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園林測量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園林測量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園林測量實訓總結

        第1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教學;就業導向;能力主線;考核模式;學生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成效評價與考核,是對人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測量,是課程建設與改革的有機環節,也是人才培養目標實現效果的重要檢尺。強化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高職教學改革、質量建設以及人才培養自身的目標性要求。作為高職院校課程建設不可分割的一個關鍵性環節,學生學習成效評價與考核須依據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在切實體現高職課程體系的構成特征及不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構建適應就業導向、利于實踐能力強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高職教育教學考核模式和評價體系。

        一、更新評價理念,回歸考試功能。優化考核機制

        學院堅持考試功能回歸,注重發揮整體效能,采用多元教學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潛能,注重個性發展,突出能力培養。

        1、實行學分制和嚴格的學籍管理制度,強化考核激勵機制

        學院實行學分制,積極為學習成績優秀,符合條件的學生辦理免修、免考手續.使學有余力的學生獲得分層培養的機會,有更多時間自主發展職業個性,體驗工學結合。在激勵的同時,采取學業退出機制,嚴格學籍管理,嚴肅留降級制度以及“首次補考后專業主干課不及格(或無成績)累計達到3門予以退學”等專門強化專業能力培養的有關規定,激勵了廣大的學生熱情,形成了正確的學習導向,促進了專業技能及職業綜合能力的鍛煉和提高。

        2、改革考核制度,突出動手能力以及職業綜合能力考核

        學院注重考核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技能,所有單獨進行的實習均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進行考核。考核中將動手操作能力考核作為重中之重,占所在實習課程分數總量的70%;強化對綜合實習實訓、頂崗實習等環節的考核,專門制定了《頂崗實習學生成績考核意見》,接納學生實習的單位及企業中的導師直接參與學生考核。學院對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嚴格把關,采用答辯制,設立專業答辯委員會,專項負責學生畢業答辯的組織、選題、答辯、優秀畢業論文評選與獎勵等一系列考評事宜。提倡各系(部)按照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總原則,結合本系(部)課程特點積極實行考試改革。各課程組呈報考試改革申請,教務處會同各系對考核改革方案進行審批后,各課程所在教研室組織實施。改革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后或實驗完成后呈送總結性材料,成效顯著的在全院范圍內予以推廣或交流。

        3、加強職業技能考試管理,實行雙軌考核制

        職業技能鑒定是考核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學院實行將常規課程考核和職業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試機制,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接軌。作為林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學院將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工作作為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模塊列入專業教學計劃,分配專項學時,進行教學、培訓、考核、鑒定四點一線的統籌管理,學生獲得證書給予相應學分,獲得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至少一個)方可畢業。這些良性的評價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核心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職業綜合能力訓練。

        4、確立絕對標準和個體標準,實施發展性評價

        針對高職生生源素質層次參差不齊的現狀,學院注重對學生素質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明確學生的素質優劣及其潛能所在,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提供方向和指南。英語教學普遍實行分層教學和分層考核,試卷采用與所學層次的學期授課計劃、難度相適應的A、B、c三套試題,并與學分制接軌,突出發展性評價。公文寫作、演講與口才等通用能力培養課程,積極實行“過程評價法”、“口語考核法”、“個人能力基質發展水平縱向評價法”等,注重對學生綜合表達能力和個人整體發展能力的考核。

        5、注重試后分析的診斷功能,發揮考核評價的動態調控機制

        學院注重考試的診斷功能,各門課程嚴格執行試卷分析制度,試后積極剖析學生重點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對具有普遍性的失分項和成績普遍較低的班級進行多角度的原因分析和教學對策調整,切實發揮考試的質量調控功能,確保學生對主要知識點的學習和能力點的和掌握。

        二、以實踐技能和能力培養為目標設計考核內容,使考核與教學過程相結合

        高職教學注重應用能力培養,考核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明確而具體的教學傾向。

        1、建立完備的實踐技能及綜合實訓項目考核標準

        為強化以技能為主的教學考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學院各課程組編寫了實踐技能考核方案,明確了實踐技能訓練與考核的具體項目及其質量評價標準;制訂了完備詳細的綜合實訓項目考核標準,明確訓練項目名稱、訓練目標、訓練任務、訓練內容、訓練方法、訓練時問、訓練效果要求等,根據嚴細的訓練標準對學生進行實訓考核,突出了專業實踐能力培養。

        2、寓考于教,教、學、做、評相融合

        基于園林、林業類專業課程實踐性強,動手程度高等特點及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學院強調考試內容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操作技能,重點側重對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形成的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考核,實踐能力考核與實踐教學過程本身相結合。例如,園林制圖課安排學生測繪校園前庭的綠化廣場,繪制廣場的總平面圖、植物種植圖,測量有代表性的園林建筑,繪制它的平、立、剖面及效果圖。這樣的項目作業,既是教學內容,也是綜合實踐能力考核的實質性內容,強化了專業崗位綜合能力訓練,突顯了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職教學考核模式的獨有特征。

        3、逐步建立課程試題庫,推進教、考同步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學院主要專業的重點課程組目前正逐步建立試題庫,促進專業必需的重點知識、能力點系統化、數字化,為教、考同步奠定基礎。

        三、以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培養為主線。革新考試方法,突出實踐性、開放性、職業性

        高職教育的考核應堅持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知識、技能、能力考核并重,以能力和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摒棄那種只考查學生背書能力的考核方式。考核形式應多樣化,重點考察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技術操作技能,實施模塊式(理論+技能)考核。

        1、考試形式隨考試內容改革及課程類型特點靈活變化,主輔搭配

        一是理論教學的考核,主要以筆試為主。筆試內容不僅有理論知識,還有部分操作技能考核,如畫圖、定量分析等。二是課程實踐教學的考核,以操作技能考核為主,輔以問答口試。考核時按照隨機方式從考試范圍中抽取題目,讓學生分批進行單獨考核,在指定時間內到實驗室進行實際動手操作,達到指定要求并回答教師問題。三是項目制作教學的考核,以成品的指標測試考核為主。“成品”,包括硬件成品、軟件成品和設計制作說明文檔,如實用菌、組織培養、育種、插花、園林制圖等實訓類課程或實訓項目,都以“成品”作為最終的課業評定標準。

        2、采取多樣化考試形式,注重過程考核與能力測評

        一是課程形成性考試與總結性考試相結合。我們將課程形成性考試與總結性考試結合起來,通過綜合評價學生實訓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協作精神、勤狀況、操作的規范性)、各類學習活動(實訓、課程設計、社會調研)報告完成情況,項目制作的優劣,筆記、心得、答疑、討論、演講反映的情況等和課程最后的總結性考試,給出學生職業技能與能力的最后評價。

        二是開卷考試與半開卷考試、閉卷考試相結合。在理論考試中,塒知識部分,多采取閉卷考試,對理論分析部分采取開卷考試或半開卷考試。在實踐考試中,往往公開考核方式和能力型試題,允許學生現場查查閱資料、數據,如園林工程、設計初步等課程的考試。

        三是課堂考試與現場考試相結合。提倡現場考試,是學院技能考試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如扦插、插花等實訓課程,都是直接面對操作對象在現場中進行實踐部分的考試。一般由多位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分,再取平均分。實操部分完成后,再回到課堂用筆試或口試的方式進行答辯或回答相應問題。

