委員會等。[7]一般來說學術委員會是評議會的執行部門。這些委員會主要是為校長和其他學校行政官員就各種類型的學術問題提供咨詢和建議。評議會負責的學術事務主要包括制定全校的學術政策、學術標準、學科建設和發展、教學改革目標、學位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聘任考核和晉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課程設置以及對外學術交流活動等。高校教師們通過評議會參與大學管理,使大學整體水平得以提升,從而幫助實現大學的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功能,是保障大學辦學成功和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美國大學評議會的權力來源是多樣的,或來自州立法授權,或由董事會授權,或由大學行政機構授權。在不同的大學,評議會的權力存在著差異。有些學校它只起咨詢作用,而在另外一些學校它則可以否決并用自己的政策代替行政部門的決定,校長的政策也必須得到它的批準,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但凡全校的學術方針規劃、教授的評鑒、聘任、升職、加薪等等,決定權全屬評議會(即教授會),教授會擁有最大,分校校長只執行教授會決定的學術方針及校董會決定的非學術方面的行政事務。評議會起著協調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作用。美國大學“這種行政領導和教授共同治理學校的模式使得大學校長對學術事務不能專權,評議會的存在是對大學校長權力的一種制約。為了促進大學的發展,校長必須把教師帶進決策過程中,并使預算信息和財政信息透明化”。[8](93)這種權力相互制約、尊重共享的治理結構和組織形式使得大學行政人員對學術事務不能專權,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單純依靠行政權力、行政手段、行政方式所帶來的辦學弊端,保證了學術權力有效地參與到學術事務的決策中去,保證了學術標準得以貫徹,使學術事務能夠少走彎路”,[5](80)最大限度地尊重學術自由的原則并提高高校的辦學效率。

        三、問責制(Accountability):美國公立

        大學的政府宏觀調控及督學手段

        高校問責制是美國政府部門監督公立大學管理并對其進行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美國政府對高等教育的宏觀調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聯邦政府的宏觀引導和州政府的協調指導。聯邦政府由國會通過立法方式,以經費資助、贈地和分發物資等形式,確定多個教育或研究資助項目等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施加影響;再次,聯邦政府通過制定法律、政策和調整稅收等來影響高等教育。高校在掌握社會教育資源使用權的同時,也應該擔負起發展高等教育、接受社會監督、實現受教育機會平等的責任。美國政府通過設立獨立的教育行政監督機構,并賦予其獨立的監督職權,以確立其監督的權威性,從而對教育行政實施有效監督。根據1978年通過的《監察長法案》,美國各政府部門都設立了監察處,下設有稽核部和調查部。監察處作為政府機關內部的防貪肅貪機構,主要職責和任務是:杜絕貪污、訛騙、浪費、,保證公共財政合理合法地使用,并促使提高行政效率。教育行政部門也根據《監察長法案》下設了總監察長直屬辦公室、分析和督察事務部、審計事務部以及調查事務部, 其工作職責與任務是:通過開展獨立客觀的工作,協助教育部長和國會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確保項目得到全面、有效落實,并預防和發現欺詐及濫用教育資金行為。[9](156)美國各州立大學從行政上主要歸州政府管理,各州政府專門設有指導和監督高校辦學的機構,政府一方面尊重公立大學的辦學自,另一方面又要開展對高校行為涉及公共利益的重要問題進行監管。建立問責制的最終目的是從積極預防的角度實現權責的和諧統一,保證教育管理基本目標的實現。“從價值取向上看,美國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的問責制既關注社會公平又兼顧效率和效益原則。在社會公平方面,問責制主要關注有色人種、少數民族、貧困人口是否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等問題;在效率、效益問題上,問責制通過學位獲得率、升學率、畢業生就業安置率等硬性的投入及產出指標對高校管理進行考評。”[10](62)在問責制體制下,公立大學向社會公眾展示辦學并說明財政收支。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學每年要向州政府提交年度教育報告,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教育質量的自我評價、學費收取標準、獎學金的發放、招生人數和畢業率、在校生與畢業生追蹤分析、畢業生就業率和繼續升學率、教職員工考核指標情況、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科研經費使用情況等。

