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燭之武退秦師知識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信息技術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能使高中語文的學習領域更寬廣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能打破封閉的、固定的、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使課堂在時空上更為寬泛。首先,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必然引發(fā)語文教材的變革。因為計算機本身就是很好的“教材”,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整合各種語文資源,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內容,突破教材的極限,彌補教材的缺陷,改變當前教材單一、內容狹窄的狀況,使語文教材更豐富,更多元化。其次,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資料搜集、網(wǎng)上閱讀等實踐活動來豐富教學內容,這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廣泛的網(wǎng)上實踐,并與課內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極大地拓展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再次,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語文學習和實踐(包括課前預習、網(wǎng)上閱讀等活動)??梢哉f,哪里有計算機,哪里就有語文課堂。
(二)信息技術能使語文課堂的學習主體更寬泛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是涇渭分明,師是師,生是生。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互整合以后,通過網(wǎng)絡,學生還可以把自己的語文知識傳授給同學,自己搖身一變,又是一個“語文教師”,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中“兵教兵”的戰(zhàn)略,也使教師從單純的授課中解脫出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在這種語文課堂里,教與學不斷交互和整合,帶來的必將是教與學的不斷深化,更能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另外,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彌補教師自身水平的缺陷。比如作文中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如果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就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借助信息技術能使學生的個性差異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發(fā)展,使教師更加自信,更加自如地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己的風采。
二、信息技術走進高中語文課堂的實例
筆者以自己上的一堂公開課《燭之武退秦師》為例,談談,如何讓信息技術走進語文課堂。
筆者首先用幻燈片來展示課堂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學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重難點,有很強的針對性。然后,筆者播放“秦晉圍鄭示意圖”,仔細地介紹了課文故事發(fā)生的背景,學生對照圖片能清晰地了解到雙方的位置和實力。
在進行新課學習過程中,筆者在電腦上設計了沒有標點的文字,讓學生蓋上書本去斷句,并以朗誦的形式展現(xiàn)。如:“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边@樣,依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筆者就可以輕松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接著,筆者把幻燈片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出示原文,用不同的色彩來標記各類重點字詞,學生在翻譯時就能明確知道各類詞語;幻燈片的下半部分用來出示重點字詞的翻譯和句式,這樣學生就能分清重難點,并及時歸納知識點。動畫制作又能讓筆者隨時重復播放,可以即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即省時又方便。
在疏通文字后,筆者設計了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你認為哪一句說辭最能打動秦王?”“燭之武的語言藝術有哪些特點?”學生分小組討論后形成答案,教師可以用幻燈機把學生的答案展示在屏幕上,及時進行糾錯。然后,筆者又引入了一段視頻對話,通過圖文和音頻的效果讓學生產(chǎn)生視覺和聽覺的沖擊,從而更好地品味燭之武的語言魅力。
最后,筆者設計小結,優(yōu)化復習。小結是對學習過程的扼要回顧。精當?shù)男〗Y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知識、結構等有個準確、整體的把握。而傳統(tǒng)的小結往往是教者單調地重復主要內容,這會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而流于形式?,F(xiàn)在,筆者運用圖標的形式,以簡單的字符來歸納燭之武的語言藝術。這樣,借助直觀形象的信息技術進行小結,能使學生繼續(xù)保持住興奮度,從而對全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一、弄清現(xiàn)代漢語一般語序
這一步是理解掌握文言倒裝句的關鍵。現(xiàn)代漢語的一般語序如下:(定語)+主語+ [狀語] +謂語 +(定語)+賓語。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情況下狀語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定語要放在中心詞(主語、賓語)的前面,賓語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后面。
例如:兒時的 我 非常 喜歡 布 娃娃。
定語 主語 狀語 謂語 定語 賓語
二、掌握文言倒裝句的分類
在文言句式中,主語、謂語的語序位置和現(xiàn)代漢語語序位置是一樣的,定語、狀語、賓語的語序有時與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根據(jù)定語、狀語、賓語的語序變化,把文言倒裝句分為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
三、判斷文言倒裝句的方法
1.狀語后置
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狀語的介詞結構總是放在謂語前面,但在文言中經(jīng)常把這個作狀語的介詞結構放在謂語的后面,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狀語的位置變化,就叫狀語后置句。最常見有兩種情況:
(1)“于”組成的介詞結構,一般都后置。
例如:以其無理于晉,且貳于楚也(《燭之武退秦師》),乃號令于三軍曰(《勾踐滅吳》),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
(2)“以”組成的介詞結構,多數(shù)后置。
