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鑿壁偷光的典故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十乘書
形容藏書豐富或學識淵博的典故。語出《晉書?張華傳》:“(張華)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余財,惟有文史溢于機篋。嘗徙居,載書三十乘。秘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之本以取正焉。”受此典影響,后人論書之豐富,也每以“三十”為數,不一定必是“乘”或“車”。如果形容書少,則用“無乘書”。
十年窗下
形形容長期閉門苦讀的典故。語出金元間劉祁《歸潛志》:“南渡后疆土狹隘,止河南、陜西,故仕進調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載,號重復累,往往歸耕或教小學養生。故當時有云:‘古人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日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無人間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載”、“寒窗之下”、“十載寒窗”、“燈窗十載”等詞語來形容長期清貧自守,閉門苦讀。
帶經而鋤
形容生活貧苦依然堅持學習的典故。語出《漢書?公孫弘、卜式、倪寬傳》:“(倪寬)受業孔安國,嘗為弟子都養(為弟子們做飯),時行憑作(有時還要下地干活),帶經而鋤,休息輒誦讀,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帶經鋤”的形式出現。
挾策讀書
比喻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莊子?外篇?駢拇第八》:“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策,寫書的竹簡。博塞,古代的一種游戲。后人便以“挾策”、“挾冊”、“挾策讀書”、“挾策亡羊”、“讀書亡羊”表示專心致志地勤奮讀書。
高鳳流麥
形容專心致志勤奮讀書的典故。語出《后漢書?逸民傳?高鳳》:“高鳳字文通,南陽葉人也。少為書生,家以農畝為業,而專精誦讀,晝夜不息。妻嘗之田,曝麥于庭,令鳳護雞。時天暴雨,而鳳持竿誦經,不覺潦水流麥。妻還怪問,鳳方悟之。其后遂為名儒,乃教授業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麥”、“麥流”、“棄麥”、“麥不收”、“中庭麥”、“高鳳”等來形容專心讀書。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文不加點
形容寫文章一氣呵成,不加任何修改。語出張衡《文士傳》(唐徐堅等編《初學記》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后坐,純應聲便坐,文不加點。”此典的主要形式有:“文不加點”、“不加點”、“萬言不加點”、“不加點竄”等。
著述等身
形容讀書或著述很多的典故。典出《宋史?賈黃中傳》:“黃中幼聰悟,方五歲,砒(中幼父名王比)每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后人遂用“等身書”形容讀書很多,只是后來是說將書冊摞起來有身子高,與典源中所指有所不同。也可以用來形容著述極富,多作“著述等身”、“等身著作”。
黃生借書
年輕人黃允修來借書。隨園主人把書交給他并且告訴他說:“余幼好書,家貧難致。有張氏藏書甚富。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其切如是。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后,俸去書來,落落大滿,素灰絲時蒙卷軸。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今黃生貧類予,其借書亦類予;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與不幸,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
洛陽紙貴
形容著作風行一時,人人爭相傳抄的典故。典出《晉書?左思傳》:“及賦成,時人未之重。……安定皇甫謐有高譽,思造(拜訪)而示之。謐稱善,為其賦序。張載為注《魏都》,劉逵注《吳》、《蜀》而序之。……司空張華見而嘆曰:‘班、張之流也,使讀之者盡而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世說新語?文學》也有:“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云可三《二京》,四《三都》(與《二京賦》鼎足而三,與《三都賦》并列而四)。于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
國旗下講話:欣逢盛世好讀書
同學們:早上好!當你們跨入**一中的大門時,你們從幼兒園、小學、初中到現在至少是進入第四所學校了。你或許覺得讀書首先是玩,接著是苦,到現在是有點累了。
但同學們要知道,不累不苦,不叫寒窗苦讀,不苦不累青春熱血定會東流枉費。那么就讓我們早立大志,努力讀書!古人讀書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廢寢忘食已成典故,他們艱難而執著。讀書的苦與累,讀書的艱難,我是深有體會的。小時候在石橋灣小學讀書,家住高高的山埡上,早上牧放牛羊后草草吃點東西一路小跑上學,下午放學餓著肚子爬那高高的山梁,有時還要背上從生產隊分的洋芋紅薯,那背簍幾乎和我等長,彎腰陀背地爬山,滿腹的委曲和辛酸。初中十一歲每個星期天,就一個人背著苞谷面、黃豆、菜油、咸菜步行近二十里山路,穿縣城到七里坪中學讀書,吃的是苞谷飯、映得見人影的合渣湯和兩星期一次的又咸又肥的水鹽肉。睡的是老師丈量的一尺二寸寬的地鋪。同學們的父母應該或多或少都體驗過讀書的艱難。但你們趕上了讀書的好時代。在站的同學,城市里的是獨生子,鄉村里的最多是兩姊妹,負擔輕,家庭富裕,父母可以全心全意攻你們讀書,甚至有些同學從小學、初中到現在父母還天天接送。想想你們父母的艱辛勞作,想想阿富汗、利比亞、伊拉克的動蕩和災難,你們作為中國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國家強盛,你們讀書有廣闊的用武之地;家庭富裕,你們讀書沒有后顧之憂;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高,你們讀書勁頭就足。建始一中一校兩區,巍巍朝陽觀,悠悠廣潤河,依山傍水,場地廣,佳木秀,人文好,真是讀書的好地方!學校高考成績穩步上升,書香氛圍日漸濃厚,“實施平民教育,鍛造精英品質”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責任文化深深浸潤師生的心靈!高效課堂紅紅火火開展,師生教學相長,勁頭高昂!同學們正趕上建始一中發展和奮進的好時機!希望同學們養成好的習慣形成好的品質。所謂行為形成習慣,習慣鍛造品質,品質成就未來。我希望大家從走進建始一中這天起,就做到從思想上斷奶。
無論多么思念父母,不管在電話里喊爸媽淚水漣漣,但理智上要割舍這份思念。學會獨立生活,學會理性思考。一定要制訂學習計劃,一定要設計美好人生,一定要有自己切合實際的一些想法,一定要把這些想法落到實處。父母對孩子的愛是讓你們飛出溫暖的掌心,老師對你們的愛是引導你們找準人生的路。同學們,修業、修身、修性都要潛心,都要吃苦,都要持之以恒,還要學會領悟。高中階段,時間緊、作業多、任務重、知識難,希望大家根據各科的特點,及早適應老師的教法,思考和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我認為好的學習習慣、品質比學習成績更重要。要務實不要務虛,虛名浮利不如腳踏實地,虛榮好強不如誠實謙卑。希望同學們早立大志,祝愿大家三年后定成正果!謝謝大家!
