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制造工藝基礎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字:機械制造 基礎課 教學 問題 對策
當前,在整個教育體系中,機械制造專業人才的培養在職業高中(高等院校)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現在的機械制造行業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單純機械加工,而是增添了一些新的內容。成為集機械、電子、光學、信息科學、管理科學等一體的新興技術于新工業的綜合體,為了適應這個新的變化趨勢,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專業機械制造人才,就必須研究如何做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工作。研究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改革,找到提高機械類學生綜合素質的好途徑,非常具有現實意義。
一、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特點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一門研究機械制造工藝方法和工藝過程的學科,是技工學校(高校)機械類專業一門主要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包括加工工藝,冷加工工藝和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等幾個部分。它有著自身的鮮明特點:實踐性強、綜合性強、靈活性大。該學科涉及知識面廣,內容抽象,既有很深的理論知識背景,實踐性也非常強,而且和很多學科的關聯密切,對于任課老師來講,做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非常不易。
二、目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學科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一)學生經驗少,理解困難
目前中職的學生大多都是從初中畢業升上來的,(目前,高校的學生都是通過高招選拔進入學校學習的,)經驗很少,而且屬于90后,思維新穎,抗壓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弱。讓他們學習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有著一定的難度。
首先,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很多內容,而且關聯性和實踐性也很強,緊貼生產實踐活動。而這些學生一般都沒有什么生產實踐經驗,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對工作原理理解不清,對一些工程運用特點產生混淆,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也不強的現象。
其次,90后的學生,性格上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弱點,他們家庭環境好,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家庭的溺愛,抗壓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另外,他們普遍好動,再加上處于網絡信息化的時代,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的教學。
(二)教材編排滯后,教學課時不足
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是老師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習機械制造工藝的基礎。但是縱觀現在的中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目前使用的教材相當滯后,和現代經濟發展和機械制造工業的發展不相適應。這些教材內容過于強調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理論很多,很深,但是卻完全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和現實中的需求不符,和現實聯系很少,實踐性的環節不足。另外,教材的內容還是老一套,比較陳舊,沒有增添新的內容,跟不上時展的腳步。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一是很難理解,動手能力也得不到加強,二是還會認為課本陳舊,提不起學習的興趣。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個很系統、很完整、涉及面很廣的基礎學科,但是,這門學科目前的課時很少,根本滿足不了教學的正常需求。在缺乏課時的情況下,教學者只能壓縮實踐環節,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三)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善待改進
目前,學校的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老師們還是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課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只是泛泛講一些知識,這樣的教學即不生動也不具體,很難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些學校的教學方法也不得當,實踐課和理論課的課時分配和有效結合進行的很不科學,老師們的整體素質和意識尚待加強,不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
三、針對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提出的改進措施
(一)精選教學內容,合理編排教學大綱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工作,必須提前安排好教學內容,科學的編制教學大綱。這個教材的內容,要依據學生的特點,實際的社會需求以及專業的特點來制定,要根據專業的不同,對原有的老教材進行大膽的取舍,精心的梳理,及時補充一些新的內容,刪除一些老的不符合實際的陳舊觀點,以便更好的貼近市場,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做教學大綱時候,一定要理性的去分配實踐課和理論知識課的課時,要適當的增加實踐課的課時長度,盡量多培養學生的動手應用能力。
(二)創新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往單一的教學手段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展的需求。我們的老師不應在拘泥于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只是單方面的講授課本知識,而是要開拓視野,不斷創新,綜合各種教學手段,開展自己的日常教學工作。
1、充分應用多種現代教育技術
現在有很多新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給教學者一些參考,它們包括:電化教學、多媒體教學、網上教學、遠程教學等等。針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特點,建議多采取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可以圖文并茂,將一些很抽象的原理以及制造工藝用動畫或者其它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們便于理解,也增添了學習的興趣。
2、綜合各種辦法,強化課程教學的實踐環節
目前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都有著實踐的環節,但是很多學校的實踐課程教育方法不完善。以下有幾種方式可以參考:
(1)現場教學:在實習車間里安排有生產經驗的實習指導老師,在操作現場做演示和教授,和學生充分互動,通過親身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現場教學。對于學校中有條件滿足教學的,與實習指導教師聯系,在實習車間現場教學。這樣學生對設備有感性認識、對各部分的結構有了解,甚至可以現場操作實習,便于教師教學,學生學起來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組織學生實地參觀學習。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科有著直觀的印象,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去相關的企業車間進行實地參觀學習。在企業的車間里,學生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整個生產工藝的流程,通過和工廠師傅的溝通活動環節,經過老師的點評,學生們就會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3、加大資金投入,創建實踐基地
為了給學生們創造一個很好的學習條件,學校也要從思想上真正重視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工作,要加大對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投入,特別是在實踐環節上,一定要依據課程情況,創建一個完善的實踐基地,用于增加學生的實踐次數,增強學生的動手應用能力。
(三)優選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是一門稍微有些枯燥的學科,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們還要轉變教學理念,優選教學方法,用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教學方法有很多,其中問答法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問答教學方法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到問題,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立動手能力。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老師和學生的互動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問題的提出和完成都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它是一個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好方法。
綜上所述,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工作的開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面臨著一些困難,出現了一些問題,為了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改建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全面推進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 尚德香. 機械制造工藝學[M].延邊大學出版社,1987.
