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

        第1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詞語命名歷史傳承文化時尚所有的詞語都有一個名稱獲得的問題。詞源學即是應運而生的在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的一個學科。探討詞語的命名過程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化溯源過程,人們的文化觀念會滲透到詞語命名過程中。

        一、漢語專有名詞的歷史傳承與文化時尚

        地名是精神文化的結(jié)果,反映了人類認識活動的共同規(guī)律,地名反映民族文化特征,反映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不同時代文化特征。

        例如,中國縣市地名中含有“安”字的占38條:如安化、安慶、泰安、延安等,這些地名中大都表現(xiàn)出求平安,保太平的意愿。有的還表現(xiàn)出了一些特定歷史朝代的政治現(xiàn)狀。有一些地名清楚地體現(xiàn)出當時統(tǒng)治者的征服、順化、臣化的意志。如招遠縣、開遠市、寧遠縣、清遠市、撫遠縣,“招”“開”“寧”“清”“撫”與“遠”都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前面的五個動詞可看作是朝廷的統(tǒng)治意愿與行政權(quán)力,后面的“遠”則指偏遠地區(qū),上面五個縣市都位于古時邊遠地區(qū),遠離政治中心。

        人名也是富于文化意蘊的一種詞匯專名現(xiàn)象。對從古至今的人名,可以分析出其人、其實、其學的意蘊。例如,舊時當為孩子取名“狗?!睍r,體現(xiàn)出家長心中的道教文化意識,即以賤為貴。同樣,侯王自謂孤,寡,不谷,也是為了達到平衡,以合于“道”。

        店鋪命名體現(xiàn)出行業(yè)特色,發(fā)財心理,時尚文化。如眼鏡店用“明麗”“大光明”等、藥店用“維康”“平安”等、求發(fā)財用“興隆”“昌運”等、用“沃爾瑪”“麥德龍”等最新潮的店名,體現(xiàn)更高層次的時尚追求。

        二、漢語賦予詞語命稱時體現(xiàn)形象優(yōu)先心理

        漢民族思維有著重形象,重具體的特點,這種思維特點也體現(xiàn)在詞語命名上。在創(chuàng)造一個新詞時表現(xiàn)出濃郁的形象優(yōu)先的造詞心理。如“活菩薩”指心腸慈善,待人寬和。“輕于鴻毛”指死得不值得。“笑面虎”比喻外貌裝得善良,而心地兇狠的人?!叭^”產(chǎn)品指產(chǎn)品質(zhì)量過硬?!懊舆^河”指邊干邊摸索?!疤咂で颉敝富ハ嗤普??!凹t眼病”指嫉妒等。

        三、“月令”語義溯源:《禮記·月令》解讀

        “月令“是指:我國農(nóng)耕文化語境中的關(guān)鍵詞?!冬F(xiàn)代漢語辭典》:“月令”條云:農(nóng)歷每個月的氣候的物侯。但“令”作為詞根,并無“氣候”和“物侯”之義。

        《辭源》(修訂本)“月令”下曰《禮記》篇名。作為周公所作,實為秦漢間人抄合《呂化春秋》十二紀的首章,收入《禮記》,題曰《月令》。記述每年農(nóng)歷十二月的時令,行政及相關(guān)事物。

        古代還存在豐富的“月令”體裁的文獻?!霸铝睢斌w裁當萌芽于前文字時期,它伴隨著遠古人類在采集,狩獵與農(nóng)耕生活中對自然現(xiàn)象觀察,辨識和思考而產(chǎn)生作為珍貴的口傳知識指導先民的生活。當華夏民族進入文明時代,“月令”被少數(shù)掌握著書寫權(quán)力,為統(tǒng)治者服務的人書寫下來,其內(nèi)容隨著人類的發(fā)展而漸漸豐富與完備,是“王者”治理天下所依據(jù)的政治文獻。《禮記·月令》是“月令”體裁的代表,記載天子在一年各月不同的自然條件所的政令。在早期文本里,“月令”的語義為天子“每月當?shù)恼睢薄?/p>

        四、漢語成語典故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

        漢語成語蘊涵著歷史和文化的軌跡,千百年來不脛而走。許多成語出自一代又一代的大文豪的筆下,從“哀鴻遍野”到“指鹿為馬”,從“筆走龍蛇”到“水落石出”,這些成語有詩的韻律、詞的韻律,又有散文的傳神、小說或戲劇的精深。許多成語正在向人們敘述著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從“按兵不動”到“投鞭斷流”,從“四面楚歌”到“神機妙算”。這些歷史故事孕育而成的成語,越過時光長河,富載歷史文化信息,使我們可以以史為鏡,能知興替。許多成語飽含生活的哲理,是無數(shù)先哲前賢對于人生感受的精辟概括和高度總結(jié)。從“塞翁失馬”到“朝三暮四”,從“庖丁解?!钡健昂悓W步”,這些成語永遠讓我們汲取智慧和力量。許多成語妙趣橫生,極富幽默,又寓教于樂,令人醒悟。從“二桃殺三士”到“此地無銀三百兩”,從“風馬牛不相及”到“驢唇不對馬嘴”。這些成語似諄諄教誨,激發(fā)人們?nèi)ニ伎?,啟迪智慧?/p>

        五、英語詞語命名中的歷史傳承與文化時尚

        語言是一個抽象的表征系統(tǒng)。語言不僅可以用來交際,還可以用來儲存信息和進行思維活動。這兩個功能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qū)別。不同的語言具有本質(zhì)的相同特征。英語詞語命名中同樣存在歷史傳承與文化時尚。例如,英語“frontier”一詞含義為“前沿”“邊緣”,到了18世紀其新的含義為“美國西部邊遠地區(qū)”。眾所周知,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之后歐洲列強先后到達美洲大陸,并瓜分各自的勢力范圍,后來英國建立了新英格蘭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殖民地人于1775年奮起反抗,進行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76年美利堅合眾國成立,國土主要位于東部。那么西部則被視為邊遠地區(qū)。因此“frontier”一詞被賦予“美國西部邊遠地區(qū)”?,F(xiàn)在美國西部已經(jīng)步入現(xiàn)代化時代,那么“frontier”一詞現(xiàn)在則解釋為:“尤指20世紀前美國西部邊遠地區(qū)”?!癿inister”這個詞指部長、大臣的含義。按照詞源的解釋,“minster”為“小官員”,而部長、大臣被人們理解為“大官”。原來“minister”的原始含義是指與皇帝相對而言。和皇帝相比“minister”自然是“小官員”。還有“netizen”一詞意為“網(wǎng)民”。是由“net”“網(wǎng)”的含義加上“citizen”“公民”的含義合成的一個詞,體現(xiàn)了鮮明的時代特征。每天我們都會看到新的詞匯應運而生。

        任何語言無論漢語還是英語,都是歷史文化的載體。通過漢英詞語命名中人歷史傳承與文化時尚研究進一步證明了語言是隨著社會的產(chǎn)生發(fā)展而產(chǎn)生發(fā)展。要了解語言及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就必須把語言同社會的歷史,同創(chuàng)造這種語言,使用這種語言的人民的歷史密切聯(lián)系起來研究。這才是研究語言與語言規(guī)律的正確途徑。

        參考文獻:

        [1]蘇新春.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6,4

        [2]楊雅麗.《禮記》語言學與文化學闡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4]新英漢詞黃[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

        [5]當代美國英語學習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9

        [6]成曉光.西方語言哲學教程[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3

        第2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成語就像其中一顆顆閃光的珍珠。教師如果用一根根細線巧妙地把這些成語串起來,學生學起來就會輕松自如,記起來也會深刻。比如,人教版四下《積累運用三》,編排了一組描寫人物品質(zhì)和感情的成語,如果讓學生讀背這些成語,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記起來也比較難。針對這種情況,課前我讓學生查成語詞典,弄清這些成語的意思,然后練習用一些成語造句或結(jié)合課文寫一段話,學生便能輕松記住這些成語了。

