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賞析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子商務;現存問題;對策;外部條件改善
近幾年來,全球電子商務的飛速發(fā)展所形成的一種廣義的商業(yè)環(huán)境,正在給經濟生活帶來機構、產業(yè)和市場的根本性變革.據IDC統(tǒng)計表明,1996年全球電子交易額只有28億美元,1999年在線購物交易額卻高達312億美元,比1998年暴漲300%,而根據預測到2001年,全球的電子交易額將達到3000億美完。盡管在我國整個國民經濟中,電子商務所占比重仍然很少,但是其發(fā)展速度明顯加快,并且有很多的證據表明,電子商務是新世紀經濟增長的引擎。
面對數字經濟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中國的電子商務將怎樣發(fā)展成為引人矚目的焦點。1999年11月,由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信息網通過“首屆中國電子商務網上展會”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與應用狀況所做的詳細調查結果表明,電子商務已受到我國企業(yè)的廣泛關注,絕大多數企業(yè)對電子商務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但與此同時,我們發(fā)現,結合我國近年來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來看,仍存在許多阻礙其進一步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或問題,這些問題如不獲得實質性的突破或解決,將影響我國開展電子商務的進程.
一、影響我國電子商務進一步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1.對于企業(yè)尤其是已經開始搞電子商務的企業(yè)來說,目前要致力于解決好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企業(yè)要開展電子商務,首先要上網,而我國絕大多數企業(yè)上網意識還比較薄弱。目前互聯(lián)網上中文信息嚴重缺乏,其總量不及英文信息的1%,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掌握著大量信息源的企業(yè)沒有上網.我國許多知名的大企業(yè)尚未建立網站,更談不上什么信息了.即使已經上網的企業(yè),實際上相當一部分也只是擁有一個免費主頁,登一些企業(yè)的基本信息,談不上什么商務活動。針對這一現狀,除了企業(yè)自身要努力強化上網意識之外,國家有關部門可以加大力度,啟動企業(yè)及家庭上網系統(tǒng)工程,建立各類企業(yè)及產品供求信息的集散地,形成規(guī)?;钠髽I(yè)信息資源。
2.進行電子商務的供需雙方之間難以在短期內建立起有效的信用關系,也就是相互之間的信任關系,缺乏現實的載體。就以企業(yè)對最終消費者這一電子商務模式而言,消費者難以對網絡這一虛擬商品市場提供的各類商品產生足夠的信任感,尤其是一些知名度不高的企業(yè)所提供的產品,從而造成消費者對商品的認識這一購買心理過程的第一階段難以順利完成,以致無法作出最終的購買決策。另一方面,同樣存在企業(yè)對消費者的信任問題,這主要表現在貨款如何及時支付的問題上。作為企業(yè)來說,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個別消費者,在我國個人資信評估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企業(yè)對于每一個消費者的資信狀況存在疑慮也是極為自然的事。對于上述問題,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解決,包括:逐步規(guī)范網上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做到標準化,建立起完善健全的資信評估制度尤其是個人信用評估制度等。
3.“三流”統(tǒng)一的問題。完整的電子商務體系必須保證企業(yè)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正常運轉。互聯(lián)網在信息流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可以以極低的成本獲取和眾多的信息。但在資金流和物流方面,則需要認真加以對待。在資金流方面,主要是結算系統(tǒng)存在缺陷及支付安全問題.這需要與金融系統(tǒng)密切配合,以及在信息技術層面上解決支付安全問題。在物流方面,主要問題是配送系統(tǒng)不完善,急需全國性的物流體系的建立。要做到物流順暢,一方面可以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少合,建立完整的分銷網絡。許多企業(yè)可以借助于業(yè)已建成的完善的實體分銷渠道。另一方面,可與速遞公司相互合作,解決物流問題(許多國外企業(yè)的電子商務物流環(huán)節(jié)由速遞公司完成),這對于個別企業(yè)解決物流的資金投人問題大有作用。當然在建立物流體系過程要考慮成本與規(guī)模問題,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可進行合作,共享物流體系資源,降低經營成本.總之,電子商務要想獲得長足發(fā)展,必須有效地解決兩大問題:結算和有效配送,實現“三流”的統(tǒng)一。
4.從已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yè)經營狀況來看,客戶需求驅動理念和整合網絡營銷措施都較為缺乏.由于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勢頭將給各行各業(yè)帶來難以預料的變化。因此,企業(yè)營銷管理迫切需要有新的思考模式和制定新的營銷戰(zhàn)術.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因特網經濟的發(fā)展已經進入了第二個層次,也就是非技術階段,包括在這一階段內的企業(yè)營銷管理也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最明顯的變化是企業(yè)與客戶之間營銷的溝通形式,它將使信息更加個性化,從而推動把產品推向消費者的單向性營銷向傾聽消費者的互動式營銷的轉變。對于這一點,國內許多已上網的企業(yè)尚處在初級階段,也就是僅在網上本企業(yè)產品相關的信息,營銷觀念的創(chuàng)新和網上整合營銷的工作亞待加強。
5.電子商務在我國進一步加快發(fā)展速度必須解決規(guī)模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對于企業(yè)來說,走聯(lián)合之路是一良策。這樣可以共享資源,降低單位產品經營成本,提高收益,促使我國電子商務走上良性循環(huán)之路。對于這一點,我國有些網絡公司及網站已進行了嘗試,如知名網站新浪、搜狐、TCL、潤迅等目前已在深圳建成“百特聯(lián)盟”,相信此舉可帶來各網絡公司業(yè)績的改善。
上述這些問題主要依賴于企業(yè)自身去解決,但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還要借助于一些外部條件的改善.
二、影響電子商務發(fā)展外部條件及改善
1.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及法律體系很不健全。這一點,發(fā)達國家在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深感棘手,而我國由于電子商務發(fā)展規(guī)模相對較小,可能這方面的問題尚未充分顯現,但這并不說明這方面的問題不會出現或不嚴重。發(fā)達國家的經驗告訴我們,缺乏相關的法律手段來規(guī)范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和運作將阻礙高新技術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尤其是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應放在這一法律體系中的首位。當然,繼續(xù)修訂和完善現有法律也很重要,如通過完善法律來促進電信的基礎設施建設,創(chuàng)建公平競爭的電信市場環(huán)境等,都將有利于吸引外國高新技術企業(yè)的進人和國內電子商務的發(fā)展。
2.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fā)展依賴于日益壯大的網絡業(yè),而網絡業(yè)的發(fā)展依賴于大量風險資金的介人.風險投資意識缺乏和這一機制的不完善已成為制約我國網絡業(yè)進一步擴大的瓶頸。關于這一點,可以借鑒發(fā)達國家的一些作法。如以資助著名大公司進行結構調整而聞名的美國安德森咨詢公司不久前設立10億美元的風險資金幫助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企業(yè)家,建立新網絡公司。另外,近來國外風險投資者如美林證券、IDG、SOFT一BANK等紛紛看好中國網絡市場,海外有數十億美金的風險投資正準備投人中國的網絡業(yè),而國內這方面的動向卻不明朗,風險投資意識和投資機制均需加強和改善.超級秘書網
3.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也要依賴于國家相關經濟政策的支持。如稅收政策,應對電子商務實施完全免稅措施。事實上,即使政府很想對電子商務征稅也難以做到,也就是說,對電子商務征稅不會有什么實際意義.理由很多,而首要的一條就是征收上的難度無法克服,而且征稅也將阻礙電子商務的發(fā)展。
關鍵詞: 普通高校 音樂鑒賞課 現狀分析 發(fā)展對策
當代高校教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審美教育必不可缺。在綜合類大學中,藝術公選課作為審美教育的主要載體成為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而音樂鑒賞課在所有藝術類公選課中最受學生歡迎。
高校音樂鑒賞公選課開設對象為非音樂專業(yè)的在校本科生,旨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音樂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法、課目設置多元化、加強課程改革對推動高校美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現狀分析
1.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前高校培養(yǎng)綜合素質大學生的教育要求。
伴隨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性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即使高精尖人才也需具有廣博的人文素養(yǎng),一專多能成為選擇的標準。從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培養(yǎng)能夠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才,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是高校發(fā)展的基礎。但培養(yǎng)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軟硬實力兼?zhèn)?,既有?yōu)秀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可通過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彰顯個人魅力的綜合性人才則是高校謀求自身發(fā)展的重點。因此,音樂鑒賞課成為人文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
2.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代大學生求知的基本需要。
學生渴望成才,渴望獲得社會的認可,渴望自我展示的機會,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亦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提升,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有主觀愿望。這種愿望從追求個性張揚,正向積淀成熟魅力而邁進,這一發(fā)展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再滿足本專業(yè)學科知識的默默學習,而是希望通過廣泛涉獵人文藝術、體育等學科培養(yǎng)自身多才多藝的綜合能力。“高雅音樂”在社會發(fā)展中也正由少數人的純粹的“藝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平臺,成為人們證明自己個人修養(yǎng)的標尺之一;大學生愿意通過音樂鑒賞課提高自己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
