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超市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人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超市間競爭的加劇和經營者管理能力的提高,超市作為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的功能也必須要不斷完善。超市的經營者也已經認識到,引入生鮮食品有助于形成經營特色,提高商店的集客力,增加銷售額。目前,生鮮食品是超市中最重要同時也是經營難度最大的一類商品,它主要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消費的農副產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水產、肉類等。我國超市生鮮食品經營中存在三個主要問題:損耗多、保鮮難、成本高。新鮮度下降,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無形的損耗,因為同樣商品其銷售價格要下降。我們知道商品損耗與庫存量成正比,與配送時間成反比。要減少損耗,就必須減少庫存量,縮短配送時間。因此,由于生鮮食品易腐易爛性,與工業品相比,生鮮食品對供應鏈的即時和高效性要求更高。如何通過供應鏈管理,整合外部資源,降低經營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更新鮮的商品,促進超市生鮮食品未來更好的發展,是一個函待解決的問題。
二、超市生鮮食品的現狀
1.超市生鮮經營運作成本高
超市之所以能吸引顧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超市舒適的購物環境及良好的服務,但這也使得超市生鮮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與傳統的農貿市場相比,超市生鮮區在場地的租賃及賣場的裝修上花費的資金更多,同時空調、冷柜、購物車等設備的購入、運轉費用都使超市生鮮區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超市生鮮嚴格的品質管理和工作流程的標準化也使經營環節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生鮮商品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必須品,購買頻率高,受價格因素影響大,因此,超市也不能將銷售價格定得過高,因此,超市生鮮的高投入是造成超市生鮮經營利潤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2.品種求全、求鮮,損耗加大,整體毛利降低
生鮮超市里的蔬菜和水果和農貿市場相比都不會很新鮮,且價格比農貿市場要高。“因為在我國,果蔬產品多為小農生產,超市直接采購的成本很高,且很難對小農的生產進行監督,如從批發市場進貨,產品質量也同樣很難控制。”此外,生鮮產品屬易腐產品,保存周期比較短,庫存費用就相對要高,在進貨途中損耗也比較大。蔬果挑選分級等初加工目前也只能以人工為主,要求卻比農貿市場要高,且超市為吸引顧客,品種求全、求鮮,這些都導致了超市在經營生鮮產品這一塊的整體毛利比較低。
3.超市生鮮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滯后
我國超市生鮮物流配送體系建設處于初級階段,許多超市沒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一些大型連鎖超市雖然有物流中心,但往往配送中心及物流運輸設備缺乏“冷鏈”,生鮮商品多采取門店自采,供應商直接送貨的直配方式,而非進行統一采購,配送中心統一配送的方式,前者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縮短產品中轉時間,保證商品的新鮮度,但連鎖超市大規模統一采購的成本優勢得不到真正的體現,受運輸條件的影響,產品的品質也難以保障;同時,由于我國超市生鮮的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程度普遍低,對生鮮訂貨及物流過程缺乏有效監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損耗嚴重,美國水果蔬菜在物流環節的損耗率僅有1%-2%,而我國每年損失率為25%-30%,全國每年果品腐爛壞損約1200萬噸,蔬菜1.3億噸,造成的經濟損失約上千億元[2]。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落后已嚴重影響了我國超市生鮮產品的經營運作。
4.商品供應體系不健全
我國超市生鮮供應鏈目前雖已基本形成,但問題也較多。特點是供應鏈太長,生鮮產品從生產地到貨架,中間要經過許多環節,不僅大部分生鮮產品最終喪失了價格優勢,而且產品的新鮮度也趕不上農貿市場,而且供應鏈管理效率低下,特別是大宗農產品物流與連鎖超市生鮮區之間未能形成有效銜接,生鮮產品的冷鏈物流尚未形成,這些都導致了超市在經營生鮮上的高成本和低新鮮度。從長遠來看,生鮮超市若不解決供應鏈上存在的問題,將很難根本性取代農貿市場的地位。
5.生鮮食品配送保鮮及物流監管不到位
超市生鮮食品的供應主要來自總部配送中心和供應商的直送,它的配送又有別于其它商品,要以適當溫度來運送不同的生鮮食品,做好各運送階段冷凍庫、冷藏車的低溫管理,防止保管及運送中的二次污染。有的超市沒有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從農民或加工企業購買,沒有冷鏈銜接,保鮮配送成為物流中的盲點。驗貨手段落后,多停留在感官及供方提供的資料上。
6.生鮮的標識和可追溯體系不完善
超市生鮮食品經營流程為采購、物流、入市驗貨、儲存和銷售五個環節。大部分的生鮮食品標識簡單,無產地、生產日期等,一旦出現問題,無法追溯到責任單位和人員,對其發生的原因沒有依據可查。自制的袋裝食品如饅頭、餡餅等均無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涼拌菜是在售貨員取出裝成小袋后,才打印上當天的日期和保質期。有的生鮮食品魚目混珠以舊充新,更有甚者進行造假,隨意更改包裝上的日期,欺騙消費者。
7.對生鮮經營管理和監管不明確
基礎管理體系薄弱。有些生鮮經營企業沒有建立起高效運作的生鮮經營管理體系,包括管理標準、制度和培訓體系。存在多頭管理,技術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標準不統一及執法體系相對薄弱等問題。超市生鮮食品的種類繁多,某些品種如壽司、炒菜類等缺乏相應的國家衛生標準。缺少獨立的質量控制機構和人員。大多數超市設有食品衛生控制部門,調查顯示,92%的設在采購或營運部門內,沒有獨立的行政權。面對生鮮食品衛生質量控制的復雜性,大多數食品檢測室的檢測設備和人員技術水平無法滿足超市的需要,檢測手段落后,使其作用受到限制或形同虛設
三、超市生鮮食品的未來發展趨勢與解決對策
要求新鮮是消費者的共同心愿,也是超市經營生鮮食品的基本立足點。依據生鮮食品具有需求量大、易腐爛、庫存周轉較快的特點,以及存貯和配送的特征,運用適宜的保鮮技術、環境和設備條件以及鮮度管理方法,尋求合理確定超市生鮮食品保存量的途徑,保持和延長生鮮商品的鮮度,確保營養質量,是超市經營好生鮮食品的關鍵性策略,也是留住顧客的最佳方法。
