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評價結果將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高校自主招生是中國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的重要補充,經過十余年的改革探索,試點高校自主招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銜接上存在一些問題。在新形勢下研究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自主招生銜接存在的問題,有助于破解高中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碰到的難題,為高校自主招生輸送更多更好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校自主招生;銜接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修養、社會實踐,評價結果將作為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錄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該項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產生了新的影響。那么,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自主招生之間究竟存在哪些內在的關聯性?二者在新形勢下有無不適應的地方?回答這些問題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項調點是針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自主招生目標相互適應的課程觀、人才觀、發展觀、考試觀等多項內容進行的問卷設計,并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完善相關問題的建議,為積極引導高中教育培養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參考。
一、樣本介紹
本次調研對象分為兩部分:一是對2016年的高三在校學生做了問卷與訪談,回收有效問卷共計415份;二是對普通高中的學校領導、任科教師、職員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問卷140份。
二、分析維度與數據統計
問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題與高中課程的相關度、高校自主招生對學生的考查維度、高校自主招生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關聯度、高中生對高校自主招生的選擇度作為重點。
1.高校自主招生考題與高中課程的相關度
高中課程的設置、課程的編制、課程的實施、課程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儲備,直接影響高校自主招生面試和筆試的效果。詳見表1、表2、表3、表4、表5。
從表1可知,約半數學生認為,高校自主招生試題與初高中所學內容的相關度適中,說明目前的中學所學內容給學生參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礎,但也有近四成受訪學生認為試題內容與所學內容相關度不大,說明中學所學內容與自主招生試題存在脫節現象。
表2表明,超過四成的學生認為,高校自主招生試題的范圍太廣,高校自主招生試題的難度太大,這也許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選拔目的有關,這一結果也顯示了目前中學所學內容與高校自主招生試題的內容存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差異。
表3說明,一半的學生呈現出對高校自主招生試題不適應狀況。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能完全適應高校自主招生試題。這表明,在同一群體中,學生對高校自主招生適應度差異很大。
從表4可知,對于學生對試題不適應的原因,學生大多認為有在校的學習過于重視高考考試科目、課程設置面太窄、缺少社會實踐三個方面,這對高中教育階段的學科設置和教學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說明,如何應對高校自主招生,學生認為,在中小學階段的成長主要靠學生的全面發展、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這與實施綜合素質教育評價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時,此表也說明課外的網絡學習培訓和學校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對應對高校自主招生有較大幫助。
2.高校自主招生對學生的考查維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對學生考查的重點、知識和個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點?這凸顯了相應的人才觀。詳見表6和表7。
從表6可知,學生集中選擇“綜合素質”“閱歷”,說明高校自主招生對學生的要求非常高,僅憑學生在校的學習內容去參加高校自主招生是遠遠不夠的。
表7顯示,從考查學生能力的維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邏輯分析能力、臨場應變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口才與表達能力,說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強調對學生獨立思考與分析能力、闡釋與交流能力的培養。
3.高校自主招生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關聯度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開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范式,也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參考依據,體現了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發展的基本訴求。高校自主招生與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間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系和影響,表8、表9、表10給出了相關的信息。
表8說明,大多數學生和教育教學工作者認為,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高校自主招生有價值,但參考意義有限。說明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表9得知,在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高校自主招生銜接不適應性的原因調查中,學生選擇“考試內容不適應”“素質教育評價為考試服務”“高中綜合素質教育評價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對較多,說明學生對中學教學科目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對綜合素質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學工作者選擇“高中綜合素質教育評價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評價標準不統一”相對較多,這更多地顯示出教育教學工作者與學生群體所處立場的差異。
表10顯示,對于高校自主招生將對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影響,學生的選擇相對均勻,而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選擇卻集中在“加強對評價標準的統一,建立更科學的評價制度”“加強對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和社團活動的開展”,這反映出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缺乏誠信的監督機制和懲戒體系,各類學校對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調整自主性較小,也缺少社會實踐的實質內容。這一結果表達了人們希望通過高校自主招生,成為撬動高中素質教育真正落實的杠桿。
4.高中生對高校自主招生的選擇度
高中生對高校自主招生的選擇度,反映了學生對高校自主招生的認同程度,從側面反映了學生的考試觀,見表11。
表11顯示,很多學生沒有做好是否參加自主招生的相應心理準備。畢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對大多數考生來講無疑是一道很高的門檻。
三、結論
從“高校自主招生考題與高中課程的相關度”上看,招生試題與高中課程基本成正相關,但也呈現一定的脫節現象。這說明,高中階段課程的設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選擇,同時,高中學生在如何應對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徑上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從“高校自主招生對學生的考查維度”來看,高校自主招生在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閱歷等方面的要求加大,ρ生的邏輯分析能力、臨場應變和發散性思維能力、口才與表達能力要求提高,注重考查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對高中階段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新方向。
關鍵詞: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實施與反思 真實性 發展性 主體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第14條明確要求: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為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現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我省制定出臺了《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指導意見》(試行)。