3.目前音樂鑒賞課內容的基本設置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開設的音樂鑒賞課大多以名作賞析為主體,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按歷史時期、地域特點、風格流派劃分單元,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各單元的名作賞析均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并貫穿相關音樂常識、人文知識,將知識點融入具體作品并延伸到課外審美實踐中。
存在問題:通過與學生日常的溝通交流和專題問卷調查,結合實際教學效果發(fā)現雖然課程內容的設置將音樂的發(fā)展重要階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典型作品基本包括,符合“主流”及“傳統(tǒng)”;學生對有關曲目都有耳聞,也能夠認同這些名曲的欣賞意義;但缺少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拉美音樂、潮流人物等,與時代貼近不夠,內容設置呆板,缺少“時尚”及“雅趣”。雖然學生喜愛的未必是高雅音樂的代表,但它們貼近生活、貼近心靈、貼近情感容易引起共鳴的特點,成為當代大學生喜愛的理由,自然也就成為音樂美育教育不可回避的內容。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明顯反映出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想要了解音樂知識,但傳統(tǒng)的內容專業(yè)性太強,不容易理解,而學生自身又對流行音樂缺少甄別能力,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4.目前音樂鑒賞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及存在問題。
針對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為了上好音樂鑒賞課,任課教師都會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多元化的視聽展現,每一個專題都想辦法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進行導入(如中國民歌賞析之前播放姜昆的相聲《勞動號子》),力求課堂教學簡潔直觀。在賞析音樂作品過程中,淺音樂技法分析、重音樂人文交流,即盡可能地把每一首音樂作品作為散文、抒情詩賞析,使學生通過情感共鳴認識到音樂的美,實現心靈的升華。
存在問題:音樂作品本身雖然有其主題,有其表現的思想內涵,但它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抽象藝術。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指出:“如果你對音樂沒有欣賞力,沒有感情,那么你聽到最美的音樂,也只是像聽到耳邊吹過的風,或者腳下流過的水一樣。”所以,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應該是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欣賞方法,從官能欣賞、情感欣賞到理性欣賞的不斷升華,然后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對自我的心靈沖擊與靈魂凈化。據問卷調查統(tǒng)計(以西安在校大學生為例):在高中上過正規(guī)音樂課的學生不足10%,在初中上過正規(guī)音樂課的學生不足50%,大多數學生沒有樂理知識基礎、不識譜,聽覺上沒有音高概念等。因此教師僅憑借課堂講授、知識點的灌輸只能完成知識和方法的引導。實際的音樂鑒賞課堂不同于音樂會,不同于CD播放,一是課堂上只欣賞片段,二是學生以前未必聽過,感官刺激不足、情感體驗無法得到共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所以賞析課其實是無賞淺析。也有些教師為了迎合學生而降低知識標準,在課堂上隨意播放一些不經甄選的流行音樂、影視音樂或通俗的音樂劇等,如此種種均與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的音樂美育的初衷相去甚遠。
二、對音樂鑒賞課進一步改進的設想
1.課程內容改進的設想。
首先,以往總是基于學生沒有音樂基礎等思想,對所有曲目的賞析過程都是淺嘗輒止,學生不懂之處永遠不懂。由于不懂之處太多教師講授的部分也不易理解,最終收獲甚微。其次,課程涉及曲目內容過多,僅一個學期就要學習古今中外各時期、各流派的代表曲目,內容龐雜,學生不易疏理。再次,為了吸引學生,引入過多逸聞趣事,影響學生對音樂本質的關注。故在以后的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設想做以下改進:第一,在音樂作品賞析之前深入淺出,以實例對照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第二,曲目數量減縮,著重分析重點作品且分析透徹反復聆聽,讓學生在真正理解一首作品的基礎上學會聆聽音樂。第三,將音樂與文化、音樂與科學有機結合,并針對工科、理科、文科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2.課程教學方式改進的設想。
(1)加強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結合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賞析及討論。討論學習是一種習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是習慣就需要培養(yǎng)。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也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學生不習慣討論或對作品一無所知、言之無物而很少有人參與,沒有氣氛此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無法調動。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技巧調動學生積極性,如設置預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課前準備交流資料等以保證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的順利實施。
(2)搭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一是教師與學生網絡教學溝通,二是學生專項課目的心得交流平臺。網絡交流學習可以使學生縱向延伸既有知識,橫向拓寬未知領域;同時,教師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習更具實效性;再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一個人知識技能的提高更多地來自于同伴之間的獲取,這一點教師望塵莫及。
(3)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在教學中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即由學生自己完成課堂講授。有這樣一節(jié)課:教師課前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堂課效果非常好,老師的導語一結束立即就有學生要求上講臺,上臺的學生大多精心準備了PPT。有一位女生介紹的是巴赫的《G弦詠嘆調》,她是在電影《七宗罪》中聽到的這首旋律,非常喜歡,隨后查找樂曲出處再截好視頻,粘貼樂曲相關資料,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很多學生口才很好、講述條理清晰,能充分展示大學生的風采,不時贏得在座聽講同學的掌聲及喝彩。這正體現出教與學互動的實效性,歷來教學互長,教與學的角色互換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效。
三、對音樂鑒賞課的多元化課目設置的探討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得出:音樂鑒賞課是以“學生所熟悉的”為媒介實施“教師所要講授的”,最終使學生經歷“深入了解自身所喜愛的”這樣一個藝術實踐過程。因此音樂鑒賞課應拓展延伸設置多元化的課目??砷_設以音樂基礎知識為主的“音樂入門”綜合課,亦可開設針對學生興趣的“歐美流行音樂”鑒賞課,還可開設時尚的“影視音樂賞析”課及崇尚傳統(tǒng)的“戲曲音樂”鑒賞課、突顯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音樂志”,也可將“中外名曲賞析”分成“中國音樂作品賞析”及“西方音樂鑒賞”兩門課程,等等。
音樂的美好可以帶給更多的人以歡樂。正如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所說:“和諧的樂調不僅對于人是一種很自然的工具,能說服人,使人愉快,而且有一種驚人的力量,能表達強烈的情感。例如笛音就能把情感傳給聽眾,使他們如醉如狂地歡欣鼓舞?!保ā墩摮绺摺罚┮虼送ㄟ^公共音樂鑒賞課程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美的聽覺;以杰出音樂作品中對美好事物的贊頌、內心情感的表述引發(fā)學生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最終達到普通高校產出“專業(yè)素質過硬”、“人文素質優(yōu)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8.
[2]卓菲婭·麗莎著,于潤洋譯.論音樂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0.
課題名稱:
舞蹈藝術欣賞
—— 一門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的課程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yè):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經濟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呈現了諸多發(fā)展趨勢,包括:經濟全球化、以信息技術為導向的新技術革命、全球經濟的市場化以及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人類生存方式、文化價值觀念 、文學活動以及藝術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
我之所以會選擇《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作為我關注的問題,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變化多彩的社會中,我們這些正處于畢業(yè)階段的高師音樂系學生應多學習專業(yè)以外的多面知識,以不變應這萬變的復雜社會。
雖然《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并不成為我們系的一門必修課程,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不亞于專業(yè)課程。“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的關系是如此的緊密,對舞蹈中各種知識的了解與掌握對音樂系不同專業(yè)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從我自身的體會來說,舞蹈藝術欣賞對學習舞蹈專業(yè)很有幫助,對舞蹈藝術作品的反復領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構成美的技法,不僅直接培養(yǎng)了舞蹈藝術欣賞能力,為自己的表演和創(chuàng)作尋找到坐標,而且對舞蹈專業(yè)工作者來說,也是一種受教育的過程,是開闊眼界,學習并借鑒他人舞蹈藝術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變化萬千的舞蹈世界中不僅要通過自身的實踐,還要多看、多聽、多鑒賞,因此,《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更要成為我們音樂系的一門核心課程。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一、開頭
⒈由學習者在《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中的課堂表現引發(fā)我對學習者的調查;
⒉學習者的態(tài)度是由于《舞蹈藝術欣賞》課程本身的幾大特殊性所導致,分別是:
① 學習者——本系各個專業(yè)學生;
② 課程時間的安排——大四的第一個學期;
③ 課程的性質——非必修(選修)的專業(yè)課程;
二、⒈ 舞蹈藝術欣賞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的關系;
⒊ 特別提出《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對舞蹈專業(yè)學生的重要性;
⒋ 從感知方面來談欣賞舞蹈的三個層面 :
①形象感覺 ②體驗想像 ③探究領悟
⒌舞蹈藝術欣賞的審美價值;
三、結尾
呼吁全系學生要用更為認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舞蹈藝術欣賞》這門課程。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為什么《舞蹈藝術欣賞》課程不能得到重視?
2. 什么是舞蹈欣賞?
3. 舞蹈藝術欣賞與其他藝術有沒有關系?