1.積極探索減少超市生鮮損耗的方法
首先,生鮮損耗的控制應從規范超市各項具體工作流程及標準做起,科學制定對不同類的生鮮商品的采購、驗收、儲存、陳列的標準與要求,如對生鮮肉類的冷藏陳列溫度、陳列高度進行規定,嚴格實行先進先出原則等。其次,在各項作業有了執行標準后應進行嚴格的目標考核管理,將生鮮的銷售量、損耗率、投訴率等各項考核指標與生鮮員工的個人利益掛鉤,實現企業與員工利益的捆綁,是提高員工損耗控制意識的有效做法,這也要求超市企業在制定各項考核目標時應科學合理,符合門店的實際情況。再次,超市應在生鮮的深加工方面多下功夫,如對外形受損但品質未變壞的水果加工成果汁等,對臨近保質期的肉類進行各項處理,將其加工成鹵制品、臘制品等,通過進一步加工處理,延長產品保質期、提高產品附加值,達到減少損耗的目的。最后,超市應注重生鮮商品的變價作業管理。由于生鮮商品的外形及新鮮程度往往影響了其銷售,超市應對生鮮商品變價處理的時間、定價等各項作業進行規范,執行嚴格的審批制度,從而減少生鮮商品的損耗。
2.加強生鮮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
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現代企業生產管理當中越來越發揮其推動與促進作用,成為衡量企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我國生鮮超市應更多地將信息技術用在生鮮的物流配送體系當中,例如將數字化管理系統(DMS)、地理信息系統(GIS)、射頻技術(RF)、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電子訂貨系統(EOS)、數據倉庫技術(DW)等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生鮮配送的現代化程度,使生鮮的物流配送更加準確、高效,減少物流配送當中的商品損耗率;我國生鮮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冷鏈”建設落后,與國外先進的超市有一定的差距,而冷凍冷藏食品消費市場潛力大,我國目前在商場、超市的銷售區僅約占整個食品銷售區的1/4,銷售額約占整個食品銷售額的一半。專家預測,未來10年世界速凍食品的消費量將占全部食品的60%以上。加強超市生鮮物流配送過程中的“冷鏈”的建設意義重大。超市生鮮食品的未來應以生鮮食品加工配送中心建設為重點,建立和優化生鮮快速高效的物流配送網絡。“要加快生鮮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設。建立生鮮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是大型企業必經途徑。”建立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1)有效控制和減少連鎖店鋪的存貨和損耗。生鮮食品經營的難點之一是損耗問題,對鮮活易腐產品,合理有效地控制單店產品庫存量是一個關鍵環節,沒有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調控作用,單店的安全庫存和最低訂貨量很難下降。(2)有利于產品品質加工和管理標準化。如果沒有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各店分散經營的生鮮區要建立起統一的生鮮產品采購驗收標準并在各店統一執行這一標準,存在著相當的困難,管理上也容易出現一些漏洞。建立生鮮加工配送中心后,產品的外在的標準化缺乏這一問題會在加工配送中心得以化解。(3)有助于整合本地連鎖店的銷售能力,從生產基地直接進貨,減少中間環節。由于生鮮加工配送中心的建立,連鎖超市采購批量可以放大,由此使得部分生鮮食品道接從產地采購及面向全國招標采購成為可能。
3.強化生鮮食品配送保鮮及物流監管
促進流通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推廣和應用冷鏈物流技術。超市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大力發展和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合作,完善配送供應鏈和城鄉一體化物流網,減少步驟,降低風險。選用適當的儲藏和保鮮技術,開發適應不同產品生理特點的寬溫度帶冷藏運輸技術,應用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高頻率的物流配送設備,提高鮮活產品配送和分銷能力,建立高效率、無污染、低成本的物流體系。
4.建立完善生鮮食品標識和可追溯體系
超市只能維持產品的鮮度,而不能提高新鮮度。鮮度管理應該從生鮮食品材料的選購開始,最大限度地控制上游企業,從源頭入手。對生產和初加工環節建立基地規劃、環境監測、安全跟蹤、檢驗、承諾、認證、抽檢等制度。認真把好食品索證關,核對供貨單位衛生許可證,對每批食品實行檢疫、檢驗合格證制度,尤其是生鮮食品的采摘、收獲、屠宰、捕撈必須符合規定的安全隔離期及休藥期,防止農殘超標。
5.對食品安全管理和監管的需求
建立明確的鮮度目標與標準。政府部門應迅速制定生鮮食品的衛生安全統一標準,統一執法檢查、監督。超市要建立健全內部管理機制,加強對生鮮食品的日常監管和執法工作。從定性角度來了解顧客對各類生鮮食品的需求程度,掌握消費需求導向和需求程度,有利于精選產品類別與品項。從定量角度依據各種理化檢測指標,不斷改進技術手段,或依靠專業的檢測機構,獨立公正地進行監督。完善和提升鮮度技術標準。運用GMP即“良好作業規范”或“優良制造標準”制度和HACCP過程控制技術這兩個基本的鮮度管理技術,建立完善各種生鮮食品的HACCP食品安全質量管理體系,通過各危害因素的分析,對生產、加工、銷售等各環節的關鍵點進行重點的質量控制。如建立嚴格的驗收貨制度,將進貨日期、品名、規格、數量、質量檢驗記錄,收貨員、生鮮主管等在驗收合格單上簽名存檔,形成相互連接的控制鏈,相互監督、共同促進品質的保證。
6.嚴格把握生鮮食品加工原材料、環境、設備和技術要求
生鮮商品加工應堅持低溫、清潔、覆蓋原則,保持冷鏈不中斷。加工間是超市生鮮食品儲存、加工的重要場地,如熟食制品,畜禽產品加工要按照原料和成品進行工作區域劃分,定期進行整體徹底消毒,并保留相關記錄。工作臺和加工器具專管專用,加強衛生消毒,及時清理大型加工機器外表及內部的殘渣和污漬。工作人員的洗手池和器具清洗消毒池應分別專門配置使用,化學清潔用品和工具定點專項密封保管,避免污染食品。
7.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消費者的引導
加強超市各級人員的定期食品衛生法規和營養知識培訓。強化企業負責人的食品衛生責任意識,建立企業誠信檔案。提高專職衛生監督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明確職責,授與相應權限。采購人員實行統一進貨,統一質量把關。生鮮區員工應持有效健康證明,保持工服、頭發和手清潔。熟食和面點的銷售人員應戴干凈的口罩和手套,不佩戴飾品,上崗前在專用洗手池洗手。并建立一支飲食專家隊伍,包括營養師、廚師、料理專家和食品加工專家等專業人員,不斷設計、生產、創造出新鮮、美味、省力、營養、經濟的食品。對消費者進行引導教育,使人們在重視價格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食品的新鮮、安全和服務等附加值,改變傳統的消費思想。普及食品衛生營養知識,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購買食品時,注意識別品牌、生產日期等標識,遇到問題要敢于較真,共同促進超市生鮮食品質量的提高。