人的一生總會有一些小插曲,就想動物一樣,剛開始只是一只到處碰壁的雛鳥,長大后卻是一只展翅飛翔、俯瞰大地的蒼鷹。猶如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有時甚至想放棄自己對夢想的追逐。可是,回頭一想,曾經你為走過前面的那一段路,去拼搏過,去努力過,現在的你甘心放棄嗎?不,我不甘心,我們自己鼓勵。人的一生應該由自己主宰,而不是所謂的命運。
看看現在,我已是一名中學生,不再是傻傻呆呆幼兒園的小朋友,也不再是學業輕松的小學生,在這個階段,自己遇到過好幾次幾乎讓自己崩潰的事。考試失利,作業難題,煩悶不已。盤旋在心頭上的一種強烈的念頭是“不想讀書”。這個強烈的念頭,心中的兩個自己不停地爭執著。一個說:“不讀書多好啊”又一個說不用背單詞,不用做作業,多爽,整天待在家里,吃喝玩樂。另一個自己說:“不務正業的家伙,你不讀書能干啥啊,做小工嗎?好好讀書,將來你就輕松了。你想想是坐在空調下辦公,還是頂著毒辣的陽光在工地當小工。為了前途與未來,好好讀書吧!我思索了一會兒,決定采用好好讀書這個未來之路。因此,我找來一些書,還有音樂和名言,當然還有不可缺少的植物,讓它們能夠幫我鋪好自信之路。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堅強。憑什么人家魯濱遜經過那么多挫折,我又何嘗不是,可是我卻不能像他一樣獲得成功,讓自己的人生處在最輝煌而又珍貴的時刻呢?不,沒有。我想成功,那么就需要像魯濱遜一樣擁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倘若沒有,那么有何來自己想要的人生濃墨抹彩的重要一筆呢?《典故大全》中窮苦人家匡衡為了讀書,鑿壁偷光。而我呢?有好好的學習機會卻不去珍惜。看,現在的孩子還需要為買不起一根蠟燭而絞盡腦汁嗎?根本補血藥,在現代買蠟燭的錢就等于幾顆糖的價錢罷了。我為何不好好珍惜這等寶貴的機會呢?讀好書將來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而鋪路的。加油!帶著自己的熱情與信念去讀書,我堅信這樣讀書一定能讀好的,前方光明而又燦爛的未來等著你。
音樂讓我的思緒隨著它慢慢的搖擺,快樂男聲的《追夢赤子心》使我感受到了那首歌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那就是拼搏與不想他人屈服的精神,就像歌詞中那幾句:“向前跑,帶著赤子的驕傲嗎,生命的廣闊不經歷磨難怎能感到。生命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就算鮮血灑滿懷抱……與其茍延殘喘,不如盡情燃燒吧!”讓我們重新振奮,有了自信的感覺,因為你有自信,就能把前方的荊棘除去。
比爾蓋茨的名言:剛從學校走出來時你不可能一個月掙6萬美元,更不會成為那家公司的副總裁,還擁有一副汽車,知道你將這些都掙到手的那一天。我知道了,深深地懂得了,這個世界生每個人都想擁有財富,但財富是靠雙手得來的,而不是你的想象。天上永遠不可能掉餡餅的,有付出才有收獲。我們要努力地往上讀,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真正的用到可用之處。
現在的我不是勝者,也不是敗者,是一個正在努力的學者。中學的學習是人生知識基礎奠定的開始,我一定要守護好它,讓自己“大名鼎鼎”的姓名可以出現在新一屆的優秀人才名單上還有去泉州的定向單上出現。我堅信,只要我真的真的努力了,這一天肯定理我不遠了。
1.1在吃的方面:民間美術在食品的造型上,根據季節不同、地域的不同、民俗的不同等食品的樣式也不相同,比如春節的花饃、端午的粽子、中秋節的月餅等等;南方的各式糕點與北方的各種面食都寄托著人民美好的希望和虔誠的祝禱;還有與民俗相關的幼兒滿月、結婚、過節等做的各種美食都是寄物言情,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傾注于食品之中,這些形形的民間美食既有觀賞性,也有好吃的實用性,反映了人民對生命生存繁衍的無限珍重,構成了當地獨特的飲食文化。
1.2在穿的方面:民間美術的服裝以工藝精湛、造型別致等民間元素與現代設計完美融合,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如兒時頭上戴的虎頭帽、身上系的小肚兜、腳下穿的虎頭鞋;結婚時的穿戴更是美不勝收;死亡時的著裝等都是取其逢兇化吉、遇難成祥、避邪祛災這之意,體現了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總之,人的一生,從生、嫁、娶、老、直到告別人間都有特殊的民族風俗習俗和鄉土氣息,民間美術的服裝是民族的審美延續的藝術。
1.3在玩具方面:民間玩具是為了適應生活需要而創造出來的娛樂器具,民間玩具與游戲、宗教、民俗活動有著密切關系。最為古老的玩具是泥塑玩具,如泥咕咕、泥泥狗、泥娃娃等。民間玩具的性能很多,如季節玩具:元宵節的燈、清明節的風箏、端午節的香包等;實用玩具:糖人、面花、布虎枕等;音響玩具:撥浪鼓、泥哨等;觀賞玩具:泥人、面人等。民間玩具有著鮮明的個性,充滿著生命的智慧與靈氣,民間玩具使人們在游玩和觀賞時,感受到民族美的教育。
2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的教育價值
民間美術以一種純真、質樸的審美形式作用于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其豐富的內容對人們起到歷史、文化、道德、生活的教化作用,成為大眾化的教科書。
2.1美術教學讓學生通過民間美術學習,加深對歷史和文化的認識,加深對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可以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民間美術保留了幾千年傳統的民族文化,凝聚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民間美術的傳承性,記載著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民間美術的創作題材來源于神話傳說、、民俗文化、歷史典故、戲曲故事、文學名著等等。如神話傳說:女媧伏羲、夸父追日等,戲曲故事:天仙配、牛郎織女等,文學名著:《西游記》、《牡丹亭》等,這些都經常出現在民間美術作品中。通過這些民間美術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傳統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民間美術作品的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以完整圓滿、偶數對稱等太極陰陽的哲學觀念。另外,民間美術的材料與工藝的演變也記載著社會科技文化的進步。在美術教學中對民間美術的發生發展,民間美術作品深入的探索,就能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
