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媒體沖擊范文

        新媒體沖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媒體沖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媒體沖擊

        第1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深度報道 傳統報業 新媒體 探索

        一 、新媒體對傳統報業的沖擊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電信技術的迅猛發展,引發了新聞傳播手段的深刻變革,新媒體的出現給廣大受眾帶來 了極大的便利。新媒體有著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它的及時性、豐富性、開放性、交互性和通暢性 ,使傳統報紙只能望項背。

        美國報業協會2005年5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4年10月至2005年 3月 ,美國報紙非周日版日發行量下降2.5% ,周日版發行量下降3.1%。作為美國最暢銷的報紙 ,甘尼特公司下屬《今日美國》截至2005年3月份的6個月發行量達了227萬份 ,同比僅上升0.09 % 。其次是道瓊斯公司的《華爾街日報》,同期發行量約為205萬份,同比下降1% 。其它知名報紙的發行量也紛紛下滑 ,其中《洛杉磯時報》同比下降5.4% ,《華盛頓日報》下降3.7%。

        中國中央電視臺CCTV2006年上半年公布的一項讀者數據顯示 :20 0 5 年報紙的日到達率降低為68.9% ,比2004年下降了0.2% 這不是簡單的數據下降,而是新媒體爭奪了報紙的部分眼球。2005年受眾讀報時間在減少 ,受眾平均每天讀報時間為4 0分鐘 ,比2004年減少3分鐘。而受眾接觸互聯網時間為 4 8 分鐘 ,第一次超過了報紙。2005年之后,傳統報業一直未能重振雄風。

        由此可見 ,新媒體早在2005年就已經對傳統報紙形成了巨大的沖擊 。

        二 、傳統報業出路的幾種探索

        在新媒體對傳統報業的強力沖擊下,無論是傳媒界的學者還是在新聞一線工作的媒體人,無不開始思索傳統媒體的新出路。

        究竟如何實現“紙媒不消亡,新聞不死”?是否存在一種新的可能讓傳統媒體重現蓬勃的生命力?

        傳媒界的專家與實戰工作者探索出了以下幾種可能的路徑:

        1. 轉變弱勢,強化優勢,再造報紙 “內容為王”的核心競爭力。

        突出強化報紙的傳統優勢 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以及深度報道。內容為王,一直是傳統媒體奉行的天條。

        對報紙來講,內容始終是根本只有做好新聞,做出特色,做出優勢,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因為報紙的核心競爭力集中表現在內容方面,具體表現為:一是報紙是傳媒行業里最主要 最具權威性的新聞內容制造者和提供商;二是報紙具有長期形成的強大社會公信力和秉持社會責任感的傳統,在國際報業舞臺上真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媒體都是公信力強、權威性高、以內容取勝的大報。因此,報業要把做好內容和增強社會公信力放在發展的首位,把提供優質的新聞內容作為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點,不斷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報紙與網絡媒體競爭的最大優勢是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以及深度報道,報紙在讀者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是因為報紙所提供的信息是經過過濾的,而其中的把關人就是編輯記者、報紙的公信力、影響力來源于所提供內容的真實性以及由此所形成的權威性,這是網絡媒體難以做到的。

        2. 運用新技術,實施數字化報業戰略,探索新舊媒體有效融合之路。

        所有的事務都在變化當中,變才能夠長久。面對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思變”時也可以考慮與新生事物相融合。

        李長春在考察人民日報時就強調,要努力探索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人民網與人民日報微博的成功也告訴我們:新舊媒體有效融合不失為一條長遠的出路。

        3. 開發潛力 ,細分受眾市場

        不同媒體針對的受眾是不同的,不同的報紙針對的受眾也是不同的,傳統報紙要充分挖掘潛力,細分受眾市場,開展增值服務。

        以重慶報業市場中,《重慶晨報》的《渝商周刊》和《重慶時報》的《上游商業周刊》為例。兩份周刊選擇了以重慶企業家圈子的受眾的細分市場,在新聞選題和版面策劃上均以考慮企業家需求為前提。打開了一個關注企業家的新口線,開辟新的細分市場,更專注,也更有成效。通過“把關人”的門檻和記者獨有的企業家資源,有效地規避了新媒體的沖擊。

        4. 增加新聞評論的數量,提高新聞評論的質量

        新聞評論是以具有普遍意義的新聞事件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出發點,深入挖掘事實表象所掩蓋的本質內涵,由點到面、由表及里地進行分析說理,深刻揭示事實所蘊含的意義,直接闡明寫作者對事實或問題的評價和看法。新聞評論是傳統報紙內容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其一大亮點。新聞評論對信息的深度解讀體現了報紙的文化實力和品位,也是報紙吸引受眾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對新媒體在新聞時效性、表現方式多樣性、交流互動性等方面表現出的強勁優勢,把新聞評論做精做深,將信息內容辦出高品位,體現充滿智慧和理性的報紙文化,這是傳統報紙增強自身實力的又一個主要方面。

        三 、傳統報業深度報道優勢案例

        以震驚全國的周克華一案為例。8月14日上午,周克華被擊斃的消息已經在微博等新媒體上瘋傳。14日上午10:30接到關于15日的緊急任務,10:52正式決定制作號外,并臨時抽調5名編輯人員。從采訪到印刷、發行,整個系統人員在第一時間全部到位。

        14日下午17點,重慶晨報關于周克華被擊斃的《號外》開始上街免費發放。《號外》獨家報道了“銀行受傷保安講述見義勇為過程”、“擊斃周克華民警自述開槍經過”等細節,通過多名目擊者的講述,還原“8.10”槍擊搶劫案現場。

        網絡雖然迅速,但消息多為零散細碎,甚至參雜虛假信息。在周克華這樣的大案件中,《重慶晨報》的號外充分展示了傳統媒體深度報道的魅力以及權威性。

        在傳播的發展歷史中,紙媒的出現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雖然被公認為夕陽產業,紙媒的出路依舊牽動著無數媒體人的心。很多的案例都告訴我們,紙媒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紙媒依舊在傳播業中占有一席之地。傳統媒體未來的價值在哪里,也許只有幾十年后我們回頭,才能夠清楚地給出答案。

        參考文獻

        [1]梁國標,新媒體沖擊下的報業發展實踐與思考[J],中國記者,2006.9

        [2]袁靜 余曉,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結構矛盾分析[J],新聞界,2007.1

        [3]樊傳果,新媒體沖擊下的報業發展戰略[J],傳媒觀察,2008.12

        第2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 報紙新聞 沖擊 對策

        引言:計算機網絡、手機平臺等新媒體的崛起為讀者提供許多信息獲取、傳播的平臺,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促使更多讀者拋棄報紙新聞等傳統媒體。可以說新媒體正沖擊并蠶食報紙新聞的生存空間,甚至有人認為報紙新聞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時代即將結束。

        一、新媒體對報紙新聞的沖擊

        (一)對讀者擁有量的沖擊

        手機應用軟件、博客和播客等新媒體的出現,使許多讀者擁有了參與新聞傳播的能力,讀者可借助各類新傳媒平臺獲取、新聞,并發表個人觀點,形成了每人都是記者的信息獲取傳播模式,激發了廣大讀者的參與熱情。另外,由于新媒體具有時效性強、成本低和時空限制小等特點,使新聞不受報紙字數、版面和印刷數量的限制,更新和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且讀者在閱讀新聞時不存在買報紙的費用問題,吸引力更強,使報紙原有讀者大量流失。

        (二)對經濟效益的沖擊

        報紙新聞傳播的運行成本主要是通過銷售和廣告經營來獲取,當報紙新聞不夠吸引讀者時,讀者會大幅度減少,并影響報紙銷量,從而使商家廣告費用投放減少,經濟效益下滑。特別是近年受世界經濟環境影響,商家為提高影響力,在廣告投入上更加追求效益最大化。若讀者過少,會嚴重影響商家在報紙上的廣告投入,而使商家轉投車體廣告、樓宇廣告等新媒體,進而使報紙經營效益受到嚴重沖擊。