例如:何不試之以足(《鄭人買履》)。
判斷方法:文言句式中如有“于”組成的介詞結構或“以”組成的介詞結構并并且放在了謂語動詞的后面,可以判斷這個句式是狀語后置句,翻譯時要還原,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
例如:文言語序:趙氏求救于齊(《觸龍說趙太后》)。現(xiàn)代語序:趙氏于齊求救。
2.賓語前置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賓語總是要放在謂語動詞和介詞的后面,但在古漢語中有時卻放在了謂語動詞和介詞的前面,這種情況下可以判斷這個句式是賓語前置句。賓語前置可分三種情況:否定句賓語前置、疑問句賓語前置、陳述句賓語前置。
判斷方法:(1)如果文言否定句中有代詞且放在動詞的前面,那么這個文言句式就是賓語前置句。
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未之有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寧信度,無自信也(《鄭人買履》)。
(2)如果文言疑問句中有疑問代詞(何、安、 焉等)且放在動詞或介詞(如:以)的前面,那么這個文言句式就是賓語前置句。
例如:沛公安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何以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3)如果文言陳述句中有“唯(名詞或代詞)是(動詞)”、(名詞或代詞)之為(動詞)”、“何(名詞)之有”有這樣的句式,那么這些句子也是賓語前置句?!爸?、是、之為”這些字安插在賓語與動詞之間是提賓標志,有時往往用“唯”放在前置的賓語前表示強調。
例如:唯命是從(《左傳?昭公十二年》),唯弈秋之為聽(《弈秋》),宋何罪之有(《公輸》),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3.定語后置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定語總是放在中心詞(主語、賓語)的前面,但是在古漢語中有時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主語、賓語)的后面,相對于現(xiàn)代漢語定語的位置變化,這種句式叫定語后置句。定語后置句一般有兩種情況:形容詞作定語的后置,名詞、動詞及短語作定語的后置。
其判斷方法:
(1)形容詞作定語的后置。其一般規(guī)律為:名詞+之+形容詞,助詞“之”放在形容詞前作標志。
例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巍(《離騷》)。
(2)動詞及短語作定語的后置。其一般規(guī)律為:名詞+動詞(動詞短語)+者,助詞“者”煞尾作標志。
例如:國之孺子之游者(《勾踐滅吳》),村中少年好事者(《促織》)。
摘 要:在高中教學階段,文言文教學一直以來都受到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教師極力的灌輸,學生努力的學習,但是卻造成了文言文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的現(xiàn)狀,如何讓文言文的教學變的高效有活力,本文提出了幾點粗淺的建議。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積累
文言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教師把它看成教學的重點以及難點,看成是得分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占用2-3個教學時數(shù)。教授文言文的課堂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以講解文言知識為主,實詞、虛詞、語法、特殊句式等成了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看到文言文后會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學習文言文的效率和程度達不到教師預期的效果。
由于教學時數(shù)的限制,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的學習文言文,如何讓學生不懼怕學習文言文,如何讓文言文的課堂變的生動有趣,是很多教師一直在探索和追尋的,本人將提一些粗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重視誦讀,培養(yǎng)語感
無論學習各類文體的文章,誦讀始終是關鍵,尤其對于文言文來說,其中有許多生字、生詞以及特殊的斷句,只有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才能加強領悟,加強記憶。相比于現(xiàn)代作品來說,文言文讀起來還有一種特殊的美感,有的合轍押韻,有的氣勢恢宏,能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與作者進行直接的對話交流,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從內心之中產(chǎn)生震撼。
學習任何一門語言,語感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文言文教學也不例外,只有有了大量的誦讀,大量的沉淀,學生再遇到文言文時,就會憑借自己的積累,憑借自己的語感來通讀文章。
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誦讀方面的指導,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讓學生自己在誦讀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文言文學習的技巧。
二、適當延伸,增加興趣
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選篇多選自于歷史著作,以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第一冊為例,這本書共選了三篇文言文,分別是選自于《左傳》的《燭之武退秦師》,選自于《戰(zhàn)國策》的《荊軻刺秦王》,選自于《史記》的《鴻門宴》。這些歷史著作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妙趣橫生的人物傳記,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可適當加入一些這樣的小故事,提升學生對歷史,對課文的興趣。
例如《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其中就有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教師在講課時就可適當?shù)拇┎逡恍┕适?,增強文章的趣味性。例如文中提到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的身上,就有許多可講的故事,他逃亡中的故事,他忠臣介子推的忠義故事,以及著名的城濮之戰(zhàn)等等。讓學生自己樂于探究歷史,同時從歷史人物的身上激發(fā)某種情懷。
同時,教師還可以講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識,古代的器物知識,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他們學習古文的熱情。
三、注重積累,促進自學
要想學好文言文,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的沉淀。大量的文言知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是課內和課外共同累積的成果。尤其是文言文中的詞匯,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實詞和虛詞,知道它們的不同含義,不同用法,掌握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特殊用法的標志,在遇到文言文的時候才能迎刃而解。