該《意見》指出,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最主要的目的是促進高中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評價要貫穿教育過程始終,為教育教學服務,為促進學生發展而進行。《意見》規定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意見》頒布實施至今剛好完整三年,以下是我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過程的具體做法及反思
一、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以真實性為基礎
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實《意見》要求,發揮綜合素質評價的應有作用,真實反映學生的水平與成長,應是學校和教師考慮的重要問題。綜合素質評價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思想道德評價的地位,形成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有機整體,構建了“客觀、科學、公平、公正、公開”的評價模式。評價的六個維度中還充分地體現了學生身體、心理、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發展觀的要求。
綜合素質評價的六個維度全面具體,但由于班主任事務繁重,每學期末既要忙著改卷,匯總成績,又要進行學生操行評語鑒定,現在又要增加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工作。如果教師思想認識沒有到位,評價表內容的全面、程序的繁雜反而容易使得具體評價過程出現敷衍了事,甚至出現造假現象。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的發生,我校全文印發了《意見》,并組織全體班主任老師進行學習,同時發動班主任對評價的實施進行討論和交流。在2007年3月,還專門召開班主任會議,讓評價工作做得較好的班主任傳授經驗,交流心得,以此來推進評價各種的開展,確保評價工作的真實性,切實落實《意見》的要求。
由于學生參與到評價的具體過程(學生自評、小組意見等),如何讓學生重視評價工作和評價結果,如何讓小組評價客觀公正?我們利用年段師生會議和主題班會,對《意見》進行宣讀,對評價表進行講解,努力讓學生明白每一個指標和維度的意義和內涵。同時,結合學習學校《學生評優評先細則》和《學生違紀處分辦法》,將評價結果與學生獎懲結合起來,既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又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
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注重人的發展性
一線教師們普遍感嘆:現在學生越來越“巧”了,也越來越“笨”,越來越難“管”了。“巧”指的是學生視野比以前開闊,知識比以前豐富,動手實踐能力比以前強。“笨”指的是學習時間長,效果卻大不如前;課外知識豐富,“雙基”知識卻貧乏;難“管” 指的是學生習慣意識差,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有待提高,特別令老師越來越頭疼是“學困生”越來越多,許多學生缺乏一種精神,缺乏一種意志。從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高揚了人文性,注重人的發展性,關注學生成長過程,把學生切實作為一個精神的生命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意見》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發展性原則,要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學生是處于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的,教育的意義在于引導和促進學生的發展與完善。學生的發展需要目標,需要導向、需要激勵,這在“學習能力”指標的評價中更要加以注意。這時的學生評價工作,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又要重視學生的現在,更著眼于學生的未來;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辟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分數并與他人比較,而更多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與關懷。而是要通過《綜合素質評價表》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的特長,幫助他們樹立自信、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積極參與小組活動,與同學團結合作,按時按質完成作業,促進他們在原有水平上取得提高和進步。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如果班主任充分意識到人的發展性,善于利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這個平臺,幫助學生通過自評和互評以及教師評語,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進步,更好地認識自我,改變成才觀念,樹立信心,充分發揮評價的價值引導作用,將有利與培養合格的人才,有利于良好班集體的早日形成。
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體現學生主體性
《綜合素質評價表》的自評、小組評價等充分體現學生參與評價過程的重要性,所以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體現人的主體精神。為此,我們也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結合《綜合素質評價表》的指標要求,給學生制定出系列性的養成規范,是使認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保證。我校在每學期開學初,都專門組織師生大會宣傳學習《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指導意見》(試行)和《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安排主題班會課讓同學進行討論,要求各班依此制定班級《文明公約》和班訓,有的班級還編寫了班歌,營造濃厚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有賴于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我們參照《意見》中“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如二級指標中的“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和“文明習慣”,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規范,如學生著裝與儀表的規定、食堂文明就餐的規定,寄宿生管理條例等等,囊括了學生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學生無論走到哪兒,無論什么時候,都有明確的要求規范他們的行為,使學生言有所依、行有所依。如宿舍管理,毛巾怎么疊、鞋子怎么放,凳子怎么擺,被子疊成什么形狀,都有明確的標準。同時,學校經常組織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能力,調動學生參與常規檢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又經常組織常規抽查并及時通報,上下互動,表揚、宣傳典型集體和個人,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還有賴于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協助。讓學生就“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的各級指標進行自評和互評,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觀點和處境,適當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以真誠的態度,發展和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學生的自我評價,一方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他們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和老師評價就像三面鏡子,照出了學生的優點與不足。日而久之,學生意識到了這些評價的重要意義,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生活方式,心理素質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明確現階段的認識目標和任務并為之努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四、綜合素質評價實施過程的不足與反思
經過三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學生參加綜合素質評價的時間越長,文明意識越強,文明行為越普遍,大多數學生精神面貌大有改觀。像剛畢業的2009屆高三學生,就是使用綜合素質評價的第一屆。他們已能樂觀積極,奮發向上,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文體活動,以自己的良好行為起到了“老大哥”帶頭作用。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與困惑。
1.評價工作容易泛化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大部分指標都無法量化,主觀傾向強。由于指標較多及其它種種原因,評價沒有與學生特定領域的學習和發展結合起來,使評價活動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載體;同時,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往往時間安排緊張,尤其是小組評價環節,組長較難把握評價尺度,容易應付了事。這些都需要班主任加強指導,充分發揮這個平臺的作用。
關鍵詞:綜合測評;素質教育;系統化