4. 舞蹈藝術欣賞課程對專業(yè)學習者有沒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網上、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
2、請教指導老師黃平副教授,確定選題方向;
3、與同學共同討論本課題,互相交流意見;
4、寫好開題報告;
5、根據已選題目進一步搜集資料,并擬好論文提綱;
6、論文寫作;
7、論文修改并定稿。
進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據論文參考選題,作好論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選題,寫開題報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開題報告定稿,接受畢業(yè)論文任務書;
4、3月6日——3月20日 論文寫作階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論文階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田靜主編 《中國舞蹈名作賞析》 人民音樂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藝術特征論》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藝術原理》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
[4] 選自《全國舞蹈教育研討會文集》中黃小明著《試論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藝術欣賞〉課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華 《美學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賈作光《賈作光舞蹈藝術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編 《藝術概論》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2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簽名:
注:此表由學生本人填寫,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檔,指導教師和學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已有了對我國民族花腔的相關研究,但數量較少,更多的研究集中在新世紀以來的十余年間。就文本資料來看,研究成果多在各大音樂院校的畢業(yè)論文及科教藝術期刊中。本文從花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演唱處理、花腔技巧訓練與教學、花腔作品的美學價值等方面,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簡要總結和梳理。
(一)花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
這方面的研究以對尚德義花腔藝術創(chuàng)作的研究最為突出。尚德義是我國當代著名作曲家,他開創(chuàng)了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的先河,對歌曲創(chuàng)作和民族聲樂藝術發(fā)展有著深遠意義。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1.花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技法。陳朝霞和李燕的碩士論文中均對尚德義花腔創(chuàng)作技法進行了分析,指出他在創(chuàng)作中旋律的抒情性與舞蹈性、典型功能性和聲與傳統(tǒng)性終止式的巧妙運用、大膽創(chuàng)新的轉調和嚴謹和諧的曲式結構等方面,對西方創(chuàng)作手法有一定的借鑒和創(chuàng)新⋯2J。蔡莉還對尚德義的轉調技法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定的闡述,從同主音轉調、等音轉調、遠關系轉調、羽徵調式的交替、平行大小調交替等方面進行分析j。另外,也有對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的曲式進行研究的,如王瑋對胡廷江創(chuàng)作的《瑪依拉變奏曲》中變奏的具體元素進行分析,論述了花腔運用在多次變奏中的作用和意義。殷志華和張向俠也分別對《瑪依拉變奏曲》和《火把節(jié)的歡樂》從曲式結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兒。
2.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的民族性。尚德義在歌曲創(chuàng)作方面的積極探索,實現了花腔與民族音調的完美結合,如濃郁哈薩克風情的《牧笛》、新疆維吾爾族風情的《七月的草原》、熱情歡快的彝族風格的《火把節(jié)的歡樂》、蒙古族長調特點的《小鳥飛來了》、藏族風格的《藏家姐妹踏歌來》等。王婭指出,尚德義在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中廣泛吸取了民族民間音樂素材及花腔因素,如蒙古族長調中的顫音、小跳音,評劇甩腔里的斷音、快速走音及跳音,京韻大鼓、西河大鼓等說唱音樂中的斷音以及民族器樂作品中的華彩旋律等,把這些花腔因素與特定地域的音調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民族調式、和聲、旋法的花腔旋律。張亞麗論述了尚德義花腔歌曲的題材、音樂語言、演唱藝術、音樂審美中的“民族因素”,以及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中“散板”節(jié)奏的借鑒J。彭根發(fā)在“尚德義教授作品音樂會”學術研討會上講到,他的花腔旋律“按照中華民族的調式、和聲、旋法創(chuàng)作出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花腔音樂,使他的花腔歌曲具有鮮明的個性”l9。王賀著重研究了各民族地區(qū)的典型節(jié)奏型和民族風格襯詞襯腔在尚德義花腔作品中的運用,并結合具體花腔歌曲的節(jié)奏型方面進行了實例地方性分析和探討。。
3.虛詞、襯詞的運用。尚德義善于利用襯詞在花腔作品中表達內容和情感。他認為,為了更好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不受歌詞的限制,“暫時地局部地離開歌詞,用‘啊’連音或頓音來表達歌詞所不能表達的情緒”,以使花腔有發(fā)揮的余地引。李雪峰指出,在《千年鐵樹開了花》中“以‘啊’唱出的大段花腔部分以四音模進手法,使激動的情緒層層遞進直至散板式的華彩長句出現,才使音樂的情緒真正達到了全曲的最”,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今年梅花開》則巧妙地運用東北民歌中的“啦啦調”襯詞。王文瀾指出,尚德義花腔作品的無詞部分,有些是對原有詞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些則是對歌詞未盡之意的補充,在審美意境上,這樣的拓展、深化和補充是必要的。在其他作曲家的作品中,如胡廷江的《瑪依拉變奏曲》中各句句末字分別為“拉、家、下、花”,押“a”韻,作曲家在變奏中增加的花腔部分巧妙地運用“啊”的開口音,使得歌曲在語言上無比和諧、連貫,一氣呵成,刻畫了瑪依拉活潑可愛的形象J。楊英在對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的藝術特色分析時講到,通過虛詞“嗚”和“啊”的運用,實現了“情與景、聲與情”的疊合引。
(二)花腔歌曲的演唱
學界對花腔演唱的研究主要是對某一首或某幾首歌曲的分析,這類研究針對性較強,多是從某首花腔歌曲的曲式、演唱風格或主要對華彩部分的分析與藝術處理等方面展開的。
1.花腔演唱的技巧與情感處理。如余惠承在對《七月的草原》討論時,把宋斌廷原詞和經過尚德義處理后加了花腔襯詞的歌詞以表格形式進行對比,認為用襯詞“啊”來形成華彩樂章,有利于演唱者的二度創(chuàng)作,使演唱者通過花腔技巧,展示美妙的音樂形象;還分析了具體各花腔部分演唱時的氣息要求和母音的情感表現的細膩處理。殷志華對《瑪依拉變奏曲》從變奏曲式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尤其是每次變奏后長音處用音階的形式進行不同的加花處理,還強調了很多花腔女高音適當改變曲子節(jié)奏音型的演唱手法,豐富了旋律,使歌曲更加流暢、優(yōu)美,富有歌唱性J。楊明玉結合自己畢業(yè)音樂會的演唱進行了探討,指出在演唱《小鳥飛來了》這首歌的顫音時,不能用西歐演唱顫音的方法來套,而要借鑒極具蒙古地方特色的“諾古拉”顫音方法來唱,放松喉嚨和咽部,在富于彈性的氣息支持下,用咽部的顫動去唱,以及在處理這類花腔部分演唱過程中下顎、軟腭、舌根等部位的具體狀態(tài)_l。李燕探討了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演唱的“情調性”、演唱情感的“真實性”、演唱行腔的“流暢性”、演唱與伴奏的“協(xié)調性”等問題|2J。樊霄英在論文中通過分析多首尚德義花腔藝術歌曲的演唱,比較中西花腔演唱技巧異同,得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花腔演唱技巧,如倚音、顫音、跳音和快速音階、琶音等裝飾的演唱處理¨。
2.花腔的音色要求。還有研究提到音色與花腔的關系,如羅靜和程萍都曾提到在演唱《春江花月夜》時,音色具有很強的形象性,這首歌曲的花腔部分需要一種自然純凈、古樸典雅而不失晶瑩透亮、輕盈飄逸的聲音音色來演繹。楊英對《春江花月夜》演唱中開頭結尾“簫的音色移植”、歌曲中間及部分“花腔吟唱琵琶音韻”、“漁歌唱晚”主題音樂的花腔處理等作了分析研究u。
3.花腔演唱的人文素質要求。花腔演唱者不但要有過硬的技巧,還要注意人文修養(yǎng)的提高,才能真正完整地表現出花腔歌曲的內容和意境。程萍指出,“聲樂隨想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對演唱者的人文素質和演唱技巧都要求很高的作品”_20]。
(三)花腔歌曲的訓練與教學
作為新穎別致的藝術風格,把花腔應用于民族聲樂中,不僅能豐富聲樂教學內容、發(fā)展和鞏固聲樂學習者的技能技巧、激發(fā)演唱者的歌唱欲望,而且還能豐富樂感,啟迪藝術創(chuàng)造思維,促進演唱者心態(tài)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提高聲樂演唱和教學的質量。因此,對花腔技巧本身的研究,花腔技巧的訓練以及花腔在民族聲樂教學中的應用等研究有現實意義。楊娃對西方花腔技法和我國傳統(tǒng)潤腔技法進行了比較研究,總結了兩者的異同與聯(lián)系,對目前民族聲樂花腔的行腔研究有一定指導意義。韋亦瑁指出了傳統(tǒng)音階練習方式對花腔訓練的局限性,提出選擇優(yōu)秀花腔歌曲中有針對性的樂句和樂段作為練聲曲,加強連貫性、靈活性以及字聲結合訓練的必要性和有效性_2。沈金華、方露娜等也提出了具體花腔訓練方法,即柔軟性和圓連音的訓練、音階琶音的訓練、漸強與漸弱的訓練、跳音的訓練、顫音的訓練和其他裝飾音訓練等,并且給出了一定的訓練提示或訓練步驟_24J。
(四)美學方面
這部分研究多針對某首花腔歌曲展開各部分及整體的賞析,尤其突出花腔部分所展現的意境美,或是從作曲家對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的美學思想等方面展開。
1.歌曲賞析。刁笑萌在《鳥兒在風中歌唱》美學研究中,提出花腔部分對表達凄涼之美的重要作用,認為華彩樂段“啊”部分是整首作品意境的點睛之處,花腔部分以富有裝飾性的變化曲調表現出快速靈巧的獨特色彩,運用了半音階下行的寫作手法將其鳥兒的憂傷、壓抑和嘆息的無助表現得活靈活現,這也正是作品獨特凄涼之美存在的原因,震撼心靈,無詞之韻唱出有詞之意,達到“此時無詞勝有詞”l2。王文瀾專門探討了花腔歌曲無詞部分的審美意境,華彩性花腔部分無論是跳躍性的節(jié)奏、重復模進或是速度上漸快漸慢的處理手法,均恰當而豐富地表達了主題ll。對《春江花月夜》楊英分別從選材、創(chuàng)作題材、器樂化的人聲運用及民族化的鋼琴伴奏形象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賞析,認為它“將中西方的音樂元素和審美意識融會貫通,用聲樂藝術和高超西化的花腔演唱技巧詮釋中國古典名曲”。
2.美學思想。正如尚德義本人說:“我寫花腔,注重上口,講究發(fā)聲自然流暢,追求美的品質,不為花腔而花腔?!盻2在尚德義教授作品音樂會學術研討會上,張小平評價說:“其美學價值在于對音樂本身純粹性的探索,反映了作曲家純樸的美學觀念。”買巖萍、賽音等在論文中從題材選擇的境界追求、藝術風格的境界追求、歌詞選擇上的境界追求、旋律美的境界追求、鋼琴伴奏的境界追求等方面論述了尚德義歌曲創(chuàng)作的美學思想。
二、研究評述
總體來看,目前學界對我國民族花腔藝術的研究較為重視,涉及了花腔藝術的各主要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這與花腔藝術在我國民族聲樂中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分不開的,但有些方面還有待于更進一步的深入和探討。在花腔歌曲創(chuàng)作方面,多集中在作曲家尚德義的花腔創(chuàng)作上,對其他作曲家的花腔創(chuàng)作涉獵較少;而且多是從尚德義花腔歌曲的創(chuàng)作成就及創(chuàng)作特點方面論述的,如創(chuàng)作特點多以民族題材、時代特點、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民族風格與西洋技法的統(tǒng)一等方面展開,而非對花腔本身創(chuàng)作特點的具體論述。只有李雪峰以尚德義藝術作品的花腔部分創(chuàng)作特點為題,專門對四首花腔藝術歌曲的花腔部分進行了分析論述,但較為簡略,總體來說文中所論述的是花腔的運用在歌曲表現中的作用,也并非是真正的“花腔創(chuàng)作特點”??傊祟愌芯慷嗍菑摹吧械铝x”角度而非“花腔”角度著手展開的。在花腔歌曲演唱方面,這類研究大多是先對整首花腔歌曲曲式結構或風格進行分析,之后專門針對花腔部分的演唱分析;也有分段落或部分進行論述的,有的則具體N4,節(jié),具體到個別音的演唱處理,多為咬字吐字、情感、氣息等演唱經驗或演唱提示。這些研究對我國民族花腔聲樂演唱的發(fā)展有一定促進作用,但這類研究缺乏系統(tǒng)總結,涉獵范圍較小。
