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艾滋病預防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艾滋病 母嬰傳播 干預措施
艾滋病母嬰傳播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產婦在懷孕、分娩或哺乳等過程中將HIV傳染給胎兒或嬰兒。我國2007年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1]顯示,經母嬰傳播途徑感染的比例已從1998年0.1%上升到2007年的1.6%,開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刻不容緩,本文就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探討如下。
健康教育
把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知識作為婦幼保健宣傳工作主要內容之一,要利用各種有效手段如宣傳單、健康知識講座、醫護人員對住院分娩產前產后孕產婦面對面咨詢等形式,向社會和育齡婦女宣傳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知識,提高她們預防艾滋病母嬰知識知曉率,使她們了解艾滋病的流行形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改變高危行為,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給阻斷艾滋病母嬰傳播所采取的措施。
咨詢檢測
婦保及相關機構要為每一位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婦女提供艾滋病檢測與咨詢服務,利用孕婦產前檢查的機會,更有助于提高孕產婦HIV檢測率[2]。對已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婦女要避免懷孕,對艾滋病感染孕婦提供咨詢服務,并向患者征求是否繼續妊娠的意見,如果選擇繼續妊娠和分娩,要考慮到藥物治療、HIV感染孩子可能引起的健康和社會問題。
藥物阻斷
患有艾滋病的母親已經懷孕,如果準備把孩子生下來,服用一些藥物以降低新生兒的HIV感染率。采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減少母嬰傳播率達10倍以上[3]。我們的方案為妊娠28周開始使用齊多夫定300mg,每日2次至臨產。分娩時每3小時口服齊多夫定300mg,至分娩結束。嬰兒出生后持續用齊多夫定2mg/kg,每6小時1次,共7天。同時孕婦酌情服用維樂命。
安全分娩
如果患者已經被證實感染了HIV病毒,那么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盡量減少胎兒通過產道的時間。試驗研究表明,剖腹產與陰道分娩相比,可降低50%的母嬰傳播幾率,不過急診剖腹產的母嬰傳播率比陰道分娩的更高。也可在分娩前進行產道清潔,但過度陰道沖洗反而會破壞陰道的自然環境,性病和細菌性陰道疾病更易感。孕期檢查和剖宮產、分娩時進行的侵入性操作,比如羊水穿刺檢查、胎兒鏡檢查、人工破膜、胎兒頭皮電吸、會陰側切、產鉗、吸引器等要做好消毒、隔離,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對醫療器械、醫療垃圾、生活垃圾要單獨處理。臍帶處理嚴格消毒,新生兒斷臍后,立即沐浴,減少新生兒感染的幾率。
人工喂養
感染HIV婦女生產的嬰兒,不論其血液中的艾滋病病毒抗體是否陽性,都不應由產婦本人哺乳。不能實施人工喂養時,純母乳喂養3個月,要杜絕混合喂養,因為觀察表明,人工喂養、母乳喂養和混合喂養三者母嬰傳播發生率依次增高[4],混合喂養時食物和水可使嬰兒腸道發生過敏和炎性反應,使HIV易于侵入,抵消了母乳的免疫作用。
加強隨訪
對孕產婦和嬰兒進行追訪,對終止妊娠或分娩后的孕產婦將轉入艾滋病綜合防治系統進行管理。新生兒出生后48小時~18個月內,定期抽血行抗體檢測及病毒載量測定,以確定嬰兒是否被感染。嬰兒12個月進行艾滋病HIV抗體篩查,陰性可排除兒童感染,陽性者18個月時再行HIV抗體檢測,陰性排除兒童感染,若陽性納入艾滋病綜合防治系統進行管理。并向家人講明艾滋病在家庭內的傳染除性關系外幾乎為零,病人則應盡量避免到公共場所,注意個人衛生,禁止獻血、供、供組織和器官等。
心理關愛
對HIV感染陽性孕婦除常規孕產婦系統保健外,還要在孕期、產前、產后對她們進行心理、生活方面的關愛。人們對HIV感染者特別是婦女有嚴重的偏見和歧視,對HIV感染者進行的藥物防治母嬰傳播治療,有時反而增加了艾滋病相關的羞辱和歧視[5],使得HIV感染的育齡婦女及陽性孕產婦心理脆弱、敏感。工作人員真誠、熱情、耐心的態度,得體的言行舉止會得到她們的信任,進而配合各項阻斷措施的實施。
討 論
國外的經驗表明,實施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措施,可使HIV傳播幾率下降到8%,在歐美地區可達到2%[6]。我們在呼吁關愛HIV感染者的同時,對育齡婦女和HIV感染孕產婦做好HIV檢測咨詢、藥物治療、剖宮產、人工喂養等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阻斷HIV母嬰傳播。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國艾滋病中國專題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R].北京:國務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員會辦公室,2007.
2 鄒艷,潘曉紅,楊介者,等.相關人群艾滋病自愿咨詢和檢測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8,9(6):491-493.
3 方峰.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母嬰傳播與預防[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4,19(7):534-535.
4 王哲.河南省艾滋病母嬰傳播可疑危險因素的調查分析[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5,11(5):333.
