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護理專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香港特別行政區醫療政策對專科護理發展的影響
香港的醫療采取雙軌制度,既有公營也有私營,其中90%住院患者接受公營(即醫管局)服務,醫管局也承擔了公共衛生服務。香港醫療服務呈三層架構:包括基層醫療、中層及第三層醫療(住院服務)和廷續醫療服務。而香港的醫療政策不會使市民因經濟原因而得不到適當的醫療照顧。由于香港公營醫療服務占住院人數的90%,同時并兼顧了延續醫療,也代表了香港的專科護理不只扎根于醫院,必須走出社區,跟進出院患者的持續照顧和提供基層護理照顧,落實“治未病”的理念。
2香港骨科護理專業發展的方向
面對醫療科學的急速發展,香港骨科醫療服務也緊隨其后,乃至于服務文化也面對著不少的挑戰。
2.1應付日益增加的服務需求隨著社會趨向人口老齡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逐漸增多,醫療從醫院走到社區,翻開了骨科醫療和護理的新篇章。
2.2確保醫護服務素質及安全醫療科技日益發展,治療趨多元化,邁向高新醫療技術的發展。國民教育水平不斷提升,患者對醫療護理服務有更高要求和期望,為骨科護理迎來新的挑戰,骨科護理人員在患者住院時配合新科技醫療的臨床護理需要,更須深入了解骨科相關專科的治療和預防,為患者作出適當的護理和防預措施,以滿足患者和家屬的合理需要。而這也推動了骨科護理需要向更高層次發展。
2.3欠缺具骨科專業培訓的護理人員隨著教育制度的健全發展,不單選擇的學科增多,在醫療護理行業內,各專科醫護人員需求日漸加大,護士在專科的選擇多了,造成了行業內外的競爭。要留住有足夠骨科專科知識的護士,骨科專科培訓與專科護士的職能發展是挽留人才的兩個重要措施。
3骨科專科護理需要發展的因素
3.1患者服務方面骨科患者服務是需要由多個醫護專業及專職人員(如理療師、職業治療師、社工人員等)組成的醫療團隊分工合作,每日在臨床照顧患者的骨科護士具有骨科專科知識和經驗,順理成章地成為患者的和團隊工作的統籌者。骨科專科護士必須具有分析力、決斷力、良好的溝通技巧與管理能力,以平衡醫療團隊的工作,為患者實施合理的優質護理服務。加入骨科專科護理元素,加強患者和家屬對治療和護理流程的信心,和諧護患關系,強化治療效益,減少糾紛。
3.2護理發展方面專科護理發展為骨科護士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讓他們更有目標地追求自我發展,提升護士在骨科護理專業上的素養,與骨科醫療能同步發展,以保障患者由治療至康復的過程。
3.3骨科專業護理發展的目標發展骨科護理很重要,確立發展目標更是首要:①完善患者骨科專科護理服務;②促進骨科護理專業培訓,作為專科護理成長發展的基石;③激勵護士增長自我價值;④為護士職業發展做好長遠的計劃配合臨床需要;⑤以有意義的專科發展挽留人才;⑥利用專科與管理知識,加強臨床護理領導能力,充分發揮專科護理績效。
4幫助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主要因素利用現代學術和管理支持發展
4.1信息科技發展平臺利用臨床服務的信息科技的設置,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數據平臺以更有效支持診斷、處方藥物、影像、病案和護理文件處理等,與私營醫療機構設置共享信息平臺,更有利于患者的醫事服務和治療。
4.2推動循證醫療以科學數據及臨床科研成果為基礎,從而確定治療護理成效和患者安全為目標,制定指引規范護理行為,讓專科護理能清淅、有效地按臨床需要提供服務,保障患者護理效果。引入臨床審計更確保執行效果,并可藉結果尋求改善。
4.3設立臨床素質保證建立患者安全的護理文化,使護士都清楚以循證醫學和護理、實證為本作為患者的治理方案,統一臨床常規指引,依據醫療機構訂立服務評審標準,建立風險評估和管理機制,使骨科護理服務向與國際接軌方向邁進,確立處理醫療投訴及醫患關系機制,減少護患矛盾,增加患者對專科護理的信心。
5以骨科護理專科培訓加強人力資源發展
人才是醫院的重要資產,通過高階和各副專科的骨科專科護理培訓,鞏固專業服務意識,以多渠道與員工溝通,使員工緊跟醫院的專科發展方向,確立醫院文化,可促使人才留任。由一個權威和具聲譽的機構如專科學院、醫管局等承辦專科護理培訓和考核,令社會和專業人士接受這統一和具水平的培訓課程。
6香港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現狀
6.1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的目標與專業發展是相互配合的:①提供更深更廣的骨科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術的培訓,以配合日新月異的臨床醫療和患者治理的需求。②除科技外,培訓更需加入人文、管理、社會等知識輔助臨床需要。③培養具內涵的骨科護士:有成熟心智、陽光心靈、視病猶親的關愛、積極求知、以良好溝通維持醫護團隊精神,從宏觀多角度分析并接納不同的治理方案。④讓學員明白自己的定位、價值,令他們接受培訓后隨著知識與技術的增長,在臨床工作更自信、有安全感,令人信服。
6.2骨科專科護理培訓的內容我們以分階課程提供不同程度的護士培訓。見圖2。
6.2.1初級骨科護理課程初進入骨科專業的護士,無論注冊或登記護士都可學習初級骨科護理課程。內容為骨科的骨干知識和技術,讓學員有基本學術知識支持臨床工作。課程授課20小時,內容包括了基礎的骨科護理知識和技巧。
6.2.2高級骨科護理課程這是讓有志于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護士參加,要求學員在骨科部門最少有三年工作經驗,完成初級骨科護理課程、評核范圍要求,學習前需已接受核心專科培訓,且經部門經理推薦。理論課程課時超過88小時,課程結束后便進入6個星期臨床培訓,在認可的培訓中心導師指導下完成。最后經考試,個案研究報告評核等合格才可以獲得證書。課程包括較深入的一般骨科護理和手、足外科,脊椎、關節置換、創傷科,運動創傷和復健科等專科護理。讓護士能吸納多元性的骨科專科和安全的護理。
6.2.3其他深入及輔助的課程一些有關人文、社會、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輔助學科。而骨科亞專科護理課程會是伴隨骨科專業發展的重要培訓方向。
7推動骨科專科護理發展新階段——香港骨科護理學院
為持續倡導骨科護理專科進階發展,香港骨科護理學院于2012年成立,目的是倡導骨科專科護理和臨床實踐進階,制定專科標準、道德倫理,加強骨科護理專業誠信,為民眾提供優質骨科護理照顧。與港內外醫護人員保持溝通合作,專業交流,搭建信息平臺,促進骨科護理科研和現代化發展。致力于骨科護士的持續專業培訓,提高骨科專科護理的社會認可度。
8骨科專科培訓與臨床護理職能的發展
骨科專科培訓與臨床護理職能是相輔相成的。骨科專科培訓為臨床患者提供了更專業到位的護理知識。同樣的,骨科專科護士的職稱,使同事與患者可清晰地辯別護士所持的專業知識,患者更樂意接受骨科專科護士為他們服務。香港醫管局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設立骨科專科護士、資深護師職位和2011年開始推行的顧問護師職位。更確立并完善了專科護理團隊的架構,讓護士在自選的專科內可選擇在管理或臨床學術護理方面的發展,也深化和推動了護理事業的發展。
8.1骨科專科護士香港普通注冊護士完成高級骨科護理培訓課程并取得合格成績,有基礎管理培訓,年終工作考核良好,經部門運作經理推薦便可在醫管局中央護理部登記成為骨科專科護士。臨床上他會為患者提供骨科專業護理,以臨床路徑模式執行個案護理,參與科研和實證為本的護理。
