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會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預算是一項綜合管理工作,預算的編制不僅是財務工作,更是站在全局角度上的資源配置、統籌規劃,因此,各級工會必須樹立財務預算綜合管理觀念。以預算管理為基礎,規范財務工作,就必須遵循工會預算編制原則“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真實合法,精細高效”。作為一級工會而言,編制預算不僅僅是編制一張報表上的數字,更深層次的是要通過預算統籌考慮本級工會年度工作的安排。因此,預算在編制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本級工會的重點工作有資金保障,能夠順利完成,同時還要能夠兼顧一般性的日常工作需要。各級工會要高度重視預算工作,充分認識預算不僅僅是加強財務管理的關鍵環節,也是切實體現工會財務為工會履行各項社會職能提供物質保證所采取的重要管理手段,預算編制要與工會工作的計劃緊密結合;在實際操作中要以預算為導向,將工會資金主要投入到工會的重點工作中去,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控制行政經費的過快增長,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服務工會工作和職工群眾。
預算的編制要按照項目編制,預算項目要和工作內容緊密結合,由業務部門或業務人員結合業務工作編制,不能單純由財務人員來編制,要將項目與工作內容緊密結合編制預算,能夠更好地實施各項業務工作。例如某基層工會計劃做10項工作,按照計劃編制10個項目預算,那么工作人員就能明確來年需要開展哪些工作,等到來年工作時還可以對照計劃開展,明確還有哪些工作還未開展,有利于提高經費使用績效和工會財務管理水平。
二、樹立財務制度不可或缺觀念
財務制度是規范人員行為的標準和依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任何人辦事都要遵循制度,任何事都在制度的約束下進行,各級工會都是一級獨立的法人,有獨立的賬戶,對經費依法獨立管理,就必須嚴格執行《工會會計制度》,在執行制度的過程中要結合本級財務工作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各級工會的財務制度實施細則應當由財務部門起草,經本級委員會(主席辦公會)通過,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一級工會如果沒有本級執行《工會會計制度》的實施細則,在一定程度上,工作將無法開展。例如某工作人員進行采購或其他經濟業務,如果本級工會沒有財務制度,就不清楚如何辦理簽字報銷手續,財務管理的作用就不能很好發揮,必然影響工作的開展。
制定財務制度的責任在于工會的法定代表人,作為一級工會組織的法定代表人是工會主席,有責任主持制定本級的財務管理的各項制度。財務人員要負責起草、修訂本級工會的財務制度。每一級工會都應該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可操作的、有針對性的、符合本單位實際工作情況的財務制度,并嚴格執行,以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確保財務工作有規章可循。對于一級工會而言,對財務制度的執行必須根據工作需要作出具體規定,只有這樣才能增強財務管理的實效性。
三、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
工會資金屬于全體會員職工,要用于全體會員職工,資金的使用也要按照使用效果進行評價,要以群眾滿意,職工歡迎為目的,服務好廣大會員職工。那么如何評價項目是否符合會員職工的需求?這就需要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對一個工會組織來說,如果開展的活動項目群眾滿意度、參與度高,那么今后就應該繼續推進開展;如果這項活動群眾不滿意、參與度不高,那么就要對這項活動進行調整。通過這種績效評價機制可以為項目的開展、資金的使用指明方向,確保本級工會開展的活動都是職工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樹立績效評價量化考核觀念,有助于提高工會資金的使用績效,對工會的財務日常工作起到風向標的作用,確保各項活動的開展符合職工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1.嚴肅預算執行力
《工會預算管理辦法》規定,工會執行預算時,不得辦理超預算的撥款, 應根據年度支出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對改變或追加的項目,必須經有關部門審核后,在取得工會委員會(常委會)或主席辦公會議同意后,才能動用預算預備費或者采取預算內調整辦法。工會預算不同于其他部門預算編制辦法,各級工會可以根據本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每年有一次機會調整預算方案,現在規定一般是每年十月底。這些規定都嚴肅了預算的執行力、強化預算的約束力。必須嚴格執行。
2.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
工會預算管理中,跨年度預算管理用得最多的是基建項目。《工會預算管理辦法》規定,基本建設工程項目跨年度的,決算前應按年度撥出數編報,在工程竣工最后年度,必須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審核確認,出具相關報告書,計算審核確認數扣除以前年度決算數后的余額,以此作為基數編制當年度決算。健全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工會預算管理應強調全面預算管理,而通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工作來強
3.化全面預算管理是很好的方式
通過預算績效管理,強化支出責任和效率意識,逐步將將績效評價重點由原來的單個項目支出拓展到工會整體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同時,重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切實作用于完善工會政策、調整支出結構和預算的科學安排。
二、加強預算監督
1.加強預算監督
預算管理包括預算編制事前、預算執行事中和預算執行事后管理。事后管理是預算管理的重要環節。各級工會在接受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監督的同時,也應該認真接受上一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監督,國家相關部門的審計監督,以確保工會預算的嚴肅性。