艾滋病的早期癥狀介紹
淋巴結腫大
發生率為55%~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全身淋巴結腫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很可能與艾滋病毒感染有關。腫大的淋巴結雖然是全身性的,但是多見于頸后、頜下或腋下淋巴結。
腫大的淋巴結不融合,質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改變。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內艾滋病抗體滴度高低相關。 此外,艾滋病伴發有淋巴瘤,包括Burkitts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淋巴瘤及何杰金氏病等亦可發生淋巴結腫大。
全身癥狀
艾滋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常見的是反復出現的低熱(約占72%),伴有寒戰、消瘦、疲乏無力,體重下降(可達5~22公斤),繼之極度嗜睡無力,不能支持平常的體力活動。
慢性腹瀉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并且常找不到發熱、腹瀉和體重減輕的原因。根據38例艾滋病的臨床表現特征分析,以上癥狀及體征均占總病例數的80%以上。
各種感染
此期除了上述的淺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癥狀外,患者經常出現各種特殊性或復發性的非致命性感染。反復感染會加速病情的發展,使疾病進入典型的艾滋病期。
約有半數病人有比較嚴重的腳癬,通常是單側的,對局部治療缺乏有效的反應,病人的腋窩和腹股溝部位常發生葡萄球菌感染大皰性膿庖瘡,病人的肛周、生殖器、負重部位和口腔黏膜常發生尖銳濕疣和尋常疣病毒感染。
口唇單純皰疹和胸部帶狀皰疹的發生率也較正常人群明顯增加。口腔白色念菌也相當常見,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糜爛、充血、有乳酪狀覆蓋物。
其他常見的感染有非鏈球菌性咽炎,急性和慢性鼻竇炎和腸道寄生蟲感染。許多病人排便次數增多,變稀、帶有黏液??赡芘c直腸炎及多種病原微生物對腸道的侵襲有關。此外,口腔可出現毛狀白斑,毛狀白斑的存在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重要線索。
皮膚損害
皮膚粘膜是艾滋病侵襲的主要部位之一。許多艾滋病患者是以皮膚損害為首發癥狀的。在臨床上有多種表現,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皮膚損害最具特征的是卡波濟氏肉瘤的皮膚改變。
艾滋病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神經紊亂病癥已被公認為兒童與成年人艾滋病患者發病與致死的常見原因。臨床表現有20%~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性疾病。
在尸檢中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高達70%~80%,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感染引起的癥狀并存,較常見的有亞急性腦炎。本病為原因不明、無明顯炎癥反應,非特異性白質變性、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癥狀,往往以疲倦、欲望減退等起病,后期發展為嚴重癡呆。
艾滋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內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藥物?,F階段的治療目標是最大限度和持久的降低病毒載量;獲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維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降低HIV相關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病的治療強調綜合治療。
1.一般治療
對HIV感染者或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均無須隔離治療。對無癥狀HIV感染者,仍可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抗病毒治療,并密切監測病情的變化。
對艾滋病前期或已發展為艾滋病的患者,應根據病情注意休息,給予高熱量、多維生素飲食。不能進食者,應靜脈輸液補充營養。加強支持療法,包括輸血及營養支持療法,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
2.抗病毒治療
抗病毒治療是艾滋病治療的關鍵。隨著采用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聯合療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抗HIV的療效,顯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
艾滋病的預防措施
目前尚無預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采取預防措施。
1.堅持潔身自愛,避免婚前、婚外夫妻行為。
2.嚴禁吸毒,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
3.不要擅自輸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4.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須刀、刮臉刀等個人用品。
5.使用安全套是夫妻生活中最有效的預防艾滋病的措施之一。
6.要避免直接與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乳汁和尿液接觸,切斷其傳播途徑。
結語:通過上述文章的介紹,大家對于艾滋的早期癥狀應該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艾滋病對于現代人的危害是巨大的,很多人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感染艾滋病,所以,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好預防措施,這樣才能避免它的發生。
猜你感興趣:
1.什么是艾滋病癥狀 如何預防艾滋病
2.艾滋病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3.2015預防艾滋病活動方案
預防艾滋病主題班會方案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艾滋病的相關基礎知識;(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的預防措施……)
2.通過本次主題班會,培養學生關愛艾滋病病人的思想品德,培養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
活動重點;
1.艾滋病的危害、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2.如何關愛艾滋病人和艾滋病致孤兒童。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朗誦配樂詩:一種聲音--致一個特殊的群體
有一種感覺叫受傷 /有一種心情叫絕望/我終于知道/在某個陽光燦爛的早上/我站在現代化的城市里/卻感覺不到陽光/也看不到希望/我站在人前/銷蝕得只剩下一團悲傷/黑暗難道比光明更永恒/痛苦難道比幸福更深刻/我大聲質問智慧/沒人能告訴我/這災難到底是誰的錯/當孤單不再孤單/當茫然不再茫然/我終于明白/
生活本來沒有太多答案/有一個溫柔的聲音提醒我/提醒我的尊嚴和堅強/即使沒有了翅膀/目光依然會飛翔/即使沒有了目光/心依然會向往/來吧我的戰友/擦去眼淚手拉起手/讓我們登上高山之巔/傲然面對蒼蒼青天/在這里立下永恒誓言/站起來是巍巍山關/倒下去是洋洋江川!