2.2民間美術的審美標準是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重要手段,民間美術的審美標準、造型觀念與色彩特點對學生藝術修養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作用。民間美術的作者雖然是勞動人民,他們創作民間美術作品的出發點是“好看”,但民間美術作品在形式上構圖飽滿對稱、色彩明快、造型完整,在視覺上講究色彩與造型搭配的美感,每一件民間美術作品都體現著和諧統一的美學境界。如刺繡在色彩上經常用原色對比,會顯得喜慶鮮亮;剪紙在造型上簡練,經常用虛實對比,給人以節奏和諧、韻律優美的感覺。所以,通過對民間美術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美學規律,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2.3民間美術在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思想和行為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民間美術是通過美術作品將價值標準傳遞給人,潛移默化引導著人們的行為導向。民間美術作品大部分都是勸善戒惡,宣傳的是儒家理論道德思想,把忠臣賢士和孝子烈女作為楷模來表現。民間美術經常把民間傳說、歷史典故、戲曲人物等等作為表現主題,是借助忠孝賢良等俠義行為的方式宣道施教,宣傳信仰觀念和道德思想。如:“二十四孝圖”是勸誡世人尊老敬老的良好道德品質;“三娘教子”是勸誡世人知書達理的良好道德品質;“懸梁苦讀”、“鑿壁偷光”是勸誡世人發憤圖強的良好道德品質。民間美術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生動活潑的形式下,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規范自身的日常行為,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
2.4開展美術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美術教學可以通過增設授課內容與日常生活、科學知識和文化情感相聯系,這些可以結合民間美術得以實施,從而更好的達到教學目的。民間美術作品是勞動人民個人情感和主觀意識的體現,它表現了創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化,以及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熱愛。民間美術的創作者不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被描繪的對象,更多地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情感,他們用直率、樸實的方式,直接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愿望,這些正是想象力和創造性的表現。在民間美術作品中可以看到現實中沒有的動物,如龍、鳳、麒麟等;還有民間美術作品看到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的人物,如葫蘆娃、人參娃等。民間美術對自然形象的意象和擬人化的手法,以想象替代實物、情感替性的觀念,隨意自由的創作態度,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和個性發展起著很好的引導作用,對學生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具有積極的意義。
3總結
受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我們的學習行為往往帶有很多的嚴肅性。中國文化里有許多典故,諸如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聞雞起舞等,都在說明,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辛苦無趣,而且很功利的事情。
與中國的農耕文化不同,西方以游牧文化為主。馬背上的民族,走到哪里歇到哪里,很多習慣和國人差異巨大,學習習慣自然也不例外。咖啡廳、走廊、廚房、公園、實驗室,甚至草地上面,都會看到看書的人。
也許,正是由于這種看似散漫的學習習慣,美國的教育者們,才開發了許多適合美國人的學習方法,基本的思路就是寓教于樂。寓教于樂是一種教學方法,Edutainment。我不知道怎么翻譯,暫且翻譯成娛教吧。目前,這種方法已經在臺北吸引了非常多的研究者。
總體來說,由于聲音識別、視頻識別、人機互動和多媒體相關技術的成熟,快樂學習已經從概念和方法逐漸轉變成為一種技術工具。
目前的娛教研究大概可以分成以下熱點問題:娛教的行為學分析、教育機器人研究、娛教設計、游戲性培訓、數據分析與挖掘、游戲與學習、語言學習、中小學教育。
在教育行為學研究方面,東西方理念存在巨大的差異。中國的學習行為帶有濃厚的道德和紀律色彩,西方帶有濃厚的實證原則。但是,當今的中國學生是否還適合這種方式,就未可知了。美國的教室很隨便,中國的教室則是等級式的,尤其是許多新建的大學,根本就沒有考慮教育地產的需求。
德國的Seminar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種變革,對當今教育影響巨大。為什么桌子用六角的?學生是否一定應該如此呢?日本學者做了一項很有意思的調查,根據視頻和行為證明,優化過的座位布置確實對學習行為有很大的幫助,臨座關系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針對PBL網絡學習的新影響,臺灣學者得出這樣的結論:“互動、提供真實世界的問題、自組織。”德國研究學者通過課堂錄像發現,在通過移動終端的學習方面,男孩和女孩表現出不同的特性。男孩子學習快,任務性強,需要正反饋;女孩子耐性強,集中精力但是學習功能慢。臺灣學者用一個行為學實驗證明,在游戲學習中加入自我解釋,確實能夠提高學習的效果;針對幾百名體育系的學生的社會化網絡日志,臺北學者分析了他們的頭腦風暴、互惠、情緒表達、小組等各項指標,以研究面向畢業的社會化網絡人物的學習行為。
教育行為學研究一般通過行為試驗來完成。基于網絡的學習,為得到大量的行為日志,提供了另外的途徑。在這方面,國內的研究務實性差距比較大。教育數據分析和教育數據挖掘,在社會化網絡中成為必要和可能。
臺灣政治大學的研究者提出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手機日志收集系統,為研究移動學習行為提供了基礎;國力臺北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對在線游戲輔助學習的數據進行分析與挖掘,得出新學習效果性別、班級和學科的規律;臺北立仁小學和臺北教育大學針對初中和小學的老師的行為挖掘表明,在線課程培訓方賣弄教育動機的成分比教育成果表現得更為突出且互相影響。
由于形象性思維的學習、人的本能學習行為是和游戲更加相關與親近,語言學習、中小學娛教與博物館娛教在領域中研究較多。自閉癥的診斷和治療更能夠反映人的網絡認知的本質,意大利和以色列的學者開發一種3人的觸摸游戲,訓練自閉癥患兒的溝通;臺北一家國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游戲,來測試和治療自閉癥,取得一定效果;臺北師范大學的研究者研究了教育玩具在科學師范中的作用。
在道德領域,鮮活的案例和游戲總是比說教更加具有吸引力。臺北中央大學的學者通過對動畫、游戲和討論的設計,對中學生防治欺凌的教育進行了實證分析;臺灣昆山大學的研究學者設計一套基于WEB的專家建議系統,利用數據庫和問卷達到指導學術的作用;龍華科技大學的研究者針對11年級的學生搭建一個包含物聯網云計算在內的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通過游戲式的啟發教育,研究自然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游戲學習的技術研究上,中央大學的學者研究了基于網頁的視頻檢索實現方式,以提高在線學習效果;臺灣清華大學的研究學者研究如何搭建一個云環境為學習者;韓國學者研究了混合文件的數字化匹配問題;臺灣信息通訊研究所通過集成改造將普通課桌改成多點觸碰的多媒體課桌,提供了一種工程方法;臺灣大學的研究學者討論了增強現實技術在教育學的應用與實例;銘傳大學的研究學者進一步研究了現實增強技術的動作準確性實現方式。