2.推進預決算信息公開
首先是高校工會領導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不夠,很多領導認為高校工會是黨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服務機構,它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服務,為老師服務,為學校服務,肩負著組織、引導、服務師生和維護其權益的重任,所以他們的主要工作不是財務管理,因此認為財務管理工作無足輕重,進而高校工會財務人員的積極性也不高。更為重要的是人員配備問題,有些高校工會由于規模較小,可能只設置一到兩名財務人員,或者聘用兼職人員,普遍存在一人身兼數職的情形,詳細分工、相互牽制等內部控制體系中要求的內容無法實現。這樣顯然不符合《會計法》中有關會計不能兼任出納等的規定,同時也不符合財務工作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規定,比較容易出現貪污挪用等舞弊問題。另外,記賬與審核不分離,監督審核體系也容易出現問題。
二、對高校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上述討論了高校工會財務管理中面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也相應提出了一些建議:
1.完善高校工會財務管理流程管理,規范財務管理過程
在流程方面,如同企業的財務管理一樣,高校工會的財務管理也是有一定的運作流程的,同樣要經歷計劃、執行、監督等過程。首先是編制預算,高校工會應當強化預算編制體系,將任務分配到具體單位和個人,減少資金的閑置浪費。高校工會經費預算是計劃的資金表現,是實現工作目標的保障。高校工會的財務管理從預算開始,把編制與執行預算作為一項主要工作切實落實到計劃中,從高校整體利益出發,量入為出、統籌兼顧,使收支平衡,做好預算工作。對預算的審批也要有一定的規范,對超過一定標準的大額活動,實行集體討論或聯簽制度,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可靠。其次就是賬務處理過程,財務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賬務處理,完整反映高校工會的財務情況。我們應按照規范的會計準則進行記賬,無論是明細賬、日記賬,還是總賬都應記載清楚,核對無誤,同時注意加強往來款項的管理。賬務處理的最后一步就是編制會計報表,它是財務人員每月必須上交的材料,是領導決策的有力根據。高校工會可以根據會計報表系統歸納經費的收支情況,分析其合理與否,進而根據它來調整相應的缺陷。最后,財務管理的監督評價也是不可或缺的,如同企業,工會也應該建立自己的內部審計部門,即經費審查委員會,完善經費監管過程。經費審查委員會應對上述的財務預算過程、賬務處理過程進行審查,增加財務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杜絕資金使用的不合理性。通過內部審計過程,可以督促財務人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執行財務工作,防范舞弊行為的發生,使財務管理過程更加合理準確。
2.加強高校工會財務管理制度建設,制度化財務管理各過程
至于制度方面,我們都知道無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工會的財務管理自然也不例外。高校工會應當認識到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強化制度的落實,重視制度的執行,應注重在現有的兩個方法的基礎上,探索更加細節性的內容,詳細規范財務管理的全過程。具體來說,高校工會應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制定相應的工會財務核算方法、資金管理、經費管理與使用制度,明確各相應的制度,使高校工會財務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健全工會的內部控制制度,這里主要指財務的內部控制,包括現金出納的內部控制制度、會計核算的內部控制制度、業務程序的內部控制制度、預算管理控制制度、經費支出管理控制制度等。比如,我們的制度中要明確規定:一切現金收入必須及時存入銀行,不允許“坐支”現金;對各項經費支出的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工會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準,同時結合高校工會的實際,制定適合本單位的具體的經費支出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
3.重視高校工會財務管理建設,強化人員配置與培訓
首先,作為高校工會的領導階層,重視財務管理工作是必須的,激勵財務人員,提高財務人員的激情也是他們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家的積極性都提上去了,高校工會的財務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其次,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配備專門的高校工會財務人員,并且會計人員必須按規定上崗,不能一人兼多職,明確劃分高校工會財務各個不相容崗位的工作職責,設置工作崗位時要嚴格遵守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準則,明確權利與義務,以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最后,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學習培訓。目前中國的會計準則處于不斷修訂完善中,作為財務人員也要及時更新知識,緊跟社會腳步,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要充分發揮工會經費檢查委員會的作用,對工會經審人員展開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及時發現高校工會內部控制中的問題,以防范違法違規舞弊現象的發生,促進高校工會財務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結束語