[2] 李春玉,張旭東. 淺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設計技巧[J].課程教材教法,1996.
[3] 鄭洪香. 如何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大家談,2010.
關鍵詞: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 體會 教學方法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一門研究機械制造工藝方法和工藝過程的學科。該課程內容豐富,知識密集,既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的實踐性,而且與其他諸如《機械制圖》、《金屬材料及熱處理》、《機械基礎》和專門工藝學等課程聯系密切。該課程作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具有明顯的教學課時少的缺點。如何教好這門課,使學生系統地掌握機械制造工藝知識,成為任課教師的一大難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點體會。
一、針對專業特點,精選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當前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過于強調內容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理論偏多、偏深,實踐性差和聯系實際少等不足,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根據所帶專業的不同,對教材進行大膽取舍,精心挑選,確定教學的重點。把一些比較陳舊的內容盡可能地更新,把教材中介紹較少而學生感興趣的、在現實中應用較多的內容盡可能補充進去,以便更好地貼近市場,以“夠用、實用、適用”為度,盡可能實現零距離就業。例如:對于機加工專業的學生,我在教學中把《車削》一章作為一般性介紹,讓學生以自學為主,而對于《典型零件的加工》一章作為重點內容講解;對于現代焊接專業的學生,我則把教材中《焊接》一章讓學生自學;對于機械裝配專業的學生,我結合其實際學習情況,分別對《孔加工》一章和《裝配》一章進行了針對性的處理,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理清教學脈落,善于歸納比較
從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看出,本課程是以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為主線,使學生了解從毛坯生產到產品零件的加工乃至最終裝配成機械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因此,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毛壞的生產(第一至第三章)
第二部分:零件的加工(第四章至第十章以及第十一章的鉗工加工部分)
第三部分:機械產品的裝配工藝(第十一章)
第四部分: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制訂的基本知識(第十二和第十三章)
組織教學時,抓住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這根主線,將以上四個分支逐一講解,就會使脈絡清楚,不致令學生產生一種混亂無序的感覺。
本課程教學內容繁多,包括了生產毛坯的各種工藝方法及零件機械加工的多種工藝方法。完成一個機械零件的制造所用的工藝規程可以是各種各樣的,為了使學生掌握各種工藝方法的特點和優缺點,以及它們之間區別和形式內容上的共同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綜合比較,尤其在每一階段教學之后,更應采用這種方法,將其各部分授課內容知識總結歸納,分析比較,以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完鑄造這章內容后,我對各種不同的鑄造方法進行了比較(如表1),在學習完刨削、銑削等各種加工方法后,又對這部分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和比較(如表2)。
三、理論聯系實際,重視參觀學習
在學習本課程時,盡管各專業的學生都進行了生產實習,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由于受知識水平及基礎、年齡、條件的限制,他們學習的知識零散、不系統,而且對本工種以外的其它專業工種接觸不多,甚至不接觸,對企業生產一線的生產狀況不了解,故實踐知識仍然比較缺乏,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迷茫,學到知識不知如何運用,理論與實踐無法緊密聯系,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理論知識無法指導實踐,在實踐中也無法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了如下措施:
1.現場教學。對于學校中有條件滿足教學的,與實習指導教師聯系,在實習車間現場教學。這樣學生對設備有感性認識、對各部分的結構有了解,甚至可以現場操作實習,便于教師教學,學生學起來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參觀學習。對于學校沒有的設備,可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列出出現的問題,帶著問題下工廠參觀學習。在工廠中通過工人師傅的講解,自己的觀察,加上教師的總結,學生寫出參觀報告。
3.電化教學。電化教學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節省授課時間,可以把車間現場無法感知的東西和很多不能觀察或難以觀察的現象變為可能。電化教學的素材,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在網絡上下載,目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
四、創設質疑情境,讓學生主動探究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凈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而傳統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少自我意識、多具有依附性。學生被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創造性受到壓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學中,學生應是教學的主人,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應該誘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發問,同時創設質疑情景,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以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如在講解各種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時,可以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加工工藝大膽質疑,讓學生制定出自己認為最為合理、科學的加工工藝,在課堂上進行探討,最后教師進行歸納,指出優缺點,這樣能于無形中鍛煉學生的能力。
五、培養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調動學生學習情感的核心,也是推動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在動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注意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引導。如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進步,并給予肯定和表揚;經常與學生交流、溝通,使其領悟并接受情感的誘發;根據專業特點說明所學知識的用途和重要性,使學生受到啟發和鼓勵,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學習動機。有了學習動機就有了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生就會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在其中進行適時的指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例如,我在給鉗工專業的學生講授鉆孔內容時,就把這部分內容留給學生自學,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課外收集查閱相關的資料,寫出自學心得體會,并在同學中進行交流。對于不明白的部分,教師集中答疑。這種教學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了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效果非常好。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正在與時聚進,而且會因學科的不同甚至章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種教學方法都會有它的局限性,但只要廣大教師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逐步完善,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不斷涌現的同時會更加合理、完美。
參考文獻:
[1]尚德香.機械制造工藝學.延邊大學出版社,1987.12.