8.2骨科資深護師(護士長)屬晉升職位,有5年或以上臨床護理經驗且最少具3年骨科臨床護理經驗,持護理或有關學科本科文憑,具骨科專科護士資歷及管理學文憑,若有相關碩士文憑尤佳。骨科資深護師是骨科病房內護理小組的管理者和督導者,除了負責復雜的臨床護理,同時也負責向下屬護士提供專業護理意見和監督執行。資深的骨科護師也是骨科病房的主管,協助病房經理計劃、執行并監察病房管理的工作戰略,參與骨科護理標準、規章和臨床路徑的建立。在學術上其是臨床護理科研的領導和施行者,是骨科專科培訓課程的骨干導師。職能是骨科專業護理元素占70%,管理元素占30%。
8.3骨科病房經理骨科資深護師若有二年或以上的管理經驗,即有資格申請晉升骨科病房經理空缺,這屬于護理管理發展職位。主要職務是帶領病房內各級人員結合骨科和其他協助的醫療團隊合作,為所屬患者提供安全的優質護理。負責為下屬護士及員工進行骨科專科和各項在職培訓、相關的考核和督導,制定病房年度工作目標,倡導并支持臨床科研。負責病房內外的溝通事務,協助骨科部門運作經理計劃和執行部門發展事務,也須協助骨科顧問護師做好有關骨科臨床護理的執行與發展。在職能方面,骨科專業護理元素占30%,管理元素占70%。
8.4骨科部門運作經理骨科資深護師持護理或有關學科碩士文憑,有管理學文憑,具10年或以上骨科臨床護理經驗并有最少5年臨床管理經驗,可申請醫管局內各醫院的骨科部門運作經理職位。這也是護理管理發展職位,統管骨科部門內各單位的護理管理工作,與院方中央護理部一起負責骨科部門護理和相關人手的招聘、專科培訓、考核等人事事務。協助骨科主管部門的發展策略與戰略,聯系部門內外支持專科及部門,落實及督導監察效果,目標是為骨科患者提供安全優質服務。與骨科顧問護師溝通合作以增進骨科專科教育和發展。
9骨科專科護理職能新發展
近年來,隨著患者服務的拓展,骨科護理專業除了在管理上發展外,骨科護理的專科發展更是急切。
9.1骨科顧問護師骨科顧問護師一職也于2011年開始推行。這是骨科資深護師晉升職位,骨科資深護師具護理碩士文憑及10年或以上骨科臨床經驗,并有管理文憑者可申請。業界期望骨科顧問護師可以為復雜的骨科患者提供跨專業的護理服務和意見,令患者無論身處任何專科都可得到系統性、整體性的護理(由入院至康復,含出院后的家居護理)。從而縮短住院周期。骨科患者護理從住院延伸至門診,甚至社區的照顧。延伸護理可預防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再入院率。于學術方面,骨科顧問護師負責領導骨科護理科研和臨床應用發展,為骨科專業內各專科護理的培訓劃出框架。骨科顧問護師職位的確立使骨科臨床護理架構更完整,護理團隊內除了部門運作經理管理一部分外,骨科顧問護師分擔了專科護理學術顧問、培訓和發展。兩者合作,各司其職,強化骨科護理和患者服務,令患者和醫護團隊更有信心。
9.2骨科護士門診患者從住院至出院回家,不同的康復階段按患者需要而有不同的護理。過去專科護理只限于住院,骨科護士門診補充了患者出院后專科家居護理的空白,從身、心、社、靈多角度得到適時及適當的專科護理照顧。由骨科顧問護師帶領骨科資深護師負責骨科護士門診,除使患者得到整體護理外,適當的患者服務分工可降低醫護團隊的工作壓力,更提升了護士的士氣,加強他們對骨科專科護理發展的信心,直接留住人才。
10小結
1.1調查工具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包括3部分內容:①研究對象一般資料。②護理專業本科生實習前壓力調查表,參考相關文獻資料[1-3],在曹穎等[4]設計的中國本科護生壓力源量表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并經專家評議形成,問卷的可信度Cronbach’sα為0.944。包括臨床知識與技能、溝通與交流、監督與評價、工作性質與內容、考試與就業、病房設備與環境6個維度36個條目,每個條目從“沒有壓力”到“重度壓力”計1分~4分。壓力程度根據均數的高低描述,2.00分及以下為低度壓力,2.01分~3.00分為中度壓力,3.01分及以上為高度壓力。③護理專業自我概念量表(PSCNI)[5],由香港理工大學Arthur教授設計,目前此量表已在國內廣泛使用,中文版折半信度為0.7,包括領導、靈活性、技能、滿意度、溝通5個方面30個條目,每個條目從“不同意”到“同意”計1分~4分。
1.2調查方法問卷由研究者統一發放與回收。問卷使用統一指導語,調查對象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共發放問卷108份,回收有效問卷104份,有效回收率為96.30%。1.2.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情況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得分為2.43分±0.51分,處于中度壓力水平,其中“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處于重度壓力水平;壓力水平排在前5位的依次為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接觸傳染性疾病、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處理病人緊急情況的能力、可支配的時間,見表1、表2。
2.2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
2.3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壓力相關性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得分和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均分及5個因子得分之間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除“領導”因子外,其他各因子與壓力水平均具有相關性(P<0.05)。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水平及其對應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均分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均有相關性(P<0.05)。見表4、表5。
3討論
3.1本科護生臨床實習前壓力處于中等水平任何能使人體陷入壓力狀態的因素均稱為壓力源。壓力源可來源于軀體、心理、社會、文化和生活的改變[6]。護理本科生從習慣的校園學習和生活來到醫院學習、加之病人的情況千變萬化,很多學生害怕出現差錯或醫療事故,擔心遇到緊急情況不知如何處理,在臨床上接觸傳染性疾病以及就業問題等,造成學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本調查發現,護生雖尚未進入臨床實習,但其中大部分已感到中、高水平壓力,這與相關調查結果一致[1]。護生主要壓力來源于護理的工作性質和內容,其次為考試與就業、對知識技能的需求、溝通與交流、監督與評價、病房環境與設備。其中出現差錯或事故的可能性是護理本科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的最大壓力源,與Kleehammer等[7]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與本科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不足,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較低有關。