教師在具體的實施環(huán)節(jié)中,可運用很多方法,可以以教材為范本,在學習一節(jié)新課時,對這節(jié)課涉及到的知識點進行圈點勾畫,例如實詞下畫橫線,虛詞下畫虛線,特殊句式下畫波浪線,然后自己對照參考書或練習冊,把一節(jié)課涉及到的通假字、古今異義字、一詞多義字、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寫在課文后,以便于以后的學習。還可以構建一個文言知識本,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點積累到上面,這樣學生的文言知識不僅串成了一個系統(tǒng),也便于今后的學習查閱。
最主要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人手一冊字典,遇到不會的知識及時查閱。在學生養(yǎng)成這種積累的習慣后,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文言知識的自學,當他們閱讀古籍名著,或是平時接觸的其它文言文時,遇到?jīng)]見過的字詞,通過自己查找字典,翻閱資料,最終都記到文言課外知識本上。這樣,經(jīng)過高中三年的學習,學生的手上就占有了豐富的資料,也逐漸培養(yǎng)了深厚的文言功底。
四、方法靈活,處理得當
文言文的課堂,處理不好就會陷入枯燥乏味的局面,教師講的缺乏激情,學生聽的昏昏欲睡。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學進去,就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
每個教師的風格都各不相同,優(yōu)雅的教師可以多采用詩意化的語言,讓學生領略古老文字的美感;幽默風趣的教師可以運用許多現(xiàn)代化的語言貫穿其中,讓學生用現(xiàn)代的思維領悟古代的智慧;擅于朗誦的教師可以進行范讀,讓學生在悅耳的聲音中感受文章的魅力;擅于古文字研究的教師可通過幾個古文字的講述增加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才會讓學生真正的樂在其中。
同時,文章的詳略要處理得當,教師不能逐字逐句的進行翻譯,容易造成學生的依賴性。較為簡單的可由學生自己通過書下注釋或者翻閱字典進行解決。文章的情節(jié)和文章的知識也要處理得當,不能一味的只講文言知識而忽略了對課文的鑒賞,也不能一味的鑒賞課文而忽略了文言知識,每篇文章的情況不同,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酌情而定。課內知識和課外延伸也要處理得當,要詳略有加,這樣才能成就一堂好課。
在越來越重視古代文化的今天,文言文的教學有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它可以傳承古代的文化,弘揚古代的優(yōu)秀精神,讓我們民族的血脈多了一種傳承的方式,可謂意義深遠。因此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教師開始尋找一條文言文教學的新思路、一種新方法。在不斷地嘗試和一線教師的實踐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值得我們去學習。
本文也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還有依據(jù)學情而定。只有采取了正確的方法,文言文教學才會取得更好地成效,文言文的課堂才會迸發(fā)出新的生機。
一、“知識鏈接”的基本特點
1.激發(fā)學習興趣
除少許文學作品外,很大部分的“知識鏈接”是專門介紹學習方法的,卻努力避免抽象的條分縷析。它往往借助生動的小故事、淺顯的言語和精彩的活動設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內化知識,掌握方法。如“說話要有中心”講了“燭之武退秦師”。燭之武撇開鄭國的生死存亡不談,而緊緊圍繞滅掉鄭國對秦國的利弊來分析,從而打動秦王,使其退兵,這就是突出了問題的關鍵。學生在會心一笑中,既感受了燭之武的聰明才智,又明白了說話有的放矢、直刺要害的重要性。
2.緊密結合文本
“知識鏈接”放在相應的課文之后,自然就發(fā)揮了文本解讀的支持作用。它通過作者、主題、內容等方面的意義勾連,使學生在遇到“瓶頸”時,能借助這個臺階,作縱向橫向的拓展,加深理解。這在七年級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學生剛進入初中,尚未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學習進度,遇到比較陌生、抽象的學習內容,倘若給予相應知識支持,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之于汪國真的《旅程》、《人生寓言》之于原野的《人生》、《化石吟》之于三張化石圖片,《看云識天氣》之于“云的解說”,就能緩解他們學習上的無所適從以及由此帶來的焦慮、茫然,提高學習效率。
3.完善課標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涉及“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但都無法通過相關的模塊加以落實,即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等“閱讀”要求,也難以轉化為具體的實際操作?!爸R鏈接”則使《課程標準》有了物化的保障。如七年級下“朗讀的好處”“要讀出感情來”“朗讀要注意重音”“學習快讀”四個“知識鏈接”,明確了朗讀的作用,分解了朗讀的要求。又如“綜合性學習”中的“口語交際”側重于任務驅動的話,八年級“測一測你的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聽話態(tài)度和習慣”“說話要有中心”“說話要連貫”“說話要簡潔”“說話要講究方式”“說話要看對象”等一系列“知識鏈接”就側重于“口語交際”的方法指導。
二、“知識鏈接”的有效運用
1.隨文而教,彰顯“知識鏈接”的價值
“知識鏈接”的一個重要意圖,是分解學習難點,降低學習難度,并有機滲入對應的文本閱讀。
首先,融入文本閱讀。教師應根據(jù)課程目標,將“知識鏈接”作為文本閱讀的有機組成,融入課堂教學。當然,融入只是手段,激活思維才是最終目的。從融入指向看,找準融入的節(jié)點,幫助學生有效理解主題,遷移方法,提升能力。從融入時機看,教師根據(jù)自身的教學智慧,在不同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如“新課導入”時,以之明確閱讀方向;“文本解讀”時,作為知識背景,讓學生靈活類推,準確剖析文本;“遷移鞏固”時,搭建拓展的平臺,讓學生演繹才情,學會學習;甚至以此作為新的知識窗口,透視更為廣闊的文化視野,增強后續(xù)學習的動力。
其次,依托文本訓練。對操作性強的“知識鏈接”,則立足于文本閱讀,結合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探尋規(guī)律,領悟方法。很多文質兼美的課文,是學生情感朗讀的范本。如把《要讀出感情來》放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后面,可謂珠聯(lián)璧合。它告訴我們,只有“把握文章的內容,領悟語句的意蘊”,“把握朗讀的技巧,例如快慢、輕重、長短、升降、停頓等等”,才能使“作者的情感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觸摸文中先抑后揚的起伏、由緩而急的節(jié)奏、由悲憤而昂揚的情感波瀾,進而“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懷和偉大精神”。
2.適當加工,完善“知識鏈接”的作用
“知識鏈接”篇幅短小,內容單一。作為專項知識點,融入文本進行訓練時難免會捉襟見肘,就有必要對“知識鏈接”二次加工,凸顯知識本身的框架體系和操作方法,便于學生理解、運用。所謂二次加工,就是教師從學生現(xiàn)狀和潛能出發(fā),對課程內容進行有意識的、有針對性的選擇或者重組,以期教師“教”的內容不斷轉化為有利于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活化的“學”的內容,使“教”與“學”不斷發(fā)生變革和創(chuàng)生,使每位學生都得到有效發(fā)展,以滿足自身生命的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