        (三)對經營模式的沖擊

        新媒體信息的來源多元化格局現逐漸形成,報紙在面臨印刷成本增加、廣告收入下滑、讀者流失等壓力下,經營模式受新媒體的沖擊不可忽視。報紙新聞內容編排上很難做到讓讀者隨時依個人興趣進行選擇性閱讀,版面分類上過于僵化,而新媒體則以分類詳細和信息容量大著稱,讀者可隨時依個人喜好選擇瀏覽信息,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新媒體互動性更強,特別是網絡媒體,讓讀者隨時可以根據閱讀的新聞內容進行互動與交流,而報紙則不具此類優勢。這些問題,讓報紙的傳統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受到嚴重沖擊。

        二、重塑報紙新聞優勢的對策

        (一)重樹報紙權威性,擴大品牌影響力

        1.確立報紙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真實是新聞媒體的生命之源,只有新聞真實可信,媒體才有權威。目前,新媒體充斥視野,網絡門戶網站及微博和博客眾多,使新聞可以隨時隨地,但信息的隨時會造成了新聞內容有真有假,新聞未經證實就進入了讀者的視線,造成假消息泛濫,負面影響極壞。而對于報紙新聞來說,都是經過審核和調查取證后才能,真實性毋庸置疑,這是報紙的絕對優勢。報紙要把握這個優勢,摒棄不同報紙間同質化傾向,以主流新聞和優質新聞來吸引讀者,提高報紙在讀者中的公信力,重樹報紙新聞權威性。

        2.注重樹立和發揮報紙品牌的集聚效應。不同報紙的同質化是造成讀者和廣告分流的一個重要因素,報紙只有樹立自己的品牌與特色,與眾不同才能吸引讀者的眼光。報紙企業可以通過資源整合和新聞共享等辦法,把報紙間的新聞采編力量與眾多資源融合一體,將新聞整體規模優勢和傳統報紙良好聲譽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形成規模大、信息量豐富、影響力深遠的特色品牌新聞平臺,將廣大新聞讀者集聚在自己周圍。同時,報紙還可利用特色品牌形成的號召力整合其它媒體,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推動報紙數字化建設,有效形成報網優勢互補

        目前報紙面對新媒體的沖擊都在推進數字化建設,如:人民日報的人民網,鳳凰日報的鳳凰網等報紙媒體已在原有電子報的基礎上推出自己的數字化網站,謀求未來發展出路。還有報紙企業和網站聯合,提高整體競爭力,如:“中國證券網”和《上海證券報》的聯合,形成了報網聯動的經營模式,使報紙從從單一盈利模式邁向多元化經營模式。另外,報紙利用網絡可以做到新聞的實時更新和同一事件的后續跟進,并于第二天在報紙對這些熱點新聞進行更深層次的評論,不僅使新聞更加豐富,更加生動,還可以讓讀者發表不同見解,既滿足了讀者的渴求,又彌補了報紙時效性不強的缺點,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

        通過報紙數字化進程加快,讓報紙新聞和網絡新聞的深度與廣度都得到進一步拓展,新聞傳播實現全區域和全時段覆蓋,以最大范圍和最大程度上影響讀者群。報網平臺的融合度越深,資訊優勢就越明顯,就會爭取更多的商家進行廣告投放,有效提升報紙的盈利前景。

        (三)不斷追求創新,建立全方位的立體營銷網絡

        報紙企業必須要實現科學發展,積極面對新媒體挑戰,在競爭中取長補短,銳意進取,力爭在競爭中越做越強。

        1.新聞報道策劃的創新。報紙提供優質新聞的同時,以創新策劃的方式來提升報紙的影響和傳播效果。通過充分挖掘新聞內涵,以獨家視角和處理方式,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加工和全方位權威解讀,讓報紙的新聞比新媒體的更全面、更權威、更客觀,引起廣大讀者的關注和共鳴。

        2.報紙運作方式的創新。在報網聯動和數字化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在業務覆蓋、發展戰略等方面的創新和探索,促進報紙借助新媒體進一步實現新發展。發揮報紙優勢,并與新媒體相輔相成是實現報紙做大的捷徑。報紙企業可以向車載、樓體、網絡等新媒體產業拓展,進行多元化立體經營和與交互經營,形成報紙集團化運營模式。如:可以根據商家的廣告需求,選擇適當形式在不同媒體上,擺脫傳統單一化經營模式,這種綜合媒體展示形式能適應不同的需求商家,形成綜合立體的營銷網絡,有效提高了經營效益。報紙科學發展,就是以勇于創新的方式不斷壯大自己,讓新媒體為報紙新聞傳播插上飛翔的翅膀。

        結論:報紙新聞要想重塑優勢,就必須在發展中實現與新媒體相輔相成,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才能在新媒體的強力沖擊下科學發展、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王斐帆;新媒體環境沖擊下報紙發展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12;(24):45-46

        第3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 新媒體;沖擊;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0-0115-01

        1 新媒體的界定及發展態勢

        1.1 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體(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視網(CBS)技術研究所所長戈爾德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和媒體形態。

        1.2 新媒體發展態勢

        2010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也顯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較2008年增長28.9%,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22.6%提升到28.9%,互聯網普及率在穩步上升。

        從數據中,我們再次直觀地認識到了新媒體的發展強勢,同時也要意識到,它對傳統媒介的沖擊。

        2 新媒體對傳統媒介的沖擊

        新媒體在傳播理念方面帶來的改變,是其對傳統媒介形成沖擊的根基所在,這不僅是新媒體具備的特性,更是其能夠進軍我國傳媒市場并扎下腳跟基礎,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消息打破時間限制

        傳統媒介中的報刊、廣播、電視中,無論是什么重大新聞,頂多在正在播出的新聞欄目中進行插播,且受到如報紙出版與發行時間、廣播電視節目播出時段與順序等的限制,無法實現最新消息實時傳播。然而,新媒體的出現卻打破了這一限制,它不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還可以對某一重要新聞做即時的滾動播出,在報道突發性事件時優勢突出。

        2.2 消息打破空間限制

        在原有的傳統媒介播發消息時,必要的是要有一個專業工作的空間或設備,報刊,要有打印機與印刷機;廣播,要有固定的演播室;電視則更復雜,要有演播廳又要有信號傳輸的設備。而對于新媒體,一個手機、平板或電腦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對于一些緊急消息,一條微博就可以達到其傳播效果。

        此外,有了新媒體之后,新聞報道的來源也更加寬泛了,不再是以往各地只報道各地的消息,全球互聯的電子網絡有多大,新媒體的傳播空間就有多大。真正在媒介傳播領域也實現了全球化,信息來自世界各地,受眾也遍布了全世界。這也是新媒體發展的靈魂,即信息的開放與共享。

        2.3 超文本的共享模式

        所謂超文本,一方面指信息以多媒體形式存在,另一方面是指通過超鏈接可以使信息之間產生聯系。

        傳統媒介都是通過或文字、或圖片、或聲音、或畫面的形式進行傳播,無論哪種,它們只能選取其中一至兩個傳播形式,而新媒體卻可以集以上種種形式,再加上三維動畫等為一體。這樣就打破了以往單一的線性文本模式。此外,新媒體擁有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其超鏈接的形式,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將海量的碎片性信息進行有序的整理,還可以最有效地將一些有關聯的新聞進行整合,使受眾在簡短的時間里可以全方位、立體化的深刻了解一件事,打破原有的線性模式,形成網狀結構與多維結構。

        2.4 交互性理念

        新媒體的又一特點就在于,它的傳受雙方的互動性更加及時與有效。受眾在選擇信息時也更加自由化與個性化。在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受眾越來越不愿像以前一樣被動地接受傳統媒介傳播的信息,而毫無自己的見解了。新媒體也恰好滿足了受眾的這一需求,即隨時隨地搜索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暢所欲言的發表評論,闡述觀點,甚至有些時候受眾的觀點都可以影響一件事的走向。