本土文化的豐厚綿長,特色資源的得天獨厚,這都為我們構建特色課程提供了獨特的有利條件。充分利用這些地域資源,有助于師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豐富的風俗民情,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為當地音樂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的服務意識,同時又更好地促進地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我院生源覆蓋酉陽、秀山、黔江、彭水50%以上,學生學習本土音樂文化有著對特定的內容理解、風格把握和語言運用上的優(yōu)勢。在畢業(yè)以后,他們將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扎根于當地的音樂教育事業(yè),承擔起收集、整理、保護、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
一、開發(fā)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資源
近年來,長江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在學校“面向基礎教育,培養(yǎng)能夠扎根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qū)、貧困山區(qū)和三峽庫區(qū)的有修養(yǎng)、能敬業(yè)、擅教學、會科研的優(yōu)秀師資”的教育理念指導下,確立了以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為辦學特色的目標,依托兩個相關市級科研項目《烏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研究》和《烏江流域民族民間與本科特色課程建設研究》,提出了合理開發(fā)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資源融入教學,促使特色課程建設的思路,對特色課程理念、特色課程模式、特色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化研究與改革,精心設計并有力實施了整體改革方案,在實際運用中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依托于特色課程教材《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教程》,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融合有本地特色的課程資源,逐漸建構了地方高校特色課程。
1 建立采風基地和研究所
彭水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以其自然奔放的氣勢、優(yōu)美動聽的旋律而流傳千古,至今久唱不衰的鞍子著名的苗歌曲調“嬌阿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區(qū)那氣勢恢宏、凄婉動人,在深山峽谷里回蕩了上千年的“南溪號子”;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那古樸自然、參與者眾的“擺手舞”;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那古樸詼諧、抒情優(yōu)美,集歌、舞、打擊樂、琴弦樂為一體的“花燈”,是我們主要的收集源。建立“烏江流域民間音樂研究所”,承擔對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進行開發(fā)和研究的任務。
2 收集原始音樂資料
為了使學生了解民風、民情,能很好地學習本土民間音樂歌舞,我們長期組織師生深入到烏江流域地區(qū)采風,請當地民歌手演唱,請原秀山花燈劇團團長王世金講花燈的發(fā)展及演唱特點,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常務副會長、博士生導師趙毅講民族音樂的研究,請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貴州大學碩士生導師張中笑教授講音樂采風的具體方法,指導師生科學地收集原始資料。
3 資源整合
將師生收集的原始音樂資料和圖片資料分類,綜合匯總,匯編成冊,并對其融入基礎課程的可行性、實踐性進行了反復細致的研討。精選有經驗的高職稱教師作為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聘請校內外專家、民間藝人作為課程開發(fā)顧問。
二、引入民族民間音樂元素,建設特色課程體系
特色課程體系建設是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保障,我們遵循“加強基礎、整體優(yōu)化、突出特色”的建設原則,以音樂學專業(yè)的基礎課程為龍頭,優(yōu)化課程結構。在培養(yǎng)方案、大綱和教材上精心設計方案,注重實施效果,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
1 修訂教學計劃
在本科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中融進研究成果,專門設置地方和學校特色課程板塊,開設課程《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賞析》、《烏江文化概論》、《烏江流域民族民間美術賞析》。
2 修訂教學大綱
在《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賞析》課中通過圖片、音樂、課件的欣賞,使學生了解烏江流域民間山歌、小調、勞動號子、儀式歌音樂文化特質、音樂形態(tài)等特征;《鋼琴》課程中融入烏江流域原始民歌伴奏和以民歌為主題創(chuàng)編的鋼琴小品;《聲樂》課程中融入原始民歌演唱和以民歌為主題創(chuàng)編的歌曲;《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中融入原始民間音樂音調和節(jié)奏練習;《形體舞蹈》課程中融入“擺手舞”、“花燈歌舞”。
3 特色教材建設
篩選出優(yōu)秀的原生態(tài)民歌60余首,分別由指導教師寫出教學分析和教學指導,使學生把握演唱、彈奏中的基本技巧及風格。
如《鋼琴》課中的武隆民歌《三月秧雞》“教學指導”寫道:“這是一首勞動號子,#C羽調式,從整個段落結構看,每段均停在屬音上,只是到尾聲即全曲結束時才落在主音上。樂句與樂句、樂段與樂段之落音都形成了比較明顯的呼應關系。在配置和聲時應充分注意這一點,采用D、T的配置來加強應和效果。配奏時應以柱式和弦為主,以強調勞動節(jié)奏。
《聲樂》課對民歌《黃楊扁擔》的“演唱提示及要求”:這首歌為稍快優(yōu)美的單樂段結構,比較流暢規(guī)整,并用了很多襯詞,達到補充和加強感情,反映百姓對美好生活憧憬的目的。首先,注意演唱風格,從“人說柳州(即渝東南酉陽縣)”這個地方到“姑娘好”這一句以借代手法來抒感,要唱得熱情愉快,表現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其次,用簡明的音樂語言準確地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音樂形象。再次,最后的拖腔襯詞樂句,一是要控制好,用假聲收為佳。
同樣是這首民歌《黃楊扁擔》,當我們把它引入“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的教學中時,老師重點對本曲的音調、節(jié)奏練習要求進行提示:“此曲重點區(qū)分前十六和后十六,同時注意結束句中復大二度的音準”。
2005年特色課程教材《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教程》出版了,并且完成了《土家族音樂簡介》講義、《渝東南苗族音樂簡介》講義、《秀山花燈簡介》講義、《土家族擺手舞基本動作及組合》講義等。
4 更新教學方法
各教研室定期對特色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研討、改革,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我們認為,對于烏江流域的民族民間音樂,很多學生是從小聽著長大的,加之我們采風收集,學生有直觀的感性認識,教師要善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fā)現,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老師再在理論上加以升華,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我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課堂表演教學、觀摩教學,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所教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經過六年的實踐教學,以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構建的特色課程很好地結合學生實際,教材配套,教學直觀,簡潔易懂。
三、創(chuàng)建“研、創(chuàng)、演”三位一體的課程實踐體系
音樂的課程講授與實踐教學是結合得非常緊密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目的是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過程,對學過的理論進行驗證,對實踐內容與形式經過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使學生將學到的 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所以課程實踐是完善課程教學的很重要的部分。
1 教改和科研緊密結合
通過教學改革有力地推動科研,促進了老師們積極從事對合理開發(fā)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本科教學改革研究、特色課程建設研究、學科建設研究,近年來,撰寫相關教改論文150多篇,申報市課題5項、校級課題10項??蒲写俳谈?,教改出成果,相關課題獲重慶市政府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涪陵區(qū)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長江師范學院教學成果二等獎、優(yōu)秀獎各1項。教師的科研水平提高,有力地推動了教學。同時在畢業(yè)論文指導中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對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中,從2004年來,學生畢業(yè)論文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民間音樂的就有30篇。
2 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通過自己收集原始素材,身臨其境地切身感受,在拓展師生的視野、豐富想象的同時,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激情,激發(fā)了他們大膽探索、勤于實踐的創(chuàng)作欲望,激起了他們學以致用,用然后知不足的求是作風。以原始民歌為主題創(chuàng)編的鋼琴小品《花燈》、《一把菜籽黑油油》、《鬧五更》、《鬧紅燈》、《雪花飄》等,歌曲《苗歌》《美麗的黔江我的家》、《下四川》、《歌聲陣陣像飛泉》等,古箏曲《木葉情歌》、《古老的希望城》等,管弦樂《花燈》等,應用在教學中,收到了好的效果,師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顯著提高。
3 建立藝術實踐基地
(1)培養(yǎng)學生教學能力的實踐基地建設:在以基礎教育為主的中小學校,通過見習、實習,提高學生的授課水平。(2)培養(yǎng)表演能力的實踐基地建設:在以演出為主的文藝團體,通過見習、實習,提高學生的表演水平。(3)培養(yǎng)動手能力的實踐基地建設:指以訓練學生的組織各種活動能力為主的文化館等企事業(yè)單位。
保證學生藝術實踐活動有場地、有舞臺,同時定期檢驗教學實踐效果: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學生基本功比賽;每年舉辦“紅五月合唱節(jié)”;每學期一輪年級音樂會;每年一次“三下鄉(xiāng)”暑期藝術實踐活動。