四、提升供應商的專業度
1.更新觀念,建立供應鏈管理的戰略理念
首先,超市要轉變觀念,深刻理解供應鏈管理的內涵,供應鏈管理最核心的內容是協同與合作,在思想上要實現從追求企業自身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包括所有渠道成員在內的供應鏈整體利益最大化,從單贏變為雙贏或多方共贏的轉變。超市不應該把渠道伙伴作為競爭對象,不應該以價格打壓從渠道伙伴身上去獲取利潤,而是應通過供應鏈管理與渠道成員進行有效合作使供應鏈整體價值增殖最大化,從而在鏈條分工中獲取更多的利潤。
2.以信息管理系統為基礎,構建供應商管理和服務平臺
供應鏈管理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有效的供應鏈不僅要求企業之間的相互溝通,而且要求企業對用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做出靈敏快速的反映。沒有信息技術或信息流作為基礎,是難以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高效率的貨物流動的。因此供應鏈上各成員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共建一個溝通平臺,做到信息共享,同時企業要善于把最新的信息技術用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以提高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效率。從而減少供應鏈中各成員之間的交易成本和價值損失,達到整體最優,各方受益。上海聯華1999年采購的商品已有兩萬多種,采購、財務部門與3000多家供應商有著業務和資金往來。傳統的經營方式已經與現實需求越來越不適應。為此聯華啟用了EDI自動訂貨系統,首先與上海10家供應商聯手試點。至今,聯華的訂貨系統已與上百家大型供應商聯網,隨時溝通信息。目前,上海聯華通過供應商平臺采購的商品數量大約在20000-40000種左右,涉及到的供應商有3000多家。其中,像上海家化、達能餅干、雀巢公司等在內的1000多家供應商已通過供應商平臺來自動供貨。聯華的外部供應管理,主要解決核心企業與其可依賴的固定供應商及客戶之間的交易流程和業務信息管理。通過聯華所構建的供應商服務平臺,外部供應商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商品的銷售、庫存情況,以便進行下一步的及時供貨。
3.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構建供應鏈管理基礎
超市應借助自己和終端消費者最接近的優勢,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建立長期利益共享的戰略聯盟,使得交易各方通過相互協調合作實現以低成本向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服務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現在超市生鮮商品的采購來源主要分為兩類:本地采購和產地采購。本地采購的產品包括葉菜類(蔬菜基地)、鮮肉類(肉聯廠)、鮮活水產(淡水養殖基地)、部分副食品(豆腐、豆漿、豆制品)、半成品涼菜、切配菜等;產地采購的產品包括大宗干菜、部分水果、冰凍水產、干鮮制品、加工制品。為達到消費者所希望的新鮮安全時令的目的,要求生鮮食品供應鏈的環節越少越好,但農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分散性卻使農產品在流通不可避免地進行一次或多次集散。基于這樣的考慮,連鎖超市要推動生鮮商品應可能更多向產地采購,以減少中間環節,這樣不僅可以降低采購成本,而且有助于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上海農工商超市在生鮮方面已探索出“產加銷一體化”的經營模式。這就是:定點生產、定量收購、定牌包裝、統一加工、統一定價、統一銷售,即“三定三統”。這種模式實現了四個穩定:質量穩定、貨源穩定、生產穩定和農民收入穩定,從長三角地區直至江西、黑龍江,農工商共建有13個農產品生產基地。如今,農工商超市90%的生鮮食品都由生產基地直接供貨,沒有中間環節,成本降低,售價就可降低。目前,上海農工商超市每天銷售1.5萬只農工商烤雞、130噸農工商大米、100噸農工商雞蛋,它們全部來源于各大生產基地。
4.對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的預測,減少生鮮食品的庫存量
生鮮食品易腐易爛,有效地預測技術對于降低經營成本有著重要的作用。生鮮商品,因其市場的不確定性,過量采購將導致庫存積壓和損耗加大,采購不足又會產生缺貨損失,錯失商機。供應鏈管理要求對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的預測,通過歷史銷售數據預測未來銷量,并預測每單位缺貨成本和壓庫成本,確保管理者就商品供應與市場需求的平衡問題作出正確的決策。首先,需要企業在平時做好基礎數據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投人一定人力物力對以往預測偏差根源進行跟蹤分析。其次,應建立缺貨成本和壓庫成本的數據庫,為企業作出正確合理的資金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再次,要加強供應商管理。積累供應商有關準時供應次數、延遲供應次數、平均延遲時間長度以及延遲時間標準差等數據。從而確定合理的采購頻率和采購批量,逐步實現最小的庫存和損耗。
5.強化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激勵與控制
增強生鮮食品供應鏈的穩定性。通過對生鮮食品供應商的有效激勵與控制,可以密切超市與供應商的合作伙伴關系,實現共贏的目的。超市應及時定期向供應商提供有效的產品銷售信息和市場預測信息,這將對供應鏈上的生產和經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對一些重點的供應商應在貨款結算、貨架陳列及商品促銷上給予大力支持。另外超市還可以通過投資參股等方式來建立比較穩固的生鮮食品供應鏈體系。
(一)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公司的一種,指可以在證券交易所公開交易其公司股票、證券等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后,公眾可根據各交易所規則,自由買賣相關的證券及股份,成為股東,享有股東權益。
(二)超募
在新股?l行開始“市場化”后,由于新股的定價機制缺陷,導致上市公司實際募集到的資金超過投資項目計劃募集的資金,這種現象稱為超募現象,由于超募所得的資金便被稱為超額募集資金簡稱為超募資金。
二、國外研究綜述