[2]盧雙盈.李向東.職業教育學.兵器工業出版社,1998.6.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基礎 課程教學 改革
一、教學內容改革
1.針對專業特點,精選教學內容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主要內容包括毛坯制造工藝、零件切削加工、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制定和裝配四個部分,內容多,范圍廣,相互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針對專業特點,精選教學內容。例如:對于機械制造專業與數控專業來說,毛坯制造工藝部分與專業方向聯系不大,我們可將這三章的內容合并為一個教學單元,主要介紹鑄造、鍛壓、焊接的概念和工藝方法,以期給學生一個較概略的知識內容。
2.依據模塊化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
針對切削加工部分內容,筆者采用模塊化教學模式,優化教學內容。即根據每章知識要求,設計若干個小模塊,并對每個模塊提出技能要求,制定課題任務完成情況評價標準。例如對于第五章車削可設計7個課題,并對每個課題設計相應的實訓內容,充分將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見表1。
表1
車削模塊化教學
課題名稱 車床的基本知識及車床的操作;車刀;車外圓及端面;車圓錐;車內孔和中心孔;螺紋車削;綜合件加工
模塊化課題實訓內容
模塊名稱 車外圓及端面
實
訓
內
容 一、課題綱要
1.實訓內容 (1)工件在三爪卡盤上的正確安裝,(2)…(3)…
2.實訓目標 掌握車刀對外圓和端面的車削
3.實訓要求 (1)掌握外圓和端面的車削方法,(2)…(3)…
二、設備工量具準備通知單
名稱 規格 名稱 規格
1.普通車床 CA6140 2.車刀 90YT15
3.量具 游標卡尺 4.材料: 45鋼
三、教學課程
1.講解 :車外圓和端面的內容及相關要領
2.示范:根據圖樣,老師進行實物示范并講解操作要求
3.練習:(1)裝夾找正,(2)粗車外圓,(3)… (4)…
二、教學方法改革
1.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
多媒體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教學內容豐富,是講解理論知識的有效方法。本教材概念性、原理性、基礎性知識多,內容廣,教師講解難度大,學生學習興趣差,因此針對這些內容可利用現代教學手段,播放教學錄像片,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力爭用活動的影像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刀具角度時可通過三維模型,構建立體的基準坐標平面,形象反應刀具切削部分組成同基準面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
2.現場教學,當堂演練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基礎知識部分包含的內容很多,有機床與工藝裝備、毛坯制造和零件加工、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編制、典型零件加工等等。這些內容比較松散,相互之間又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現場教學法,較好解決了這些問題。在講授機床結構與刀具時,將學生帶到機加工車間現場,在各類機床前分別介紹其結構和作用以及用不同刀具來加工零件的不同表面。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掌握知識。
3.引進典型案例,開展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項目教學過程中,將典型案例作為學生的學習任務,以完成典型零件加工任務為主線,以機械制造工藝規程編制為核心,將理論、實訓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在教學上側重職業技能訓練,在學時上偏重實踐教學,最終根據各階段工作任務所需知識選擇理論教學內容,做到實踐教學同理論教學同步進行。為此,針對第十二章典型案例加工,筆者構建理論實踐一體化的項目學習情境,使學生完成機械加工類職業的典型工作項目訓練,達到我們預定的教學目標,見表2。
表2
項目名稱
(典型盤類零件加工) 技術要求:
1.尺寸精度:IT8
2.表面粗糙度Ra:1.6
3.位置精度:(圓跳動公差0.03mm、0.05mm,垂直度0.05mm.)
教學環境 一體化教室 教學方法 一體化
學習目標 1.掌握盤類零件的結構
2.掌握分析盤類零件的技術要求
3.掌握“一刀活”和芯軸裝夾法在保證零件位置精度的應用
4.掌握盤類零件的加工步驟
任務實施步驟 第一步,粗車大端;第二步,粗車小端;第三步,精車小端;第四步,精車大端;第五步,芯軸裝夾精車小端面
考核要求 1.能夠獨立分析圖樣
2.能夠熟悉盤類零件的加工步驟
3.加工的零件應滿足相應的技術要求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涉及面廣,概念性強。與生產實踐關系密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感覺不易掌握,缺乏興趣。為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針對該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在教學中進行一定的改革嘗試,很好地解決該課程的重點、難點。下面談談自己的教學。
一、分析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陳舊。該課程的內容多且相互獨立,學時少,同時有些內容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日顯陳舊;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變化與原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難以保證在較少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更別說培養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2、教學方式陳舊在教學方法上仍采取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失去興趣,獲取的信息量較少。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顯然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性的高素質的人才。
二、教學應在以下的幾個方面得到突破
1、合理安排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在設計課程體系時對于一些內容較陳舊的或在其他課程里講過的內容可進行刪減。增加計算機輔助制造內容,使學生接觸到現在化工業生產的新方法、新問題,而成新思路。并且根據電腦在學生中普及率較高的特點,鼓勵、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研究。此外在保證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前提下,針對各專業的特點,突出重點、提示一般。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重視“緒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講好緒論課猶如優秀作者對戲劇的“序幕”和小說的“開頭”。教師“亮相”的好,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先入為主的良好形象,對今后的教學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給學生介紹課程體系,包括毛坯制造工藝、零件切削加工工藝和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制定等三部分內容。