論文摘要:音樂教育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從分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入手,針對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探討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以音樂欣賞課為主陣地,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教育普及活動,全面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音樂素質。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主要內容,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在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加強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當今大學生能夠認識到音樂教育對自己全面素質提高及身心健康所起到的良好促進作用,大多數學生對學習音樂十分感興趣,認為大學生應具有較高的音樂水準。但因受教學條件、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各校開展音樂教育的情況不盡相同。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開設了音樂欣賞必修課,有的開設了選修課,只有一至二個學期,是非常有限的學習。如今電視、網絡、廣播等媒體發(fā)展迅速,每天為學生傳遞著最新的各種資訊,包括各種音樂的傳播,基本上是流行音樂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能對流行歌星的身高、血型、嗜好等個人資料倒背如流,成為不折不扣的地道的“追星族”,對一些流行歌曲能流利地哼唱,但對中外音樂家的經典作品和民族音樂卻知之甚少。這種現象對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和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高職院校音樂教育長期以來普遍不受重視,其根本原因在于過去我們總是一味地向高職院校學生強調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視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重視專業(yè)知識課程的設置和專業(yè)實驗室的建設,而輕視學生音樂課程的設置和音樂教室的建設。因此,加強和改革高職院校音樂教育,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教師和學生轉變觀念,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時展需求的人才的高度,充分認識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高職院校開展音樂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在高職院校有效開展音樂教育,必須將音樂教育納入課程體系,通過音樂課程教學,使高職學生具備起碼的音樂常識,同時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音樂教育活動,使音樂教育真正面向全體高職學生。根據多年從事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工作的經驗,筆者認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應該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科學設置課程,將音樂欣賞課作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應根據具體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使用規(guī)范的教材和教學大綱,將音樂欣賞課作為對高職學生實施音樂教育的主陣地,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常識。
1.在音樂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愛國情感。愛國主義是人對于自己祖國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都說當今80后、90后的學生愛國意識淡漠,這更要求音樂工作者必須在音樂教育活動中通過音樂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唱革命歌曲,欣賞愛國主義音樂作品,是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如讓學生欣賞青年鋼琴演奏家郎朗在天安門廣場上演奏的鋼琴協(xié)奏曲《黃河》,通過郎朗富有激情的現場演奏,使學生為這部氣勢恢弘的音樂作品所感染,感受到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
2.講究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賞析優(yōu)秀的中外音樂作品,并逐步掌握欣賞音樂作品的方法。從事音樂教育要講究教學方式,根據教學情況使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如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華彥鈞的《二泉映月》等經典作品時,要對作曲家的生平、傳說故事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等方面加以介紹,以此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其掌握欣賞音樂的方法,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擴大知識面,真正做到“授之以漁”。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如制作多媒體課件,下載音樂會視頻給學生觀看等,視聽結合能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在介紹中西方樂器時,可進行一些實物展示,教師可以現場示范演奏,或請學生嘗試演奏,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開展教學。
3.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近年來流行音樂大行其道,歐美、港臺流行歌曲備受學生青睞,而民族民間音樂遭受冷遇,音樂課上學生對欣賞民歌、民樂不感興趣,對傳統(tǒng)戲曲更不愿意欣賞,這就要求音樂教師通過選編曲調優(yōu)美、活潑輕快的民歌和戲曲作品引導學生的審美傾向,使優(yōu)秀的民族藝術得到繼承和發(fā)揚。如筆者在講授“中國民歌”一課時,結合湖北特色,為學生介紹了土家族音樂,讓學生觀看“青歌賽”上湖北代表隊表演的原生態(tài)歌曲《土家土》、《撒兒嗬》等,原汁原味的民歌加上土家風情的表演,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除了欣賞民歌,學生還親自實踐,學習演唱各地的民歌片段,如學習湖北民歌《龍船調》時,教師領唱:“妹娃兒要過河嘞,是哪個來推我嘛——”學生大聲答唱:“我就來推你嘛——”。師生的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了民歌詼諧、幽默和樸實的魅力。學生在欣賞民族民間音樂或戲曲的過程中,會逐步深入了解并提高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4.正確對待流行音樂進課堂,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精品。流行音樂中不乏優(yōu)秀作品,可以適當選擇其中的精品在課堂上欣賞并與學生討論其價值所在。優(yōu)秀的流行歌曲對學生一樣能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學生也有這方面的需求,一味地拒絕和空洞的說教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如因勢利導,為學生介紹經典的流行音樂作品。如《來自神秘園的歌》曲風優(yōu)雅,在鋼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奏如清風徐徐吹過,如花香沁人心脾;羅大佑的臺灣校園歌曲《童年》,也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其懷念童年時光,感嘆時間的流逝和青春的寶貴;《相逢是首歌》、《梔子花開》等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校園歌曲,曲風清新,旋律優(yōu)美,內容積極健康,易于學生傳唱。《紅旗飄飄》是一首愛國主義流行歌曲的精品,內容健康向上,旋律優(yōu)美動聽,富有時代氣息,演唱者技藝高超,學生在欣賞演唱的過程中,不但得到了美的視聽享受,還能學習歌曲的演唱技巧,同時激發(fā)熱愛祖國、熱愛五星紅旗的崇高情感。因此,將流行音樂的精品引進課堂,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使其從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中吸收養(yǎng)分,陶冶情操。當然,對于一些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教師一定要態(tài)度明確,杜絕其進入課堂。
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多渠道地開辟音樂教育的途徑要使高職音樂教育真正面向全體高職學生,將音樂藝術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僅僅靠開設幾節(jié)音樂課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組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活動,將音樂教育融入大學校園文化之中,在大學校園內形成濃郁的音樂文化氛圍,多渠道地開辟音樂教育的途徑。
1.開辦音樂作品賞析會,向廣大師生介紹音樂家和經典音樂作品??善刚埜咝5囊魳方處熀蛯<业礁呗氃盒6ㄆ诨虿欢ㄆ谂e行音樂講座和音樂賞析會,講解各種音樂知識和技能,豐富高職學生的音樂知識,提高其音樂鑒賞能力。如開辦音樂專題講座《樂圣——貝多芬》,使高職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背景,賞析其代表作品,感嘆這位飽經滄桑的偉大音樂家為世界音樂史所做出的杰出貢獻。我院舉行的《春天的狂想》電影賞析會也非常成功。這部影片以人民音樂家施光南為故事原型,以組曲的形式講述了植根于中國土地上,在民族音樂精華滋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作曲家趙黎明的藝術探索歷程。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在每一樂章開始前簡要介紹劇情和音樂創(chuàng)作的背景,作曲家那一首首飽含激情、熱情洋溢的歌曲以歡快的旋律和鏗鏘的節(jié)奏使人蕩氣回腸,“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當這熟悉的旋律從銀幕上響起,在座的師生情不自禁地被它打動。
2.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將音樂教育普及到每位大學生之中。高職院??衫酶鞣N社團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廣泛培養(yǎng)藝術人才,這些藝術人才深入系、班、寢室開展文藝活動,可將音樂教育普及到每一位高職學生。學校可組建合唱團、藝術團、音樂社、樂隊等社團,由音樂教師擔任指導教師,不定期地開展合唱比賽、歌手大賽、小型音樂會、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給愛好音樂、有藝術專長的學生提供舞臺,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欣賞。比如湖北省教育廳體衛(wèi)藝處組織的“走進藝術——湖北高校普及交響樂”活動,免費為各高校進行交響樂知識普及,各校師生在校園內就可以欣賞到專業(yè)樂團的演出,此項活動受到了高校師生的好評。
高職院校實施音樂教育需注意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 音樂教育特色 人才培養(yǎng)模式
2004年底,國家教育部下發(fā)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指導方案》。在此方案中,對于普通高等學校的本科培養(yǎng)方案提出了加大地方和學校特色化課程建設的要求。2005年3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其中第四部分提到,要“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優(yōu)勢和科研優(yōu)勢,大力培養(yǎng)專門人才”。為此,要發(fā)揮高等院校在特色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作用,依托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科研等方面的優(yōu)勢,培養(yǎng)特色專業(yè)人才,為地域音樂文化培養(yǎng)傳承和保護的接班人。
一、形成地方高師院校音樂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特色的重要意義
民間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民族、風土人情等的藝術化再現,也是當地特色文化的重要表現。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古老而又豐富的各地民間音樂反映了中國民族音樂藝術文化對大自然和人文情懷的無限崇尚,也反映了中國藝術文化的一種民族精神,至今仍然保留著中華民族生存過程中最基本、最精練的文化信息。
在地方高師院校音樂專業(yè)開設介紹本地民間音樂的課程,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任務。將區(qū)域特色文化藝術引入到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科體制,通過高等藝術教育,建立一套相對完善規(guī)范的區(qū)域特色文化藝術的學科體系,培養(yǎng)出一大批能從事區(qū)域文化藝術工作和實踐的高素質人才,既可為當地的社會文化、教育、經濟事業(yè)服務,又可以使我國各區(qū)域寶貴的文化資源和遺產得以搶救和保護,進而發(fā)揚光大,使其真正成為一種有特色的文化藝術。
地方高師院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就業(yè)大致有兩種情況:一部分人會成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擔負起傳播祖國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培養(yǎng)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另一部分人將會成為群眾文化事業(yè)的管理者或傳播者,肩負著保護、挖掘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使命。因此培養(yǎng)音樂專業(yè)學生尊重和自覺保護、傳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重要意識,讓他們深入了解并掌握其藝術價值、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既是專業(yè)的需要也是素養(yǎng)的必備。地方高師院校在音樂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雖幾經改革,但仍舊不能脫離專業(yè)音樂院校培養(yǎng)模式的窠臼,在“地方和學校特色”方面尚未形成體系。我省有高等師范院校近10所,但是他們在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特色課程建設上,都沒有形成對科爾沁音樂文化的專門研究,從而使得此方面人才的培養(yǎng)在我省高校中尤顯欠缺。