3.2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水平較為積極護理專業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從外行的學生成為一名專業護士的過程中形成的、與專業相關的、持久的一系列專業自我態度的感知[5]。隨著護理事業的發展,高等護理教育的崛起,護士的價值已得到社會肯定,護士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這些可喜的變化也反映到護理學生對專業的自我認知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維度得分由低到高依次為滿意度、領導、溝通、靈活性、技能,實習前本科護生的專業自我概念總體項目均分為2.84分±0.28分,其項目均分>2.50分,且各維度的項目均分均>2.50分。這一結果表明護理本科生具有較為積極的專業自我概念,總體來說,護理本科生對本專業的認識是肯定的、有著積極的專業價值取向,其對護理專業的自尊情感和行為取向亦是積極的。Arthur等[8]曾使用同一量表測量11個國家注冊護士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結果顯示,北京和香港注冊護士的專業自我概念項目均分為3.03分、2.99分,本研究結果低于此數值,說明本科護生的專業自我概念與注冊護士的專業自我概念存在差距。本調查結果與李紅等[9]在2006年對護理本科生的調查結果(項目均分為2.84)相一致。
3.3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壓力呈負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實習前所受的壓力密切相關,且護理專業自我概念總體水平、靈活性、滿意度、溝通、技能與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情況有相關性(P<0.05)。領導對本科護生實習前壓力沒有影響,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科護生在今后的臨床實習過程中較少涉及領導方面的問題。因此,沒有成為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影響因素。從不同壓力程度本科護生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得分看,本科護生護理專業自我概念與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程度呈負相關,即如果本科護生能充分地認知自我、有良好的專業自我概念系統,在實習前感受到的壓力水平就越低,反之,其壓力水平則越高。為培養本科護生積極的專業自我概念,緩解本科護生實習前的壓力,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多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向學生多講述臨床病例、增加學生臨床見習的機會,有可能的話可以和醫院進行聯合辦學,并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去醫院進行社會實踐,以提前了解醫院情況,熟悉實習環境。在臨床帶教的過程中,要注意構建良好的實習環境,以促進本科護生的護理專業自我概念,幫助本科護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實習效果。
4展望
關鍵詞:跨文化護理 口腔護理 醫療糾紛 人文關懷
跨文化護理理論[1]是美國護理理論家萊寧格(leininger) 在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來的. 其目標是為個體、家庭和群體的健康提供與文化相適應的護理;根本就是對護理對象了解越多,為他們提供滿足其需要的照顧的可能性就越大。跨文化護理的核心部分是朝陽模式又稱“日出模式(sunrise model)”,認為護理不應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個相對的框架,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提供各異的護理。該理論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體現出護理模式的多樣性,護理程序的整體性、系統性、專業性、協調性。它是一座跨越文化代溝,架于護士和病人之間的橋梁。目前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口腔醫療行業也在迅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廣泛運用,行業競爭激烈[2] ,競爭的關鍵是技術和服務。跨文化護理理論契和當前“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該理論在臨床實踐中強調專業技術與優質護理服務并重的模式。分院于2012年實施該護理模式以來取得一定業績。現介紹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前埔分院2011-2012年門診人次49317,門診收入9825745元,患者年齡最小3歲,最大80歲,以中青年居多。醫生9人,年齡26-46歲平均年齡34歲,其中付主任1人,主治醫生5人,住院醫生3人,學歷本科7人,碩士1人,大專1人;護士4名,年齡23—41歲,平均年齡33歲,其中主管護師1人,護師2人,護士1人,學歷本科2人,專科2人。兩年中醫護人員和人數均不變。業務范圍:牙體牙髓、牙周病、齒槽外科、牙修復、 兒童牙科。門診時間: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2:00,周一至周六下午2:30—5:30。
1.2 方法
傳統護理模式,護士被動奔波于椅旁護理、傳遞材料、準備器械,醫生叫了才做. 為適應臨床發展,于2012年1月開始實施跨文化護理。跨文化護理執行責任區護理及功能組崗位職責制的整體護理及“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增設護理責任區:專家室、A區、B區,三組責任區,每區醫生的構成與2011年一致,專家室有1名副主任醫生和1名主治醫生,A區有2名主治醫生和1名住院醫師,B區有2名主治醫生和2名住院醫師,每區1名護士負責。各區的材料、器械、高速渦輪手機、儀器等由各區護士負責備齊.設護理功能組:早班、晚班、正常班組,每組1人。早班職責是提早5分鐘上崗向總院報高速渦輪手機數量、更換滅菌公鉗及棉球,分發滅菌車針等小器械;晚班職責是下午5:00前送待干燥烤箱消毒的器械進清洗消毒間滅菌,車針等小器械收集后清洗-滅菌,下班前關電、水、空氣壓縮機、窗戶。正常班職責是接收、發送與總院消毒中心供應的物流并協助早晚班。導診由A區護士負責,病人導診按掛號先后順序統一安排。現場指揮1人負責應急、突發事件的組織和協調,物流的調配,由護士長承擔。采用回顧性資料統計2011年傳統護理模式下及2012年跨文化護理模式下各自的門診人次、門診收入、急救、醫療投訴的情況。
2 結果(表1)
表1表1顯示,跨文化護理在門診人次下降了4203人次的情況下,門診收入提高了557879元,說明復診及指定醫生的初診患者比例增加,即忠誠患者增加。急救患者降到2例,醫療投訴降為0.