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勞動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的契約關系,但勞動關系的特殊性決定了用人單位的強者地位和勞動者的弱者身份。在勞動關系中,企業掌握主動權,處于主導地位。而勞動者往往是弱勢的,處于被動地位。實踐表明,當前勞動關系矛盾的實質是勞動者權益受到侵害,這也成為多數勞動爭議和糾紛發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必須對勞動者權益實施優先保護,這是市場經濟公平競爭原則的要求,也是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需要。工會組織就是為了解決勞動關系雙方地位不對等、力量不平衡的矛盾而產生的,是組織起來的職工。維護職能是工會組織自產生之日起就具有的本質屬性,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工會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必須體現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特點和要求,并且要把維權作為貫穿于整個工會工作的始終。工會如果不履行維護職能,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讓職工能夠安心生產,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積極勞動,努力奉獻,這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當然也是和諧勞動關系的前提。同時工會的維權,不僅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更重要的是保護了勞動者對企業、對政府、對社會的信任和信心。這一點對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維護職工的就業權,以及由就業關系引發的各種勞動經濟權益是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一方面,工會組織要注重源頭參與,在更高層次和更廣范圍發揮工會作用,維護職工權益。應積極推動相關勞動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主動爭取各級人大和政府職能部門開展執法檢查,有效發揮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作用,促進各項涉及勞動關系的規章制度健全完善,及時掌握勞動關系矛盾的發展動向,做到表達職工利益訴求渠道暢通有序、調解勞動關系矛盾及時有效。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入到具體的勞動關系矛盾中,密切關注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增強工會工作的針對性,使廣大職工群眾的就業、工資、工時、勞動條件、休息休假、社會保障、民主管理等權益免遭侵害。依法監督企業嚴格執行各項勞動法律法規,依法督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要注重做好職工群眾工作,主動協調解決職工民生問題,積極推動爭取政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促進非公有制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加強勞動保護工作,開展職業病群防群治,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等等。同時,還要加強對職工的服務工作,尤其要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通過送溫暖、金秋助學、大病醫療互助等工會幫扶救助品牌,逐步形成集推薦就業、法律援助、困難幫扶、生活救助于一體的系統幫扶服務模式,使困難職工能夠得到更多的幫扶和救助。要不斷加大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建設力度,“拓展幫扶范圍、完善幫扶方式、提高幫扶水平,把幫扶中心辦成充滿陽光、充滿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要注重幫扶工作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實現對困難職工的“精準幫扶”,有效幫助困難職工擺脫困境,切實為困難職工排憂解難。
二、以提高職工素質、深化勞動競賽為著力點,促進企業發展,讓職工群眾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企業作為經濟活動主體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不能實現自己的利益,企業就不能正常生存和發展,也就談不上貢獻社會,服務人民。勞動關系是從用工開始的,如果企業不能正常生產經營和生存發展,就不能有正常的雇傭行為,也就沒有了勞動關系的前提。同樣,如果企業的經濟效益不好,也很難保證勞動者的利益,不僅不能為勞動者提供正常的發展條件,也不能保證福利待遇的改善和提高,甚至連基本的工資保障都難以實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勞動關系雙方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所以促進企業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既是保證勞動關系穩定和健康發展的基礎,也是勞動者實現自身權益的根本保證。工會協調勞動關系必須從兩頭使勁,既要在直接維護職工群眾權益方面下大力氣,也要在促進企業發展方面下大功夫。既要引導職工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落實職工的各項合法權利,又要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積極完成生產任務,齊心合力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為此應突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要以打造高素質職工隊伍為重點,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努力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全面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助推企業發展。