        四、社會中介組織(Social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美國公立大學的

        公眾參與教育監管的獨特機構

        公立高等教育具有典型的社會公益性特征。美國公立大學的“辦學經費大部分是通過政府由納稅人的教育稅提供,因此高等學校的學術標準、教師工資、基本建設和發展規劃、專業建設、經費分配等經常會受到社會公眾的問責和監督”。[11](599)注重社會對教育行政的監督功效是美國構建和強化教育行政監督體制的重要手段與路徑。美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鼓勵和允許各種社會中介組織和機構參與高等教育的管理、監督和調節。這些社會中介組織按職能和類型來分,可分為教育研究咨詢型、決策問責監督型、專業鑒定認證型、發展評價評估型、社會投資捐贈型等等。這些社會中介組織包括美國研究型大學協會、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社區學院協會、大學教授協會、高等院校認證協會、高等教育問責委員會、州際教育咨詢委員會、州教育委員會、校友會等等,都是社會參與監督、從外部管理高校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機構。這些中介組織具有專業性、公正性、權威性、非政府性、獨立性、中介性、服務性、非營利性等特點,成員通常由高校的行政領導、教育專家、企業界和政界知名人士等組成,對推動公眾參與、監督、協調、管理公立高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緩沖器”的作用既避免了政府對高校事務的直接干預,強化了高等教育學術自治的傳統;又克服了教育信息獲取不對稱現象,從而緩解了公眾與高校之間的矛盾,并且為政府的正確教育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同時也加強了高校與社會的溝通,形成了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社會力量監督體制;“確立高等院校基本入學資格,促成高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的銜接;規范高等院校及其專業設置基準,維護高等教育質量,整合高等教育系統;維護教師的權益,促進教師專業化;開展調查研究,為教育決策和改革提供咨詢和建議等”。[12](52)完整嚴密且富有層次的社會參與組織承擔著對美國高等教育實行外部監管的社會職責,它們對制衡政府和學校行政權力,在監督高校辦學質量、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教育信息、促進行業自律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使教育行政監督落到實處。克服了信息不對稱,使政府、教師、院校,甚至學生及家長都可以從不同類型的教育中介組織獲得需求的信息。

        五、財務報告公開制度(Financial

        Report System):美國公立大學

        的經費收支透明體制

        財務報告一般包括財務報表和其他應當披露的相關信息和資料。“它是大學整個財務預算工作的階段總結或年度總結,也是反映學校一定時期財務狀況和事業發展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13](58)公立大學向社會公開其財務報告在美國是例行做法,是大學“取信于民”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學校依法理財和規范管理的有效路徑。例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的教師、學生和其他社會組織與個人,都可以在該校財務部門的官方網站上看到學校的年度財務報告。財務報表需要公開的資料具體包括:凈資產和資本性資產報表、學校運營收入和支出報表、收益盈余報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所得稅分析、凈資產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等等。“美國大學對外公開的財務報表需要經過政府的獨立審計師或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并且獨立審計報告隨同財務報告一起對外公開披露。”[13](60)財務審計也有嚴格的規定。如給密歇根州立大學提供財務審計的審計師事務所必須通過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監督下的招標形式確定。同一家審計師事務所不得連續六年參與財務審計工作。美國大學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實質上體現著對高校理財活動的高標準、嚴要求,也推進了財務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它的基礎就是要依法理財,規范管理,經得起公共問責。完善而公開透明的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可以促進高校加強基本建設、對外投資、物資設備采購等方面的科學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大學內部腐敗現象的發生,減少浪費與損失,控制人員經費、行政費用支出,優化支出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財務資源的使用效益,真正把有限的資金使用到學校建設和發展最需要的地方”。[13](61)美國公立大學財務報告公開制度值得我國高校效仿和借鑒。對于中國高校來說,財務問題一直是高校主動公開信息領域中的敏感問題。根據《法制日報》報道:2011年12月1日中國政法大學教育法中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開觀察報告》顯示,教育部“211工程”中的112所大學,沒有一所向社會主動公開學校經費來源和年度經費預算決算方案,也沒有一家高校公布其財務資金的具體使用情況。112所高校中有108家透明度測評為零,即沒有公開學校財政性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情況。而得分的那4家高校,也僅僅是公布了自己學校財政資金的相關管理制度,并沒有交代如何具體使用。可見,中國高校在財務報告公開和信息透明方面與美國高校仍有很大差距。