通過配樂詩朗誦,引出艾滋病的話題。使學生認識到社會上還有這樣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名字叫--艾滋病人。他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不僅受到疾病的侵擾,而且還要遭受別人不理解和歧視的痛苦。
預防艾滋病主題班會方案二班會目的:開展艾滋病教育采取主題班會的形式,體現了健康教育與德育教育的相互滲透,通過活動幫助學生了解艾滋病的由來、傳播途徑、艾滋病的危害,使學生能夠學會判斷艾滋病病毒傳播的相關行為,呼吁社會宣傳與關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告知同學班會主題及主要框架步驟
2、發動同學在課下上網收集相關艾滋病的資料,圖片等
3、為讓同學們更真實的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組織同學進行自編自導自演短片,來警告提醒同學們艾滋病的影響和危害。
4、最后讓同學把資料整理再給出建議并讓同學串稿。
班會過程:
一、強調班會主題:預防艾滋,平等關愛,攜手共奏人生美好樂章。
二、同學講解:
(一)介紹艾滋病的流行趨勢
圖片1表格形式 有關亞洲及非洲艾滋病的趨勢,非洲是最嚴重的國家,
提問:同學們你們在一分鐘的時間里能做些什麼?回答…
講解:在全世界一分鐘里就有6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強調速度快,分布廣,危害大。
(二)介紹艾滋病及艾滋病病毒
1、了解艾滋病英文縮寫AIDS的全稱和中文名稱;
2、分別介紹艾滋病的窗口期,潛伏期,死亡期發病時間;
圖片1艾滋病病毒的結構圖,分析內核外核構造了解病毒;
圖片2是艾滋病病毒吞食宿主細胞在生成新的艾滋病病毒的全過程;
(三)介紹艾滋病的臨床癥狀
圖片:早期沒有癥狀,之后會逐漸出現像感冒咳嗽的表現,后嚴重出現卡波西式肉瘤,
(四)介紹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
提問:剛才同學們看的短片是哪個傳播途徑呀?回答…——輸血
引出傳播途徑的話題,除了輸血還有其他方法:
圖片:艾滋病通過傳播途徑感染易感染人群的循環圖
(五)宣傳與關愛
1、介紹國內的預防艾滋病宣傳大使:他們是宣傳預防艾滋病的志愿者,與病人親密接觸不歧視他們。
2、游戲名稱:解扣8人圍一圈雙手隨便拉別人的手,然后像解扣一樣解開,中間不能松手,最后完成一個大圈。
游戲目的:預防艾滋病要大家攜手一起抵抗,一起努力。
(六)結束:同一世界,同一夢想,一起抵抗,共奏人生美好樂章。
關鍵詞 弓形蟲腦病艾滋病預防
艾滋?。ˋIDS)也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很多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發多種病原體感染,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中改變一些外界環境因素和不良生活習慣往往能夠預防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弓形蟲是一種廣泛寄生于人和溫血動物有核細胞內的機會致病原蟲,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特別容易患腦弓形蟲病,就可通過此法達到滿意的預防效果。本文對艾滋病患者感染腦弓形蟲病的主要途徑及其預防進行闡述。
感染途徑
進食生的或未熟的肉類而感染[1]:如果肉中的包囊未能殺死,人攝入以后發生感染,或在烹飪過程中因嘗試肉味而感染,據估計美國一半的弓形蟲感染是由于進食生的或未熟的肉類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加工生肉后接著處理其他菜肴時,不洗手或不清洗廚房用品如砧板、菜刀、水池,也可食物之間交叉污染而感染。
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蛋類和奶制品而感染:弓形蟲的速殖子已經在許多中間宿主的奶中發現,包括綿羊、山羊和牛。
密切接觸家貓、家狗、家畜其他弓形蟲感染動物而感染:在動物飼養過程中,動物舔舐人的手和臉,或被動物咬傷都可能獲得感染。而艾滋病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往往患此病的幾率更是高于正常人。據調查,獸醫的弓形蟲陽性率居調查的15種職業之首,飼養員的弓形蟲陽性率也較其他較少與動物接觸的職業高。
經水源傳播:人飲用卵囊污染的水或食用由這種水制作的冰淇淋等冷飲可受到感染。據報道,加拿大的1次弓形蟲病爆發,110人被確診為急性弓形蟲病,最可能的原因是感染的貓科動物的糞便隨雨水和徑流污染了水庫。這是第1次與市政供水系統有關的急性弓形蟲病爆發病例報道。
土壤中的卵囊經過蒼蠅、蟑螂、蚯蚓的機械傳播致食物污染而導致人的感染。
性傳播和感染:包括接吻致弓形蟲的傳播和感染相當罕見,且在流行病學上無重要意義。
預防
有效控制病毒,降低患機會性感染的幾率:艾滋病是一種病死率極高的傳染病,目前沒有徹底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預防和抗病毒治療。艾滋患者應該定期檢測CD4+T細胞計數,對無嚴重心、肝疾病的患者,如果CD4+T
外界不良環境和生活習慣應采取如下措施預防:①燒煮肉類到足夠殺死包囊的溫度:肉類食物應在—20℃冷藏;不食生肉:肉類食物要煮熟至少60℃以上,以殺滅組織中的包囊尚可食。②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食用未清洗的蔬菜、生奶和生的蛋類。③所有廚房用具在處理肉、海產品、未清洗的蔬菜和水果之后要徹底清洗。④不要用生的或未熟的肉喂貓等家禽、家畜,在室內養寵物,避免在散養時因捕食感染的獵物而感染。⑤避免家畜污染飲用水源,不喝生水及未經過濾和消毒處理的水,可能會減少經水源獲得弓形蟲感染的機會。
對于患過或者未患過弓形蟲腦病的艾滋病患者均可采取口服藥物預防弓形蟲腦病[2]:①既往患過弓形蟲腦病的患者要長期用乙胺嘧啶(25~50mg/日)+聯合磺胺嘧啶(2~4g/日)預防。②經HAART治療使CD4細胞增加到>200/mm3并持續3~6個月時,可停止預防用藥。③對無弓形蟲腦病病史但CD4細胞計數
討論
艾滋病患者發生弓形蟲腦病的幾率遠遠高于正常人,弓形蟲腦病的形成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身體條件、文化教育程度、生活設施和狀況、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也就給預防此病帶來了一定難度,隨著弓形蟲檢測技術的發展進步,對感染途徑和預防也會有進一步認識。隨著預防感染知識的越來越普及,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遠離上述因素,弓形蟲腦病的發生率有望在艾滋病患者中逐漸下降。
參考文獻
1、《學生防疫安全知識》是學生安全教育普及讀本之一,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防控學校傳染病、八種常見傳染病癥狀、病例預防、個人預防措施、發現傳染病患者的解決途徑、什么是非典、非典的癥狀表現、非典的傳播途徑、非典型肺炎預防措施、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癥狀表現、艾滋病的傳播途徑等。
2、要重視學生防疫安全知識:因為學校是人群聚集的特殊公共場所,中小學生對傳染病又是易感性較高的人群,傳染病較易在中小學生中發生和流行。做好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是控制社會上傳染病流行的重要環節。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艾滋病 母嬰阻斷 重在預防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嚴重傳染病。病死率極高,不可治愈,但可預防,可通過性、血液、母嬰三種途徑傳播,孕婦可在孕期、分娩、產后哺乳將艾滋病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感染的機會為15—50%。在我國,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呈增長趨勢,在三種傳播途徑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因此,預防育齡婦女感染艾滋病病毒,是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最初級的預防措施。為最大限度地找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本文對2006年1月2010年至12月全縣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數據進行統計,對該工作進行分析。