要在職工中廣泛開展形勢政策宣傳教育,引導和教育廣大職工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促使廣大職工牢固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要用勞模精神、中國工人階級偉大品格教育和激勵職工,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把職工熱愛黨、熱愛國家的信念轉化為愛崗敬業、爭創一流的實際行動。要扎實推進“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不斷提高職工學知識、鉆業務、強素質的積極性,全面提升廣大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技術水平。要加強職工教育培訓工作,拓展服務對象,豐富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方式,努力培養一大批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和技術技能比武活動。勞動競賽是為充分發揮勞動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所開展的、以普遍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為目的的群眾性競賽活動。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術技能比武活動可以增強職工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發揮職工的首創精神,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對于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企業經濟效益,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無論企業是處于順境或者逆境,工會組織都要始終堅持勞動競賽和技術技能比武活動這個抓手,促進企業和職工的雙向互動,實現企業和職工的互利共贏。
三、以推進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為突破點,不斷改進溝通方法,暢通交流渠道,更好地協調勞動關系
平等協商,又稱勞資協商,是指勞動關系雙方就有關企業生產經營和職工利益的事務,平等地交涉、對話和商討,以實現相互理解和合作,并在可能的條件下達成一定協議的活動。勞動關系涉及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都需要在協商的基礎上完成,所以說協商在處理勞動關系事務方面是一種常態化的手段。通過協商解決問題,可以找到雙方利益的結合點,通過協商拿出的處理意見和解決方法,便于勞動關系雙方接受,有利于實際操作,執行起來更加方便快捷,也可以避免激化矛盾,避免更多勞動爭議和糾紛的發生。實踐證明,只有采用協商方式解決勞動關系問題,才能保證勞動關系雙方互利共贏,從而全面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企業開展平等協商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隨著勞動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平等協商方式已經成為符合我國國情的最有效的解決勞動關系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可以說平等協商對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穩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平等協商過程中,工會是當然的職工代表。勞動關系雙方的各種事務不可能全部由單個的勞動者同企業協商解決,多數事務的協調、集體合同談判和簽約、集體合同履約監督等都必須由工會代表職工來完成。作為職工的代表,工會既是平等協商的主角,也是溝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中間環節。所以工會要加強同企業的溝通,做好勞動關系雙方的聯系和協調,促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近年來,經過各級黨政、工會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正逐步實現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覆蓋面不斷擴大,簽約率和履約率不斷提高,現在已初步建立了涵蓋勞動關系各個方面的集體協商機制。對于職工工資福利、勞動時間、休息休假、職工培訓等基本訴求,通過簽訂綜合性集體合同進行保障;對于勞動報酬、安全生產保護、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推行專項協商,簽訂專項集體合同;對于勞動爭議調解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因企業內外部條件發生重大變化導致企業可能發生的涉及職工權益的重大問題等情況,建立定期溝通和及時協商機制,使問題通過協商得到解決。實踐證明,平等協商集體合同所產生的社會效益越來越明顯,受到了各級黨政和廣大職工的普遍認可,通過協商解決勞動關系方面的問題,已逐步形成共識。
1.1企業應當加快市場競爭制度的引進速度,以市場規律作為其基本工作準則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的關鍵時期,基于施工企業工會而言,應當重視三個方面:①提高自身認識,始終支持企業改革,并投身入改革實踐中。“發展”不僅是國家及各企業的主要目標,是解決各種問題的必要前提,同時也是所有員工獲取利益的重要方式。因此,若改革程序能夠推動企業發展,還能為企業及員工帶來更多利益,就應當始終支持改革。②深入至員工群體中,合理利用各種有效方式宣傳改革意義、途徑和相關政策,有利于引導員工解放其思想和轉變其觀念,對于有效處理改革、穩定以及發展之間的關系起著重要意義,同時還能推動員工參與至改革活動中。③改革實踐活動中必須有效維護員工的穩定性與完整性。改革以穩定作為其基礎,因此企業工會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有效解決各種不利因素,推動改革活動的順利開展。