        四是筆試與口試、答辯相結合。在考試中,多采取筆試方式,部分課程靈活采取口試或答辯方式,做到筆試、口試、答辯相結合。

        3、突出能力培養和就業導向,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單科個性化考核

        幾年來,學院各課程組結合學科特點,大膽探索了多種靈活多樣的個性化考核方式,突出了以能力培養和就業導向為特點的高職教育特點。例如,以園林植物栽培養護課結合本課程在實訓基地分段式現場教學,將該課程主要技能分項,每次在實訓基地集中教學結束前都要對本次技能操作的重點技能分小組考核;整個課程結束前對各個階段集中教學的重點技能進行全面考核,實行單人抽簽獨立操作,強化專業核心技能。

        園林植物課改變了以往考試以筆試為主,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老套做法,采取以識別實物為主,識別圖片及標本為輔的考試方法。識別實物時在溫室的真實實踐環境中,結合實物觀察回答問題,單人口試,人人過關,加強了學生對園林植物識別、鑒定能力的培養。測量課實習考核以儀器使用、計算和繪圖為主。

        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逐步實現了由單純的卷面式考核向多角度、綜合化考核的轉變。課程總評成績由三部分組成,綜合理論知識成績,專題論文、報告或綜合開卷成績以及課堂討論、演講、社會調查等平時表現成績各占50%、30%和20%。

        第2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園林技術 課程整合 教學內容

        21世紀,環境的惡化,使人們對改善環境高度關注,經濟的發展,使改善環境成為現實可能。因此,綠化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已經成為政府和民眾的共識。創建“花園城市、園林城市、山水城市、旅游城市、生態城市”等新型現代化城市已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園林得到迅速的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全國各地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紛紛開設園林技術專業,并大力開展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教學改革,課程整合和教學內容優化成為了改革的熱點。本文就我院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和教學內容優化問題進行了探討,對整合和優化原則及措施進行了總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1]

        一、園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

        1.單科性課程多,綜合性課程少

        在園林技術專業現有課程設置中,注重了單科性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強調寬口徑,專業主干課強調專業性,使課程設置越開越細,忽視課程之間的整合,綜合性課程少。

        2. 理論課多,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

        現行課程體系中,大量的理論性內容占據了課堂上的多數時間,實踐教學環

        節安排的內容不足,比例偏低,少數課程未能按要求開出規定的實驗和實習,實踐時間不足,不能滿足培養學生熟練職業技能的需求,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差。[2]

        3.必修課程多,選修課程少

        園林技術專業現行課程體系中,必修課程較多,而跨學科、跨專業、跨年級的選修課程偏少,學生無法根據自己的個性和愛好選擇課程,嚴重束縛學生個性發展,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4.存在課程內容交叉、重復和陳舊的現象

        現行園林技術專業教學計劃中,各課程自成體系, 缺乏應有溝通, 出現如《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鮮切花生產技術》、《種苗生產技術》的教學內容重復較多, 《園林工程》與《園林規則設計》的分工不明確,一些內容相互交叉,既造成有限的課時及學生學習精力上的不必要浪費, 也使得學生在聽相同內容的時候再無興致,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教材更新較慢,不少教材即使是新出版的,里面的內容對新材料、新技術和新工藝并沒涉及到,與行業需求脫節。

        5.課程安排的時間、搭配不合理

        園林技術專業的課程往往有一個相關性,例如《植物基礎》、《園林植物栽培》、《植物配置與造景》這幾門課的學習便是一個相關的、遞進的過程。然而在目前的課程安排中,把這些作為孤立的課程來安排,沒有體現一個相關性。在時間上,《植物基礎》在第一期、《園林植物栽培》在第三期、《植物配置與造景》則在第五期,造成學生往往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課程的延續性和知識的相關性無法體現出來。

        二、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及教學內容優化的原則

        1.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的原則

        1.1目標性原則

        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要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既要顧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顧及學生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的培養 ,處理好穩定與更新的關系、通才與專才的關系 ,滿足學生就業需要,符合高職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通過課程整合更好地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園林行業和企業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3]

        1.2科學性原則

        課程整合必須進行科學的論證,無論是內容重復、交叉的相近課程的整合,還是將不同學科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都要根據園林崗位群和崗位對知識、能力要求,將課程合理地整合成若干主干課程,切忌隨意湊合,做“大雜燴”。 [4]

        1.3綜合性原則

        課程整合要強調專業知識的關聯性、延續性和整體性,使整體功能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通過學習,其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價值觀念結構能擺脫傳統單性課程下形成的知識片面性,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從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1.4 “以人為本”原則

        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要遵循以人為本,應考慮到學校的教學傳統,師資力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按照認知規律科學構建體系,合理編排各個知識點及縱橫位置,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1.5開放性原則

        課程整合要吸收其它學科、專業、課程的有益成份,吸收兄弟院校的課程整合的成功經驗,不斷豐富完善發展自己,做到專業開放、課程開放。

        2. 園林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優化的原則

        2.1理論教學“必需、夠用”為原則

        “必需”就是要達到本專業的能力與基本技能所必須進行的理論學習和實際訓練;“夠用”就是在量上不要多。園林技術專業教學內容的優化要以崗位技術需要的能力為依據,教學內容能緊跟學科發展方向,結合當地應用實踐,選擇與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和與專業、崗位群技能緊密相關的內容。重點傳授生產、服務、管理所需求的知識和技術,要刪掉理論性很深且不常用的內容, 增加新的必用的知識;

        2.2實踐教學內容適用

        實踐教學內容要本著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為培養目標,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原則,精心篩選出學科中適用性強的專業知識內容,配合實踐性環節及職業技能鑒定,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創新、協作和組織能力。

        3.園林技術專業課程整合及教學內容優化的措施

        3.1 圍繞就業崗位能力制訂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園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面向園林行業和企業,職業目標必須定位于園林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根據對園林產業鏈和相應崗位群及崗位的深入分析,我們將園林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位群中的四大崗位,即:園林植物生產,園林植物養護,園林設計,和園林施工。主要培養具有園林職業能力,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林木種苗工、草坪工、花卉工,植保工、管護工,助理景觀設計師、園林設計員,施工員、項目經理、監理員等技能型人才。制定以《園林植物生產》、《園林植物養護》、《園林綠地景觀設計》和《園林工程》為核心課程,由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職業專業課,選修課和實踐環節組成課程平面結構,再由平面結構中的五大塊與時間維度上的綜合課程交叉形成課程立體結構的課程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5]

        3.2 課程整合

        根據園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圍繞職業崗位任職要求,調整部分專業基礎課,如刪去原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園林史》、《園林生態學》等課程,開設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園林植物環境》,而園林史中的部分內容在《園林綠地規劃設計》課程中進行少量的滲透;整合整合相近同類課程,減少單科性課,如將《園林植物基礎》、《花卉學》、《園林樹木》整合為《園林植物識別》;整合重復內容的課程,精簡課程內容,如將《花卉栽培》、《鮮切花生產技術》、《園林植物種苗生產技術》整合為《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同時,還應整合必修課程,增加綜合化選修課程。逐步減少必修課程比重,增加跨學科、跨專業、跨年級的綜合化課程,鼓勵學生學習的個性發展,改變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的局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6]

        3.3課程銜接

        園林技術專業無論是園林規劃設計類課程、施工與管理類課程還是植物栽培養護類課程, 先修課程與后續課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園林植物識別》、《植物配置與造景》、《園林植物養護管理》等課程,前述內容將成為后述內容的應用,課程整合就必須按照關聯應用原則進行,重視前后關系和前后銜接,加強課程間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合理安排教學進程,使之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