3 討論
3.1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強調技術與服務并重的觀念。
從患者一踏入醫院起,就有儀表端莊,態度和善,面帶笑容,言語親切的導診護士引導。留心觀察候診患者的情緒、行為、言語,發現有不良情緒、行為、言語時主動靠近,用心傾聽患者的訴求與需要,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與患者溝通時語調要柔、語氣要低、語速要慢,神情專注,身段要軟。用“把患者當成自己”的思維,在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經治醫生治療方案的基礎上給以專業的關懷[3] ,耐心恰當地向患者解釋并及時把這些信息傳遞給經治醫生。對患者的心理及時干預、調適,重建其良好的心理。加強護理技術的培訓:每周一次口腔護理相關理論的提問,每月一次口腔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每月一次口腔護理配合技巧的專題討論、交流心得。每季度評比一次,采用醫生、患者滿意度問卷。年終總考核。工作中護士長以身作則,很好的傳、幫、帶。成員之間經常交流、分享心得,不斷總結經驗,對技術精益求精[4] 。
3.2實現醫、護、患的互動關系。
在患者治療過程中,醫護之間不僅要有良好語言提示,更要有身體語言與神情的默契,尤其遇到復雜手術、牙多根管治療或復雜牙修復時,醫生專注在集中精力尋求解決方法,患者因張口及躺著時間長或反復漱口,常常表現出煩躁情緒,護士要適時提醒醫生并且更加仔細、耐心、認真配合醫生,做到換位思考。患者方面,如讓其閉嘴休息,用手柔柔患者的頜關節,在病情許可下協助患者喝溫水,告訴患者現在做到哪一步驟,需要患者哪些配合。醫生方面,緊跟醫生思路配合又要從不同視覺,思考哪里需要注意的問題提示醫生,保持醫護互動。在配合過程中重視對患者的面色、唇色、神情、手指末端溫度等病情觀察。
3.3樹立團隊精神,構建和諧科室文化環境。
醫護人員的行為規范除了嚴格執行《福建省醫務人員醫德考評標準》外,倡導人文關懷。人文關懷的核心—愛、同理心、理解、包容和感恩。關懷的對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屬、社區人員、醫務人員之間及同行業往來人員。對患者關懷方式包括語言和非語言交流,語言是溝通護患之間感情的橋梁 [5]。全面、正確評估患者的需要,大致了解患者教育水平、、審美觀念及價值觀念用以針對不同層次患者采用不同方式交流.一者融洽醫患關系,二者舒緩患者壓力與顧慮,創造輕松的治療氣氛,達到與患者共情。對醫生的配合方面應主動、積極。如用心備齊物品、儀器和材料,保證操作的順利實施,密切配合治療進程,加強術后指導,進行健康教育。用心經營忠誠的患者群。忠誠患者是指對我們的服務理念,責任心,專業技術,行醫行為,職業形象,職業操守表現出高度認可、信任和支持的患者 。重視醫院感染管理,避免交叉感染。醫護之間針對不同病例經常交流總結,經常一起戶外活動,釋放壓力,增加凝聚力[6]。這樣的醫療文化環境構建,目的在于實施對患者的全程、全人、全家醫療。
參考文獻:
[1] 李小妹.護理學導論[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67
[2] 趙佛容.口腔護理學[M].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4:5-6
[3]徐榮源.護理良能隨處現[j] 志為護理,2012,11(6):12-13
[4]苑記清.“優質護理示范工程”中關鍵接觸點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7):16-18
1.1對象
2014級高職護理專業共10個班,隨機選取5個班為實驗組,另5個班為對照組。兩組均為女生,年齡16~18歲,人數均為300人,入校成績無顯著性差異,授課教師為同一教師,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實驗組教學方法
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講授、演示、練習等,輔以微課教學法。(1)微課教學內容準備:授課內容選擇基礎護理技術重點、難點章節,比如無菌技術、生命體征的評估及護理、患者的特殊飲食護理、給藥護理、靜脈輸液輸血以及危重患者的搶救與護理等臨床常用且學生普遍反映較難掌握的內容。通過查閱資料制作若干個微課視頻。視頻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流程、評分標準以及操作方法演示等。時間一般在20分鐘以內,視頻內容通俗易懂,多媒體課件簡單生動。(2)建立微課平臺:任課教師在實驗組班級建立QQ群,將制作的微課視頻上傳至QQ群,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觀看。教師也可以在課余時間將學生集中到多媒體教室進行觀看。教師每天在固定的時間通過QQ群和學生進行交流,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對微課視頻的看法,不斷對視頻進行完善,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1.2.2對照組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即教師組織教學、對上次課教學內容進行復習提問,然后導入新課,再用相應的教學方法講授新課,最后對本次課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布置作業。
1.3評價方法
(1)期末考試成績及微課授課相關章節成績:兩組實行統一考試,基礎護理技術試卷滿分100分,其中使用微課授課的相關章節共占50分。(2)微課授課相關章節護理操作技能成績:選取5項護理操作技能作為考核項目,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臨床常用的。分別是徒手心肺復蘇術、青霉素過敏試驗法、無菌技術、靜脈輸液以及鼻飼法。
2結果
2.1兩組期末考試成績及微課授課相關章節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及微課授課相關章節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3.1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法的優點
3.1.1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主動性
高職生普遍存在學習能力差、理解能力弱、自控能力不強等特點。傳統教學法相對枯燥,信息量大,學生難以掌握;而微課教學法主要以視頻為手段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且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觀看。尤其是課后學生自學時,可以觀看該內容的相關視頻,使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
3.1.2利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的掌握
微課是教師針對教學中的重點及難點內容進行的講解,使用微課教學,學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知識點,并可以反復對該知識點進行學習,對知識點的理解就會更加透徹。
3.1.3有助于師生間互動交流
微課教學主要是學生通過在課余時間觀看視頻來學習,不需要與教師面對面接觸,通過QQ群學生可以進行聽課、測試、提問、建議等活動,在QQ群里師生可以暢所欲言,甚至談論與教學無關的話題,學生與教師之間是朋友關系,通過良好的雙向溝通,增進情感交流。