1.2加大員工整體培訓力度,不斷提升其勞動技能①以加快企業整體發展速度為基本主題,針對性的舉辦各種培訓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突出各崗位的特征,以此方式提升培訓效率。通過提升員工崗位技能,有機結合員工的思想道德與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員工的勞動技能、道德素養以及學識水平,從而提升其綜合素養。②加快工作創新步伐,大力尋找各種新載體與新技術,重點提升員工素質。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內部可以舉辦各種群眾類經濟創新活動,用以提升員工生產能力與經濟服務水平。③建立起教育培訓的長效機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教育培訓計劃,并明確教育培訓基本內容與整體目標,推動培訓工作朝著多途徑、層次化、類別化方向發展。
二、以和諧生活作為基本著力點,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
2.1維護所有員工合法利益
①加強和企業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及配合,著力解決員工最為關心和最為現實的問題,并定期檢查施工現場的安全情況,嚴肅查處侵害員工基本利益的行為,使之感受到來自于企業的關心,有助于提升企業內部向心力以及凝聚力。②給予管理干部、施工隊伍等宣傳各項法律與法規,貫徹與落實教育活動與監管活動。以法律宣傳的形式,有助于增強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及法律意識,使之自覺地保持遵紀守法的良好品行[2]。③推廣與落實平等協商機制,確保勞資雙方能夠自主協調其內部矛盾及有效處理其利益關系,從而到達共同發展的目標。
2.2加大力度建設內部控制制度
由于各行施工企業工會具體情況存在著差異,所以其內部控制制度也應隨之進行調整,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已成為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保障。(1)施工企業內部需要定期組織員工召開職工大會,督促職工代表履行其各項職能,確保員工民主監管權力、創造能力、工作積極性等均得以有效發揮。而針對與員工切身利益有直接關系的各項重大決策、改革措施,在其正式出臺之前,應當接受職代會的討論及審議,以尊重員工民利作為基本出發點,確保員工能夠充分表達其意愿,通過深入吸納基層員工的意見及建議,有助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2)始終堅持廠務公開機制,通過尋找廠務公開新型載體、新型渠道以及新型方案,確保企業在進行經濟決策、經營管理等事項時能夠達到公正、公開的標準,并接受所有內部控制制度員工的全方位監督。(3)給予所有員工進行法制宣傳及教育,以此方式引導員工維護自身利益,根據既定程序合理表達自身訴求,并在法律限定范圍內依法行使自身民利,以法律手段處理企業和員工之間的各種矛盾。(4)提升職工代表整體培訓力度,通過提升其民主管理意識與能力,賦予其建議權、知情權、參與權以及審議權等,通過集思廣益,實現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等目標。
2.3構建企業內部和諧氣氛
構建企業內部和諧氣氛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
三、不斷提升領導干部整體素質,推動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
①提升領導干部專業素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通過深入學習與研究,促使領導干部以政治角度作為出發點去分析各種問題,并提升其問題處理能力,有助于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②領導干部應當不斷熟悉及學習各種生產工藝、管理技巧及法律知識,通過提升其工作能力,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優良的人才儲備[3]。③密切聯系所有員工,不斷提升其服務水平,真正做到關心職員、信任職員。在面對職員出現的各種問題時,應以支持與鼓勵的態度勉勵職員,幫助職員克服難關。④有效掌握各種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用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從而實現構建企業內部和諧社會整體目標。
四、結束語
工會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必須要將工會的資產管理工作做好。想要大力的突進社會注意和諧社會的建設,工會組織就必須要積極的去解決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并將這項工作當作是工會工作的重點內容,工會必須要積極的增強自身的組織吸引力與凝聚力,將廣大的職工團結起來,積極的參與到社會與企業改革中去,以加快發展鞏固和諧、以維護穩定保障和諧、以提高素質推動和諧。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雄厚的物質基礎。加強工會資產管理對于推進企業的改革與發展十分重要,能夠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足以落實“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工作方針,同時還能夠促進工會系統自身的建設與發展。
二、工會資產信息化管理要達到的目標與需要遵循的原則
(一)工會信息化管理需要達到的目標
從長遠來看,工會實現資產信息化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工會資產管理軟件的全面應用,構建起由上至下的一套工會資產管理系統;并在此基礎上來建立起網絡互聯、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國性工會資產管理系統,最終實現統計數據的電子匯總和網上直報;同時需要以網絡來作為依托,對工會資產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建立起規范的業務管理體系,提高監管體系與宏觀決策體系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的三個目標:(1)實現工會資產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2)要建立起有效的工會資產監管體系;(3)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宏觀決策體系。
(二)工會信息化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則