1 資料來源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馬龍縣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報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婦個案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產婦及所生兒童隨訪卡。
2 結果
2.1 HIV抗體檢測情況
2.1.1檢測任務完成情況 2006年—2010年,全縣共完成孕產婦HIV抗體檢測9907人,婚前保健人群HIV抗體檢測5881人,各年度上級下達任務均超額完成。
2.1.2孕產婦HIV抗體檢測情況 2006年—2010年,全縣共分娩9252人,其中3635人接受了產時HIV抗體檢測,檢測率39.30%,孕期檢測6272人,檢出陽性4人,孕產婦HIV抗體陽性檢測出率為0.04%。
2.1.3婚前保健人群HIV抗體檢測情況 2006年—2010年,婚前保健人群HIV抗體檢測任務完成率達672.97%,但僅占結婚登記人群的38.61%,HIV抗體陽性檢出率0.15%,其中男性0.09%,女性0.07%,見表1。
表1 HIV抗體陽性婚檢檢出情況
2.1.4 HIV感染產婦分娩兒童HIV檢測情況 3例產婦所生兒童均隨訪,其中2名兒童12月齡用“上海科華”和廈門生產的“英科新創”兩種試紙化驗,均顯示為陰性,已結案,納入正常兒童管理,1名兒童18月齡確認感染HIV,已轉介給我縣疾控管理。
2.2干預措施落實情況 2006年—2010年,全縣分娩3例感染產婦中,有2例接受了至少一項主要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措施,采取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干預措施的比例為66.67%,均為住院分娩,陰道順產,分娩地點均在縣級及以上助產機構,嬰兒服藥2例,服藥率為66.67%,均用二聯藥,三聯用藥方案還有待于提高,兒童人工喂養2例,為66.67%,混合喂養1例占33.33%,感染產婦及兒童隨訪率100%。
3 討論
3.1婚前HIV抗體檢測率低,僅為38.61%,不利于婚前防控措施的落實,婚前醫學檢查對婦女本身及優生優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是實施HIV母嬰阻斷工作的重要環節,應加大婚姻登記人群,育齡青年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的宣傳力度,定期舉辦相關培訓班,提高婚姻登記人群對HIV抗體檢測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檢測率,但檢測率的提高僅靠衛生部門的努力而無政策支持是很難完成的。建議相關行政部門實行強制性婚檢,這對預防HIV母嬰傳播工作極為重要,為阻斷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2孕產婦HIV抗體孕期檢測率低 在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工作中,孕期檢測十分重要,是提高HIV感染孕產婦抗病毒藥物服用率、優選抗病毒方案實施最佳分娩方式,自愿選擇妊娠結局等多項工作的基礎,是降低母嬰傳播實施母嬰阻斷的關鍵時期。
4 育齡人群預防AIDS母嬰傳播的要點
①遵守性道德是預防經性途徑感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②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
③杜絕和一切不良嗜好及行為;
④準備結婚的男女,要進行婚前醫學檢查,接受預防艾滋病的咨詢檢測,及時了解自己和對方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狀態;
⑤準備懷孕的婦女應接受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咨詢檢測,及時了解自己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狀態和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危害,決定是否繼續妊娠;
前言
艾滋病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AIDS)的簡稱,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傳染病。本病主要經過性接觸、血液及母嬰傳播。HIV主要侵犯、破壞CD4+ T淋巴細胞,導致機體免疫缺陷、各種嚴重機會性感染和腫瘤[1]。據有關數據顯示近幾年來,女性逐漸成為艾滋病感染者中的弱勢群體,而女性在社會中面臨著妊娠和分娩等問題。由于艾滋病毒可以通過胎盤傳給下一代,引起下一代艾滋兒,并反復傳染;并且HIV感染婦女在妊娠期間發生機會性感染較多,而此時的藥物治療又受到種種限制。因此做好艾滋病合并妊娠的預防和護理極其重要,本文將對其艾滋病合并妊娠護理進展綜述如下。
1 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相關知識
1.1 艾滋病的現狀 據1990年8月WHO公布了婦女是艾滋病易感人群之一,婦女處于高危環境中[2]。在2004年第17個“世界AIDS 日” 的前夕,WHO和UNAIDS聯合了《2004年AIDS最新流行報告》顯示:成人中約有47%感染者是女性,在過去的兩年中,全球各個地區的女性感染者迅速上升。與此同時我國國務院防治AIDS工作委員會和聯合國中國AIDS專題組了《2004年中國AIDS防治聯合評估報告》稱:中國AIDS流行呈現六大特點,其中之一即為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據2003年《天府早報》報道:女性艾滋病感染在2000年為19.4%.2006年上升到27.8%,艾滋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4年前的9∶1變為3∶1,女性感染所占比例的猛增。
1.2 傳播途徑 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傳播主要通過母嬰傳播。母嬰傳播的途徑有三條:①宮內感染,經胎盤或羊水由母體傳給胎兒;②分娩期感染,在分娩時由宮頸陰道分泌物或血液感染新生兒;③母乳傳播,由母親乳汁傳給新生兒。[3]
受感染的妊娠婦女對其胎兒的母、嬰HIV傳播的時期分為宮內、分娩期內和分娩后,這三期由于危險性的大小、實施預防措施的機會,危險因素性質的不同,其疾病發展預后存在差異,利用HIV培養、PCR試驗、確定HIVRNA等診斷試驗可準確判定感染的時間。根據最廣泛應用的標準,對沒有進行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在生后48小時內取得的血標本用PCR或培養HIV陽性.則可確定宮內感染;在生后1周內標本呈陰性反應,以后呈陽性則可確定為分娩期內感染…。[4]
1.3 心理特點 女性艾滋病患者面臨著一系列諸如妊娠和分娩等問題,妊娠是一種生理性免疫抑制狀態,故妊娠可能加重HIV感染;由于CD4+ T淋巴細胞的缺失,加速其病情的進程[5],其直接導致艾滋病的進一步感染,也使得“艾滋孤兒”數據驟增。由于艾滋病可經過宮內、分娩期內和分娩后等各種途徑傳播,導致了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有著極其復雜的心情,比如悲觀、自責、罪惡感、自暴自棄、自殺等等。
對于艾滋病合并妊娠的的患者,作為醫務人員的我們必須給患者做好各方面的解釋及預防措施,做好其在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的護理以及心理護理是艾滋病在臨床護理工作的又一個新課題;也是一個刻不容緩需要注意的問題,其直接關系著艾滋病的預防和控制的成效。
2 臨床護理
2.1 做好心理護理,緩解病人消極悲觀的情緒: HIV陽性孕產婦的心理問題錯綜復雜,加強對這一人群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健康教育干預和臨床心理護理,使其了解艾滋病傳播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 能夠有效地減輕孕產婦的心理壓力,對預防 HIV 的母嬰傳播具有重要意義。[6]
患者入院確診艾滋病后安排在隔離病房,產生強烈的自悲心理,迫切要求保密的治療環境。針對患者的這一心態,醫務人員應嚴守患者的隱私。在護理患者時,讓患者了解病房隔離的意義,及時講解隔離的重要性,并多與患者溝通,在言行上關心,同情、平等對待患者,尊重產婦的人格,使她們放下思想包袱,減輕自悲的心理,配合治療護理。同時講解本病的相關知識,從而消除緊張悲觀的情緒。[7]
2.2 做好妊娠期護理,預防感染