        2.5 營銷策略方面

        在新媒體對傳播理念的改變中已經介紹了有關新媒體快速有效的反饋的方面,然而在信息運營方面,我們也不能忽視其帶來的沖擊,那就是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廣告的興盛,新媒體信息內容來源具有高價值、觀點性等特點,新媒體的價值逐漸獲得企業主認可,廣告主逐漸消減廣播媒體的營銷費用,將其投向新媒體,隨著新媒體營銷價值的提高,和新媒體關注度的提高,新媒體還將繼續分流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

        尤其是近幾年,電視臺節目制作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像星空傳媒、光線、海潤等民營影視制作公司都較好的利用了新媒體為自己的節目做宣傳,也拉到了一批網上的忠實觀眾。

        綜上,我們不難總結出,新媒體正是由于種種特性打破了受眾原有的接受信息的方式與理念,才獲得了成功,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轉變了當今媒介市場中傳媒產品的生產與傳播方式。

        3 新媒介與傳統媒介合作共贏的發展前景

        經過以上分析,新媒體帶的沖擊及影響已經一目了然,然而,在我看來,新媒體即使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態勢,它仍無法從根本上動搖傳統媒介在中國傳媒領域中“老大哥”的地位。就像廣播沒有取代報刊、電視沒有取代廣播一樣,每個媒介都有自身的優點與缺點,相應的,每個媒介都擁有一批專屬的忠實受眾,它的傳播特點都會覆蓋一類生活方式的人,在一定時間段內,這一現象無法改變。

        3.1 新媒體發展中的問題

        首先,縱觀新媒體行業,我們不難發現,過度的自由化經營方式帶來的問題也有很多。首先就是信息真實性的問題,網上匿名發帖的形式帶來了一些人惡意散布虛假信息引起社會動亂的例子不在少數,利用新媒體獨有的特性對突發性事件進行第一時間的報道固然好,但對內容真偽監管的不到位也帶來了一定困擾。

        其次,雖然新媒體勁頭很猛,但我們也注意到,新媒體占據的領域只局限在綜藝娛樂等方面,而且內容淺顯,雜七雜八。而且由于網絡信息過于龐大,對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一定影響。

        3.2 傳統媒介獨有的政策優勢

        傳統媒介與新媒介相比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中國這個政治體制下,傳統媒介在傳媒領域中的主導地位是不容動搖的,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我國媒介多實行“事業性質,企業管理”的運營機制,媒介更注重的是社會效益而非經濟利益,在這一點上,對于一些消息的獨家報道及官方權威言論,新媒體還是無法企及的。可以說,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換句話說,對于一些大家都知道的新聞,受眾愿意通過網絡等新媒體形式,借助其圖文并茂的超文本形式進行直觀性的了解,而對于一些官方政策性的消息,受眾還是更依賴于傳統媒介中的權威解析,而非網絡中的“小道消息”。

        3.3 兩種媒介合作共贏的發展趨勢

        總體來看,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都有著存在的價值,雙方也不應該是競爭的關系,作為傳播渠道,新媒體的產生無非是在傳統媒體對內容及形式上把控基礎上的又一創新,它并不能從根本上影響傳統媒介。相反,傳統媒介應利用好新媒體的傳播特性來帶動自身的發展,將其作為一個有效的傳播途徑,更好地擴大宣傳。在這一點上,許多優秀的電視欄目,例如《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等都是成功的典例。可見,新媒體在傳播效果上的潛力是不容小視的,而新媒體要想有所發展,就要想辦法與傳統媒介相融,發揚自身的優點,并在堅持優點的同時加強對自身傳播內容的監管。只有這樣,與傳統媒介有機的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大的媒介家庭,互相扶持,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新媒體才能在這個廣闊的傳媒市場中始終保有一席之地,并與傳統媒介形成良性循環,和諧發展。

        4 結論

        綜上,我們不僅從新媒體的傳播特性上吸取了許多經驗,同時,也意識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關系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新媒體要依靠傳統媒體幾十年來樹立起的牢固地位,并依托自身創新的傳播理念,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而傳統媒體也不需為新媒體的發展感到絕望,要帶有一定危機感,對傳統媒體的運營機制及傳播形式做出相應的改革,使其更好地適應當今受眾的需求。只有雙方都堅定自己的特性,并不斷創新,才能從根本上形成自身的優勢,達到雙贏。而我國傳媒領域的水平也會在總體上得到提升,從而形成強大的中國品牌。

        參考文獻

        [1]喻國明,等.傳媒經濟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劉明華,等.新聞寫作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4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社區廣播,細分市場,個性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9-0381-01

        一、新媒體對傳統廣播的沖擊

        2013年,國家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廣播媒體產業也未能幸免。伴隨著經營創收結構和模式的調整,全國廣播廣告刊例收入僅比去年同期增長3.7%,遠低于傳統媒體廣告6.4%的增幅。

        傳統廣播發展所面臨的現實困惑是,電臺的頻率是固定的、播出渠道相對單一;廣播節目構成程式化,在互聯網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廣播能為受眾提供的有價值的信息顯得相對有限,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主持人的個人風格。而且節目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有明顯局限,雖然開放了電話、微信、微博等反饋渠道,但單向傳播的特點并未徹底改變。此外,廣播經營模式總體單一。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目前國內電臺的轉型,比較多的是集中在“硬件”上。直接將AM/FM上的節目內容搬到互聯網和手機上,通過與微信、微博等平臺融合,或者推出自己的App應用,拓寬電臺的傳播渠道,以此希望實現廣播的“終端移動化”或“廣播的手機媒體化”,

        這種形式上的變革,固然給傳統廣播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如果內容理念上不轉變,無異于“新瓶裝舊酒”。如何根據新媒體終端的特點進行“量身定制”?本人認為,一是內容的個性化,更加注重細分市場;第二就是借鑒互聯網交互性的特點,讓服務更有針對性。社區廣播剛好集中了這兩大特性。

        二、各地城市電臺在社區廣播上的探索

        “社區廣播”并不是什么新詞,最早出現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以“特定的年齡層和有特定興趣的聽眾層為對象”,以地區為宗旨。在美國,每天收聽廣播的人數高達71%;在德國,更高達82%。

        但在我國,社區廣播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以往,大街小巷總能傳來廣播的聲音:清早是《新聞與報紙摘要》,到了黃昏就是《全國新聞聯播》。然而,這種“小喇叭”覆蓋到社區的廣播,遠非真正意義上的社區廣播:內容大而廣之,貼近性、服務性差。在資訊相對匱乏的年代,尚有存在的價值,而如今早已化作一個時代的記憶。

        隨著互聯網、智能手機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城市電臺開始重新審視社區廣播的價值,挖掘細分市場。以北京電臺為例,開辦了FM107.3 “城市服務管理廣播”,不僅節目內容上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還建立了社區基層聯系點;節目錄制也走進社區,與社區居民面對面交流。

        除了做實社區服務功能,探索廣播的應急作用,也越來越引起重視。雖然目前國內城市電臺開設應急廣播的基本都還是交通頻率,但面向社區、突出服務性的特點已經初顯。在社區廣播的概念尚未得到普及的情況下,選擇覆蓋人群較廣的交通頻率被看作是最適宜的渠道。

        如何讓社區“應急廣播”真能應急?在這方面北京繼續走在前列,已有多個社區完成了應急廣播系統發放、安裝。遇到雨雪等災害性天氣、地震、火災,居委會可遠程強制啟動居民家中廣播通告相關信息。

        總的來看,不論是像北京電臺那樣以城市電臺的姿態成立了社區廣播,還是在地方交通臺基礎上賦予的應急功能,更強調內容的貼近性、細分化和服務的有效性、針對性,已經成為共識,但社區廣播的價值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三、新媒體環境下,社區廣播的發展趨勢

        社區廣播具有服務范圍明確、易于細分聽眾群體、易于吸引聽眾參與等優勢,覆蓋范圍既可以是一個城市,也可以局限在一個城市內的某個區域。在新媒體大潮席卷當下的背景下,重提“社區廣播”,不可能回到以前讀著生硬的稿子、播報幾條社區資訊的年代了。從運營方式、媒介手段、節目內容上,都應該有著新的詮釋。