原則一:需要做到完整、正確、統一、及時,能夠統一進行規劃、統一標準、指導,按照要求分步實施、分級管理,實現網絡互聯、信息共享。
原則二:進行縱向建設,橫向對接。各級工會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工會資產管理系統,并且要能夠確保獨立性與完整性,在條件成熟時還可以與財政、審計等有關部門進行信息交換和共享。
原則三:實現數據向上集中,服務向下延伸。工會必須要通過系統將資產統計數據進行及時的匯總和上傳,要讓全總能夠隨時的查到中央、省、市、縣、基層五級工會組織的資產情況。同時積極的利用網絡。將工會資產管理服務延伸到基層中。
原則四:做到經濟實用性。要積極的避免重復建設和力爭節約,各級的工會都應該盡量的做到統一使用工會資產管理軟件,充分利用,切實發揮其作用。
三、信息化的環境下工會資產管理的措施
工會資產管理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工會長抓不懈。要通過推廣應用工會資產管理軟件,搞好工會資產統計。
(一)通過信息化積極的發展工會企事業,確保工會資產的保值增值與擁有更多的優良資產
要積極的利用信息化建設來發展好工會的企事業,使得工會能夠擁有更多的優良資產,進而能夠起到聯系職工、服務職工、教育職工、凝聚職工的作用,進一步的起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作用,壯大工會實力、擴大工會的影響。通過工會資產信息化建設盤活工會資產,維護工會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將工會的企事業資產都運營打造成優良資產,為工會開展活動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通過信息化的建設為工會增加更多的工會資產存量規模。信息化建設,將會使得工會的資產管理更加的合理,進而能夠更加容易的爭取到黨和政府的支持。加強工會資產的信息化管理將會讓使得對工會經營性資產的管理更加的合理,進一步的優化工會資產結構,形成服務職工、服務工會的特色產業。
(二)發揮工會資產管理軟件作用,推進現代化管理手段實施進度
利用資產管理軟件進行推進分類管理。以資產管理軟件為基礎,根據相關規則以及工會資產的存在形態,分別制定出工會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外投資以及其他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積極利用資產管理軟件實現管理的程序化。軟件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過程清晰、規定嚴格,因此利用資產管理軟件將更加有助于對管理過程進行規范,從而實現工會資產管理的程序化、規范化,使得與工會資產相關的各項操作制度更加的健全、規范。利用資產管理軟件實現工會資產的民主管理、透明管理。管理軟件中會對工會資產的一切活動都進行記錄,因此可以定期的利用軟件公布工會資產管理的信息,使得工會資產管理更加的透明化,同時還可以根據軟件來逐步建立工會資產使用、清查及評價制度,完善內控制度,接受職工群眾和上、下級工會的監督,保持工會資產完整。
(三)將工會資產管理軟件與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相結合
財務決策是對財務方案、財務政策進行選擇和決定的過程。財務決策的目的就在于確定最為令人滿意的財務方案。只有確定了效果好并切實可行的方案,財務活動才能取得好的效益,完成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工會資產管理的過程中財務決策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應該積極的已經財務決策支持系統來為工會的資產管理提供決策支持。而財務決策系統所需要的相關信息也可以由工會資產管理軟件來提供,將這兩者進行有機結合將更能夠發揮其各自的作用,更能夠體現出信息化為工會資產管理所能夠提供的便利。
由于受資金計劃的限制,影響了工會工作正常開展;有些單位領導主抓行政財務工作,干脆將工會經費也一同管理,致使部分工會主席無法行使“一支筆”簽字審批權;還有一些單位把工會經費當成“自留地”、“小金庫”,將行政不能列支的費用全部納入工會經費賬戶開支。上述現象導致部分單位工會財務管理工作混亂、職責不清,擠占、挪用工會經費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了工會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
工會預算執行及控制能力較低。一是預算編制比較粗糙。有相當一部分單位工會預算的編制仍根據當年財務狀況和上年實際收支情況進行核定,沒有將收入和支出細化到具體項目,存在較大隨意性。二是預算控制能力有限。在年度預算執行過程中,一些單位不能嚴格按照年初預算安排活動、合理開支,超預算現象普遍存在,預算外項目經常發生,致使年度預算流于形式,資金的使用和管理缺乏預見性和準確性,預算執行控制能力偏低。
在工會財務內部控制和監督過程中,一些單位工會內部審計未能履行其應有職責,只是走形式、走過場;一些單位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個別領導對內部審計重視不夠或存在觀念上的誤解,導致內部審計工作不能正常開展;一些單位工會未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有的與財務部門機構重合,或是內部審計機構制度不健全、業務不規范,未能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
缺乏有效的工會資產管理機制。一是管理混亂。一些單位將經費收入和支出作為重點工作來抓,相對于固定資產管理方面卻重視不夠,存在很多不規范的問題。一些單位由于受崗位定員的限制以及人員變動等因素的影響,固定資產處于無專人管理的狀態,導致大量自然耗損的固定資產長期掛賬,賬實不符。二是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單位沒有按照規定登記固定資產明細賬,沒有建立資產登記實物卡片,造成固定資產賬、卡、物不相符。三是資產的清查、盤點和報廢沒有形成制度化、常態化。一些單位的工會資產超過使用年限并已報廢,有的已轉贈到其他單位。但是,由于沒有及時辦理報廢核銷和資產轉移手續,造成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虛增。