素質教育是指,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它體現了基礎教育的性質、宗旨與任務。提倡素質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礎教育中存在著的“應試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有助于把全面發展教育落到實處。從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來的要求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入市場,企業在需要大量優秀人才的同時,對選用人才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用人的綜合素質。如何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有效的、合理性的、科學的評價,這是企業在用人評定中頗為關注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目前現狀
目前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各個階段均為人為操作,包括原始數據的人為收集,活動登記卡的人為記錄和數據的手工匯總,存在著可操縱性和不可避免的工作失誤,不能夠客觀、公正地反映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最終的結果呈現也僅限于分數的大小顯現,缺乏直觀性的圖表對比,使得學生及家長不能很便捷清晰地得出關于該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結論。
我們的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網站針對現有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進行了全新的系統化研究,建立一個健全的綜合測評網站,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評價大學生的素質水平,才能真正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到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中,提高人才質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多種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真正改變以學習成績代表綜合素質的現象。
二、建立體系作用
當前,全面提升在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越來越被各高校重視。在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深化對構建學院級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重要性的認識。作為學生教育管理一線的院,必須綜合分析本校各職能部門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各項措施,結合學院實際,制訂可操作性、針對性、實效性強的評價體系和實施辦法,從而實現校院兩級評價體系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地激勵大學生自覺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從江西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角度,通過對現有的本科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改進,實現從數據采集到結果呈現的系統一體化,減輕學生干部的工作壓力,克服獲得數據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誤性的弊端。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本院學生對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各方面的綜合素質提升的培養。
三、建立監督與反饋的模塊
本體系將從江西財經大學的角度,通過對現有的本科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修改,實現從數據采集到結果呈現的系統一體化。更為重要的是,它將會克服獲得數據不全面和人工操作失誤性的弊端。為了避免以往信息錄入有誤的現象,本體系也將設立監督與反饋的模塊,通^此種方式,在確保信息正確的同時,也可使學生互相監督,更可培養其誠信的優良品質。
四、可行性分析
在支持政策上:據教育部《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等文件精神;在經驗方面上:結合江西某高校實際,在學校相關制度的基礎上,自2014年8月21日起,會計學院已初步制定本科學生綜合素質測評評價體系,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網站的建立,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評價體系框架且擁有一定的經驗;在技術支持上:我們有往事易公司的技術支持;
五、特色與創新點
大學生綜合測評體制網站體系的設計與建設能夠給學生更為直觀且貼心的數據反饋。課題所設計的綜合測評體系系統將會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好“互聯網+”的時代特點,做好大數據分析。力求區別于傳統測評方式,改變僅僅給出學生具體分數的局面,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一份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建議。在此建議中,秉著“客觀、簡便、價值”的原則,學生將會看到更為直觀的相關圖表,階段性總結,自身成長,系統建議等內容。此外,借助這一測評系統,將達成學生、老師,社會三個維度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強化其學習外的創新,實踐等綜合能力。幫助學校更好得推進教育方面的改革,實現培養人才多元化培養的目標,更快完成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之間的聯系與過渡。
六、項目意義
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評價大學生的素質水平,才能真正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到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中,提高人才質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對多種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真正改變以學習成績代表綜合素質的現象。
在實踐價值方面,本項目具有實用性和啟發性,通過一小方面的研究可以觸發更多方面的想法,將會引起更多的關注及研究。
參考文獻
[1] 吳蘇,史會麗,張可,張朋飛. 基于的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 2007(11).
一、指導思想
(一)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深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標。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描述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狀況、社會公益活動和日常表現等真實、典型的內容,反映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為高等學校錄取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并逐步成為高等學校招生擇優錄取的重要參考之一。同時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教育教學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對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目標、內容、方法、制度等方面的探索,穩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二)體現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發展狀況。對普通高中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出發點是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狀況,綜合素質評價堅持內容的全面性,體現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學生的特長和潛能,促進學生在打好共同基礎的同時,實現有個性、有特長的發展。通過對評價主體的互動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三)探索科學可行的評定方式方法,加強評價制度建設。根據我省普通高中教育的實際,制定科學可行的評定方式、方法和規范,完善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和程序,加強公示、監督、申訴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確保各項工作的實效和公正。通過探索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形成素質教育實施與保障的長效機制。
二、基本原則
(一)導向性原則。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引導中學實施素質教育,體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精神,反映高中新課程方案的要求,通過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結果的使用,給高中教育正確的導向。
(二)操作性原則。方案實施要為普通高中學校、高等學校和社會各界理解并接受,要使普通高中教學組織、考試考查組織、高校錄取等方面的操作簡便、直觀。方案的指標體系制定要合理,有較強的可評性,評價要有多元主體的參與,評價操作要實現信息化。
(三)公平性原則。加強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制度建設,提前公布評價的內容、標準、方法、程序、人員和有關規章制度,并廣泛征求師生和家長的意見。保障評價工作公平、公正、公開地進行,對學生作出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