        二、課堂爭辯 彰顯活力

        課堂爭辯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我在教學《鳥的天堂》一文時,一學生向教材挑戰(zhàn):“我認為‘逼近’用在這兒不太恰當?!蔽衣犃舜鬄轶@訝,就讓他說理由。他理直氣壯地說:“‘逼近’含有逼迫的意思,在遇到壓力時才用這個詞,而榕樹是鳥的天堂,作者與同行的人應該是懷著愉快的心情去欣賞的,所以,這兒可以用‘靠近’或‘接近’,而不應用‘逼近’?!倍硪粚W生則持不同意見,他認為“逼近”用得非常準確,因為河面變窄了。而獨木成林、占地18畝的榕樹,正處旺盛時期,枝干多而密,相對于這只小船來說,榕樹給人一種氣勢逼人的感覺。在學生的爭辯中,我趁機總結(jié):用“逼近”一詞能讓我們悟出榕樹的高大、茂盛,感悟到作者愉快的心情。

        三、開辦詞語銀行 盤活心中庫存

        大腦相當于一座銀行,而積累詞語,就好比辦理了一張存折。當學生的詞匯量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不僅能隨時兌換豐富的詞匯,又可在盤活中增值。所以,平時我就注重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累詞語的好習慣,或是通過讀書摘錄好詞好句,或是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平臺,盤活心中庫存,豐富詞語積累。比如在教學《向往奧運》時,我問學生當薩馬蘭奇宣布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時,天安門廣場上那些翹首期盼的觀眾群情激奮,你可以用哪些成語來形容他們?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又會怎樣呢?你又將怎樣來形容你的心情呢?學生交流后匯報總結(jié),他們紛紛寫出了許多成語。廣場上觀眾的表現(xiàn):歡聲雷動、排山倒海、氣貫長虹、歡呼雀躍、喜出望外、淚流滿面……表達自己心情的:激動不已、刻骨銘心、喜笑顏開……

        又如在教學人教版四上《學習園地二》中的成語故事《胸有成竹》一文后,我引導學生試著積累一些事關(guān)歷史故事的成語,如:曹操的“望梅止渴”、岳飛的“精忠報國”、藺相如的“完璧歸趙”、劉備的“三顧茅廬”等,一個成語一個故事,學生在積累成語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

        四、巧借板畫 化難為易

        一些詞語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少切身體會,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這時。我借助表演、板畫等方式,化難為易,巧妙解詞。如在教學《林?!窌r,作者描寫了林海的嶺“溫柔可親”時,拿它與“云橫秦嶺”、“孤峰突起”的秦嶺作比較。學生對“云橫秦嶺”、“孤峰突起”這兩個詞語理解起來難度較大,這時,我就巧妙地借助板畫,讓學生通過比較、評價來理解這兩個詞語。通過板畫學生就能直觀、形象地理解這兩個詞語了。

        第3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漢語的“成語”和英語的idiom是不對等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成語”的解釋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中的idiom有兩種含義: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為了方便起見,本文中提到的成語是漢語定義中狹義部分和英語中的第一種含義。這里不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進行區(qū)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漢語學習者特指母語為英語或者精通英語的留學生。

        一、英漢成語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英漢成語都是經(jīng)過長期積淀,并有相對固定形式的一種語言形式。通過英漢成語的對比研究,對對外漢語成語教學能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從而使對外漢語成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從成語的來源出處、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意義的整體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個方面來討論英漢兩種語言形式表現(xiàn)在成語上的異同。

        (一)來源出處

        英漢成語的來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從幾個來源和出處對英漢成語進行對比。

        1、生活方面

        來自農(nóng)業(yè)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漢語中“瓜熟蒂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由于中國長期以來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文化,所以來自農(nóng)業(yè)方面的成語相對多得多。

        來自航海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漢語中“一帆風順”、“同舟共濟”等。由于西方的航海業(yè)發(fā)達,而中國長期以中原農(nóng)耕文化為中心,航海業(yè)并不發(fā)達,所以這方面的成語英語要比漢語多很多。

        來自商業(yè)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漢語中有“奇貨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實行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所以來自商業(yè)方面的漢語成語大多含有貶義的色彩。

        來自軍事方面的成語:英語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漢語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漢語中的相關(guān)成語大多和歷史故事有關(guān)。

        2、來自著名文學作品中的成語。英語中的成語大量來源于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臘羅馬神話等;漢語中的成語多來源于古代詩詞歌賦,以及傳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老驥伏櫪”(曹操《步出夏門行》),“刻舟求劍”(《呂氏春秋》)等。

        3、來源于宗教中的成語。英語中的這類成語主要來自《圣經(jīng)》,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漢語中的相關(guān)成語主要來自佛教,如“五體投地”、“回頭是岸”等。

        通過對成語來源的對比可以看出,由于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體相同,英漢成語在來源的幾個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個來源的具體表現(xiàn)上則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在不同的來源分析方面,英漢成語表現(xiàn)為數(shù)量上的必然差別,這也是兩種語言形成過程中受到不同價值觀和對世界的不同認識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對成語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二)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

        英漢成語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遺傳下來的一種語言形式,結(jié)構(gòu)都相對穩(wěn)定,一般是生動活潑的語言,表示的是獨特的意義,用簡單通俗的話表示深刻的道理。兩者的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具體的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上,從成語的外部特征來看,漢語中的成語多數(shù)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其中96%是四個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語。而英語中的成語則沒有固定的字數(shù)限制,結(jié)構(gòu)相對靈活。

        (三)成語中體現(xiàn)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維方式等

        漢語的四字格成語體現(xiàn)了漢民族的審美觀和思維方式,對對稱之美的追求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這不僅是指漢語成語的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還指成語的音節(jié)整齊勻稱,聲調(diào)平仄相間。且中國人喜歡偶數(shù),四字格的語言形式體現(xiàn)了漢民族“以偶為佳”的心理,以及漢語和漢文化莊重典雅的特點。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正統(tǒng)思想,使得由《論語》中演化而來的成語非常之多,這些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重視儒家思想的特質(zhì)。當然,根據(jù)上面提到的成語來源,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國重農(nóng)抑商的傳統(tǒng)政策。而在英國,航海業(yè)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語是與航海業(yè)相關(guān)的,體現(xiàn)了當時豐富的航海文化;英國是西方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國家之一,故英語成語中有不少是來自《圣經(jīng)》和基督教的。另外,還有一些反應古時候中西方不同政治體制的成語。英國歷史上教皇和國王互相統(tǒng)治國家,彼此之間的權(quán)利爭斗幾乎沒有停止過,所以反應這種斗爭的成語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國長期封建社會產(chǎn)生的相關(guān)成語有“為富不仁”“官官相衛(wèi)”等。

        二、原因探究

        英漢成語在各方面表現(xiàn)的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原因:

        (一)從成語的源頭可以一窺其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首先兩個民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不同的人民對世界認識的不同,從而使得成語的來源大不相同。其次,也是成語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督教對英語成語的影響,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對漢語成語的影響導致了英漢成語的另一個顯著差異。再次,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語的產(chǎn)生。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各自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對成語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思維方式的不同。漢民族整體思維方式在漢語中的體現(xiàn)是大量的對偶、對照、排比和反復等。這在成語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現(xiàn)。漢語成語四字為主,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對稱對偶,音節(jié)整齊勻稱,聲調(diào)平仄相間。

        (三)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英語是形合為主的語言,而漢語是意合為主的語言。而語言中形合和意合差異的產(chǎn)生歸根到底還是由于民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文化因素導致的。