目前,一些單位工會會計崗位不穩定,人員變動頻繁,造成會計業務銜接不暢。由于對工會會計制度不熟悉,會計職責不清晰,工作質量相對較低,直接影響到工會經費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以及資金使用效益的進一步提高。有些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缺乏應有的分析判斷和實際操作能力,影響到工會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實施;有些會計人員雖然具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但出于個人利益的考慮而無視會計職業道德,對單位領導及其他業務經辦人員的違規行為視而不見,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會計人員的這種專業素養,無法滿足工會事業發展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會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設。
綜上所述,形成以上問題的主要因素就在于:一是會計崗位責任不清。一些單位沒有按照內控制度要求劃分會計人員職責權限,不相容崗位沒有分離,會計工作缺乏互相監督、互相制約機制。二是缺乏嚴格細致的管理措施。如,對貨幣資金收支沒有嚴格的監管措施,坐收坐支現金;長期不盤點現金,對會計業務不及時進行賬務處理;擅自挪用或借出貨幣資金,用白條抵庫。三是內部審核與監督不得力。一些單位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過程中,只重視審批程序,不重視內部審核監督,所辦會計業務雖然堅持“一支筆”審批制度,但沒有對所發生會計事項及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合規性進行審核,容易導致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四是內部審計工作不到位。一些單位的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對工會經費的收支情況缺乏審計監督。五是內部控制水平有差距。一些工會組織雖然采用電算化處理會計業務,但在電腦規范化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對使用的財務軟件沒有按要求設置密碼,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操作;有的會計業務數據修改或變更不經過第三人審核、審批,這種情況往往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控制失效。
建立完善工會財務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措施
1.增強意識,完善制度,建立內部控制管理長效機制。新修訂的《工會會計制度》明確規定,“各級工會應當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崗位責任制度和內部稽核制度”。這就要求各級工會組織依據相關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適合本地區、本單位特點的工會財務內部控制制度和各項規章制度,并深入貫徹實施,持續推進工會財務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防范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確保將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一是要樹立內部控制人人有責的理念,切實改變內控工作中存在的重形式、輕實質現象,逐步實現從“要我內控”向“我要內控”的思想轉變,切實保證工會財務內部控制作用的有效發揮。二是要由內控基礎工作入手,完善制度,把內控管理責任分解落實到部門及具體崗位,建立責任追究和工會財務內部控制績效考評機制,使內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從內部來看,城市社會公共服務政府內部行政層級分工不明。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中,政府自身行革緩慢,機構重疊、職能交叉、服務網絡脫節等碎片化顯現依然比較突出,成為制約我國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發展的重要瓶頸。從外部來看,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跨區域的城市公共問題迫切需要加強城市與城市之間的區域合作。
二、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統籌管理和政策銜接的制度設計與創新
(一)城鄉一體化的社會公共服務治理
城鄉社會公共服務的“共同繁榮”,一是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公共服務項目對接制度。可以采取建立“個人社會公共服務賬號”和“全國性社會公共服務項目目錄”,兩者相結合,突出個人在所在區域的貢獻程度、發展特征以及地區對相應人才的吸引,廢除地域之間的限制,保障公民基本社會權利的實現;二是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公共服務運行機制。區域之間由于發展程度的不同,社會公共服務的標準也有所差別,特別是在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方面,可以建立相應的“政府補助基金”,緩解由于區域差異所帶來的不同待遇。三是打造社會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的治理平臺。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在城鄉之間進行社會公共服務的統籌規劃和布局。四是打破城鄉分割的戶籍壁壘。消除戶籍決定身份等級的功能,對戶籍制度進行實質性改革,徹底剝離依附在戶籍制度上的各種福利,真正做到城鄉居民公平的享受各項社會公共服務。
(二)城市行政管理體制和機制的治理變革
1、調整城市公共服務的組織結構關系,改變過去以層級、職能劃分為特征的社會性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從縱向上看,實現社會公共服務各層次的整合,改變以往政府縱向結構上的職權交叉、服務缺失的局面。從橫向上看,要整合同一組織內以及不同組織之間的服務功能,解決城市公共服務供給中職責不清、多頭管理所帶來的服務供給破裂和責任模糊的問題,實現不同社會公共服務資源之間的聯動、調解和利用,確保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的無縫隙對接。2、加強城市社會公共服務的信息體系建設。通過信息的整合實現城市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相關利益主體的信息共享。充實城市社區網格化管理要素。提高網格管理員的工作責任,將社會性公共服務進一步細分,納入網格管理員的工作范圍之內。3、加強城市區域間社會公共服務的協同配合。在城市社會公共服務領域通過建立區域合作協議的形式,共同承擔趨同性和關聯性的社會公共服務對于不斷提升城市社會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最終提升城市競爭力也是極為重要的。