        3.4 教學內容優化

        課程教學內容選取和優化,以職業素質培養為基礎,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依據相關職業崗位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來選取教學內容,使課程內容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在教學中,根據應用性和動態性的原則,課程的內容也應推陳出新,應及時淘汰不實用的內容,如:《園林工程》護坡工程一節中的“編柳拋石護坡”;要對學生學習難度大、掌握困難、在實際應用中沒有太多實用價值內容進行刪減,如《園林工程》的土方工程量計算、園林給排水工程的計算和擋土墻工程中砂漿計算內容等;要將先進的行業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新工藝引進課堂,如《園林植物栽培養護》課程的無土栽培技術等。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行業特點,突出實效,整合教學內容,如《園林植物識別》課程就應該打破按科屬種分類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介紹四川和西南地區的綠化樹種,使學生的學習有的放矢,成效顯著。

        3.5 重視專業實踐教學

        3.5.1 完善園林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

        高等職業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實踐教學,為此,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必須牢固樹立動手實踐以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觀點,堅持“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全面開展技能型教學。園林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可分為3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教學實踐,包括課堂訓練、實驗、室外課、學生制作訓練、室外測量以及某些課程集中綜合訓練1-2周時間;第二部分為社會實踐,即每學年結束后到園林單位見習;第三部分為畢業前的頂崗實訓或生產實訓,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安排其到企業、工地或工程施工現場進行頂崗實訓或生產實訓。經過上述3個實踐環節的訓練,學生應基本掌握園林技術專業的各項基本技能,能夠較熟練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融合在一起。

        3.5.2 壓縮專業核心課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實訓教學課時

        壓縮專業核心課理論教學課時,增加實訓教學課時,并增加融“教、學、做”為一體的實訓教學課時,使專業核心課實訓教學時數占總教學時數的50%以上,既能加強學生操作能力培養,又可以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實際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5.3 積極探索按植物生長季節安排實踐教學

        由于植物生長。植物病蟲害防治、植物綠化維護均與季節有關,往往或出現實踐教學時間與季節不吻合,與植物的生長時期不匹配,造成實踐教學效果不好,為此,我們可以積極探索以植物生長季節等設置項目化實踐教學,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育橋,何玉蘭. 高職教育課程整合的策略及效果評價[J].繼續教育研究.2012(2).

        [2]胡競愷. 農林院校園林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1)..

        [3]肖開學.高職高專園林專業課程建設及人才培養研究[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9(3).

        [4]畢璋友,余祖文,譚維奇.高職植保專業主干課程跨專業整合與優化[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5]張孝金 董新春.高職院校園林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中 國 林 業 教 育.2009(2).

        [6]董鳳麗.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園林類專業實踐教學中的作用[J].職業時空.2012 (7).

        [7] 楊瑞卿, 李春靜. 高職院校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研究[J]. 遼寧高職學報, 2007( 8) .

        第3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園林專業;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2-0140-03

        獨立學院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與模式的一項探索和創新。根據國家教育部的界定,其人才培養定位是按照市場和社會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在現階段,由于受教學資源的限制,獨立學院各專業的教學基本上套用母體院校的模式,從而導致在學生應用能力培養上的模糊感和斷層感。

        園林專業作為一門跨學科、綜合性強、重實踐的專業,研究內容涉及從微觀到宏觀的多個層次,與城市發展及人們的身心健康息息相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很強的對知識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隨著生活環境的改善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園林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迅速發展的園林行業對園林專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適應新形勢下園林行業的需求,培養應用型、實踐型、技能型的園林專業人才,成為擺在園林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擬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園林專業建設為例,探討其課程教學改革,以期為同類院校提供參考。

        園林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課程內容不能貼近行業動態標準 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就要緊密圍繞行業動態技術標準,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大力開展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使其更加貼近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園林專業部分課程教材和教學內容陳舊,大多沿襲母體院校的教材,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知識性、科學性、完整性,缺乏與行業標準銜接;另一方面,因教師缺乏行業實踐經驗,課程培養目標不明確,降低了專業課程在獨立學院園林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如《園林工程概預算》,行業已依靠軟件操作完成,但我們仍采用原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用真實工作項目及軟件為載體來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技術發展需求 獨立學院課程設置及教學體系,大多套用母體院校的模式,缺乏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和獨立學院學生特點的有效研究,未能快速把握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能、新動態,以致課程設置滯后于行業技術發展需求。隨著園林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外大學已經注重培養學生從方案構思到施工的全過程能力。這對園林工作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原有的專業技術(方案構思及繪圖表現等),而且對植物造景、施工能力和SketchUp草圖大師技術的要求也日益明顯,而我們沒有開設相應的課程,或是有類似課程,但以理論為主,實踐較弱,仍停留在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技能上,把實踐知識的學習留到學生畢業后踏入社會再說。這使學生需要一個再培養的過程。

        學生實踐能力與行業標準要求有一定差距 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過程,多是在單門課程理論講述結束后再安排學生到實驗室做些驗證性試驗或實習,不能很好地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技能付諸實踐,課程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有些課程即便集中到校外實習,但往往以參觀、瀏覽為主,致使學生不明確外出實習的目的,學到的東西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而設計類課程開展的實踐活動多數只是局限于平面構圖,缺乏從立體空間的角度去構思和設計。學生在方案講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缺乏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行業標準要求有一定差距。此外,學生在學完相應課程后的實踐應用不足,且部分學生把每一門課程當成是階段性、片段式的任務,對課程實踐的重視程度不夠。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園林專業現存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專業教育的發展,影響了專業教學質量,不解決這些問題,難以滿足行業發展的需求。

        園林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方案 園林專業是應用為主的專業,所學知識與專業能力體現在實際設計和施工成果上。學校應與相關設計施工單位建立友好合作關系,校企合作,建立相應的教學實習基地,讓學生能夠盡早接觸實際設計或施工項目,對學生本身的繪圖技能、表達與溝通能力、施工能力等都是一種鍛煉和提高。同時,通過校企合作,將行業標準融入教學改革中,對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培養出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有很大作用。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是通過對院校和園林企業崗位群的調研,明確專業定位,邀請行業專家及優秀工程師共同研討,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要求,合理設置課程,體現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的教育,并根據行業動態,不斷更新開發課程,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內容。此外,應設計有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的學習情境。更新后的人才培養方案,突出以能力為核心,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充分與行業標準相吻合。

        圍繞能力,調整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推進貼近行業標準的改革 在教學過程中,圍繞能力培養整合課程教學內容,并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注重發展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和能力。通過召開修訂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分析會,將課程以專業核心技能為中心進行整合,淘汰陳舊的教學內容,并基于行業技能標準加強實踐教學,通過校企合作開展課程實習、畢業實習,以彌補獨立學院專業實習基地缺乏、實踐師資不足,從而提高專業教學質量。例如,《園林工程》、《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等課程,可以放到企業完成課程實習教學。校內與校外教師的共同指導,對培養學生能力有很大幫助。

        化零為整,引入綜合實訓模塊,強化專業技能 園林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綜合性表現為對各種知識的遷移和各種技能的運用,這要求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必須有較強的聯系。而現在的教學除了畢業設計是集中式綜合外,其他都是分散的單科教學。分散的單科教學往往只注重對本門課程知識理論的學習及應用,課與課之間缺少聯系。而畢業設計雖然實踐綜合性較強,但畢竟整個大學期間只有一次,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問題。這使得園林專業的實踐訓練呈現為片段式,學生對課程銜接及電腦軟件運用存在模糊感,不能了解一個風景園林項目工作的全程和基本輪廓。針對這種情況,獨立學院應在園林專業的教學體系中引入綜合性課程,并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課程設置于第七學期前3周完成主要專業課程學習后,且在畢業實習之前開設。通過3周的集中式訓練,學生將之前所學的與專業有關課程的知識和電腦技能進行融會貫通。綜合實訓結合實際項目或模擬實際項目進行,包括現場踏勘測量、評價現狀階段、方案設計階段、擴初設計階段和施工圖繪制階段。以“化零為整”的方式進行的集中式綜合能力培訓,確立課程間相互貫通、滲透和銜接的意識,為學生廣泛聯想、移植、改組所掌握的知識提供良好的平臺。學生通過綜合實訓訓練,對園林項目工作全程或基本輪廓有了深刻的認識,對培養學生解讀能力、系統規劃能力以及電腦表現技能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專業技能得到了強化。