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機械制造的常用工藝方法和零件加工工藝過程及裝配的基礎知識,對機械制造工藝過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增強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適應性,為達到一專多能打好必要的理論基礎。同時采用啟發式教學以引導、幫助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領悟,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如在學習有關鍛壓的內容后,給出一個工程應用中因某一質量不合格的鍛件而造成故障的實例讓學生進行討論,幫助、引導學生從材料的選擇、鍛件的結構以及鍛造工藝等各個方面進行考慮、分析,找出原因,提出解決的方法。這樣,通過啟發式教學,不僅可以鞏固所學過的知識,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從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變灌輸式教學為方法論教學。將傳統教學中的教學模式,變為師生共同活動的教學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多開展師生互動,采用“教師引在前、講在后,學生想在前、聽在后”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讓學生多開展討論,使學生積極思維,打開思路,同時教師參加討論,對重點、難點處做講解,最后進行總結;也可以安排學生動手實踐,這樣就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因材施教,教師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能力培養。課堂上著重講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分析重點和難點。簡單的讓學生自學,使學生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在自己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后,學生會感覺到成就感,進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習興趣更濃、能力較強的學生,每個章節均應推薦學習參考書及相應的制造工藝手冊。并介紹手冊的使用方法,這對他們以后從事工程技術應用工作非常有益。
4、重視實踐教學,加強能力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節,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是專業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的重要手段。培養既懂專業又會操作的“雙師型“教師是開展實踐教學的前提。這樣的教師才能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得心應手的將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最終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本課程的學習中一般安排兩周左右的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包括參觀、實習。根據授課內容,將學生帶到實習工場,組織學生參觀,參觀前應布置預習,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參觀時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機床主體結構、主要部件及作用、傳統系統、刀具、夾具等,并邊操作邊講解,提高感性認識,解決學生的問題。參觀后進行總結。實習的內容有車、銑、刨、磨、鉆等工種,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求學生根據零件圖,讀懂圖樣、制定加工工藝規程、加工零件。訓練學生運用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中,讓他們真正感覺到學有所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理論課的自覺性,使學生獲得一個完整的機加工過程概念,這樣不僅可以鞏固已學的知識,強化學生的專業思想,也能夠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5、演示法直觀教學。直觀教學是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的有效途徑。在講授過程中,經常適時的演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物、模型或實物圖片。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直觀形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他們對所學知識的領會、理解和鞏固。
6、多媒體形象化教學。利用計算機軟件將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文本、圖形、圖像、動畫、錄像等多種媒體有機會地組織在一起,替代傳統的粉筆、掛圖、幻燈片和錄像片等。形象生動、直觀易懂、方便快捷。能夠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形象的揭示了復雜的機械制造過程,有效地解決了許多教學中難以講解而又必須理解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 模塊化教學 教學做合一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該課程知識面廣,包括車、銑、刨、磨及數控等先進的機械制造工藝方法,教學目的是培養一線的技能型人才。這門課實踐性較強,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時的積極性不高。近幾年,中等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不斷下滑,且新材料、新技術以及新工藝不斷呈現,這些都將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沖擊。因此,針對中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的教學現狀,筆者所在的機械教研組近年來致力研究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程的改革,對其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整合,運用“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模式。這對解決該課程的教學問題,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模塊化教學是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而言,強調知識的實踐性,即學生的做。而“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方法論和教學法,“教、學、做”三者以做為中心,做即實踐,是學、教的基礎,怎樣做便怎樣學,便怎樣教。借鑒“教學做合一”理念指導模塊化教學,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形成、發展和遷移。筆者根據所在學校近年來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專業課程中實施“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積累了以下經驗和教訓。