首先,教師巧妙加工。寫作教學本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教材缺乏完整的指導體系,教師只好利用自身積累起來的經(jīng)驗、學識和才情,給予學生切實的指導。而關于寫作的“知識鏈接”提供了有力的可行性支撐。教師可以藝術凸顯“知識鏈接”中的合理元素,或有效補充“知識鏈接”中尚不夠具體的內容,突出其教學價值?!爸R鏈接”告訴我們,初中寫作訓練有擴寫、縮寫、改寫、續(xù)寫。它們基于模仿,又不局限于模仿,而是從模仿開始,逐漸過渡到創(chuàng)新。
《學習續(xù)寫》提供的訓練思路是:“熟讀原文,做到故事情節(jié)爛熟于胸,人物性格準確把握,全文旨意透徹理解”,并使“中心事件不變,敘述人稱不變”,“人物性格特征,必須與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發(fā)生變化,也要合情合理”。而這必須與文本相合相契,才能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力和想象力,進而提高寫作水平。教師不妨作如下處理:一是把這個“知識鏈接”移到21課《桃花源記》之后,布置《再入桃花源》的續(xù)寫,使寫作訓練、“知識鏈接”與文本之間有更多的相關性、延展性。二是提供續(xù)寫方法:確定續(xù)寫主題;找準切入點;運用“巧合”“轉折”等手段,安排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細節(jié);不要簡單重復。這樣的未雨綢繆,使學生的續(xù)寫更有方向感,更具操作性。
其次,學生自主加工。課程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教育經(jīng)驗,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不斷共同生長、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僅要考慮“教”的策略,更要考慮“學”的策略,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手讓他們二次加工“知識鏈接”,自主梳理知識,把思維層面由“識記”提高到“理解”和“運用”。
語文教學歷來主張“聽、說、讀、寫”的和諧統(tǒng)一,現(xiàn)代社會更強調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的口語交際要求之一是“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怎樣才算連貫?怎樣才能連貫?僅靠教師的單向灌輸而不予以踐行,學生是很難掌握的?!墩f話要連貫》這一“知識鏈接”本是一個情節(jié)色彩比較濃的場面再現(xiàn),口語交際方法沒有直接點明,而是隱藏其中。但是,筆者并不直接言說,而是分三步引導。第一步,讓學生揣摩三次表達的側重點:第一位闡述“我的家鄉(xiāng)”的特點;第二位揭示其言語的不連貫;第三位提出修改建議(三者之間體現(xiàn)了從問題提出到行為跟進的遞進)。第二步,讓學生提煉語言連貫的方法:根據(jù)“魚米之鄉(xiāng)”這一表意中心,合理安排語序,做到前后一致。第三步,鼓勵學生補充連貫語意的其他方法。學生興趣高漲,利用平時積累的學習經(jīng)驗,加上自主研究、合作討論,得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
總之,利用“知識鏈接”,有機結合文本閱讀、寫作訓練、綜合實踐等,由點到面,由理念到行為,由外在的相機誘導到內在的主動建構,能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鏈接”中的方法,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海鹽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一、祖父
祖父指“祖輩與父輩”,是兩個詞。如: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國論》)②其他祖父積,子孫棄者無論焉。(《黃生借書說》)以上的“祖父”均指“祖輩、父輩”,不指“父親的父親”。古漢語中表示“父親的父親”單用一個“祖”。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保ā恫渡哒哒f》)。
二、父母
父母指“州縣長官”。如:彼豪民恃其資,誣去賢使君,袁人失父母。(《書博雞者事》)。大約從宋開始,把州、縣長官稱為“父母官”,簡稱父母。此例中的“父母”即是“父母官”的簡稱,指“袁州路總管”。
三、丈夫
“夫”讀一聲,不讀輕聲?!罢煞颉笔恰吧黹L,一丈之夫”的意思。如: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矣。(韓非《五蠹》)②丈夫亦愛憐少子乎?(《觸龍說趙太后》)③生丈夫,二壺酒,一犬。(《國語·越語上》)①②的“丈夫”指“男丁、男子”。③的“丈夫”指男孩。
四、妻子
這是兩個詞指“妻子和子女”。如:①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②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赤壁之戰(zhàn)》)古漢語中,表示“男子的配偶”單用一個“妻”字,如“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保ā多u忌諷齊王納諫》)。古代也有單指“妻子”的時候,一般在詩詞中出現(xiàn)。如:“結發(fā)為妻子,席不暖君床?!保ǘ鸥Α缎禄閯e》)。
五、夫人
“夫”讀二聲,不讀一聲,“夫人”是兩個詞,意思是“那個人”。如:①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燭之武退秦師》②夫人有恩而背之,不詳莫大焉。(《中山狼傳》)
六、丈人
“人”讀二聲,不讀輕聲,“丈人”一般指“老年人或長者”,是尊稱。如:①子路從而后,遇丈人。(《荷蓧丈人》)②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傳》)③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蘇武傳》④家丈人召使前擊筑。(《史記·刺客列傳》)①②中的“丈人”指對年長男子的尊稱,可譯為“老人”。③中的“丈人”指“長者”“長輩”。④中“丈人”是“主人”的意思。
七、無賴
今天一般指游手好閑,品行不端的人或刁鉆潑辣,無理取鬧的意思。而古義沒有以上意思。如:①王子晞為尚書,領行營節(jié)度使,寓軍邠州,縱士卒無賴。(《段太尉逸事狀》)②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①中的“無賴”是“胡作非為”的意思。②中的“無賴”是“活潑頑皮”的意思。
八、父兄
今天指“父親和長兄”,泛指家長;古義有時單指“兄”。如: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東南北》)
九、親戚
今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古代指“內親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如: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②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歸去來兮辭》)③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孟子》)①句中的“親戚”就專指父母兄弟。
十、小子
今天一般稱“男孩或對青年人的鄙稱。”而古代指小孩子(有貶義)。如: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ā犊兹笘|南飛》)
十一、父