在學習方法的研究上,嶺東科技大學的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建構注意和體驗教學的ACIA方法(真實學習、互動學習、社區學習、評估)的游戲學習設計框架。
基于問題的電子討論教學一般需要指導教師,中原大學的研究者建立起一個無指導的評估模型,使用參與度、互動認知、發貼等動作模型評估參與性和互動性,把數據挖掘和行為分析集中在教學設計中;亞洲大學的研究學者設計一套基于MOODLE和云環境的娛教管理系統并進行教育的診斷評估;臺北教育大學的研究者研究一套基于音樂旋律學習的移動游戲學習系統,并詳細闡述了設計流程;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設計了一套基于物聯網保護環境的游戲課程,用來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國立臺灣教育大學的研究學者研究了如何通過游戲提高人的空間感。
關鍵詞:學習;興趣;培養
一、利用靈活多變的新課引入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妙制演示,激發求知欲
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的認識活動是以感知為基礎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新鮮感,調動學習興趣.例如,講解“大氣壓強”一課時,表演“紙杯托水”等實驗.這樣的引入,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學習主動性強,引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生趣,引發好奇心
用生動的故事引入新課,使學生情緒高漲,精神集中.例如,在講“浮力”一課時,可引入古羅馬帝國統帥狄杜把俘虜來的戰俘三次拋入死海,確無一人死亡的故事.
實踐證明濃厚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高度的學習熱情,而且可以啟迪學生的智力潛能,變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并使之處于最佳狀態.
二、利用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知識來源于人類生活及工農業生產,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及生產,鼓勵學生聯系生活生產實際,不但是學以致用的學習方法,而且能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情緒.例如,講授“光的折射”一節時,可先創設以下情境:透過老花鏡看書上的字會怎樣?看遠處的物體又會怎樣呢?透過圓形金魚缸看缸里的魚,發現魚會如何?透過裝滿水的杯子看插入的筷子,發現筷子會在分界處折彎,這又是為什么?帶著這些問題學習,學生必然會產生興趣,聽課的興致更高,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三、多種教學手段并用,以“變”設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初中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目標的時間不太長的特點,穿插使用講授、實驗、舉例、設疑、投影、多媒體課件等不同的教學手段是很有用的.當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應采取易于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課本上“想一想”、 “做一做”、“議一議”、 “生活·物理·社會”和“信息庫”等欄目的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談話法、討論法、調查法、文獻法、上網查尋資料等學習方法,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方式中解脫出來.一節課中設計一個或若干個能激發學生求知欲的階段,使學生一直處在研究、分析、探討問題的興奮之中.
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情境”是指與某些具體情境融合在一起的問題.將物理問題融于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中,能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新知學習中.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情境,通過提出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發起學習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浮力”這節時,我運用多媒體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號”的片斷,號稱當時最大的游輪,鳴笛徐徐駛來時,把同學們帶到影片中的境界,歡呼之余,問同學們它與本節有什么關系呢?至此不少同學已在紛紛議論:這么大的船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而不沉啊,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產生的呢?……這時已把同學們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同時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是有用的,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教師做有心人,通過合理創設情境,不僅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通過教師教學語言的感染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說話能力的高低,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效率.簡潔、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又能豐富學生的想像,使學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感染力是極其重要的.用語言的感染力去吸引學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引入一些成語典故來吸引學生,講平面鏡這一節先引導學生回憶兒時學習過的“猴子撈月亮”,成語“杯弓蛇影”等.學光的直線傳播時講“鑿壁偷光”的故事.還有在舉例的時候,經常舉一些他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而又容易理解錯的現象,并把這些例子形象化使他們聽起來覺得淺顯易懂,又感興趣.