        1、運營模式:

        1)與園區或居民區合作。這種方式主要是針對當地的實際情況,比如廣東佛山是制造業大市,產業園區眾多而且規模都比較大,一個產業園就是一個社區,園區內集中了幾十家企業、上萬名員工。這個群體在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興趣愛好上,往往有了極大的相似點,所謂的“產業社區廣播”也就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單靠園區自身去打造符合受眾喜好的個性化電臺,顯然有點脫離實際;而以一個城市電臺的身份,去全權運營某個產業社區廣播,也顯得不合時宜。因此探索一種怎樣的合作模式,就是問題的關鍵。當中包括前期的人力、設備投入,以及投用后的日常運作、廣告利益分成等。

        而居民社區廣播,同樣也有著廣闊的市場。家門口修路到什么時候?附近的超市有什么貨品在打折促銷?新開了哪家餐館,有什么特色菜?門口有無堵車,怎樣走最近?這些看似很瑣碎但又事關居民生活的信息,在傳統的電臺上是很難一一關注到的。除了口耳相傳、qq群之外,以互動性、服務性為宗旨的社區廣播也是一種選擇。不過,管理這樣的居民廣播,同樣面臨著如何運營的問題。

        2)網絡社區廣播。

        同現實中的產業社區、居民社區不同,網絡上的虛擬社區往往是以興趣愛好聚集了一群聽眾,更強調節目的個性化和交互性。蜻蜓FM、優聽radio、酷狗fm……無一不是這樣。既然網絡電臺如雨后春筍一般越來越多,由電臺主辦的社區網絡電臺,同樣可以贏得一席之地,而且還更有優勢:專業主持人的節目、信息的權威,同時打破了時間、空間,將廣播從業人員、聽眾、網友連接在一起。

        目前國內已經有城市電臺開始了這一探索。比如,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的“菠蘿臺”,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互動性。“菠蘿蜜”在創建自己的菠蘿臺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個性化需求創建“一臺聽天下”的網絡電臺,將實時廣播與廣播回放進行混排。并可隨時評論和分享。

        2、節目內容:

        既然是新媒體浪潮下的社區廣播,就不能再是機械地摘抄報紙上的信息,而是更突出個性化和參與性。節目中,更強調主持人的觀點、社區居民的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僅局限在以往的反饋,而是應該上升到參與社區公共決策的層面。事關社區的大小事,社區居民不只是被動的收聽者,還要是參與者。這個意義上的社區廣播,才能真正發揮出自身的價值。

        3、媒介手段:

        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傳播介質,以往在社區里面架上幾臺擴音器就可以傳播了,現今這個時代顯然已經不再使用。在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下,社區廣播應該緊密圍繞手機“做文章”。不只是推出幾個APP或是推送到網絡微電臺那么簡單,而是在節目編排、播放等功能上更加人性化,適合手機收聽的習慣。

        結語

        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廣播人應該有足夠的危機意識,與其獨善其身,不如主動探索創新,在不斷融入媒體融合的進程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正如BBC前新媒體技術部總監海菲爾德所說的,所有數字內容和服務的提供,都將緊密圍繞分享(Share)、導航(Find)和點播(Play)展開。這三大主題強調了一個核心理念,即受眾的高度參與性。

        社區廣播在歐美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在我國尚處于起步,如何發掘社區廣播的內涵和價值,讓生活在社區的居民有意愿、有渠道去參與,仍有漫長的路要走。(作者單位:佛山電臺新聞中心)

        參考文獻

        第5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傳統期刊;發展困境;比較優勢;突破方向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展,新媒體呈現迅猛發展之勢,并對傳統期刊形成強烈沖擊。相比新媒體的蓬勃興起,傳統期刊如何突破其客觀局限性,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整合各類資源、突破發展瓶頸,在一個更加自由、開放、透明的環境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本文所指新媒體,是一個相對概念,是對處于傳統媒體之后的各類電子媒體和網絡媒體的總稱,指區別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限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終端,向用戶提供新聞信息和娛樂服務,以數字化、網絡化、個性化為其主要特征,為媒介不斷變化發展歷程中呈現出來的一種最新形態。

        一、傳統期刊發展的困境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蔓延開來,以新聞信息為主要內容、以互聯網絡和通訊網絡為數字化傳播手段,將信息生產、傳播與接收集中在一起,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新聞視野和傳播平臺。人們的閱讀習慣正逐漸發生變化,包括期刊在內的傳統紙質媒體,均面臨著發行量驟減,廣告業務日益萎縮的困境,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更傾向于從網絡等新媒體獲得信息,傳統期刊潛在讀者群正面臨大量流失。這是一次由技術進步引發的洗牌,一方面,新媒體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發展,其外延在不斷擴大,涵蓋了網絡、手機、數字電視、電子雜志等多種形式,時下流行的博客、播客、維客、微博等均在此列,互聯網發言的空間越來越廣闊,也越來越個性化;另一方面,越來越普及的網絡、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通過便捷迅速的技術手段把使用這個終端的主體——人鏈接起來,互聯網不僅是一種承載,更多變成一種群體性的全面參與。因而由此形成一種奇特的并存現象:信息提供的膨脹造成多余信息的泛濫;對內容的海量需求被激發出來但有效信息卻跟不上。

        實際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在多重因素猛烈沖擊下,無論是歐美還是中國,傳統期刊雜志業均呈現出風雨飄搖之態勢,訂閱數的持續萎縮所導致的報界裁員、減薪、縮版、合并、倒閉的消息時常見諸新聞。從2009年美國《讀者文摘》雜志發行量劇減甚至申請破產,到2012年11月,在近代定期報紙發源地德國,有兩份報紙宣布關門大吉:一個是《法蘭克福論壇》,另一個是《金融時報》;同年12月,傳媒大亨默克多新聞集團旗下的首份iPad付費報紙《每日》(The Daily)宣告停刊,令一場“大手筆”紙媒向新媒介終端延伸的嘗試無疾而終;12月31日,全美第二大、僅次于《時代周刊》的新聞雜志《新聞周刊》在美國各個城市的報刊亭里顯得格外醒目,黑白封面上的“最后印刷版”字樣,標志著這份自1933年創刊以來、走過80年風云變幻的新聞雜志紙質版正式畫上句號。這些看似散亂的信息,其背后隱藏的都是傳統紙媒生存環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內傳統期刊同樣既面臨著細分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問題,也面臨著數字化閱讀的壓力。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9.9%,其中手機網民達到3.88億,臺式電腦網民為3.80億,手機首次超越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1]。互聯網在我國以飛快的速度發展,正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活動甚至政治生態產生巨大影響。

        傳統期刊獨領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轉型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面對新技術、新媒體的挑戰,許多品牌期刊紛紛拓展新的門路,實施跨媒體戰略,在發行紙質媒體的同時,加快了新媒體建設步伐。如同步設立官方網站、提供電子報紙免費在線閱讀、與通信營運商合作開發手機等增值業務。盡管現在傳統期刊的廣告市場和讀者市場客觀上受到了分割,但很多固有的優勢還是存在的,而認清自身的優勢是繼續探索、前進的重要環節。

        二、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優劣勢比較

        若將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當下發展呈現出來的特點進行梳理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新媒體作為信息與科技的產物,其競爭優主要表現在:

        1.新媒體在新聞傳播方式上的便捷性。覆蓋全球的互聯網和漫游全球的通訊網能夠使新媒體實現新聞的即時和即時接收,且可以借助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組合形式來傳播最新發生事件,還可以讓讀者迅速鏈接閱讀過去已發生的類似新聞,因而在傳播方式上具有時空的無差別性。尤其是對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突發事件和地震、疫病等自然災害的報道速度遠遠快于傳統期刊。