3.2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法的局限性
3.2.1教師工作量加大
在基礎護理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法會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和教學負擔。因為,首先教師需要查閱大量資料然后根據學生特點制作視頻,這個過程會花費教師大量時間。其次,教師必須對教材內容非常熟悉,能夠很好地把握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花大量時間閱讀教材。另外,課余時間教師需要通過QQ群與學生互動,這也是對教師責任心與耐心的考驗。
3.2.2對學生自控力要求較高
微課教學法需要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合理安排時間,保證學習時間與質量。另外,學生不可以在課堂上觀看教學視頻,以免影響教師的教學和其他學生的學習。這些都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控力。
4結論
1.1調查對象
我校2009級四年制本科護理專業和2008級五年制本科護理專業英語方向應屆畢業生。
1.2研究工具
以《標準》中“畢業生應達到的基本要求”為框架編制調查問卷,問卷包含受試對象一般情況,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達到基本要求情況,即畢業生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情況、知識和技能情況。每項條目采用Likert5級計分法,“非常同意”計5分,“同意”計4分,“不確定”計3分,“不同意”計2分,“非常不同意”計1分。由受試對象自填問卷。
1.3調查方法與統計學方法
采用方便取樣法,我校畢業統考前由課題負責人征得應屆畢業生同意后詳細說明問卷填寫要求,分別對我校2009級四年制本科護理專業和2008級五年制本科護理專業英語方向應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其中四年制本科應屆畢業生99人,五年制本科應屆畢業生134人。由受試對象本人按照要求獨立填寫后現場收回,共收到有效問卷224份,隨機抽取四年制和五年制各89份,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處理數據,主要進行統計描述和配對t檢驗。
2結果
2.1畢業生自評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畢業生的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得分最高。對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自評結果進行配對t檢驗,四年制畢業生在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方面得分(4.17±0.51)高于五年制畢業生(4.01±0.74),在知識方面得分(3.58±0.68)略低于五年制畢業生(3.63±0.61),在技能方面得分(3.48±0.30)略低于五年制畢業生(3.63±0.25),但均無顯著性差異。
2.2畢業生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自評結果
在畢業生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方面,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絕大部分條目自評分值無顯著性差異,但有兩個條目四年制畢業生得分顯著高于五年制畢業生,分別是條目2和條目3,說明四年制畢業生在“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和“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和倫理”方面明顯優于五年制畢業生。
2.3畢業生知識自評結果
在知識方面的各條目自評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對醫學、護理學基礎、疾病護理等知識掌握程度相差不大,五年制畢業生此方面并未顯示出明顯優勢。2.4畢業生技能自評結果在技能方面,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在人際溝通、整體護理、護理技術、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等方面得分較高(分值均≥3.60),而在急危重癥的搶救配合和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等方面得分不夠理想(分值均≤3.50)。其中,五年制畢業生在外語閱讀與會話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P<0.01),但在其他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3討論
3.1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的差別
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在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方面各條目得分差別不大,但在條目2、3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四年制畢業生在“關愛生命,尊重護理對象”和“科學精神、慎獨修養、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和倫理”方面明顯優于五年制畢業生。可能與兩個班級課程設置及授課教師不同有關。在知識方面,四年制和五年制畢業生各條目自評結果均無顯著性差異,兩種學制畢業生對醫學、護理學基礎、疾病護理等知識掌握情況相差不大,五年制畢業生并未顯示出明顯優勢;而在技能方面,五年制畢業生在外語閱讀與會話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但在其他方面無明顯差別,這一結果值得反思。畢竟五年制比四年制學生多花1年時間,花了更多的學費,學習了更多的課程,可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竟然與四年制學生無明顯差別,五年制畢業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優勢究竟在哪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3.2人才培養質量存在不足
3.2.1畢業生職業態度與專業能力不足