(四)發展性原則。堅持過程性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功能。注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適當收錄反映學生成長過程和發展水平的描述與實證材料。正確發輝評價的激勵、發展功能,突出評價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客觀反映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性特長。
三、組織機構
(一)成立廣東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工作的全面指導。
(二)各市成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施,學校評價工作的監督指導,咨詢、投訴、復議等事宜的處理。各市的評價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報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備案。
(三)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由學校實施,校長是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第一責任人。學校成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校綜合素質工作的實施細則和規章制度,對學校的評價工作進行監督指導,審定評價結果,受理咨詢、投訴和復議申請。
四、評價內容和方法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模塊修習記錄、基本素質評價、實驗操作考查和信息技術等級等四個方面。模塊修習記錄反映學生在校期間各科目學分獲得情況和各科目各模塊修習情況。基本素質反映學生的道德素養、文化素養、綜合實踐、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等各方面情況。實驗操作考查反映學生在科學領域的實際操作能力。信息技術等級反映學生在技術領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
(一)模塊修習記錄
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根據學分管理的要求,學生修習課程的情況通過三年學分進行管理。學校通過學分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學生學業狀況通過學分記錄予以量化反映,通過適當的描述反映學生成長發展過程。
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于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通知》粵教基[*]47號文“課程設置及學分分配表”要求,學生畢業的必修學分要求:每年在每個學習領域都必須獲得一定學分,三年內必須獲得必修學分116分(包括綜合實踐活動23學分);學生畢業的選修學分要求:選修學分在28分以上,其中選修二至少獲得6學分。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中要將必修學分、選修學分和各學分對應修習的模塊名稱記入學生電子檔案。
(二)基本素質評價
依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基礎性發展目標,基本素質評價的內容包括道德素養、文化素養、綜合實踐、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等五個方面。
1.評價內容
具體維度、要素和評價內容見附件一。
2.評價方法
采用學生自評和他評相結合的方式,以寫實性文字描述為主,提供實證材料等對學生的基本素質進行評價。在評價中要根據基本素質的不同內容,采取相應的方法。
(1)道德素養
學生道德素養的評價,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成長記錄、教師和同學的評價等,由學生的自我評價為主,同學互評為輔。
(2)文化素養
學生文化素養的評價,根據學生學分管理檔案,對學生所得學分的總量、學分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真實反映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興趣。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
(3)綜合實踐
學生綜合實踐的評價,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及完成情況,參加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證材料等,客觀反映學生在綜合實踐方面的表現。
(4)身心健康
學生身心健康的評價,根據學生在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和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表現,客觀反映學生身心健康狀況。
(5)藝術素養
學生藝術素養的評價,根據學生在學校參加藝術活動的表現及作品,客觀反映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3.評價結果呈現
基本素質評價由學生本人描述性記錄和具體作品名稱等呈現,學校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領導小組對學生的描述或記錄予以確認或補充,尤其應突出學生的特點和發展潛能。同時提供能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狀況的典型材料。
(三)實驗操作考查
1.考查內容
實驗操作考查內容涉及科學領域和技術領域中通用技術科目的必修學分對應的模塊內容。以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由省制定《普通高中實驗操作考查要求》,著重考查學生在實驗范圍內的觀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2.考查方法
各地級以上市統一命題,由各學校設立實驗考查考場,負責實施考查。
3.考查結果呈現
實驗操作考查成績按以等級呈現,分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將考查結果的等級記入學生電子檔案。
(四)信息技術等級考試
1.考試內容
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內容涉及信息技術科目的必修和選修內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由省制定《普通高中信息技術等級考試大綱》,規定各個等級考試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具體目標要求,公布試卷結構和題型。
2.考試方法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等級考試由廣東省考試中心負責提供統一的試題及考試系統,各地級市教育局的考試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將考試成績記入學生檔案。
3.考試成績呈現
信息技術等級考試成績按以等級呈現,分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等五個等級。將考試結果的等級記入學生電子檔案。
五、評價結果的使用
評價的結果是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反映,學校將評價結果通知學生個人及其家長;評價結果作為學生是否達到畢業標準的依據之一;評價結果作為高等學校錄取或退檔的依據之一。
六、保障措施
為確保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能公開、公正、公平、科學地進行,發揮評價對學校發展和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要建立和完善評價工作的公示、誠信、監督、申訴等制度。
(一)各市在評價工作開展前,將評價的內容、方法、評價結果的使用等向學校做出明確的說明和解釋,對學校進行評價工作實施的培訓。對學校的評價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對在評價過程中出現的弄虛作假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理,接受社會及學生家長對具體學校評價工作的投訴及情況核查。
(二)學校在評價工作開展前,將本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實施細則、具體程序、工作小組人員構成進行公示,對以班級為單位的評價小組的工作進行指導監督,審定、公示評價結果,受理咨詢、投訴、復議申請,對評價過程中行為不當的教師進行相應的處理。
生綜合素質的縱向性和發展性的工具夾,改變傳統的單元性、單維化、終結性評價,吸引學生參與形成
性評價,增加了評價體系的激勵性、多元性和靈活性,這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和長期發展區域都有著
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鍵詞】綜合素質評價主體激勵工具夾
《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如
果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不能做到這一點,課程改革就難以取得預期的效果,素質教育就會流于形式。同
以往相比,這次課程改革在如何看待學生、學習、知識、發展、課程等方面,都有著重大的轉變。現代
教育要求我們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代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課程標準》要求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倡導多元主體共同
參與,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差異和各面的發展潛能,實現評價對學生的激勵功能。這就
需要我們改變評價方式、內容和主體。因為傳統的評價主體單一:只有教師進行評價,學生缺乏主動性
;評價的維度單一:只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評價,學生的個體差異得不到重視,學生缺乏積極性;評