(三)城市社會公共服務多元結構供給的形成
中國的群眾文化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特色,是建設中國特色文化、社會主義文化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文化類別。群眾文化應該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活動,構建屬于自身的文化事業,形成獨特的文化管理內容和方法,群眾文化中最重要的便是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群眾文化在當前的文化建設體系中和精英文化是同等重要、齊頭并進的,它是民族民間文化、文化建設產業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二、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
(一)社會功能
文化是為了滿足人類生活需要而產生的,在國家存在的前提下,文化是指一個國家的一套工具加上一套風俗。當我們認為某種文化要素是有意義的、正確的時候,那么必然意味著這種文化要素是起到作用的、是活動的。文化要素具有動態性,人類學應該據此特點對文化的功能進行研究。群眾文化藝術活動是群眾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群眾文化依靠著諸如藝術和游戲等活動進行生動地演繹。人們喜愛的一些藝術活動或者一些游戲往往是具有消遣作用的,能夠減輕人們在日程工作和生活中積累的壓力和緊張感,通過群眾文化活動,人們可以減輕壓力、放松精神、重整旗鼓,然后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去。以上所述只是從表面意思上看到的群眾文化功能,事實上群眾文化的功能遠不止于此。下面筆者針對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展開討論。1.娛樂與交流功能。改革開放,尤其是市場經濟制度建立以來,我國社會取得了高速穩定的發展,導致了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與此同時,我們發現人們的生活在社會競爭逐漸加劇的過程中變得日益忙碌,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為了使得自己的競爭力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國家的節假日和法定假日期間都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提升,完全沒有閑暇時間娛樂,群眾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少,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變得寥寥無幾。近年來的民意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低。所以,人們要獲得真正的幸福,僅僅獲得物質的豐富是遠遠不夠的,豐富的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躲起來,人們交流才躲起來,人們的凈勝文化生活才越來越豐富。現代文化的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少,這使得人們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薄,城市工作的人交際圈只局限在學習和工作的范圍內,認識的人越來越少。即便在現代社會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依然使用,現代人依然需要交流和娛樂,依然需要融入到群眾文化之中來。群眾文化本身的藝術性不是很高,它需要的是集體參與,所有有興趣、有愛好的人都可以參與到其中來,并獲得快樂。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個平臺使得人們娛樂和交流,不管在哪一個時代,人們都要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2.儀式與團結功能。人類的社會生活是伴隨著各種形式的儀式展開的,人類在早期就有了宗教儀式和巫術儀式。不管是民間生活中的各類儀式還是政治性儀式都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中國是一個極其重視禮儀的國家,一個人才出生、結婚、過生日、死亡的時候都會舉辦相應的儀式,這就涉及到了多種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儀式可以變得更加豐富,參加儀式的人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儀式要傳遞的情感。而這些儀式的參加者都是一個村,一個社區或一個族,這增強了他們的友誼與團結。3.符號與象征功能。每一個民族、每一社區都十分重視自身的文化給世界和人民帶來的影響,如果一個民族或者地區的文化對社會的影響加大,那么會給其經濟發展和政治生活帶來有益的影響,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武裝自身。但是如何使自己生活的地區、城市能夠具有良好的文化形象呢,群眾文化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重要的符號作用。所以,一個城市要給社會帶來良好的影響和作用,就必須先從群眾文化著手,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在建設良好群眾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傳承文化、發展文化、繼承文化,整個社區和城市才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二)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