對于護生來說,職業認同感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了護生的學習態度和畢業后的工作態度,但在《標準》中該領域的重要性未得以體現。夏穎的調查顯示,學生對專業的認識、情感體驗以及行為表現3方面都處于中等認同狀態。其中,高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狀態顯著低于低年級學生,尤其是對護士職業地位以及護理發展前景的認識上,高年級學生的認同程度都較低。張馥麗等認為,實習結束的本科護生專業認同水平中等,因自己喜歡而就讀護理專業者專業認同程度最高;本科護生專業認同程度還與性別、實習醫院等級、不同錄取方式有關。在前期訪談中,我校部分學生也表達了對護理專業的職業認同感不高,打算畢業后改行等想法。因此,促進本科護生提高專業認同度需要社會、教師及護生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學校教育中應強化學生對護理專業的認知和認同。本調查結果提示:畢業生總體上對我校的護理教育給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在人生觀、團隊精神,醫學、護理學基礎知識,評判性思維和臨床決策能力等方面表現突出。但我校畢業生在護理職業態度、反思精神、藥理知識、國家衛生政策、中醫護理、文獻檢索、信息管理、外語運用(四年制畢業生)、搶救配合及應急護理能力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存在差距的原因有很多,如我校本科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中文獻檢索被列為選修課,有部分學生未選修該課程;學生下臨床過少、過晚;因實驗資源有限和班級規模過大等原因導致學生動手機會少;中醫護理課程實踐時間太短,實驗課過少;專業課開設過晚,課程安排前松后緊,銜接性差、安排欠妥當等。需進一步探究上述因素對護生的能力產生了哪些具體影響。與張銀華等的研究相似的是,幾乎所有護生都認為現階段我校五年制護理專業英語方向的培養模式與普通四年制本科護理專業的培養模式區別不大或幾乎相同;87.0%的護生認為護理英語課程的收獲不大,98.4%的護生認為現階段的護理專業英語方向培養模式需要改革。
3.2.2五年制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
五年制本科護理專業英語方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國際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具有一定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扎實的護理專業基本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熟悉英語語言國家文化的國際型、涉外型護理人才。涉外護理教育是護理教育和涉外教育的有機融合,在培養合格護理人才的基礎上,應以涉外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幫助護生實現涉外就業,即赴海外就業或在國內的涉外醫療機構從事護理工作。從目前來看,我校五年制本科護理專業英語方向的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但很少有畢業生能真正在海外就業。如何使我國涉外護理教育與國際護理教育接軌,使涉外護理專業和涉外護理人才真正涉外就業,是值得護理教育者深思和探討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只有9.0%的五年制畢業生有海外就業意向,大部分就業意向選擇國內三級甲等醫院,還有10.1%的畢業生選擇畢業后即轉行。與四年制本科畢業生相比較,五年制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優勢,這勢必會影響到該專業的招生。我校2005年招收第一屆五年制護理專業英語方向111人,2006年招收118人,2007年招收104人,2008年招收86人,2009年招收70人,2010年招收65人,招生規模越來越小,可能學生和家長感覺投入與預期回報不平衡,故填報該專業人數越來越少。該專業的學制能否改為4年,應是下一步研究的一個重點內容。
4結語
關鍵詞: 手術室護 管理
隨著現代外科手術技術的專科化發展,對手術室護理提出了更高更專的要求,使傳統的手術室護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近些年來外科發展迅速,大量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應用,形成高、精、尖的手術特點。因而對手術室護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專科化護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實施專科護士培養和專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醫生的認可與好評,患者滿意度提高,現將設立專科組的實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為三級乙等綜合性教學醫院。年手術量10 000多臺,普外3 000多臺、婦產3 000多臺、骨科2 000多臺、神經外科近500臺、泌尿、腫瘤800臺、五官科、眼科800臺,在編護士26人。其中副主任護師2個,主管護師4個,護師8個,護士11個。
1.2 方法
1.2.1 專科組的設置 根據臨床分科及年手術量分成四個專科組。如心胸外科與婦產科為一組;普外與腫瘤科為一組。每組成員分為三級結構。一級:專科組長;二級:專科護士;三級:護士。專科組長和專科護士固定。三級護士每年或半年輪轉一次,保持專科組的穩定性,充分發揮專科護士專業組的技術優勢,適應專科化發展。
1.2.2 專科組長的設置 (1)專科組長具有護師及以上職科,本科學歷。(2)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進行過專科手術配合的進修、培訓,對專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較強,能全面掌握手術配合、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4)有較強的管理能力,善于溝通、協調,責任心強。(5)帶教意識濃,帶教能力強。
1.2.3 專科組長的職務 在護士長的領導下管理專科組員,制訂專科培養目標和計劃。勝任專科高、難、新手術的配合,能熟練操作大型精密儀器的安裝和使用,及日常養護,貴重物資的補充,管理專科組的科學和科研工作。組織組內人員討論,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加強與手術醫生、麻醉師及組員的溝通,提高專科組主動服務意識。
1.2.4 專科護士的設立與職責 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工作責任心強,熟練專科手術配合對專科儀器,設備、器械的使用,消毒、保養工作熟悉,能勝任帶教工作,在護士長與專科組長的領導下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專科組重大手術的配合。發現問題及時向組長、護士長反映,指導組內輪轉護士的工作。
1.2.5 專科的學習、培養 (1)不定期聘請專科組內業務學習,包括專科理論、手術步驟、手術、特殊器械的正確使用。(2)不定期聘請專科醫生授課,講述引進的新技術、新術式及各種復雜手術前后的配合要點與注意事項。(3)聘請工程師器械供應商講授各種新儀器的操作與管理。(4)不定期選派組員到上級醫院進修學習,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1.2.6 專科組的考核 考核分兩個部分:一是專科技術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對組內成員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配合關鍵點、新技術、新儀器掌握情況;二是滿意度考核,每季一次專科醫生對專科組的滿意度調查。
2 結果
2.1 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的滿意情況比較 見表1。
2.2 專科組設立前后專科技術考核情況 見表2。表1 專科組設立前后醫生對手術配合工作的滿意表2 專科技術考核成績。
3 討論