價方式單一:只進行終結性評價,忽略了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學生缺乏能動性。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利
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社會對教育的需求。因此,我
們改變傳統的單維的、單元的、終結性評價,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進行多維的、多元的、形成性評價
和終結性評價結合的評價,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從而會使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異彩紛呈。
一、綜合素質含義
"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
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
。"這是《辭海》關于素質的狹義解釋。
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是廣義的素質,"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
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
二、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過去對學生進行評價,只局限在成績方面,現在的綜合素質評價,不僅僅包括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
更包括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和學習策略方面評價,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方面
的評價。
三、綜合素質評價的功能
過去對學生的評價主要目的是選拔和甄別,而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功能是如何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提
出改進建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四、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
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體從過去單一的教師評價改進為學生、同伴、教師、家長多元評價。這樣學生的積
極性被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加強,評價的激勵也發揮出來了。
六、綜合素質評價的形式
過去學生的評價以終結性單一評價為形式,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現在則是在兼顧形成性評價和終結
性評價同時,更突出對學生進行形成性評價,即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的評價,這樣通過對學
生評價方式的改變,來研究、反思其過程,引領其健康成長,這樣評價就能發揮出前所未有的作用。
七、綜合素質評價工具
過去以學生的終結性評價為主,所以評價工具局限在成績單,后來發展到成績單加上評語。所以設計一
種體現綜合素質評價多元、多維、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工具夾就有了現實的意義。在評價
改革過程中,我們創建了如下的評價工具夾,旨在通過工具夾,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改革,充分
發揮評價的激勵: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表
本評價工具夾旨在通過一周一次的多元、多維的以形成性評價為主的評價,引導學生全面正確認識自我
,完善自我,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
如果我們教師把評價內容擴展到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而且把評價的主題多元化, 引
導學生自評、互評,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就會被激活,評價的激勵性作用就會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個體差
異就會得到充分的重視和健康發展,從而使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這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極高的戰略和現實
意義。
參考文獻
[1] 《關于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2001年6月14日, 國務院
[2]《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恩施民族教育科研網 ,2007-5-11
一、“233”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基本內涵
“2”指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核心——仁愛之星和求真之星的評選。第一個“3”是指三個支撐:改革學業評價,科學設定學業成績等級劃分標準;落實過程評價,編寫養成教育讀本《播下仁愛求真的種子》;呈現評價結果,合理改造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第二個“3”是指三個優勢:融合過程和結果;融合差異性與全面性;融合學校、家庭和社會。
二、“233”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研究背景
1.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評價制度是一根無形的指揮棒,指引著教師的教育行為,聚焦了家長的目光,引領全社會評判教育的價值導向。從這個角度看,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因此,這項改革實踐旨在讓更多的家長和社會群體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將目光聚焦到人的全面發展上來。
2.學校文化傳承的需要
學校創辦之初立下的校訓——仁愛求真,走過了100多個春秋。它反映了我校辦學宗旨和育人方向,即崇尚仁愛、倡導求真。隨著時代的發展,校訓還要被賦予哪些新的內涵?怎樣在新一代育才學子的身上打上烙印?校訓精神的傳承需要一個載體,改革學生評價是落實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需要,對傳承與發揚校訓精神有實際意義。
三、“233”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舉措
1.創新校本評價
作為研究主體的《育才小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又稱“仁愛之星”“求真之星”評選方案。該評選是對“三好生”評選和少先隊“雛鷹爭章”的發展和完善,保留了原有評價制度中的全面發展理念,削減了甄別與選拔功能,同時借鑒了“爭章”這一有效的形式和載體。
“仁愛之星”涵蓋五大素養:親近自然、胸懷祖國、熱愛校園、珍愛生命、關愛他人。“求真之星”也涵蓋五大素養:認識自我、管理自我、追求真知、遵守秩序、學會誠信。由此派生出十枚獎章,圍繞這十枚章開展爭章、評章活動,每一枚獎章都有具體的評比標準。最后,結合獎章獲得的多少和學業成績確定星級等次。第一學期評選“仁愛之星”,第二學期評選“求真之星”,兩個學期均表現突出的當選為最高級別——“仁愛·求真之星”。設置三個級別星級標準,既照顧全體又尊重差異,激勵每一個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方案還對自主申報爭章公開評選統計獲得獎章數參考學業成績星級認定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做出了具體指導,有很強的操作性。
2.改革學業評價
2009年11月19號,江蘇省教育廳下發了[2009]34號文件《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考試問題的通知》,其中第1條就要求各學校必須嚴格控制本校組織的考試次數:小學每學期統一考試不得超過1次,科目不超過3門,考試結果應以等級形式呈現。
傳統的等級是依據(百分制)分數劃分的,如表1所示。
分數值是絕對的,但劃分的結果卻是相對的。因為不同學科之間、同一學科前后之間試卷難度不均衡,從而造成等級劃分的信度和效度偏低。
改變等級劃分標準,把切分標準線改成百分比,按考試人數的百分比劃分等級,如表2所示,解決了上述難題。
表2中“優秀”的百分比從90%—80%—70%、“不及格”的百分比上限從2%—6%—10%,正好保證年級間的穩定和質態的遞升,也有助于學生學習心理的健康發展。
等級制的實施,在行為操作上要具有可行性,在評價理念上要科學有效,等級劃分的改變,使等級制更為科學,也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
3.落實過程評價
《播下仁愛求真的種子》是學校自主編寫的學生素質養成讀本,是實施教育啟發和過程評價的雙重載體。讀本分上、下兩篇,上篇圍繞“仁愛”主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處理與自然、祖國、生命、他人的關系;下篇圍繞“求真”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求真知、做真人。每一個單元都分低、中、高三個級段,呈循環上升的態勢,不斷深化認識。讀本有很強的人文色彩,一個個小故事觸及心靈、啟發思考,正如讀本前言所說:“習慣無痕,并非簡單地應該或禁止,要以文化浸潤,用心靈滋養,在精神的沃土播種,從生命的深處喚醒。” 每個單元還有相應的辨析、操練和評價要求,教師在使用時,可以借此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并且通過適時的評價,為期末的綜合評價提供一手資料。
4.呈現評價結果
《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蘇揚出準字082號)第一版時間是1993年,后來每年修訂,最近的一次修訂是第十次修訂,時間是2004年10月。審視《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發現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整體序列模糊。“品行表現”的教育要求沒有整體規劃,應按年級層次特點形成序列化。如關于“關心身邊的先進模范”的教育要求就不適合三年級的學生。
二是兒童意識淡薄。素質報告書應從兒童立場出發,遵循兒童的生活心理和成長規律,不是從成人的視角規范兒童。如“遵紀守法”的表述之類。