目前在我國,已有部分音樂專業(yè)院校開設了相關的課程,為我們作出了表率。如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泉州師范學院等,已為社會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民族音樂專業(yè)人才。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遵循“借鑒當代世界優(yōu)秀的音樂教育體系,依托云南獨有的民族音樂資源,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弘揚中國傳統(tǒng)音樂,培養(yǎng)21世紀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復合型音樂藝術人才”的辦學理念,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抓住音樂教育的基點、特點、熱點建立專業(yè)學科,弘揚中國傳統(tǒng)音樂,走民族音樂本土化教育的路子。泉州師范學院也成功地培養(yǎng)出了首批“南音”方向的本科專業(yè)人才。他們的教程除了介紹“南音”的樂學理論、樂事活動、音樂流布、音樂構成等,最突顯的特點是強調把“南音”置于泉州乃至閩南文化發(fā)展的脈絡中傳承、認識、研究,立足于本地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fā)展,就近取材,為“南音”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的貢獻,為當地的文化傳承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二、科爾沁草原音樂資源現狀分析
(一)獨特的草原歷史
白城師范學院地處科爾沁草原,坐落在素有鶴鄉(xiāng)之稱的白城市,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爾沁草原東部。東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乾安縣接壤;南與吉林省松原市的長嶺縣毗鄰;西北與的科爾沁右翼中旗、突泉縣、科爾沁右翼前旗相連;東北與黑龍江省泰來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這里不僅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資源豐富,同時,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qū),有蒙、滿、回、朝、錫伯等29個少數民族。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和各民族獨特的歷史文化,使得這里的音樂文化也異常豐富多彩。
白城市歷史悠久,經考古調查和歷史文獻記載,在舊石器晚期境內已有人類生活。商周至秦時期為東胡游牧之地。漢、南北朝時期,為鮮卑、夫余所居。隋唐時,為契丹族游牧之地。遼時,在這里設長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區(qū)德順蒙古族鄉(xiāng)四家子古城。金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復設泰州,城址仍在四家子古城。蒙元時期,先屬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屬遼陽行省泰寧路、泰寧府,治所仍在四家子古城。明朝時期,隸屬奴爾干都司所轄泰寧衛(wèi)。清朝時期,屬蒙古科爾沁部。悠久的蒙古族歷史也為研究和傳承地域音樂文化——科爾沁蒙古族音樂文化提供了先決條件。
(二)豐富的草原音樂資源
在蒙古族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中,科爾沁文化是獨具魅力的。在科爾沁這片沃土上,文化遺產富聚,文化形態(tài)多樣,烏力格爾、科爾沁民歌、馬頭琴音樂、四胡音樂、蒙古族安代等等都是非常經典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鳥力格爾、科爾沁長篇敘事歌、馬頭琴音樂、四胡音樂等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科爾沁蒙古族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些音樂藝術種類都經歷了種種流變與整合的發(fā)展過程,并與蒙古高原各地區(qū)的諸部音樂文化交相輝映,與豐富多彩的各部落民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形成了現今風格各異的獨特藝術形式。
(三)特色鮮明的培養(yǎng)方向
本土文化的豐厚綿長,特色資源的得天獨厚,為我們構建特色課程提供了獨特的有利條件。其生源很多都來自內蒙古通遼、赤峰,吉林白城、松原等地區(qū),他們占總生源的50%以上。學生學習本土音樂文化有著對特定內容的理解、風格把握和語言運用上的優(yōu)勢。在畢業(yè)以后,他們大部分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扎根于當地的音樂教育事業(yè),承擔起收集、整理、保護、發(fā)展、創(chuàng)新和傳承蒙古族音樂文化的重任。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有助于師生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民間豐富的風俗民情,從而增強社會責任感,增強為當地音樂教育、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同時又能更好地促進地域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
三、以地域音樂文化為載體。推進高師院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
蒙古族民間音樂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然而蒙古族民間音樂教育的缺失,卻是地方音樂教育界的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其表現:一是教師本身對蒙古族音樂的了解不夠;二是缺乏蒙古族民間音樂傳播的途徑。為此,從發(fā)揮高校資源優(yōu)勢、加強人才培養(yǎng)出發(fā),推進高師院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設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一是要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蒙古族地區(qū)音樂環(huán)境;二是要加快蒙古族民間音樂的挖掘整理,加強蒙古族音樂理論研究;三是要豐富蒙古族音樂教育活動的形式,加快教材的建設,改進音樂課程的考試評價標準;四是針對大學生的特點,提高教師對蒙古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及教學水平,調整教學側重點。
(一)增設地域特色音樂史課程
在學科體系中,我們應該高度樹立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進行課程有效資源的利用。在現有的“中國音樂史課程”基礎上,將蒙古族音樂理論研究成果以及蒙古族音樂中的“活性”資源向教材建設、課程改革和師資培訓上轉化,增加諸如“蒙古族民族器樂史”、“蒙古族民歌與說唱史”、“科爾沁蒙古族民俗與音樂史”等課程,以便使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得到有益的補充,使在人文素養(yǎng)有效提高的基礎上,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地方特色音樂的深厚文化內涵。
(二)增設地域特色音樂作品賞析課程
高師音樂教育引入地域特色音樂,首先應在音樂賞析方面增加本土音樂的比重?,F階段高師的音樂欣賞課主要以欣賞西方古典音樂、近現代音樂為主,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相對較少,地域特色音樂幾乎沒有。而地域音樂無論在體裁、形式,還是音調、風格上都呈現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因此,可以先從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歌、舞蹈、戲曲、器樂曲等方面研究人手,進而擴展到地方音樂的其他領域。
民歌是民族音樂的母語,倘若丟掉了母語,這個民族的文化也是殘缺的。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原生態(tài)民歌都應該得到保護,這是一個基本原則。為了使科爾沁蒙古民歌得到保護并能傳承下去,可以結合授課的實際情況,開設“科爾沁民歌與表演藝術”、“胡仁烏力格爾與表演藝術”、“科爾沁民俗與科爾沁民歌”等課程,使學生在與地域特色音樂的“零距離”接觸中真正地感悟和體會到地域音樂獨特的美感與魅力。
(三)增設地域特色演唱、演奏技巧課程
地域特色音樂的教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在開設相關理論與作品賞析課程之后,應該增設民歌演唱、馬頭琴、四胡演奏技巧等課程。教師要盡可能多選用一些傳統(tǒng)的民間歌曲進行訓練,這樣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不同風格作品表現方法的掌握和情感的處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聲音條件選擇不同的作品進行訓練,使他們自身的音樂潛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同時還應該掌握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聲音條件、演唱演奏水平,采用集體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之上更快地提升演唱和演奏技巧。如果師資力量缺乏,也可以聘請擅長地域特色音樂的表演專家進行授課,以培養(yǎng)音樂人才。
(四)強化地域特色音樂教育實踐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課所體現的音樂價值的基本價值和社會功能。通過傳授文化知識、培養(yǎng)高尚情操、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分析,說明在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對推進社會的文明進步具有積極的作用。
目前,中、高等教育都設立了音樂欣賞課。音樂欣賞課從音樂教育基本價值方面來講,可以使學生開闊眼界、豐富學識、陶冶高尚情操和培育愛國的情懷,在音樂教育的社會功能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個人素養(yǎng)、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
一、傳授文化知識
在教學方面,其一是對樂曲的欣賞,與此同時也可以說是文化知識的學習。此類學習重要包括歷史知識和音樂文化兩種。我們從學習音樂文化來看,不管是器樂作品還是欣賞聲樂作品,音樂旋律是學生首先所聽到的,老師講解音樂作品,一般涉及到作品作者、主要特色以及創(chuàng)作的背景等方面的分析。
音樂欣賞課不僅是多元化音樂教育的一翼,同時,也承擔起了通過音樂教育傳授文化知識的重要角色,欣賞音樂作品同學習歷史的關系十分密切,音樂是具有時代特征的藝術形式,只要了解作品的時代背景,就能領悟其思想內容的表達。
二、陶冶學生高尚情操
由于音樂家對人生體驗的藝術真實寫照,因此醞釀出了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還包括他們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音樂就像生活中的陽光,不可與世人隔離,不然生命將黯淡無光,欲失去生活的情趣。音樂是由詞曲、旋律結合而表現生活的。在眾多樂曲中,主要是由音樂語言(節(jié)奏、旋律、力度、速度以及和調性、調式、聲等)來表現的。其作品的藝術美和思想內容,要由音樂語言的各種要素表現出來,此形式的表演有演唱、演奏等。音樂的靈魂是旋律,所以,欣賞音樂作品,不但要用耳朵,還要學會用心來聽,才能體會其中的真諦。旋律背后的美是心靈的聲音和豐富的音樂語言及優(yōu)美的旋律,更是歷史和人生的寫真。眾所周之,我國歷史上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極為感人。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不但旋律優(yōu)美動聽還由此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話,為后世子孫淵源流傳,兩人一見如故,正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他們友誼的力量來自于音樂。《二泉映月》的作者華彥鈞所表現的月冷泉清、人靜夜闌的獨特意境,展開如訴如泣的旋律,讓人猶如聽到了作者的心聲,一位歷經人生痛苦和辛酸的盲藝人,向我們吐訴其不平的一生。我國為多民族國家,所以民歌極其豐富,通南到北,由東而西,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歌,形式表現各個不同。
三、培育學生愛國情懷
音樂,作為人類的精神產品,自人類社會以來就有,是伴隨著歷史和物質生活而產生的,一旦產生,就成為重要的人類精神生活內容,對現實生活有巨大推動作用。在中外古典音樂中,大部分作品是對祖國情感的頌揚。賞析此類音樂作品,能讓學生感悟到音樂的動機和主題,震撼人的心靈,激起莘莘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熱情。愛國主義的重要源泉是近代以來音樂的創(chuàng)作,從各個中外典型音樂作品中,讀出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和愛國的激情。由冼星?!饵S河大合唱》、由聶耳《義勇軍進行曲》、由劉半農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作品都表現了對國家興旺和民族解放的振奮精神以及愛國思鄉(xiāng)之情,給人以莫大鼓舞和力量。作品以愛國主義的核心力量鼓勵著人心,使人的心靈得到震撼,這便是力量。