外科手術專科組的設立是專科化發展的需要,是對手術室護理提出的更新要求,是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護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取得了滿意的效果,首先使手術物品準備充分,配合默契,提高手術成功率與醫生滿意度。其次促進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1)賦予專科組長重任權利,激發智能,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壓力更能調動人的積極性;(2)專科組員在組內得到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使專科理論和技能全面得到提高;(3)服務意識增強,讓患者滿意,讓醫生滿意,成為工作的目標,了解醫生的習慣和特殊要求,使配合默契,效率提高;(4)專科護士在論文書寫科研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由于專科化護理有利于同一專科疾病、手術和護理知識、經驗的積累,充足的臨床資料,使論文撰寫和科研有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專科護理組的設置和實踐提高護士手術配合的主動性、準確性和默契性,發揮了團隊精神,是培養現代化、專業化、手術室護士的有效途徑[1]。
1、深化轉變護理觀念,在XX年基礎上,更加深入開展整體責任制護理。提高服務質量,續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增強工作責任心。作為責任組長,加強責任護理分工,組織協調本組工作,切實落實扁平化護理,能級對應,責任到人,帶領本組組員對病區患者實施全程無間隙系統護理。加強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全面加強臨床護理工作,強化基礎護理,改善護理服務。
2、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重點,保證護理安全,杜絕嚴重差錯及事故的發生。嚴格要求自身,強化護理安全意識。嚴格落實護理技術操作規程、流程,嚴格按照三甲標準實施全程護理。對本組低年資護士以及有思想情緒的護士加強管理,做到重點交待、重點督促。切實做好護理安全工作,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隱患及患者的不良投訴。自身努力加強急危重病人、臥床病人的護理,協作護士長不定期的進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從自身原因進行分析,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吸取深刻的教訓,提出防范與改進措施。
3、努力加強護理理論知識及護理操作技能的學習。自身嚴格要求,不斷深化細化學習消化專業護理理論知識,更新知識面,提高層次。希望在護士長的帶領幫扶下,加強護理搶救操作技能的學習鍛煉,更好的掌握中心靜脈壓測定,人工氣道,呼吸機應用等等的護理操作技能。并且完成護理部科室要求的操作技能考核。在實際工作中,與低年資護士一起學習進步,為患者更好的服務。
4、積極參與院內院外的各項培訓,繼續教育學習,望有機會參與消化專業護理專科知識的培訓,更好的掌握內鏡下各種手術的術前術后護理。
5、作為本科室帶教組長,已擬定好書面帶教計劃,努力做好護生實習期間的帶教及管理工作,保證護生安全,不斷加強護生護理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的學習,不斷提高動手能力及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1學歷、資歷
申報人員的學歷(學位)是指國家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認可的正規院校學歷。取得國外相應學歷學位的人員,需提供國家教育部國外學歷學位認證證書。
1.1護理副高級:具有護理專業本科畢業學歷,取得中級任職資格后受聘中級職務5年以上;具有護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學歷并獲碩士學位,取得中級任職資格后受聘中級職務4年以上;具有護理博士研究生畢業學歷并獲博士學位,取得中級任職資格后受聘中級職務2年以上。
1.2先工作后取得衛生類碩士研究生學歷并獲得學位者,除了符合申報條件中所規定的任職和聘用年限外,獲取學位后必須在專業工作崗位上聘任滿1年。
2專業實踐經歷
專業實踐能力的考核要結合崗位設置要求,與個人平時考核、年度考核相結合。工作業績和專業實踐能力包括:參加護理專業工作天數;從事臨床一線護理天數;參加搶救危重病次數;主持、參與護理疑難病例討論次數;主持護理查房數;參加護理專科門診天數;康復指導次數;護理質量評析次數;質量持續改進項目數;護理差錯、事故。
3學術論文、科研成果
申報人員須具有跟蹤護理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護理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的能力。任現職期間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撰寫與申報護理專業相關的論文,并在省部級及以上專業期刊上公開發表。
3.1論文要求
3.1.1提交雜志原件,論文刊登的雜志需取得CN和ISSN?統一刊號,所有申報的國內論文,必須提供新聞出版總署網站(網址:http://gapp.gov.cn)期刊在線查詢詳細結果打印頁面。
3.1.2提交外文版的論文需翻譯成中文。發表在國外雜志的論文,不能提供雜志原件的,需提供文獻檢索證明。
3.1.3《論文宣讀審定表》要求
送審論文按要求進行宣讀,并認真填寫表中的內容。如日期、標明文章所在頁碼等;核心期刊文章需在表上標注核心期刊目錄的序號。
3.1.4日期截止為申報年6月30日。
3.1.5不能送審的論文
3.1.5.1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中的“新聞機構查詢”欄目中查詢不到的期刊不能作為送審論文。
3.1.5.2綜述、個案報道和譯文不予受理,對罕見的個案報道由單位組織同行專家審核后予以受理。
3.1.5.3所有雜志的論文清樣稿、論文錄用通知、錄用證明不予受理。
3.2科研課題、科技成果、獎項等方面
護士的科研能力影響了護理學科的發展,要求在完成專業技術職稱工作的基礎上,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承擔危重癥的護理,挑戰高難度的技術操作,主動搜索資料,閱讀文獻,確立研究課題,解決臨床工作存在的問題,擁有局級以上的在研科研課題≧1或獲得科技成果獎的主要負責人或主要參與者前三名。
3.2.1科研課題或成果均須提供課題計劃任務書、項目合同書、結題驗收等材料。
3.2.2有關科研獎項,均為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門頒發的,申報時須提供正式的獲獎證書或證書復印件,評選獲獎證明材料不能作為申報材料。
4職稱外語合格證
4.1衛生類英語:A級有效期4年(如2014年申報的2010年考的有效)。
4.2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組織的職稱外語考試,并獲得相應合格證書,在有效期內可以申報。
4.3從外省市引進人才申報職稱時,需參加全國職稱外語考試,并獲得合格證書。
5職稱計算機合格證
5.1考試模塊要求
1956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員需考2個模塊;
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需考3個模塊;
1970年1月1日起出生的需考4個模塊。
5.2證書有效期一般為4年,計算時間從最后模塊考出日期起計算,有效期時間延長到當年年底。