        因材施教,項目與競賽同步,部分優秀帶動整體優秀 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是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勇于創造、可塑性大。針對其特點,通過挖掘學習興趣濃厚、積極上進的學生成立興趣小組,開展課外輔導培訓,吸收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活動、大學生創新課題和競賽。上述活動,特別是參加競賽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充分利用所學專業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系統規劃設計能力以及電腦表現技能等,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學習動力充足。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互相討論、分工合作,也培養了團隊的合作能力。通過部分學生參加強化的實踐訓練,提高了專業技能,并影響、帶動更多的同學。

        加強師資培養,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的核心,指導教師不但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熟練的實踐運用技能和經驗。獨立學院的專任教師,大多數是年輕教師,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專業實踐教學經驗。為此,學校應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年輕教師到資深院校學習培訓或進修,或到企業參與實際項目鍛煉,提高專業教學技能。與此同時,專業組教師之間互相觀摩聽課,共同討論研究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中,采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通過案例分析、項目訓練、歸納總結和課后練習等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交互式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技能去創新學習的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如對設計類課程應“重視過程,強調互動”,將設計交流作為一個必要環節,要求學生在不同階段及時匯報自己的設計,讓學生當眾講解自己設計的階段性成果,并鼓勵其他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使設計項目在師生討論交流中得以深化。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加強,有效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走過多彎路,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在園林專業課程教學中,我們不斷更新完善和豐富自身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和方法,力求貼近行業標準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盡管目前與行業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們會繼續加大專業建設力度,探索課程教學與企業標準相吻合的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使其將來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樂嘉,張合平.獨立學院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以園林專業為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5):180-182.

        [2]周燕,高印寒,金魏,等.產學研結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5):5-7.

        [3]李俊英,王剛,金煜,等.園林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中國林業教育,2012,30(2):4-6.

        [4]王大平.應用型本科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5):93-96.

        第4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一、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思路

        園林是一門以規劃設計學、建筑工程、花卉樹木學、美學等為基礎,設計生態學、環境科學、人文地理領域的專業。作為一個立足地方、面向全國的地方院校園林專業,以實踐為中心,注重發展,采取符合國家園林建設和學校實際情況的實踐教學模式,努力為園林行業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制訂的基本思路3。正確的培養模式應該是以實踐為中心點傳授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建立實踐教學的系統工程,全方位、多層次加強實踐教學。并且,不斷加強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實驗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得到提升,培養一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

        二、實踐教學改革實施措施

        (一)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學院園林專業自2000年成立以來,先后7次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實踐和發展幾乎是每一次修訂的主題。以實踐為中心,構建基本課程教學體系,培養與社會接軌的應用型人才。學院基于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出發,結合學分制,在課程體系方面,完善和改進了“平臺+模塊”教學模式。學生一、二年級學習公共課程和專業基礎課,三、四年級開始專業化方向培養,設“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樹木花卉栽培養護”、“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3大特色模塊。首先,將基礎課比重從過去的419%提高到5304%,專業課比重由10%調整至1348%,使基礎教育得到加強;其次,壓縮了總課時數,把專業課教學時數由2600學時壓縮到2432學時;再次,減少必修課教學時數,增加選修課數量,由17門增至25門以上,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選擇機會。此外,在新的教學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的課時比重加大,由以前的2397%增加到3213%;降低了理論教學環節的比重,由7603%降低到67.87%。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社會檢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為此,學院十分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采取了加強實驗室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改革實習方式和內容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加強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建設是完成實踐教學的基礎,有了穩定、開放的專業實驗室就能為學生實踐創造良好的條件3。為了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學院將實踐教學的重點放在校內實驗室建設上。按照課程的性質對原有的實驗室進行調整,成立了園林學院實驗室管理中心,先后改建了計算機輔助設計實驗室、園林規劃設計實驗室、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實驗室、花卉樹木實驗室、組織培養室、園林建筑與工程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園林畫室等。更新了園林規劃設計實驗室的主要儀器設備。學院所有實驗室實行開放式管理,并配備了高職稱高學歷教師從事實驗室的管理和實驗指導工作。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入實驗室,獨立完成自己設計的實驗。這一做法深受學生好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們參與科研實踐的興趣,對提高其實踐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2.加強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

        穩定的校內外實踐訓練基地是建立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和完成實踐教學的良好條件。在校內實踐基地建設方面,考慮到擴大招生規模和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多個園林專業實習基地,使學生課堂所學理論知識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校外實踐基地建設是學院結合自身的科研優勢,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和資源,密切與園林企業和事業單位合作。使人才培養與生產有機結合,按照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創建校外實習基地。充分利用園林企業事業單位的先進技術裝備,豐富學生實踐實訓內容,強化學生實踐和科研創新能力。近幾年來,河北農業大學園林與旅游學院先后在張家口小五臺山風景管理局、唐山豪門園林有限公司、滄州園林局、寧夏、河北高邑金色世紀農林工程有限公司等10多個單位建立了校外三結合基地。根據園林單位提出的生產任務,每年派出學生實踐小組到三結合基地從事生產研究、解決生產問題。這個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園林生產實際的機會,同時,有效的促進了教學水平和學生實踐實訓能力的不斷提高。

        3.改革教學實驗實習環節

        教學實驗實習環節是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首先改革了實驗課教學。大多數課程減少了驗證性、演示性實驗,增加了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例如: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的雜交育種實驗,把實驗課時合理安排在長達1年的整個植物生長周期里。學生獨立設計實驗、選擇親本、采集花粉、去雄、套袋、雜交、栽培管理、種子采收等,直到獲得雜交后代。整個實驗過程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次是改革教學實習環節,園林專業的教學實習將原來的1名課程單獨分散實習轉變為多門課程的綜合實習。學院園林專業的綜合教學實習主要有2次:第一次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以花卉學、樹木學、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建筑、園林工程等為主要實習內容,時間為2周,實習地點在上海、蘇州、杭州;第二次安排在第七學期,內容為多門課程的綜合性實習,時間1周,地點在承德、北京。教學實習由單一課程的1名教師指導轉變為多門課程的多名教師綜合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教師之間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取長補短。邀請具有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園林專家參與指導教學實習。學生可以在教學實習過程中汲取眾家之長,站在更高的平臺上成長,實習效果好。

        (三)探索“訂單式培養”途徑

        按照用人單位要求選拔學生,學生與用人單位雙方共同協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在理論學習期間,學生除了參加日常學校規定的學習之外,專業教師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給學生“開小灶”、“吃偏飯”學生在教學實習和畢業實習階段,用人單位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技能培訓,由學校與用人單位雙方共同指導,并完成規定的畢業論文(設計)。實習結束后,學生留在用人單位工作,從而實現單位用人、學校育人與學生就業相結合,達到3方共贏。2004—2011年,唐山豪門園林有限公司、天津創世園林規劃設計公司、河北九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單位以“訂單式培養”方式,共接收學院園林專業學生百余名,多數同學在用人單位工作表現突出,受到單位領導與同事的好評與肯定。