2.2.1 關愛感染者,使之配合治療 對于艾滋病合并妊娠的患者,醫務人員應該拿出實際行動來關愛感染者,主動的關懷和幫助HIV感染者。醫務人員應該用非語言與患者交流(特別是對于那些仍處于受歧視和偏見的的HIV感染者),都會給患者信心,使之配合治療。
2.2.2 對陽性的妊娠產婦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做好預防母嬰傳播的宣傳工作,講解HIV的知識,如在妊娠期母嬰傳播主要經過宮內感染,經胎盤或羊水由母體傳給嬰兒。對HIV艾滋病病毒的母親在妊娠后,血液的病毒可以通過胎盤直接到達嬰兒體內[8]。同時指導HIV孕婦患者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指導;艾滋病的治療護理,還要及時向其提供科學疾病的相關知識,醫務人員對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將大大降低其對于吸毒患者勸導其立即戒毒,以及分娩知識宣教,讓產婦順利渡過妊娠。[9]
2.2.3 積極應用母體的抗病毒治療 使用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藥物,可在分娩期減少對病毒的暴露;預防暴露期及暴露后的感染;減少新生兒在哺乳期間與HIV接觸??鼓孓D錄病毒的治療已顯示能降低HIV垂直傳播率。從孕28周開始到分娩,每日口服齊夫多定300mg,每日2次,分娩前口服耐韋拉平片200mg,每日一次[9]。
2.2.4 終止與避免妊娠 受感染的嬰兒存活時間不會超過2~3年等,勸其終止妊娠,并勸告今后使用,避免妊娠[8]。
2.3 做好分娩期的護理,預防感染
2.3.1 分娩方式的選擇 對于HIV陽性的產婦,艾滋病病毒可以通過分娩過程將其傳給嬰兒。由于產婦分娩方式不同,HIV傳播給嬰兒的危險也有差異。多數觀察結果顯示,由于剖宮分娩可減少嬰兒經產道時接觸大量的HIV母血和分泌物,又避免分娩時采取一些可能增加HIV傳播危險的輔助手段(外陰切開、產鉗引產、頭皮吸引等),剖宮分娩的傳播危險一般要低于產道分娩[9],同時在分娩期間,嬰兒暴露于母親受感染的血液和宮頸分泌物中,所以減少血液及分泌物的病毒濃度,降低HIV傳播的危險條件,縮減產程.尤其在破膜后應盡快使產婦分娩[3],并且由年資高有經驗的醫務人員接生以減少傳染機會。同時在分娩用物準備上必須嚴格的無菌,以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2.3.2 用物消毒 艾滋病患者的所有用物應按規定處理,住房應該安排單間,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的室內物品的表面,立即用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消毒;被血液或體液污染的物品,應袋裝標記后送消毒或焚燒;患者用過的針頭應放入防水、放刺破并有標記的容器內,并直接送焚燒處理等[10],以免造成艾滋病的院內交叉感染。
2.4 做好產褥期的護理,預防感染發生
2.4.1 增強母親機體免疫力和人工喂養 HIV感染者自身的抵抗力低下,免疫功能缺陷,在產后很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產后要加強營養,安排其住單人間,保持空氣通暢,同時應該加強消毒,限制探視;及時預防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密切監測生命體征的變化以確保無感染的發生;保持外陰的清潔,每日用消毒液清洗外陰。產婦不宜哺乳應及時回奶,以減少HIV病毒通過母乳喂養傳給嬰兒。
2.4.2 做好嬰兒的護理,減少感染的發生 為了更好的阻斷母嬰傳播,嬰兒出生后要及時擦干身上的血跡,及時吸干凈呼吸道的粘液。嬰兒出生后12h口服齊夫多定2 mg/kg/次,6 h服用1次,連續服用l周;72 h內口服耐韋拉平200mg/kg/次,總量小于600mg,同時注意用藥后的反應,定期復查肝腎功能及血常規。[9]
2.5 出院指導
2.5.1 堅持人工喂養避免純母乳喂養及混合喂養;帶藥出院的新生兒,要按時按量給新生兒服用抗病毒藥;再次強調用藥依從性的重要性,教會提高新生兒用藥依從性的技巧或方法。
2.5.2 對產婦和嬰兒進行追蹤管理,采取干預措施 嬰兒滿12個月進行HIV抗體檢測,結果陰性則排除感染,納入正常兒童保??;陽性者繼續追蹤至18個月再次進行抗HIV抗體檢測.結果陰性則排除感染,結果陽性轉入當地艾滋病綜合防治系統進行治療[11]。
小結
對于艾滋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護理與治療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而且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直接關系著艾滋病的進一步感染。加強這一人群的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健康教育,使其了解艾滋病傳播的基本知識和預防措施;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特別是產前、分娩、產后的護理及母嬰傳播阻斷是迫在眉睫的問題.,對于預防HIV的母嬰傳播具有重要意義。HIV雖然可怕,但只要人人參與預防,掌握傳播途徑及預防方法,避免高危行為,消除歧視,倡導關愛,HIV的流行時可以控制的。另一方面,國內外雖然對其臨床護理有多方面的探討,但由于該疾病的復雜性,加上國內護士工作的局限性使護理工作仍待改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護理同行應注意進一步加強對該病諸方面的研究和創新,使艾滋病合并妊娠的臨床護理操作技術能更加科學 ,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生存質量,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參考文獻
[1] 楊紹基, 任紅. 傳染病學[M]. 第七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12
[2] 李繼唐, 李偉瑞, 周笑梅. 艾滋病的歷程與防治新進展[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 20-34
[3] 張青學, 鄺健全. 妊娠合并艾滋?。跩].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1, 17 (12): 713
[4] 楊筱韓. 妊娠合并艾滋病的研究現狀及治療進展[J]. 國外醫學婦幼保健分冊, 2003, 14 (4) :227
[5] 周先志, 趙敏. 艾滋病診療新技術[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 2005:137
[6] 胡迎秋. HIV陽性孕產婦常見的心理問題分析及護理[J]. 亞太傳統醫藥, 2008, 4 (9): 145
[7] 林春華,關葵花. 分娩期艾滋病的防治護理[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09, 2 (2): 71
[8] 李慧敏.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合并妊娠的護理探討[J]. 華夏醫學, 2005, 18 (5): 794
[9] 謝麗群, 何秋宛, 黃煥英. 女性艾滋病患者合并妊娠的護理[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08, 22 (4): 80
[10] 李小寒, 尚少梅. 基礎護理學[M]. 第四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138
【摘要】目的 了解保山市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情況,為保山市防治艾滋病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對全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針對醫院的各種手術病人、前來性病門診和其他門診就診的出現了癥狀或者是提示有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相關體征的病人,在本人知情同意或知情不拒絕的基礎上由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回顧分析。結果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市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134867人次,占全市總檢測數的(134867/459835)29.3%,檢出HIV抗體陽性405例(新發369例),三類人群新報告HIV/AIDS占全市新報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589例的(369/1589)23.2%。結論 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擴大了艾滋病檢測咨詢的覆蓋面,規范醫務人員艾滋病檢測咨詢工作;加強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識、行為干預以及主動求詢的宣傳,提高主動求詢檢測比例,盡早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對防艾工作意義重大。