        三、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第4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關(guān)鍵詞:修辭;教學;成語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3)11-0267-02

        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漢語成語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即四個音節(jié),多帶書面色彩,在邏輯上一般表示概念,在語法上能充當句法成分,基本上相當于詞。修辭是根據(jù)題旨情境對語言材料進行選擇,以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在成語言簡意賅的表現(xiàn)形式下其實隱藏著多種多樣的修辭方式,有著比較豐富的修辭內(nèi)涵。因此在修辭教學中,成語當仁不讓地應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教學研究對象。

        一、平仄相調(diào)

        現(xiàn)代漢語聲調(diào)有四個調(diào)類,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陽平語調(diào)長而平緩,合稱為平聲;上聲、去聲語調(diào)短而曲折多變,合稱為仄聲。平聲是揚,仄聲是抑,所謂的抑揚頓挫就是指平仄相調(diào)。平仄有規(guī)律地交替、對應,可以構(gòu)成漢語的音律美。文學泰斗、語言大師老舍先生曾經(jīng)就講過:“‘張三李四’好聽,‘張三王八’就不好聽?!币驗榍罢呤莾善絻韶?,有起有落;而后者是四字皆平,缺乏抑揚。這是修辭教學中會遇到的語音修辭的問題。在對詞語進行選擇時,若從聲音上考慮,就會注意平仄相調(diào)的問題。若把視線轉(zhuǎn)移到四字格的成語上,會發(fā)現(xiàn)平仄相調(diào)的例子比比皆是,有“平平仄仄”的形式,如“瓜熟蒂落”、“風調(diào)雨順”、“虛懷若谷”等,也有“仄仄平平”的形式,如“力所能及”、“草木皆兵”、“背井離鄉(xiāng)”等。既有“仄平仄平”的形式,如“混淆視聽”、“葉公好龍”、“畫龍點睛”等,又有“平仄平仄”的形式,如“蠻橫無理”、“精衛(wèi)填?!薄ⅰ巴觇禋w趙”等。甚至還有“仄平平仄”的形式,如“滿城風雨”、“繞梁三日”、“恃強凌弱”等,當然也有與之相對的“平仄仄平”的形式,如“人定勝天”、“停滯不前”、“頭破血流”等。由此可見,雖然成語短小,音節(jié)有限,但是它在字音上卻高低相間,交相呼應,使聲音趨于平衡、穩(wěn)定,節(jié)奏分明,音律優(yōu)美。對成語有了這種層面的關(guān)注后,學生對成語的喜愛之情油然而生,其學習的熱情也被點燃了。

        二、疊音自然

        疊音,就是音節(jié)的重疊。音節(jié)一經(jīng)重疊,不但能產(chǎn)生音韻美,而且能增強描繪感和感彩。古代詩詞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李清照的詞《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一句,正是因為疊音用得恰到好處,才能把李清照晚年悲慘的境遇刻畫得相當成功,并且加強了感情的渲染。同樣的,這也是在修辭教學中從聲音角度對詞語進行選擇的問題。作為可以選擇的語言材料,四字格成語的疊音現(xiàn)象不容忽視,也是疊音自然的范例。一般有以下幾種表現(xiàn)形式,第一種是兩個音節(jié)的重疊,如“悲悲切切”、“沸沸揚揚”、“唯唯諾諾”、“滿滿當當”、“形形”等;第二種是一個音節(jié)的重疊,這種情況又可以分成兩小類,一是成語首個音節(jié)的重疊,如“斤斤計較”、“字字珠璣”、“娓娓動聽”、“惺惺相惜”、“孜孜不倦”等;二是成語最后一個音節(jié)的重疊,如“議論紛紛”、“天網(wǎng)恢恢”、“信誓旦旦”、“想入非非”、“溫情脈脈”等。以上這種疊音現(xiàn)象在四字格的成語中可謂是不勝枚舉,也正因為有了音節(jié)的重疊,所以成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表意也更加確切,情感還得到了升華。再次從聲音角度對成語做出了如此觀照后,學生更加感嘆成語的博大精深。

        三、色彩各異

        在修辭教學中,談到詞語的選擇時,除了聲音方面,還有色彩方面也是一個切入點。色彩有感彩和語體色彩之分。漢語成語來源廣泛,有的來自寓言和神話傳說,有的來自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有的來自詩文語句,有的來自口頭俗語,所以在表意方面十分生動而形象,這往往成為人們使用成語的驅(qū)動力。而從色彩角度來考察成語的話,對學生來說是有著新鮮感和趣味性的。首先看看成語的感彩。感彩簡單來說就是褒貶色彩,反映說話人對所陳述事物的立場和態(tài)度。如果成語選用時不關(guān)注感彩,就會引起誤解,甚至會使人感到愛憎顛倒,立場模糊。例如:“文成公主是一個胸懷大略,聰明而智慧的女子,當她離開長安時,就處心積慮地要把唐代比較先進的經(jīng)驗、文化帶到藏民中去廣為傳播。”整段文字原本是贊揚文成公主的,但是“處心積慮”卻含有貶義,指長時間地刻意盤算,這與初衷相違背。學生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不難,但要選擇一個最佳的表達方式,一時之間也頗費心力。最后有同學提出用帶有褒義的“殫精竭慮”替代,這不失為一個較為妥善的改法。然后看看成語的語體色彩。語體就是適應不同交際功能、不同題旨情境需要而形成的一系列運用語言特點的體系。語體類型可以分為口語語體、廣播語體和書卷語體三大類。比如同樣是表達“死亡”的概念,“一命嗚呼”屬于口語語體,比較詼諧;而“與世長辭”屬于書卷語體,比較莊重。這個時候讓學生繼續(xù)搜集諸如此類的成語,學生的“戰(zhàn)斗意識”也空前高漲。

        四、辭格豐富

        修辭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版塊就是修辭格的教學。修辭格是一種語言中為了提高表達效果而有意識地偏離語言常規(guī)并逐漸形成的固定格式。修辭格在生活中的運用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而我們習以為常的成語也包含著眾多的辭格,可以說是精彩紛呈,因此在修辭格教學中,成語依然是寶貴的值得挖掘的對象。在成語中常見的辭格有以下幾類:

        (一)比喻

        比喻又稱“譬喻”,即打比方。它是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說明或描摹甲事物。典型的含有比喻的成語有“膽小如鼠”、“冷若冰霜”、“繁花似錦”等,這幾個成語都具備了比喻的三個構(gòu)成因素:本體、喻體和比喻詞,所以是明喻。而“人山人?!?、“金玉之言”、“槍林彈雨”等成語中只出現(xiàn)了本體和喻體,因此是暗喻。至于只有喻體的“琴瑟和諧”、“騎虎難下”、“一丘之貉”等成語就屬于借喻了。由于比喻的使用,成語就能用最短的篇幅刻畫生動可感的形象,把抽象深奧的道理說得形象具體、淺顯易懂。當了解到比喻的存在以后,學生依葫蘆畫瓢,列舉其他含有比喻的成語,這就加深了學生對比喻性成語的認識。

        (二)對偶

        對偶是把結(jié)構(gòu)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數(shù)相等或接近、意義上有密切聯(lián)系的兩個語句成雙作對地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許多四字格的成語都是對偶的結(jié)構(gòu),如“銅墻鐵壁”,“銅墻”和“鐵壁”都是偏正結(jié)構(gòu),字數(shù)相等,意義上密切相關(guān),符合對偶的要求。又如“水深火熱”,“水深”和“火熱”都是主謂結(jié)構(gòu),字數(shù)相等,意義相關(guān),同樣體現(xiàn)出對偶的特征。含有對偶辭格的成語還有“根深蒂固”、“養(yǎng)精蓄銳”、“萬紫千紅”、“發(fā)號施令”、“豐功偉績”、“左顧右盼”、“精雕細刻”、“心平氣和”等。因為對偶的存在,成語看起來整齊醒目,讀起來鏗鏘悅耳,便于記憶,便于傳誦。實踐證明,老師做了示范以后,學生對含有對偶的成語可謂是信手拈來。既深化了對成語的認識,也加強了對辭格的理解。