20世紀末,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在股權融資方式上,國外學者認為公司選擇上市的目的就是想通過股票的發行獲取企業經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股票出現融資超募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國外學者主要專注于研究公司上市發行股票的目的和融資超募現象的成因。
Ibbotson(1975)研究發現,公司上市具有集聚現象,某一段時期內上市的公司數目明顯地多于另一時期。Taggart(1977)主要研究了企業的上市動機,研究發現,當企業的市場價值被高估時,即市場對公司資產定價的評估顯著高于公司的賬面價值時,相對于其他融資方式,企業更傾向于進行股權融資,獲得超過預計籌資額的資金即超募資金。Pagano、Panetta和Zingales(1998)選取了意大利的30000多家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這些公司1982年到1992年十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進行股權融資,用所獲得的超募資金調整公司的資本結構而不是將資金投向研發。
Carter(1990)認為承銷商的聲譽越好越有助于提高投資者對發行公司的價值判斷的一致性,降低發行公司的風險,提高發行價格,從而容易造成融資超募。
Michael C.Jensen(1986)首次提出了自由現金流的概念,當發生融資超募時,上市公司會擁有大量的自由現金,對資金支配更加自由。Michael C.Jensen(2004)研究發現,上市公司擁有的大量自由現金流的運用效果不佳,未能創造應有的價值。Fresard(2010)基于委托問題,闡述了上市公司擁有的閑置資金越多,公司的內部人員,尤其是高層,出于利己動機越有可能通過各種方式轉移資金謀求個人利益。Kim和Weisbach(2008)以全球38個國家新發行的16958只股票及其他12373只股票為樣本,對公司募集所得資金的投向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公司利用市場對其資產價值的高估,擇機上市,主要就是為了獲取股權融資超募資金,資金分配不合理,閑置會影響到企業發展。
三、國內研究綜述
自2009年10月30日我國的創業板上市以來,融資超募問題大量出現,國內廣大學者開始關注并研究首次公開募股融資超募現象。目前,國內的相關文獻研究比較少,其中絕大部分屬于描述性規范研究,主要集中在超募現象分析,融資超募原因、后果及治理對策方面。
方先明(2011)以創業板第一批上市的28家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該批公司均存在嚴重的融資超募現象,平均超募率高達118.7%。這個現象也被稱為創業板市場“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率”的三高現象。
周婷(2011)認為導致創業板融資超募的宏觀原因有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的客觀性和投資者的教育缺乏;直接原因則是我國當前特有的新股發行定價機制及現行的發行詢價機制自身存在的缺陷所導致“三高”現象。新股發行市場化改革的不徹底,尤其是審批環節并未完全市場化是造成創業板超募現象的根本原因。
方軍雄(2010)從中國資本市場新發行制度變遷的角度出發,以此為時間軸,選取從1991年至2010年在中國上市的1220家上市公司首次公開募股的融資超募情況作為研究樣本。研究我國的新股發行制度對我國上市公司融資超募程度的影響,認為影響超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發行市盈率、股票收益率、發行費用、通貨膨脹率以及發行制度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融資超募程度隨著新股市場化改革的深人呈現出顯著性下降。
張強、張寶(2012)利用從創業板市場上選取的2011年以前上市的200家公司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承銷商的聲譽、投資者情緒對創業板公司超募融資的影響。其研究結果表明,投資者的情緒、承銷商的聲譽與承銷企業的資金超募率成正相關關系。
1.以信息構建與信息交互為定位的信息管理專業教育——以美國iSchool聯盟院校為樣本的分析
2.公司的媒體信息管理行為與IPO定價效率
3.2001—2010年境外信息管理研究進展——基于相關文獻的計量分析和內容分析
4.信息管理“專業課程鏈”的建設與實踐
5.信息管理人才專業特長初探
6.公共危機信息管理EPMFS分析框架
7.普適醫療信息管理與服務的關鍵技術與挑戰
8.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項目信息管理模式與策略
9.構建連鎖超市生鮮農產品供應鏈的信息管理體系探討
10.基于知識圖譜的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
11.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影響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為例
12.能力結構模型驅動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調研分析
13.大數據: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的一次變革
14.信息管理技術視角下微博研究綜述與趨勢分析
15.論涉稅信息管理能力與稅制結構優化
16.基于信息生態鏈理論的信息管理流程重組
17.教育大數據背景下學分銀行信息管理平臺設計理念與技術架構研究
18.中國大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研究現狀評述
19.面向整體政府的政府信息管理研究——以澳大利亞為例
20.大數據環境下信息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構建
21.高通量下水稻育種網絡信息管理系統
22.基于國營農場的作物生產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23.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24.智慧的交融 有益的啟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十三五”學科建設與發展規劃專題研討
25.大數據視角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研究
26.企業信息管理人員信息行為和信息素養研究
27.從國際個人信息管理專題研討會(ISPIM)看當前個人信息管理研究的熱點
28.面向公共危機決策的信息管理機制研究
29.基于RFID與ZigBee的羊場養殖信息管理系統
30.政府危機信息管理聯動系統模型構建
31.信息管理系統在醫院績效考核分配中的應用研究
32.基于BIM的建設領域文本信息管理研究
33.移動智能設備個人信息管理——以在校大學生和研究生為例