【關鍵詞】醫務人員 主動提供 艾滋病 檢測咨詢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the situation that medical personnel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 of Baoshan initiatively provide AIDS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for the patients.Method In the Medical Treatment and Public Health organization of our city,contraposing different operation patients and coming venereal disease outpatient clinic or others clinic visitors which people have the symptom or prompted having HIV-positive or AIDS patients,basing on the circumstance of people informed consent or informed without repulse,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initiatively provide AIDS detection or consultation service. Result medical personnel of Medical Treatment and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s initiatively provided AIDS detection or consultation service 134867 person-times,which 29.3% of total in the whole city,confirmed and reported through the internet about 369 infected person of AIDS,which 23.2% of total in the new report which shows that HIV-positive and AIDS patients 1589 cases in the whole city;Conclusions medical personnel initiatively providing the AIDS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service,to enlarge the AIDS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covering square,to rule medical personnel AIDS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at the same time,to prompt the 369 positive cases of HIV-positive or AIDS patients that some people have the low consciousness of initiatively consulting,some people even miss the best time to receive antiviral therapy. So we should enhance the publicity of Basic knowledge about AIDS, behavior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initiative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boost the rate of initiative detection and consultation, to find the HIV-positive or AIDS patient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medical personnel offer AIDS detect and consult 369 infected person of AIDS /the result of positive patient
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Provider-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PITC)是指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主動為就診者和患者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和針對性的咨詢,并把這項服務作為醫療服務的組成部分。PITC廣泛、有效的開展能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衛生服務資源,擴大艾滋病檢測咨詢的覆蓋面,規范醫務人員艾滋病檢測咨詢工作,最大限度地發現和管理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T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減少艾滋病二代傳播,促進艾滋病綜合干預、抗病毒治療、母嬰阻斷和關懷等相關政策的落實。為了解保山市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服務的情況,現將2008年-2010年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服務及檢測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保山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 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和針對性的咨詢服務總人次數,以及新報告的369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陽性結果的情況。
1.2 方法 根據我市目前艾滋病流行特點和趨勢,結合防治工作需求,在完善艾滋病實驗室或艾滋病檢測點的條件上,在我市醫療衛生機構,針對醫院的各種手術病人、前來性病門診和其他門診就診的出現了癥狀或者是提示有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相關體征的病人或求詢者,在本人知情同意或知情不拒絕的基礎上由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服務(PITC),首先進行快速篩查,初篩陰性患者,由接受過PITC培訓的首診醫生、檢測人員或專人口頭告知,并告知預防信息,促使受檢者采取預防措施,避免感染;初篩陽性患者,實行首診負責制,由有艾滋病咨詢員資質的醫務人員負責提供信息收集,面對面初篩陽性告知和咨詢服務,把陽性標本及其相關信息送到縣、市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檢測實驗室,分別負責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初篩和復檢,確證陽性后由首診的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網絡上報,并轉介到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抽血進行CD4﹢檢測,根據CD4﹢檢測結果進行管理或轉介到相應的抗病毒治療醫院、婦幼保健院等機構進行管理和服務。
2 結果
2.1 三類人群HIV陽性檢出情況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134867人次,占總檢測數的29.3%(134867/459835);確證陽性405例,三類人群HIV陽性檢出率0.30%。全市各類人群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篩查共459835人次,確證陽性1719例,陽性檢出率0.37%。檢測情況詳見表1:
表1 全市2008年-2010年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測情況統計表
2.2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全市新報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1589例,其中樣本來源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 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的有369例,占新報告的(369/1589)23.2%。369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中,男性242例,女性127例,男女比例為1.9:1。婚姻狀況以已婚有配偶為主(272/369)73.7%,離婚或喪偶和未婚各占1.3%。年齡(最大的是87歲,最小的是6歲,以25-49歲的為主占242/369)65.6%,50歲以上的有106例占(106/369)28.7%, 24歲以下的占(21/36921)5.7%。文化程度以小學、初中為主(301/369)81.6%,文盲(34/369)9.2%,高中或中專(24/369)6.5%,大專及以上(10/369)2.7%。職業以農民(含農民工12例)為主(288/369)78 %,離退人民、干部職員(26/369)7 %,商業服務(15/369)4.%,駕駛員(13/369)3.5%,工人(12/369)3.2%,家政、家務、及待業(8/369)2.2%其它(7/369)1.9.感染途徑(接觸史)以異性傳播(非婚異性性接觸史)為主(321/369)87%,配偶/固定性伴陽性(18/369)4.9%,注射史(7/369)1.9%,母嬰傳播(2/369)0.54%,不詳(21/369)5.7%。例圖:
3 討論
3.1從上述三年來開展PITC的工作資料統計分析來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數占全市總檢測數29.3%、確證陽性率23.6%的比例很大,擴大了艾滋病檢測咨詢的覆蓋面,規范醫務人員艾滋病檢測咨詢工作,同時讓醫務人員不斷在日常工作中參與艾滋病的篩查工作,強調陰性結果的告知,加強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宣傳,讓他們提前了解預防知識,為早期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并進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陽性結果的告知,有效的控制感染人群再次傳播給他人。
3.2從另一個方面看,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 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發現的陽性數占總檢測發現陽性數的23.2%,是一個相對較大的比例,說明這部分人群主動求詢檢測的意識較差,有些甚至錯過了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機,并在不知不覺中將病毒傳給配偶和子女,應加強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識、行為預防干預以及主動求詢的宣傳,提高主動求詢檢測比例,盡早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如圖:
圖一說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以及民營醫院的醫務人員 主動為性病門診就診者、各種手術病人、以及其他就診者等三類人群/患者主動提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發現的陽性者的高發年齡為24-49歲的青壯年,其次是50歲以上的離退休干部。青壯年是性活耀時期,這類人群的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同時要加強離退休干部的預防宣傳教育工作,加強對這類人群的主動求詢宣傳,盡早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
圖二說明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文化程度因素,由此看出,開展PITC的工作檢測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文化程度以小學、初中為主,其次是文盲,應加強對文化層次偏低的人群進行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這也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點、難點之一。
圖三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職業因素,由此調查看出,開展PITC的工作檢測出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主要是農民,原因一方面農村人口文化層次偏低,對艾滋病的知識了解不全面,預防措施不當,另一方面說明了農村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宣傳仍存在缺陷,應加強對農村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
圖四說明感染途徑(接觸史)以異性傳播(非婚異性性接觸史)為主,表示性生活的開放出現多個性伴呈上升趨勢,不及時采取安全的性行為將對艾滋病的預防是一個嚴峻考驗。應對這類人群進行宣傳干預工作,使之改變危險行為或采取預防措施。
目前依托于各級疾病控制機構開展的VCT是提供HIV咨詢檢測服務的主流,但是VCT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主動前來檢測的人數較少,VCT資源利用不足,綜合醫院咨詢點的設立較少;無法擴大檢測咨詢的范圍,轉介網絡不完善等。WHO提出應將VCT和PITC共同作為增加HIV感染知曉率和提供HIV預防、治療、關懷和支持服務的重要方法。PITC服務有利于對更多HIV感染者在感染早期做出診斷、可以提高HIV感染知曉率,充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擴大了艾滋病檢測咨詢的覆蓋面落實國家艾滋病“四免一關懷”政策,使更多的感染者知曉自身的感染狀況,及時獲得免費抗病毒治療和母嬰阻斷服務,延長生命,防止配偶間傳播和母嬰傳播。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我們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通過對全市2008年-2010年醫療機構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檢測咨詢服務檢測結果分析,應加強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開展PITC工作的人員培訓,規范醫務人員艾滋病檢測咨詢工作,應加強陰性結果的告知,讓他們提前了解預防知識,為早期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們應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隊伍建設,提高防治人員的能力,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責任心和主動性,如鄉、村級艾滋病宣傳員(計劃生育宣傳員)的防艾宣傳能力、加強農村區域的艾滋病宣傳力度,特別是針對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鄉(鎮)、村。加強對年齡在24-49歲的青壯年,其次是50歲以上的離退休干部,生活在農村文化層次偏低以小學、初中為主,其次是文盲的有非婚異性性接觸史的人群的艾滋病的預防知識宣傳,探索有效的宣傳(干預)措施,提高農村居民的防范能力。加大對社區離退休干部和進入中小學校里面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宣傳提高主動求詢檢測比例,盡早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減少艾滋病二代傳播。
參 考 文 獻
[1] 方清艷.《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年2月第16卷第1期.