        (三)排比

        排比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結(jié)構(gòu)相似、內(nèi)容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句子或短語等排列起來,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在含有排比的四字格成語中,排列的項目一般是單音節(jié)詞,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個動詞的排列,例如“望聞問切”、“吹拉彈唱”、“切磋琢磨”等;也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形容詞的排列,例如“輕重緩急”、“酸甜苦辣”、“老弱殘兵”等;還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名詞的排列,例如“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油鹽醬醋”等。這些成語在排比的作用下,富有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很有表現(xiàn)力。在讓學生形成對排比性的成語的認知時,學生分明感受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壓力和動力。

        (四)夸張

        夸張就是有意言過其實,使語言超過客觀事實的一種修辭方法。四字格成語中的夸張有夸大和縮小之分??浯蟮某烧Z有:“天翻地覆”(形容變化非常之大)、“一目十行”(形容閱讀速度之快)、“氣吞山河”(形容氣勢極其雄偉豪邁)、“膽大包天”(形容膽量極大)等。縮小的成語有:“九牛一毛”(形容極大數(shù)量中的微不足道的數(shù)量)、“輕于鴻毛”(形容價值極輕或毫無價值)、“弱不禁風”(形容身體很虛弱,連風吹都禁不?。ⅰ把蚰c小道”(形容曲折狹窄的小路)等。當然上述成語并非只是含有夸張這一種辭格,還有可能通過其他辭格來實現(xiàn)夸張。比如“羊腸小道”,就是比喻和夸張的集合體。在引起學生對此種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后,學生一方面意識到辭格使用的復雜性,另一方面也更加懂得成語的魅力所在。

        (五)借代

        借代就是說一個人或事物時,不直接把他們的名稱說出來,而用另外一個相關(guān)的人或事物的名稱來稱呼它,又叫“代替”或“換名”。成語中的借代種類還比較豐富,例如“紅顏薄命”,“紅顏”是指女子美麗的容貌,特指美女,這屬于用人物的特征代替人物。又如“大動干戈”,“干”和“戈”都是武器名,代指戰(zhàn)爭,這屬于用事物憑借的器具代替事物。再如“行將就木”,“木”指棺材,在這里屬于用事物的屬性代替事物。再比如“島瘦郊寒”,“島”和“郊”是指唐代詩人賈島與孟郊,成語是借詩人的名字來代替詩人的作品,這屬于用事物的創(chuàng)作者代替事物。同樣含有借代的成語還有:“青黃不接”、“烽火連天”、“手無寸鐵”、“大興土木”、“紈绔子弟”、“布衣之交”等等。讓學生解讀以上成語的借代所在,往往會使學生對它們產(chǎn)生全新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修辭教學中以成語的修辭狀況作為教學切入點,既能深化學生對成語的認知,又能強化學生對修辭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啟主.現(xiàn)代漢語教程[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第5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關(guān)鍵詞: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翻譯;貌合神離

        英漢習語具有文化差異,本文以實例說明了英漢習語翻譯的幾種常見方法,強調(diào)了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能提高英語學習者準確理解原文意境的能力,從而在翻譯的過程中體會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一、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1)地理環(huán)境。在中國人的心目中, “東風”即是“春天的風”, 它象征著“春天”、“溫暖”, 它吹綠了中華大地, 使萬物復蘇,故有“東風報春”之說, 所以中國人偏愛東風。而英國的“東風”是從歐洲大陸吹來的, 象征“寒冷”、“令人不愉快”, 因此英國人討厭“東風”。英諺中有When the wind isin the east , it’s good for neither man nor beast (東風到, 寒風吹, 對人對畜都不好) 。不過英國人喜歡“西風”, 在英國, 報告春天的消息是“西風”, 它給英倫三島送去春天,故有“西風報春”之言。英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就曾寫過一首詩《西風頌》(Ode to the West Wind) , 詩的最后一行名傳千古的佳句表達了他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堅定信念: O , Wind , if winter comes ,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啊, 西風, 假如冬天已經(jīng)來臨, 春天還會遠嗎?)

        (2)。中國是一個以信仰佛教為主的國家, 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對中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 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相關(guān)的習語很多, 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 臨時抱佛腳”等。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 我們有道教的“玉帝”,佛教的“閻王”, 有神話的“龍王”, 有“開天辟地”的和“主宰自然界”的老天爺。

        (3)風俗習慣。英漢習語差異是多方面的, 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tài)度上?!肮贰迸c“dog”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狗在漢語文化中是一種低微的動物。對中國人來說, 大多數(shù)情況下, 狗是令人討厭的東西, 其形象是骯臟、齷齪的。漢語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都含有貶義, 如 “狗急跳墻”、 “狗膽包天”等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中, 狗被認為是心愛的東西或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大都沒有貶義, 如topdog (最重要的人物) ,lucky dog (幸運兒) 。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Dog does not eat dog (同類不相殘) 等。形容人“病得厲害”用sick as a dog ,“累及了”是dog tired。與此相反, 中國人喜歡貓, 貓在中國的文化內(nèi)涵中一般指其可愛精靈的特性。人們常用“讒貓”比喻人貪嘴, 常有親昵的成分。而在西方文化中, “cat”是魔鬼的化身, 是中世紀巫婆的守護精靈, 人們厭惡它, 所以She is a cat 是指“她是一個包藏禍心的女人”。

        (4)歷史典故。中英兩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習語中有很大一部分皆來源于此。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 也有莎士比亞作品中的典故。如:a Pandora’s box (潘多拉之盒―――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 cut the Gordian’s knot (快刀斬亂麻) 等等。而漢語中的習語主要來源于浩如煙海的中國經(jīng)傳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還有大量的習語如: “名落孫山”、 “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狗咬呂洞賓, 不識好人心”等等。

        二、英漢習語的翻譯

        (1)直譯法。直譯法指在符合譯文語言規(guī)范的基礎上,在不引起誤會的聯(lián)想和誤解的前提下,保持習語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翻譯時使用直譯法能保持原文風格。如:Easy come , easy go 來得容易, 去得快。

        (2)意譯法。一是改造法:這種方法既達意又不悖于原文。例如:a cat on hot bricks. 形象是一只在熾熱的磚頭上行走的貓, 痛苦而狼狽, 這個情景與漢語中的“熱鍋上的螞蟻”不謀而合, 都表示“焦急而狼狽”, 翻譯時更換了形象, 更有利于讀者的理解。二是對聯(lián)法:在漢語中,以對聯(lián)形式構(gòu)成的習語較多,上聯(lián)說形象,下聯(lián)說的是意義。

        (3)套用法。有相當一部分英語習語和漢語習語在內(nèi)容和形似上都非常符合,雙方不但有相同的意義和修辭文采,并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如果遇到此種情況,不如直接套用漢語中的同義習語,才能做到形似與神似的統(tǒng)一。

        三、習語翻譯中的"貌合神離"的現(xiàn)象

        第6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漢語成語是漢語中一種極具特色的語言現(xiàn)象,它具有豐富鮮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廣泛運用在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和口語中,然而留學生學習成語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本文意在通過對英漢成語的比較,了解英漢成語的差異,希望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漢語的“成語”和英語的idiom是不對等的?!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成語”的解釋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漢語的成語大多由四個字組成”。《朗文當代英漢雙解詞典》中的idiom有兩種含義: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為了方便起見,本文中提到的成語是漢語定義中狹義部分和英語中的第一種含義。這里不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進行區(qū)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漢語學習者特指母語為英語或者精通英語的留學生。