        三、實踐教學改革與建設的實施成效

        1.以學生創新中心為實踐教學平臺,組織學生參加國內外園林學科競賽,提高創新能力近幾年,園林專業學生在國內外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先后有12名同學在全國各類科技作品等比賽獲獎,9名同學在省級各類科技作品等比賽獲獎,27名同學在市、校級各類科技作品等比賽獲獎。2010年,學院百余名師生參加了“2011年中國西安世博園唐山展區景觀設計大賽”,共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優秀創作獎15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2012年,學院馬春陽同學被評為2013屆“全國林科十佳畢業生”3名同學被評為2013屆“全國林科優秀畢業生”。

        2.以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項目為實踐平臺,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參與規劃設計,鍛煉和提高實踐能力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研究。先后有1000多名學生參加了教師承擔的30余項科研課題,學生從規劃設計任務的過程中得到了全方位實踐鍛煉,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學院共承擔“小五臺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保定市園林普查”“河北農業大學新校區景觀規劃設計”、“唐山市濕地公園資源調查和規劃設計”、“藁城市萬畝科技生態園區規劃設計”等各類橫向課題30余項。實踐證明:讓學生參與教師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不僅推動了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更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實踐能力3。

        3.以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研究為平臺,組織學生申報科研項目,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創業能力近些年,學院組織學生申報由保定市團委和學校團委設立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課題10余項,并寫出了高質量的論文和總結,有3篇論文在國家核心刊物上公開發表,其中,2名同學的科技創新計劃項目在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上獲得一等獎。通過這項活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創業能力。

        4.以學生社會實踐為平臺,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和民眾關心的熱點調查,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為提高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和解決民生的能力,在暑期組織了社會實踐小分隊,從山區到農村服務,同時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附近村莊、單位調查、了解,開展宣傳。2010年,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小分隊在黃驊市開展了“低碳環保,青年共建綠色家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院學生為紀念第30個世界糧食日這一特殊節日,于10月10日一10月16曰舉辦了愛糧節糧宣傳周系列活動。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與社會的融合。其中,有2支實習小分隊先后被評為市級、校級先進實踐小分隊。

        四、結語

        第5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 芻議基于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目標的園林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 高校課程考試模式與大學生素質培養目標的錯位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目標的工程力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職業意識培養目標的旅游學概論課程教學 基于職業培養目標的flash課程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熱能利用與節能》課程教學改革探究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匯編語言與微機原理課程改革 基于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農業應用化學》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機電產品拆裝實訓課程改革與實踐 基于能力培養目標的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項目教學的高職模具專業課程教師能力分析與培養目標的研究 基于培養目標的大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基于人才培養目標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實習模式改革 《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 基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護理實訓室的建設與改革 基于服裝與服飾專升本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建設探索 基于培養目標的ERP教學模式與體系設計探討 基于4H培養目標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基于應用型創新性人才培養目標的園林建筑設計課程改革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的工程地質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改革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改革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吳海波")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科學的考試模式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在公差與配合課程的建設中,根據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要求,采取科學的評價方式,通過合理地設計試題,充分地發揮考試的督導功能和教育教學功能,極大地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公差與配合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學生進一步掌握專業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公差與配合 考試模式 試題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21-0025-02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標是面向生產一線來培養既懂理論又具備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但長期以來,以期末總結性考試和閉卷筆試為主的考試方式,嚴重背離了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產生了各種弊端,制約了高技能實用型人才的培養。作為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考試模式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最佳方式,考試模式改革在教學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公差與配合課程為例,通過考試模式改革,促進公差與配合課程的建設,對機械類專業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公差與配合課程傳統考試模式存在的問題

        公差與配合是機械類專業主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包含了公差與測量兩大方面的內容,把計量學和標準化兩個領域的相關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與機械設計、機械制造、質量控制、生產組織管理等許多領域密切相關,是與制造業發展緊密聯系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該課程與生產實際密切相關,具有概念多、術語多、標準多、符號多、實踐性強、內容抽象單調等特點。主要的教學任務是:掌握極限與配合方面的相關計算及代號的標注和識讀;掌握形位公差的代號識讀及其正確標注;掌握表面粗糙度的符號識讀及標注;能熟練地查詢國家標準中與公差與配合相關的各種表格,具備選用公差配合的能力,正確使用量具,并對工件進行技術測量。

        傳統的公差與配合課程評價模式多采用閉卷考試方式,考核內容多為公差與配合相關的各種概念、計算及代號的含義等。例如某問答題:什么叫基孔制?在什么情況下選擇基孔制?要完成諸如此類問答題的解答,學生只需在考試前將基孔制的概念及應用背下來,就可以完成題目的解答,從而獲得較高的分數。這種考試形式較為單一,重記憶、輕實踐,無法體現出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同時,因為學生可以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完成考試,所以平時學習時不求甚解,只需到考試前突擊即可,因而極易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筆者根據公差與配合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構建了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為原則的考試模式。

        二 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改革原則

        1.與職業崗位要求對接的原則

        考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的情況,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檢驗。通過考試,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知識掌握與應用的程度,從而對教學工作進行修正;通過考試,學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專業能力達到了何種水平,有利于找出自己薄弱的環節,從而進一步學習以提高專業能力。因此,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必須與機械專業典型的職業崗位相對接,以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目標作為本課程考核的標準,使教師與學生均能通過考試對自己的職業能力水平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2.摒棄純概念題的原則

        公差與配合課程的特點有“四多”,即概念多、術語多、標準多、符號多。這些概念、術語、標準及符號在實踐中應用較多,因此,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的方式應以實踐性考核為主,即考試的內容均與實踐應用相聯系,不考純粹的概念題與記憶題。

        3.考核內容貼近生產實踐的原則

        為了進一步與職業崗位對接,在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內容的設計上,應采取考核內容貼近生產實踐的原則,即以真實的企業生產案例作為考試的素材,經過合理的設計,使考試不僅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標準,更是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途徑。

        三 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的設計

        1.考試內容的設計

        機械類專業各職業崗位均要求熟練掌握公差與配合的知識。機械設計人員通過查閱公差與配合的相關標準實現設計意圖,機械加工工藝編制人員通過識讀機械圖樣合理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藝,機械加工人員則通過計算零件的極限尺寸來保證零件加工及裝配的精度。因此,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的內容以“會讀、會查、會算”為主。“會讀”是指學生要能正確識讀零件圖與裝配圖上的尺寸公差與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技術要求;“會查”是指學生在讀懂機械圖樣的基礎上,能熟練查詢標準公差數值表、孔和軸的基本偏差數值表、孔和軸的極限偏差數值表、配合的相關圖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數值表、螺紋公差數值表等各種表格;“會算”則要求學生能根據查詢結果,熟練完成尺寸公差與配合、尺寸鏈等相關計算。

        2.考試形式的設計

        公差與配合課程的評價模式采用平時考核與學期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增加實踐操作的考核。其中平時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20%,考核的內容應為每一單元課程的核心內容及技能要求等;學期期末考核占課程總成績的40%,采用開卷的考試方式,考核的內容設計為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運用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操作考核占總成績的40%,考核的內容包括零部件的公差與配合設計及其測量方法,以操作過程與測量結果作為評價標準。

        3.考試試題的設計

        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試題的題型包括常規試題、改錯題及綜合應用試題等。

        常規試題由填空題、選擇題及判斷題等組成,主要考核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試題設計的要求是將課程中的基礎知識用識圖、查表、計算等方式表現出來,試題的答案并不能從教材中直接獲得,學生必須要通過對所學知識的正確應用才能完成試題的解答。例如,在考核“配合類型”知識點時,可以設計填空題為:孔、軸配合時,如果ES=ei,那么此配合是( )配合;如果ES=es,那么這種配合是( )配合;如果EI=es,則此配合是( )配合。學生必須要正確理解間隙、過渡及過盈三種配合中孔與軸公差帶的位置關系,這樣才能順利完成試題的解答。