34.基于.NET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35.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模式研究
36.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產業主體協同創新機制研究
37.基于遠程通訊的農田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38.從邊緣到中心:信息管理研究的學科范型嬗變
39.信息管理理論視角下差錯信息資源的研究
40.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藥衛生方向)專業學生擇業預期與就業能力研究
41.信息管理學科整合的變革路徑研究
42.混合架構智能溫室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
43.信息管理視域下的差錯信息研究
44.iSchool運動背景下信息管理類專業的特色與分野探析
45.突發事件預警系統中的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
46.個人信息管理研究探析
47.再論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
48.公安派出所綜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與實現
49.整合視角下高校信息管理平臺創新及其構建
50.國外個人信息管理現狀及發展動態述評
51.我國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研究進展
52.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的發展
53.通用信息管理系統開發平臺的設計與實踐
54.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研究
55.一種面向個人信息管理的Post-WIMP用戶界面模型
56.考慮信息泄露的供應鏈信息管理策略
57.云計算環境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風險分析
58.基于元數據的城市規劃信息管理新方法探索——走向規劃信息的全面管理
59.信息生態學——企業信息管理的新范式
60.基于WebGIS的農業空間信息管理及輔助決策系統
61.世界典型城市公共危機信息管理系統及其比較
62.基于“信息管稅”戰略的稅收管理創新
63.對20年來我國互聯網新聞信息管理制度的考察
64.云計算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65.大數據時代地方高校實現協同創新信息管理平臺構建及路徑
66.政府危機信息管理及決策機制研究述評
67.論城市突發事件的應急信息管理
68.基于物聯網與云計算的灌區信息管理系統研究
69.航空安全信息管理的問題與對策
70.食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體系研究
71.國內外信息管理研究的流派與研究框架
72.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架構
73.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現
74.智庫建設背景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信息管理實踐與啟示
75.歐美的公共信息管理及對我們的啟示
76.電子商務環境下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77.以活動為中心的個人信息管理
78.基于RFID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統模型研究
79.危機管理研究進程中信息管理發展脈絡及基本特征
80.信息管理和知識管理辨析
81.面向政府危機決策的公共危機信息管理模式研究
82.基于Web的高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83.關于信息管理
84.從信息管理到知識管理
85.信息管理一級學科的變革路徑研究
86.基于BIM協作平臺的工程監理信息管理研究
87.煤礦安全監管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及探討
88.危機信息管理研究綜述
89.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90.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
91.基于云計算的知識產權信息管理的發展
92.計算機信息管理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應用
93.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保護設備故障信息管理與分析系統
94.不動產登記信息數據整合及管理基礎平臺建設研究
95.知識管理與信息管理比較研究——從企業管理的角度
96.試論國家綜合性危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
97.基于多學科融合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教育體系構建研究
98.從信息管理優化角度探析稅收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
供應商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大,與高品質供應商的緊密合作對企業至關重要。因此,對供應商的管理就十分重要,如何提高供應商的管理,對企業控制采購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供應商細分,企業可對細分供應商的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供應商關系策略,進而優化供應商的選擇。
一、供應商管理現狀
為規范物資供應商(以下簡稱供應商)管理工作,優化采購資源、規避采購風險、保證采購質量、控制采購成本,集團公司確定了“集中采購、分散操作”的精神,于2009年制定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供應商管理辦法》,此辦法將供應商劃分為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把通用性強、標準化程度高、大宗物資及大型成套設備作為一級物資由集團公司管理。一級供應商由集團公司按帶量招標,定商定價、定商等采購方式來選擇管理。二級供應商由各地區公司選擇管理。通過集中信息、控制信息、共享信息、使用信息,有效的發揮規模優勢,最終實現集團化運營成本的降低。