[2] 時培榮.《中國艾滋病性病》2010年10月第16卷第5期.
忽視女性預防導致嚴重后果
“規范兩性社會關系的原則,即一個性別法定地從屬于另一個性別,其本身是錯誤的,現在已經成了人類進步的主要障礙之一。”由于艾滋病最初幾乎所有的感染都發生在男性中,所以艾滋病一直被當做是男性的事情,從預防的角度對女性予以關注,也是緣于男性和后代的利益,如擔心女性把艾滋病帶給客或者垂直傳染給嬰兒。
事實上,在艾滋病預防中婦女權利的“貧困”,已經導致了全球感染艾滋病人數的急劇上升?,F在,世界上每天有15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將近一半是婦女。10個被感染的婦女中,有9個以上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在所有感染的婦女中,有五分之四以上是通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
我國目前通過性傳播艾滋病病毒的比例正在上升。由于性傳播隱蔽性比較強,通過這種途徑感染的人極不愿意暴露,加大了控制工作的難度。除靜脈吸毒傳播病毒外,性傳播將是我國艾滋病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
女性對艾滋病易感性認知低
自古以來,人們對男女兩性的性道德要求通常采用雙重標準。在封建社會里,男性可以有多個,而婦女只能為夫守節,從一而終。即使在今天,這種雙重道德標準也未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對男性的婚外情可以寬容,而對女性則認為是一種墮落。社會對男性性道德約束的乏力,給了艾滋病以可乘之機。
由于生物方面的脆弱性,女性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病毒的侵擾,女性感染艾滋病的危險幾率是男性的2~4倍。然而,一般的女性通常都不會懷疑自己可能處于危險之中,加上現有的艾滋病預防措施幾乎都針對高危人群,使普通婦女對艾滋病的易感性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婦女抵御艾滋病權利“貧困”
女性面對艾滋病的脆弱性并不意味著不能改變和不能保護。現有經驗證明,通過篩查輸血,推廣安全套的使用,為吸毒者開展針具交換活動等措施,都有助于控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但這些措施推行的難度仍然很大,因為在不少貧困地區,由于女性在經濟上依賴男性,不敢輕易就性的安全問題與男性協商或對話,甚至不敢對男性危險的說“不”。在這樣不平等的性權利關系中,即便女性了解艾滋病防護知識,也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保護。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艾滋病預防政策的制定基本上都是采用男性的視角,許多預防措施針對的都是男性,如把孕產婦和暗中從事性產業活動的女性視為高危人群,考慮的也是她們潛在地對男性、對后代的健康有直接的影響,而對一般婦女面臨的艾滋病感染的危險沒有考慮在內?,F在,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呈迅速上升的趨勢,其中相當一部分女性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由其丈夫傳染的。這也是導致近年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男女比例變化的重要原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女性身體的商品化呈現愈演愈烈之勢。女性的身體不斷被各種場合所利用,美女經濟以女性卑微的姿態吸引男性的目光,而女性身體商品化發生在社會底層多半是暗中非法從事性產業。據國家疾控中心的一項檢測表明:1997~2002年間,這類婦女群體中艾滋病的感染率上升了66倍。事實上,只有當女性感到身體比其他資源效率更高時,就會被濫用。而當女性的智力和體力付出比天賦的身體資源具有更大的競爭力時,其身體的濫用才會被有效的制止。
顯然,艾滋病預防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改變女性特別是貧困女性在社會性別機制中的不利地位,女性對艾滋病的易感性將無法改變。強調男女平等和賦予婦女相應的權力,是減低女性對艾滋病易感性的基本要素。
解決問題的對策
首先,要加大女性特別是農村年輕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在學校教育中強化生活知識和生活能力的培養,使女性能夠獲得謀生、自我保健及艾滋病預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婦女支配自己生活的自主能力。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認為,如果要降低婦女抵御艾滋病病毒的脆弱性,就必須從社區到國家一級對政策進行改革。這意味著要從根本上保障女性的人權和基本自由,增強她們的經濟獨立和法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