        一、英漢成語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英漢成語都是經(jīng)過長期積淀,并有相對固定形式的一種語言形式。通過英漢成語的對比研究,對對外漢語成語教學能提供一些啟示和幫助,從而使對外漢語成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從成語的來源出處、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意義的整體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個方面來討論英漢兩種語言形式表現(xiàn)在成語上的異同。

        (一)來源出處

        英漢成語的來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從幾個來源和出處對英漢成語進行對比。

        1、生活方面

        來自農(nóng)業(yè)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漢語中“瓜熟蒂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等。由于中國長期以來是以農(nóng)耕為主的文化,所以來自農(nóng)業(yè)方面的成語相對多得多。

        來自航海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漢語中“一帆風順”、“同舟共濟”等。由于西方的航海業(yè)發(fā)達,而中國長期以中原農(nóng)耕文化為中心,航海業(yè)并不發(fā)達,所以這方面的成語英語要比漢語多很多。

        來自商業(yè)方面的成語:例如英語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漢語中有“奇貨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國歷史上長期以來實行重農(nóng)抑商的政策,所以來自商業(yè)方面的漢語成語大多含有貶義的色彩。

        來自軍事方面的成語:英語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漢語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漢語中的相關(guān)成語大多和歷史故事有關(guān)。

        2、來自著名文學作品中的成語。英語中的成語大量來源于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臘羅馬神話等;漢語中的成語多來源于古代詩詞歌賦,以及傳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如“老驥伏櫪”(曹操《步出夏門行》),“刻舟求劍”(《呂氏春秋》)等。

        3、來源于宗教中的成語。英語中的這類成語主要來自《圣經(jīng)》,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漢語中的相關(guān)成語主要來自佛教,如“五體投地”、“回頭是岸”等。

        通過對成語來源的對比可以看出,由于人們對世界的認識大體相同,英漢成語在來源的幾個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個來源的具體表現(xiàn)上則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在不同的來源分析方面,英漢成語表現(xiàn)為數(shù)量上的必然差別,這也是兩種語言形成過程中受到不同價值觀和對世界的不同認識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對成語的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二)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

        英漢成語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淀遺傳下來的一種語言形式,結(jié)構(gòu)都相對穩(wěn)定,一般是生動活潑的語言,表示的是獨特的意義,用簡單通俗的話表示深刻的道理。兩者的不同之處體現(xiàn)在具體的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形式上,從成語的外部特征來看,漢語中的成語多數(shù)是由四個字組成的,其中96%是四個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語。而英語中的成語則沒有固定的字數(shù)限制,結(jié)構(gòu)相對靈活。

        (三)成語中體現(xiàn)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維方式等

        漢語的四字格成語體現(xiàn)了漢民族的審美觀和思維方式,對對稱之美的追求在這里得到了體現(xiàn)。這不僅是指漢語成語的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還指成語的音節(jié)整齊勻稱,聲調(diào)平仄相間。且中國人喜歡偶數(shù),四字格的語言形式體現(xiàn)了漢民族“以偶為佳”的心理,以及漢語和漢文化莊重典雅的特點。中國兩千多年以來的正統(tǒng)思想,使得由《論語》中演化而來的成語非常之多,這些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重視儒家思想的特質(zhì)。當然,根據(jù)上面提到的成語來源,還有一定數(shù)量的成語體現(xiàn)了中國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國重農(nóng)抑商的傳統(tǒng)政策。而在英國,航海業(yè)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語是與航海業(yè)相關(guān)的,體現(xiàn)了當時豐富的航海文化;英國是西方歷史悠久的基督教國家之一,故英語成語中有不少是來自《圣經(jīng)》和基督教的。另外,還有一些反應古時候中西方不同政治體制的成語。英國歷史上教皇和國王互相統(tǒng)治國家,彼此之間的權(quán)利爭斗幾乎沒有停止過,所以反應這種斗爭的成語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國長期封建社會產(chǎn)生的相關(guān)成語有“為富不仁”“官官相衛(wèi)”等。

        二、原因探究

        英漢成語在各方面表現(xiàn)的差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原因:

        (一)從成語的源頭可以一窺其差異產(chǎn)生的原因。首先兩個民族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不同的人民對世界認識的不同,從而使得成語的來源大不相同。其次,也是成語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基督教對英語成語的影響,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對漢語成語的影響導致了英漢成語的另一個顯著差異。再次,不同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語的產(chǎn)生。此外,不同國家和地區(qū)各自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對成語也有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思維方式的不同。漢民族整體思維方式在漢語中的體現(xiàn)是大量的對偶、對照、排比和反復等。這在成語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現(xiàn)。漢語成語四字為主,字數(shù)和結(jié)構(gòu)對稱對偶,音節(jié)整齊勻稱,聲調(diào)平仄相間。

        (三)從語言的角度來看,英語是形合為主的語言,而漢語是意合為主的語言。而語言中形合和意合差異的產(chǎn)生歸根到底還是由于民族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等文化因素導致的。

        三、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是不可避免的一個部分。一般來說,開始較多接觸漢語成語的學習者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漢語基礎,因此可以通過對比教學的方法,對他們介紹相關(guān)的文化差異,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維方式、、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學作品。這也是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結(jié)合起來的一種方式。在專業(yè)漢語技能課堂教學中,如果出現(xiàn)成語, 教師需要靈活掌握時間分配和課堂節(jié)奏,因為一般來說,要把一個成語完全講透徹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時候可以簡單介紹與此相關(guān)的漢語文化知識,并提出相應的英語成語,不僅把語言和文化教學進行了簡單的結(jié)合,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另外,在課程的設置上,可以以選修課的方式開設專門的成語教學課程,以對成語教學進行更透徹深刻的講解。通過對比分析,學生掌握到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正是對外漢語教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菁.從英漢表情感的成語看中西“天人關(guān)系”的哲學觀 [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年第3期.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第7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論文摘要:習語是語言的核心與精華,與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是各國文化的精髓,反映各國的風俗習慣。習語叉受文化的影響,反映其文化特征。中英兩種文化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習語。試從自然環(huán)境、風俗習慣、歷史典故、宗教信仰、事物認知觀等方面探討英漢習語所折射的民族文化特征。

        習語是語言的一部分,包括成語、俗語、諺語、格言、慣用語、典故等,是一種在結(jié)構(gòu)上與意義上都比較穩(wěn)定的語言結(jié)構(gòu)。它是語言中的精華與瑰寶,含義深刻且具有濃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同時,習語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其文化特征。以下談談英漢習語與民族文化特征的關(guān)系。

        一、 自然環(huán)境差異

        英漢民族由于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生活方式有異而形成各具特點的習語。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lǐng)先世界,因而英語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來自航海用語的習語。如:to go with the stream隨波逐流,to take the ropes了如指掌,to trim one’sails to the wind隨機應變,nail one’S colors to the ma堅持到底等等。英語 中有不少用魚來比喻人的習語:a poor fish可憐的家伙,a cold fish冷淡的人,queer fish怪人,a shy fish羞答答的家伙等…。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土地、山水對人們來說是至關(guān)重要的,所以漢語中有許多與土地、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的習語,如:山崩地裂、東山再起、水到渠成、土生土長、卷土重來、揠苗助長、順藤摸瓜等。比喻花錢大手大腳,英語是 spend monelike water,漢語是揮金如土。又如,中國盛產(chǎn)竹,竹子有極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習語如胸有成竹、勢如破竹、罄竹難書、節(jié)外生枝等。古代的文人墨客也詠竹之高潔與堅貞。英美民族生活地區(qū)不產(chǎn)竹,bambo是舶來品、借用語,所以英語中與竹子相關(guān)的習語寥寥無幾,更無聯(lián)想意義。形容事物迅速發(fā)展,漢語用雨后春筍般 、如雨后春筍,英語用 like mLlshrooms。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夏天常常是驕陽似火,赤 日炎炎似火燒。英國夏季氣候涼爽宜人,英國人形容夏天是如“愛人”般可愛、溫柔、美好。在漢語中東風是春天的使者,在英語中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著名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