中油烏石化分公司參照中國石油《供應商管理辦法》制定了烏石化《供應商管理辦法》,該辦法為六章,第一章《總則》,總述了制定辦法的目的、及供應商的分類;第二章《職責》,規定了公司各部門在供應商管理中的職責分工。第三章《準入管理》,規定了供應商準入的辦法、流程、準入證的發放等。規定了一套完善的評審程序;第四章《考核評價》規定了供應商的日常管理和年度考評,從質量水平、售后服務、合同履約、供貨業績、交貨能力、承諾與溝通等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全面綜合考評。第五章《監督與責任》規定了監督檢查單位和職責;第六章《附則》列示了供應商管理中所有的表格清單等。
中石油5497物料分類為60個大類,烏石化涉及48大類均有采購業務,點多面廣特點。因此必須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分類,才可避免在以后選擇供應商工作中出現重復,又能降低采購成本,便于管理和維護。要對供應商進行有效分類,必須對采購物資進行分類,目前,集團公司規定的一級物資共有29個大類、91個中類、150個小類、153個品種的物資。其余的物資均為二級物資均由二級單位管理。烏石化2011年度采購中一級物資占全部采購金額的41%,一級供應商占全部采購供應商的25%,其余采購金額為二級物資,供應商需要烏石化選擇、管理。
目前,國內較通用的做法是將物資劃分為四類,第一類:戰略物資,需求量大,價格昂貴,屬于市場經營關鍵物資,其質量、價格、供應的可持續性對企業經營有重大影響。第二類:重要物資,對企業生產經營很重要,價格高,庫存占有資金大,供應充分,企業選擇余地大。第三類:瓶頸物資,企業對該類物資需求量不大,但其質量的好壞對企業生產影響很大,而且企業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余地。第四類:一般物資,該類物資價格不高,種類繁多,供應市場容易獲得。根據供應物資的分類和重要程度,與供應商的關系可分為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充分競爭關系;既競爭又合作關系。
烏石化采購一級物資多為重要物資和戰略物資,由集團公司確定戰略供應商,由總部進行管理。二級物資中部分物資屬于經常用到,市場供應成熟的物資,烏石化采用的是框架、寄售的方式,即一年招一次標,確定供應商排名和價格。這部分物質分為48大類、129中類、297小類、1075品名,全年采購額占二級物資采購金額的44%。這部分物資一般屬于一般物資、重要物資,和供應商之間有競爭有合作。這部分供應商隊伍較為穩定,合作時間較長,較好管理。還有一部分一般物資供應商,這部分供應商每年變動較大,較難管理,占到供應商總數的18%左右,這就需要尋找可以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對于瓶頸供應商,管理不能太過苛刻,能保證及時供應是關鍵所在。
二、供應商管理中的問題
1.應加強與供應商間的信息交流,這有助于減少投機行為。造成已成為網員的供應商,采購業務人員還不了解,因選擇不全面,沒有形成充分競爭的格局,使一部分供應商沒有參與的機會并失去了參與的興趣。
2.在供應商年度考評中,針對合同履約、交貨能力等方面,業務人員根據訂貨情況對供應商打分,分數主觀性較大。
3.供應商管理員陷在繁雜的資料錄入,應對咨詢方面。由于企業供應商系統較多,供應商資料需要重復錄入,這樣浪費時間。
三、對供應商管理的建議
1.與供應商共同解決問題。與供應商建立聯合的任務小組,解決供應及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共同關心的問題。經常性的互訪解決合作中的問題,建立良好的合作氛圍,讓供應商更多的參與新產品開發、故障問題的解決。尤其是年度考評時出現設備使用與工藝現狀不符情況,最終員工向廠家咨詢并聯系供應商一起使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因此,轉變觀念才能給企業增加效益。
2.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訂立互惠互利的合同是鞏固和發展良好供需合作關系的根本保證。它包括了雙方的承諾、信任、持久性,是商業合作活動成功的重要原則。信任是前提,持久性是保證,機會主義和短期行為對供需合作關系將產生極大的破壞作用。
3.建立供應商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對審核后評定合格的供應商,建立統計數據表。目前,供應商質量記錄檔案是通過人為的記錄,存在不及時、不全面的問題,建議建一個信息共享的數據統計分析平臺,將ERP中不按時履約合同、交貨不及時、用戶投訴的供應商,系統自動進行實時記錄,包括從質檢、采購、計劃、生產、售后服務、客戶處獲得的質量信息,為企業動態管理提供必需的依據。供應商也可及時看到自身的質量問題并進行改進。定期考核評價是對供應商實施動態管理的有效手段,它能將用戶、供應商有效的聯系在一起,使問題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解決。
我們局的物業管理是從20__年起步,目前僅限于××地區。運行以來,我們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不盡人意的地方很多,尤其在物業管理方面問題較多。物業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說明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做的不夠好,沒有達到住戶的要求,但是物業管理工作是我們局整體工作的一部分,×××局是大家的企業,我們居住的小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從事的事業和爭取實現的目標是共同的。物業管理又關系到各小區住戶的切身利益,搞好物業管理工作是我們物業公司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需要業主、住戶和業主、住戶所在單位的支持配合。因此,在物業管理工作范圍內全體業主、住戶和物業公司應該共同走出六大誤區:誤區之一: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應該包容一切。我們承認物業公司的工作應該包括物業管理的主要工作,但不能包容一切。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客觀存在,其內因起決定性的作用,外因在事物的變化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物業管理工作中,內因是指我們××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業主、住戶反映的問題說明我們物業公司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作為物業管理者,怎樣帶領全體業主走出誤區?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1、體現物業管理的內含。物業管理是指居住和非居住物業的產權人委托物業管理企業按合同以住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對業主及物業提供的一系列服務。物業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提供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服務。在物業管理實踐中,我們把物業管理歸納為一種服務,這種服務包括了對物業的管理、維護、修繕。物業管理必要條件是必須迎合住戶的需要去進行,必須站在一個服務者的角度去實施,這樣才能考慮到業主的需要,從而使業主滿意。所以,我們要以住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并為其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我局的物業管理工作中,幼兒教育、醫療保健、餐飲服務、超市購物、環境綠化、職工娛樂等等方面設施的建設,使其物質、精神方面的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