        2.新媒體在新聞內容與生產機制上的創新性。新媒體除了能保留傳統期刊的文本格式和外觀特性外,還可加入逼真的圖像、動態的圖形以及真實聲音的模擬等元素,視覺表現形式更為豐富更趨多元化,這些都能極大豐富新聞信息的內容和形式。此外,互聯網上網友們在論壇信息、話題跟帖、網友博客、微博和QQ空間的個人訴求以及在手機用戶間傳遞的幽默短信,都可源源不斷地進入公共話語空間,構成新媒體甚至是傳統媒介潛在的新聞源頭。

        3.新媒體的信息量豐富,內容包羅萬象,涵蓋現實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網絡信息的提供者眾多,信息傳播者和信息接受者均不像傳統期刊讀者那樣固化,而且信息傳播方式從原來的單向傳播變成互動式傳播,受眾不再局限于只是被動接受消息,他們不僅可以積極參與進來表達各自的立場,甚至可以積極參與媒體的生產過程。在這個信息場中,信息的制造者、傳播渠道、受眾之間的傳統界限被打破。

        4.新媒體更容易實現資源的相對共享。依托谷歌、百度等引擎搜索,可以有針對性地及時提供給用戶更豐富的信息。而且網絡信息可以被多人同時使用,重復使用,不受時間空間的局限。如電子期刊即可通過P2P平臺進行下載訂閱,用戶只要下載一款客戶端軟件,電子期刊運營商就可以把用戶閱的雜志“送”到客戶面前,幾十本雜志幾分鐘就可以發送完畢。而P2P的特點是下載的人越多,速度越快,使得文件分發成本趨近于零。這是紙質媒體無法做到的。

        相比之下,傳統期刊的自身優勢則主要集中在:

        1.傳統期刊經過長期積累發展,已經形成一套固有的出版模式。如嚴格的審校制度、獨有的定位風格、相對穩定的出版周期和價格區間等。傳統期刊長期積累形成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在讀者中有很大影響并產生閱讀追隨,尤其是一些品牌期刊雜志,其權威性和影響力絕對不是新媒體短時間內可以輕易取代的。

        2.傳統期刊資源豐富,歷史積淀豐厚。從市場競爭中一路拼殺過來的品牌傳統期刊,大多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傳統,擁有龐大的工作團隊、比較完善的運營系統以及規范的管理機制,這些豐富的辦刊資源也是新媒體暫時無法比擬的。

        3.內容原創上的天然優勢,是傳統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傳統期刊的內容大多為作者原創,而網絡等新媒體的核心內容則是以轉載傳統媒體內容為主。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期刊依然是新的信息、知識和思想的者,依然具有強大的發展空間和生命力。特別是各學科的專業期刊雜志,仍將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4.紙質媒體時代長期養成的“一目十行”的閱讀習慣,不是容易很快改變的。即便是電子期刊,閱讀也需要借助計算機、通訊網絡等與之相匹配的硬、軟件,同時要求讀者素質上具備一定的自動化設備使用以及網絡搜索知識。盡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網上閱讀,但仍有為數不少的讀者無法從網絡閱讀中受益。即使是習慣于網上閱讀的用戶,在閱讀數學、理工科制圖等文獻時,仍覺不如閱讀紙媒讓人思維連貫。相比之下,傳統期刊更便于閱讀和收藏。

        當前,新媒體憑借其自身優勢迅速擴張,大勢分割傳統媒體的市場,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也顯露出其客觀存在的局限性:

        1.內容的原創性和真實性存在問題。大多數網絡信息都轉發自傳統媒體,“二手”內容是網絡媒體發展的一個“硬傷”。作為一個相對自由開放的信息平臺,新媒體不像傳統報紙和期刊那樣有專門的編輯人員進行信息核實審查,更容易導致虛假信息泛濫。同時繁多蕪雜的信息又讓它缺少側重及深度,并不利于用戶獲得高質量的有效信息。

        2.知識產權和著作權保護問題。在互聯網上,人們打破傳統信息獲取方式,使知識產權保護問題變得更加復雜。譬如電子期刊論文在網絡中傳播發行就涉及知識產權的使用與管理問題。而對這一系列問題以現有法律法規作出適當規整,妥善解決尚需時日。

        同樣,傳統期刊的自身建設也存在突出的問題:

        1.傳統期刊在市場競爭中始終面臨巨大壓力。自上世紀計劃經濟體制下財政包干辦刊模式終結后,傳統期刊發展就不斷遭遇生存危機,刊物必須面對市場求得生存,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從“酒好不怕巷子深”、“皇帝女兒不愁嫁”到主動面向市場,從簡單的“內容為王”開始走向精心制作內容、拓展發行渠道、挖掘廣告客戶,像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只有積極主動地多方位突破,才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一席之地。

        2.傳統期刊的辦刊質量亟待提高。因為長期以來的信息單向傳播模式,傳統期刊刊發的文章無論質量高低、讀者是否認同,都不會對期刊的發行流通產生決定性影響。加上受期刊版面和出版周期限制,對重大事件、深度報道往往不夠及時全面,在優質稿源的爭奪中常處于不利地位。此外,在物化形態上,由于設計理念、紙品價格、印刷工業等不同,都會影響到期刊的品相和閱讀體驗。

        3.較之新媒體內容端的低成本制作,傳統期刊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新媒體不需印刷、不走傳統發行路線,省去了紙張和印刷費用、物流費用,加之出刊快、人力成本低,這種新媒體的優勢恰恰映襯出傳統媒體的劣勢。此外,傳統期刊還有發行量小,裝訂麻煩,發行成本高,檢索過程繁瑣等。

        三、創新背景下的融合與堅守

        傳統期刊在快速突破的新技術條件下,要守住自己的陣地,并且有所發展、有所建樹,無視網絡的巨大影響是不現實的。兩者在相對對立存在的同時,又必須吸取對方合理的因素來促進自身的發展。實際上,二者不是對立與割裂的,它們既是競爭關系,更是互補關系。目前數字出版儼然已經成為新世紀出版業發展的方向和潮流,傳統期刊與網絡媒體、移動互聯技術相互融合,調整發展模式、拓寬發展空間,成為走出發展困境的一種客觀選擇。

        當下,學界對媒介融合當下并無完整定義,從歐美新聞界的實際做法看,它應該專指跨媒體運作,特別是多媒體采編工作的合并兼容,但近年似有泛化趨勢,將媒體兼并、重組、聯合等都歸入媒介融合定義中。美國西北大學梅迪爾新聞學院的李奇?戈登(Rich Gordon)在他的《數字新聞:顯現的媒體與變化的新聞視野》一書(2003年出版),將其分解為以下六大類:1.媒體科技融合;2.媒體組織融合;3.媒體所有權融合;4.媒體戰術融合;5.媒體結構融合;6.采訪技能融合;7.敘事形式融合。盡管翻譯有所不同,戈登上述定義還是被國內學界廣泛引用[2]。

        從學術上探討上說,這個分類和定義是比較全面的,但業界需要的是邊際更加清晰、針對性更強的更具指導性的解讀。筆者以為,在創新背景下的融合不妨緊緊抓住以下幾個關鍵詞:

        1.多媒體。單個的媒體技術改造或同類媒體的相互兼并還算不上媒介的融合,這種融合必然發生在兩種以上媒體之間。譬如期刊業務與網絡業務的融合,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的結合,搭建更為優質高效的互動平臺。目前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更多還處于初始階段,傳統期刊的網站上大多是照搬期刊的內容,沒有太多的原創、獨立、創新的東西,只是介質不同,將紙質換成了智能手機、電腦和顯示屏。而真正實現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結合,應該是結合音頻、視頻技術,互動性更強,界面更豐富的綜合數字產品,其本身就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媒體,其核心就體現在這個流程“再造”上,也只有這樣,傳統期刊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這方面,國內很多區域報業集團采取了更為積極主動的應對,也取得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