        二、風俗習慣差異

        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歲月中逐漸形成的文化意識的反映和表現(xiàn),民俗是習語賴以生長并獲得頑強生命力的深厚土壤,許多習語就出自民俗。要表示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漢語有習語“小菜一碟”英語有習語 a piece of cake。漢語的“小菜”與英語的“蛋糕”都有“容易(或輕松愉快)的事情”之義,這與兩國的飲食習慣有關(guān)系。蛋糕是英國人在 13常生活中經(jīng)常食用的一種食品,所以他們就用piece ocake表示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在中國,小菜在中國人的一日三餐中必不可少,吃一碟小菜對中國人來說易如反掌,因此常用“小菜一碟”來形容一件事情很容易。這兩個習語反映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飲食風俗習慣。在性格方面,中國人質(zhì)樸凝重,謙虛寬容;英美人性格外向開朗,看重自我,從不貶低自己。漢語習語如“不為禍死,不為福先”、“知足常樂”、“安貧樂道”、“槍打出頭鳥”、“生死由命,富貴在天”、“命中無者莫強求”…等表現(xiàn)了中國人以自苦、中庸、明哲保身為特點的為人處世哲學。而英美人則強調(diào)人要不斷創(chuàng)新,不滿足現(xiàn)狀,標新立異,尋找新的機會。如“No money,no honey.沒有錢就休想得到稱心如意的女人為伴侶 ;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在愛情和戰(zhàn)爭中,采取任何手段都是正當?shù)摹钡攘曊Z就是這種形象的反映,這些對于禮儀之邦的中國人是接受不了的。

        三、歷史文化差異

        中英兩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故事,習語中有很大一部分皆來源于此。由于古代中國長年戰(zhàn)爭,許多習語如圍魏救趙、臨陣磨槍、毛遂自薦、四面楚歌、臥薪嘗膽、負荊請罪、三顧茅廬等出自國家間的征戰(zhàn)故事,充分體現(xiàn)了漢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古代的英國,磨坊和鐵匠鋪是農(nóng)村的主要手工業(yè)生產(chǎn)地,許多習語如 arut!of the mill job沒有多大變化的普通工作,to go tosomething at hammer and tongs全力以赴地,call a spadea spade實話實說 ,to come under the harmer被拍賣”等與此緊密相聯(lián) 。

        四、典故和神話故事

        大量英漢習語源于典故。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守株待兔、刻舟求劍、黔驢技窮”等是源于寓言故事,“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精衛(wèi)填海、畫龍點睛、愚公移山”等出自神話傳說。英語習語如“cat’S paw受人愚弄的人,the bear and thetwo travelers患難見人心,the dog and the cook吃一塹,長一智”等出自《伊索寓言》,“Aladdin’S lame能滿足人的一切愿望 的東西,old nqan of sea難以擺脫的人或物”等出自神話故事。神話故事以其久遠的歷史和豐富的內(nèi)涵豐富了習語 ,成為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五、對事物認知的差異

        漢英民族對客觀事物各持己見,賦予事物不同的內(nèi)涵。如“龍”在漢語中象征著吉祥尊貴、威嚴和力量。習語有“望子成龍、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有時也用“騰飛的巨龍”來形容我們的國家,稱自己為“龍的傳人”。然而在英語 中 aragon是邪惡的代表,是一種兇殘猙獰的怪獸。撒旦被稱為d~gon,兇暴的女人稱為dragon,“亞洲四小龍”是“Four tigers”,而不是“Four如 ns”。又如在中國北方,貓頭鷹出現(xiàn)就是一種兇兆,和吉祥全然無緣。英語中卻有 aswise as an owl,表明西方人把 owl象征“狡猾、機警、聰明”。兩個民族都養(yǎng)狗,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多含有貶義,如“狗仗人勢、喪家之犬、狼心狗肺、狐群狗黨、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腿子、狗頭軍師”等口j。由此可見中國人對狗討厭之至,對狗沒有任何贊美之意。然而,對西方人而言,狗既可以看門或打獵,也可以做人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多數(shù)有褒義。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top dog優(yōu)勝者;a gay dog快活人;a water dog水性好的人;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幸運。”又如中國人用“花花公子”表示“只追求享受、過紙醉金迷生活的輕浮闊少爺”,用“拈花惹草”表示作風不正派的男人。而英語的 flower卻無漢語中提到的含義。再如daffodil漢語中是“黃水仙”,僅僅是一種花而已,但在英語中它是春天、歡樂的象征。在色彩方面,英語中的白色象征著快樂、純潔。例如習語“days markedwith a white stone幸福的日子,a white lie無惡意 的謊言,white elephant大、笨而無用之物”…。但在漢語中,白色蘊涵悲愴貧寒,衰敗死亡之意。如“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一窮二白”,都勾勒出蒼涼寂凄、衰敗哀愁的意境。

        六、宗教差異

        與宗教信仰有關(guān)的習語也大量地出在英漢語言中。佛教傳人中國已一千多年,人們相信佛主和因果報應及生死輪回,很多習語如“一塵不染、萬事皆空、現(xiàn)身說法、借花獻佛、在劫難逃”等與此有關(guān)。在英美,人們多信奉基督教,習語“God helps those wh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 自助的人,Go to hell下地獄,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the sword ofDamocle即將臨頭的危險,at the eleventh hour最后時刻”等來自“圣經(jīng)”。

        總之,英漢習語結(jié)構(gòu)凝練、意義深遠、言簡意賅形象生動、含蓄幽默,富于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并都具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是民族文化在語言里的結(jié)晶,閃爍著民族文化的光芒。通過英漢習語來源的比較,我們看到了英漢兩個民族文化的不同特征,能更好地理解和靈活運用英漢習語。

        參考文獻

        [1]劉艷芹.從英漢習語看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J].平原大學學報,2O06,(4):87—89.

        第8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論文摘 要:本文重點分析了英漢習語文化差異的主要根源。這不僅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賦予英漢習語豐富獨特的內(nèi)涵,了解不同文化中語言的民族性特色而且還將有助于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牢固掌握英漢文化背景下的習語和語言特色的不同。

        

        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由于閱讀材料的廣泛,以及中英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學生在理解上的障礙。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一些習語,而且更要引導學生了解習語的形成。對習語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因此,幫助學生了解中英習語在文化上的差異,對學生提高閱讀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習語,即習慣用語, 是某一語言在使用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固定的表達方式。習語范圍很廣,通常包括成語、諺語、格言、俗語、典故和俚語。英漢兩種語言歷史悠久,包含著大量的習語。作為一種語言,習語的獨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既反映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共性又反映了其個性。由于地理、歷史、宗教信仰、習俗等方面的差異,英漢習語承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信息。英漢習語中所反映的文化差異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對比研究:

        1. 生存環(huán)境的差異

        習語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它的產(chǎn)生與人們的勞動和生活密切相關(guān)。居住在沿海一帶,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諺語往往涉及海上航行、經(jīng)受風雨、捕魚打撈等。而游牧民族的諺語則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駱駝和豺狼等。例如:英國是一個島國,歷史上航海業(yè)曾一度領(lǐng)先世界。四面環(huán)海的英國漁業(yè)十分發(fā)達,因而,英語中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guān)航海的習語。如: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 sea進退兩難;feel under the water感覺不適。