5.3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參加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組織的職稱計算機考試,并獲得相應合格證書,在有效期內可以申報。
5.4免試條件
5.4.1取得全國計算機軟件資格(水平)考試中高級資格的,可以不參加職稱計算機考試。
5.4.2博士畢業四年內可以不參加職稱計算機考試。
6繼續醫學教育合格證書
由上海市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頒發的繼續教育合格證書。提供任現職期間取得的合格證書,申報年的年中必須要驗分。
【關鍵詞】 中醫護理 發展因素 臨床應用 對策
1 中醫護理發展的現狀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衛生部和教育部規定:護理教育以中專教育為主體[1]。1983年恢復本科教育,但內容淺顯,教學質量不高,效果不明顯,學生動手能力差。所以整體上講,護理人員基礎理論知識較差。中醫本科護理從1999年開始起步,而且大多是在原來中等教育基礎上發展而來,還沒有建立完善的學科理論體系、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觀念滯后,對促進中醫護理發展意識很淡薄等[2]。總之,促進中醫護理學的發展力量較弱,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都還處于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
1.1 學科定位不清,缺乏科學的人才培養體系
中醫護理學的理論體系應該包括哪些內容?由于傳統醫學中存在醫護不分的現象,所以中醫護理學不象中醫學一樣,存在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輪廓。因此盡管醫護在職責上分了家,可中醫護理學的學科特色不顯著,定位不準確,使得中醫護理發展目標模糊,這大大影響了學科前進的腳步。由于定位不清,所以在高等中醫護理人才的培養體制和培養方案上,表現出對中醫的信心缺乏:現代護理學內容占主體,中醫護理學內容不斷縮減,中醫特色在削減,甚至很快要消失。
1.2 人員素質偏低,缺乏促發展的意識及氛圍
中醫護理科研力量主要包括臨床護理人員及中醫院校的專任教師。醫院護理人員的教育層次普遍較低,中醫理論知識薄弱,知識面較窄,缺乏多學科知識。另外,醫院護理人員大多數是婦女,護理工作平凡、瑣碎,使護理工作人員難以超出自身的工作圈子去開展新項目,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專業的發展。
1.3 中醫護理高等人才的浪費
盡管中醫本科護理從1999年才開始起步,全國各地的中醫藥院校仍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青的大專、本科畢業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理論知識。但是,較多本科以上學歷的護理人員,由于下臨床后與其他護士一樣打針、發藥、輪晚夜班,中專畢業的護士與本科畢業的護士的實踐范圍沒有明確的區分,使有限的高等護理人員不能人盡其才,甚至流失。
2 影響中醫護理發展的因素
2.1 現有的中醫護士數量少,整體素質相對較低
即使是在中醫院,中醫護士的數量也相對較少。以我院(二級甲等中醫院)為例,中醫護士只占所有護士數量的20%。
且大部分是中專學歷,中醫基礎理論薄弱,缺乏足夠的辯證施護能力,雖能進行簡單的中醫技術操作,但不能將中醫的理論應用到臨床實踐中,她們較少閱讀中醫護理文獻,缺乏中醫護理科研的能力。與此同時,可供閱讀的中醫護理論文數量也較少。這與日益蓬勃發展的西醫高護、璀璨滿目的西醫護理論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2.2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中未能得到廣泛應用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如拔罐法、刮痧法等,操作簡單,副作用少,療效可靠,在民間有著悠久的使用歷史,常見有家庭自備有火罐、刮痧板等。但在醫院,護士必須在有醫囑的情況下方能對病人進行操作,而由于中醫治療效果緩慢,一方面有些病人難以接受,另一方面使得醫師,尤其是西醫師更傾向于對癥治療立竿見影的西醫技術,這極大程度上限制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應用。 轉貼于
2.3 社會對中醫的認可程度
雖然在民眾心中,中醫有著重要的地位,但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存有偏見。認為中醫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不可能有多大作為。病人的需求決定著醫學發展的方向,社會對中醫的認可程度低,同樣制約了中醫的發展。
3 采用多種方式,促進我院中醫特色的護理結構
3.1 重視中醫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
嚴格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相關規定,每年全院護理人員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時間≥100學時,培訓中,以臨床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中醫基礎理論為重點,培訓后同步考試,力求人人掌握、人人能操作。并鼓勵護士通過自考、函授等繼續教育方式,取得中醫護理專科、本科學歷。同時將我院24名畢業于中醫專科學校的中醫護士,根據個人能力平均分配到各科室,作為中醫護理學科帶頭人,帶領本科室護理人員,根據每個病人的特點制定辯證施護措施,書寫中醫護理病歷。
3.2 結合實際,促進中醫治療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
對于臨床中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適應癥者,在取得醫囑后,為病人進行精確地中醫護理操作后,取得明顯的效果,獲得病人的滿意和贊揚。如在我院骨科,針對術后腸麻痹的病人,采取了新斯的明足三里封閉治療,效果顯著。同時配合醫師開展了中藥熏洗、中藥外敷等中醫整骨療法。在疼痛科,開展了艾灸法、針刺法、拔罐法、刮痧法、穴位按摩法、熏洗法等。而在其他科室,也都開展了相應的中醫護理操作,兒科的推拿、穴位按摩:神經內科的針刺法;消化內科的中藥灌腸法等等,中醫操作各顯神威,使我院具有了濃郁的中醫特色。
3.3 多種形式,加強中醫中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
醫院與電視臺合作,制作了“中醫健康路”節目,定期播放,向群眾介紹一些常見疾病的預防、保健等中醫的養生知識,以及常用的中醫煎煮法、簡單的中醫操作如拔火罐、刮痧等的具體功能、禁忌癥、操作方法等。讓更多的人走進中醫,接受中醫的治療與護理
3.4 將整體護理模式與中醫的整體觀念緊密結合,提高護理質量
臨床中,將現行的整體護理模式進一步融入了中醫的整體觀念。將病人的生理、心理、飲食、所處的環境、社會文化的影響等,視作一個整體,人的一切均需要護理,通過細心地觀察病人的情志、氣色、舌苔、脈象等外在的變化,了解內臟的病變,從而制定出相應的辨證施護措施,同時還必須周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結合具體情況,制定出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的護理方案。在這種環境下,每個病人感受到的都是個體化的護理,身心均受到尊重。
中醫護理在臨床中的潛力較大,這需要社會的認可,院科兩級的重視以及護理人員的自身努力。對此,我們有信心,經過我們的努力,使中醫護理越來越多地發揮其特有的特色和優勢。
參 考 文 獻