三是設計操作繁瑣。素質報告書的表格設計多處違背邏輯,有自相矛盾之處,也有對學科考核隨意肢解之處,操作繁瑣。如一般情況下平均每個學生要畫300多個“”。
發現上述問題后,學校立即著手解決——改造《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改造后的《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在傳承歷史成果的基礎上,矯正了實踐中的偏差,呈現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尊重、激勵、揚個性。新版《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第一學期綜合評價中設有“努力方向”欄目,而在第二學期該欄目被改為“教師寄語”。前者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論欣賞發現,鼓勵學生成長;后者從品行、身心健康、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維角度幫助學生明晰努力方向,體現了求真務實的辦學思想。這兩個欄目關注全面發展的同時尊重個性,不僅是對學生評價的真實記錄,記錄本身又發揮著評價激勵的積極作用。
二是真切、細致、有層次。新版《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品行情況”中的教育達標要求不是假大空的描述,而是真實細致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切實要求。這些要求與《播下仁愛求真的種子》以及“仁愛之星”“求真之星”規定的各級段的評價標準是同標準的。評價標準的一致性決定了評價行為的延續性、連貫性,強化了過程性。
三是簡潔、全面、易操作。新版《小學生素質發展報告書》在“學習情況”欄目中增設了任課教師姓名一欄,“師恩難忘”是對任課教師勞動的尊重,也是在明晰一份責任。“實踐情況”記錄是在有意識地促進學生參與實踐,在實踐中獲得能力,增長才干,提高綜合素質。
在對報告書的內容進行改版的同時,學校還用現代信息技術為評價結果的記錄與呈現服務。有了這套素質發展操作系統,學業成績再也不用人工謄寫,可直接從管理學業成績登記的部門一次性導入,減輕了教師負擔,確保記錄的真實性。數據庫管理還便于信息查詢,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就是構成整個評價體系的關鍵部分,各部分看似獨立,實際上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有著很強的內在聯系。《播下仁愛求真的種子》側重播種,是品行方面的過程載體;等級制改革是學業方面的過程載體;“仁愛之星”“求真之星”評選是對過程的強化,對教育成果的鞏固;素質報告書是對階段性發展狀況的記錄、匯報和展示。
四、“233”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優勢成效
1.融合了過程和結果
《播下仁愛求真的種子》素質養成讀本,涉及小學生若干必修素養,“仁愛之星”“求真之星”的評選標準就是參照此讀本而制定。這樣,讀本的使用為評價結果的產生提供依據,強化了過程性,從而提高評價結果的信度和效度。
2.融合了差異性與全面性
“仁愛之星”“求真之星”都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具體的標準為學生評價提供了依據,是組織評價過程的重要參考。而評價作為無形的指揮棒,將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方向。為防止模式化,倡導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格局,在實施辦法中既有標準,又不唯標準,開辟了破格入選通道,尊重差異發展、個性發展。當然,在兼顧差異的同時,也不能違背全面發展的要求,評選標準既有對品行方面的要求,也有對學業方面的要求,不再凸顯語文、數學、外語主要學科的重要性,每一門學科,如美術、體育、音樂、信息技術等都有相應的要求。
3.融合了學校、家庭和社會
在“仁愛”“求真”的總命題下設若干分支,涉及學生素質發展的諸多方面,借以引領學生全面發展,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時,評價還兼顧多元主體。學生本人、同學、家長、教師共同參與評價過程,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最終的評價結果需要所有任課教師簽名方可生效。多主體參與不僅是對公正性的監督,更重要的是,使評價行為更為客觀,防止評價結果有失偏頗,產生負面影響。
“233”在我校全面推行已有3年,對約5000名學生實施評價,受到家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其核心價值體現了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育人、主動發展的原則,適應了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自我規范、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要求。
【關鍵詞】大學生 綜合素質 思考
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主要是指大學生先天遺傳的稟賦與后天環境影響、高等教育作用與大學學習內化結合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結構與質量水平。其素質結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能力素質、身心素質,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德、智、體、美。所謂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即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道德修養、文化科學知識、身心健康狀況、審美觀念和勞動技能水平等諸多方面在大學生身上體現的高低進行綜合評論和判斷的一種觀念性活動。完善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能夠對學生起到評價、反饋、激勵、導向等作用。對于高校而言,良好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不僅能夠引導和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素質拓展,而且能夠推動高校素質教育向前發展,實現教育改革,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然而,我國大部分地方醫學院校大學生評價體系令人擔憂,其不合理的引導已使教育回歸傳統教育或趨向應試教育。本文將從目前醫學院校綜合評價體系的現狀、問題的成因、解決的策略進行闡述。
一 醫學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模式為“學生學年綜合素質測評分數=德育得分+智育得分+體育得分+獎勵(懲罰)得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模式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遭到質疑,這種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
1.評價標準不夠清晰
在每個新學年開始,各個專業輔導員和學生干部便陸續開始對過去一年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由于評價標準的不清晰,常常令輔導員陷入尷尬局面。例如,有一項對思想品德的評價項目為:遵守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講文明、講禮貌,舉止文雅,儀表端正,尊重師長,團結同學、樂于助人者等加0.2學分。我們會發現此評價項目很難界定一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高與低。如果沒有清晰的標準,很容易導致學生間功利性的鉤心斗角,同時會對評價者的公平性進行質疑。
2.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
人的綜合素質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組成的。目前大多數綜合素質評價者都將學習成績的權重設為70%以上。僅僅從專業學習的突出,就評價大學生素質的高低是非常不客觀的。眾所周知,中國學生不缺乏對智力因素的關注和培養。從小學到大學,我們過多的提高智力素質,非智力素質往往被忽略。現代社會是一個相互競爭、相互依存的社會,也是一個變化速率日益加快的社會,需要大量的理解能力、處事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當今社會更需要會處理人際關系,人格健全的個性化的復合型人才。
3.重結果考核輕過程考核
評價者往往注重學生的專業課成績,而對專業課學習過程的興趣,創新能力不予評價,更何況醫學院校的考試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斟酌。醫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理論成績的高低并不與臨床專業素質成正比。平時實習、技能實踐的考核尤為重要,而在執行過程中平時成績考核占總成績的比重卻低于20%。
4.重理論基礎考核輕實踐技能考核
醫學本科大多數為五年制,相比其他學科要多一年的學習時間,由于醫學生服務的對象為患者,這就要求我們在注重理論學習的同時,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由于就業和升學的原因,許多學生放棄臨床科室的實習而忙于各種考試。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前,許多考研的學生放棄臨床實習埋頭復習應考,以至于用人單位一直在評論現在的學生動手能力越來越差。應試教育的指導,只注重理論的考核必然會對學生的素質培養起著誤導作用。
5.缺乏科學的綜合素質評價模型
現有的評價方法不能夠有效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又找不到科學的評價模型。所以在現實操作當中,評價者強調全面考核學生,但是評價體系對學生具體表現范圍的界定缺乏標準,從而令學生干部和輔導員老師頭痛。因為現階段國家對貧困生的資助力度有所加大,進而導致大學生對綜合素質測評的關注度增高,評價標準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自身利益。
6.教育觀念改變滯后
我國提倡素質教育已經有12年,傳統教育和素質教育經常發生沖突。大學本應該是提倡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場所。然而由于多年的應試教育,已使老師、家長、學生形成慣性思維,即一位同學是否優秀主要看他學習成績。故而在綜合測評中,專業課成績給予很高的權重。學生的思維被考試束縛,因為優異的學習成績是評獎學金、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的基本條件。