父讀作“fǔ”,指“老年男子”,是尊稱。如:①漁父見而問之。(《屈原列傳》)②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①中的“漁父”指打漁的老年男子。②中的“其父”指那位老人,即“善術者”,并非“善術者的父親”。有時,加在男子名字后,表示對男子的美稱。如,王粲《登樓賦》:“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與’之嘆音?!?/p>
十二、子
子用作對人的尊稱,可譯為“先生”或“您”。如:①子墨子聞之,起于魯,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公輸盤。(《公輸》)②子不聞藏書者乎?(《黃生借書說》)①中的“子”可譯為“先生”。②中的“子”可譯為“您”,都是對人的尊稱。另外“子”有時指“男子的自稱”,如:“蘇子與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保ā冻啾谫x》)
十三、女
女讀作“rǔ”,同“汝”,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如: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碩鼠》)②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十四、舅
舅指“丈夫的父親”,今稱“公公”。①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②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苛政猛于虎也》)
十五、姑
姑指“丈夫的母親”,今指“婆婆”。①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②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杜甫《新婚別》
關鍵詞:文言文;悅讀;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3-065-01
在學生當中有一首打油詩頗為流行:“一怕文言文,二怕白話文,三怕周樹人,四怕周作人?!睂W生感覺到難學,教師則感到難教,文言文似乎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
文言文教學出了問題,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當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現(xiàn)狀。學生普遍認為文言文時代久遠,無實際用處,且晦澀難懂,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在高考的指揮棒下,我們的教學把課文支解為一個個與考點相應的知識點,在教條式的拆解和技術性的操練中似乎使學生獲得了“實利”。這種“功利”的態(tài)度讓大多數(shù)的學生對文言文都有“怕”和“厭”的情緒。
2011年網(wǎng)上瘋傳一段視頻,溫州的一位語文老師用“RAP文言文”給學生教授韓愈的《師說》,一邊是現(xiàn)代感十足的RAP,一邊是古韻高雅的文言文,這位語文老師竟將兩者“拼接”了起來。如此一來,文言文的學習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由此反觀我們的教學就會明白,激活思想,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可以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文言文不是一件難事。
一、讓文言文染上生活氣息。
部分學生認為文言文是死的語言,與現(xiàn)實沒有多大的聯(lián)系,故而不感興趣。在上《燭之武退秦師》時,我對學生說:“假如同學們是一名外交家,面對曾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的伊拉克戰(zhàn)爭,你能扶大廈于將傾,消戰(zhàn)爭于萌芽之中嗎?”同學們大多搖頭或者微笑表示不能,“在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人就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使一場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停止,這就是語言的魅力!口才的力量!”學生都希望自己口才好,燭之武便成了學習的榜樣。這一節(jié)課我抓住學生心理,適當引導,拉近文言文與現(xiàn)代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明白“古為今用”,文言文對我們現(xiàn)實生活有實實在在的幫助,自然學習就有了動力。
二、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
許多老師采取串講模式,生怕學生不懂,逐字逐句翻譯,滿堂灌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其實學生并非一張白紙,他們學習文言文已經(jīng)有一定的基礎,完全可以放手,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理解、思考讀懂課文。在學生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加入小組討論,集中眾人智慧,教師只需稍作點撥或者補充即可。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自信心。
三、在誦讀中品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誦讀是中國古人學習古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現(xiàn)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文言文字詞組合與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決定了反復誦讀是培養(yǎng)語感,初步把握文意最有效的途徑。古人搖頭晃腦地吟詠詩文就是一個品讀的過程。誦讀越熟,體會就越深,意義就越明白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是通過富有情感的誦讀表現(xiàn)出來的經(jīng)過反復誦讀、反復揣摩、思考、比較,從而得其要旨,知其意味,領略語言之美,正是培養(yǎng)語感的過程,所以在文言文教學時,教師應給學生反復誦讀的時間和機會,還應傳授誦讀的方法和技巧還可以定期舉辦誦讀文言文的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
四、走進歷史,與古人同歡樂共悲傷。
入選教材的文言文多為文質兼美,感情真摯的文章,借助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訴說了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無法“入戲”,其根本原因是時空的阻隔,學生不理解他們生活的歷史,不理解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因而我們不懂為什么會發(fā)生“捕蛇者”的悲劇,不懂孟子提倡的“舍生取義”的生死觀,不能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 。我們教師要通過對作品背景、相關歷史知識和作家經(jīng)歷的介紹,帶學生穿越歷史,回到那些特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讓學生不僅感受到這些具有獨特個性、具有不同風格的“人”的風采,而且還可以與這些偉大的靈魂對話。了解了坡的幾起幾落,學生才能明白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了解李白的才高八斗,才能理解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與古人同歡樂共悲傷,學生觸摸到了真實的“人”,在潛移默化中心靈得到了洗禮。
五、參與表演,激發(fā)興趣
關鍵詞:合作教學;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改革;過程控制