        學生在學習公差與配合課程過程中,極易出現諸如計算時小數點錯誤與符號錯誤,查表時查錯表格或看錯結果,以及符號識讀錯誤與標注錯誤等問題。因此,可以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的錯誤為素材設計改錯題。經合理設計,將學生學習中最易理解錯誤的知識涵蓋在題目中,從而提高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及工作習慣。

        綜合應用題主要考核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設計的要求是將課程中的知識進行綜合,使用生產實際中的案例作為考試題,著重檢查學生是否能夠把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地運用到生產實際中去。

        四 公差與配合課程考試模式改革的效果

        首先,采用開卷考試形式,徹底改變了“學生上課記筆記、教師考前劃重點、學生考后就忘記”的現象。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客觀地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綜合實力。其次,試卷題型的改革使學生職業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成為公差與配合課程教學最主要的目標。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不再記憶大量非常容易忘記的概念,而是將學習的重點放在如何正確應用課程的知識分析與解決生產中的問題上來,這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提高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再次,平時考核、期末考核與實踐操作考核的有機結合很好地實現了對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更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生產中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實際動手能力。

        五 結束語

        第6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1專業設置與定位

        《關于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報告》提出四大主體戰略、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化戰略、一線兩廂戰略,都為我們發展環境藝術設計高等職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契機。發展環境藝術設計高等職業教育,符合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同時,良好的產業背景,為培養環境藝術專業設計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以石家莊市為例,大型平面設計公司1000多家、包裝設計與制作500多家、人居裝飾以及景觀園林公司近千家,上述公司在運作上,都逐步走向正規化、科學化、協作化,在各個領域都取得較大進步,隨著石家莊以及河北省的大中城市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增長,對于上述行業中的職業人才要求日趨擴大。這些情況表明: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已進入了成熟發展階段,人才需求量正在增加,人才素質要求和職業規范更加嚴格,這就要求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充分適應市場,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專業人才。目前,石家莊市的平面設計和廣告公司、裝飾公司等公司每年吸納專業人才更在2-3千人上,我校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就業率近年來一直是90%以上。通過幾年的摸索我們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定位為主要面向景觀設計所、景觀工程施工等單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從事中小型環境景觀規劃設計、景觀工程施工與管理工作,服務一線需要的景觀設計、景觀制圖、景觀施工與管理等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景觀設計人才。

        2校企合作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2.1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質量標準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來設置專業。圍繞區域經濟建設的需求開展專業教學改革,以培養設計應用能力、設計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主線,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等整體結構水平,以職業領域和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突出學生的能力培養,構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2.2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的設計與實施

        2.2.1“專業平臺+就業方向”的人才培養計劃“專業平臺+就業方向”指學生在入學初期學習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在學習基礎的過程中逐步了解專業及未來就業崗位要求。在堅實的專業基礎上學習就業知識。學生從專業基礎平臺到就業方向經過三個相關階段的進階,將逐步達到工作崗位所需的專業要求。為了使專業培養與學生就業能夠良好對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研究了企業相關崗位分類、專業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分析職業崗位與專業內涵的關系,細化就業方向,使專業方向與崗位對接,進一步為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適應就業創造條件。目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方面就有:公共藝術設計方向、景觀設計方向、植物景觀設計方向、計算機設計表現方向、室內設計方向等。環境藝術設計屬實用藝術設計范疇,工作全程涵蓋藝術創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內容,工作崗位設置多樣,因而采用大基礎(專業基礎)逐步過渡到小方向(就業方向)的教學方式能夠適應行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也貫徹了“以學生為本”的精神,讓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在有限的專業空間內逐步調整和發展,提高學習興趣。

        2.2.2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就業方向崗位①在環境景觀設計公司等單位擔任設計師或助理設計師。②在環境景觀設計公司等單位從事設計繪圖,施工員等工作。③專門從事電腦效果圖或手繪效果圖的設計繪圖工作。④風景區規劃設計。⑤自主創業,獨資或合資創辦設計實體,成為環境藝術的自由設計師。⑥與本專業或藝術設計相關的其他工作。

        2.3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實現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主要由景觀設計方向,因此,課程體系涉及以下四大類課程,它們是:設計基礎類課程、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設計理論課程、公共課。在課程體系的實踐、整合、發展中,我們積極吸取其他高校課程改革的經驗,結合我系六年的教學實踐,不斷適應市場,堅持保證專業主干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的持續開設,理順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特別是在近三年的改革中,大膽試點前沿課程。目前,課程體系已經比較合理。環境藝術設計課程分類具體如下:①環境藝術設計基礎類課程:《書法》、《三大構成》、《景觀工程制圖》、《觀賞樹木》、《美術基礎》、《花卉學》、《植物生長環境》、《photoshop》、《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普通測量》。②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現代公共藝術設計》、《景觀規劃設計》、《招投標及景觀工程預算》、《景觀工程施工》、《景觀三維效果圖制作》、《植物景觀設計》《風景區規劃》、《室內設計》。③環境設計理論課程:《建筑基礎》、《景觀設計概論》、《城市規劃原理》、《景觀史》。④公共課:《法律基礎》、《英語》、《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計算機應用基礎》、《應用寫作》、《體育》、《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等全校公共課程。

        3校企合作下的專業核心課程改革與建設

        3.1教學內容改革

        3.1.1探索“專業教學項目化”的教學模式根據設計師崗位能力的要求,對原來的教學計劃進行全面調整。根據企業的工作流程設計教學過程,按照設計公司的組織模式與管理模式運作。選擇企業的實際項目為核心內容。根據難易程度選擇工程項目;根據工程項目設置課程內容;根據工作流程安排課程次序;根據設計方案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內容適用,次序合理,循序漸進,目標明確。改革后的專業核心課程設置的結構是以項目設計貫穿所有課程。從第1學期開始,到第5學期,整個專業教學隨景觀規劃設計、風景區規劃設計、現代公共藝術設計和植物景觀設計4個項目模塊逐層展開。頂崗實習隨課程和項目的展開隨時進行。第6學期畢業設計。

        3.1.2構建“專業與基礎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改變“基礎先行”的舊思維,模糊了基礎課與專業課的界線。打破了傳統的以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為核心內容的專業基礎課程體系,將傳統素描、色彩、“三大構成”等核心內容分別納入到項目系列課程中。如將素描、色彩、線描融入到手繪效果圖表現課程中,將“三大構成”課程的核心內容融入到項目方案策劃課程的界面處理和模型制作環節中。形成基礎與專業并行的“專業基礎一體化”的新課程體系,實踐“專業———基礎———專業”的新思維,使整個基序號12345技術研發項目名稱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新校區500畝綠地景觀規劃河北政法職業學院西院沿院墻景觀改造香河郊野公園3800畝的旅游規劃衡水"在水一方"高檔生活區的景觀規劃柏鄉漢牡丹城的整體規劃與設計年限2005年-2009年2009年2010年-至今2011年6月-至今2010年1月-至今來源學院學院公司公司公司參與的年級2005級、2006級2007級學生2007級、2008級學生2008級、2009級學生2008級、2009級學生2009級、2010級學生所起作用及效果2007年新校區被評為花園式單位已完工進行中進行中進行中近幾年工作室對外承接的項目職業教育礎課程內容與職業能力訓練融為一體。