        而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人口占有很大比例。因此習語很大一部分與農(nóng)業(yè)有關(guān)。例如:“揮金如土”,“瑞雪兆豐年”,“拔苗助長”,“順藤摸瓜”,“瓜熟蒂落”,“斬草除根”,“解甲歸田”等。

        另外,就地理位置而言,中國地處亞洲大陸,地域遼闊。由于地域條件的差異,導致英漢兩個民族對“東風”與“西風”的理解截然不同。在漢語中“東風”常是褒義詞,東風吹后大地回春、萬物吐綠,象征著蓬勃生機。而“西風”常是貶義詞?!拔黠L凜冽”,象征著荒涼。如“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在英語中,“東風”與“西風”的象征意義與漢語恰恰相反。西風從大西洋吹來,吹綠了英倫諸島。雪萊(P.B.Shelly)在Ode to the West Wind(《西風頌》)中謳歌了預示著革命風暴即將到來的西風,表現(xiàn)了他稱贊人類美好未來的樂觀態(tài)度。而東風從歐洲大陸吹來,正如中國的西風。如“How many winter days have I seen him, standing bluenosed in the snow and east wind.(Charles Dickens).”因此對中英地域差異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對西方文學的理解。

        2. 習俗差異

        英漢兩個民族的習俗差異表現(xiàn)在不同的生活習慣上。英漢習俗差異最典型的莫過于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tài)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guān)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例如:“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狼心狗肺”,“狗腿子”,“喪家之犬”,“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等,盡管近些年來養(yǎng)寵物狗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狗的地位雖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語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guān)狗的習語絕大多數(shù)沒有貶義。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 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top dog (優(yōu)勝者,左右全局的人);a gay dog(快活人);a sea dog(老練的水手) 等等。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昵的成份;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如此看來,漢語中一些動物的形象與英語中一些動物的形象在某些方面差距實在太大了。不了解其文化意象將可能引起誤解??梢?,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習語背后體現(xiàn)的社會習俗和文化意象是非常必要的。

        3. 宗教信仰不同

        宗教對各民族的歷史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有些習語帶有深厚的宗教色彩。英國長期以來深受希臘、羅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響,而對中國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是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在習語上也有明顯的反映,例如:as old as Adam直譯是“與亞當一樣老”,因為亞當是最早的人類,這一習語譯為“很久以前的,極古老的”;not to know someone from Adam從字面意義上來看是“不知道某人與亞當有什么區(qū)別”,同樣,由于亞當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沒有什么人見過他。所以,這個習語的意思就成了“完全不知道(他是什么人)”;to raise Cain譯為“惹惱該隱,大發(fā)脾氣,找麻煩”。亞當和夏娃的長子該隱是個性情狂暴,容易發(fā)怒的人,由于耶和華看中了亞伯的供物,而沒有看中他的,該隱為此嫉妒,殺死了弟弟亞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謀殺者,因此該習語表示“大發(fā)雷霆”;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意為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英語中具有宗教文化代表性的詞,如cross和God的運用就很常見。例如,諺語“Every man must bear his own cross(人人都得背自己的十字架)”中,cross一詞指的就是耶穌基督殉難時所背的十字架,諺語借此喻指人人都得肩負生活重擔、忍受生活中的苦難。具有宗教色彩的cross一詞在英語諺語中的用法很多,又如:“The cross on his breast and the devil in his clothes(十字掛胸前,鬼魅藏心間)”。此外,英語諺語常用God來指代“人類的主宰”,例如,“God sends cold after clothes(人們需要啥,上帝就給啥)”,等等。宗教文化在英語中留下了濃重的痕跡?!妒ソ?jīng)》是猶太人和英美等西方基督教國家的一部圣書(The Great Book),它蘊含了豐富的宗教和文化內(nèi)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圣經(jīng)文化。英語習語中,有不少是來源于《圣經(jīng)》的。例如,諺語“Every heart has its own ache(各人有各人的苦衷)”就是來源于《圣經(jīng)舊約箴言》中的“Every heart knoweth his own bitterness”一句。再如,諺語“Forbidden fruit is sweet(禁果分外甜)”語出《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關(guān)于夏娃在伊甸園偷吃智慧果(即禁果),惹惱上帝的故事。又如,諺語“When the sun rises, the disease will abate(太陽東升,疾病減輕)”也是出自《圣經(jīng)》:據(jù)說猶太人的始祖亞伯拉罕(Abraham),他脖子上本來掛著一塊寶石,病人只要看它一眼,便立即痊愈。阿伯拉罕死后,上帝便把這塊寶石放到了太陽上。諺語“You cannot serve God and Mammon(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財神)”也是出自《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Mommon是財神,Spenser和Milton都把財神作為貪財、吝嗇的化身。此諺意思是說“信神者不能貪財,必須在虔誠和世俗之間做出抉擇。因為虔誠和世俗是互不相融的”。以上這些諺語與《圣經(jīng)》中的說法或教義息息相關(guān)。宗教(以基督教為主)在英美國家占有重要地位。

        相比較而言,中國雖然也有佛教、道教等教派,但長期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中占主導地位。即便如此,漢語諺語中也有不少是與宗教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的。例如,諺語“佛要金裝,人要衣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平日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等就與佛教有關(guān);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等則與道教有關(guān)。西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漢語里便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來自佛教或與其有關(guān)的習語。如:“回頭是岸”;“借花獻佛”;“在劫難逃”;“大慈大悲”;“不看僧面看佛面”、“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同樣,道教對我國文化也有很大的影響,漢語中有一些習語直接或間接源自道教。如:“靈丹妙藥”;“脫胎換骨”;“回光返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又如,同樣是afterlife一詞,中文意為“來生”;“來世”,指人的生死輪回;而西方基督教無此概念,所以其英文含義為“人死后的那段時光”。

        4. 歷史典故背景

        英漢習語中,有些詞匯或說法與歷史文化息息相關(guān)。因此,了解其歷史背景,對于正確把握諺語的意義顯得十分重要。典故是利用神話、寓言、傳說、歷史故事或歷史人物的詞語構(gòu)成的語句。典故都具有歷史淵源和文化背景。源自希臘神話的Achilles heel使人聯(lián)想到“唯一致命的弱點”。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之踵”講的是這樣的故事:阿喀琉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一名英雄。小的時候,阿喀琉斯的母親提著他的腳后跟把他浸入水中。使他身體的各個部位都無懈可擊,唯獨他的腳后跟因被他母親抓著而沒能浸入水中,后來在特洛伊戰(zhàn)爭中他的死敵用一支毒箭射中了他的腳后跟——全身上下唯一能致他于死地的地方,使他在悲憤中死去。因此,“阿喀琉斯的腳后跟”便成為一個人致命的弱點或某一事物的要害部位的代名詞;cats paw直譯為“貓爪子”,源于《伊索寓言》,用來比喻“被人當作工具使用的人”或“受人愚弄的人”;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譯為“進退維谷”,出自荷馬史詩;Pandoras box直譯為“潘多拉的盒子”,意為“無窮的災難”。

        漢語中的習語和成語主要來源于浩如煙海的中國經(jīng)傳典籍、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例如 “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黔驢技窮”;“刻舟求劍”;“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畫龍點睛”;“精衛(wèi)填?!钡瘸鲎陨裨拏髡f。這些成語、習語充分體現(xiàn)了漢民族獨特的古代文化。