引言
高中語文作為高考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習課程以及教育改革的重點課程,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實際教學過程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的參與積極性與有效性,將學生學習重點與學習難點與學生的合作探究結合起來,讓學生對高中學習重點以及難點有一個系統(tǒng)化、全面化、基礎化的認識,提高學生在高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主導性,實現(xiàn)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的全面落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合作探究教育的內容:在進行合作教育模式的課堂教學時,應該首先積極地進行學生基本情況地了解與掌握,積極地進行學生興趣以及學生學習難點的了解,其次應該積極地分析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將其中能夠進行合作學習探究的教學內容進行甄別,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合作學習內容的開放性,比如在進行合作教學時,可以選擇《燭之武退秦師》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學習討論燭之武之所以可以勸退秦軍的原因,綜合得出辯論或是說理的重要方法,實現(xiàn)課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合理進行小組劃分,提高團隊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相互管理促進:在進行合作教育模式之前,應該積極的進行學習小組地劃分,首先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學生性格之間的互補,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以及相互促進,同時還應該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實現(xiàn)學生時間的成績落差以及相互指導與幫助。比如在進行小組劃分時,可以將性格外向與性格內向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小組,提高學生在性格上的互補促進,同時還應該積極的考慮到進行小組的正確管理,提高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管理自主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合作探究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高中語文合作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的充分地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參與性,應該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學習的時候,一方面可以通過圖片或是視頻資料進行荷花、月色的擴展,同時還可以通過荷塘月色這首歌曲進行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讓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有現(xiàn)實的感受力,提高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開放性。進行有效的問題設置,提高合作探究教育的目標性: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語文教學時,老師應該充分地利用教學問題的引導性,尤其應該主動地進行進行合作學習模式的問題設置,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目標性。比如在進行《鴻門宴》的合作學習的時候,老師應該積極的設置一個如鴻門宴產(chǎn)生的原因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同時圍繞著解決問題以及回答問題思維過程,提高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深度,實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性與參與性。實施多樣化的考核標準,提高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的質量: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積極地建立起全面的考核標準,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更可以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完成對知識點的掌握以及知識面的擴展。比如在進行《師說》的學習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一場以《師說》中的論點為基礎的辯論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深度理解,尤其是對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的認識,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進行差別化的獎勵。積極利用計算機技術,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知識面的擴展:由于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的全面使用,使得現(xiàn)代高中教育過程中對于多媒體技術地使用也越來越普遍,老師應該充分地利用計算機技術對于教學知識面擴展得積極作用,提高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多媒體視聽使用的促進作用。比如在進行《蜀道難》的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相關的四川地區(qū)的古道以及地理情況的解釋的視頻、圖片等資料,積極地進行學生立體化感官的擴展,尤其是對巴蜀地區(qū)地理交通狀況與課文之間的對比認識。
結束語
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課程,應該充分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應該充分的結合學生課程主導性的教育目標,充分地利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徐玉靜.高中語文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6
[2]湯秀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
[3]劉玉蘭.淺議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
[4]代楊.小組聯(lián)動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15
關鍵詞:高中語文;復習;策略