        六、風險預警制度(Risk Warning

        System):美國公立大學的債務

        風險管理模式

        高校的辦學規模和發展速度都需要足夠的辦學資金與經費,學校的經濟實力既決定著高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手段,又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前途和命運。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與辦學條件的改善對資金的需求急劇擴大,國內外高校在建設及辦學過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如何來評估高校的風險,這是進行風險應對和預警的前提和基礎,這也是內部審計進行風險管理審計的核心職能之一。因此,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就是在高校現有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基礎上,設置相關量化指標,分析和評價學校辦學資金使用的合理程度、財務管理水平和真實財務情況,及時揭示隱性問題,對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預警預報。美國公立大學的一半以上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性撥款,包括政府直接撥款和研究項目資助。美國獲得科研經費最多的前10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其科研經費收入的70%以上來自聯邦和州政府的投入。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政府削減高校資助、學生及家庭付不起學費、貸款利息增加、銀行凍結基金、社會捐贈減少――美國高校因金融危機面臨空前經費難題。因此,負債融資已成為美國高校籌集辦學資金的重要渠道。其實,貸款債務和債券債務自上世紀以來都是美國高校主要的兩個債務來源。貸款債務起源于上個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當時美國高校的債務主要來自于聯邦政府提供的貸款。到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這一時期美國高校主要向商業銀行貸款。90年代以后,除了向銀行貸款外,美國政府鼓勵各大高校通過發行普通債券和免稅債券進行融資。隨著高校債券發行數量和規模的擴大,目前債券債務已經成為公立高校債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美國,無論是高校的貸款債務還是債券債務,均有相應的較為成熟的管理和風險防范措施。[14](82) 1965年11月通過頒布了美國《高等教育法》,其立法宗旨在于“為了強化美國學院和大學的辦學條件,并對大學貧困學生提供經濟資助”,該法在許多方面對美國高校的教育設施都給予了政策支持和財政資助,包括對高校圖書館建設以及財政資源來源渠道較少的高等教育機構都有相當詳細而明確的資助條例。該法令一定程度上對高校的非理性擴張和盲目借貸起到了有效限制和防范的作用,也成為美國高校貸款監管的綱領性和指導性文件,并將高校貸款切實納入到了法制化和制度化軌道。除了通過政府層面和市場手段從外部對高校發行的債券債務問題及貸款問題進行有效的干預與控制外,美國各高校非常重視自身的信用建設,也非常注意在內部加強財務管理和風險防范。例如密歇根州立大學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中專門設立了關于學校信貸價值的評價指標項目,此項評價指標項目有助于學校能夠及時有效地進行債務風險自我控制,及時財務風險預警報告,并定期主動向專業的、權威的、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信用等級評價機構申請信用評級和認定,以便為學校財務預算和發展戰略提供決策建議和政策依據。此外,學校還注重對財務管理人員自律品質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實施財務信息公開化、透明化、規范化管理,實現高校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中的教育自覺和制度他律相結合。