一、讓學生在愛意濃濃的氛圍里產生激情。
語文教育家汪廣仁教授說:“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應該是一種情感與思想交流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與接受的關系。”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人與人的靈與肉的交流活動”,而不是“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用滿腔的熱情去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最能觸動學生心靈的并不僅僅是教師鞭辟入理的講解,而應是教師發自內心的撒播給學生的濃濃愛意。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用熱心去融化學生冰凍的心池,用耐心去叩開學生閉鎖的心扉,用愛心去打開學生心靈的閘門。
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具有博大的情懷:如果我們的學生是駿馬,那么教師就應化作遼闊的草原,任他們縱橫馳騁;如果我們的學生是水手,那么教師就應化作舟楫渡他們到成功的彼岸!充滿愛意的師生關系的作用主要在于可以給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不會因我們教師的因素受到壓抑和限制。
熱愛學生,善于觀察他們的喜怒哀樂,樂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尤其要對后進生備加關愛,包容他們的缺點和不足,并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我們能從一只丑陋的毛毛蟲聯想到美麗的蝴蝶,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由一名淘氣的學生想見到一位圣人呢?因此教師對學生們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地給予熱情洋溢的表揚,使學生視你為最可愛的人;使學生在愛意濃濃的課堂氛圍里“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產生樂于求知,勇于探索并自主建構知識的激情。
二、讓學生在意趣盎然的氛圍里感受快樂。
在建構主義教育中,人才的定義被賦予新的內涵,以往那種高知識容量、高記憶力和高應試能力的學生已經不再符合人才的標準。建構主義認為,真正的人才不僅應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同時應具有較強人文素質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談到人文素質的培養,教師要盡可能地營造意趣盎然的課堂氛圍,要想方設法地將物理課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到欣喜而樂于接受老師所傳遞的信息。本來物理教材中有自主探究,有物理學史,有STS世界,有信息瀏覽,這些都是饒有趣味的。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和利用,不要將物理課上得枯燥、乏味、呆板、平庸。
為了營造意趣盎然并且充滿人文精神的鮮活的物理課堂氛圍,教師也可以進行泛學科的聯系和美學滲透。因為物理學的美可以說滲透于藝術美的方方面面:讀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看引人入勝的戲劇電影,聽韻律悠揚的優秀樂曲,無不可引起人們對物理問題美的聯想與遐思。
例如,學習《聲現象》,可結合虞世南的《蟬》進行:“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問:(1)流響是怎樣產生的?(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3)為什么居高聲自遠,非是借秋風呢?
又如:學習《光現象》時,結合幾個典故展開教學:囊螢夜讀――光源;鑿壁偷光――光的直線傳播;孫康映雪――光的反射。
以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新奇而快樂。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消除學生在學習上非智力因素對他們的不良影響,感召他們以古人為榜樣,發奮求知,從而為學好物理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提問:為何會發生“谷口風狂烈焰飄,何期驟雨降青霄”的蜀國憾事?
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分析:上方谷地勢狹長,沖天的火勢使這一帶的空氣受熱膨脹,氣壓降低。周圍高氣壓區的空氣平流過來,從而使上方谷低氣壓區的氣體被抬升而膨脹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從而形成降雨。這是科學使然,而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所言:“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
本部分教材如此處理,足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陡射出智慧的靈光,并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應用之廣泛和神妙,使學生感受求知的快樂,增強學生建構知識的自覺性和能動性。
在營造意趣盎然的課堂氛圍時,我們還可以給丹青留一席地,讓歌聲繚繞于柱梁間。
在這樣的充滿人文色彩的物理教學中,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以學生的人文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從而建構起對相關物理現象鮮活而本質性的認識,效果自然會是相當不錯的。
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而不疲。
為了發展學生的各種智能,教師就要以觀察者、協助者及情景提供者的身份把課堂教學活動安排得豐富多彩并且節奏鮮明,讓學生大腦皮層里的聽、視、思等區域不斷地處于興奮狀態,即讓學生在課堂中腦、手、口、耳均得到能力上的發展。要有節奏地穿插“自學、實驗、討論、點撥、訓練、反思”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同時要注意他們的智能差異,給每個學生創造發展的機會,這應當是我們貫徹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理念。只有這樣,才能使提高課堂效率不會成為一句空談。
由此,這不由地讓我想起了歷史上的“藏王松贊干布與唐朝文成公主聯姻”的美好傳說。當時唐王給求婚的各民族使團出了一道難題:每個使團按人發給一只肥羊、一壇酒……,一天一夜內必須吃喝干凈,不得剩下。藏族使節祿東贊很聰明,采用穿插手段,讓部下跳舞唱歌,殺羊烹煮,吃肉喝酒,然后又是勞作:鞣制羊皮,熬油制燭。吃、喝、唱、跳,如是不斷地交替,結果他們完成了任務。而其他使團均因單一的方式吃肉喝酒,而吃傷、醉死未能完成任務。這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對當前物理課堂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多元智能的教學原則及自主建構知識的教學實踐也是非常具有啟發意義的。
汪廣仁教授說:“教學也是一種語言的藝術。”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語言智能的優勢,努力做到教學語言強弱適宜,快慢適中,抑揚頓挫,使教學語言或妙言雋語,或風趣幽默,或舒緩暢意;使導語富有啟發性、渲染性和挑戰性,力求練達與雅致;使學習活動的開展如景色初展,鮮花含露,緊緊扣住學生求知的心弦;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既激發了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及主動建構知識的熱情,又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的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必須精心設計,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景,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協調活動,發展他們的多項智能,提高自主建構知識的效率,使學生樂學不疲。
四、讓學生在感受成功的氛圍里奮發向上。
馬克?吐溫曾說過:“靠一句美好的贊揚我能活上兩個月。”實踐證明,教師對學生的贊美與表揚是非常必要的,它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滿足感和愉悅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添師生間的親和力和向心力,使我們的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當然,對學生的評價要把握分寸,語言得體,恰到好處,不能隨意夸獎,否則適得其反,事與愿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事無巨細都應貫徹“適度”原則,而且這個“度”要因人而異。教師應以讓學生成功為出發點,然后創造條件,設置臺階,營造氛圍,烘托情景,讓學生觸景生情,投入到自主建構知識和發展智能的過程中,并努力促其獲得成功。