學生整天為考試而焦慮,經常忙于各種考試,而實際應用能力卻不盡如人意。
7.大學生擴招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考評的難度
大學生擴招增加了各類學校的在校人數,這也給高校教育帶來了挑戰。大學教學過程中,面對大規模的學生,老師無法對所有學生的日常表現進行考核,這樣就導致學生期末考試成為唯一可量化的評價指標。
8.缺乏配套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必須反映素質教育和創新性人才培養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閉卷考試的形式考核學生專業課程掌握程度,始終沒有擺脫傳統教育的禁錮。每學期的期末校園變成學生演習朗誦的場所,到處書聲朗朗。大學需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基本知識的灌輸。學生在獎學金的誘導下,考試目的更趨功利化,期末考試考察的知識更注重記憶,所以期末考試變成記憶能力的較量。考試方式過于單一,考卷參考答案設置過死,這與教育改革德育教育優先的目標背道而馳。對其他素質的評價卻缺乏可遵循的規則,缺乏健全科學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
二 對醫學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的思考
大學教育是以人文教育為基礎、以創新教育為核心、以德育為靈魂、以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多元化的教育。理想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應面向全體學生,對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具有導向作用;綜合測評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心理、情感、道德意志和智力智慧的發展潛質。為此,本文提出對現行的學生綜合測評體系進行修改的幾點思考:
1.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前提,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大學教學育仍然使用傳統填鴨式教學,必將造就一批沒有活力、創造力的高分低能大學生。教育改革必須進行教學課程改革,而教學內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師的教育理念必須轉變,現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啟發式、探索式、案例式的教學。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仍用傳統否認教育模式,即使使用科學的大學生綜合測評體系對大學生進行評價,也不能真實反映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考試方式的改革也同等重要,教育者可以改變傳統單一考試模式為多元化的考試模式,因為多次考核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性。
2.實行動態考核與學生自評、他評相結合
綜合素質的評價是動態的過程,應該把平時的考核作為重點來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可以對學生平時的科研創新能力、人文素養、心理素質等進行測評。如果學生參與科研,那么我們可以對學生的情況、獲獎情況、參加研討交流情況進行量化考核。鼓勵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具體可考察學生的讀書筆記,撰寫的讀后感及以此的情況,參加的音體美比賽結果,大學生宿舍文化交流情況,大學生論壇等大型交流活動的表現。平時的考核需要保密管理,要規范大學生考評資料的管理制度。
為了全面衡量學生的素質,必須將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他評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考核。學生參與考核的過程同樣也是對學生素質提高的一種鍛煉。
3.要將學校測評和社會測評密切聯系起來
學生素質的考核目的是激勵和引導學生,使學生快速成長,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文化素質,現代醫療對新一代的醫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應改變傳統的觀念,不要把那些“叛逆”的學生誤認為是差學生,在學校不受老師歡迎而在社會迅速立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危機處理能力、社會應變能力的場所,而不是簡單的文化知識灌輸的場所。對于學生而言,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校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
四 結語
完善大學生素質評價體系的目的,不僅僅是要測評出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優劣,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能夠對大學生起到激勵和引導作用,促進大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實現我國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現代教育不僅要使學生有知識,而且要讓學生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一個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如果不會做人總將一事無成。素質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有科學文化知識和創新開拓能力、有志有為的德才兼備的人。學生素質綜合測評體系應該與社會價值取向一致,應更注重思想道德評價,同時還要考慮實際的可操作性,不斷探索符合現代社會需求的測評體系,逐步修正現行評價體系評價指標的設置,使學生綜合素質在評價體系的正確引導下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桂蘭.淺談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J].魅力中國,2010(14):196
關鍵詞:綜合素質培養;評價;校企合作教育;就業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nvestigation on graduate students of the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Wang Xiaolu, Shi Xiuli, Du Shujun, Xie Dankun, Ma Ruiq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1101,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of pilot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employer, it shows that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 key factor that related to graduate students’ employment. Employers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tudents who had inter-ship in enterprise can quickly adapt the work in enterprise after they graduate, and can involve in projec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not only the effective way to increas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but also can benefit both school, enterprise, and students. The increas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need the joint effort of university, government, enterprise, society, famil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vestig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黨的十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一論述,體現了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高校教育應該適應這種需要,把培養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作為首要任務。
大學生就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用人單位關注的主要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集中體現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和學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為了了解畢業生及其就業單位對人才綜合素質對就業影響的認識,我們對畢業生及用人單位進行了跟蹤調查。
1 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挑選了48名畢業生及其就業單位,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綜合素質對工作的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了調查。48名畢業生就職于3個用人單位:中國聯通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裕興軟件有限公司、北京中元環試機電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他們為接收我院畢業生較多的單位,同時都為我校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其中北京裕興軟件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被批準為“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圖1為被調查的畢業生用人單位的類型及學生人數。