        七、行政倫理教育 (Administrative

        Ethics):美國公立大學廉政及

        道德規范建設的有效路徑

        行政倫理是行政管理領域中的角色倫理,是針對行政行為和政治活動的社會化角色的倫理原則和規范,它是指行政人員或行政組織在行使公共權力、管

        理社會公共事務時應遵循的具體行為準則。制度倫理可以憑借其有效的力量制約著行敗,高校行政倫理建設是抑制行敗的有效途徑。美國高校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一是學術科研道德規范;二是財務道德規范。學術道德管理由大學董事會負責。美國高校基本上都設有行政道德辦公室,這是由校長任命并直接對校長和董事會負責的專門防治利益沖突和規范財務道德的監督部門,其職責是:制定政策和制度;加強道德規范建設;協調學校各部門廉政工作;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和培訓;監督關鍵部門和重要環節的運作;審查和公布個人財產申報。高校員工的勞動所得、利息等各種收入由財產申報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任何公民都可申請查閱。防止腐敗并不僅僅依賴于個人的道德自律,更重要的還要有完備的法律和規章。《政府道德法》《政府道德改革法》《信息披露法》《陽光下的政府法》和《政府工作人員道德行為準則》等一些針對政府公務員的道德規范法律制約對美國公立大學的高層行政管理人員同樣具有法律效力。這些法律覆蓋了防止政府雇員利益沖突的主要方面,如、物資采購、資金管理、隱私保護、基建招標、兼職取酬、親友回避、收受禮品以及公車使用等等。有些大學,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道德標準辦公室還頒布了大學雇員行為規范,如《密歇根州州立大學職員道德守則》《教授科研和校外兼職的守則》等。此外,大學教職員工在校外兼職要遵守事先批準制度和年度報告制度。如密歇根州立大學《教師手冊》(《Faculty Handbook》)的規定,任何教職員工如果要從事有報酬的校外兼職工作都必須填寫“員工校外兼職申請表”(the Outside Work for Pay Authorization form)向所在學院或部門遞交申請,申請如被拒絕,教師則不得從事有報酬的校外兼職工作,當然學校方面要給出拒絕的理由。如果校外兼職工作申請被批準,兼職員工必須遵守以下規定:兼職時間不能超過每月平均4天;兼職工作將有助于強化教師的專業水平;兼職工作將不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包括一些非教學的事務;兼職工作將不會影響學校的利益或違反大學的政策和法規。[15]此外,《教師手冊》中對于教師應該履行的學術倫理也有明確的界定和規定,當然也規定了一旦違犯這些學術倫理規范將會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等條款。教師如果在科研項目、論文寫作等學術活動中出現違犯學術倫理的行為,不僅會遭到法律的制裁(如版權問題、剽竊問題等),而且也會喪失其在高校的工作崗位。這是美國高校對學術腐敗行為的有力懲處。

        參考文獻:

        [1] 李帥軍, 魏建新. 教育行政法治化初論[J].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1(2): 105.

        [2] 蔣桂仙. 美國大學董事會的運作及特點――以芝加哥大學為例[J]. 董事會, 2007(8): 51.

        [3] 劉寶存. 美國公立高等學校董事會制度評析[J]. 高教探索, 2002(1): 69.

        [4]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Statement on Gover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B/OL]. (1968) 省略/govern.htm, 2004−04−22.

        [5] 黃鎮.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會研究(河南大學2007年)[EB/OL] .中國知網.省略ki.省略/Article/CDMD-10475-2007 144731.htm. 第1頁, 第80頁

        [6] 約翰?S?布魯貝克著[美]. 王承緒等譯:《高等教育哲學》[M].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7] Faculty senate, [EB/OL]. umkc.edu/facultysenate/ committees/index.shtml, 2009−08−12.

        [8] 李巧針. 美國大學董事會、校長、評議會權力關系解析及啟示[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7(11): 93.

        [9] 邱鑌.中外教育行政監督比較研究[J]. 今日科苑, 2009(7): 156.

        [10] 樊釘, 呂小明. 高校問責制: 美國公立大學權責關系的分析與借鑒[J]. 中國高教研究, 2005(3): 62.

        [11] 朱玉山. 美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中的社會參與及借鑒[J]. 醫學教育探索, 2006(7): 599.

        [12] 劉承波. 美國高教治理中的規劃協調與社會參與機制[J]. 中國高教研究, 2007(10): 52.

        [13] 酈解放, 饒寶紅. 美國大學的財務報告公開制度與啟示――以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為例[J]. 比較教育研究, 2009(1): 58−6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香蕉超级碰碰碰久久久97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