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音樂欣賞課對社會文明、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來自于人類的團結教化作用和精神熏陶。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認識。
(一)體會作品思想內容和豐富而深刻的意境,可使學生本身素質得到提高,精神得到升華,性情得到陶冶。精神力量的作用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全,有助于人與人的和諧相處。人們對于親情、愛情、友情的珍惜,對整個社會的進步、安定與和諧,具有積極的影響。音樂欣賞課所帶來的力量,充分表現了社會文明提升功能。
(二)就學生及學生周遭的群體而言,音樂作為世界性社會性的語言,欲增加不同國度、民族、階級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譬如,每屆奧運會主曲,即世界和平的優(yōu)秀典型音樂作品,體現了和平友誼進步的宗旨和對人類和平與美好生活的渴望,為世界各地各國各民族帶來了相互溝通和友誼,對人類社會和諧與進步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五、結語
為了更具體的實現音樂欣賞課的教學目的,在課程的安排中,我們要把對音樂作品的選擇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在校園里,我們經常聽到學生們的議論,講到聽一曲美好的音樂會感到明天會更美好,感到對學習和生活很有信心,感到活得很充實。所以,每個有責任心的音樂老師,都應該從對社會和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出發(fā),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
【關鍵詞】普通高校;歌劇賞析課;文化全球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81-04
歌劇起源于16世紀末的佛羅倫薩,以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為藍本,結合時代屬性,利用劇場的典型元素創(chuàng)造出了推動西方舞臺表演藝術發(fā)展的歌劇藝術形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于音樂、表演等藝術形式有了全新的認識,傳統(tǒng)西方歌劇藝術也漸漸成為現代化的音樂劇藝術,原本以美聲作為主流的傳統(tǒng)歌劇音樂也在逐漸呈現出現代化、多樣化的風格元素,這無疑拓寬了歌劇藝術的空間,讓歌劇藝術的發(fā)展擁有了更大的可能性。而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角度來看歌劇的話,就不得不提及中國傳統(tǒng)藝術精粹――京劇。歌劇的英譯名為Opera,而京劇則被稱為Beijing Opera,從藝術的角度看,中國的京劇與西方的歌劇之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迅猛,對于西方歌劇、音樂劇,中國的京劇、地方戲劇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全國各地有很多劇場在發(fā)展本土戲劇的同時也在積極引進國外經典劇目。中國在音樂劇方面也在進行創(chuàng)新,2016年中國東莞音樂劇節(jié)上,《》《龍船調》等音樂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世界藝術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競爭全球化趨勢的不斷蔓延,文化全球化的影響也在逐漸加深。近年來我國在高校教育方面不斷推行素質化教育,歌劇這種傳統(tǒng)西方藝術形式對于高校學生打開藝術視野、培養(yǎng)藝術情操、了解西方文化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高校歌劇賞析課的開設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一、我國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的重要性
(一)能夠豐富普通高校的藝術教育內容
相較于普通高校所開設的藝術專業(yè)來說,歌劇賞析課面對的是全校學生。從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角度上看,藝術賞析課不僅承載著普通高校對非藝術專業(yè)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時也是現代化高校教育內涵擴展的必要方式。之所以藝術賞析課的內容選擇歌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歌劇是一種集西方文化、藝術等多方面于一體的綜合性舞臺藝術,這對于普通高校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另外,對于普通高校大部分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西方的藝術文化沒有清晰的認識,更不可能產生濃厚的研究興趣。所以相較于中國傳統(tǒng)藝術,選擇歌劇這種西方藝術形式無疑給普通高校的學生提供了一個了解西方藝術文化的途徑。當然,這并不是意味著要學生崇洋,而是說,在現代社會,在世界藝術、文化等方面不斷形成碰撞的環(huán)境中,高校學生的視野如果始終停留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上,無疑于一葉障目,只有讓學生們切實對中西方文化都有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夠在藝術大融合的情況下對中國藝術發(fā)展提出全新的視角。更何況,普通高校歌劇賞析課的開設只是一個渠道,一個讓普通高校學生能夠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去綜合看待西方藝術形式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能夠真正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提高學生素質,也能夠更好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
(二)是我國普通高校素質教育開展的主要途徑
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如何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真正做到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創(chuàng)造能夠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教學環(huán)境,為我國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將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發(fā)展研究的主要內容。而從普通高校的角度來看,其藝術教育資源不能夠滿足對所有學生進行完全藝術化教育的需求,而藝術教育又是素質化教育落實的重要基礎,所以對于普通高校來講,要想切實推行素質化教育理念、樹立素質化教育教學風貌,就勢必要在藝術教育上拓寬發(fā)展的途徑,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藝術感悟氛圍,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調節(jié)學生的思維模式,讓學生從多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世界。
在這樣的前提下,歌劇作為一種融合了文學、詩歌、戲劇、表演、聲樂、舞美等主要藝術內涵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是能夠滿足普通高校拓寬藝術教育空間需求的主要途徑。一方面,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并非強求學生一定要愛上歌劇,或者說未來從事歌劇演繹事業(yè),其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夠借助歌劇賞析課來實現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要讓學生對西方的藝術文化、藝術歷史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從多角度豐富學生自身的修養(yǎng)和文化底蘊。另一方面,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的成本不高,最多是歌劇賞析課教師的人力成本,但是歌劇賞析課作為一種選修課來說,其所能夠惠及的范圍包括了全校學生,也就是說,普通高校在花費一個教師的人力成本情況下,能夠對全校學生的素質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無論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的。
(三)能夠推動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高校校風建設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論是普通高校還是重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有助于高校樹立良好的教風、學風,同時也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氛圍,推動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其實,歌劇賞析課只是普通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方面,重點在于通過歌劇賞析課在學校內部營造一種藝術教學的氛圍,借助這種教學氣氛來激發(fā)學生對藝術文化的興趣,從而推動學生主動研究藝術、創(chuàng)新藝術,達到培養(yǎng)藝術人才的目的??陀^來講,高校培養(yǎng)人才不僅僅是專業(yè)教育這一條途徑,因為現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機制相對死板,很多學生雖然報考某項專業(yè)但是卻并不一定適合其未來發(fā)展,所以無論是對普通高校來講還是對重點高校來說,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以歌劇賞析課的設置來講,哪怕造就一個非音樂專業(yè)的歌劇、音樂劇方面的人才都是有意義的,這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價值所在。
綜上所述,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普通高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二、我國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的現狀及問題
現階段,普通高校在歌劇賞析課的開設上存在一個前提性的問題,就是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偏低,主要體現在大多數普通高校都沒有開設歌劇賞析課或者與歌劇賞析課有著相同教學目的課程??陀^來講,歌劇賞析課雖然沒有進入專業(yè)課程規(guī)劃的必要,但是有進入普通高校選修課列表的必要。一些將歌劇賞析課作為選修課的普通高校,在對其進行安排的時候,也存在漫不經心的情況,無論是在師資力量上還是在相應的設施設備上都存在明顯的缺陷,這足以體現出大部分普通高校雖然順應高校教育的潮流,高舉素質教育的旗幟,但是并沒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即便是一些學校順從高校教育的常態(tài)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了歌劇賞析課,仍然沒有從主觀意識上清楚認識到開設歌劇賞析課的意義與價值,所以也就使得這些普通高校的歌劇賞析課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與價值。而對于那些開設了歌劇賞析課的普通高校來講,由于學校本身不重視,導致課程效果差,而課程效果差也就使得學校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不僅嚴重影響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同時也弱化了學校在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利于普通高校的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
(二)歌劇賞析課的師資力量匱乏
雖然說歌劇賞析課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于普通高校中,但是作為一門以“賞”“析”為核心的藝術課程,其授課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yè)性,即便不是歌劇專業(yè),也應該對這方面有所涉獵,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結合歌劇的內涵以及藝術價值進行授課。但是很明顯,目前由于我國普通高校對于歌劇賞析課并不重視,所以在師資力量方面也就沒有給予大力支持,暫且不說很多學校沒有開設歌劇賞析課,即便是在開設了歌劇賞析課的高校,也沒有專業(yè)的教師進行授課,授課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足,自然就促使課程的質量、效果不佳。其實,從實際教學的角度來考量的話,普通高校在歌劇賞析課方面設置歌劇專業(yè)的教師確實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選擇具有一定基礎的教師實際上并不難。雖然說歌劇賞析課以鑒賞和剖析為主,但是作為一門以激發(fā)學生對歌劇產生興趣的選修課,對于教師專業(yè)性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夠基本保證學生在歌劇賞析課堂能夠對課程內容有足夠的認識,能夠對歌劇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就足夠了??上У氖牵F階段大多數普通高校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仍然將歌劇賞析課的開設視為是一件麻煩事,甚至于不愿意花時間在師資力量上進行投入,自然也就導致普通高校歌劇賞析課的師資力量匱乏。