一、中職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
1.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模塊化課程改革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模塊化課程改革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實用性為特征,教研組成員針對教學內容進行知識重組,使教材模塊化。首先根據特點,將教學內容分為6個主模塊:毛坯加工的基本工藝、機械加工、特種加工、機械加工工藝過程、機械裝配、認識先進的制造技術,再細分成若干子模塊。各子模塊由若干個課題組成,課題以工作任務形式呈現,其中包括理論知識鏈接和實踐模塊。而在機械制造行業中不斷呈現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等內容,作為知識拓展模塊安排在每個課題的后面。其中理論教學完全服務于技能訓練,實踐模塊中的工作任務與相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技能要求相互融通,且參照工廠一線較普遍的加工案例,以便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習和掌握各種機械加工工藝。課程中的每個模塊教學相對獨立,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工種)和不同的教學層次進行教學,例如“車削”模塊中有基礎模塊和綜合技能模塊,從而適應了不同專業的教學。
2.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實施
為了更好地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在機械專業實驗班級中,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各模塊的學習可以先實施理論后進行實踐模塊,或者先實踐后理論。實驗教師主要以現場教學為主,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主要起引導和調控的作用。在教學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案例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廣泛運用“做中學、做中教”,強調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將理論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實現學生動腦和動手的緊密結合,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3.構建有效的評價體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依據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行動計劃,筆者學校在實施模塊化教學中,首先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教育人才觀和質量觀,通過評價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經驗,發現和激發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強化綜合實踐能力考核。在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模塊化課程的編寫時,在每篇課題后面附注多元化評價表。另外,在學期結束后用多元化評價體系衡量學生的成績,如筆試、現場操作、作品評價等。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要評出學生的自信,產生激勵效應,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二、實施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相關因素
1.配套性的教學設備
“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模式的實施多以現場化教學為主,需要建立與專業和規模相適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因此學校設置了鑄造、車工及電焊工及其他相應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清楚劃分理論教室和實訓區域。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還配備了多媒體教學設備,便于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果一些實訓設備配置比較困難,我們可以建立一些模擬的,例如鑄造,用蠟油代替溫度較高的熔融金屬,這樣既使安全型提高,也能滿足學生的技能操作。
2.模塊化課程體系下學生的學習活動及教師的活動
模塊化教學多以分組學習為主,我們按照學生的特點進行異質分組,可以取長補短,保證學習的有效開展。學生的學習活動具體包括各小組實施工作任務的方案設計、任務分工、資源分配等。學生是教學活動組織管理的主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進行自我管理、相互交流、相互監督。教師承擔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不斷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工作和任務,協調各小組之間、各成員之間的合作,主導著課堂的整體計劃及實施,發揮主導性作用。
3.“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對專業教師提出更高要求
為了滿足“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的實施,教師必須具備更完整的專業技術和教學能力,要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從而使知識與技能融會貫通。任教的專業理論課教師要不斷進行專業實踐的鍛煉學習,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以自身的實踐角度來提升教師對機械制造工藝專業理論的認識。教師要多參加具體崗位技能培訓,以彌補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學校還可積極聘請機械制造行業企業的一線工程師來指導實踐技能型課程的教學,從而進一步完善“雙師結構”。
機械制造工藝基礎課“教學做合一”模塊化教學改革,充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模塊化課程中的任務為載體,以實踐操作為手段。我們讓學生在具體工作任務中 “做中學”“學中做”,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有效地改善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的教學現狀,使得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均得以提高。以上是筆者通過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教學實踐改革中提出的一些不成熟的見解,希望能得到同仁們的指正。
參考文獻: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課程 教學考核 改革
一、機械制造工藝課教學現狀及考核方式改革的必然性