這段話詳細地敘述了《千字文》成書的前后經過。《千字文》成篇之后,很快就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千字文》的內容
《千字文》的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天文、倫理、歷史、農業、祭祀、飲食等。具體來講,縱觀《千字文》全文,可以將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從天地、宇宙的誕生和日月星辰講起。而后談到早期歷史和商周武王時期盛世的表現。這一部分內容共有三十六句。《千字文》的第二部分重在講述人的道德修養準則。該內容與儒家思想一脈相承。如《千字文》中指出人要孝親、珍惜父母傳給的身體,做人要知過必改,講信用,保持純真本色,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譽。接著文中又深入闡述對忠、孝和人的言談舉止、交友、保真等方面內容。這部分內容共有六十六句。《千字文》第三部分首先談到京城行勝、都邑華麗,京城之中匯集了豐富的典籍以及將相公卿們豐厚的待遇和富足的生活。而后列舉一系列文臣武將策功茂實的事跡。這部分內容共有五十二句。《千字文》第四部分首先贊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為名利羈絆的人們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其次談到日常理家,最后講到人生的價值在于有益社會。這部分內容共有九十六句。
三、《千字文》的體例特點
(一)句式簡短整齊,講究押韻對仗
《千字文》句式不僅短小精悍,結構整齊,通俗易懂,而且音律和美,讀起來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如“昆池碣石,鉅野洞庭。曠遠綿邈,巖岫杳冥。治本于農,務茲稼穡。俶載南畝,我藝黍稷”。細讀《千字文》,不難發現,其句式還注重對仗。有人做過統計,“《千字文》計一百二十五組,對偶句有八十五組,占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對仗形式有兩種,一種是組內兩句自為對偶,如‘云騰致雨,露結為霜’。另一種是兩組互為對偶,如‘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1]同時,《千字文》的句式也講究押韻。“《千字文》是每兩句為一組,每組雙句均押韻。如開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押韻。最后,‘布射僚丸,嵇琴阮嘯……孤陋寡聞,愚蒙等誚’押韻”。[2]
(二)在內容上將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相結合
總的來說,古代蒙學教材的編寫都注重將知識教育與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充分體現了文以載道的原則。毋庸置疑的是《千字文》作為古代蒙學教材之一,也具有該特點。熟讀《千字文》,可以發現,該教材內容豐富,囊括了諸多方面的知識。首先,作者開篇講天文氣象的自然運作現象,如“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其次,講人類早期的歷史,如“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再次,介紹與古代統治相關的問題,如“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最后,介紹自然風景、農藝、飲食等文化常識。由此可見,該童蒙讀本是一部匯集古代文化知識的百科全書。此外《千字文》十分重視孩童的道德教育。在《千字文》中,作者首先規勸孩童學會修五常之事,了解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如“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其次勸誡孩童要珍惜時間,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再次談到孝親、夫婦人倫、兄弟和睦、朋友之誼、忠孝之心等人倫關系。可見,誦讀《千字文》既有利于孩童提高語文素養,又有利于孩童從小樹立良好的品德。
四、《千字文》的教育功能
(一)《千字文》的德育功能
《千字文》作為古代語文啟蒙教材,除了以識字為主要功能以外,還在一定程度上對童蒙進行德育的浸染和滲透。簡單來講,《千字文》中所涉及的德育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面。1.仁愛向善思想《千字文》提倡仁愛教育,提倡與人為善。《千字文》中多處出現描述勸善的語句,如“禍因惡積,福緣善慶”,意思是說災禍是作惡多端的結果,福祿是樂善好施的回報;“仁慈隱惻,造次弗離”,意思是說在任何繁忙和緊急的情況下,都不可失去仁慈和同情心。在此基礎上,《千字文》道出了一連串的為人處世的準則:“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墨悲絲染,詩贊羔羊。”“尺璧非寶,寸陰是競。”“庶幾中庸,勞謙謹敕。”“易攸畏,屬耳垣墻。”很明顯,這些內容都是勸善的教育,勸我們存有善良之心。勸我們有過錯要及時改正,誠信做人,心胸寬廣。勸我們在待人接物時應謙虛謹慎,為人處世時盡量做到不偏不倚。勸我們應潔身自好,保持善良正直的本性。勸我們要珍惜時間。2.孝悌友愛觀念俗語稱,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一切道德教育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中,孝悌觀念是其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見,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提倡孝悌友愛的教育。毫無疑問,《千字文》作為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之一,自然少不了尊師敬長、孝順父母和對他人友善仁愛的思想意識。首先,《千字文》對孝父忠君做出了敘說,如“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意思是說以侍奉父親的態度去侍奉君主,對父親要親愛與恭敬,對君主要恭敬。孝敬父母,應當竭盡全力;忠誠于國家,應當不遺余力,甚至獻出生命。其次,《千字文》講到兄弟之情,如“孔懷兄弟,同氣連枝”,指出兄弟之間要相互關愛,因為同受父母氣血,如同樹枝同根相連。再次,《千字文》對朋友之道進行勸誡,如“交友投分,切磨箴規”,勸誡我們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在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最后,《千字文》推崇推己及人的愛人之道,如“諸姑伯叔,猶子比兒”,意思是說對待姑母、伯父、叔父要同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對待侄兒侄女,要同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這句話從狹義層面講,我們要將孝道、愛心擴展到父母以外的家人。從廣義層次講,我們還要將父母之愛、兄弟之愛、朋友之愛擴展到對社會他人的愛。3.提倡注重禮儀“禮”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孔子認為“禮”是“仁”的前提和基礎。由于孔子所提倡的“禮”是指周禮,即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的等級觀念和社會秩序,所以他主張“禮”就是一種制度,是一種規范。那么,以宣揚儒家思想為主的《千字文》自然少不了對禮儀的倡導和弘揚。例如,《千字文》中“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明顯是倡導禮儀的。其中“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婦隨”講的是一種社會規范。“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講的是一種長幼有序的道德規范。4.勸勉勤奮刻苦列寧曾經說過“不要做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也就是說人立志后要實現遠大的理想,必須有勤奮刻苦的實干精神。類似的例子有很多,如“映雪囊螢”的孫康與車胤、“立雪程門”的程頤、“頭懸梁,錐刺股”的蘇秦、“鑿壁偷光”的匡衡,等等。《千字文》既然是古代蒙學教材,那么勸勤就成了它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例如,“耽讀玩市,寓目囊箱”,意思是說東漢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戀于讀書,眼睛注視的都是書袋和書箱。顯然,作者周興嗣借用王充刻苦讀書的精神,教育學童在學業上要持有勤奮刻苦的毅力,才能取得進步。5.加強理想教育理想是對未來的想象和希望,也是人們前進的動力。因此,對孩童加強理想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從心理學角度看,兒童階段是其理想教育的黃金期,兒童時期理想教育會對他們今后的道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千字文》作為古代啟蒙教材,自然也少不了理想教育的內容。作者在文中多處教化兒童要做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德、有成就的人。例如《千字文》中“女慕貞潔,男效才良”勸告大家,作為女子要講究“貞潔”,而男子要追求才德。“知過必改,得能莫忘。罔談彼短,靡恃己長”要求人們要改過自新,不要忘記對品德才能的追求,待人要謙虛,不要只盯著別人的短處,更不能恃才傲物,恃強凌弱。“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告誡人們作為人子要竭力敬父,作為人臣要盡命忠君。