當前,國家對教育方面越發(fā)重視,因此開展了新課標的改革工作,不僅重視人文修養(yǎng)的養(yǎng)成,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課標的發(fā)展要求,這種強加在學生身上的教學方式反而會令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一種厭倦的心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尤其是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可以說每一分鐘都是十分寶貴的。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如何在高三關鍵性的一年,更加高效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令高三的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爭取令學生在語文方面獲得更加理想的成績。
1 掌握學習方法,適當降低難度
在高三這段時期中,學生多數(shù)都面臨著較大的壓力,所以語文課堂往往都是沉悶的,這樣就會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該適當?shù)膶⒄n堂氛圍調動起來,積極與學生開展互動,這種互動性的方式不僅可以令學生緊繃的神經(jīng)得到緩解,同時也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養(yǎng)成正確的價值觀,實現(xiàn)高效化的發(fā)展特點。以詩詞鑒賞為例,這是高中語文考試中必考的一項內容,高中三年來,所學習的詩詞也不在少數(shù),例如高一的《詩經(jīng)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等,高二學習的《柳永詞兩首》、《辛棄疾詞兩首》、《蘇軾詞兩首》等,三年下來,這方面的內容是學生不應該丟分的部分,所以教師在課堂復習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詩詞接力的方式,一方面達到了有效的互動,學生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為更加高效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鋪墊。
另外,除了詩詞的背誦以外,詩詞賞析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在答題時的關鍵點,筆者認為應該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對詩詞煉字進行充分的認識,了解在句子中所表示的意思,二是體會其中運用的手法,三是將字的原意掌握清楚,最后還要厘清在句子中的作用,達到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按照步驟有序的令學生學會答題的技巧,這樣不僅可以規(guī)范答題格式,更重要的是不會出現(xiàn)丟分的情況。教師在不斷引導的過程中該應該注意不要將學生的思維禁錮住,教會學生答題技巧要比每道題都詳細講解更加高效,學生的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這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在,也是實現(xiàn)高效復習的主要途徑。
2 制定學習目標,劃分學習難點
高三語文復習的過程中,學生應該明確終極目標就是為了高考,但是也可以將這一大目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逐一攻破,學生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不僅會獲得一種滿足感,同時也達到了高效復習的目的。筆者將高三語文復習中的學習難點大致分為三個部分。
首先是背誦的部分,應該爭取令學生達到滿分。在不該丟分的部分一定不能丟分,在可能丟分的部分盡量少丟分是復習的主要任務。背誦部分所占的分數(shù)相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都不重視,甚至完全忽視了這部分的復習。教師在幫助學生復習這部分的內容時,應該細細的推敲,以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為例,這首詞是他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復習時應該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韻味,體會豪放派寫作的特點,可以引申到豪放派其他作者的寫作中。并且還要掌握這首詞的主要寫作手法,例如用典與情景交融等,這些寫作手法在其他詩詞中也會經(jīng)常用到,對于其他詩詞的復習也會具有一定的幫助。
其次是文言文的翻譯,這是學生經(jīng)常丟分的部分,因為有些字沒有翻譯出來,就會出現(xiàn)丟分的情況,因此這部分的目標就是要將字字都得到落實。復習的要點包括四個部分:(1)18個虛詞;(2)詞類活用;(3)文言句式;(4)翻譯的方法準則。例如對《燭之武退秦師》的考查,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令學生寫出原句;或者采取填空式的翻譯,仍以這句為例:譯句:我們還是回去吧!原句:吾___還也!這種練習可以達到熟記文言語句,增強語感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文白對應”的意識。
第三,在寫作部分,應該實現(xiàn)規(guī)范合題意的目標。寫作,可以說是高三語文的重中之重,也是大多數(shù)學生頭痛的一項。每每作文練習的時候,能順利理清思路,看好命題的人,少之又少。那么在復習寫作的時候,教師就要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要求,切合題意,不歪解材料,語言流暢,中心明確。不論是什么文體,首先要確保行文流暢,讓讀者能夠明白寫作思路,平時多積累寫作素材,將這些素材適時應用到寫作中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學生在臨考前半個月,可以放松的心態(tài)作三兩個規(guī)范的完整作文。在這時的作文里,要有意識的提煉歸納一些時事人物正反事例,回憶完善自己印象最深的生活小事,把這些作文散件放入記憶倉庫,也許考場上會發(fā)生奇效。我們看,第一流的棋手在比賽前都要閉門研究,他們肯定會準備一些有用的定勢。最重要的是,這對學生有一個心理上的安慰作用。
3 切實提高聽課效率,有效落實考點知識
高一、高二的課堂都是針對教材的,偏向于語文素養(yǎng)的熏陶涵養(yǎng)。而高三的課堂是針對高考大綱上的考點逐一復習的,偏向于知識點的記憶,為高考語文能打高分打基礎。因此,學生的聽課習慣要有所改變。(1)學會調控情緒,盡量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高三學習要注重考點,將語文的考點放在首位上逐個復習,精力高度集中到重點上來,為的是能夠在高考中拿到優(yōu)異的成績。(2)適時、及時地做好課堂筆記。高三語文需要學生在老師講考點的時候著重記憶,通過老師的強化,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配上勤動筆,記筆記的好習慣,通過對筆記的利用,適時翻看,也能提升效率。(3)爭取在課堂中便能掌握知識點,甚至能夠運用。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三階段是學生提升成績的關鍵性階段,作為三大主要學科之一的語文,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都面臨著時間緊迫的壓力,學生在身心方面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較大的波動,所以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學生,提升他們的自信心,以更加飽滿的面貌應對即將到來的人生大考,本文重點探討了如何在高三語文復習階段提升效率,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予以進一步的優(yōu)化,希望本文的探討可以為廣大高三語文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潘興元.高三語文復習教學建議[J].中學語文,2011(3).