機械制造工藝課是機械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課,該課程涉及的知識面較廣,知識點較多,概念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感到教學尺度不易把握,學生則感到學習內容枯燥、模糊;同時由于學生自身素質欠缺以及課程開設有一定的跳躍性,一些學生由此會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影響本課程的學習,還會對后續的專業課學習產生消極影響。
這門課程的教學考核主要是教室試卷考核,仍以知識的積累為主要目標,考核內容主要依附于教材,注重概念及知識,最后導致學生雖然考了高分,但實際能力卻很差,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現象。
針對當前教學考核機制中的諸多不足,專業教師應該牢牢樹立“以學生能力為本位、以行業需求為導向”的精神,結合機械制造工藝課程自身的特點,從各方面入手來提高教學質量,通過課程考核機制的改革推動課程全面、深入的改革,使得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二、課程考核改革路徑
筆者通過教學發現,如果考核方式不改變,教學就會不自覺地圍著這根指揮棒轉,雖說在教學形式上有了變化,但是實現不了質的飛躍,所以最根本的變革應該是改變考核機制,不以分數來衡量成敗,而應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對能力的考核。
1.改革課程考核方法
其一,重視三個結合,即考試大綱、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范圍三者結合,分模塊、分層次、分階段考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各個知識點劃分為各個模塊,對學生按模塊進行考核、打分,這樣可以打破一考定成敗的局面,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其二,打破常規,改變傳統考核模式,實行開放式考核。比如教研組擬制考核試題,每位學生單獨完成;師生共同制定課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分小組完成;同時,可引入競爭機制,培養小組的協作能力和學生的團隊意識。其三,根據學生基礎及能力層次的不同,因人設題,因人設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完成既定目標。其四,結合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考核設計需在滿足夯實基礎目標的前提下,偏向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改革考核形式
其一,合理設計課程課時,將知識分段,保證每堂課都有知識點,并進行考核,通過一課一考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二,以每個任務模塊為單位,讓學生進行實戰,以檢測學習成果。其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工種鑒定的知識插入到教學中,既保證學生職業技能證書考證的通過率,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四,改革學期成績計算方式,注重過程,將平時考試成績按比例計入學習成績。
三、課程考核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1.了解學生是考核改革的基礎
學生是考核的基礎,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考核內容、考核目標都需要針對每個考核對象進行設計。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位學生所處的層次、能力結構,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基礎知識以及專業知識的儲備情況等。如筆者了解到學生在學習這門課之前已經進行了鉗工實習和車工實習,在設計任務時就以鉗工或車工任務為主,這樣學生都能有所為,可以保證任務的正常有效實施。
2.設計任務是考核改革的關鍵
根據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任務,是完成教學考核的重點。筆者認為,首先任務設定應準確,任務內容必須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二是任務的難易程度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等,務必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層層遞進中的任務完成中掌握知識;三要任務內容需適量,不能在一個任務中包含太多新知識點,導致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時數內難以完成。
3.學生的積極參與是考核改革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機械制造 金屬 熱處理 工藝
中圖分類號:D2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8-0042-01
1 引言
用于我國經濟建設的設施建設與機械制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機械制造過程中金屬零件的處理也對機械制造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金屬的熱處理工藝來提高機械零件的適用性,從而為后續的使用和加工奠定基礎。金屬零件通過熱處理之后可以改變其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在多個方面來滿足機械制造的需求,從而更加有效的應用于機械制造過程。機械制造中的金屬熱處理主要分為三類,這三種處理方法可以將金屬零件的屬性進行相應的改造,使其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使零件更具有適應性,為機械制造^程提供優良的金屬零件。
2 機械制造中金屬的熱處理工藝分析
在機械制造中國金屬零件的處理尤為重要,由于金屬有著其特有的屬性,在使用的過程中不能滿足所有的機械制造需求。但是對金屬零件進行相應的熱處理,來使金屬的內部組織發生相應的改變,從而滿足更多機械制造對材料的需求。在進行熱處理的過程時,熱處理工藝分為三類,加熱、保溫以及冷卻。這三種熱處理工藝會對金屬的內部組織產生不同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金屬的最終性質。在對金屬進行熱處理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方法,采用合適的方法來降低熱處理工藝的成本,提高熱處理的效果,從而對金屬零件進行合理科學的處理,提高機械制造的效果。
2.1 整體熱處理工藝分析
整體熱處理工藝是一種熱處理方式,這種熱處理工藝首先將金屬進行整體的加熱,控制其冷卻時間,從而改變金屬的性能,為生產提供相應不同類型的金屬。整體熱處理工藝應用于大多金屬中,而以應用最為廣泛的鋼鐵為例進行相應的分析。對于鋼鐵的熱處理來說,整體熱處理主要分為四種,四種不同類型的整體熱處理方式可以對金屬熱處理有不同的效果。如退火熱處理方式是將金屬整體加熱至一定溫度之后,結合金屬零件的尺寸進行相應的保溫工作,在保溫工作進行一定時間之后再將金屬零件冷卻,從而提高金屬內部組織的穩定性,使金屬內部的各個部分更加均衡,因此這種方式進行的熱處理可以有效的提高金屬的可塑性,熱處理的效果也更加明顯。而對于正火處理方式是將金屬進行加熱之后保溫,在保溫之后讓金屬在空氣中自然降溫,從而提高金屬零件的力學性能,減少金屬零件的組織缺陷,從而使金屬零件更有利于后續的機械加工工藝, 從而使金屬零件的屬性更適合機械制造。淬火工藝是將金屬整體加熱,然后將金屬置于冷卻中介中快速降溫,這種方式進行的金屬零件的硬度會大大提高,而冷卻液的選擇也與金屬的性質有著指定的關系。而回火大多是在淬火之后進行的,回火工藝可以有效的降低由淬火造成的脆度的提升,可以有效的提高金屬的使用實用性,提高金屬零件的整體性能。四種整體熱處理工藝可以有效的改變金屬零件內部的組織結構,提高金屬零件的使用效果。
2.2 表面熱處理工藝分析