2、強化物業管理的機制。我局的模式就是自管自建物業管理。物業管理與各單位的關系最為密切。當業主利益與單位的利益發生利害沖突時,作為物業管理公司應該怎么做?從物業管理的定義看,物業管理公司應該代表業主利益,替業主說話。但我們物業公司與局以及各單位之間又有著種種的關系,所以,每當業主利益與局以及各單位之間利益發生利害沖突時,物業公司就不是很好地代表住戶利益替業主說話,反而代表局的利益。出現了物業公司兩頭為難的狀況,尤其是物業小區建設時遺留的質量問題,使我們的工作非常被動。強化物業管理的機制建設是我們的重點。
3、強化為業主服務的意識。只有樹立了為業主服務的意識,才能考慮住戶需要什么,才能不斷地完善物業管理。作為一名業主、住戶如果自己的需要物業管理公司都給予了,住戶必定產生滿足感。住戶的滿足感會給企業的發展產生動力,“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興旺”是從我們企業工作的點點滴滴中體現的,我們局的發展,物業管理是一項不可少的內容。住戶的滿足感還會帶來業主對物業管理公司的好感。住戶一旦有了好感,即使我們的工作中出現不足,住戶也會諒解我們的,問題自然就減少了。相反,物業管理者不能提供業主的需要,住戶的需要滿足不了,住戶就會產生不滿情緒,對物業管理公司產生反感。再加上物業管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足和工作中的疏忽,業主自然就會反映情況、指出問題。所以,物業管理增強為業主、住戶服務的意識是至關重要的。中國公務網20__-7-2214:57:32
在物業管理中外因是業主(住戶),外因在事物的變化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反映出的各種問題實質都是由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問題所派生出的。我們不能一味地只去要求物業管理公司怎么做,也要考慮一下作為業主應該怎樣去做。企業是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目標和利益是共同的,業主(住戶)應該自覺地與物業公司配合,不能一味的讓物業公司包容一切,有些投訴和不滿意,其責任并不在于物業管理公司,而是在業主方面。同時有些問題也是需要由社會來解決的,我們局和物業公司也沒有辦法解決。因此,我們應該認真考慮業主、住戶對物業管理工作的影響,走出誤區。業主、住戶對物業管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業主、住戶的價值觀念,樹立服務也是商品的意識。馬克思說:“任何時候,在消費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費品外,還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務形式存在的消費品。”物業管理公司所提供的服務是一種無形的商品,但這種無形的商品應該是有償的。業主、住戶要得到物業公司的服務,首要條件是業主出錢,物業公司出力。我們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我們企業,享受了多年的多種多樣福利型服務,花錢買服務的意識顯的更淡薄。馬克思說:“服務這個詞,一般地說,不過是指這種勞動所提供的特殊使用價值,就像其它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價值一樣。”因此,一旦將服務置于市場中,以贏利為目的,獲得了報酬,則顯示服務具有交換價值。與其它通用產品不同的是,它的特點是活動過程的結果與顧客的消費同步,也就是說服務在成為產品的同時就成為商品。由此看來,業主得到物業管理公司的服務,實際上是得到了勞務這一特殊商品的使用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要想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是要付出金錢的。所以,花錢買服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很多人仍然習慣于已成為歷史的房屋管理福利政策,對物業管理中“誰受益,誰付款”的原則不予接受。只有相應的付出,才能得到相應的服務,物業管理公司有了足夠的經費才能更好地為業主服務,沒有經費怎么運行?另外,物業管理者的服務應得到業主的配合與支持。每位業主都應該把這些設施看作是自己家的東西。遺憾的是在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個別業主、住戶過分強調自己“上帝”的作用,過分的強調自身的權利,濫用權利,而不承擔自己應履行的義務,造成“業主角色錯位”,造成了業主自我心理的不平衡,從而背離了物業管理法律關系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尊重社會公共利益的基本原則。小區的綠化、消防設施、電梯的安全運行等等,我們的維護、維修是應該的,是我們的工作,但必須得到業主的配合與支持。業主和物業公司之間應有一種平和的心態,有一種合作過“日子”的心理,以誠相待、以心相處、以和為貴,共同管好居住區,我們局會更加興旺發達,我們的生活條件和環境會更美好。
2、業主的支付能力和相應的購買力。業主、住戶有了價值觀念,有花錢買服務的意識還不行,除了考慮恩格爾系數外,重要的是有足夠的錢去付享受服務所需的那一 部分,就是說應有相應的購買力。但是,如果業主有了花錢買服務的意識,可購買力達不到,物業管理公司也沒辦法。所以購買力這一問題應由社會來解決,由政府來解決。像我們這樣的行業必須由企業來解決。不久的將來,物業管理要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同交通、讀書閱報、吃飯、上學、工作等一系列問題一樣。既然在我們員工工資中有房補、糧補、書報、交通、通信、衛生等組成部分,那么,何不再加上物業管理這一項呢?給人們一定的補貼,提高人們在物業管理方面的購買力,這樣有利于物業管理的普及和發展。購買力中所反映的有些問題是需要由社會來解決的,而我們局,我們物業公司根本沒有辦法解決。
3、環境建設的作用。環境熏陶,對人的行為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哲學的角度而言,在人的素質提高過程中,環境就是外因。好的文明的環境,通過潛移默化催人進取,擯棄陋習,從而具有文明優雅、健康向上的良好素質;相反,長期生活在陳規陋習的環境中,人容易喪失上進心而隨波逐流。因此,物業管理要特別注重環境建設。