        2.資源共享。融合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一方面,筆記本電腦、攝像機等現代先進技術手段,使得媒體從業者在新聞現場就能完成兩種以上媒體形式的稿件,這不僅帶來“敘述方式”變化,也為信息內容生產制作降低了人力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才是新聞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新舊媒介賴以生存的基礎。傳統期刊在深度釋疑解惑、交代事件來龍去脈、分析負責社會想象方面都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提高期刊內容質量,確立其在內容方面的核心競爭力,是確保傳統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發展中的重中之重。在當前媒介融合的潮流中,無疑是新媒體更有積極性也更具有資源優勢,國內無論是全國性還是地區性門戶網站,大都實現了文字、視頻和音頻內容的一體化。

        3.組織整合。這不僅包括不同媒體的編輯機構可以歸并合攏,實現管理職能的革新,從而形成更為有效的協調工作統一體;也包括建立多元的閱讀形式,通過各種新媒體的渠道擁有海量用戶群,從而贏得更多的廣告客戶。但更為關鍵的是,不同期刊需要正確區分自己的讀者市場,如何揚長避短、以質取勝,堅守自身的個性和品質,才是新媒體風起云涌時代的生存根本。期刊受眾被新媒介不斷分流是一種客觀的事實,但一些傳統期刊和專業期刊仍然擁有幾百萬忠實讀者,其原因就在于獨家的無可匹敵的內容特色。新聞不僅僅是原創的,不同信息經過不同的排列組合之后,產生的效應是不一樣的,經過特殊排列組合的第二次傳播,其效應可能遠遠大于第一次傳播。結合背景、有更多分析、經過整合后的信息,才是具有能夠幫助讀者節省時間、使讀者對信息所反映的事件做出判斷的有效價值。傳統期刊在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4.效益鏈條。無論是內容尋找平臺和渠道,還是平臺增加新的表現形式與傳播手段,傳統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的過程必然充滿坎坷。傳統期刊要嘗試數字化轉型,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是重要前提。如中國知網、龍源期刊網、讀覽天下、閱讀網等,試行付費閱讀方面,都作出了有益嘗試。但傳統媒體、新媒體、渠道運營商三者由于背景不同、利益有別、觀念差異而產生碰撞,以傳統媒體為母體孵化的全新媒體也有各種先天問題亟待解決。那種以擴大發行實現盈利的模式早已被打破,傳統期刊在經營理念上亟需取得創新突破。怎樣實現傳統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完成全新媒體的價值創造,最主要還是看市場的反應。

        四、結語

        第6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新媒體正在迅速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面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及價值觀念。因此,新媒體已經成為影響人類社會生活的主體。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這個世界。”[1]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以網絡為核心的新媒體世界,上網已成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網絡文化也因此成為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價值導向的重要方面。新媒體在給學校思想教育帶來全新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考驗,使得思想教育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給高校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改進的問題。

        一、新媒體沖擊下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新媒體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一般是指: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對大學生影響比較多的主要是網絡,包括計算機上網和手機上網等方式。

        (一)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創新的含義

        “創新”一詞早在《南史?后妃傳上?宋世祖殷淑儀》中就曾提到過,是創立或創造新的東西的意思。韋氏詞典對“創新”下的定義有兩點含義:引入新概念新東西和革新。[2]也就是說,“革新”與“引入”都屬于創新。國際上關于“創新”的研究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它最早是與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先進技術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一些英漢詞典多把其譯成“革新”。根據《辭海》的解釋,“創造”指“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創新”要比“首創前所未有”的“創造”更寬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著對原有的重新組合和再次發現。創造是創新,但再次發現和重新組合也是創新。因此,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創新是指人類主體為了生存和發展,在處理和客體的關系中棄舊圖新、破舊立新的獨創性活動。

        方法創新就是對不適應時展要求的方法進行改造、重組或創立新方法的活動或過程。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創新,是教育主體在學習與借鑒以往思想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礎上,借鑒現代科學手段,尤其是網絡技術,創造性地運用、發展或創立新方法的過程或活動,其實質就是對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超越,這種超越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發展、完善;二是創造出不曾存在的新方法。

        (二)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要緊跟時展的潮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形成新認識,開辟新境界。”[3]這是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之所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日新月異,大學生思想教育方法現代化勢在必行。尤其是新媒體的興起,對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生活習慣、思維形式、學習內容等方面產生著極深刻的影響,使得傳統的思想教育方法收效甚微。因此,方法的創新是教育環境發展變化的必然要求。

        思想教育環境,是指思想教育所面對的外部客觀存在。具體是指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和思想教育活動開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思想教育環境環繞于人的周圍,是人的思想形成和轉化的外因,它滲透于思想教育活動中,對思想教育的諸要素產生約束、促進和感染作用。思想教育活動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同樣,思想教育方法也不是憑空杜撰的,它是受主客觀多方面條件制約的。同時,思想教育方法的選擇也受制于一定的環境。思想教育者必須根據所處的具體環境選擇思想教育方法。現階段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更新了人們在工業經濟時代的一些觀念,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教育主體、客體和內容以及教育的思維和環境做出新的改變;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從信息源方面、從信息傳播方式、從對思想教育者的主體地位的沖擊方面,都對高校學生思想教育尤其是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堅守傳統思想教育方法是不合時宜的,因此,當務之急是創新和發展新方法,以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媒體環境。

        二、高校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載體作用,積極探索網絡教育法

        高校由于信息資源和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網絡社會”發展的前沿。因此,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教育新陣地,增強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創新多層次的網絡教育法。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長顧海浪所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和方法,必須針對網絡的特點進行創新,否則將失去陣地。”利用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開拓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間。網絡教育法兼有顯性教育法與隱性教育法的部分特征,它是教育主體利用網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大學生施加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和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影響,然而,大學生們并未感到有任何的強制性。因此,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建立思想教育網站、網頁開展思想教育

        當前,高校校園已經成為互聯網用戶最密集的區域,這就使高校學生思想教育置于開放的環境中。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其對網絡技術的壟斷地位,通過網絡宣傳加緊進行思想文化滲透;同時,國內外敵對勢力也在竭力利用互聯網同我們爭奪青年一代。因此,加強網絡思想教育,用中國特色的信息資源占領網絡陣地,改變西方國家獨霸互聯網的局面,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目前,高等學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網站或網頁,但點擊率卻很低,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教育網站知名度不高,資源分散,更換速度慢,內容單調重復。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網站或網頁的關鍵是要努力增強其吸引力,提高其點擊率。如果僅僅滿足于有了網站或網頁,讓大學生自然去訪問,那將會形同虛設,很難達到“網育”的效果。當前,不少思想教育者建立的思想教育網站或網頁,只是傳統思想教育課堂的簡單搬家,在形式設計上單調刻板,幾乎是將“人灌”變為“網灌”。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單向灌輸的模式,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盡管缺少了傳統課堂的束縛,但單向“網灌”的效果并不盡人意。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網站或網頁,首先必須把吸引力建設放在首位,吸引力是實效性的前提和基礎,受教育者沒有需要或興趣,教育者所“生產”的教育信息資源只能以“存在態”滯留于網絡空間,即教育資源如果不被受教育者點擊,網絡思想教育就無法實現。其次,必須提高教育內容的可信度。只有那些讓大學生感到對自己有意義的知識和信息,只有使大學生感到思想教育信息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甚至于生存、發展有益處,大學生才會主動地去注意。只有這樣,“網育”的目的才能實現。

        2.利用BBS、微博開展思想教育

        BBS是網絡中的電子公告欄,它是一個方便快捷的信息和交流渠道,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為人們互相交流和討論提供場所,其特點是自由平等開放,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BBS這個言論集中地具有相當的言論自由度,且掩護性強,人們在現實中不愿說、不敢說的話均可在這里反映出來,人們在這里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觀點。因此,往往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的“聚焦地”和心理情緒發泄的“集中地”。各種各樣的人集聚于BBS,他們上至國家大事,下至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談。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種新型的互聯網社交形式。它突出的特點就是每條微博信息的容量為140個字符的文字或70K的圖片。用戶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表達觀點和分享心情。其特點是:操作簡單、言論自由;使用便捷;傳播快速。