        3.1.3實施“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法采取精講多練,邊講邊練,講練結合,“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形式。以現場教學、示范教學、案例教學、實物教學、教學互動、任務驅動、分組研討等多樣方式進行教學。

        3.2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手段改革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強化職業能力培養,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模塊化的課程模式。現行的課程體系包括: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技能訓練課、院開公共課、畢業設計等五大部分。專業必修課15門,專業選修課12門,專業技能訓練課10門。這是打破單一人才培養模式,注重人才個性發展的重大舉措,對于增強學生就業能力很有幫助。另外,注重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是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特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際發展狀況如下:一是追求務實,實際操作性強。二是市場上對這個行業流程以及質量要求都非常高。三是該行業是新興行業,與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商業發展的水平息息相關,管理政策不斷出臺,行業規范正在形成中。為了適應這一實際現狀,藝術設計課程采取多種形式。①在專業授課上具體有:專業理論多媒體授課、專業作品實踐課、專業市場調查課、專業實習課、專業工地實踐課、專業作品以及講評課。②課程考試方面具體有:專業綜合考查課、專業理論考試課、專業繪圖考試課、公共必考課、實踐綜合分析課多種形式。③在實踐方面:具體有集中實訓課、課程中的草圖實踐課、專業后期作品合成課、假期實踐課。以后環境藝術設計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的比例要達到1:1。④課程形式構想:打破專業授課時間限制,一切為了學生就業,一切為了市場需要,可以采取晚上、假日授課,逐步聘請一些行業專家來教專業課,以適應市場和職業化教育的需要。

        4實踐教學

        為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就業環境,教學過程中將產學研與課程教學融為一體,將教學環境與企業環境完全對接,建立具有企業運行模式又與專業教學緊密結合的環境———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積極探索將實際項目引入專業教學,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和真實項目中學習專業知識,直接參與真實項目的設計投標、設計實踐和工程實踐,從而達到學習中有工作內容,工作中包含專業學習,將學習和工作融為一體。通過實際項目設計操作,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加強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培養,使他們從畢業到就業真正達到零距離。因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堅持“學中干”、“干中學”、“工學結合”等現念,始終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大實踐教學力度,注重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完善校內外實踐教學制度,取得了預想的效果。

        4.1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課程標準開發為切入點,大力推進項目導向的課程教學改革,進行課程重組,實行校內模擬實訓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科學的、職業特色鮮明的實踐課程體系。①在實踐課的教學中,為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15門專業必修課程均以動手操作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還在二到五學期開設專業階段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進行專業技能階段式專題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②每學期集中實訓都要依據各專業的實訓大綱,實訓前有安排,中間有檢查與指導,完成后學生要上交實訓鑒定和實訓報告,規定的假期實習同樣安計劃執行,完成上述文本的上交,由專業帶隊老師批改,寫出班級實訓總結。③本專業還在每年暑假安排暑期社會實訓,學生帶著課題、帶著問題,利用寒暑假時間到社會這個大課堂尋找答案。④鼓勵專業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或到企業兼職,培養“雙師”素質。這樣,教師就能及時把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素材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各種鮮活實用的環藝類實際技能技巧。

        第7篇:園林測量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林學專業;實踐教學;實習方式;改革

        林學專業是浙江省本科教育中惟一的一個涉林專業,為浙江省重點專業,承擔著培養適應新時期需要的現代林業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明顯趨向復合化,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一輪培養方案修訂中,浙江林學院提出了林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具備林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在林業、農業、環保、城鎮建設等行業從事森林培育、森林資源經營與管理、經濟林栽培、竹林栽培、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森林生態建設等工作,全面發展與鮮明個性相結合,具有進一步自主學習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對提高林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促進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林學本科專業是以林學學科為主要支撐的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目前大眾化教育背景下,主要培養面向基層和企業,直接指導農林業生產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在林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觀念和現實因素的影響,實踐教學還存在著一些缺陷和問題。

        (1)1998年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提出了“拓寬基礎,淡化專業,加強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的要求,專業課學時數被大量壓縮。如我校原來的林學、經濟林、森林保護專業合并成為新的林學專業,專業課門數大幅度增加,而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學時數卻由原來的1380學時下調為680學時,專業課學時的減少多數發生在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上,林學專業集中性教學實習時間由原來的64天減為35天,實踐教學受到制約和削弱。

        (2)由于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和精英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學校的教學和管理人員存在著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學環節的傾向。如實驗教學隊伍建設不夠重視,實驗儀器設備和實踐教學經費投入不足,有些教師在授課中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灌輸、輕能力和素質培養,在學生成績評定上仍以理論成績占主導地位,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3)一方面,以往的實習多為單科實習,實踐教學依附于單一的課程自成體系。這種單科的實習模式把有機聯系的知識體系割裂開來,普遍存在實習內容相互脫節的問題,影響學生知識掌握的連貫性、系統性,學生缺乏宏觀、綜合的思維訓練。同時,這種實習模式還存在實習地點和實習內容重復的現象,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以往的單科實驗多為驗證性實驗,記憶內容多,方法死板,學習枯燥,缺乏研究性和探索性,使得學生在實驗、實習中以機械模仿和被動接受為主,主動思維不夠,學生得不到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良好訓練,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效果。

        (4)畢業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是實踐教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雙向選擇就業制度下,該環節往往與學生的擇業產生嚴重的沖突。按過去的教學組織模式,畢業生產實習和論文設計安排在第八學期進行,此時,大多數學生都在為就業而奔波,頻繁參加招聘會和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有的還要參加試用單位的各類培訓,造成學校很難安排畢業實習、學生也不能安心畢業實習的現象,畢業實習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

        二、實踐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據“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思想和林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明確的實踐教學改革思路:從人才培養體系的整體出發,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構建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科學系統的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整合優化實踐課程體系和實驗內容,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實習運作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和實踐教學隊伍建設,努力營造設施一流、設備先進、隊伍精良、管理有序、開放高效的實踐教學環境,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為林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構建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環節。構建起一個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

        我們根據學校本科專業教學計劃,重新構建和完善了以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多層次、立體型的林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在2006年修訂的林學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教學涵蓋了公共基礎平臺、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平臺,實踐教學學分達36分,占總學分的21.8%,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達35周。整個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技能訓練、綜合技能訓練、科研能力培養和創新精神、職業能力培養四個層次構成,層層推進,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始終。

        基本技能訓練主要通過課程實驗、實訓來完成,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綜合技能訓練主要由林學基礎綜合實習、專業模塊綜合實習和開放性實驗項目組成,學生由此可以得到綜合應用知識和分析問題能力的系統訓練。科研能力培養主要通過導師制、畢業論文(設計)來實施,我們建立了導師制,從大二下學期完成專業分流后實施,要求學生自行聯系導師,通過雙向選擇,完成師生對接。導師要做好學生的選題和科研引導工作,讓學生有機會較早地參與到老師的科研活動中,進行科研能力的初步訓練,強化和規范畢業論文(設計)管理,使學生盡早參與科研項目并真正得到科研能力的系統培養和訓練。創新精神、職業能力培養主要通過學生創新基金項目、暑期社會實踐和畢業生產實習來完成,學校把課外科研、暑期實踐等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承認學分,鼓勵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聯系企事業單位和生產項目,組織畢業生產實習,做到產學研有效結合,使學生深入到實際的生產環境,感受到實際的生產氛圍,從而形成真正的職業能力。