一是硬環境建設。也就是狹義的“環境”,包括辦公場所的寬敞、整潔、美化、綠化等等。除了整潔和寬敞外,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和高雅的審美意境也重要,有利于在儀表、言行等方面不斷改進,自覺地向優環境靠攏,從而漸漸形成人和環境和諧統一的良性循環。文明優美的環境的長期熏陶,還會激勵員工努力工作,積極向上,使工作成為員工一種需求,成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
二是軟環境的建設。軟環境更側重于氛圍、風氣的營造。小區的良好風氣、業主的舉止文明、身邊榜樣、小區集體榮譽感等等,都有助于小區業主養成積極上進的好習慣和心態。軟環境的建設比硬環境的建設要艱難的多,它不僅需要物質的支撐,更需要機制的配套,需要全體業主和業主所在單位一致的努力。而且,良好風氣的形成,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堅持不懈的工作。軟環境的建設比較漫長,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環境建設必須要有業主和小區各單位的支持和配合。
誤區之二:物業為主,用多種經營彌補物業管理經費不足。這只是物業管理企業在物業管理價格不到位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我們物業公司管轄的幼兒園、醫務所、員工餐廳,是我們物業管理和拓寬服務范圍的主要方面,對我們來說是必須要有的,但是,讓其賺錢來彌補物業管理經費,用物業管理的經營機制去衡量,是物業管理經營機制扭曲的表現,而不是物業管理正常的運行機制,不能作為物業管理經驗來推廣。任何一個行業都必須有正常的生存機制。作為市場行為,物業管理不僅自身的消耗應該得到補償,而且還應該有盈利,如果靠“多種經營”收入來彌補物業管理經費的不足,反而成了物業管理的負擔,結果必將削弱甚至放棄物業管理,受傷害的還是廣大業主自身。20__-8-1823:54:00
因此,過多地強調物業管理企業用多種經營收入彌補物業管理收入的不足,只會給業主形成誤導,業主會習慣地與計劃經濟時的福利型管理相比較,到我們真正的實行物業收費管理時候,就會阻礙物業管理正常價格的形成和物業管理機制的建立。
誤區之三:物業管理企業是微利企業。大家都知道,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說過,利潤必然趨向平均化,就是資本至少必須獲取平均利潤。我們局建局近三十年,住宅建設共有9萬平方米。但是,近幾年來,我局的住宅建設飛速發展,尤其是20__年到20__年近三年多的時間內,我們局新建和在建的職工住宅12棟,達6萬平方米,成為建局以來建房最多,面積最大的時期。我們不要與三十年比,就從近三年看,沒有任何理由說物業管理投資就應該微利?至于我們沒有實行物業管理收費,是局領導從長遠看,從各個方面考慮的,與物業管理企業是微利企業沒有因果關系。在物業管理價格不到位的情況下,只有背靠主業,維持公司運行。但是,我們必須要有的這樣的共識:公益事業和商業行為是一個行業兩個不同的領域,[,!]如果作為公益事業,政府就應該給予補貼,如果是商業行為就應該遵循市場規律——等價交換。一個游戲不能有兩種規則,這是最起碼的常識。
誤區之四:物業管理=房屋管理。我們承認房屋管理是物業管理的一項內容,我們局目前的職權在行政事務部,一部分的維修維護在我們公司。但是,物業管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新的體制,我們不能簡單的用數學加法來理解和解釋物業管理的含意:物業管理=房屋管理。我們局將生活服務公司改制成立的物業管理公司,對實行物業管理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入,物業管理完全市場化是必然趨勢。因此,逐步進行管理收費和住宅商品化是實現物業管理的關鍵環節。在目前物業管理收費不到位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嘗試小區內的物業公司、業主和各單位共同管理的模式,首先由各單位出點水電、取暖費,以維持物業公司的正常運行,并且在住宅樓的建設過程中加強管理,建成使用以后質量問題實行終身保修。
誤區之五:物業管理中職責界定問題。職責界定不明確是當前物業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我局的物業管理中,職責界定是指施工單位、行政事務部、物業管理公司、業主(住戶)四方,在以物業為中心而發生的責任確定,由于職責界定欠明確,往往會造成某些責任的盲點。實踐中,物業開發建設遺留的質量問題,使得物業管理承擔了本該由建設單位在建設時承擔的責任,使住戶和物業公司發生了種種矛盾,其實,事情的責任并不在物業管理公司,但是由于職責界定的不明確造成了雙方本來完全可以避免的沖突,這類事件在當前我們的工作中反映的尤為突出。目前,我們的物業管理要成立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應解決問題。
誤區之六:××物業公司=××生活服務公司。20__年我們局將××生活服務公司改制為××物業公司,這不只是名稱的改變,而是將我局 后勤管理向市場化過渡邁出關鍵的第一步,是質的變化。物業管理公司不是福利機構,而是企業。公司的成立告訴居住在我們各個小區的住戶,物業管理要開始收費了。物業收費是必然趨勢,因為企業要服務于社會,但必須減輕企業辦社會的壓力。目前我們局暫時沒有實行收費是出于大環境考慮的。隨著后勤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局最終也要實行物業管理收費。當然,物業管理收費我們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現在,物業管理費普遍實行的是按物業面積大小收取,而且這種辦法似乎已經被人們所接受。這種辦法表面上看起來公平,其實掩蓋著不公平。比如住房面積大的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未必就大。相反,住房面積小,居住人口多的住戶產生的垃圾要多一些,對環境和安保的影響要大一些。而物業管理只是管住戶門口以外的公共部分,住戶室內的面積大小似乎與物業管理沒有多大關系,實際上住宅面積的大小只與住戶的維修有關。因為住房面積大,相應的屋頂等面積分攤就大,而維修費與通常收取的物業管理費無關。因此,我認為,我們局將來實行物業收費,收費價格應考慮以下三個因素的影響:20__-7-2214:57:32
一是住戶人口的多少。從物業管理角度看,人口多少與每天產生的垃圾量、對環境的享有、對保安的工作量有直接的關系,而這些方面直接關系到物業管理的工作量。
二是住房及小區環境的新舊程度。對不同的物業來講,物業越陳舊,小區共用設施、共用設備越陳舊,日常清掃維護工作量越大,因此,同一物業隨著年代的增加,物業管理費用應逐年增加(這里還不涉及房屋、共用設施設備維修基金的收繳),如綠化基礎差、工作量大的收費應越高。
三是物業管理的價格與共用設施設備的規模有關。不同的小區,共用設備品種多的,管理和維修工作量就大,費用就應越高。如我們的小區有自備變壓器,供水供暖,物業公司要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維修,付出的勞動量就大,收費就應該高。如××小區和小高層的供熱、供水、電梯等系統,維修工作量更大,這些付出都應該通過收取比其它小區高的物業管理費獲得回報。小區公共場地綠地比例大,清掃養護工程量就大,物業公司在這方面開展的工作也應該通過收費標準的不同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