圖1 被調查畢業生用人單位類型及學生人數
其中,在北京裕興軟件有限公司及北京中元環試機電設備技術有限公司就業的畢業生,全部經歷了從校內培訓模擬課程、校內培訓考核選拔、進入企業實習、完成企業項目、進入企業工作的過程。參加追蹤調查的畢業生基本情況見表1。畢業生在就業單位任職的職位情況見表2。
表1 被調查畢業生的基本情況
表2 畢業生在就業單位任職的職位情況
2 追蹤調查情況分析
2.1 畢業生對個人綜合素質與作用的評價
表3是被調查畢業生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感受,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綜合素質對工作的重要性及大學教育對該因素的影響進行的評價。
表3
表3(續)
領導能力 5 14 27 2 15 18 10 5 9 12 22 5
創新能力 6 14 22 5 1 15 26 7 9 14 22 3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綜合素質狀況 評價研究策略
【論文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狀況,提出了幾點大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又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幾點改善的措施。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狀況分析
(一)大學生的道德價值觀嚴重的偏離
在大學,同學們的人際關系比較復雜,與各行各業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與人之間的個性相差比較大。在處理同學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時,大學生一般都比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計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個人的利益。特別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快,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的世界,認為在網絡里可以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等被網絡上的攀比、暴力等行為嚴重的抹殺了,有些學生利用網絡欺騙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做損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兒,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缺少真誠,具有不正確的動機,使大學的學風受到嚴重的損壞。
(二)學生的健康受到心理問題的影響
處于大學中的學生,年齡一般都是在二十歲左右,應該充滿朝氣,積極樂觀,勇敢堅強,能夠坦然的接受各種挑戰以及失敗的打擊,但是很多大學生的思想往往比較的糾結,比較的矛盾,面臨著新舊思想的不斷沖擊以及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的矛盾,使他們的心理嚴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觀的理智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這些心理上的變化會對學生正常的生活和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對建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也有負面的作用。
(三)重視知識的輸灌,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大學里,學生獲得知識的第一途徑就是大學課堂,但是很多大學里,教學方式還是傳統的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呆板模式,學生在學習中占據著非常被動的地位,會大大的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無法很好的發揮出來。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理論的教育,沒有及時的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另外沒有很好的與學生交流,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是講完課就走了,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也沒有辦法及時的請教。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學生逃課。在課后學生也很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沒有形成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專業技能也不夠好。
(四)沒有正確的生活態度和擇業觀
大學的管理一般比較寬松,大學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時間,但是很多大學生利用自由的時間打游戲、看泡沫電視劇。另外大學生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飲食習慣,有很多學生嚴重的熬夜,身體素質很差,平時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對于很少的體育課,學生們普遍沒有引起重視,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擇業方面,學生沒有一個正確的態度,認為只要考取的證書越多對工作越有幫助,卻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適合自己的,沒有明確的目標,盲目隨眾對于自己在學校學習的道路和以后的職業道路都沒有一個很好的規劃。
轉貼于
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式
(一)優化大學生政治思想素質
大學里的學生一般已經具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對國家、社會、學校以及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認識。政治思想素質是一個人的社會責任感、政治態度和道德水準,是一個大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因此應該抓住這一點,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營造良好的氛圍,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學校園里,應該培養嚴謹踏實的優良學風和文明進取的生活態度,引導學生努力學習,踏實做人。廣大教師也應該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二)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地得到提高
每個學校和家長的責任都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個學生也有責任努力地樹立正確的觀念。大學生處于社會和學校的分界點,很容易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因此必須要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開展心理咨詢課,特別是對于那些平時思想比較另類,或者是性格比較靦腆的學生,教師要主動地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世界,及時地糾正他們消極的觀念,解開他們心理上的矛盾,使他們能夠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面對生活,不斷的使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學生的專業和能力素質以及文化素養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僅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能力素質和文化素養,能夠熟練的將自己學到的理論知識變成使用的技巧運用在實踐活動中去,為大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揚長避短。注重培養學生的行為能力和思維能力,鼓勵學生不斷的創新,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引導學生自覺地去積累經驗,發現做事和學習的規律。鼓勵學生走出校園,更多的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各方面的能力,鞏固學到的理論知識。
總結
大學學校發展的要求就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社會所需要的也是綜合素質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學教育應該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不斷地鍛煉大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及時地發現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積極地幫助學生改善綜合素質方面的問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有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遠琳. 新形勢下大學生綜合素質分析研究[J]. 人力資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及培養[J]. 現代交際,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