        (二)優化實踐課程體系和實驗內容

        以往的實習多附著在單一的課程中,分散于不同的教學時期而獨立進行,主要作為課程理論教學的驗證和補充手段。這種實習結構和實習模式把有機聯系的知識體系割裂開來,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系統掌握和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按照學科基礎 和課程內容的特點來整合實踐課程,組織綜合性的實習教學項目,制定專門的實習教學大綱,建立相對獨立的實習教學計劃體系。例如:將樹木學、森林昆蟲學、林木病理學、森林生態學綜合成以森林生物和森林環境認知為主的“林學基礎綜合實習”;將測樹學、森林經理學、遙感導論、地理信息系統、森林資源管理信息系統等課程的實習內容組合成以森林資源調查設計為主的“森林經理模塊綜合實習”;將森林培育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經濟林栽培學、竹子分類學和竹林培育等課程綜合成以林木繁育技術、現代設施栽培、園林綠化、養護及山地造林為核心的“森林培育模塊綜合實習”。每一個綜合實習均制定了教學大綱和成績考核辦法,編寫了教學實習指導書。這種多學科、多課程組合的綜合實習方式,把相關的專業知識進行揉合,建立起有機的內在聯系,避免了知識的重復和脫節,不但使學生系統地學到多種實驗技術和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受到宏觀、綜合的思維訓練,培養他們對基本技術和方法進行綜合運用的能力。另外,這種優化組合、集中進行的綜合實習模式還可以有效地節約實習經費和教學資源。為配合和推進綜合教學實習改革,提高實習效果,學校采取了二長一短的三學期制培養方案,綜合教學實習主要安排在短學期里進行。

        對于課程實驗,要求主講理論課程的教師具體負責,根據實驗內容的內在聯系,科學地綜合實驗技術和實驗方法,積極引入科研成果和社會應用項目,引入國內外方法成熟、適合本科實驗教學的先進的實驗項目,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激發學生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在林學專業學科專業基礎平臺和專業平臺(森林經理模塊)中,共有21門課程設有實驗,可開出128項實驗項目。其中,綜合性、設計性或研究性項目有63項,約占總數的50%;每門課程均有綜合性、設計性或研究性實驗。以學科組為單位,對每門課程的實驗項目、實驗內容和實驗類型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修訂,統籌安排實驗教學內容,使各門課程的實驗內容合理銜接,確保實驗教學內容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先進性。林學專業還開設了“種苗學實驗”和“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兩門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編寫了實驗指導書和實驗教材。

        (三)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和實習運作模式

        實驗教學方法和實習運作模式改革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是一種簡單的灌輸式、模仿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老師規定的程序完成實驗,學生缺乏主動的思考,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同時,許多課程面臨實驗學時減少而實驗內容不斷增多的困境,按照傳統的方法很難完成實踐教學的任務;畢業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最為重要的實踐環節,也往往受到畢業生擇業的巨大沖擊。我們在創新實驗教學方法和實習運作模式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主要有以下幾點:

        1.加強信息化、網絡化實驗教學平臺建設,引入現代技術,融合多種方式輔助實驗教學。建成數碼互動實驗室、數字動植物標本館,鼓勵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輔助實驗教學,使教學直觀生動、互動性強、信息量大。有些實驗課采用現場教學,走出課堂,走進生產。例如,將種苗學實驗放到浙江森禾公司、浙江傳化公司等知名企業進行;造林學實驗放到國營林場的造林現場進行,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領會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強化學以致用的意識。

        2.積極采用研究性的實驗教學方法。對于植物學、樹木學、植物生理學等系列課程,有機組合具有演示性、驗證性的實驗內容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項目,教師只對技術原理、操作要領和數據處理技術等一些原則問題作統一講解,由學生利用課內外時間自主安排完成。在此基礎上,再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由老師給出實驗課題,學生根據已掌握的實驗方法和技能,提出實驗方法,設計實驗方案,并自主完成,最后寫出實驗報告或小論文。實行開放式實驗,不統一限定班級的實驗時間和實驗內容,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可以自由申請實驗項目、自主安排實驗時間。這樣,不僅有效地解決了課內學時少的困難,而且充分提高了實驗室儀器設備的利用率。

        3.對于專業基礎和專業模塊實習,改變傳統的單科的實習方式,實行多學科綜合實習方式。在實習運作中,摒棄老師全程帶領、學生機械模仿的教學模式,形成以“自立專題調查研究”為核心的實習教學模式。例如,森林經理模塊綜合實習,實習帶隊老師的主要任務是介紹林區概況、實習內容和實習基本要求,帶領學生踏查林區、熟悉確認邊界,其余工作大都由學生自主完成。每組學生憑借一張地形圖、一張遙感影像和一套測量、測樹儀器工具,要完成一類樣地調查、二類小班調查、專題林相圖、森林資源分布圖制作以及森林資源數據統計工作,建立一個森林資源空間數據庫并完成專題調查報告。該實習從方案設計、計劃擬定、專題調查、數據整理、圖件制作到報告撰寫都要求學生自主進行。通過實習,學生能夠受到一次有關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完整的、系統的訓練,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組織能力、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都有極大的幫助。

        4.特別重視畢業論文和畢業生產實習實踐環節。在時間上進行合理安排和調整,將畢業論文的選題、外文翻譯、文獻綜述及部分外業工作提前至第六學期末進行,畢業生產實習安排在第三個暑期或第七學期完成,以便與學生的擇業時間適當錯開。分別不同專業模塊,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集中組織學生進行對口的畢業生產實習。森林經理模塊實習學生主要進行縣級二類森林資源清查;森林培育模塊實習學生主要深入企業進行種苗培育、栽培管理等,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任務、生產環境中得到實戰訓練,提高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的過程管理和質量管理,要求論文選題必須符合培養目標,并對論文(設計)的每一環節都進行量化、細化和規范化,努力培養學生的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

        (四)加強實踐教學條件建設

        加強實驗室和實習教學基地建設是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林學專業建設,共投入實驗室建設經費3000多萬元,新建或續建現代森林培育技術實驗室、林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森林保護、森林資源監測與信息管理等7個林學專業支撐實驗室。到2006年底,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4000余萬元;目前,生均實驗室面積超過30m2,生均儀器設備費超過1.5萬元。

        林學專業已建成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17處。其中,有國家林業局林木良種繁育基地、浙江林學院東湖校區植物園等校內實習基地4個,配備1200m2的智能溫室;與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杭州植物園、臨安市橫畈林場、建德林場等單位共建校外教學實習基地13個;并與浙江省林業生產管理部門和部分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可以接收學生進行長期的畢業生產實習。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為林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五)優化實踐教學隊伍結構

        實踐教學隊伍建設是實踐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為了優化實踐教學隊伍,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我們采取了以下具體措施。

        1.建立高水平的教授親自指導本科生實驗、實習的機制,鼓勵專任教師參與實驗教學工作,進行實驗教學改革研究,努力培養既具有教師素質、又具有專業技術技能的“雙師型”教師。

        2.通過崗位聘任和競爭上崗,每個實驗室逐漸形成一支以責任教師、實驗教師為主,實驗員和研究生為輔的實驗教學隊伍。責任教師一般由教授擔任,負責實驗室建設和管理以及整個驗室的實驗教學工作,他既從事教學工作也從事科研工作,使實驗教學內容始終與科研發展緊密結合;實驗教師主要由承擔理論教學的“雙師型”教師兼任,主要從事實驗、實習教學及教學改革研究;實驗員和研究生主要負責實驗準備、儀器設備管理和實驗報告批改等工作。

        3.重視實驗教學人員的引進、培訓和提高工作,聘請專家型企業家作為兼職教授給學生講課,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最新免费的一区二区 | 了久久国产精品久久 | 午夜在线不卡精品国产 | 综合久久免费视屏 |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首页 | 久久精品免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