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月亮上的足跡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已經落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改革中起到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使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得到提高。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 教學改革
現代教育,多媒體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聽、說、讀、寫等語文教學內容獲得了新的發展動力,推進了語文教學的徹底改革,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而使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具體表現如下:
一、利用網絡資源,幫助教師備好課、提高教學質量
以前我們教師備課時,總是需要翻閱很多的工具書,來查閱相關的知識。現在只需有一臺電腦接入互聯網,在網上就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字典詞典、人物介紹、背景資料、相關圖片等。而且專門指導語文教學的網站也有很多,比如 “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無憂無慮中學語文網”等,這些網站上,還有許多文學資源的鏈接,供備課時參考閱讀。只要找到好的語文網站,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利用網上資源備課,既省時又省力,內容也較為豐富。學校教研組,可以實行電子備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形成的教案,將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保存電子文檔,為今后備課教學提供良好基礎。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美妙導入
課堂導入在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段精彩的開場白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因此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將文字描述的抽象情景、意境,創設成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一種場景,變成聲情并茂的導入,那就十分必要了。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新穎、形象、直觀、藝術化的特點,可以創設出悅耳、悅目、悅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無疑會誘發學生在情感上的參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學習《沁園春?雪》時,先播放這首歌的MTV,使學生既為優美的畫面、雄渾的歌聲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氣勢、豪邁的情懷所折服,進而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課文內容的求知欲望。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教師的傳統教學手段基本上都是靠“一張嘴、一支筆、一塊黑板”來完成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比傳統的教學手段增加了課堂容量,可以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讓學生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比如:我在教學《看云識天氣》一文時,教學目標中要求讓學生積累有關云與天氣變化的知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以往的教學,是依靠課后練,把練習中的問題制成表格,教師講解并板書表格,這樣很多時間就浪費在了板書上,計劃的一堂課完成的內容,結果時間根本不夠用。使用多媒體時,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將云與天氣變化情況設計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課件,將表格通過多媒體投影展示出來,并且配上每種天氣對應的云層變化的圖片,很形象、直觀。每放出一種變化的天氣時,可以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還可指名讓學生來說。這樣一來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又節省了許多板書的時間,還給學生許多的學習、思考機會和訓練密度,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僅減輕了教師課堂上的壓力,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簡化教學程序,形象教學內容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直觀、形象,它將許多抽象、深奧的文字變成形象、直觀的畫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簡化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自讀課《月亮上的足跡》時,安排一課時完成,文章中有許多關于人類登月的知識,對船上天的全過程,如果只是靠教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每一個環節是什么樣的?很抽象、深奧、難懂并且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費時、費功,還不見效。這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將“阿波羅11號”飛船上天的全過程分解成若干個圖片的形式,每到一個過程時,配上形象的圖片,教師只要做簡單講解,學生就能領會。這樣學生讀起來會很有興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內容,教學目標落實得很輕松。將原來很繁瑣的過程簡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利用網絡展示師生成果,成為師生交流的新形式
網絡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潛能、展示才華、體驗成功、溝通見解的平臺。學生可以把修改過的圖文并茂的作文,通過網絡發送到作文網站上,與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小朋友進行交流、欣賞。或通過電子郵箱投寄給報社,也可把學生作文打印出來,編輯成班級或校園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電腦繪制出的封面,由教師寫上序言,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還可以推薦學生的作文在班級的作文園地、學校宣傳窗、黑板報等處刊出,或是參加各級作文大賽,滿足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創作欲。這些積極的做法,將為學生習作的不斷提高產生持續的動力。教師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日記或論文和學生的作文放在博客里,也可以直接在校園局網和互聯網上投稿,讓自己的教研成果在網上得到展示。
有了網絡技術,師生的交流不局限在當面或在作業本等形式了。在運用網絡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充分發揮校園網的優勢,在課件中設置討論區,或建立班級QQ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可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樣使學生的學習活動靈活多樣,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討論區的設置,還使學生的學習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學生無論在教室,家中,還是在網吧,都可以通過討論區與同學和老師交流。通過網上信箱檢查學生的作業,幫助愛好寫作的學生批改作文;同愛做課件的學生交流資料、圖片等,使他們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冰等.多媒體教學應用與教學改革創新[J].電化教育研究,200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