        對于BBS和微博,思想教育者不能坐視不理,而要研究新情況、創造新方法,關鍵要密切關注,善于引導。在BBS、微博中開展思想教育一定要堅持正面的引導教育。其次,對BBS、微博輿論形成的過程、規律,思想教育者要察言觀色,對于一些可能出現BBS、微博輿論的現實,要能及時做出預測,并及時應對。由于在BBS、微博發表文章、言論或互相討論都是自由民主的,毫無權威可言。因此,思想教育要適應這種特殊環境的要求,以一種寬松的態度,柔和的手段,平等的理論,來感化大學生,而不能采取簡單批評甚至亂扣帽子的做法。

        3.利用E-Mail開展思想教育

        電子郵件是指用電子信箱傳遞郵件。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郵件己經開始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電子郵件作為互聯網上的應用服務系統,不僅有傳送時間短、功能強大、便宜可靠等優點,還具有互聯網本身的特點,如自由性、平等性、廣泛性、虛擬性等。因此,高校思想教育者要利用好這一現代科技來實現教育目的。首先,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傳達黨的主流聲音。如學校開展政治學習中,可以把一些專題內容學習,通過電子郵件傳遞給大學生,并要求他們進行信息反饋,這樣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達到了相應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利用電子郵件開展調研、心理咨詢和各種競賽活動。思想教育者可以通過E-mail,向學生傳遞問卷,然后再通過E-mail反饋問卷。這種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調查效果更好、更真實。還可以利用電子郵件對一些性格較為內向,沉悶抑郁,心理壓力大而接受能力差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采用這種形式掃除了面對面的尷尬和顧慮,幫助受咨詢者克服了恐懼與不安。再次,可以利用E-mail開展知識競賽,利用E-mail通知各參賽者,并要求參賽者在規定時間內收發電子郵件,按時交答案,這樣可以保證競賽的公平合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對參賽對象進行了教育。

        4.利用QQ、飛信、微信等聊天工具開展思想教育

        QQ、飛信、微信是基于Internet上的免費網絡尋呼軟件。在QQ、飛信、微信上人們可以輕松實現虛擬和現實之間的信號轉換,人與人情感交互的有效時空被大大拓展了。這一點,對于思想教育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思想教育從現實擴展到虛擬,又從虛擬回歸到現實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利用QQ、飛信、微信開展思想教育,主要是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在寬松、自由的氣氛中聊天、談心和討論而潛移默化地對教育對象施加影響。高校思想教育者可以利用QQ、飛信、微信即時傳遞文件的功能,在和諧的聊天氣氛中將黨的路線或一些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的內容通知直接傳送給大學生,大學生們就可能在自由的答話中反饋回他們的意見或觀點,并根據他們的回話信息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思想教育者可以邀請大學生們到指定的聊天室進行思想交流。雙方都可以在固定的聊天室里不停地相互講話。教育者可以對聊天室里所有人發言,也可向某人說悄悄話,或屏蔽某人的發言。某學生如果有“難言之語”,也可以秘密地發送給教育者本人。再次,教育者還可利用QQ、飛信、微信發送短信息的功能進行思想教育。不管大學生們是否在線,教育者都可利用.QQ、飛信、微信將短訊以文字方式傳在學生的手機上。這對思想教育者向大學生們傳送緊急指示或通知等提供了方便之門。

        參考文獻:

        [1]寧玉民.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徑的創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1(5).

        [2]李京文.迎接知識經濟新時代[M].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99.

        [3]王禮湛.思想教育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

        第7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為此,工作在傳播一線的廣播新聞編輯,只有在實踐中重新找準定位、突出新聞編排特色,才可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

        一、在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編輯要想很好地進行角色重塑,就要做好角色轉化

        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廣播新聞編輯的主要工作在編校好稿件后,就徹底宣告結束,因為編輯僅僅是幕后的稿件組織。在整個節目的正式傳播過程中,缺乏表現平臺和介入機會。而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新聞編輯也在新聞生產流程的全新再造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在遼寧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的《新聞大視野》中,節目編輯如今就常常獻聲,插報最新刷新的重要資訊,為的是避免時長達1個小時的新聞板塊節目,錯漏重要新聞,讓廣播能與其他媒體進行速度賽跑,同時也展現了廣播新聞節目一直處于“行進中”的特色。

        除了插報即時新聞,《新聞大視野》還經常對事實熱點事件進行點評,而點評對象往往就是節目主編或編輯。由節目編輯充當評論者,不但代表了節目的立場,也豐富了節目的聲音元素。編輯插報新聞是新媒體時代對于新聞傳播速度的要求使然。而讓編輯點評新聞事件,則是新媒體時代對于新聞傳播寬度的要求使然。與此同時,在信息網絡已經搭建完畢的背景下,編輯連線在新聞節目的實務操作中,已經與記者連線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尤其是在國際突發事件的報道中。

        二、廣播新聞編輯在角色重塑的過程中要求新思變

        新媒體時代固然具有大容量及低門檻傳播的優勢,但也正是這一優勢,給受眾帶來眼花繚亂、真假難辨的困擾。這就要求,此時的廣播新聞編輯,不能再是編輯室里復制粘貼的組稿機器,而應最大化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首先要從眾多新聞中選取真實可靠的,并從中及時準確地發現受眾感興趣的內容。其次要找好編排角度,確保新聞的個性傳播。做到即便是相同的新聞訊息,也要編排得有自己的節目風格。如對于焦點事件多方面、深層次地挖掘新聞價值,在各種角度和觀點的交鋒中,將報道引向縱深。可以說,廣播新聞的流線式生產過程,使得編輯不僅決定著信息的挑選與呈現,還能直接掌握信息的走向和反饋。

        三、新媒體時代還要求廣播新聞編輯要不斷學習各項技能

        傳統意義上的廣播新聞編輯,就是把文字和聲音素材加工制作成符合廣播特點的新聞稿件,處理對象僅限于語言和音響。

        但新媒體時代的新聞節目,內容的生產將是多媒體化的,收集過程將是多媒介匯流的。這就要求廣播新聞編輯必須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聲音、影像和Flash 等各種新媒體平臺上的不同信息納為己用。其中必備的技術之一,就是深度掌握各種能用到的軟件。

        比如,音頻剪輯工具cooledit、audition 及音頻提取軟件KMPLAYER、FLV Extract 等。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廣播新聞編輯無疑是具備了絕佳的內容“篩選”機會,但只有通過各種現代技術,才能為廣播掘出“資源寶藏”,并在電波的傳遞終端實現傳播價值,使信息融合過程中的“繁雜無序”,轉化為“多元共存”。

        第8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關鍵詞 新媒體語境;新聞專業主義;解構與重構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8-0004-01

        新聞專業主義不只是一種新聞行業的職業價值理念,同時也是系統化的職業組構和工作模式,隨著公民網址及微博等新的非專業型的新聞生產的產生,使得傳統的新聞媒體的專屬權利弱化,使得新聞傳受者之間的絕對界限被打破,從而傳統的新聞專業主義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新聞從業人員的身份特殊性都受到嚴重的威脅。這里我們就系統而全面的分析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語境下的解構危機,從而實現適應時代和社會需要的重構的新聞專業主義。

        1 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語境下的解構

        新聞專業主義從內容上來看主要包括新聞機構、新聞從業人員、新聞價值標準以及新聞倫理方面,在新媒體語境的條件下,傳統的新聞媒體主義已經不能滿足于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從而造成了傳統新聞專業主義的解構。

        1)專業傳媒機構的權利擴散危機。由于新的媒體技術被人們的廣泛應用,使得不同的人都加入到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之中,使得傳統的專業傳媒機構對新聞生產的壟斷性被打破。新聞職業傳媒機構是新聞專業形成的一個基本保障,是新聞生產實現專業化、制度化和標準化的運作模式,是新聞能夠擺脫政治和經濟綁架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新聞行業能夠完全依靠市場需要和道德約束來進行新聞生產的基礎,是新聞產量和質量的重要保證。由于新的媒體技術和傳播技術在新聞生產中的應用,導致新聞專業傳媒機構沒有了新聞生產的絕對權力,從而使得新聞專業傳媒機構對新聞的質量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使得新聞的標準化、制度化和專業化喪失;