        英語“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或“Peak of angels and you will hear their wings”意思接近于漢語“說曹操曹操就到”,然而前者帶有濃厚的西方宗教色彩,而后者則與歷史有關(guān)。英語“Love is blind ”源于西方神話中古羅馬愛神 Cupid或古希臘愛神Eros(the blind god),其對應的漢語為“情人眼里出西施”,帶有明顯的漢族歷史文化的痕跡。英語“The bread never falls but on its buttered side”類似于漢諺“人倒霉,吃豆腐也塞牙”,但二者去反映出不同的生活習慣。英語 “Dont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類似于漢語“要倒販檳榔到廣東”,二者雖然都表示“勿多此一舉”之義,但各自的背景不同:Newcastle是英國靠近產(chǎn)煤地的一個煤港,而廣東則為中國南方熱帶省份,盛產(chǎn)檳榔。這些諺語都來源于獨特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5. 價值觀念

        價值是人們對什么是可取,什么是不可取的指向性考慮和評價。英美價值觀念的主線是個人主義,崇尚個人相對社會的獨立自主性。習語“Dont put your finger in the pie(不要多管閑事)”體現(xiàn)的就是英美社會奉行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它告誡人們不要多管別人的閑事,專心搞好自己的事才是上策。英美價值觀還體現(xiàn)在時間觀念上的守時,追求效率和樂觀態(tài)度。習語“Time is money(時間就是金錢)”雖然形似漢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它側(cè)重于告訴人們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不斷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zhì)財富,含有濃厚的經(jīng)濟色彩,體現(xiàn)了進步觀中的財富無限論。習語“Punctuality is the politeness of kings(守時乃帝王之理)”以及“Punctuality is the soul of business(恪守時刻,為立業(yè)之本)”反映了人們對守時的重視,成為西方國家所崇尚的觀念,雖然漢語諺語也有“浪費時間等于謀財害命”之說,但總體上講,中國人的守時觀念相對較弱。受個人本位價值觀念的影響,英美人士十分重視個人的隱私,故年齡、收入、宗教信仰以及私人住宅等均列入個人隱私范圍。英語“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英國人的家是獨立王國)即為一例。從傳統(tǒng)上講,中國人的隱私觀念不強,生活中沒有英美人那么多的“秘密禁地”。與個體主義相對而言,中國人比較崇尚集體主義(或稱人倫本位)價值觀,它是中國文化的主線。受其影響,漢語習語中有著極其濃厚的人倫本位色彩,它體現(xiàn)為倡導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友愛和團結(jié)合作關(guān)系,這是兩千多年來中國封建社會結(jié)構(gòu)所形成的產(chǎn)物。漢語習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獨木不成林,單絲難成縷”的功能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典型的集體力量。人倫本位還體現(xiàn)在親情和友情上的密切關(guān)系,人們比較注重對濃濃親情和友情的回報,強調(diào)彼此之間的情義和義務。諺語“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師生關(guān)系的體現(xiàn);“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體現(xiàn)了報答母親養(yǎng)育之恩的拳拳之心;“士為知己者死”,體現(xiàn)了朋友之間的肝膽義氣和自然形成的責任意識。人倫本位也體現(xiàn)在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guān)系,主張“個人服從集體,小家服從國家”,因此有了諸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崇高的集體主義思想。

        對習語差異性的研究,將有利于學生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準確理解和把握文化所賦予英漢習語豐富獨特的內(nèi)涵,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做為英語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對此方面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 Oxford Dictionary of Current Idiomatic English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 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shù)(論文集)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3. 陳安定. 英漢比較與翻譯 [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0.

        4. 陳文伯. 英語成語與漢語成語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1.

        5. 英漢多功能詞典 [K].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外研社,1997.

        6. 秦秀白. 當代英語習語大詞典 [K]. 北京:天津科技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7. 現(xiàn)代漢語詞典 [K]. 北京:商務出版社,1985.

        第9篇:含有歷史故事的成語范文

        關(guān)鍵詞:美術(shù)教學; 語文教學; 互補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8-006-001

        農(nóng)村學校師資力量匱乏,使我不得不既要從事初中的美術(shù)教學,又要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可“塞翁失馬,焉知非?!保嗄甑目鐚W科教學實踐,逐漸使我認識到在教授具有相同主題的內(nèi)容時,我們的教學內(nèi)容能達到最佳的生態(tài)互補。

        古往今來,人們似乎有意識到或無意識的認識到一個問題:美術(shù)教學與語文教學其實是需要融合的,美術(shù)教學需要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shù)教育,而語文教學更需要美術(shù)教學的形象化做補充。美術(shù)和文學作品一樣,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現(xiàn)實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過是表現(xiàn)形式各異罷了。東漢王延壽在著名的《魯靈光殿試》中說:“圖畫天地,品類群生,寫載其狀,托之丹青,千變?nèi)f化,事各謬形。隨色象類,曲德其情。”這說明美術(shù)創(chuàng)作不僅是描繪可視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學作品一樣,還要描繪出事物的“形”和“神”“情”。西歐有些名畫,多是取材于文學作品或歷史故事。中國有些山水畫珍品也汲取古詩詞的意境,神韻評鑒作品善用“詩情畫意”一詞,說明好的詩文要含有畫意,而好的繪畫又何嘗不飽蘊詩情呢!

        人們常喜用一個成語叫“圖文并茂”,“圖”即圖畫,“文”即文字,“并茂”即指不僅畫畫得好,文字語言生動形象。從古時的雕版印刷的《金剛經(jīng)》上,我們即能看到精美的圖畫和工整的文字相得益彰。如今形式多樣的圖書,受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圖與文的完美結(jié)合,我們在欣賞著故事內(nèi)容的同時,也感受著畫面的形象性,有寫實的,也有夸張的,有時還不失一些幽默風格。當然,這些融合在我們的現(xiàn)代教材上隨處可見,如九年級教材上的豐子愷《給我的孩子們》一文,插圖《瞻瞻的腳踏車》和《阿寶兩只腳凳子四只腳》,孩子們的童真、童趣躍然紙上。

        美術(shù)教學和語文教學的又一個契合點就是審美教育。從具體過程來看,美育是一種以情動人的美的教育。它的基本內(nèi)涵表現(xiàn)在,利用審美形象的情感力量去感染個體以達到教育目的。首先美育是始終不脫離美的形象的教育。美總是呈現(xiàn)為某種形象,我們之所以能夠從美的事物里面接受到思想的啟迪和情感的洗禮,也是因為美的形象在給我們“講課”?!八娠L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酬張少府》),流連在詩人描繪的山月琴風圖中,自然會領(lǐng)略到那種悠閑、自由的人生境界。其次,美育又是通過病態(tài)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美的形象尤其是藝術(shù)美的形象總是飽含著情感。我們講美是一種“活的形象”,這個“活”字所描繪的也是人與審美對象之間在情感層面上的溝通:“只有當他的形式活在我們的感覺里,他的生命在我們的知性中取得形式時,他才是活的形象。”秋瑾作《寶刀歌》:“寶刀俠骨誰與儔,平生了了舊恩仇?!蓖砬屐o觀子《六月霜》寫秋瑾以刀當劍,醉唱“中夜發(fā)長嘯,烈烈如梟鳴”。尺鐵寸金,在詩人心中的刀不再是普通的刀,而成了活的形象。我們感受這把刀的鋒利尖韌,不是為了知道它的武器特性或者鑄造工藝,而是因為它身上凝結(jié)著壯烈和慷慨。美育的過程就是在這樣的情感與形象感染中實現(xiàn)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儋州市| 若尔盖县| 定陶县| 东山县| 方城县| 从江县| 上杭县| 城市| 醴陵市| 大悟县| 巴塘县| 石屏县| 勐海县| 抚州市| 武邑县| 东阿县| 利辛县|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和县| 湘潭县| 奎屯市| 仙居县| 石楼县| 视频| 尼勒克县| 崇义县| 五指山市| 万盛区| 邯郸市| 忻州市| 烟台市| 潜江市| 渝北区| 乳源| 湖北省| 辽源市| 大冶市| 海林市| 莆田市| 大兴区|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