由于金屬零件的不同用途,在進行熱處理工藝加工的過程中也會采用不同的工藝進行。對比于整體熱加工處理工藝而言,表面熱處理工藝是對金屬的表面進行加工,而不是對整體進行加工。表面熱處理后的金屬有著較強的力學性能,同時其內部組織情況有一定的可控性。同時由于這種加工方式針對于金屬的表面,在進行熱處理的過程中也應該采用不同類型的熱源,從而保證金屬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溫度。熱源的選擇也會影響表面熱處理工藝的效果,而這種熱處理方式也使金屬的內部組織有了相應的變化,從而更加適用于后續的機械制造。
2.3 化學熱處理工藝分析
在熱處理工藝進行的過程中,由于金屬的性質各有不同,在進行熱處理的時候金屬的性質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基于這種化學變化可以根據金屬的情況采用一定的化學介質來改善金屬的一些化學性質,從而提高金屬的整體使用效果。在這種化學熱處理工藝中,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化學介質來達到不同的抗氧化效果,從而全面提高金屬的性能,完善金屬的后續使用。
3 結語
機械制造中對金屬進行有效的熱處理工藝可以全面提高金屬的使用效果,擴大金屬的適用面,從而更好的應用到機械制造當中。而不同類型的熱處理工藝可以對金屬有不同的影響,應該結合機械制造對金屬的要求進行不同類型的熱處理工藝。
參考文獻
[1]常春.淺談機械制造中金屬的熱處理工藝.《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年36期
關鍵詞:機械制造;工藝;機械設計;探討
機械設計是機械制造工作開展的基礎,尤其保證機械設計合理化,不僅有助于提高設計工作質量與效率,而且可提升機械產品性能,因此,如何做好機械設計工作的合理化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1機械制造工藝流程
機械制造工藝復雜,涉及的專業知識較多,只有嚴格按照相關的工藝流程,才能保證機械制造工作的順利開展。當前機械制造工藝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零件固定
將零件固定在機床或夾具上是機械制造的基礎,操作期間需嚴格依據工序流程對零件進行牢固固定。其中夾具裝夾式、直線找正式、劃線找正式是應用率較高的零件裝夾方式,實際工作中需根據零件制造結構及制造要求,確定最佳的裝夾方式,為機械制造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
1.2零件定位
機械制造對零件的精度要求較高,因此,為滿足制造精度要求,應對零件加以準確定位,即,在充分參考零件面、線、點、材質、尺寸等參數的基礎上確定定位基準,詳細掌握所用工具與制造零件位置間的關系。依據具體情況,基準由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之分,尤其工藝基準最為常用,包括檢測基準、裝配基準、工序基準等。
1.3零件加工
機械制造中精度是機械制造工藝的關鍵,只有確保制造精度,才能保證零件性能的充分發揮。根據機械制造對精度的實際要求,可將精度分為位置精確度、大小精確度、外形精確度以及表面質量精確度。為滿足不同的精度要求,采用的制造方法并不相同,如常使用軌跡法與成形法,保證機械零件外形精度;使用試切法和調整法,保證機械零件的尺寸精度。另外,不同的機械產品使用的機械制造工藝流程存在較大差別,因此,應做好機械制造工藝流程的分析與總結,找到制造工藝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為機械設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保證機械設計工作的針對性,促進機械設計工作質量及效率的提高。
2機械設計合理化實現策略
在明確機械制造工藝流程的基礎上,為保證機械制造質量,應積極采取針對性策略,保證機械設計的合理化,具體可從以下內容入手:
2.1注重設計的標準化
機械設計標準化有助于減少設計工作中不良現象的出現,提高機械設計質量,規范機械設計行業秩序,無論從整個行業還是對機械制造企業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因此,機械設計工作中,一方面,認真研究行業內相關規范標準,明確不同機械零件尺寸、型號、結構等參數的要求,確保機械設計的合規性。另一方面,設計單位應提高對機械設計工作的認識,在遵守規范標準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機械零件設計特點及規律,制定機械設計標準細則,督促設計人員嚴格依據規范及要求開展設計工作,保證每類機械設計均達到標準化要求。
2.2保證零件設計精度
機械設計中只有保證設計精度,才能促進機械零件加工精度的提升,因此,機械設計工作中應積極采取真對性措施,確保設計精度要求。一方面,做好設計工作前的技術交底。開展機械設計工作前,尤其一些重要的機械零件,應組織相關負責人召開設計工作會議,明確設計零件的結構、尺寸等各項參數,尤其做好技術攻關工作,既要保證設計工作的順利完成,又要利用現有設備能順利的生產出來。另外,確定設計方案時還應注重制造過程中,設備磨損情況的考慮,即,不能給機械設備造成嚴重磨損,影響機械零件精度。另一方面,在綜合分析機械零件各項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從經濟、技術角度對設計方案進行充分的論證,以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同時,做好機械設計工作前的技術培訓,要求各設計人員,明確設計工作的重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以良好的責任心,切實負責的態度,對待設計工作。
2.3提高零件表面質量
機械零件的表面質量往往給零件使用壽命、性能造成重要影響,因此,設計工作中注重零件表面質量的提高,考慮到刀具、切削條件等會給機械零件的生產質量造成影響,開展設計工作時應注重這兩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設計的零件盡量使用尖銳、圓弧半徑大的刀具進行加工,而且應保證使用的刀具具有較小的副偏角。另一方面,機械設計應注重加工作業中切削條件的考慮,即,對零件加工時的切削速度加以限制,尤其要求作業過程中避免屑瘤的出現,并嚴格控制進給量,并且還可要求使用切削液,以保證零件表面質量。
2.4應用新的制造工藝
當前機械設計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新的設計理念不斷產生,為實現機械設計水平及質量的提升,機械設計工作中設計人員應結合機械設計發展趨勢,設計過程中注重機械零件加工時新制造工藝的應用,一方面,更新傳統設計理念,既要注重機械設計工作質量,又要注重運用新的設計理念、設計方法開展設計工作。例如,在設計工作中應注重環保理念的融入,減少機械零件工作中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機械零件材質給其性能產生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機械設計工作中應充分了解零件的運行環境,設計中尤其注重使用新型材料,提高機械零件性能的同時,延長其使用壽命,為促進我國機械制造行業更好、更快的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3結論
機械制造工藝涉及較多專業內容,因此,為保證設計工作的合理化,不斷提升機械設計水平,應注重機械制造工藝的分析與研究。本文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當前機械制造工藝流程較為復雜,其中零件固定、零件定位以及零件加工是整個工藝流程的關鍵,要求根據零件制造規范及設計要求,嚴把細節操作,保證零件精度,為其性能的發揮奠定基礎。(2)通過對機械制造工藝的深入研究,應提升機械設計的標準化,嚴把零件設計精度,積極采取措施提高零件表面質量,尤其為進一步提高零件性能,應注重新制造工藝的引進與應用,保證機械設計各項工作的合理化,不斷促進我國機械制造業的蓬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嚴冬青.機械制造工藝中的合理化機械設計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0):10-11.
[2]李斌.基于機械制造工藝的合理化機械設計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185-186.