        2)新聞從業人員的身份危機。新聞從業人員經過專業的教育和培訓加入到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之中,在傳統的新聞專業主義中新聞從業人員是新聞生產和傳播主體。由于新的新聞媒體技術在新聞領域的應用,從而使得新聞傳受者之間的絕對界限被完全能打破,一般民眾可以是新聞的接收者,也可以是新聞的制造者,從而使得新聞專業從業人員的身份受到嚴重威脅。由于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新聞制作和傳播,使得新聞的新聞價值和新聞的客觀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3)新聞價值的泛化危機。由于新的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得普通的民眾都加入到了新聞的制作和傳播中,從而使得新聞的質量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新聞不能在保持其公正性和客觀性,往往會加入新聞制作者和新聞傳播者的個人情緒,對于新聞的公正、客觀、不偏不倚的新聞價值標準造成重大的影響。同時,由于不同素質的民眾加入到新聞制作中來,而這些人對于新聞的概念沒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將各種信息和故事都歸宗于新聞中來,使得新聞在傳播中不能達到良好的價值體現;

        4)新聞倫理危機。由于新的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普通民眾進入了新聞的制作和傳播領域,由于這些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新聞從業教育,使得新聞制作者缺乏絕對的新聞理性和新聞責任。從而很容易造成版權侵犯以及不良信息的傳播,這樣嚴重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念,并會對正常的社會秩序造成重大的影響。

        2 新聞專業主義在新媒體語境下的重構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認識到新媒體語境造成傳統的新聞專業主義危機,造成傳統的新聞專業主義解構。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新媒體語境對于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做到的推動作用,使得新聞的傳播范圍更廣,新聞的傳播途徑更多,新聞的傳播內容更豐富,所以我們要給予新媒體語境下實現新聞專業主義的重構,保證新聞行業的良好發展。

        1)新聞專業傳媒機構的深化轉型。新聞的專業傳媒機構要深刻地認識到新的媒體技術的優越性,要廢棄單一的新聞傳播模式,將新聞從文字傳播到聲音、圖像、文字等進行綜合傳播;要豐富新聞的傳播渠道,要將各種新媒體技術進行有效利用,如可以建立相應的網站、微博等,通過這些方式實現新聞的有效傳播;要根據不同的新聞受眾來對新聞進行分化,要滿足受眾的新聞愛好;

        2)新聞工作者的意見引導。由于普通的民眾加入到了新聞的制作和傳播之中,所以新聞工作者不能只停留于新聞的制作和傳播,應該對新聞進行篩選、管理和引導,要讓將有用的新聞信息從眾多新聞中提取出來,從而滿足大眾需要;要對新聞進行深度解讀、意見引導和意見闡述,讓大眾更好的理解和利用新聞信息;

        3)新聞價值標準和新聞倫理重建。新聞的價值標準的重建主要就是制作高品質新聞,實現與大眾的互動交流,由于現在的新聞信息的增多,使得很多信息都不能滿足大眾新聞需要,所以要制作高品質新聞滿足大眾新聞需要,要加大和大眾的新聞互動,實現新聞價值的良好體現。在新聞倫理的重建方面要發揮職業媒體的引導作用而建立良好的新聞理性和新聞責任,同時也要建立大眾的新聞倫理認同性,而這一點也是職業新聞的引導作用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劉丹凌.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專業主義的解構與重構[J].中州學刊,2012(1):202-206.

        第9篇:新媒體沖擊范文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飛速迅猛發展,以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強勢崛起,對以報紙、廣播和電視為代表傳統媒體的發展產生了強烈的沖擊。人們在新聞信息的獲取渠道上也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也直接導致新聞的采編和播發手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媒體在新聞播報方面的優勢不再凸顯。而作為傳統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在傳遞新聞方面,也同樣面臨著沖擊,成為當代廣播新聞人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困境。如何突破困境,走出廣播新聞發展的新路。成為困擾廣播人的一個新的命題。而走出廣播發展的新路,突破困境,最關鍵的還是要深入挖掘廣播傳播的特性,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以內容和手段的創新,來實現廣播新聞發展的自我突破。

        一、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遭遇的困境與挑戰

        說起廣播新聞,曾經有過輝煌,也有過低谷。走過20世紀80年代前,廣播因其具有比報紙傳播便捷的特性,成為傳媒之王。而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電視機越來越多地走進千家萬戶,廣播的輝煌不再。但廣播并沒有因此被打趴在地。20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廣播通過“專業化”步伐以及私家車群體的擴大,逐漸走出低谷,并在21世紀的頭十年了崛起。然而,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技術的興起,其擁有的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互動能力強等特性 ,快速蠶食里廣播收聽人群。據《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絡新聞用戶規模為5.55億,較2014年底增加3572萬,增長率為6.9%。網民中的使用率為83.1%,比2014年底增長了3.1個百分點。與之相反的是,2015年廣播媒體市場規模出現小幅下滑,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調查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4個城市整體收聽率較2014年同比下降3.33%。

        此外,廣播行業內部之間的競爭也影響廣播新聞的發展,廣播根據受眾需求的多元化,在內容分工上越來越精細,從面向大眾傳播,轉變為分眾傳播。可以說,突破新媒體崛起的沖擊和廣播分眾化發展趨勢帶來的沖擊,是廣播新聞實現自我涅,追尋發展新的途徑的一個必然。

        二、放大廣播媒體特性,實現有效創新,是當代廣播突破困境的必由之路

        新媒體的沖擊,受眾日漸多元化的需求,都對廣播新聞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面對沖擊,廣播新聞如何生存,如果勇于走出困境,實現自我突破,成為擺在廣播新聞人面前的一個課題。那么制勝的法寶就是,深入挖掘廣播自身傳播特性所具有的優勢,同時在創新中尋求出路。這是廣播新聞能夠有效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廣播新聞發展,唯“快”與“動”兩字不可或缺

        可以說,廣播新聞在三大媒體所具有的最大的優勢就是“快”,它不會像電視節目編排周期長和報紙需要第二天刊登。廣播新聞可以在新聞發生的第一時間就進行播報,還可以采用跟蹤報道,隨著時間的推進,廣播新聞能夠及時地更新最新的消息,廣播新聞的這種靈活優勢可以大大增強聽眾的喜愛程度。

        同時,廣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互動性,這種特性,可以讓受眾有很強的參與感。廣播的互動特性,決定了廣播新聞不僅包括主持人和現場記者的互動,及時了解現場情況,而且還包括了與專家的互動,對事件加以正確分析;同時也包括與聽眾互動,了解聽眾對新聞內容的理解和反應。實現公眾的參與權、表達權,這既是廣播媒體的責任,也是加深聽眾對廣播新聞認可的重要手段。

        (二)以創新破解困境,鍛造廣播發展新高地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人人都是新聞的傳播者,因此,過去追求新聞的“獨家”效應已經成為不可能。那么除此之外,廣播新聞要突破,就要以“創新”為依歸。首先,創新,就是要在表達上實現突破,從而滿足受眾聽覺上的審美需求。這就需要廣播新聞一線的工作人員來通過創新語言表達模式,來實現語言與報道內容的有效統一,從而激發聽眾收聽廣播新聞的熱情。使報道為廣大受眾所接受。此外,還要對新聞的素材進行精選,篩選聽眾最需要的信息,以此來實現新聞傳達的有效性。那么怎樣去判斷新聞信息的有效性呢?這就是需要把握,突發事件采訪,要看沖突,沖突越大新聞價值越高;時政類的,要和以前比較,看是否有新內容;民生類的,要看社會和市民關注程度。從而達到受眾需求。

        三、主動走進新媒體,以新媒體之長,補己之短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在线流畅不卡高清 |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跑去四区 | 天天看高清国产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