(二)千字文的智育功能
1.知識教學。首先,前面已經提到過《千字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孩童在童蒙時期學習這些內容不僅能夠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而且還能夠提升其語文素養。其內容涉及歷史、天文、地理、倫理、教育、農藝、園林、祭祀、飲食等各個方面。如倫理類內容有“墨悲絲染,詩贊羔羊;資父事君,曰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樂殊貴賤,禮別尊卑;上下和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等。歷史類內容有“推位讓國,有虞陶唐;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存以甘棠,去而益詠”等。飲食類內容有“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饑厭糟糠”。其次,《千字文》具有集中識字的特點。在隋唐五代、兩宋、明朝、清朝時期都把其作為官方認可的重點識字教材。在用字方面,《千字文》所選用的字都是南北朝時期常用的漢字,這些漢字在今天依舊常用。“對照《現代漢語常用字表》(1988年由國家語委和國家教委聯合),《千字文》含現代常用漢字約88.4%,其中常用漢字占81%,次常用漢字占7.4%,非常用字占11.6%。”[3]2.寫作教學。據有關調查表明,當前中小學生寫作之難,其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言之無物。而在寫作過程恰當地、巧妙地引用歷史典故可以提高文章的藝術性,增強文化厚重感和事例典型性。《千字文》作為古代語文教材之一,其文中含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千字文》中出現的名人典典如“推位讓國,有虞陶唐;綺回漢惠,說感武丁;耽讀玩市,寓目囊箱;磻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存以甘棠,去而益詠。桓公匡合,濟弱扶傾;晉楚更霸,趙魏困橫;假途滅虢,踐土會盟;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孟軻敦素,史魚秉直;毛施淑姿,工顰妍笑。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難能可貴的是,《千字文》中引用的典故大都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德人物,他們身上具備勇敢、仁慈、誠實守信、勤奮好學、為國效忠、為民服務的優良品質。對于當前中小學生來說,這些典故不僅會成為寫作的優秀素材,而且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3.書法教學。書法是一門藝術,它以漢字為基本載體,以其充滿情感與幻想線條美傳遞著文化,傳輸著文明。書法藝術歷來被看作中華文化的瑰寶,它的美是漢字特有的。“《千字文》是作者集‘書圣’王羲之一千字而成,這就決定它從誕生之初就與書法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也體現了那一時期的學者和統治階級對書法藝術的重視。后世歷代書法家對《千字文》的書寫也更加說明了這一點。南梁以來的書家,大都喜好書寫《千字文》,如隋代的智永,唐代的張旭、懷素、高閑,宋代的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元代的趙孟頫、鮮于樞,明代的文徽明、董其昌,清代的傅山、趙之謙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千字文》書跡。在古代眾多《千字文》書跡中,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不容忽視的一件書法杰作。”[4]《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第二學段(3-4年級)的學生能夠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第三學段(5-6年級)的學生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第四學段(7-9年級)的學生能夠臨摹名家書法,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5]不難發現,書法教學在中小學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中小學推廣《千字文》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學生學習《千字文》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又可以訓練書寫技能。
(三)《千字文》的美育功能
所謂美育,先生曾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象;陶養的作用,叫做美育。”[6]《千字文》作為一部通行的蒙學教材,除了具有德育功能、智育功能之外,還具有美育功能。其通過對自然之美、人格之美等方面的敘述引發孩童閱讀興趣,體驗美感,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1.自然美自然生態的美,是最普遍、最具魅力的美,在《千字文》中有不少描述自然景物的語句。這些內容會成為兒童心目中的“精神家園”,銘刻在兒童心靈深處。“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鱗潛羽翔;鳴鳳在竹,白駒食場。”這些是《千字文》中描寫自然生態之美的句子。從宏觀的天、地、宇宙、日月、辰宿、春夏秋冬,到微觀的云、雨、露、霜、金子、水、玉石、劍、夜光珠、李柰等,這些自然景物的描寫仿佛再現了如畫一般的美景。《千字文》以華麗的文字再現了自然生態之美,使兒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純真與美好,有利于培養兒童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并從中得到了美的熏陶。2.人格美《千字文》中塑造了大量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身上都充滿著積淀深厚的古典審美特征:有的具有崇高的品質,如推位讓國的堯、舜;有的體現為勤政愛民、體恤百姓,如去而益詠的召伯;有的體現為一諾千金,如濟弱扶傾的齊桓公;有的表現為勤奮刻苦,如耽讀玩市的王充,等等。誦讀這些富有人格美的語句,能夠蕩滌與洗禮兒童的靈魂,陶冶兒童的情操,完善兒童的人格。
五、《千字文》對當今語文教材編寫的借鑒價值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奪目的一段獨特的、不可再現的生活。”[7]“現在兒童的童年時期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選擇哪些東西進入兒童的頭腦對其一生都是有深遠影響的,語文教材的優劣直接影響語文課程功能的發揮,甚至影響一個人的人生。”[8]對此,筆者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與《千字文》進行對比,發現這些教材在編寫上存在一些問題,如在內容上缺少禮儀規范教育、歷史知識教育等。本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下冊教材為例,從多角度剖析其在內容選取上需要改進的具體表現。