關鍵詞:圖式理論 語文閱讀理解 現(xiàn)代教學設計 文學理論
語文閱讀理解是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也是困擾教師和學生的一個難題。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嘗試應用圖式理論探索語文教學的思路和方法。
一、圖式理論
安德森和佩爾森認為圖式是一個抽象的知識體系。加涅則把它簡單地定義為有組織的知識。
按照羅斯和鮑爾的定義,圖式是一個存在于記憶中的龐大的概念體系,它把各種施事受事者、物體和屬性聯(lián)系在一起,并提供這些類目的一般信息和每一類目的變量值,它能通過對這些變量的具體化而被應用到新的事例中。
東北師范大學張向葵等人認為,人腦中所保存的一切知識都能分成單元、構成“組塊”和組成系統(tǒng)。這些單元、“組塊”和系統(tǒng)就是圖式。
根據(jù)以上圖式理論家的定義,筆者認為圖式具有三個根本特征:圖式是有組織的知識;圖式具有變量,變量的具體化具有同化新知識和變革舊圖式的作用;圖式是人頭腦中的認知結構,而非客觀的結構化知識,但是兩者之間密切相關。
二、圖式理論與語文閱讀理解
圖式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說明人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過程,而閱讀理解是運用圖式對閱讀材料進行理解、加工和評析的過程。
認知心理學指出,理解的主要機制是當閱讀材料中的線索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的圖式之后,圖式中的變量就會被閱讀材料中的信息具體化,使他們會用圖式去同化新知識,或者改變舊圖式,用以接受新知識。圖式理論對語文閱讀理解有兩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圖式理論有利于形成結構化的語文知識
語文閱讀研究表明,人腦中的結構化的知識(也就是圖式)是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題思想作支柱的,重點突出、體系簡約、易被領會、便于激活。
語文知識可以被提煉成框架。圖式理論指出,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越緊密,結構化程度越高,識記和存貯效果越好。
當散在的知識點轉化為結構嚴謹?shù)膱D式時,可以縮簡需要識記的單元數(shù)量,但并不減少所識記材料的范圍。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幫助學生將語文知識提煉成結構化的圖式,可以減少閱讀時間,擴大閱讀量,增大儲存空間和工作空間。
(二)圖式理論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強調,有意義的學習就是把新知識和原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將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結構中。由此看來,學生的認知結構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的基礎。圖式對認知結構具有積極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認知結構。
首先,教會學生構建圖式,優(yōu)化認知結構。良好的認知結構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所儲存的知識都是“產(chǎn)生式”的,二是知識節(jié)點間具有高度的組織化,易于激活,便于遷移。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認知結構就是一種圖式,人們的認知結構就是由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圖式組成的。從認知角度看,語文閱讀教學過程就是正確選擇圖式、靈活運用圖式,不斷構建圖式的過程。正確選擇和靈活運用圖式的前提是不斷地構建圖式。
其次,教會學生形成圖式遷移能力,豐富認知結構。相對于認知過程來說認知結構是靜態(tài)的,但作為認知結構自身來說它又是動態(tài)的、開放的,它需要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提高知識的抽象水平,這些都是在圖式的遷移中實現(xiàn)的。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圖式后,可以舉一反三、同化新的信息。在圖式遷移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就會不斷地得到豐富、發(fā)展。
最后,構建復合圖式,完善認知結構。良好的認知結構不僅知識表征抽象水平高,而且知識類型完備。但是目前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常常缺少策略性知識,認知結構是不完善的。完備的知識圖式既有陳述性知識,又有程序性知識,還有策略性知識,把三種知識圖式融合為一個綜合的圖式才是最佳的認知結構。比如,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必修2)的時候,學習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識,培養(yǎng)文言文誦讀能力和翻譯能力,同時兼顧傳授文言文翻譯方法,像添字換字法、關注古今異義詞、調整語序法、注意省略等方法,把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三者結合,組成一個新的綜合圖式。
三、在語文閱讀理解中應用圖式理論應注意的問題
(一)圖式的學習應該結合現(xiàn)代教學設計中圖式的習得規(guī)律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圖式是在不斷接觸圖式例子基礎上形成的,圖式的例子要求至少兩個,這樣才有可能抽取出其共同的特征。例如 ,幫助學生在高中語文必修(4)第三單元(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科書)中構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圖式,至少在學完《拿來主義》和《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之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最后歸納出“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這個圖式的常量和變量,從而形成圖式:(1)把課文讀一遍,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2)一句一句認真讀,讀懂每個詞、每句話,每個自然段的意思;(3)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4)把每段段落大意連起來,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再把圖式遷移到課文《語言生活的歷史進程》和《青蘋果和熟蘋果》以及以后的課文學習中。
(二)圖式理論的運用應與文學理論相結合
圖式理論的應用不僅僅是語文圖式的教學,還包括開發(fā)新的語文圖式。比如,現(xiàn)行的小說閱讀教學存在缺少文學形象的還原、多元解讀膚淺隨意等弊端,解決小說教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開發(fā)一種新的小說教學圖式意義深遠。再比如,詩歌的綜合性運用教學常常有名無實,其中癥結是面對問題情境無法快速搜索,對語文課程中的詩歌進行精細的加工分類,形成高度結構化的語文知識圖式,這個圖式便是解決問題的一劑良藥。兩個圖式的開發(fā)必須以小說理論和詩歌理論為基礎,以圖式理論為圭臬,充分考慮中學教學實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
參考文獻
[1]張向葵等.圖式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理解中的應用及其對語文學習成績的影響[J].心理科學.1999,22(2).
[2]樊建華.魯梅哈特交互作用閱讀過程模型的教學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0,27.
[3]馬笑霞.圖式理論與語文閱讀教學[J].江西教育科研,1997,第1期.
[4]張向葵等.圖式理論在語文閱讀理解中的應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