【關鍵詞】制造技術;機械制造工藝;分析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是促進國民經濟和提高市場經濟競爭力的基礎保障。先進制造技術被看作是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衡量指標,擁有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就掌握了激烈競爭中的主動權。但受我國基本國情影響,在此方面與國法發達國家對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在實際生產中呈現組諸多不足。因此,我們對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研究進行深入研究,并為其創新發展提供一切優越條件。筆者通過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各自發展趨勢和特點分析,對其二者內在關系進行論述,并且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希望為我國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研究起到借鑒作用。
1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分析
在科技飛速發展推動下,先進制造技術的概念得以不斷擴展與延伸,就目前來看,先進制造技術融合了互聯網技術、電子技術以及新的管理理念等,整個制造流程更加快捷與迅速,生產質量得以明顯提升。先進制造技術由系統管理、綜合自動化技術、先進制造工藝以及先進設計技術構成,這種構成方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制造水平的高低。為此,從國情及行業實際出發我國構建了相對完善的先進制造技術體系,涉及先進制造集成技術層、制造單元技術創新層以及先進制造技術層。其中先進制造技術層最為基礎,包含清潔、低耗、高效以及優質基礎知識制造技術,常用在鋼鐵焊接、鍛造以及機械制造等過程中。制造單元技術創新層處于第二層,涉及數控技術、機器人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并行工程等。而先進制造集成技術層,包括信息技術、管理科學、系統工程、新材料技術等,以更好的滿足市場發展需求。
機械制造工藝的重心是整個制造過程,為達到高產、高質以及高效目標,實現了信息流、物質流與傳統制造工藝技術的融合,產生的工藝包括熱處理工藝技術、機械物質表面處理工藝、機械處理與加工工藝等。
2先進制造技術在機械制造工藝中的應用
2.1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于人類進行智能模擬,最終對于機械或者是其它領域進行智能化與自動化的控制。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于機械等進行智能化控制,可以在遺傳編程、信息圖像、語言等各個方面進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具有以下方面的特點。第一,性價比高。我們以電氣工程為例子進行具體說明。電氣工程一方面在運行中需要對于大量的數據信息等進行計算,分析等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對于運行的過程進行有效化監控。應用以往的方式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而應用人工智能后,需要應用較小的成本,就能實現智能化控制與分析。第二,具有可靠性的特點。人工智能是在網絡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為基礎形成的新型高端技術類型,可以在全過程控制中保障電氣工程的安全。第三,具有可操作性的特點。光纖、電纜、網絡信息、計算機等眾多領域的進步與發展,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有利于其進步與發展。我們將人工智能與原有的自動化生產技術進行有效的融合,就形成了人工智能特點的新型自動化機械制造系統。這種系統可以在機械制造流程的各個階段進行合理化的應用。比如:對于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有效應用,使得系統通過分析、研究、判斷、智能模擬、推理等眾多手段的應用對于機械制造全過程進行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監控,有利于我們改進有關的應用方式、對于一些突發事件進行科學處理,提高機械制造的工藝與水平,使其實現應有的價值。
2.2全面構建信息化先進機械制造技術與工藝平臺
在實際的機械制造生產實踐中,先進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的運用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龐大而復雜,隨著制造業的發展,生產產品會更多樣復雜,要在經濟發展的洪流和時代變化的潮流中更好地促進制造行業水平的提升,就必須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全面構建信息化的平臺,將機械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與信息化發展相結合,運用各種網絡信息資源與先進數控技術為機械制造技術與工藝提供一個有利于整合數據、加工信息、技術工藝資料的信息化平臺,也可以運用類似于產品建模、工藝仿真、技術虛擬的信息化手段以提高制造加工精度和效率。
2.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資金投入力度會直接影響機械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的創新發展,因此政府要加大對此的資金和政策扶持。要深入調研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情況,以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制定有利于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研究與創新的制造業發展戰略,政策激勵技術人員和整個行業對技術的創新,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制造行業;同時,相關部門要鼓勵機械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研究項目的開展,提高工藝技術水平,推動可持續發展。
2.4培養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與機械制造技術與制造工藝的突破性發展密切相關,因此要更廣泛地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制造業企業可以與高校及相關研究機構保持合作,企業提供項目研究資金,研究機構提供科研成果以促進技術和工藝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和一些職業院校可以開設機械制造相關專業,實行定點定向培養,為機械制造業輸送更加專業的人才,這不僅是為促進機械制造水平和質量的全面提升,也是為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
3先進制造技術水平與機械制造工藝質量提高對策
3.1注重整合,加強創新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迅速,新的先進制造技術不斷涌現,在此基礎之上產生了很多新的機械制造工藝,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對新的社會發展形式,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應注重彼此間的融合,進一步提高先進制造技術及機械制造工藝生產效率。同時,我國還應重視在先進制造技術和機械制造工藝方面的創新。創新不僅是機械制造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而且是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長遠的重要保障。
3.2增加投入,加大扶持
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發展不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需要相關部門的資金投入,給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的發展奠定雄厚的政策及資金基礎。一方面,政府應結合我國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整體發展情況,從長遠角度出發制定完善的發展政策,尤其規范行業發展行為,加大對業內做出杰出貢獻人員的獎勵,鼓勵其勇于創新,不斷攻堅克難,為行業的穩步、長遠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另一方面,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先進制造技術與機械制造工藝扶持力度,尤其職能部門應撥付專項資金用于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等,鼓勵實力雄厚的企業不斷優化制造技術,改進機械制造工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