(一)加強同伴之間友愛的觀念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為:“同伴之間的交往是兒童在處于父母類人往之外最具平等性相似性的社會交往。同伴之間的交往恰好滿足了兒童較低層次的安全、歸屬、愛以及尊重等方面的需要。而這些需要的實現無疑對兒童各個方面能力的發展,尤其是社會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9]有關研究表明,良好的同伴關系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成就感、有效性、幫助他人、情感、適用性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而不良的同伴關系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會使兒童產生諸如焦慮、孤獨、憂郁、學校社交不適等一系列困難。“根據同伴交往性質的不同,可劃分為垂直關系和水平關系。前者指那些比兒童擁有更多知識和更大權力的成人(主要包括父母和老師)。后者指兒童與那些和他具有相同社會權利的同伴之間形成的一種關系。”[10]通過對照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下冊教材,筆者發現這兩冊教材以水平關系劃分的同伴關系課文為零,這對兒童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從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來看,在這一階段,他們大都表現出能合群,喜歡與同學交往,對人富有同情心和友好的行為,在集體中能夠愉快地生活。但如果不加以適當的教育與引導,之后其同伴之間的友愛觀念指數會降低。因此,兒童在這一時期閱讀一些與同伴交往相關的文學作品十分有利于他們為今后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反觀《千字文》,它作為古代的啟蒙教材,自然不乏對這一內容的介紹,如“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這兩句話勸誡童蒙,兄弟之間要相互關愛,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在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相互告勉。因此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可以適當增加同伴之間和諧相處的內容。
(二)適當增加歷史知識,增強學生的情感教育
宋代以后逐步形成以《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為主的蒙學教材,這三部教材中都含有大量的歷史文化知識。古人言:“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這句話一語道破了解歷史的好處。首先,讀史能夠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其次,“了解過去歷史,總結國家興敗的歷史教訓,能夠為當下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個借鑒”。[11]對于《千字文》而言,作者在文中道出了一些歷史知識,如“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發殷湯”、“都邑華夏,東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據涇”、“溪伊尹,佐時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營。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綺回漢惠,說感武丁”、“晉楚更霸,趙魏困橫”等。以上句式既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夸張的修飾,只選用了一些便于兒童理解的文字,兒童學習這些內容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文明史的更替,更能夠追本溯源其興衰成敗的原因。這樣的編寫方式,既教授了兒童歷史知識,又方便兒童的記憶。對照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下冊教材,筆者發現這兩冊教材對中國古代歷史知識內容的介紹沒有涉及。通過以上論述,筆者認為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應適當增加一些歷史知識,原因如下:首先,從學習歷史年齡特征來講,古代學生入學年齡或童蒙教育年齡段為八至十五歲。也就是說,在古代,童蒙大致從八歲開始接觸蒙學,跟隨老師從蒙學教材中學習歷史知識。而現代二年級學生的入學年齡通常也是七八歲,因此該學段學生適當了解歷史知識與其身心發展特點是相符的。其次,相關文件指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規定“教材在編寫時要注重繼承與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傳統,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再次,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習歷史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從兒童情感發展的特點來看,兒童時期,其情感的發展隨年齡的遞增而不斷分化,是一個從低級、簡單向高級、復雜的情感變化過程。兒童的低級情感如快樂、興奮、悲傷等,兒童的高級情感如道德感、集體感、責任感等。從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來看,二年級學段學生的情感逐漸地從低級向高級轉變。因此,該學段學生了解歷史知識不僅有利于增加他們的文史知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且還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愛國之情。
(三)加強禮儀教育,提升學生的禮儀素養
“禮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風貌、道德水準、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質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道德修養、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的綜合反映,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2]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兒童期是禮儀教育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培養,能夠使兒童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對培養兒童健全人格將起到重要的作用”[13]。《小學生文明禮儀常規》對小學生的禮儀要求涉及四個方面:個人禮儀、家庭禮儀、學校禮儀、社會禮儀。而古代蒙學教材《千字文》是從三個方面對童蒙禮儀規范教育進行敘述,如“容止若思,言辭安定”這是從個人禮儀角度勸誡兒童在與別人交談時儀容舉止要沉靜安詳,言語措辭要穩重。“上和下睦,夫唱婦隨”“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這是從家庭禮儀角度指出上下要和睦相處,夫婦要一唱一隨,和諧相處。童蒙在家里要聽從父母的教導。對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要像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外受傅訓”這是從學校禮儀角度要求兒童在學校要聽從老師的教導。瀏覽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下冊教材,筆者發現這兩冊教材對禮儀規范教育內容的選取十分匱乏。然而,當前該學段學生呈現出不文明的現象層出不窮,如個人禮儀層面,學生對于儀容、儀表方面的客觀標準認識模糊,對于形象美缺乏正確的理解與認知。平時不注重自身的站相、坐相與走相。家庭禮儀層面,離家或歸家不與家長打招呼,飯桌上缺少用餐禮儀。學校層面,紀律觀念淡薄,參加升旗儀式奇裝異服,在校園內不講普通話。如果這些不文明現象得不到有效的遏制,將對他們今后人生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材中適當增加基本的禮儀素養是十分有必要的。
作者:孫麗敏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2]李良品.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J].甘肅社會科學,2004(3).
[3]董曉慧.《千字文》教材模式及教學意識流變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
[4]百川.《千字文》與書法的不解之緣[N].人民日報,2014-07-06.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郭勇.美育思想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蘇]B.A.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11]李唯.《三字經》與現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D].固原:寧廈師范學院,2015.
[9]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戴麗敏,胡雨杰.嬰兒異齡同伴交往的內涵、意蘊與價值[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