(三)缺少歌劇賞析課的基本設備
歌劇作為一門視聽藝術,在賞析的過程中對于設備也有一定的要求,包括音響、顯示屏等,這些設備決定著歌劇的播放質量,自然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F階段,在開設歌劇賞析課的普通高校中,大多數學校由于對這門課程不夠重視,所以在設備方面的投入也相對簡單,甚至有一些學校無論是在師資力量的配備上,還是在教學資源的置辦上,都呈現出明顯的隨意性,這就使得歌劇賞析課的效果不明顯,學生在進行欣賞的時候不能夠身臨其境,甚至會因為惡劣的視聽效果而產生厭倦,不僅沒有充分發(fā)揮歌劇賞析課的作用和價值,甚至還起到了負面作用,得不償失。作為普通高校藝術教育的主要途徑,如果高校能夠加大在視聽設備方面的投入,勢必會對歌劇賞析課的開設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很多普通高校都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還有很多高校習慣性過分抬高歌劇的藝術價值,認為歌劇這種藝術課程的開設勢必要進行高投入,這也就在無形中放大了歌劇賞析課的設備投入成本,又無限縮小了歌劇賞析課將會對校園文化建設所起到的效果,兩者之間的差距在無形之中被拉大,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普通高校不愿意開展歌劇賞析課,或者說這些普通高校不愿意加大對歌劇賞析課設備投入的原因。
(四)歌劇賞析課的教學內容單一
歌劇賞析課并不僅僅是以“賞”為主,還要對歌劇內容、歌劇所蘊含的西方文化的特點等一系列內容進行分析,這才是歌劇賞析課應該有的教學內容。很明顯,由于學校本身對于歌劇賞析課不重視,在師資力量、基本設備方面都沒有提供良好的支持,所以也就促使很多普通高校的歌劇賞析課淪為了歌劇欣賞課,嚴重曲解了歌劇賞析課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普通高校雖然開設了歌劇賞析課,卻沒有收獲應有的教學效果的原因。在歌劇賞析課上,往往是教師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播放影音視頻,然后每月寥寥無幾的選修課程就結束了。雖然也有一些歌劇賞析課的教師會根據課程內容設計課件,但是課件的內容都是復制網絡上的內容。在互聯(lián)網快速普及的今天,網絡上的資源在歌劇賞析課上可以被應用,但也僅限于在影音視頻的搜索上,而分析的部分應該更側重于教師的理解,要根據不同的歌劇、不同的人文內涵以及不同歌劇所展現出來的不同文化進行剖析,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歌劇的興趣,對西方藝術文化的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提高歌劇賞析課的教學效率,真正讓歌劇賞析課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與作用。
(五)學生對于歌劇的認識不深刻
對于普通高校來講,要想切實發(fā)揮歌劇賞析課的作用,不僅要從學校方面著手,還應該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歌劇文化氛圍?,F階段,我國普通高校學生普遍存在對歌劇認識不夠深刻的現象。一方面,大多數學生由于極少能夠接觸到西方歌劇藝術,這也就意味著學生對于歌劇藝術的興趣不高,那么在進行課程選擇的時候往往就避開歌劇賞析課,這就不利于歌劇賞析課在普通高校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學校對于歌劇賞析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對教師的一些基本需求無法予以滿足,即便是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希望能夠通過開展活動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歌劇的興趣,由于財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最終無疾而終。其實在我國普通高校的選修課安排上,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在學校不重視、不支持的情況下,歌劇這種西方傳統(tǒng)藝術形式很難在學校進行推廣,更不要說讓對歌劇不感興趣的學生產生興趣。因此,學生對歌劇是否具有一定的認識和興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普通高校是否能夠順利開設歌劇賞析課,同時也意味著歌劇這種經典的藝術形式能否有效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全面推動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所以,就目前來講,學生對歌劇的認知程度也是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的一道難關。
三、我國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的對策
普通高校的歌劇賞析課能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歌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藝術情操、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取決于普通高校的管理者對歌劇賞析課的重視程度。所以對普通高校來講,必須從管理者的層面充分意識到歌劇賞析課的作用與價值,這樣才能夠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開設歌劇賞析課。并不是強制普通高校必須開設歌劇賞析課,而是要根據學校素質教育發(fā)展進程,結合學校該類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開設歌劇賞析課。如果說學校有類似于歌劇賞析課的音樂鑒賞等課程,就沒有必要再單獨開設歌劇賞析課。普通高校開展歌劇賞析課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藝術情操,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只要這個目的達到了,無論是否以歌劇賞析課的形式存在都是可以的。如果說學校開設了歌劇賞析課,那么就應該從多層面上強化歌劇賞析課的效果,不僅要通過課內歌劇視頻播放的形式,還要通過課外諸多形式在學校形成一種藝術文化氛圍,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去接觸歌劇、音樂等內容,使其對西方文化產生興趣,開拓視野,學會從藝術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獨立意識的學生,才能夠實現高校教育素質化轉型的宏偉藍圖。
(二)學校要進一步加強專業(yè)教師的招聘與培育
教師是普通高校開設歌劇賞析課質量和效果的重要保障,只有具有一定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才能夠真正讓學生清楚認識歌劇藝術,才能夠真正讓學生了解歌劇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和歷史底蘊。因此,普通高校在對歌劇賞析課提起高度重視的前提下,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歌劇賞析課專業(yè)教師的招聘與培育。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應該從校外招聘歌劇專業(yè)的教師,然后構建單獨的歌劇賞析課教師隊伍,將歌劇賞析課列為非藝術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以此來強化非藝術專業(yè)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如果學校條件不允許,又沒有其他相關課程的設置,那么就可以按照歌劇賞析課開設的常態(tài),定位于選修課,教師可以由學校藝術系的教師擔任。學校應該積極培養(yǎng)能夠承擔歌劇賞析課教學任務的教師,強化歌劇賞析課的教師資源,保證歌劇賞析課的專業(yè)性。只有優(yōu)先保證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性,才能夠更好保證歌劇賞析課的有效性。從實際教學上看,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能夠從適合學生的角度,將歌劇賞析課的賞析內容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而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教師只能照本宣科,這種相對死板的教學方式也正是高校學生所厭惡的,所以普通高校要想真正落實歌劇賞析課的發(fā)展,就必須有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要進一步完善歌劇賞析課的基礎設施建設
藝術課程與其他專業(yè)的課程不同,要想切實呈現出藝術效果,往往需要相關的設備進行輔助,包括多媒體設備、影音軟件等。歌劇作為一種集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舞臺藝術,歌劇賞析課更需要擁有良好的設備作為教學基礎。從歌劇賞析課的內容來看,如果課程設備質量相對較好的話,那么歌劇賞析課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勢必會更加良好。如果歌劇賞析課的顯示屏幕是高清屏幕、播放音響是高品質音響的話,不僅能夠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還能讓其真正體會到歌劇音樂的獨特魅力,影音結合,學生在感受到歌劇帶來的震撼時,自然就會對歌劇這種藝術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而如果歌劇賞析課的音響破敗不堪、聲音嘈雜,不僅會影響歌劇的播放效果,也會影響學生對歌劇的認識,不僅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歌劇的興趣,甚至還會招致學生的厭煩,不利于歌劇賞析課的發(fā)展。歌劇賞析課賞析的是歌劇這種舞臺藝術,如果能夠擁有良好的影音設備,勢必會呈現出立體化的效果,而這個效果所產生的影響遠遠要超出歌劇賞析課教學效果本身。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歌劇賞析課的基礎設備質量也就意味著歌劇賞析課的教學質量。普通高校應該重視在歌劇賞析課相關基礎設備上的投入,強化歌劇賞析課的效果。
(四)相關課程的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歌劇賞析課的教師并不僅僅是歌劇影音視頻的播放者,而應該是學生在歌劇藝術感悟方面的引導者。普通高校的歌劇賞析課教師必須要打破以“賞”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積極提高自身藝術素養(yǎng),為學生打造“賞”“析”結合的歌劇賞析課程。教師應該切實發(fā)揮其專業(yè)素養(yǎng),在對歌劇進行分析的同時還要將一些基礎性的歌劇知識融入到課程內容中,將激發(fā)學生對歌劇的興趣以及提高學生對歌劇的認識融為一體。除了正常的課程內容之外,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選擇一些與歌劇相關的知識進行講解,在充分發(fā)揮歌劇賞析課作為選修課的價值基礎上,讓學生能夠愿意主動去接觸歌劇、了解歌劇,甚至在未來工作中從事相關的藝術工作,這樣才是真正發(fā)揮了歌劇賞析課的作用。
作為歌劇的評析者,歌劇賞析課的教師要在課堂上與學生產生良好的互動,積極營造一種歌劇藝術的氛圍,甚至可以與學生共同探究有關歌劇方面的問題。高效的歌劇賞析課堂并不是教師評析了幾個經典歌劇,而是教師讓多少學生對歌劇有了全新的認識、對歌劇產生了良好的興趣,這才是歌劇賞析課高效課堂的評判標準,所以說,歌劇賞析課的教師責任重大。
(五)學校要積極配合教師對歌劇進行各種方式的宣傳
歌劇賞析課的推廣和發(fā)展不僅要依靠教師在課堂上對歌劇進行賞析,還要借助于學校的大力支持,在課堂外營造一種藝術教育的氛圍,教師要從專業(yè)的角度積極思考能夠有效調動學生認識歌劇、了解歌劇的有效途徑,然后與學校管理者達成一致,從多角度出發(fā),在學校內部構建富含藝術氣息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譬如在學校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在歌劇賞析課的基礎上舉辦歌劇賞析征文活動,切實強化學生了解歌劇、認識歌劇的動力?;蛘咭部梢栽谌7秶鷥乳_展歌劇、音樂劇劇本創(chuàng)作活動,鼓勵學生根據創(chuàng)作出來的劇本進行排演,然后在學校的舞臺上進行表演。
可以說歌劇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有很多,只要學校能夠大力支持,自然就能夠推動歌劇藝術文化的落實,而且借助于學校的支持與鼓勵,還能夠促進學校歌劇社團的誕生,甚至由學生所創(chuàng)辦的歌劇社團還會成為學校文化底蘊的重要標識。歌劇賞析課要想在普通高校落地生根,就必須構建能夠促使歌劇藝術開花結果的環(huán)境,而環(huán)境的建設自然離不開學校的重視和支持,因此普通高校要想切實發(fā)揮歌劇賞析課的作用與價值,就必須對歌劇藝術進行宣傳和發(fā)揚。
四、結語
綜上所述,歌劇賞析課能否在普通高校開花結果,最終還是取決于高校對于歌劇賞析課,或者說對素質化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有學校從根本上認識到歌劇賞析課的作用與價值,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歌劇賞析課的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